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刚作文讲座 新理念---批评孩子的艺术
《吴刚作文新思维--批评孩子的艺术》 作者 : 吴刚
(作者简介:吉林省写作学会青少年写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长春吴刚翰林作文学校校长 公开出版著作48部 主讲的“吴刚作文与吴刚口才”是吉林省青少年品牌课程)
今天,我和大家沟通关于现代家长教育孩子的新思维和新方法。请大家注意听讲,不要溜号。中间不要插言,避免打断我的思路。谢谢。“批评”是家长在教育子女中常常使用的教育手段,对此,许多家长喜欢用疾风暴雨般的批评方式,有的家长说:“训斥或臭骂他一顿,我自己也挺解恨,这孩子太气人了!”诚然,这种所谓的“大发脾气式”批评的运用可能收到暂时效果,但它是表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家长会痛苦地发现,孩子对家长这种近乎原始的批评方式越来越无所谓,这是家长面临的课题,也是考验,更是挑战,更是挑战。
有的孩子会说:“我妈妈就会说这几句话,她批评我第一句,我就知道她第二句要说什么,没啥新鲜的。”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呢,那就是批评方法的问题,因为你的批评没有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接受,孩子只是因为惧怕你的威力而临时做做样子而已。试想,这样的批评怎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呢?
其实,批评孩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需要配备特殊的方法和技巧方可有效地运作和实施。所以,我今天主讲的是我的原创理念<<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
第一、留足面子,别人面前不教子
现在有许多家长在发现孩子缺点和毛病时,不管孩子身边有没有别人,有没有别的家长、老师或同学,就将一顿“连珠炮”似的批评排山倒海一样压向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家长说,我急。吴刚老师认为,不是,而是你冲动,教育的最大敌人是什么?
冲动,因为冲动是魔鬼。尤其是对自尊心强和脸皮薄的孩子,当众批评会让孩子不知所措,面红耳赤,当孩子试图解释但没有效果时,便开始变得垂头丧气,逐步失去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自信心和勇气,反而得不偿失。对待孩子的错误,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能急噪甚至冲动,因为孩子的错误一定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需要家长耐心地分析原因后,再进行适度的批评和教育,尤其在是公共场合和别人面前,孩子肯定不愿意接受“不给留面子的批评”,假如是性格倔强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孩子,他还会当着别人的面说出反驳的话语或者作出反驳的行为,反而会使家长“下不来台”,家长为了保全自己的颜面,可能会迫不得已地使“批评”升级为“武力镇压”。此时,在场的亲戚朋友们一定会说情和劝阻,结果更助长了孩子的“气焰”,你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尴尬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批评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而违背了批评的初衷。
家长一定要“回家教子”或“单独批评”,在批评的时候,必须告诉孩子你在别人面前没有批评他,是给他留足了面子,使孩子内心存有感激,从而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批评作用和效果。
另外,家长尽量一事一议,不要总翻旧账老帐,总提过去的孩子早已经改正的错误;家长也不要总是用自己小时侯的辉煌经历和孩子现在的
缺点错误相对比,因为这样不会产生大的说服力,孩子也会非常反感,他会有话等着你:“你们过去是啥年代,我们现在啥形势,总提你们那时候干什么!真讨厌”
第二个理念:《“苦药”包上“糖衣”,让孩子主动接受 》
其实,批评的语言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听,因为谁都喜欢被别人赞美。尤其是孩子,直接的批评一般不愿意接受,可是批评是良药,良药苦口,孩子不愿意吃怎么办?那就是给“苦药”包上“糖衣”,也就是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孩子一定会接受和消化的。
