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英语课程标准要求

时间:2019-05-14 09:5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英语课程标准要求》。

第一篇:九年级英语课程标准要求

语言技能目标

┣━━━╋━━━╋━━━━━━━━━━━━━━━━━━━━━━━┫ ┃

┃听

┃1.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 ┃

┃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 ┃ ┃

和观点。

┃ ┃

┃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 ┃

┃4.能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的故事和叙述,理解故事的 ┃ ┃

因果关系。

┃ ┃

┃5.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

┃ ┃

┃6.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 ┃

┣━━━╋━━━━━━━━━━━━━━━━━━━━━━━┫ ┃

┃1.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 ┃ ┃

见,参与讨论。

┃ ┃

┃2.能与他人沟通信息,音作完成任务。

┃ ┃

┃3.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

┃ ┃

┃说

┃4.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

┃ ┃

┃5.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 ┃

┃6.能用英语表演短剧。

┃ ┃

┃7.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语气 ┃ ┃五级

恰当。

┃ ┃

┣━━━╋━━━━━━━━━━━━━━━━━━━━━━━┫ ┃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 ┃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 ┃ ┃

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 ┃

┃读

┃4.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

┃ ┃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 ┃ ┃

信息。

┃ ┃

┃6.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 ┃

┃7.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判15万词以上。

┃ ┃

┣━━━╋━━━━━━━━━━━━━━━━━━━━━━━┫ ┃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 ┃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 ┃ ┃

行修改。

┃ ┃

┃写

┃ ┃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 ┃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 ┃

┃5.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语言知识目标

┃1.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

┃ ┃

┃2.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

┃ ┃

然、流畅。

┃ ┃

┃语音

┃ ┃

┃3.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

┃ ┃

和态度。

┃ ┃

┃4.根据读音规剧和音标拼读单词。

┃ ┃

┣━━━╋━━━━━━━━━━━━━━━━━━━━━━━━┫ ┃

┃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

┃ ┃

搭配等形式。

┃ ┃

┃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音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 ┃ ┃

┃词汇

意义。

┃ ┃

┃3.运用词忙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 ┃

┃4.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

┃┃五级

用语或固定搭配。

┃ ┃

┣━━━╋━━━━━━━━━━━━━━━━━━━━━━━━┫ ┃

┃1.理解附录中“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 ┃┃

定语境中使用。

┃ ┃

┃2.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常用表意功能。

┃ ┃

┃语法

┃3.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 ┃

┃4.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

┃ ┃

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 ┃

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

┃ ┃

┣━━━╋━━━━━━━━━━━━━━━━━━━━━━━━┫ ┃

在交往中恰当理解和运用本级别所列功能意念的┃ ┃

┃功能

┃ ┃

┃语言表达形式(具体内容参见附录4)。

┃ ┃

┣━━━╋━━━━━━━━━━━━━━━━━━━━━━━━┫ ┃

围绕本级别所列话题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

┃ ┃

┃话题

┃ ┃

┃表达形式(具体内容参见附录5)。

┃ ┗━━━┻━━━┻━━━━━━━━━━━━━━━━━━━━━━━━] 情感态度目标

┃1.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认识判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

┃2.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级,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

