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有感
浅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有感
——宋兰玉
5月14日我们云集嵩阳影剧院聆听徐青教授的演讲,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幼儿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和儿童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发展方向。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要重视每一个教育活动,并科学的设计好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环境的设计和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都应围绕教育目标。每一种教育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比如讲授法,它对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比较有效,但它对技能的教学则效果很差;在进行技能教学时,讲授法只有在初期,即告知办事的操作规则时才是有效的,如果教师一味地依赖讲授法,幼儿就会失去练习的机会,决不会导致技能的形成。又如,发现法对幼儿的能力的培养很有效,但它却十分费时,所以它对一般的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就不合适。
所以说,我们在教育方法的选择方面一定要考虑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根据不同种类的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
兴趣是一种行为动机,是推动幼儿学习的直接兴趣。只有对学的东西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它包括教师的语言提供的材料,进行的安排等等。如;《认识磁铁 》这活动教师把幼儿以往的纸工作品小白兔、曲别针、磁铁发给幼儿让幼儿想办法,怎样让小兔子动起来,为幼儿提供拉自由的探索空间,进而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获取了知识。
教育是一门艺术,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于教育目标的具体要求,来源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同时也来源于教师自身的创造。只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适时/适度,并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设计和组织的幼儿活动,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登封市唐庄中心幼儿园
2011年5月17日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幼儿园全部教育工作的总和。狭义是指一定时间内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
2、作用: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2)幼儿园教育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的学习活动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活动性质——运动、交往活动、认知活动、艺术活动、游戏活动2)一日活动的组织——生活、学习、游戏3)教育内容——语言、数学、科学、音乐„„4)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别
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涵义:1)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方案(静态看到的)。2)是一个分析教育问题、设计解决方法、评价的过程(动态的)。3)活动设计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教师的差别(同样的教案)
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要素: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形式和评价
6、教育活动的目标(儿童是幼教的主体)(关键词:体验、情感、态度、能力、兴趣、表现):1)初步了解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2)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3)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4)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5)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6)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教育活动内容: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
8、共同生活:爱的情感,社会行为规范,人际交往能力
9、探索世界(科学、健康):
1、(了解身体器官,学会关心和保护自己的身体,能积极配合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在走、跑、跳、钻、投抛、平衡、攀登等活动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与耐力性,乐意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锻炼。
3、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4)(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感受风、雨、雪、雷、电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5)逐步形成数、形、时空等概念,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排序、测量、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6)接触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懂得珍惜和学会合理运用。7)在参观、游览、远足等活动中,了解自然、文化景观和设施,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8)初步了解人类取得的科学成果,尝试用简单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喜欢动手操作与实验。9)关注、收集、交流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并对此发生兴趣,逐步扩大探索的视野。
10、表达与表现(语言、艺术):1)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2)学会说普通话,能清楚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3)喜欢听故事,看图书,逐步提高感受、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4)接触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标志、文字等,初步理解它们所表达的5)留意和感受生活中的声、形、色及音乐、舞蹈、美术作品中的美。6)在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7)自主地选择各种材料、器具和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和创造8)接触和运用多种媒体,扩展认知和表现能力。
11、(9、10是上海独有)
12、教育活动途径:
1、在园的日常活动
2、教学活动
3、学习环境
4、家园合作
13、教育活动形式:
1、集体教学
2、个别教学
3、小组
14、教育活动一般方法:1)从教师角度看(教师是儿童的观察者)2)从幼儿学的角度看
15、从教师角度看:直接指导——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间接指导——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
16、从幼儿学的角度看:
1、幼儿的接受学习
2、幼儿的发现学习
17、教育活动评价:1)形成性评价2)终结性评价
