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认识长方形》

时间:2019-05-14 20:3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说课稿《认识长方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说课稿《认识长方形》》。

第一篇:说课稿《认识长方形》

说课《认识长方形》

各位老师们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中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认识长方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长方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指南》中强调,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所以我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及重难点。

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正确说出长方形的名称。这也是本节活动的重点。

2.能力目标: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长方形。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3.情感目标:幼儿通过操作感受数学的乐趣,并养成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习惯。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首先是物质准备:

1.认识长方形的PPT课件

2.长方形卡片和正方形卡片各一张 3.闯关游戏幼儿操作卡片人手一份

4.印有一个长方形的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 5.水彩笔幼儿人手一只。

其次是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常见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四、说教、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以下教法。

1.情境法:本节活动我采用了情境导入,创设了带领幼儿参观图形王国的情景,引发幼儿的兴趣,从而进入活动。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出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通过两卡片的比较,引导幼儿观察两种图形的不同,从而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3.游戏法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寻找长方形”的游戏,让幼儿在众多图形中寻找出所有的长方形,幼儿在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又巩固了对长方形的认识。

在本节活动中我还运用了以下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观察法:当老师出示图片时,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两种图形的不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特征。

2.操作法:在本节活动中我为幼儿设计了两张操作卡片,让幼儿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掌握和巩固了对长方形的认识。

3.交流法: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幼儿相互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发现,从而更深刻的掌握对长方形的认知。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巩固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并引出长方形。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收到了图形王国的国王的邀请,要带你们去他的图形王国参观,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图形王国里有这么多好看的图形,我们来看看都有谁。(幼儿根据图片进行回答)

3.今天这里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嘛?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

二、出示长方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长方形的主要特征。

1.出示长方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像呢? 小结:有四条边,四个角,跟正方形很像 2.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他们的异同点。

观察发现,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都是一样大的。

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长方形,有两条面对面的边是一样长的,另外两条边是一样长的。相邻两条边是不一样长的。

小结:有着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面对面的边一样长,相邻的两条边不一样长的图形叫做长方形。

三、闯关游戏“寻找长方形”,幼儿巩固加深对长方形的认识。图形王国的图形宝宝非常喜欢我们小朋友,邀请我们一起进行闯关游戏,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能不能闯过所有的关卡。

第一关:首先出示颜色相同、摆放整齐,但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图形的操作卡,让幼儿从中寻找出所有的长方形并用笔将长方形圈出。

第二关:摆放整齐,但是大小、颜色都不相同的各种图形的操作卡,让幼儿从中寻找出所有的长方形并用笔将长方形圈出。

第三关:出示更多各种各样的图形宝宝,它们的大小、颜色、摆放位置都不相同,并且在大屏上上同步显示。幼儿在操作卡上完成以后,老师和小朋友在大屏幕上共同验证答案。

四、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与其形似的物品及建筑。

长方形宝宝可调皮了,他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变成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在我们的教室里,长方形宝宝变成了房门、印象、电脑等等,那你们还能想到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或建筑是长方形宝宝变的呢?(幼儿共同交流)

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建筑或者物品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是由长方形构成的,小朋友们可以比比看,看谁发现的长方形宝宝最多,是最善于观察的孩子。

整节活动的设计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等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第二篇:认识长方形说课稿

认识长方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上海培智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长方形的认识》

2、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对长方形的初步感知,也是以后更深地认识、学习图形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便于学生更深刻的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图形概念,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

4、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智障学生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活动中初步感知长方形,并了解长方形的外形特征;(2)、能力目标: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能找到像长方形的物品(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5、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外形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教学准备

课件、幻灯片、长条、各种图形等。

二、说教法、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把故事、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

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及鲜活的感性支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迁移、重组,达到认识、理解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情境导入。

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看,这是我们的新教室,多漂亮啊!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学生观察后会说黑板的面、课桌和讲台的面是长方形;钟表的面和地板砖是正方形等等。这时我再对学生说: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那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就很自然的引出课题——长方形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大家掌握长方形。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探索特征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拿出长方形和三角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同桌交流后,学生自由发言,进行反馈。再教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请同学们几人一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纸片折一折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提出要求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结论最正确。鼓励学生大胆的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探讨,增强合作意识。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验证,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

2、比较异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

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感受他们边和角的不同。

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

4、解决问题

掌握了知识和方法,最后回到前面,解决小信鸽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形成牢固的空间观念,我在练习设计中紧扣重点,既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又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所以我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练习设计:

1、观察图片,看看哪些是长方形的,请找出来。

2、送长方形片片回家。

师:小朋友们,在后面的箩筐里有很多的图形片片,请你去把长方形的片片找出来把它送到前面箩筐它的家里去好吗?

3、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请你找出长方形,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四)总结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人人细心观察、善于动脑,那么不管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这样让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的“眼睛”,是教学的“灵魂”,为课堂教学起到导航作用。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认识长方形

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两对边一样长; 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从板书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知识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篇:《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说得失八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在前面“图形与几何”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意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二、说学情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以前的知识铺垫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因此对周长的理解要通过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引导,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面向全体,尊重学生,注重发展”。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参与探索周长计算的过程。

三、说模式

“3161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标准一主线六原则一跟踪”。

“三标准”是指师生和谐、教学和谐、优差和谐,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核心。

“一主线”是指教师应整体把握教材,应围绕一条核心、主线设计课堂教学,即“举三归一、以一反三”。

“六原则”是指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六个习惯为课堂呈现方式和操作原则,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知己知彼、集思广益、要事第一、不断更新。

“一跟踪”是指对学生知识、方法、能力的课后跟踪。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2

一、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6-18页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这些都是本课新知的支撑。本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以后高年级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面,再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能正确说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教学难点是如何辨认和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魔术袋,你们猜老师带来了什么?

我从袋子里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学生说。对,这是我们的老朋友,他们今天来到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呢。他们藏在你们的学具盒里,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们搭积木。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要先摸一摸这些积木的面,然后再搭,好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猜一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感受“面”从“体”得学生分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活动结果,教师根据汇报播放课件并板书名称。

(1)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分离出长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长方形)

(2)课件演示:从正方体分离出正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正方形。

(3)课件演示:从圆柱体分离出圆的动态过程,然后把圆贴在黑板上,并板书:圆。

师:你们想和我们交朋友吗?生:想。

那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观察,我们和过去你们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2、用“体”描“形”

(1)课件出示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图形的图片,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画的?