首先,在批评孩子之前,先承认和肯定最近出现的进步现象,如:“你最近整体情况看,还是有进步的,家长很高兴。不过,有两个方面你必须改正,否则,会影响你的进步幅度,甚至还会退步的。”这样孩子就会心平气和地听你的批评了。
其次,要坦白地告诉孩子,家长允许孩子犯错误,每一个孩子都曾经犯过错误。每一位成功的名人曾经都有过错误和缺点。这样,就会从心理上拉近孩子与家长的距离,然后家长再将批评的内容表述出来。当批评完孩子时,不要让急于让孩子表态:“能不能记住,说!”不要这样。而是点明批评的主题:“犯过错误不要紧,关键是总结教训,为了自己更好的进步。”然后观察孩子的表情,当他十分诚恳地点头时,证明你的批评成功了,因为你的批评深入到了他的心里。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如果老师和家长预言某个学生将会出现特殊的好行为时,这个学生就会努力展示预言的才华;如果老师预言某个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蠢材白痴时,那么,这个学生将表现得垂头丧气不思进取。所以,给
“良药”包上“糖衣”就是源于这个道理。
批评的第三个理念:《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时,父母要赞赏呼应》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下决心改正时,父母要表示赞赏和呼应,千万不要用怀疑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决心,甚至不断地讽刺挖苦和无情地打击。比如:孩子说:“爸、妈,下次我努力,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家长千万不能说:“就你那样子还能改,我看你这辈子是不能改了,拣垃圾都没人要啊。”或者说:“别人下决心我能相信,你呀,我可是不相信,我看你算是完蛋了!”此时,孩子如果得不到家长的赞赏和支持,就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甚至彻底放弃改正错误的决心和机会,批评也就失去了的实际意义。
作为家长,应该认真并很有力度地对孩子说:“好,这一次爸爸妈妈可是都听到了,我们相信你,我们等待你的好成绩!”作为家长要在言语中表达出来对孩子的信任,要把批评当作促进孩子进步的催化剂,把批评当作孩子前进的助推器。(吴刚老师提醒:这一点请家长写在你的笔记本的第一页提醒自己),而不是让批评成为孩子没有自信和勇气的“魔鬼”。
作为孩子一旦对自己的问题有所认识时,证明孩子已经接受了家长的批评,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家长的赞赏和鼓励会给孩子增强改掉缺点的勇气和力量,会给孩子传递战胜缺点和错误的胜利信号,会与孩子的改正错误的语言和行动遥相呼应,从而真正地促进孩子各方面的进步与飞跃,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
第二篇:吴刚作文讲座
今天,我和大家沟通关于现代家长教育孩子的新思维和新方法。请大家注意听讲,不要溜号。中间不要插言,避免打断我的思路。谢谢。
“批评”是家长在教育子女中常常使用的教育手段,对此,许多家长喜欢用疾风暴雨般的批评方式,有的家长说:“训斥或臭骂他一顿,我自己也挺解恨,这孩子太气人了!”诚然,这种所谓的“大发脾气式”批评的运用可能收到暂时效果,但它是表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家长会痛苦地发现,孩子对家长这种近乎原始的批评方式越来越无所谓,这是家长面临的课题,也是考验,更是挑战,更是挑战。
有的孩子会说:“我妈妈就会说这几句话,她批评我第一句,我就知道她第二句要说什么,没啥新鲜的。”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呢,那就是批评方法的问题,因为你的批评没有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接受,孩子只是因为惧怕你的威力而临时做做样子而已。试想,这样的批评怎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呢?
其实,批评孩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需要配备特殊的方法和技巧方可有效地运作和实施。所以,我今天主讲的是我的原创理念<<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
第一、留足面子,别人面前不教子
现在有许多家长在发现孩子缺点和毛病时,不管孩子身边有没有别人,有没有别的家长、老师或同学,就将一顿“连珠炮”似的批评排山倒海一样压向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家长说,我急。吴刚老师认为,不是,而是你冲动,教育的最大敌人是什么?
