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典故

时间:2019-05-14 20: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典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典故》。

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典故

1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典故

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继承曹操当上了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

译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寓意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2鸟鸣涧(五言绝句)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在这个寂静没有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夜静春山空: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出惊山鸟: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时鸣春涧中: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3芙蓉楼送辛渐(七言绝句)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亲友如相问: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江畔独步寻花(七言绝句)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石灰吟(七言绝句)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托物言志 竹 石(七言绝句)

【清】郑 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言律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涕泪满衣裳: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漫卷诗书喜欲狂: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放歌须纵酒: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青春作伴好还乡: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己亥杂诗(七言绝句)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万马齐喑究可哀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劝天公重抖擞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山水交汇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高尚品格。

第二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

1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译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 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词语注释 :

1、漉:过滤。

2、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3、萁:豆茎。

4、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5、煎:一种烹饪方法。

寓意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赏析]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2鸟鸣涧(五言绝句)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在这个寂静没有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夜静春山空: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出惊山鸟: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时鸣春涧中: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词语注释] 1.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2.闲:安静。

3.时:时而,偶尔。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最后一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3芙蓉楼送辛渐(七言绝句)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亲友如相问: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词语注释]

1、平明:清晨。

2、客:在这指辛渐。

3、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江畔独步寻花(七言绝句)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词语注释]

1、江畔:江边。

2、蹊(xī):小路。

3、自在:自由,无拘无束地。

4、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赏析] 这首诗记叙作者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石灰吟(七言绝句)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托物言志

【词语注释】

1、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 石(七言绝句)【清】郑 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词语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3、立根:扎根,生根。

4、原:本来,原本。

5、破岩:破裂的岩石。

6、磨:折磨,挫折。

7、击:打击。

8、坚劲:坚韧、刚劲。

9、任:任凭。

10、尔:你。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高尚品格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言律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涕泪满衣裳: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漫卷诗书喜欲狂: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放歌须纵酒: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青春作伴好还乡: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词语注释】

1.闻:听说。

2.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3.收:收复。

4.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5.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6.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7.涕泪:流泪;流涕

8.却看:回过头来看。9.妻子:妻子和孩子。

10.漫卷:胡乱卷起。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11.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12.青春: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作者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己亥杂诗(七言绝句)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万马齐喑究可哀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劝天公重抖擞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词语注释】

1、己亥:道光十九年。

2、九州:指中国。

3、生气:活力,生命力。

4、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

5、喑:哑。

6、究:终究、毕竟。

7、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

8、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9、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9 浣溪沙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词语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2.浸:泡在水中。

3.子规:布谷鸟。

4.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赏析】

虽然作者被贬官了,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但是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山水交汇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词语注释】

1、鲍浩然:作者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人的眉峰,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

第三篇:人教语文八年级古诗(本站推荐)

人教语文2017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18篇)

(前加▲者为新选入篇目)

1、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海国记(节选)(清)沈复

嘉庆四年,岁在己未,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表请袭封。中朝怀柔远藩,锡以恩命,临轩召对,特简儒臣。

于是,赵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绵州人,官内阁中书,副焉。介山驰书约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惮于远游。继思游幕二十年,遍窥两戒,然而尚囿方隅之见,未观域外,更历瀴溟之胜,庶广异闻。禀商吾父,允以随往。从客凡五人:王君文诰,秦君元钧,缪君颂,杨君华才,其一即余也。

五年五月朔日,随荡节以行,祥飆送风,神鱼扶舳,计六昼夜,径达所届。

凡所目击,咸登掌录。志山水之丽崎,记物产之瑰怪,载官司之典章,嘉士女之风节。文不矜奇,事皆记实。自惭谫陋,甘贻测海之嗤;要堪传言,或胜凿空之说云尔。

4、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7、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0、北冥有鱼 《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1、虽有嘉肴 《礼记·学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2、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3、马说(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4、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5、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6、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7、卜算子·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8、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已是黄昏独自愁,零落成泥碾作尘,更著风和雨。只有香如故。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查阅有关诗人生平的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体会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

