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市2014年会计人员继续面授教学大纲(企业类)
南京市2014年会计人员继续面授教学大纲(企业类)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4学时)
一、总则
(一)制定依据及适用范围
1、制定依据
2、适用范围
(二)产品和产品成本的内涵
1、产品的涵义
2、产品成本的涵义
(三)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1、产品成本核算环境的整体要求
2、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有关界限
3、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产品种类的繁简以及成本管理的需要进行产品成本核算。
4、按月编制产品成本报表
二、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一)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原则
(二)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确定
1、品种法及其适用范围
2、分批法及其适用范围
3、分步法及其适用范围
(三)其他行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1、农业企业
2、批发零售企业
3、建筑企业
⑴单项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⑵为建造一项或数项资产而签订一组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4、房地产企业
5、采矿企业
6、交通运输企业
⑴火车、汽车、船舶运输等业务 ⑵仓储、堆存、港务管理业务 ⑶装卸业务
7、信息传输企业
8、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
⑴科研设计与软件开发等人工成本比重较高的企业 ⑵合同项目规模较大、开发期较长的企业
9、文化企业
三、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
(一)产品成本核算项目的确定原则
(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项目的确定
1、直接材料
2、燃料和动力
3、直接人工
4、制造费用
(三)其他企业成本核算项目的确定
1、农业企业 ⑴直接材料 ⑵直接人工 ⑶机械作业费 ⑷其他直接费用 ⑸间接费用
2、批发零售企业 ⑴进货成本 ⑵相关税费
⑶采购费
3、建筑企业 ⑴直接材料 ⑵直接人工 ⑶机械使用费
⑷其他直接费用
⑸间接费用 ⑹分包成本,4、房地产企业 ⑴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⑵前期工程费
⑶建筑安装工程费
⑷基础设施建设费
⑸公共配套设施费
⑹开发间接费 ⑺借款费用
5、采矿企业 ⑴直接材料
⑵燃料和动力
⑶直接人工
⑷间接费用
6、交通运输企业 ⑴营运费用
⑵运输工具固定费用 ⑶非营运期间费用
7、信息传输企业 ⑴直接人工
⑵业务费
⑶电路及网元租赁费
8、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 ⑴直接人工
⑵外购软件与服务费
⑶场地租赁费
⑷转包成本
9、文化企业 ⑴开发成本
⑵制作成本
四、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一)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的基本原则
(二)制造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1、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3、期末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
(三)农业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四)批发零售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1、进货成本、相关税金归集与分配
2、采购费归集与分配
3、产品成本结转方法
(五)建筑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1、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有关费用归集与分配
2、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有关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3、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规定结转产品成本。⑴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
⑵合同结果不能可靠估计
(六)房地产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⑴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有关费用归集与分配
⑵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归集与分配
(七)采矿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八)交通运输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1、营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运输工具固定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九)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十)文化企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1、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有关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有关费用归集与分配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4学时)
一、总则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二)适用范围
二、相关资产或负债
(一)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也可以是资产组合、负债组合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
三、有序交易和市场
(一)有序交易的定义
(二)有序交易市场的选择
1、主要市场
2、最有利市场
(三)企业计量相关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标准
1、以主要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2、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以最有利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3、当计量日不存在能够提供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相关价格信息的可观察市场时,企业应当从持有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市场参与者角度,假定计量日发生了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并以该假定交易的价格为基础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四、市场参与者
(一)市场参与者的定义
(二)市场参与者的总体识别因素
(三)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或负债定价时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使用的假设
五、公允价值计量
(一)初始计量
1、判断初始确认的公允价值是否与其交易价格相等
2、初始确认的公允价值与其交易价格不相等的处理
(二)估值技术
1、估值技术的方法(1)市场法(2)收益法(3)成本法
2、估值技术的应用(1)输入值(2)可观察输入值(3)不可观察输入值
3、估值技术的变更
(三)存在出价和要价的处理
六、公允价值层次
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首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
(一)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
(二)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
第二层次输入值包括:
1、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2、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3、除报价以外的其他可观察输入值,包括在正常报价间隔期间可观察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隐含波动率和信用利差等;
4、市场验证的输入值等。
(三)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
1、不可观察输入值的确定
2、不可观察输入值的调整
七、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一)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考虑的因素
1、市场参与者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2、将该资产出售给能够用于最佳用途的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二)企业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应当考虑的因素
1、法律上是否允许
2、实物上是否可能
3、财务上是否可行
(三)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基于最佳用途确定估值前提
1、单独使用一项非金融资产产生最大价值的公允价值的计量
2、将一项非金融资产与其他资产(或者其他资产或负债的组合)组合使用产生最大价值的公允价值的计量
八、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一)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二)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但其他方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公允价值计量
(三)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并且其他方未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公允价值计量
(四)具有可随时要求偿还特征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九、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一)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含义
(二)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计量
(三)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应当满足的条件
(四)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十、公允价值披露
(一)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信息的披露
(二)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信息的披露
(三)披露形式
十一、衔接规定
(一)本准则施行日之前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本准则要求不一致的处理
(二)比较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本准则施行日之前的信息与本准则要求不一致的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4学时)
一、修订背景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修订前职工薪酬准则存在的问题
(三)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二、主要变化
(一)充实了离职后福利的内容
修订后准则增设“离职后福利”一章,区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完整地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
(二)充实了短期薪酬会计处理规范
1、将现行应用指南和讲解中关于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纳入短期薪酬范围;
2、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实质上向职工提供了离职后福利,属于设定提存计划,将这部分内容调整至离职后福利;
3、企业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获得时,可以采用成本计量,解决了修订前准则中非货币性福利计量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准则的可操作性。
(三)充实了关于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规定
1、进一步明确了辞退福利与职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直接相关,要求明确区分辞退福利与离职后福利;
2、在报告期末十二月内不需要支付的辞退福利应适用其他长期福利的有关规定,这为职工内退等长期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更充分的指南。
(四)引入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完整地规范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1、规定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包括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和辞退福利以外的所有职工薪酬;
