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了解中国钢琴艺术史
了解中国钢琴艺术史
——读《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
展》
这本书是在一次写一首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的时候找到的,很惊讶,因为知道钢琴进入中国的时间还很短,但已经有人写了这样一本有历史意义的著作。
作者卞萌,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6年出生于安徽,自幼随父习琴,1978~1984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84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1988年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并被学院推荐免试攻读钢琴专业硕士学位,先后师从刘爱贤、尤大淳、林恩蓓、李名强等教授,曾在国内、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1990年公派赴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师从“人民艺术家”叶卡捷里娜·穆里娜教授和钢琴艺术理论家索菲亚·亨托娃教授;她于 1994年5月被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授予音乐艺术(钢琴)博士学位,11月又被俄罗斯最高学位授证委员会授予哲学(艺术学)博士学位。1996年1月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担任钢琴主科教学工作,同年9月被评为副教授。2004年被评为教授。
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译文多篇,著有《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钢琴全面训练基础教程》,并出版了个人钢琴独奏CD《中国钢琴音乐精选》、VCD《钢琴名家教名曲——卞萌专辑》等作品。她经常举办钢琴音乐会,演奏曲目包括从巴罗克到近现代不同风格的作品。2003年完成了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科研项目“钢琴协奏曲数字化教学系统研究”。
全书分六章,第一章,起源,从我国是礼乐之邦的文化背景切入,到键盘乐器在中国的出现,钢琴在中国的最早应用,早期的中国钢琴专业演奏与教学活动,中国早期的钢琴音乐创作,这几个方面来论述,第二章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创建及其钢琴教育,从第一批欧洲体制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产生说起,写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及其钢琴教育,再写道1927年到1937年间中国各地钢琴专业教育的发展,最后是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第三章主要写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时期的钢琴教育和钢琴曲的创作。第四章是中国建国初17年的钢琴艺术发展情况的介绍,主要有重点办好北京,上海两所音乐学院的钢琴系,发展新的地区性钢琴教育基地,钢琴教材与教法的更新,17年间钢琴艺术国际交流的开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年轻的中国钢琴表演艺术家进入国际乐坛,钢琴音乐创作欣欣向荣的17年等内容,第五章是文革时期的中国钢琴艺术,第六章是新的历程,即恢复发展音乐专业教育,开创钢琴教育新局面,发展增办地方钢琴专业教育机构,形成全国规模的钢琴专业教育网点,形成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好局面,钢琴教学理论的研究,提高演奏艺术水平,钢琴音乐创作风格多元化的到来,这些内容为主。这本书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论著,钢琴是一件外来乐器,传入中国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已成为中国喜闻乐见、深入家庭的最普及的乐器之一,而且中国的钢琴教学与演奏水平在近半个世纪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认真总结和研究这个历史发展过程,是很有意义的。
读完这样一本书,如同看到了这百年来,钢琴在中国是多么不容易的发展起来,所有在学钢琴的中国人都应该知道有这样一段历史在我们的后面,我们更要勇敢的往前努力!
第二篇:外国钢琴艺术史期末考试试卷
外国钢琴艺术史期末考试试卷(答卷)
一.听辩题:根据录音写出作品的名字及作曲家的名字(0.5×20=10分)
作品
作曲家
1.(巴赫)----------------------------------(第五法国组曲)2.(肖邦)-----------------------------------(第一叙事曲)3.(拉威尔-----------------------------------(水的嬉戏)4.(柴可夫斯基-----------------------------------(四季)5.(贝多芬-----------------------------------(悲怆奏鸣曲)6.(巴拉基列夫)------------------------------------(回教风格幻想曲)7.(莫扎特------------------------------------(K576奏鸣曲)
