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之美

时间:2019-05-14 20:1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诗宋词之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诗宋词之美》。

第一篇:唐诗宋词之美

唐诗宋词之美

唐诗宋词之美

(2011-03-29 14:27:43)转载▼ 唐诗与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登高而望远,临山而探幽,无限风景,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叹为观止,让人如痴如醉……

唐诗之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沉淀着深邃,积蓄着厚重,凝结着辽远,负载着磅礴,是大漠里的孤烟,是长河里的落日,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是海角与天涯的对接,是天长与地久的汇聚,尽管也会有碧落与黄泉的交融。

宋词之美,是一种感性的美,飞扬着轻灵,蹁跹着缠绵,氤氲着温柔,笼盖着细腻,是梧桐上的细雨,是小楼上的东风,是明月光下闪过的鹊影,是稻花香里流淌的蛙鸣,是云涛与晓雾的相连,是落红与芳草的呓语,尽管也会有乱石与惊涛的交流。

于思想主题而言,唐诗之美,多在于言志;宋词之美,多在于抒情。言志多追求气度,则豁达;抒情多讲究韵味,需细腻。豁达者则多描写让人豁达之人、事、物、景或取豁达之面,细腻者亦同。豁达者多谈理,细腻者易伤情。比如,同是写月,唐诗中多是明月满月,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雅;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广阔;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辽远;更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深刻。即使有缺月残月,也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般的从容;也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样的热忱。宋词中多是残月淡月,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静谧;有“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的惆怅;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苍凉;有“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的寂寞;更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伤悲。即使有明月满月,也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慨,也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愁思。

再如,同是写水,唐诗中的水,多是江河湖海之水,是大水,是急水,是深水,是呈现一种气魄和胸怀的水,更多的是“月涌大江流”的辽阔,是“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剧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急促,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深邃,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尽管也有“泉眼无声惜细流”的纤细,也有“桃花尽日随流水”的柔缓。但是,纤细和柔缓背后依然是满心喜悦,满腔热忱。而宋词中的水,多是带着一种细腻的情思和愁绪的水,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那种漂着落红的水,是“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中落满柳絮的水。多是池水,是春水,是秋水,是“池塘风绿风微暖”的散淡,是“縠皱波纹迎客棹”的闲适,是“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黯然,是“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的婉转,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惆怅,尽管也有“千里澄江似练”的广阔,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但是,广阔和豪放背后依旧是满心荒凉,满腹感慨。

从表达风格上看,唐诗之美,多在于直抒胸臆,兼有婉转、隐晦和朦胧之作。宋词之美,多在于婉约曲折,兼有直抒胸臆豪放之作。同样是写饮酒,无论哪种诗体,均多直白和率真之语,多以酒表现朋友之情、人生之感,读之往往让人为之动容。像唐代的诗人白居易在五言绝句《问刘十九》中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孟浩然在五言律诗《过故人庄》中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王维在七言绝句《渭城曲》中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在七言律诗《客至》中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韩愈在古体诗《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中说,“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李白在乐府体诗《将进酒》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而同样写饮酒,不管哪个词牌,宋词中往往掺杂了作者所思、所感、所愁,较之唐诗,更显隐晦。但是,正是这种隐晦婉转,更增强了宋词独有的美感。像宋代的范仲淹在《御街行》中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晏殊在《浣溪沙》中说,“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柳永在《蝶恋花》中说,“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秦观在《望海潮》中说,“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周邦彦在《兰陵王》中说,“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说,“三盏两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即便是以豪放词著称的苏轼也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从格律形式上看,唐诗之美,多在于诗句格律的整齐划一。句式尤以五言、七言句为主,兼有四言、六言;格律尤以律诗、绝句为主,兼有古风、乐府,后二者格式略为自由。总而言之,唐诗,体现的是一种整齐划一的排列美。宋词之美,多在于词句组合的错落有致。每个词牌,格律平仄要求不同。句式多长短不一,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组合在一起,当然也有《生查子》《浣溪沙》《木兰花》等少数词牌的句式字数比较整齐。但不管如何,宋词,体现的是一种错落有致的组合美。比如,同样表现送别这个主题,唐代的诗人骆宾王用五言绝句说,“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用五言律诗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用七言绝句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杜甫用七言律诗说,“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而宋代的词人柳永用《雨霖铃》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欧阳修用《浪淘沙》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苏轼用《临江仙》说,“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辛弃疾用《木兰花慢》说,“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以人为喻,唐诗如慷慨豁达之壮士,宋词如弱柳扶风之虞美人。此壮士“黄沙百战穿金甲”,“会须一饮三百杯”;住则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行则“万里送行舟”,“直挂云帆济沧海”抑或“驱车登古原”,“春风得意马蹄疾”。虞美人则着“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饮不过“三盏两杯淡酒”,住在“寂寞梧桐深院”,出行须“香车宝马”抑或“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以物为喻,唐诗如叶茂之大树,宋词似妖冶之繁花。树分四时:昨日“春来发几枝”,今日“万条垂下绿丝绦”;春日过了便是 “绿树阴浓夏日长”,秋来“金井梧桐秋叶黄”,冬日雪来便会“凤林千树梨花老”,“万树松萝万朵云”。花开四季,春日烂漫,“红杏枝头春意闹”;夏日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秋日赏桂花的“暗淡轻黄体性柔”,同样“莫负东篱菊蕊黄”;冬日“寒梅点缀琼枝腻”,“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以日月为喻,唐诗如旭日东升,尽管也会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但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其道大光,灿烂辉煌;宋词如“良宵淡月”,“谁见幽人独住来,缥缈孤鸿影”,清凉静幽,意味深长。以山水为喻,唐诗就是云蒸霞蔚的高山峻岭,读唐诗则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于大气中体味意境高远;宋词就是幽幽浮萍下的潺潺流水,读宋词则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于精细处体会意绪飘渺。以四季为喻,唐诗如秋末冬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丰硕背后有苍凉,苍凉更显成熟美;宋词如春末夏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优美背后是忧伤,忧伤更知真情美。

