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航天飞机的资料
航天飞机的资料
【中国航天飞机计划】
中国也曾有过航天飞机的研制计划。当时在载人航天方面有宇宙飞船与航天飞机两条道路。美国在实现载人登月后放弃了飞船发展,转而研发可以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航天飞机无法克服在发射过程中因强烈震动而造成隔热瓦脱落的问题,而相比于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则不存在上述情况,因而要安全得多。
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的过程中是走飞船的道路还是走航天飞机的道路曾经产生过广泛的争论,以当时的主流意见来看,走航天飞机的发展道路占了上风,因此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中我国也全力开始了航天飞机的预研。
我国的航天飞机研制计划最早提出于80年代中期,构想起于发展天军的战略,最早将其归属于863计划子项目编号204的航天附属项目中,是一个由宇宙飞船到航天飞机的渐进构想。当时,美国航天飞机成功首飞取得了巨大的轰动,所以我国国内主导意见是上航天飞机项目,宇宙飞船当时根本排不上号。
在整整争论了三年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工程正式制定,提出了研制和运行以空间站为核心的载人航天系统,而天地往返系统确定为宇宙飞船,即后来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当年力主宇宙飞船方案的航天专家王希季院士回想道:“如果中国当时研制航天飞机,那么现在载人计划(神舟飞船)恐怕早就下马了。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主题项目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863计划”出台后,航天领域成立了两个专家组,一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代号863-204;二是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代号863-205。1987年,在原国防科工委的组织下,组建了“863计划航天技术专家委员会”和主题项目专家组,对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总体方案和具体途径进行全面论证。
“863—204”专家组在1987年4月发布《关于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概念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的招标通知,以招标方式选择在技术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按要求各自论证载人航天方案。航天部、航空部、国家教委、中科院、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等系统60多家科研单位参加了这场大论证,仅航天部所属的单位就有一、三、五、八等四家研究院分别参加了投标。由于是科学界里的技术概念论证,没有太多的行政干预,所以这番讨论思想相当解放,视野相当开阔,是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上前所末有的。
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各竞标单位提出了11种技术方案。“863—204”专家组筛选出6种方案,要求他们在1988年6月底前,完成技术可行性论证报告,以便参加高层专家的评审。虽然1987年的方案距今已有22年之久,但是我们今天翻看它们,仍然不得不为我国科学家的大胆和卓识油生敬意。
经过一年多的论证,专家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了评议会。航天专家选取了五种方案进行深入论证和对比分析,分别是宇宙飞船、不带主动力的小型航天飞机、带主动力的航天飞机、两级火箭飞机和空天飞机。1988年7月20日至31日,上百位航天专家汇集哈尔滨,根据五种方案的主题报告,讨论决定最终“机型”。
专家们的主导意见是:航天飞机和火箭飞机虽然是未来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能的发展方向,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和投资力度,尚不宜作为21世纪初的跟踪目标;带主动力的航天飞机要解决火箭发动机的重复使用问题,难度比较大;可供进一步研究比较的是多用途飞船方案和不带主动力的小型航天飞机方案。
在仔细研究了材料后,“机型”之争最后集中到两个方案:一是原航天部下属的上海八院和北京一院提交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方案,二是北京五院提交的宇宙飞船计划。在专家的评审表上,两个方案的得分非常接近,前者是83.69分,后者是84分。
此后,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如何起步,飞船方案论证人员和航天飞机论证人员展开了长达3年的学术争论。“863—204”专家组于1989年7月完成了《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行性及概念研究综合报告》。
报告提出了由初级到高级两步走的途径:第—步,充分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回收的技术,以较少的经费和较短的周期(在2000年左右)研制出初期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多用途飞船,使得我国尽快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解决有无问题,满足初期空间应用的要求。第二步,在2015年左右研制出先进而经济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两级水平起降的空天飞机,以适应未来空间站大系统发展的需要。
1989年8月,国家航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丁衡高收到了航空航天部火箭技术研究院高技术论证组写来的一封信,信中的主要观点是“航天飞机方案”大大优于“多用途飞船方案”。信中提到:载人飞船作为天地往返运输手段已经处于衰退阶段,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代表了国际航天发展潮流,中国的载人航天应当有一个高起点。
搞飞船做一个扔一个,不但不能争光,还会给国家抹黑。而载人飞船方案论证组认为,载人飞船既可搭乘航天员,又可向空间站运输物资,还能作为空间站轨道救生艇用,且经费较低,更符合中国的国情。航天飞机无论是造价还是维修费用以及发射场建设都相当昂贵,中国此时还不具备航天飞机的生产工艺条件。
1989年,航空航天部党组专门委托庄逢甘、孙家栋两位专家主持召开飞船与小型航天飞机比较论证会。论证会就在北京市阜成路8号的航天大院里进行。这是两种思想的第一次面对面的交锋。航空航天部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高技术论证组组长李颐黎作为载人飞船方案的代言人,从技术可行性、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和技术风险等方面将载人飞船方案与小型航天飞机方案作了比较。李颐黎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是钱学森当年讲授《星际航行概论》时带的四大弟子之一。
对于比较论证会,他显然是有备而来:“欧洲发展小型航天飞机凭借的是航空技术优势,而我国航空技术不具有优势。欧洲小型航天飞机这条路尚未走完,技术风险大、投资风险大、研制周期长的弊病就已暴露出来了。”
“美国有钱,他们有4架航天飞机,每架回来后光检修就要半年时间,美国的航天飞机飞行一次就得4亿5亿美元;俄罗斯也有3架航天飞机,其中一架飞过一次,另一架正准备飞,还有一架是做试验用的。因为没钱,现在也飞不起了。欧空局研制的‘赫尔墨斯号’小型航天飞机也是方案一变再变,进度一拖再拖,经费一加再加,盟国都不想干了,最后只好下马。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从国情出发,绝不能搞航天飞机!”
