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彩就在细节处
精彩就在细节处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
大溪小学
杨卓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倡导“自主”,决不意味着放弃或削弱教师的主导,相反,倒是对教师的主导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很多都是无可预知无可预料的,课堂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可能随着个人的意志而转移,也不可能按照个人意愿而发展,其间,还会出现许多偏离教学目标的行为。作为教师,教学的组织者,绝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加强引导,利用片言只语的点击效应,处理好一个个的不和谐音符,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探究活动。
【关 键 词】 课堂 引导 点拨
崔峦先生曾说过:“既要尊重学生,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对学生理解不到位,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要订正甚至做必要的讲解,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由此可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遵循科学合理的规范,永远是课堂教学进入理想境界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探究学习时,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用精当的讲解和恰当的点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自己,课堂才能呈现动态生成的勃勃生机,自己的教育生命才会总处于上升鲜活的状态。
一、幽默言语显智慧
课堂上的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幽默诙谐的评价语可恰到好处地推动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雅而高雅。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园地五》课堂作业本上有这样有一道题目:选出带点词的意思
抽 ①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来 ②长出 ③抽打(1)他从信封里抽出信纸,展开来读。(2)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
(3)赶车的人把鞭子一抽,马儿就小跑起来。
在批改作业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的选出合适的意思,但是有一位同学把第一句中“抽”的意思选成了③抽打,当时看了真让我火冒三丈,抽出信纸怎么会是抽打信纸呢?怎么办呢?是给他一个大“×”让他自己订正,还是„„转念一想,何不来个幽默“抽打”。于是我扯开嗓门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有几位同学收到信之后是这样做的。他从信封里把信纸拿出来然后就噼里啪啦地一顿痛打,之后再看信。(边说我便做动作)”学生一听哈哈大笑,在笑的同时,我想学生不仅明白了这个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还懂得了做题目的方法,可以把自己选的意思带进句中读一读,看看意思是否正确。我想这样的效果要比单单的说教要好得多。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对于你的一些教学方法早就熟知过熟,甚至有点厌倦。我们教师以应该一尘不变,要让学生体验到不一般,让他们感觉到耳目一新。只要这样做有效,不要总是板着严肃的面孔,幽默一下也无妨啊!
二、顺势引导促思考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很多都是无可预知无可预料的,课堂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可能随着个人的意志而转移,也不可能按照个人意愿而发展,其间,还会出现许多偏离教学目标的行为。面对这些课堂中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我们教师应该正面相对,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解决,正视学生提出的异议。在教学《女娲补天》时,课文有这样一幅插图:女娲手举五彩石在补天。一学生就提出了意见,他说这幅图画错了。当时我听了一惊,不过我知道好多精彩都是课堂上生成的。于是我笑笑说:“哦?为什么这样说呢?”“文中有这样几句话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丑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既然五彩石已炼过,就不可能像图中所画的块状,而且女娲补天不是用手去补,而是用盆,所以课文的插图画错了。”看着学生振振有词的样子,似乎讲的有点道理,其他学生也表示赞同。这可怎么办啊?我灵机一动夸道:“你真会读书,这么细小的地方你都能发现。那么,假如让你来给这篇课文配一副插图你会怎么画呢?”话音刚落,教室里小手如林。也许学生这样的想法只是偶然,并不成熟,但他已经学会了思考;也许学生画的插图并没有书上那么有美感,但是对学习的兴趣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善于引导,顺势导向,延伸学生的闪光之处。
三、平等对话促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抛开话语霸权与权威意识,更多地关注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带动课堂的有效信息;教师能够抓住启迪学生思维的契机,引导学生活跃的思维走向一个发展、体验、探究的世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感受和兴趣,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碰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执教《找春天》一文时,边学我边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着:小草是春天的眉毛,野花是春天的眼睛,点点嫩芽是春天的音符„„课文学完了,这时有个学生在意旁嘀咕:“这个春姑娘也太难看了吧,没有头发,没有衣服„„”这话传到了我的耳朵里,这怎么办?学完了课文,学生非但没有感叹春姑娘的美丽,反而认为她是丑陋的,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啊?顿时,我眼睛一亮,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吗?我何不顺藤摸瓜呢?于是我笑笑说:“刚才有个小朋友说这样的春姑娘一点都不好看,只有漂亮的眉毛和眼睛,小朋友们咱们来想象一下,给春姑娘打扮一番。”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大家个个精神抖擞,表现的异常兴奋,有的说:“随风舞动的柳枝那是春姑娘的头发吧?”有的说:“远处,那一大片绿绿的草坪,那是春姑娘的衣服吧?”有的说:“花园里盛开的一丛丛鲜花,五颜六色,那是春姑娘的裙子吧?”“桃树上一朵朵粉红色的桃花,那是春姑娘的小嘴吧?„„在同学们充满童真童趣的想象中,在一笔笔地添加下,一个美丽的春姑娘呈现在我们眼前。同学们不禁感叹:春天真美啊!学会倾听、很好地运用倾听艺术的老师,才会留心抓住契机,将矛盾引进课堂,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一潭死水,而成为思想交锋合作学习的源头活水。
