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

时间:2019-05-14 20:1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

第一篇: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披文入情 教材篇目

《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单元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句式。2.掌握课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3.学习借用寓言说理的表达技巧。4.学会归纳内容,概括文章的主旨。5.能够正确把握和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2.准确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文言实词

(一)写出下列实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彭端淑《为学》)边远的地方,边疆(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庸俗,浅陋(3)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阁序》)用于自谦 2.长 ①cháng(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长,与“短”相对(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长度,高度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陈情表》)时间长,长久(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广阔,深远(5)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经常,长久 ②zhǎng

(6)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其三》)生长,成长

(7)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年纪大的,与“少”“幼”相对(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排行第一,老大

(9)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归去来兮辞》)首领,长官 3.除

(1)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台阶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清除,去掉(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以功除岷州刺史。授命,任职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除了,除非 4.多

(1)川雍而溃,伤人必多。(《召公谏厉王弭谤》)数量大,与“少”相对(2)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称赞,推崇(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归去来兮辞》)大都 5.或(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人,有的人

(2)越人语天姥,烟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示推测,或许,也许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蜀道难》)表示假设,倘若,假使(4)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表示几种情况可供选择或动作行为交替发生,或者,有时 6.是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对的,正确的(2)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琵琶行》)表示判断(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兰亭集序》)这,这样,这个 7.适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往,到(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出嫁(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适合,适应(4)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刚才,刚刚

(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享用、享有 8.狱

(1)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官司,案件

(2)天下狱二千余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汉书·刑法志》)牢狱,监牢 9.亡 ①wáng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鸿门宴》)逃跑,逃亡(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损失,丢失(3)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苏武传》)死亡(4)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灭亡,败亡(5)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溃逃的军队 ②wú

(6)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通“无”,没有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古义:小孩

今义:幼小稚嫩,形容经验不足或头脑简单 2.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之间或其成员之间互为亲戚 古义:知心话

今义:男女间表达爱情的话 3.尝从人事,皆口腹之役 古义:仕途的事情,出仕

今义:人员外调任免事宜,人际关系 4.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即便如此,即使这样

今义:连词,连接分句,表示让步关系,即承认甲是事实,乙却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5.腹犹果然 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实际情况与预料的相同;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与所预料的相符合 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苦衷)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了解;起诉

7.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悲苦

今义:辛勤劳苦;客套话,用于求助别人办事或感谢别人帮助办了事 8.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古义:蒙受

今义:洗澡;比喻受到阳光照射和雨露润泽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今义:小;少;微不足道 10.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四季

今义:春季和秋季;人的年岁 1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

1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成立;理论、见解等根据充分,站得住脚 13.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古义:犹豫不决的样子 今义:逗留、徘徊;回旋环绕

二、文言虚词

写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恨晨光之熹微(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独立性)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往)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助词,的)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代词,他(宋荣子))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相当 于“的”)

2.其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它)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问语气)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代“知效一 官„„而征一国者”)

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也(用在选择句中,表选择,连词,可解释为“是„„还是„„”)3.于将有事于西畴(介词,到)俨骖于上路(介词,在)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介词,对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介词,被)4.而风飘飘而吹衣(连词,表修饰关系)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关系)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关系)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关系)5.为化而为鸟(动词,成为)以五百岁为春(动词,当作)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语气词,“呢”)有鸟焉,其名为鹏(动词,叫做)若属皆为所虏(介词,被)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6.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介词,因为)优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谨拜表以闻(连词,而)臣以奉养无主(连词,因为)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介词,凭着)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介词,因为)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连词,因为)

三、文言翻译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4.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5.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7.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四、素材集成

《归去来兮辞》素材和话题: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提示:陶渊明归隐田园,远离浑浊世俗,坚守节操。谓为官之道为“迷途”,不为五斗米折腰。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提示:感受自然,内心旷达,与外界万物融为一体,洒脱率真,回归天然。《滕王阁序》素材和话题: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提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适用于人在困境中,要奋发有为。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提示:珍惜将来岁月,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这个旅途中,难免有得有失,不要斤斤计较,懂得放弃。无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只要奋勇向前,一定会有希望的。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提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是指引人生奋斗的目标,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提高人生精神的境界。它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是无穷无尽、坚不可摧的,它能帮助我们战胜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因此青年学生应当“少年心事当拿云”,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这是利用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求知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不竭动力和精神力量。《逍遥游》素材和话题: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提示:善于借助于外物,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要善于借助于他人或大家的帮助。任何辉煌的成就,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陈情表》素材和话题: 1.李密初任蜀国尚书郎。蜀国灭亡以后,晋武帝征召他任太子冼马。他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直到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至汉中太守。

角度点拨:①平凡的孝行却是伟大的人间真情;②顾小家者才能爱大家;③面对选择,要多一份冷静,少一份浮躁;④退一步海阔天空。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提示:“孝”养长辈。李密对祖母的“孝”让我感受最深。现代社会发展神速,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从物质的角度看,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极为先进的。但是伴随着物质的进步,许多人的“精神”却越来越落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一些人身上逐步流失着,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蓝图非但无法实现,有些人甚至连自家的长辈也不奉养„„

