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高高一第四单元写作指导人物描写(篇章)
人物描写(篇章)
目标解读
在学习写人(片段)的基础上,合“段”成“篇”,能写出完整的写人文章。
进一步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让人物描写自然、传神。重点学习“画眼睛”、准确地使用动词、筛选符合人物性格的材料、细节的提炼与描摹、人物描写多种元素的协调等技巧。
通过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利用互评、互改的方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描写身边的人物(父母、同学、老师、朋友等),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去感受亲情、友情等。
教学建议
建议一:采用活动教学法、阅读与写作结合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来描写语文老师,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复习了人物描写(片段)的方法。
2.将段连成篇,学生诵读后,分析精彩之处,以此掌握将人物描写合“段”成“篇”,把人物描写传神的方法和技巧。
3.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前可进行口头作文的方式,讲述提纲。* 示例:
一、导入
老师很想知道自己在同学心目中是什么样的,所以,今天想让大家来为我“画画像”,当然,不是让同学拿画笔画,而是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来描写我。
二、每组派代表诵读完成的片段,并进行互评。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复习人物描写(片段)的方法。
三、每组将刚才所写的片段连成篇,可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增减,再派代表朗读。小组互评,评选出写得最精彩的一篇。
四、教师结合学生习作和经典作品,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一)学会“画眼睛”。可以《红楼梦》中的片段为例分析: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曹雪芹《红楼梦》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曹雪芹《红楼梦》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曹雪芹《红楼梦》
(二)准确使用动词。
(三)筛选符合人物性格的材料。
(四)注重细节的提炼与描摹。
(五)注意人物多种描写元素的协调。
五、请以自己的同桌为对象,谈谈你将如何来描写他。说出大致的提纲即可。
六、请将所列的提纲进行充实,为自己的同桌“画像”。
七、同桌交换文章互评、互改,写出评语,教师给予指导。
八、教师总结。
建议二:采用活动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在学生诵读、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总结出人物描写(篇章)的方法。2.教师对写作方法给予一定的指导后,让学生动笔,再来讨论、互评互改。* 示例:
一、导入
课前我们每一组的同学都准备了一篇关于人物描写的文章,接下来,我们就先来欣赏一场朗诵会。
二、每组派代表朗诵文章,并介绍选择这篇文章的理由。再由其他组的同学对这篇文章做出评价。
三、请学生讨论,如何将我们前面学过的描写人物片段连成一篇完整的写人文章。学生可能会总结出重点刻画人物特征、抓住人物精神品质等。
四、教师可结合学生诵读的文章进行方法的指导。
(一)学会“画眼睛”。
(二)准确使用动词。
(三)筛选符合人物性格的材料。
(四)注重细节的提炼与描摹。
(五)注意人物多种描写元素的协调。
五、写作训练
选择自己熟悉、亲近的人,为他写一篇文章。
六、学生诵读自己的作文,同学评价。
七、教师总结。
相关资料
一、人物描写短文
我的老师
在教过我的老师中,我最怀念的是读六年级时的数学老师。
我的数学老师长得很瘦,脸上不大见肉,一双手长满了老茧,十指粗短,有些变形,不大好看。无论怎么看,都很难看出他是个教书的老师,倒似田里那些为一日三餐而不停的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的农民。其实,我的这位老师,真的就是一位农民。他出生于农村,是农民的儿子,自己也跟泥土打过了几十年的交道。不知费了多少心血,他才靠自己的努力,边教书,边种田养家,边坚持自学,通过重重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由民办教师向公办教师身份的转变。可他教过的学生,并不以他是农民出身而看不起他,反而对他非常敬重。这份敬重,不仅来自于他的书教得好,更被他的农民式的朴实所打动。
