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

时间:2019-05-14 20:2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

第一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

本文选自人教版高一第一册。这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诗。

(这首诗写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结束“十年浩劫”的历史时期,诗中选取了生活中极具特征的意象,抒发了人民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朗诵功底和品鉴现代诗歌的能力。但还并不完善。

二、教学目标

针对这一学情,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了解作者舒婷的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和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反复朗读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反复品味,掌握诗歌通过“破旧的老水车”、“古莲的胚芽”等意象表达出的人民的爱国深情;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让学生知道爱国是每个学生都应具有的感情,祖国与我们息息相关,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所以我设置的重点为:

重点:反复朗诵诗歌,准确把握本诗深沉的爱国之情;以及这种感情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由于这篇课文内容短小易于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鉴赏新诗的能力只是不容易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所以我将难点设置为:

难点:诗人是怎样通过意象表现出感情的变化的。

四、教法

在教法上,我将采用以下教法:

1、朗诵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朗读鉴赏能力。)

2、讨论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体会出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五、学法

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学法:

1、品读法(通过对诗歌的品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会的知识,并学会合作学习。)

3、分析比较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教学过程

虽然本课在本单元是一首选读课文,内容短小;但是诗中的意象的特点及体现的感情变化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设定了两个课时80分钟。

在第一课时时,我将以意象为重点,通过朗读、分析比较、讨论体会出意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由此表现出整首诗歌抒发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在第二课时时,我将以感情的变化为重点,通过合作探究、品读、朗诵来体会诗中感情由悲到喜的变化。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

首先,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我将采用问问题的形式导入,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爱国的古诗词?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古今爱国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整体感知,提出问题:用时32分钟。在整体感知,提出问题这一块。(1)老师介绍关于作者的生平以及诗歌写作的背景。(对作者生平以及诗歌写作的背景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由朗读,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出现的自己不能理解的生字词。如:“干瘪”、“淤滩”等。(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并熟悉课本)(3)听录音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和重音以及注意各节情感变化时朗读的语气。再学生自由朗读,初步理解全诗的内容以及感情。(对文章有一个初体验。)

(4)问:“诗歌第一节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并勾出诗歌中的意象。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明确:在第一节中的意象有: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并分析得出第一节的意象表现的是一种破败。

“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我是干瘪的稻惠,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又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那“深深勒进你的肩膀”“纤绳”形象地勾画出了祖国负重前行的情景。)

再提问:“我们要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出他的破败之感呢?”(学生先自由朗读体会,老师选取同学读,再全班齐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明确:需要用用低沉、缓慢的语气。)

进一步提问:“最后一句‘祖国啊’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抒发了悲哀、无奈的感情。学生带着感情将第一节齐 读。)

(5)问:“诗歌第二节中你们读出了怎样的感情?从哪些地方读出来?”(学生通过朗读和分析明确:第二节是一种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第二节中的“我是贫穷,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和“未落地的花朵”可体现出这一情感。

“'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象征了祖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只是世世代代的憧憬千百年来未曾实现,显得新奇准确。)

进一步提问:“这一节的‘祖国啊’抒发怎样的感情?要怎样通过朗读来表现这一情感?”

学生在上一问的基础上很容易体会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重音和节奏的变化。(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试着朗读,再全班齐读。)(6)问:“诗歌第三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他们据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精读全诗,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通过朗读和自主探究明确:第三节给人一种希望,一种新生之感;通过这些意象: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体现出来的。

学生在讨论后得出:“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腐意识;以“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一系列密集的意象,表达了刚从“大跃进”“文革”的噩梦中苏醒过来,实事求是,思想解放后的那种“带泪的笑”。)

再问“面对这种新生我们要怎样去读他?”(学生很容易得出要用一种喜悦、高兴的语气去读。)接着问学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节的‘祖国啊’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通过朗读明确:本节感情是喜悦的,所以抒发的感情是喜悦欢快的。学生试读,全班齐读。)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用时5分钟。

如:生字词、有哪些意象、意象的特点等(总结归纳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把握,为下节课上课复习回顾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学生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知识点。用时3分钟。

