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庆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析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 院 教师教育学院 专 业 小学教育 研 究 方 向 小学数学教育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2015年6月1日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生理、心理快速成长的关键阶段,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极易发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小学生的成长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诸多的研究表明,心理问题向低龄群体蔓延的势头发展显著,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是家庭,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影响来自家庭。本文从分析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入手,分析家庭因素对他们心灵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并针对这些错误的家庭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让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客观详细地明白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因素
I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Students as a special social group,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one to a variety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and surveys show that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younger age trend is obvious, the pupils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mental health is worrying.The family is the first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 to grow up, so the effect of family factors on mental health of pupils can not be ignored.The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of analysis on their minds by family factors, and the influence and harm,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these error factors of the family.Hope that through this can let parents, students and members of society system to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 of family education on Pupils' psychological influence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minors.Key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family factors II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1
(一)不良的学习心理...............................................................................................1
(二)逆反心理强.......................................................................................................1
(三)嫉妒心理普遍存在...........................................................................................1
(四)人际交往能力差...............................................................................................2
(五)品格存在缺陷...................................................................................................2
(六)心理承受能力差...............................................................................................2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3
(一)家庭结构...........................................................................................................3
(二)家庭氛围...........................................................................................................3
(三)家庭教育方式...................................................................................................3
(四)家长的榜样作用...............................................................................................4
(五)家长本身的文化、心理素质...........................................................................4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策略分析..................................................................................5
(一)树立良好的家风...............................................................................................5
(二)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5
(三)树立良好的榜样...............................................................................................5
(四)民主的教育方式...............................................................................................6
(五)认真对待孩子心理健康问题...........................................................................6
(六)提升家长文化、心理素质...............................................................................6
(七)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6
(八)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心理培训课程...................................................................6
四、结论..............................................................................................................................7 参考文献..............................................................................................................................8 谢
辞..................................................................................................................................9
III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小学生能够对周围环境做出良好的适应,拥有旺盛的生命活力,一种稳定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能够激发其身心的潜能,还能够促进其身体的健康成长,使其身体和心理始终处于活跃、积极地状态。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社会整体压力不断加大,小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也面临着压力持续增大的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已引起国内心理与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也层出不穷[1]。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仅对他们的学习、交友、适应社会、良好品德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养成等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而且对学校教育、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都会产生一系列的负效应。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良的学习心理
现在许多小学阶段的学生过早地出现学习疲劳、心理怠倦的状态,甚至于部分小学生“谈考色变”,不知所措、对考试感到焦虑;一些小学生在学校里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愿意克服学习困难,课后照抄他人的作业,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厌倦情绪;有些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经常需要老师和家长督促完成学习任务;有些学生偏科象非常严重;有很多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对学习毫无兴趣,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觉得学习非常痛苦,经常有逃学或旷课。
(二)逆反心理强
