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名句选读

时间:2019-05-14 20:0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名句选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名句选读》。

第一篇:文言名句选读

文言名句选读

(一)(与七上语文教材同步)

多行不义,必自毙

语见《左传·隐公元年》。毙:倒。意思是,多做不义之事,必然要栽跟头,自己毁灭自己。这句话现在常用来说明,坏事做多了,必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灭亡。

行百里者半九十

语见《战国策·秦策》。半:以„„为一半。意思是,全程百里,走了90里,只能说走了一半。现常用来说明,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越要坚持不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见《论语·为政》。知:前四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最后一个“知”通“智”,聪明。是:这。意思是,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现在用来劝戒人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语见清代赵翼《论诗》。意思是,神州大地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诗人,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领导着当代的诗坛,开一代新的诗风。现在可用来说明事物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人才在涌现,各个时期都有各个时期的新人新事。启发人们不要一味厚古薄今,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语见《荀子·修身》。非:认为„„错误。当:恰当。是:认为„„正确。谄谀(chǎnyú):巴结奉承。贼:害。意思是,对我的过错批评得正确的,是我的老师;肯定我的优点恰当的,是我的朋友;巴结奉承我的,是害我的人。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怎样识人,怎样择友,怎样修身。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语见《荀子·劝学篇》,跬(kuǐ):古半步。无以:不能够。意思是,不坚持一步一步地前进,就不能走千里远;不汇聚涓涓细流,便不能形成大江大海。这两句话现在用来说明,学习必须点滴积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好高骛远,半途而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语见屈原《楚辞·卜居》。意思是,尺虽长,但和更长的相比,就显得短了;寸虽短,但和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了。这两句话表现了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现在用来比喻人或事物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为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必须不断革新,取长补短。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语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意思是,坚持做的人,总会取得成功;不停向前走的人,总会达到目的地。现在常用来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工作,持之以恒。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语见《鹛冠子·天则》。蔽:遮挡。雷霆:大雷。意思是,一片树叶遮住双眼,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两粒豆子塞了双耳,就连大雷也听不到了。现在用来比喻,小处或局部的蒙蔽,可以使人看不到大处和全局。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语见《礼记·经解》。原为“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后也写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错误。谬:差错。意思是,一点差错不注意,就会造成大错。现在用来告诫人们,学习、工作一开始就必须小心谨慎,严格要求。如果粗枝大叶,掉以轻心,就会造成大错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语见《礼记·学记》。不足:短处。困:有所不通。意思是,学习,开阔了眼界,才知道自己的短处;教人时,才发现自己有所不通。勉励人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勤奋地学习,更热心地去帮助别人学习。

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

语见《礼记·中庸》。尔:通“迩”,近。自:从。卑:低。意思是,走远路必须从近处起步,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现在常用以比喻,凡事必须从头开始,循序渐进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语见《汉书·陈汤传》。意思是,安定时不忘记危难,强盛时要想到衰败。这两句话现在常用来告诫人们,要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加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语见王勃《滕王阁序》。东隅:东方,日出的地方,代指早晨,也比喻人的青少年时期。桑榆:日落的地方,代指晚上,也比喻人的晚年。意思是,早晨已经过去了,但抓紧晚上的时间还不算晚。这句话从《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化出。现在用来劝勉人要及时努力,坚持不懈。过去没有取得成就,还会有所作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语见王之涣《登鹳雀楼》。穷:尽。意思是,要想穷尽目力看到千里之远,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台。现在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也有单用最后一句来激励人们鼓足干劲,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胜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语见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千帆:言船之多。意思是,在沉船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两句诗现在常用来比喻反动势力的必然灭亡,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语见李绅《悯农》诗,加上开头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说明农民耕种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劝勉人们要尊重农民的劳动,要珍惜粮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语见苏轼《题西林壁》。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上。只缘:只因为这两句诗是借景说理。为什么不能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自己处在庐山之中。现在用来说明,要了解事物的全貌,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高瞻远瞩,全面、客观地认识、观察问题,否则就会被假象或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它的本质和实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语见叶绍翁《游园不值》。不值:没有遇到人,这里指没进去。意思是,满园的美好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鲜艳的粉红色杏花伸出墙来。这两句诗现在常用来比喻形势大好,也可比喻新事物冲破压抑,茁壮成长,旺盛喜人。

