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业故事系列之一要创业,就不给自己留后路
要创业,就不给自己留后路
执著和自信是付权创业成功的宝典。摄影记者 孙振芳
本期主人公:付权,安徽太和人,辞掉老家的工作,变卖了房产,离乡背井来连创业,现在为辽宁博康药业(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富点评:对于创业者而言,勇气几乎是必备的条件之一,但付权这样破釜沉舟辞掉工作、变卖房产来连创业的还真不多见。然而创业仅仅有勇气就可以了吗?
在来大连以前,付权有着不错的家境和在当地收入不菲的工作,但当他第一眼看到大连就喜欢上了这里,大连的优美环境和巨大的创业空间,让他毅然辞掉了收入不错的工作,并卖掉了房子,背井离乡来连创业。在付权的创业过程中,没少遇到背后射来的“暗箭”,但他却说,感激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正是这些人让我成熟。
第1次辞职 读书充电
应该说,付权的家境很不错。他的父亲在安徽太和经营一家汽车修配厂,付权高中毕业后到一家药厂做业务员,由于他聪明又肯干,做药厂业务员那段时间,付权几乎每个月都有几千元的收入,这个收入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安徽应该算是相当高了,用付权的话说就是,这钱赚了都不知道咋花出去。
做了一年多的药厂业务员,付权就做出了一个决定:辞职去读书。这在别人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有着那么高的收入,干嘛非要辞职去当穷学生呀。但付权不这么想,高中毕业后他没能考上大学,所以,上大学是他的一个梦想,另外,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在法律知识方面有很多欠缺,充电是必须的。于是,付权自费到中国科技大学读了四年经济法。
第2次辞职 离乡创业
1994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付权有机会到当地的法院工作,但他并没有动心,而是回到了原来的药厂工作,药厂把付权派到辽宁办事处工作。就在那一年,付权第一次来到大连。大连宁静优美的风景和四季适宜的气候一下子吸引了付权,“大连和安徽太不一样了,”付权说,最吸引他的是大连作为北方沿海港口城市的活力和创业空间。曾经摆在面前的法院工作都没让付权动心,但这次他动心了,他要到大连创业,来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一旦下定决心,就立即付诸实施。付权回到安徽老家后,不顾家人的反对,卖掉了房子,并辞了职。他再次从零开始了。
第3次辞职 开办公司
来到大连后,付权没有选择直接创业,而是到了总部在沈阳的一家药业公司工作。付权说,虽然当时手头有点资金,但远不够自己开公司用,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经验和资历还很浅,他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才有开公司的底气。
在药业公司,付权从销售做起,凭着自己的能力,一点点做到了公司的副总,这中间付出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每周一的早上,三四点钟就要起床,从大连赶往沈阳。”这种早起的习惯一直被付权保持至今。这其间,付权又到中国药科大学在职学了两年药剂学知识。
2004年,付权第三次辞职,在大连开办了自己的药业公司。不过,最初的风光很快就被挫折掩盖了。付权说,从2004年到2007年这三年,是他吃亏最多的三年,也是对他成长帮助最大的三年。由于用人不当、交友不慎,再加上生意圈里个别人“欺生”,付权的公司在这三年遇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暗箭”,曾经一度,公司都维持不下去了。父亲劝他放弃大连市场,回到安徽老家会有更安稳的工作和生活。但付权却不肯轻易放弃,他给父亲撂下“狠话”,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大连。
付权说,他的这种性格其实是受父亲影响,父亲做生意时的执著和自信总是感染着他。也正是凭着这种执著和自信的精神,付权愣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大连立住了脚,公司的团队也越来越壮大。但在他的办公桌上始终摆着一句话:感激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付权说,正是他们给我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生意课”,成就了现在的付权。
白描付权
一个爱读书的儒商
从付权的言谈举止上,你几乎看不出生意人的痕迹,面容清瘦、语速和缓,一副儒商派头。付权告诉记者,他是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孙子兵法》、《曾国藩传》都是他随身携带的,每遇到什么事情,他都会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金科玉律。另外,历史上徽商的代表人物胡雪岩的从商经历也是付权百读不厌的。
