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含5篇)

时间:2022-07-19 01:1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

第一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1

一、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6—18页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这些都是本课新知的支撑。本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以后高年级学习了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面,再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能正确说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教学难点是如何辨认和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魔术袋,你们猜老师带来了什么?

我从袋子里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对学生说:对,这是我们的老朋友,他们今天来到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呢。他们藏在你们的学具盒里,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们搭积木。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要先摸一摸这些积木的面,然后再搭,好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猜一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感受“面”从“体”得学生分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活动结果,教师根据汇报播放课件并板书名称。

(1)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分离出长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长方形)

(2)课件演示:从正方体分离出正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正方形。

(3)课件演示:从圆柱体分离出圆的动态过程,然后把圆贴在黑板上,并板书:圆。

师:你们想和我们交朋友吗?生:想。

那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观察,我们和过去你们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2、用“体”描“形”

(1)课件出示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图形的图片,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画的?

(2)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电脑播放活泼轻快的音乐。

(3)小组交流,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3、分析与辨认

(1)让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2)找一找。

(出示课件)叮当:这是我美丽的房间,我的房间许多物体的面都是你们刚认识的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3)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利用课件揭示体和面的关系,同时设计了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用“体”描“形””、“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亲身经历,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思想。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围一围

(1)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是怎样围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

反馈交流,使学生理解在钉子板不能围出圆,从而加深对圆的认识。

2、画一画

(1)学生在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小组对组员作品进行评价。

(3)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使学生在围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五、总结评价

1、评价本节课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闭眼想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可以评价自己或他人一节课的表现,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可以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让学生闭目想象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六、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2、用一个长方体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开放,从书本向生活的开放,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堂课的三个环节的教学就介绍完了,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注意师生、学生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都能看到物体的面。学生在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形体的积木来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的表象。根据这些相同的画面画出图形,给出名称,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就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三种平面图形。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但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安排了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围出的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位置。还有用一块长方体积木可以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等。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和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PGN0176.TXT/PGN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想

“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课题实验研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路搭桥,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索中发展。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全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索活动:

活动1:给一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积木进行分类,然后说说是怎样分的。

活动2:找出长方体,观察其中的一个面,借助自己的思维去发现一些特征,根据特征给出长方形名称。(正方形和圆同上。)

活动3:从体上抽象出面,认识这些面后,让学生用体在纸上画出面,并再次感受体和面的关系,感受三种图形的特点。

活动4: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加强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5: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图形,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图形,渗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感受出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都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难,就创造条件让他们合作探索。教师尊重学生自我发现,尊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1.学生自由说说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哪些积木。

2.小组合作给积木分类并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

【玩积木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一开始学生的兴趣就被积木所吸引,让学生操作给积木分类,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欲望,更可以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①学生各自拿一个长方体,认准其中的一个面进行观察,再观察周围同学认准的面,探索这些面的特点。

②学生自由汇报,互相评价。(学生发现这些面都是长长的。)

③从学生的汇报中抽象出长方形并给出名称。

(2)正方形和圆的认识同上。

2.画一画。

(1)微机出示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图形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画的?

(2)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配上活泼轻快的音乐。

(3)汇报交流: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看法。

3.找一找。

(1)微机显示“丁丁的房间”的图片。

(2)学生在画面上找一找、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的。

(3)和好朋友一起走下座位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然后汇报评价。

【学生在把积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同一类积木的某一面凸现出这些面有相同的形状,找出这些面的特点,然后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样,不仅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这些面的特点,同时也展示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画一画”和“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都参与,亲身经历/PGN0178.TXT/PGN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加强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围一围。

(1)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样围的。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

反馈交流并得出钉子板上围不出圆的结论。

2.画一画。

(1)学生动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小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对本组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3)由各组组长把自己组的情况在大组上交流。

【钉子板和方格纸本身有相同之处,它们的表面上都有许多正方形小格组成。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再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经历着一个由难到更难的过程。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为在方格纸上画图形打下基础。教师在围图形过程中进行重点指导,在画图形中就可以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

四、评价体验,认识自我与他人。

1.评价本节课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学了这一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对一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收获,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

五、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微机显示一学生用长方体画长方形的图片。

2.师:用这样的一块长方体究竟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小朋友课后去探索。

评析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课题研究思想,/PGN0179.TXT/PGN具体突出表现在四种变革:

1.师生关系的变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3.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评价方式的变革。教师给学生提供生生互动评价的空间,同时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尤其是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

第二篇:《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说得失八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在前面“图形与几何”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意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二、说学情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以前的知识铺垫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因此对周长的理解要通过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引导,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面向全体,尊重学生,注重发展”。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参与探索周长计算的过程。

三、说模式

“3161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标准一主线六原则一跟踪”。

“三标准”是指师生和谐、教学和谐、优差和谐,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核心。

“一主线”是指教师应整体把握教材,应围绕一条核心、主线设计课堂教学,即“举三归一、以一反三”。

“六原则”是指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六个习惯为课堂呈现方式和操作原则,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知己知彼、集思广益、要事第一、不断更新。

“一跟踪”是指对学生知识、方法、能力的课后跟踪。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2

一、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6-18页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这些都是本课新知的支撑。本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以后高年级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面,再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能正确说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教学难点是如何辨认和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魔术袋,你们猜老师带来了什么?