┃3.有学好英语的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

┃4.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五级

┃5.能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级,乐于接触英语歌曲、读物等。

┃6.能在英语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7.遇到问题时能主动请教,勇于克服困难。

┃8.在生话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

┃9.对祖国文化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具有初步的国际理解意识。

┗━━━┻━━━━━━━━━━━━━━━━━━━━━━━━━━━━ 学习策略目标

━━━╋━━━━━━━━━━━━━━━━━━━━━━━━━━┫ ┃

┃认知策略

┃1.根据需要进行学习。

┃ ┃

┃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 ┃

┃3.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

┃ ┃

┃4.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

┃ ┃

┃5.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语。

┃ ┃

┃6.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 ┃

┃7.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 ┃ ┃

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 ┃

┃8.在使用英语时,能意识到错误并进行适当的纠正。

┃ ┃五级

┃9.必要时,有效地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

┃ ┃

┃10.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材。

┃ ┃

┃调控策略

┃ ┃

┃1'.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

┃ ┃

┃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 ┃

┃3.制订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计划。

┃ ┃

┃4.把握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 ┃

┃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与不足。

┃ ┃

┃6.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 ┃

┃7.经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 ┃

┃8.积极参与课内外英语学习活动。

┃ ┗━━━┻━━━━━━━━━━━━━━━━━━━━━━━━━━

┏━━━┳━━━━━━━━━━━━━━━━━━━━━━ ┃

标准描述

┃ ┣━━━╋━━━━━━━━━━━━━━━━━━━━━━┫ ┃

┃交际策略

┃ ┃

┃1.在课内外学习话动中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 ┃

┃2.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

┃ ┃

┃3.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

┃ ┃

┃4.借助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进行交流。

┃ ┃

┃5.交际中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

┃ ┃五级

┃6.在交际中注意判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

┃ ┃

┃资源策略

┃ ┃

┃1.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

┃ ┃

┃2.使用简单的工具书查找信息。

┃ ┃

┃3.注意生括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

┃ ┃

┃4.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 文化意识目标

┃1'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

┃ ┃

┃2.恰当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 ┃

┃3.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

┃ ┃

┃4.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

┃ ┃

┃5.对别人的赞扬、请求、致歉等做出恰当的反应。

┃ ┃

┃6.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

┃ ┃五级

┃7.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

┃ ┃

┃8.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

┃ ┃

┃9.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话动。

┃ ┃

┃10.了解世界上主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

┃ ┃

┃11.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 ┃

┃12.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 ┗━━━┻━━━━━━━━━━━━━━━━━━━━━━━━━━

第二篇:九年级政治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设计意图和内容结构简介

宋景堂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紧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展开。《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勇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第一单元的主体内容,为后面的认清国情、肩负使命等教学内容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和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组成。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社会越发展,越需要负责任的公民。个人的健康成长、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责任感的支持。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在培养责任意识方面,中学生面临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责任”的概念模糊。一些中学生认为责任只是对成人或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与自己没有关系;一些中学生对责任的范围认定比较狭窄,认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应该承担的责任,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就不属于责任范围之内。

思想品德(九年级)培训资料思想品德(九年级)培训资料二是不能全面认识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一些同学在承担责任后获得回报时兴高采烈,一旦付出代价则垂头丧气。同时,一些同学面对责任采取能躲则躲、能逃则逃的态度,不能清楚地认识到逃避责任的后果,如失去人们的信任,受到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等。三是对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斤斤计较,一旦不能如愿则怨天尤人。

四是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忽视或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没有勇于承认错误、自我检讨的勇气,是衡量中学生是否具有责任感的重要标志。中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但自由与责任是统一的。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拥有更多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意味着负有更大的责任。一个人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自由。例如,我们在马路上骑自行车,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自由地在马路上来往。一些中学生往往只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犯了过失或错误时,缺乏承认错误的勇气。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反省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责任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评估承担责任的回报和代价,理解无私奉献的行为对个人、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对培育“四有”新人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框分为两目,即第一目“我的角色我的责任”、第二目“谁在对我负责”。

什么是责任?责任来自哪里?当自身的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肩负的责任有何变化?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了解这些问题,增强责任意识,更好地肩负集体、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这是设计第一目“我的角色我的责任”的主要意图。

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认真肩负起应负的责任,才能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社会,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从承担责任的角度把学生个体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其公民意识,也是设计该目的一个考虑。

认清自己的责任,敢不敢承担?如何承担?如何看待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这些问题是第一目的逻辑延伸,也是把学生的责任意识化为自觉行动的重要环节。因此,第二目目题以设问的方式突出这一层意思。