付权在做公司的同时,还热衷公益事业。“我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付权认为,只要任劳任怨地栽树,在大家乘凉的同时,自己也会享受到清凉的。
付权的两个儿子一个读小学六年级,一个读初三,付权特意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供孩子学习,这套房子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付权之所以这么做,为的就是让孩子认真学习不分心,另外,也是为了不让孩子有太大的优越感。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付权还会经常把自己的创业故事和徽商坚韧不拔的精神说给他们听,“将来孩子不一定从商,他们只要做他们喜欢的事就行了。”付权说,但诚信、勤奋、博学、仁爱的信条不能丢,这八个字不仅仅对于做生意,更重要的是对于做人都有帮助。
来源:半岛晨报(J-07)
第二篇:不给自己留后路
易小刚:永远不给自己留退路
(盾安环境
葛亚飞推荐)
易小刚所开拓的三一创新理念,其意义不仅在于为三一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更是为中国企业的创新带来了值得借鉴学习的模式。
刚刚过去的一年,无论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翘楚——三一重工,还是对于三一重工执行总裁、首席科学家易小刚来说,都是收获的一年。
2010年12月,三一首席科学家易小刚与钟南山等十位科技工作者光荣当选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人数不超过1000名,从中产生的“十佳”更是出类拔萃。而且该称号对被授予者只授一次,为终身荣誉。
事实上,易小刚的获奖同时创造了“三个第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内唯一当选;湖南省唯一当选;民营企业科技领军人物唯一当选。
被逼出来的自主创新
“三一重工的创新是被逼出来的!”在采访之初,易小刚便直言不讳地说。易小刚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可以有几条路走:第一条是引进别人的技术,但三一在创业初期便是董事长梁稳根带领几位创业的大学生从零开始做起来的,不可能也没有资金引进别人的技术;再一条就是走模仿别人的道路,但是模仿也不可取,模仿就意味着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走,永远不可能把一个企业做成世界一流。
“在这两种情况下,三一要想把自己的产品有所突破,做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只能通过自己研发,去赢得市场。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的投资回报率也是最高的,比你直接拿钱买技术投资回报率高的多。”易小刚说。
在三一创建初期也曾经走过弯路,最初为了引进技术想和别人合资,但别人根本看不上,因为那时的三一还是个小起眼的小公司。
让易小刚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三一第一个产品中的一个核心零部件当时只有日本公司能够生产。但是这家公司自己也销售由该零部件构成的主机产品。“为了不使三一成为竞争对手,日本公司会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卖给你,市场一旦好起来,就控制了供应量。经历了这样的曲折,三一决心靠自己,自主创新。”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中国泵车市场,国内企业只能生产32米以下的短臂架泵车,长臂架泵车市场全部被国外品牌占领。
当时国外把臂架的长度做到了最高36米。业内都认为臂架每增加一米比登天还难。整个行业都被吓坏了,认为那是外国人的专利,也没人敢去尝试。
面对这种局面,从来不服输、不信邪的易小刚决心研制世界一流水平的混凝土长臂架泵车。从1998年开始研究实验,到1999年4月.易小刚带领自己的研发团队一次性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7米混凝土泵车,2000年就投入批量生产。
进口一个36米的臂架要110万到130万元。而经过自主研发的同样产品,成本也就是20万至30万元。
“就是这样一个臂架就有100多万的利润啊。”易小刚认为,这种利润就是技术创新的高额回报。通过这次尝试之后,40米、42米、46米、船米长臂粱泵车也相继被三一研制成功。
2007年12月,三一拥有15项核心技术的66米长臂泵车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就在国外某品弹将这一高度刷新至70米后没过几天,2008年12月,三一集团的72米长臂架泵车正式下线.并将这一新的世界纪录保持至今。
当别人问及三一的臂架究竟能够做多高时.易小刚甚至放言,“三一最终能把臂架做多长.我自己不知道。但有一句话我是敢说的,从此以后这个世界吉尼斯纪录将永远属于我们三一。”
打破恐惧大胆创新