我从袋子里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学生说。对,这是我们的老朋友,他们今天来到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呢。他们藏在你们的学具盒里,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们搭积木。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要先摸一摸这些积木的面,然后再搭,好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猜一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感受“面”从“体”得学生分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活动结果,教师根据汇报播放课件并板书名称。

(1)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分离出长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长方形)

(2)课件演示:从正方体分离出正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正方形。

(3)课件演示:从圆柱体分离出圆的动态过程,然后把圆贴在黑板上,并板书:圆。

师:你们想和我们交朋友吗?生:想。

那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观察,我们和过去你们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2、用“体”描“形”

(1)课件出示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图形的图片,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画的?

(2)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电脑播放活泼轻快的音乐。

(3)小组交流,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3、分析与辨认

(1)让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2)找一找。

(出示课件)叮当:这是我美丽的房间,我的房间许多物体的`面都是你们刚认识的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3)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利用课件揭示体和面的关系,同时设计了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用“体”描“形””、“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亲身经历,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思想。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围一围

(1)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是怎样围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

反馈交流,使学生理解在钉子板不能围出圆,从而加深对圆的认识

2、画一画

(1)学生在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小组对组员作品进行评价。

(3)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使学生在围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四、总结评价

1、评价本节课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闭眼想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可以评价自己或他人一节课的表现,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可以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让学生闭目想象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五、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2、用一个长方体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开放,从书本向生活的开放,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堂课的三个环节的教学就介绍完了,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注意师生、学生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都能看到物体的面。学生在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形体的积木来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的表象。根据这些相同的画面画出图形,给出名称,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就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三种平面图形。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但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安排了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围出的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位置。还有用一块长方体积木可以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等。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和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PGN0176.TXT/PGN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想

“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课题实验研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路搭桥,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索中发展。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全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索活动:

活动1:给一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积木进行分类,然后说说是怎样分的。

活动2:找出长方体,观察其中的一个面,借助自己的思维去发现一些特征,根据特征给出长方形名称。(正方形和圆同上。)

活动3:从体上抽象出面,认识这些面后,让学生用体在纸上画出面,并再次感受体和面的关系,感受三种图形的特点。

活动4: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加强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5: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图形,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图形,渗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感受出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都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难,就创造条件让他们合作探索。教师尊重学生自我发现,尊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1.学生自由说说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哪些积木。

2.小组合作给积木分类并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

【玩积木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一开始学生的兴趣就被积木所吸引,让学生操作给积木分类,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欲望,更可以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①学生各自拿一个长方体,认准其中的一个面进行观察,再观察周围同学认准的面,探索这些面的特点。

②学生自由汇报,互相评价。(学生发现这些面都是长长的。)

③从学生的汇报中抽象出长方形并给出名称。

(2)正方形和圆的认识同上。

2.画一画。

(1)微机出示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图形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画的?

(2)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配上活泼轻快的音乐。

(3)汇报交流: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看法。

3.找一找。

(1)微机显示“丁丁的房间”的'图片。

(2)学生在画面上找一找、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的。

(3)和好朋友一起走下座位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然后汇报评价。

【学生在把积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同一类积木的某一面凸现出这些面有相同的形状,找出这些面的特点,然后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样,不仅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这些面的特点,同时也展示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画一画”和“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都参与,亲身经历/PGN0178.TXT/PGN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加强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围一围。

(1)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样围的。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

反馈交流并得出钉子板上围不出圆的结论。

2.画一画。

(1)学生动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小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对本组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3)由各组组长把自己组的情况在大组上交流。

【钉子板和方格纸本身有相同之处,它们的表面上都有许多正方形小格组成。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再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经历着一个由难到更难的过程。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为在方格纸上画图形打下基础。教师在围图形过程中进行重点指导,在画图形中就可以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

四、评价体验,认识自我与他人。

1.评价本节课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学了这一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对一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收获,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

五、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微机显示一学生用长方体画长方形的图片。

2.师:用这样的一块长方体究竟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小朋友课后去探索。

评析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课题研究思想,/PGN0179.TXT/PGN具体突出表现在四种变革:

1.师生关系的变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3.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评价方式的变革。教师给学生提供生生互动评价的空间,同时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尤其是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4

教材分析: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单元的第1个教学内容。

2、教材先让学生在教师或类似的生活场所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再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3、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的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本课时知识归纳起来是: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会判断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难点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教室里找长方形。(课的开始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教室、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出示一个长方形说说对它们边和角的已有的认识。各有几条边?几个角?(若有生说到关于直角,应充分肯定,并借这话引出下一环节)

活动一: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通过摆长方形,观察长方形,提出猜想:你觉得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边还有什么特征?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手中的长方形验证自己的猜想,组织交流。长方形特征: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探求长方形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在让学生想办法证实自己的想法,在知识探究是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二: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谈话: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又有什么特征呢?(学生亲历研究和交流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过程,对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能比较顺利地研究出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学生通过操作验证后,交流并总结:正方形的特征: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教学正方形边的名称。

活动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合作,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交流拼的方法,说说拼的是什么形,有什么特征,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思考,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用你的长方形折一折,剪一剪,这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说说为什么?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组织构建

第五环节:活动深化,拓展延伸

想想做做第4题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小组讨论合作)