四、点睛凸显促感悟
真正的课堂交流,学生必然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面对学生独到的见解,教师应静下心来细细品位,引导学生耐心倾听。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感悟与体验。
《七颗钻石》一文教学时,有这样一段话: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依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河井都干涸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读读这一段? 生读(该生读的时候声音有点沙哑)
听完他的朗读几乎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说:“这么难听,还好意思站起来读。”有的说:“还没我读的好呢!”看得出大家都在嘲笑他。我也在纳闷:为什么他今天的声音这么粗呢?我想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并没有马上质问。
师: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因为我感觉到当时的人们肯定都很渴了,人渴的时候说话声会有点哑。听了他的回答,我真的很庆幸当时我没有对他加以指责,多么与众不同的想法啊!于是我赞许地点了点头,面向大家: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干裂的嘴唇。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片荒凉的景象,荒无人烟,大街上的人们有的躺在底上,有的昏死在路旁,多惨啊。
生:我好像看到原来郁郁葱葱的树木都不见了,花草树木都干瘪了。
师:是啊,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似乎空气都要燃烧起来了,人们活得非常辛苦,你能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吗?
如果说课堂讨论就像传球的话,那么作为教师要能小心翼翼而又能坚决地接住学生传来的每一个球,哪怕看上去是一个怪球、偏球,教师也应及时捕捉这些看来不和谐的音符,而后抛砖引玉,进行引导与点拨,在关键时刻简短的片言只语能够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语文,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①黄佳林《促成生活向语文资源的转化》教学月刊2006年5月 ②《教学月刊》2008—10上
③《语文教研案例论》 周一贯 宁波出版社
第二篇:父爱就在拐角处
父爱,在拐角处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翘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父亲依然坚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他回头„„父亲要到拐角了,就要到了。他看着,看着。当父亲经过拐角的一刹那,似乎似留意非留意的向他们这里望了一眼,仅仅一眼,便扭过头,走过了拐角。虽然只有一眼,他和他的同学都看愣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父爱,也许有时你并感受不到,但如果你留心观察,你就能从那满得要溢出的父爱中感受到点滴不小心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
第三篇:细节成就精彩
细节成就精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读书报告燕山羊耳峪小
学 张 颖
特级教师薛晓光在一次讲座中曾说:“读书就是与智者的对话,让智慧的人走进自己的世界,引导自己面对人生,读书能改变贫穷人的命运,能使自己的心高贵起来,和高贵的人对话,能使自己受到命运的启迪,找到人生的方向,树立奋斗的目标,能帮助自己提高语文素养。”
在一个学期的教师研修站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幸拜读了吴文奇主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这本教育教学专著,凭心而论这本专著使我受益多多。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会因为它的自然性,真实性而透析出教育行为背后自觉的思考、教育机智和教育理念。此书中的个个精彩案例浅显易懂,分析透彻,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细节处理上存在的缺陷。这本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空前的教育革命,在教育界掀起了新的风暴。贯彻新理念、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变革,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我们仍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教师无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挂着新理念的幌子,在教学中不停地“作秀”,譬如:“情景秀”、“合作秀”、“多媒体秀”、“表演秀”、“生成秀”等不良现象。殊不知这些虚伪的美丽,既削弱了语文学科本应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作用,又流失了语文教学本应该具有的丰厚的人文精神。长此以往,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语文教学的质量,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的低下。这本书明确提出应该在教学中关注以下几个细节:“凸显尊重生本,珍视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学情,正视预设与生成,体现平等对话,进行恰当价值引导,追寻真情感悟,回归语文本位以及拓宽习作平台”等方面应是我们教师关注细节的着眼点。教学中,如若很好地把握了这些方面的细节问题,我们的课堂必定高效、精彩!