2、对于不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其确认与计量应适用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
三、详细解读
(一)总则
1、目的和依据
2、职工薪酬的涵义和范围
(1)职工薪酬的涵义和范围
(2)短期薪酬的涵义和范围
①带薪缺勤的涵义和范围
②利润分享计划的涵义和范围
(3)离职后福利的涵义和范围
(4)辞退福利的涵义和范围
(5)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涵义和范围
3、职工的涵义和范围
4、准则适用范围
(二)短期薪酬
1、短期薪酬的确认
2、短期薪酬的计量
3、带薪缺勤
(1)带薪缺勤的涵义与分类 ①带薪缺勤的分类
②累积带薪缺勤的涵义 ③非累积带薪缺勤的涵义
(2)带薪缺勤的确认与计量
4、利润分享计划
(1)利润分享计划的确认
利润分享计划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确认相关的应付职工薪酬:
①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
②因利润分享计划所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义务,金额能够可靠估计: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企业已确定应支付的薪酬金额金额能够可靠估计;
该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的正式条款中包括确定薪酬金额的方式;
过去的惯例为企业确定推定义务金额提供了明显证据。
(2)特殊处理
(三)离职后福利
1、离职后福利计划的涵义和分类(1)离职后福利计划的涵义
(2)离职后福利计划的分类
(3)设定提存计划的涵义
(4)设定受益计划的涵义
2、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
(1)设定提存计划的确认
(2)设定提存计划的计量
3、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处理
(1)会计处理的步骤
①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和计量方式;
②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和存在盈余的分别处理; ③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④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2)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下福利归属期间的确认
(3)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的计量方式(折现)
(4)设定收益计划的一般会计处理
(5)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的组成
①服务成本,包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结算利得或损失;
②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包括:包括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以及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
③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包括:精算利得或损失;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6)期末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的会计处理
(7)设定受益计划结算利得或损失
①受益计划结算的涵义
②设定受益计划结算利得或损失的计量,是下列两项的差额:在结算日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结算价格。
(四)辞退福利
1、辞退福利的确认时间
下列两者孰早日:
①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
②企业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
2、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五)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1、适用提存计划条件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
2、适用设定收益计划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
3、长期残疾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六)披露
1、短期职工薪酬需要披露的内容
(1)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2)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3)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4)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
(5)依据短期利润分享计划提供的职工薪酬金及其计算依据;
(6)其他短期薪酬。
2、设定提存计划需要披露的内容
(1)所设立或参与的设定提存计划的性质;
(2)计算缴费金额的公式或依据;
(3)当期缴费金额以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3、设定受益计划需要披露的内容
(1)设定受益计划的特征及与之相关的风险;
(2)设定受益计划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金额及其变动;(3)设定受益计划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影响;
(4)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所依赖的重大精算假设及有关敏感性分析的结果。
4、辞退福利需要披露的内容
(1)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所提供辞退福利;
(2)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5、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披露
(1)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性质
(2)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金额
(3)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计算依据。
(七)衔接规定
1、施行之前的企业比较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信息的衔接
2、施行日存在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辞退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衔接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4学时)
一、修订背景
(一)吸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等相关内容,完善我国准则体系
(二)保持与2011年新修订的国际列报准则持续趋同
二、主要变化
(一)修订“综合收益”的有关内容
(二)整合指南、讲解等规范性条款,充实完善相关内容
1、充实了持续经营的评价内容;
2、明确了以权责发生制会计编制报表的相关内容,以与国际列报准则一致;
3、明确了利得和损失项目的金额列报在原则上不得相互抵销;
4、增加了正常经营周期的定义;
5、参考我国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判断以及当前国际上对“重要性”概念的最新进展,进一步完善了“重要性”的定义和判断;
6、充实了附注披露内容,如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披露、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终止经营的有关披露等。
三、详细解读
(一)总 则
1、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的组成部分。
2、财务报表上述组成部分具有同等的重要程度。本准则与相关准则的关系。
(二)基本要求
1、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2、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当利用所有可获得信息来评价企业自报告期末起至少12个月的持续经营能力。
3、除现金流量表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外,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财务报表。
4、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5、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
6、重要性,是指在合理预期下,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
7、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金额、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项目和损失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但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8、当期财务报表的列报,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个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但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9、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臵至少披露的项目。
10、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财务报表。
(三)资产负债表
1、资产和负债应当分别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列示。
2、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的信息项目。
3、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类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的信息项目。
4、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类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的信息项目。
5、资产负债表应当列示资产总计项目,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项目。
(四)利润表
1、利润表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的信息项目,但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新增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这是最大的变化。
2、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
3、在合并利润表中,企业应当在净利润项目之下单独列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损益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损益,在综合收益总额项目之下单独列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
(五)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综合收益总额;
2、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3、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4、按照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
5、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六)附注
1、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相关信息应当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
2、附注披露的一般顺序。
3、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关于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的信息。
(七)衔接规定及执行起始日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2学时)
一、总则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宗旨
为加强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依据 《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会计法》第三十九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采取学分制管理制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相关规定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按需施教
2、突出重点,提高能力
3、加强指导,创新机制
(四)会计人员享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