拾穗虽利,不如躬耕;束炬夜驰,不如早行

语见施闰章《警志诗》。躬耕:亲自耕种(田地)。束炬:捆起火把。意思是,拾稻穗麦穗,虽也得到好处,但不如自己种田收获多;拿着火把赶夜路,不如早点动身走。现在常用来说明做事与其只顾眼前,不如早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道理。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释义】指人固有的(羞耻憎恶)之心态。【出 处】《孟子·告子上》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释义】 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峻。也形容一个人有万夫莫当之勇,一个人挡上万个人。【出处】 《淮南子·兵略训》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释义】要射敌人,先要射敌人的马,要抓敌人,先得抓敌人的头。【出处】杜甫《前出塞》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释义】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后来流传演化而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讥刺为“奇文共赏”。【出处】陶渊明的《移居》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释义】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出处】宋朝志南和尚的《七绝》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释义】比喻作者想做的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且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出处】《增广贤文》

第二篇:文言名言名句

文言名言名句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自用:自以为是

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丰富,自以为是,知识就浅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切:用刀切断,指加工骨器 磋:用锉磨平,指加工象牙 琢:用刀雕刻,指加工玉石 磨:磨光,指加工石头 比喻一个人品德的进修砥砺以及学问的研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下问: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

思想敏锐而勤奋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罔:迷惑不解 殆:精神疲倦

读书不思考,问题仍然不解;只思考而不读书,精神就会疲倦。指要有所收获就应多读书勤思考。

闻一以知十。——《论语·公冶长》

听到一个道理,可以推知十个道理,喻善于学习,会动脑筋。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温习旧的知识,可以从中学到新的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时:按时 说:悦,高兴

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也很高兴,指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我曾经整天不吃不睡去冥思苦想,但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发愤学习而忘记了吃饭,快乐的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自己快老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涯:边际,极限

生命有限而知识无边无际。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返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 强调教育对于文明人的重要性。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强调没有比培养人才更好的了。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学无止境。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青:靛青,染料 蓝:草名,叶可制染料 比喻经过努力学习可以超过前人。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锲:刀刻 镂:雕刻 强调学习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孟夏纪》 善于学习的人,借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独自一个人学习而不与朋友一起探讨,往往孤陋寡闻,强调互相交流和互相促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石不精心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刻苦学习就不明白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弗:不 旨:滋味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亲自品尝就不知道个中滋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认真去学就不知道其好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困:不够

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才知道自己学识不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严师:尊师,敬师

在求学的所有方法中,尊师最难做到。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节目:树枝交接成结之处

会提问题的人,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先砍容易之处,然后再砍结。喻要循序渐进。谓学无暇者,虽暇亦不能学。——《淮南子·说山训》

暇:空闲

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的人,虽然有空闲也不会去学习。引申只要想学习,总能挤出时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不学习就不能成功,不请教别人就不知道。

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汉·王充《论衡·量知篇》 胸无学问,如手中没有钱一样。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人有了知识学问就有了力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苑·建本》

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奋治学。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义:道理

书经过熟读,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人之学如渴而饮河海,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意林》引《物理论》 盈:满

人学习知识如同渴了饮水,多饮则水多,少饮则水少。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 登:收获

学习如种树,春天赏花,秋天收获。首先可以玩味自得,还可以所有成就 学若牛毛,成如麟角。——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篇》 学习的人多如牛毛,学业有成的人很少。即学业成功是不容易的。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 无过:不能超过,不如 知识最有价值。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

值:遇到 砾:小石头

玉石虽然有美好的质地,混杂在石头之内,不经过高明工匠的雕琢,也和普通石头一样。引申为人纵有良好潜质,不努力修身学习,也不会有成就。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柏学士茅居》 欲求富贵,必经勤奋刻苦,好男儿当饱读诗书以阔胸怀。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 业:学业 嬉:散漫

学业精进在于勤奋,学业荒废在于懒散。

未尝一日去书不观。——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 未尝:从来没有 去:丢弃 表示日日勤读不辍。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唐·韩愈《师说》 没有贵贱老少的分别,道理所在就是我老师所在。圣人无常师。——唐·韩愈《师说》 常:固定

意指圣人善于向各种人学习。不耻相师。——唐·韩愈《师说》 不以从师学习为耻。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患:怕 义:义理 足己:自以为足够

行:实行

读书怕读得不多,思考道理怕不明白。怕自以为足够了不再学,既然学了又怕不继续。强学力行。——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刻苦学习,努力实践。

学问勤中得。——宋·汪洙《神童诗》 学问是靠勤奋读书得来的。

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宋·欧阳修《杂说三首》 其:岂 息:停止 君子学习难道可以稍有懈怠吗?