一、怎样凸显尊重生本
尊重,理应是教学中最美的一朵花,没有尊重的课堂,是看不见生命的律动的,肯定也是沉闷的。
【案例摘录】课堂上的猫叫**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默读,画出文中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趣味,小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体会。
当学生谈到卡罗尔家里到处都是猫后家里异常热闹的场景时,教师让全班齐读,读出小猫们的可爱。正读到“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时,教室里突然响起一声响亮的“喵——”,教室里每个人都愣了一下,用充满疑惑的眼神看着教师。……
师:刚才在我们朗读的过程中,一只调皮的小猫跟我们开了个玩笑,把大家都逗得笑起来了,我想采访一下那只可爱的“小猫”。请问刚才你怎么叫出声来了?
生:读着读着,我就叫出来了。
师:你为什么会读着读着就叫出来了呢? 生:因为小猫太可爱了,它想跟卡罗尔开个玩笑。
师:你这只鬼灵精的“小猫”,卡罗尔有你这样的伙伴肯定开心得不得了。这时,另一个学生突然高高地举起手:“老师,我家养的那只小狗也是这样,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它从玄关后面跳出来扑到我怀里,对我舔个没完。”听他这么一说,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学生们个个交流起生活中小动物带给自己的快乐趣事。教师因势利导,给了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
教师从学生的言谈中明白他们已经理解了课文的意蕴,懂得了生活中只要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的道理。没想到这一声猫叫给大家带来了那么多的生活链接,这一节课,在愉快而意味深长的气氛中结束了。第二天,在学生的日记中有一半学生饶有兴趣地记录了这节语文课上猫叫**的始末。这位老师的做法得到了家长的称赞。
感想:
很多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总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不和自己心意的声音,言论总是尽量回避,甚至压制训斥。然而,孩子的心灵是何等的纯洁,孩子的想象力是何等的丰富。如果你多给他们一分钟时间,让他们说出心中的真切想法,或许这一分钟的时间就能发掘岀一股创新之泉,能发现一个天才诗人。
有人说,人心与人心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对着大山呼唤:我理解你,高山的回答便是:我理解你。我想,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心灵多一些宽容和倾听,又何愁听不到学生澄澈心灵的回音呢!有感于此,尊重,请从细节开始。
二、怎样珍视独特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质首先应该是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其次是学会珍视学生的这份独特体验。
【案例摘录】放飞童心
清风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我们拉开了新课文——《灰雀》的序幕。可就在精读课文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没想到这一石竟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场有趣的辩论会,学生的表现更是出乎我的意料。……
师:自读课文,思考讨论: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生1:灰雀被小男孩捉去了,从小男孩吞吞吐吐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小男孩的心虚。从“一定会飞回来的!”以及小男孩低着头,感受到小男孩知错就改。
(他的回答正是我想要的,我很满意。)
生2:我觉得灰雀不是被小男孩捉走的,而是被他救的。(一时间,他成了全班的焦点。)
师:既然是被小男孩救走的,他为什么要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呢?
生2:因为他不想告诉列宁他做了好事,他在撒谎,所以他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
师:可他为什么又说一定会回来呢?