8.(李斯特)------------------------------------(梅菲斯托圆舞曲)9.(斯克里亚宾)-----------------------------------(面向火焰)10.(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Ⅰ第一首)
二.写出相应外文术语的中文解释:(1×10=10分)
1.Adagio: 柔板,从容的,慢慢地
2.Assai: 很,十分
3.Morendo: 渐弱
4.Minuetto: 小步舞曲
5.Rondo: 回旋曲
6.Spiritoso: 有精神的,热情的,鼓舞的 7.Non legato: 非连奏
8.Pedale: 踏板
9.Ad lib: 自由,随兴所至地
10.smorzando: 渐渐消失的
三.填空:(0.5×30=15分)
1.肖邦是---------(波兰)民族歌手,钢琴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三首)奏鸣曲、(四首)叙事曲、--------(四首)谐谑曲、练习曲、夜曲、波罗奈兹和玛祖卡等。前奏曲Op.28 共--------(24)首,具有情绪化、个性化的浪漫气质。其中每一首作品,都是作曲家情感世界丰富多彩的写照。
2.外国钢琴艺术史主要讲授以欧洲为主体的西方钢琴音乐简史,时间跨越从古希腊至二十世纪初的钢琴作品,内容涵盖自中世纪以来,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及---------(印象主义时期)到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文化发展概况。
3.阿勒曼德是古老的---------(德国)列队舞曲,库朗特是优雅、轻快的---------(法国)舞会舞,萨拉班德庄严的---------(西班牙)舞,小步舞曲是典雅的---------(法国)舞,基格是活泼、快速的---------(英国)舞曲。
4.莫扎特回到维也纳后创作的5首奏鸣曲:---------(K475)、---------(K457)---------(K545)、---------(K570)、---------(K576)。
5.李斯特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匈牙利狂想曲)、---------(b小调奏鸣曲)、---------(梅菲斯托圆舞曲)、---------(超级演技练习曲)、---------(旅游岁月)等。
6.印象主义时期的法国作曲家是---------(德彪西)和---------(拉威尔)。前者的代表作有---------(贝加玛组曲)、---------(版画集)、等;后者的代表作有---------(水的嬉戏)、---------(镜子)等。
四.简答题:(3×5=15分)
1.创意曲的调性安排:
(答:按大小调的调性顺序半音上行行进安排:C大调、c小调、D大调、d小调、bE大调、E大调、e小调、F大调、f小调、G大调、g小调、A大调、a小调、bB大调、b小调。)
2.海顿奏鸣曲的乐章安排形式:
(答:多为三个乐章,除5首为小调外(c,b,e,#c,g),其余皆为大调。最常见的三个乐章形式是: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快板,活力四射、满怀信心;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第三乐章,快板或急板,明快的舞曲风格。)
3.《平均律钢琴曲集》:
(答:《平均律钢琴曲集》在巴赫古钢琴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共分两册,48首乐曲,每曲以前奏曲与赋格的形式组合呈现,按同名大小调半音向上的调性关系排列。巴赫是用整套作品实践来证明十二平均律可能性的第一人,全曲不仅对于钢琴制造理论有指导意义,且在音乐上富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被后人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五.问答题:(2×15=30分)
1.简述贝多芬的钢琴创作及成就:
(答:贝多芬在钢琴艺术史上是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即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又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创作了大量经典之作,包括九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五首钢琴协奏曲、十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及众多室内乐和器乐、声乐小品。他创造性地发展了古典奏鸣曲曲式和交响套曲,题材具有更深、更远的意义,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强烈,从始至终贯穿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渴望。
代表作第八奏鸣曲Op13“悲怆奏鸣曲”属于贝多芬第一时期的创作(1794年-1800年)。在作品中表现了作者初尝病痛后对命运的发问与反思。十小节悲剧性的引子在海顿、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还难见到,是贝多芬对奏鸣曲形式的新探索。第二乐章高雅质朴,被称为贝多芬最美的慢乐章之一。第三乐章奏鸣回旋曲式,主题亲切优雅,仿佛是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第二十一奏鸣曲Op53“黎明奏鸣曲”属于贝多芬第二时期的创作(1801年-1814年)。从作品的规模中可以看出,贝多芬出于情感表达的需要,突破了旧有结构的束缚和传统创作手法的影响,大大扩大了曲式规模,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的连接部和尾声变得异常宏伟,蕴涵了更多的思想内容。创作技巧更加娴熟、精妙,弹奏技巧更加华丽、辉煌。第三十二奏鸣曲Op111属于贝多芬晚期五首奏鸣曲之一(1816年-1822年)。此时的贝多芬已完全失去了听觉能力,在他孤独的世界里,思想变得更加内省而深邃,作品中体现了沉思性的哲人味道。)