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小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普遍且突出的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不采纳对老师和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小学生往往比较执拗,在一段时间里听不进老师及家长的任何劝说,甚至完全否定老师和家长的合理化建议,经常强词夺理,故意捣乱,思维上僵化,行动上任性;其二,不喜欢同老师及家长沟通交流。部分存在逆反心理的小学生一方面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另一方面沉默寡言,不喜欢同长辈进行沟通交流,喜欢搞“冷战”,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长辈们很难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造成两者的心理屏障。
(三)嫉妒心理普遍存在
现在大多数小学生活泼和聪明,但他们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但不注意别人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优点,看到其他同学比自己好,心里很不舒服,不能看到他人的优点,盲目地否定别人,提高自己,你害怕我比你厉害,我怕你比我强大,嫉妒心使小学生心理失去平衡。
(四)人际交往能力差
目前小学生的主体基本为零零后孩子,相比于九零后,这代小孩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更受父母及祖辈的宠爱,由于家人的关心、爱和宽容会让他们被宠坏的。在无形的条件中,溺爱成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沃土。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这让他们发展成为“站在一个人的立场”来思考,使得他们不善于分享他们的幸福,他们不会去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2]。此外,因为有些孩子的祖父母作为小学生的生活伴侣,受隔代教育的影响,他们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更不知道与同学怎样更好的相处。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更自我,很少为他人考虑,因小事与同学斤斤计较的现象十分普遍。同时,他们相互之间的沟通是存在障碍的,许多小学生 想找到一个可以说话朋友都觉得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从心理上就不想与他人接触交流,因为他们觉得社会缺乏爱和友好。而父母因为忙碌,往往会看不到孩子在心理上的这些微小变化,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出现诸如心情抑郁、心理自闭的问题[3]。
(五)品德存在缺陷
作为零零后为主体的小学生大都在家长过分爱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很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品德存在缺陷和自我控制能力弱等方面[4]。具体表现在过度的爱慕虚荣、不懂得勤俭节约、攀比心理严重,从小便热衷于学习大人们的交际行为成为一大难题;一些学生表现出自私的心态,他们喜爱的玩具或零食从来不跟别人分享,但看到别人有趣的玩具需要强行占有,比较自我的一些小学生不听老师和父母的建议;很多小学生缺乏独立,依赖父母和老师的个性很强,缺乏应有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六)心理承受能力差
近年来,许多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不能忍受,哭、旷课、离家出走,甚至有一些服用药物或割手腕自杀。一个女孩曾经因为父母没有让她看“快乐女生”,为了同家人作所谓的“斗争”,将自己反锁在卧室内长达数个小时;甚至存在这样小学生,承受不住老师的批评教育,回家后毁坏学习工具;更有甚者,不能接受父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母的任何责骂,赌气出走等等。小学生这些十分草率、极端的举动,归根结底都在于其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其所在的首要成长环境,此阶段父母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最亲密的“伙伴”,对孩子产生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启蒙性、持续性的特征,家庭环境质量的好坏、父母言行举止的得失、父母教育适当与否,都与小学生心理健康好坏有着直接且长久的关系。作为人类性格的初始制造厂,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也可以说是家庭的人口结构,主要依据家庭中的人口数量多寡来划分,可以分为大家庭、三口之家、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家庭结构对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庭和三口之家一般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离婚是当代儿童心理健康面临最严重和复杂的一个危机性问题。对于处在人格塑造初期的小学生来说,父母离婚给其带来的伤害,就如同亲人死亡带来的影响一般。孩子从一个原本温馨、完整的家庭来到一个冷清、残缺的家庭中,将会遇到很多情感上的困难和障碍,还会感受到学习和社会带来的无形压力。
在我国,关于家庭结构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研究有很多,这些研究都表明,不同的家庭类型,对孩子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行为问题,发生的概率最高;生活在结构完整家庭的孩子,通常身心能够得到较好的成长,发生心理问题或者行为问题的概率也远低于单亲单亲家庭。
(二)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气氛和情绪。实践表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有怎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造就孩子怎么样的行为。和谐的家庭氛围造就良好的儿童行为,小学生生活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通常表现出活泼开朗、诚实谦虚的个性,同时能够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对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索欲;相反的是,生活在糟糕家庭氛围中的孩子,通常表现出自私胆小,孤僻冷漠、放任懒惰的特点,对周围的世界反应迟钝,好奇心不强[5]。
(三)家庭教育方式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在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面,国内外很多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小学生表现出很难适应社会的性格特征,是诱发儿童神经症的危险因素。父母太严厉,要求太多,即使是简单的错误也经常打骂孩子,忽视、歧视冷漠,不一致的要求,缺乏理解和沟通,经常贬低,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等。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们除了过度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外,还有一系列的基本心理需求不能满足,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担心、恐惧、抑郁等。这些消极情绪如果长期不能解决,它可能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6]。
家庭环境和的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密切相关的,民主教育下的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非民主教育下的小学生。
(四)家长的榜样作用
通常人们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口头教育,然而父母对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全方位、多角度的。除了口头教育等直接的影响之外,孩子更多的是通过模仿,间接的受到父母的影响。模仿的心理机制是未成年阶段鲜明的心理特征。前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在曾在他的一本《人格心理学》书中指出的那样,模仿的产生,取决于榜样的特点,但也和模仿者本身的心理特点存在关联[7]。一方面,榜样本身具有可接近性、生动性、权威性和情感性可以激发人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模仿的产生也依赖于模仿者体内需要寻求榜样的力量。一般来说,父母通常都具备了榜样的大多数特点,也就是说父母的很多行为成为了孩子检验和调整自我行为的标准。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班杜拉和麦克唐纳实验同样证实了这一现象,儿童社会行为成熟模式的学习受儿童可引导的榜样影响比强化方面的影响多得多。通俗的说,孩子会对成年人做的什么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不是他们说了什么。因此,作为家中的榜样人物,父母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成长。
(五)家长本身的文化、心理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父母文化素质高,会使用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欲望去影响和教育孩子,培养他们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国内心理专家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水平同孩子的行为问题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两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越高;相反,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则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越低[8]。孩子受到的最大的影响是父母行为和与其高度相关的精神状态,父母的心理障碍几乎都会传染给孩子,心理不健康的父母从理论上很难培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策略分析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家庭和学校影响作用结果,还同社会上许多因素有关,所以要从根本上为其心理健康创造良好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应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融为一体的、整套的健康教育模式,针对小学生群体的特点,采取特殊的心理教育措施,摆脱被动的治疗方式,采取主动预防的方法,帮助其提高心理素质,建立完善的人格。从家庭这个角度而言,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几个方面。
(一)树立良好的家风
小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能够培养培养孩子小学阶段文明健康的生活情操,积极向上的生活兴趣,是良好家庭环境的一部分,在无形中教育孩子,影响孩子。在一个气氛优良的家庭,每个家庭成员有着良好的伦理道德风尚,善良友好、尊老爱幼、礼貌谦让等传统美德代代相传[9]。家长作为家庭的核心,能够引导孩子识别是非,拒绝不文明的事物,为孩子创造出祥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