在《三一集团2010科技工作报告》中,易小刚说:“要营造敢于打破技术恐惧,敢于挑战权威的创新氖围。培养充满自信的创新文化,摒弃追随模仿,鼓励突破创新。”
易小刚认为,中国的研发人员个个都很聪明,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一种自卑思想的影响,总觉得我们技不如人,认为国外的东西都是最先进的,导致中国人创新的思维很不活跃,畏畏缩缩。因此在三一,最需要给研发人员的是自信心。
“首先要打破恐惧,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易小川在接受采访时对《小康·财智》记者说,同时还要形成一种创新文化一一在创新中,失败了没关系,公司不会处罚你。三一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来没有哪一个研发人员因为创新时给公司带来了损失,对其处罚的。公司只处罚不负责任的人。
在三一,易小刚不允许研发人员说两句话:第一句是“国外是这么设计的,我们也这么设计”。“因为国外虽然是这么设计的,但并不代表这是最好的。我们完全可以突破,创造新的更好的产品。”
另一句是“国外没有这么做过,我们也不能这么做”。易小刚认为,这句就更不对了,“国外是错的,难道你也跟着错吗?而且,只有把国外没做到的东西我们做出来、做到了,才能让我们的公司达到世界一流。”
兼创业家与科学家于一身
这些堪称为创业箴言的信条首先体现在易小刚自己的身体力行当中。
1985年7月,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的易小刚因成绩优异被优先分配到了国家机械工业部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在这里,青春自信的易小刚便开始在液压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其先后参与、主持开发的科研项目,获得原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的多次嘉奖;作为由国务院重大项目办公室下达的“154吨矿用自卸车关键液压、气动元件国产化研究”项目4个子项目之一的课题负责人,还分别获原机械工业部、机做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授予的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学毕业仅十年的时间,易小刚便获得常人所艳慕的成功生活:拥有在北京优越的工作环境,稳定的经济收入,幸福温馨的家庭。他作为北京知名液压专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这一切都足以让易小刚的父母、家人们心满意足并引以为荣。
但是,1995年春天的一次决定,改变了易小刚的工作和生活轨迹。
当时,三一重工还只是湖南一家不太起眼的民营企业。由于技术性能不稳定,产品质量不过关,三一重工唯一生产的一种产品一一HBT60拖式混凝土输送泵,销售陷入困境,企业举步艰难。
为了摆脱企业困境,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在全国到处招聘专业技术人才。他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北京自动化研究所,找到了易小刚这位液压专家。然而,对易小刚来说,要放弃北京的一切,投身到长沙县星沙镇这个刚刚起步、环境简陋、前程未卜的民营企业,的确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极难接受。他的这一“冲动”的选择自然遭到了父母、妻子等亲友的强烈反对。
然而,为了实现更大的创新抱负、创业志向,同时也被梁稳根求才的诚意所感动,易小刚毅然决然地辞去公职来到长沙。
1995年6月,孤身一人的易小刚从北京来到湖南长沙,在一个叫星沙的小镇上作为一名普通工程师,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垦荒”。住在搭建的工棚里,工作在简陋的企业车间内。南方的夏夜湿热多蚊,往往一个夜晚下来,全身都被蚊子叮咬得一片红肿。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易小刚凭着自己的液压专长,创造性地解决了当时泵送高度低的难题,使得产品质量得以保证,三一泵由此打开了国内市场。
易小刚回忆,来三一创业之初,他面临“妻离子散”、“众叛亲离”的境地,“但我坚信我的选择,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能让自己发挥的舞台,我知道在„三一‟我可以干成我想干的事业。”
不给自己留后路
把自己以及自己带领的研发团队逼上一个绝境,背水一战,不留任何退路,这就是易小刚的性格。“有几次,我真是把自己逼到了墙角。但我答应梁总的承诺,我就不能后退,我退下去了,今后说话就不可信了”
有这么一个实事:在工程机械行业内,有一种高强度钢板材料,其抗压强度达到1400兆瓦至1500兆瓦。过去,这种材料是采用欧洲进口。随着三一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特种钢材成了制约产能的瓶颈,甚至随时有被供应商卡脖子的危险。易小刚说,如果长此以往,三一能生产多少泵车,变成了不取决于自己的生产能力,而取决于供应商的态度。这样的企业怎能做大做强!
