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精彩细节 融入真情实感
唐伟斌阅读与作文学案
以读促写
读写并举
打造精彩细节
融入真情实感
——如何设计记叙文的“动情点”(教师版)
一、导语
俗话说得好,文章不是无情物。如果你的文章能感染读者,震撼读者的心灵,你的文章就成功了。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如同一杯多味的果汁,仔细品味,便领略到它的喜怒哀乐忧思郁苦。捕捉内心情感的火花,才明白拥有丰富的情感,你会在任何东西上都留下幸福的痕迹。
引用名家言论
“为情而造文。”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 狄德罗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 冰心
艺术起于至微。——列夫•托尔斯泰
技巧点拨(板书要领四个)
一、巧择材料,善于从平常事中挖掘独特感受。
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学会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从寻常小事入手,亲情、友情、乡情、师生情、爱国情等类题材皆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物,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心境。比如:同样是在月下饮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却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在作文写作中也是如此,不同的人物,即使面对相同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作文的感情要新颖,感受必须要独特。
如写《家里的故事》时,思路局限在生病、做饭、洗衣这一类事件上,就落入了俗套,写作水平较好的同学恐怕也难以写出二类文章。倘若我们从下面这些方面下功夫的话,可能就不同了。一位同学以《家庭“一把手”之争》为题,写的是妈妈不服爸爸这位家庭“一把手”,决定一显身手,挽回“家庭地位”的故事,文中有一种浓浓的家庭氛围,也有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情趣;《醉酒的爸爸》讲述的是爸爸当上干部之后的变化,作者把这种变化放在爸爸喝酒前后来展现,既新颖又深刻。这样的文章,一般可以评为二类文,语言、结构较好的话,完全可以评为一类文。《家庭之战》、《家丑外扬》、《为笑苦恼》、《小弟出丑》、《妈妈比较笨》、《老师认错》等都是考场上涌现出来的佳作。
真情源于真人真事,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最容易做到感情真挚,最易写出动情点。
范文欣赏
琵琶行之父母有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结点。于是,我的爸妈便将我视作上帝赐予他们的天使。在妈妈的肚子宫殿里,我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听轻音乐,做有氧体操,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课。在温暖亲切的环境下,我快乐地成长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爱女成凤。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厉声训斥我的爸爸在教导我的时候,总有妈妈和声细语的安慰。这便是成功所在。童年,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固,这是妈妈的功劳,我的心灵善良而不娇气,这便是妈妈疼爱有加的功劳。绝不作温室花朵,也绝不堕落消极。唐伟斌阅读与作文学案
以读促写
读写并举
[间关莺语花底滑]
上学后,爸妈便对我松了一点,不再成天限制我的活动。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爸妈喜欢在周末带我到郊外踏青。那段日子始终印在我的脑海,因为美好,因为不再重演。记得,花儿总是开着的,草儿总是绿油油的,风儿总是和煦的,鸟儿总是快活的,像我的心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叛逆之神降临时,我不再乖巧地讨父母欢心。总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陈词滥调的叮咛和唠叨。喜欢上奇装异服,喜欢上顶嘴,家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回想起来,我似乎要走上一条错路了。要多谢我的爸爸。那副严厉的面孔突然换成了和蔼和耐心。他一步步地引导我,既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复说教,黑色的日子就在无声中过去了。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终于把我拉扯大了。即将离开父母的我有些悲壮的感觉。爸妈老了,我发现他们鬓上的白丝;爸妈笑了,当我发现他们满足的欣慰的目光。我突然哭了,爸妈的爱和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铭刻我心。最后,爸爸说:“孩子,以后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了,自己好好把握啊!”
[座上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
我要感谢父亲母亲的教导,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敬仰的明星。他们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谢谢!这是我唯一能说的话了。
【亮点探讨:请同学先自由合作评论】
点拨:本文构思精巧,显示了该考生驾驭体裁的能力。文章以古代名篇《琵琶行》作为行文结构转换的标志,同时将考生的成长过程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文章散得开,也收得拢,思路清晰,语言也很精炼、准确。文章说理有感情,能说到人的心坎上,很打动人。
这是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它表现出高尚的真情实感,“以情动人”,如“爸妈老了,我发现他们鬓上的白丝;爸妈笑了,当我发现他们满足的欣慰的目光。我突然哭了,爸妈的爱和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铭刻我心。最后,爸爸说:‘孩子,以后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了,自己好好把握啊!”朴素的真情,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写作时选写自我审视方面的材料:对自己毫无保留的披露和剖析,对自己当初的错误情感予以反思、自责、忏悔,写出自己的歉意;写出自己如何在情感的激流里洗净灵魂的污垢。
二、抓准触点:小角度切入,以细节传情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 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只要符合“四此”——此时、此地、此人、能为此事,就可以视为“真”。题材“假冒伪劣”,其蕴含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为人所认可。“父母双亡”,“父母离婚”,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阅读的境界往往体现人的精神境界。阅历不足阅读补足!