和谐的家庭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和谐:一是指家庭内部各家庭成员的和谐,家庭氛围安定和睦,各家庭成员之间融洽相处、民主平等、愉快欢乐。这样的家庭环境可以将幸福、温暖带给孩子,使孩子有强烈的安全感,变得阳光,养成尊敬、理解、信任、关怀、自信、乐观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二是指家庭外部,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和谐,即邻里之间互相扶持,融洽相处,这有助于孩子养成心地善良、开朗大方的个性,能够使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友好的与他人相处,学会处理交际中存在的矛盾,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三)树立良好的榜样
上述的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观察和模仿,因此家长要对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发挥榜样的作用。孩子的意志品质和个性特征受到父母行为方式的直接影响,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要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自我品格。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四)民主的教育方式
充分尊重孩子,实施民主宽容教育。我国家长,长久以来一直缺乏对孩子思想的充分尊重,不把孩子当“人”来对待,似乎孩子就是一具必须听话的机器人,家长讲的每一句话就是命令,必须执行,严重阻碍了孩子独立思想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值得我们每一位成年人深入思考,这也不是合格的家长应有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家长应当把孩子看成独立、平等、发展的个体,尊重孩子的合理想法和说话的权利,引导孩子向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人格的方向发展。
(五)认真对待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对待孩子心理健康的问题,不是及时严厉的指责,冷酷的说教,而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宽容的对待孩子的问题,少训斥,多鼓励,才是正确对待孩子问题的方式。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认为是笨小孩儿,但他的母亲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一直鼓励他,说他会成功,终于把他“夸出”了他的成功。可见,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父母的鼓励和信任不仅不可或缺,还相当必要。孩子身上总有闪光点,总有异于常人的地方,我们对于孩子的个性要充分宽容,用激励使孩子处于积极的状态,在自信的道路上让孩子健康愉快的成长。
(六)提升家长文化、心理素质
社会在快速的发展,新的事物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对代教育在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家长及老师等施教者的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面临新的情况,家长应当不断的学习,接受新鲜的知识,改变落后陈旧思想,从学识到心理进行更新换代,从而更好地教育、培养子女,只有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才能发现并帮助孩子的解决心理问题。
(七)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主动配合学校,实施家校联动。要培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学校和家庭都承担着重大责任。在家长重视和配合学校工作的基础上,学校教育才能发挥的最充分;同样地,学校在充分了解学生成长情况,家庭情况,能够对孩子提供更细致的关怀,才能是学校教育更到位、更有效。因此,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进行沟通,才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整体而客观的评判,并给出合理的指导。
(八)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心理培训课程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在休息日带着孩子参加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让孩子和心理教师交流心声,倾诉烦恼,接受心理指导,帮助小学生无忧无虑的快乐学习成长。这就要求社会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经常性的开设一些心理健康课程对家长和孩子们进行辅导,全面提升家长和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结论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家庭和学校影响作用结果,还同社会上许多因素有关,但其中,对孩子小学阶段心理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家庭在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中有着基础性的影响,是其他因素无法达到和替代的。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入手,因材施教、及时教育,就能有效引导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成长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人的品德与个性的培养是从小在父母言行直接或间接影响下逐渐形成与培养的,所以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必须精心营造。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 刘丽丽.裴斯泰洛奇的家庭教育思想[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22-34.
[2] 张杰.随州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随县唐县镇砂子小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32-54.
[3] 朱华,徐萍.幼儿人格与家庭养育环境的相关性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4(3):16-18. [4] 赵梦婷.浅谈家庭教养对幼儿性格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21(1):6-7. [5] 王春辉.颜之推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7,2-10. [6] 张纯.战时儿童保育会研究(1938-1946)[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54-61. [7] 李自斌.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评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34-45. [8] 王金奎.格赛尔的儿童心理学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12-31. [9] 王修文.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8.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谢
辞
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余桦,她治学严谨,思想开放,循循善诱的指导给了我许多帮助。当我在感到困惑的时,她让我的思维很清晰,引导我清楚的修改。在不断的修改过程,我很努力地及时积极地与老师交流,因为我认为能让我的论文更完善。
此外,感谢我所有的老师,是你们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使我对我的专业有很大的兴趣,让我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我要向所有的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更谢谢和我一起走过了四年的同学,在这四年里,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一起探讨,保护班级的荣誉,是因为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才能让我不断的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第二篇: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摘要:探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降低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分析出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改善家庭环境可能增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也充分体现了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 措施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现在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1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降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而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家庭因素及其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一)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给子女所提供的教养、教育条件,父母亲的教育思想,教育,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心理气氛等等均会影响个体,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发展方向级水平。发展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在家庭中实施的早期教育及个体获得的早期经验队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家庭因素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第 1 页 1.家庭环境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石
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之处使家庭环境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 势。