梁稳根问易小刚,“易总,怎么办?”搞液压出身的易小刚,本身并不是学材料的。而当时国内的现状是:该种材料的抗压强度最多也只能做到批量生产800至900兆瓦强度水平。但易小刚还是干脆地回答,“我们自己做!”“我们自己能做出来吗?”易小刚再一次利落地回答,“我保证做出来!”就像当初搞臂架一样,易小刚也不知道里面的难度有多大,但他就是有这个自信心。
易小刚再一次让自己没有了任何退路,为了公司的发展也不允许有退路。另外,在他看来,人要讲信用,自己已经给梁总做了承诺,就一定要兑现。
当时是夏天六七月份,热处理车间的室外温度已达到了40度,里面的情况可想而知。秘书、司机都受不了了,纷纷劝他进办公室休息。但易小刚始终坚守在炉子边。经过一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实验,这种材料硬是给做出来了。
从成功的实验品到大批量的生产,是另一次难攀的高峰。果然,进入批量生产后,这种材料始终难以达到要求。
“一边是生产等着要用,一边是国外原材料又买不进来。当时,几万员工眼巴巴盼着你。甚至,这个成败决定了公司的生死存亡。”易小刚清楚地记得,当时董事长梁稳根的心情也同样焦灼,想问问易小刚情况如何了,又怕给他带来压力。只能悄悄电话问易身边的工作人员,易总这边做得怎么样了。
最后,梁稳根还是找来易小刚商量:下一步怎么办,不行的话,这个材料国内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易小刚说,“梁总,你一定要给我信心,要相信我一定会把这个材料搞出来的。再一点,三一的产品要想具有竞争力,材料的等级不能降低……”材料最终成功投产。
但在这个过程中,在车间全身心投入的易小刚一脚踏空,从离地面几米高的工作台上摔下来,万幸的是身体被卡在了缝隙问,导致整个尾椎骨开裂。
在这些过程中间,失败了,爬起来,失败了,再爬起来。易小刚的秘书告诉记者,每一个类似的研发故事,其中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能讲几天几夜。
“每一次研发都几乎经历这些跌宕起伏。但当你面对挑战,最终把别人认为高不可攀的事情做成功的时候,可能就是研发人员永远追求的最高境界。”易小刚认为。
创新动力不在于财富
在前两年,如同过去泵车等工程机械行业其他产品一样,中国的挖掘机市场一直是洋品牌的天下。究其原因,就是有两个关键的零部件--油缸和液压阀组--是中国人没法做出来的。某种程度上,日本公司生产多少油缸,中国就只能生产多少挖掘机。
梁稳根再一次找到了易小刚,二话没说他又领下了这个新的挑战。为了生产出合格的油缸,易小刚带着研发团队做了近一个礼拜的实验,连续四天四夜的奋战,仍以失败告终。在去北京出差的路上,易小刚仍在一个劲地琢磨、回忆,问题出在哪了?快到黄花机场时,忽然灵光一闪,“应该是油缸表面没有进行硬化处理!”易小刚立刻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研发助理。到了北京一下飞机,他就接到了电话:“易总,成功了!”
讲述这些往事时,易小刚兴奋地告诉记者,有时候,被认为是高不可攀,属于国外专利的研发,只要自己信心面对挑战,一样能够成功。而这种成功后的喜悦更是常人所感受不到的。
阀门的研发成功被易小刚认为同样富有戏剧性。一个核心零部件由于过长很难加工,但易小刚就是“异想天开”:把它从中间截开变成两截不就行了吗?一直跟着他的一名研发助理质疑,“整个液压行业从来没有人这么做,你这么做怎么行!”结果一做实验成功了,而且成功之后就是一项新的世界性创造发明。
在易小刚看来,作为一个研发人员,一定不要把现有存在的东西认为是合理的。有时候打破一种常规的思维,就走出了死胡同,变得豁然开朗。“就好比大家走在一条路上,每一个后来者都跟着前人绕啊绕啊,才走到终点,为什么就不能直接跨过去呢?”
易小刚称,这种在创新中打破常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而创新的意义更在于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 每一个创新获得的成功.效益就能达到几十个亿。”易小刚介绍,目前三一每年销售5%用于研发,一年—二十个亿的研发投入。一般的企业根本舍不得花这个钱。易认为,你不要舍不得投入,研发投入所带来的投资回报是所有投资回报率中最高的。
仅以三一自主研发的上述高强度钢板材料为例,一年就为三一带来十几个亿的效益。过去从国外进口.价格要28000元一吨,现在自己生产一吨成本还不到8000块钱。一吨就节约了2万元,一年要用6万吨,一反一正就是12个亿。12个亿,一个小企业一年甚至都赚不了这么多。易小刚比划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易小刚认为,一个企业要有所发展,一定要舍得研发投入,大胆地去创新,只有如此,你的创新成果才能带来企业飞跃性发展。如果一味墨守成规,那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头。三一销售额从几年前的几十个亿,到上百亿,500个亿,甚至要到1000亿以上。实现这种飞跃性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创新性的思维是根本做不到的。