生2:因为小男孩在为灰雀治伤,治好了,小男孩就会送它会来的,所以他就告诉列宁灰雀一定会回来的。
师:可为什么他送回了灰雀又低着头?
生2:他怕列宁表扬他嘛!不想让列宁知道。师:那课文最后写道“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孩子是诚实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孩子知错就改,是诚实的。
生2:那只是列宁的想法,列宁又没看见事情的经过。
(到这里为止,我的每一个理由都被反驳了回来,一时间我也哑然了。……)
师:孩子们,你们认为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想答案只有灰雀知道了,请你写一篇作文《小灰雀历险记》,以灰雀的口吻来述说事情的经过。
(让我没想到的是全班53人,竟有38人写的是小男孩救了灰雀,小男孩做了好事。)
感想:
我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善良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是一方最纯净的沃土,孩子的世界充满了“真、善、美” 的童话,这一份纯真是孩子爱的萌芽,是孩子走向美好生活的开始。《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提出:在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的同时,要特别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作为老师,有责任去保护孩子的这份纯真,让孩子的这一份“真、善、美”永远延续下去,去装点这个多彩的世界,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真、更善、更美。正如笔者所说:“童年是梦,童心是诗,当我们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它捧起时,我们也一定捧起了一个春天,一个教育的春天。”
三、怎样关注学生学情
一个漠视学生学情的老师,他的课堂要增效是很难想象的。【案例摘录】关注学情,从倾听开始
一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一位女同学说:“课文中的人物„他‟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用动物它。”马上遭到了一些同学的反对,书上怎么会错呢?教师应当怎样用童心去倾听孩子们的争论并给予积极引导?这位老师说:“我觉得秀珍同学能大胆提出和课文不同的意见,很好。因为是鸭子应当用动物它,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说呢?”这时,认为书上不会错的同学马上找出了更多的理由:“因为这篇课文是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写鸭子。”“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把鸭子是当人来写的,会说话,所以当然要用人物他啦。”于是,争论得到了一致认可,用人物“他”没有错,但认识不同的孩子也得到了教师源于认真倾听的呵护。争论的收获远远不限于取得了一个结论。
感想:
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材改革中,把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体验到的一切都广义地视为课程。于是,学生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学情”,便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今天,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要求教师必须机敏地去把握学生的学情,去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唤起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的重要条件,是课堂教学赖以健康推进的载体和动力,更是一种积累一种提升,一种尊重一种内涵,一种艺术一种智慧。朋友们,关注学情,让我们从倾听开始吧!关注“倾听”,强化“倾听”,探究“倾听”,相约“倾听”。那么,课堂倾听的特殊价值要求教师应当如何倾听呢?
课堂倾听的根本目的是倾听生命和呼应生命,这里的生命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应当具体为儿童的鲜活生命。教师要平等地接纳儿童,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理解儿童,宽容和善待儿童。以自己的未泯童心相待,方能达到心心相印、声息相通的境地。如果教师只是把儿童看成是全由“我”来主宰的不懂事的孩子,把他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倾听。
教师的课堂倾听在新课程引导的新课堂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技巧,而是对教育使命的深层理解,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贴,对教学学情的关注捕捉,对心灵之约的爱的呼唤!
四、怎样看预设与生成
预设与生成永远是教学中的孪生姊妹,没有精心的预设,课堂缺少激情;没有灵动的生成,课堂呈现的是僵硬。
【案例摘录】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
一位老师教学《林海》一课时,学生把课文中说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的岭“大不一样”错读成“不大一样”。这仅仅是一字之差,却没有被老师疏忽。于是,课堂生成了一个教学新环节:
师:课文中写的是“不大一样”吗? 生齐答:“是大不一样。”
师:“大不一样”与“不大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大一样”是只有一点儿不一样,“大不一样”是非常不一样。这里的区别可大了!