18、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 涵义:由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园课程标准,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活动)
19、教育活动计划包括的内容:教学活动;一日生活;自选活动;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家长工作和社区联系等。(或
教学活动;班级计划、主体计划;学期计划、周、日计划;园本特色活动计划;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家长工作和社区联系)20、活动方案:
1、活动名称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4、活动过程
5、活动延伸(一两句话足以)
6、活动评价
21、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
1、确定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1、上层目标和上次教育活动的反馈信息
2、幼儿发展的特点与水平
3、教育活动内容的性质)
2、制订目标的基本要求(1、略高于幼儿现有水平
2、有重点发展与全面发展并重(建议:分清楚角度2-3条为宜,布卢姆目标三层次理论作为基础知识经验,情感态度,能力方法考虑目标与环节关系)
3、目标表达要明确具体
22、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活动方法:
1、根据教育活动目标选用合适的方法
2、根据教育教育活动内容选用合适的方法
3、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方法
4、根据班级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
5、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活动方法
23、注意的问题:与教案的区别
24、备课:
1、备教材——心中有书
2、备幼儿——目中有人
3、备教法——手中有法
25、备教具:
1、实物
2、图书
3、挂图、图片、照片
4、多媒体、光碟、幻灯片录音机等,自制教具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通过他们自身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进行感知、操作探究的过程;积累数学方面感性经验,建构初步数学概念,简单的数学方法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2、列马申娜《学前儿童初步数学„》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1、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发展学前儿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前儿童的数学兴趣和数学天资
4、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
4、为儿童提供学习数学的环境和材料。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它并不存在于外在实体,而是人体作用于物体的过程中,对物体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反省抽象”所建构而成的,数的逻辑结构是无法直接教导的,需要儿童自己通过操作和内心所创造的关系进行主题的情况。
5、物体的分类数学:
1、分类(将具有集一共同属性(特征)的物体归并在一起
2、分类的类型(A按对象:(1、按物体的名称分
2、按物体的外部特征
3、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
4、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5、按物体的联系分类
6、按物体的材料分类
7、按数量分)B包含关系分类:
1、具体概念分类(将香蕉、苹果、葡萄等同类同名称物体分别归类)
2、一级类概念分类:(将香蕉、苹果、葡萄等归为餐具;将碗、筷子、汤勺、盘子等归为餐具;将公共汽车、物体、卡车归为车辆)C按物体的特征分类:(1、一维特征分类
2、二维特征分类
3、三维及以上特征分类)
6、7、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一般特点:
1、主观性
2、含糊性:表达时间的词语发展存在一定困难
3、易受生活实际经验的影响
4、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8、学前儿童空间方位:1)3-4岁:较好区分上下空间位置2)4-5岁:较好区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3)5-6岁:较好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空间方位,并能理解空间位置定向的相对性、可变性特征
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1、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重点):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专项活动
2、非正式的教学教育活动(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数学活动设备和丰富多样的学具、玩具、引发幼儿自发、自主、自由进行的学数活动)
3、正式与非正式数学教育活动的比较
10、其他方法:
1、欣赏法
2、观察法
3、谈话法
4、(重点)归纳法: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运用推理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11、音乐的本质:音乐是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12、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动很重要):
1、“体态律动”
2、视唱练耳
3、即兴创作
13、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乐器):
1、“元素性”音乐教育
2、“节奏第一”观点
3、课程内容14、1)综合性:音乐各学习领域综合,音乐与相关人文艺术学科综合。2)创造性3)游戏性4)实践性:人体乐器5)社会性
15、“多通道参与”的基本形式——视觉辅助材料参与、动作辅助材料参与、言语辅助材料参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科学、技术的涵义及其功能:包括了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体系与规律。
2、科学技术具有认知功能:科学技术知识使人们的思想日益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技术理论对科学技术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二~四岁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直觉行动性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的过度阶段
4、直觉行动性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的过度阶段: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4)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5、五~六岁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特点:
1、有积极的求知欲望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的比较内在的、隐蔽的因果关系
3、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性进行概括分类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7、目标: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8、A、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情感态度)B、获取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经验,并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他们的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的经验;(初级的科学概念)是儿童在感知和经验表象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的外在的,明显的共同特征的概括。C、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包括观察、实验、分类、测量、思考、信息交流等科学方法和技能。