(3) 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在自主探索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汇报,学生会得出以下3种算法,6+4+6+4=20,6×2+4×2=20;(6+4)×2=20,结合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3个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

5+5+5+5=20;5×4=20,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二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 实践应用(15分钟)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判一判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6

第五单元美化校园窗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第67—69页。

2.说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测量和计算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乐于思考的数学素养。

3.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 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善于合作和主动探究的数学素养。

4.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在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1.说导入方法:

本节课的导入采取了回顾旧知,为新知识作铺垫的方法进行,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了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个情境,目的在于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周长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做好铺垫,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2.说新授教学采用的方法:

①情境串教学法。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创设给花坛围护栏、算游泳池周长、篮球场的周长、给手帕加花边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串,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②猜想验证法。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猜想一下,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教学中,通过猜想,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通过自己验证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素养。

③讲解法。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归纳总结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将知识点进一步巩固、深化。

④迁移法。在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法进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说巩固新知的方法

①分层练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设置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发展练习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②操作法。在练习中加入了先量一量,再计算图形的周长的题目,目的在于通过测量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意义和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两张长4cm,宽2cm的长方形纸片的拼图游戏,进一步练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初步探究长方形的周长是与其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③归纳整理法。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

三、说学法

1.说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们前面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及其特点,结合具体情境能理解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及算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节课让学生参与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模式:动手操作,创设情境——操作体验,初步感知——探索知识由来,抽象概括新知——实践操作,运用延伸。

2.说学法

①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整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②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四、说教学程序

(包括情境创设、各环节及设计意图、课件的应用说明、板书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每块花坛需要多少米护栏?(出示课件:目的在于回顾图形周长的意义。)

同学们,我们来帮花匠老爷爷算一算每块草地都需要多少护栏。

提问:三角形的周长怎样求?

四边形的周长怎样求?

【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我们三年级一班也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将负责管理学校门口一个长8米,宽4米的花坛。(课件出示情景图)

2、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师板书)

师:要求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算出什么?

生: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坛围护栏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第三环节: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师:根据花坛的长和宽,你能求出花坛的周长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设计意图】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猜想验证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素养。

第四环节:操作验证,总结方法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

(1)8+4+8+4=24(米)

板书:长+宽+长+宽 =周长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8×2=16(米)

4×2=8(米)

16+8=24(米)

板书 长2+宽2=周长

(3)(4+8)×2=24(米)

板书:(长+宽)x2=周长

小结:先算一条宽和一条长的长度,乘以2表示有这样的两份。

分别让每一种做法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出示不同算法的课件,将学生的算理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喜欢用那种方法?为什么?

4、怎样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8米表示长方形的什么,4米呢?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和熟练运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对学生各种不同的算法,只让他们说清算理即可。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在多次的计算过程中,会逐步实现多种算法的自我优化。算法多样化并不要求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算法多样化的核心是每一个学生个性的思考。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帮助学生选择最简单、最方便的计算方法。

5、求护栏的钱数

(1)师:求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也就算出护栏的长度,需要多少钱?我们还需要什么条件?

(2)老师这里有两种护栏的价格,甲种护栏8元/米,乙种护栏9元/米,选择你喜欢的护栏,列式算出需要多少钱。

6、跟进练习:(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求出游泳池的周长吗?

7、思考:假如我们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师:学校又新建了一个花坛,也要围上护栏,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课件出示情景图)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3、那你们能求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生1:(7+7)×2=28(米) 28×8=224(元)

生2:4×7=28(米) 28×9=252(元)

4、全班交流。

(1)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谈想法。

(2)你喜欢哪种方法?能具体说一下吗?

5.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直接用边长乘4就可以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6、跟进练习:(课件出示题目)

12厘米

8米

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很容易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因此这个环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护栏计算钱数,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后,教师稍作引导,学生便可以在自我思维碰撞中实现算法的自我优化,培养了学生善于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解决新问题的素养。

第五环节: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现在我们也来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吧!

1、小小测量师

有四个图形分别测出周长,想:算周长之前应该干什么?

2、篮球场的周长

你们知道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吗?(长方形)老师还知道它的长是28米,宽15米,你们能求出篮球场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全班汇报。

3、为了把这张画装饰得更漂亮,要给它的一周围上边框。要做多长的边框?你看小明做得对吗?(课件出示题目,根据学生作出的判断显示“笑脸”或“哭脸”)

4、老师有一块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手帕,想镶上一圈花边,需要多少厘米呢?(课件出示题目。)

师:你想怎样计算?为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5、如果用刚才的那条花边装饰这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够用吗?、拼一拼,算一算。

引导学生说明原因。

6、每组有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片。请你们小组合作分别量出纸片的长和宽,再动手拼一拼,看一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并算一算拼成图形的周长,最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拼一拼,算一算,组内交流。

7、拓展题(课件出示题目,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题意)

利用围墙的一边,用铁栏杆围出一个长方形花圃,长25米,宽10米,要用( )米长的铁栏杆。

学生组内交流,独立计算。

师:为什么只算3条边?