鸟儿尚且懂得反哺,人呢?作为高级动物,人更应该懂得孝敬长辈,这正是人区别于其他动

物的“高级”之处……

人教新课标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二、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或棹孤舟(划)

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2. 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有时)3.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感吾生之行休(一生)4.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幼儿,儿童)

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5.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5.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6.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

三、古今异义词 1.悦亲戚之情话 古:内亲外戚 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

2.悦亲戚之情话 古:知心话 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将有事于西畴 古:农事 今:指有事情

4.既窈窕以寻壑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于时**未静 古:指战乱 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6.景翳翳以将入 古:日光 今:景色,光景 7.或命巾车 古:有时 今:或者,或许 8.何不委心任去留 古:指生死 今:离开留下 9.或植杖而耕耔 古:立 今:种植 四、一词多义 1.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2.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

五、虚词积累

1.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而)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2.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3.之 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

六、特殊句式 1.介宾结构后置

将有事于西畴/农人告余以春及 2.宾语前置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复驾言兮焉求?/ 乐夫天命复奚疑?

3.省略句

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4.被动句

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5.固定句式

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宇

1.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2.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

二、词类活用

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

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三、古今异义

1.穷且益坚 古:困厄,处境艰难。今:穷困; 2.一介书生 古:量词,个 今:介绍,介于 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古: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4.盛筵难再 古:第二次。今:又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古:语气词,用在句尾 今:无意义。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7.识盈虚之有数 古:定数 今:数量 8.彩彻区明 古:日光 今:彩色 9.序属三秋 古:秋季的第三个月 今:三个秋季 10.路出明区 古:过 今:向外走 四、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潦人尽而寒潭清 形容词,完了、没有 2.胜 胜友如云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躬逢胜饯 形容词,盛大的

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3.穷 响穷彭蠢之滨 副词,尽

穷睇眄于中天 副词,尽

穷且益坚 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岂效穷途之哭 形容词,走到头的 4.临 临别赠言 副词,将要

临帝子之长洲 动词,面对 5.怀 怀帝阍而不见 动词,想念

有怀投笔 名词,心思 6.序 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滕王阁序 名词,序言、序文

五、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等终军之弱冠/慕宗悫之长风 2.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

六、名言警句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二、词性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2.名词作动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不过数仞而下(降落)3.使动用法

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

三、古今异义的词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虽然这样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腹犹果然 古:食饱之状 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匹之 古:一般人 今:多数人。4.之二虫又何知 古:泛指动物。今:虫子。5.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古:毛,指草林。今:头发。6.小年不及大年 古:寿命。今:时间单位 7.野马也,尘埃也 古:流动的雾气。今:野生之马。

8.蟪蛄不知春秋 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 9.我决起而飞 古:快速的样子 今:决定 10.枪榆枋而止 古:触,碰 今:枪械 11.适莽苍者 古:往 今:刚好 12.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古:旋风 今:羊的角 13.行比一乡 古:合 今:比较

四、虚词积累

1.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穷发之北(助词,的)

2.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3.其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4.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此小大之辩也。2.省略句

翱翔(于)蓬蒿之间。

3.宾语前置句

奚以知其然也?/ 莫之夭阏者 / 彼且奚适也/ 之二虫又何知 / 彼且恶乎待哉

4.介词结构后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翱翔(于)蓬蒿之间

《陈情表》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2.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4.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躬亲抚养(亲自)

则病日笃(一天天地)2.形容词作名词

夙遭闵凶(忧患凶丧)

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的地方)3.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否出来做官之事)4.使动用法

无以终余年(使„„结束)保卒余年(使„„终了)谨拜表以闻(使„„知道)

三、古今异义

1.至于成立 古:成人自立 今:创立 2.九岁不行 古:不能走路 今:不可以

3.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古:优秀人才 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4.则告诉不许 古:申诉 今:让别人知道 5.臣之辛苦 古:辛酸苦楚 今:身心劳苦 6.除臣洗马 古:授予官职 今:不包括在内 7.寻蒙国恩 古:不久 今:寻找

8.晚有儿息 古:子 今:气息;停止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拳拳 今:少;不重要 10.人命危浅 古:不长 今:和深相对 11.日薄西山 古:迫近今:轻微,少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停止 今:没有用的 四、一词多义 1.行

行年四岁(动词,经历)九岁不行(动词,走路)2.矜

犹蒙矜育(动词,怜惜)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3.至

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4.见

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5.亲

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6.日

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7.当

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死当结草(副词,应当)8.薄

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9.拜

拜臣郎中(动词,授官)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10.夙

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五、虚词积累 1.以

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猥以微贱(介词,凭借)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2.于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六、特殊句式 1.介宾短语后置

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判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省略句

谨拜表以闻(陛下)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 则告诉(陛下)不许 少仕(于)伪朝

第二篇: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高三历史导学案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教学目标,先要确立

【课程标准】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考试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性。