2.简述俄罗斯乐派作曲家的主要钢琴创作:
(答:巴拉基列夫(M.Balakirev,1837-1910)是5人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写有钢琴曲《回教风格幻想曲》,是首具有东方色彩和声的钢琴杰作。作与1869年,属于技巧极难的作品,变奏曲结构。
穆索尔斯基(M.mussorgsky1839-1881):自幼在乡间生活,对他日后的音乐创作起到一定的作用。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的灵感来自于他的密友加尔特曼。这是一首由变化出现4次的间奏曲连在一起的10幅音画。
柴可夫斯基(Peter Thaikousky1840-1893):他的早期创作主要是以俄罗斯民间音乐音调的形式来表现俄罗斯的自然景色,中晚期作品属于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优秀钢琴作品是《四季》和《b小调钢琴协奏曲》。《四季》:是应一家杂志《小说家》乐刊而创作的一组作品。每一个月反映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事物或生活场景。
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1872-1915):生于莫斯科。自幼显示音乐才华,母亲是出色的钢琴家。他的作品除6部交响乐外,其余全部为钢琴作品。他的主要作品有:写有三十多首练习曲、十首奏鸣曲(第七首Op.64副标题为“白色弥撒”,技术节奏极为复杂。第九首奏鸣曲Op.68副标题为“黑色弥撒”气氛神秘,作品单纯简洁。)、《面向火焰》。他的音乐作品创作是反传统的,最不俄罗斯化的作曲家。他的早期作品属于浪漫派风格。大约1910年左右,他转变了自己的风格,给人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和声概念。和弦由4度音程代替了3度音程,被称为神秘和弦。六.设计一份60分钟的音乐会节目单:((可根据学生的弹奏情况自行安排
20分)
第三篇:钢琴艺术史课程学习有感
钢琴艺术史课程学习有感
钢琴艺术史原先是为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其授课目的与任务:一方面要使学生初步掌握钢琴艺术历史发展的过程,从中较全面的获得有关钢琴、钢琴音乐作曲家及钢琴作品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在于加强学生对钢琴作品的欣赏能力,并在欣赏过程中增强他们对钢琴演奏家及其演奏风格等方面的认识与了解。我通过钢琴艺术史的学习使我更加了解钢琴这件乐器的发展史,让我更加热爱钢琴艺术。了解了历史上著名的钢琴家,犹如亲身经历一般,体会到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与乐趣。
这项课程授课方式为大班授课,并配以文字教材的阅读《西方钢琴音乐概论》,授课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第四部分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虽然浪漫主义时期的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等作曲家的创作侧重点不尽相同,但他们作品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典型的创作手法却具有某种共同性,充分地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总体风格。这一时期钢琴演奏技巧发展与作曲技术改进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要求,形成了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的最大动力。充斥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技术为上的风尚也产生过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从钢琴艺术历史演进看,技术因素的强化,却促使钢琴制造者对近代钢琴从多方面不断地改进,为后来钢琴音乐表现的飞跃奠定了基础随着西方音乐史上浪漫乐派的形成,钢琴音乐也进入了其鼎盛的发展时期。影响钢琴艺术发展的因素来自不同的方面,首先是乐器制作工艺获得了较大改进,制作技术越来越规范,并逐渐趋于完善。并且涌现出了大批专门制造音乐会演奏用琴的钢琴制造商,如格拉夫、施特顿希尔、布罗德伍德、伯森多幅、普莱耶尔、埃拉尔、斯坦威等,致使欧洲人的音乐生活中,钢琴的地位日益见长,独奏音乐会频繁举行,社会文化生活中,对钢琴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而,涌现出了大量的以钢琴演奏为生的艺术家,成为浪漫主义音乐发展一大亮点。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钢琴演奏技术也得到迅速提高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以炫为导向的多种演奏风格派别,预示着$% 世纪以此为特性的演奏流派纷呈局面的到来。从文化思想发展史来看,浪漫主义风潮形成于法国大革命后,复辟与反复辟长期较量的这一动荡变乱的紧张岁月中,它所力求表达的是躁动不安的个人主观感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感情热烈、桀骜不驯的,其中心精神理念是情感至上。虽然这一时期,每一位作曲家的创作侧重点不尽相同,但他们作品中所能体现出的浪漫主义情怀、典型的创作手法却有其共同性,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总体风格。