一面广告墙要装上霓虹灯,你能帮设计师算出所需霓虹灯的米数吗?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应该是生活中的知识,因此练习的设计注重从现实生活入手,体现层次性、灵活性、有效性,通过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第六环节:回顾小结,梳理知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谈收获,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和再现;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周长的问题,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素养。

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宽+长+宽+长 8+4+8+4

宽×2+长×2 8×2+4×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4+8)×2

7+7+7+7=28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7×4=28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7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能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力训练目标

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个性品质目标

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

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最后,我再来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新课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让学生指一指、想一想,认清求周长的意思。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答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逐一展示学生的解答思路,生答时老师板书学生的解答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比较解答方法,自主选择,鼓励算法多样化。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适当地安排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

5、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尝试求正方形的周长

做“试一试”,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把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有针对性地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四)、课堂小结时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五)、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 26+14+26+14=80(米)(2) 26+26+14+14=80(米)

(3)26×2=52(米) (4) 26+14=40(米)

14×2=28(米) 40×2=80(米)

52+28=80(米)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8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三年级数学上册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一、情境创设引入比较新颖,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且又有自己的创新,将龟兔赛跑引入本节课中,让学生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问题“谁跑的路程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做到了问题导学,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新知简洁明了,以学生探究为主体,对比概括计算公式。

设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通过测量出每个边的长度,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通过学生列出的不同计算方法,引导每个算式中不同的数代表不同的含义,最后得出最简单的一个作为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练习题设计有始有终,层次清晰,由易到难。

概括出本节课的新知后,首先解决了本节课一开始的龟兔赛跑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并练习用公式计算。又采取了不同形式巩固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判断中有易错点和难点,突出了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最后又以计算拼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的周长提高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周长的本质和计算周长的方法,并且强调了重合的'边。

四、教师的讲解清晰,重难点强调比较突出。

长方形周长公式中小括号的作用,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倍数关系,单位的统一,拼接方法和周长不能相加的原因等等,几个突出的重点都做到详细讲解和强调,提高学生的认识意识。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对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解释不够透彻,它是两组领边的和或者是两组长和宽,这一点王老师做到了很好强调和摆图。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比较可以举一些实际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大小和不确定性,增强学生生活感受意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四边形》认识部分中的第5课时。这一课时是在学生研究平面图形、长度单位和初步感知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及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课之前,教材安排了让学生去测量课桌、黑板、树干的周径、圆形花圃、篮球场等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边长,并要求计算出边长的总和是多少,通过大量的感受活动使学生对图形的周长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并具备了测量、比较的理念和动手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

(2)能利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2)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以及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总结长方形周长公式

二、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唤醒人实行自我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创设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议论纷纷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长方形的特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利用身边的长方形(数学书的封面、课桌面)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的特点,变抽象为直观。

2、复习周长:出示学生的生活照,引起学生注意,设疑: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老师想把这张照片装饰一下,镶上花边,让它变得更加漂亮,花边要多长呢?引出周长,进而复习周长的含义,让学生指出长方形的周长,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之和。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先来研究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前面学生在学习周长时已经学会用工具测量出周长了,这里开篇点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计算。

(三)实践探究、获取新知

1、讨论算法:通过设问,让学生明确知道了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即先量后算。

2、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小组合作研究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①向学生说明活动要求。

②学生分组交流想法,然后在自学本上写出自己的算法,能写几种就写几种。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③交流算法。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说算式(师板书算式),小组间互相补充。

(2)全班交流算法,课件演示,归纳算法。

(3)小结要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由于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非常多,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热烈、民主、交流的学习氛围,老师在“放”的同时又要注意“收”。

(四)应用新知,达成目标

1、出示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①一人上台板演,其余的在本上列式计算。

②集体订正,优化计算方法。(让学生经过体验后更能体会哪种方法更好)

2、出示两只兔子在赛跑的情境图,(正方形边长4厘米,长方形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

①让学生猜猜看哪个长方形的周长更长。

②验证猜想。(分男、女生组比赛计算周长)

③引导发现: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一定时,它的长和宽是不相同的。

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学生作业:第42页及43页做一做第1题。

从图形题上升到文字题

由于长方形是一种空间图形,用文字来表述题意,是要学生从题意中转换为图形,从而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4、选作:第42题做一做第2题

(五)回顾小结,教师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6+4+4=20(厘米)6+4+6+4=2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6×2+4×2=20(厘米)(6+4)×2=2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这个单元的第二小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些知识的获取为第三小节的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和学习策略上的支持,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紧接着周长概念编排的,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还十分强调对周长公式的应用。

二、说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

(1)四基两能目标:

①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②本节课重在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经历把数字符号抽象成文字公式的过程,发展他们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这是要求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是老师直接拿给他们,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式。

②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公式是理论的东西,要让学生不仅知道,还要会灵活运用,也就是要把知识学会、学活。

3、教具准备。

周长的推导强调直观操作,所以我准备了教具,学生准备了学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个钉子板,小棒。

三、说学生。

1、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进行学习的知识基础。

2、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说教法。

1、情景导入法。

2、动手操作法。

3、自主探究法。

4、合作交流法。

五、说教学理念。

1、在认真分析教材、教师用书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分为七个环节:

(1)导入新课。

(2)自主探索,推导公式。

(3)课堂练习。

(4)实践操作。

(5)走进生活。

(6)延伸提高。

(7)课堂总结。

2、教学中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动手比、动手摸、动手摆,动笔算,交流讨论,引导归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注意思维品质的培养。我这节课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实实在在地练,真真切切地落实四基两能。