作为一家市值千亿的上市公司的执行总裁,今年47岁的易小刚告诉《小康·财智》记者,自己现在有多少财富,他从来不去关心,也不想知道。有—万块钱和有一千万是一回事,自己每天的生活重心依旧是在办公室、实验室,简单得很。
在三一内部,流传着这样一个趣事:跟着易总搞研发很辛苦,但大家都愿意在他身边做。公司发给他个人的奖励,他几乎都转手分给了身边的人。
易小刚和三一的其他高管一样没有节假日,员工休息了公司高层还在一起开会讨论战略问题,易小刚觉得,“让我们停不下来的原因在于感召着我们的那种民族责任感。”
现在三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机械生产商。梁稳根在董事会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在2015年之前,把三一的混凝土机械不仅做到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还要成为海外市场占有率第一。易小刚很自信地预言,全球装备制造业的中心未来肯定在中国。
易小刚说,自己退休后最大的愿望是去当一名老师。作为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198l级液压传动与控制专业的一名校友,在母校的某次讲座上,有学生问已受聘该校机械学院博导的易小刚,最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易小刚坦言,“退休以后,我愿意到各个大学免费讲课。”一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立刻回应:“回母校来!”引发全场一片掌声。
作为一名科技研发人员,易小刚外出讲课从来不要报酬,他觉得,把自己的创新体会告诉大家,让全国的研发人员都能有这种自信心,本身就是一种乐趣所在。
作为他最大的个人爱好,就是去唱歌、练声。他和朋友建起了自己的录音棚,组成了自己的乐队。休息的时候也会去录录音、敲敲鼓。易小刚看来,在有着无限想象空问的音乐世界里,他总能捕捉到很多与科研创新有着共通之处的灵感。
第三篇:经典创业故事
以下列举一百部最经典的科幻电影 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
1.接触未来 最有现实意义的科幻电影,科幻极品,无冕之王
2.阿凡达 3D大作
3.黑客帝国系列 构思奇特,深含哲学意,基诺•里维斯主演,4.侏罗纪公园系列 构思精妙,场面真实宏大
5.终结者系列 穿越动作题材,场面震撼,阿诺主演
6.独立日 外星入侵题材,场面宏大震撼
7.宇宙威龙 外太空题材,阿诺主演
8.第五元素 外星掠夺题材,布鲁斯.威利斯主演
9.黑衣人系列 科幻喜剧,威尔.史密斯主演
10.星球大战系列 老片经典
11.第十三层 构思惊世骇俗,黑客帝国乃受其启迪
12.回到未来 经典穿越时空题材
13.机械公敌 机器人智能题材
14.星河战队系列 经典老片,外太空题材
15.2012年世界末日09版 灾难题材,场面宏大震撼
16.后天 灾难题材,场面真实宏大
17.兵人 基因改造题材
18.人猿星球 外星题材
19.十二只猴子 穿越时空题材
20.火星任务 外太空题材
21.超级战警
22.进化危机
23.千钧一发
24.时光机器 冰冻几十年后,史泰龙主演超级警察 外星生物到地球急速进化,科幻兼喜剧 基因题材 穿越时空题才
25.生化危机系列 惊悚科幻
26.异形系列 惊悚科幻
27.铁血战士系列 动作科幻
28.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系列 动作科幻
29.变形金刚 场面震撼
30.X档案-征服未来 经典电视剧电影版
31.世界大战系列 外星入侵题材,汤姆•克鲁斯主演
32.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三角,永久的迷
33.x战警系列 特异功能
34.哥斯拉 巨大怪兽
35.时空特警 穿越时空题材,尚格•云顿主演
36.异次元杀阵系列 感觉续集更好看
37.守望者 你会永远记住曼哈顿博士
38.深空失忆 惊悚科幻
39.地球停转之日08版 世界末日题材
40.阿波罗13号 太空船题材
41.龙威虎胆4:虚拟危机 黑客题材
42.深渊 大洋深处之迷
43.第九区 很少见比地球人次的外星人
44.移魂都市 色调灰暗
45.ET 很多人喜欢
46.2001漫游太空 其年代及对后世影响
47.星际奇兵 穿越星际之门
48.月球 克隆人在月球
49.逃出克隆岛 克隆人题材
50.雷霆万钧 时空穿越题材
51.深海圆疑 深海探秘,52.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准确地说,这是一部纪录片
53.网络惊魂 黑客题材