崇尚浪漫主义理念的音乐家们,非常注重塑造有个性的音乐形象,张扬个性成为一种时尚。就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中的诸多音乐技术环节而言,虽说抒情性是其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最明显的创作建树却是在和声变化与音响色彩布局的追求上。譬如,变化音和声、近关系转调、复杂化和弦运用等等,其目的是力图模糊大小调体系的调性轮廓,是和声进行变成了一种表现的工具,而不仅仅是音乐结构的组成部份。在作品体裁上,最突出的现象是钢琴小品成为浪漫派作曲家抒发情感、捕捉瞬间情绪体验最拿手的表现形式,是“# 世纪最富有特性的音乐体裁之一。浪漫主义作曲家把大量的精力都投放到了对钢琴音乐潜力的挖掘上,极大地提高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这一时期钢琴音乐的真正奠基人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他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旋律的纯声乐性上,而且在钢琴音乐的情感内容及主题形象上都与其艺术歌曲相关联。如同人们所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使诗变成音乐,他的钢琴曲又使音乐变成诗。而他用以表现钢琴音乐诗性的一个重要手法就是运用大小调交替的调式和频繁变换 的调性。”# $ %整体来看,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可分为两大类:奏鸣曲和小品。其钢琴奏鸣曲虽继承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传统,但更具有抒情性,充满着幻想与诗意的浪漫主义气息。其钢琴小品,即八首即兴曲和瞬间音乐,则充分展现了舒伯特旋律、和声色彩变化方面的才华,并成为后世浪漫派音乐家创作钢琴小品的楷模,开创了钢琴音乐创作的新领域。受舒伯特影响最深,并直接从其作品精神中得益的是门德尔松。门德尔松的&’ 首《无词歌》在世界 钢琴文献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从这些作品中,反映出的是门德尔松钢琴音乐的室内性风格特点,旋律优雅流畅,和声质朴纯真,从不追求浮华的炫技效果,也少有深刻的戏剧性和激动人心的内心表白,整体上以音乐语言的谐和均衡、清新淡雅见长,其中那些富于歌唱性旋律的作品给人的印象最深。真正让钢琴音乐燃烧着浪漫主义热情,洋溢着兴奋激昂情绪的是德国作曲家舒曼。由于早年与其师之女克拉拉之间恋爱的失败,加之对当时音乐界陈腐、保守、庸俗的市侩风气的不满,使他形成了易于沉思幻想和激动热情的双重性格,切几乎贯穿在 他所有的钢琴音乐中。可以说,舒曼大多数的钢琴作品都是他前半生内心生活的写照,带有某种自传的性质。舒曼在标题性的套曲形式上有较大创造,他是第一个将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套曲的作曲家,代表作有《狂欢节》、《蝴蝶》等。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标题性”提示,往往是通过内容的进行,用来更深刻地表现细致入微的情感 体验的重要手段。折射出的是音乐中的诗意和文学意味,而不是简单地运用情节性的标题进行提示,《童年情景》中的“标题性”提示几乎就具有这样的意义。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把他的全部生涯都奉献给了钢琴创作,这在钢琴音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他创造了典型的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语言,他对新的音响色彩的探索开辟了新的音乐表现天地,创作中大量半音的运用动摇了由维也纳古典乐派确立的自然音调性体系,而拿波里 六和弦、属
七、减
七、属九和弦的层出不穷使用,则大大地强化了和声色彩的功能。不仅如此,他还对旋律、织体、装饰音等各方面进行革新,以利于音乐表现的需要。肖邦的钢琴作品所涉猎的体裁范围无人能及,玛祖卡、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夜曲、圆舞曲、练习曲、回旋曲、协奏曲、前奏曲等,从不同的侧边真实地记载了作曲家由祖国命运危机、会环境变迁和个人经历的波折,所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的情感体验。除了浪漫主义激情外,他的创作和演奏风格中还保留着一种含蓄内在、均衡典雅的古典精神气质。如果说肖邦发掘了钢琴内在的表现潜力,那么与其同时代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则弘扬了钢琴艺术的外在表现力。其钢琴演奏风格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风格,技术辉煌,激情四溢,在钢琴上追求宏伟的交响性音响。他的钢琴作品大都是外向性的,音乐感情炽热,旋律带有朗诵调性质,不少作品冠以与文学、绘画、雕塑有关的标题。而他对于大量半音、增减和弦,甚至是全音音阶的运用,更是成为了印象主义风格的先声。除此之外,李斯特还在《(小调奏鸣曲》中成功地运用了“主题变奏”的手法,使音乐本身的展开更富有逻辑性。正当李斯特在浪漫主义的潮流中推波助澜时,出现了一位要恢复古典主义精神和传统的反潮流人物———勃拉姆斯。秉承德奥文化气质的勃拉姆斯,其音乐创造较之同时代人的要深刻严肃、富于理性。在他的某些作品中,特别是最后几年的创作,有一种个人精神倾诉的趋向,可看作马勒音乐创作的先行。某些地方如同肖邦一样,他把自己的感情深深地隐藏在抽象的标题背后,与同时代音乐风尚相比,勃拉姆斯对于赋格曲、奏鸣曲、变奏曲等古典形式所具有的兴趣要强烈得多。他的演奏风格是厚实的,他是继贝多芬之后$)世纪最重要的键盘作曲家。他的音乐有着德国北部的严肃性,充满了技巧上的困难。