(2)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电脑播放活泼轻快的音乐。

(3)小组交流,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3、分析与辨认

(1)让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2)找一找。

(出示课件)叮当:这是我美丽的房间,我的房间许多物体的`面都是你们刚认识的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3)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利用课件揭示体和面的关系,同时设计了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用“体”描“形””、“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亲身经历,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思想。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围一围

(1)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是怎样围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

反馈交流,使学生理解在钉子板不能围出圆,从而加深对圆的认识

2、画一画

(1)学生在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小组对组员作品进行评价。

(3)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使学生在围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四、总结评价

1、评价本节课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闭眼想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可以评价自己或他人一节课的表现,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可以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让学生闭目想象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五、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2、用一个长方体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开放,从书本向生活的开放,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堂课的三个环节的教学就介绍完了,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注意师生、学生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都能看到物体的面。学生在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形体的积木来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的表象。根据这些相同的画面画出图形,给出名称,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就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三种平面图形。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但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安排了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围出的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位置。还有用一块长方体积木可以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等。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和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PGN0176.TXT/PGN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想

“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课题实验研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路搭桥,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索中发展。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全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索活动:

活动1:给一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积木进行分类,然后说说是怎样分的。

活动2:找出长方体,观察其中的一个面,借助自己的思维去发现一些特征,根据特征给出长方形名称。(正方形和圆同上。)

活动3:从体上抽象出面,认识这些面后,让学生用体在纸上画出面,并再次感受体和面的关系,感受三种图形的特点。

活动4: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加强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5: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图形,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图形,渗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感受出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都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难,就创造条件让他们合作探索。教师尊重学生自我发现,尊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1.学生自由说说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哪些积木。

2.小组合作给积木分类并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

【玩积木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一开始学生的兴趣就被积木所吸引,让学生操作给积木分类,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欲望,更可以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①学生各自拿一个长方体,认准其中的一个面进行观察,再观察周围同学认准的面,探索这些面的特点。

②学生自由汇报,互相评价。(学生发现这些面都是长长的。)

③从学生的汇报中抽象出长方形并给出名称。

(2)正方形和圆的认识同上。

2.画一画。

(1)微机出示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图形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画的?

(2)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配上活泼轻快的音乐。

(3)汇报交流: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看法。

3.找一找。

(1)微机显示“丁丁的房间”的'图片。

(2)学生在画面上找一找、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的。

(3)和好朋友一起走下座位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然后汇报评价。

【学生在把积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同一类积木的某一面凸现出这些面有相同的形状,找出这些面的特点,然后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样,不仅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这些面的特点,同时也展示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画一画”和“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都参与,亲身经历/PGN0178.TXT/PGN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加强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围一围。

(1)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样围的。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

反馈交流并得出钉子板上围不出圆的结论。

2.画一画。

(1)学生动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小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对本组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3)由各组组长把自己组的情况在大组上交流。

【钉子板和方格纸本身有相同之处,它们的表面上都有许多正方形小格组成。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再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经历着一个由难到更难的过程。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为在方格纸上画图形打下基础。教师在围图形过程中进行重点指导,在画图形中就可以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

四、评价体验,认识自我与他人。

1.评价本节课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学了这一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对一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收获,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

五、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微机显示一学生用长方体画长方形的图片。

2.师:用这样的一块长方体究竟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小朋友课后去探索。

评析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课题研究思想,/PGN0179.TXT/PGN具体突出表现在四种变革:

1.师生关系的变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3.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评价方式的变革。教师给学生提供生生互动评价的空间,同时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尤其是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4

教材分析: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单元的第1个教学内容。

2、教材先让学生在教师或类似的生活场所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再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3、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的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本课时知识归纳起来是: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会判断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难点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教室里找长方形。(课的开始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教室、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出示一个长方形说说对它们边和角的已有的认识。各有几条边?几个角?(若有生说到关于直角,应充分肯定,并借这话引出下一环节)

活动一: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通过摆长方形,观察长方形,提出猜想:你觉得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边还有什么特征?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手中的长方形验证自己的猜想,组织交流。长方形特征: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探求长方形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在让学生想办法证实自己的想法,在知识探究是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二: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谈话: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又有什么特征呢?(学生亲历研究和交流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过程,对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能比较顺利地研究出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学生通过操作验证后,交流并总结:正方形的特征: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教学正方形边的名称。

活动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合作,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交流拼的方法,说说拼的是什么形,有什么特征,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思考,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用你的长方形折一折,剪一剪,这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说说为什么?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组织构建

第五环节:活动深化,拓展延伸

想想做做第4题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小组讨论合作)

(3) 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在自主探索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汇报,学生会得出以下3种算法,6+4+6+4=20,6×2+4×2=20;(6+4)×2=20,结合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3个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

5+5+5+5=20;5×4=20,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二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 实践应用(15分钟)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判一判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6

第五单元美化校园窗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第67—69页。

2.说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测量和计算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乐于思考的数学素养。

3.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 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善于合作和主动探究的数学素养。

4.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在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1.说导入方法:

本节课的导入采取了回顾旧知,为新知识作铺垫的方法进行,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了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个情境,目的在于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周长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做好铺垫,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2.说新授教学采用的方法:

①情境串教学法。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创设给花坛围护栏、算游泳池周长、篮球场的周长、给手帕加花边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串,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②猜想验证法。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猜想一下,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教学中,通过猜想,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通过自己验证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素养。

③讲解法。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归纳总结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将知识点进一步巩固、深化。

④迁移法。在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法进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说巩固新知的方法

①分层练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设置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发展练习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②操作法。在练习中加入了先量一量,再计算图形的周长的题目,目的在于通过测量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意义和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两张长4cm,宽2cm的长方形纸片的拼图游戏,进一步练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初步探究长方形的周长是与其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③归纳整理法。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

三、说学法

1.说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们前面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及其特点,结合具体情境能理解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及算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节课让学生参与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模式:动手操作,创设情境——操作体验,初步感知——探索知识由来,抽象概括新知——实践操作,运用延伸。

2.说学法

①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整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②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四、说教学程序

(包括情境创设、各环节及设计意图、课件的应用说明、板书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每块花坛需要多少米护栏?(出示课件:目的在于回顾图形周长的意义。)

同学们,我们来帮花匠老爷爷算一算每块草地都需要多少护栏。

提问:三角形的周长怎样求?

四边形的周长怎样求?

【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我们三年级一班也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将负责管理学校门口一个长8米,宽4米的花坛。(课件出示情景图)

2、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师板书)

师:要求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算出什么?

生: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坛围护栏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第三环节: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师:根据花坛的长和宽,你能求出花坛的周长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设计意图】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猜想验证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素养。

第四环节:操作验证,总结方法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

(1)8+4+8+4=24(米)

板书:长+宽+长+宽 =周长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8×2=16(米)

4×2=8(米)

16+8=24(米)

板书 长2+宽2=周长

(3)(4+8)×2=24(米)

板书:(长+宽)x2=周长

小结:先算一条宽和一条长的长度,乘以2表示有这样的两份。

分别让每一种做法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出示不同算法的课件,将学生的算理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喜欢用那种方法?为什么?

4、怎样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8米表示长方形的什么,4米呢?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和熟练运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对学生各种不同的算法,只让他们说清算理即可。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在多次的计算过程中,会逐步实现多种算法的自我优化。算法多样化并不要求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算法多样化的核心是每一个学生个性的思考。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帮助学生选择最简单、最方便的计算方法。

5、求护栏的钱数

(1)师:求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也就算出护栏的长度,需要多少钱?我们还需要什么条件?

(2)老师这里有两种护栏的价格,甲种护栏8元/米,乙种护栏9元/米,选择你喜欢的护栏,列式算出需要多少钱。

6、跟进练习:(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求出游泳池的周长吗?

