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 抚顺
成绩:
论文题目:
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教师:王丹 学生姓名:李娜 院(系):英语学院 年级、班:10级6班 学 号:100110624
时光荏苒,转眼间改革开放三十四年,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的家乡抚顺,也有着巨大的变化。我们大家都知道,所谓改革开放,就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次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这一名词也已经家喻户晓,深入百姓之心。
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深远影响的同时,给我的家乡抚顺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三十四年前,我还没有出生。关于家乡的一切事情,都是从爸爸,妈妈口中听来以及查看一些书刊得来的。
改革开放前,抚顺人民收入水平低,来源单一。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的主要来源是工资收入,而工资收入往往增长缓慢,收入水平低。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商品价格波动较小,但受生产的制约,消费品短缺现象较为严重。当时,城市居民实现消费的主要形式是凭票证购买商品。不管你买什么,都需要票。所以很多家庭所需要的物品,都有所限制,这一时期,居民消费水平极为有限,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等生活资料的消费上。
改革开放以来,抚顺市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在满足于短缺经济下追求生活条件数量上的提高,而是越来越注重于提高生活质量。城市居民生活结束了温饱阶段,达到了小康的初级水平,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现在家里人想要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再也不用考虑是否有票的问题。饮食上,过去家里吃的东西特别单一,全家人只求吃饱就足够了。如今,人们不但要吃的饱,更要吃的好。要营养均衡搭配,饭菜也要色香味兼具。穿衣水平也不再是以前那样只要求保暖就好,而是更注重时尚品质以,舒适程度以及新颖美观。过去的家庭里,家用电器少之又少,更别提什么电视电脑洗衣机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家家户户都有生活所需的各种电器。无论是洗衣做饭,打扫房间还是说娱乐消遣,现在的家用电器都给人们提供了更高品质的生活。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改革开放。
以上这些变化,对我来说,感受还不是特别真切。毕竟我出生下来,家里面就有着各种家用电器,吃喝穿也不再使用票去购买了,给我印象最真切的,影响我最大的还是住房,交通,教育和环境以及娱乐这几个方面。
先说住房方面。改革开放之前,爸爸妈妈那个时候,住的都是平房。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家里也是平房。附近的邻居们住的也都是一样的平房。夏天还好,冬天的时候,屋子里就会很冷,就只能烧很多的煤炭和木头去取暖。那是妈妈做饭特别不方便,每次烧煤都会给屋子里弄得都是烟,呛得眼泪直流。后来随着我渐渐长大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也越来越快,家乡的经济也迅速的发展起来,我们家那里都盖起来楼房。现在我们的社区建设特别的完善。住进楼房里,冬天再也不会觉得冷和被烟熏了。
还有交通方面。以前抚顺的交通特别的不方便,交通线路很少,公交车次也很少。于是往往会遇见这种情况:要到达一个地方,需要转很多车次,或者一旦错过一辆公交,就要等上好长时间才能等到下一辆车。而且当时出租车也特别少,打车也很难。但是现在,城市交通十分发达,交通线路四通发达。出行再也不是问题,公交车站就设在家门口,随处都可以见到出租车。除此以外,城市间的大巴也特别方便出行。既快速方便,又舒适安全。
再来谈谈教育方面。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都是在黑板上写下教学内容,而现在已经全是大屏幕来展示老师做的课件。这样就省去了很多老师书写的时间,同学们看的也更加真切。而且,现在国家也免去了中小学生得学费,这给很多家庭解决了很大的负担。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然后施行一系列的措施来造福老百姓。
接着我想说的是环境问题。三十多年前,人们考虑更多的是温饱问题,人们都是为了生存在忙碌,因此很少注重环境保护。而如今,环境建设越来越完善,道路两旁都是树木草坪。人们也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再像原来往土地上乱扔垃圾那样,看着干净的马路花丛,大家都不忍心破坏这美好的环境。
最后我要说下娱乐。小的时候,每一年爸妈都带我去劳动公园玩。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很少的游戏设施。而随着我渐渐长大,游戏设施也越来越多。商量初中以后,我们抚顺建成了皇家极地海洋世界,吸引来了很多游客。我也时常去那里玩。今年又建成了热高乐园。抚顺也从原先的工业城市,发展成了一个旅游城市,经济也被迅速带动了起来。
革开放的政策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这三十四年的变化不只发生在我的家乡,也发生在全国各个城乡之间。全国各地,全都由于政府施行的一项项政策: 取消农业税,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等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富有新时代的气息。因此,我坚信,我们这新一代一定会为祖国改革开放事业增添一份新的活力!