3、分析理解,交流评议:用时26分钟。由于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朗读体会,所以再回顾了上一节课的知识点的基础上,我会让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问:“诗歌第四节体现出一种怎样的精神?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明确: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的精神。祖国用“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我是一种博爱,正是这种爱使得“我”愿意用“血肉之躯”去实现祖国的富 饶、荣光和自由,这是一种奉献的精神。)

再问“最后一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要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学生朗读可知道末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复踏中有变化,不仅造成了诗情的回荡,而且有力地强化了献身祖国的题旨,使诗歌在高潮中嗄然收束,收下了经久难息的余韵。应当用一种高亢的语调去读。)

(2)问:“诗中出现很多个‘我’,这里的我指的是作者自己还是其他?”(再次对全文进行朗读,学生可通过讨论明确:这里的“我”不仅是作者自己,可以是民族、爱国人士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问:“从中可看出诗人的情感是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对意象和全文的品读得出全诗感情由悲到喜的变化。学生再带着感情朗读全诗,注意感情的变化。

学生在在上一问的基础上,将各节的感情串联,并将意象的特点融入其中,可以分析出感情由悲到喜的变化。)

(4)问:“这些感情的变化体现出诗歌怎样的感情?”(学生通过对全文的梳理领会人民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朗诵,并说出为什么喜欢这一节。之后全班朗诵;朗诵后由学生先点评,老师再进行补充。(在已经对全文感情能较好的把握基础上再进行朗诵,能让诗人所表现的爱国之情更深入人心。先朗诵再由学生点评可以提升学生朗诵品鉴诗歌的能力。老师补充有利于指出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朗读领会,突破难点)

4、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接下来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① 全文脉络进行梳理。对全诗的感情进行整体的把握。(理清思路,总结诗歌中深沉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是通过意象的变化表现出来的,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能更好的掌握。)

② 拓展延伸:与舒婷的《致橡树》作对比,看看两者的相似之处。(学生通过拓展延伸能更深刻的体会到朦胧诗中的意象)最后,作业布置:用时1分钟。

① 诵诗歌。②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节进行仿写。

七、板书设计

(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

在第一课时中,我的教学重点是意象、意象的象征及体现的感情,所以我的板书 为:

在第二课时中,我的教学重点是感情的变化,所以我的板书设计为:

第二篇:《我不能忘记祖国》说课稿

《我不能忘记祖国》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不能忘记祖国》是小学课标语文版第五册第七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5岁的宋庆龄到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方面问题的班会上,以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有力地驳斥一位美国学生关于 “„„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理想和希望。课文故事内容具体、感人,语言优美、生动,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感受语文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课文,从宋庆龄说的两段话中,体会宋庆龄的爱国之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说编写意图

一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二是学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中心思想的方法。

三、说教法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课后扩展

四、说学法

1.边读边画边想象边体会,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创造思维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3.采取多种多样的“读”,培养朗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说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情导入,既激趣,又激情,为教学定下感情基调。

在学习新课前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过渡到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十五岁的小女孩,身在国外却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很自然地导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复习旧知。

在学习新课前首先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能起到温习旧知识的作用,又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精读课文,理解含义,体会人物的感情。

我先引导学生听录音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然后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等方法,体会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以及无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进而让生明白爱国是一个人最伟大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激爱国情,立报国志。

我通过课件播放祖国逐步强大的感人画面,延伸课堂,丰富文本内容,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今昔对照,激起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立下报国的远大志向,好好学习,发奋读书。最后以老师一段充满深情的总结,再一次回归到课题,让学生由衷地大声地说“我不能忘记祖国!”很圆满地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五、作业

1、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小练笔。以“宋庆龄奶奶,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清晰明了,除了突出重点外,最后用一颗红色的心勾勒板书,呼应了课题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篇:《我和我的祖国》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音乐的第一课时,歌曲学唱。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歌曲演唱在课程标准中占重要地位,它是音乐教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演唱及音乐表现来激发歌曲演唱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演唱及音乐表现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和表现性潜能。并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对祖国的热爱。

