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时间:2019-05-14 20:4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一篇: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歌唱古诗,导入新课

欣赏啊《烟花三月》,知道这首歌是根据哪首诗做的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内蕴丰富深邃。在我们积累的古诗中很多都蕴藏着一定的故事情节。而且还十分耐人寻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编写古诗里的故事。

谁来读一读这节课的要求:根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情景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二例文引路,明确写法

1、同学们,还记得五年级下学期我们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吗?那篇课文的题材是文包诗。课文其实就是一个具体的故事。是根据古诗编写出来的。让我们重温一下课文,看看如何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2、找找文中描写古诗意思的句子。

3、找出文中作者想象的部分。

小结:由此看来,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把握原诗的内容;第二要借助想象,把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所抒发的感情具体地表达出来。掌握了改写古诗的方法,但我们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

(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5)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6)补充背景材料。在改写一些古诗时,还可以根据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三

想象: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设想:杜甫是怎样知道收复蓟北的消息的? 听到这个惊喜,他有何反应?(想象语言,神态)

2、开头加入环境渲染气氛。

过度:这是在看看他的妻子和孩子,又有什么变化?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想象:杜甫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来体现他的喜欲狂?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边饮着美酒,时不时唱上几句,好不惬意,回乡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杜甫又是如何打算的?

三、改写:激发表达,真情创作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随着诗人杜甫感受到听到喜讯时的惊喜欲狂以及归心似箭的迫切心情。难道此时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那就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刚才所说的,所体验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写下来吧!

四、评析:交流修改,完善作品

1、谁愿意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评。

2、欣赏了这个同学的作文,可以说说你最欣赏和最感动的地方,也可以说说你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3、总结:同学们,今天跨越时空的界限,同古人同喜,与诗人同乐。获得是语言的滋养,情感的熏陶。

板书

改写古诗

把握古诗的原意、理解古诗的意境

展开合理的想象

• • •

第二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

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1)

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洛阳。(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

(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弄懂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如此喜欲狂的原因,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作下了一个很好铺垫。)

2、抓字眼,明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通过查读,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指导个别字的读音。

这里针对学生的质疑重点明确两个问题:

A: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八峡、巫峡、襄阳、洛阳。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河北。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我指着地图这样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如此介绍学生便有了空间的概念,明了了这几个表示地名词语之间的关系了。有助于对诗文的深入理解。)

B:古今异义的词: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孩子。今义是男子的配偶。青春:古义是明媚的春光。今义是青年时期。(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一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了障碍,为“放手”让学生自学作了铺垫。二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理解诗的句意及全诗的诗意

4句诗扫清文字、词语的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这里的设计只是对诗的意境的初步体验,犹如蜻蜓点水。要使头脑中对诗的意境体验更具体、更丰富,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悟诗情。)

3、想意境,悟诗情

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的问题是:诗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

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诵诗句,品诗味

“好诗不厌百回读”,为了使学生读出味来,读出感受来,我分为三点进行教学:①尝试读,有感情地朗读;②示范读,要求学生读出喜悦心情来;③反复练读。

6、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首联

忽听见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高兴地泪水沾满了衣裳 颔联

妻子和孩子的愁容已不复存在,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颈联

纵情饮酒称春光早日回到家乡 尾联

想象着飞速回到家乡

第三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2.使学生领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忽然,传来了喜讯,“剑外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读通顺

1、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读这首诗。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检查生字。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把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四、细读,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

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这句诗和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于过万重山”有异曲同工之处。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和《示儿》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异同吗?小结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一学吗?

2、出示《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知背景 明诗意

喜欲狂

爱国

悟诗情

卖炭翁 白居易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件

四、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学生自学、教师导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乐府诗《卖炭翁》。

乐府诗主张诗歌应“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

2、检查预习:

薪(xīn)鬓(bìn)碾(niǎn)翩(piān)叱(chì)骑(jì)系(jì)

3、朗读课文

(1)抽一学生朗读,正音。(2)教师朗读

4、思考:《卖炭翁》一文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时、地、人、事、结果)

5、理解文意、句意:

圈画关键字词,学生分组研讨文章的词义句意。关键词、重点句、抽学生翻译句子,师生导拨。

6、卖炭翁形象分析: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

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

卖炭翁形象: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

7、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即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公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失掠夺的残酷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3)“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

8、课堂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白居易为我们塑造了一卖炭翁的形象,通过他的遭遇,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宫市对百姓的巧取豪夺,感受到百姓生活的疾苦和无奈。同时文章也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憎恨。

9、作业布置: 背诵《卖炭翁》全文

第四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设计思想]