《航空航天重大情况(5)》报批件的批示上留下了一串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中央领导的批示下来后,航空航天部领导、部机关便着手研究载人飞船工程的研制分工问题。921工程论证进入了快车道。
这次比较论证后,航空航天部系统内逐渐达成共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从载人飞船起步。
论证组首席专家屠善澄院士向钱学森汇报了飞船的论证情况。钱学森很认真地听取了屠善澄的汇报,并郑重地表示:“将来人上天这个事情,比民航飞机要复杂得多,没有国际合作是不行的,哪个国家自己也干不起。这是国家最高决策。
在50年代要搞‘两弹’就是国家最高决策,那也不是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能定的,而是中央定的。屠善澄问:“假如人要上天,飞船作为第一步,您的意见怎么样呢?”。钱学森稍稍沉吟了一下:“假设要人上天,第一步可以是这样。如果说要搞载人,那么用简单办法走一段路,保持发言权,是可以的。”
虽然当时有许多人都支持航天飞机方案,但在综合考虑了自身的技术基础和经济能力后,1990年5月,“863—2”专家委员会最终确定了“投资较小,风险也小,把握较大”的飞船方案,即利用我国现有的长征2E运载火箭发射一次性使用的宇宙飞船,作为突破我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2010年或稍后再建成载人空间站大系统。
【航天精神】
5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航天科技工业培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和继承发展,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也是中国航天企业文化之魂。
1956年10月8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前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根据聂荣臻副总理的提议,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批准,确定国防部五院的建院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自力更生”精神孕育了我国最初的航天精神。
1986年底,当时的航天工业部党组对航天精神进行了提炼和归纳,提出了“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尊重科学、严谨务实、献身事业、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以后根据聂荣臻副总理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合航天科技工业的具体特点,对航天传统精神作了新的概括和提炼,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1999年9月18日,在建国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召开了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江泽民同志在会上提出并精辟阐述了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2003年11月7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005年11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胡锦涛总书记把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学习航天知识心得体会】
天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廉洁报国。
中国的太空部门,是目前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最重大战略意义的行业之一;中国太空事业的建设者们,以他们的奉献、创新和辉煌的成就,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采。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国内各行业中投入和产出比率最高的行业之一,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头等的战略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航天部门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中国革命的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最终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国航天工业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和廉洁报国的行业风貌,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应该像过去的大庆精神一样,成为中国现代的进程中所有行业的楷模。
中国航天事业所创造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竭的物质和精神宝藏。
当代大学生学习航天精神
1、学习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
由于美国和欧洲颁布的禁令,我国很难从国外获得关键的航天技术,中国也没有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活动。航天事业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职业,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但在风险面前,中国航天员表现出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是顽强拼搏的斗志。
航天员这次出舱面临着失压、缺氧、辐射和巨大温差等诸多困难。他们用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榜样。
2、学习航天人极其严谨的科学精神
神舟七号飞船零配件产地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并以百分之百的发射率和零失败率,创造了航天发射史上的辉煌。各参研参试部门和单位为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准备工作。
从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焊接缝,到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宇航员细致的检查安全系带的动作,认真地阅读飞行手册等,这一切都是高质量、高标准、一丝不苟的,是来不得一丝疏忽大意的。这种不允许失败、不准有丝毫瑕疵的严谨工作作风,保证了“神七”的完美成功,也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
3、学习航天人志存高远、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漫步太空,这个在当今世界只有美、俄才掌握的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神七”升天意味着将打破这种局面。当我们沉浸在“神七”带来的欢乐和喜悦时,当我们为航天事业的辉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航天人勇于攻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特别是要学习他们在航天事业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责任感,学习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志存高远、为国奉献、立足本职工作的精神。
结束词:
神七的成功发射不仅为中国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代表航天事业的航天人更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它促使当代青年学生更加明确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自觉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践行航天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航天知识竞赛题
一.选择题(30分/每空1分)
1、超轻型飞机是指:C
A.重量低于320kg的各类载人飞机
B.重量低于160kg的各类载人飞机
C.重量低于116kg的各类载人飞机
D.重量低于106kg的各类载人飞机
2.下列布局中,俯仰安定性最好的是:A
A.普通平尾布局
B.鸭翼布局
C.无尾翼布局
D.扛式布局
3.F-
16、F-
18、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都采用:D
A.变后掠翼
B.前掠翼
C.鸭翼
D.边条机翼
4.飞机阻力的大小与飞机的飞行速度:C
A.成正比
B.成反比
C.的平方成正比
D.的平方成反比
5.静不稳定飞机的定义:B
A.重心在焦点之前
B.重心在焦点之后
C.重心与焦点重合
6.中国空军组建以来,产量最大、装备部队最多的飞机:B
A.歼五
B.歼六
C.歼七
D.歼八
7.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种歼击机是:D
A.歼五
B.歼六
C.歼七
D.歼八
8.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种作战飞机是:D
A.歼五
B.歼六
C.歼八
D.强五
9.下列美制飞机中,那一类不是喷气式飞机:B
A.F80
B.F82
C.F84
D.F86
10.我国空军最早的一架飞机是A
A.列宁号
B.歼—5
C.歼教—1
D.雅克18
11.冯如是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他在(D)年制成了他的第一架飞机并进行了试飞。
A.1912
B.1911
C.1910