二:说学生及教学目标: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掌握了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但在音乐表现及演唱技巧上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歌曲内容和结构,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能准确表现歌曲的节奏及旋律特点。能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及音乐表现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教学重点:能准确并有感情地歌唱。能完美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5、教学难点:能在歌唱过程中准确体现出各种音乐符号的作用。能用自己的声音准确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通过讨论分析,直观地对比及教师示范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四:说教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祖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同时欣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避免枯燥的导入和学唱。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给学生体验及表现歌曲的内动力。激发学生对演唱的渴望。

2、情感体验及对比分析讨论总结法:

要唱好一首歌,必须对歌曲有完整的了解和理解。因此在学唱的同时反复给学生聆听歌曲,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的处理得到不同的感受。

在了解歌曲的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的演唱和原唱在情感表现上做对比。因为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的歌手,在技巧上能灵活运用就可以了。但在歌曲的理解和表现上要达到准确和完美。通过比较分析和讨论总结出演唱时要需注意什么。怎样能用自己的声音更好地表现歌曲。通过教师的指导及示范演唱,使学生正确运用歌唱的技巧来表现歌曲的内涵。

3、引导并参与实践: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学生互评,师点评。以上几种方法灵活运用可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也更好地提高本课的学习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虽然是歌唱教学,但歌曲的欣赏及音乐实践活动也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环环相扣的目标教学模式进行。把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唱的欲望及表现的能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演唱才能,从而更加热爱音乐。

第四篇: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东安二中

唐良兵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本课教材讲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事,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结合点,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好素材,又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新旧教材重叠之处。在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新教材中增加了“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探究性学习总结”等内容,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要求。

初中历史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帝国主义国家对港、澳、台的侵略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其它科目也涉及到了“一国两制”和港、澳、台问题。因此有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设计,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色。

2、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香港顺利回归;海峡两岸的交流。依据:通过了解海峡两岸的交流情况,使学生感受两岸人民迫切希望祖国的统一,认识统一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及统一的必然趋势。香港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学习这些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一国两制”构想实践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这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涵及意义

依据: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使学生得到正确结论。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涵义。概述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分析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及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学习“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和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利用图片、文字等情境资料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材料等活动,获得历史知识,得到能力锻炼,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②认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因素,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③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而充分认识到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宏伟气魄和非凡智慧。

三、说教法

1、教学思路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港、澳、台问题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老师抓住“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由理论上升到实践这条线索积极的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学习。

2、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讲授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以学生探讨研究知识为主,教师点拨疏导为辅。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凸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体性。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理解。同时辅以谈话法予以讲解。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打出《望大陆诗》《乡愁》两首诗,然后提出问题,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探究回答。教师讲解并由此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本课采用诗歌导入的方法,且诗歌的内容紧扣课题,思乡游子回到祖**亲怀抱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关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为新课学习作铺垫,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基础探究:你知道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吗?

(一)、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由来

学生探究回答后,老师借课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并指出香港问题是中国历史遗留问题。

2、澳门问题由来

学生探究回答后,老师结合课件介绍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并指出澳门问题也是中国历史遗留问题。

3、台湾问题由来

学生探究回答后,老师结合课件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并明确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香港、澳门属于中国历史遗留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教材没有涉及,散落在以前学习的单元中。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作铺垫。)

过渡提问:国家分裂、骨肉分离,如此美丽的香港、澳门还有宝岛台湾与祖**亲相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都不忍心看见的!那么港、澳、台问题怎样解决,实现祖国统一呢?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政策?学生回答:“一国两制”。并由此引入理论探究。理论探究:“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形成的?这一伟大构想的含义是什么?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有何意义?快速浏览课本第一目的内容,找出课本中的有效信息。

(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在学生回答后利用幻灯片展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一国两制”的涵义

在学生回答后利用幻灯片展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一国两制”的意义

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式。(这部分内容书上没有讲到,老师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去分析。同时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为下面的实践探究作铺垫。)

实践探究:①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基本情况。②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③香港、澳门回归有何重要意义?④改革开放之后,两岸关系经历了怎样发展?(暖流)⑤分析阻碍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寒流)

(三)、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的回归的历程

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后,能够在课文里找出香港回归的基本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归纳总结。

2、澳门的回归

对于澳门的回归学生能够明确: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对于回归的基本过程不作展开。

学生讨论探究: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用多媒体给予总结:前提条件——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群众基础——全国人民渴望回归。