唐诗和宋词的美为何会是截然相对的美?究其深层次原因,无非就是当时的社会气质决定了文学的品味。大唐的傲骨铸就了唐诗的气度,宋朝的柔风吹就了宋词的韵味。理性与感性,言志与抒情,意境与意绪……两种美,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构成了中国古典有韵文学中最为纯美的二重奏,让人心旷神怡,令人如痴如醉。生而有幸,能读唐诗,也知宋词,略通一二,便妄言之,但是,读之思之,美在心间,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既然快之,何不大读特读,放不辜负这两朵奇葩。就这样,做个爱诗喜词的沉静的读书人吧。

第二篇:作文之品味唐诗宋词

品味唐诗宋词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人灿若星汉。白云般出世,春雨般入世。他们用自己旷达、豪迈的胸怀肆意书写着豪情壮志,勾勒出一幅幅清幽空灵的传世名作,语重心长地道出世间沧桑,天道无常。以对自然风景的写意朝觐生命的壮丽。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人们撑起一片底色常青的天空,满天星斗。我怀着无比的敬意揽下其中最眩目的两颗星辰:唐诗,宋词。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是否已经从滚滚历史长河中,聆听到他豪放不羁的呐喊?提起唐诗,少不了的是李白,那个“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谪诗仙,那个伫立风雨中的飘逸的骚客,那个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狂傲诗人,一个传奇,一个陨落的不世之才„„

长安回望绣成堆,你是否能想象盛唐时的繁华景象,无数诗人们的豪情壮志便湮没在长生殿上的软语呢喃中。那“寂寂江山摇落处”的风急雨骤终究敌不过贵妃妖娆的“回眸一笑”,可那“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倾城之貌,却最终埋葬了一代江山,一曲《长恨歌》最终为这段为世人所称道的爱恋划上句号。无数的诗人在那“厩马肥死弓弦断”的年代,傲然挺立,弃笔投戎,挺拔为一介武将,铮铮的誓言萦绕于玉门关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句豪言壮语化作斗志印入血肉之中,一颗颗赤子之心碰撞出厉声呐喊。那些诗意磅礴如喷发岩浆的歌者们以乱世为舞台,用战士们的血汗谱写出一首首边塞诗歌,鼓舞着他们悸动的心。

无论是豪迈、繁华抑或是悲壮,一切皆是唐诗的魂,为我们述说着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悲歌。

“以月为容,以柳为眉,以玉为骨,以冰为肌,以词为心。”只因这一段话,我迷上了宋词。

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余韵悠扬,一言一语之间无不洋溢着词人的心意。不仅仅是伤春悲秋的哀怨,更有“聊发少年狂”的豪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壮烈,一切都激荡着我的心,仿佛心中的一根弦,有了惊叹的弦音,我为之陶醉。