D.1909
12.抗日战争中,美国援华航空志愿队(飞虎队)装备的飞机是:C
A.P26
B.P38
C.P40
D.P51
13.现在已投入使用的世界上最大的飞机是:B
A.波音787
C.A380
D.C—130“大力士
14.为适应21世纪战场环境,美国的(A)直升机被设计成世界上第一种隐身直升机。
A.科曼奇
B.阿帕奇
C.基奥瓦
D.支努干
15.飞机在超声速长时间飞行时,空气和飞机表面摩擦产生的热量急剧增加,这种由气动加热引起的危险障碍称为“热障”。通常对马赫数超过(D)的飞机须采取防热措施。
A.3.8
B.3.2
C.2.8
D.2.2
16.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展览是:D
A.范堡罗航展
B.珠海航展
C.新加坡航展
D.巴黎航展圣才学习网
17.1969年2月9日,世界第一架宽机身民航机首次试飞成功,它是:B
A.波音727
B.波音747
C.波音757
D.波音767
18.B2属于第(B)代隐身飞机?
A.第一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19.下列那类飞机不是目前台湾的主力战机:B
A.F16
B.F15
C.IDF
D.幻影2000—5
20.日本F2型战斗机是根据下面那架飞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C
A.f16a
B.f16b
C.f16c
D.f16d
21.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是:C
A.长征3号
B.长征4号
C.长征5号
D.长征6号
22、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战斗轰炸机是:A。
A.飞豹
B.枭龙
C.咆哮者
D.幻影2000
23、下列那一种天气现象已被航空界公认为威胁飞机安全的天敌:D
A.极光
B.彩虹
C.冰霜
D.雷暴
24、飞机的航行灯有几种颜色:D
A.6种
B.1种
C.4种
D.3种
25、新一代运载火箭以(C)为目标。
A.无毒、高通用、低成本、适应性强、安全性好
B.无污染、高可靠、低成本、安全性好
C.无毒无污染、高可靠、低成本、适应性强、安全性好
D.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适应性强、安全性好
26、美国发射的(A)花了大约5个半月的时间,到达火星轨道,成为第一艘环绕别的一颗行星运行的宇宙飞船。
A.“水手9号”
B.“海盗1号”
C.“海盗2号”
D.“风筝2号”
27、中国第一箭——“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C)时间发射的 A.1987年3月30日
B.1990年2月20日
C.1970年4月24日
D.1977年4月14日 28、1965年4月—1998年6月33年中,国际通信卫星发展了8代,共发射(A)颗卫星
A.60
B.75
C.80
D.85
29、我国民间所说的黎明时分的启明星和傍晚时分的长庚星都是指的一种星体,它是哪种星体(B)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土星
30、歼-10是我国最先进的现代战机,它的处理器由(A)个CPU组成。
A.7个
B.5个
C.2个
D.10个
第二篇:航天飞机资料
航天飞机资料
航天飞机应用概述
文/庞之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
航天飞机是人类第1次把航天与航空技术高度有机结合起来的创举,因此,它能完成多种任务,具有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甚至小型空间站的许多功能,其中一些是一般航天器所没有的功能,如在太空释放、维修和回收卫星等。十八般武艺
与另一种载人航天运输工具——宇宙飞船相比,航天飞机不仅可以部分重复使用,而且能把7人和将近30吨的货物送到近地轨道上去,并设有起重能力很强的机械臂,在轨道上可部署各种类型的有效载荷。所以,它能把过去因形状和体积等因素而无法用火箭发射的一些重要航天器送上太空,从而大大扩展了人类在空间的活动规模和范围。“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国际空间站”的重要部件大都是用航天飞机送上太空并由航天员在轨道上组装的。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所有航天飞机都停飞了,因此使得“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搁浅”2年多。2005年航天飞机的复飞,给“国际空间站”带来了新活力。
链接:美国航天飞机是世界上第1个、目前也是惟一1个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系统,目前“国际空间站”的建造主要是靠它。它一般每年要飞往“国际空间站”5次,其中4次用于人员轮换,另外1次是将未增压货物送上“国际空间站”,用于“国际空间站”的维修和维护。“国际空间站”每90天需要轮换4名航天员,每年要向“国际空间站”运货52.2 吨。
航天飞机的问世,大大放宽了对有效载荷尺寸和重量的限制,改变了过去要求有效载荷必须体积小、质量轻的原则,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有效载荷(如卫星)的研制费用。美国导弹预警卫星等一些大型卫星和空间探测器,曾因为体积大、质量重,用运载火箭发射力不从心,所以最后只能靠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用航天飞机释放卫星时还有独特的优点,航天员能根据所要释放的卫星的不同要求来改变航天飞机轨道,最终把卫星精确放入预定的轨道。
由于航天飞机运载力大,所以还可把有效载荷的重要分系统搞成备份或携带更多的分系统,以延长卫星等航天器的寿命或增加卫星功能。其经济性还表现在它能在轨回收、检修卫星和更换失效卫星的组件。这不仅能节省费用,还可以缩短研制周期和提高使用效果。航天飞机已经4次在轨维修“哈勃”空间望远镜,使这一价值连城的太空巨眼多次“焕发青春”,功能不断增强,寿命大大延长。
美国在设计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航天飞机时,还有一个指标是将航天员往返太空时所承受的超重比飞船减少一半,即利用航天飞机使航天技术逐步接近航空技术中飞机的活动能力和水平,使航天员在上天和返回时很舒服。另外,载人飞船返回时只能在海面溅落或在荒原上径直着陆,航天员生命安全有一定危险,而航天飞机可水平着陆。这就使空间活动的安全可靠性大体接近航空标准,使空间事业从探险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航天飞机在军事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和重要的作用。它可在轨捕捉和回收军用卫星或加以破坏,因而具有反卫星的能力。它不仅能在轨发射各种军用有效载荷,也可检修侦察卫星和为其补充燃料、更换胶卷,提高侦察能力,并能进行载人军事侦察。有人还拟让航天飞机携带战略武器进入太空,用作载人轰炸机。
因上所述,美国航天飞机的正式飞行被看作是继“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空间时代的第2个里程碑
链接:尽管美国现有航天飞机具有成本高、安全性差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并已损失了2架,而且还一直力图研制“冒险星”、“轨道空间飞机”等新一代航天飞机,但从目前来看,在2010年以前其用途广泛的特长天上无敌,因而还得继续服役。它也为未来的航天飞机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两大用途显身手
作为运载工具,航天飞机已把“麦哲伦”金星探测器、“哈勃”空间望远镜和“国防支援计划”导弹预警卫星等当时用运载火箭难以发射大型航天器送入太空;作为实验平台,它曾用其货舱携带望远镜、雷达和材料加工设备,在乘员密封舱内开展了大量医学、生命科学、对地观测、天文观测、材料加工、制药和新技术试验等活动,尤其是用所载的欧洲“空间实验室”开展了大量实验与观测活动。
按应用范围来分,航天飞机有效载荷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科学有效载荷。这些有效载荷主要用于基本科学的研究,例如进行天文学、生命科学、物理学、行星科学和其他技术领域里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其典型就是机载“空间实验室”。二是应用有效载荷。这些有效载荷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的实践方面,如进行地球观察、通信和导航、材料和工艺的试验等,其中很多是直接为军事服务的。应用有效载荷的类型很多,例如以前用运载火箭发射的各种资源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和导航卫星等等。这些卫星现在都曾作为航天飞机的有效载荷,由航天飞机进行发射、回收和维修。
链接:有效载荷还可以按照所处轨道的高低分为低轨道有效载荷和高轨道有效载荷两类。低轨道有效载荷包括高能天文观察站、生物研究舱、大型天文望远镜和流星探测舱等。这类有效载荷经过上升助推的恶劣环境考验以后,由航天飞机上的乘员进行检测,证明性能良好才能释放入轨,因此发射成功率很高,用运载工具发射就做不到这一点。另外,它们都可以用航天飞机进行轨道维修或回收到地面维修,从而可以多次使用。最典型的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和行星际轨道)的有效载荷是通信卫星、空间探测器等。
被航天飞机带到轨道的有效载荷,需经过适当的空间操作才能布放到特定的空间位置。这些操作的主要内容是:有效载荷的释放和回收,乘员的舱外活动,有效载荷的轨道维修以及空间建筑。
航天飞机就好像“空间运输车”一样,可以把一系列的有效载荷逐个布放到预定的空间轨道上。但一次所运输的有效载荷个数要受轨道类型和货舱容积的限制,一般可以一次运输5~8颗小型卫星。
轨道器里为有效载荷服务的辅助设备有:通用托架、气动外壳、释放和捕获装置(机械手系统)、控制和展开用的电子仪器、能源、轨道器与有效载荷之间的气体液体管路、出入乘员的气闸隧道、乘员舱内的操纵台和有效载荷控制台等。
有效载荷安放在通用托架上。托架上有固定销,通过指令可以使其解锁或锁紧。设计中要求轨道器上的弯曲应力等负载不会通过这些固定销传递给有效载荷。货舱虽然不是气密舱,也不进行环境控制,但是在发射和再入期间可以使有效载荷免受气动力和气动热的作用。
机械手是轨道器释放和回收有效载荷的执行机构。为了保险起见,备有两根机械手。一根作为备用。乘员用计算机控制和操纵机械手,用电视或年接观察修正机械手的动作。
为了监控和检测有效载荷的状态,轨道器与有效载荷间设有无线、有线联络设备。轨道器的无线电系统还可以保证地面与有效载荷之间的通讯联络。轨道器与有效载荷之间由气闸隧道联通,乘员可以自由进入货舱检修有效载荷,或者进入“空间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