第二篇: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
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
离家已经有两年多了。每一次回到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的心里都会激动不已。且不说可以见到我最可亲可敬的父母,就说生你养你的这个地方,离它近一点都会倍感亲切和温暖。或许离开久了你才会觉得它的变化,抑或是时间久了你才能发现它的日新月异。这就是我的家乡——临泉。虽说这只是一个不出名的安徽西北边陲小镇,但它却在以令人惊喜的速度发展着。作为它的一份子,我的过去的这十几年的生活见证了它的沧桑巨变。
1978年——1996年 未曾体会的改变
还记得小时候老一辈跟我讲述的我出生之前发生的事情,讲人民公社,说大跃进活动,诉过去的天灾人祸,听着那时候的生活不禁觉得阵阵心酸。提起改革开放前夕,那时候文革刚刚结束,人们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生产滞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远远不能与现在相提并论。而改革开放后,实行土地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农村生产队耕地按人口分配,家乡人民终于过上了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全新生活的权利。生产积极性得以提高,生产力得到解放。当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发展起来。人们普遍摆脱了温饱的问题。但是仅仅依靠原始的农业并不能充分发展经济,更不能带领人们向小康社会迈进,家乡的人民继续在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道路上探索着。
1996——2010年 沧桑巨变 成就斐然
1996年京九铁路的开通对于家乡的人民来说是一件大事。临泉地处中原,有着广袤百里的沃土肥壤,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人类的生存。因此,临泉县是全国的人口大县,却也是全国的贫困人口大县。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生存环境的优越:即使只能满足温饱,人们却很满足于原始的农业,这也使得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并没有做出多大的成绩,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我最初的记忆就是家乡那时候的现状:爷爷奶奶生活的那个小村庄里还没有能力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每天晚上就是煤油灯发亮的时刻。人们披星戴月在田地里劳作,而后到镇上去卖自家种的瓜果蔬菜以换取生活用钱。日子过得虽平淡朴实,却很是辛苦。1996年京九铁路建成并开始通车的时候,交通变得便利,使得保守的家乡人萌发了出去闯荡的愿望。由于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很大,1997年的时候便出现了农民工潮。正是改革开放提供给家乡的年轻人一个出去闯荡的机会,改革开放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一)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们走了出去,腰包鼓了,拉动了家乡的消费,从而带动了家乡经济的发展。从当初的时常断电,到后来完善的电路网;从之前的用老式收音机来了解外界,到后来的彩色电视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已成为基本生活必需品,电脑、汽车也逐渐走进普通百姓家中。城内居民搬进了环境怡人的小区,农村居民也纷纷盖起了两城楼的小洋房。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行,这一切不得不让人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欣慰。
(二)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优化上,之前的临泉经济主要是以第一产业即农业来支撑的,产业结构单一,模式老化,并不适应全面发展的需要。农民工的消费扩大了内需,使得家乡的第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化工、酿酒、农副产品及电力供应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临泉化肥厂、文王贡酒公司两大企业快速发展,分别跻身全国同行业50强和全省民营企业10强,临化公司全省小氮肥生产能力第一,文王公司系列白酒名扬江淮。
重视第二、第三产业并不是说将第一产业弃之不理。在此期间,农村经济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使得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了。小麦、玉米等不再是唯一的种植对象,据我所知,临泉县下属的各乡镇有发展生姜、大葱种植的,也有以渔业为发展对象的,也不乏有以养殖为主业的,这种多种方式经营着实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旅游娱乐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临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素有姜尚故里之称,境内有周文王墓遗址,银杏树、古城子、老丘堆并称为临泉三大古迹。近年来,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全面的保护以及更大力的推广。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家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推进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城镇建设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从以前又窄又脏的柏油路变成了宽大的水泥路面,城镇绿化也大大提高。农村城镇的医疗体系不断改革,使长久以来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图书、杂志、报纸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各中小学也逐渐免除了义务教育期间的学杂费。此外,人们的在精神文化及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也大幅度增长,人们在个人素质以及社会公德意识方面同时也大大提高。各方面的变化让人感到了一种由心而升的欣喜,不知不觉仿佛看到了家乡未来蓬勃发展的景象。