感情的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不等于生活琐事的简单拷贝,而是说虚构的情节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这就叫做“文学来之生活并高于生活。”
摄像时,角度选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则越可以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在细微之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角度为何还要“巧”呢?因为一个题材,可供立意的角度有很多,但并不一定每一个角度都能写好 唐伟斌阅读与作文学案
以读促写
读写并举
文章,只有选取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角度,才能让人心头一亮,看到事物精彩、引人的一面。
如一位同学在《一碗面条》一文中,讲述的是妈妈生病时照样给我准备一碗面条的故事,作者透过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写出了一份感人的母爱;《一根红头绳》讲述的则是自己在家庭贫困时,老师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根红头绳作为礼物的故事,作者通过小小的红头绳,写出了一份让人感动的师生之情。这些考场作文,选取的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角度小巧,于细微之处写出了真情。像《感动一瞬间》、《难忘那一声“谢谢”》、《一张纸条引出的故事》等文章都具有这一特点。
(1)、回忆细节描写方法(复习提问):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服饰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2)、学案(1)第二页:细节我来补充:
总结: “艺术起于至微。”——列夫•托尔斯泰,让细节这一叶小舟载着真情远航。
那一刻
两个月的假期就算结束了。我又一次拖着行李来到车站。站里人很多,大多百无聊赖地站着,打着哈欠消磨时间。我在候车室里坐着,旁边站着硬要跟来的爸爸„„
宿舍里,我忙着收拾物品,书本、衣服、食品„„分门别类收拾妥当,爸爸就在一旁打下手„„ “爸,你歇会儿吧。”我看着他忙前忙后的背影说。“嗯,是要歇会儿了,都快半个小时了,你去喝点水,我把这席子再擦擦。话音未落,他便径直去洗毛巾了。洗过毛巾,他卖力地擦着,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枕头底下,床沿边上,一处都不曾漏掉,仿佛是在雕琢美玉。爸爸是个爱出汗的人,尽管有电扇,可不经意间,刚被风吹干的竹席上又打上了他湿湿的汗滴,左边,右边……终于,他弯下去的腰直了起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笑了,我也朝着他笑。可突然间,他双目一转,“噢”了一声,像接到什么命令似的背过身去,像捧宝贝似地托起枕头,原来枕头上还有汗滴„„
他在床边转了转,看了又看,“没什么事儿了吧?”„„
评点:
爸爸送“我”上学,这是多平常多简单的一件事,可在作者动情的演绎下却变得不再“平常”和“简单”。由于作者放慢了脚步,加入了动人心弦的细节,因而文章就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三、恰当传递——情浓事曲。
感情是依托一定语言和事物流露出来的。真情应当借助我们刻画的人物,叙述的事件,观赏的山水汩汩流出。切记从作者的口中直接喊出:“真情啊你真的令人感动啊”等类似的话。我们常说掩藏的越巧妙越好,表达的越含蓄越妙,所以,在作文中我们必须找好这样传递感情的媒介。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情自不待言,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无疑是有直接的功效。细节描写加适当议论,能使得所抒之情得以升华,高明的记叙本身也是一种抒情方式。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感有浓淡之分,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几次门,都没人回应。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一问,才得知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悲痛不能自已。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
真正的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
中考作文一般只要求写五六百字,在情节上稍加用心,掌握一些“尺水兴波”的技巧,制造“峰回路转”“一波三折”效果,文似看山不喜平,效果就会有了与众不同。唐伟斌阅读与作文学案
以读促写
读写并举
一位同学在《那一刻我好幸福》一文中,写的是作者在中考前一天晚上,渴望在医院上晚班的妈妈能陪一陪自己的故事。文章中说:“在这种关键时刻,我竟然无法得到父母的特殊关照,谁会想到,一个所谓的幸福之家还有着如此的不幸?”当考生无奈之时,妈妈回来了,而且回来了三次。第一回家取钥匙时,作者的“心凉了半截”,第二次回家是由于天雨回家取伞,当作者彻底失望时,不料,粗心的妈妈第三次出现在自己面前。一件小事写得波澜曲折,真实感人,鲜明地反映出了自己由怨--恨--爱的过程。这样富有创新意识的文章,在中考作文中很受阅卷老师的青睐。情自心生,心诚则灵。同学们应该加大阅读量,拓展知识面,养成观察、感悟生活的习惯,正所谓“平时多积‘粮’,考试不慌张”。写作时才能激情荡于胸中,珠玑露于笔下。
四、设置环境,为情造势。
我国古代诗歌非常重视借景抒情、融情入境、情景交融,我们应该借鉴这种传情达意的方法。
《风筝》为例。
病文修改:找出不真实的地方加以修改
上学路上 清晨,蔚蓝色的天空飘着鹅毛大雪。我背着书包,顶着西北风,向学校走去。我刚到十字路口,忽然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从一条胡同里跑出来,小孩的妈妈在后面紧紧地追赶。这时,正好有一辆汽车飞快地开到了小孩的跟前,眼看就要把小孩撞到车轮底下。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我的脑海里闪过欧阳海、罗盛教、雷锋、赖宁等英雄形象,我就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把小孩抱到马路边。“嘎”地一声,汽车在距离我不到一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小孩脱险了。
马路上的行人纷纷把我们包围起来,异口同声地说:“这孩子,真不愧是小雷锋,是活着的赖宁!”听到了大家的夸奖,我的脸“唰”地红了。
点拨 :
(开头环境描写失真,后面的女人不一定是小孩的妈妈,我不可能有时间想英雄,我怎么看到自己脸红了,人们会异口同声地夸奖吗?)结论:要避免胡编乱造,要写真实。
听读选择:下列作文没有“叙真事抒真情”的一项是()
A、我的心像被割了一道口子,很疼。我知道我不能那么自私,同窗三年,今天也许才算是患难见真情。我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我要让她感受到有一股强大的动力在支撑她,有一颗炽热的心在温暖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在给予别人生的希望和勇气。她蜷缩在我怀里,用她的双手紧紧地握着我。真的,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正从我的体内注入到她的心房。
B、突然,床震动了两下,随即传来室友的呕吐声。我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只见她蜷缩在床头,呼吸急促,不停的颤抖。我飞快从上铺下来,给她倒水,递过去一条湿毛巾。就在我递过去的瞬间,她一把抓住了我的手,话没来得及说,又拼命地吐了起来。茫然不知所措的我,只能轻轻地拍着她的背。