六、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直接利用情景导入新课,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

①教学时,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这个操作过程就是与原有的知识进行连接。练习时,围钉子板,求周长,直观巩固计算周长的方法。——四基

②在长、正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多去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类推能力。——两能

③在探究长、正方形周长的时候,用到了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呈现不同的周长算法,一步一步向周长公式靠近,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两能

通过3—6四个环节练习,反复巩固。练习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新概念形成后,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和运用,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才能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因此,教师根据概念教学各阶段的不同要求,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3、课堂练习:新知应用。

4、实践操作:动手操作能力的体现。

5、走进生活:知识迁移。

6、延伸提高:知识升华。

7、课堂总结:知识回归。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渗透数学美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计算机软件、实物投影仪、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直尺

学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三角板、直尺、实验报告单。

第二部分 教法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第四部分 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

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看,这是我们的新教室,多漂亮啊!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学生观察后会说黑板的面、课桌和讲台的面是长方形;钟表的面和地板砖是正方形等等。这时我再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就很自然的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再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大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要求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请小组长做好分工,把研究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边 角

长方形 有( )条边,

对边( ) 有( )个角,都是( )角

正方形 有( )条边,

每条边( ) 有( )个角,都是( )角

2、学生开始活动时,我到学生中去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面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情况。要求汇报时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里我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是探讨边的特征,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

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长边一样长,相对的两条短边一样长。正方形的4条边都一样长。

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两条较长的边和两条较短的边,它们的位置都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第二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了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在研究长方形时是通过折纸得出来的。学生这样折:

先上下对折,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重合在一起,说明这两条边一样长。

再左右对折,发现长方形左右两边重合在一起,说明左右边也一样长。

从而得出: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

在研究正方形时学生这样折:

把正方形纸片先对角折,再对角折,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重合在一起,说明正

方形4条边都一样长。

第三种情况:学生选用的是钉子板。

通过数格子,发现了长方形长边都占了6格,短边都占了4格;正方形4条边都占了5格。说明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

当学生汇报完,我对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边总结边板书)

接着是探讨角的特征,学生的汇报也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长方 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

再用三角板的直角在每个角上比一比,发现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个角也都是直角。

第二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也是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和三角板。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量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的一个角,它是直角,然后把长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发现4个角重合在一起,说明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也一样把纸片对折再对折,发现4个角重合在一起,说明4个角也都是直角。

当学生汇报完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边总结边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汇

报交流,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民主性,我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生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让各个组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体验成功,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能使情感的数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应用拓展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本节课练习的设计着重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三个特点,分为基本练习和扩展练习。

1、基本练习

(1)围一围

照下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略)

(2)拼一拼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出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然后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这样拼(演示课件)

(3)、摆一摆

用同样长的小捧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涂一涂

在方格图上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图略)

(5)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通过围一围、拼一拼、摆一摆、涂一涂、量一量、填一填多种形式的基本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且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扩展练习

(1)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这道题有一定的挑战性,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呢?我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哪条边可以当作正方形的边?

(2)画一条线,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右图中有( )个长方形,( )个正方形。

这里我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图形。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把刚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扩展延伸,使学生灵活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空间观念得到加强。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我先引导学生重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共同点是都有4条边,4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2)家里客厅地板铺的砖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不是圆形的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见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将数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五、课外延伸

充当小小设计师,用长方形和正方形为学校新操场设计花池、羽毛球场、篮球场、沙池。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考虑到我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归纳、推理、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二、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和操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法的选择以直观教学法为主、操作法和演示法为辅。

教具和学具: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两个长方形纸片、表格等。

在学法上可归纳为: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用面积单位密铺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的谈话来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知道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

1、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从而引出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并完成表格。并将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数据统计出来。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交流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了长方形的长所含厘米数×宽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运用结论,抽象归纳。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以此提问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要求学生通过现有的材料,小组操作、探讨、验证。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结论。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通过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长3厘米、宽2厘米;长5厘米、宽3厘米;长4米、宽3米;长3米、宽3米(实际上是边长3米的正方形)指着最后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特别在哪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巩固应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让学生完成如下练习:

1、P79练习十九第1题:计算黑板的面积?

2、P79练习十九第3题:计算篮球场的面积?半场的面积?

(五)、提高延伸

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通过这一基础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一般问题。

(六)、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交流,既是对一节课自己掌握情况的回顾,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最后,教师以提问,学生自行小结的方式结束:这节课你们学了哪些知识?这一部分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在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课知识,我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学生才真正学到了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42~43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在小学阶段分别安排了物体与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其他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并了解平面图形计算的第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的意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与价值,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尺子

二、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有这样的要求: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相互交流。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景,设疑激趣;小组合作,探索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在动物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蜗牛先生和蚂蚁xxx。它们俩都很喜欢散步。蜗牛和蚂蚁每天分别沿着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走一圈。有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的路程比对方长。

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的路程长一些?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判断出谁走的路程长吗?你觉得蜗牛和蚂蚁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我从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想一想:我们要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要知道些什么?怎样才能知道?在小组里交流。

2、量一量:小组合作,动手量出计算这两个图形所需要的数据。

3、议一议:小组讨论,有了这些数据,该怎样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4、算一算:独立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并在小组里交流。

