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什么样的作文能得高分
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什么样的作文能得高分
一、高考作文阅卷特点
1.严格双评,你的作文要获得“多人青睐”才行
今年高考阅卷语文作文卷仍由两位老师同时评阅,和去年一样,系统设定的阈值仍为7分,即两位老师所打分数的分差超过了7分,系统会自动把试卷发给第三位老师评阅。最终,取两位分数较接近的老师的平均分。这一做法当然体现了高考阅卷的公平性,但无形中也增加了高考作文得高分的难度,学生的作文必须得到两位阅卷老师的认可才行,这或许也是这几年高考高分作文减少的一个因素。
2.重视审题,高分作文要“一语中的”才成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重视审题。阅读组认为,今年作文题目文字多了些,但关键处还是很鲜明的,在审题中需要抓住三个关键词:门、路和大学。根据这个理解,组长强调在审题上把考生的作文分成四档。
一类作文,50分以上,把上述三个关键词都写入了作文,可以有所偏重,但不能缺少任何一个词,并且对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较深入的认识。
二类作文,42分-49分之间,没有把这三个关键词写全,或流连于对门与路的哲学探讨,或一头沉入对大学生活的想象。
三类作文,36分-41分之间,在审题上可能更偏,只写门或路。
四类作文,35分以下,虽然在字面上也与“门与路”沾边,但作文主要篇幅并非写门与路,主题当然也不是。这类作文往往套作痕迹明显。
阅卷组认为强化审题,目的是把认真诚实在考场上写作文的考生与作伪作弊的考生区分开来,以保证打出分数的合理性。但这一严格要求,可能就扼杀了许多才华横溢却喜欢打“擦边球”的优秀学生,要写出高分作文,你要审题严谨、立意明确、一语中的才行啊。
3.工作紧张,作文打动老师要“亮点频出”才可
阅卷工作紧张、繁重。高考阅卷全部实行网上阅卷,从11日到18日,阅卷老师的工作时间是上午8点至12点,下午1点半到5点半。连续一个多星期每天整整8个小时盯着电脑屏幕。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任务要完成,非常辛苦。在枯燥忙碌而显得机械化的操作下,只有擅长“炫才”的考生,才能用“亮点频出”的文章打动阅卷老师,让老师为你多次“回眸”。
二、高考作文应对策略
揣摩浙江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和改卷的要求,学生的高考作文究竟如何才能取得高分呢?在应对策略上,我们首先是要保证把作文写对,只有不偏题,符合要求的文章才有得高分的可能;其次是要努力写好,写出自己的特点和亮点,才能让文章真正获得高分。就这一思路,我从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材料作文审题及怎样写作来简单探讨一下高考作文的应对策略。
1.把握方向,关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与反思
高考作文的命题,看似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无论一线的师生做了多少准备,最后题目一出来,总让人觉得出乎意料。但细细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先简单列举一下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
2014年:大学的门与路
2013年:童真三句话
2012年: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2011年:我的时间
2010年:角色转换之间(文化反哺)
2009年:绿叶对根的情意
2014年是人生成长过程中对大学之路或未来之路的渴求探索;2013年是对少年时期童心的追忆和成年后童心早泯的反思;2012年是对人生成长中个人的定位,你是做路边鼓掌的人还是选择做冲锋陷阵的英雄;2011年强调把握好成长中的时间,反思该怎样利用时间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2010年和2009年则关注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思考,一是谈对文化反哺现象的看法观点,一是谈对恩情的认知,二者都是青年人在成长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从以上的列举中我们不难看出,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立足于考生也就是年轻一代对自我成长过程的一种认知和思考。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令人怀想却又慢慢走向消逝的童真,那些个体生命应当不断思考与探索的行走的方式、追寻的目标,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等等。总之,是要引导和考查年轻生命对于自己应该如何生存于世的理性的思考。
这样的出题方向是切合一个高中毕业生的生活实际的,又有话可说。今年的考题更是如此,要求写对大学门与路的思考。对于每个考生来说,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人生于世,不是就该这样一路成长,一路思考吗?
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应该沿着这一方向有所侧重,加强训练。面对高三浩瀚的作文模拟题做到有所鉴别,这样才能为高考高分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础,埋下伏笔。
2.仔细审题,怀揣直捣黄龙式的关键词意识
浙江高考作文阅卷非常重视审题。这是因为高考是一项应试考试,所谓应试考试,就是要求考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内,回答特定题目的一种考试。作文在高考中分值最大,改分的主观性特别强。为了保证高考的公正公平,防止宿构和套作,强化审题是有必要的,这样才容易保证所有考生的作文,都是在看到题目之后提笔写的。
浙江卷高考作文审题要注意什么呢?从近几年来看,浙江高考作文题都属于材料作文,如何把握材料就是审题的关键。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年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文题由两段材料组成,第一段材料从抽象意义探讨门与路的关系,第二段材料则把门的意义具象化为大学之门。材料之后有一句要求“综合上述材料”,这就意味着考生的审题必须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任何只考虑其中之一的做法都是有悖出题者的要求的。而事实上这样的考生不在少数,许多考生的作文停留在仅仅探讨门与路的关系或者纠缠于对大学的描写之上,而未把二者结合起来。今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组强调必须把三个关键词门、路和大学都写到,才可以进入50分以上的一类卷。
审题为什么会出现偏差,一是对材料理解不透,一是关键词意识不强,教师在高三训练特别是考前训练中,一定要加强审题训练,多总结材料中心意思,多动笔划找材料中关键词,带着关键词意识进考场。如果在审题上出现了偏差,那么作文的层次就上不去,哪怕这位考生的作文功底再扎实,那也只能扼腕叹息。
在写作中,学生也应该直言不讳地围绕这些关键词来写,不可扭扭捏捏隐晦行文,防备出现不必要的差错或被阅卷老师误判,如满分作文《推开门走下去》,第一段就点明自己的观点“我在追求,我的大学”,第五段说“这一扇门,连着一条辛苦的路”,文章中像这样明白无误的告诉阅卷者的关键词还有很多。但有许多文章就不是这样了,如《寻找开门钥匙》,这是一篇大组长在查看三评卷时的打捞卷,该文一评31分,二评40分,因分差达9分跳给3评,三评打了25分。如果不是该文章万分幸运地被大组长意外查看,它的最终得分当是(31+25)÷2=28分,大组在讨论此文后,认为该文内容与本次命题题意吻合,心理描写生动细腻,语言流畅优美,最终判定为50分。相差多大啊,可在高考中这样的幸运者又有几个呢?该文是一篇记叙文,高考作文对文体是不作要求的,显然几位老师都认为该生写偏题了。本文最大的缺点是作者入题太慢,不能在开头就用关键词紧紧地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目光,从而导致前三位阅卷老师误判偏题。
3.带铐写作,舞出绚烂多彩的个性文章
虽然说,高考作文是在“带着镣铐跳舞”,但依然应该舞出曼妙的姿态。高考阅卷时间长,任务重,要想让阅卷教师看到作文以后眼前一亮,必需要有过人之处,不能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得有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情。