9、目标实质部分:A、人体:人体的结构及其功能;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个体的生
长和衰老;保护身体及身体健康B、动植物:动物,植物C、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诸要素及其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D、自然科学现象:天王现象,气候和季节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E、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技在家庭生活中的运用;现代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科学技术的发展。
10、种植和饲养活动有利于激发学前儿童热爱科学的兴趣与情感;能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学前儿童手脑并用的能力。
11、植物:易生长、易照顾、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的植物。动物:可供学前儿童观察和欣赏的,生命力强的,性情温顺的,易于管理、不影响学前儿童安全的小动物。
12、(重点)A、语言的方式包括(描述;计划)B、非语言的方式包括(图像记录;手势、动作、表情)
13、指导:指导儿童用图像进行记录时。图像记录方式指导:
1、要在学前儿童获得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2、图像记录的形式可多样
14、科学游戏建议:是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15、科学游戏意义:学前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丰富科学经验,激发学前儿童对科学物体、现象的兴趣和欲望,可以复习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力、思维力。
16、早期科学阅读涵义:学前儿童阅读寓有科学知识的作品,包括故事、儿歌、谜语等
17、早期科学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扩展和丰富学前儿童的科学经验
2、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科学
4、帮助学前儿童理解科学概念
5、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儿童创造的潜力主要有(类型):科学诗、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自然童话、科学故事、谜语、科普画册、利用电教媒体
18、早期科学阅读选择与指导:
1、选择合适早期阅读材料
2、幼儿教育中结合运用早期科学阅读的内察
3、师生共同阅读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1、儿童获得语言,被称为儿童社会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对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2、目标中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功能,重视(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过程中)语言的运用。
3、从纵向的角度看幼儿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活动目标
4、目标从横向的角度看幼儿教育的分类:
1、倾听能力培养
2、表述能力
3、欣赏文字作品能力
4、早起阅读能力(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
5、幼儿语言教育目标中都包含了(认知、情感与态度、能力与技能的目标)
6、幼儿语言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实现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手段和保证)
7、语言发展特点:从非语言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从口头语言交际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
8、游戏法:教师运用(有规则)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
9、幼儿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前言语阶段(0~1岁):1)简单音节阶段(出生~3个月):发简单音,无意义。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可发连音,无意义。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一般10个月左右。
(重点)短暂的相对的沉默出现在1岁~1岁半。词语爆炸时期1岁半~2、3岁。
《
2、言语发生阶段(1岁~2、3岁):1)理解语
言迅速发展阶段(1~1岁)2)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岁半~2、3岁)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6、7岁)》不是重点
10、小班是语音教育的关键时期,小班语音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听力)和(发音)练习上。中大班幼儿言语器官已发育成熟,中大班幼儿语音教育的重点是对个别幼儿发音的矫正,正音工作注重培养幼儿(语言修养)的能力。
语言修养根本:不说脏话
12、幼儿词汇教育的途径:日常生活;观察丰富;儿童文学作品;各种各类的教育活动
13、起始时间:日常(随时开始随时结束,不经时间)。组织(控制在幼儿园的规定时间内)
14、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与有组织有目的谈话的区别:
形式上(有组织:较讲究方法和手段。日常:比较随意,无预先准备的)
内容上(日常:共同了解。有组织:大部分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话题上(日常:幼儿自发,老师随机。有组织:老师预设)
交谈中心(日常:随机转移话题。组织:只能围绕一个中心不可走题)
两者联系:密切配合,密切联系,相互补充
日常生活谈话是谈话活动语言基础,而谈话活动中的语言学习又是可提高日常生活谈话的水平和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1、儿童美术:(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2、儿童美术欣赏发展的阶段及特征:1)本能直觉期(0-2岁)。2)直接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2-7岁)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总目标: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4、3~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欣赏教育目标:引导儿童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快乐,培养集中注意力。引导儿童欣赏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美术作品。引导儿童欣赏同伴的美术作品5、4~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引导儿童欣赏生活经验。引导儿童欣赏初步理解,知道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引导造型美、色彩变化、构图的对称与匀衡美6、5~6岁(大班)美术欣赏教育目标:引导儿童学习欣赏艺术作品、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引导儿童背景知识。引导儿童欣赏并感受作品的造型美,色彩的瑟德及其情感表现性,构图的对称、均衡、韵律与和谐美。引导儿童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