二、基础知识,扎实落实

(一)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地理环境:希腊临、多、少 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希腊人的海外贸易发达,商品经济繁荣,从而使古希腊形成 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 的观念。(即独特的)2.城邦制度:山海相隔,彼此孤立的环境使希腊形成了 和 的城邦制度,这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①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 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 ;②在海外贸易和 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 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小国寡民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君主专制,而雅典则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这是为什么?(由 各自的 和 决定)

(二)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1.梭伦改革(时间)(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表现?)(2)内容:

①确立 制度;

②国家权力机构改革—— 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 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 法庭;

③废除 制等。

(3)作用:改革动摇了 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时间)(1)内容:

①建立十个 部落(取代),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②国家权力机构改革——设立 议事会,由各部落 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 ;继续扩大 的权力等。

(2)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 的政治特权,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三)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时间)1.内容:

①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各等级的 开放;

②国家权力机构改革——改革公民大会: 是城邦最高权力机关,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提高 的权力和地位,高三历史导学案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成为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

③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目的); ④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2.作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简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注意内容上的区别);结合史实,分析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人民主权——全体公民参政,公民集体掌权;轮番而治;公民平等)

(四)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 1.意义:

(1)对后世:其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 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举例)(2)对雅典:雅典民主政治成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 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如、文学、戏剧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 民主(如 和抽签)成为、社会**的隐患。狭隘的 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 的迅速发展。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阶级专政——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三、要点突破,难点释疑

1.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1)地理环境的孕育。(2)城邦制度的影响。

(3)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这是希腊形成民主政治的直接原因。

(4)东方文明的影响:东方文明的传入和人文精神的发育是推动希腊文明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1)“人民主权”:国家的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等机构的人员及运用方式,都是这一特征的充分体现。(2)“轮番而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一个人统治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统治,选举国家公职人员最能体现这一特征。(3)“法律至上”:实行法治,主要表现为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目的)

四、问题设计,帮你检测

回答下列有关古希腊民主政治的问题

(1)简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三次改革的时间、内容、作用(注意区别和联系);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 高三历史导学案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对雅典和对后世),又有何局限性(看实质)?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先要确立

【课程标准】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 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考试说明】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二、基础知识,扎实落实

(一)背景: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

公元前 年(前6世纪末与 改革同时),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后向 地区扩张,公元 年,罗马帝国建立(P27示意图)。

(二)主要内容

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罗马共和国早期,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2)《十二铜表法》(时间)A.背景:

①当时的法官多由贵族担任,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已,损害平民利益; ②为争取自己的权利,不断地与贵族进行斗争。B.特点: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C.作用:

①《十二铜表法》使得审判、量刑皆 ; 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 的利益; ③它标志着罗马 的诞生。

(3)公民法: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2.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时间)(1)原因:

①伴随着罗马的,海外行省的不断设立,矛盾显现,被征服的民族需要法律保护;

② 和贸易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新矛盾。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2)措施:

① :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他们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 ② :积极立法,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

③ :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 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高三历史导学案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完善——《民法大全》: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几个重要的法律文献名称:《十二铜表法》(前5世纪中期)、公民法、万民法(3世纪)、《民法大全》(6世纪)。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是:保护 和 制度(从中看实质)。

(三)作用与影响:

1.对罗马:维系和稳定了 的统治。

2.对后世:罗马法是 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①罗马法对 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②近代,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③日本和中国清末,民国时期的 都受到罗马法的影响。▲“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为什么? 罗马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三、要点突破,难点释疑 公民法与万民法(1)存在时间

①公民法存在时间:从公元前 年到公元3世纪。②万民法存在时间:从公元 世纪到公元7世纪。(2)产生条件

①公民法产生的条件主要是 建立,它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产物。②万民法产生的条件主要是 的对外扩张,疆域扩大,人口增多,民族成分复杂,公民法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3)适用范围

①公民法主要限于。

②万民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四、问题设计,帮你检测 回答下列有关罗马法的问题

(1)罗马共和国何时建立?帝国呢?

(2)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几个重要的法律文献(注意时间及标志性意义);如何分类(分形式上和整体结构上)

(3)《十二铜表法》颁布时间、背景、有何特点、作用?

(4)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区别何在?公民法如何发展为万民法(原因?措施?)(5)评价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对罗马和对后世)?实质? 高三历史导学案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基础测评,试试身手

1.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2.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3.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4.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5.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6.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7.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8.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高三历史导学案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9.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第6课 基础测评,试试身手

1.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2.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5.“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6.“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7.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高三历史导学案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附答案: 第5课

选择题:ABCBB BCAD 第6课

选择题:CCDBB AD

第三篇:青岛,第二故乡抒情散文

我和爱人都不是青岛人。我的老家是黑龙江呼兰,爱人是山东安丘。据考证,古代齐国开国之君为西周时期姜子牙之孙。按此推算的话,青岛对姜姓来说也算是故乡了。但出生黑龙江的我一直认为,青岛是道地的第二故乡。一记事,我就从啤酒瓶子上认识了青岛两个字,并且从大人那里知道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有广阔的大海,有丰富的海鲜。因为内陆既见不到海,也很少吃海鲜,尤其那个年月。