3、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从港澳、中国、世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打出多媒体给学生进行总结。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

(设计意图:香港回归是教学重点,教材着墨较多,但纯文字讲授不免让学生兴趣索然,所以老师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了一些图片制作了一些幻灯片,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播放幻灯片并配以生动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接受信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探求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学习难度。)

(四)、祖国统一大业的未来展望——台湾问题

1、两岸关系发展与交流——暖流

在前面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老师打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归纳两岸交流的一些基本史实。1987年台湾政府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90年代,两会成立,并达成“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使海峡两岸关系进入新的阶段;2005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并会见胡锦涛总书记,自1945年以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并形象的给学生指出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股暖流,且不断在加强。

2、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寒流

学生讨论探究: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教师打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李登辉、陈水扁等);一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美国、日本等)。

多媒体打出胡锦涛发表的对台讲话: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归纳指出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得出结论祖国统一大业,最终必将完成!

探究总结:

1、课堂测评

①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最主要的因素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被各方接受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英国、葡萄牙政府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 ②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国耻家丑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凌青

请思考:

1、这首诗中记载了哪些历史事件?

2、你从诗的后两句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课外延伸

①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比较两件大事,谈谈你的主要感想。

②请你以在校中学生的名义给台湾所谓的“总统”、民进党主席陈水扁写一封信,陈述你对祖国统一的企盼和你心中的愿望,以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统一。

3、知识结构体系归纳

五、说教学反思

这堂课依据课程标准,认真设计了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的一些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讲到台湾问题时个别学生可能有过激的情绪,老师要注意引导。

第五篇: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下面我将从学情、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学情分析

我校是湖南省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本节知识在初中的历史、政治甚至语文学科中都曾接触过;而且平时的生活中也时有所闻。可以说,这块知识是学生自认为比较熟悉的内容。但可能会受已有知识体系的影响,不愿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更不愿用“一国两制”的理论与现实进行联系,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因而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1.教材的地位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又属于近几年高考历史及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2.教材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并让学生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①依据:“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②突破方法: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一系列问题来讨论突破。

(2)教材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①依据:有利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②突破方法: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史料阅读法等来引导而是领悟历史,感受现实。4.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非常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来,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逐渐把教材的知识分化组合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了各种技能。本设计的最大特色也正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主动构建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三.教学设计

1.教法和学法

①教法:以主线整合资源;以情境体验历史;以探究认识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

②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2.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紧扣当今时政热点,使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本课内容涉及学生熟悉并亲身见证的当代重大历史事件及热点问题,因此可以充分地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以“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为主线,使各种教学资源能在此主题下有机结合,发挥最优化效果。

本课设计突重点,化难点。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问题。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3.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音视频材料收集等。学生:相关材料收集或预习课前发放的学案。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音像资料《七子之歌》,师生齐唱。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探究欲望,体验祖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与要求)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哪七子?如今都回来了吗?(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略)

(进一步置疑)那么,香港、澳门是怎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关系又是如何?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实现?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学习新课

情境探究一: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回忆和合作探究解决第一组问题:

问题1:你对港、澳、台三地有何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派代表简述,老师投影归纳展示

深入设问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指出:港澳是外交问题,而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

教师过渡设问3:我们清楚了问题的由来,那么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呢?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武力”和“和平”两种途径,它们各有什么利弊呢?如果你作为决策者,你将选择哪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失去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时机;另一方面,现

在如果武力解决,将会给岛内人民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会延缓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而且会影响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武力解决最终不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正是鉴于此,党和政府决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情境探究二:统一之策: “一国两制”的提出(形成、内涵、意义)(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一目,从中概括所提问题的答案)问题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幻灯片展示)

(请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然后教师作简要评价,再将正确答案逐条展示在屏幕上)问题探究:据历史纵横分析“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

思路引领: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材料中说在实现国家统一后,台湾地区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权,这是针对什么权利而言的?而经济特区的特殊权利仅仅指哪方面权利而言?在这两种地方分别实行什么社会制度?