冲动,因为冲动是魔鬼。尤其是对自尊心强和脸皮薄的孩子,当众批评会让孩子不知所措,面红耳赤,当孩子试图解释但没有效果时,便开始变得垂头丧气,逐步失去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自信心和勇气,反而得不偿失。对待孩子的错误,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能急噪甚至冲动,因为孩子的错误一定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需要家长耐心地分析原因后,再进行适度的批评和教育,尤其在是公共场合和别人面前,孩子肯定不愿意接受“不给留面子的批评”,假如是性格倔强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孩子,他还会当着别人的面说出反驳的话语或者作出反驳的行为,反而会使家长“下不来台”,家长为了保全自己的颜面,可能会迫不得已地使“批评”升级为“武力镇压”。此时,在场的亲戚朋友们一定会说情和劝阻,结果更助长了孩子的“气焰”,你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尴尬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批评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而违背了批评的初衷。家长一定要“回家教子”或“单独批评”,在批评的时候,必须告诉孩子你在别人面前没有批评他,是给他留足了面子,使孩子内心存有感激,从而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批评作用和效果。另外,家长尽量一事一议,不要总翻旧账老帐,总提过去的孩子早已经改正的错误;家长也不要总是用自己小时侯的辉煌经历和孩子现在的缺点错误相对比,因为这样不会产生大的说服力,孩子也会非常反感,他会有话等着你:“你们过去是啥年代,我们现在啥形势,总提你们那时候干什么!真讨厌”第二个理念:《“苦药”包上“糖衣”,让孩子主动接受 》其实,批评的语言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听,因为谁都喜欢被别人赞美。尤其是孩子,直接的批评一般不愿意接受,可是批评是良药,良药苦口,孩子不愿意吃怎么办?那就是给“苦药”包上“糖衣”,也就是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孩子一定会接受和消化的。
首先,在批评孩子之前,先承认和肯定最近出现的进步现象,如:“你最近整体情况看,还是有进步的,家长很高兴。不过,有两个方面你必须改正,否则,会影响你的进步幅度,甚至还会退步的。”这样孩子就会心平气和地听你的批评了。
其次,要坦白地告诉孩子,家长允许孩子犯错误,每一个孩子都曾经犯过错误。每一位成功的名人曾经都有过错误和缺点。这样,就会从心理上拉近孩子与家长的距离,然后家长再将批评的内容表述出来。当批评完孩子时,不要让急于让孩子表态:“能不能记住,说!”不要这样。而是点明批评的主题:“犯过错误不要紧,关键是总结教训,为了自己更好的进步。”然后观察孩子的表情,当他十分诚恳地点头时,证明你的批评成功了,因为你的批评深入到
了他的心里。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如果老师和家长预言某个学生将会出现特殊的好行为时,这个学生就会努力展示预言的才华;如果老师预言某个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蠢材白痴时,那么,这个学生将表现得垂头丧气不思进取。所以,给“良药”包上“糖衣”就是源于这个道理。
批评的第三个理念:《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时,父母要赞赏呼应》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下决心改正时,父母要表示赞赏和呼应,千万不要用怀疑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决心,甚至不断地讽刺挖苦和无情地打击。比如:孩子说:“爸、妈,下次我努力,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家长千万不能说:“就你那样子还能改,我看你这辈子是不能改了,拣垃圾都没人要啊。”或者说:“别人下决心我能相信,你呀,我可是不相信,我看你算是完蛋了!”此时,孩子如果得不到家长的赞赏和支持,就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甚至彻底放弃改正错误的决心和机会,批评也就失去了的实际意义。作为家长,应该认真并很有力度地对孩子说:“好,这一次爸爸妈妈可是都听到了,我们相信你,我们等待你的好成绩!”作为家长要在言语中表达出来对孩子的信任,要把批评当作促进孩子进步的催化剂,把批评当作孩子前进的助推器。(吴老师提醒:这一点请家长写在你的笔记本的第一页提醒自己),而不是让批评成为孩子没有自信和勇气的“魔鬼”。作为孩子一旦对自己的问题有所认识时,证明孩子已经接受了家长的批评,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家长的赞赏和鼓励会给孩子增强改掉缺点的勇气和力量,会给孩子传递战胜缺点和错误的胜利信号,会与孩子的改正错误的语言和行动遥相呼应,从而真正地促进孩子各方面的进步与飞跃,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
第三篇:艺术批评
浅谈对艺术批评的理解
李智
摘要:长期以来艺术批评同艺术史及艺术理论共同发展,然而艺术批评的意图一直被质问,通过从艺术发展的本身出发,阐释了艺术批评在理想状态下所应当起到的作用。
关键字
艺术批评
原则
艺术性
科学性
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艺术批评特别是文艺批评,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为典据的‚传统批评‛形势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许多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所发表的批评言论与各个时代的美学和艺术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很难明确的区分开来。到了
十八世纪末,通过歌德等人的努力,艺术批评逐渐摆脱了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经过浪漫主义的思潮之后,到了圣佩韦的时代才确立了作为现代批评的特性。到现在,艺术批评在文艺批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艺术批评的功能和目的,艺术批评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竹内敏雄主编的《美学百科辞典》中,把‚艺术批评‛看做‚对艺术作品进行的某种判断,特别是价值判断,即根据某种标准鉴定艺术作品的好坏、优劣,从而做出评论‛。
艺术批评是什么?