7、思考:假如我们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师:学校又新建了一个花坛,也要围上护栏,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课件出示情景图)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3、那你们能求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生1:(7+7)×2=28(米) 28×8=224(元)

生2:4×7=28(米) 28×9=252(元)

4、全班交流。

(1)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谈想法。

(2)你喜欢哪种方法?能具体说一下吗?

5.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直接用边长乘4就可以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6、跟进练习:(课件出示题目)

12厘米

8米

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很容易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因此这个环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护栏计算钱数,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后,教师稍作引导,学生便可以在自我思维碰撞中实现算法的自我优化,培养了学生善于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解决新问题的素养。

第五环节: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现在我们也来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吧!

1、小小测量师

有四个图形分别测出周长,想:算周长之前应该干什么?

2、篮球场的周长

你们知道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吗?(长方形)老师还知道它的长是28米,宽15米,你们能求出篮球场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全班汇报。

3、为了把这张画装饰得更漂亮,要给它的一周围上边框。要做多长的边框?你看小明做得对吗?(课件出示题目,根据学生作出的判断显示“笑脸”或“哭脸”)

4、老师有一块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手帕,想镶上一圈花边,需要多少厘米呢?(课件出示题目。)

师:你想怎样计算?为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5、如果用刚才的那条花边装饰这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够用吗?、拼一拼,算一算。

引导学生说明原因。

6、每组有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片。请你们小组合作分别量出纸片的长和宽,再动手拼一拼,看一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并算一算拼成图形的周长,最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拼一拼,算一算,组内交流。

7、拓展题(课件出示题目,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题意)

利用围墙的一边,用铁栏杆围出一个长方形花圃,长25米,宽10米,要用( )米长的铁栏杆。

学生组内交流,独立计算。

师:为什么只算3条边?

一面广告墙要装上霓虹灯,你能帮设计师算出所需霓虹灯的米数吗?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应该是生活中的知识,因此练习的设计注重从现实生活入手,体现层次性、灵活性、有效性,通过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第六环节:回顾小结,梳理知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谈收获,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和再现;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周长的问题,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素养。

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宽+长+宽+长 8+4+8+4

宽×2+长×2 8×2+4×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4+8)×2

7+7+7+7=28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7×4=28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7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能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力训练目标

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个性品质目标

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

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最后,我再来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新课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让学生指一指、想一想,认清求周长的意思。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答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逐一展示学生的解答思路,生答时老师板书学生的解答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比较解答方法,自主选择,鼓励算法多样化。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适当地安排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

5、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尝试求正方形的周长

做“试一试”,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把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有针对性地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四)、课堂小结时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五)、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 26+14+26+14=80(米)(2) 26+26+14+14=80(米)

(3)26×2=52(米) (4) 26+14=40(米)

14×2=28(米) 40×2=80(米)

52+28=80(米)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8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三年级数学上册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一、情境创设引入比较新颖,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且又有自己的创新,将龟兔赛跑引入本节课中,让学生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问题“谁跑的路程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做到了问题导学,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新知简洁明了,以学生探究为主体,对比概括计算公式。

设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通过测量出每个边的长度,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通过学生列出的不同计算方法,引导每个算式中不同的数代表不同的含义,最后得出最简单的一个作为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练习题设计有始有终,层次清晰,由易到难。

概括出本节课的新知后,首先解决了本节课一开始的龟兔赛跑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并练习用公式计算。又采取了不同形式巩固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判断中有易错点和难点,突出了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最后又以计算拼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的周长提高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周长的本质和计算周长的方法,并且强调了重合的'边。

四、教师的讲解清晰,重难点强调比较突出。

长方形周长公式中小括号的作用,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倍数关系,单位的统一,拼接方法和周长不能相加的原因等等,几个突出的重点都做到详细讲解和强调,提高学生的认识意识。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对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解释不够透彻,它是两组领边的和或者是两组长和宽,这一点王老师做到了很好强调和摆图。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比较可以举一些实际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大小和不确定性,增强学生生活感受意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四边形》认识部分中的第5课时。这一课时是在学生研究平面图形、长度单位和初步感知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及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课之前,教材安排了让学生去测量课桌、黑板、树干的周径、圆形花圃、篮球场等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边长,并要求计算出边长的总和是多少,通过大量的感受活动使学生对图形的周长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并具备了测量、比较的理念和动手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

(2)能利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2)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以及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总结长方形周长公式

二、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唤醒人实行自我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创设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议论纷纷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长方形的特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利用身边的长方形(数学书的封面、课桌面)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的特点,变抽象为直观。

2、复习周长:出示学生的生活照,引起学生注意,设疑: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老师想把这张照片装饰一下,镶上花边,让它变得更加漂亮,花边要多长呢?引出周长,进而复习周长的含义,让学生指出长方形的周长,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之和。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先来研究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前面学生在学习周长时已经学会用工具测量出周长了,这里开篇点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计算。

(三)实践探究、获取新知

1、讨论算法:通过设问,让学生明确知道了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即先量后算。

2、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小组合作研究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①向学生说明活动要求。

②学生分组交流想法,然后在自学本上写出自己的算法,能写几种就写几种。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③交流算法。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说算式(师板书算式),小组间互相补充。

(2)全班交流算法,课件演示,归纳算法。

(3)小结要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由于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非常多,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热烈、民主、交流的学习氛围,老师在“放”的同时又要注意“收”。

(四)应用新知,达成目标

1、出示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①一人上台板演,其余的在本上列式计算。

②集体订正,优化计算方法。(让学生经过体验后更能体会哪种方法更好)

2、出示两只兔子在赛跑的情境图,(正方形边长4厘米,长方形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

①让学生猜猜看哪个长方形的周长更长。

②验证猜想。(分男、女生组比赛计算周长)

③引导发现: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一定时,它的长和宽是不相同的。

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学生作业:第42页及43页做一做第1题。

从图形题上升到文字题

由于长方形是一种空间图形,用文字来表述题意,是要学生从题意中转换为图形,从而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4、选作:第42题做一做第2题

(五)回顾小结,教师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6+4+4=20(厘米)6+4+6+4=2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6×2+4×2=20(厘米)(6+4)×2=2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这个单元的第二小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些知识的获取为第三小节的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和学习策略上的支持,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紧接着周长概念编排的,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还十分强调对周长公式的应用。

二、说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

(1)四基两能目标:

①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②本节课重在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经历把数字符号抽象成文字公式的过程,发展他们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这是要求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是老师直接拿给他们,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式。

②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公式是理论的东西,要让学生不仅知道,还要会灵活运用,也就是要把知识学会、学活。

3、教具准备。

周长的推导强调直观操作,所以我准备了教具,学生准备了学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个钉子板,小棒。

三、说学生。

1、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进行学习的知识基础。

2、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说教法。

1、情景导入法。

2、动手操作法。

3、自主探究法。

4、合作交流法。

五、说教学理念。

1、在认真分析教材、教师用书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分为七个环节:

(1)导入新课。

(2)自主探索,推导公式。

(3)课堂练习。

(4)实践操作。

(5)走进生活。

(6)延伸提高。

(7)课堂总结。

2、教学中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动手比、动手摸、动手摆,动笔算,交流讨论,引导归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注意思维品质的培养。我这节课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实实在在地练,真真切切地落实四基两能。

六、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直接利用情景导入新课,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

①教学时,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这个操作过程就是与原有的知识进行连接。练习时,围钉子板,求周长,直观巩固计算周长的方法。——四基

②在长、正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多去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类推能力。——两能

③在探究长、正方形周长的时候,用到了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呈现不同的周长算法,一步一步向周长公式靠近,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两能

通过3—6四个环节练习,反复巩固。练习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新概念形成后,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和运用,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才能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因此,教师根据概念教学各阶段的不同要求,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3、课堂练习:新知应用。

4、实践操作:动手操作能力的体现。

5、走进生活:知识迁移。

6、延伸提高:知识升华。

7、课堂总结:知识回归。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渗透数学美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计算机软件、实物投影仪、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直尺

学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三角板、直尺、实验报告单。

第二部分 教法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第四部分 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

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看,这是我们的新教室,多漂亮啊!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学生观察后会说黑板的面、课桌和讲台的面是长方形;钟表的面和地板砖是正方形等等。这时我再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就很自然的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再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大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要求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请小组长做好分工,把研究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边 角

长方形 有( )条边,

对边( ) 有( )个角,都是( )角

正方形 有( )条边,

每条边( ) 有( )个角,都是( )角

2、学生开始活动时,我到学生中去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面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情况。要求汇报时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里我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是探讨边的特征,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

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长边一样长,相对的两条短边一样长。正方形的4条边都一样长。

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两条较长的边和两条较短的边,它们的位置都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第二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了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在研究长方形时是通过折纸得出来的。学生这样折:

先上下对折,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重合在一起,说明这两条边一样长。

再左右对折,发现长方形左右两边重合在一起,说明左右边也一样长。

从而得出: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

在研究正方形时学生这样折:

把正方形纸片先对角折,再对角折,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重合在一起,说明正

方形4条边都一样长。

第三种情况:学生选用的是钉子板。

通过数格子,发现了长方形长边都占了6格,短边都占了4格;正方形4条边都占了5格。说明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

当学生汇报完,我对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边总结边板书)

接着是探讨角的特征,学生的汇报也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长方 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

再用三角板的直角在每个角上比一比,发现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个角也都是直角。

第二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也是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和三角板。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量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的一个角,它是直角,然后把长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发现4个角重合在一起,说明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也一样把纸片对折再对折,发现4个角重合在一起,说明4个角也都是直角。

当学生汇报完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边总结边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汇

报交流,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民主性,我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生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让各个组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体验成功,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能使情感的数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应用拓展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本节课练习的设计着重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三个特点,分为基本练习和扩展练习。

1、基本练习

(1)围一围

照下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略)

(2)拼一拼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出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然后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这样拼(演示课件)

(3)、摆一摆

用同样长的小捧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涂一涂

在方格图上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图略)

(5)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通过围一围、拼一拼、摆一摆、涂一涂、量一量、填一填多种形式的基本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且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扩展练习

(1)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这道题有一定的挑战性,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呢?我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哪条边可以当作正方形的边?

(2)画一条线,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右图中有( )个长方形,( )个正方形。

这里我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图形。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把刚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扩展延伸,使学生灵活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空间观念得到加强。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我先引导学生重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共同点是都有4条边,4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2)家里客厅地板铺的砖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不是圆形的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见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将数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五、课外延伸

充当小小设计师,用长方形和正方形为学校新操场设计花池、羽毛球场、篮球场、沙池。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考虑到我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归纳、推理、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二、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和操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法的选择以直观教学法为主、操作法和演示法为辅。

教具和学具: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两个长方形纸片、表格等。

在学法上可归纳为: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用面积单位密铺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的谈话来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知道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

1、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从而引出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并完成表格。并将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数据统计出来。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交流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了长方形的长所含厘米数×宽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运用结论,抽象归纳。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以此提问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要求学生通过现有的材料,小组操作、探讨、验证。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结论。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通过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长3厘米、宽2厘米;长5厘米、宽3厘米;长4米、宽3米;长3米、宽3米(实际上是边长3米的正方形)指着最后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特别在哪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巩固应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让学生完成如下练习:

1、P79练习十九第1题:计算黑板的面积?

2、P79练习十九第3题:计算篮球场的面积?半场的面积?

(五)、提高延伸

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通过这一基础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一般问题。

(六)、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交流,既是对一节课自己掌握情况的回顾,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最后,教师以提问,学生自行小结的方式结束:这节课你们学了哪些知识?这一部分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在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课知识,我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学生才真正学到了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42~43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在小学阶段分别安排了物体与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其他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并了解平面图形计算的第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的意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与价值,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尺子

二、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有这样的要求: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相互交流。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景,设疑激趣;小组合作,探索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在动物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蜗牛先生和蚂蚁xxx。它们俩都很喜欢散步。蜗牛和蚂蚁每天分别沿着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走一圈。有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的路程比对方长。

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的路程长一些?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判断出谁走的路程长吗?你觉得蜗牛和蚂蚁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我从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想一想:我们要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要知道些什么?怎样才能知道?在小组里交流。

2、量一量:小组合作,动手量出计算这两个图形所需要的数据。

3、议一议:小组讨论,有了这些数据,该怎样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4、算一算:独立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并在小组里交流。

5、说一说:把自己的算法跟全班的同学说一说。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已经具备了观察、比较的意识,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了面积及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小组协作法、观察法和发现法三种方法。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设计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下午学校安排咱们班的同学给教学楼前的两块草坪浇水,(课件出示两块草坪)老师准备分成男女两组,请你们自己选择。教师鼓励男生承担较大块的草坪,究竟哪块草坪大呢?(男女生争执不休)怎样比较草坪的大小呢?从而得出要比较草坪的面积。(适时提问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进一步引导如何比较面积大小?你有哪些方法?(重叠、数面积单位)对于面积较大的草坪这两种方法又太麻烦。从而引出本课主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通过真实情景的创设,自然地引出了本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主题的思考,引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丰富了情趣,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二)观察发现,猜一猜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背后画有一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大小关系为①长相同,宽不同;②宽相同,长不同;③长宽都不同。请学生根据小方格的提示回答三副图的面积,并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当学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求证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数量关系。

观察课件上的三幅图片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教师板书:

长(厘米) 宽(厘米) 小方格个数 面积(平方厘米)

8 54040

8 64848

7 64242

10 3303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排的个数(长所包含的个数)×排数(宽所包含的个数)=总个数(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三)自主探究,验一验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已知长、宽的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教师择机板书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介绍字母公式S=a×b

【在验证归纳过程中,做到了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每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验证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四)灵活应用,迁移方法

在推导正方形面积公式时,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把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6分米、宽6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明确认识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前提出的选草坪的问题。安排相应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采用闯关游戏的方式进行,最后出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拓展题目作为作业,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期待下一课的到来。