5、说一说:把自己的算法跟全班的同学说一说。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已经具备了观察、比较的意识,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了面积及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小组协作法、观察法和发现法三种方法。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设计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下午学校安排咱们班的同学给教学楼前的两块草坪浇水,(课件出示两块草坪)老师准备分成男女两组,请你们自己选择。教师鼓励男生承担较大块的草坪,究竟哪块草坪大呢?(男女生争执不休)怎样比较草坪的大小呢?从而得出要比较草坪的面积。(适时提问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进一步引导如何比较面积大小?你有哪些方法?(重叠、数面积单位)对于面积较大的草坪这两种方法又太麻烦。从而引出本课主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通过真实情景的创设,自然地引出了本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主题的思考,引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丰富了情趣,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二)观察发现,猜一猜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背后画有一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大小关系为①长相同,宽不同;②宽相同,长不同;③长宽都不同。请学生根据小方格的提示回答三副图的面积,并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当学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求证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数量关系。

观察课件上的三幅图片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教师板书:

长(厘米) 宽(厘米) 小方格个数 面积(平方厘米)

8 54040

8 64848

7 64242

10 3303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排的个数(长所包含的个数)×排数(宽所包含的个数)=总个数(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三)自主探究,验一验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已知长、宽的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教师择机板书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介绍字母公式S=a×b

【在验证归纳过程中,做到了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每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验证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四)灵活应用,迁移方法

在推导正方形面积公式时,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把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6分米、宽6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明确认识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前提出的选草坪的问题。安排相应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采用闯关游戏的方式进行,最后出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拓展题目作为作业,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期待下一课的到来。

在这节课上,我主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实验—发现—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猜测、验证、想像等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学具操作和课件演示,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从而形成丰富的数学体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号考生,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他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的教育对象时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了认识,并且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应为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概括抽象能力,并会熟练应用公式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五)说教学难点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让他们应用所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去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炼教学法的理念将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所掌握,因此我先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出问题,即让他们考虑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如何计算的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所以我打算运用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

三、说学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我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汇报的活动,总结推导出计算公式,从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本机可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上一节的内容学习中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因此我创设“学校有两个花坛,小明想知道这个长方形花坛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谁来帮帮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的用已学知识来思考所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将旧知与新知达到很好的衔接,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学生会想到用绳子去围的方式;会想到用尺子量边长的方式,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既回忆了旧知,有开拓了思维,从而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等环节,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认知,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且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他们的思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会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6+4+6+4﹢=20

(2)6×2﹢4×2=20

(3)(6+4)×2=20

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5+5+5+5=20

(2)5×2+5×2=20

(3)5×4=20

根据学生列出的式子,我会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的文字表示,在学生讨论后,我出示课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课件内容如下:

长×2+宽×2=长方形周长

长+宽+长+宽=长方形周长

(长+宽)×2=长方形周长

在此基础上,反问学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有了长方形做铺垫,请学生说出刚才所展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文字表示,学生可能会说出如下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学生通过总结文字形的表示方法,既培养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变化过程,又为进一步揭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做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达到教学目标。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在本节课中的练习安排中,我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巩固,让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的“做一做”,并选定几名同学去黑板板演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还安排了与实际问题相关的题目,目的是加强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呢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理解,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对前面的探索过程加以梳理,引导学生说出: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长和宽,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边长。设计的目的是不仅让学生掌握公式,还要让他们明白与问题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请学生回忆本堂课所学内容,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一年级学生 2.学科:数学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各种形状的积木,信封(里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预习课本16~18页。

二、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思维的火花。“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生活数学的观念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积极引导学生以生活经验来充实和丰富数学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新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从活动中感受到数学,让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

三、教学课题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形的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辨认几种图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初步感受形与形、形与体之间的联系。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设计画图形、围图形、拼图形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动手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知“形”与“体”的联系。【教学难点】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信封(里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录音,钉子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百度搜索】

http://video.baidu.com/p?word=%D0%A1%D0%A1%B7%DB%CB%A2%BD%B3&pos=4&s=3

1.师:小朋友们,知道它是谁吗? 【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6%E6%CB%BC%C3%EE%CF%EB%CF%B2%D1%F2%D1%F2&in=27037&cl=2&lm=-1&st=&pn=0&rn=1&di=88083969975&ln=899&fr=&fm=rs10&fmq=1***5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

今天能干的喜羊羊要给我们表演精彩的魔术。【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B%FD%C4%BE%B7%BF%D7%D3&in=19075&cl=2&lm=-1&st=&pn=11&rn=1&di=111750085815&ln=1932&fr=&fm=&fmq=***12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2&-1&di45889171560&o 【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B%FD%C4%BE%C8%CB&in=32337&cl=2&lm=-1&st=-1&pn=10&rn=1&di=762321132

48&ln=2000&fr=&fm=detail&fmq=***99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0&-1&di76232113

你能说说喜羊羊变出的各种模型是什么形状的积木搭的?(出示积木)你会按形状把它们分分类吗?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说说,然后按形状把它们分分类,再交流。

2.师:小朋友们,请在小组里拿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物体,动手摸摸,像老师这样(教师示范摸圆柱的面)。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活动,摸摸物体的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明确:这些物体的面滑滑的,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弯弯的,也就是曲的。

(二)探索新知,表面感知 1.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师:喜羊羊夸奖我们了,你听。(播放课件)你们有好方法帮帮喜羊羊把大家刚才看到物体上的面,使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

学生活动:小组内动手画图,明确: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知道有很多的方法,了解方法:画、用物体蘸水印等等。.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刚刚我们一起从物体找到了很多的图形,还在小组里画了下来,能把你得到的图形展示给我们看吗?