一九八二年我考上了太原的一所大学,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外地见习,我们那一届便是青岛。一九八三年四月末,我们乘火车来到青岛,住在体育馆附近的体校招待所,当天午休,我们几个同学不想睡觉就悄悄地溜出来,跑到了第一海水浴场。因为第一次看到海,非常兴奋,虽然水还很凉,不管三七二十一,穿着衣服就下去了,尽情地嘻嘻,照相。我还尝了一下海水,验证海水是咸的童年记忆。回来时,教导员一脸严肃地站在楼梯口,等着我们呢,把我们好一顿批。在后来的一星期里,除参观一些单位外,我们还游览了中山公园和鲁迅公园。第一次来青岛,青岛的海和樱花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一九八六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青岛,到今天已经十七年头了。其间,有两次调到北京工作的机会,都被我放弃了。

不光我,很多外国人也是从啤酒瓶子上知道青岛的。去年“五一”到西安旅游,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一位管理人员跟三个日本人讲话,要他们把随身带的包存到门口去。因为语言不通,三个日本人大惑不解。看到这种情景,我上前用日语帮着解释,告诉他们由于背的包太大,管理人员要他们把包存到门口去。参观中,又多次碰到那三个日本人。最后一次碰到时,我们简单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一家三口,利用黄金周时间来中国旅游,是第一次来中国。他们问我从哪来。我告诉他们是青岛,担心他们不知道,我又解释说,在山东省的东边,靠海。他们直摇头,不知道青岛这个城市。我干脆问他们,青岛啤酒知道吗?他们马上说,知道。我又说,就是生产青岛啤酒的城市。他们才恍然大悟。实际上,他们仍然不知道青岛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很多外国人都是这样,提起青岛,他不知道,提起青岛啤酒,没有不知道的。一九九七年,我的一位日本朋友来青岛旅游,回国后给我来信说,原以为青岛是个非常小的城市,没想到是个大城市。去年四月,日本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来青岛采访,导演福井对青岛的风光赞不绝口,三个月后他带着亲朋好友七八个人来青岛度假,让我帮着租了个别墅式宾馆,小住一个星期才恋恋不舍地离去,相约有时间再来。

我去过日本、香港和澳门,海滨都不如青岛的美。日本江之岛、东京湾海水浴场,我都去过,沙滩都是褐色的,与青岛的比差多了。但仍有很多人在浴场休闲,或晒太阳,或看书,或弄帆。很多姑娘穿比基尼,洁白的皮肤与黑色的沙滩形成鲜明对比,我感到真有些惋惜。东京要是有象青岛一样洁净的沙滩,还不知道日本姑娘们怎么个美法呢!国内沿海城市,我也去过一些,如大连、舟山、宁波、厦门、泉州、烟台、威海、锦州。这些地方要么没有像青岛一样广阔而多的沙滩,要么海水没有青岛的蓝,要么没有青岛曲折的海岸,要么没有青岛一样的起伏地势,要么没有青岛的欧式别墅多。

一九八八年,我的大学同学从北京来青岛挂职。朋友在北京难得见到大海,几乎每个夏天的晚上,他都约我去海边游泳。那时,我还不太会游泳,尽管住所距海边很近,走着只需十几分钟,但平时一个人也很少去。在那位同学的鼓动下,一个夏天下来,我学会了游泳,并乐此不彼。从此,每年夏天都要游上三个月。受我影响,儿子从四岁也学会了游泳。冬天,我有跑步的习惯,也不是天天跑,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跑步。从家里出来,顺着海滨栈道,经太平角至东海路,从音乐广场返回。冬天太阳刚刚升起,在海上形成一道金光,随着潮汐涌动。沐浴着朝阳,伴随着涛声,一路上有看不完的光景,有钓鱼的,有打太极拳的,还有看书的,偶尔也可以看见金发碧眼女郎矫健的身姿。一天早上,在太平角里还看见一男一女两个老外骑自行车兜风,男的戴着很中国式的棉帽子,恐怕现在给哪家男孩子也不会戴了。有时我也从八大关里跑,一路上欣赏着各式各样的院墙和门灯,也别有一番情趣。

我以前从未听说锅贴这种食物,更没有吃过。来到青岛后,我才知道青岛当地有一种饺子叫锅贴。吃了几次后感觉味道不错,就喜欢上了。吃腻了食堂的大锅饭,经常与同事中午买锅贴吃。后来,我到了日本,发现日本的饺子与青岛的锅贴做法一样。只是日本叫饺子,青岛叫锅贴。不知道日本受青岛影响,还是青岛受日本影响。由于久居青岛,饮食已经青岛化,全家人都喜欢海鲜,而不善肉类。爱人是医务工作者,她说海鲜含蛋白高,肉类含脂肪高,对身体不好。在青岛众多的海鲜中,最喜欢蛤蜊。不吃海参、鲍鱼也许不觉得遗憾,但不吃蛤蜊会令你后悔的。蛤蜊虽不是名贵菜肴,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深受喜欢,有原汁蛤蜊,也有辣炒蛤蜊,无论那种做法味道都非常鲜美。第一次来青岛时,没敢吃,回到太原听到同学形容蛤蜊的鲜美劲儿,后悔不得了。小时候,在东北老家吃过河里的蛤蜊,非常不好吃,不仅肉嚼不动,而且有腥味,所以人们一般不吃它。我第一次来青岛之所以没敢吃,就是把海蛤蜊等同河蛤蜊了。