在繁忙的阅卷当中,我们渴望读到有文化气息和思辨光彩的文字。我们欣喜地在满分作文《推开门走下去》中读到梅贻琦对大学的真知灼见,钱钟书、杨绛、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汪曾祺……这一连串大学者给考生带来的思考。
我们渴望读到自然质朴真诚的文字。那些最温暖、最脆弱、最感动、最振奋我们的藏在心灵深处的人生情节。在满分作文《我的路我的门》里,为进入大学之门的挑灯夜战、闻鸡起舞;求学之路上温情相伴,妈妈关切的电话,从不迷信的父亲普陀寺前的祈祷,老师的严格与关怀……这一个个生活的细节如此质朴,却又如此动人。
我们渴望读到有底蕴有灵气的文字。满分作文《门后花开,一路前行》,语言有意蕴和质感,表达有深度和内涵,如行云流水自然自在,如天然去雕饰的清水芙蓉,不矫饰,不堆砌,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不幼稚低俗。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书卷气息,散发着诗书气自华的文学气质。别忘了,加分的发展等级主要看文采和创意哦,高分作文肯定少不了语言文字的超强驾驭能力。
遗憾的是,深思考真性情的文章还是太少。出题人要求考生写出自己对大学门与路的思考,可许多文章虽在字面上与“门与路”沾边,但作文主题并非写门与路,套作痕迹明显,如高考样卷13《门与路》,样卷18《信念开启求知门》写信念中,我们遗憾地读到鲁迅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毅然弃医从文;王昭君放弃繁华,远赴边塞;海伦·凯勒在不幸中焕发光彩;老人桑提亚哥顽强地与大海搏斗;史铁生身残志坚的信念……这些毕竟离主题太远而显然是考生早早准备的大家耳熟能详的素材,缺少考生对作文题的真诚思考,得低分也是必然的了。
第二篇:阅卷归来话作文(高考)【葛维春
阅卷归来话作文
葛维春
【葛维春,安徽省某县教育局新闻发言人、教研室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国家级骨干教师,心理咨询师,兼职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中学语文培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语高效阅读总课题组副秘书长,全国中语会教学艺术专题组副组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教坛新星,全国优秀科研教师,全国中语会先进工作者。】
2008年,笔者参加了安徽省高考阅卷工作,一个多星期的紧张而繁忙的阅卷,让我感触颇多。总体上来说,安徽省的作文试题既确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检测出了我们的考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应该说,安徽省的作文命题尺度把握得十分准确。总结如下:
一、特点
1、稳定性:仍以命题作文为考查形式,稳中有变。今年是安徽省独立自主命题的第三年,除2006年考话题作文外,去年和今年都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表现了高考命题在短时间内的稳定性;内容上也有一定联系,去年《提篮春光看妈妈》“提篮”只不过是一种做法,一种行为方式,“看”才是目的,“春光”表层意义为春天的田野风光,深层的意义则可理解为个人的成绩、理想、信念、健康、幸福、感恩、报答等等,“妈妈”既可理解为自己的母亲,也可理解为祖国、民族、人民、山川大地等等。表现的是回报,是感恩;今年是《带着感动出发》,仍然可以写对母亲、师友、祖国的回报、感恩等,不过,今年的题目内容更加宽泛,它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与民生,可谓是稳中有变。
2、思辨性:感性与理性并重新课标要求中学生在“知、情、意”三个方面全面发展,其中“知”是感知,“情”是情感,“意”是意志,“知”“情”是感性层面,“意”是理性层面,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题必须感性与理性并重,试题缺乏感性,脱离中学生实际,是强人所难;试题缺乏理性,就没有深度,也与高校选拔人才的宗旨相违背。像今年的作文题目《带着感动出发》,认真审题,我们就会发现,它包含以下逻辑关系:(1)要写出受感动的人、事、物;(2)要能表达出一种情感;(3)要由人、事、物悟出一种理;(4)要有行动。显而易见:(1)(2)紧扣感动,表现的是客体;(3)(4)紧扣出发,表现的是主体,感动是出发的前提,出发是感动的深化,二者应有紧密联系,前者是重点,后者是难点。高考作文命题强调主体和客体统一,感性与理性并重,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要重点关注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训练题。今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但对以后的复习迎考很有作用。
3、人文性: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考查考生的生活体验。写作本身就要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但是前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有过一些导向:文化的外延扩大,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戏曲的,有引导学生关注流行文化的,有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有引导考生关注学者观点的……结果,一种叫作“文化散文”的作文悄悄在高中学子中走红,说起古人:屈原、苏轼、李白、杜甫……信手拈来;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比比皆是,不论是什么话题,均以这些文人作材料,既显考生文学素养深厚,又可见其作文功底不凡,以不变应万变,并无多少真情实感,却屡得高分,甚至满分,被有识之士忧虑地地称为“伪文化”现象,新的“八股文”。好在,一些命题者已开始转变了思路,开始引导学生写些真情实感的文章,如湖南卷“跑的体验”、重庆卷“自嘲”、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等,这些无疑给高考作文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今年安徽卷的作文更是如此,《带着感动出发》,从小到大,谁没有过难忘的经历?谁没有过热泪盈眶的时刻?挖掘出心中最纯最美的一颗珍珠,既避免了千人一面,又有利于学生抒真情、写实话,体现出了鲜明的人文性,受到广大考生及社会的一致好评,这是高考作文的以人为本,返璞归真。
4、现实性: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又有着极强的现实性,今年是奥运年,是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翘首以盼的一年,可是今年以来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从年初的雪灾,到最近的汶
川地震;从藏独分子闹独立,到火炬在巴黎险些被抢;从胶济铁路火车撞击,到EV71病毒在江淮大地上肆虐……这中间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大灾有大爱,天灾无情人有情,灾情的背后是无尽的温暖和关爱,也让无数国人的心受到一次次感动,灵魂得到了净化和洗礼,不必费力从古人那里寻找素材,也不必从故纸堆中寻找灵感,单单是身边的人和事,又有多少值得我们关注啊,今年高考题的全国Ⅰ卷、重庆卷“坚强”等,都与现实紧密相联,体现出了作文命题的现实性。
二、选材
看到作文题目之后的第一感觉是难度不大,认为这篇文章学生不会搜肠刮肚却无话可说,他们可以从亲情、友情、社会等角度来选取材料,纵览今年安徽省考生的高考作文,内容大多以这三种材料为主:
1、亲情:羊羔用跪乳来感恩亲情,乌鸦用反哺来回馈亲情,古老的《诗经》用萱草来承载亲情,孟郊用“三春晖”来赞美亲情。亲情是伟岸的高山,拥有深沉的力量;亲情是江河的小舟,平凡中诠释着感动„„亲情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所以看到这个题目后,许多考生写到了父爱母爱的伟大,有的写母亲雨天为自己撑起的一把伞,有的写父亲严厉的表象下的拳拳爱心;有的写为给自己上学筹学费,父母历尽了艰辛„„当考生打开记忆的大门,亲情,那点点滴滴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就会萦绕在他的心间,只要学生能横向延伸,纵向开合,设计悬念,变换视角,凸现细节,形象描述,升华哲理,这样的作文势必能打动自己,也能打动别人。
