第一篇: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复习目的:
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复习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3、有余数的除法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四、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五、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
六、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物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有余数除法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6%以内 8道/分钟 4%以内 10/分钟
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第1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 P120 1、2 P124 1、2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P120-121 3、4 P124 3、4 第3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 P121 5、6 P125 5、6 第4课时:综合复习P121-123 7—12 P125 7—11
第一课时: 万以内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小学第一学段只学习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而第二学段没有安排笔算加减法的内容;也就是说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是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务必在学生学好,这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复习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因此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对计算的欲望,避免计算的枯燥乏味,但要强化计算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有针对性、多层次、多方位、多种形式的练习,把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必备的计算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 P120 1、2 P124 1、2 教学目标:
1、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共享资源
1、让学生说说三位数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到的三位数有哪些?
2、汇集资源
估计学生会说到:人数、钱数、重量、长度……
二、提出问题,编计算题
让学生根据“人数、代数、重量、长度”等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答的问题。
三、系统整理
1、加、减法分别抽1题,(连续进位,连续退位)进行计算(估算)
2、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①计算法则 ②易错地方 ③验算
四、组织竞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做对全部题目
五、小医生治病(根据本班学生平时易错的地方)
六、揭示课题,全课总结
七、独立完成书本作业
第二课时: 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整理和复习
全面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充分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内容:P122、9 10 P125 8
教学目标:
建立时、分、秒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教学过程:
一、重建知识结构
出示一系列不完整的动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请看!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的时间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2、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完整)。
3、小结并揭题: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整理
①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 ②怎样整理?
③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吗?
2、感受大小
①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 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③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④强化:(估计、估测)
1小时、1分钟、1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
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
3、进率 ①填写: 时—→分—→秒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②强化记忆: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③单位换算
3千米=()米 2分米=()厘米 8000m=()千米 40毫米=()厘米 5000千克=()吨 2小时=()分 4吨=()千克 7分=()秒
4、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体重是15()茶杯的高是10(),书本的厚约()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大象的体重约()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②计算
3千米-200米=()m 7000千克+5000千克=()吨 2分-20秒=()秒 ③书本作业
④选几个单位名称,让学生写数学短文。
三、探究生活问题
1、目测指定实物的长度、重量?
2、说说时间单位的应用?
四、全课总结
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爱心小屋”展示图、汇报表。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学生自由出题。请全班同学每人出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分排(或分组)全写在黑板上。[说明:每一位孩子都要出题、做题,突出了“面向全体”参与性强。]
2、计算。算出每题结果并板书。可由第二排学生做第一排学生出的题,其他依次类推。
3、分类。师:黑板上这么多题,咱们把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好吗?可以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说明:让学生在自己分类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同时也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4、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分类。可能的分类有:
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笔算(不进位;进位;有0的乘法)
②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
5、总结注意事项。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做这些题目时,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说明:引导学生总结注意事项,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单纯的总结归纳效果要好。] 可能会这样提醒:
我想提醒大家,做估算时要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把三位数看在成整百数来计算。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是:在做“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
[说明:使学生体会到,只需要知道大略结果的可选择估算;能够口算的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己不会口算,又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的才用笔算。]
二、发展练习
1、用投影仪出示,教科书第89页上的三道题及小精灵的提问:“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2、组织学生讨论:各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并说明选择理由。
3、学生汇报并解答。
4、师小结:学习知识很重要,可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吗?
三、“用数学”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新的一年快要到了,希望小学准备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购买一些礼物。敬老院里有9位老人,分别住在3个房间里。几位老师到“爱心小屋”去选礼物,不知道买什么好。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说明: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创造一个良好、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计算”并不枯燥乏味,让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讨论之中。] 出示“爱心小屋”展示图。(草图)
“都有哪些物品?价钱是多少?”
“你准备为住在3个房间里的9位老人们买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你买的东西提一个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的提问:买三台VCD需要用多少钱?买9束鲜花大约需要多少钱?……
根据同学们提问题的情况,适当给予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说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动要求:
a、四人商量,选定1—2人问题,由小组长执笔进行记录。b、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用哪种算法最合适。c、列式解答。推出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可能汇报的情况有:
我们想为老人们每人买一把舒服的椅子。我们提的问题是:买9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钱?算式是…… 我们想为老人们买3台电暖器,分别放在3个房间里。问题是:买3台电暖器需要多少钱?带1000元钱够不够? 算式是……
[说明:抓住机会,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富有爱心,增强学生尊敬老人的意识。] 检查黑板上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解决完了,如果没有解决的,再集体讨论解决。
4、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发小红旗。
[说明:关注学生情感,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师小结
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
2、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收获
如果希望小学准备用2000元左右的资金来办这件事,怎样做更合适?
第四课时:综合复习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3、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4、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懂得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时、分、秒”
1、结合实例说说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课间一般休息10(),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2)眨一下眼大约是1(),呼吸一次约需3()。(3)时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是()时,分针呢?
2、时间的计算。
(1)3时 =()分 4分 =()秒
(2)一列火车7:52停靠站台,8:05驶出,在站台停留()分钟。
3、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9题。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吨
1、说一说你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
2、举例说说身边常见物体(或常用到的单位)的长度。
3、进率换算。
(1)1厘米 =()毫米 1分米 =()厘米 1千米 =()米 1吨 =()千克(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10题。
三、复习四边形
1、完成教科书第121页的第7题。
(1)、先让学生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归纳整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3)、任选一个图形说说什么是周长,并估算出它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8题。
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线段属于周长,并用铅笔描一描,再计算出各自的周长,在全班交流订正。
四、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的第11题。
(1)数一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正方形。
(2)涂一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涂两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有几种分数表示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结合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让学生接着涂完,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如何计算。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7—11题。
第7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彩带的长度与哪些数据有关,待学生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先让学生从情境中提炼信息,叙述提意,然后解答交流。
第11题,属于排列,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石头、剪子、布,共有9种可能
第二篇: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1、时分秒
2、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3、测量。
4、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5、倍的认识。6.多位数乘一位数 7.长方形和正方形
8、分数的初步知识。9.数学广角
二、复习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复习重点: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
3、长方形正方形
4、分数的初步认
识
四、复习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长方形正方形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五、复习方法:
1、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
3、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
4、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六、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
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
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第1课时 成长小档案
复习内容:教材108页内容 复习目标:
1、通过回忆这学期的学习收获,对全册内容进行整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加深对全册内容的理解。
2、通过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唤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经验的回忆和愉快的情感体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方法策略的有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复习重点:
1、对全册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2、唤起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复习难点:
对全册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复习准备:知识网络图、情境课件 复习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整理。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新内容我们学完了,你这学期学习有什么收获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这学期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先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收获,然后与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并做好整理记录。可以看书,也可以参照屏幕上的提醒!(出示课件第108页图)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说详细,最好能举出例子。
2、构建知识网络图
师:这学期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每个人有这么多的收获,你能把我们这学期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吗?拿出你课前的整理,和同组同学交流。全班交流,补充完善。形成下图:
时、分、秒 :
1分=60秒
总复习
时间的计算
测量 :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万以内的加减法: 口算
列竖式计算
估算
解决问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 乘法口算、列竖式计算、估算、解决问题
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解决问题分数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数的简单应用
数字编码:
2、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你觉得最有趣的的是什么? 全班交流。感受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有趣。
3、下面我们要分三课时对整册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你认为怎样划分内容比较好?