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人才的培养,成功在于专心致力,而失败于杂学而不精。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庸言》 化:融会贯通

学习而不懂得融会贯通,不是好的学习方法。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宋·朱熹《学规类编》 濯:洗涤

学习应该有自己的创见。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宋·朱熹《性理精义》 读书最可贵在于循序渐进,最后达到精通。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宋·朱熹《学规类编》 笃志:意志专一 详玩:深刻领会

读书的方法没有别的,只有专心致志,虚心探索,深刻领会,才能受到成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池塘的水为什么如此清澄,因为源头不断流来活水。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方能进步。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束:搁置。

把书闲置不读,说起话来没有底蕴。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明·顾炎武《日知录》卷七 自小:自卑

一个人在学习上不可以自卑,也不可以妄自尊大。

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清·李汝珍《镜花缘》引俗语 在学问上不分年龄大小,学问大的受到尊重。

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箨也。——清·魏源《默觚·治篇五》 箨:笋壳

学习古代文化遗产,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推陈出新,饶有别致。——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 不要因循守旧,要勇于创新。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箭镞:箭头 鹄:此指目标

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见引导箭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比喻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真知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戒骄篇35则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骄傲自满会招来失败,谦虚好学得到受益。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求备:求全责备 不及:不够

对别人不要求全责备,检点自己总知不足。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不要舍不得改正错误,即不能姑息错误。人道恶盈而好谦。——《周易·谦》 盈:满

做人的道理是厌恶骄傲和喜爱谦虚。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周易·系辞上》 伐:自我夸耀 德:自以为有功德 厚:敦厚 至:极点

劳苦不自耀,居功不自傲,为人敦厚到了极点。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

看见别人的长处就朝那个方面努力,自己有过错就改正。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七十二章 见:现,表现 自贵:自以为了不起

有自知之明就不要到处表现自己,懂得自尊自爱就不要自以为了不起。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载士会语 莫大:没有比这个更大

人谁能没有过错呢?错了能改,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在某方面可以做我老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是)知:智

懂就懂,不懂就不懂,这才聪明。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施:夸张

不要夸耀自己做的好事,不要张扬自己的功劳。每事问。——《论语·八佾》 随时随地向人虚心求教。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食:蚀

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有过错人人都看见,改正了人人都敬仰。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贰:重复一次

不要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惮:怕

有了过错不要害怕去改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犯了错误不想改正,这才是错误。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引申指不要自以为了不起,总对人指手划脚。矜物之人,无大士焉。——《管子·法法》 矜:夸耀 大士:大人物 骄傲自负的人,成不了大人物。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亡人好独。——《荀子·大略》

遂:可以涉水而过的路径 亡:败 独:刚愎自用

迷路因为不问路,溺水因为不打听涉水之径,失败是由于刚愎自用,因此要多向人请教。不知戒,后必有。——《荀子·成相》 有:又,再

犯了过错不时刻警戒,必然再犯。

一人聪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内。——《淮南子·修务训》

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可能尽知天下事,即个人能力是有限的。目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眦。——《淮南子·说林训》 眦:眼眶

能看见百步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眶。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 让:谦让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虽然懂了也要谦逊,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得志有喜,不可不戒。——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

一朝得志便喜形于色,这一点必须戒除。意指不能稍有进步就沾沾自喜。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靡:不要 恃:依仗

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知道错了必定改正,学到的知识技能一定要牢记。

日闻所未闻,日见所未见。——唐·吴兢《贞观政要·尊敬师傅》 每天都可以得到新的知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 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会,谁能没有疑惑呢?

日异其能,岁增其智。——唐·柳宗元《祭吕敬叔文》 知识能力一天天变化,聪明才智年年增长。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逮《省心录》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谦逊好学,以向别人请教为耻的人骄傲自满。日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论语·学而》 每天都检查自己的言行,有过错就改,没有过错就勉励自己。

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宋·朱熹《大学》注语 人洗涤自己的心灵以除去恶念,如同洗澡除垢一样。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正。——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一个人可贵不在于没有犯错,而在于有错能改。

爱戴高帽,自受圈套。——清·牛树梅《天谷老人小儿语补》 爱听奉承话等于自己往圈套里钻。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红楼梦》第十九回 比喻会挑别人的毛病,却忘了反省自己。