竹内敏雄在《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一书中谈到:‚艺术评论是对正在展出的一件艺术作品的直截了当的描述,通常很少甚至不对艺术作品说明或判断,最后往往有着‘还是不看展览’的建议。而艺术批评更加注重对艺术品的价值和意义做出评估,这种评价通常以公认的批评标准为基础,并对如何得出评价结果做出解释。一个批评家的知识和审美取向在这里起重要的作用。‛可见,一个还的艺术批评家应该让读者清楚:他们批评的义务何在,他们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当然,考虑到艺术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复杂性,这些依据的因素会有着巨大的差异。事实上,正是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形成了当今社会仍有不同种类的艺术批评的现状。
艺术是人们精神领域的追求,是内在心灵的流露。艺术批评领域更多的在于精神领域,在于艺术作品审美感受的传达。开展正确的艺术批评,可以帮助艺术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可以帮助艺术鉴赏者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地鉴赏艺术作品;还可以使各种艺术思想、创作主张、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相互交流和争论。由于艺术批评者总是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观对艺术现象做出分析和评价,因而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成分。艺术批评应尽可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艺术现象做出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阐释,以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真正的艺术批评是指有独立思考、有判断评价的一种写作活动,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体现了写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和态度。越是具有独立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是具有批评的价值和可读性,那种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批评并不是批评。
说实话,艺术作品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艺术批评更加倾向于心灵的感到性,而不是追求视觉效果的装饰性。艺术的作品思想境界有相对的独立性,很少掺杂其他的因素,而且艺术意蕴总是处于含蓄的、境在画外的、似与不似的这样的状态,艺术追求情感上的表达,通常通过模仿外在事情进行传达,同时也希望通过艺术作品达到熏陶人类心灵的结果。艺术更多地是面对艺术公众,不太重视非艺术公众的态度。艺术传统是经历了历史无数伟大的艺术作品积累起来的精神传统,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并对现代艺术批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艺术创作追求个性化,可能不会怎么在意其他人的一些特殊的眼光。
从汉语的广义字面而言批评与评论并没有严格区别实质上两者完全不同它们的区分不是由概念来决定的而是客观事实和具体现象所决定批评critic是以质疑否定批判为核心主体其中批判(animadvert)是最为极端其主体是抨击性谴责当然不论批评或批判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对狭隘与差错的纠正评论comment则是一种阐释肯定的主体模式也是一种常见的传统批评目的在于提高鉴赏水平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批评是由传统上文艺评论发展而来广义上隶属于评论范围由于批评不是一般性评论从而突显了它的特殊形态也就是说艺术发展对理论学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批评必须永无止境地处于自我完善进行态成为艺术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评论与批评在形态上已难以一致它们之间的互相制约彼此对立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内部完善批评在不同领域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像美术批评与常规的美术评论以及史论研究它们之间存在经验知识上具有普遍共性只是批评通过否定质疑批判作为功能模式同时对阐释性评论加以批判性论证.第一个原则是技术上的这里面应该有两方面内容:其一是看这个作品有没有表达好作者的原意受众是否容易对其产生歪曲这里有几点问题要特别注意首先对艺术品的赏欣往往也要涉及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等上述的批评应该是放在正确的背景下进行的否则批评本身就是对艺术品的歪曲其次艺术品所表达的主观世界往往是不具体的但并不代表它不确切那些没有确切表达主观世界的作品我主张不承认其为艺术品最多只能称之为工艺品有的艺术品表达的只是作者不具体的某种感情我们就不能把杂七杂八的具体的不具体的思想统统往里倒并美名曰之包罗万象这种行为对于是艺术家和受众甚至于批评家自己都是极不负责任的。
其二就是艺术品形式美的问题成功的技术手段创造了艺术品的形式美而艺术品的思想美往往依附于这种形式来表达是这两者的中介它既承载了思想又吸引了受众形式美引发受众感官上的愉悦这为创造欣赏者的理性愉悦打下基础而欣赏者在追求其理性愉悦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作者内在世界的同化形式美在这里成为技术合理组合而成的花朵包藏着作者内在世界的花粉吸引着受众前来采蜜并将之酿成蜂蜜而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世界在这一过程中被传向四面八方形式受制于技术同时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决定了形式形式能不能很好地调和这两方面的要求并创造出形式美这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原则是意识上的即看这个作品想要表达的主观世界本身好不好这里的批评其实也是批评中最重要的一环有的人认为思想的好坏缺乏标准无从判断甚至有人认为只要不违反法律所有的思想都应该是平等的根本就没有好坏之分我认为区分好的思想与不好的思想还有很有必要的有些不道德的甚至是反人类的思想虽然没有违反法律但我也很难把它与另一些高尚的思想等同起来所以我试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思想这个标准就是思想本身是否对人类自身体现了终极关怀或者说是不是表达了人性一件艺术品不可能独立于人性之外而存在因为它是艺术家内在世界外化的产物因此它必然是人性的产物而它所摹写的艺术家的主观世界本身就是人类的思考和感受只有这种思考和感受对人类全体是有利的时候艺术家利用艺术品表达其内在世界的全部过程才是有意义的而看一件艺术品是否符合人类全体利益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符合人性或者是只有描写了或者符合人性的作品才体现了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