绘画活动目标(根据总目而来的):引导儿童感知、理解造型、色彩、构图的艺术语言,运用这些艺术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引导儿童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美术欣赏活动目标:引导儿童了解对称、均衡、节奏、和谐。引导儿童感受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和构图等。引导儿童体验快乐、培养兴趣。引导儿童评价和审美评价能力
7、儿童手工教学方法:感知——模仿——练习(整体练习、分解练习、整体练习;一般先
密后疏,开始的练习可以相对集中些,每次练习时间不要太长,练习与练习之间的间隔也不宜过长)——创造的模式
学前儿童身体运动的价值
1、“体育”广义的体育,指现代体育,指现代体育,它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活动,现代体育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以及学校体育(即狭义体育)
2、学校体育指学校系统的体育,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按照年轻一代生长发育的特点与基本规律,以促进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3、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和基础环节。《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类似于学校体育。但幼儿体育又具有其独特性,它是融幼儿保育的教育为以体的特殊的教育领域。而且,在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时,还需把“体育”放在首位。
4、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体质的范畴四个方面:体格、体能、人体的适应能力、心理状态
5、体质所包含的上述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影响幼儿体质强弱的因素很多,有遗传、变异、疾病、营养状况、生活环境与条件、(体育活动与身体锻炼)
6、身体运动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主要是通过对幼儿的身体施加一定的刺激(即运动的刺激)来实现的。一定的运动刺激作用与幼儿的机体,便使幼儿的机体承受着相应的生理负荷,这种刺激的(经常化),促使着幼儿机构内部不断地进行调整而逐渐产生适应性的变化,从而使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得到一定的完善和提高。
7、运动时注意:身体运动的活动量不宜过大;动的(活动与静)的活动要合理搭配和(交替);让幼儿愉快地参加身体运动,为幼儿提供良好情绪体验。
8、幼儿期应该全面地、综合地提高和发展幼儿的(力量素质)、(耐心素质)和(调整素质)等方面的身体素质。
9、人的身体素质,一般可以包括(力量、速度、灵敏性、耐力、平衡能力、柔韧性)等方面(例:老鹰捉小鸡的活动;培养平衡力,提高身体素质)
10、动力性力量活动的主要特点:进行身体运动时,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是交替进的,肌肉不需要长时间地处于紧张状态,而且没有憋气的动作产生,这类活动有走步、跑步、跳跃、投抛、攀登、钻爬等,这类身体的运动量适合于幼儿。
11、身体运动的活动量要适中(心率一般在130次/分~140次/分),运动的强度和对幼儿心脏的符合均不太大,但要经常地运动。
12、在指导幼儿进行双脚连续向前跳时,重点应放在轻松落地的动作教学和要求上;在指导幼儿进行立定跳远时,强调的重点应该放在摆臂与蹬地动作方面,即要求幼儿摆臂要协调而有力,跪地时要快而有力;在指导幼儿进行侧跳练习方时,要点则应放在教会幼儿如何在跳跃的过程中变换身体的方向,以利于下一个动作的需要。
13、投掷动作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掷远),另一类是(掷准)
14、学前儿童投掷练习知道的基本准点:A、在投掷活动中,应尽可能让幼儿左手和右手都有机会参与练习,这样脑利于促进幼儿身体两侧肌肉的协调发展。B、在掷准的练习中,幼儿掷准的距离应由近到远,掷准的目标应由小到大、由静到动。
15、幼儿基本体操是由(体操动作的练习)以及(排队和变换队)两个部分组成
16、幼儿体操动作的类型主要包括(徒手体操)和(器械体操)。
幼儿韵律操,是将简单的舞蹈动作或律动动作与徒手体操的动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体操动作;亲器械操,是指在幼儿徒手操的基础上,手持较轻的器械所做的各种体操动作。
17、体育游戏,也称运动游戏或活动性游戏。
18、学前儿童各个年龄体育游戏特点:
小班:幼儿对游戏的结果不太注意,没有较强的胜负意识
中班:幼儿对游戏的结果已开始有所注意,喜欢自己能获胜
大班:幼儿对游戏的结果较注意,喜欢有胜负的结果
19、组织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原则:1)日常性原则;2)适量性原则:应该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影响幼儿活动量大小的因素:运动的数量;运动的时间;运动的强度;运动的密度;运动项目的特点)
20、遵循人体生理技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活动量安排的总趋势是由(小到较大),然后再由(较大到小),身体的(准备活动)和身体的(放松活动)都是不可忽视,不可缺少动作。
21、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要经历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1)粗略掌握动作的阶段。2)改进和提高动作的阶段。3)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的阶段
22、早操活动的内容:1)慢跑或走跑交替的活动2)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动作、律动动作或跳活泼愉快又简单的舞蹈3)幼儿基本体操的练习4)开展活动量较小的幼儿体育游戏活动5)安排一些分散的体育活动。
23、幼儿体育课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以身体动作的联系为主要的内容,注重幼儿身体的全面锻炼与发展
24、一般可以分三个基本的环节或部分,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25、能引起幼儿高度兴奋或活动量较大的游戏活动,则应该放在该部分的(后半段),以便使之与幼儿身体技能活动的水平相适应
一般幼儿体育课总时间是70~80% 分散、集中两次
26、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1、各种大、中、小型幼儿运动器械活动,这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2、幼儿体育游戏的活动
3、也可以适当地组织幼儿复习某些身体活动,如幼儿基本体操等。4晨间分散的体育活动
5、幼儿体育活动区的活动
27、幼儿教师的任务:
1、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的设备、器材和环境
2、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知道
3、注意幼儿活动时的安全,并随时进行必要的安全知道与安全教育
4、控制和调节幼儿的活动量。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活动
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是对教师教学组织行为的一种预先筹划。3言语信息
是指儿童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以及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事实,能够用语言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
4智力技能
是指儿童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5认知策略
是指儿童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6幼儿园环境
是指幼儿园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7探究式学习
是指一种以学生自主的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8接受式学习
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1)整合性(2)生活性(3)趣味性(4)动态性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1)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出发(2)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征出发(3)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领域出发(4)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出发