C、一个母亲宠爱她的浪子,浪子所求,无所不应。有一天浪子回家,说他的情妇要他母亲的心,母亲立刻拿了一把刀,把心挖出来,交给了他。高兴的浪子提着母亲的心,狂奔去讨好他的情妇。在路上不小心跌了一跤,正要爬起来走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微弱而挚爱的声音焦急地说:“哎哟!我的宝宝,你摔坏了没有?” 唐伟斌阅读与作文学案
以读促写
读写并举
作文升格思路大家谈一
留下你的微笑
6月3日
小雨
星期三
走进湿漉漉的花丛中,雨珠滴在脸上,真想和天空一起哭泣,为什么他们都不喜欢我,我真的是格格不入吗?我就像劲风中的小草,任大风把我刮得动倒西歪。
迎面走过来一个女孩,女孩在微笑,甜甜的,还有两个酒窝,就像花一样好看,额前几丝刘海湿湿的,贴在脸上,圆圆的眼角里充满友谊,我不知所措地木木的对她笑了。
她一转身走了,只剩下一个马尾辫摆来摆去。
我记住她的微笑,真像花儿,心情好了起来。
6月10日
晴
星期三
这几天,每当我遇到他们藐视的眼神,我就会想到“花儿”充满友善的眼睛。不知怎的,心理像花一样的微笑那样甜滋滋的。我感到,这世界上毕竟还是有温暖的。
6月12日
晴
星期五
真热我赶紧扒了几口饭,便去洗碗。这么多人啊,那也得挤进去。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挤进去了,可是所有的水龙头都有人用着,我无奈地站在水官旁,热汗直流,这时,有一个声音传来:“你接吧!”是她,“花儿”,她正对我笑!笑的好像雨中所见那样灿烂—那种使我永记心中的笑容!“谢谢。”我也对她笑了。水与手相融,热意顿时消去了大半。
6月29日
阴
星期一
听说那个女同学得白血病死了,好象还梳了一个精巧的马尾辫
马尾辫我的心咯噔了一下。
„„
那个女孩真的是花儿。我只能坐在花丛中轻轻的啜泣。
6月30日
晴
星期二
真的谢谢你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病了,我绝望我伤心,可当我看你的笑容时,我突然觉得阳光还是明媚的,小雨还是多情的。剩下的几天里,我欢乐的像只小鸟。现在我已经到了天堂,成为一名快乐的天使„„
“花儿”渐渐的离我而去,可我怎么也抓不到她。
“花儿——”
“花儿”的微笑将永远绽放在我的心里。
点评:
本文被评为三类卷。其实若从文章的语言来看,该文的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强的,基本功也很扎实;从写作形式上说,此文采用日记体形式,也是很有特点的。但是这篇文章恰恰忽视了作文最重要的因素:材料真实,感情真挚。文章的故事情节一看便让人感到不真实,俗套。
[升格作文]
永远的微笑
6月3日
小雨
星期三
心情 :黑色
走进湿漉漉的花丛中,雨珠滴在脸上,真想和天空一起哭泣,为什么他们都不喜欢我,我真的格格不入吗?我究竟有什么错?我就象一棵经风中的小草,任大风把我刮得东倒西歪。
迎面走来一个女孩,女孩在微笑,甜甜的,还有两个酒窝,就像花儿一样好看,额前几丝刘海湿湿的帖在脸上,圆圆的眼角里充满友谊,我不知所措地木木地对她笑了。
她一转身走了,只剩下一个马尾辫摆来摆去。我记住了她的微笑,真像花,心情竟好了起来。
6月12日
晴
星期五
心情:白色 唐伟斌阅读与作文学案
以读促写
读写并举
真热我赶紧扒了几口饭,便去洗碗。这么多人啊,那也得挤进去。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挤进去了,可是所有的水龙头都有人用着,我无奈地站在水管旁,热汗直流,我左看右看,啊!“花儿”就在我身旁,我竟没有想到。她正对着我笑呢笑得还像在雨中那样灿烂--那种使我永记心中的笑容!“你接吧”她说“谢谢。”我对她笑了。水与手相融,热意顿时消去了大半。
6月30日
有风
星期二
心情:蓝色 两个人就这么熟悉起来。
“为什么看上去你总是那么忧郁呢?”花儿问我。为什么看上去你总是那么快乐呢?我问花儿
生活不是很美吗?和同学老师在一起一切都是快乐的。”
“可是为什么会有同学瞧不起我,会有老师轻视我?”
或许你应该换一种心态生活,你反省过自己吗?”
花儿的话像一把钢锤击打在我的心上。是啊,我反省过自己吗?为什么总是抱怨别人呢?当我感觉到受伤害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伤害别人呢?如果我用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别人还是这样吗?我陷入了沉思„„
6月31日
晴
星期三
心情:绿色
真是奇妙,当我用一颗友善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竟变得如此美好。
“真的谢谢你,是你让我看清了自己。”我对花儿说。
“是吗,也是你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花儿”兴奋地说。“你的笑容真美。”
“你的笑容也很美!”
我兴奋地看着这个世界,我发现,每一个人的笑容都很美!
点评:针对原文情节的虚假升格作文做了较大的修改,后两节主要突出“我”在花儿的帮助下,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而表达了友善使世界美好的主题。这个情节的改换是符合生活实际的。文中“我”的心态变化在现实中是普遍存在的,具有典型性。
作文升格思路大家谈二
真情无价
有一首歌唱的好:“真情像草原广阔„„”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情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们。
(引用歌词开头,简洁 而生动)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地震过后,一所小学的教学楼坍塌。问讯赶来 的家长都觉得孩子们已无还生的可能,失声痛哭。只一位父亲,不相信这一点。他凭自己的双手,扒开一块又一块的瓦砾。最终,瓦砾间传出了一声微弱的但饱蕴真情的“爸爸”。人们惊呆了,当那对父子拥抱在一起时,所有的人眼中都流露出钦羡。
(这是一个来自阅读的材料,叙述比较简练,可惜缺少点抒情的句子,材料的作用就大大折扣。)想起自己的生活,我不禁心头涌起暖意。每天当我回家的时候,就感受到 浓浓的真情。一回到家,推开门,我说:“妈,我回来了。”妈妈笑了,赶忙端上热热的饭菜。春天,妈妈给我春风般的温馨,夏天妈妈给我清凉的雨露;秋天,妈妈给予我收获;冬天,妈妈给我温暖。就这样,每天在妈妈真情的唠叨中,我愉快的成长着。
(这一例来自自己的生活,有描写,有抒情,但总体上看,材料琐碎陈旧,有些蜻蜓点水,深刻的意蕴没有写出来。)真情不仅存在于人类,整个生物界中,真情都永远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小到一草一木,大到 唐伟斌阅读与作文学案
以读促写
读写并举
哺乳动物,它们都充满着对生命、对世界的挚爱。真情,是一盏导航的灯,永远地指引我们奔向更加文明的行程。
(本文中的材料有优有劣,第一例来自阅读积累,较为新颖,有可读性;第二例则太过于琐碎,虽来自于生活却比较陈旧,没有独特性,因而缺乏感人的力量。所以不妨将第二例改换一下,可以是自己的体验,也可以是阅读的积累,力求新颖独特。此外,语言描写方面,情感抒发的力度不够。
升格佳作
真情无价
有一首歌唱的好:“真情相草原一广阔„„”是啊,再我们的生活中,真情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们。真情在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真情无价。
真情无价,生命的历程中,是真情让身处绝境的人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真情无价,生命的历程中,是真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两句是围绕主题设置的,语言新鲜,既呼应全文的主旨,又照应下文的内容。)地震过后,一所小学的教学楼坍塌。问讯而来的家长都觉得孩子已无生还的可能,失声痛哭。只有一位父亲,不相信这一点。他凭自己的一双手,扒开一块又 一块的瓦砾。手鲜血淋漓,指甲也脱落了,但他毫不顾惜,一心要为孩子寻求一线生机。
最终,瓦砾间传出了一声微弱的但饱有真情的爸爸。人们惊呆了,因为在废墟中,十四个小时幼小的生命安然无恙。当那对父子拥抱在一起时,所有的人眼中都流露出钦羡。事后,那个孩子说:“我知道,爸爸一定回来救我的,你不知道他有多爱我。”是啊,爱不就是那无价真情吗?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让人心动倾情的吗?