2.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3.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催化出一个美好的心灵。家庭环境各个要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二、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和家庭氛围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3 ] 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在我国,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家庭结构异常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王玉凤等发现:在不同家庭类型中以单亲家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19.4 %)[4 ],差异显著。张玲玲[ 5 ] 发现家庭结构健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使儿
第 2 页 童产生躯体疾病、心理障碍比例较高。
家庭氛围即指家庭的环境气氛和情调。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诚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二)亲子关系
据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如充满爱,能给予信任、鼓励和支持则容易使个体在与人初次接触时产生信任感安全感。,相反缺乏父母的疼爱、关怀与照顾,信任、鼓励与支持,不仅会在儿童智力方面,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还会使儿童产生孤独、无助的性格特征,甚至导致难于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亲子关系对小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双亲关系,还体现在父母双亡或父母离异或单亲死亡等环境。生活中父母如果双亡或离异父母不和等家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比生活在健全家庭环境中的小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更多的麻烦如比较多出现对未来担心被遗弃感,易激怒,孤独悲伤等消极的性格特征,还常常表现出对学习对社会不感兴趣等。[ 2 ]
(三)教养方式
父母养育子女是一种社会责任。父母应该有正确的教养思想,采取正确的教养态度及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同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也不同,一些父母对子女缺少爱心、理解、支持与关注,忽视子女精神需要的满足及独立性。甚至个人的设想强加给子女。父母的冷漠、忽视常常使子女产生无价值感、自卑感不信任感与不安全感,并在其以后与人交往中表现出紧张、彷徨、犹疑或者退却。一些父母对子女持有一种专制态度。专制的父母常常运用自己的权威,而无视子女的权利与自尊。这种专制教养态度和方式常常会造就顺从型的子女,而顺从型子女有的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被动、自卑,独立性差,过分小心谨慎等消极的性格品质。
大量的研究与调查表明,在民主的家庭教养态度与方式环境下成长的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善于与人相处并能取悦于人,其情绪、情感是健康的,个性发展也是较全面、正常的。[ 2 ]
(四)家长的榜样
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除了通过口头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身教”,即通过儿童模仿的心理机制发生作用。模仿是小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第 3 页 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正是按照榜样来检验和调整自我意识和行为倾向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和麦克唐纳通过实验证明[6],儿童社会行为的成熟模式的学习受儿童可引的榜样的影响多于强化方面的影响,换言之,儿童更倾向于注意成人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说什么。作为家庭中权威人物的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心理健康。
(五)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对子女的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王玉凤等
[5 ]
对2 432 名学龄儿童的调查发现,父母文化水平与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呈负相关,父母受教育程度愈高,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愈低,反之,父母受教育程度愈低,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愈高。就心理素质而言,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灵,很难说心理不健康的父母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个性健康的父母能给子女以正确的模仿榜样,并能创造出一个和谐家庭气氛,从而有利于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情绪稳定,尤其是对子女怀有深厚的稳定教育情感,处理问题耐心、细致性格开朗大方;与人交往充满自信等等,这些积极的个性品质均能给子女以正向的潜移默化影响。[ 2 ]
(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气氛的影响
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构成。家庭不和与心理疾病、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流行病学调查还是临床研究都已多次被证实。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行为显著相关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小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成为心理创伤的背景,从而使小学生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有一些家庭成员都是属于内向性格,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影响也会形成这种内向的性格,而这种性格的儿童会对外界产生防御,使他们不愿意与外界人交往,久而久之会形成孤僻,自卑等性格。这样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反,家庭成员都是外向或者大多数都是外向性格,那么,每个家庭的成员均能使情感得到充分交流;彼此能体验到体贴和关心,互相之间能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并接受各自的差异,也能很好的与外界交往,这样家庭下成长的孩子即会与家庭内部成员相处融洽,也能够很好的与外界交往,这样能够创造
第 4 页 融洽的家庭氛围以供孩子更健康的成长。除此之外,家庭的经济生活有保障,家庭成员遵循一定的生活原则这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健康的家庭即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又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气氛。
三、创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措施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是治家、教子的基本条件。家庭和谐的关键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父母双方。许多家庭破裂或重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对子女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既是长辈,也是教师和朋友,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站在子女的角度,换位思考解决问题,不能按家长自己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家庭内出现矛盾和分歧时,不要急躁、粗暴,尽可能热心肠、冷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此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结构环境和家庭氛围。
(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王键慧说“孩子虽小,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四肢健全的人”[7]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个性和思想。了解孩子内心的发展及需求,与孩子活动和交流要表现出真实的兴趣;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给他们期望与鼓励,单亲或重组家庭更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不仅要向孩子提供物质上的需要,还要提供行动上和精神上的强大支持,让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得快乐。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仅要符合她们的个性特点,还应该联系孩子的现在和未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分阶段提出,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分和名次。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孩子,不要只是尊求家长的意见来培养孩子。如有的孩子想长大了当科学家,那么父母就应该让孩子知道要实现这一目标现在就要做一个好孩子或者好好学习等近期目标。然而为实现近景性目标,就要在体、智、德、美诸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要求可以由低到高,低要求实现后给予鼓励,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再提出高要求。然后逐步升级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并且将父母的关心、爱护渗透其中,不要专制独裁,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就会使孩子从父母的正确的教育方式中吸取力量,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和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
(四)提供良好的行为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
第 5 页 中扮演的角色最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因而父母时刻要意识到身旁有一双天真无暇的眼睛在瞅着自己,所以父母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示范,少说教。