54.超时空效应 穿越时空题材
55.捍卫机密 信息植入脑袋运输,基诺•里维斯主演
56.异度空间 特异功能
57.先知 预测题材
58.黑洞表面 惊悚题材
59.迷失太空 太空题材
60.费城试验 据说当年费城真有这实验
61.时间裂痕 时空穿越题材
62.第三类接触
63.银河系漫游指南 科幻喜剧
64.人工智能
65.再造战士系列 基因改造题材
66.时空过客 穿越题材
67.银翼杀手 色调灰暗
68.彗星撞地球 老题材了
69.戴夫号飞船 轻松的科幻剧
70.太阳浩劫 灾难题材
71.异能 特异功能
72.公元前10000年 场面不错
73.第六日 克隆人题材,阿诺主演
74.预见未来 尼古拉斯•凯奇主演
75.蝴蝶效应 穿越时空题才
76.少数派报告 预测题材
77.人类之子 2027年的故事
78.钢铁侠 知名度很高,79.金刚 准确来说,只是部科幻边缘片
80.地心末日
81.迷雾
82.火星幽灵
83.冰冻星球
84.未来世界
85.星际公敌
86.泰若星球
87.超人系列
88.生死频率
89.火星人玩转地球
90.重返中世纪
91.蠢蛋进化论
92.2029星球女子监狱
93.心灵传输者
94.天兆
95.楚门的世界
96.绝密飞行
97.极度深寒
98.绿巨人
99.地心游记
100.神奇四侠系列
第四篇:创业故事
爱情密码
在一次与好朋友李朝东的聊天,他说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给心爱的人送一件特别的生日礼物。我也有同感,与男朋友一起7年了,才收到过一次礼物,而且是一束快要凋谢的玫瑰,理由是:在天河城逛了一天都没找到礼品店,这是就在楼下菜市场买的。我再做一个小圈子的调查,发现身边的朋友都有类似的遭遇。我们不约而同地说:为什么没有人赚我们的钱呢?情侣的钱才是最好赚的啊!
我们俩决定开中国第一间情侣礼品店。当我找到事业的目标后,兴奋得只希望每天没有黑夜,太多的事要去做了筹备了:选店,寻找产品,为店命名,装修------其中很多很多曲折,但想到将会有很多很多恋人来我的店里找到他们爱情的信物时,自己就忍不住傻笑。
拿到了银行贷给我的10万元,租了一间在马路边二楼的店,因为一楼的租金3万元一个月,而二楼只需要3000元。2004年3月,第一家“爱情密码”在天河南一路22号的二楼开张了,40平米,总投资6万元,所有的装修设计都是自己来的,紫色的墙漆也是自己亲手刷的,再挂着自己亲手做的手工的门帘。店里全是一对一对的情侣礼品,洋溢着爱情的浪漫气息。第一个月,生意主要靠朋友帮衬,第二个月,开始有路人上门,到第三个月,营业额居然有3万元了。
第一次赚到钱的感觉,绝对比第一次拿工资的感觉快乐!正当自我陶醉的时候,隔壁突然多了一张广告牌:“全国第一家情侣礼品,价格优惠------”的字样。当我走进这家店时我傻眼了,名字听起来与我们一样“爱*彩装修产品摆设等等都一样,并找人散发纸条说:“爱情密码骗子”。任何与我们同样的商品都比我们便宜一元。接下来更让人生气的事情发生了,我们门口竟多了一个举起广告牌的小伙子:“爱情xx, 情更真,价更便”。愤怒,除了愤怒还是愤怒,手段卑鄙下流。
愤怒过后是冷静,怎么办呢?如果我也降价,可是,他们再降呢?有完有了么?问题在于自己的产品自主开发的太少了。我让广告公司的同事帮我找来设计高手。当我的新产品不停推出时,隔壁的店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关门了!其实真要谢谢他们,都是他们把我逼的。
第五篇:创业故事
亿万富翁们第一份卑微职业
创业故事
放眼浙江民营企业,排名前几位的浙商几乎都是“草根”出身,没有值得炫耀的第一份工作,也没有让人羡慕的后台靠山:鲁冠球第一份职业是打铁,徐文荣、李如成躬耕田亩,邱继宝、南存辉摆摊修鞋,胡成中是一介裁缝,郑元豹是工人,郑坚江是修理工,汪力成是丝厂临时工„„
这些白手起家的商界杰出代表,在中国市场经济刚萌动时,靠自己的勤劳、精明抓住了好时机。他们大都从事着传统行业,一步一个脚印累积起自己的财富,事业根基比较扎实。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在企业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坚持不断学习,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谱写了浙商传奇,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资深企业家。
不知道朱金根当初在金属机床切削表演中引来一片赞叹时,是不是就注定了30年后他会接手这家企业,并在他手上完成海外收购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不知道郑永刚主动接过连年亏损的服装厂时,是不是已有创造一个中国服饰的国际品牌的打算;也不知道徐文荣18岁那年当上供销社营业员时,是不是已预示着将有一个横店集团横空出世„„