撑一叶轻舟,转过秦淮河畔,你是否听到岸上的歌女低唱《后庭花》,那被称为亡国之音的靡靡之声。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南唐李煜,一个生错帝王之家的词人,一个让我无法去忘怀的人。倾心“落花流水”,垂泪“故国难现”,忧思“梧桐深院”的亡国之君。在北宋兵马的凌厉攻势下,承受着南唐迅速灭亡的苦痛,终以脍炙人口的“一江春水”换取一杯毒酒,化作无尽的哀怨。诵读之间,不禁潸然泪下,心绪如同疯长的蒿草,似乎一刹那间填满,又被抽空。闭眼,感动着,品味着,陶醉着„„

黄昏时分,当天际晕染开一片暧昧的嫣红,手捧一本唐诗抑或宋词,轻吸一口气,翻开泛黄的纸张,淡淡的书香,携着情结入梦——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骢踟躇杏花江南。

远处,一阵书香飘来,香如茉莉却又淡如芷兰。那书香,从一千多年前的唐王朝飘来,从烽烟四起的战场飘来,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在那个诗的王朝里,我们嗅着阵阵诗香,品读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人生„„

诗里,我们读出了盛唐的精神,盛唐诗人所独有的高昂向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说的是一种超然的自信,像阳光下的花香四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道的是不畏艰险孤愁的侠客般的豪迈,如大山里飞舞的雪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抒的是男儿救国的一腔热血,一片赤诚„„唐诗,让我们看到了多少诗人的抱负与志向。

诗里,我们读出了不同的人生哲理,不同的生活取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孤傲的李白在朝要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在野“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面对日益腐朽奢侈的统治阶级,他愤然离去,在山水中放纵自己以求解脱。而诗佛王维,则在清幽淡雅的自然中悟出禅理,诗里一片清新宁静与恬淡自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给世人展现的是一幅桃花源式的田园风景图。

诗里,我们读出了中唐凄苦的百姓生活,安史之乱后国家的一片狼籍。杜甫用沾满血泪的笔触为人们写下了历史承载不了的沉重与真实。我们仿佛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里看到了无奈而又痛苦的身影;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里读出对残酷现实的愤怒与不满。唐诗不仅记载了盛唐的激昂乐观,灿烂辉煌,也记载了战争不断的民不聊生,悲惨凄凉。

诗里,我们读出了多少游子乡思,离妇闺愁。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亲情便如绵延不断的山峦在心灵深处延伸着,倚窗眺望,其间有多少思念如丝如雨,永远剪不断。我们沉醉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景里,惊诧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里遐想。

在那个诗的王朝里,有李太白、王维、杜子美、王昌龄„„多少自成一家的大诗人,他们轻唇一启,绣口一吐,便啸成了整个盛唐。诗香轻轻地飘着,漫漫的历史长河里,香气满乾坤„„

第三篇:唐诗宋词选读之导入

浅议《唐诗宋词选读》导入技法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应重视导入。该文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探讨了根据诗词的特点用不同方法导入新课的问题。包括以评论导入高屋建瓴;以诗词导入温故知新;以历史背景导入有理有据;以故事导入激趣生情四部分内容。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一个人去做某件毫无兴趣的事情,他是很难做出持久努力的。他们表现出一种不能胜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不能获得精确的意义,不能把新的材料同自己的已有的观点组合起来,也不能根据特有的词汇重新阐述新的命题”而精心设计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生心理状态,促成师生、生生互动,师生、文本对话的重要教学环节。笔者在唐诗宋词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教师要善用导入艺术,创设出“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氛围。

一、以评论导入高屋建瓴

唐诗和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不知产生了多少精妙绝伦的评论。这些评论,如能介绍给学生,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他们高屋建瓴,更透彻地理解内容,从较高层次上鉴赏诗词。

在教学李煜的《浪淘沙令》时,笔者先出示了两个人的评论: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后主之词是以血书写的?”从而带着悬念,饶有兴趣地想知道李煜和《浪淘沙令》的情况。笔者继而演示《西清诗话》这段话:“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下世。”通过讲解,学生了解到这首词作于李煜死前不久,知人论世,就能体悟到“梦里不知身是客”“天上人间”这些使人肝肠寸断的句子的言外之意了。这样借鉴评论导入,能引起学生质疑思考,有所悟,有所得。