2010——„„ 前景美好 任重道远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主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临泉的发展更要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也是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含义。在我看来,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在于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冲突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缺失。如果能在发展经济的进一步推进中,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来发展,相信临泉竟会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同时还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城镇低保、长期失业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真正做到“沧海桑田三十年,姜尚故里展新颜”。
注:数据参考临泉县人民政府网
第三篇: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
成绩:
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授课教师:许全林
姓名:
院系:文化传播学院
班级:
学号:
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我的家乡是位于中原腹地的省会城市,从古至今作为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之美誉的郑州。虽说改革开放的开始与我生活的时代有些距离,但是从我出生到现在所看到的郑州的变化,也可谓是翻天覆地了。曾经也常听到姥姥姥爷谈论着六零年那些让人心酸的经历,谈论着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的城市带来的变化,谈论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家乡的落实,不得不感慨,改革开放的力量之伟大,也为我们出生在这个时代而感到幸运。
一、农村的变革
说到河南,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人口,作为中国的第一人口大省,河南也拥有着中国最广大的农村人口。因此对于河南的改革,首先应该从农村开始。在这里就要感谢当时党的正确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了。回想起姥爷对30年前我们家乡赤贫状的叙述:“那时候,有些年份一年只能分到27斤小麦。家里来了客人,连烙一张薄饼、下一碗面条的白面都没有。”“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早上糊涂中午面,到了晚上不吃饭”、“早上喝菜粥,中午窝窝头,一天三顿不见油”这也正是改革开放前我家乡农村的真实写照。而随着家家户户都承包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干劲也大大提升,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河南从吃返销粮的省份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大粮仓。紧随其后的“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都随着新农合的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修起村村通、黄河小浪底工程等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而得到了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起云涌,河南的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以我姥姥家的那片地为例。小时候还依稀记得去姥姥家时,常看到妈妈和姨姨帮忙去地里收玉米,拔麦穗,而自己就躺在葡萄架上悠闲的吃着葡糖和姥姥种的各种好吃的,那个时候,姥姥似乎一点都没有时间离开老家,去城里住一段时间。后来我上了小学,就没再见妈妈去地里干活了,原来是因为农村实现了机械化的收割体制,有时姥姥甚至都不用回去,队里就会把他们的粮食收割好分到各家。当我上了中学,渐渐发现姥姥不怎么回老家了,就问那片地怎么样了,才知道农村实行土地流转,已经把地收归国家了。好在之后姥姥自己还分得了一片住宅用地,现在也盖起了小楼,平时出租也使姥姥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时隔数年再次回到老家,看到之前村子里那片平房都被一栋栋高楼所取代,切实的感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家乡带来的变化,心中被激起感动久久不能平息。谁说改革开放离我们遥远,它不就在我们眼前吗。
二、开发区的建设
开发建设郑东新区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为更好应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为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有句话说,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发展看郑东。所以说到改革开放,影响最大的当属郑东新区了。短短7年,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区——郑东新区崛起在郑州东部,成为
郑州乃至河南城市发展史上最耀眼的一笔。这七年来我亲眼见证了这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从原本的城中村一步步进化到现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CBD。让我感触最深的场景是有一次傍晚从外地的学校回到家,坐在车上经过了郑东新区的高架桥,当时接近夜晚的郑东新区让我感觉仿佛来到了纽约的曼哈顿广场,瞬间感动的热泪盈眶。有人说郑州的开发区建的有些失败,就在与日本人的设计从高空看来好像是一个日本国旗,因为路都是环形的,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很容易让人迷路。但不论如何,现在开发了短短几年的郑东新区从经济实力和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说达到了全国开发区中的先进水平。