上述我们所介绍的作曲家基本上也都是本时期优秀的钢琴演奏家,这是这一时期音乐发展的一大特点。钢琴演奏技巧发展与作曲技术改进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要求,形成了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的最大动力。其实,早在$)世纪头*+ 年就已表现出钢琴家对于演奏技巧训练的重视,如克拉莫、胡梅尔、费尔德、车尔尼、莫舍列斯等,他们仿效,·-·.·巴赫建立键盘演奏理论体系的做法,纷纷编写各种类型的练习曲,试图建立各自演奏技术训练的体系,致使钢琴演奏技术训练开始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应该说李斯特是钢琴演奏史上的重量级人物,过去,除了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家都是双手紧贴键盘进行弹奏,而李斯特一反常规,把手臂高高举起,头发往后一甩,使钢琴发出了巨大的轰鸣,迸发出兴奋的感情色彩。而他早年受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启发,推出的大量的双音、八度音阶、大跳八度和弦、快速轮
指、滑奏等高难度技术,使得钢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风驰电掣般的音响效果。但李斯特对演奏时力量的控制也是很有讲究的,如同哈莱写到的一样:“他在演奏时显示出的力量是我从来未听见过的,但既不显得粗糙,又不是过度响亮。他的这一做法,极大地影响了当时整个欧洲钢琴界的演奏风格,涌现出了诸如“琶音大师”泰尔伯格、“八度大王”德雷肖克等炫技演奏家,他们的炫技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层出不穷。另外,李斯特根据交响曲、管风琴曲、歌剧片断和流行歌曲所作的集大成般的“释意演奏”# ” %,一方面显示了钢琴这件万能乐器的神奇魔力,另一方面则体现了李斯特对原作品和钢琴音响极强的领悟力。就像门德松所描述的那样:“我从来未见过任何一个像他那样连指尖都流露出音乐感悟力的演奏者。此年间,占主流的是炫技大师和沙龙钢琴家,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小群与之相抗衡的钢琴家。他们反对哗众取宠的炫技,认为这只会使钢琴演奏艺术走上死胡同,其中就有肖邦、门德尔松、克拉拉+舒曼等。肖邦是继莫扎特之后又一位追求典雅风格和高尚趣味的钢琴演奏家。他的手指触键技术极其精湛,对于音乐的细腻变化、踏板的色彩性运用、弱音区声
音的探索和钢琴内在表现力的发掘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演奏方法中最有特征性的是散板节奏,那里面含有精妙的韵律摆动,洋溢着绝对的情感表现,其创作、演奏中的诗意追求由此而体现。而门德尔松则是伟大艺术作品的宣传者,他从不演奏五花八
门的炫技乐曲,只是演奏先辈和同辈大师的杰作。作曲家舒曼的妻子克拉拉·舒曼也为钢琴演奏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不仅演奏她丈夫的大量作品,而且广泛宣传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等大师的杰作,其演奏风格一反当时流行的炫技、做作和夸张,在音乐表现追求上显示出理性的节制和高雅的趣味。随着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以炫技大师为代表的钢琴家与以伟大艺术品的宣传者为代表的钢琴家之间逐渐出现分野。曾经辉煌一时的炫技大师们,落得了一个演奏艺术价值不高的尴尬境地,但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辩证地来看,他们并非是无所作为的,最起码对于提高钢琴艺术地位,促进钢琴技术进步,其贡献仍可说是巨大的。不过,充斥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技术为上的风尚也产生过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过份强调发展演奏技术,并急于求成,也贻误了许多年少的学琴者。譬如,当时曾风行过一套用于辅助手指训练的方法,狂热的舒曼就因此而练废了手指头。不可否认,这个时代由于过多地着眼于钢琴演奏技巧,在演奏观念上显露出了对于炫耀技巧的广泛兴趣,从而挤兑和降低了对于音乐作品的内在艺术质量的追求,使得钢琴艺术的发展充满着浮燥的气息。艺术评价急功近利,过分强调钢琴演奏技术进步,的确是这个时代的不足,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但是,从钢琴艺术历史演进来看,这种对技术因素的强化,却酝酿了钢琴演奏史上的一个转折性变化,促使钢琴制造者对近代钢琴从多方面不断地改进,为后来钢琴音乐表现的飞跃奠定了基础。艺术和技术之间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好的艺术需要良好的技术作支撑,反之,好的技术又会对艺术表现提出新的要求。浪漫主义作为人类音乐历史的一个断面,作为钢琴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自有其辉煌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只有从整体上对其进行全面观察,才可能对浪漫主义钢琴艺术发展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也才可能更准确地看到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历史性贡献之所在。
第四篇: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
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
1、园林艺术主要的欣赏方法有哪些?
2、如何创作园林动态和静态空间序列?