学生活动:(1)作品展示 让每一个学生都照样子画一画。展示学生作品时,注意选择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根据自己画的分一分

明确:这些图形分一分,并指出从长方体上画出的面,称为长方形;从正方体上画出的面,称为正方形;从圆柱的底面画出来的面,称为圆。【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3%A4%B7%BD%D0%CE%2C%D5%FD%B7%BD%D0%CE%BA%CD%D4%B2&in=32751&cl=2&lm=-1&st=&pn=0&rn=1&di=71188684785&ln=2000&fr=&fm=&fmq=***9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三)联系生活,深入理解 1.课件演示,找图形

师:刚刚我们想办法让图形从物体上走了下来,帮助喜羊羊解决了问题。喜羊羊想让你们去他刚盖好的新房子里参观参观。(播放课件)你能在喜羊羊的新房子里的物体上分别找到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活动:在物体上找出平面图形,交流是什么图形。2. 联系生活,说图形

谈话:平面图形在生活中可多了,你能说说下面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吗?(课件出示“试一试”,师生一起交流)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找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这些平面图形吗?

学生活动:说图形。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信封的形状是长方形的,教室门上的锁眼是圆形的,田字格是正方形的等等。(四)动脑动手,自我创造

师:我们顺利解决了喜羊羊交给我们的第一个难题,能解决下面的难题吗?(能)1.围一围(播放课件)

师:你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图形,那你能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吗?(钉子板上 “围一围”)

学生活动:在钉子板上 “围一围”今天认识的图形。交流展示,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6%A4%D7%D3%B0%E5%C9%CF%B5%C4%B3%A4%B7%BD%D0%CE%2C%D5%FD%B7%BD%D0%CE%BA

%CD%D4%B2&in=29254&cl=2&lm=-1&st=&pn=34&rn=1&di=12204593550&ln=577&fr=&fm=&fmq=***25_R&ic=&s=&se=&sme=0&tab=&w

明确:在交流时,让学生体会正方形的四条边线都一样长,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是长长扁扁的。圆在钉子板上围不出来,体会圆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区别。2.画一画(播放课件)

师:你觉得怎样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方便呢?(课件示范画长方形的一条边。)你会画吗?

学生活动:拿出方格纸画图形,说说自己画的是怎样的图形。【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7%BD%B8%F1%D6%BD%C9%CF%B5%C4%B3%A4%B7%BD%D0%CE%2C%D5%FD%B7%BD%D0%CE%BA%CD%D4%B2&in=26364&cl=2&lm=-1&st=-1&pn=44&rn=1&di=105320097810&ln=1998&fr=&fm=result&fmq=***84_R&ic=0&s=0&se=1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7%BD%B8%F1%D6%BD%C9%CF%B5%C4%B3%A4%B7%BD%D0%CE%2C%D5%FD%B7%BD%D0%CE&in=18237&cl=2&lm=-1&st=-1&pn=9&rn=1&di=1***&ln=1988&fr=&fm=result&fmq=***93_R&ic=0&s=0&se=1&sme=0&tab=&w 3.涂一涂

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组织全班交流。(五)快乐游戏,巩固深化。

(播放课件,喜羊羊:小朋友们,你们动手又动脑,个个是聪明的孩子,真佩服你们,你们快快到我的房子里来玩吧,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1. 猜图形

教师用卡纸遮住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只落出一小部分让学生来猜。(生猜)小朋友想的很好,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但是,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认真思考,还要全面地看问题。2. 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喜羊羊家的壁画可真漂亮啊,(课件出示壁画)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呢? 学生活动: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一些图案,从信封里拿出平面图形拼一拼。拼好后,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漂亮。(音乐声中拼图)【百度搜索】

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B6%F9%B8%E8+%BB%A8%CF%C9%D7%D3]&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BB%A8%CF%C9%D7%D3%D6%AE%B8%E8++&si=%BB%A8%CF%C9%D7%D3%D6%AE%B8%E8;;%B6%F9%B8%E8;;0;;0&lm=-1&mtid=1&d=7&size=1048576&attr=0,0&titlekey=1156124(六)全课总结,活动延伸

1.今天你认识了谁,你能来说一说吗?(生说,师评价)老师找来了很多小朋友的创作。

【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3%A4%B7%BD%D0%CE%2C%D5%FD%B7%BD%D0%CE%BA%CD%D4%B2&in=21873&cl=2&lm=-1&st=&pn=26&rn=1&di=114833300175&ln=2000&fr=&fm=&fmq=***5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3%A4%B7%BD%D0%CE%2C%D5%FD%B7%BD%D0%CE%BA%CD%D4%B2&in=13963&cl=2&lm=-1&st=&pn=5&rn=1&di=58673645775&ln=2000&fr=&fm=&fmq=***62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3%A4%B7%BD%D0%CE%2C%D5%FD%B7%BD%D0%CE%BA%CD%D4%B2&in=16917&cl=2&lm=-1&st=&pn=60&rn=1&di=72889865310&ln=2000&fr=&fm=&fmq=***8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3%A4%B7%BD%D0%CE%2C%D5%FD%B7%BD%D0%CE%BA%CD%D4%B2&in=16917&cl=2&lm=-1&st=&pn=60&rn=1&di=72889865310&ln=2000&fr=&fm=&fmq=***8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