(五)提高文化修养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父母乐观、镇定、愉快的情趣对孩子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应自觉克制来自各方面的烦恼、伤感和忧郁,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孩子感到家庭是温馨安全的。父母应该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文化修养,知识积累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所以父母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六)创造良好的家庭关系
创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要和谐相处,父母要友爱包容。许多父母会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发生争吵,严者则会改变家庭结构,对子女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的小吵小闹,或者和谐互助对子女的影响是相反的。和谐民主的家庭能带来正能量,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必要的。
通过对影响小学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想信大家能充分了解到家庭因素多小学生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的因素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只有处理好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结构和气氛,给小学生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并且家长要做好正面的示范、榜样作用,正面的榜样作用和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使小学生心理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还要运用良好健康的教养、教育方式,使小学生在正确的教育方式下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增强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便于更好的以身作则,做一个子女心中的好榜样。想要小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应该重视家庭因素的影响。由此来更好的培养健康的小学生心理,让她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2]何艳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M].辽宁大学出版.1999年版25-27.[3]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第 6 页 [4]王玉凤.北京城区2432 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报告:学校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3)[5]张玲玲.小学生心理卫生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02,(5)[6]高平.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7] 王健慧.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4)
第 7 页
第三篇: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来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脊梁.。心理上正处于发育的过渡阶段。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却承受着着高于其他同龄人的压力打击。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逐步成为社会焦点。然而,家庭方面的因素就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应重视大学生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志存高远。渴望知识。追求进步、满怀着踌躇之志,为着祖国和未来努力奋进着。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经济和科技分发展,社会一直在变化。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正处于心理转型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些大学生承受不住而走上极端道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困难直接撒手,毫无主张。有远大的学习目标,但是缺乏学习动力。有信心,但是没有恒心。没有紧迫感,适应能力极差。
(二)对大学适应能力差。一些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只顾读书,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然而到了大学这种优越感就不存在了,因而心里会产生落差。再者生活上,离家在外,缺少了家人的呵护,心里少了一丝温暖。还有对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不习惯,而产生了压抑烦躁的心理。
(三)人际关系能力低下。一些大学生因未能良好地协调与舍友同学的人际关系,因而逐步被孤立成宅男。整天沉迷虚拟网络,使得心理走向自闭。
(四)恋爱与性心理困惑。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大学生对恋爱和性给于了更多的关注。然这这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有些人因感情破裂,产生报复心理。也有人因早婚早育,而荒废学业。或者是未婚先育,而背负法律责任。,(五)求职和就业的压力。在就业压力严峻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准备和面试的过程中,急于求成,力不从心。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状况,有许多是在其早期家庭环境所造成的。家庭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的家庭经济地位,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长的教育方式。
(一)家庭的经济地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宿舍某君来自偏西的西南小山村,从小家庭贫困,他知道读书是唯一出路,因而考上了大学。然,已经产生的自卑感使他不敢与其他同学交流,贫困而不能对大世界有更多的认识,使得他与别人缺少共同的语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自我的一个人。贫困的生活使他不得不勤工俭学,参与兼职。这无形就增加了各方面的压力,学习跟不上,工作不顺心,造成了烦躁,厌恶的脾气。在对于前途和工作的担忧,使他经常焦虑不安。钱,永远是贫困家庭孩子最敏感的神经。因为穷而与社会归属冲突,脱离集体,产生了自卑,敏感不良的心理。
(二)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某同学,初中时期父母离异。而后长期由母亲教养。可能是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使得他滋生了自卑心理,整天闷闷不乐,对生活缺乏应有的激情。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不太敢与人交流,讲话吞吞吐吐,情绪容易紧张突变。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于我们家庭完整的孩子来说,确实很幸福,但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下,独自自主能力很差,与同学相处时,爱耍小脾气,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因为时常为别人所疏远。最后,无所适从,产生了阴暗的心理。
(三)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
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学生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有直接联系。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想必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家庭充满冷淡、暴力、争吵,孩子的身心必然受创,带着疲惫,在折腾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四)家长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隔壁班某同学,在学校经常以小霸王的形象示人,蛮横无理,性格暴躁,打架斗殴。多次接触后才知道,原来他父亲是军人出身,从小就以严厉粗暴的形式来教育他。以至于懵懂年代的他还曾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后面就形成有缺陷的个性。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父母以温和细致的方式去关爱教育他,那么这位同学的性格应该会有所不同吧。看看那些大家闺秀,从小诗书沐浴,礼乐熏陶,言谈举止间但显大家之气。
三、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建议
心理健康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环境是是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最重要的场所。家是心灵的港湾,是大学生遭遇心理创伤时的疗养所,是大学生获得心灵温暖 1 的源泉。家庭的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至为重要的低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以正确的教育来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孩子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状况。家长的语言,行为举止对孩子起到熏陶的作用。一旦家长的某些偏激、过火的行为将成为孩子以后的榜样。孩子也将从父母的教育方式中挥发出消极的因素。一旦误区产生,对于懵懂时期的孩子来说,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走向了心理阴暗区。作为家长,必须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子女,在教育过程中,以德育人,以理服人,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健康培养孩子。
(二)家长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感受到心灵的温暖
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心灵的驿站。孩子无论在外面受到多大的委屈,只要回到家里,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作为家长,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以爱的滋润对大学生子女进行聊天沟通,让大学生子女疲惫的心灵得以栖息。以平等温和的态度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大学生子女得到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
