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关专题学习贯彻宪法
****机关专题学习贯彻宪法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宪法的内涵、功能
(一)宪法的内涵
宪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国家机关相互之间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二)宪法的功能
1.确认功能。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首先具有确认功能。具体表现在:确认宪法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宪法的性质和内容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确认国家权力的归属,使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合法化;确认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为法律体系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提供统一的基础;确认社会共同体的基本价值目标与原则,为社会共同体的发展提供统一的价值体系。
2.保障功能。宪法对民主制度和人权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对宪法上规定的各种民主原则、民主程序与民主生活规则,宪法提供了各种有效的保障。没有宪法的确认和保障,民主制度不可能转化为具有国家意志的国家制度。在宪法的保障功能中,人权保障是最核心的内容与原则。各国宪法以不同的形式规定了基本权利的内容、保障体制、限制标准等,从宏观上确立了公民与国家的相互关系,确立了公民的宪法地位。
3.限制功能。宪法一方面是一种授权法,确立合理地授予国家权力的原则与程序,使国家权力的运行具有合宪性。而另一方面宪法又是限权法,规定限制国家权力行使的原则与程序,确定所有公权力活动的界限。宪法的限制功能与宪法对人权的保障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对国家权力的行使进行有效的限制,人权保障就会失去必要的基础。宪法同时规定了国家机构的产生程序、职权与职权的具体行使程序等。
4.协调功能。在制定和实施宪法的过程中,由于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和主体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可能产生不同的利益需求。宪法的特殊功能在于,能够以合理的机制平衡利益,寻求多数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规则,以此作为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原则。对少数人利益的保护,宪法也规定了相应的救济制度,如宪法诉讼制度在保护少数人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宪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现行宪法的修正。
(一)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908年 《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这部宪法以‚君上大权‛为核心,是清政府在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为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而颁布的。
1911年《重大信条十九条》,清政府的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迫于革命压力仅用三天就出台的一部宪法性文件,这部宪法出台后不久便被革命的浪潮淹没。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1917年以广东为基地建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展开护法运动,所护者即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又称‚袁记宪法‛。这部宪法是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公布实施的第一部宪法,与真正的宪法精神根本对立,但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提供了‚合法‛的依据。
1923年‚贿选宪法‛。‚贿选宪法‛以‚袁记约法‛为范本,用根本法的形式确认军阀的专制独裁,不到一年就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它是旧中国反动派正式公布的第一部宪法。
1931年《中华民国训证时期约法》。在这部约法中,三民主义作为国家基本思想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国家组织方法被确定。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无产阶级的宪法性文件。这部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权制定的,在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
1936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即‚五五宪草‛。这部宪法是《中华民国宪法》的雏形,它本来应该在预定1936年召开之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但大会因日本入侵东北及隔年爆发的抗日战争延宕而未能如期召开。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由中国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以自由平等为标榜,坚持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名,保障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和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以‚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国‛之名,行国民党一党专制和蒋介石个人独裁之实。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宪法诞生,共4章106条)。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二部宪法,共4章30条。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三部宪法,共4章60条。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共4章138条。
(三)现行宪法的修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制度安排。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宪法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角度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规定,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回溯我国宪法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的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目前为止,我国共有五次宪法的修正: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待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三、新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宪法修正案概述 共修改十一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2.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3.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
4.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5.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6.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
7.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8.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9.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10.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11.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修改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等。
(二)宪法序言部分的修改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自然段相应修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贯彻新发展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这一自然段相应修改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后增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自然段相应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三)宪法条款部分的修改
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宪法第三条第三款‚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修改为:‚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宪法第四条第一款中‚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这一款相应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中增加一项,作为第七项‚
(七)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第七项至第十五项相应改为第八项至第十六项。
宪法第六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中增加一项,作为第四项‚
(四)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第四项、第五项相应改为第五项、第六项。
宪法第六十五条第四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宪法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
(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修改为‚
(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增加一项,作为第十一项‚
(十一)根据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的提请,任免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一项至第二十一项相应改为第十二项至第二十二项。
宪法第七十条第一款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
宪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
(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修改为‚
(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第八项‚
(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修改为‚
(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
宪法第一百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宪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中‚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修改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宪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三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修改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宪法第一百零四条中‚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修改为‚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这一条相应修改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罢免和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个别代表。‛
宪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修改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
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增加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增加五条,分别作为第一百二十三条至第一百二十七条。内容如下: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第一百二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第一百二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监察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
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监察委员会的组织和职权由法律规定。