查阅有关诗人生平的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诵读,再读古诗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古诗的平仄,教师领读,学生齐诵。

2.同桌互听诵读。

二、交流资料,探究志向

1.了解咏物诗。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首咏物诗所歌咏的事物。其实,咏物诗也不单单是咏物,它们更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这就是“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2.学生自读批注,找出诗中所言之志向。

师:三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请找出相关诗句,并作好批注。(学生自读批注)

3.批注交流要点:

(1)《马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的“金络脑”表示对自己的期望很高,自己是一匹骏马,应当装备精良。“快走踏清秋”表明自己乐于效力,定然不负所望的决心。一个“踏”字写出马之矫健,然而前面冠以“何当”两字,却使热烈的期盼化为一声长叹。“金络脑”是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作者的志向就是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2)《石灰吟》中“烈火焚烧”指的是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诗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过程,而“浑不怕”三字又使人感受到其中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人以石灰自比,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竹石》中的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刚正不阿、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也写无数地位低下条件不佳的劳动者,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存的品格。

4.过渡:以上探究的诗人的志向,我们都是从诗歌中读出来的。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同学们课后查阅到的诗人的生平资料,也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在诗中表达的志向。

5.交流诗人的生平:

(1)李贺少有才名,本来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是被人嫉妒放出流言,进士的“进”和其父亲李晋肃的“晋”谐音,古代对于避讳很看重,所以经过有心之人的传播,说李贺不能考进士,要不然就是对其父不敬、不孝。所以李贺一生是很失意的,所作诗词多有愤愤不平之意,《马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其人本是一匹有远大理想的千里马,渴望“金络脑”和“快走踏清秋”。

(2)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据说此时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的不只是石灰的形象,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于谦少年时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读书,还努力钻研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慨然有“以天下为己任”之志。于谦相貌英伟,善谈吐,声音洪亮,每次奏对时言辞极有条理,引起了明宣宗的注意。他忘身忧国,性格刚强,才思畅通敏捷,考虑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再加上他看不起怯懦无能之辈,在朝中颇遭忌妒。但于谦很受宣宗和后来的英宗器重,大小事情均按他意思办理。他主持兵部工作时,正值明朝内忧外困之时,他采取正确方针,化解了危机。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正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诗人郑燮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作者73岁所作《竹石图》,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在他为官期间,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但他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却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正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反映的就是他的正直倔强、铮铮铁骨。

6.师:了解了诗人的生平,我们对于这三首咏物诗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诗人高尚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有了更多的敬意。再读这三首诗,我们看到的就不只是这三个事物了,我们分明还看到了隐藏在诗歌背后的、和这个事物有着相同品格的诗人了。请带着这样的感情诵读《古诗三首》。

三、小组交流,感悟写法

1.探究写法:

师:诗人的志向我们已经清楚,那么这三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2)诗人运用象征、比拟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揭示作品的主旨。

(3)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

四、拓展延伸,积累古诗

(一)拓展延伸一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①朗读古诗,探究志向。

师:《蝉》一诗歌咏的是什么?描写了蝉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志向?

②学生交流:

诗中所描写的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它写明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助力(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③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资料:虞世南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以博学多能、高洁耿介名动一时,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二)拓展延伸二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①朗读古诗,探究志向:

师:《咏煤炭》一诗歌咏的是什么?描写了煤炭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志向?