师:说得好。“大不一样”是十分不一样。那么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的“岭”大不一样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根据,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感想:
课堂上的亮点,源于学生精彩的发言。倾听能及时发现课堂生成,能使学生感受到关注。课堂上一次无意识地倾听,往往能使教学得以升华,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课堂上生机勃勃的一面应该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的备课应该随着学生的状态而调整、改进,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命的活力。
叶澜教授极其精辟地指出,“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会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新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矫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切切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是正常的。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生成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生成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生成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五、怎样体现平等对话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他们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教师民主、平等的对话则是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
感想:
有则公益广告这样说:孩子看的书和大人不一样,孩子的身高和大人不一样,孩子的饭量和大人不一样,请您蹲下来和孩子谈话。
是啊,孩子看待这个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一样的文本,在一个语文老师的眼里,或许只是可供挖掘出若干个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单纯的文本,但在孩子的眼里就完全不一样了。鲜艳的色彩可以牢牢吸引他们,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让他们笑上好几分钟,一个简单的形容词就可以让他们觉得很美很美……孩子的许多说法、想法、做法,在大人看来是挺幼稚的,甚至可以不屑一顾,但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想可以和孩子进行沟通,就必须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尊重和理解,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这才能主动地创造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寻找到最佳的教育途径。
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说的那样:“蹲下来看学生,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会觉得不幼稚,不可笑;许多错的东西,往往具有合理的一面。蹲下来看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六、怎样恰当价值引导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价值引领是否得当,不仅仅关系到孩子是否拥有了这份道德意识,而且关系到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
【案例摘录】多元解读尚需价值引领 寓言《南辕北辙》教学片段:
师:你认为文中的楚国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固执的人,因为他不听朋友的劝告。生2:我觉得这个楚国人很有主见。因为他能坚持自己的想法。
生3:我认为他是一个愚蠢的人,因为他朝北走,永远也到不了南边的楚国。
生4:这个楚国人很了不起!他能一直朝自己的目标前进。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这个楚国人虽然朝北走,但是最后也能到达楚国。……
面对针锋相对的观点,面对如此独特的体验,是满足于热闹的课堂、新奇的思维,大力地表扬;还是依据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理性地批驳?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是这样处理的:继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讨,要求学生围绕独特体验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我提高,达成共识。
生5: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有主见,实际上这个楚国人是愚蠢的,因为当时他并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我觉得坚持正确的想法才叫有主见,不听别人正确的劝告就是固执。
生6:这个人即使最终走到了楚国也是不值得的,因为他走了许多弯路,耗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还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感想:
学生作为文本接受主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进入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心智活动是各不相同的,由此生成的独特感受既无法预设也很难预知,全凭学生的悟性自然生成;再加上他们的认知能力偏低,对文本做出的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的、合理的,他们的体验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面对这样的多元体验,教师不能陶醉于学生回答的“精妙”上,不能折中于学生解读的“创新”上,不能迷失于学生体验的“多元”上,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不能无标准地盲目称赞,也不能无主见地附和。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切不可忘记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教师应该适时地对学生的多元体验进行价值引领。
多元解读不等于多元价值观,也不等于多元的标准。文本总会表达一定的情感,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领悟文本,将决定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汲取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没有错,但不能由此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职能,最终我们必须将学生的多元价值观纳入轨道,使他们领悟到文本要表达的情感,自觉地去调整认识,接近主流价值观。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课堂上的开放话题,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巧妙的引领将会使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实现真正的统一,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怎样追寻真情感悟
教育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用真情去唤醒学生的良知与责任感。
感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首先,就课堂而言,教师的情感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以情牵引,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以感情激励学生。所以,教师要用整个身心去体验情感。
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十里长街送总理》、《秋天的怀念》、《慈母情深》等,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要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
再次,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心理学家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从而揭示情境中的意蕴,力求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实现读者与作品在情感上的和谐共振。只有使学生入情入境,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才能让他们走进作品,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
除此之外,教师应多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八、怎样回归语文本位
荷花的美在于“出淤泥而不染”。课堂教学的美在于回归到自己的本位中去。
感想:
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归学生本位,要回归语文文本的本位,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本,以师生互动的对话空间为本。那么,如何实现本位的回归呢?语文课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课文:“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并以此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无疑是语文阅读教学回归学生、文本本位的一种有益探索。
首先,围绕“你读出了什么?”的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有师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又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无声交流,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声对话,更有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自由民主对话的构建。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阅读教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文本为依托,由“你读出了什么?怎么知道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评文本,从而使孩子们在文本中发现、获取、创造。坚持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既是让学生读出所感所悟,又要让学生读出所疑所惑;既要让学生读懂语句,又要让学生读出语句中蕴涵的情意。
最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反过来讲,正是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我们才更应该注重语文文本的价值取向。“你读出了什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不同感悟和体验,正是多元反应、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九、怎样拓宽习作平台
“问题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化习作教学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走进生活这一广阔的舞台。
感想: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的写作愿望,让他们爱写、想写?这就要彻底解放学生,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地根据这个建议,把每一次的习作放进学生的生活中,创设学生爱学、乐学的情境,那么学生就会有话可写,有感而发,就会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提出:“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土一如来。”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细节就是透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教学是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细节的,关注细节,将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我们不一定非要奢求做一名伟大的教师,但我们应该努力把细节做到伟大!