航天飞机最有价值的一种空间活动就是对有效载荷进行轨道维修。轨道维修的主要内容是:拆换陈旧的或报废的系统和部件,安装新的传感器或实验件,补充星上的消耗品(如低温燃料、胶片、对气瓶充气等)。既然可以利用航天飞机进行轨道维修,因此可以放松有效载荷各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大大降低了有效载荷的成本,同时也延长了它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行轨道服务,轨道器货舱里装有旋转平台。平台上设有许多备用的舱段和换舱机构。机械手把有效载荷捕获并移到货舱维修平台上之后,由乘员控制更换旧的舱段或系统,经过检测后再释放维修过的卫星。如果需要维修的卫星运行在较高的轨道,先要利用自身携带的机动装置把轨道降低到维修轨道上来。
轨道维修时,乘员的舱外活动特别重要。有许多工作(例如对卫星检测和照相、清净光学表面、联结或切断电缆和管路、天线及太阳能电池阵的重新定向等)由乘员直接操作往往比自动操作更为有效。
链接:将有效载荷装入轨道器货舱是整个航天飞机总系统地面流程中的一部分。一次飞行归来的轨道器和有效载荷经过安全、检测和修复后分别送入垂直装配厂房和发射台的装配间里。与此同时,海上回收来的固体火箭经过检修和重新装药后与新生产的外贮箱一起送入厂房进行总装。总装完毕的航天飞机总系统垂直牵扯引到发射台上。在规定的发射准备时间内,将有效载荷装入轨道器货舱,经检测即可进行发射。
红极一时的军事应用
航天飞机的问世,与美国军方很重视它有很大的关系。在美国航天飞机研制的过程中和使用的前5年,美国军方对航天飞机给予了巨大投入,从而使该工程进展较为顺利。
美国航天飞机其实是最典型的军民结合与军民共用的产物。从表面上看, 航天飞机完全是航空航天局建造和管理, 但实际上国防部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航天飞机发展费用的1/6 是由国防部承担的;在头几年的飞行中,40% 的任务是由国防部下达的;在发展过程中几次重大的修改,也是根据国防部的要求进行的,如将货舱尺寸加大到18米长和4.5 米宽;将运送到极轨上去的有效载荷增加到14.4吨;为了实现向南的高倾角发射, 国防部扩建了范登堡空军基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凡是国防部的任务, 为了保密都由军职航天员驾驶, 载荷专家也是军职人员, 甚至地面控制中心的工作也由空军的军官负责。
链接:早在1961年美国空军就制订过“空天飞机计划”,其性能与美国现在的航天飞机大同小异,用途是进行空间侦察、空间运输和其他需要在低轨道上进行的军事任务,后来该计划下马了。
1983年4月4日升空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把当时世界上最重、最先进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送入太空。它是军民两用卫星,使军方看到了航天飞机军事应用的端倪。此后,美国锁眼12号光学成像侦察卫星、“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和“大酒瓶”电子侦察卫星等许多大型军用卫星,都是用航天飞机发射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卫星体积和质量太大,运载火箭无能为力,只能用航天飞机携带升空。
同年8月30日,该机首次进行了夜间起飞,这意味着航天飞机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发射上天,支援部队,迅速灭敌。
这一年11月28日发射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载有“空间实验室”,它进行了包括发射高强度电子束和离子化氩气等实验,对军事技术很有用。
1984年8月30日发射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入轨后机上航天员施放了3颗通信卫星,其中1颗是大型军用通信卫星。它还首次携带和试验了一块长32米、宽4米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其可产生12.5千瓦功率的电源,是军用卫星的重要部件。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1984年10月5日~13日,用雷达和大幅面相机对地进行观测,获取了大量有军用价值的照片。
上述使美国军方越来越看好航天飞机的军事用途,于是,1985年1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首次进行了纯军事飞行。它是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上天,方位正东,显然是要施放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飞行历时3天,比预计提前1天着陆。这是自航天飞机完成4次试验飞行和1982年11月11日开始正式业务飞行以来时间最短的一次飞行。飞行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发射前9分钟才公布于世;对飞行期间的新闻采取控制,每隔8小时才发表一次经过检查的消息。机上航天员都是军人,其中指令长是海军上校马丁利,驾驶员是空军中校施赖夫,另外3人为空军少校奥尼朱卡、海军中校布克利和空军少校佩顿。通信全部采用密码。飞行中,航天员释放了1颗2.5吨的电子侦察卫星,它用于跟踪苏联的导弹试验,窃听苏联西部的遥测、电台广播及雷达信号,并能获取欧亚非广大地区的通信联系。据说,这些侦察有助于美国了解苏联准备核战争的动向。这次飞行的成功,标志着美国在利用航天飞机进行军事应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1985年6月17~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与地面站配合,完成了激光反射试验,验证了激光系统对空间高速运行目标的跟踪和瞄准能力,也为研制地面激光武器提供了宝贵资料。这对战略激光武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快了空间武器的研制进程。
同年7月29~8月6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飞临太平洋上空时扣扳了1架电子束发生器,从280千米的高空对地面发射了明亮的电子束。这是“星球大战”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一年的10月3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又载5名军人航天员上天进行秘密军事飞行。他们释放了2颗具有良好抗干扰和抗核爆炸等能力的军用通信卫星——国防通信卫星3号。
当月30日发射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首次载8名航天员升空(航天飞机载人最多的1次),并发射了1颗小型军事研究卫星,试验了一种跟踪潜航在北极水域的苏联导弹潜艇装置。
但自从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停止使用航天飞机发射商业卫星,美国空军也放弃使用航天飞机从事军事任务。
其实,此后美国航天飞机并没有停止军事应用。它除了为国防部运送军用卫星和其他军用有效载荷外, 还承担了大量的军事试验任务。1987年5 月, 国防部列出首批准备在航天飞机上进行的11项军事试验,其中7 项是由空军提出来的,4 项是由海军和陆军提出来的。这11项军事试验是: ①空军的航天用直接观测系统;②海军的经纬度定位器;③海军的海上观察;④陆军地面侦察计划;⑤空军对空间碎片的观察;⑥陆军地质观察;⑦空军对地面战斗的观察试验;⑧空军对导弹发射的侦察;⑨空军大气环境试验;⑩空军的空间环境试验;⑾空军空间目标指示试验。
1991年4月,发现号在飞行中进行了被自身发动机排气包围时所具有的特性试验,为研制探测这类目标的特殊敏感器提供了数据。这一试验是反导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飞行中还进行了对地平线、极光、大气状况和航天器运行中发出辉光等具有重大军事潜在价值的空间环境试验。
1991年11月,在航天飞机上完成了名为“地球侦察兵”的美国陆军载人观测试验,证明了由于航天飞机的轨道和姿态均可控制,而且能安装多种观测仪器,观测效果可随航天飞机一起回收,因而是空间军事技术试验的理想工具。1992年12月,发现号航天飞机又进行了12项与军事有关的试验,并部署了国防部的秘密军用卫星。
航天飞机还进行过跟踪导弹羽烟等试验。2003年2月1日失事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载有6名军人航天员,所以也被认为执行了军事任务。
链接:在空间进行军事活动有3大优点: ①极高的高度和极快的运行速度, 可以直接而快速地观察地球上广大地区;②不受国界的限制, 可以自由飞越地球上的任何地区;③不受时间限制, 可以在空间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军事活动。因此可以预测, 在未来的战争中, 谁掌握了制天权, 谁就能在战争中取得主动。未来争夺制天权的斗争就像今日在海湾战争中争夺制空权一样重要。而要夺取制天权, 没有载人航天不行, 没有人在空间发挥作用更不行。
近年,美国空军曾拟将美国航空航天局因技术和资金而中途下马的X-33/“冒险星”新一代航天飞机,发展成为用于军事目的的载人航天器。美国空间司令部指挥官说,价值13亿美元X-33项目主体的90%已经完成,如果美国空军掌握了此项技术,将为快速发射携带武器的卫星打下坚实的基础。
洛马公司也曾希望重新启动X-33航天飞机项目,将其改造为可携带武器的军用太空飞机。为迎合空军需要,该公司提出将X-33改造为能携带武器的军用太空飞机,使它能够从地球轨道上向地球任何地方发射导弹,并返回地面,整个过程仅需约90分钟。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五角大楼正在研究一种叫“空间轰炸机”的未来武器,该武器能在半小时之内摧毁世界另一端的目标。据法新社报道,开发中的新型轰炸机,可能有人驾驶。它可能会像一个远程导弹一样爆炸,也可能会在100千米以上的高空精确投弹。
根据这项计划,太空轰炸机将从远程火箭发射基地起飞,在100千米高空向地球目标发射导弹,其飞行速度是目前轰炸机的15倍,飞行高度高10倍,它可摧毁远程目标,同时尽可能减少美军损失。它有能力摧毁远程目标,同时能够躲过敌方常规空中防御的攻击。《洛杉矶时报》称,该种武器目前仍处于构思阶段,但很快就会变成现实。有人担心,该计划会使空间领域的军备竞赛升级。
五角大楼官员强调,研制太空轰炸机不会导致太空军事化,因为它不攻击太空目标,只攻击地球目标。但批评者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太空轰炸机可以在很短时期内改制成名副其实的太空武器,并刺激其他国家研制相应的太空武器。