2、师友:“一个人没有朋友,就像生活里没有阳光”,的确,在艰难的求学旅途中,我们身边总有师友相伴,在我们成功而骄傲或因失败而沮丧时,是师友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诉说,为我们指点迷津,指明方向,安慰我们的灵魂,拥抱我们孤独的心,感恩师友,理应成为我们流注笔端的真情,拥有感恩的心态,确定昂扬的立意,精选个性的材料,表达昂扬的立意,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
感恩师友,一定要感谢良师益友吗?非也,一位奥运会游泳冠军获胜后曾感言:我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甚至我的对手,我的敌人,正所谓心中有美,处处皆风景,心中有善,所交皆挚友。总之,只有善于选材,巧于选材,才能张扬个性,独领风骚。
3、社会: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里,每个人都像一粒粒种子,不断地从社会的土壤中吸取水分、营养,从而生机勃勃地生长,而用生命的绿色点缀大地,用浓密的叶子织成绿阴,回馈大地无私的付出,这就是回馈社会的最好的阐释。感恩社会,你就会少一份抱怨,多一份珍惜,就会用实际行动去汇报社会:关爱失学儿童,让他们在迷茫中看到希望;关爱失明者,让他们感到心灵的阳光;关爱失去信心者,让他们找到自信的力量„„ “投之以木桃,报之于琼瑶”“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愿我们铭刻不忘。因为雪灾、地震刚刚发生,学生记忆犹新,心灵又受到极大震动,所以以此为题材的同学也较多。写温总理的流泪,三岁娃娃郎铮的敬礼,写为救学生英勇牺牲的人民教师谭千秋、张米亚,失去了十位亲人却依然战斗在救灾第一线的民警蒋敏等,选材很好,可因为这些材料被大众熟知,所以还要注重细节描写,方能打动自己和别人。
三、误区
通过评阅学生的作文,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容易进入下面误区:
1、宽泛化:许多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对题目缺乏深入思考,把自以为感动的材料都写进了作文中,导致文章内容杂乱,中心不明确,不集中,既写到父母之爱,又写到汶川地震,再写到雪灾,每件事都泛泛而谈,却说的不深入、不具体,缺乏感人的细节描写。记叙文做不到以情感人,议论文不能以理服人,自然给人留下的印象平平,如果不那么面面俱到,化大为小,抓住一点,深入集中地展开论述,突出中心,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会更为深刻。
2、模式化:不少考生写作文
时,尤其在写议论文时,普遍呈现出模式化的倾向,就像机器化大批量生产一样,不论是什么题目,一律列举近几年来被大量重复引用的材料,如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物,这些人物很典型,也很有说服力,但如果千千万万的考生都引用同样的人物事例,这些材料就失去了新鲜感,让人看了觉得乏味、沉闷。特别是不少考生,在引用材料时,根本不加分析,如此一来,这些材料就变得面目可憎了,其实高考作文最忌千人一面,只有敢于打破模式,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悟,才能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今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也规定,对套作的文章要降低分数,无疑也给一些学生和教师敲响了警钟。
3、虚假化: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考生写到亲情的文章时,提起父母双亡或单亲去世,数量之多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这不能不让我们怀疑文章的真实性。我们无法判断考生作文中叙述的诸多不幸和悲惨的故事的真假,但在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细节的虚假。也许只是为了得到阅卷老师的同情就编造这些自己残疾或父母不幸的故事,这让我们看了心里越发不是滋味。还有的考生为了和出发相联系,在文章结尾处写到高考完自己将作为一个志愿者前往地震灾区。口吻语气如出一辙。考生意图和考试结果适得其反,大相径庭。
(选自葛维春主编《成长作文·高考卷》,作者安徽省阜阳市二中 闻具芳)
课堂组织学生“写”的原则与技巧
A 有效性和发展性相结合。
书面作业不能搞“广种薄收”,要注意“量”和“度”,布置的任务题应突出训练的有效价值,抓住课文和练习的共同要素,达到既巩固旧知识,又起到对“最近发展区”的开拓作用。
教例:《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学生能够熟知于勒叔叔来信给“我”家带来的变化,也能理解这种变化所潜藏的原因。课文的重难点的分析也业已完成。但执教者苏州市工业园区七中教师洪美菊认为此文有着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能从深层挖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言语交际能力大有裨益,故作出了如下设计:1、周日,全家衣冠整齐到海边散步的目的是什么?请你描写想象中的菲利普和于勒相见的场景。2、二姐夫何时到我家,又如何看到于勒的来信,看信后的心理、神情如何?请以《看信前后》为题,以二姐夫为主角写一短文。第一题的设计是为了极力渲染菲利普对于勒归来给自己带来财富的狂喜,与兄弟俩真正相见时的因失望而仇视的情景作对比,更好地突出主题。学生习作中:我家的衣冠整齐、父母的卑微逢承,于勒的豪富慷慨,蓝天白云、海浪海船,勾勒出一幅绚丽的兄弟相见的美景。此美景延续了拾年,到后来是一枕黄粱,终于幻灭。学生的创造思维毕现。第2题的设计是锻炼学生情节安排的能力,能够以点带面,使人明白:人与人的金钱观并不是存在于一人一家之上,而是存在整个社会之中,也起到了点明主旨的作用。此题的设计着重是刻画二姐夫的心理,学生刻画得惟妙惟肖,达到了预期效果。这两题的设置,既能紧扣课文的中心,又能从原文铺阵的情景入手,加以渲染,使学生沉浸入故事的再创造的氛围之中,产生表达的冲动。从而,学生的能力得以迁移和发展。
B 多样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练习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方法多样、手法多样,常式变式结合,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训练目的为宗旨,要练得活练得巧,提高练习的功效。另外,从题目的内容看,除了注意教育性思想性外,还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要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把练习看作负担。
教例:《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一命呜呼后,进入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套子---坟墓。而墓志铭在文中是一处空白点,山东章丘四中刘明老师在此处设计一个练习,让学生给别里科夫写墓志铭。他先以几则名人墓志铭作引导:
海明威的文字不无幽默:恕我不起来。
司汤达则用九个字对自己的一生高度概括:活过了,爱过了,写过了。德国的费希特墓志铭饶有意味:剧终。
经过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在五分钟后开始交流答案:他一生追求套子,最后理想实现于此;问世间套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活在套中死在套中,始因套子终亦套子;套子容不下乱子,更扼杀了性子,阻挡了前进的步子、他什么都怕,就是不怕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套子故,两者皆可抛……
只要捕捉好让学生参与和感悟的契机,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来回应,课堂也会异彩纷呈。C 指导性与培养性相结合
每次练习要让学生有所长进,有所提高,而不是为练习而练习,或是盲目练习,陷进题海,练习要加强指导,没有导的练习,只能使练“放羊”或者流于形式。