第四篇:感动就在身边,精彩无处不在
师德师风演讲稿: 感动无处不在精彩就在身边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动无处不在 精彩就在身边》。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人格的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我自信,我是一个好老师,因为我的心中有爱,因为我把这种爱化作了一腔热情。但是,我想大声呐喊:“我们江川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又何尝不都是好老师呢?”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你们热情依旧,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你们依然富有青春和活力。你们起早贪黑,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今天,站在这里,回想到江川工作以来和大家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一个个如碎玉珍珠般跳动的感人故事,便如午夜的点点繁星,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但今天,我更想说说在我身边语文组的同事,他们身上闪烁的那种对于教育,对于学校,对于孩子的爱与责任,时常让我感动万分,让我充分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真谛。
我们语文组有五名教师,论年龄我最小,论工作时间我最短,她们身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与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让我感到充实与幸福……
先来说说王老师吧,她年过五十,仍执着奋斗在班主任岗位上,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她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已是两鬓斑白,仍像年轻人一样热情似火,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工作以来,一直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班主任工作,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她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一丝不苟,教学以实为本,育人从实际出发。凭着踏实肯干,她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同。时常看到她在课后把学生叫到身边循循善诱地辅导,时常看到她带着眼镜为学生批改作业,还把作文带回家认真批改。在王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老教师的沉着与稳重,更看到了她对教育永不衰退的热情。
李老师是一位有着近二十二年教龄的教师,但是她对教育的热情丝毫不比青年教师逊色。在教育岗位上她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班风正、学风浓,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去年,她因病住院做手术,看着她缠满纱布的样子,得知了她不稳定的病情,同事们为她担忧,可她没提过一句自己的病情,没说过一句难过的话,遇到同事第一件事就是着急的问:“我班安排人代课了吗?学生快考试了,我怎么能在这时候请假呀。”在场的人都被她的一席话感动了。是啊,在李老师心中,学生和她挚爱的教育事业,才是最令她牵挂的。住院期间,她还多次打电话给代课的老师,交代班级学习中的薄弱点,重点学生的教育方法等。按医嘱,她的病情最少要休息四个月,可刚休息了不到一个月,她在家里坐不住了,硬是要到学校,给学生上课,虽然经常感觉不适,可她一咬牙坚持下来,从没请过半天假。她用自己的一片爱心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黄老师是一位“以身作则,心怀淡泊,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的一位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党员教师。”每一次学校组织活动,她都全力以赴,一遍一遍的查阅资料,反复琢磨,和大家探讨最佳方案。她爱她的学生,她把满腔的热情全部倾注到了学生身上。那一年,她带着儿子走在上学的路上,儿子又发烧,又呕吐,她急忙送儿子去卫生所,眼看要上课了,她和校医交待了几句就去上课了,事后孩子埋怨妈妈没有照顾他,她对孩子说:“你生病了需要妈妈照顾,可是班 里还有几十个孩子在等着妈妈„„”她总是能耐心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手把手地教学生写字、打扫卫生,在班主任繁忙的工作之余常常感叹:“要是把对学生的热情用在自己孩子身上,那我的孩子肯定会很优秀。”