按照“初读诗句→品读诗句→感情朗读”的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诗中蕴含的感情。激发学生和诗人心灵交流,同喜同悲。读中悟情,读中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从而构建本色的语文课堂。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KJ出示音乐 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出示KJ杜甫简介)

2、过渡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是他“生平第一快诗”他就是——出示课题(KJ出现课题)

二、初读诗。

1、齐读课题、解题。(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过渡

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

②听录音朗读(出示KJ录音朗读)

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④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

三、理解诗的大意

1、小组讨论

2、交流理解诗意

3、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

四、悟诗情

1、过渡:诗中意思你们已深刻体会了,那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喜)(出示KJ思考、讨论)

2、找出诗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KJ出示这几句话)学生反复读(交流中相机出现路线图让学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心情)。

3、深切体会“喜欲狂”心情

①过渡: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若狂呢?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就会有切身体会,请看大屏幕(出示KJ背景)师随着画面讲解。

师在《二泉映月》的二胡声中悲情朗诵《春望》

②听着杜甫这浸透血泪的心声,你们有什么感受?(生答),当你面对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么?,请怀着这种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③过渡:“真是满纸忧愤言,一把辛酸泪”啊!而今,收复蓟北的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战乱终于平定了,此时此刻,诗人心情怎样?会想到些什么?

④学生发挥想象谈想到什么?(出示七句话KJ随机点击使字体变色),学生感情诵读这几句话。

想到这些,能不涕泪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喜欲狂”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纵酒高歌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归心似箭吗?读——

在老师的引读下,深情朗读“喜欲狂”的这几句话。

四、渲染主题

1、诗人“喜欲狂”的背后是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让学生感情朗读全诗(回到KJ录音朗读)

五、课外拓展

过渡: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以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抒写出风格迥异的爱国诗篇。有忧愤深广的动情倾诉,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老师这就有几篇与大家共赏。(出示课件,古诗欣赏)

让学生读古诗欣赏。

六、总结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历年来,这些光照千古的诗篇为后人所传诵,他们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励着后人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让我们承继先人的浩然正气,以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新的爱国诗篇,让巍巍华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五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山下湖镇小 杨丹丽

一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结合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风格。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体会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感。4 学习叙事抒情的写法。二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三 教学难点

想象诗人及家人高兴的情景并生动地描述出来。四 教学准备:PPT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揭题,知背景 1 背诵课外积累的诗词。直接揭题,出示诗题,齐读诗题,理解诗题。师强调“河南河北”。3 出示杜甫简介。4 出示写作背景。

(二)初读,读通顺 1 出示诗句,自由读诗。2 老师泛读。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师强调“妻子”“衣裳”“还乡”“漫卷”这些词的读音。4 出示诗句,齐读全诗。

(三)再读,明诗意 运用所学的方法自学诗句,读懂诗意。2 小组交流诗意。全班交流。带着理解齐读全诗。

(四)细读,悟诗情 师:诗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诗人当时的心情?(据回答板书“喜欲狂”。)读了这个词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出示问题:诗人为什么喜欲狂?诗中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诗人的喜欲狂?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诗句并做批注。3 小组交流。4 全班交流。

▲ 杜甫为什么喜欲狂? 预设:

(1)“剑外忽传收蓟北” 据回答板书“听”

师: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会欣喜若狂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出示背景,补充资料。)如今失地收复了意味着什么?(国家统一,人们安居乐业。)杜甫等这一天等了八年,这一喜讯忽然传来,诗人怎能不喜欲狂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2)“ 却看妻子愁何在” 据回答板书“看”

师:看到家人忧愁一扫而光,亲人的喜更增添了自己的喜,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指导感情朗读。)(3)“青春作伴好还乡” 据回答板书“想”

师:千千万万和杜甫一样流落他乡的游子也可以回家了,所以诗人喜欲狂,他的喜不仅为自己,也为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啊!

小结:听到收复的喜讯,看到妻儿欢笑,想到马上可以回到阔别八年的故乡,诗人怎能不喜欲狂呢?

▲ 诗中哪些词句体现出诗人的喜欲狂? 预设:

(1)“初闻涕泪满衣裳” 据回答板书“涕泪”

师:你能想象诗人流泪的样子吗?这是什么泪?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而杜甫又何止这一次流泪呢?安史之乱让原本安定的国家名不聊生,多年漂泊在外的生活让诗人备尝离乡只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们说说这又是什么泪?读出百感交集。(2)“漫卷诗书喜欲狂” 据回答板书“漫卷”

师:杜甫可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可如今、、、、、、这是何等的高兴呀!(3)师:请同学们把1—4句连起来读,想象当诗人听到收复的喜讯时的情景,并用上“一、、、、、、就、、、、紧接着、、、、、、于是、、、、、、”这些词把诗人当时高兴的情景描述出来。