(加强了描写,突出了形象,材料的感染力加强了。问句的形式很有启发性。)真情无价。生命的历程中,是真情演绎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真情无价。生命的历程中,是真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曲。
(这两句的作用同上一节相同,突出了主题照应了开头)一只成年雄性的狗,看着自己那嗷嗷待哺的孩子,终于不顾街上川流不息的机动车辆,向对面的肉食店奔去。
一声凄厉的刹车过后,那只狗倒在一片血泊中。但它迅速翻身而起,在肉食店里觅一块骨头,又迅速回到妻子和儿女们身旁。但是当它把骨头交给妻子时它却无声的到下了。在默默的注视中,它们的眼睛中都充满了哀痛,悲伤和无助。尤其是雄狗的眼睛,似乎包含热泪,充满着对生命的留恋,它是那么固执地看着自己的爱侣,看着自己的孩子,连眼睛都不眨一下。面对此情此景,人性的琴弦被拨动,情感的心潮在澎湃,面对这博大的真情,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新加的这一例也是来自阅读积累,而且很切合题意,很新颖,有感染力。)真情,它是对生命的无私奉献,它是对亲人的不渝眷念,它是对生死的勇敢选择,它是对世界最后呼唤。(运用排比,加强抒情。)真情不仅仅存在于人类,在整个生物界中,真情都永远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哺乳动物,它们都充满着对生命对世界的挚爱。真情,是一盏导航的灯,永远指引我们更加文明的行程。
真情无价,真情永存!(后几段突出抒情的作用,强化真挚的感情。)
课外拓展
被誉为:“世界上最感人的理想”
“阿爹还没走(注:指去世)的时候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 唐伟斌阅读与作文学案
以读促写
读写并举
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
看图抒情
“娘,还下地吗?”
“去,人活着,不干活干啥!”在田里挖谷苗的老娘像立在天地之间的一尊雕像。
拍下这个镜头,我哭了„„平平凡凡的娘啊,您是儿子心中一尊至高无上的生命雕像,您是这黑土地上一根顶天立地的梁。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万古永存的丰碑。---《俺娘》
现场片断训练: 给下面一句话作续写练习(100字左右)
一道几何题做了四五遍仍没有求证出来,这时候,我想„„
【提示】
我们会想到什么呢?也许有的同学会想起雷锋的“钉子精神”,想到老师的教育,决心发扬“钉子精神”攻克难题。但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这样想。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想,那就不真实了。全班几十个同学有不同的性格,所以这个“我”可能包含以下类型:成绩好的“我”,成绩差的“我”,自信或自负的“我”,自卑的“我”,自尊心很强的“我”,无所谓的“我”,投机取巧的“我”,坚韧不拔的“我”„„你属于哪一种,真实地写出来。
第二篇:一份融入真情实感的入党申请书
以下是一篇入党申请书,欢迎大家浏览借鉴!
尊敬的党组织:
当我开始写这篇心得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很激动的。真的,就像在平静如湖的心田里忽然扔进了一块石子,激起了许多的波澜。我为自己有机会参加这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而感到庆幸与欣慰。庆幸的是通过这次学习我可以学习到许多的东西,尤其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党员;欣慰的是我在慢慢地成熟,我在用行动来实践我所知道的和我要知道的。
以前真的是对党的认识很肤浅,每天会从电视中了解到党的活动,党的方针政策,入党申请书范文大都是抱着可看可不看的态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对社会的认识,有些东西真的是需要进行端正。以前我一直认为共产党也没什么能耐啊,看看那些腐败分子,大笔大笔地捞钱,造成富的更富,穷的更穷。我来自山西的一个小镇,那儿的经济真的是很落后,大部分人仍旧是靠天吃饭,今年降雨量大一点就收成多一点,多卖几个钱。如果大旱呢,就只能吃上年的存粮,有时还不得不靠国家的救济。黄土高坡多年的水土流失造成田地的贫脊,每到春秋两季,黄风漫天而来,夹着枯枝败叶,造成了环境的严重失衡,而有些干部却只知道望自己腰包里捞钱,不想着为家乡多做点贡献,我当时就很气愤,也很无奈,认为党的领导不得力。可是,我只看到了不好的一面,却没有意识到党正在千方百计努力想办法治理环境,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引水工程,退耕还林,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就从上面一件事,我认识到自己在看问题时只看表象,不看实质,一点都不全面、不深刻。因为环境的治理,腐败的整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与实践。社会上总会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应该想着怎么去解决而不是抱怨。
另外,从昨天晚上到今天已经听了三节课了,这三节课对我的教育是非常大的,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看到了许多隐藏在社会角落的东西。在这些课的学习中,我知道了中国一直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尤其是美国一直对我国的颠覆竟然是那样的“历史悠久”,竟然是那样的“孜孜不倦”。以前也知道美国对中国的侵犯,比如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出没于我国海域并致使我国一名飞行员失踪。我当时只想把拳头伸出去,让他们也知道一下我们的厉害,而没有分析到中国与美国的民族文化与社会现实,没有领会到党的态度背后的不妥协与不低头。现在,听过老师的分析后才明白党的做法是稳妥的。
在这些学习中,我想最重要的是使我曾一度松散的弦又紧绷起来。开学这么久了,一直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松松垮垮,没有认真听讲,下课后也不及时复习与预习功课。党校的纪律是很严格的,正是由于这种严格使我有了一种紧迫感,忽然觉得自己有那么多事要做,对前段时间没抓紧后悔不迭。想想现在已经大三了,时间过地那么快,哪能再浪费呢?不仅是学习,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要注意,平时应该多关心别人,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所以这次学习是对于我个人灵魂的一次洗礼。现在我认识到了入党不仅是一种光荣,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坚定的信仰,为我们党的事业出谋划策,用更多的热情和更好的务实精神支持党的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要坦率真诚,相信党组织。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自己在思想上与党组织靠近,加强自己在社会实践各方面的锻炼,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取早日加入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其优秀的一员,入党申请书范文用党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深刻理解里面的精髓,用于指导实际行动。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第三篇:关注教学细节打造精彩课堂
关注教学细节 打造精彩课堂
【内容提要】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作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细节的敏锐的发现、捕捉和挖掘,常常成为教学的细节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次错误,教师只有关注教学细节,才能预约课堂中的那份精彩。【关键词】
关注 细节 打造 精彩
能吸引人的小说往往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命运悲欢离合,而这些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能吸引学生的课堂往往心灵倍受震动、学有所获,而这些也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一、预设细节,让课堂充满灵性
文本是由细节构成的,把握细节就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文本又是靠细节支撑的,解读教材,其实就是通过文本诸多细节的析读把握全文。作为一种情境,“细节”是可以设计的,根据教学的需要,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或为了突破重难点,或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往往通过营造某种情境,来设计某些细节而预约精彩生成。
1、切准文本脉搏处:
让我们到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全国首届诗意语文观摩会”上执教的《二泉映月》里去感受预设细节之精妙。课一开始,王老师让学生到文中去找一找描写无锡惠山上的“二泉映月”这处风景的文字。待学生把相关内容一一寻到之后,王老师又把这些词语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它们来了个“集体亮相”:
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以上词语居屏幕一侧,背景画面为:月光映照下的二泉)
这一组“闪亮登场”的词语群,诗情地展现了“二泉”的意境,也精准地切准了文本“脉搏”。当然,也是王老师事先潜心提炼并精心预设的结果。之后,王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四组共八个词,在读中让学生深入体会“二泉映月”这处风景名胜的优美韵致。而读着读着,学生渐渐感受到这不只是八个词,而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动人的画。”
2、聚焦情感喷薄点: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纹丝不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让学生挺直身子,坐在椅子上,屏住呼吸,一动也不能动。一秒钟,两秒钟,五秒钟„„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许多同学开始还很稀奇,渐渐的,叫累的同学越来越多,五分钟过去了,能坚持纹丝不动的人几乎没有。这时,老师说:“就这样,从天还没亮,到中午,到下午,到黄昏,甚至在烈火烧身时,邱少云就这样趴在地上,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然后请学生联系自己,想想邱少云说说感受。此时,无须教师再多言,学生谈得深刻,读得入情。这样一个特殊的情景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聚焦情感喷薄点,精心预设的一个教学细节。有了这样一个细节,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智慧。
二、捕捉细节,让课堂充满智慧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若能谨慎地、智慧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生命”就会不断地给课堂生成智慧,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课堂就将成为人间最美好的诗歌。
1、巧用“误点”:
有一位老师教学《赤壁之战》时,学生把“船帆”读成了“帆船”,于是教师便抓住了一个即时发生的教学契机──指名读: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出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使来„„
生:他把“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这句中的“船帆”读成了“帆船”。
师:你听得真仔细。
生:老师,为什么兵士报告说“船帆”,而曹操看见的是“帆船”呢?