(1)利用机械、电器、自动化的设施、人的活动等形成动势。
⑵ 组织引人流动的空间序列,方向性较明确
⑶ 空间组织灵活,人的活动线路为多向。
⑷ 利用对比强烈的团和动感线性
⑸ 光怪陆离的光影,生动的背景音乐
⑹ 引入自然景物。
⑺ 利用楼梯、壁画、家具等使人的活动时停、时动、时静。
⑻ 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2、静态空间
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空间比较封闭,构成比较单一,视觉多被引到在一个方位或一个点上,空间较为清晰,明确。
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
静态空间的特点:
⑴ 空间的限定度较强,趋于封闭型。
⑵ 多为尽端房间,序列至此结束,私密性较强。
⑶ 多为对称空间(四面对成或左右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其他倾向,达到一种静态的平衡。⑷ 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度协调。
⑸ 色彩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
⑹ 实现转换平和,避免强制性引导视线。
3、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物质的客观因素与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观因素。
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古典园林经由千余年漫长的生成期后进入了向风景式发展的阶段,园林的功能也由带有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的游憩、观赏等功能与游乐型园林,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作为人性的物境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上升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由于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社会形态,农耕经济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古典园林的造园人与所有者都与农业生产纯朴、自然的生活形态与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基于自然、师法自然,是造园活动在相应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客观的物质制约条件,也是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客观条件。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深厚的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历史背景。受君子比德、仁着乐山、智者乐水等儒、释、道传统思想的影响,古典园林作为一项特殊的物化的艺术,发展出师法自然、本于自然而又高出自然的自然风景式造园手法,并最终以天人合一的意境为其终极审美意境,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政治、艺术发展的必然,是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主观条件。
4、简述秦汉宫苑规划布局特点。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
5、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成就。
2.园林的转折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特点 以自然为主的园林手法产生,自然山水园的由来;木结构建筑完全代替了汉代的夯土台榭建筑,伴随佛教发展出现寺庙园林,并开始出现这样兰亭的风景游览地,即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与生成期(商、周、秦、汉)相比,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的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1.园林规划设计由以前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2.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性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盛行,集中反映了这个时代造园活动的成就。深刻影响后代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6、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对园林发展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二、中国古代国林的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 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7、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这一时期皇家园林继续发展(皇帝老儿家的算是最大的私家园林),主要包括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其中唐代西苑——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私家园林则出现城市私园(宅园)、风景别业、文人园林,公共园林兴起,千年梳理的西湖、西安曲江形成大型的公共园林,也兼御苑的功能。
8、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9、明清时期的山水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有何异同点?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在造园风格上的主要区别,及其主要代表性园林。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三大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江南园林——叠石主要太湖石和黄石,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园林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竹、花草等点缀;建筑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为主,兼驻皖南、北方的风格;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精湛的造园技巧,三大风格之首。
北方园林——建筑稳重、敦实,具有刚健之美;水资源匮乏,采用“旱园”的做法;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小,主要为北太湖石和青石。植物以常绿和春、秋、夏更迭不断的灌木构成植物造景。
10、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答:(1)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2)置石:出现特置石。(3)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4)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方式。(5)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11、简述宋代社会对城市公共园林的影响。总的特点是园林文人化。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文人园林的兴盛,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简约、疏朗、雅致、天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四个基本特点的延伸,禅宗、诗、画艺术影响园林。公共园林和寺观园林缓慢发展。这一时期代表作品:艮岳、环溪、沧浪亭、西湖、灵隐寺等。
12、结合圆明园论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空间特征及理水特点?
1)皇家园林占地面积广阔、规模宏大,一般多选择真山真水,建筑单体规模保持皇家宫殿规制,因此园林整体规模和单体规模均属最大。皇家园林采用大分散、小集中,大空间开敞、小空间封闭、园中有园、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的布局方式。园中分成若干景区,大景区中又有小景区,小景区中又有若干景点。景点之间多用山石、林木、廊墙、桥堤、园路分隔与联系,达到隔而不断、联而又隔的艺术效果。
圆明园总体上是由圆明园、畅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相互连通、实为一体的园林组成的。三园可各自划分为数十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一组建筑为中心,并搭配若干山形水系而形成。景点中的每组建筑都包括了若干个院落,而每一个院落又分别有几幢建筑。这种园中有园、层层嵌套的格局是圆明园的一个重要特征。2)、中国古代水景园林理水的特色主要概述如下:形声兼备以静为主的观赏性、神仙意识,民族情愫的象征性、儒、道、释寓意深厚的哲理性、高雅脱俗。风格独特的文化性、赏用结合,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理水模式,一池三山。从秦始皇建兰池宫并在池中筑蓬莱山起,汉武帝建章宫太液池筑蓬莱、方丈、瀛洲3岛,开一池三山模式之先河。圆明园的景观大量取材于中国的神话传说和诗画意境,如方壶胜境、蓬岛瑶台(蓬莱仙岛)、武陵春色(桃花源)、上下天光(洞庭湖)、杏花春馆(仿杜牧杏花村诗意)等。园内仿建了许多江南名胜,称为“缩景”,如取自杭州的“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全部仿建,其中一些被计入圆明园四十景)、取自庐山的西峰秀色、取自海宁安澜园的四宜书屋、取自南京瞻园的茹园、取自苏州狮子林的狮子林、取自杭州汪氏庄园的小有天园等。此外长春园北部还有欧式建筑群——西洋楼。
13、简述清末皇家园林特点。
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规模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大型的离宫御苑在继承上代传统和康熙新风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每个小景区,景点均自成单元各具不同的景观主题和建筑形象。它们既是大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而自成完整小园林的格局。圆明园就是典型的例子,大范围的平地造园以及小团体集中的规划布局是圆明园造园特点;园中之园的布置形式是圆明园的独特形式。
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清代皇家园林建筑逐渐趋于多样化,务求其构图美得以协调、亲和于园林山水风景之间的组合。避暑山庄的园林造景、根据地形,充分加以利用,在山区内布置大量风景点,使广大的山野具有多变的景观,名风景点都尽量利用自然美景,少加人工造景,建筑物只是为景点而设。
3)全面引进江南技艺。避暑山庄的狮子林乃是再现苏州狮子林的造景主题的两个变体。在保持北方建筑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游廊、水廊、拱桥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建筑形式。
4)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圆明园整体象征古代所理解的世界范围,从而间接地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而避暑山庄连同其外围的环园建筑布局,则作为多民族封建答帝国――天朝的象征。
14、清末园林中表现出的弊端是什么?