学生制定复习计划。
三、全课小结
知识武装了我们的大脑,知识增长了我们的智慧,知识使我们变得更聪明。善于总结回顾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我们今后更好的学习新知识,解决更多的新问题。我们继续努力吧!
总复习第2课时 整理和解决问题
复习内容:教材109页第1题 复习目标:
1、通过问题情境,把数与代数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查漏补缺。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复习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时间的计算、用估算解决问题、“归一”、“归总“数量关系的问题。复习准备:课前整理时间、测量、计算单元的内容和错题 复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坐飞机是生活中常见的出行方式。飞机飞行中也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我们来看一看。出示例1。
二、重点复习
1、出示第(1)题,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这么填?学生可能说1小时飞行750米太短了,所以应该填千米。
总结选择单位的方法:排除法就是非常好的选择方法,排除了错误的就剩下正确答案了。
(2)、师: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质量单位有哪些?交流你总结的有关测量的知识。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吨 千克 克(3)、拿出测量部分的错题,现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解决。学生活动。
2、出示第(2)题
(1)、师:解决这个问题用到了哪些知识?(时间)飞机几时几分起飞?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交流。可能有这样几种方法:看钟面数4个大格分针到12,也就是10时。也可能计算40分+20分=60分,60分=1时,所以是10时起飞。画表针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补充练习:飞机大约飞行3小时10分到达成都,到达成都的时间大约是几时几分?
师:这里要估算吗?明确飞行时间由于各种原因不一定十分精确,3小时10分是近似值,所以不需要估算。不是见到“大约”两字就估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师:时间这部分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或问题?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小组有困难的问题。
3、出示第(3)题(1)、读题,学生独立完成。(2)、师: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3)、补充改错题。(平时收集的学生错题)(4)、你还能提出一个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提问题,并解答。
教师准备一个问题:飞机从北京到乌鲁米奇比北京到上海多飞多少千米?(5)师:关于万以内的加减法你还有哪些问题?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出示第(4)题
(1)读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师: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需要注意什么?(3)补充改错:(平时收集的学生错题)
(4)估一估,5架这样的飞机大约可以载客多少人? 师:280已经是一个整十数,怎样估算?
明确:可以把280看成300,300×5=1500,比1500人少。师:用估算解决问题你还有哪些问题?(5)补充:
5、出示第(5)题(1)、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2×2=4(小时)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飞往乌鲁木齐的时间是飞往西安的2倍”是什么意思?就是有两个2小时,求两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2)、师:倍的认识单元还学习了哪些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3)、补充练习: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呢?
总复习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
复习内容:教材110页第2题
复习目标:
1、整理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沟通他们之间的联系。
2、通过学生拼一拼、算一算,回顾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用所学的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重点:
通过学生拼一拼、算一算,回顾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复习难点:
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复习准备:图形课件,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两个任意的长方形。复习过程: 一、四边形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1、出示几个图形,找出四边形,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由学生说出: 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就是四边形。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并且是封闭的。
2、找出四边形中的长方形、正方行。说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生说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学生讨论、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联系。
课件演示:四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时)长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时)正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
二、学生活动拼长方形
1、拿出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一拼
2、学生汇报
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2、讨论:任意两个长方形都能拼成正方形吗? 再拿出两个任意的长方形拼一拼,得出结论:只有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一半的长方形,才能拼成正方形。
4、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呢?
(2)计算小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之和。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3)×2=18(厘米)18×2=36(厘米)
(3)计算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6=12(厘米)(12+3)×2=30(厘米)
问:为什么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不等于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呢? 观察发现拼成一个大长方形之后少了两条3厘米的边。
(4)计算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 3+3=6(厘米)6×4=24(厘米)
问:都是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的,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相等呢? 学生讨论。
集体交流汇报:拼成的长方形比原来两个长方形少了两个宽边,拼成的正方形比原来两个长方形少了两个长边,所以,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不相等。
三、生活应用
1、完成教材117页第16题。
2、把20幅绘画作品贴在一起制作一个“绘画园地”,要在“绘画园地”四周贴上装饰花边,怎样设计“绘画园地”,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呢?
总复习第4课时 分数墙
复习内容:教材110页第3题
复习目标:
1、观察分数墙,发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和1的关系。
2、利用分数墙复习同分母分数比大小和加减计算。发现相同大小的不同的分数。
3、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复习重点:
利用分数墙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有关知识。复习难点:
学生通过分数墙观察、分析、讨论,复习旧知,发现新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复习准备:分数墙、课件 复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分数墙。课件先出示一面墙,同学们这是什么?墙,老师再标上分数,说,这是一面分数墙。这里面藏着好多秘密呢,我们来一起找一找吧。
二、自主探究
1,、你找到了哪些分数?把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学生先自己观察,记录,再两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直观的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如1/2>1/3>1/4>1/5>1/6
2、你还发现了哪些知识? 可能发现的知识有:(1)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就是1.我发现,2个1/2就是1,3个1/3 就是1.......(2)发现真分数,如:3个1/4就是43,5个1/6就是5/6 等等
(3)同分母分数加减。
如:2/7+3/7=5/7 4/9+4/9=8/9
让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的算式。
师:你发现哪几个分数的和等于1了吗?