师:是呀,你们想想看!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生:我想“船帆”与“帆船”侧重点不同。“船帆”侧重于“帆”,“帆船”侧重于船。
生:兵士看时一定是离得很远,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船上的船帆,而曹操看时,他看到了带帆的船,说明船离得很近了。
生:可以这样设想:曹操站在船头迎风眺望,他向远处看,一定没看到什么,可见东吴的船还没有出现;忽然兵士来报,也只是隐隐约约看到了船帆,可见东吴的船在水天相接处刚出现;可是当曹操定睛一看,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一队帆船,可见东吴的船速度太快了。
生:老师,我接在他后面加上一句:可见东南风很急。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精彩,补充得更棒!这可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一个重要因素:东吴这一方很好地利用“天时”──东南风。
生:老师,我想我绝不会把“船帆”读成“帆船”了。
生:我认为朗读这一自然段语速要快些。
师:很好。我们来体会一下,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形。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意外”出现时,教师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简单化处理,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敏锐地捕捉学生“误点”的价值,抓住教育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教学因意外的细节捕捉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流程”。
2、顺应“兴奋点”:
在学习《五彩池》时,品读完第二小节,我播放图片和录象让学生欣赏。在一片惊叹声中,我问学生:“假如你来到藏龙山,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学生迫不及待了,有的说,要拍一组最美的照片,带回来做永远的留念;有的说,要画一幅巨大的彩画,把鲜艳多彩的池水画下来;有的说要写一首诗歌,赞美五彩池;有的说要舀几瓢五彩池水带回家„„忽然,有一个学生说:“我最想做的就是脱下衣服,到五彩池里游泳。”教室里先是一阵哄堂大笑,接着,马上就是附和声声,学生一个个都兴奋极了,说自己也想去游泳。我当时一怔,但很快想起自己曾经在哪个杂志上看到过的案例,所以改变了预设的教学思路。
师:面对这么绚丽多姿的景色,同学们产生了许多美好的愿望。好多愿望只要你去努力,都是可以实现的。可‘游泳’这个愿望,有可能实现吗?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再来发表意见,能或不能都要说明理由。
(学生认真看课文后,展开了一场小小的辩论。)
生:我认为不能,因为五彩池小的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底。
生:那有大的呀,“面积不足1亩,水深不到3米”,我们小孩是可以游的。
生:对,再说水来自同一溪流,又清又干净,在这样的水里游泳一定是一种享受。为什么不能游?
生:不能游。水是干净,但这么奇丽的自然风光,如果有人下去游泳,把水弄脏了,不就破坏了美景了吗?
生:我也认为不能游。课文第三小节写着“池底生着许多石笋”,那去游泳太危险了呀。
(最后一位学生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小节,探究五彩池变幻色彩的原因。)
在今天开放的课堂里,学生合作讨论的自由表达、多种活动的即时变化、探究问题的难以预测,都不一定让教师运用确定的知识和预设的程序去主宰课堂,而是经常会发生一些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偏差。这偏差往往会因为“偏”而成为全体学生的“兴奋点”,点化引导得好就成为了难得的教学资源。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
三、挖掘细节,让课堂充满思辨
教学细节藏得很深,要靠教师去发掘。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教师若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
1、品赏耐人寻味处:
《李时珍》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对于句中的“品尝”一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处理:
师:“品尝”是什么意思?
生:“品尝”在文中指亲口吃一吃,仔细辨别的意思。
师:说得好!那李时珍亲口吃什么呢?
生:他亲口吃药材。
生:他亲口品尝许多不知名的药材。
师:他为什么要亲口品尝那些不知名的药材呢?
生:为了判断药性和药效。
师:判断药性和药效一定要亲口品尝吗?
生:只有亲口品尝,才能辨别药才的性能,知道不同的效果和反应,才能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生:李时珍亲口品尝是对病人负责,他品尝过了,就能更准确地知道不同药材的药性和药效,病人就不会吃错药了。
师:是啊,李时珍要对药物书负责,要对病人负责,可他自己却经受了多少次的考验啊!想象一下,李时珍为了品尝药材,会遇上什么困难,发生什么危险?
生:为了品尝药材,李时珍可能会有严重的药物反应,使他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生:李时珍也许会因为品尝药材而晕了过去,失去知觉。
生:也许还会许多次有生命危险。
师:亲口品尝药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那么,从“品尝”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生:李时珍真是一位把病人安危放在第一的、负责任的好医生。
生:李时珍是个了不起的人,为了自己的事业连死都不怕。
生:李时珍,不愧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
“品尝”本是一种享受,可在文中,李时珍的“品尝”却还是吃苦和冒险,但学生并不一定能理解这层耐人寻味的深意。只有教师敏锐地发现这精彩的细节,耐心扣问,静静倾听,深入挖掘,有效生成,才会走进学生心灵,走进文本教材,实现精彩生动的课堂价值!