第二目是从学生个体和社会两个维度展开的。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自信、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从社会的角度看,无数的人在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奉献社会,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才如此和谐、美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情感和理性两个方面认识到,“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应该具有责任感”,更好地报效社会和祖国。第二框分为两目,即“什么代价什么回报”、“我承担我无悔”。

撞碎了商店的玻璃,就应该赔偿;陌生人有了困难,应该主动帮助;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应该努力学习;作为班干部,就要多为同学着想„„这些都是负责任的表现。承担这些责任,就要付出金钱、努力、时间、精力等,但收获的是心灵的安宁、幸福和难以言说的喜悦,是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等。承担责任,既意味着付出,也意味着收获。收获的可能是物质的,但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财富。在第一框的基础上,第二框第一目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有利于学生面对责任时作出合理的选择;在作出选择后,义无反顾地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走自立自强的人生之路。第二目“我承担我无悔”是第一目的深化。面对多种责任选择,面对不同的代价与回报,学生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但是作为社会的人,许多责任是不可选择而必须承担的。例如,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作为公民,我们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等。这也就是说,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这些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逃避?还是“我承担我无悔”?教材引导学生自己感悟,自我体会。但是,教材没有停止在这一层次,而是启发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把自己并不充裕的生活费挤出一部分,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有的人为了穷困山村娃娃的读书声,舍弃功名利禄,承受着孤单与寂寞;有的人舍身救人,事后却悄然离去„„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却不言代价与回报。我们生活的社会、我们生活的时代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中学生,应该敬佩这样的人。

应该说,什么是责任、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接受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但是,教材始终结合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升华,给学生一种亲近感。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从学生的成长逻辑来看,今天的中学生具有新的时代风貌,他们敢于挑战,富于创新,具有开放、平等、效率、竞争意识。但是,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过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讲实际、要权利,不愿意尽义务,对社会和集体只谈索取,不讲奉献,把个人得失看得很重,注重自己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而集体协作观念,服务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只愿意当主角,不愿意做配角,不愿意做基础性、服务性的工作;一些学生责任意识弱化,荒废学业、厌学、逃课、考试作弊、说谎、破坏公物、异性交往时行为不检点、迷恋网吧以及垃圾文化等;个别学生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对公共利益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公益性活动不感兴趣,觉得有利的就做,没好处的就不干,认为理想是远的、信念是空的、权利是近的、金钱是实的,主张放弃远的、抛弃空的、抓住近的、捞取实的;等等。凡此种种问题,都与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在充分尊重和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的同时,尊重和关心集体、社会的利益?做一个敢于承担集体和社会责任的公民?第二课在第一课对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等问题进行一般性的探究之后,从“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两个角度进一步展开,意在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一课与第二课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关系。

第二课分为三框,即“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和“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一框分为“我是集体的一员”、“关爱集体人人有责”两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是全书展开的逻辑起点之一,也是关系每个学生一辈子做人做事的大问题。第二课开门见山,说明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血肉相联的关系,强调集体应该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引导学生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逐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自己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对于中学生来说,如何做到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呢?这就过渡到第二目“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教材尽量从学生与学校这个集体之间的关系展开,如引导学生明确应该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在集体中善于求大同存小异等,以利于学生体验、感悟并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引导青少年树立国家、民族意识,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教育目标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基础上,第二框“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从公民的角度,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做到胸怀祖国,放眼天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地服务社会。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一个公民,要在明天肩负起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今天就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履行责任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考虑,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回归,引导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是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内在要求。随着学生年龄的日渐增长,九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从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呼唤,自觉地承担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重任,是每一个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要肩负起这一光荣的责任和使命,就要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了解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培育者和建设者。只有全面、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学生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参加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从这个角度考虑,第二单元设计了三课,即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中学生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认,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认识社会现象,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仍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对学生的思想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甚至使他们感到困惑。例如,对外开放带来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什么发展还会引发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认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面对极少数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行径,我们党和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原则立场?等等。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释疑解惑,坚定学生对党和国家的信念和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本单元的三课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相比较而言,第三课处于更为基础的地位。只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说,认清基本国情也是学生参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前提,是报效祖国的必然要求。