(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
(六)开始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
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应当自取得资格的次年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规定学分。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
(一)财政部负责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的下列事项:
1、制定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划;
2、制定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3、拟定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重点;
4、组织开发、评估、推荐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点教材;
5、组织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
6、指导、督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的下列事项:
1、依据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制定本地区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2、依据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和工作重点,制定本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3、确定本地区各级财政部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和权限;
4、组织推荐适合本地区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或者选用财政部统一组织开发、推荐的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点教材;
5、组织本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
6、指导、监督本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市场;
7、监督、检查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三)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和督促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应当遵循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支持并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学分管理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及学分计量标准 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采取学分制管理制度,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得少于24学分。
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1、接受培训
(1)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会计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化会计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每学时折算为1学分;
(2)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公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会计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化会计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每学时折算为1学分;
(3)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公布的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的会计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化会计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每学时折算为1学分;
(4)参加财政部组织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每学时折算为1学分;
(5)参加财政部组织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每学时折算为1学分;
(6)参加省级财政部门、中央主管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组织的高端会计人才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每学时折算为1学分;
(7)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经所属注册会计师协会确认的,每学时折算为1学分。
2、培训以外其他形式
(1)参加财政部组织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考试,以及省级财政部门、中央主管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组织的高端会计人才考试,被录取的,折算为24学分;
(2)参加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考试,每通过一科考试,折算为24学分;
(3)参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会计类专科以上学位学历教育,通过当年度一个学习科目考试或考核的,折算为24学分;
(4)独立承担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或其认可的会计学术团体的会计类研究课题,课题结项的,每项研究课题折算为24学分;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每项研究课题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
(5)独立在有国内统一刊号的经济管理类报刊上发表会计类论文的,每篇论文折算为24学分;与他人合作发表的,每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
独立公开出版会计类书籍的,每本会计类书籍折算为24学分;与他人合作出版的,每本会计类书籍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
(6)参加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中央主管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组织或其认可的会计类知识大赛,成绩合格或受到表彰的,折算为24学分。
会计人员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
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均在当年度有效,不得结转下年度。
(三)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跨省调转的学分管理要求 会计人员在省级财政部门、中央主管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管辖范围之间办理调转登记时,未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的,应当分情况进行处理:
1、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完成以前年度继续教育的,应当在调出地完成以前年度继续教育后,才能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调转手续。
2、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完成当年度继续教育的,调出地应当在其调转登记表中予以注明,会计人员办理调转后,应当在调入地完成当年度继续教育。
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管理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应具备的条件条件:
1、具备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
2、拥有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
3、制定完善的教学培训计划、管理制度和其他相关制度;
4、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
5、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工作要求
1、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应当根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和工作重点等,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臵培训内容,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保证培训质量。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并在培训结束后及时将有关情况报送所在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
五、师资与教材
(一)师资要求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的教学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二)教材编印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建设,逐步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体系,以适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向会计人员强行推销、搭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
六、监督与检查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登记
会计人员办理继续教育事项登记,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经考试或考核合格后,应当在3个月内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关证明材料向所属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办理继续教育事项登记;
2、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公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或会计人员所在单位报送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信息,为会计人员办理继续教育事项登记。
3、会计人员参加未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公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组织开展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管理部门不为其办理继续教育事项登记。
4、会计人员参加未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公布的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开展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管理部门不为其办理继续教育事项登记。
(二)财政部门对继续教育的监督检查
1、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会计人员参加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等的依据之一。
2、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参加继续教育未取得规定学分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3、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所在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进行检查、评估。
(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1、采取虚假、欺诈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的;
2、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名义组织境内外公费旅游或者进行其他高消费活动的;
3、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印发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相关培训证书的;
4、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名义乱收费或者只收费不培训的。
(四)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将各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会计从业资格情况检查的内容。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2学时)
一、总 则
(一)宗旨
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质量,规范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