在青岛众多风物中,我还喜欢春天的樱花和秋天的枫叶。据说两者都是从日本传进来的,大概是日本两次侵略青岛时带进来的,是历史的见证。我喜欢它们并不是因为是日本物种的缘故,完全是它们的可观赏性。在日本时,看到到处樱花和枫树,有的树都非常古老,感觉红叶比青岛的红。回国后,我到处转悠,发现青岛八大关、中山公园、四零一医院也有很多枫树,一到秋天叶子也非常红,并不比日本逊色,只是我没发现罢了。从此我年年拍摄枫叶,不少照片被杂志、图书采用。我还特意在楼前楼后各栽了两颗樱花树和枫树。一到春天,楼前双樱盛开时,我们一家三口数花骨朵,感到很有趣。

因为喜欢青岛,十几年来,写了不少关于青岛的文章,也拍摄了不少图片,被中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地区报刊采用二百多篇次。不过,这篇文章实在是有感而发。

第四篇:古代抒情散文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1

古代抒情散文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一、古代抒情散文的特点

1、抒情托物言志

古代抒情散文是采用散文的形式,通过抒情的手法,来表达作者意志的一种文学样式。因此,有人称它为“抒情言志散文”。它“以抒发感情、表现怀抱为中心。首先,它往往是对国事家事,有感于中而发之为文,故抒情言志是交互为用的。”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代表性作品。不过《岳阳楼记》是托景物以言志,在古代文体中属于“台阁名胜记”一类,略近于游记,所以不是抒情散文的常品。常见的抒情散文则每每表现为托物言志。它讴歌赞美或欣赏咏叹一种东西,这东西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有生命的如一种动物,一种植物;无生命的如一条河流,一座建筑。表面看来,作者所赞美或咏叹的是这种东西本身,实际上是借以比况或寄托自己的意志。这样的例子,在古今散文中是举不胜举的。龚自珍的名篇《病梅馆记》写的是被人扭曲的梅:“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表现的却是作者对人性被扭曲的感慨。他要“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疗梅”固然也是他的一种愿望,而其意决不止此,他没有明说,但读者能默会到,那就是“疗人”,他要以解除人的束缚迫害为终生奋斗的目标。托疗梅以言疗人之志,就是这篇散文的本旨。

2、情景动人心弦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优秀的抒情散文,都是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游记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称为他的压卷之作,其中描写自家庭院的明月之景,更是堪称经典。“三五之夜,月明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这段文字看似笔墨疏淡却情韵绵远。十五之夜,圆月高悬,倍感思亲,而作者的亲人却已亡故;桂影姗姗可爱,而赏景之人却“斯人独憔悴”;景致依然,人事已全非,这样的景物读来,谁人不能体味到作者的悲凉?此外,作者以动态的景物来衬托内心的寂寥,将心底深深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无限追思,化作清冷的月光,摇曳的树影,读来使人不禁为之心动,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于须臾之间表现的淋漓尽致。融情与景,用景物来抒写心绪,也算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另一番景致吧。

3、景象栩栩如生

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了这样的景色,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边,作者心境如水,啜饮着美酒,吟诵着关于明月的诗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简短两句,把寂静无声的月亮写得宛如八九岁的小姑娘,活泼可爱。此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置身于朦胧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来,油然而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奇幻想法,此景此情,也难怪老苏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了。寥寥数笔,作者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当时的江月都已成空,但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却如身临其境一般,扇动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亦能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头望去皓月当空,在云间穿梭,似乎和人间的儿女嬉戏追逐。要不是散文对当时明月传神的描摹,又有谁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好?

4、语言妙笔生花

在以上这些特点之外,古代抒情散文诸多的语言特色也是必须提及的。如果抒情散文是曼妙的女子,其叙写的内容就是她国色天香的姣好面容,抒发的浓情就是她风姿绰约的美丽姿态,蕴涵的哲理就是她呵气成兰的优雅气质,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她恰如其分的表现伊人的得体服饰。

这其中包含准确到位的用词、变化多样的句式、不一而足的修辞手法、朗朗上口的音韵绝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几乎是字字用典,字字对偶,其华丽的辞藻,丰富的内容,流畅和谐的音律,工整多变的句式,读来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细品之下,又能感受到作者独巨匠心所勾画出的山水美景,连韩愈都情不自禁的赞叹:“江南多临观之作,而滕王阁独为第一”。这样的成功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排比、通感、叠词、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缘故。像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上下对偶的同时,在句中自成对偶,形成了“当句对”的特点。同时在色彩上,将碧水青天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上而下,相映成趣,远近虚实整合到一句里,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景图,给人以无限美感,最终使得这一句成为千古绝唱,成为古代抒情散文中的绝品。