(三)家长在推进孩子成才的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发展
家庭的基础教育主要在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品质。大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期望,从某些方面迫使孩子学习更好的,更热门的专业,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已经长大了,对未来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给于鼓励,而不是限制。尊重大学生子女自己的选择,提前为他们铺好的道路,不想走,也就不会前进的。
(四)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时,及时教育引导,消除困惑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学校和社会的过渡时期,心理变化幅度极大。一旦学生发生了,心理困惑,家长应该善于引导疏通,使之顺利磨合度过。在涉及恋爱问题,家长应该正确对待,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教育,知道子女注意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在处理学业事业等方面时,可以给予指导和建议,以经验和见识引导大学生子女选择人生方向。
[1] 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与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2006(7):67-68. [2] 王玉洁.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J].中国临床康复,2005(32). [3]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107-110.
[4] 陈雯,陈新.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社会•行为•心理,2008,11,(6A):966-968. [5] 刘春玉.浅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J].教育与职业,2008(8):127-128..总体报告
报 告 编
38a5c10684f633ee470055e4786aa9e9_303674
号
送 检 文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档
送 检 人
检 测 单
个人用户
位
检 测 时
2012-12-12 18:01:23
间
论文库,中文期刊库(涵盖中国期刊论文网络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重要学术期刊库、中国重要检 测 范 社科期刊库、中国重要文科期刊库、中国中文报刊报纸数据库等),Tonda论文库(涵盖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围 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部分高校特色论文库、重要外文期刊数据库如Emerald、HeinOnline、JSTOR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总 体 结
总相似比 10.03% [即复写率与引用率之和] 论
检测指标 自写率(%)指标数值 89.97
复写率(%)
引用率(%)
总字数(个)
10.03 0.00 2815
指标说明:
1.总相似比即类似于重合率。总相似比即送检论文中与检测范围所有文献相似的部分(包括参考引用部分)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总相似比=复写率+引用率。
2.引用率即送检论文中被系统识别为引用的部分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引用部分一般指正确标示引用的部分)。
3.自写率即送检论文中剔除雷同片段和引用片段后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一般可用于论文的原创性和新颖性评价,自写率=1-复写率-引用率。
4.复写率即送检论文中与检测范围所有文献相似的部分(不包括参考引用部分)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
第四篇: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摘 要: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1,2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个体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个体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小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联系。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与遗传素质有关,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5.7 %,异卵双生子为33.3 %。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受个体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的影响。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的典型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冲动、暴躁、易怒等心理障碍;高级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的典型抑郁质的学生,容易发生孤独、焦虑、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二)生理因素 1.生理疾病或机能障碍
儿童时期曾经患过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伤害,从而引起某些心理障碍。某些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的分泌失调,也会引起小学生的一些心理功能的异常。如甲状腺素缺少会导致智力迟钝、记忆减退、语言迟缓、情绪淡薄等心理障碍(如克汀病),而分泌量过多也会导致神经过敏、情绪激动等症状(如甲亢)。2.身体发育
首先,身体发育影响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儿童的智力水平与脑发育成熟状况密切相关。在小学阶段,正是由于儿童神经系统的结构基本发育完善,接近成人,才使得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性过渡成为可能。其次,身体发育影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身体发育良好的小学生,在与他人展开社会交往时往往容易获得积极的评价,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而身体发育不良,甚至出现异常的小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可能更多地获得有意或无意的负面评价,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再次,身体发育还会影响儿童个性的发展。个子矮小、协调性差、体质相对较弱的小学生,倾向于表现出胆怯、消极和焦虑的个性。而身体健壮、精力充沛的小学生,则往往表现出喜欢自我表现、富有创造性、健谈等人格特征。此外,体质强健的儿童,父母往往会给其更多的独立空间,因此更容易形成乐观开朗、生气勃勃的个性特征;而体弱多病的儿童,父母往往会对其倍加呵护,再加上生病的痛苦体验,较易形成依赖性强、谨小慎微的个性特点。此外,生理成熟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女性的青春期一般始于10~12 岁,男性要比女性晚两年左右[3 ]。一般来说,正常自然的身体发育不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但由于小学生的个别差异,其生理成熟的时间却不尽一致,出现早熟与晚熟的差异。可以看到,早熟的男孩相当于正常发育的女孩,晚熟的女孩相当于正常发育的男孩,这两种孩子彼此都有交流的对象,易形成自信、开朗的良好心理。而早熟的女孩和晚熟的男孩却没有相应的玩伴,缺乏交流的对象,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三)心理因素
心理健康的实质是心理的功能状态,而决定心理功能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所以,小学生的各项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和内部机制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冲突
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有些矛盾还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当心理矛盾与冲突过于激烈或持久,以至于主体依靠自身的力量已无法协调和处理,就可能产生心理困扰,导致某些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有: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2.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
需要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合理需要的满足是个性充分发展的先决条件。对小学生来说,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的满足,是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满足不充分,可能导致动机缺乏、情绪失调、反应异常、性格偏离等问题。当然,需要的满足并不是越充分越好,有些需要的过度满足也会导致心理
发展出现问题。如在家里有求必应的孩子可能会导致耐挫力下降;有些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优越感过强,反而导致适应力下降。
3.心理挫折
心理挫折是需求不遂的结果,是导致心理压力、引起消极情绪体验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遭受挫折后可能引起多种反应,从效果上看,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反应包括继续努力、调整期望值、改变目标、升华行为等;消极的反应包括攻击行为、退化行为、退缩行为、固执行为等。消极的挫折反应常会成为某些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小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尚不健全,自我调节能力低,耐挫力差,在挫折之下易出现各种身心障碍。
4.不良个性