第三课共安排三框,分别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党的基本路线”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一框第一目“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通过从世界的角度展示中国的形象,揭示当今世界的特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我们国家,二是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第二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社会主义具体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清我们国家的“家底”──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从逻辑关系上看,第一目与第二目关系密切,容易把握。第三目“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的有关内容可以放在“党的基本路线”中讲。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安排,而是在讲清楚基本国情之后,单独作一目列出来。这样设计,主要是更加突出党的指导思想的极其重要性,并启发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所以能够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靠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面对新的挑战,应对更多的风险,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是第一框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所以如此,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了一条科学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深刻地指出:“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该框用两个目分别从“是什么”和“如何坚持”两个方面对党的基本路线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为着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国情,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等内容作了具体说明。第三框第一目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内容,第二目主要在于培养学生“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思想意识,激励他们“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第三目主要介绍“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一国两制”理论及其实践、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等内容,增强学生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与第一课、第二课相比,第三课的内容有明显的提升,特别是理论性、政策性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多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感悟、体验。例如,可以结合“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和学生的美好生活引导他们体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科学性,明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必要性;结合几千年来我国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学习、借鉴的历史,理解“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深厚民族感情”和我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可以引导学生收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发生的变化,体会“一国两制”理论的科学性;等等。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我们国家如何才能适应世界形势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如何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间的关系?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状况如何?它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国家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对于正在睁眼看世界的中学生来说,引导他们全面了解这些问题,既是进一步认清基本国情的需要,也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必然要求。

第四课共设四框,即“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框共设两目。第一目“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现代科学技术对学生生活、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帮助学生感悟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道理。接着从一般与特殊两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第二目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步伐,认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道理。如果说第一目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二目阐述的是“怎么办”的问题。

第二框分两目。第一目“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首先从世界的角度说明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接着具体讲述我国人口的现状、特点及引起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道理。第二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引导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的各种表现及其严峻性,理解“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道理。

第三框分三目。第一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阐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深刻影响,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引导学生体会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第二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首先从世界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的道理;其次,引导学生从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一国情出发,体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再次,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教育决定人一生的命运的道理;最后,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第三目在第一目和第二目的基础上指出两点,一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应对世界竞争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二是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从总的方面来看,第三框的三目是由总到分的关系。

第四框设两目。第一目“我们共同的家园”,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第二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从世界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这一世界性的问题及人类所取得的共识;二是结合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可以看出,这四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有外来的和本土的,有进步的和落后的,有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一些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融入世界,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本课由“灿烂的中华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两框组成。

第一框由两目组成。第一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感悟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影响。第二目“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会传统美德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框设计了两目。第一目“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主要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第二目“民族精神我传承”,从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高度,引导学生自觉承担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义务,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这两框内容具有内在的联系。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又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对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多方面的深远影响集中体现在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上;中华文化的力量也集中体现在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力量上。两框内容体现了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共同服务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增强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使命感上。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以前就没有接触过相关内容。如同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一样,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从个体来说,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处处都受一定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但是感受到了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能够深刻地理解,甚至还没有意识它们的存在。因此,在讲这一课之前,请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让学生收集一些对他们影响深刻的格言、警句;结合所学历史,收集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军事、思想、科技、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史料;收集有关我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巨大贡献的史料,今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材料;收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有关爱国、自强、勤劳勇敢、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材料;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宜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对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

社会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领域。中学生要自觉地肩负为祖国献身、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更好地融入社会,就要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从而更好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对第二单元内容的具体化,更好地了解第三单元的内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第二单元的内容。同时,第三单元对于帮助学生了解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共同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果说,本书四个单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三单元就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全书是一根完整的链条,第三单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把握好这一环,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重要基石。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人民通过什么途径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怎样行使国家权力?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在我国,宪法与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我们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建议权和监督权?如何维护国家的安全?了解这些基本问题,对于引导学生维护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十分有益的。