从分数墙上可以看出:同分母相加的:1/3+2/3=1,3/8+5/8=1 可能会有孩子发现异分母相加的:1/2+4/8=1,教师及时表扬鼓励。(4)师:你发现相等的分数了吗?
学生观察,从分数墙上竖着可以看出:1/2=2/4=3/6=4/8=5/10 1/3=2/6=3/9 问:2/3 等于几分之几?
(5)你还会比较哪些分数的大小呢?
同分母分数比大小,如:3/5和4/5,2/7和5/7,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分母不同的分数比大小,如:5/6和4/7,3/4和3/9,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比较分数墙的长短就可以看出来)
(以上教学的顺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发现来调整。)(6)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三、小结:分数墙的作用可真大呀!帮助我们学习了还没学过的知识。你想自己 制作一个分数墙吗?你想怎么做?学生先说一说。比如怎么折出1/5。
四、学生活动。
动手制作分数墙。教师指导。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西师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西师版)
第九单元总复习总第50课时教学设计 余朝友 执教 余朝友 课题 总复习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任课教师自主意见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4)小组汇报出示小组汇报要求: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1.复习口算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80÷8=200×5=4×25=65÷8=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2.复习笔算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1.认识分数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整理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教学反思 总第51课时教学设计 余朝友 执教 余朝友 课题 总复习课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5页年、月、日和教科书第127页周长、克、千克、吨的认识,完成练习二十二教科书第6,7题和第10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梳理、回顾,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年、月、日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判断平年和闰年;进一步认识24时计时法,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复习已建立的周长概念,熟练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图形的周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年、月、日的知识。2.周长概念和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的正确判断。教具准备 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具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任课教师自主意见
一、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对乘法和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了整理,今天继续复习年、月、日、周长和克、千克、吨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1.复习年、月、日小组合作讨论:我们学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教师巡视,参与到各小组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全班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逐一出示板书:一年有12个月(4个季度)大月31天:1,3,5,7,8,10,12各月小月30天:4,6,9,11各月2月28天(平年)或29天(闰年)教师:平年的2月与闰年的2月天数不同,如何正确判断平年与闰年呢?举例验证。2.24时计时法同桌相互说一说怎样用24时计时法计时。
联系自己生活习惯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自己每天一些活动开始的时刻,完成年、月、日部分第128页第2题,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观察自己的作息活动时间表,根据自己每天起床和睡觉的时刻,算一算每天你能睡几个小时,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同桌议一议每天自己的睡眠时间合理吗?为什么?应该怎样改进?3.周长周长概念教师:沿着课桌面四周摸一摸,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完成教科书第129页第1题,小组内独立测量并计算本题图形的周长,再交流周长的算法。全班交流反馈,强化记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1题,用一条长24cm的绳子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议一议它们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米。延伸:其他图形的周长你会计算吗?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4.克、千克、吨的认识先让学生说一说本学期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这些单位,完成第129页第2题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指名说出克、千克、吨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填空。3吨=()千克8000克=()千克()克=2千克()吨=7000千克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3页13题。
三、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四、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5,6题和132页第9,10题教学反思 总第52课时教学设计 余朝友 执教 余朝友 课题 总复习课时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6页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9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巩固已认识的8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7个方向,进一步认识简单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转和平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复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东、南、西、北中,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教学难点 东、南、西、北中,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教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任课教师自主意见
一、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有关空间和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
二、复习1.东、南、西、北同桌相互说一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教师:给定一个方向,你们能画出其余7个方向吗?同伴合作画出一个方向板,教师巡视。方向板如图:指名说一说:当你面向西北面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出示第128页东、南、西、北第1题中的动物图。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参照物发生变化后,方向仍然不变。小玲家在学校的()面。从小玲家到学校要向()面走()米;从小玲家向()走()米可到小青家。2.旋转和平移现象出示第128页情景图,学生观察后,让学生说出情景图中的运动现象,很快判断哪些是旋转,哪些是平移。小组内先议一议旋转和平移的特征,然后同伴之间相互做动作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1页第8题,列举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三、全课总结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提高?
四、练习
(1)第131页第7题。(2)观察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向家长说一说。教学反思 总第53课时教学设计 余朝友 执教 余朝友 课题 总复习课时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7页解决问题及练习二十三第13题及15-18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合作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任课教师自主意见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本学期以来,我们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你能说一下在生活中是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吗?举例说明。
二、复习解决问题1.出示第129页图中情境提炼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白菜种子16元/包,萝卜种子15元/包,西红柿种子17元/包。根据信息,提出问题。①小组合作:组内先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②全班交流汇报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按问题难易程度板书,如学生考虑不周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如:6包萝卜种子需要多少钱?
3种种子都要买可以怎样买?
如果只有100元,3种种子可以怎样买?……小组内合作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对此部分知识掌握较困难的学生。全班汇报交流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相互评价和反思,教师对学生合理的解题过程要给予充分肯定。
三、练习1.合作探究练习二十三第14题出示第14题情境图,学生先独立完成题中问题:哪个小朋友买的笔记本的总页数要多一些?根据图中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补充练习①小明每天早上要沿着长150m,宽70m的足球长跑5圈。他每天要跑多少米?②从贵阳开往重庆的火车21:30从贵阳出发,第二天早上7:30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每时行47km,贵阳到重庆全长多少千米?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11km,修了20天,还剩80km没有修完,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完成第132页第12题。教学反思
第四篇:2015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民智小学:陈莹
第一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乘法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得数,能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正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2.通过口算、笔算和估算的复习,沟通计算内容的联系,整理、归纳计算方法,提高乘法运算能力,发展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认真计算、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复习过程:
一、回顾引新 l.回顾内容。
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学期数学内容的学习,大部分小朋友都学得不错。学期也快结束了,今天起我们就要复习这学期的学习内容了。
引导: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这学期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能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吗?有困难的也可以看一看数学课本。
交流:能把这学期学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吗?这些内容里具体有哪些知识,还记得吗?