立志篇23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天行:天体运行,自然界的运动变化

自然界的万物都在刚健地运动变化,一个有品德的人也应当自强不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统帅三军的将领可以被人夺取,但是人的意志却难以动摇,指人应当有坚定的意志。后生可畏。——《论语·子罕》

年轻人有锐气,朝气勃勃,不能轻视。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圣君,此指圣人、贤人 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之人。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Kou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尸子卷下》 驹:幼兽 文:花纹 鸿鹄:天鹅 Kou[类觳,角改鸟]:待哺食的幼鸟

虎豹的幼兽虽然皮毛还未长出花纹,但已有吞食牛的气势;天鹅的幼鸟虽然羽翼未丰,但已有遨游四海的志气。指从小应当有大志向。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不飞便罢,一飞便冲天而起;不鸣则罢,一鸣则令世惊异,喻指要干就干一番大事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安:怎么

小小的麻雀怎么理解天鹅的远大志向呢。

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汉·徐斡《中论》 恤:忧虑

君子不为年纪将衰而忧虑,而忧虑自己的意志倦怠。有志者事竟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晏传》 竟:终于

有志气的人终究能成功。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指牺牲在战场 何能:岂能 邪:表示疑问 男子汉应当战死沙场,岂能死在儿女手中。喻指男子汉当怀四方之志。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蛟龙一旦得到云雨就会腾空而去,终究不会长久屈服于池塘之中,意指有才能的人终将有所作为。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中道:中途 辍:停止 图:谋取 怀细:从小处打算

有志行走万里的人,不会中途停止;谋取四海之大的人,不能计较小利而妨碍大事。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臻:达到

登山如果不畏艰险而止步,必能达到顶峰。天生我才必有用。——唐·李白《将进酒》 坚信自己的天赋之才必有大用。

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苏轼《晁错论》 不唯:不仅

能成就大业者,不仅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华,也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 感叹壮美如画的江山,引发了无数英雄豪杰的雄心壮志。

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宋·苏轼《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允断来章批答》 可大之功:可能建树的大功业

应当抱定志向不动摇,以此成就可能建树的大功业。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 天马:神马,喻杰出之人 神马在天空奔驰,步伐不同凡俗。

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说第一等话,抱第一等识。——明·吕坤《续小儿语》 意指要高标准要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如果没有坚定远大的志向,天底下什么事也做不成。英雄出少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鼓励少年人要从小立下雄心壮志。

丈夫之志,能屈能伸。——清·程允升《幼学琼林·武职》 不计较一时得失。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清·程允升《幼学琼林·身体》 只要还存一口气,就不能让自己的意志稍有松懈。

品德篇(60则)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寒冷的季节,众树凋而松柏青翠依旧,引申指越在艰苦中越能见人的品格。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坦荡荡:坦然宽广 戚戚:忧愁不安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才德的人不会孤独,必定有人追随。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眼见正义的事却不做,乃缺乏勇气。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一个人怎么能够没有信用呢?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有道德之人总是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人为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生淫乱之心,贫贱不改节操,武力不会屈服。引申指具有坚贞不屈的意志,不因任何外部压力而改变。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不忘:不怕 沟壑:此指弃尸山沟 元:首、脑袋 志士不惧怕死亡,勇士不惧怕掉脑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同天下人共乐忧。

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 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有德不可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高尚的道德不可战胜。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善:正确的 如流:如顺流而下

接受正确的意见如同顺流而下,非常快意。私仇不及公。——《左传·哀公五年》 不因私废公。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如登:如登山,比喻难 如崩:如崩塌,比喻易

接受正确的意见如登山一样的难,接受错误的意见像崩山一般容易。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季冬纪》 丹:朱砂

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原有的红色。引申指高贵的品德可以倍受考验而绝不改变。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尊重他人胜过自己,先为别人着想。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

虽穷困潦倒仍保持人格尊严,不接受带侮辱性的施舍。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考虑国家大事,然后再顾及个人恩怨。

至诚则金石为开。——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其真诚

真诚所至,最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打动。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猛烈的大风中展现草的刚劲,引申指越恶劣的环境越显坚贞的品格。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宁静修身,节俭修养品德。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抵御寒冷没有比加厚的毛皮服更好的了,想制止别人的诽谤,没有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更有效的了。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人谁能不死,为国捐躯,大忠大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 不辞劳苦,默默贡献,至死方休。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燔:焚烧 销:融化 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的红色,兰草可以被焚烧但不能消除它的芳香,玉可碎但不能改变它的洁白,金可融但不能改变它的刚韧。引申指坚贞的品格永不会改变.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宁可像玉被击碎,也不做一块完瓦,引申指宁可保全气节而死,也不愿苟且偷生。为善则预,为恶则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预:参与 去:离开