二、古代抒情散文的鉴赏方法

1、熟读成诵把握作品的情感

古诗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对理解文言文的重要作用。在古代写景抒情散文中有很多经典名句,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当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六一居士《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等,读来朗朗上口,而这些语句也往往是文章主题思想的集中体现,所以,要想准确的把握作者情感,熟练的诵读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准确理解词句意义的基础上去诵读,让他们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2、联系作者的生活和思想具体分析

历史唯物论要求认识客观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用之于认识一篇古代作品,那就应当是知人论文,具体分析。古代抒情散文既然是古代作家的作品,当然是依据他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而创作出来的。因此,分析一篇古代抒情散文,必须了解作家和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即便是同一时代的作家,他们有不同的遭遇、思想历程和艺术道路,因而他们的作品也就各有自己的思想、艺术特点。再进一步说,一个作家一生的创作是随着他的思想、艺术的发展而变化着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因而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必然具有思想、艺术上的差异。因此,分析一篇古代抒情散文,应当而且必须具体了解这一作品是作家在什么时期创作的,具体了解这一时代的社会生活情况,这一作家的一般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这一作家在这一时期的生活遭遇、思想状况及艺术进展,等等。这就是知人论文。如果分析作品仅限于就事论事,就作品分析作品,那是很难认识这一作品的特点,更难作出恰当的历史评价的。

3、分享作家的喜怒哀乐

文以载道,文可示情,文章不著一“情”字而情已“自见”方为佳作。在阅读古代散文时唯有意会一“情”字,文章才没白学,作者才如在眼前。我们应在理解了文章写作背景后沉浸在文章中去,熟读成诵,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日常的所见所闻来细细地揣摩古代作家在文中着力向世人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比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句句是血,字字是泪。其叔侄之亲情、友情天地可鉴,日月可表。作者与十二郎名为叔侄,实则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这在家族观念浓厚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今十二郎先死,作者有心追随而去,怎奈子女幼小,其悲痛之情是无法言表的。故作者只能借对日常生活中普通小事的追忆来绵寄自己的哀思,给后人留下祭文中的千年绝唱。又如苏洵的《六古论》面对北宋统治者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作者痛心疾首,他借古讽今,纵横恣肆,痛陈利弊,文章的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4、把握作品的情节结构

古代抒情散文结构一般都有三个层次:一是文体结构,二是思想内容结构,三是艺术形式结构。所谓文体结构,就是看它属于哪种文体,自从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的四科八体之后,文体分类日益繁细。中唐以后,骈散分道,宋代应用文体已多达几十种。而到了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则仅正统的文体就近八十种,可见文体在古代很受重视。古代抒情散文大多遵循传统文体,所以我们分析作品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古代抒情散文的题目,有自拟的,也有后人代拟的,但都标明文体,例如元结《右溪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和曾巩《墨池记》,都是“记”体。按照“记”体的格式,一般要求记叙何时何地何事,当事人,事情经过,作记原由等等,这三篇记对这些格式要求都是遵循并达到了的。它们都是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说,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或影响,最后说明作记原由。可见文体格式是根据这一文体的应用需要而确定的,实质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公式化的结构形式,对应写的内容具有框架作用。文体既有格式要求和框架作用,就会在作品的结构形式上体现出来,因此分析古代抒情散文结构便应看请题目,辨明文体,了解它的文体结构。

优秀的古代抒情散文通常是作者按照自己确定的主题思想,即所谓“立意”,来写某一件事或某一问题的一个方西,也就是所谓“谋篇”。因此,一篇散文的具体结构首先取决于它的主题思想的逻辑结构。为了把握思想内容的逻辑结构,这就要在弄懂字句、疏通章节之后,再进行抽象的逻辑分析,以便把握全篇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比较而言,叙事文、说理文的内容结构容易分析和把握,写景文、抒情文则要困难一些。因为前者直接表现为逻辑结构,而后者则往往以具体形象或形象性手法来表达思想,并且常常具有古代抒情诗的特点,即形象的跳跃性和逻辑省略,如寓情于景、用典喻理、比兴寄托等,这就必须分析具体形象的含意,把握它们的逻辑联系。试举一例:

唐代王维《山中与秀才裴迪书》是抒情散文的名篇。王维写此文是为了约请好友裴迪在明年春大科试之后,来自己的山中别墅一游。主题思想是劝诫裴迪不要热衷功名、留恋仕途,希望裴迪在仕隐的抉择上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超脱的态度。这一主题思想决定这封信的内容结构:第一段说明作者了解裴迪在这年冬天忙于温经,准备投身明年春天科试,因而不便邀请裴迪今冬同去山中别墅,只能独自归山;第二段描述自己到达山中别墅时十分想念裴迪;第三段约请裴迪在明年春天务必来山中同游。它的第二段和第三段,都是著名的写景抒情文字: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憧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第二段分三个层次。“北涉”二句概括途中情景,突出明月,寓有兴意,显出清高独往,“夜登华子冈”九句,即景抒情。登华子冈,便到达此行归宿的目的地,也就是本来希望裴迪同来的山中别墅所在地。登冈夜望,一派冬天月夜的山村景象。寒冬天气,山里更冷,作者点出“寒山”“寒犬”,但主要却不写冷。“辋水”四句写山水夜景,显示出一种空旷寂静的意境;“深巷”四句写山村田园,渲染一种单纯朴素的情调。作者对这惬意的环境和理想的归宿,内心满足,精神恰悦。“此时”五句写沉思和回忆。点出“独坐”,说明僮仆并不理解他此时心情;而曾经与他一起在此地同游赋诗的好友裴迪,此时却不能同来,要忙于温经科试。在这缺少知己的孤独惆怅之中,既有对好友的思念和关切,也有不同道的遗憾。因此,第三段便以暂时的遗憾心情写明春邀请的希望,所以说“当待春中”。“草木”六句是描写山中中春天景象,生气蓬勃,自由自在。然而这只是作者所喜爱的山中春色,对于裴迪则未必了解。所以反问一句:“到那时候,你果真能来山中共游吗?”这就是说,明春科试你榜上有名也罢,不幸名落孙山也罢,你还会有兴致来欣赏山中春色吗,其含意是希望裴迪摆脱仕途功名的束缚,无论考中不考中都一定来山里共游,所以说裴迪是“天机清妙”,能够理解山中闲游的“不急之务”的“深趣”。可见这一段的邀约,实质是希望裴迪隐逸超脱。总起来看,此信主题思想的逻辑结构是,因为裴迪要温经考试,与自己志趣发生分歧,使自己失去一位同道好友,感到孤独,深为思念,更觉抱憾,但希望裴迪终于能对仕途清醒超脱,重归清高隐逸的道路。但由于作者以独归和邀约同游山中为主题,态度委婉,表现含蓄,不直接以逻辑语言表达,因此必须分析它的具体写景抒情的形象,把握它的逻辑联系。由此也可看到,它的思想内容的结构决定它的艺术形式结构,而它的艺术形式结构是它的思想内容结构的具体大现。

5、分析作品的艺术形象

古代抒情散文的艺术形象,实质是作者按照自己的认识,用形象化手法技巧表现的客观事物。因此,一篇散文的艺术形象是由作品所写客观事物形象和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交融而成的。凡优秀的散文作品,不但客观形象生动,而且作者自我形象鲜明,跃然欲出。而正由于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和艺术素养不同,同一作者在不同埋藏的思想、艺术有变化,囚而每篇优秀散文各有独特的艺术形象,既表现于客观事物,也表现于自我形象。一般地说,客观形象通常是由作品具体题村综合而成的主题的形象性,自我形象则是作者对主题的认识、感情、态度、倾向的特征表现或流露的总和。因而具体分析一篇散文的艺术形象,其实就是要求回答:是什么样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手法技巧表现的?表现或流露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把全篇的具体题材一一分析,然后加以综合归纳,便较确切地了解、把握全篇主题的形象性和作者自我形象的表现,从而认识这一作品的艺术特点。

分析抒情文的形象性,就是分析借以抒情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和表现。例如上文引到的王维那封信中“夜登华子冈”一节,全是优美生动的写景。那就必须先抓住这些景象的特点,指出它是空旷寂静、单纯朴素的山中村落的冬夜景象,然后分析它运用光照、音响比衬的表现技巧,动中见静、象外有神的表现手法,以及由远而近的层次结构,出色地完成融情于景的艺术形象表现。

一篇散文中的作者自我形象,通常并不是通过自我描写刻画而表现出来的。在第一人称散文中,是通过所述主题形象而显示出来,在第三人称散文中,是通过被写人事而流露出来。读者感觉和了解作者自我形象,其实是以读者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充实而想象完成的。因此,分析散文作品的自我形象,实际上是在分析题材形象性的同时取得的。应当指出,一篇散文中的自我形象是作者在所写的主题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倾向,井非作者全人的整体形象,因而实质上与主题形象一样,只是形象性的表现。正因如此,所以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所表现的自我形象可能颇不相似。例如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和《醉翁亭记》两文所表现的作者自我形象几乎是两个人。《书》中的自我形象显得尖锐激烈,斩钉截铁。而《记》中的自我形象则是那样忠厚坦荡,自乐乐人。《书》是抨击不正直的丑恶的东西,所以是非分明,针锋相对;《记》是赞美与民同乐的善举,所以情畅意悦,徐徐说来。这是由不同的主题和主题思想而来的作者不同的形象表现。可见分析散文作品的自我形象,实际上是分析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思想感情和倾向,综合归纳起来,便形成读者头脑中的作者形象。

6、品味作品优美的语言艺术

作为一种文艺样式,散文的物质手段只有一个,就是语言。它既不如诗歌有声韵格律,更比不上戏曲有音乐、舞台和演员。因此,散文可谓最单纯的语言艺术。作家用语言进行艺术创作,读者从弄懂字句开始接触作品,而最后要归结到欣赏它的语言艺术。由于古代抒情散文大多属于文学性强的应用散文,因而语言的技术和技巧就显得更为重要而突出。韩愈倡导古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樊绍述墓志铭》),认为写作古文必须以此为起点。也就是说,首先要求准确掌握词汇意义,正确运用语法规律,恰当利用修辞技巧。因而分析古代抒情散文语言也就必须熟悉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其次,古代抒情散文作品语言的一个优良传统是“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新鲜口语,提炼成为生动的书面语言。因此,分析古代抒情散文语言应当注意到语言的时代特点,从而了解和掌握作品语言的时代风格。第三,每一位优秀作家的散文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也是分析语言艺术时应当注意到的。总起来说,古代抒情散文作品的语言分析,实质上是古代汉语语法修辞的技术技巧的分析,是文学表现手法技巧赖以实行的工具手段的分析,并非文学性的分析。

