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65夜故事练习及答案
《365夜故事》练习题
命题人:杨明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曹冲(A)岁。A、六岁 B.七岁 C.八岁
2.《八仙过海》中,八仙乘的船是(C)变成的。A.大蒲扇 B.宝剑 C.拐杖
3《利币子分猎物中》中,猎物是(C).A.狗肉 B狼肉 c.鹿肉
4.《手捧花盆的孩子》中,国王发的种子是(B)。A.苹果种子 B.煮熟的种子 C.玫瑰花种子 5.《小毛驴拉磨》中,小毛驴(B).A.谦虚 B.骄傲 c.勤劳
6.《松鼠的过冬准备》中,松鼠们准备了果子,还准备了(B)。A.棉被 B.把树叶埋到树下 C.围巾
7.《羚羊和斑王豹》中,小羚羊掉到了(C)的洞里。A.狼 B.狐狸 C.斑豹
8.《华盛顿和他的斧子》中,小华盛顿是个(A)孩子。A.诚实 B.撒谎 C.调皮
9《青蛙搬家》中,大雁咬着树枝把青蛙带上天这个主意是(A)想出来的。A青蛙 B.大雁 C.大白我鹅 10.《守株待兔》中,农夫(C).A.勤劳 B.聪明 c.不知变通
11.《狐狸分肉》中, 狐狸给(B)分肉。A.狼 B.狗 C.乌鸦
12.《程门立雪》中,杨时拜(B)为师。A.游酢 B.程颐
13.《仁慈”的狐狸》中,狐狸(C).A.仁慈 B.友爱 C.马骗人
14.《拔萝卜》中,(C)最后一个来帮忙拔萝卜。A.小花狗 B.小花猫 C.小老鼠 15.《孔融让梨》中,孔融(A)岁。A.4岁 B.5岁 C.6岁
16《白头翁》中,(C)提议用嘴啄出一条水道。A.婴马武岛 B鹤鹑 C.鹤
17.《牛郎和织女》中,王母娘娘同意牛郎织女在每年(B)时候相见。A.六月初六 B.七月初七 C.八月初八
18.《采面包的小女孩》中,英娥最初变成(B).A.小鸟 B.石像 C.海燕
19.《聪明的王戎》中,小朋友们都爬到(A)树上摘果子。A.李子 B.杏子 C.桃子
20.《千里送鹅毛》中,缅伯高是从(C)出发去京城送白天鹅。A.山东 B.河南 C.云南 21.《县官断牛》中,衙役们让县官在(B)搜牛。A.家里 B.身上 C.口袋
22.《一只笨狼》中,狼没吃到裁缝,又想吃(C)A.狗 B.鸡 C.山羊
23.《兔子和刺猬赛跑》中,(B)只刺猬和兔子赛跑的。A.一只 B.两只 C.三只
24《虎哥哥和猫弟弟》中,虎哥哥贿赂了(B>.A.猫 B.老鼠 C.兔子
25《猴子捞月亮》中,(B)指挥大家捞月亮。A.小猴子 B.老猴子 C.猴妈妈
26.《喜鹊和蛇》中,蛇吃了(B)只小喜鹊。A.两只 B.三只 C.四只
27.《长发妹》中,老人送给长发妹(C).A.刀 B斧子 C.弓箭
28.《画龙点晴》中,张僧繇在墙上画了(c)条龙。A、2 B.3 C.4 29.《乌龟智斗狐狸》中,狐狸先要把乌龟扔到(A)。A.天上 B.火盆 C池塘
30.《林中遇狮》中,(B)躺在地上装死。A.、高个子 B.矮个子 C.胖子 31.《狼和狐狸》中,(B)想吃狐狸的食物。A.狗 B.狼 C.狮子
32.《猴子和鳄鱼》中,鳄鱼妈妈病了,要吃(B)的心才会好。A.兔子 B.猴子 C.小狗
33.《公主的星星》中,苹果树上结了好多苹果,每个苹果里都有一颗(C)。A.珍珠 B.宝石 C.星星
34.《司马光砸缸》中,小朋友们在花园里(C)。A.捉虫子 B.玩水 C.捉迷藏
%.《哪吒闹海》中,师父第一次没有送给哪吒(C).A乾坤圈 B.混天绫 C.火尖枪 3].《宝莲灯》中,沉香用(C)救了三圣母。A.宝莲灯 B.风筝 C.开天神斧
38.《东郭先生和狼》中,农夫用(A)打死了狼。A.锄头 B.石头 C.木棍
39.《亡羊补牢》中,牧羊人一共丢了(C)只羊。A.一只 B.三只 C.五只
40《卧薪尝胆》中,勾践卧薪尝胆(c)年最后天了吴国,A.三年 B.八年 C.十年
41、《此地无银三百两》中,(A)起银子埋在屋后的土坑里。A.张三 B、王二 C.李四
42.《田忌赛马》中,田忌请(B)帮忙 A.孙小权 B.孙膑 C.孙悟空
43.《米亚王国》中,蜻蜓其实是(C)。A、国王 B.王子 C.公主 44.《米亚王国》中,公主用(B)救了王子。A.眼泪 B、泉水 C.剑
45.《武松打虎》中,小酒馆的旗上写着"(A)碗不过网”。A.三 B.五 C.十八
46.《海瑞智审偷瓜贼》中,男的想枪女人的玉镯子,反而诬陷女人偷(C_).A.苹果 B.桃子 C西瓜
47.《惊马之鸟》中,更赢用没搭箭的弓射死了(C)。A.鹰 B.白头翁 C.大雁
48.《精卫填海》中,精卫鸟痛恨(B >.A.大山 B.大海 C.父亲
49.《桃太郎》中,桃太郎在向大海出发的路上遇到了(C)猴子、野鸡。A.小鸟 B.兔子 C.小狗
50.《猴子下山》中,猴子放下西瓜去抓(C).A.狗 B.松鼠 C.兔子
51从老马识途》中,(A)利用老马记路的本领,使齐军摆脱国境。A.管仲 B.鲍叔牙 C.齐桓公
52、《神奇的彩球》中,熊妈妈吃了(B),病全好了。A.小鱼 B.水草 C.桃子
53.《解缙写对联》中,解缙写了(C)次对联。A、一次 B.两次 C.三次
54.《滥等充数》中,齐溽王喜欢乐师(A)吹竽。A.一个一个 B.一起
55.《小种子找妈妈》中,(B)帮小种子找妈妈。A、大雁 B.小鸟 C风伯伯
56《小种子找妈妈》中,(C)把小种子栽到一棵大树下。A.大雁 B.小鸟 C.老爷爷
57.《布鲁斯和蜘蛛》中,蜘蛛结了(B)次网。A.七次 B.八次 C.九次
58.《发财梦》中,下属告诉县官他得了(C)银子。A.一千两 B.三千两 C.一万两
59.《乖孩子》中,明明妈妈让明帮忙提水,明明却要(A)。A.唱歌 B翻跟头 C.跳绳
60.《水晶球》中,(C)和公主在太阳宫里过上了幸福生活。A.大儿子 B.二儿子 C.三儿子
61.《水晶球》中,三儿子从(C)取出了水晶球。A..野牛肚里 B.火鸡嘴里 C.火蛋里
62.《秀才砍树》中,秀才说院子里长着棵树,就是(A)字。A.困 B.囚 C.因
63.《一个小偷》中,小偷对农夫说自己(C)掉到河里了。A.鞋 B.帽子 C.钱
64《一个小偷》中,农夫牵着驴和(B)到集市上卖。A.马 B.羊 C.骡子
65.《囫囵吞枣》中,谨慎的人把(A)一口各进嘴里,A.枣 B.梨 C苹果
第二篇:4《春夜喜雨》练习及答案
《春夜喜雨》
1.默写整首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解释下列词语:
乃:就。发生:萌发生长。潜:悄悄地。野径:田野间的小路。花重: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 唐 代
杜甫。这首诗写的是(春雨),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后六句集中写(夜雨),诗中没有一个“ 喜 ”字,却体现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4.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答: 知时节(或当春乃发生)。
5.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答:第二联从听觉,第三联从视觉。
6.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用得好。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7.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lěi)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杜诗:
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②借住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周诗:
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