好事就积极参与,坏事就立即离开。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源:水源 流:下游

水源洁净,下游自然清澈,品行端正则影子也直。士穷乃见节义。——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穷:困苦

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在他穷困之时愈发显现出来。不畏义死,不荣幸生。——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荣:心喜 幸:侥幸

不惧怕为正义而死,不因侥幸存活而心喜。名声之善恶存乎人。——唐·韩愈《与卫中行书》 一个人的名声好坏是由大家决定的。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 嫉:痛恨 仇雠:仇敌

痛恨坏人坏事像仇敌,看见好人好事像饿而求食、渴而思饮一样迫切需要。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抨击恶行,表彰善举。

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

品德修养破败了,其余的事也就像瓦片一样破裂,意指品德修养是成败的根本。火不侵玉。——唐·刘禹锡《司空奚公神道碑》 火不能烧灼玉石,意指邪不压正。

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烈士:刚烈、积极进取的人 恒人:常人 仗节:保持节操 配谊:合乎正义 刚烈之士之所以不同于常人,就在于他能保持节操,坚持正义。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宋·王安石《命解》

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絜:检查 绳墨:准则

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检查自己的行为,言出必须符合准则。意指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不违背道德准则。

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宋·欧阳修《与颜直讲》

君子:有品德的人 出:做官 处:不做官 道:道义 有品德的人无论做官还是闲居都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所以问心无愧。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宋·欧阳修《纵囚论》 宁可为正义而死,也不苟且偷生,而是视死如归。廉耻,士君子之大节。——宋·欧阳修《廉耻说》 廉洁知耻是一个正人君子最重要的节操。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宋·欧阳修《魏公卿上尊号表》 不知羞耻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宋·欧阳修《上高司谏书》 痛斥邪恶小人全无羞耻之心。

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宋·欧阳修《祭丁学士文》 殊:不同

善与恶就像火和水一样完全对立,不能并存,意指有德才之人当疾恶如仇,有鲜明的是非观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意指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宋·苏洵《心术》 色:神色

意指在镇静沉着,在突发事变前毫不惊慌失措。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宋·杨万里《庸言》

人要做好事,一百件也不算多;若做坏事,一件就足够了,意指好事多多益善,坏事一件也不能做。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毁:诋毁

一个人做好事,不必自夸,周围的人也会称许;一个人做坏事,不必自毁,周围的人也会诋毁,意指一个人的言行好坏瞒不过周围的人。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宋·苏轼《留侯论》 英雄豪杰必定具有超过常人的节操。

涅于混浊而不缁。——宋·苏辙《冯京加恩制》

涅:染 不缁:染而不黑

虽然被混浊侵染依然不黑。比喻品格高洁,不受世俗污染。

不以私爱害公义。——宋·苏辙《论侯称少欠酒课以抵当子利充填札子》 私爱:一己偏爱

不能因为自己的偏爱而损害公正道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濯:洗涤 清涟:清澄的水 妖:不正派的艳丽

莲生污泥而纤尘不染,沐浴清水,艳而不妖。此处以莲花的洁净比喻君子的节操。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心中不胡思乱想,就不会轻举妄动。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不敢不为国事忧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读书人应当心怀天下。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仁义:古儒家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包括仁爱、谦恭、信义等。对于一个有才德的人来说,钱财不过是粪土,仁义才价值千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姣鸾百年长恨》 接受了别人的委托,就要忠实地去办理。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匹夫:普通平民百姓 焉:于此

保卫国家,虽然是地位低微的平民百姓也有责任。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极言祖国山河之可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研人《痛史》第十回 国家兴亡大事,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 强调行善弃恶的意义。

勤俭篇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尚书·君陈》 孜孜:不倦努力 逸豫:安逸舒适 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受。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诗经·大雅·抑》 早起晚睡,打扫屋里屋外。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有道德之人不要求饱足和居处安逸。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吃粗粮,饮清水,弯着胳膊做枕,乐趣自在。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回:颜回,孔子的学生

一竹筐饭,一瓢清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别人不能忍受这种穷困,颜回却不改其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整天吃饱了饭,不用一点心思,这是不行的。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恶衣恶食:破衣粗食