②学生交流:

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黑色的煤炭出生于混沌的地层,燃起的火炬如春风,烈焰照破黑夜。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自己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五、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师:咏物诗是我国古诗中的一大类别,数量丰富,请课后再积累三首自己喜欢的咏物诗,了解诗人的生平故事,加深对诗人志向的理解。古人不仅在诗中表达志向,画里也常有乾坤,请看55页单元导语中的插图。“岁寒三友”——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然可以保持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找来这样的诗文画作来欣赏,感受作者高尚的品格。

板书设计

10 古诗三首

咏物诗

托物

言志

马——驰骋沙场   建功立业

石灰——不怕牺牲  坚守情操

竹——正直倔强   铮铮铁骨

课时作业

一、背诵古诗,说说志向。

《马诗》借咏(马)表达了诗人李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志向;《石灰吟》借咏(石灰)表现了诗人于谦(不怕牺牲、坚守情操)的志向;《竹石》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刻画竹子的同时表现了诗人郑燮的(正直倔强、铮铮铁骨)。

二、总结写法。

咏物诗是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诗歌,通过对某一事物的歌咏,表达诗人的(人生志向)。

三、朗读诗歌,分析。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来源:学科网]

这首诗歌咏的对象是(青松),诗中的青松处于大雪重压之下,但却依然(挺拔笔直),表现了诗人陈毅(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高洁情操。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中选编的三首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诗歌。在教学时,我从整首诗入手,让学生感知大意,借助书中注释和课外查阅的资料,始终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探索学习当中,身处其中,方能心知其味。

这三首咏物诗按时代顺序编排,从唐朝李贺,到明代于谦,最后是清朝郑燮,有写于年轻时的,有写于古稀之年的,有落魄的文人,也有大功于社稷的功臣。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咏物诗的体裁特点,从朗读入手,先解决字词问题,再质疑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句意,最后联系诗人生平故事,走进诗人,了解写作手法,从而品味诗歌传达出来的诗人的志向。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学生不仅打好了扎实的基础,理解了诗句意思,而且能理解诗中的情感,能学习并运用诗人所用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中,我多次运用查阅资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课外资料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描写的事物的特点,并用问题引导贯穿学习,适时点拨,降低学习的难度,尽可能照顾中层学生和潜能生,使他们也能感受到学习古诗的乐趣。

总之,讲授具有时代气息的文本时,需要更多地借助课外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因此课前我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认知和他们与文本的距离有清晰的了解,从而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出真正的“生本课堂”。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内容。

3.查阅资料,加深对诗中事物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内容。

教学难点:

查阅资料,加深对诗中事物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板书课题

1.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师:在中国的古诗花园里,有一类古诗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咏物诗。(板书:咏物诗)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咏柳》《咏鹅》《梅花》《风》等古诗,告诉学生:歌咏某一事物的诗歌就是咏物诗。

3.今天学习的《古诗三首》就是由三首咏物诗组成。读读题目,你们一定能猜到诗中所咏的事物。(板书三首古诗的题目,学生说诗中歌咏的事物)

二、质疑诗歌,朗读诗歌

1.提出疑问。

师:读了题目,你们心中一定有了疑问,对吗?(学生提出“为什么歌咏?”“歌咏它什么?”等疑问)

2.朗读诗歌。

师:要想解决疑问,先得读好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两遍)

3.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

4.师:大家已经读准了字音,达到了朗读古诗的一级标准。现在试着把古诗的节奏朗读出来吧。

5.教师指名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教师引导评价:你喜欢谁的节奏?

6.师:古诗是按照平仄规律创作的,请听吟诵。(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吟诵音频,出示三首诗的平仄,然后学生依照“平长仄短入声促”的规则尝试吟诵,齐诵。建议:一般情况,“–”短平读一拍,“―”中平读两拍,“—”长平读三拍。“∣”仄声在二四六字的位置时读一拍,一三五字位置时读半拍。“∣”入声读得短促有力)

马诗

石灰吟

竹石

∣∣–—

–—∣∣∣–—       ∣∣–—∣∣―

大漠沙如雪,千锤万凿出深山,咬定青山不放松,–—∣∣―

∣∣–—∣∣—       ∣—–∣∣–—

燕山月似钩。

烈火焚烧若等闲。

立根原在破岩中。

–—

–∣∣

∣∣∣—–∣∣       –—∣∣–—∣

何当金络脑,粉骨碎身浑不怕,千磨万击还坚劲,∣∣∣–—

∣—–∣∣–—

∣∣–—–∣―

快走踏清秋。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歌

1.借助注释,默读诗歌。

师:三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事物?请借助注释,将诗中描写的事物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适当批注。