2、咀嚼意蕴丰富处: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紧紧抓住“神机妙算”一词,打出落笔,整体勾勒,引领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感受诸葛亮的惊人智慧。更是在设计体会诸葛亮的“笑”时,思路独特,慧眼独具。于是,我也“东施效颦”,在教学《惊弓之鸟》一文时,也抓住更羸的一“笑”,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还真收获不少呢。
出示课文中句子──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师:更羸此时为什么而“笑笑”?他在笑谁,为什么而笑?请同学们自己用心去读课文,看谁能读懂这里的“笑笑”。
(学生很有兴趣地默读课文,思考)
生:更羸在笑魏王:魏王啊魏王,你也会这么大惊小怪,今天我就表现给你看看。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更羸先说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当大雁被更羸“射”下后,魏王是“大吃一惊”;最后,更羸才把原因分析给魏王听。
师:你真会读书。
生:我觉得更羸是为自己而笑:哈哈,想不到一点小小的奥妙就赢得了魏王的赞赏。这是得意的笑。
生:我认为更羸的笑不是得意忘形,而是胸有成竹的笑。从“只要一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可以看出更羸对这件事很有把握。
师:好,把你的体会送入朗读。(生读句子)
生:这是谦虚的一笑。虽然他很有把握,可他还是说:“我可以试一试。”所以他的笑不是哈哈大笑,而是淡淡地“笑笑”,谦虚的一笑。
师:那就请你来“淡淡地笑笑”。(生读句子)
生:我觉得更羸是在笑那只“惊弓之鸟”:大雁呀大雁,你虽然受过箭伤,但也太胆小了,听到弦响就被吓成这样了。不是我害了你,而是你自己害了自己呀。
„„
就课文中 “笑笑” 这一个也许我们经常会熟视无睹、“忽略不计”的细节,感悟的空间却这么大,让学生很自然地对整篇课文做整合思考,因此发现了“笑笑”背后的丰富意蕴。
细节虽小,却不容忽视,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研究;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环;细节虽小,却是“生命”的智慧创造„„“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关注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第四篇:细节成就精彩
细节成就精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读书报告燕山羊耳峪小
学 张 颖
特级教师薛晓光在一次讲座中曾说:“读书就是与智者的对话,让智慧的人走进自己的世界,引导自己面对人生,读书能改变贫穷人的命运,能使自己的心高贵起来,和高贵的人对话,能使自己受到命运的启迪,找到人生的方向,树立奋斗的目标,能帮助自己提高语文素养。”
在一个学期的教师研修站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幸拜读了吴文奇主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这本教育教学专著,凭心而论这本专著使我受益多多。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会因为它的自然性,真实性而透析出教育行为背后自觉的思考、教育机智和教育理念。此书中的个个精彩案例浅显易懂,分析透彻,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细节处理上存在的缺陷。这本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空前的教育革命,在教育界掀起了新的风暴。贯彻新理念、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变革,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我们仍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教师无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挂着新理念的幌子,在教学中不停地“作秀”,譬如:“情景秀”、“合作秀”、“多媒体秀”、“表演秀”、“生成秀”等不良现象。殊不知这些虚伪的美丽,既削弱了语文学科本应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作用,又流失了语文教学本应该具有的丰厚的人文精神。长此以往,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语文教学的质量,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的低下。这本书明确提出应该在教学中关注以下几个细节:“凸显尊重生本,珍视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学情,正视预设与生成,体现平等对话,进行恰当价值引导,追寻真情感悟,回归语文本位以及拓宽习作平台”等方面应是我们教师关注细节的着眼点。教学中,如若很好地把握了这些方面的细节问题,我们的课堂必定高效、精彩!
一、怎样凸显尊重生本
尊重,理应是教学中最美的一朵花,没有尊重的课堂,是看不见生命的律动的,肯定也是沉闷的。
【案例摘录】课堂上的猫叫**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默读,画出文中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趣味,小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体会。
当学生谈到卡罗尔家里到处都是猫后家里异常热闹的场景时,教师让全班齐读,读出小猫们的可爱。正读到“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时,教室里突然响起一声响亮的“喵——”,教室里每个人都愣了一下,用充满疑惑的眼神看着教师。……
师:刚才在我们朗读的过程中,一只调皮的小猫跟我们开了个玩笑,把大家都逗得笑起来了,我想采访一下那只可爱的“小猫”。请问刚才你怎么叫出声来了?
生:读着读着,我就叫出来了。
师:你为什么会读着读着就叫出来了呢? 生:因为小猫太可爱了,它想跟卡罗尔开个玩笑。
师:你这只鬼灵精的“小猫”,卡罗尔有你这样的伙伴肯定开心得不得了。这时,另一个学生突然高高地举起手:“老师,我家养的那只小狗也是这样,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它从玄关后面跳出来扑到我怀里,对我舔个没完。”听他这么一说,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学生们个个交流起生活中小动物带给自己的快乐趣事。教师因势利导,给了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
教师从学生的言谈中明白他们已经理解了课文的意蕴,懂得了生活中只要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的道理。没想到这一声猫叫给大家带来了那么多的生活链接,这一节课,在愉快而意味深长的气氛中结束了。第二天,在学生的日记中有一半学生饶有兴趣地记录了这节语文课上猫叫**的始末。这位老师的做法得到了家长的称赞。
感想:
很多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总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不和自己心意的声音,言论总是尽量回避,甚至压制训斥。然而,孩子的心灵是何等的纯洁,孩子的想象力是何等的丰富。如果你多给他们一分钟时间,让他们说出心中的真切想法,或许这一分钟的时间就能发掘岀一股创新之泉,能发现一个天才诗人。
有人说,人心与人心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对着大山呼唤:我理解你,高山的回答便是:我理解你。我想,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心灵多一些宽容和倾听,又何愁听不到学生澄澈心灵的回音呢!有感于此,尊重,请从细节开始。
二、怎样珍视独特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质首先应该是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其次是学会珍视学生的这份独特体验。
【案例摘录】放飞童心
清风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我们拉开了新课文——《灰雀》的序幕。可就在精读课文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没想到这一石竟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场有趣的辩论会,学生的表现更是出乎我的意料。……
师:自读课文,思考讨论: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生1:灰雀被小男孩捉去了,从小男孩吞吞吐吐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小男孩的心虚。从“一定会飞回来的!”以及小男孩低着头,感受到小男孩知错就改。
(他的回答正是我想要的,我很满意。)
生2:我觉得灰雀不是被小男孩捉走的,而是被他救的。(一时间,他成了全班的焦点。)
师:既然是被小男孩救走的,他为什么要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呢?
生2:因为他不想告诉列宁他做了好事,他在撒谎,所以他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
师:可他为什么又说一定会回来呢?
生2:因为小男孩在为灰雀治伤,治好了,小男孩就会送它会来的,所以他就告诉列宁灰雀一定会回来的。
师:可为什么他送回了灰雀又低着头?