有志于追求真理,而以破衣粗食为耻辱的读书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的。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孟子·滕文公下》 一个人不做事吃白饭,是不行的。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引古箴言 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勤劳,只要勤劳就不会缺衣少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载管促语 宴安:舒适安逸 鸩毒:毒药 安逸的生活对人的意志有腐蚀作用。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 共:读“洪”,大

俭朴是一种很好的美德;奢侈是一桩很严重的罪恶。食鱼无反。——《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十九》

只吃鱼的一面,而留下另一面不吃。指节俭过日子。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饶:富足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慎子》外篇

奢侈的人拥有财富却嫌不足,俭朴的人虽贫仍能有余。奢侈的人内心贫穷,俭朴的人心灵富足。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汉书·食货志》引古语 男子不耕或许会挨饿,女子不织,也许就会受冻。

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不勤劳节俭,是不能出人头地的。强调勤俭对于一生成就的重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历代的经验教训表明:勤俭成功,奢侈必破败。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 着衣不要求华丽,饮食不厌恶清淡。表示满足于俭朴的生活。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朱柏庐《治家格言》 维:是

一碗粥饭,当想来之不易;半根丝线,常记织得艰难。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明·朱柏庐《治家格言》 清早起来打扫庭院。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生活富裕不能浪费,否则穷途必悔。

早起三朝当一工,常余一勺成千钟。——清·牛树梅《天谷老人小儿语补》 钟:古代容量单位,一钟六十四斗 三个早晨早起干活能抵一整天,每天省下一勺粮食最终能积蓄成仓。米千粒,酒一滴;蚕千头,绢一尺。——清·牛树梅《天谷老人小儿语补》 强调所饮所穿来之不易。

修练多从苦处来。——清·袁枚《遣兴》 艰苦的生活能磨练人的意志品德。

木屑竹头,皆为有用之物;牛溲马渤,可备药物之资。——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 牛溲:牛尿,一说车前草,利小便 马渤:阴湿地生的菰类植物,治恶疮 任何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都有适当的用途,不能轻易浪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流去。引申指时光匆匆要珍惜。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管子·乘马》 亡(wu):无 货:货物,泛指所获之物 今天不抓紧,明天就什么都没有。时间过去了不会再来。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圣人不看重直径一尺的玉璧,而看重一寸光阴。强调时间的宝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 少年时期不努力进取,老了后悔也无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韶传》注引《会稽典录》 居:停留

岁月消逝不停留,四时变化如流水。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注引《魏略》

余:多余,空闲

冬天是一年中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闲,阴天下雨是白天的空闲。引申指应当抓紧“三余”的空闲读书学习。

尺璧非宝,寸阴可惜。——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上》 直径一尺的玉璧不宝贵,一寸光阴应当珍惜。

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世说新语·政事》注引《晋阳秋》 大禹:夏朝圣君

像大禹那样的圣人都珍惜每一寸光阴,一般人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白日不与吾谋。——唐·韩愈《复志赋》 白日:指光阴 谋:商量 光阴不按照我的愿望而慢一点流逝。

百年讵几时,君子不可闲。——唐·韩愈《读皇甫是公安园池书其后》 讵:怎么,能有

人的一生能有多长,有德人不能空闲虚度。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唐·窦巩《赠王氏小儿》 不要依仗年少而轻抛岁月,老年人也曾和你一样年轻。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要趁着青春年少有所作为,人不可能永远是少年。

古人倦夜长,尚秉烛游,况少年白昼而掷之乎!——《太平广记》卷十七《裴谌》 秉:持

古人厌倦黑夜太长,还举着蜡烛出游,何况青春年少,大好白日,怎能轻易虚度。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极言时间的可贵。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不要随便虚度少年黑发,到头来徒添悲切。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元·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

趱(zan):逼赶

光阴飞逝如箭催人渐老,日月往来如梭,逼赶着少年人天天长大。强调时光无情流逝。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清·朱经《责己》 不要说一寸光阴太短,过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清·魏源《默觚·学篇三》 强调圣贤无不珍惜时间。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尚书·大禹谟》 稽:考核 庸:用

没有经过考证的话不要听,没有斟酌问询过的计谋不要采用。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经·大序》

提出意见的人没有罪,听到批评的人应当引起足够警戒。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小雅·巧言》