教例: 学习了《窦娥冤》之后,广西桂林市兴安中学教师廖一璇设计了这样一道书面作业:用精练而富有文采的语言概括出本折戏的三个场面的大意。第一个上黑板板书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怒气冲天窦娥恨”、“法场诀别婆媳泪”、“为显冤屈发誓愿”。对此教师作了肯定,并进一步提出要求三句话最好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很快有同学完成了任务,教师请两位同学板书,结果一个写的是“赴法场途中诉冤、刑场上婆媳诀别、发誓愿感天动地”,另一个写的是“鸣冤叫屈窦娥恨、生离死别窦娥情、感天动地窦娥冤”,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修订,改为:“赴法场怨天咒地窦娥恨、见婆婆生离死别窦娥情、发誓愿感天动地窦娥冤”,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D 落实课后经典练习
教例:《长亭送别》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从课文中任选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要有一点文采”。
改写成现代诗并不是对原曲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它要求学生必须在对原曲所选意象、所设意境、所表情感有了真切、深入的领悟后,再结合自己平时训练而成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己的创新,改成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现代语言、现代情景,所以改写从某个角度说比自己独立创作更难更需要创新能力。在具体改写时,学生可以对原曲大胆取舍,只要符合原曲的情感,有原曲所选景物即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诗歌写作技巧,再造语言,重新设置诗歌意境。
例如:【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改诗:是谁丰富了湛蓝的天空/又无情地飘离/是谁装点了苍白的大地/却是路上带寒的秋菊/风,肆意狂乱了思绪/碎片也由南飞的大雁携去/看得林中霜叶也悄然醉了/哪是霜叶自醉/是染上了离人红泪。
改诗无疑很优秀,是创新的最好诠释。原曲前一句是具有深秋特征的四种景物的直接罗列,后一句设问点题,情景交融,含蓄而深沉。改诗则活用原诗意象,加入更多神奇的联想、想像,突破了原曲意象,丰富了原曲意境:云彩“在无情地飘离”,化静为动、化含蓄为显露;大地变得“苍白”,由“带寒的秋菊”“装点”;西风可以“肆意”吹碎离愁别绪,而被吹散的离愁的“碎片”正被南飞的大雁携去;林中红叶看了这一切,如痴如醉。这些意象想像新奇,情感表达热烈而真挚。而且承载这一切的诗歌语言及表现手法也极具现代诗的风采。
再如:【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改诗:转眼间已是酒杯横睡/马蹄声重重地踏在我的心上/载着我的留恋相背而行/落日也随他而去/怎知他今宵酒醒何处/我在梦里寻他/可怎能寻觅。
改诗运用联想、想像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改变了原曲意象。原曲只有“车”“马”,改诗则马蹄声“重重地踏在我的心上”,简练而形象,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原曲“杯盘狼藉”,改诗“酒杯横睡”,更具愁绪、更具人情;原曲有“落日”,改诗则“落日也随他而去”,夕阳的落下竟是随着张生的离去,可谓精彩之笔。
优秀的改写必须凭借卓越的联想力、想像力,才能够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缘于原诗又脱于原诗,创新意象、丰富意境。而在改写过程中,借助修辞手法可以较容易地把古诗变成符合现代审美情结、极具表现力的现代诗。
比如:【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改诗:青山你为何挡住去路/是在挽留谁呢/苍翠的树林呀/你为何如此憔悴/傍晚的云气为何要急于挥洒你的身影/小道伴着落日沉静/秋风抚过农田/偶尔听见马蹄声飞扬/将离去的车儿定格。
原曲语言极尽华美,氛围十分忧伤。改诗则通过连用四个疑问,组成排比,加上拟人的修辞手法,意象鲜活,情感直露、热情。其中把“疏林”改为“憔悴”,“夕阳古道无人语”改为“小道伴着落日沉静”最为优美。
再如,[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改诗:层层的山峦中,响彻云霄的鞭声响起,将那夕阳也击打破碎。
无论如何,在残阳里闪现了一下又随即隐没在群山暮霭中的张生的鞭声,是很难被莺莺听见的,更不可能击碎夕阳,但运用超现实的夸张却将莺莺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鞭声扩大了千万倍,是莺莺极目远望、心力交瘁的形象外化
动笔写的形式很多,比如内容摘要、仿写、缩写、续写、默写、课文点评、学习总结、读后感、资料汇编、板书设计等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节选自 维春、朝玉、祖义等《语文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篇:2015“阅卷归来话作文”
2015年6月22夜一区“阅卷归来话作文”研讨梳理精摘 时间浮夸了&谁的容颜
2015-06-23 08:43来自QQ空间日志 一、四川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审题立意:
(一)“做人”是大范围。
“老实和聪明”是关键词,是核心话题。
“ 甲说 乙说 丙说”是提供对关键词“老实和聪明”理解的范例。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能否捕捉住核心话题,是作文上档次的关键
(二)学生审题的偏差:
1、笼统谈“做人”,只字不提“老实和聪明”
2、从“ 甲说 乙说 丙说”引出“多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辩证思考”,与“老实”和“聪明”毫无关联
3、只单方面谈“老实”或“聪明”,未涉及两者,更未将两者关联
4、偷换概念,将“老实”直接换成其它概念,又没有中间转换、搭桥,如换成“清白”“忠诚”、“诚信”等
但这次如果只说“做人”,不涉及老实与聪明,得分较低
一、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准确立意
本次考试材料的两个关键词“聪明”“老实”,通读材料,一定要在两个关键词之间建立逻辑关系。可以偏重于一方面,但绝对不可以放弃另一方面。本次作文阅卷细则之一:只写一个方面的,最高45分。当然,抛开聪明和老实,大谈特谈如何做人,辩证地看问题,多角度看问题等等,在20分以下判分。
(三)我们先谈一谈我对这个复合话题的理解和认识哈。
1、聪明老实兼有。丢掉聪明的老实是守旧、死板,不知变通,狭隘、懦弱„„丢掉老实的聪明是愚蠢、轻率、鲁莽、狡猾、邪恶、损人利己、涸泽而渔„„
《方圆人生》(方为老实,圆为聪明)《老实做人,聪明做事》《山与水》(山的沉稳为老实,水的灵动为聪明)„„
2、肯定老实是一种聪明。老实是一种智慧、大智若愚、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老实是坚守、奉献、诚信、勤奋、负责、有担当、讲原则、淡泊名利、坚持原则„„ 《大智若愚》《老实是一种聪明》《诚与智》《透过老实看聪明》
3、既肯定老实,肯定聪明,也肯定聪明与老实,基本按材料中的三种看法行文。
4、从德与才的角度谈老实与聪明,,,5“老实”,做人老老实实,以诚信相待和真实不欺作为价值观,不偷奸耍滑,不斤斤计较。而现实生活中,“老实”又往往被作为“无用”“好说话”“易被欺负”的代名词。
但真正的“老实人”,即踏实做人、实在做事的人,即使容易轻视被误解,但更多的是被认可被信任,他们会因为踏实诚信、善良诚恳等美德,被人们真正的尊重。这就是“老实也是一种聪明”的内涵 ;
相对于“老实”,“聪明”则是一个更有争议,或者说更需要厘清的词语。现实中,一些人确实很聪明,具有一种出色的生存和发展的智慧;但他们往往为了利益而偷奸耍滑、投机取巧,甚至违法乱纪,他们的“聪明”,是与做人的道德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这就是讨论中所说的“聪明未必是真聪明”的内涵。
把能够代表“老实”的“坚守、奉献、诚信、勤奋、负责、有担当、讲原则、淡泊名利、坚持原则„”诸多美德,和能够体现“聪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或者说既有起码的“老实”,又有足够的“聪明”,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表述,即“老实的底线”和“聪明的上限明”的“灵活变通、创意创新、足智多谋、聪明伶俐、左右逢源”等,和谐的统一。既体现出做人的厚道,也能表现出谋事的精明。老实而不平庸,不成为懦弱无用的代名词——如何没有底线?聪明而不越界——不越道德之界,不越法律之界——如何没有上线?