(5)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出发
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特征:(1)技术性(2)创造性(3)广泛性
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1)发展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渗透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
5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
(1)编写认知学习目标行为动词举例(2)编写情感学习目标行为动词举例(3)编写动作技能学习目标行为动词举例
6认知类教育活动内容的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
(3)认知策略
7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1)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幼儿的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
(2)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3)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4)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5)能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
(6)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8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2)参与性原则(3)可变性原则(4)安全性原则
9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中的可变性原则具体指哪些方面的可变?
(1)一是各种设施在空间、设置、功能上课随教育活动的需要而变化(2)二是指布置的环境内容并非固定不变的,应随活动主题、节日、季节等变化而变化。
10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创设的内容包括什么?
1.室外环境的创设(1)园门及外墙环境(2)户外走廊
(3)户外绿化环境(4)户外活动场地 2室内环境的创设(1)教室环境的创设
(2)幼儿园走廊和楼梯空间环境的创设(3)餐厅、盥洗室环境创设
11精神环境的创设又哪些要求?(1)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2)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3)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12幼儿园教育资源的种类:(1)幼儿园资源(2)教育对象资源
(3)教师自身资源(4)儿童家庭资源(5)社会资源
13探究式学习的特点:(1)自由性(2)开放性(3)过程性
14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1)探究主题:从儿童经验出发
(2)探究环境: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3)探究过程:倾听、合作、交流、支架(4)探究结果: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15合作式学习的一般类型:(1)师幼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2)幼幼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3)全员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
16体验式学习的特点:(1)情境性(2)亲历性
17接收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1)以儿童的经验点为基础,确立与把握适宜的学习材料和内容
(2)遵循儿童接受知识的心理规律,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动机
(3)采用灵活的、多样的活动手段与形式,拓展儿童信息获得的资源和渠道
第四篇: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策略及案例评析》有感
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策略及案例评析>>有感
龙海萍
作为幼教岗位上的新手,我深知自己幼教理论知识肤浅,所以我利用寒假读了陈晓芳撰写《幼儿教园教育活动设计策略及案例评析》,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更加明确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幼儿为本”,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需要来决定和调整教师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灵活的安排和组织幼儿的活动,使幼儿真正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此书的教育活动是以幼儿活动兴趣为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为关键;如何促进幼儿获取学习方法、经验、技能。教育我们广大教师在选择内容上要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内容;选择来自儿童文化及儿童精神世界的内容;选择更适应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经验的活动内容。从中使我更加深刻了解了在选择内容上要谨慎,切勿拿来主义,要根据孩子的需要,选择好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再进行设计活动方案,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活动生成的价值,对活动内容的延伸之后,还要进行反思研讨和总结,以便来提升孩子的兴趣和自身的发展。因此,在实施主题教学时有的放矢,对一些好的主题可以“预设”和“生成”一些活动,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的孩子会更有主见,更有机会去体会不同有价值的事物,孩子们在生成活动后会更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会一直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作为教师,可以去组织不同形式的课程,去引导他们如何完成一件件、一个个有趣的活动,孩子们天生是活动的,好奇的,他们的想象力绝对比大人们来的更丰富,更天真。
我认为其中最能帮助指导幼儿教师开展教育实践工作的是实践篇“活动案例及策略分析”这一内容,以易懂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来让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策略”就是教师为促进幼儿发展,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特定的指导方式、方法,是教育活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要求幼儿教师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境和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具体方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即该如何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除了以上感受,我还有一下几点体会:
1.要使幼儿喜欢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调动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设计教案时,应注意如何去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包括教学活动开始时,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吸引幼儿对即将学习课题的注意,并让他们知道要学什么,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如用一些较悬念的问题来进行引导,他们就会认真地去听去想。