生2:他怕列宁表扬他嘛!不想让列宁知道。师:那课文最后写道“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孩子是诚实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孩子知错就改,是诚实的。
生2:那只是列宁的想法,列宁又没看见事情的经过。
(到这里为止,我的每一个理由都被反驳了回来,一时间我也哑然了。……)
师:孩子们,你们认为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想答案只有灰雀知道了,请你写一篇作文《小灰雀历险记》,以灰雀的口吻来述说事情的经过。
(让我没想到的是全班53人,竟有38人写的是小男孩救了灰雀,小男孩做了好事。)
感想:
我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善良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是一方最纯净的沃土,孩子的世界充满了“真、善、美” 的童话,这一份纯真是孩子爱的萌芽,是孩子走向美好生活的开始。《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提出:在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的同时,要特别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作为老师,有责任去保护孩子的这份纯真,让孩子的这一份“真、善、美”永远延续下去,去装点这个多彩的世界,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真、更善、更美。正如笔者所说:“童年是梦,童心是诗,当我们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它捧起时,我们也一定捧起了一个春天,一个教育的春天。”
三、怎样关注学生学情
一个漠视学生学情的老师,他的课堂要增效是很难想象的。【案例摘录】关注学情,从倾听开始
一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一位女同学说:“课文中的人物„他‟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用动物它。”马上遭到了一些同学的反对,书上怎么会错呢?教师应当怎样用童心去倾听孩子们的争论并给予积极引导?这位老师说:“我觉得秀珍同学能大胆提出和课文不同的意见,很好。因为是鸭子应当用动物它,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说呢?”这时,认为书上不会错的同学马上找出了更多的理由:“因为这篇课文是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写鸭子。”“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把鸭子是当人来写的,会说话,所以当然要用人物他啦。”于是,争论得到了一致认可,用人物“他”没有错,但认识不同的孩子也得到了教师源于认真倾听的呵护。争论的收获远远不限于取得了一个结论。
感想:
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材改革中,把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体验到的一切都广义地视为课程。于是,学生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学情”,便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今天,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要求教师必须机敏地去把握学生的学情,去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唤起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的重要条件,是课堂教学赖以健康推进的载体和动力,更是一种积累一种提升,一种尊重一种内涵,一种艺术一种智慧。朋友们,关注学情,让我们从倾听开始吧!关注“倾听”,强化“倾听”,探究“倾听”,相约“倾听”。那么,课堂倾听的特殊价值要求教师应当如何倾听呢?
课堂倾听的根本目的是倾听生命和呼应生命,这里的生命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应当具体为儿童的鲜活生命。教师要平等地接纳儿童,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理解儿童,宽容和善待儿童。以自己的未泯童心相待,方能达到心心相印、声息相通的境地。如果教师只是把儿童看成是全由“我”来主宰的不懂事的孩子,把他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倾听。
教师的课堂倾听在新课程引导的新课堂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技巧,而是对教育使命的深层理解,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贴,对教学学情的关注捕捉,对心灵之约的爱的呼唤!
四、怎样看预设与生成
预设与生成永远是教学中的孪生姊妹,没有精心的预设,课堂缺少激情;没有灵动的生成,课堂呈现的是僵硬。
【案例摘录】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
一位老师教学《林海》一课时,学生把课文中说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的岭“大不一样”错读成“不大一样”。这仅仅是一字之差,却没有被老师疏忽。于是,课堂生成了一个教学新环节:
师:课文中写的是“不大一样”吗? 生齐答:“是大不一样。”
师:“大不一样”与“不大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大一样”是只有一点儿不一样,“大不一样”是非常不一样。这里的区别可大了!
师:说得好。“大不一样”是十分不一样。那么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的“岭”大不一样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根据,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感想:
课堂上的亮点,源于学生精彩的发言。倾听能及时发现课堂生成,能使学生感受到关注。课堂上一次无意识地倾听,往往能使教学得以升华,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课堂上生机勃勃的一面应该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的备课应该随着学生的状态而调整、改进,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命的活力。
叶澜教授极其精辟地指出,“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会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新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矫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切切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是正常的。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生成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生成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生成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五、怎样体现平等对话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他们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教师民主、平等的对话则是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
感想:
有则公益广告这样说:孩子看的书和大人不一样,孩子的身高和大人不一样,孩子的饭量和大人不一样,请您蹲下来和孩子谈话。
是啊,孩子看待这个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一样的文本,在一个语文老师的眼里,或许只是可供挖掘出若干个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单纯的文本,但在孩子的眼里就完全不一样了。鲜艳的色彩可以牢牢吸引他们,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让他们笑上好几分钟,一个简单的形容词就可以让他们觉得很美很美……孩子的许多说法、想法、做法,在大人看来是挺幼稚的,甚至可以不屑一顾,但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想可以和孩子进行沟通,就必须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尊重和理解,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这才能主动地创造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寻找到最佳的教育途径。
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说的那样:“蹲下来看学生,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会觉得不幼稚,不可笑;许多错的东西,往往具有合理的一面。蹲下来看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六、怎样恰当价值引导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价值引领是否得当,不仅仅关系到孩子是否拥有了这份道德意识,而且关系到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
【案例摘录】多元解读尚需价值引领 寓言《南辕北辙》教学片段:
师:你认为文中的楚国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固执的人,因为他不听朋友的劝告。生2:我觉得这个楚国人很有主见。因为他能坚持自己的想法。
生3:我认为他是一个愚蠢的人,因为他朝北走,永远也到不了南边的楚国。
生4:这个楚国人很了不起!他能一直朝自己的目标前进。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这个楚国人虽然朝北走,但是最后也能到达楚国。……
面对针锋相对的观点,面对如此独特的体验,是满足于热闹的课堂、新奇的思维,大力地表扬;还是依据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理性地批驳?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是这样处理的:继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讨,要求学生围绕独特体验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我提高,达成共识。
生5: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有主见,实际上这个楚国人是愚蠢的,因为当时他并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我觉得坚持正确的想法才叫有主见,不听别人正确的劝告就是固执。
生6:这个人即使最终走到了楚国也是不值得的,因为他走了许多弯路,耗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还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感想:
学生作为文本接受主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进入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心智活动是各不相同的,由此生成的独特感受既无法预设也很难预知,全凭学生的悟性自然生成;再加上他们的认知能力偏低,对文本做出的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的、合理的,他们的体验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面对这样的多元体验,教师不能陶醉于学生回答的“精妙”上,不能折中于学生解读的“创新”上,不能迷失于学生体验的“多元”上,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不能无标准地盲目称赞,也不能无主见地附和。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切不可忘记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教师应该适时地对学生的多元体验进行价值引领。
多元解读不等于多元价值观,也不等于多元的标准。文本总会表达一定的情感,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领悟文本,将决定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汲取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没有错,但不能由此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职能,最终我们必须将学生的多元价值观纳入轨道,使他们领悟到文本要表达的情感,自觉地去调整认识,接近主流价值观。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课堂上的开放话题,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巧妙的引领将会使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实现真正的统一,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怎样追寻真情感悟
教育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用真情去唤醒学生的良知与责任感。
感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首先,就课堂而言,教师的情感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以情牵引,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以感情激励学生。所以,教师要用整个身心去体验情感。
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十里长街送总理》、《秋天的怀念》、《慈母情深》等,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要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
再次,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心理学家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从而揭示情境中的意蕴,力求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实现读者与作品在情感上的和谐共振。只有使学生入情入境,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才能让他们走进作品,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
除此之外,教师应多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八、怎样回归语文本位
荷花的美在于“出淤泥而不染”。课堂教学的美在于回归到自己的本位中去。
感想:
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归学生本位,要回归语文文本的本位,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本,以师生互动的对话空间为本。那么,如何实现本位的回归呢?语文课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课文:“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并以此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无疑是语文阅读教学回归学生、文本本位的一种有益探索。
首先,围绕“你读出了什么?”的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有师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又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无声交流,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声对话,更有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自由民主对话的构建。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阅读教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文本为依托,由“你读出了什么?怎么知道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评文本,从而使孩子们在文本中发现、获取、创造。坚持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既是让学生读出所感所悟,又要让学生读出所疑所惑;既要让学生读懂语句,又要让学生读出语句中蕴涵的情意。
最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反过来讲,正是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我们才更应该注重语文文本的价值取向。“你读出了什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不同感悟和体验,正是多元反应、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九、怎样拓宽习作平台
“问题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化习作教学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走进生活这一广阔的舞台。
感想: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的写作愿望,让他们爱写、想写?这就要彻底解放学生,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地根据这个建议,把每一次的习作放进学生的生活中,创设学生爱学、乐学的情境,那么学生就会有话可写,有感而发,就会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提出:“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土一如来。”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细节就是透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教学是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细节的,关注细节,将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我们不一定非要奢求做一名伟大的教师,但我们应该努力把细节做到伟大!