在这节课上,我主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实验—发现—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猜测、验证、想像等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学具操作和课件演示,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从而形成丰富的数学体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号考生,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他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的教育对象时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了认识,并且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应为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概括抽象能力,并会熟练应用公式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五)说教学难点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让他们应用所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去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炼教学法的理念将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所掌握,因此我先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出问题,即让他们考虑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如何计算的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所以我打算运用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

三、说学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我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汇报的活动,总结推导出计算公式,从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本机可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上一节的内容学习中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因此我创设“学校有两个花坛,小明想知道这个长方形花坛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谁来帮帮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的用已学知识来思考所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将旧知与新知达到很好的衔接,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学生会想到用绳子去围的方式;会想到用尺子量边长的方式,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既回忆了旧知,有开拓了思维,从而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等环节,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认知,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且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他们的思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会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6+4+6+4﹢=20

(2)6×2﹢4×2=20

(3)(6+4)×2=20

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5+5+5+5=20

(2)5×2+5×2=20

(3)5×4=20

根据学生列出的式子,我会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的文字表示,在学生讨论后,我出示课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课件内容如下:

长×2+宽×2=长方形周长

长+宽+长+宽=长方形周长

(长+宽)×2=长方形周长

在此基础上,反问学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有了长方形做铺垫,请学生说出刚才所展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文字表示,学生可能会说出如下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学生通过总结文字形的表示方法,既培养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变化过程,又为进一步揭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做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达到教学目标。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在本节课中的练习安排中,我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巩固,让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的“做一做”,并选定几名同学去黑板板演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还安排了与实际问题相关的题目,目的是加强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呢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理解,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对前面的探索过程加以梳理,引导学生说出: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长和宽,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边长。设计的目的是不仅让学生掌握公式,还要让他们明白与问题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请学生回忆本堂课所学内容,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第四篇:认识长方形教案

认识长方形教案

认识长方形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2、能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知道名称。

3、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积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玩积木分类――挑一挑将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积木挑出来。

1、小组活动,分积木。

学生可以搭一搭、摸一摸。

2、各自汇报分的方法(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一方面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面的特点。

二、探究、体验、感悟

(一)教学例11、摸一摸

2、印一印

3、描一描

4、比一比

5、分一分

6、议一议

结合教材31页图形

(二)教学例二

7、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说一说

(1)长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正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2)你是怎么知道的1、学生用手摸一摸挑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说有什么感觉。(可自由发言)

2、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面蘸印泥印在纸上。

3、印的同时沿着边描一描。

4、收集印、描出的图片比一比有什么感受。

5、按自己的感受把这些图片分一分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名称。

6、联系生活,议一议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7、结合前面的一些活动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说明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点,在印一印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面在体上,通过描一描再次体验面在体上,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通过分一分使学生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通过议一议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具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的物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同时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

通过学生充分的观察、思考、交流,再次加深面与体的体验,同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三、实践与应用

1、生活中的“长方形”

出示练一练1家庭厨房场景图。提出问题: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扩展:你家厨房或客厅还有哪些物品?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2、练一练2

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方格纸,要求学生描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说明自己是怎么描的。

3、练一练3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涂色,然后数一数。

运用图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交流。

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图形,然后交流方法、比一比谁描的大谁描的小、。

先说一说机器人身上都有什么图形。

学生自由涂色。

数出每种图形的数目。

结合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再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进一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初步感受面的大小。

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四、、体验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交流情况。及时做好。

学生小组、全班之间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认识长方形教案2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提高幼儿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人8根小棒(6根一样长,2根一样短)、几何图形片、拼图二幅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幼儿兴趣。

T: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图形)

二、幼儿观察、操作,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活动:

①请幼儿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

③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T:教师总结: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一样大的角,都有四条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来源教案网]并说出房子和船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有几个。

3、分类活动

给每位幼儿发一套几何图形片。

①请幼儿把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②请幼儿把四个角一样大,对面两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4、活动延伸:比比谁多

请幼儿动脑筋,用已学过的各种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并讲出自己用什么图形拼出了什么物体?

认识长方形教案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具和学具准备:

1、教具:四边形纸、三角板、直尺

2、学具:四边形纸若干张、报告单每组一张、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四边形,同学们都带来了好多的四边形小伙伴,你最喜欢哪一个?快举给大家看看!

2、老师也有两个特别喜欢的四边形。(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3、认识他们吗?说一说生活中在哪见过他们?

4、既然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么常见,那么你想不想进一步地了解他们呢?

5、好,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探索实践

合作交流

(一)研究什么

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想要研究他们的什么呢?(指名学生说)

大家想要研究的可真多,但是呢,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它们的边和角。(板书:边、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和其它的四边形一样都有4条边、4个角。那他们的边和角又有什么其它的特征呢?

(二)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好!现在先请同学们找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来.如果同学们找到了就拿在手里,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2、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现在大家可以猜测一下。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共同交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测和证明方法。

3、接下来,同学们可以利用你手里的学具和我们说的方法来找出长方形边的特征,并把结果填在报告单里。咱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巡视指导)

4、大家通过交流和亲自动手操作,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结果。谁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结果?

5、指名汇报:长方形边的特征

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生1:长方形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都相等。

师说明:(多媒体演示)长方形有两组相对关系的边,我们把它们叫作对边。所以,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分别相等,我们就可以说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大家跟老师一起说一遍: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我们把长方形较长的边就叫长方形的长,把较短的边就叫长方形的宽。

师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呢?(板书:量一量)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你量出来的数字足已说明对边是相等的。(板书:对边相等)

师:你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吗?(板书:折一折)

问:你是怎么折的呢?能折给大家看看吗?(学生上前面来折)哦,老师明白了,长方形的对边重合,所以相等。不如我们一起来折一折,我们先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我们摊开来,再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也重合,说明,这两条对边也相等。恩,这位同学真聪明,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真有意思!原来,折纸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知识。

6、接下来,同学们可以利用你手里的学具和我们说的方法再来找一找长方形角的特征,并把结果填在报告单里。看看这一次又是哪一小组做得好。(教师巡视指导)

7、谁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结果?

8、指名汇报:长方形角的特征

师: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

生1: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呢?(学生说,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师板书:比一比)

好,我们来比一比(教师演示)。(板书:都是直角)

9、咱们班的学生真棒,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有哪些啊?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10、小结方法: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三)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下正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找出一张正方形的纸,让老师看看你们找的对不对。

请大家用刚才我们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得出结果后,把结果填在报告单里。(教师巡视指导)

2、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结果?(幻灯出示)

生: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提问:你是怎么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的?