引导:回顾这学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你有哪些体会?比如哪些内容怎样学习的,你最喜欢哪些内容,哪些内容你觉得还存在一些问题或不懂的地方?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填写课本上的表格。
交流:哪位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指名说一说)2.引入课题。
揭题:一个学期过得很快,学习了这么多内容,今天复习什么呢?我们就先复习第一单元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熟悉乘法口算、笔算的计算过程,而且能归纳出口算和笔算的方法,并且能估计一些简单计算的积大约是多少。
二、复习口算
1.做期末复习第1题。
让学生按题组口算,填写得数。交流得数并呈现。结合交流选择2~3道要求学生说说算法,有错的自己改正。
比较:第一组是怎样的口算,口算方法是怎样的?第二组题的口算过程相同在哪里?有没有不同的地方?第三组题的得数为什么不同,你认为口算要注意什么?(看清乘数)提问:你能根据这里的两类口算题,总结一下方法吗?
指出: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用0前面的数乘,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几个O;两位数乘一位数,先算几十乘几,再算几乘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要注意个位相乘的满几十时要加几十或几十几。
2.做期末复习第2题。用4分钟时间测试,交流得数。
注意统计全对的人数和错1~2题的人数,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训练。
三、复习笔算
1.做期末复习第3题。
让学生按题组独立笔算,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交流:看一看黑板上的笔算,第一组前两题是怎样算的?(检查计算过程)第三题为什么这样列竖式?
第二组题算得对不对?
比较:这里每组三道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请你比一比三道题笔算的过程,对于笔算方法有什么想说的吗?
指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起按顺序乘,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呈现板书:从个位起按顺序乘,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如果乘数中间有0,就根据法则从个位起按顺序乘,不能漏乘十位上的O;如果乘数末尾有0,可以列竖式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得的数后面添上相同个数的0,这样比较方便。2.先估算,再笔算。出示:48×6
42×6(l)让学生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并交流估算结果。(板书:300 240)提问:都是40多乘6,估计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接近50和接近40)指出:两位数乘几的估算,可以看两位数接近几十,就按几十乘几的口算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
(2)要求:请小朋友笔算得数,再和估算结果比一比,看看是不是差不多。学生笔算(指名两人板演)。检查:笔算得数和估计的差不多吗?看看笔算对不对。
3.做期末复习第6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引导:同桌互相讨论一下怎样估计,再估一估,把每个年级估计的结果写在表格的下面。交流:安排哪个年级比较合适?你是怎样估计的?
指出:把两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估计,可以看出二年级不满200人,一年级和三年级实际人数都比200多,所以安排二年级去是合适的。
四、复习小结
1.小结收获。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
复习目标
l.进一步掌握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以
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并掌握除法的验算。2.使学生通过口算、笔算的复习,沟通计算内容的联系,整理、归纳计算方法,提高除法口算和笔算能力,发展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3.进一步培养认真计算、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复习重难点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乘法计算,有了许多收获。今天我们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板书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到要复习除法里的哪些知识呢?说说看。
小朋友都想到了要复习除法口算、笔算、验算等知识,那今天通过除法计算的复习,大家要进一步掌握除法的口算、笔算,正确算出除法的商,归纳除法口算、笔算方法,并且能验算除法,提高除法计算能力。
二、复习口算 l.做期末复习第8题。
让学生按题组口算,填写得数。交流得数并呈现,有错的自己改正。
比较:第一组是怎样的口算,口算方法是怎样的?第二组题是怎样算的?(400÷5是怎样算的,要注意什么?)
第三组题的口算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你能联系这里的三组口算题,总结一下方法吗?
指出:整
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除以几,只要先按表内除法用口诀直接算,再看被除数末尾剩下几个0没有算,就在末尾添几个0;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算十位上得几十,再用余下的数除以一位数得几,然后用几十加几得几十几。2.做期末复习第9题。用4分钟时间测试,交流得数。
注意统计全对的人数和错1~2题的人数,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训练。
三、复习笔算
1.做期末复习第10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组题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l)让学生独立笔算第一组题,指名板演。
检查比较: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笔算,这三道题都是先算哪一位,再算哪一位?为什么商个位上的数不一样?
上面两道个位上也能商0吗?为什么?
指出:这三道题笔算都是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不够商1时就商0。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呈现板书:每次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让学生按题组独立笔算第二、三组题,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小朋友自己先看看这里第二组题算得对不对,有错的请指出来错在哪里。(及时板书订
正)
比较:比一比,这三道题都是按怎样的顺序除的?为什么第三小题商是两位数?(学生交流后,呈现板书:从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第三组后两题的商都有0。检查一下,每题是在什么时候商0的?(检查计算过程,呈现板书:不够商1就商0)
小结:你能联系三道题的笔算过程,说说除法笔算要注意什么吗?
指出: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从高位起按顺序算,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每次余数要比除数小。2.说说下列各题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再笔算并且验算。出示:156÷4
621÷3(1)让学生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十多。(板书:30多200多)提问:你是怎样估计的?
指出:除法估计可以看最高位或前两位上的商,估计出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十多。(2)要求:请小朋友笔算得数,再和估算结果比一比,看看是不是在估计的范围里。
让学生笔算、验算。(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笔算得数和估计的差不多吗?验算的积和被除数比较,这里的商是不是都正确?
提问:除法的商可以怎样验算?
指出:除法的商可以用乘法验算,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3)下面的被除数各是多少?
()÷7=12
()÷9=30……8 学生计算,交流方法和结果。
提问:你能说说除法里除数、商和被除数之间的关系吗? 3.做期末复习第12题。学生自己读题,交流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这里三道题各是怎样解决的?(板书算式)为什么前两题都用除法算?第三题为什么要用乘法?