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第三篇:《阁夜》《虞美人》练习及答案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首联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在这两句诗中虽然没有一个词提到作者的心境,但是作者的孤寂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了,请问此联中哪两个字与作者的心境关系最为密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2.前人称赞“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写的“伟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3.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请简要作答。(6分)
答案:
1.“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1分)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2分)
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漂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2分)
2.首句从听觉角度(1分),写出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鼓角声响亮,愁人不寐(1)分;后句从视觉角度(1分),星光侧映在峡江中,随着水波动荡摇摆(1分);诗人将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巧妙结合,表现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2分)
3.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
“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1分)“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1分)
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2分)“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1分)
“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1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两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4.“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5.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第四篇: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11题。
(一)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8.首联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在这两句诗中虽然没有一个词提到作者的心境,但是作者的孤寂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了,请问此联中哪两个字与作者的心境关系最为密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9.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请简要作答。(6分)
答案:
(一)8.“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1分)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2分)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漂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2分)
9.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1分)“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1分)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2分)“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1分)“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1分)
第五篇:《夜寒独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夜寒独觉
杨万里
儿啼惊觉梦中身,恰则华胥政[注]问津。
脚到五更偏作冷,老来万事不如人。
若无窗月谁相伴,听尽鸡声不肯晨。
尚有布衾寒似铁,无衾似铁始言贫。
【注】华胥政:黄帝梦入华胥仙国。该国百姓听任自然,甚为自得。后遂用“华胥梦、梦华胥、华胥路、华胥境、华胥国、华胥政”等指梦境、仙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小儿啼哭惊扰了自己的美梦,对小儿啼哭表现出了烦躁的心情。
B.“恰则华胥政问津”运用典故,反衬出诗人现实处境艰辛、生活不如意的境况。
C.“老来万事不如人”是诗人“脚到五更偏作冷”的直接感叹,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D.“若无窗月谁相伴”以窗外明月烘托出孤寂的氛围,以“谁相伴”抒发内心的孤独。
E.“尚有布衾寒似铁”表现了诗人的知足,表达出诗人达观的精神风貌和豁达的胸襟。
15.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
14.AE15.刻画了一个客居他乡,年老体衰,孤独贫穷的老人形象。诗人用“梦中身”“谁相伴”点明了客居他乡的身份;用“老来万事不如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用“听尽鸡声”表达出内心的孤独;用“布衾寒似铁”写出了生活的贫穷。
【解析】
14.试题分析:A“对小儿啼哭表现出了烦躁的心情”错误,从下文的处境可以看出诗人惊觉不完全是因为小儿啼哭,因此对小儿啼哭并无烦躁的心情。E“表现了诗人的知足,表达出诗人达观的精神风貌和豁达的胸襟”错误,这是作者的一种自我嘲讽,是对自身生活窘境的无可奈何。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中人物形象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中诗句的分析,诗人用“梦中身”“谁相伴”点明了客居他乡的身份;用“老来万事不如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用“听尽鸡声”表达出内心的孤独;用“布衾寒似铁”写出了生活的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