首先值得一提的当属郑东新区CBD(中央商务区),这里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金融和企业总部核心区域。区域内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到位,400多家单位相继入驻,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央商务区金融、会展、商务、文化中心作用日益明显。中央商务区已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繁荣兴旺、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也是河南省城市建设的靓点、郑州市经济发展的形象,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肯定。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郑东新区CBD(中央商务区)被称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CBD”之一。
在CBD周围环绕这环形建筑群,中间是椭圆形的中心公园,由中心湖、标志性建筑和绿地组成。椭圆形中心公园内布置了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和郑州宾馆等标志性建筑。河南艺术中心由加拿大国际著名设计大师设计,设计灵感来自古代乐器“陶埙”、“石排箫”的造型,运用了27项全国首创的新技术、新工艺。而高60层的郑州会展宾馆,设计灵感来自“嵩岳寺塔”,设计充分尊重和考虑了中原的深厚文化渊源。
除此之外,郑州仍以打造绿城为目标进行了生态建设,在绿化、亮化和美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绿化面积达到1800余万平方米,建设城市公园40余个,中央商务区绿化率突破51%,东区整体规划绿化率将达到50%。对近30公里的河道进行了高标准综合整治,如意湖、如意河、昆丽河蓄水通航,水域靓城初现端倪。建成了一批公园、游园、绿地、建筑小品、雕塑等,对近200条主次干道、50余座桥梁、主要建筑物实施了高标准美化和亮化,整个东区天蓝水碧、生机盎然。
我家就住在郑东新区的一个安静的小区里,10年以前的郑东新区还是传说中的“鬼城”,许多房子到了晚上都没人住,但是随着市区环境、交通等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到郑东新区居住,这里渐渐变得热闹起来,公路上也会出现车水马龙的现象。当然,随之而来的便是东区房价的抬高,这在全中国都无法避免的,但也为家庭的投资带来巨大收益。不论如何,在郑州这里相对来说都是环境最好,交通最便利,经济最发达的中心区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也真实的感受到了郑东新区开发的成功之处。
三、交通枢纽的打造
郑州承启东西、贯通南北,九州之中、十省通衢,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动脉在此交汇,铁路货运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和国务院批准的出口加工区。郑东新区位于国务院批准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的东部圃田组团,西起107国道,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北起连霍高速公路,南至机场快速路。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郑州,当然不会止步于现有的发展。未来郑州将成为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中原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和全国“3小时经济圈”。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航程内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五分之三的人口。国家铁路货运中心,国家公路物流中心,中南邮政物流中心,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等工程促使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三位一体”的物流体系逐步形成。
身为一名郑州人,我当然也能感受到家乡发达的交通带来的福利。每到节假日,想去哪里旅游,只需要在网上搜索一下,便能看到去全国各地的火车或者飞机,无需转车,这无疑为我们的生活带了莫大的方便。近年来郑州市内修建了快速公交BRT,从施工到投入实用仅仅两年时间,与其他城市相比简直可谓是神速,并且切实的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公交车本身也做到了节能环保,贯彻了打造生态郑州这一目标。看到修建气派的郑州东站,我甚至以为自己走进了飞机场,也为各地前来郑州转车的乘客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郑州的形象。
看到家乡经历的如此巨大的变化,我的内心感慨万千。从来没有一种力量能让我如此感动,我真心为自己的家乡而感到自豪。作为一个出生在九十年代的孩子我们是足够幸运、幸福的,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因此在珍惜这一成果,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属于这一代人的使命,将改革开放继续下去,把建设家乡作为自己的任务,为家乡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四篇:改革开放与家乡
聚焦家乡改革开放
--对家乡的衣食住行在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变化
摘要: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对于我们这些90后来说,体会也许并不深刻,然而在祖辈父辈的谈论中,再结合自己成长时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的家乡巨变,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文字上再怎么夸赞改革开放带来的变革都显得过于空洞乏味,唯有切身实际的感受来的真实。