记者走访了多位知名浙商,发现大部分人的第一份工作与现在的事业相去甚远:谁能想到当年在路边给人修鞋的南存辉,后来打造了中国低压电器第一品牌;谁能料到,当年在农场里默默无闻,直到不惑之年还毫无成就的宗庆后,打造了国内第一饮料王国;又有谁能想到,如今奥克斯集团总裁郑坚江,16年前还躲在大山沟里做修理工„„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许与成功没有直接关系,但在选择人生起点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将来要走的路。记者对浙江的企业家做了个小调查发现,他们的第一份工作虽然五花八门,但或多或少对今天的成就有所影响。
出身:有胆有识的“草根”一族 典型人物:南存辉
做修鞋匠,我明白了质量就是生命
白白净净、风度翩翩的南存辉常常给人一种错觉:应该生长在富裕的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其实,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孩子成长环境都很一般,南存辉并不比别人幸运。
从六七岁开始,南存辉就挑着米糠,提着鸡蛋上街叫卖。13岁那年的一个晚上,父亲把他叫到身边,很沉重地告诉正在念初中的他:“不要再读书了,家里需要你。”
父亲在一次劳动中脚被砸成粉碎性骨折,一躺就是两年。作为长子,南存辉早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父亲是街坊上手艺精湛的老鞋匠,南存辉的第一份工作自然就子承父业,做了一名修鞋匠。他每天挑着工具箱早出晚归,在温州柳市镇走街串巷,摆摊替别人修鞋。
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南存辉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近几年来,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他生活照样俭朴,还让在美国留学的儿子自己勤工俭学挣生活费。儿子假期回温州,南存辉也要求他隐姓埋名,换上工作服到正泰公司的车间打工,和工人同吃同工作。南存辉在事业上很专一,从事低压电器几十年已经做到了亚洲第一,但他还是跟记者说:“我还没有做到最好,只有把这块市场做到最好了,我才会考虑做其他的。”踏实是他给人的第一感觉,这跟他的修鞋经历分不开。
有一次,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补鞋的锥子不小心深深地扎进了南存辉的手指,他咬牙拔出锥子,包上伤口,忍着巨痛,坚持为客人补好鞋子。尽管年轻,在附近的同行里,南存辉的生意一直最好。原因就在于他不但动作熟练,而且总是修得更用心一些,质量更可靠一些。
看着孩子小小年纪过着这么辛苦的生活,怕他受不了的父亲经常用朴素的道理告诫南存辉:百脚的蜈蚣也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做人做事也一样要踏踏实实。
正因为南存辉修的鞋质优价廉,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后来许多人宁愿舍近求远跑来找他修鞋,这使他明白,质量就是生命线。这也为他后来极其重视产品质量的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出身:不甘平庸的文化阶层 典型人物:郭羽
认识郭羽的时候,边锋刚刚被盛大收购,他大赚了一笔,用这笔资金创办了天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自己开发原创网络游戏。不可否认,他的营销比游戏做得更好,不久前,他卖了天畅专心做共合网,同时又看中了一家新的网络公司打算投资。但无论做什么,他没有离开网络。
“真正的第一份工作应该是当语文老师,但那一年课没好好上,却出了三本书,一本武侠小说,两本诗集。真正以工作状态去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记者。”从杭师院毕业,郭羽毫无选择地被分配到学校当了教师,不过这位在大学里上蹿下跳的活跃分子并不喜欢教师这个稳定的职业。
1993年,一起写诗歌的哥们都去海南了,郭羽也买了一大堆花衬衣花短裤准备南下。临走前一天忽然得到消息,杭州一家报社要招人,郭羽心动了。做记者,引领社会舆论,这种感觉就好比当年在大学里写诗歌做“文化领袖”一样,郭羽立即改变了“下海南”的想法,进报社做了记者,2年后又进了电视台。“这个行业对我未来的影响很大。”
做不做得成舆论领袖暂且不谈,郭羽进入记者行列后,发现视野一下子就打开了,总能接触到最优秀的人,最先进的事物。
1995年,郭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花了6500元买了台386,上网还要拨长途到上海。
同样是因为采访,郭羽认识了联众创始人鲍岳桥。几年的记者生涯锻炼了他的敏感性,预感到棋牌游戏未来的前景,郭羽半只脚跨进了商海,投资了边锋。