二、以诗词导入温故知新

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宋时代有许多诗词巨星,他们的作品脍炙人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熟知的诗句导入再讲授学生相对较陌生的杜甫、孟浩然的《客至》《与诸子登岘山》,这样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新旧知识衔接,学生就容易接受。

此后,又有很多文人墨客衍生了新的作品,这些作品因年代较近,更易为学生理解。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出名人大家的作品。如余光中先生的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杜甫曾称赞李白“诗无敌”,李白因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杜甫又曾称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也因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那么,李白是如何把酒和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由余光中的《寻李白》导入,由今入古,穿越时空,李白的《将进酒》潇洒进入了新课程序。这样的导入,新旧知识紧密融合,使学生温故知新,更有实效性。

三、以历史背景导入有理有据

《唐诗宋词选读》把苏轼的词单列一个专题,这是因苏轼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开拓了词的表现境界,能把读者从“花间”带向人间,从“樽前”带向世前。此专题选入苏轼《定**》、《江城子》、《水龙吟》、《卜算子》四首内容情感不同的词。或叙事或悼亡或咏物,有的清新明快诚挚深永,有的雄壮超脱奔放流转。要把握其内涵,必须了解苏轼的生平。苏轼从少年科举成名到官场几起几落,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导致不同心境下情感波澜起伏。如学习《定**》,必定要了解苏轼贬官黄州,追其原因,是因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而遭遇“乌台诗案”。故笔者就从“乌台诗案”导入,介绍案件的前因后果。学生了解该历史背景后就很容易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之“曲笔”意,从而考证苏轼在《定**》中通过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小事想表达什么。最后分析得出苏轼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表现出的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和旷达超逸的胸襟这一主旨。又如,学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可从韩愈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这个历史背景说起;而了解牛党李党之争这个历史背景,会有助于理解李商隐诗旨的隐晦曲折。这样的导入,有理有据,考证分析,更显严谨。

四、以故事导入激趣生情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导入可有效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情趣,挖掘学生追根究底的潜质。如在讲解李清照的《醉花阴》前,笔者根据《琅记》中一段记录“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用现代汉语徐徐讲述该故事,学生兴趣盎然,情不自禁诵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都沉浸在作者“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绪中。这样的导入,激趣生情,更有感染力。

唐诗宋词的导入,还有多种方法,如练习导入;图画、音乐导入等。当然,无论哪种导入,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都必须为课堂和学生服务。既要激发学生兴趣,又使之思索辨析碰撞顿悟;既要有优美的文学性,又要有良好的实效性。从该意义上讲,导入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第四篇:唐诗宋词赏析之山水田园诗

田园诗

1、《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6、《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8、《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0、《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1、《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2、《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3、《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4、《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5、《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6、《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8、《春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第五篇:唐诗宋词

课程名称:唐诗宋词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文: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 ①:《百家讲坛》苏轼之初出茅庐 ②:《百家讲坛》苏轼之天伦之乐 ③:《百家讲坛》苏轼之手足之情 ④:《百家讲坛》苏轼之东山再起 ⑤:《百家讲坛》之陆游是否变节之谜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答:

具体内容:

《百家讲坛》 苏轼之手足之情 唐宋八大家中有苏轼父子苏洵、苏轼和苏辙,民间更有诸多传言苏轼还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妹妹苏小妹,关于苏小妹巧妙填词等的趣闻。这节课从历史事实上证明的苏小妹只是民间杜撰出来的一种美好的假想,而真正值得一提的是苏轼的亲生兄弟苏辙,苏轼的弟弟苏辙比苏轼小3岁,兄弟间的情谊非常深,千古名篇《水调歌头·中秋》就是苏轼想念弟弟不得相见而写下的。至于《醒世恒言》中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物,因为后人太喜欢苏轼了,想象他应该有个和他一样有才学的妹妹。至于他和苏轼学生秦观的爱情也就无从谈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首千古有名的表达手足情深的词。心得体会: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两宋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都有极高成就。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境界高远笔力遒劲的特点,在当时及对后世都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百家讲坛》苏轼之手足情深的观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代大文豪的深深手足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最是千古名句,用来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它的序中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从熙宁四年(1071),到写本篇止,外任整整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五年未见。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

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不得相见,本篇正是表现这种手足相念之情。在抒写手足情深的同时,词人不能不想到,兄弟二人都是由于与变法派相左而出为地方官,并备受冷遇的,不能不想到仕途险恶。所以“大醉”遣怀,表现出世与入世,隐退与仕进的矛盾心情,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苏门三学士”中的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在27岁那年才开始发奋读书做学问,为苏轼、苏辙兄弟做表率。“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洵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被写进《三字经》,激励后世。