本课共设三框,即“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和“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框设两目。第一目“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以下几点内容:一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方式;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三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及职权。第二目“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切国家机关要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应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第二框设两目。第一目“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等内容,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第二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从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根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度更加严格等方面,凸现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帮助学生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两目内容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共同服务于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这一教学目标。

第三框设两目。第一目“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结合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培养学生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第二目“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意在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看出,这三框体现了知识、能力与行为养成的有机统一,重在培养学生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意把握这一课内容与前面所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可以从宪法的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我国根本任务、维护祖国统一等内容的理解。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什么要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公有制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还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的日益显现,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要提倡节约?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就有必要了解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等内容。

本课共设三框,即“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和“学会合理消费”。第一框共设两目。第一目“感受身边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三步走”发展战略、“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及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状况。第二目“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帮助学生了解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表现形式、地位和作用,理解“两个毫不动摇”;明确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原因。

第二框分两目。第一目“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主要启发学生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第二目“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经济社会环境;作为个人,应该积极进取、努力创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贡献。第三框设两目。第一目“消费面面观”,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第二目“学会理财合理消费”,意在鼓励学生逐渐确立科学的理财观念,做到合理消费。可以看出,这三框内容从国家和个人两个维度,帮助学生对我国的经济生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提高合理消费和科学理财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多凭借前面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例如,可以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三步走”发展战略既鼓舞人心,又切合我国的实际;从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实际,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的道理;等等。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方面,可以结合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等事例,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进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体会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的道理;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四个尊重”的思想意识,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等。

在教学过程中请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学生探究“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最好把基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上。有的学生家长在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工作,有的在效益不是太好的工厂工作,有的在私营企业中工作,有的自己投资办厂„„这里面有许多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资源、信息。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掘、利用好这方面的资源,做好分析、探究工作,正确引导,就能把课堂教学内容讲活。

第八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文化形态上看,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还有西方文化等。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积极进步的思想观念是主流,但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为所欲为等有害思想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并影响着中学生。由于中学生的社会经验相对不足,辨识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文化的诱惑,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在这种情形下,给他们以入情入理的引导和启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不仅有利于他们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把握正确的航向,而且有利于他们更为全面地理解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意义。第八课就是从这一角度设计、安排的。

该课共分两框,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灿烂的文明之花”。

第一框分两目。第一目“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主要引导学生了解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先进文化的含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意义及要求。第二目“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先从总的方面引导学生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然后从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两个方面分说,最后从总的方面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第二框设两目。第一目“神州开遍文明花”,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会其作用,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第二目“细微之处见行动”,在第一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和社会的精神文明活动,以实际行动浇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

可以看出,第一框主要介绍相关知识,第二框重在从实践方面加以引导,两者相辅相成,以收到以知导行、知行合一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引导学生链接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例如,把“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联系起来,加深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理解;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结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理解;等等。

请教师联系社会实际特别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例如,可以鼓励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材料,引发学生思考:这些活动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大力倡导这些活动?我们是如何看待这些活动的?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对精神建设重要性的理解。

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

第一单元从公民责任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沿着这一思路,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发展战略,认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中华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前面三个单元的基础上,第四单元引导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理智面对学生和生活中的压力,迎接美好的明天。教材从学生主体出发,最后落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上,旨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彰显人文关怀的精神。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放飞我们的理想”、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和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组成。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奋斗了几十年,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如何看待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什么一些地区、一些人的生活还不是很理想?在21世纪,为什么还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党的奋斗历史,更好地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坚定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奋斗。