第五篇:关注语文教学细节,打造精彩高效课堂(xiexiebang推荐)
关注语文教学细节,打造精彩高效课堂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细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并时刻影响着师生互动过程的情境。课堂教学细节渗透着课堂智慧,其处理方式得当与否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是新课标实施后,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的又一个展现。在此理念下,笔者从预设问题细节,追求课堂新境界;优化教学细节,追求教学新理念;巧用错误细节,追求教学新资源;关注评价细节,追求完美新课堂四方面来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仔细斟酌,反复推敲,正确处理,才能打造出精彩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教学细节;语文;优化;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29
有效课堂的营造,除了需要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方式、手段、方法等具体教学行为的改变之外,更需要教师将内化的教学理念外化为常态的教学行为,通过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体现出来。课堂教学活动包含着许许多多个教学细节,它可能是对学生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失败时的鼓励,成功时的共享,出错时的包容„„看似不起眼、易被忽视的细节却包含着智慧的火种,能成为思维的创新点,可以成就一个个精彩的生成,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纵观名师的课堂,教学的大智慧正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积淀而成的。精彩的教学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它是教师智慧和理念的呈现。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关注细节,提高课堂效果提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预设问题细节,追求课堂新境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而教学细节的预设又来源于教者对文本的潜心研读。因为文本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把握细节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文本又是靠细节支撑的,解读教材,其实就是通过对文本诸多细节的析读来把握全文。
笔者在教学《老王》时,认识到教学的重点是:通过精段品析,分析老王的形象;让学生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为了突破第一个教学重点,笔者引导学生着重品味了文章中“老王临死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这部分。为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中,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一个片段?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地方?打动你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地找到了细节,找到了关键词,在阐述理由时都能把人物的情感与句中的词联系起来。比如:这个片段中说老王“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用得好,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老王身体极度消瘦与不灵活;“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攥”字也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既不好意思,又很难过的矛盾心理„„
教师对文本细节的精雕细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及内化。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中,采撷文本细节,发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意蕴、情味和妙处,了解人物的情感世界,从而很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
二、优化教学细节,追求教学新理念
好的教学细节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互动”。一方面,它有助于师生之间知识共建、情感交流,有助于师生对文本意义更深入细致地把握;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并根据自己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反馈,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引领、促进精彩有效的细节生成;学生则在某些教学细节中得到教师的理解、认同;另一方面,它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能够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这种课堂气氛反过来又促使师生互动更为积极有效,课堂生成更为精彩。
笔者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提问: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却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冷场,课堂上没有学生举手。)笔者巡视后指名一位学生回答。学生若有所悟,又犹豫不决,踌躇再三,还是不言语。笔者微笑着说:“是不是意有了,言还在酝酿中呀?那你先坐下,跟小组其他同学讨论一下,你也许就会理解作者为什么前后人称不同。”小组讨论,我继续巡视。两三分钟后,有学生举手。原先不言语的那位同学也举起了手。
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该如何处置,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笔者地做法是:先用微笑来缓解学生紧张、尴尬的情绪,再鼓励他继续思考。看似简单的一个细节,却有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再害怕答不出问题,不再害怕出错,并以高度的热情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
三、巧用错误细节,追求教学新资源
课堂教学中,“错误”时常充斥着课堂。如何正确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其实也是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的一个表现。面对错误,教师应怀有豁达、宽容的心境,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进行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挖掘其中的“问题”,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对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历练,是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锻炼,也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升华。
笔者在教学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在讲到我们为母亲做一些事时,不少学生都回答得很好。有的学生回答为母亲泡杯茶,有的学生回答星期天做家务等,但接下来有位学生说“我为母亲读书”。出乎意料的答案,让笔者惊愕不已。全班同学轰然大笑。这说明有的学生对读书的目的性还不够明确。笔者想不如将错就错,就势将课堂交给他们,让他们直面和关注这个话题,引导学生自行讨论。在辩论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教师若能慧眼识真金,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巧加点化,差错就会演变为一次新的学习。
四、关注评价细节,追求完美新课堂
如今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探究合作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如何引导、调控学生的言行,教师的课堂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言行细节,适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课堂生成即?r评价,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丰富教学资源,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记得在学习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主题。学生纷纷发言,热情很高。笔者顺势鼓励:“大家都能从文章内容的理解中把握主题,我希望同学们能联系自己实践谈谈。”就在学生认真思考之时,笔者偶然发现一双清澈的大眼睛投向自己,低头又抬头。我猜想她一定有话要说而又担心说错。于是叫她发言。她说:“我觉得文章流露出作者对童年往事的向往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这的确是创新的认识!”笔者把握时机适时表扬鼓励:“这位同学有着一颗敏锐的心,且能够主动发言表现自己,有很大进步!希望以后更大胆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后来,该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大了。
课堂上,教学的客观赞赏评价不仅给学生注入兴奋剂,释放学生潜能,而且弘扬学生个性,使学习成为快乐有趣的活动。
关注课堂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课堂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只有关注课堂细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不求每个细节都是完美的,但是有必要将更多的目光投向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力求优化课堂教学细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因细节生成而更深刻、更精彩,使语文课堂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高西栋.写“活”细节的三把钥匙[J].语文建设,2017(11).[2] 叶 澜.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5(9).[3] 彭 刚,蔡守龙.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 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洲泉中学 3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