15、写意山水园和文人草堂的区别是什么?
16、简述隋唐都城布局特点
二、论述题
1、结合实例谈谈两宋时期园林艺术成就。
园林的成熟期
(一)——宋代;总的特点是园林文人化。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文人园林的兴盛,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简约、疏朗、雅致、天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四个基本特点的延伸,禅宗、诗、画艺术影响园林。公共园林和寺观园林缓慢发展。这一时期代表作品:艮岳、环溪、沧浪亭、西湖、灵隐寺等。
2、学习中外园林史对园林设计有哪些方面提升。
3、举例说明古代文人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贡献。
4、分析骊山华清宫的特点说明园林全盛期艺术成就。
5、结合实例分析园林空间展示程序。(1)、一般序列
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两段式①→,三段式①→→
两段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如一般纪念陵园从入口到纪念碑的程序。但是多数园林具有较复杂的展出程序,大体上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个段落。在此期间还有多次转折,由低潮发展为高潮,接着又经过转折、分散、收缩以至结束。(如北京颐和园)
(2)循环序列
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多数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景点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容纳成千上万游人的活动需求。
(3)专类序列
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它们各自的特点。
植物园多以职务演化系统组织园景序列,如从低等到高等,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从单子叶植物到双子叶植物,还有不少植物园因地制宜地创造自然生态群落景观形成其特色。
动物园一般从低等动物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至鸟类、食草、食肉哺乳动物,乃至灵长类高级动物等等,形成完整的景观序列,病创造出以珍奇动物为主的全园构图中心。(如北京动物园)某些盆景园也有专门的展示序列,如盆栽花卉与树桩盆景、树石盆景、山水盆景、水石盆景、卫星盆景和根雕艺术等,这些都为空间展示提出了规定性序列要求,故称其为专类序列。
6、试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常用的园林景观序列创造手法。
7、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目前风景园林界对待中国古典园林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一,是古典园林休矣论,其二是古典园林复兴论。前者将古典园林看作是无法融入现实社会的死物,否认发扬传统的积极意义。后者从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出发,强调继承古典园林,却往往追随其表现形式。笔者认为,无论东方或西方,传统或现代的园林形式,采取全盘否定或照搬形式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无助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尽管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日益成为国际风景园林师一展身手的舞台,然而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国际地位还十分低下,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和作品。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始终在追随西方近现代的形式与风格,亦步亦趋。既缺乏理解: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内涵的社会文化背景,又未能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与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缺乏可以直接继承的传统;另一方面对国际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与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事实证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不能完全依赖境外风景园林师的作用,不能照搬西方现代风景园林模式!只能依靠大量真正具有良知和职业道德的设计师的崛起。造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 而深刻认际地位还十分低下。
8、根据上林苑的特点分析中国园林艺术形成特点。
第五篇:中国古琴艺术史心得
《中国古琴艺术史》期末试卷
姓名:徐磊 学号:11200135116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古琴史的心得体会