(二)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制定本规范。
(三)相关概念
1、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
2、会计软件
会计软件,是指企业使用的,专门用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软件系统或者其功能模块。
3、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指由会计软件及其运行所依赖的软硬件环境组成的集合体。
(四)适用范围
企业(含代理记账机构,下同)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软件供应商(含相关咨询服务机构,下同)提供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适用本规范。
(五)财政部主要职责
(六)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职责
二、会计软件和服务要求
(一)会计软件应当保障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开展会计核算,不得有违背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功能设计。
(二)会计软件的界面应当使用中文并且提供对中文处理的支持,可以同时提供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界面对照和处理支持。
(三)会计软件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科目分类和编码功能。
(四)会计软件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显示和打印功能。
(五)会计软件应当提供不可逆的记账功能,确保对同类已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的删除和插入功能,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日期、金额、科目和操作人的修改功能。
(六)鼓励软件供应商在会计软件中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功能,便于企业生成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XBRL财务报告。
(七)会计软件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
(八)会计软件应当具有会计资料归档功能,提供导出会计档案的接口,在会计档案存储格式、元数据采集、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方面,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
(九)会计软件应当记录生成用户操作日志,确保日志的安全、完整,提供按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查询日志的功能,并能以简单易懂的形式输出。
(十)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会计软件的供应商,应当在技术上保证客户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对于因供应商原因造成客户会计资料泄露、毁损的,客户可以要求供应商承担赔偿责任。
(十一)客户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使用会计软件生成的电子会计资料归客户所有。
软件供应商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供客户导出电子会计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客户导出电子会计资料的请求。
(十二)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会计软件的供应商,应当做好本厂商不能维持服务情况下,保障企业电子会计资料安全以及企业会计工作持续进行的预案,并在相关服务合同中与客户就该预案做出约定。
(十三)软件供应商应当努力提高会计软件相关服务质量,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解决用户使用中的故障问题。
会计软件存在影响客户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进行会计核算问题的,软件供应商应当为用户免费提供更正程序。
(十四)鼓励软件供应商采用呼叫中心、在线客服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实时技术支持。
(十五)软件供应商应当就如何通过会计软件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提供专门教程和相关资料。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要求
(一)人员和岗位设臵要求
1、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在本企业的应用。
2、除本条第三款规定外,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
3、未设臵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企业,由其委托的代理记账机构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二)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建设内容,避免投资浪费。
(三)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注重信息系统与经营环境的契合,通过信息化推动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革新,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工作环境的制度体系。
(四)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注重整体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实现各系统的有机整合,消除信息孤岛。
(五)企业配备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
(六)企业配备会计软件,应当根据自身技术力量以及业务需求,考虑软件功能、安全性、稳定性、响应速度、可扩展性等要求,合理选择购买、定制开发、购买与开发相结合等方式。
(七)企业通过委托外部单位开发、购买等方式配备会计软件,应当在有关合同中约定操作培训、软件升级、故障解决等服务事项,以及软件供应商对企业信息安全的责任。
(八)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
(九)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本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
(十)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前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应当安排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专门机构或者岗位参与,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
(十一)企业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全过程的控制,将控制过程和控制规则融入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对违反控制规则情况的自动防范和监控,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十二)对于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且具有明晰审核规则的会计凭证,可以将审核规则嵌入会计软件,由计算机自动审核。未经自动审核的会计凭证,应当先经人工审核再进行后续处理。
(十三)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
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信息化。
(十四)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实行会计工作集中的企业以及企业分支机构,应当为外部会计监督机构及时查询和调阅异地储存的会计资料提供必要条件。
(十五)外商投资企业使用的境外投资者指定的会计软件或者跨国企业集团统一部署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
(十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服务器的部署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数据服务器部署在境外的,应当在境内保存会计资料备份,备份频率不得低于每月一次。境内备份的会计资料应当能够在境外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时,独立满足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需要以及外部会计监督的需要。
(十七)企业会计资料中对经济业务事项的描述应当使用中文,可以同时使用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对照。
(十八)企业应当建立电子会计资料备份管理制度,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十九)企业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及国家秘密,关系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电子会计资料;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将其携带、寄运或者传输至境外。
(二十)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助性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
1、所记载的事项属于本企业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
2、由企业信息系统自动生成;
3、可及时在企业信息系统中以人类可读形式查询和输出;
4、业信息系统具有防止相关数据被篡改的有效机制;
5、企业对相关数据建立了电子备份制度,能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6、企业对电子和纸面会计资料建立了完善的索引体系。(二十一)企业获得的需要外部单位或者个人证明的原始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
1、会计资料附有外部单位或者个人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可靠的电子签名;
2、电子签名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第三方认证;
3、满足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和第(六)项规定的条件。
(二十二)企业会计资料的归档管理,遵循国家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
(二十三)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向财政部报送XBRL财务报告。
四、监 督
1、企业使用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的,财政部门应当予以公示,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同级相关部门或其派出机构。
2、财政部采取组织同行评议,向用户企业征求意见等方式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软件遵循本规范的情况进行检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发现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规定的,应当将有关情况报财政部。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有权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反映,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反映开展调查,并按本条第二款规定处理。
3、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财政部可以约谈该供应商主要负责人,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未改正的,由财政部予以公示,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部门。
五、附 则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范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2、本规范自2014年1月6日起施行。
考试4学时
第二篇:2012年佛山市会计人员网上继续教育(企业类)
第10号---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研究与开发概述--[复习]
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中的首要环节是(2分)A
A、立项申请,评审和审批
B、研究过程管理
C、结题验收
D、研究成果保护
第三节 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2--[复习]
研究成本产权归属问题是最主要的风险(2分)A
A、对B、错
企业对于通过验收的研究成果,可以委托相关机构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申请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等进行管理,但不用立即申请专利(2分)B
A、对B、错
第11号---工程项目
第四节 工程立项3--[复习]
工程理想流程中的首要环节是(2分)A
A、工程投资意向
B、编制项目建议书
C、项目评审
D、项目批准
对于工程项目决策失误应当进行责任追究(2分)A
A、对B、错
企业应当在工程项目立项前,正式施工后,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城市规划,保护,安全,施工等方面的许可(2分)B