因此,在学习中,除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还应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运用之妙,体会不同文章或质朴自然、或典雅华丽的语言风格,并积累一些名言警句。

第五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近义词

阻挠——阻碍 要挟——威胁 周密——周到 竣工——完工 藐视——轻视 轰动——惊动 反义词

周密——疏忽 藐视——重视 阻挠——促进 讥笑——赞扬 多音字

藏:zàng(宝藏)cáng(收藏)划:huá(划桨)huà(计划)

喷:pēn(喷发)pân(喷香)铺:pū(铺设)pù(当铺)

横:hãng(横线)hâng(蛮横)间:jiān(时间)jiàn(间隔)填入合适的动词。

(逛)庙会(办)喜事(打)地基(铺)楼板(建造)住宅(陈说)历史(招徕)观众(燃放)爆竹 特殊词语

ABB式:一丛丛 一幢幢 一顶顶 一团团 一片片 ABAC式:各形各色 有声有光 载歌载舞 含数字的:两面三刀 零七八碎 四字词语复习

1、零七八碎:零碎而杂乱。

2、万象更新:万象,一切景象:更新,更换新的。形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全心。

3、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能不如此。(4、截然不同:截然,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造句)他俩虽是同胞兄弟,但信格却截然不同。

5、张灯结彩:张挂灯笼,结扎彩带彩球。形容节目或喜庆的热闹景象。(造句)春节到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接新年。

6、各形各色: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形容多而齐全。(造句)超市里摆着各形各色的商品,琳琅满目。文章的理解:

《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用充满京味的朴素自然,清浅通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描写传统佳节的诗句

春节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秋节: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近义词复习

粗暴─粗野 严峻─严厉 残暴─残忍 恐怖─恐惧 憧憬─向往 压迫─压制 兴旺─旺盛 解救─拯救 采用─采纳 哀思─哀痛 陈设─摆设 震天动地─惊天动地 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五湖四海─四面八方 反义词复习

含糊─清楚 粗暴─温和 严峻─和气 残暴─仁慈 幼稚─成熟 恐怖─安宁 短暂─漫长 暴露─隐蔽 沉寂─喧闹 压迫─反抗 兴旺─萧条 采用─拒绝 震天动地─无声无息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千钧一发—稳如泰山 通过本单元的的学习,我认识了:(视死如归)的李大钊;(舍己为人)的郝副营长;(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工作认真)的周恩来; 多音字组词复习

dāi待着──dài等待 jiá夹衣──jiā夹道 lâ快乐──yuâ音乐

biàn便衣──pián便宜 kān看家──kàn观看 hào记号──háo号叫 qiǎnɡ勉强──qiánɡ强大──jiànɡ倔强

zhoá着急──zhuó沉着──zhāo着数──zhe笑着 chā反差──chāi出差──cī参差──chà差不多 四字词语复习

1一拥而入: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形容秩序非常混乱。2满脸横肉: 整个脸上都长着带有凶相的肌肉。

3震天动地:震撼着天,动摇着地。形容巨响或其势盛大异常。

4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5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6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大地。课文复习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回忆录。作者李星华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四个内容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匆匆》《顶碗少年》《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都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3、《灯光》作者王愿坚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答: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下载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单元作文

    《梦见十年后的家乡》 日月如梭,时间像飞箭,转眼间暑假又溜走了。假期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家人一起回家乡。这件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回到家乡,突然眼前一亮。还记得前几年......

    第二单元 水彩画

    第二单元 水 彩 画 课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让学生初步知道水彩画的悠久历史;知道铅笔淡彩是水彩画的表现形式之一;进一步了解水彩画有色彩明快,色水交润和绚丽多变的性能与......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古诗三首》《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略读......

    第二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小结 1、《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部分,如《黄水谣》《保卫黄河》这......

    第二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小结 一、单元检测情况分析. 六(1)班有23人,总分1973分,平均分85.78分,及格人数22人,及格率95.66 %,优秀人数13人,优秀率43.48 %,最高分99分,最低分51分。 本章试卷为数学(六年......

    歌唱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赞美祖国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二《歌唱》模块第二单元《赞美祖国》。在这个单元主要通过感受和体验《祖国颂》《啊!中国的土地》、《同一......

    英语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单词: A violin(一架小提琴) a flute(一支长笛) a drum(一面鼓) an erhu(一个二胡) sing a song (唱歌)read a poem(读诗) make a speech(做演讲) watch the show(看表演) write a s......

    第二单元作文

    春天的小河 当小草在墙角探出脑袋,当大江挣脱坚冰的禁锢,池燕子欢叫着从远方飞来,春天就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 小河迎来了新有春天,它缓缓地流着,一阵轻风拂面而来,荡起一圈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