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艺术批评的这种科学性特点使得它必然要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学科中吸取观点理论和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艺术批评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他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与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艺术批评必须以艺术鉴赏中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优秀的批评家应当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作品的成败得失。同时艺术批评具有多义性朦胧性局限性的特点。
艺术批评应尽可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艺术现象作出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阐释以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真正的艺术批评是指有独立思考有判断评价的一种写作活动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体现了写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和态度越是具有独立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是具有批评的价值和可读性那种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批评并不是批评。
河南科技学院
论文题目: 浅谈对艺术批评的理解
学生姓名:李智 所在院系:艺术学院 班级:产品131 学号:20130494126
完成时间:2015年1月14日
第四篇:新课改新理念讲座稿
新课改、新理念讲座稿
东河小学 王润德
一、简析新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最基本文本,对教材编排的熟识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更好地利用教材,实施最优化的教学。从这学期开始,我们所有的学生都使用这套新教材了,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每天也要使用这套新标准实验教材了。那这套教材到底在编排上与我们以往的老教材有什么不同呢?为此,我初步地翻阅了这套教材,我发现这套教材从编写角度来看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方便学生的“学”,使教科书由“教本”变为“学本”。这套教科书,无论是导语,还是课后练习或者“语文园地”中的练习,均不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学习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增强了教材与读者的亲和力。因而在我们撰写教案时,你会发现以前的“教学目标“变成了“学习目标”。
其次,从教材的呈现方式来看,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教材中,每个“语文园地”都编排了“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如:二年级上册P18)这样编排,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注意发现的习惯,不断积累学习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
本套教材,每册教科书都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至八篇不等的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每册教科书都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字即课文后“我会认”中的字,“生字表
(二)”是要求会写的字即课文后“我会写”中的字。但根据年级的递升教材编排上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年级除了四篇连环画外,其余课文都是全文注拼音的。每课要求写3—4字,而且有一定的共同点。本着“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等笔顺规则,进行安排,教学中应逐步渗透。
二年级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拼音了,而是带拼音生字在每页课文后以树叶、果子等形式出现。(二年级上册P7)要求写的字增加到八到十个。这个递增是挺大的,对中下学生的掌握有困难。
三年级开始除了精读课文外,并安排了略读课文。还安排了几处“小练笔”:如《荷花》课文后的“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除了两个生字表之外,还多了个词语表。
四年级开始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立了“词语盘点”。(四年级上册P35)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年级开始除了安排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外,还有一至两单元的专题综合性学习,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遨游汉字王国”。每个单元除了导语、课文外,没有了“语文园地”,而是变成了“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两大部分。
二、透视新课堂,做到“胸有成竹”。
实践新课程好多年了,我是先执教到第一轮的三年级后,又重新执教一年级的,可以说经历了两届的起始教育。回过头来再看新课程,我感触颇多。当时我们是实施新教材的第一批老师,根据培训时接受的理念,以及自己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在课堂上完全以学生自主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追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看看周边学校也是如此。于是,我们会发现在课堂上呈现出一片空前的热闹景象:无论是哪里听课,都会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使用的教具五花八门,大大增加了直观效果。整堂课学生说、读、演,热闹非凡。这样一来,我们不可否认让知识渗透在游戏中,合作中,学生更自主了,思维也活跃了,师生对话互动也多了,课堂是活了。但在这活了的课堂背后又流失了什么呢?