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我们班考得很不理想,在全级倒排第一。以往的考试,我们班可是总拿第一的,这一次考成这样,每个人的心里都不大好受。评讲试卷的时候,老师紧绷着的脸上,仿佛有一股赤红在涌动。班里的同学,也仿佛感受到那股难以抑制的怒气,都听得很认真,谁也不敢吭声。突然,有一位女同学不知为什么轻轻的笑了一声。那笑声很微弱,可偏让老师听见了。“站起来!”老师走到她的面前,严厉的说,“你笑什么?”女生不敢开口,耷拉着头,只等老师判决。整个教室立刻被一股可怕的沉默笼罩着„„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候,老师掏出了一支香烟,含在嘴里,右手摸出打火机,“嚓,嚓,嚓”的打了三下,才把火打着,凑到香烟头上的火苗却在不停的抖着,好一会才把烟点着。老师猛抽了几口,忽然,“啪”的一声,他那只不大好看的巴掌落到女同学的脸上。空气仿佛在这个时候凝结了,我们都惊呆了。那一节课接下来上什么,后来又是怎么下课的,我问了好几个同学都没有搞清。下课后,那位女同学大哭了一场,满脸都是痛苦和委屈。
第二天数学课,上课铃声刚响,数学老师就快步的走进了教室。他的那张瘦脸,依然紧紧的绷着,也依然有一股赤红在涌动,激动依旧。我们的心也不由紧绷,担心又有什么事会发生。老师在讲台上站定后,开口说:“同学们,昨天我打了一位女同学一巴掌,我感到非常悔恨。今天,我本想把她请到办公室,向她道歉。可我又觉得那样做不够诚意,我想,还是在这里,当着大家的面,向这位同学道歉,更合适些。”说完,他快步的走下讲台,来到这位女同学的面前站定,挺了挺腰后,深深的向她鞠了两个躬。“哗——”,如潮的掌声在整个教室里澎湃起来,延续了很久,很久„„直到老师回到讲台上,用他把只长满老茧的手拿起粉笔,用力的向前一挥,嘶哑着声音喊“上课”后,那掌声才不太情愿的停了下来。那天下课后,那位女同学又哭了,可我们看到,她的不停的淌着泪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激动。
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年多了,可当时的情景我依然记得非常清晰。的确,我的这位数学老师,并不是一位完美的老师。他偶尔还会在教室里抽上两口香烟,还曾经在盛怒之下用他那长满了老茧的手打了学生一巴掌。可让我难以相信的是,每当我想起他的时候,记得最清楚的,还是他的那双手,那双长满了老茧,十指粗短,有些变形,不大好看的农民的手。
【简评】诚如作者所说,这位老师“并不是一位完美的老师”,但其“农民式的朴实”的确让人感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民办教师的形象,诚为可贵。
二、“睛”点之笔
【激动】
玉吉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她倚在墙边站着,全身都在轻微地颤动。细长浓黑的眉,大大的湿漉漉的眼睛望着我。那眼光:信赖,尊敬,感激,欣慰,愧疚,慈爱,祈求,温柔„„我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了。过了许久,她垂下漆针似的眼睛,两行清泪渗了出来。
——姜天民《第九个售货亭》
【深沉】
金黄色的长发和浓密的胡子衬托着他那英俊、威武、五官端正的脸。一对炯炯有光的淡蓝色眼睛,充满人生经验、情感和火焰。当他很安静的时候,那双眼睛使他的脸流露出一种悲哀的善良的表情。但是一到战斗的时候,斯巴达克思就完全变了样:在斗技场的角斗场上,这位角斗士就会带着一副由于愤怒而扭歪了的脸;他的眼光好像闪电,他的那副样子就显得非常可怕了。
——拉·乔万尼奥里《斯巴达克思》
【慈爱】
母亲正在很高的白床上躺着,用着渴望惊喜的眼光来迎接我,护士放我在她的臂上,她很羞涩地解开怀。她年纪仿佛很轻,很黑的秀发向后拢着。眉毛弯弯的淡淡的像新月。没有血色的淡白的脸,衬着很大很黑的眼珠,在床侧暗淡的一圈灯影下,如同一个石像。
——冰心《分》
【轻浮】
她的确长得很美,脸上有红似白的,两道漆黑的眉毛高高地飞扬起来,使你不由得想起乌鸦在阳光下闪着光辉的翅膀。只是笑得十分邪气,两只眼睛故意眯缝着,黑眼仁从眼角勾着你。
——柯岩《寻找回来的世界》
【苍老】
这几天他那因小草破土而明亮起来的眼睛灭了,如同一盏耗干了的油灯,上面厚厚地生了一层灰雾,连痛苦的闪光也不见了。这是一双没有生命、没有感情、没有光泽的眸子,像是玻璃球做的假眼睛。
——陈放《白与绿》
【疲惫】
他是个非常英武的军人。从形体到面容,都够得上标准的仪仗队员。因为缺乏睡眠的缘故,此时他那拧着两股英俊之气的剑眉下,一双明眸里布满了血丝,流露出不尽的忧伤和悲凉。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痛苦】
在他谈到日本人把他们的重伤兵抛在火里烧得惨叫的时候,他也曾表现过同样的神情。半闭眼睛,右眉向上蹙着,眼睑有点颤动,而眼角的皱纹也更多了。
——沙汀《贺龙将军印象记》
【怅惘】
我望着爷爷的眼睛,很久很久。他细长却又总是明亮的眼睛里,此刻有一层说不清楚的意思,仿佛是秋天过去了,一匹老马某天从马厩里出来,突然发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空荡荒凉牧场一样,带着些惊诧,也带着些悲哀和无可奈何。