2.学生默读,想象批注。

3.交流:

(1)问题1:《马诗》描述了一匹怎样的马?它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

①第三、四句诗是说,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这是一匹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骏马。

②第一、二句诗说,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是一幅战场景色图,悲凉肃杀。这匹骏马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正是它可以建立功勋的环境,内心的渴望一定更大。

(2)问题2:《马诗》中的马儿驰骋于什么季节?

“清秋”时节,草黄马肥,正好驱驰,冠以“快走”二字,可见这匹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好是可以万里横行的壮年。

(3)问题3:《石灰吟》里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①“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烧炼的就是石灰石。这是不怕磨砺的石灰。

②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石灰烧制图”,引导理解“粉骨碎身”的含义。感受石灰不怕牺牲的特性。

③学生观看石灰图片或者真正的石灰,感受石灰清白的特点。

(4)问题4:《竹石》中的竹子长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

①前两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环境不好,但基础牢固。后两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多大的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郑燮不但写竹写得好,而且他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请看插图。图里的竹子哪些地方和诗歌里的竹子是相似的?

4.朗读诗歌,加深印象。

师:咱们再读诗歌,将诗中事物的样子牢牢记在心里吧。(学生齐诵诗歌)

5.指名诵读。

四、学习生字,规范书写

过渡:通过朗读,三首古诗的内容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1.观察生字,互相提醒。

师:仔细观察这4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大家?

2.学生交流:

“凿”字下边里面是“羊”字少一横。

“络”字左右同高,“锤”字左低右高。

“锤”字左窄右宽,左边的第一横对准右边撇和第一横中间,左边第二横对准右边第一二横中间,左边第三横对准右边第二三横中间,左边的竖提的“提”对准右边第三横左侧。

“焚”字下边的“火”字第一、二笔点和撇在上边“林”字两竖的下面。

3.教师板书,学生观察后书写生字。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分析其由来。

“焚”的本义是古人为垦地耕作而引火烧毁荒草野林;后来引申为“燃烧”,如“焚化、焚毁、焚书”等。

“凿”的本义是捶打钢钻,在木石等材料上挖孔钻洞,如“开山凿洞”;后来引申为痕迹深刻的,确切而无法消除的,如“言之凿凿”;还有用以凿洞的工具,如“

凿齿、凿子、方凿、斧凿”等。

五、默写古诗,小结课堂

1.背诵课文。

2.默写《竹石》,并打开书对照是否有误。

3.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咏物诗,并且通过对照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中所描写的事物。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诗人为什么要歌咏这些事物。

六、课后作业

查阅三位诗人的生平故事。

板书设计

10 古诗三首

咏物诗

马诗  石灰吟

竹石

为什么歌咏?

歌咏它什么?

课时作业

一、我会填空。

《古诗三首》中每一首诗都(歌咏)了一个事物,我们叫它们(咏物)诗。

二、解释诗句。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匹马何时才能戴上镶金的辔头,尽情驰骋在这秋高气爽的战场上?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下载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典故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典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解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词语解释 1、文言文两则 弈:下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之:的。 通国:全国。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只。 虽:虽然。 之:......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七步诗 曹 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 以为汁。 萁 向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①漉豉(chǐ):豆制品。②萁(qí):豆茎。③然:通“燃”。 (1)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

    人教六年级语文复习(古诗应用题)无答案

    古诗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 14......

    六年级必背古诗10首和现代诗10首

    六年级第一学期必背古诗10首 1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两首

    最新版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

    人教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

    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5首)

    冀教版语文六年级 下册古诗(5首) 27.古诗三首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湖上杂诗 【清】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 游人......

    人教六年级下册阅读材料笔记

    《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0沙健孙。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