我们静下心来发现,我们 “冷落了基础知识训练”。许多老师丢弃了传统的听写、组词、造句、写片段等练习,取而代之是演一演,画一画等,语文课成了开心课,在公开课很少有写的落实。其实,语文这种工具,没有一定的训练和实践是不能掌握的。现在,我们已意识到这点,因而在最近的公开课中,我们不难发现都非常强调在语文课中落实“读写结合”。这大概就是课改的必然吧。我个人也赞成在一堂语文课中保证学生一定时间的写是很有必要的。低年级可以在课堂上留有五到十分钟写字时间,而中高年级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批注;也可以寻找文本的补白点,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写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应大力提倡。
我们又发现“滥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做为一线的老师都知道要让自主、合作学习真正有效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什么课文都适用这种方式,而且很多问题是要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其真正内涵是尊重学生个体,发挥其主体地位,并不是像有些老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追求所谓的小组合作,其实很多是做无用功的。
我们还发现“放纵了学生”。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尊重多元的理解等,于是有些老师就不敢讲了,一味的尊重学生的稀奇古怪的理解,明明是离文本所呈现的价值观十万八千里了,但老师还是不敢引导一下,怕有“不尊重学生主体”之嫌。我认为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丢。该讲时就得讲,该导时就得导。
三、变革教学行为,做到“游刃有余”。
1、借众力,活用教材。
语言是语文的根,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从语言这个根上长出来的树。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时时想着我是在教语文,时时想从文本中寻找独特精妙的表述方法。于是,我想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是否可以发挥全员的力量,那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每个年级都有备课组,以往我们忙于上课、听课、评课,是否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讨论每篇教材的处理,一起寻找散落在文字中的珍珠,使每课都有一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并把对教材的处理搭建一个简单的大框架即简案(或称为教学思路)记录下来,一至六年级,十二册教材的处理,汇集成我们学校独有的《教师教学手册》,人手一份,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尤其是对新教师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每个教师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做精细化处理。此手册可以不断更新。
另外,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对文本,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是要抓字、词、句、段和听、说、读、写。尤其是我校进行“五四”学制的实际情况,我们更应在新理念的指引下,决不放弃传统的好方法。
2、思问题,做研究者。
我们教师每天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自己的教学经历时,有多少足迹留下。现在,我校实施“五四”学制的改革试点,我们又苦又累,成效何在?我们每天绷紧的神经,收效又有多少。说句心里话,真不想搞五四改革,但政府行为,不做又不行。在这样的现状面前,我们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向课堂,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们要开始学会思考,针对教学中的病症,寻求解决的方法,并进行尝试,做真正的自己的研究者。那样坚持下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自身的成长也才不会因此而止步。达到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双嬴,起关键作用的是自身的内因——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尝试。
3、早起步,得益师生。
写话起步要早。本套教材里真正出现写话是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四”中,是以看图写话的形式出现的。根据我们实践的经验来看,如果此时,你才开始让你的学生开始写话有点晚。虽然多数学生可能会达到《课程标准》里年段要求的写话底线:两三句话。但可能因此而错过了培育优生的机会。我们认为,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或是更早些,在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话了。一开始可以要求是写清楚一句话,会用句号;接着可以听记短小的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然后可以放手让学生写日记,喜欢画画的学生还可以给文章配上图画。只要这样坚持去做,等到二年级教学写话时,师生都不会觉得太累。好的学生就能脱颖而出。