生汇报,方法1:用直尺量,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方法2:用折纸的方法来证明。

让全班学生自己折着试试。请学生演示,说出这样折说明哪两条边相等。得出结论:邻边相等,对边相等,所以4条边都相等。

3、刚刚我们又研究了正方形的特征,大家一起说说有哪些。

(教师板书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再一起读一遍。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我们刚才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指名说:它们都有4条边,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2、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指名学生回答(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3、说明: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来。

认识长方形教案4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一节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第1课时,本课学习内容主要是认识图形,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测量等方法,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教学设想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其重难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而且能准确无误地辨认和区别。教学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与教材的知识结构,遵循几何图形教学的基本程序与规则,设计上主要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视屏展示台等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同时也结合实物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等传统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中多种教学形式的变换,直观、生动、形象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教学优势,让学生学的积极、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1、应用多媒体CAI课件及视屏展示台,能清晰地揭示正方形、长方形的概念及特点,灵活性强,操作方便,这是其它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有利于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2、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实物,画长方形、正方形,从实物表面中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图形,再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实践性强,可见度大,有利于学生区别长方形、正方形。

3、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展示等电教手段的应用,加快了学生接受信息和反馈信息的速度,增大了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分解表

四、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归纳。

3、关键: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发挥学生多种感官作用,从而获取有关图形的感性材料,提高认识。

五、教学媒体运用情况表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复习:电脑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有何特点?长方体有何特点?

2、师生同步操作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剪下来,提问:剪下来的每一个面都是什么形?(指名)

3、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究竟有何特点?

(二)学习新知

A、认识长方形

1、初步认识长方形

(1)(投影)用长方体实物的一个画面出一个长方形平面图。

(2)①电脑逐步显示画的过程,边画边讲解。

②长方形是长长的,方方的,所以叫做长方形。

③摸一摸长方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平平的面)

④长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每一条线段都叫做长方形的边,所以长方形有4条边,也是四边形。

(依次闪动每一条边)板书:四条边

⑤摸一摸长方形的边有何感觉?(直直的边)

⑥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直的。

(依次闪动长方形的四个直角,并演示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比的过程)板书:四个直角

(3)长方形边的特点

①猜一猜,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

②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小组动手、合作试试。

③汇报活动情况

④电脑演示长方形上下对边移动重合,左右对边移动重合。

⑤小结长方形特点。

上下两条对边相等

4条边

两组对边相等

4个直角

左右两条对边相等

B、认识正方形

1、投影。用正方体实物的一个面,画出一个正方形平面图。(电脑显示画的过程)

2、4人一小组自学正方形特征,合作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4、老师小结正方形特征。(边讲解边操作演示)

①正方形是正正方方的,所以叫做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②正方形也是由四条线段围成,每一条线段也叫做正方形的边,所以它是一个四边形。(依次闪动每条边)板书:四条边

③展幕演示,4条边的重合过程。板书:四条边相等。

④正方形也有四个直直的角。(依次闪动每个直角)板书:四个直角

4条边

四条边相等

4个直角

C、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各有何特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何异同?

认识长方形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掌握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和三角板。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观察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小朋友,当你吃过晚饭,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吗?你最喜欢镇海哪里的夜景?是啊,我们的镇海越来越美了,就连一幢幢楼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温馨迷人。(媒体播放)

2、设疑:当你陶醉在美景中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了解:能谈谈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完成观察表中的有关问题,如几条边几个角)

4、揭题:原来你们早就和它们交上朋友了,看来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继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应该是不成问题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

1、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判断课件中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2、质疑: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也不一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的边和角里一定还藏着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一一发现,你们愿意吗?

(二)深入探究:

1、认识长方形:

1)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会有什么秘密?

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汇报交流,媒体选择性对学生的方法加以演示。

4):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媒体出示,齐读)

5)认识“长”、“宽”

6)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并指出它的长和宽。

7)激励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

2、认识正方形

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简略于汇报演示。

3、尝试验证会什么一开始有些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四人小组根据刚才的发现讨论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汇报交流。

5、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想把你摆的长方形画下来吗?(先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教师范画,再学生自己试画)

3)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一样吗?要注意什么?

4)生独立画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让他人。

三、交流,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么不满意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猜想边长、长、宽的长度

2、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

3、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认识长方形教案6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6—38页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能体会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尝试反思认识图形的过程和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图形来自现实世界,现实生活里充满几何图形,培养认真观察、比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间观念。

课前预热:

交代一下有哪些工具。把方格纸夹在数学书第一页。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平面图形,在教室里找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呢?

是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最常见了。老师也找了一些,让我们乘着动听的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图形世界。

老师发现三()班的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就让我们带着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刚才的画面中既有长方形又有正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猜测长方形特征:引导学生从边和角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平面图形,都是四边形,这是……(长方形),这是……(正方形)。你能从中找出所有的长方形、正方形吗?(请一人上台)

回答错误时:有没有不同意见?/回答正确时:和你想的一样吗?

老师想采访采访你,这些图形大小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形,你是怎么想的?它们是否具有共同的特征呢?让我们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好吗?

预设:

学生可能说长方形是长的。

②学生可能说长方形一条边长,一条边短。

请你来指一指长边在哪?短边呢?

你不仅关注了边,还注意到长方形有的边长、有的边短

>>

在他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有几条边啊?我们一起类似数一数哪四条边?

2条长的边怎么样?短的边呢?(板书:边、长边、短边)。

像这样的两条长边我们可以叫一组对边,还有一组对面你发现了吗?谁来指一指

同学们发现长方形长边相等,短边相等,我们可以简单的说是对边相等。

除了边还可以观察哪个角度?

生:角是直直的。

请你指一指哪个角是直直的?还有补充吗?

像这样直直的角我们给他个名称,叫什么角?

(板:长方形的特征)

小结:(指着板书说)同学们想到了长方形有这些特征。

二、验证长方形特征。

这些是我们用眼睛观察到的,是不是这样呢?有办法验证吗?

请大家从学具篮中,拿出长方形纸片,举起来。在操作之前,老师想给大家一些建议。(屏幕展示:温馨提示)

(教师点读:先……再……)

有想法了吗?好,开始。(学生独立操作)

反馈:下面,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的?

(1)量一量:

①反馈数据:你能说说量的结果和发现吗?

②还有谁也用了量的方法?说说你的结果。

小结:刚才几位同学用量一量的方法(板书:量一量)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

过渡:老师发现你的方法和他们的不一样,你能上来和大家分享吗?

(2)折一折:

①上台演示。

他是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的。

②咱们一起试试他的方法。先上下对折,这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相等);打开,再左右对折,发现……(完全重合),说明……(相等)。

小结:我们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板书:折一折)也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

过渡:那你又是怎样来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

(3)比一比:

(请一人上台演示,要标出直角符号)通过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举出三角板)他想到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的方法。

你们都是用这个方法验证的吗?发现了什么?

都想到了用一个直角去比一比(板书:比一比)验证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结特征: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验证了长方形……(学生接着说)拿出你的长方形,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特征。

三、研究正方形特征。

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验证长方形特征的,又用了哪些方法呢?现在,咱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研究正方形边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独立操作。

谁先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

反馈预设:

(1)采用量的方法。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每条边都相等)

(2)两边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上台折)

(屏幕展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上下对折,说明……,左右对折,说明……,就能说明四条边都相等了,红边和蓝边可没比过,怎么折能说明它们相等?

(学生说对角折)发现红边和蓝边……(完全重合),就说明……(相等)。看来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这两条相邻的边也相等,所以(稍作停顿)每条边都相等。

看来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得周全一点。

提问:还有其它折法吗?(学生不出现时,教师演示)

(3)正方形角的特征,你是怎么验证的?你们也是这样吗?