苏轼、苏辙就是在苏洵言传身教之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成就“苏门三学士”的不二法宝。苏轼十分疼爱弟弟,有一块糖他总是塞到弟弟嘴里,有两块他也不肯吃,全留给弟弟。看着弟弟开心,苏东坡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学习是枯燥的,当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学习也是快乐的。多年父子成朋友,一起读书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清风明月之际,父子三人对月抒怀不亦乐乎,一边享受天伦之乐,一边巩固学习成果。

北宋嘉年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个翩翩美少年从老家四川挺进中原开封,哥俩在那年科举中一鸣惊人。北宋文坛大家欧阳修十分推崇苏轼,宰相韩琦则喜欢苏洵的老道,力荐苏洵出山,苏洵推说多病。苏轼天资绝伦,是一轮冉冉升起的明月。苏辙知道月亮只有一个,尽管自己也可以发光,但只能是一颗星星。苏辙淡泊名利,把更多的精力用来照顾多病的父亲,膝下承欢尽孝,为苏轼免除后顾之忧。

苏轼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的词开豪放先河,大手笔大写意,一泻千里。他是北宋顶尖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墨竹遒劲挺拔,呼之欲出。他为人正直,敢说敢为。为官清正廉洁,杭州西湖的苏堤是他被贬后修建的“民心工程”。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挨刀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作恶多端,一种是作秀到了顶峰。无以匹敌的艺术成就,文人自身的狂狷和不肯苟同,让一些人无法遏制心中的羡慕、嫉妒化作有形无形的力量,把他像线偶一样提捏着。起落之间,让他受尽坎坷磨难。但苏轼依然从容淡定,竹杖芒鞋,笑对风雨人生。

对于苏轼来说,最大的打击是“乌台诗案”,他被关进开封监狱。一直沉默的苏辙站了出来,上书皇帝要求自己效法缇萦,替哥哥坐牢。奔走呼号未果,他烹制鲜美的鱼到狱中送饭。耳目繁杂,不通音讯,苏轼不知道这顿饭是苏辙送的,见到鱼大惊,继而万念俱灰。因为他和妻子约定,如果事态平静就一直送些简单的蔬菜和米饭果腹,如果事态恶化,就送鱼告知。

苏轼以为自己不会有出头之日了,他写了一首诗《狱中示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绝望之际,能够托付的只有苏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天上人间,悲欢离合,我们共有一轮月亮。

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深由此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堪称后世我们所推崇的一种经典。即

使后来兄弟二人各自遇难,也互相忘不了同胞的那种骨肉深情。现在的社会,很多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恐怕已经很难体会到那种不是父母却跟你最亲近的年龄相仿的知心亲情了吧。索性我们还有那些陪着我们一起成长见证者彼此的伙伴们,也算是一种弥补了吧。

下载唐诗宋词之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诗宋词之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唐诗宋词精选范文合集

    唐诗精选: 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读唐诗,崔颢的《黄鹤楼》一定要品鉴一番的: 《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诗宋词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

    《唐宋诗词鉴赏》之唐诗宋词概说

    《唐宋诗词鉴赏》之唐诗宋词概说 上编 唐诗 第一章 唐诗概述 1.《全唐诗》及其补编共收诗50000余首。作家3600多人,著名诗人几十名,“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通俗诗人白居易......

    唐诗宋词选读之送别诗学生

    赣榆一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学案 之送别诗主备人:审核人: 编号: 送别诗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大量阅读送别诗的前提下总结归纳这一类型诗歌的特征,包括常见意象......

    诚信之美

    诚信之美《树诚信之风,杨诚信之气》, 一诺千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还是一条连接友谊的线索。一个人无论有多少缺点,只要信守诺......

    散文之美

    品悟散文之美 闲来无事,总喜欢手捧一本《美文》静坐于案前或散步于校园,让思维随着文字在时空里流淌,品味散文的那份美,感受思维的那份奇妙,自然快然。 散文之美,于字里行间如琴音......

    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开头: 那蓝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和安详;那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和平和馨香。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不也是因为互相依......

    汉字之美专题

    汉字之美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六年三班李沁蒙 星期五的晚上,我在央视综合频道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这堂课精彩万分使我终生难忘。 使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