A、对B、错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2分)C
A、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
B、项目过渡安排
C、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
D、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估计
第六节 工程招标--[复习]
工程设计业务流程最终环节是(2分)D
A、设计合同
B、技术协调
C、初步设计
D、竣工验收
企业应当依法组积工程招标的开标,评标和定标,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2分)A
A、对B、错
第八节 工程验收--[复习]
工程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办理交付使用手续,在办理交付使用手续前应当编(2分)D
A、竣工决算
B、竣工结算
C、交付使用财产清单
D、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第12号---担保业务
第三节 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2--[复习]
下列选项中,属于担保业务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有(2分)A
A、被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导致企业担保决策人失误或遭受欺诈
B、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导致企业发挥担保的优势
C、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
D、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担保责任中承担无限责任是(2分)A
A、连带责任保证
B、一般责任保证
C、主合同无效,担保人没过错
D、主合同有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没有过错
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审批的担保业务。经办人员应答拒绝办理(2分)A
A、对B、错
第13号---业务外包
第一节 业务外包的涵义与流程--[复习]
业务外包基本流程中的首要环节是(1分)A
A、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
B、选择承包方案
C、签订业务外包合同
D、组积实施业务外包
第三节 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2--[复习]
业务外包过程管理环节的主要风险不包括(2分)A
A、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优势的风险
B、企业遭受重损失的风险
C、丧失主要营业业务的风险
D、管控不力导致商业秘密泄露险
重大业务外包方案应当提交监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审批。(2分)A
A、对B、错
第14号---账务报告
第二节 财务编制的概述--[复习]
企业财务报告应当如实列出当期收入.费用和利润。(2分)A
A、对B、错
第六节 财务编制4--[复习]
企业集团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和合并方法,如实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分)A
A、对B、错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应当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2分)B
A、对B、错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应当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财务部门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调整会计估计事项(2分)A
A、对B、错
第九节 法条--[复习]
企业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应当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和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名并盖章(2分)A
A、对B、错
财务报告是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2分)A
A、对B、错
第15号---全面预算
第三节 明确各环节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复习]
企业必然根据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组织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严格预算执行和控制。(2分)B
A、对B、错
投资预算包括(2分)C
A、制造费用预算
B、直接人工预算
C、债券投资预算
D、采购预算
第六节 预算审批和预算下达--[复习]
产品成本预算不包括(2分)B
A、直接人工预算
B、预计现金流量表
C、直接材料预算
D、制造费用预算
企业批准下达的预算可以随意调整(2分)B
A、对B、错
预算控制的过程包括(2分)D
A、编制、审定、分析、考核、奖惩
B、编制、审定、执行、考核、奖惩
C、审定、执行、分析、考核、奖惩
D、编制、审定、执行、分析、考核、奖惩
第16号---合同管理
第一节 合同管理的总要求--[复习]
“合同管理”属于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的(2分)A
A、第16号B、第17号C、第18号D、第19号
第七节 合同履行--[复习]
合同管理流程最终环节是()(2分)C
A、合同谈判
B、合同签署
C、合同履行
D、合同结算
甲乙签订合同,约定由丙向甲履行乙所负债务。若丙履行债务不符合合同的约定,()应当向甲承担违约责任(2分)B
A、丙
B、乙和丙
C、乙
D、乙或丙
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第六节 构建内部报告流转体系及渠道--[复习]
内部信息传递流程中的首要环节是(2分)A
A、建立内部报告指标
B、收集整理内外部信息
C、形成内部报告
D、审核内部报告
“内部信息传递”属于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的(2分)C
A、第15号B、第16号
C、第17号D、第18号
内部信息传递是指企业内部个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2分)A
A、对B、错
第18号---信息系统
第二节 制定信息系统开发的战略规划--[复习]
信息系统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所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2分)A
A、对B、错
第十节 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复习]
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框架中一般控制不包括(2分)A
A、输入控制
B、战略规划
C、开发建设
C、运行维护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第四节 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形式和职责安排--[复习]
()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2分)D
A、内部坏境
B、控制活动
C、信息与沟通
D、内部监督
()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2分)A
A、内部控制
B、内部管理
C、内部监督
D、内部会计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第七节 利用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复习]
()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 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2分)B
A、内部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内部监督
注册会计师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不以测试的控制,确定测试所需收集的证据。A
A、对B、错
第十六节 出具审计报告--[复习]
企业监事会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2分)B
A、对B、错
防治小金库相关知识
第一章“小金库”概述1--[复习]
“小金库”主要来源包括(2分)B
A、截留销售收入、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收入、稿费提成B、挪用、转移国家预算内、预算外收入、高价倒卖、非法牟取价差收入;
C、一些经济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侵占、截留罚没收入和职工互助金。
小金库的主要特点是普遍性、分散性、多样性、隐蔽性、使用的挥霍性、数额呈逐年上升趋势(2分)A
A、对B、错
第一章“小金库”概述2--[复习]
“小金库”的成因是(2分)A
A、单位(部门)领导授意或默许
B、会计人员主动为单位领导设想
C、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第二章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部分--[复习]
“小金库”治理工作分为4个阶段: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整改落实(2分)A
A、对B、错
第二章 第二节《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复习]
任用会计人员实行回避制。需要回避的直系亲属关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血亲及配偶亲关系(1分)A
A、对B、错
第二章 第三节《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部分--[复习]
使用“小金库”款项新建、改建、扩建、装修办公楼或者培训中心等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2分)A
A、对B、错
有设立“小金库”行为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同时进行批评教育(2分)B
A、对B、错
第二章 第四节 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复习]
“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2分)A
A、对B、错
第二章 第五节《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解读--[复习]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两点新规定格外引入注目(2分)C
A、司法部门具有执法主体地位:二是,赋予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执法主体资格
B、一是,明确了县级以上的财政部门具有执法主体地位;二是,赋予省级以上司法部门的执法主体资格
C、一是,明确了县级以上的财政部门具有执法主体地位;二是,赋予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执法主体资格
第四章 防治“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建设4--[复习]
“小金库”治理工作,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2分)A
A、深入开展复查、突出督导抽查、实施评价验收
B、全面自查、突出抽查、深入复查
C、全面自查、督导抽查、验收检查
第三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讨专题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讨
0***
2009级会计与审计班 李雪梅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速度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会计及相关经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不断发展和变化,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保持与职责相适应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才能为多元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供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也依据《会计法》制定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管理部门都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这为会计人员管理部门组织继续教育提供了法律保证。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是各级会计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应当抓好、抓实,二不能流于形式。
本文主要对我国建立会计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会计继续教育的现状及会计继续教育未来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探讨。通过对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现状会计人员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继续教育体制。
【关键词】 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问题 发展方向