“在我真正下海之前,策划过一系列节目,采访了鲁冠球、宗庆后等前辈,说是采访,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偷拳头,有目的性地了解一些东西为自己所用。”
郭羽分析自己的性格:“除了老婆,我对一件事物的热情一般只有3~4年,之后就会追求新的东西。”如今的郭羽很潇洒,也真正走上了自己喜欢的道路,投资好项目,开始可以自己带团队,找到好的团队再退出。
古人投笔从戎,今人投笔从商,吸收了先进知识的文化人总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浙江也不乏来自文化人的浙商队伍,主要来自3个人群:公务员出身,如颐高集团的翁南道、宋城集团的黄巧灵;记者出身,如天畅科技郭羽、养生堂的钟睒睒;教师出身,如阿里巴巴的马云。他们是有知识的一代,一般第一份工作比较稳定,但心却不安分,于是出来创业。他们所从事的大都是服务、消费品、新兴产业,他们大都能言善辩,策划能力和发现新商机的能力都很强,展现了新浙商群体的另一面。他们让浙江的经济更具活力,商业格局也更加完整。
出身:始终是工人 代表人物:凌兰芳 做工人,也要做到最出色
1970年,凌兰芳17岁,初中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浙丝制丝二厂工作。在这家企业,他经历了入党提干、打倒受审、重新起用、奋起创业这几段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他在这家企业里一呆就是37年。5年前,他又成为这家企业的当家人。
刚进厂的时候,凌兰芳是一个送茧工,因为个子矮小,背不动茧包,也推不动茧车,他咬着牙练。今天的凌兰芳步履快捷走路带风,他开玩笑说:“这身功力就来自当年当送茧工。”
那时工厂常停电,就要人力接替电动机,把煮熟的茧子从机器的“肚子”里摇出来,一般人只摇十来下就气喘吁吁要换人,可凌兰芳总是越摇越猛,不服输的精神让这个小个子受到了大家的敬重。28岁那年,他一人一口气把煮茧机整整摇了一个回转,当最后一笼熟茧摇出来时,凌兰芳脸色煞白,踉跄几步,栽倒在茧包上。“我老婆也就是我当时的恋爱对象,常骂我‘神经病’。我知道她是心疼我,不过至今尚未有人破我这个记录呢!”凌兰芳自豪地说。
现在,厂报《丝绸之路报》上署名“宋俭功”的文章,员工一看就知道是凌董写的——“宋俭功”者,送茧工也!凌兰芳一直都把自己当作这个厂的普通工人。
刚进工厂那会,他常给没文化的工人念报纸写家信打开水买点心,乐于助人。凌兰芳很快被组织上作为接班人培养,21岁就当上了大企业的党委书记。但是到了文革后期,凌兰芳被看作“篡党夺权的野心家”,受到了严厉审查,每天在车间里“监督劳动”,有时达到11个小时。那些朴实的工友,虽然弄不明白一个年轻人转眼间的政治沉浮,但是出自内心的怜悯和同情让凌兰芳感受到一丝温暖。许多员工偷偷地给凌兰芳送吃送粮票,帮他缝补衣服,说些安慰的话——在当时的环境里,这样做是有可能受政治牵连的。
凌兰芳至今回忆到这些情景仍然感动不已。所以尽管现在他已经接手工厂成了当家人,还是把工人们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
能在一家企业从头坚持到底的知名浙商不多,就像只谈了一次恋爱就结婚并且相守到老的夫妻一样难得。杭州机床集团董事长朱金根也是一个。他们的所有人生足迹都离不开他们持续了几十年的“第一份工作”,投入的感情自然不用说了。多年后他们成了企业的当家人,特点也非常明显:他们关心员工,企业文化做得好;同时,这样的大厂有不少的老员工,除了创业,这样的企业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采访了这么多企业家的“第一份工作”,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说明,人生重要的不是在起步,而是在转折。未来的掌控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谁能想到,日本佳能公司的开创者之一御手洗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北海道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的助手;又有谁能想到台湾商界巨擘王永庆最初只是个茶楼跑堂;人们恐怕也不知道戴尔公司的创立者迈克·戴尔的第一份工作还和中国有点关系,他在一家中国餐馆当过小工„„
谁都有过年少无知,谁都有过书生意气,人生起步不容易,但在少年时却没有那么看重选择,似乎时间多的是,还有无穷尽的明天等着我们去折腾,去拼搏。昨天与一位五十多岁的朋友聊天,他感叹,小时候总觉得日子很长,年纪越大,日子好像越过越快,一眨眼,竟临近退休了。人生在世,本如白驹过隙,珍惜今天,就是珍惜生命。
第一份工作,与成功可能有关,也可能无关。不管你现在在干什么,不代表你将来也干什么。未来掌握在你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