本课共分两框,即“我们的共同理想”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第一框设两目。第一目“走近共同理想”,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目“同绘小康蓝图”,帮助学生明确这样几点:一是认识我国人民的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及其深远意义;二是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三是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二框分两目。第一目“代代相传的精神”,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第二目“艰苦创业与时俱进”,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鼓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特别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加深对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解;联系前面学过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等内容,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理解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及其现实作用;结合开拓创新精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每一个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实现理想的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是什么?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决定人的一生。但是,学习意味着承担方方面面的压力。人生充满选择,面对生活的岔路口,我们应该怎么办?迎接美好的明天,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引导学生了解这些问题,帮助他们明确努力方向,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未来的挑战,是本课的主旨。

该课共设四框,即“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未来道路我选择”和“拥抱美好未来”。

第一框分两目。第一目“给未来插上翅膀”引导学生感悟这样几点:理想就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家庭生活等方面追求的目标;理想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理想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第二目“通向理想之路”,启发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会根据自己的理想规划若干个阶段性目标,善于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奋斗。第二框设两目。第一目“学习压力新思维”,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中有压力的存在是正常的,由此出现一些生理、心理反应,也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学习压力对我们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学会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化压力为动力。第二目“从容面对考试”,帮助学生分析考试压力形成的原因,学会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掌握克服过度考试焦虑的办法,做到面对考试也从容。

第三框设两个目。第一目“生活的岔路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充满选择,多种多样的选择对我们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人生旅途中的岔路口,要慎重进行选择。第二目“学会选择学会承担”,引导学生在进行选择之前,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掌握必要的方法和策略;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任何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要学会选择,勇于承担责任,做自己的主人。

第四框安排两个目。第一目“迎接社会新挑战”,引导学生明确,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开放的胸怀等。第二目“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注重引导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

学习、考试、挑战、选择、能力、素质、持续发展等内容,都与学生密切相关。在探究过程中,请教师多多了解学生平时的反应,关注学生存在的疑惑,结合教材内容给予有价值的启发和指导。面对学习和考试方面的压力,许多同学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本单元的有些教学内容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是开放性的。请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以拓展,不宜局限于教材。例如,关于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材主要从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两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其他的要求是通过探究活动展开的。在探究过程中,就要启发学生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生成新的知识。

第三篇: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

A.课程目标

与以往英语教学大纲把 “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任务或教学目的的首

位不同,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放在首位.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 “学会如何学习”, 为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即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分级目标体系(体现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解决学校之间缺乏衔接,保证英语教学连续性,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九级: 小学3 – 6年, 二级;初中3年, 五级;高中3年, 八级.(九级为外语学校)

每一级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

进行总体描述.课程改革是一个艰苦的, 细致的过程,甚至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标准现处于实验期,尚待修改充实和完善,使之更符合英语教育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B内容标准与分析

a)语言技能: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是重要基础)

听读:(外部语言转换为内部语言)注意力集中于 “内容”;

说写:(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注意力集中于 “表达”(遣词造句等)

初学者开始阶段: 大量信息输入, 内部语言理解吸收加工,转化为外部语言.口头语言(听

说),逐步增加语言输入(阅读)…

任务型教学---有目的的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 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的原则.各级目标以学生“能做什么” 形式具体描述该级目标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操作性要求.b)语言知识: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是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包括语言,词汇,语

法,功能, 和话题五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英语课程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应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做

法.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方式进行,并有意识组织学生参与

至上

述过程之中.不可过于强调 “习得”式的学习(儿童出生后不久掌握母语)及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用 “学会使用”代替以往的"掌握”,突出语言的运用.c)情感态度: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包括: 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

语言功能---(通过语言表达及传递)促进人际交往---涉及情感态度

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积极情感: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

消极情感: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动机等.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对学习内容及任务的浓厚兴趣,持续时间长.)