(四)、论证思路:
1、阐释“老实”和“聪明”的内涵、价值;
例1“老实是于人世间不改的初心与底线,聪明是于困境时懂得转弯变通。” 例2聪明的人就是不老老实实地等待命运,而是主动出击,扼住命运地喉咙。例3真正的聪明是内敛于心的细腻与大脑的精明。例4老实,是生命的本质,是源自黄土地的忠厚实诚; 老实,是超凡脱俗的生命觉醒;
老实,是为人最重要的品质,唯有立于此,生命价值才能实现。(2)用事例阐释自己对“老实”和“聪明”的认识;(考场上看到了一些非常好的例子)
(3)从事理上分析“老实”和“聪明”关系;实而不聪是弱愚,聪而不实是大愚,老实聪明兼得是大智。
对自己诚实是一种智慧 对他人诚实是一种聪明
例3.独持老实之心,易被社会洪流所湮没,被无情的现实所摧残。仅饮聪明之水,利欲熏心,不被天理所容。例4诚实令聪明存道义,聪明令诚实更深邃。
三、拟题:
“老实也是一种聪明”“老实和聪明可以兼得”“老实和聪明”“老实是根,聪明是花”“老实是桨,聪明是帆”《乘老实之舟,扬聪明之帆》,这些题目一看就是立意准确的。
作文标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才会在考场阅卷中脱颖而出,受到老师的青睐呢? 1.强烈的情感感染人,2.理性的指向征服人,3.精准的比喻折服人,4.生动的意象愉悦人
有位考生以《实诚与灵明》为题,副标题就是石与花的果实,开头把老实为人比喻为敦厚的石,把聪明比喻为美丽的花,段末点题:当实诚与灵明相遇,便结出石与花的果实。
四、材料丰富,彰显文化积淀。
一篇优秀作文,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一定有丰富的材料支撑。材料老套或者没有材料。
一些优秀的作文在材料丰富这一点上胜出。
1、有的虽然写了文化名人,但是写得很有深度。比如写苏轼,作者抓住苏轼一心为国为民的老实,与他遭遇挫折后达观自适的聪明,二者结合,苏轼不仅文韵流芳,而且极富人格魅力。
2、有的活用课本素材,调遣角度,说理通透。如有的用烛之武,廉颇蔺相如,刘邦,项羽,巴金,,,3、有的材料很有时代色彩,说明考生很关注生活。如马云马化腾,感动中国人物,反腐倡廉,老虎苍蝇,日本和德国对待战争的态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核心是在写作运用中积累,将死素材活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转化为足额生自己的思考。将经典素材专题研究,时代感强的素材让同学们评论分析,切实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绝对不能只单纯背诵素材,一定要将作文素材转化为学生的见解性的思考和写作成果。
扣题问题我觉得还是学生把握作文角度缺少稳定性技术问题。由近及远,由已及彼,由内及外,切入一个角度挖深,不愁没有火花性思维。
五、道理是分析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加强思维训练,加强分析说理的训练。——对命题核心词语的内涵的理解和分析,应该是思维训练和分析说理训练的关键
六、勤练书法,卷面整洁
字写得好卷面整洁的考生无疑占尽优势,书写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同水平的文章,书写好,卷面整,显然高几分。卷面整与不整,肯定是有区别的
七、下水文引路:
1、做人的智慧 川师大文学院 郑后秀 有的人,坚持着老实做人的原则,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分内事情,却一直得不到提升和发展;有的人,聪明能干、八面玲珑,却把心思花在溜须拍马、投机倒把上,往往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在我看来,做人的智慧在于——做一个聪明的老实人。首先,做一个老实人。
忠诚老实乃为人之本,处世之基。正如一个寓言里所说的那样:“你若失去忠诚老实的心,便把一切都失去了,一个老实的人,才能立足社会;一个老实的民族,才有希望;一个老实的国家才会兴旺发达!”老实,意味着实诚,要做一个诚实、言而有信的人;老实,意味着忠厚,要做一个脚踏实地、忠心耿耿的人;老实,意味着实在,要做一个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的人。
2014年“感动中国”的肖卿福是一个老实人。医生的职责让他克服恐惧,留在了麻风病康复村。42年间,他认真对待每一次治疗,帮助麻风病人康复,从未出过医疗事故。甚至连退休后,他依然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正是他的老实,他的坚持,让阳光照进麻风病人的心窝,给了他们生的希望,也给了我们深深的感动。做一个聪明人。
聪明是天资聪慧,比如具有写作天赋的方仲永、音乐天赋的莫扎特。除了天资异禀外,聪明还是博闻强识的渊博,是审时度势的机智,是不失时机的敏锐,是敏而好学的努力,是成竹在胸的自信。学识渊博、认真钻研的马克思是聪明人,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的范蠡是聪明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诸葛亮是聪明人,善于抓住机会、展示自己才华的拿破仑是聪明人„„ 做人的真正智慧在于——做一个聪明的老实人。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老实但不固执、默守陈规,还得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潮流;老实但不蠢笨,吃亏是福,但也别想总挖坑给“我”跳;老实并不意味着无能、无作为,有一种人叫“大智若愚”。聪明但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需虚心求教,不断探索;聪明但不投机取巧、只顾眼前利益,而是立足长远,共商大计;聪明但不哗众取宠、巧言令色,而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做一个老实人。
老实并不意味着不聪明,聪明并不意味着不老实。老实做人,聪明做事,做一个聪明的老实人,这才是做人的智慧!
2、学习大地,厚德载物 陈秀玲 四川师范大学
学大地做老实人?也许有人会惊讶,现代社会谁不想精明?居然有人愿意做老实人?是的,我要说的就是——学大地做老实人,老实做人。大地广袤无言,却被顶礼膜拜;大地朴实勤恳,它却乃容天下。事实上,古往今来,因老实而成就自己,因勤恳成就人生的事例比比皆是。
众所周知,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杜兰特手下的总裁叫卡洛道尼斯。他曾是杜兰特手下的小职员,当他谈起他之所以被提升为总裁时说:“当我刚到杜兰特先生那儿工作时,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但杜兰特先生仍留在办公室里,一直呆得很晚。我认为应当有人留下来,给杜兰特先生提供一些工作上必要的协助,所以我也留下来了„„他随时都能发现我„„后来他就养成了召唤我的习惯。这就是整个事情的过程。” 道尼斯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付出的时间精力肯定不相当,但是,这种吃亏的老实人却走到总裁的位置。试想如果他和其他所谓的精明人一样,斤斤计较付出与回报,那他能就这样的成就自己辉煌的人生材料没有用那些老套而陈旧的内容,而是有说服力的“杜兰特手下的小职员”)美国船王罗伯特达拉有一位得力助手,最早她只是一名速记员。谈到她之所以能得到这个公司里所有女士都眼红的秘书位置时,罗伯特达拉说:“我在最初雇用她时,她的薪水同公司其他普通的职员没什么两样。但是,同其他普通职员所不同的是,用完晚餐后,她还常常回到办公室来,并且积极地做那些本来不是她分内的、也没有报酬的工作,并把她替我写好的回信和其它一些文件送到我的办公室来。她的能力增长很快,有时候替我写的信就同我写的一样。当我的秘书因故辞职时,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她,因为她早已做着这样的工作,并且早已有了这样的能力。我多次提高她的薪水,直到她的薪水是普通职员的四倍。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她已经使她自己变得对我极有价值,是我的事业不能离开的帮手。”这难道不正是老实做人的收获吗?这难道不是老实人的真智慧吗?