目前,小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幼儿时期较长时间的独处,会使孩子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入学后有一些孩子自我封闭、孤僻、不合群,缺乏自信心等渐渐显露并愈发明显。还有一些学生过分争强好胜,虚荣心、妒忌心较强,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这些都对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多子女家庭及农村的留守儿童等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良个性都会导致入学后的不适应,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二、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但是儿童时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4 ] 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在我国,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家庭结构异常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王玉凤等[5 ]2012 ] 都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刘坤等[13 ]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在行为问题学生中教育方式为民主的和尊重孩子的情况均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学生。
(五)家长的榜样
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除了通过“言传”,即口头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身教”,即通过儿童模仿的心理机制发生作用。模仿是小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正是按照榜样来检验和调整自我意识和行为倾向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和麦克唐纳通过实验证明[14 ],儿童社会行为的成熟模式的学习受儿童可引的榜样的影响多于强化
方面的影响,换言之,儿童更倾向于注意成人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说什么。因此,作为家庭中权威人物的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心理健康。
(六)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王玉凤等[5 ]2072.[2]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3923.[6]张玲玲.小学生心理卫生调查分析[J ].中国校医,2002,16(5):554.[7]武丽杰.影响10~12 岁学龄儿童行为的家庭因素分析[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6):6059.[9]苏林雁.家庭因素对儿童行为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2697.[11]W.A.Arrindell.The Role of Perceived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in the Aetiology of Phobia Disorder : A Cont rolled Stud2 y[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 ry,1983,143 :183157.[13]刘 坤,任 甫,高显会.锦州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02,(6):34580.[15]苏霍姆林斯基(苏).帕夫雷什中学[M].越 玮,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160.[16]王建平,方平.小学生心理咨询与行为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31.
第五篇: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调查报告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调查报告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及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从生物遗传因素的作用到个体自我心理冲突、不良人格特征,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问题以及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等,都可能是原因。当然,概括起来还是自身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这四方面因素综合起来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只有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为我们预防和矫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依据。
一、自身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自身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一)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
一般说来,人的心理活动是不能遗传的,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一个人作为整体(包括其身心两方面)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却十分密切,尤其是一个人的体形、气质、神经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的某些成分等都受遗传因素的明显影响。统计调查数据及临床观察经验都表明,在精神病患者家庭中确实有一定的成员患有神经精神病或有某些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如抽风、精神发育不全、脑神经萎缩、性情乖僻、躁狂抑郁等。
2.病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影响。
比如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就是由于病菌、病毒损害了神经系统组织结构而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的。这对于儿童的有害影响尤为严重,它可以阻抑儿童心理与智力的发展,是造成儿童智力迟滞或痴呆的重要原因。
3.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影响。
因摔伤、碰伤或战斗造成脑震荡、脑挫伤等,都可导致心理障碍,如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和人格改变等。有害的化学物质侵入人体内,可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心理障碍,如酒精中毒、食物中毒、煤气中毒以及某些药物中毒等。
4.生理疾病或机能障碍
儿童时期曾经患过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伤害,从而引起某些心理障碍。某些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的分泌失调,也会引起小学生的一些心理功能的异常。如甲状腺素缺少会导致智力迟钝、记忆减退、语言迟缓、情绪淡薄等心理障碍(如克汀病),而分泌量过多也会导致神经过敏、情绪激动等症状(如甲亢)。
(二)心理因素
心理健康的实质是心理的功能状态,而决定心理功能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所以,小学生的各项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和内部机制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特殊的人格特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类型特征,这在人与人之间是千差万别的,但其中也有共同的方面。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是在心理社会因素中造成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人们总是依其人格特征来体验各种致病性因素,并建立对紧张性刺激的反应形式。因而,特殊的人格特征往往成为导致某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原因中的内在因素之一。所以同样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可以出现非常不同的结果,而同样的疾病发生在不同人格特征的人身上,其病情表现、病程长短和转归结果又都可以非常不同。因此,培养和锻炼健全人格,对预防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非常重要。
2.心理矛盾冲突
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冲突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有些矛盾还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当心理矛盾与冲突过于激烈或持久,以至于主体依靠自身的力量已无法协调和处理,就可能产生心理困扰,导致某些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有: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3.心理挫折
心理挫折是需求不遂的结果,是导致心理压力、引起消极情绪体验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遭受挫折后可能引起多种反应,从效果上看,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反应包括继续努力、调整期望值、改变目标、升华行为等;消极的反应包括攻击行为、退化行为、退缩行为、固执行为等。消极的挫折反应常会成为某些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小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尚不健全,自我调节能力低,耐挫力差,在挫折之下易出现各种身心障碍。
二、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但是儿童时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长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在我国,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家庭结构异常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发现家庭结构健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心理障碍比例较高。
(二)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即指家庭的环境气氛和情调。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诚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三)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构成。家庭不和与心理疾病、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流行病学调查还是临床研究都已多次被证实。而在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的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小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成为心理创伤的背景, 从而使小学生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