美国空军设想太空轰炸机能从美国本土起飞,在90分钟内攻击地球上任一目标后安全返回基地,而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B-2轰炸机从美国密苏里空军基地起飞,实施轰炸行动后返回基地,整个行动需要24小时。不过,没有多久,美国空军又决定不接手X-33计划,并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尽管如此,目前许多人还是十分看好航天飞机的军事用途,并相信太空侦察机、太空战斗机、太空轰炸机和太空攻击机将成为未来天军的撒手锏。
美国航天飞机的组成和结构(组图)
美国航天飞机的组成和结构
美国航天飞机
美国航天飞机是追求航天运载工具重复使用的产物,因而这旨一种特殊的航天运载工具。由于它的轨道器在轨道上运行,因而可以执行航天器的任务,如对天地进行观测等。同时,由于轨道器上设有密封舱和生命保障设备,因而又具有载人航天器的功能。
美国航天飞机由轨道飞行器、外挂燃料箱和固体火箭助推器三大部分组成。轨道行行器,简称轨道器,它是美国航天飞机最具代表性的部分,长37.24米,高17.27米,翼展29、79米。
它的前段是航天员座舱,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主舱,有飞行控制室、卧室、洗浴室、厨房、健身房兼贮物室,可容纳8人;中层为中舱,也是供航天员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下层为底舱,是设置冷气管道、风扇、水泵、油泵和存放废弃物等的地方。
它的后段有垂直尾翼、三台主发动机和两台轨道机动发动机。主发动机在起飞时工作,它使用外挂燃料箱中的推进剂。每台可产生1668千牛的推力。在轨道器中段和后段外两侧是机翼。
在轨道器的头锥部和尾部内,还有用于轻微轨道调整的小发动机,共44台。
外挂燃料箱,简称外贮箱,长46.2米,直径8.25米,能装700多吨液氢液氧推进剂,它与轨道器相连。
固体火箭助推器,共两枚,连接在外贮箱两侧上,长45米,直径约3.6米,每枚可产生15682千牛的推力,承担航天飞机起飞时80%的推力。
航天飞机纵览:哥伦比亚号(图)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1981年初,经过十年的研制开发,“哥伦比亚”号终于建造成功,它是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航天飞机。它第一次飞行的任务只是测试它的轨道飞行和着陆能力。在太空飞行54小时,环绕地球飞行36周之后航天飞机安全着陆。“哥伦比亚”号是以18世纪初第一艘环绕地球航行的美国轮船的名字命名的,在下一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建成之前,“哥伦比亚”号又进行了四次飞行。“哥伦比亚”号最出名的几次飞行
在过去的15年中,“哥伦比亚”号完成了多项任务。在1983年进行了第六次飞行过程中,它运载着欧洲建造的太空实验室进行了10天的研究。在1986年第七次飞行中,机组人员中有富兰克林·张迪亚斯(张福林)(第一位西班牙裔美国宇航员)和比尔·尼尔森(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国会议员)。“哥伦比亚”号取得的成就还包括:将许多颗民用和军用卫星送入太空,回收了需要修理的卫星,进行了进一步的空间实验室实验。到1996年4月止,“哥伦比亚”号已经进行了19次飞行。航天飞机纵览:挑战者号(图)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1982年,“挑战者”号成为美国宇航局的第二架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正式名称为空间运输系统)由轨道飞行器、固体燃料火箭推进器和外燃烧箱共同构成。轨道飞行器是一种用来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带有机翼的太空飞机。由于它悲惨的结局,“挑战者”号这个名字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可能比其他航天飞机都要大。“挑战者”号进行了9次飞行,第一次是1983年4月,最后一次(飞机失事)是在1986年。
在第一次飞行过程中,“挑战者”号将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送入太空。两个月之后,“挑战者”号又进行了一次飞行。机组人员中有萨丽·赖德,她是第一次进入太空的美国女宇航员。“挑战者”号第三次飞行的机组人员中包括盖伊·布鲁福德,他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非洲裔美国人。在它各次飞行行动期间,“挑战者”号将欧洲的太空实验室以及数颗军事和科学卫星送入轨道。
航天飞机纵览:发现号(图)
发现号航天飞机
“发现”号航天飞机轨道飞行器是以18世纪美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的小船的名字命名的。他驾驶着这艘小船在南太平洋航行,成为第一个踏上夏威夷群岛的非土著居民。“发现”号航天飞机是美国建造的第三架航天飞机,前两架是“哥伦比亚”号和“挑战者”号。“发现”号航天飞机的第一次飞行是在1984年8月,总计飞行了21次,比任何其它航天飞机飞行次数都多。引人注目的成就
在“发现”号航天飞机完成的各项任务中,部署哈勃空间望远镜可能是最出名的一项。1995年,“发现”号又一次成为了头条新闻。它在第一位女航天飞机驾驶员——M·柯林斯的操纵下飞过了“和平”号空间站。“发现”号还部署了几颗军事和研究卫星(包括其它国家的卫星)。修理了出现故障的卫星并首次把一位美国参议院——犹他州的杰·加纳送入太空。
航天飞机纵览:亚特兰蒂斯号(图)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1985年,“亚特兰蒂斯”号成为美国宇航局的第四架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是以美国第一艘远洋船舶的名字命名的,这艘轮船从1930年到196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被用来进行研究。“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重77.7吨,它在1985年10月和1996年3月之间进行了16次飞行。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第一次飞行是美国空军的一次机密行动,它把两颗国防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架航天飞机一些更加引人注目的飞行行动包括1989年将“伽利略”号和“麦哲伦”号行星探测器送入太空和1991年将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送入太空。1996年,“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美国宇航员莎朗·露西德送到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露西德在空间站上停留了6个月,打破了太空停留时间的记录,之后“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又把她接回了地面。
航天飞机纵览:奋进号(图)
奋进号航天飞机
“奋进”号是美国宇航局最新建造的一家航天飞机轨道飞行器。它是由美国宇航局于1991年建造,用来替代1986年在爆炸中被毁坏的“挑战者”号。“奋进”号是以18世纪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的考察船的名字命名的。“发现”号高36.6米,宽23.4米,重71吨,造价超过20亿美元。它是美国宇航局建造的四架航天飞机之一,也是还在使用当中的航天飞机之一。其它两架分别是“发现”号和“亚特兰蒂斯”号。与前几架航天飞机的不同之处
“奋进”号航天飞机除了电子设备有所改进之外,在尾部还增加了一个减速伞,可以缩小着陆后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简答公众对航天飞机的三个常见问题
文/庞之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后,美国的其他3架航天飞机也停飞了。在这期间,“国际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运输任务由俄罗斯的宇宙飞船完成。那么,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区别是什么?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有哪些不同?美国航天飞机与苏联航天飞机一样吗? 1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的区别
在载人航天器中,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负责“跑”运输,它们或在太空自由翱翔,或来往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运送航天员和货物。目前正在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就是用它们作为运输工具,接送了一批又一批航天员、各种舱段和仪器设备以及补给用品。所以这俩 “兄弟”又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即相当于太空交通车,可以说它们是载人航天的大动脉。
然而,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两者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前者无“翅膀”,后者有“翅膀”,因而它们在功能上有很大不同,各有千秋。
由于载人飞船没有机翼,因而无升力或升力很小,只能以弹道式或半弹道式方法返回。其结果是气动力过载和落地误差都较大,返回时采用在海面溅落或在荒原上径直着陆的方式。这种着陆方式不仅对航天员的要求很高,需要长期训练才行,对航天员生命安全也有一定危险。它也使飞船为一次性使用载人航天器。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正是由于没有“翅膀”,所以飞船的结构相对简单,无需复杂的空气动力控制面,也没有着陆机构及相关装置,从而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例如,苏联/俄罗斯自1971年联盟11号返回失事以后,历经联盟、联盟T、联盟TM和联盟TMA 4代,至今已使用了30多年,约80艘飞船上过天,从未出现过灾难性事故。