小王老师担任毕业班教学,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她并没有因为忙了、烦了、累了而放弃他班中的那几个差生。有好次在办公室,我听到他为了一道题,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教学生,为了一个句式跟学生讲了一遍又一遍。更让我感动的是,每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她总是和风细雨化解开学生心中的烦恼,扬起前进的风帆;而当学生取得成功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中时,她在学生耳边及时敲起警钟,让他们明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道理。
学生就是教师的一块田,而我们定将辛勤耕种,奉献全部的力量;学生就是教师的孩子,爱他们是每一名教师的本分与使命。就像最美女教师张丽丽一样,用生命去爱学生、呵护学生。
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温存的问候,一汪感动的泪水,一次倾心的交流,一番严厉的批评,一节精彩的课堂都在体现着老师们的风采和内蕴。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在脚踏实地行动;没有望洋兴叹的感慨,却用滴水石穿的信念在前行;没有身为人师的骄傲自负,却在收获着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领导,正像校长所说的那样,我们学校没有后进者,我们学校所有的领导和老师都跟他们一样优秀,我们学校每一个领导老师都是全校师生的楷模和榜样。这方神圣殿堂因为有你,有大家而精彩纷呈,这方土地因为有希望,我们共同的希望而充满活力。让我们一起努力,携手共进,共同演绎教师的风采!最后,祝愿我们的学校越来越美好!祝愿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精彩就在我身边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有些紧张,有些激动,也有些兴奋,因为这是我有生以来参加的第一次正式的演讲比赛。我要感谢联校精心组织的这次活动,感谢我们学校江老师和柳老师的大力推荐,感谢我身边有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值得我学习,让我有机会来叙说他们的精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精彩就在我身边》。
各位老师,打开记忆的大门。你一定有过很多很多的梦想。也许儿时的你梦想成为一名伟人,长大后发现:那绝不可能;于是你梦想成为伟人的爱人,成家时才明白:那也只能成空;于是你义无反顾的走上三尺讲台,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做伟大的老师!终于你梦想成真!
也许你有些无奈,有些失落,但是更应该感到快乐和幸运,因为这是一份有关梦想的职业,这是一份有关心灵的职业,更是一份成就人才关于爱的事业!面对一个个鲜活可爱的面孔,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们总是一次次默默的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加油,要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我们曾经做了种种诗意的描绘:
如果学生是花朵,我们愿意做绿叶陪衬,如果学生需要光明,我们一定要做蜡烛燃烧自己。可是真正的教学实践中,也许你认为应该像大树一样庇护学生的时候,他会挣脱高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要去历练!”也许你像园丁一样准备为学生修枝剪叶的时候,他会哀求:“老师,请保持我的个性,我愿意成为这样!”这时候我们才明白,做一个理想的老师是多么不易。这需要知识和高于知识的智慧,需要修养和高于修养的人格魅力,还需要方法和高于方法的能力。我们不禁有些茫然,有些紧张,有些敬畏,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不知怎样来求索。于是,我们希望找到德才兼备的楷模来模仿,找到真正的大师来定位。其实停下脚步,来看看身边的人,才发现真正的老师,真正的好老师不是遥不可及,也才发现真正的圣贤,不是在古书里,不是在电视屏幕里,而师德师风也不是枯燥的理论和高举的旗帜,它就体现在我们的身边,精彩就在我们的队伍里,它可以是一种状态:
是丁细梅老师的雷厉风行;
是易海燕老师的风风火火;
是周洪波老师的朝气蓬勃。
它可以是一种行动:
是刘梅老师课前为学生的用心备课。
是李益富老师课后对学生的耐心辅导;
是常腊梅老师课下对学生的细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