指名学生描述并相机指导朗读。(4)“白日放歌须纵酒” 据回答板书“放歌”“纵酒”

师:诗人放声高歌,开怀畅饮,当时的诗人已是52岁,这哪像一个老者啊,简直就像一位狂放的的年轻人。(指导朗读。)

师小结:当听到收复的喜讯,诗人高兴得涕泪涟涟,漫卷诗书,放歌纵酒,诗人想到了回家,瞧,作者回家路线都已想好了。

▲ 说说作者回家的路线是什么?(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指名回答,出示路线图,师述:从四川省巴峡出发,穿过巫峡,顺流而下到湖北省襄阳,直奔河南省洛阳,途中跨越了三个省,你们觉得这路程远吗?在作者眼里呢?(不远)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出来的?你体会到诗人回家时的什么心情?(指导朗读。)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这一家人回家路上的情景。(提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周围的景物)

(五)总结拓展

(1)师:百感交集的杜甫,漫卷诗书的杜甫,放歌纵酒的杜甫,归心似箭的杜甫,这一喜讯让作者多年的沉郁一扫而光,情感喷薄而出,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

诗。

(2)配乐朗读

(3)归纳写法:叙事抒情。

(4)出示《春望》,听朗读,比较和今天学的诗有什么异同?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5)课外积累爱国诗。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 涕泪

看 喜欲狂 漫卷

想 放歌纵酒

教学反思:

首先我应该自我批评,这堂课上下来存在有诸多缺点,与同课异构老师差距很大。下面就让我做深刻的反思:

一是轻过程,重结果。我上课的内容是六年级诗词诵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试讲两次,教学任务都没完成,其中最耗时的环节是对诗意的理解和情景的想象,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为了呈现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为了节省时间,为了上课成功,我就提前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诗意,把诗中的情景描述出来。我认为是学生自己的思考,老师又没有告诉他们,再说曾经培训时有个老师说过:“学生预习什么,课堂上老师就教什么。”没想到这一举措弄巧成拙,造成了这节课的失败。课堂上很顺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特别是情景的描述,学生的语言生动连贯,妙语连珠,让听课的老师难以置信。整堂课没有体现老师导的过程,教学环节走过场,就像是放电影似的,给人失真的感觉。而樊老师的课借助优美的画面,配上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述,适时的巧妙引导,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滋有味,学得兴趣盎然,樊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智慧,富有情趣,给我们呈现的是一节完美而真实的课。课后张老师也批评了我:学生预习过度了,预习内容应该有选择性,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预习,否则课堂上缺乏生成„„听了张老师的一番话,我深感惭愧,同时如梦初醒:预习也是有讲究的。

二是学生朗诵古诗的情感不到位。在课堂中我努力践行“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做法,但学生始终没有读出诗中的味来,诗中的情来。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轻情感体验,忽视了个性化朗读。整堂课我给了学生朗读的时间,但读的形式单一,齐读现象很严重,学生没有真正地进入诗人那高兴的情景中去,所以学生读起来还是一个调,装腔作势罢了。(2)韵律节奏划死了,模式化的解读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把孩子捆死了,只能用规定的模式去读,读不出自己的个性来。(3)补充的资料太理性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我是以一段概括性的文字告诉学生的,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诗人那段苦难的历史,不能深刻体会诗人那份喜悦,假如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讲述给学生听,学生就很容易走进诗人的内心,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也许就能读出诗中情。(4)老师有激情但欠煽情。教学中我激情高昂,放声高歌,但仍然没有调动学生的情感,因为我不能像樊老师那样讲课时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何以煽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呢?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要提高个人的素质,将自己的情来感染学生。

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如评价不及时,没有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语言不生动不规范,缺乏教学智慧,教学基本功、个人素质都有待于提高。虽然这节课很不成功,但听了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张老师的悉心指导,对我启发很大,收获很多,我相信在张老师的指导与工作室同伴的帮助下,本人定会快速成长起来。

下载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解析

    平叛奏凯 欣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赏 来源:本站 作者:雨 辰 发布日期:2011-9-15 点击次数:3071 [打印] [收藏]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品词析句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靖边一小 任春青 课前交流: 每个人都有他的喜怒哀乐,但表达的方式不同,咱们就采访采访,高兴时每个人的表现。比如老师我,最向往调到一小,当听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及其作品,背诵全诗;理解诗句含义,体悟全诗主旨。 2、分析主人公形象,感悟诗人内心情感。 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一、与诗人对话,揭题读题解题意。 1、出示杜甫画像,认识诗人。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课件),认识吗?他就是谁?(板书: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