有很大机翼的航天飞机在再入大气层时可获得足够的升力,控制升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调节纵向距离和横向距离,使航天飞机准确地降落在跑道上,能部分重复使用。它的过载也小得多,即从起飞到返回地面的整个过程中,加速和减速都很缓慢,大大降低了对航天员的身体要求,可把稍加训练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和教师等送上太空。
但是,航天飞机外型极其复杂,而且要携带可重复使用的发动机,所以载人飞船无论在技术上和成本方面都比航天飞机简单和小得多,容易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并且很适于长期停靠在空间站上用作救生艇。若用昂贵的航天飞机作救生艇长期停留在空间站上,使用效率太低,还大大增加空间站姿态控制和保持轨道高度方面的费用。
然而,航天飞机可以运送7人外加将近30吨的货物到近地轨道上去,既能独自飞行10~20多天,又可满足大型空间站的需求。在这方面载人飞船只能俯首称臣,因为它最多能运送3人外加几百千克的货物在太空独自飞行数天到10天左右,为中小型空间站提供服务,若仅用它作为大型空间站的运输工具则显得力不从心。在美国航天飞机停飞阶段,“国际空间站”的建造也随之停止了,因为飞船不能运送空间站的大型部件。
2003年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美国航宇局要求研制一种名叫“轨道空间飞机”的载人航天器,它能将至少4名乘员送往“国际空间站”。但美国航宇局既没有规定该运输器是有翼的还是无翼的,是水平着陆的还是垂直着陆的,也没有规定是一次性使用的还是多次使用的。所以,有的专家认为它目前不应该叫“轨道空间飞机”,宜改名为“轨道空间飞行器”。
2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的不同
由于目前的航天飞机是垂直起飞、水平着陆的,所以它在发射时与普通飞机完全不同,而在返回时则基本类似,但一般要借助降落伞减速。虽然航天飞机在外形和返回的方式上与一般的航空飞机很相似,但它们之间有许多不同,前者要复杂得多。例如,它在大气层外飞行,使用火箭发动机,所以氧化剂也要自身携带;航天飞机返回时要再入大气层,因而防热技术非常复杂„„
链接:航天飞机是第一次把航天与航空技术高度有机结合起来的创举。它由起飞到入轨的上升阶段运用了火箭垂直起飞技术;在太空轨道飞行段运用了航天器技术;在再入大气层的滑翔飞行和水平着陆段运用了航空飞机技术。
航天飞机的循环工作程序包括地面准备工作、飞行和回收3方面,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先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或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装配大厅把航天飞机呈垂直状态装配在可移动的发射台上,再运到发射塔架旁的导流槽上方。航天飞机经测试检查合格后,开始加注推进剂。
发射时,轨道器的3个主发动机先点火,然后2个固体火箭助推器点火。航天飞机垂直起飞,按预定的飞行程序上升。2分钟后,固体火箭助推器关机并分离,此时飞行高度约为45千米。固体火箭助推器分离后靠降落伞悬吊落在海面上,由回收船回收,供下次再用。3台主发动机继续推进轨道器和外贮箱的结合体。
起飞后8分钟,主发动机关机,外贮箱与轨道器分离,此时高度约109千米,速度约7470米/秒。外贮箱分离后在坠入大气层时烧毁。轨道机动系统发动机点火,用小推力把轨道器精确地送入预定的近地轨道。轨道参数随任务的不同而异,通常高度在185~1100千米之间,轨道倾角在28.5°~105°之间。轨道器可在近地轨道上运行3~30天,执行各种航天任务。
飞行中,在航天飞机指令长的左边有一个旋转式手控制器,指令长可用此控制器控制航天飞机的姿态,并能用来命令喷射器点火,以保持轨道器的正确航向。再入大气后则用来控制航天飞机的副翼与升降舵。驾驶航天员位置也有一个旋转式手控制器,功能与指令长的一样。
返回时轨道机动系统发动机点火,使轨道器减速,脱离卫星轨道再入大气层。进入大气层后按大攻角姿态飞行以增加气动阻力,进行减速和控制气动加热。飞行攻角随飞行速度下降而逐渐减小,最后进入亚音速滑翔飞行状态,在导航系统引导下寻找机场和着陆。着陆速度约为340~365千米/小时,需要的跑道长度为3000米。轨道器着陆后,首先要进行安全处理,然后维修和测试检查,以备下次飞行使用。
在起飞之后到飞行262秒之前,如发现轨道器不能入轨或没有必要继续飞行,轨道器可按应急返回程序紧急飞回发射场区的机场着陆。
3美国与苏联航天飞机的差异
天地往返运输能力不足是苏联和平号空间站存在的一个致命弱点,光用一次性使用的飞船难以承担百吨级空间站的运输要求。为此,苏联曾考虑在和平号扩建之后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作为其运输系统,因为其往返能力可达30吨(而飞船只可运2吨多货物或2~3人和350千克货物)。
1988年11月15日苏联第1架不载人航天飞机暴风雪号由能源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经过3小时绕地飞行2圈后,航天飞机安全返航。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外形与美国航天飞机酷似,而且它们在尺寸、内部分系统及其布局、防热系统等方面也都差不多。对此,苏联的解释是,外形相同是由于空气动力要求的结果,况且科学无国界。
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是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本身没装备主发动机,因而只是航天器,不是运输器,需借助能源号火箭才能送上太空。这样做既有利,也有弊,因为没有主发动机,所以暴风雪号可携带更多的有效载荷,但发射它的能源号是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故主发动机不能重复使用,这似乎不太经济。当然,能源号火箭还可以发射别的航天器,因而用途广。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上虽没有主发动机,但由于安装了2台小型发动机,所以着陆时如果第一次着陆失败,还可以拉起来进行再次着陆,安全系数较高。美国航天飞机只能靠无动力滑翔着陆。
鉴于美国挑战者号惨痛事故,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增设了逃逸系统并决定先进行无人飞行。而美国与其反之。
美苏航天飞机均装有机械臂,不过美国的机械臂可回收轨道上的卫星和释放卫星进入空间,苏联的则不行,因为其机械臂仅能用于把和平号空间站的1个对接口上的专用实验舱移到另一个对接口上。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一开始就设有与空间站对接装置,原计划在第2次飞行时就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而在 1995年以前,美国无空间站,故其航天飞机没有安装对接装置,在此期间均是独自飞行执行各种任务。后来,为了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才增设了对接装置。
美国航天飞机的着陆速度为213~226千米/小时(使用减速伞);苏联航天飞机的着陆速度为310~340 千米/小时,不难看出,在此方面美国优于苏联。但美国只有卡纳维拉尔角的一座发射台能发射航天飞机,而苏联在拜科努尔建有3座能发射航天飞机的发射台,即当一座发射台出现故障时并不影响航天飞机的发射。
尽管美苏航天飞机各有千秋,但美国航天飞机早就投入实用,而苏联航天飞机只进行一次无人试验飞行,后因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经济实力下降等多方面原因于1993年被取消。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历年执行任务一览表
新浪科技讯 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网站报道,7月13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以下是“发现号”航天飞机历年来执行任务一览表:
日 期 任务代号 具体任务
1984年8月30日 STS-41-D 发射两颗通讯卫星
1984年11月8日 STS-51-A 发射两颗通讯卫星
1985年1月24日 STS-51-C 为美国国防部发射一颗电子情报卫星
1985年4月12日 STS-51-D 发射两颗通讯卫星
1985年6月17日 STS-51-G 发射两颗通讯卫星
1985年8月27日 STS-51-I 发射三颗通讯卫星
1988年9月29日 STS-26 发射一颗跟踪与资料中继卫星
1989年3月13日 STS-29 发射一颗卫星
1989年11月22日 STS-33 发射一颗ELINT卫星
1990年4月24日 STS-31 发射“哈伯”太空望远镜
1990年10月6日 STS-41 发射“尤里西斯”太阳探测器
1991年4月28日 STS-39 为美国国防部发射675号卫星
1991年9月12日 STS-48 搭载大气层研究卫星
1992年1月22日 STS-42 搭载国际微重力实验室
1992年12月2日 STS-53 搭载美国国防部委托的部分设施
1993年4月8日 STS-56 搭载二号大气实验室
1993年 9月12日 STS-51 发设通讯技术卫星
1994年2月3日 STS-60 搭载真空尾迹屏罩设备
1994年9月9日 STS-64 进行太空技术实验
1995年2月3日 STS-63 与“和平号”太空站会合 1995年7月13日 STS-70 发射第七颗TDRS卫星
1997年2月11日 STS-82 维修“哈伯”太空望远镜
1997年8月7日 STS-85 运送低温红外线望远镜
1998年6月2日 STS-91 与“和平号”太空站会合 1998年10月29日 STS-95 太空飞行
1999年5月27日 STS-96 国际太空站补给任务
1999年12月19日 STS-103 维修“哈伯”太空望远镜
2000年10月11日 STS-92 国际太空站组装任务
2001年3月8日 STS-102 国际太空站的人员轮换任务
2001年8月10日 STS-105 国际太空站人员与补给运送任务(王顺义)
第三篇: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
徐敏 教学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激发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内外结合,指导学生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形式的读感悟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齐读课题。出示图,谁能用书上的话介绍一下它的样子?