指出:根据倍的含义,求篮球和足球的个数各是排球的几倍,就是求篮球的个数和足球的个数里面各有几个8,要用除法算。所以像这样已知两个数量,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用除法算。羽毛球的个数是篮球的3倍,羽毛球的个数就有3个16,要用乘法算。所以像这样已知一个数量,要求它的几倍是多少,就是算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算。4.做期末复习第13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怎样?(板书算式)
提问:最多能穿多少串,你是怎样想的?(余下的1个不够再穿一串)
如果全部穿在小棒上,至少要多少根小棒呢?为什么要25根?(余下的1个也要串1根)指出:我们要根据问题这样想:因为余下的个数不够再穿1串,所以商是几就最多穿几串;全部穿上要多少根小棒,那余下的穿起来也要1根,所以比商要多1根,是25根。
四、复习小结 1.小结收获。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 图形与几何知识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周长含义的认识,能比较熟练地测量边长,计算平面图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加深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正确判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
2.体会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与过程,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归纳、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联系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说明的活动中,培养简单的演绎推理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充分体验,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在运用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增强掌握数学知识的信心。复习重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复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l.回顾内容。
引导:我们已经复习了这学期学习的乘法和除法。除了乘除计算,我们这学期还学习了平面图形和物体运动方式的知识。小朋友回顾一下,这学
期学习过这方面哪些内容?如果不太清楚,可以在课本上看一看,再和大家交流。交流:关于平面图形和物体运动学过哪些内容? 2.引入复习。
谈话:大家都已经清楚,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还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这些都是图形与几何知识,今天就复习这些知识。(板书课题)复习时,小朋友要积极回顾、整理和思考,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周长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周长;还要更清楚地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周长
1.整理图形特征。
引导:我们已经认识过长方形和正方形,那怎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怎样的图形是正方形呢?请小朋友回忆一下,画出图形并按图形整理出它们的特征,填写在你的表格里。(出示事先给学生准备的表格)
交流:你能根据整理的表格和大家说说你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联系吗?(指名学生展示整理的表格,介绍整理的结果)
指出:(指表里图形)经过整理,大家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它们的4个角都是
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4条边都相等。2.整理周长概念并计算。
提问:除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还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什么内容?
观察期末复习第15题的图形,先说说什么是周长,再指一指每个图形的周长。(指名学生说说周长的含义,再指一指哪里表示的是周长)
追问:要算这些图形的周长,需要知道这些图形的什么?
指出:周长是指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呈现板书:周长——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根据周长的含义,你能先量一量,再计算周长吗?
让学生独立测量、计算,指名三人板演,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交流:测量出每个图形边的长度各是多少?
黑板上算得对不对?(检查周长计算)
提问:每个图形怎样算可以简便一些?
指出:计算图形的周长,可以根据边长的特点,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
比如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可以用一条边长乘2再加第三边;六边形的六条边相等,只要用边长乘6就能很方便地算出周长。3.求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提问:长方形周长怎样算比较方便?正方形呢?
(板书:算出长加宽的和,再乘2=长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周长)4.口算下列各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1)-块正方形的手帕周长是80厘米,它的边长是()。
(2)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周长是()厘米。
三、复习近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引导回顾。
(l)引导: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我们还要复习近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想一想,平移、旋转各是怎样的运动,它们有什么不同,能用你的方式告诉大家吗?
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并说明各自特点。
归纳:教师用手势表示并说明平移是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物体不能转动方向;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固定点转动。(板书:平移——沿着直线运动 旋转——绕着一点转动)
(2)引导:那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的呢?你能举出轴对称的例子吗?(学生交流)
指出:一个图形如果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它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2.做期末复习第17、18题。
要求学生做第17题和第18题,其中第18题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的打“√”,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打“×”。
交流:第17题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第18题哪些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怎样看出来的?哪些不能看作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追问: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依据是什么?
四、拓展提高 1.思考交流。
(1)能摆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
引导:如果给你14根1厘米长的小棒,你能摆出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呢?同桌合作,讨论可以怎样想,能有多少种不同摆法。如果有困难,可以试着画画图,想一想。
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摆法?(指名回答,引导思考方法,有序列举、整理)
说明:用14根1厘米长的小棒摆成长方形,它的周长就是14厘米,长加宽的和是7厘米,这样就可以一个一个地、有序地摆出有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
2.解答下面问题。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长8厘米,宽5厘米。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引导学生用事先准备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思考怎样算,计算出剩下长方形的周长。(指名板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结合折纸理解方法:可以先求剩下长方形的宽,再算周长)
启发:有没有简便一些的方法呢?用纸折折、想想看,看谁有聪明的办法。[结合交流,引导学生折出剩下的长方形,看长和宽的和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现在你知道剩下的长方形周长怎样算比较方便了吗?自己列出算式计算。(原来长方形的长×2)
五、总结、作业 1.复习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进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新的收获?
第四课时 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复习目标
l.进一步感受单位质量千克和克,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能用分数表示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几,能比较分数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进一步体验物体质量,能说明相应分数的含义,深化对简单分数的认识;体会发现简单规律的思维过程,发展探究能力。复习重难点
千克、克的认识和分数含义。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小朋友要进一步掌握千克、克的认识,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这些单位;要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二、复习千克和克
l.回顾千克和克。
引导:大家来回忆一下计量物体轻重所用的单位,还记得是哪些吗?小朋友一起说一说,我们学习过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有——(千克和克)。(板书:千克克)
你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的重大约是1千克吗?1克呢?
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
指出:千克是比克大许多的计量单位,超市的2袋食盐是1千克,15个鸡蛋大约1千克;而像1枚2分硬币重大约是1克,4粒黄豆大约重1克。
2.估计体验。
你知道下面物体的重大约是多少吗?自己估一估、说一说。(l)1个鸡蛋;
(2)30个鸡蛋;
(3)小朋友装了书的书包;
(4)1个乒乓球。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校正。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大约重多少千克或多少克吗?(学生联系实际自己举例)
你对千克和克有哪些感受?
说明:小朋友举出了许多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例子,感受千克比较重,克很轻。有时候我们可以看一看,根据平时的经验知道要用什么单位;有时候可以掂一掂,感受有多重,知道要用什么单位。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交流:你是怎样填的,是怎样想的?
追问:一袋水果为什么要填成大约重3千克?一盒饼干重为什么填成 500克?