(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结特征:现在能说说正方形的特征了吗?(指名说)

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老师一开始给出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呢?

说说你的理由

四、介绍四边名称。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长都有名称,想知道吗?答案就在大家的数学书里,请把书翻到59页,找到了就把它划出来。找到了吗?读读看。

变式:(横着放)老师手里的长方形这一条叫做……,这一条呢?(四条全部指一指)(再竖着放)现在你能找到它的长和宽吗?

看来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下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看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既要看边的特点还要看角的特点。

五、练习

(1)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你能用两副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同桌合作完成动手拼一拼。

反馈:(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都放在展台上,教师指着屏幕说)

选出的是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尺。能说说为什么这样拼吗?(引导学生用特征说出)这样拼就能使它的边怎么样?角呢?

你能说明它是正方形吗?

(2)刚才我们用三角尺拼一拼,现在咱们来剪一剪,你能在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说说你怎么折的?为什么是正方形呢?

(3)接下来我们再来量一量

请一个同学来读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看明白了吗?好,开始。

说说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呢?的确长方形的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那你知道我们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吗?

你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厘米?请你再量一量。

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4)老师这有一张方格纸,有一个要求,谁来读一读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小方格的实际变长不是1厘米,但他们都表示变长1厘米的正方形

请你在这张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好后说一说你画的长方形长和宽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指出:某条边占据几个方格的长,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六、全课总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你还知道了什么?我们以后还要学习更多的图形,等待大家去探索、去发现。

认识长方形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量长方形的边长,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并能找出生活中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

2、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异同。

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长、正方形卡纸各1(长方形的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一样长),长短、粗细相同的红色、绿色小棒各1根,其长度为长方形的宽的一半。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正方形。

1、教师出示正方形卡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2、你们怎么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除了用眼睛看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将正方形粘贴在黑板上,示范用小棒测量正方形的边)

(二)测量长方形。

1、教师出示长方形卡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教师在长方形卡片后面粘贴上磁钉,在黑板上展示长方形,并在黑板上演示长方形的特征并和正方形卡片进行重叠比较。初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有四个一样大的角,但四条边不一样长。)

2、教师出示红色、绿色小棒,演示并验证这两根小棒一样长。

3、小朋友想不想量一量长方形的边长呢?教师演示测量长方形的边:将红色小棒的一头与边对齐,不能超出也不能有空隙,小棒和边要靠在一起,接下去拿绿色的小棒紧靠红色的小棒,不能重叠在一起,也不能有空隙,第三部将前面的空色小棒取出姐在绿色小棒后面,记住一共比划了几根小棒。

4、长方形的长边有几根小棒长?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5、请一名幼儿按老师演示的方法测量长方形的短边有多长,引导其他幼儿观察,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

6、现在你们知道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吗?:4个角一样大,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相邻的两条边不一样长,这样的图形叫长方形。

(三)寻找长方形的物体。

1、那小朋友们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的?(如墙、桌子、窗等。)

2、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方形的物体,那请小朋友回家的时候、在外面玩的时候也可以观察一下,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的?

认识长方形教案8

计算:认识长方形

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长方形(四条边、四个角)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确粘贴相应大小的长方形

准备:课件

房子图形

若干和空格大小相等的长方形

香糊

过程:

一、初步了解、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1、看课件。师:今天有个图形宝宝来给小朋友表演节目。想知道是谁吗?(长方形)

以游戏口吻介绍长方形的特征。

2、小朋友记住我了吗?现在我们来玩个变魔术的游戏看我变出什么来(接着看课件)说说哪些是长方形

3、在找找教室里的长方形

4、现在长方形宝宝要表演节目了看看它做什么?(转呀转

翻跟头)

二、感知不同的长方形

长方形宝宝翻跟头翻到了长方形的家里去了,看看长方形的家里都有哪些长方形?(有大的有小的,有红的,绿的……,)这些长方形宝宝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动手操作

1、现在长方形宝宝听说有小动物需要他的帮助,他要和小朋友说再见了。

2、小动物遇到什么困难了。我们去看看。

3、出示房子图。原来是小动物的房子被风吹坏了,有的地方要补上,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动物吗?(提示幼儿选择合适的长方形补房子)。

结束。

认识长方形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够不受大小、颜色及摆放位置的影响,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找到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各一

2、幼儿用书,笔

3、背景图

活动重点(难点):能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找到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图形找家,复习认识几何图形

1、黑板上有些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2、连线的形式帮助图形宝宝找家。

小结:图形宝宝颜色不同,大小不同都可以找到有图形标志的家。

二、折一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比较

1、出示长方形。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它和正方形有点像,那么是不是

正方形呢?它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为什么说它不是正方形?

2、请小朋友拿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折一折、比一比,看看正方形和

这个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个图形虽然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但这个图形只有两条对边一

样长,做另据的两条边不一样长,这个图形有自己的名字,叫长方形。

三、经验拓展,寻找身边的长方形。

1、观察身边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2、学校、家里、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

认识长方形教案10

教学目标

1.懂得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

2.懂得长方形四个角相等,两条对边相等。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正方形小卡片36张

2.蜡笔36支

3.正方形、圆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卡片

4.幼儿用书第7页

5.黑板简笔画:书上第7页内容

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认识它们之前,你们首先要记得老朋友的名字(出示各种图形卡片,幼儿认)

2.有一条弧边的图形是?(圆形)

3.三条边夹着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4.四条边相等的图形是?(正方形)

5.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的图形是?(长方形)

6.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看看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不是真的相等

7.发放小正方形,人手一张

8.将正方形上下对折,比较长度是否一样,四个角是否重叠

9.得出结论:正方形不仅四条边相等,四个角也相等

10.谁能把手中的正方形变成长方形?

11.比较长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相不相等

12.得出结论:长方形四个角相等,四条边不相等

13.看黑板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老师指,小朋友说出名称

14.观察有几个圆形,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几个三角形

15.观察每个图形里有什么礼物

16.发放小蜡笔,回收小纸片

17.幼儿将幼儿用书中图形里相对应的礼物涂色

18.老师随堂检查完成情况

19.布置作业:数学练习册第6页

20.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长方形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拥有长方形、正方形、角和直角等知识经验基础上,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设计了先观察、猜想,再自己动手验证的探究活动。首先,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长方形的边和角。知道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有四个角;然后,再通过观察和猜想,说一说长方形可能有什么特点;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交流,在多种感观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然后将知识进行迁移自然引入正方形特征的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

经历在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3.情感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

探究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五、教学具的准备

课件

长方形纸

正方形纸

剪刀

直尺

三角尺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的开始,师充分运用多媒体音、形、色、动的优势,创设了一个机器人卡布达的形象这:(课件演示)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它是有什么形状的图形组成的吗?活泼的画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接着,(课件演示)这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学生回答4条边4个角,在此基础上,师趁势提出在长方形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呢,你们想不想研究研究?