通过分析同学们可以知道:港澳台特别行政区的“特”是特在政治制度,它们与大陆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权。而经济特区的“特”在经济制度和优惠政策,所以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接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一国两制”形成过程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最初是针对哪一个问题而提出来的?(学生回答“台湾”后引出第五个问题)

问题5: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如何评价“一国两制”构想?(幻灯片展示)

(对于第一问,不能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答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从台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归纳:进行小组探讨,教师指导整理成答案。)学生回答后,应从台湾的历史和现状归纳,台湾同胞长期接受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未曾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再从长远的角度分析,“一国两制”是保持台湾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案;是祖国昌盛的需要;符合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整体利益,是中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然后自然过渡到第二问,这一问书上也找不到答案,教师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一些时政热点联系起来,进行小组探讨,整理成答案。)

不过,因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首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情境探究三: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意义

港澳回归的历程(幻灯片展示)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国两制如何在解决港澳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请看录像《中英会谈》,《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看完录像后,引导学生结合录像及教材内容,图片理清香港回归过程中的几件大事。并用幻灯片展示。也可由学生扮演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再见双方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的情景,但课前由学生准备。)(接着指出):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1999年月12月20日凌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举行,继香港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胞。(用幻灯片展示几幅有关澳门回归的图片)问题6: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何在?

(这一问题课本也没作太多表述,可结合自已的所见所闻所知和江泽民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材料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言讨论,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

答案,请一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以饱含激情的语调,表现中华儿女欢欣鼓舞、扬眉吐气的心情。也可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香港回归重大的意义。如港澳回归,作为一个中国人,请你谈谈你的感想?2007年,作为新一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曾萌权,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庆典上,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请你简要叙述其发言的内容。)

讨论: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说明了什么?(幻灯片展示)

(组织小组讨论,三分钟后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起来发言,结合同学们发言情况评价各小组表现,表扬先进,鼓励后进,再用幻灯片展示答案要点)

如果说港澳回归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那么海峡两岸的统一则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梦想。问题情境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讨论:有人认为台湾将永远分裂下去,有人认为台湾很快就可以统一,你对此有何看法?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归纳:两种观点都不对。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开始割断了两岸之间的正常联系。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两岸关系缓解,交流逐渐频繁。展望未来,尽管有国际上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的阻碍,但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大事所趋,是人心所向,我们坚信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情况。问题7: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如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四幅时政图片分析,由小组代表总结出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及具体表现:隔绝(1949-1979)---暖风(八九十年代)---寒流(九十年代)---契机(2005年)教师稍作归纳,指出海峡两岸关系的主流是由隔绝走向沟通。

问题8:目前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学生归纳,各抒已见,教师总结。)

问题9:面对“台独”分裂活动,我国政府的态度和方针措施怎样? 出示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2005年3月)学生齐读,感受到中国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本课升华:投影显示板书,让一位学生根据板书小结本课知识。反馈练习

课外拓展:中国已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请结合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实,写一篇小论文,阐述一下你的观点:为成功解决台湾问题,我能做什么? 投影出示余光中的诗《乡愁》,并配以朗诵,学生在朗诵声中体会此诗所反映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四.设计反思

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机会?再次,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课堂上提供大量的史料(文字或其他),势必不能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措施一:要形成较固定的历史学习合作小组。选定一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协调 措施二:要设置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

措施三: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在课前就印发相关的材料,或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个充分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是保证课堂上小组交流能成功实现的一个前提

下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精选合集]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教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统一大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谈一......

    我和祖国

    我和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祖国在我心中,是这位祖**亲给了我生命,是她给予了我希望。是因为她我才活着。 红......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说课稿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说课稿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我站在祖国地图前》。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的地位和作用 《我......

    祖国妈妈在我心说课稿

    少先队活动课——《祖国妈妈在我心中》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辅导员: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祖国妈妈在我心中》。下面我将从说活动背景、活动目的、设计理念、活......

    祖国,我为你骄傲说课稿

    祖国,我为你骄傲 ——我要出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春蕾小学的老师王霞,今天我说课的题目《祖国我为你骄傲---我要出彩》。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就要......

    我的祖国

    为祖国喝彩 还记得小时候学习过的一首《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每当应到这首歌,我的心里就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果没有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没......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高山巍峨 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 暮色苍茫 任凭风云掠过 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我的祖国 大河奔腾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旋涡 激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