指出:我们一般可以联系平时的经验,根据对物体有多重的感受来使用单位名称,比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比较轻的物体一般用克作单位。根据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千克和克进行换算。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呈现第20题,让学生填空。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指出:单位间的换算可以根据单位间的进率来推算,几千克就是几个1000克,反过来几个1000克就是几千克。比如3千克就是3个1000克,是3000克;9000克里有9个1000克,是9千克。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做期末复习第22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呈现相应的分数)这三个分数的分母为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一个分数的分子是1,后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27
你能结合图形说说这几个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提问:1/4里有几个四分之一?2/3和2/5里各有几个几分之一呢?
指出: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2.下面图里的阴影部分表示4/7的是哪个? 学生判断、选择。
提问:为什么第二个图中阴影部分表示4/7?另两个图中阴影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
3.口答。
(l)5/9里有5个()/();
(2)7/10里有()个1/();
(3)4个1/5是()/()。
4.做期末复习第23题。
出示题里的表格。
让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依次对折,在表格里填写每次对折后平均分成 的份数,在表格下面写出每份占纸的几分之几。
交流:每次对折后平均分成的是多少份,每份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在表格上呈现结果)
引导: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每次折的结果,能发现什么?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从表格里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每次平均分成的份数和对折的次数间有怎样的关系?每次对折后得到的几分之一的大小是怎样变化的?)
指出:我们通过对折、记录和观察比较,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对折一次,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原来的2倍;对折几次,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几个2连乘的积。比如对折3次,3个2连乘得8,这张纸就平均分成8份;对折4次,4个2连乘得16,这张纸就平均分成了16份。对折的次数越多,平均分成的份数也越多,得到的几分之一就越小。
5.比较分数大小。(1)在O里填写“>”或“<”。
(2)下面分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4/5
1/6 1/5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板书呈现。
提问:能说说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吗?
指出:分子都是1,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板书:分子是1,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6.分数加、减法。
让学生写出每题的得数,并交流、呈现。
提问:你知道分母相同的分数是怎样加和减的吗?
指出: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只要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7.口答期末复习第24题。
学生读题。教师说明大长方形表示一块布,让学生用不同颜色分别表示做上衣、裤子的布,并交流。提问:上衣的布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这样表示?
从图上看,上衣、裤子一共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上衣比裤子多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作业
1.总结。
引导:你对千克和克有哪些认识?能说说对分数知识有哪些认识吗? 这节课你还有哪些收获?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复习目标
1.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进一步发展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尝试反思的意识。复习重难点
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这学期还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记得是什么策略吗?(板书:从条件想起)这节课就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我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进一步熟悉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小朋友要能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回顾策略
l.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1)果园仓库里原来存放了200箱苹果,又运来8车,每车75箱。
(2)林场要栽800棵树,先栽了200棵,其余的要平均栽在4个苗圃里。
让学生分别根据每题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板书每题的两个 问题。
提问:你能说说第(1)题的问题是怎样根据条件想的吗?(指名几人说明思考过程)
第(2)题的问题又是怎样根据条件提出来的呢?(指名几人说明)
2.回顾过程。
提问:回顾一下刚才提问题的思考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指出:解决实际问题从条件想起,要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接“从条件想起”板书:
找有联系的条件
提出可以求的问题)这就是从条件想起的
策略。比较这里每题的两个问题,关键是提出先解决的那个问题。解决了先求什么,才能接着求第二个问题。
三、应用策略
1.做期末复习第25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引导: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同桌说一说。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几人说思路)
追问:你听明白了吗?我们一起说一说,根据《成语故事》有42本和《寓言故事》比《成语故事》多18本,可以求——(《寓言故事》有多少本),再根据求出的《寓言故事》本数和《童话故事》的本数是《寓言故事》的3倍,就能求出——(《童话故事》有多少本)。
让学生列出算式解答,同时指名板演。
追问: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呢?关键是什么?
指出:我们根据条件想,可以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一步一步地求出结果。其中关键是想到先求什么。
2.做期末复习第26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独立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得数)
提问:这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是怎样想到的?(指名几人说一说思路)
3.做期末复习第28题。
出示题目和表格。
让学生读题并说说知道了什么,表格里填写什么内容。
请小朋友想一想,表格里每个年级展出的作品有多少幅可以怎样想,自己思考并填出结果。
交流:二、三、四年级展出作品各有多少幅?(呈现结果)
这三个年级的作品数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说明 根据条件填写的思考方法)
指出:二年级直接填写条件,根据三年级的条件,可以求出三年级有多少幅;再根据四年级的条件,又可以求出四年级作品有多少。
4.完成思考题。
指名学生读题。
引导:同桌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这道题怎样解决,要先算什么,再算出一共跑了多少米,然后自己解答。
交流:哪位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板书算式)能说说这里每一步是怎样想到的吗?
整理:根据从第1棵跑到第200棵,可以知道跑过比200少1个间隔距离,然后根据每相邻两棵间距离是5米,就能求出一共跑了多少米。
追问:列出的算式中,关键的是哪一步?
让学生有错的订正,没有解答的列式解答。
四、总结评价
1.总结全课。
引导:能说说通过复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吗?