2、听写词语:智慧 竟然 手臂 维修
3、反馈。
二、精读
1、出示普通飞机图,这是什么?它正在一望无边的天空中飞行呢,哪段给我们介绍了?自读第一段。它得意什么?
出示飞机俯冲图:小朋友你从这张图上看懂了什么?(飞机从高处快速飞下来)这就是俯冲。出示飞机爬升图:瞧,飞机又在爬升!
飞机身手敏捷,动作灵活,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做出不同的飞行姿态,的确不简单。能用你的读书声老告诉老师飞机的本领很大吗? 指名朗读,评议,齐读。
2、普通飞机可以如此轻松自在地飞行,航天飞机又有什么特点呢?自读2、3两段,边读边想,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说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3、交流 i.外形大
出示:突然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
教师介绍:航天飞机长约五、六十米,高近二十米。重达近百吨。师讲述:一辆大卡车能运载五吨货物,那航天飞机的重量相当于二十辆大卡车运载货物的重量。
多么庞大的航天飞机呀!谁能用读书声把你的感受告诉给大家。指导朗读句子。
ii.飞得快
(1)出示:突然一声……无影无踪了。眨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正在飞行的飞机看到了会怎么想?指导朗读。(2)出示:从东海之滨……七分钟。介绍:谁知道帕米尔高原在哪儿?东海之滨呢?(课件出示地图)这就是帕米尔高原,它位于中国的西部;瞧,这就是东海之滨,它呀在我国的东面,这两个地方几乎是横跨了整个中国,大约有4000公里呢!这么长的距离飞机需要飞行四个小时,而航天飞机只需七分钟。小朋友可以算一下:一小时等于60分钟,4小时就是等于240分钟。航天飞机只需七分钟,飞机则需要240分钟,是航天飞机飞行的三十多倍。它绕地球飞行一圈只需90分钟。可见航天飞机飞得多快啊!
哪个小朋友能通过朗读让听课的老师也感受到航天飞机飞得那么快。指导全班朗读。iii.飞得高
出示:你能飞两万米高,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
平时我们见过飞机在空中飞行,大家都感觉他飞得可真高。可大家知道吗,他只是飞了两万米,航天飞机他能飞―――几十万米高。哪个小朋友算下多少倍?所以说航天飞机飞得―――――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iv.本领大
出示: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
小朋友你从哪儿能感受到航天飞机的本领非常大呢?(学生自由交流)
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师读:航天飞机―――生读――― 请小朋友仔细看,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些的?这句话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中心句。一开始飞机知道航天飞机有这么多神气的本领的吗?
智慧老人把飞机的疑团解开了,让我们一齐来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记住航天飞机的特点和神奇的本领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从小朋友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把航天飞机的特点和本领都记在脑海中了。
4、刚刚还自以为是的飞机听了智慧老人的话,心里会怎么想?智慧老人是怎样开导它的?指名读。
从智慧老人的话中你又明白了什么呢?(谁替代不了谁)
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像咱们以前所学的《谁的本领大》,风和太阳也各有各的本领。
5、还有很多小朋友不了解航天飞机,如果现在你就是航天飞机,你打算介绍自己的什么? 自己练习介绍。
板书设计:
航天飞机
外形大
飞得快 飞得高 本领大
第四篇:航天飞机
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16个生字只读不写,熟记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的读出读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继续练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4、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事物的特点做具体介绍的方法。能给别人介绍自己的一种学习用品或小制作。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介绍科技知识来组织课文。《石头书》介绍考古学知识,《小稻秧脱险记》介绍农业知识,《航天飞机》介绍现代科技知识。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了解这些知识和特点是语文课的一项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任务。但是,如果把了解知识作为语文的全部,就很容易使语文课堂变味。所以,老师们要把握好“了解”这一目标的尺度。恰当地进行了解目标的达成操作。单元教学评价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案,既有预习环节的设计,又有向课外的拓展延伸,更有对当堂学习内容的检测。对生字词、课文的朗读的掌握,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通过圈画、朗读、讨论、交流、汇报等方式加深对文本的掌握。找准“训练点”,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充分利用小练笔,发挥学生的练写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升华。航天飞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筋、踪、智、慧、竟、米、尔、卫、巨、臂;绿色通道里面的字只认不写:俯、翻、啸、帕、捞、舱。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继续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学会10个生字以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对于航天飞机一些知识储备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但是不必要求学生非常了解专业术语,只要大致知道就可以了。
教学评价设计:
1、准确把握教材,认真定位目标。
2、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课文情感线索。
3、找准“训练点”,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4、借助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教学准备: 师:航天飞机模型 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们的头顶上经常有飞机在蓝天上飞过,有很多同学还乘坐过飞机。也就是说,对于飞机,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的飞机,它不是普通的飞机,它叫航天飞机。
2、揭题:航天飞机
3、质疑: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学课文,读通全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1)正音。
(2)教学多音字。据词定音,认读多音字:
出示:很脏 心脏 穿着 着陆 着急 看着(zāng zàng zhuó zháo zhe)
2、解决部分不懂的问题。
3、借机理解有关新词:羡慕惋惜担忧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
思考:银色飞机几次看到航天飞机?它看到航天飞机,为什么先感到羡慕,后来有感到惋惜?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
2、根据上述思考题试给课文分段。
3、反馈交流。
课文第2――6自然段写银色飞机遇到航天飞机飞出大气层去的情景,是第一次相遇; 课文第7――11自然段写航天飞机与火箭的区别。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盘旋、访问、对空长叹”。
2、思考;银色飞机为什么对空长叹?
3、小结:这里讲的是银色飞机的性能。
4、指导朗读。
六、作业 :
1、分角色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小黑板:
xiàn mù
wǎn xī tuán jù
páng rán dà wù
hūi fù
()()()()()
2、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三段。
1、正当小飞机扬扬自得的时候,谁来啦?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第二、三段。想一想,航天飞机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交流。学生能够初步回答到:航天飞机很大,飞得很高,它的本领还很大。
3、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呢?给学生提供三种符号,“——”、“„„”或者曲线让学生分别从课文中找到哪三个句子写出了三个意思。同桌可以交流。找到以后要认真地读一读,然后准备交流,不仅要读给大家听,而且要讲出你的理由来。
4、交流自己的发现。
(1)航天飞机的大:“庞然大物”“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可以结合插图进行直观理解。
(2)飞得快:转眼间、无影无踪、只要飞行7分钟横跨中国的东西。速度是小飞机的30多倍;
(3)飞得高:两万米和几十万米。
(4)本领大。绕着地球转圈、释放和回收地球卫星。相机结合理解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最主要的是用了“举数字”的方法和“对比”的方法,把航天飞机和小飞机进行对比。突出了航天飞机飞得高和快的特点。初步明白这样能把事物的特点介绍得更加清楚明白。
5、请学生在介绍飞机特点的时候,把自己理解到的意思读出来。看谁理解得好。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6、请学生结合板书(就是航天飞机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航天飞机)如果你是航天飞机,你怎么介绍你自己呢?可以仙鹤同桌准备准备,然后进行交流。
三、精读第四段:
1、先自由读读。小飞机为什么“不自在”?此时此刻,他知道了航天飞机的特点以后,在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小飞机联想到了刚才自己的骄傲,现在内心的愧疚。(心里不是滋味,不舒服,惭愧都是可以诠释“不自在”的内涵)智慧老人的话小飞机听明白了吗?