2.下课以后请小朋友用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把你认为最好的

设计带过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学习。(七)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反思】:低年级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是一种直观的认识,是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基础的感知并形成初步表象的过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整堂课我都围绕小猪的故事开展教学。课的开始我就以小猪魔术表演导入,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认识平面图形教学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体现了“探索式学习”的优越性,一是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活动材料,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二是整节课从头至尾都在动,从课堂结构来看,每一个环节就是一项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活动的过程,通过活动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留下自主探索的余地,教学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促进了数学知识的建构,使他们不再感到数学使枯燥无味的,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四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反思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在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数学,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课一开始我以学生直观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为基础,用学生喜爱的搭积木作为活动的开始,通过描一描,从体上“分离”出面。学生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出三种基本的平面图形,通过分析和比较,将平面图形和相应的几何体进行对应,学生感受了面与体的联系。通过这一环节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把物体的面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名称。接下来让学生来分别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巩固这三个形体的特征及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下来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这些形状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分清体和面。通过交流、纠正让学生了解今天研究的是物体的一个面。引导学生在举例时能用规范的语言来回答。此环节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中,又通过围一围、画一画和涂一涂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三种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活动中人人参与,在活动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积累了对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学生先通过猜想,判断能否围成圆,在动手进行验证,让他们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通过“围”图形,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时,有同学在钉子板上围出了个多边形,说围出了圆。这时,我就要告诉学生这不是圆,把多边形放大,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图形的边是直的,所以不是圆。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同时也加深了对圆的认识。

当然本课有些地方也不尽如人意,由于掌握学情不够,课堂节奏调控不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导致用长方体、正方体“画”图形,加深对“体”表面的认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一环节草草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慢慢改进自身的不足。

第五篇:小学数学说课稿: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模板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图形》。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都能看到物体的面。学生在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形体的积木来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的表象。根据这些相同的画面画出图形,给出名称,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就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三种平面图形。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但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 1 页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安排了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围出的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位置。还有用一块长方体积木可以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等。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和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PGN0176.TXT/PGN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设想

“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课题实验研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路搭桥,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索中发展。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全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索活动:

活动1:给一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积木进行分类,然

第 2 页 后说说是怎样分的。

活动2:找出长方体,观察其中的一个面,借助自己的思维去发现一些特征,根据特征给出长方形名称。(正方形和圆同上。)

活动3:从体上抽象出面,认识这些面后,让学生用体在纸上画出面,并再次感受体和面的关系,感受三种图形的特点。活动4: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加强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5: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图形,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图形,渗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感受出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都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难,就创造条件让他们合作探索。教师尊重学生自我发现,尊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方法。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1.学生自由说说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哪些积木。2.小组合作给积木分类并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玩积木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一开始学生的兴趣就被积木所吸引,让学生操作给积木分类,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欲望,更可以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第 3 页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认一认。(1)认识长方形。

①学生各自拿一个长方体,认准其中的一个面进行观察,再观察周围同学认准的面,探索这些面的特点。

②学生自由汇报,互相评价。(学生发现这些面都是长长的。)③从学生的汇报中抽象出长方形并给出名称。(2)正方形和圆的认识同上。2.画一画。

(1)微机出示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图形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画的?(2)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配上活泼轻快的音乐。(3)汇报交流: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看法。3.找一找。

(1)微机显示“丁丁的房间”的图片。

(2)学生在画面上找一找、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的。

(3)和好朋友一起走下座位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然后汇报评价。

【学生在把积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同一类积木的某一面凸现出这些面有相同的形状,找出这些面的特点,然后引出长

第 4 页 方形、正方形和圆。这样,不仅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这些面的特点,同时也展示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画一画”和“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都参与,亲身经历/PGN0178.TXT/PGN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加强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1.围一围。

(1)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样围的。(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

反馈交流并得出钉子板上围不出圆的结论。2.画一画。

(1)学生动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2)小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对本组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3)由各组组长把自己组的情况在大组上交流。【钉子板和方格纸本身有相同之处,它们的表面上都有许多正方形小格组成。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再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经历着一个由难到更难的过程。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为在方格纸上画图形打下基础。教师在围图形过程中进行重点指导,在画图形中就可以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

第 5 页 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

四、评价体验,认识自我与他人。1.评价本节课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2.学了这一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对一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收获,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

五、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微机显示一学生用长方体画长方形的图片。

2.师:用这样的一块长方体究竟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小朋友课后去探索。评析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课题研究思想,/PGN0179.TXT/PGN具体突出表现在四种变革: 1.师生关系的变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3.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评价方式的变革。教师给学生提供生生互动评价的空间,第 6 页 同时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尤其是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

第 7 页

下载《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教案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内容:课本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三棱柱、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形的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教材分析:1、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将分教学思考、教学设计及教学随想三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长的第二课时。 第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乐天小学 金兴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长方形、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我的说课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六大板块。下面我来详细的说一说各个板......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参考教案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8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

    人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