【前言】 目前,由于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并不重视,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多数领导认为会计人员现有的知识足以承担现有的工作,对于一些新知识、新内容靠会计人员自学也能解决问题。其次,单位没有把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和整体人才资源开发规划,也没有考虑到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差异和行业差异,没有对不同行业会计人员设定不同的继续教育内容,使每位会计人员都能从培训中真正受益。同时,培训机构也承担着考核工作,个别会计人员只报名不参加学习,学习期满同样可获得合格的考试成绩。这样并没有真正达到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再次,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网上继续教育和网上考试使得替学替考现象十分严重,甚至有的单位由一人专门负责所有人员的听课和考试,更使得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形式。
本文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初步探讨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建立会计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会计继续教育的现状及会计继续教育未来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探讨。通过对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现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会计继续教育体制。
第一章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概述
1.1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定义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又叫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1.2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1.2.1 《会计法》的相关规定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会计法》第三十九条“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的规定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1.2.2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从业资格后续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财政部在1997年发布的《会计证管理办法》中开始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纳入会计证管理范围,之后,在先后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此也都有相关规定。2005年3月财政部最新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持证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1.2.3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为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2007年1月财政部发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对象及分级培训、内容和形式;组织与实施;检查与考核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该规定的出台,使我国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走上了一条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对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1.2.4 继续教育内容、对象和师资要求
根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将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分别针对取得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以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承担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教授职称、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为具备相应水平的专家。承担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副教授以上(含副教授)职称、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为具备相应水平的专家。承担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含讲师)职称、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为具备相应水平的专家。
1.3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3.1 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经说过:“会计主要是顺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显然,会计工作是受客观经济活动制约的,客观经济活动变化了,财务会计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相应地,会计环境也必然发生变化。而会计环境的变化使得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会计继续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才能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各种挑战。
1.3.2 会计准则不断变化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改革。从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到1997年颁布我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到2001年试行《企业会计制度》,又到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重大改革,都明显表明我国会计事业正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也造成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的节奏非常之快。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新内容。
1.3.3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成为新时代会计教育的首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由于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会计核算涉及到诸多关系人的利益,加上经济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价值观来做出判断。会计人员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将会在会计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以前并未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看待,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目前会计诚信严重缺失,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都将会造成重大破坏,也会对其个人今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会计继续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摆在首要位置。
1.3.4 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人员基本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着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发生了改变。通常企业内部会计与管理当局是一种雇佣契约关系,只有企业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立场一致,才会产生经营协同效应;同时,管理当局需借助于会计信息系统,以财务报告为载体向其委托人、债权人等报告企业经营业绩,这就决定了管理当局希望与会计人员建立一种有利于管理当局的契约关系,且主导权要在管理当局方,这样会计人员就不得不考虑雇主的利益,也就无法阻止管理当局的违法行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使会计行为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各方面都试图对会计施加影响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使会计人员的职业立场处于更为复杂的境地,在这种会计主体多元化、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3.5 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的时代要求
为了尽快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我国不断完善了会计法规体系建设,陆续颁布一系列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法律、法规,使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得到迅速更新和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管理工作,掌握新法规、新制度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必须。由于目前会计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会计人员总体状况比较落后,尤其是高级人才更是十分匿乏,据不完全统计,虽然我国持证的会计人员达1500万,但高级会计人才却不足40万,且以传统的财务会计知识体系为主要专业技能,真正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有300多万。这就给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增加了难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人才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之间的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会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全社会会计队伍的状况,则关系到整个会计事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培训会计人才尤其是高级会计人才的紧迫性。这就要求管理部门要对本地区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作出长远的科学规划。因此,发挥高校和社会培训等多种渠道培养会计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通过高校与培训机构互动,与发达地区互动和与国外互动,利用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扩大教育规模,甚至形成教育产业,减少国家投资,解决工学矛盾;实现人的智能最大化,是为学生的自我奋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使学习成为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更利于教育普遍化,如持续教育、终身教育、持续专业教育、非传统教育、成人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教育为基础,扩大人才培训的贡献率,实现劳动者的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
第二章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考试制度、会计从业资格制度、总会计师制度、会计人员培训制度、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强化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调动了会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会计队伍的发展壮大和人员素质的稳步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会计人员来源的复杂性,加上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所以说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人才缺乏,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很不相适应,因此,在大力发展会计学历教育的同时,应组织好大规模的会计在职教育,要不断改进培养渠道、组织形式、教材体系,提高培训工作的适应性和超前性。同时,要改革和完善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会计人才选拔、评价机制,以激励会计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业务,提高自身素质。
2.1 会计继续教育的特点
2.1.1 强制性