2.学期评价。
引导:小朋友,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学期的数学内容,今天也全部完成了这学期内容的复习。请回顾一下你在这学期的学习情况,和同桌说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学得比较好,哪些还学得不够好。
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如果很满意就用5个星表示,你觉得自己能得几个星,就给几个星涂上颜色。(学生涂色)
交流:你涂了几个星?是怎样评价自己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说一说)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
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一、会写词语表里的所有词语。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1)小伟说 我爸上班了 只有我一个人在家(2)我爸上班了 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小伟说(3)我爸上班了 小伟说 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2、(1)爷爷说 你看到什么了 孩子(2)你看到什么了 孩子 爷爷说
3、(1)冬冬 王老师来了 冬冬的妈妈说 快给王老师倒杯水(2)冬冬的妈妈说 冬冬 王老师来了 快给王老师倒杯水(3)冬冬 王老师来了 冬冬的妈妈说 快给王老师倒杯水 4.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
5、住嘴 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6、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 有什么可吵的呢
7、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
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8、是你扔的纸团吗 高尔基问
9、妈妈说 你去干什么呀
三、词语
1、ABB 笑呵呵、孤零零、懒洋洋、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喜滋滋、笑嘻嘻、气呼呼 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油亮亮、亮晶晶、滑溜溜 黄澄澄 红彤彤 白茫茫 绿油油 蓝盈盈 胖乎乎
红润润
2、AABB 严严实实、舒舒服服、确确实实、来来往往、清清楚楚、飘飘摇摇、祖祖辈辈、密密层层、痛痛快快、仔仔细细、吵吵闹闹、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许许多多
高高兴兴
进进出出 花花绿绿 说说笑笑 弯弯曲曲 断断续续
摇摇摆摆 吞吞吐吐
叽叽喳喳 蹦蹦跳跳
3、ABCC 白发苍苍、千里迢迢、风尘仆仆 喜气洋洋 议论纷纷 兴致勃勃 果实累累 凉风习习生机勃勃 人海茫茫 波光粼粼 白雪茫茫 热浪滚滚 得意洋洋 野心勃勃 金光闪闪 心事重重 气喘吁吁 风度翩翩 怒气冲冲 泪眼汪汪 小心翼翼 来去匆匆 两手空空 落叶纷纷 想入非非 死气沉沉
、4、AABC 彬彬有礼、恋恋不舍、头头是道 多多益善 津津有味 井井有条 闷闷不乐 翩翩起舞 缕缕炊烟 徐徐上升 念念不忘 栩栩如生
5、ABAC、转来转去 挤来挤去 又踢又跳、各种各样、穿来穿去 又香又脆 自言自语 又松又软、又肥又厚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糊里糊涂 游来游去 好声好气 无边无际
6、ABAB 了解了解 学习学习整理整理 放松放松 打扫打扫 凉快凉快
7、包含反义词的成语
远近闻名、日夜兼程、黑白相间、轻重倒置、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取长补短、舍本逐末、贪小失大、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小题大做
9、包含数字的成语
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10、包含动物的成语
鼠目寸光 对牛弹琴 虎虎生威 守株待兔 龙腾虎跃 画蛇添足 马到成功 亡羊补牢 猴年马月 呆若木鸡 鸡犬不宁 九牛一毛
12、四字词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随风飘动、缕缕炊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来回跳动、惹人喜爱、阳光明媚、闻鸡起舞、金秋时节、凌空飞起、翩翩起舞、大惊失色、你挤我碰、频频点头、芬芳迷人、欣然怒放、含笑一现、准确无误、随意调节、学无止境、毫无保留、奔流不息、花草树木、世界闻名、回首遥望、双龙戏珠、名扬中外、形态各异、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瑰丽无比、高低不平、颜色不一、四脚朝天、酸甜可口、景色诱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大饱口福、旅游胜地、举世闻名、夜幕降临、光彩夺目、五洲四海、璀璨无比、令人神往、难以招架、合二为
一、大显神威、哇哇直叫、乱成一团、相提并论、和睦相处、没精打采、灰心丧气、狮口逃生、刻舟求剑、一摇一晃、不假思索、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目不转睛、恍然大悟、鸦雀无声、一动不动、欢蹦乱跳、翻来覆去、勤学苦练、千呼万唤、垂头丧气、争奇斗艳、风餐露宿、五光十色、成群结队、千奇百怪、物美价廉、五颜六色、高楼大厦、左抵右挡、蹦来跳去、兴高采烈、摇头晃脑
13、表示颜色的词
金黄、杏黄、橙黄、鹅黄、淡黄、火红、粉红、橘红、桃红、紫红、嫩绿、翠绿、碧绿、墨绿、浅绿、宝蓝、碧蓝、蔚蓝、湛蓝、深蓝、淡青、雪白、乳白、银白、灰白、苍白、枣红、鲜红、天蓝、浅紫、深紫
四、形近字、近反义词
斧()锯()免()底()难()爷()据()兔()低()滩()
坪()坝()招()蝴()桐()苹()贝()绍()糊()铜()
耍()劲()假()些()钓()
要()经()暇()此()勺()
辩()拢()待()枪()仰()辨()笼()等()抢()迎()
辫()聋()持()苍()柳()
阶()租()遍()惜()措()价()粗()编()惜()错()
成()胶()秘()杂()旅()
城()郊()必()朵()族()
耍()要()遗()贵()
拼()并()
枚()玫()
湿()温()
工()功()推()准()促()捉()村()材()油()邮()娇()骄()尘()尖()究()穷()异()导()抖()蚪()紧()系()嫩()懒()拦()栏()蜂()峰()逢()缝()磨()魔()扬()杨()适()恰()境()镜()记()纪()睛()晴()访()坊()醒()酒()堂()党()设()没()
按()抓()断()孤()蓝()
案()爪()继()狐()篮()
披()拣()壮()赏()现()
坡()练()状()党()视()
刮()舌()
兵()丘()
谦()歉()
朴()扑()
励()厉()
堵()矛()予()退()腿()虚()虎()受()授()瓶()饼()欲()眉()盾()挂()鞋()脑()恼()列()烈()茶()余()买()炮()泡()锯()剧()怒()努()投()设()险()检()糖()伸()神()难()准()慌()荒()通()勇()俩()两()即()
绪()谷()卖()塘()既()近义词
安静——宁静
穿戴——穿着 打扮——装扮
常常——经常 似乎——好像 犹豫——迟疑
鼓舞——鼓励
力量——力气
居然——竟然
快乐——高兴 喜爱——喜欢
坚定——坚决 突然——忽然
立刻——马上
仔细——认真平整——平坦 巨大——庞大
明白——了解
著名——有名 特别——非常
漂亮——美丽
高兴——愉快 缓缓——慢慢 憧憬——向往 快活——快乐
辽阔——广阔
修建——建造
大致——大概 眺望——遥望
拜访——拜见 欣赏——观赏
产生——发生
迎候——等候 连忙——急忙
纳闷——奇怪
茂盛——茂密
坚固——牢固 节省——节约 才干——才能 普通——平凡 热闹——喧闹 瑰丽——美丽 宝贵——珍贵 飞舞——飘舞 危急——危险
仍然——依然 骄傲——傲慢
谦虚——虚心 轻蔑——轻视 懦弱——软弱
镇定——镇静
永远——永久 获得——取得
思索——思考
诚挚——真诚 试验¬---实验 创造¬—发明
使劲——用力
观察——打量
旅行——旅游
专门——特地 研究——钻研
盼望—希望-期望
绚丽— 艳丽
停当——妥当
奚落——讥笑
精美——精致
引人注目——惹人注意 推测——猜测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悲伤——悲痛 难过---难受
反义词: 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安静—热闹 古老—年轻
快乐—痛苦
喜爱—讨厌 合拢—张开 犹豫—果断 炎热—寒冷
勤劳—懒惰
高大—矮小
经常—偶尔 严寒—酷暑
仔细—马虎 宽裕—贫困
稳稳当当—摇摇晃晃
希望—失望
温柔—粗暴
宽阔—狭窄 有意—无意
干燥—湿润
危险—安全
陌生—熟悉
伟大—渺小
简单—复杂
产生—消失
清闲—忙碌
敬重—轻视 远近闻名—默默无闻
上升—下降 清—浊 黑暗—光明
巨大—微小
容易—困难
节省—浪费
减轻—加重 担心—放心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前进—后退
长处—短处
胜利—失败
减少—增加 给予—索取
贵—贱 果然—居然 结束—开始 诚实—-说谎
勇敢——懦弱 失信—-守信
异—-同
遥远—-附近
准确—-错误
阻力—-动力
敌人—-朋友、普通—-特别、仰望—-俯视、苏醒—-昏睡 参加—-退出 持久—-短暂
精美—-普通 清闲—-繁忙 荒凉—-繁华
紧张—-轻松
乱成一团—-井井有条
不假思索—-犹豫再三 激动——平静
五、句子
1、比喻句: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②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③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④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⑤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⑥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⑦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
⑧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拟人句:
①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②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③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④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⑤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⑥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
⑦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烟草花在梦中苏醒;昙花含笑一现。
⑧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样子挺威武。
⑨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⑩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
3、反问句:
①你只要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她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夸张句:
(1)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封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5、把被子句
(1)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____________,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古老的铜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凤尾竹的影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共有____个民族,_______个少数民族,你知道的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花朵张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朵合拢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侧坐莓苔草映身。____________________,怕得鱼惊不应人。
5、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奇怪的大石头》告诉我们要学习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
7、《夜书所见》是____代______写的,诗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_______代_________写的,九月九日是______节,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出门在外的游子们常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风筝》这篇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和伙伴们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情景,______________是著名的“风筝之都”。