这一环节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形象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

(二)主动探索,研究问题。

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是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猜想:猜猜长方形的边和角可能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对边可能相等,4个角可能都是直角。师紧接着说这是你们观察提出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验证?学生主动运用手中的学具动手验证。这样,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特征。在学生探究验证的过程中,配放一曲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师走到学生中间,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使整个探究过程气氛热烈而有效。接着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研究结果,进行组际交流评价,逐步完善、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些结论的?

第二层次,探究正方形的特征。师:同学们看过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也来变个魔术。(课件演示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接着,师来演示将这个长方形的长缩短成和宽一样长时,变成了什么图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知识进行迁移自然引入正方形。然后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探究正方形的特征。(课件演示正方形特征验证方法)由于学生已有了研究长方形特征的基础,所以他们会很轻松得出结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件演示小动物捉迷藏)引导学生观察、思辨、想象,质疑、验证,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认识长方形教案12

教学内容:教材P105、106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教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形状?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平时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学生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学生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学生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察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特征。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来告诉大家,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4题。

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P107-109页练习二十三第5-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三角尺1把,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2张,任意长方形纸片一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

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认识他们的特征,分清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

二、基本概念的练习

1、举例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

你平时看到过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

2、练习二十三第5题。

让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出示)。

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练习二十三第6题。

让学生在下面量一量。

看谁量得快。你为什么量得这么快呀?有什么好方法吗?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么量的,指名回答。

指出:在同一个长方形里,长相等,宽也相等。在同一个正方形里,边长都相等。

4、练习二十三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练习二十三第9题

让学生拼,老师指导。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0题

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让学生量一量。

拼成长方形,长是多少呢?宽是多少?

拼成正方形怎么拼?边长是多少?

把其中一个长方形对折,提问:是什么图形?(两种情况)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或边长是多少?

2、做练习二十三第11题

让学生尝试。

提问:折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哪条边相等?为什么?

四、解答思考题

让学生先数。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认识长方形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比较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品,并能不受颜色、大小、形状及位置摆放的影响正确区分长方形。

活动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图片,房子图画,计数棒,正方形和长方形实物(毛巾、书本、尺子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手指游戏:我有一方田。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方方的老朋友,出示正方形,让幼儿说说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二、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从而认识长方形。

1、出示长方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与正方形的对比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角?有几条边?

(2)折一折,看看长方形的四个角怎么样?四条边怎么样?

2、引导幼儿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相同点: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几个角?几条边?正方形和长方形四个角都怎么样?

不同点: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怎么样?长方形的四条边是怎么样的?

三、游戏:找正方形和长方形,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长方形的认识。

1、引导幼儿在盘子中寻找正方形和长方形。

2、引导幼儿在房子图画中寻找正方形和长方形。

四、生活延伸:

1、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品,让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品。

3、动手操作:提供计数棒,让幼儿尝试在桌上拼长方形。

活动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和积极性、参与性。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达形式表达的意愿、教师给予及于的配合和支持。

3、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给予相应的指导。

认识长方形教案1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长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绍自己的录音。

2、长方形两张(其中一张边画有四种颜色,一张对边画同一种颜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一个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样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讲述正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出示长方形娃娃,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师:正方形娃娃还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后师小结:相同点:都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都有4条边。

不同点: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

6、游戏巩固:给小客人送食物。(长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长方形的饼干,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饼干)。

7、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像长方形。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结合我们班孩子对数学领域这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我结合我们班孩子对数学这方面的欠缺,从感知长方形的外形特征来上这节课。我总觉得我们班孩子对数学感知这方面比较容易接受。可是有的孩子为什么很难对数学活动提高兴趣呢?以下我对于本次活动进行了描述。

描述:我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乘过火车?火车是怎么样的?来引出我的课题。有的小朋友就会说有,有的孩子就会说没有。然后我就出示教具“长长的火车”让小朋友先来认识火车是怎么样子的。

接着我从小火车上拿下来一个卡片说:“你们来看一看这个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就开始讨论了接着我就问”请你们来数数看这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四个、二个)那你们来摸一下这个长方形有几条边?为什么我去问有的小朋友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时有的能回答上来有的去不能。我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分析: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知道有有孩子去不知道呢?是因为他们的基础不好呢?还是因为我讲的不够具体呢?我对此进行了反思为什么有的孩子能理解有的孩子去不能呢?我听了各位老师对我的课的评价时,才知道原来每一小节上完后都要老师来一个小结。我上的课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一样,带带过。分析之后我进行了补救措施。

措施:在平时上数学活动时应该多让孩子操作,孩子操作之后才能理解教师上课的内容。如果你平时不让孩子操作,等到上公开课时孩子就会觉得很新颖就会不坐住了。那么你那节课就不会上的很成功。

认识长方形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

2、引导幼儿根据特征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3、引导幼儿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食物,学会区分辨认。

二、活动准备

1、数学课件《认识长方形》

2、幼儿操作卡

3、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各一张

4、长方形泡棉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小熊在墙上挂了好多画,好漂亮呀!你们看看这些相框好看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2、教师带领幼儿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

(1)教师出示长方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并说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正方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并说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幼儿以游戏形式进行交流探索。

(1)取出操作卡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认识长方形。

(2)取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泡棉,认知正方形和长方形。

4、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和联系。

结合课件游戏王国,教师引导幼儿将图形和物品对应连线。

5、操作练习完成后,结合课件宝宝探索环节,引导幼儿再次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在活动区域投放方形的盒子,将正方形卡片塞到正方体的盒子里,将长方形的卡片塞到长方体的盒子里。

五、活动总结

方形包括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4条边是一样长的,长方形的两组对着的边是一样长的。

第五篇:认识长方形教案

长方形有几个(认识长方形)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形,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3、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长方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联系生活寻找长方形。

难点:通过操作演示让幼儿正确认识并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和长方形纸若干。

2、正方形、长方形纸娃娃各一个。

3、《做中学1》。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方形、长方形纸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我是正方形纸娃娃,我家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长方形纸娃娃)

二、幼儿动手量一量,比一比,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1、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2、提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比一比,量一量,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正方形四个边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

三、操作练习

结合《做中学1》第21页的内容,请幼儿在每组图中找出长方形并统计数量。

四、生活经验延伸:

1、寻找教室中藏着的长方形。

2、回家与家长一起找藏在家里的长方形。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基本认识了长方形,能够找到生活中的长方形,知道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基本弄明白了,但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我没有给幼儿一个直观的认识,使得幼儿在这一难点上没有很容易弄懂,有点模糊。在这一点上我以后会尽量注意,给幼儿简单直观的演示,会帮助幼儿更容易理解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

下载说课稿《认识长方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课稿《认识长方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1、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3、做到认真操作、积极......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范文大全]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尤竹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形的周长》。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行者小学 李 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第五单元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 教师:余宵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面的特征,体会“形”和“体”的联系。二......

    教学设计 长方形认识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的过程。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在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案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 2.通过操作、比较......

    中班数学:认识长方形[模版]

    中班数学:认识长方形 中班数学:认识长方形 【活动目标】 1、通过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比较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品,并能不受颜色、大小、形......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基础目标: 大部分学生(B 类)在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中,探索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