2.在设计教案时,应计划好如何在活动结束时,给幼儿一些与课题内容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或尝试自己找出答案,以保持幼儿对课题的兴趣,这样激发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又让幼儿尝到成功的乐趣,引发下次再玩的兴趣。3.努力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幼儿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一起活动,让他们去想像,去创造,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一起学习,既学到知识,又不感觉厌倦。
4.让幼儿参与活动,自然角总是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或是瞧一瞧而已,并没有激起幼儿的多大兴趣,分析原因:大部分是老师存放进去,告诉幼儿。由于没有可操作性,他们也就不大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大都让幼儿参与讨论要放些什么,如谁给花浇水,给鱼喂食等,每天由谁负责, 幼儿一次又一次的参与、搜集资科、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无论在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书籍永远是最好的帮手,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保教水平,我应该多读书,多读幼教方面的书刊,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2015.2 2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有感(王飞)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有感
罗江县幼儿园
王飞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是幼儿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和儿童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发展方向。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要重视每一个教育活动,并科学的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设计好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它包括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按不同的组织形式又可分为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教育活动或有组织的/无组织的,还有户外的/室内的等;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要素是:主要领域的核心概念、目标、结构、材料。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一般都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们在本领域的知识经验基础,以及实际发展水平来预设活动目标,或根据需要随机设定目标,即生成新的课程。
为了促进和发展幼儿的自身素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全面而快乐的成长,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目标要求,除了要有选择地进行集体教学或分组教学活动形式以外,同时还要做到胸中时常有目标,心中处处有孩子,将教育目标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之中,并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过程的设计要确保有效活动过程是指教师与幼儿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学习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活动过程,从形式上看,只是表现了某一个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程序,但实际上却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指导思想,体现教师的设计能力。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要追求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就要注意目标的制订。
目标的制定,第一,目标的确立要在过程前完成。目标决定着过程,影响着过程。教师要明确目标是活动过程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成功是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要本末倒置,先有活动,再写目标),第二,目标的内容要全面。要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目标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个方面。
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始终思考“儿童在活动中要获得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以这两条线索去设计活动,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总之,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再现,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只要教师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勤于思考、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设计出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方案。
结合教育实践:教师如何回应幼儿的要求,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以及幼儿的发展,只有恰当的回应才能保证幼儿主动而自由地探索。以下就教师的回应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对话,欣赏中回应幼儿
幼儿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影响的个体,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主体,他们通过自主的探索与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去倾听幼儿的诉说,以赏识的目光发现每一位幼儿身上的长处,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给孩子提供了充分安全的探究空间,使他们在探索中建构自己的发现,真正做到“在孩子探究的过程中,放手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
二、在支持,帮助中回应幼儿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发出回应信号,并给予适时的指导,满足幼儿对援助的需要。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发出的哪怕是十分微弱的求助信号,并立即作出积极的回应,促进其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和愿望,进行深入的探索。
三、在交流,分享中回应幼儿
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幼儿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的效果就更佳,容易激发表现,创作的欲望。教师要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支持幼儿,尊重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营造一种平等交流,互相合作的氛围,同时及时把握幼儿活动中的状态,体验着他们的情感,动机,需要与成功,使活动在师幼的积极互动中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