是的,聪明,但不要追求精明。周总理曾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就是老实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检验。”老实人并非贬低,聪明人也并非智慧。老实人大智若愚,他们老实若愚,只是龙潜深渊,深藏不露,不以真身示人罢了,这是一种修炼、一种境界。老实即是真聪明,老实人不等同于笨人,老老实实为人,脚踏实地做事,走一步是一步,最终实现理想,获得成功。就让我们远离精明,一如那沉默厚实的大地,老实做人,做一个老实人吧!(由老实做人的收获,进一步点出“这难道不是老实人的真智慧吗?”周总理的一席话“世界上最聪明的就是老实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检验。”,颇有画龙点睛之妙老实人并非贬低,聪明人也并非智慧。老实人大智若愚,他们老实若愚,只是龙潜深渊,深藏不露,不以真身示人罢了,这是一种修炼、一种境界。老实即是真聪明,老实人不等同于笨人,老老实实为人,脚踏实地做事,走一步是一步,最终实现理想,获得成功。——这一层,在前面例证的基础上,充分深入,富有辩证,不停留在表层的事例,进一步揭示老实和聪明的关系“让我们远离精明,一如那沉默厚实的大地,老实做人,做一个老实人吧!”——紧扣材料中的“聪明未必是真聪明”“老实才是另一种聪明”,有明确的点题,亦有足够的深度)
3、老实聪明地做人做事 华元荣
做人做事,其实真的好难。太老实了,容易让自己痛苦,“人善被人欺”;太聪明了,又容易让别人痛苦,“既生瑜,何生亮”。我们,往往就在这种老实和聪明之间做着艰难的抉择,有时候,真有做墙上草的无奈和忧郁之感。其实,我认为我们大可不必在到底是老实地做人做事还是聪明地做人做事这个问题上太过于纠结。我认为最好的态度是:老实聪明地做人做事。
老实,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在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来一直以农业为立国根本的国度里,更看重老实。“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是强调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老实,如果没有老实,什么都成了空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实事求是”,说穿了,无非也是要求老实做事,靠着这种精神,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发展,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没有老实做人做事的精神,曹雪芹不会经历十载,批阅数次写成流芳百世的《红楼梦》,马克思也不会用四十年的光阴写出《资本论》。没有老实做人做事的精神,革命先烈不会浴血奋战、舍身忘死换来崭新的国家,体育健儿不会忍受孤独、耀武扬威奥运赛场为祖国挣得殊荣。
所以,老实是立人成事的关键,没有老实,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有了老实,如果再加上聪明,那就是锦上添花,快马加鞭。聪明会让老实如虎添翼,让人惊讶和赞叹。
聪明的同义词是智慧,智慧是人生中最美丽的花朵。在井冈山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毛泽东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的是一种乐观的智慧。邓小平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让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靠的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智慧。“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梦”,每一个崭新响亮的口号,无不是在老老实实分析中国国情的现实后,体现出一种治国安邦的智慧。聪明就是一把雨伞,撑开它,可以让我们在有烈日的时候免受炙烤,有暴雨的时候免受冷寒。做人其实与做事治国同一个道理。每个人由于所处的环境、具有的天赋、所受的教育不同,决定了他以后所从事的事业不同。但是,无论一个人做什么,必须把老实摆在首位,才不会走上歧途,才可能做出成绩。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也必须发挥聪明,拥有智慧,我们成功就会缩短周期,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更多的成绩,让人生更精彩。
2015年6月7日于泸定
(“老实聪明地做人做事”——不妨就表述为:老实做人,聪明做事。对举而互补,言简又意赅元荣老师之作,气韵贯通,酣畅淋漓。“老实与聪明”,虽然是生活中的做人做事之言,但以之言伟人伟业,说国事国运,具有一种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的笔势;——虽是一篇小文,依然具有横扫六合之势;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元荣之文是也无论一个人做什么,必须把老实摆在首位,才不会走上歧途,才可能做出成绩。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也必须发挥聪明,拥有智慧,我们成功就会缩短周期,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更多的成绩,让人生更精彩。——结尾部分,元荣老师洗净铅华,返璞归真而画龙点睛,把“老实和聪明”紧扣“做人”这一命题范围,虽是戛然而止,却是余韵颇丰,颇有“曲终收拨当心画”之妙。元荣老师功力深厚,思考深刻,能够于教学之余高考之中勤于下水,体验作文,不但于学生受益匪浅,于自己专业发展也是一大促进。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成长的一种正道。@华元荣 泸定(302888485)重用“老实人”、关心“老实人”一直是我们的用人导向,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重要讲话中曾提出明确要求“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这是我们党在选人用人上的一贯主张。那么周总理为何说“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
4、父亲的哲学 „„读高考作文题目拟作(陶筝 成都)
我用最快的速度在考场瞄了一眼作文题,老实与聪明。呵呵,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人,就是我的父亲。
人人都说他老实,上班老实守纪,为人老实诚恳。在他的世界里,做好本分的事,经营一个和睦的家,谦让一个好强的老婆,养育一对不省心的儿女。一切,都如唐僧在悟空划定的辟邪圈里运转,从未越轨半步,哪怕只是一点点想法。
年少的记忆里,父亲在家言语不多,像一头永不疲惫的牛,在家里家外忙碌。下班回家,拉过一个小木凳,在院前吧啦吧啦几口旱烟,余光仍在扫视着家里是否有需要他做的活儿。偶有小朋友过来,绕在他的膝盖边玩耍,父亲总是憨憨地将他们举起,逗得孩子发出银玲般的笑,然后满意地跑开。邻里间有需求,自不用多说,力大无比的父亲总是跑在最前,扛起最重的活。至今记得有一天夜里,父亲回来告诉母亲,说今晚学校开会,校长在大会上表扬了某某某搬走了一颗影响学校形象的巨石。母亲出离地愤怒了,因为弄走巨石的人是我父亲,但校长却不明就理地把表扬给了别人。在一旁做作业的我,也在内心嘀咕,明明是你做的,为何不说,为何自己受累却要让别人抢占风头,为何要做那个老实人。再一联系平时,我的眼前就拼凑起了这样的画面,老实巴交地埋头做事,再苦再累不抱怨的,从未给领导递一根烟,从未给领导送一次礼的,就是他,我的父亲,我那并不能给我带来骄傲的父亲。甚至,我开始羡慕那些别家的孩子,有一个圆滑处世,会溜须拍马,和领导称兄道弟,懂得迎来送往的父亲。
但羡慕终归是羡慕,父亲终不会因为母亲的埋怨,我们的虚荣而改变他的处世哲学。多年后,我已经站上了讲台,父亲也早已退休。闲不住的他在学校寻得一份花工的差事,于是,便有了每天和我一起早起上班的日子。很多次,我在讲台上撕扯着喉咙,父亲在窗外推着除草机劳作,那轰隆隆的声音总让我忍不住瞧上一眼。烈日下的父亲,穿着十几年前的旧衣,如老农一般挥汗如雨,黝黑的肌肤灼伤了我的眼睛。铃声一响,我奔出教室,厉声地对他吼道,你看这样的暑天,还有几个人像你一样,你就不怕中暑,一个月给你多少钱,让你这样卖命?父亲拉过围在脖子上的毛巾,揩去挂在眼帘上的汗珠,振振有词地说,拿钱做事,做事就要做好。除了递上一瓶水,我真拿这个一辈子老实巴交的他没有办法。为什么?为什么他就不会聪明一点?为什么他除了老实,就只剩老实呢?