财政部颁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学习内容、学时由财政部会计司拟订,具体实施由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批准认可的学校、单位组织开展,其运作格局是培训单位培训,由各级财政部门发证,每个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若连续二、三年未参加,将在资格考试、会计证年检、评先表模等方面予以惩诫,直至吊销会计证,清理出会计队伍。
2.1.2 层次性
由于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都必须接受继续教育,这些会计人员根据会计专业资料(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因此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按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
2.1.3 大量性,大规模
我国有1500万会计人员,一个县一般也有一千多会计人员,每年都要全部轮训一遍,无论是会计人员数量还是培训工作量都是大规模性的,都是史无前例的。
2.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各级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并不重视,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多数领导认为会计人员现有的知识足以承担现有的工作,对于一些新知识、新内容靠会计人员自学也能解决问题,并没有把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和整体人才资源开发规划,更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作
用,往往重任用、轻培训,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有的单位就算重视会计继续教育,但是实际上用于对会计部门人员的培训学习经费投入也很少。主要表现是:不愿报销会计人员的培训费;不支付会计人员培训期问的工资;不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管理不力等。
2.3 会计人员对自身的继续教育认识不足
会计工作也属于专业技术工作范畴,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会计人员需要更新和学习的知识将成倍增加,其主要途径就是继续教育。但现阶段会计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到位,简单地认为继续教育投入是一种消费性投资,会增加负担或个人的经济压力,不愿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必要的投入(包括时间、资金投入),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为应付会计证的年检而接受继续教育,存在着做表面文章,缺课、少课、应付考试等现象。有的即使参加了培训班,认为与自己目前所在单位的会计工作不沾边,只是为了应付课时数,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不上课,只参加考试。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使得继续教育变成了例行公事,流于形式。严重影响着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正当理由不完成规定继续教育培训学时;指派他人顶替自己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顶替他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只报名而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指派他人顶替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考试;不按规定完成自学内容。
[2]2.4 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范围过窄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包括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教研人员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都面临着知识更新问题。会计继续教育只重视持证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这样,必然会使相当多的会计人员不被包含在继续教育的范围之中,造成一部分会计管理和教研人员忽视了对日常工作中较少用到的新知识的学习,导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2.5 会计继续教育的定位有偏差
现在的会计继续教育被简单地定位于岗位定向培训,实际操作中主要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会计法规制度、会计准则的培训上。然而,知识经济下最本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表现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上,就是造就一批优秀创新型和拔尖会计人才。因此,会计继续教育应定位于对会计人员进行创新教育.不仅教会职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各种综合能力,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2.6 现阶段远程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
2.6.1 学习环境受硬件、软件限制
远程教育模式必须有连接互联网的电脑,这对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不成问题但对较小的县级市以及乡镇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地区就无法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由于受到上述硬件、软件环境的限制,目前会计继续教育还需集中面授来补充,或采取其他方式。
2.6.2 无法监督学员是否认真学习和考试
远程教育模式是由学员直接通过互联网点播会计网校课件学习,由系统自动记录学习时间,这对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存在无法监督学员是否认真学习和考试的问题。而且在考试的过程当中存在十分严重替考的现象,有一部分的学员直接甚至交给别人“包办”,也可以通过继续教育。达不到会计继续教育的效果,流于形式。到会计继续教育的效果,流于形式。
第三章 我国会计继续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建立考核、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约束、激励机制
严格的考核制度,是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正确评价继续教育接受者执业水平是否提升的重要前提。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制度则是用人单位正确使用会计人才的有效依据。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肯定和人员使用,反过来又将激励会计人员接受新一轮的继续教育,从而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良性循环。因此,建立考核、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约束、激励机制对促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有着重大意义。
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参加继续应当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 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会计工作者、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等的依据之一,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未完成接受培训时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其接受继续教育;对无正当理由仍不参加继续教育的,可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应当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会计人员任职、晋升的依据。
总之,应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作为会计行业的大事来抓,以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道德决策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分析、预测及风险防范能力。真正发挥会计职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3.2 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
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能够节省时间、缓和工学矛盾、简便易行、收到显著的效果就是好方法。由于会计职业继续教育具有针对性、适应性、效益性、灵活性等特点,其教学方法完全不同于会计正规教育。国内外继续教育的实践证明,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是符合会计职业继续教育特点的具有高效性的教学方法。
3.2.1 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是老师通过剖析实例,解决实际问题,向继续教育对象讲解有关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法能让学员通过实例.理论联系实际,较快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譬如,近年来世界各国发生了众多的财务舞弊案,这些案例有许多共同点,如舞弊手法主要是钻准则或制度的漏洞,或者是直接违反相关准则或制度。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分析讲解相关的准则或制度,从而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准则或制度出台的原因、背景、意义等。
3.2.2 讲座法
由掌握最新知识、最新技术的会计实务界专家或把握会计某一领域发展动向的学者作专题报告或系列讲座,使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从中学到会计新知识、新方法,了解会计发展新动向。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于较高层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3.2.3 讨论法
作为实务工作者,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必定会遇到诸多问题。在继续教育中,可以采取互动的教学形式,由学员将这些问题提交给授课教师,教师整理归类后进行讲解,并鼓励学员主动与老师交流、探讨,实现教学相长。
3.2.4 模拟教学法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可以在模拟会计环境的实验室里,学习有关实务操作,增强动手能力。
3.3 加强对培训单位的监督、考核与评估
培训单位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者,它的施教水平直接关系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因此对培训单位要加强指导、考核和监督,引入竞争,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制度、学员意见反馈制度,建立健全对培训单位的考核、评估体系。考虑到对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是常态性的工作,需要较多的人力保障,此外,考核与评估需要具有专业评估人才的组织和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因此,我们建议由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来实施,具体的程序如下:
3.3.1 事前核准
对培训单位进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市场实行核准制。培训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与承接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地和设施;(2)拥有与承接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3)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具备以上条件的培训机构才能向厦门市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提请核准。
3.3.2 事中监督
事中监督实行跟踪抽查制度。根据培训单位的培训任务,按照一定的比例随机抽查培训课堂,对培训单位的教学管理、教学场地、教学环境以及课堂教学的方法、特点、效果等进行实地检查、跟班听课,或随机抽一部分被培训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填写“检查情况说明书”,对发现的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矫正。
3.3.3 事后考核、评估
事后考核建立学员意见反馈制度,“学员意见反馈表”设计应讲究全面性、系统性、合理性,每次培训结束时,要求各培训单位及时组织学员填写“学员意见反馈表”,并上交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备案。事后评估实行专家评审制度。组织会计教育界、实务界的专家组成评估小组,定期对培训单位进行评估。结合“学员意见反馈表”和“检查情况说明书”,设定包括办学条件、办学现状、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教育效益等五个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使办学机构与主管部门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工作成绩和存在的差距,及时发现薄弱环节,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工作。