第一百二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第一百二十六条 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
第一百二十七条 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第七节相应改为第八节,第一百二十三条至第一百三十八条相应改为第一百二十八条至第一百四十三条。
四、**机关如何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宪法
(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讲政治落到实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新的更高要求。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通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检察机关如何结合实际,认真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实,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深入研究。各级检察机关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把讲政治落实到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办案时始终不忘政治这根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对人民权利的保护,厚植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在司法办案中,要做到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新要求新期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二)要认真学习贯彻宪法,把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落到实处
这次全国两会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各级检察机关要围绕落实宪法职责,建立健全侦查监督、刑事审判监督、刑事执行监督、民事行政监督等法律监督体系。要研究如何依据宪法原则进一步体现和落实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关系,研究法律监督和各项具体检察工作之间的关系,研究检察机关机构设臵如何更好体现法律监督职能属性。
(三)要紧紧围绕法律监督主业做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答卷,把检察事业创新发展落到实处
坚持讲政治、谋发展、重自强,聚焦法律监督主业,以扎实具体的工作推动各项检察职能全面发展。要严管厚爱,努力提升检察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过硬的素质保障监督的刚性和效果。要研究办案的指导思想,为落实司法政策提供灵魂定位。要在办案中不断总结研究,制发典型案例,加强案例指导工作,向社会宣传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保障实现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篇:贯彻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贯彻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领导立法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
宪法是治国理政根本法律的集中表现。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有36年,自宪法确立之日起,我们党坚决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坚决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至上地位,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自2004年修改宪法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为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确保宪法始终作为根本法的绝对地位,必须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始终尊崇和贯彻宪法所做的完善与努力。
修改宪法,是我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动灵魂。此次宪法修改,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灵魂的集中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当前,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要不断确保宪法在新时代在全面贯彻十九精神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将新时期形成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写进宪法,具有重大的显示意义和历史意义。
修改宪法,是我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从历次修改宪法的历程来看,每一次修改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杨帆起航,适当修订和完善宪法,将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进行及时的梳理与总结,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法紧跟新时代步伐的时代自信,更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勇于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智慧担当和魄力。
第三篇:关于学习贯彻宪法的情况汇报
关于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情况汇报
根据《关于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知》精神,我站认真作好贯彻落实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学习计划,加强宣传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 结合实际制订学习计划
为加强学习组织,确保学习效果,站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总支书记、站长挂帅,副站及各组组长组成的学习《宪法》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各成员的责任和分工,下设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活动日常工作。在组织学习中,各车间结合工作时间和实际特点,认真制订了《宪法》学习计划和学习运行表,要求各车间严格按照安排进行学习,并以车间为单位,定期进行学习情况汇报,将学习情况列入车间精神文明考核中,增强了各车间学习的自觉性。目前,各车间学习已按计划完成了《序言》、第一章《总纲》及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学习。
二、加强宣传 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学习中,站里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等阵地,职工大会、班组长会等时间,认真传达学习活动重要意义。重点组织职工对上级文件精神和内容进行了深入学习,把学习贯彻实施宪法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对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方面的重大意义给职工讲清讲透,深入人心,不断加深职工对学习活动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对学习贯彻《宪法》的认识,激发职工学习热情,引导职工自觉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一个月的宣传教育,广大职工学习《宪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大提高,全站已形成了学习《宪法》的浓厚氛围。
三、活跃形式 不断增强学习效果
按照厂学习《宪法》有关要求,各车间根据学习重点内容和职工特点,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学习效果。学习中采取全员学习和重点人员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车间领导班子与职工工作性质、工作岗位的不同,把学习内容重点进行了归类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在学习中,要求做到理解透彻,领悟实质,可以教育职工;党员及一般干部在学习中,要做到深入理解,能够为群众解决与《宪法》内容相关的问题;普通职工要做到通学全文,能够运用《宪法》知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各车间在组织学习中,采取了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宪法》条文教育与辅导资料学习相结合、分组讨论和组织座谈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不断活跃学习气氛,提高职工学习兴趣。活动领导小组以车间为单位,结合各车间领导干部与职工的学习内容先后组织了2次由车间领导干部、业务骨干、职工代表等人员参加的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有:
1、你认为学习《宪法》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来说有何现实意义?
2、你认为学习《宪法》会给你带来了哪些益处?
3、结合你学习《宪法》知识的情况,谈谈该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4、你认为我站在组织学习贯彻《宪法》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该如何改进?通过讨论,强化了领导干部和职工们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
总之,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对学习《宪法》的认识和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我站将继续按照计划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宪法》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
第四篇:乡村学习贯彻宪法情况总结
乡村学习贯彻宪法情况总结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为搞好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x乡政府工作人员对宪法的认识,提高干部职工依照法律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x乡党委决定,结合宪法的学习宣传在x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这次宪法宣传的重点内容有三点,分别是深入宣传宪法的地位作用和修改宪法的重大意义;深入宣传宪法修正案的核心要义;深入宣传宪法法律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为确保x乡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措施到位,x乡党委领导高质重视,及时成立了宪法学习领导小组,认真制定了x乡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安排。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学习宪法是当前,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四五”普法的内容之一。这次宪法学习宣传活动x乡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集中组织学习通读《宪法》全文,安排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三、为检查宪法的学习效果,x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两轮x宪法知识答题活动,每轮答题活动参与率为xxx%,满分率为xx%。
通过学习宣传宪法,切实增强了x乡干部职工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大家都有信心将“学法、懂法、用法”一直践行下去。
第五篇: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
土左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
工作条例》专题学习报告
为更好地使机关党员干部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基本精神,努力提高机关按照《条例》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机关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8月18日,土左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支部组织学习了《条例》。
学习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要充分认识领会《条例》修订颁布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要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条例》,提升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同志们一致表示,学习领会《条例》是贯彻落实《条例》的前提,《条例》中提出的许多新思路,要在学习领会中要牢牢把握,以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为契机,切实做到机关党的建设“走前头、做表率”,努力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把学习贯彻落实《条例》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制度执行年”活动相结合,增强用《条例》规范机关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