簧:乐器中用于振动发声的薄片 如簧:如吹奏笙簧一样动听 颜:脸皮

花言巧语像吹奏笙簧那样动听,这种人脸皮真厚。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矣。——《论语·阳货》

捕风捉影,传播小道消息,这种行为是有品德的人所不可取的。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苟:随便,马虎

有德才的人对自己的话不能随便,即说话负责。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有德之人以自己所说超过所做而觉得可耻。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 好行小慧:卖弄小聪明

整天聚集闲谈,说话都不合道理,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很难有所成就。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作于:从„„做起

做事情需要一步步来。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过:过失 鲜:少

根据自己的力量行事,很少会有过错。

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耦:对手

举棋不定就不能战胜对手,强调及时决断的重要。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迩:近

道路虽近,不走也不能达到;事情很小,不做也完不成。强调实际行动。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引古语 瓯臾:瓦器,一说凹下之地 知:智

流动的弹丸在瓦器中会停止,谣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引申为聪明人可以动脑筋判断,不会轻信谣言。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戈戟。——《荀子·荣辱》 善意的话给人的温暖胜过布帛,恶意的话伤过兵刃。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礼记·大学》 君子做事尽心竭力,以求达到最高境界。

前车覆,后车戒。——《大戴礼记·保傅》引谚语 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师:榜样,教训。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更法》 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引古语 断:决断 乱:祸乱 强调当机立断。

恶言不出口,苟语不留耳。——《邓析子·转辞篇》

苟语:不中听的话

不说恶意中伤的话,别人说自己不中听的话也不要放在心上。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名实不符的人难以胜任大事。

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奋传》

甘:甘心饮服

苦口良药只有病人才能甘心情愿服下;逆耳忠言,只有通情达理的人才能接受。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自己的行动说话,小人只是用舌头说话。忠言逆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六行》

忠告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是对做事有帮助。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宋·欧阳修《连处士墓》 躬:亲自

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宋·苏洵《远虑》

知道的没有不说的,既然说了,就没有不说完的。临大事而不乱。——宋·苏轼《策略第四》 面临重大事件而不惊慌失措。

出于其口,成于其手。——宋·苏轼《思治论》 凡事说到做到。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宋·朱熹《论语·宪问》注语 说大话不羞愧的人,根本就没有一定要去做的念头。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明·吕得胜《小儿语》 说话做事都要沉得住气,出差错就是因为太慌张。

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清·曾国藩《致吴竹如》 既要心怀大志,又要脚踏实地。

第三篇:古代名句选读

古代名句选读

1、多行不义,必自毙

2、行百里者半九十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8、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9、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1、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

12、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1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9、拾穗虽利,不如躬耕;束炬夜驰,不如早行

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2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24、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2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1、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3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6、凡事豫则立,不预则废

3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1、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44、言必信,行必果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4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1、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5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3、业精于勤,荒于嬉

5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5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1、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6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6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6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66、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6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6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69、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70、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71、近水楼台先得月。

7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7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7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5、前车覆,后车戒。

7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77、朱门酒肉臭,路在冻死骨。

7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79、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8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8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3、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84、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85、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86、德不孤,必有邻

87、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8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8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91、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9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9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94、操千曲而知音,观其剑而识器

9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9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97、不以一眚掩大德

98、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99、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

100、义无反顾,计不旋踵

101、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10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03、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10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05、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10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07、冒天下之大不韪

10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109、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10、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111、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112、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13、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1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15、民以食为天

11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17、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11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19、咬定青山不放松

120、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1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22、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123、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磁基,不如待时 124、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12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28、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129、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第四篇:名句积累,文言阅读

名句积累(24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赤壁》

(2)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3)《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6)_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7)在生活中老师给我们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还重塑了我们的人格。请用李商隐《无题》中的两句来歌颂老师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成语积累(4分)

马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它备受青睐。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中就借千里马来比喻人才。请写出四条带有马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根据情景说话(6分)

小明要参加某市庆“七一”诗歌朗诵比赛,为此他每天都练习得很晚。有一天邻居陈伯伯对他说:“小明呀,你学习可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下了,你还在大声朗读什么东西。”小明谦虚的回答道:“陈伯伯过奖了,我还差得很远,还需要努力。”

A.伯伯说的话强调的意思是:

B.小明理解的意思是:

C.如果你是小明,回答是:

名句积累

铜雀春深锁二乔。身世浮沉雨打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⒌ A.伯伯说的话强调的意思是:小明呀,你影响(妨碍)我们睡觉了。