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意志:“我能学好英语”.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教师与学生)活动场所.当今的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与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且时时刻刻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课堂上情感问题关系到课堂气氛,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交流和沟通渠道,经常结合讨论情感态度的问题, 帮助学生克服

困难(过度焦虑,抑制等)

d)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使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可改进学习外语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生

负担,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策略 ≠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中处理具体问题的技术或技巧。(如学生词:查,测,问,忽略等)学习策略: 何时选择和使用学习方法,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策略可分为:

认知策略, 为解决具体学习问题而采取的学习策略,即学生为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用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对学习成效有直接作用.调控策略: 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管理,计划和评价,是善于学习的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策略.资源策略: 帮助学生扩展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手段,强化和补充学习知识,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应有的技

能.交际策略: 其使用主要体现在口语交际中,目前,由于成绩评定以书面测试为主,口语能力还未能作为英语成绩的一部分,故交际策略还不能较好地预测成绩,各种策略对学习成绩都有重要影响, 是预测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反思,监控(分阶段)---根据学习风格调整---注重交流,相互学习---教师指导。e)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使用英语时根据异国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听,读)和语言产出(读,写,译)的自

觉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真实,地道的英语。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发

展其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一份调查得出的统计数据表明:

对情感态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是性别,女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较男生更为积极,这可

能与社会性别期待和职业倾向有关.高分组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比低分组的学生更积极,这说明学习成绩可能是影响情感

态度的另一原因.男女生在策略的使用和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别.女生比男生使用更多的学习策略,这种使用策

略方面的优势也正是女生英语学习成绩优于男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学校类型而言,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其学习策略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别,这可能是学习策略

主要属于学习者的个体行为,与学校的类型没有直接关系.C.实施建设:

a)教学建议:

“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改核心思想.既为具有英语特长(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全面发展考虑,也为不具备英语特长(学习成绩提高较慢)学生全面发展考虑.教师永远要重视学生学习英语过程,在此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往外语教学中重知识,轻情感的情况应得到纠正,取而代之的应是重视和努力尝试以情优

教和以情促知.*课堂设计: 要能基本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所教学生.只有课堂的多样化,才能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积极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每堂课均有所收获.按层分班, 分层教案,分层作业..(《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案例P.93-96)

*学生学习过程的失误和错误宽容度:

错误常出: 学习英语过程中不可逾越环节,没此过程不能达到流利程度.教师正确语言熏陶,学生有足够的实践的量,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交流时, 宽待 “支离破碎” 的英语;以语法学习为目的时, “严式”.*留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空间:

教师必须减少讲解比例 – 扫清障碍,化解难点,加深印象,夯实基础,不要轻易直接告诉学

生应该说什么.*强调学生学习兴趣: 既无乐趣又看不到成就的学习, 纵反复刺激仍记不牢.学习效果也不

好.简言之,凡学生能自己独立做的事都留给学生.留有空间和时间去选择, 思考,实践,体验,感悟,创造和应用.不要什么都由老师去灌输,摆布.b)任务型教学: 指一种教学原则或理念,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应用为动力,为目的,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即 “为用而学, 用中学, 学了就用”.任务型教学---任务驱动型: 双边或多边交互式活动.每个学生扮演角色等.教师设计具

体任务,学生小组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教师的角色: 交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活动中对学生交际过程起促进作用,活动的参与者,充当学生的 “活字典”, “资料库”.(《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案例: P.112 – 115)

c)新课程标准之变化及对教师的影响::

*常规课堂的变化---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语

言.“互动,开放,创造”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相当大的主动权.学生会把不

为教师所知的知识带到课堂上来.教师须扩大自己视野,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

力,才能适应这种互动式的课堂模式.新的课堂模式会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处于一种时时受到碰撞,挑战,激

励的状态,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深化思想,调整行为,加快职业化成长的速度, 更适应自己

工作.*课堂教学情景变化:

传统课堂: 强调教材单一因素, 学生各个孤立学习, 精讲多练, 接受式, 单一课本 …

新课程标准: 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整合,合作学习,主动参与,任务驱动型,探究式学习…

这种确定性与多样性,不确定性的变化,一方面为教学带来更大难度,另一方面为教师的创造性提供更大的空间.多年来我们广大教师所得心应手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而能够适