时间转瞬即逝,这个学期选修了《中国古琴艺术史》,听到老师耐心的为我们讲解,传授中国古代古琴的历史,一些古人弹琴的技巧,古人对弹琴的感受,使我受益匪浅。古人说:读史可以明鉴,但是在古琴方面,聆听琴声可以陶冶情操,缓解压力。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现在对于古代古琴史,我拿起了笔回顾一下一个学期的学习,写写感受,也可以说是心得体会吧!顺便怀念一下一个学期的选修成果,怀念与老师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光,怀念老师每次都对我们抱有希望的时光。
中国古琴史告诉我们一个问题,想要弹我琴,弹出动人心弦的琴声,首先,最基本的就是练好指法。指法——顾名思义,现在有一把琴,你要如何弹出美妙的琴音,离不开的就是你的两只手,十指,当然,十指未必每首琴曲都必须用到。但是作为弹奏的基础,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当然有牛叉的才艺演出用脚弹奏,这个可以排除在外了!纵观古琴史,如何想要弹出一曲动听的琴音,弹琴者在这当中占据了主导的作用。首先弹琴者坐姿要得体,弹琴更要得体,要强调感情的重要性。所以,对于一个出色的琴师,她要把琴曲当做自己的孩子,知音,注入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去对待她们!第二:要弹琴如歌,重视作品的曲调性。一首琴曲有她自己的基准,基调,我们弹琴要遵
循琴曲的语调,不能本末倒置。古人常说:对牛弹琴,意思很明显,对于不懂曲调,不懂琴音的的听者来说,即使弹奏的不知是否有曲调,我们仍然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在这里要虚心学学弹奏的曲调!第三:弹琴要按节奏谈。一个良好的节奏才能谈出令人难忘的琴声。第四:弹琴还要调节气息。一个人只有稳定的气息,他才能弹奏出一首成功的琴音。第五:弹琴要炼骨。何为炼骨?炼骨一词,在不同的发面有不同的解释。作为古琴,炼骨就是掌握弹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比如高音与低音间的过渡。第六:弹琴要学会取音。只有熟练地了解琴音,才能恰到好处地取得琴声的节奏与音感!第七:弹琴要明白琴谱的道理。知道琴谱的作用,意义。感情的最终从哪里获得?最后,弹琴要辨别门派。不同历史时期,每个古琴名人都有不同的门派。他们代表这这一时期的琴声,代表着这个时期的古琴发展的主体方向。因而,每个时期的琴音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瑰宝。
前两天看了点cctv6的武侠电影,八卦掌,咏春什么的,中国古代武术也是发展了百年以上,招数识数的人可以轻易数的清楚,章法就那么几套,数百年的积累,大多没有太大的花样翻新出来,重在保持原汁原味。然后古琴却强调了推陈出新。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文化。
练功夫讲究火候,可是练者无数,有境界的人却寥寥无几。表面上可以说,不要说你老师有多有名多厉害,功夫,站着就是好,躺下就是不好。却与古琴有几分相思。
近观古代一批又一批的古琴家。我比较喜欢清代古琴大师徐常遇。
徐常遇作为一个出色古琴大师,精音律,为广陵派创始者。对传统琴曲力主保持原貌,反对增改。主张取尹柔和,节奏自由,崇尚淳古淡泊。并且提出了“古曲设有不尽善处,可删不可增”的原则。他认为如果“大曲过于冗长重沓”是允许“大加删汰而成曲者。他举出《羽化登仙》删为《岳阳三醉》,《汉宫秋月》删为《汉宫秋》,《渔歌》删为《醉渔唱晚》的例子说:删改者必须”能识作者之旨不可。“坚决反对”无知妄人,谬为妄删。“他认为删比增好一些,理由是删得不好,最多”如古玩字画之有破损,其未损处,故仍未尝减色也。“可是增添得不恰当,就象一碗清水加进了污浊,再也”无还原之日矣“。甚至认为”即使加得极佳,终非古人本来所有“(《二香琴谱》)。他这样过分强调”古人本来所有",其实是限制了人们的发展创造,在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以后广陵派发展、加工传统琴曲的作法,实际是否定了他这一看法。从他的身上,我们发现,在古琴的艺术史上仍然是人无完人的,对于古琴艺术,在历史的洪流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然而,千年积淀,平均几年出不了一支新曲子。即便是有了,能否被认同是另说。弹来弹去就是那么几支曲子,练来练去就是几套拳法可是它们都有一个共性:无限进境。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弹琴是需悟性的,需要点时间和过程。有人可以学的很快,一年流水梅花,有人三年弹个平沙。其实这些好比速生杨树和黄花梨的区别,前者适合如方便筷子,后者需洗洗考量制成传世器具。没有那个是一定正确的,只是满足了不同学琴者的需要。至于二者之间的区别,呵呵。每个人有不同说法了!
弹琴需多读书,多亲近自然。作诗的功夫在诗外,弹琴亦然。关于琴谱,我个人觉得从少儿学古琴,琴学备要打好基本见识再从晚清看起,古文的解释和文字的识别和体会有一点积累后再入明代琴谱比较顺手。
琴器,有张好琴可以促使你提高学习古琴的兴趣,一张好琴光听听散音看看外形就是一种享受。至于对音色的鉴赏力,我个人来说是学琴一年之后的某一天去郑州买琴挑了一会又挑挑弹弹一下午,之后开窍了。当然这不是一下午就可以练就的,之前北京,苏州,乌鲁木齐也扒拉了很多琴。只是没有鉴赏力,浪费了很多机会。
另外就是对外形的理解,有人说看到仲尼和伏羲就有审美疲劳,我觉得你没有见到好的,仲尼历代有很多,当今以曾琴见长,方正饱满,有儒生味。审美的确有层次之分,但通过历练也会不断提高。古琴,先开始是一门功夫,之后才是艺术,几近道也只是一个目标。有钱不一定买到好琴,没钱一定买不到好琴。可是练习,拜师是自己的事,很多事情都是有成本,时间,金钱,心思,锻炼都不可少。侥幸心理太多会变成屌丝哦。见过一些人请教过很多琴人来学习弹琴,最后却说自己是自学的,没有老师,搬弄是非妄自尊大却是一流,如果遇到这样的琴人需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