在教学当中有些知识点也可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适当提前渗透。如标点方面,可在讲评写话或教学中提前渗透,有利学生更好的掌握句逗。又如三个“地、得、的”的使用也可在练习讲评中提前渗透。多讲多提醒,学生就自然会有所进步。积极发动家长配合要早。在一年级就要让家长动起来,主动配合教学,能认真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有的老师可能会讲,我们的家长觉悟还没有那么高呢!但我想,假设全班有40个学生,如有10个能跟上你的教学节拍就该知足了;如有20个,那就满足了;如若有30多个,那就该幸福死了。通过实践,我认为现在的家长越来越年轻,他们接受的教育程度也普遍高了。只要你能坚持,家长们是会跟上来的。
就说我们语文作业中的听写作业吧!针对五四学制的现状,我们几乎每天上一篇新的课文,每天都有听写作业。如果学生没有在家很好的完成这项作业,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是在一年级家长会中就很仔细地跟家长交流语文的各种作业,该如何指导孩子完成。比如听写,我要求学生回家抄写三个,再在“家中听写本”中让父母打乱顺序听写,并检查。如果错了就在下面订正四个,再听写。最后家长必须签名。如果第二天,发现没有签名的,将把所有的词语重新写四个。这样事先与家长有沟通,与学生有约定,现在“家中听写本”中几乎没有不签名的。也许有的老师会说,那里面也有水分,这就不用深究了,否则还不把我们累死。善待自己也很重要的。
第五篇:作文批评的艺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文批语的艺术
新城学校
魏朝明
时正假期,翻看故事集,有这么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清朝光绪年间,阿城街里有一个秀才叫傅雅韶。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善书法,只是怀才不遇,屡试不中。有一次适逢大比之年,傅雅韶在参加乡试中,因考卷上的署名潦草一些,把傅字的一个点和一横连在一起了,冷眼看好像缺少一笔,结果主考官就没录取他。不过,在考卷上写了一个批语,“字写得好,文章做得好,傅字缺一点,中不了。”真叫人啼笑皆非。笑过之余,我在思索,反省自己作为语文老师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呢,虽说不是决定学生命运的一次批语,但每次作文后的批语有没有起到好的效果,真正让学生有受益匪浅。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许多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作文教学上的诸多问题,使得学生们的文章千篇一律,而我们教师也就在做着卓别林拧螺丝式的机械而重复的劳动——其中的枯燥、无奈和精力浪费,是有目共睹的。作文批语虽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因为它直接面向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给予切实的指导,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我们教师必须用好的评价手段,给予学生自信与快乐,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是发展性课程的永恒追求。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在作文批改中,有可批才批,无可批即不批,不一定眉批段批总批一应俱全。批改不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叶老先生道出了习作批改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习作批改中应该多批少改,改进批改语言,讲究批语艺术。教师的批语要建立在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上,是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的欣赏,是在与孩子共同感受生活,是心灵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恰到好处的批语才会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充分肯定,使他们产生喜悦、自豪之情,更加努力写作,从而促进师生交往,促进师生共同成长。首先,习作批语应注意什么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文批改要因年龄而异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其生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其知识经验等方面不足,思维方式相对简单,看问题比较片面,就这个阶段的学生,写作功底还较薄弱,无论是记事写人,说明抒情,思路都比较狭窄,观察事物不够细致入微,联想和想象也不够丰富形象,这这件事说理时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够丰富确凿。所以我们老师批改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上,其次要求更多的技法如,布局谋篇等。所以作文批改得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才对找准批语的定位。
第二、作文批语因性别而异
初中阶段男女生的心理差异也非常明显,表现在作文中也是如此,例如:在文体上,男生比较喜欢写说理性的文体,逻辑性比较强,而女生偏好记叙文和抒情散文,重形象性强;在取材上男生胆大,取材广泛,而女生心细则多取材身边的日常生活。此外,女生文章以长见称,且辞藻华美,内容丰富多彩;男生的文章则偏短却有力,言辞质朴,见解深刻。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两性的差异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指导中要正确区分,分别对待,且不能强求。且由于女生对老师的评语更敏感,所以老师在指正时就应该以肯定鼓励为主,男生就可以直接建议主,保有鼓励,强调指导性。第三、作文批语因材而为