10、植物开花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11、《盘古开天地》是一篇________故事,它讲了人类的老祖宗________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______________。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他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双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四肢,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肌肤,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血液,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汗毛,变成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他的汗水,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类似的神话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赵州桥在___________的洨河上,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又叫_____________。它是隋朝的石匠__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_____________。
这座桥不但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刻着两条飞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刻着________________。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_____________。
13、《望天门山》是____代_____写的,后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饮湖上初晴后雨》是_____代_____写的。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把西湖比作_________。
15、西沙群岛是_________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个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海参到处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子____________。
鱼______________地在珊瑚丛中___________________,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_______________,鼓起气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种各样的鱼多的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兴安岭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
17、我搜集了一些祖国风光的谚语: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峨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桂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性本善。性相近,_________。_________,非所宜。___________,老何为。
玉不琢,__________。人不学,_________。为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习礼仪。这些都是___________的内容。
19、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
江碧鸟逾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山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________。20、温故而__________。_______,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本学期学过的课文里,你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想去的地方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__________,因为这篇课文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灰
雀(节选)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养病。他每天到公园()。公园里有一棵()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1、按课文内容补充填空。
2、描写灰雀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灰雀是怎样惹人喜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里能看出列宁爱灰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品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这段文字是围绕那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
2、选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一词就可以概括。
3、你能仿照文中二、三句的样子写一句吗? 仿写:秋天把_______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并完成练习。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花蕾
()的笑脸
()的空气()的关系
()的昙花
()的时钟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干燥()
危险()
密切()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个什么句子?它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昙花为什么不能在白天开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段话,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精段品读,完成练习。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1、用“﹏﹏”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
2、用“——”画出描写孔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3、这篇短文写出了孔子的旅途之苦。表明路途之遥远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表明途中生活艰苦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表明孔子最终还是历经艰辛来到洛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五)、精段品读,完成练习。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着美丽的水花;()刻着两条飞龙,前爪(zhuǎ
zhǎo)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sì shì)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给文段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说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自然段写出了____种龙的姿态,“所有的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六)、精段品读,完成练习。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仿照“来来往往”写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从哪里可以看出画面上的人都非常小,用“﹏﹏”画出来。
(七)、精段品读,完成练习。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里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头上长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遥遥;,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的数不清。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文段共有______句话,具体写了______种鱼的外形特征,依次写鱼的全身、______、周身、______、和身上。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3、对“西沙群岛的海洋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理解正确的是()
A.这个句子夸张的写出了西沙群岛海里的鱼多。B.西沙群岛的海里水和鱼各占一半。
(八)、阅读并完成练习。
(一)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1、这一段写了小兴安岭______的美景,作者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画“﹏﹏”的句子中,用“抽出”一词的好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①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②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侵 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③太阳出来了,千万(缕 搂)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稍 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④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划去括号中用得不正确的字。
2、找出第①句中的动词,并用“△”标出来。
3、第②句写了早晨的浓雾,“浸”字形象的表现了早晨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第③句采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给第④句加上标点。
6、这段话写了小兴安岭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
(九)、精段品读,完成练习。
①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②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③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④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
1、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
2、这段话的①②③句都是_______句。其中,②句把______比成______,③句用______比喻______。④句是一个______句。
(十)、精段品读,完成练习。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想一想,再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矛能______,不能______;盾能______,不能______;坦克既能______,又能______。
2、从坦克的发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道理。
(十一)、精段品读,完成练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_____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_____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在文中横线上加上描写神态的词语。
铁罐认为自己_____,陶罐一碰就会_____,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它“相提并论”;而陶罐则认为它们生来就是________的,并不是__________的,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
2、你想对傲慢的铁罐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精段品读,完成练习。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1、文中哪一个词语最能体现小女孩“先人后己”的品质?并写出这个词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教育家很激动的句子。
3、本次试验为什么会成功呢?请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大“√”。(1)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和行为让试验得以成功。()(2)学生听从安排,有序“撤离”让试验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