3.4 发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未来的会计教育将是素质教育,将以培养高智能型人才为目标,其教学计划将充分体现拓宽会计人才的知识面,按照管理“通才”的标准进行培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生活氛围,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未来的会计教育将是终身教育,将建立会计专业人才终身接受教育的制度,以始终保持会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所以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再也不是一次性为学生准备一切的教育,学习的社会化、社会化学习是教育更普遍的形式,终身教育是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一个人只要有一二个月不学习,就会落后,会计人员将不断回归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为此需要做了很恰当的解释。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再者,“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
未来的会计教育将是创新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不断创新,“不创新,就灭亡”,就会计教育而言,一方面,它要求培养的人才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它要求会计教育不断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推行会计教育普及将成为未来会计教育发展的另一战略目标,通过多层次、多面向、多渠道及多种方式的专业教育,让会计基础知识真正成为一种社会性知识,以进一步发挥会计人才的社会性作用。
从会计教育提高方面讲,会计专业的学位教育在专门人才培养中占据主导地位。专科层次可从实用角度出发,根据职业需要协调若干专业,如会计、审计、电算化会计等,以达到培养专才的目的;本科层次中设一个“会计学”专业,以达到培养通才的目标;研究生层次的硕士可不再细分专业和专业方向,博士可按研究方向或领域设若干专业或方向,如会计理论、审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等。
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下,会计作为边缘学科的特点将会越来越明显,会计将最终成为一门新型的跨学科专业。
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严格会计人员的持证上岗,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入手,以《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方法》为依据,对无证会计人员坚决予以清退,对不达标的会计人员应坚决予以停用,对违法乱纪的会计人员应暂停或永久取消会计从业资格并广而告之,对优秀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考核,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实践,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实施优胜劣汰。建立会计职业界和会计教育界的联系机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我的建议是:(1)政府管理部门如财政部会计司仍作为主体力量对会计教育施加影响。要让会计人员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力宣传,宣传的对象包括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教研人员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企业领导和广大财会人员从思想和行动上切实重视继续
教育,积极支持、关心、投人到会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这样才能使继续教育收到了好的效果。积极性有待提高。
(2)目前在我国,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联系松散。没有一个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因而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由于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此外,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挤掉了实践环节的时间,因而总是匆匆忙忙走形式,即使有实践环节效果也不好。笔者认为,会计继续教育中,在强调会计理论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会计实践环节建设。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是用人单位反映突出的问题。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应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团体,发挥民间职业团体在沟通与交流中的功能,如参与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定、调查企业的需求。组织研讨、交流等。在具体开展会计实践时,可通过在会计实验室封闭实习的方式进行,也可通过与会计职业界业已建立的联系机制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职业界实习。大力提倡会计教育界人士通过会计职业团体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兼职同时欢迎实业界人士在学校兼职,给学生传授更多的实务经验,建立会计教育界与职业界的互动合作。政府管理部门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团体的迅速成长;政府管理部门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团体,如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等的迅速成长,充分利用这些团体与实务界联系密切的优势,采用各种方式发挥民间职业团体在沟通与交流中的机能,如参与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定,调查企业的需求,组织研讨与交流等;
(3)会计职业团体下设会计考试委员会专门从事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沟通与交流活动;由政府部门牵头举办会计教育研讨会或发起一些会计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邀请教育部门和实务部门共同参加,通过广泛、频繁的交流合作促进彼此的了解,帮助教育界确立合适的会计教育目标。
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及教育并驾齐驱发展的年代,会计教育将既是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为了使会计人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建设,我们要转变会计人员的思想,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远程会计继续教育方法和考核方式,避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提高会计继续教育的质量。同时,我国的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宣传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意识,建立一种终身教育体制,并要不断规范继续教育制度,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才是提高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根本。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厦门2018年企业类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课间答案
厦门2018年企业类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课间答案
1.[必修]《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解读 解读01 15:00 年销售额满500万必须申请一般纳税人登记。(判断题)——【正确】 解读02 20:00 普通发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判断题)——【正确】 解读03 20:00
销售额是指纳税人提供应税行为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判断题)——【正确】 解读04 15:00 销售折让是企业因售出商品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判断题)——【正确】 解读05 20:00 称为“平销”,是因为商业企业商品的销售价格通常定为其进货价格,甚至低于进货价格。(判断题)——【正确】 解读06 20:00 核算内容是指记录一般纳税人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因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判断题)——【正确】 解读07 20:00 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属于个人消费。(判断题)——【正确】 解读08 15:00 “出口退税”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按规定退回的增值税额。(判断题)——【正确】 解读09 15:00 未交增值税涉及的主要科目有:两个二级、三个三级。(判断题)——【正确】 解读10 15:00 “待抵扣进项税额”明细科目,核算一般纳税人已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并经税务机关认证,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准予以后期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判断题)——【正确】 解读11 18:00 解决实务中存在的大量收入早于纳税义务时间的问题,在核算上更加便捷。(判断题)——【正确】 解读12 20:00 “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核算增值税纳税人转让金融商品发生的增值税额。(判断题)——【正确】 解读13 15:00 转让不动产应预交增值税。(判断题)——【正确】
2.[必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8号》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8号》01 15:00 一般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保证,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三类。(判断题)——【正确】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8号》02 可变回报通常包括商业银行因向理财产品提供管理服务等获得的决策者薪酬和其他利益。(判断题)——【正确】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8号》03 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判断题)——【正确】
3.[必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第一讲 20:00 2006年收入准则规范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判断题)——【正确】 第二讲 20:00 为了及时修订原准则中日益凸显的问题。2015年12月7日,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判断题)——【正确】 第三讲 10:00 2017新准则基于与客户之间的合同确认收入。(判断题)——【正确】 第四讲 20:00 一般企业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他收益(判断题)——【正确】 第五讲 20:00 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商业实质是指对销售方确实有收益。(判断题)——【正确】 第六讲 20:00 一揽子交易:为了干一件事,价格是统一的。(判断题)——【正确】 第七讲 20:00 如果是商品,转移控制权,按时点履行义务;如果是服务,通常是一段时间内履行义务。(判断题)——【正确】 第八讲 10:00 企业为履行合同而应开展的初始活动,通常不构成履约义务,除非该活动向客户转让了承诺的商品。(判断题)——【正确】 第九讲 20:00 交易价格是预计的,不是简单的按合同上的价格确定,即新准则要更多的考虑估计的因素。(判断题)——【正确】 第十讲 15:00 市场调整法,是指企业根据某商品或类似商品的市场售价考虑本企业的成本和毛利等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其单独售价的方法。(判断题)——【正确】 第十一讲 20:00 企业应当考虑商品的性质,采用产出法或投入法确定恰当的履约进度。(判断题)——【正确】 第十二讲 20:00 企业应当根据其在向客户转让商品前是否拥有对该商品的控制权,赖判断其从事交易时的身份是主要责任人还是代理人。(判断题)——【正确】
第五篇:安徽省会计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学员须知
安徽省会计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学员须知
一、学习流程
1、网上报名
学员登录安徽会计网(http:///wangxiao/jijiao/anhui/index.htm)
(2)北京国家会计学院(http://elearning.nai.edu.cn/anhui/)
(3)东北财经大学(http://ahkj.edu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