作文批语是专门写给学生看的,不是写给领导检查的,也不是教师自我欣赏的,它应该以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确有所得为目的。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要给学生以实实在大的帮助。而学困生最大的问题是作文上的心理障碍,所以对待这样的学生,无论作文写得如何,教师最好是从激发写作的角度多加勉励,尽量挖掘出学生作文上的一点闪光点或是进步,并且及时给予热烈的赞扬。这样他们的自信就增强了,以后的作文就会越写越好的。
当然作文的好坏应一般总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那么作文的批语是不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写就行了呢?不,其实批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是为了有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在所教班级我曾经有过一次关于作文评语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最反感的评语是“优(A)、良(B)、中(C)、差(D)”或一个简单的“阅”字;多数学生不希望在评语中看到过多“层次分明、中心突出、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之类的套话,希望在评语中得到教师适当的鼓励和中肯的批评。从学生的作文心理看,学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作文情况的反馈,以从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找到自我和学业的成就感,所以,教师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每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心理,关切着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写好作文批语,对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毅力信心,端正学生人生态度,完善学生人格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牢牢掌握作文批改的艺术,从而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学。
如何写好作文批语:
第一、要亲近自然而不失温馨:
“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近年来,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有意识地采用第二人称方式和亲切温和的语言写批语,学生读了这样的批语,就像春风拂面,心里产生共鸣。我称这样的批语为“温馨批语”,如《童年趣事》批语 丽娜同学:读了你的文章,感觉你的童年过得是丰富多彩的,你真幸福,你写的事情很详细,说明你是一个心细的人,但是,此文你只要选择一件事,并且突出一个字“趣”就行了,记住了,作文里写的事情不于多,在于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把中心突出即可了。老师相信一个细心的人作文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此这们同学记住了我写的评语,后面的作文她就不再出现类似问题了。
第二、批语不要概念化,不可笼而统之: 象常见的批语“语言不通顺”“结构不严密”等。应该把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不好,一一写清楚。如一篇作文出现了病句:“在参加科技竞赛颁奖大会后,对我们启发很大”,批语不是笼统的说“此句不通”而是这样写的:“这个句子缺主语。‘在······后’是介词结构,不能做主语。改法有两种,一是把原句改为‘······我们受到很大启发’,二是删去‘在参加’和‘后’让‘大会’作全句的主语。希望你再看看自己的作文,是否有类似的毛病。”这样的批语,使学生学到了新知识,巩固了旧知识。
第三、用赏识的眼光批改,鼓励为主。
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作文,一两节课,成一篇几百字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是努力写出的,已达到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是期待着老师的肯定或指正,以便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对于教师来说,批改时则应以正面评价为主,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批语,看到成绩与进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人们常说,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鼓励的艺术,有时候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是鼓励出来的,在作文评价时给予表扬,并适当地给予充分的鼓励。老师们不妨细心观察,表扬后的学生学习劲头倍增。
第四、批语要考虑到课程标准对本年级学生作文教学的要求; 批语要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还要有针对性,使学生感到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如,七年以叙事为主,八九年级,要求继续培养记叙能力,学习在记叙中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法,有位老师给学生的作文《难忘的一件事》写了这样的批语:“文中三次写到自己的心情,分别表达了惊讶、激动、感激的感情,一次比一次细致。但文中小女孩的神态写的没有变化,三次都写了瞪大的双眼。试着多想一想,把后两次的眼神写出来。”学生读后,明白了主要优缺点,也懂得了怎样提高,这样的批语针对性就比较强。
学生的作文犹如一架古筝,当你拨动它的琴键时,它就会发出悠扬的琴声。但愿我们语文老师都能深谙乐理,真情投入,用作文评语这双春风化雨的手把它弹起来,奏出和谐美妙的旋律,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