但,也就在最近这半年里,我开始用异样的眼光去看我这老实的父亲。母亲去北京带小陶子了,家里只剩下了我,和这个没有过多言语的父亲。我,每日忙于上班,早出晚归。而父亲,终因上了年纪,不再和我一起穿梭于徐家坝的校园。一日傍晚,我接到邻里电话,焦急地询问我父亲在哪儿,我平静地回答,他能在哪儿,不是在家,就是在外散步。邻里大概意思是今天不见我父亲一起散步,心里觉得放心不下。我飞奔在回家的路上,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看见我那父亲,跟着一大群同龄男男女女在校园的操场,悠闲地踱步,不时发出爽朗的笑,而身旁的那些老妇,甚至笑弯了腰。就这样,我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不想惊扰,只愿追随。一直来到家门前,我戏谑地问,老人家今天心情挺好?父亲憨憨地答,吃饱穿暖没烦忧,哪哪都好。
是的,我这老实的父亲,一生信奉的不就是活得简单自在而知满足吗?三餐可以无肉,衣物只需蔽体,上床就能酣眠。比起那些在物欲世界里沉浮,在功名利禄里进退的人来说,父亲的生活是乏味的,父亲的思维简单的。但,当我看到那些人,那些曾在宦海中极尽一生之力,在红尘里招蜂引蝶,拈花惹草,老来却孤零零地在操场上郁郁独行的时候,我又不得不欣然地承认,父亲的处世哲学,简单,却又充满了智慧。
(陶筝老师的散文笔法,颇得写人之精要——精心的细节,精细的刻画;笔墨饱蘸浓厚的情感,写出朝夕相处的父亲“老实而不甚聪明”的性格,与考试命题是如此契合;生活气息浓郁,真情实感深厚,如果是考场阅卷,老夫一定键盘一敲,予以满分!)
5、做一个老实与聪明兼具的人
„„读高考作文题目有感(冯超 达州)
倘若,某天,你在某个电梯正好听见一个小姐打了屁。你是选择当众揭穿“是她打的屁”?还是选择沉默?还是在别人都向她投去怀疑的目光时赶紧替她挡一下,“不好意思,刚才是我消化功能太好了”!
选择第一种的,是老实人;选择第二种的,是聪明人;选择第三种处理方式的,你表露出你对姑娘的真诚帮助与关心,又显得那么机智聪敏,我敢说,你是一个老实与聪明兼而有之的智慧人。
做人,就做老实与聪明兼具的人吧!首先,你看,人是复杂的动物,性格特质也不必孤立地存在。于己,老实人需要聪明点才更好办事,聪明人因本性的实诚才会更显可爱。于人,老实人因为真诚担当就容易被人接纳,聪明人因为机智变通而对事有利。老实与聪明,向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老实的人叫人摸透,虽容易吃亏受累,活得简单却也自在,可简单自在不也就是活得聪明?聪明的人叫人佩服,虽能够随机应变,活得灵巧却也很费心力,这样不也就是不够聪明? 于是,你无需纠结做人是老实点好还是聪明点更为智慧了,难道你没发现,遇事该老实则老实,该滑头就滑头,让老实与聪明互相取长补短,岂不更美更实用。
再有,如今社会上大人小孩都在极力忙着整合自身发展的资源,当你的“硬件”即所谓物质能力缺乏时,人们通常会说“那就努力开发情商、智商等软件功能吧”!这个过程中,有的人聪敏圆滑起来,懂得察言观色,主张该老实则老实,该应变则应变,做起事来才容易高效快捷;有的人仍坚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做人老传统,他们相信,以真诚、稳重、务实、懂得谦让宽容或敢于吃亏等品质,同样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着各自的为人准则与喜好,老实或者聪明,天平的两端还真是难以取舍。不过,我倒觉得,老实和聪明,都是一个人立于世间的“软件”因素,都是智慧情商的表现。
你的聪敏机智、左右逢源、灵活处事的态度,就是资本。你的真诚坦荡、稳重务实、敢于吃亏、谦让宽容的品质,不也都是你成功的垫脚石吗?
引人向“真善美”靠近的老实,跟引人向“变通达”靠近的聪明,都是智慧的表现。不过,一个人最好不要过于耍弄聪明,也不要过分固执老实,那样受害的首先还是自己。你只有表现出坦率度高且应变力强,才能离成功舒适的人生更近一步。
近来再读《三国》与《水浒》。总觉得,基于刘氏二主,诸葛亮就一直是忠臣,那样满腹韬略,智慧万端的人怎么不自己当王呢?僭越则是背道,于毕生理想何益!刘备三顾茅庐,又以兄弟待之,清醒的人理应感恩戴德,恪守本分,怎能取刘备子弟而代之。这就是诸葛亮的老实!是忠诚信义的体现!若是耍滑头趁白帝城托孤便自取刘氏江山,那么,即使再有过人的智慧也得不到天下之人的认可吧?他秉承本分,继续辅佐刘禅,赢得西蜀上下人的拥戴,这就是诸葛亮的聪明所在啊。至于
《水浒》里那个悲剧英雄林冲,就是过于老实地相信高太尉们不会歹毒残忍到硬要置他于死的地步,一再抱有幻想,人家不会霸占他的妻子,才一次次委曲求全,妥协退让,终致家破人亡,落草梁山。要是他早就洞察出太尉们的野心,不那么忍辱负重,及时奋起反抗,也许„„至少他不会痛得这样惨。
天平的两端,一手聪明,一手老实,那中间的核心,才是智慧。只是,不知,世间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权作一种做人的理想和梦吧。不是有句话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至少思想也引领人的伟大。
(开篇所譬,虽略有不雅,但能够把“老实与聪明兼具”解得如此贴切精彩,舍此无它;选择第三种处理方式的,你表露出你对姑娘的真诚帮助与关心,又显得那么机智聪敏,我敢说,你是一个老实与聪明兼而有之的智慧人。——好像俺就是这样的人啊做人,就做老实与聪明兼具的人吧!首先,你看,人是复杂的动物,性格特质也不必孤立地存在。于己,老实人需要聪明点才更好办事,聪明人因本性的实诚才会更显可爱。于人,老实人因为真诚担当就容易被人接纳,聪明人因为机智变通而对事有利。老实与聪明,向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老实的人叫人摸透,虽容易吃亏受累,活得简单却也自在,可简单自在不也就是活得聪明?聪明的人叫人佩服,虽能够随机应变,活得灵巧却也很费心力,这样不也就是不够聪明? 于是,你无需纠结做人是老实点好还是聪明点更为智慧了,难道你没发现,遇事该老实则老实,该滑头就滑头,让老实与聪明互相取长补短,岂不更美更实用。
——这两段文字,没有一个事例,但也几乎没有闲笔;刚才我们讨论过程中,晓彤老师和林泽,特别提到了“深入思考和思维分析”——这两段文字可谓典范。于己,老实人需要聪明点才更好办事,聪明人因本性的实诚才会更显可爱。于人,老实人因为真诚担当就容易被人接纳,聪明人因为机智变通而对事有利。老实与聪明,向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充满辩证思考,有思维的缜密,亦有语言的机趣。你的聪敏机智、左右逢源、灵活处事的态度,就是资本。你的真诚坦荡、稳重务实、敢于吃亏、谦让宽容的品质,不也都是你成功的垫脚石吗?