关键字:家乡变化 衣食住行 改革开放
我的家乡是在江苏镇江的一个偏僻的乡村山洼洼里。改革开放以前,村里非常贫困,家家户户刚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没有楼房,没有林立的建筑,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零零星星的茅屋。根据家里长辈的闲谈,我依稀能够体会出那种耐人寻味的历史的厚重气息。在那样一个年代,人人都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在生产队辛苦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由于科技的贫乏导致的生产力低下的问题一直无法得以解决,人们连最基础的生活要求都是难以维系。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吹拂下,似乎绿了满个中国。30年前村里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终于让农民群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播撒下新的希望的种子。人们干劲十足,为自己的家园,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了薄弱但是不可忽略的力量。从那时起家乡开始了大变样。
衣
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自己家里做衣服穿的人随着改革开放和乡村的进步越来越少了。当时,虽然是吃穿问题不严重了,但也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补丁等勤俭节约的习惯还保留在淳朴的家乡人身上,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村里的人身上衣服的补丁越来越少了,穿自家衣服的人也少了,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然而如今,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还可以网上购物足不出户。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的衣服样式多了,挑选起来更自主了。
食
80年代初各家各户家里的食品是很简单很单调的。在现在作为家乡人主餐的白面馒头,那时只有在过年时家长才会给准备。如今在集市和商店里品种繁多的蔬菜和肉类,当时同样很少吃到。俗话讲“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30多年,人们已经由“吃饱”逐渐变为了讲究“吃好”。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改革开放前闻所未闻的菜场、超市、大卖场县城里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家乡人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卫生观念也深入人心,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大家开始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住
改革开放初期,村子里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土房。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那时谁家有黑白电视机,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等当时新事物,可是全村子的焦点。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住房条件和新家具普及率快速提升。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家乡也开始兴建起这种小区。如今,家乡小区林立,处处是楼房小高层。各家各户家具也一应俱全,电视空调洗衣机应有尽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行
80年代初村里只有中心街是一条小公路,村里其他的地方都是土路,人们日常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最真实的写照。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原来唯一的中心街又重新拓宽了,而且东西和南北方向村里都修了好几条宽阔的公路,连接外村的路也由乡间土路修成了大马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今每家每户都有摩托车、自行车,也有很多家庭添置了电动自行车,但拥有汽车的家庭仍在少数。现在人们去县城,可以在村里很方便地乘坐公共汽车,不到半小时就能到达。改革开放也缩短了家乡和外界的距离,同时带给了家乡发展和致富的有利条件。随着交通运输的方便,越来越多的村里人走出去闯荡社会谋取发展。
我国步入改革开放的道路已经30多年了,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到大,也感觉到家中和村里在悄然发生着许多变化,无论是家里的条件,还是整个村庄的整体面貌,都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美观了。究其原因,最根本在于改革开放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家乡的生产力,家乡人民凭借辛勤劳动和国家的政策支持,才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总结与感想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我们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以上二者合在一起就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三十三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次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也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改革开放这一名词家喻户晓,深入百姓之心。不用多说,只要放眼这三十三年来我们身边的变化,家乡的变化,社区的变化,家庭的变化,甚至是我们每个人的变化便不难得知它对于中国亿万百姓的意义,对于我们伟大祖国的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这是由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这一阶段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而恰恰是这一举措让农村渐渐富裕起来,让农民能够逐步迈向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改革开放确确实实改变了农村窘迫的现状。
