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部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部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部分的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总目标的要求下又把各阶段目标定为:
第一学段(1-2年级)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年16次左右。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300字的习作。
第三学段(5-6年级)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写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能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第四学段(7-9年级)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第二篇:语文课程标准写字部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字部分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6.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写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五)具体建议
1.关于写字教学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二、评价建议
(五)具体建议
1.关于写字的评价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四篇:语文课程标准作文教学部分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作文教学部分的特点
新大纲着眼于强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儿童习作的规律,对小学生作文要求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一、改变提法
小学生的作文是一种习作,是以学生“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为写作内容,学习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属于练笔性质。因此修订后的“大纲”改变过去“作文”提法,将低年级写作训练称为“写话”,中高年级写作训练定名为“习作”,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明确并强调小学生写作训练的性质——习作、练笔、学作文。
对小学作文的科学定性,改“作文”为“习作”,这对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因是“习作”,所以新“大纲”才会在写作内容要求上更贴近学生实际,强调“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是“练笔”,新《大纲》才会在淡化文体意识上做文章,才会对“篇”的写作上适度降低要求,力图减轻学生写作压力;因是“学作文”,新“大纲”才会在习作的命题、指导、批改、讲评上对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凡此种种,都充分表明小学作文的性质决定着小学作文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此,研究小学作文教学,首要的是明确其性质,这对于我们端正思想,更好地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淡化文体
78版、87版、93版三个“大纲”,在作文训练的体裁上,无一例外地提出“以学会写记叙文为主”。实践证明,学写记叙文可以有力地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和谐发展。问题在于我们很多人已经将“学会写记叙文为主”异化为写记叙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一文体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制约着小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修订后的“大纲”在小学生习作文体上没有十分强调写记叙文,应用文,在高年级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和书信等”。其目的在于通过淡化文体,减轻学生写作心理压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他们“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淡化文体,激发写作兴趣,要求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上,能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日常交际需要出发,拓宽体裁训练层面。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用书面语言进行日常交际,就必须进行实用文体的初步训练。这既包括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训练,也应包括一些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乃至文学性文体的初步训练。
在小学高年级进行多种实用文体的初步训练,无论是从学生日常交际的需求还是从学生思维特点分析,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如果某个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如贴叶画)引起了同学浓厚的兴趣,要求他作一介绍。该同学讲述了制作风筝所需 的材料准备,制作的一般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之后,把他的介绍加以整理,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不就是一篇简单的性说明文吗?可见,拓宽体裁训练层面既是是学生交际的需要,也是激发写作兴趣,真正使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的必要途径,还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放缓坡度
放缓坡度是指低、中、高年级作文要求的坡度有所降低,先求有写作的兴趣,再求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最后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由无形到有形,由喜欢写到自由写,再到会写,年段之间的坡度放缓了,也更符合小学生习作的规律了。新“大纲”的教学要求,由分年级改为按年段,避免了统得过死、分割过细,增加了教学要求的弹性,给教师留下了一个年段之内调整教学要求的空间,也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四、提倡想象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一直坚持“小、真、实”的标准,对于能否允许“虚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就大大地拓展了小学生习作的时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必须承认,儿童是爱想的,想象力也持别丰富。学生作文内容干瘪,思路狭窄,语言呆板,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不善于想象。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要允许并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五、强调个性,没有个性,一切创造活动都无从谈起。学作文即学做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是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所以,新“大纲”十分重视“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指出“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提出作文批改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这些提示我们,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
第五篇:最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必读名著篇目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必读名著篇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