——此一段文质兼美,绝对可让阅卷老师大快朵颐。刘备三顾茅庐,又以兄弟待之,清醒的人理应感恩戴德,恪守本分,怎能取刘备子弟而代之。这就是诸葛亮的老实!是忠诚信义的体现!若是耍滑头趁白帝城托孤便自取刘氏江山,那么,即使再有过人的智慧也得不到天下之人的认可吧?他秉承本分,继续辅佐刘禅,赢得西蜀上下人的拥戴,这就是诸葛亮的聪明所在啊。——读书贵在有感悟,超超此处感悟,胜过很多人读十年书。悲剧英雄林冲,就是过于老实地相信高太尉们不会歹毒残忍到硬要置他于死的地步,一再抱有幻想,人家不会霸占他的妻子,才一次次委曲求全,妥协退让,终致家破人亡,落草梁山。要是他早就洞察出太尉们的野心,不那么忍辱负重,及时奋起反抗,也许„„至少他不会痛得这样惨。——同理,林冲又是一个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老实太过,醒悟太晚之人,被超超如此化用,堪称是关于“老实和聪明”的画龙点睛之笔。呵呵,我真的要举杯畅饮啤酒了——疑为佳作,二为还没有吃晚饭)
第四篇:作文阅卷老师看中考作文如何得高分
作文阅卷老师看中考作文如何得高分
中考作文阅卷一直为人们强烈关注,作为一名阅卷老师,怎样判卷才能对教育和社会负责,体现考试的公平和正义呢?
在中考中,由于作文占了很大分值,且作文的评判带有很大的弹性,所以作文阅卷每年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科学公正地评判作文,我认为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所以,中考作文就是要考查学生是否表达真情实感?是否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是否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是否在为文造情?如何理解作文的“真”?曾有阅卷老师批评学生写“挑战脆弱”、“追求坚韧”等话题作文时,有占一半以上的学生写了“父母病亡”的现象,但如果对这类作文都以歧视的眼光来看,那不是对真有这种情况的学生不公平吗?所以作文的“真”决不能与生活的“真”划等号。一位专家说,艺术所要求的真实性不是严格的生活真实性,无论作品的内容如何虚构,只要符合鉴赏者的审美视界,使他们感到可信,得到他们的认同,就有艺术的真实性。”作文的“真”应立足于“真的情感”、“真的体验”、“真的事理”,最终应归于“言语表达的真实”。因为只有“言语表达的真实”才能达到上述效果。有的作文虽“真”犹“假”,虽然写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真实的事情,但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力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读来味同嚼蜡,让评判者感觉“假”;反之,有的作文写的事虽然不是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但读来让人感到身临其境,产生共同的审美感,这就使评判者感觉“真”。作为阅卷老师在评判时,切不可简单从“事情是否真的发生过”来评判作文的真假,而应该从文章中获得的感受来评判是否“情感真挚、体验真切、事理正确”,这样就可以评判作文是否真实。
内容健康立意深刻
不知什么原因,在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中,只提体裁要求,字数要求,几乎不提内容健康、立意深刻的要求。巴金曾经对文学的功能作了这样的概括: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变得更美好。学生写作的目的也是“使人变得更美好”。过去我们传统意义上“内容健康、立意深刻”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带有政治色彩,在作文评判中给了作文“定性”的标准,这对考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束缚。近几年来大家感觉到,中考作文命题者几乎都在试图不在政治的范围内寻找命题因素,而转向在情感心灵、生活态度、过程方法上来寻找作文的话题,这既是让考生有与自己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东西可写,也是在避免学生因不谙政治可能带来的失误。其实,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一个“内容健康、立意深刻”的问题,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提出“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文是语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作文的考查怎么能不要“内容健康、立意深刻”呢?所以,在中考作文阅卷中,要对学生作文进行“内容健康、立意深刻”的评判,看作文内容反映的东西是否是时代的主流,是否带有暴力、恐怖、色情的倾向,作文的立意是否扬善惩恶,是否颓废堕落。文如其人,文由心生,在中考作文的评判上要有道德的审美性,要知善从善,要用文明进步的标尺来引导当代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文要走出三个误区
一是以作文字体优美、卷面整洁来认定作文的“美”,作文字写得优美、卷面整洁固然值得鼓励,在评判时也应根据评分标准给予一定的分数,但毕竟此项只占3、5分,最根本的还是写作内容和表现的思想情感;二是以华丽词藻为美。当前,学生“背”作文的现象很严重,极个别学校还“创造”了“万能作文法”(见《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3期《谁能为“万能作文法”送终》),我们不反对作文的语言华美,但如果用背来的东西堆砌而成,这样的作文是没有
生命力的。所以,阅卷老师要细品学生作文中写得很“亮”的东西,思考其与作品主题的关联度,是否是作者的原生态语言,不能被“美色”所迷惑;三是以样式艳奇为美。有好多学生“东施效颦”,动不动在作文前头来个“题记”,有的甚至在文章结束时还要加上一个“后记”。一篇很短的文章,是否真有必要在开头和结尾都添个“题记”和“后记”呢?作文的样式要为内容服务,一篇作文如果仅是外在包装华丽,而内容空泛,那决不是优秀的作文。所以,中考作文的评判,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我以为作文之美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情感思想之美。阅卷老师在判阅作文时,能否体验到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情感思想能否让读者产生美感、受到震撼;二是思维之美,作文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言语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思维活动,思维的合理、连贯以及表现出来的智慧都是充满美感的;三是语言之美。语言美在于能否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即俗话说的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而不是“如挤牙膏一般挤出来的”。
第五篇:高考新材料作文如何写才能得高分
高考新材料作文如何写才能得高分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引人注目,新材料作文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有专家推测,2011年,河南使用的全国卷可能依然会出现新材料作文。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新材料作文?我们邀请了河南省语文阅卷质量检查组成员、郑州市教研室高考研究中心组成员、郑州一中语文教师王惠明,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方面,为同学们讲解如何写好新材料作文。人物:王惠明简介:省语文阅卷质量检查组成员、郑州一中语文教师话题:新材料作文在近年高考出现较多,怎样写好新材料作文很关键
新材料作文如何抓第一立意
新材料作文之新意,在于要体现新课程倡导的“多元文化”“多元解读”“个性化学习”等新的学习理念,进而突破“千人一面”的习惯性思考方式。然而,作为选拔性的考试,作文材料必须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因此此类作文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审清材料,明确主旨,定出第一立意。
审题常见病症有:脱离材料、随意而为,朦胧感知、似是而非,抓一鳞而弃全鱼,抓现象而弃本质。那么,如何才能审出第一立意呢,王老师认为应首先分析材料的类型,再区别对待。
单一型材料的两种审题技巧
此类材料多是文字较少,主人公只有一个,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可以采用抓关键词句和原因分析法来审清材料,挖掘其第一立意。
审题技巧一:抓关键句法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是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1:有人问巴西球员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分析:这段文字的关键句是“下一个”。因此立意角度有:永不满足、再接再厉、追求无止境等。
例2:有一只狗习惯吃鸡蛋,看见一个海螺,以为是鸡蛋,张大了嘴,一口就把它吞了下去,后来觉得肚里很沉重,很是痛苦,说道:“我真是活该,以为一切圆的都是蛋。”分析:整个文段的关键句是“我真是活该,以为一切圆的都是蛋”。立意角度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经验主义要不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审题技巧二:因果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古代有位渔翁,第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虾米;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整个材料叙述了渔翁捞鱼的故事,那么渔翁最后什么也没捞到的原因是“井”域狭窄,空间不宽,藏鱼不多。最佳立意为: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