这些微妙的变化无一不昭示着改革开放带给农民,带给农村,带给中国的巨大变革,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契机,同时加速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迅速崛起。所以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五篇: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与我周围的变化
我的家乡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是一个小山村,听老一辈的人讲,这里曾经有一个顺口溜形容我们村 “一进转子沟,步步踩石头,杏核随便儿捡,柴火随便儿搂”。
刚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挺好玩的,但仔细一琢磨,这句话的确真实的反映出了改革开放前的家乡面貌。“步步踩石头”指的是当时的道路状况,由于是山地地区,石头特别多,如果恰逢夏季刚下完雨的话,雨水冲走了道路上的沙土,这时的路是最难走的,给相亲们出门带来的巨大的不便。“杏核随便儿捡,柴火随便儿搂”指的是由于是山地地区,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的荒山,上面长着野生的山杏树。这种树的果实由于太酸,几乎没有人吃,但是用它的核做杏仁豆腐是极好的。
一 路都修到大门口了
但是自从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以来的发展,我的家乡真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出行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有老百姓的话说,“路都修到大门口了”,其实真的是这样,现在村里是清一色的水泥路,出行方便多了,还通了公交车,大家都说,现在赶集真是方便,这要是在前,早晨天还没亮,就得赶着驴车出发,有时候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县城就更不用说了,都好几年不去一次,因为,就改革开放前的水平,坐着驴车,早上出发,下午才到,差不多一整天都浪费在了交通上。现在不仅有了公交车,家家都有了摩托车或电动车,近几年,新结婚的小两口们几乎家家都有了小轿车。
二 现在是冬暖夏凉
另外,在住房上,以前,都是一座座的小土房,听爷爷讲,下雨的时候经常漏雨,只能用破麻袋布用几块儿石头压着盖上,用木头作的窗户经年累月风吹日晒,变得腐朽不堪,而且,衔接的地方经常有缝,冬天时候,风从逢儿种吹进来,那滋味真不好受。屋里的地面也是土地,扫地的的时候经常有很大的灰尘,为了防止灰尘,会洒点儿水,但一不小心洒多了的话,就会变成泥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在我父母结婚的时候(90年的时候),盖房子就是那种“北京平”了,而到了我小叔结婚的时候(95年),就是那种有高高的阳台,外表贴着瓷砖的大房子了,里面房间更多了,屋里的地面和也都是瓷砖,墙也刮了大白,窗户更是取而代之以前的木头窗户,都变成了铝合金或是塑钢的了。而到了现在,在农村娶媳妇也都盖起了二层小楼,那种带地下室带车库的,里面的设施更是应有尽有。甚至还有的直接的在城里买了楼房。
三 农闲的时候有事儿干了
另一个在改革开放后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就是农闲的时候有事儿干了,以前在冬天农闲的时候,人们只是在自家的热炕头上坐着,现在大不一样了,每家每户都有了有线彩色电视机,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也开始使用电脑了,人们谈论的话题再也不是“张三今儿又和媳妇吵架了”“隔壁村的李四媳妇又跟人跑了”,现在人们的话题变成了“十八大召开了”,“医保改革了”,“钓鱼岛那边儿形势很严峻”,人们的见识真正的提高了。另外,村里在村中央建了一小型广场,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有提供锻炼的设施,大家没事儿的时候聚在这,尤其是在吃完晚饭遛弯儿的时候,会不知不觉的走到这。村委会也会把一些告示贴在告示栏上,上面的内容也常称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果这些纵向的变化还不够明显的话,那么一些横向的变化一定会深深地触动到你。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爷爷家。爷爷是名退休教师,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对教育的重视,教师的待遇越来越好,当然爷爷的工资也越来越高,从70年代每个月的几十块钱,到如今的每个月3000多元,这对一个农村生活的老人来说,足够了。所以随着这些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爷爷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这的可以看到的。一进爷爷家的门,你就能亲眼见到改革开放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屋里摆着刻着毛主席语录的大镜子,两边刻有毛主席诗词的对联。上联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下联是“而今迈步从头跃”。横批“毛主席语录”。大镜子的正上方还有八个大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放在一个四四方方的木头柜子上,光是这种大柜子就很有历史色彩了,它是爷爷和奶奶结婚时为数不多的“彩礼”了。而就是这些在我看来很古老的东西,却与很多现代的东西并存,你会发现一个很大的液晶电视机,DV机,电冰箱,和饮水机。改革开放三十年,受益最大的当然是老百姓。面对我家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我完全有理由自豪地说,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优越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