2、通过“如果你是小飞机,你怎么回答智慧老人的话呢?”这样的抓手来提升智慧老人的话,提升课文的主旨。那就是:普通小飞机和航天飞机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作用,既不妄自尊大,(太骄傲)也不应该妄自菲薄。(太自备、气馁)
3、可以适当延伸:说说你知道的小飞机的特点和作用。请你也给小飞机作一个自我介绍,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看谁了解得多。这样可以激起小飞机的自信,进一步看到自己的长处,学会不骄不馁。
三、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航天飞机》一课,听了智慧老人的一番话,知道了航天飞机的一些知识。你们还想更深地了解航天飞机吗?关于航天飞机的知识还有许多,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去查阅收集资料,下节课好好交流一下。真希望小朋友从小成为航天飞机迷,将来成为航天专家,早日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贡献。大家有没有信心?那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
四、作业设计:
1、描红、抄写词语。
2、写一则航天飞机的自我介绍和小飞机的自我介绍,要充满自信。
五、板书设计:
航天飞机 大
飞得远
飞得高
本领大
教学后记: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难点部分以教学网站及课件相助,配合活动教学法及总结法,帮助学生分解教学难点,增强课堂的问题情境,促学生入境探究,通过扮演角色而主动地去浏览信息,扩大信息量,学习课文。
第五篇:航天飞机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19、航天飞机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继续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4. 初次了解用对比和列举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5. 知道人各有所长,不能妄自菲薄。
1.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知道人各有所长,不能妄自菲薄。
了解用对比和列举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小练笔,训练学生将积累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航天飞机的资料
教师:
1.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引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小段录像,请大家看看。(观看航天飞机升空录像)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对,这就是航天飞机。有一架普通飞机也和我们一起看到了航天飞机升空的过程。他呀,有好多好多的疑问解不开,要去请教智慧老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19.航天飞机》,也跟着他一起了解一下航天飞机。
二、反复初读,正音指导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自读要求:
先借助拼音把生字字音读准,再自由朗读课文,读两遍。
2.老师这儿有一些词语,请你们自己读一读。
一架飞机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
自由自在俯冲爬升翻筋斗得意
东海之滨帕米尔高原
释放回收伸出捞回维修
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
小弹簧读,适时正音。
默读一下,思考老师这样排列的原因,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再次齐读。
3.把这些词语放到文中,再去读一读全文。学生练习,老师抽读。
三、梳理文脉,初知大意
读完全文,你对航天飞机有什么新的了解吗?
四、学习开头,感受飞机
1.普通飞机在没有见到航天飞机之前,一直自由自在地飞着,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心中很是得意。咱们自己去默读一下第一小节,看一看,谁能用这五个词来说一说。
2.同学们还可以加上动作去试一试。
3.齐读,用声音表现出来。
五、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就这样一架非常得意的普通飞机,在看到航天飞机后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航天飞机到底有哪些很值得飞机注目的特点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索这些问题。
六、学做体操,学做生字
1.现在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做做写字操
2.再来看一下生字,有没有跟他们交上朋友?
3.这些生字中,你要提醒大家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4.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习字册,开始描红。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飞机的本领真大。课文中的这架飞机在天空可得意了,他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普通飞机正在得意 此时它看到了谁?
二、精读体会第2自然段
1、普通飞机正在得意看到了什么?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一个庞然大物)理解:庞然大物。(外表庞大的东西,形容体形很大。)
2、这个庞然大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再读这段,用笔把描写这个庞然大物样子的词语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1)这个庞然大物飞的速度怎么样?你从哪个词知道?(无影无踪)
(2)学习生字“踪”,“足”表意,“宗”表音,指人或动物的脚印;“无影无踪”意思是没有了踪影,形容速度快。
师:如此大的一个事物,真让人惊叹!你觉得怎样朗读好?
3、指导朗读:有感情地齐读第二自然段(句话)。
4、飞机看到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他是怎么想的?
二、精读体会第3自然段
1、(师:是呀,这是什么呀,飞机去问谁了?)(智慧老人)学习“智慧”。(很有知识、很聪明。)
2、他找到智慧老人想问个什么?
3、学习“竟”字,析词(表示音乐完、结束)
智慧老人告诉飞机了吗?她分几次说的?
学习第一次说的话
飞得高:你能飞两万米高,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引出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飞得快: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它只需飞行七分钟,而你却要四个多小时呢!” 师:老师给大家看一样东西,大家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出示中国地图,讲解:东海之滨位于我国浙江省,是祖国的最东面;而帕米尔高原位于新疆省,是祖国的最西面。
指名朗读。
学习第二次说的话:
航天飞机还有什么本领?请你读读智慧老人第二次说的话。
(1)指名读智慧爷爷的一段话。
(2)教学生字“维”,“纟”与丝、绳子有关,表意,“隹”表音。
师:能登上太空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一件事,航天飞机能帮人实现这个梦想,怎样朗读才能表达你的感情?
(3)指名朗读。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指导写“航天飞机自我介绍”。讲解什么叫自我介绍:
1、选一句说一说
(1)我的样子蛮有趣的。
(2)我飞得可高了!
(3)我飞得真快啊!
(4)我的本领特别大!
2、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航天飞机。瞧,我的样子真有趣,________________。我飞得可高了!_________________。我不仅飞得高,而且还很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本领也特别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查阅有关航天飞机或宇宙飞船的资料,然后以“航天飞机简介”或“宇宙飞船”为题目,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
成功之处:
一、突破“得意”
小飞机抓住“自由自在、俯冲、爬升、翻筋斗”来谈自己心中的体会,从而突破“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为下面“普通飞机惊讶”做好铺垫。在处理这部分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拓展,让学生说说现在心中的感受。生1:我好厉害,谁也没有我本领大。生2:看,我飞的多高,还会翻筋斗呢。说着,这个学生就比划起来。生3:(握紧拳头)我飞得最快,谁也比不上我,哈哈!
二、突破“惊讶”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动手画出描写航天飞机的语句,结合手势理解小飞机飞行的动作。小飞机都能说出,从“庞然大物”可看出很大,从“无影无踪”可体会到快,还有眼前出现一架什么样的飞机。再指导小飞机结合刚才的情景,说说心中的感受,他们都畅所欲言,从而突破“惊讶”,自然就读好“想”后面的两个疑问句。
三、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突破“写作方法”
在朗读中发现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这时可指导分析:怎样更高、更快、本领可大了?让学生谈这样写的好处,我再小结,顺势做一个迁移练习,小飞机谈心里感受,突破“不自在”。
四、感悟道理
我以智慧老人的身份进行语重心长的教育,小飞机在“不自在”的情况下,反复朗读智慧老人的话,领悟道理。
不足之处:
上完这堂课,自我感觉教学流程还是清晰的,过渡语也简单清晰,但是感觉后半段的教学较散,不够具体,应对本段进行具体的教学。对文中列数据这一写作方法处理的的过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