B.小明理解的意思是:陈伯伯夸奖他学习刻苦。

C.如果你是小明,回答是:抱歉(对不起)!我会注意的。

5.根据语境仿写句子。(2分)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5.示例一: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悟理想的崇高;

示例二: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的尊严;(2分,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

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

津者。

6.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欲穷其林∕穷山恶水....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陷入绝境D.寻向所志∕寻病终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

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

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着眼于“异” 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开头的“忽逢”与结尾的“不复得路”都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C.本文既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含蓄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D.本文结尾写桃花源再也找不到,是为了讽刺渔人的不良用心。

6、A

7、略

8、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

一、环境方面(优美);

二、物质方面(富足)

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

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

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9、D)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文,并回答题。(9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从流飘荡()猛浪若奔()..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理解题:(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从:顺、随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8、(1)(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

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

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

就会流连忘返。

9、抒发了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

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课内精典语段阅读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

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

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2.文中的“日”“飞蛾”“夸父”都寄托了________________。

3.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

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4.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5.文中哪句话点明

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二、1.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

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2.作者的理想 3.因为前面写夸父和飞蛾都是在作铺垫,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迫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4.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

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5.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写作

流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流行音乐、流行电影、流行时装„„有的流行穿越时空、长盛不衰,有的流行则若昙花一现,匆匆消逝。

请你以“流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请以“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字体清楚,卷面整洁。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枯枝与鲜花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

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

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一起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

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

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在第①段,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③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

文章的这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对枯树和柔藤_____

____的生命现象的赞美。

4.文章在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

和鲜花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1)落叶时节繁花满枝。(2)枯枝与牵牛花(柔藤)复活。2.枯树把身躯借给牵牛花,牵牛花把鲜艳的花簪上枯树头顶,结果它们复活了,和谐、美丽地生活在一起。3.对比相互依存、互相帮助。4.人生只有彼此信赖、宽容、帮助、合作,才能超越自我,充分实现生命的价值(以原文出发,合理即可)。

第五篇:古代名句选读(《文言文》)

早读材料之名句1

古代名句选读(《文言文汇编》)

A、古代名句选读

(一)1、多行不义,必自毙

2、行百里者半九十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chǎnyú)我者,吾贼也。

6、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9、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1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失之千里)

1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2、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1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1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0、拾穗虽利,不如躬耕;束炬夜驰,不如早行。

B、古代名句选读

(二)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9、靡不有初,鲜(xiǎn)克有终。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C、古代名句选读

(三)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5、言必信,行必果。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早读材料之名句1

D、古代名句选读

(四)1、骐骥(qí j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xíng)。

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7、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0、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11、一日暴(pù)之,十日寒之。

1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前车覆,后车戒。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E、古代名句选读

(五)1、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6、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7、德不孤,必有邻。

8、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0、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2、凫(fú)胫(jìn g)虽短,续之则长;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8、不以一眚(shěng过失)掩大德。

19、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yè)。20、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F、古代名句选读

(六)1、义无反顾,计不旋踵(zhǒng)。

2、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3、从善如流,从恶如崩。

4、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6、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7、冒天下之大不韪(wěi)。

8、末大必折,尾大必掉。

9、、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0、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1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chǎnyú)我者,吾贼也。

12、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13、上有所好,下必盛焉。

14、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è)。

15、轻诺必寡言,多易必多难。

1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7、民以食为天。

1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9、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2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下载文言名句选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名句选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名句选读六解释

    古代名句选读(六) 1、义无反顾,计不旋踵 语见汉·司马相如《谕巴蜀檄》。反顾:回头看。计:决策。旋踵:后退。踵(zhǒng):脚后跟。 意思是,满怀正义,决不回头,下定决心,不向后退。现在......

    2013年初中语文古代名句选读

    初中语文古代名句选读 古代名句选读(一) 1、多行不义,必自毙 语见《左转·隐公元年》。毙:倒。 意思是,多做不义之事,必然要栽跟头,自己毁灭自己。这句话现在常用来说明,坏事做多......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100句名句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100名句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1、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早春游望》) 2、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

    高二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默写

    高二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默写 1.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 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一 11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原著名句解读:如何理解黑格尔2个凡是?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

    古代名句选读(写写帮推荐)

    古代名句选读 多行不义,必自毙 行百里者半九十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尺有......

    文言文中的名言名句(五篇材料)

    文言文中的名言名句 1、《论语》 “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与“以人为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