(四)教养方式
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上,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经调查许多学校发现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在行为问题学生中教育方式为民主的和尊重孩子的情况均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学生。
(五)家长的榜样
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除了通过“言传”,即口头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身教”,即通过儿童模仿的心理机制发生作用。模仿是小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正是按照榜样来检验和调整自我意识和行为倾向的。因此,作为家庭中权威人物的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心理健康。
(六)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就心理素质而言,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灵,很难说心理不健康的父母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三、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以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具有无可代替的主导作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
(一)校风与班风
良好的校风对师生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也是一种凝聚力,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恰当地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在这种风气下,小学生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发展。班集体是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小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条件。班级中如果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消极影响。在小学中,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地位偏低,长期受忽视或排斥,容易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敌对情绪和逃避倾向,可能导致交往障碍及同学关系紧张等。在一些班级中存在不健康的小群体
和严重的欺负行为,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很可能使部分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进一步的混乱。而到最后,不论是欺负人的学生还是被欺负的学生,都会形成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蛮横、霸道、怯懦、虚伪等。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卫生、校园的自然环境、教学设施、卫生设施等,是学校教育工作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物质环境不仅能使小学生的心情愉快而有安全感,还能激发学生爱校、建校的热情,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自觉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并以自己的学校而自豪。心理环境实际上是校风的具体体现,包括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和舆论环境等。在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全校师生相互尊重、理解,相互关心和爱护,反对体罚、讽刺、打架和骂人,这种和谐的积极环境必然会使其中的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最直接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我国多数学校的教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学习焦虑,害怕上学,担心考试,产生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疾病,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焦虑、抑郁等现象。随着素质教育的真正贯彻落实,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才能、个性、教学艺术、教育方法都深深地影响着小学生。素质较高的教师懂得学生的心理,不会经常在全班学生面前严厉地批评或讽刺学生,而是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循循善诱,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一些小学教师自身的心理不够健康,如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极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的和不稳定的情绪常常是造成部分小学生某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因。
(五)师生关系
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包括家长在内的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师生关系的优劣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而深远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小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对学校生活感到愉快,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然而,由于少数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落后,导致教育行为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这就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
(六)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现已引起各方教育界关注,亦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如硬件要求、软件要求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校生活感到愉快,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社会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诱发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人口、住房、环境、交通、治安、人均生活水平、休闲娱乐方式等多个方面。小学生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
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状况是决定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最重要的基础。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竞争加剧、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变革频繁、不稳定因素增多(如下岗、离异)、生活压力增大等原因,加上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社会治安、就业现状、社会保障等问题,造成人们精神压力更大,挫折感增多,不平衡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安全感水平下降,这一切都增加了人们的焦虑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人的情绪会对小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导致其情绪不稳定、迷惘焦虑。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对自己未来的升学、就业、择业前途感到了悲观无望。
(二)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伴随着网络、电视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来说,上网、看电视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除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外,传媒中一些暴力、色情、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内容的传播、渲染,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和价值观的发展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引起模仿或成为罪错的直接诱因。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溺于网吧、迷恋于网上游戏或在聊天室里跨越时空的“谈心”,出现了“网络综合症”这一新的身心障碍,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
(三)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中的建筑物、道路、空气、光线、音响、绿化等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比如城市中的高楼林立、杂乱无章、空气污染、色彩单一等“非人格化的环境”因素,对人的感觉造成了多方面的不良刺激,使人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心情容易烦躁。此外,在社区环境方面,由于人口密集而导致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际冲突加剧、生活压力过大及留守儿童特别是农村中留守儿童等问题。可能成为诱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刺激源。
总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因素中,对小学生心理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二者在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入手,因材施教、及时教育,就能有效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