应新课程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真可谓课程改革资源紧缺。深圳市南山区《中

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实例和

实践经验。该书虽然是一种初步探索,其水平也未必整齐划一,有些方法也未必成熟,但该书会给我们莫大的启迪,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之处。另外,大量的报刊杂志如

《中小学外语教学》等,里头大量关于课程改革的文章也值得我们学习。处在教改大潮

之中,我们教师专业的发展的过程应体现教师的主动精神和对改革目标的追求,而不应

是在社会要求的被动发展,教师应成为自觉的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师要通过很多劳动,如查找资料,创设情景,组织活动等.*工作方式的变化:

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合作沟通能力, 同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跨学科教师之间沟通, 相互交流的灵感启迪.*对教师评价的变化:

以前主要看学生考试成绩,现在试卷卷面分数所占比例不占支配地位.对教师评价不再是平面,而是对教学对象,使用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行为的综合性评价.面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师不适应的矛盾,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培训: 集中系统的培训学习– 通识, 课程标准, 教材培训.以及各种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学方式的改变, 评价与考试改革, 学校课程开发等.“ 以校为本” 教研:

制度的建立:具备三大要素: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是一般 “回顾”, 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存在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倡导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得到客观的反馈.研究表明:"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研究时,如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可有75%的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所学的内容,否则只有15%的教师能有同样的表现.

*专业支持: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引导,则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专业支持的网络将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覆盖到边远地区的学校.

"以校为本"的教研,不等同于 “以校为本” 的培训.它不是 “以校为战”, 也不是 “闭门造车”.学校一级的研究组,可由科组长和备课组长组成,将课改真正落实到实处。研究重点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校英语教学的策略,组织集体备课,交流心得和成功经验,解决存在问题。(《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英语教学指导意见》)

新课程改革要变成鲜活,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课程,必须依靠教师, 经历一个开放,民主.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底怎么改, 没有固定的答案, 也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解决.b)关于 “评价建议”

*形成性评价的引入---仍是一个新话题.其目的与特点下一个定义: 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做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做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原因: 语言知识和技能---常规的测试进行评价与检测,情感与策略---量化评价是常规测试无能为力的.故, 对学生评价要重激励, 重发展, 重能力.内容: 学习档案---入学考试, 学习行为记录, 书写作业样本, 教师家长观察评语,平时测验, 自己或同学评价意见等.(档案应能跟随学习的全程)

注意问题: 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 鼓励性, 发展性(现状, 发展, 潜能)

*… 坚持合作, 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过程不加重学生负担.

第四篇:五六年级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五六级学生的要求 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二级目标: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语言技能二级目标

听:

1、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说:

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读: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写:

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玩演视听:

1、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

3、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含一级要求);

4、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含一级要求):

5、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

语言知识二级目标

语音

1、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

2、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3、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4、了解单词有重音;

5、语音清楚,语调自然。词汇

1、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2、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语法

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

2、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

3、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

4、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

5、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情感态度二级目标:

1、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

2、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下载九年级英语课程标准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英语课程标准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课程标准 读后感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认真的阅读了2011年版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它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基本设计思路。第......

    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 随着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发布,学习和理解新课标,在日常教学中落实贯彻新课标理念,成为英语老师们的必修课。我利用课......

    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它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体......

    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又一次学习了英语新课程标准,我对新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难得的机会。通过学习我有了几点认识。首先,新......

    英语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英语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这些天,我认真学习了英语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教材编写等各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我有很多感悟。 新课程标......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职英语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建议学时:216学时开设三学期,每周4节课(具体时间安排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适用专业:全院需开设中职英语个相关专......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作者:Frances文章来源:成长博客点击数:2514更新时间: 10/21/2010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

    饭店英语课程标准

    饭店英语课程标准 “饭店英语课程”是我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目的在于帮助酒店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在遇到外宾时能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是一门酒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