——黄蓓佳《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
第二篇:职高高一第三单元写作指导人物描写(片段)
人物描写(片段)
目标解读
了解人物描写中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一般知识。
掌握在记叙和描写中使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建议
* 教法建议:
以学生活动为主,精讲多练。可采用活动法、范例法、读写结合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现代文写作·人物描写”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写作指导”为主,结合学生口头练习,师生互动探讨人物描写的方法。第二课时可采取学生的写、评、改相结合的方法。以写为主,人物描写的重难点都在作文写作练习。在讲解的同时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每个例子可以让学生试着口述参与,教师适当点拨。
2.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导入非常重要,一定要精心设计。例一:游戏导入——听文字,猜人物。
教师念名著中人物描写文字,学生猜人物。由此引出对如何成功、精彩地描写人物的方法的探讨。
①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手握青龙偃月刀,身骑赤免宝马。
②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
③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④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⑤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例二:游戏导入——我说你猜
展示课前请1~3位同学描写同班同学外貌的文字,请同学们猜一猜他写的是班上哪位同 学?再读读文学大师创作出来的经典人物,两相比较,引出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例三:活动导入——教师课前准备一个蛋糕或苹果,自己或请同学当场吃给大家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要求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从外貌和动作来描述这位同学,然后选代表发言。等学生回答完后,师生互动,一起讨论这些描写哪些好?哪些不好?引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的知识。
3.课堂基本环节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教师先简介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分项进行口头训练。
1.选择精当的范例让学生模仿并进行口头训练; 2.采用多种形式保持学生的兴趣,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比如:①看名人照片,说不同人的外貌特点;②读人物描写文字,猜人物身份、性格、心理;③用对对碰、连连看的方式为不同的人物性格、心理找相符合的描写词句;④看图片、动画或影视作品,描述人物动作。
3.作课堂口头训练时,可选择学生喜欢、熟悉的名人、偶像、同学等作为描写对象,便于师生对其进行评价:是否抓住了特点、是否符合人物性格、身份等。
4.训练时应循序渐进,先学习观察人物;然后分别就人物的外貌、动作特征进行两三句话的口头描写;再对人物进行综合性的片段描写;最后对自己和同学的描写进行简要的评价。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也锻炼了口头作文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二课时
一、在口头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
1.学生可将第一课时的口头作文写下来,也可另外选材再写。2.应合理安排写作时间,留下时间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指导评价。
3.学生写作时,教师应具体指导。这时教师可与学生同步作文。教师想到的佳句、新角度等,可提出来供学生参考。及时巡视,引导学生发现并改正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
4.课中还可用竞赛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如快速作文赛,看哪组同学想到最多点子、哪组同学写得最快、哪组同学写得最丰富、哪组同学写得最出色。
5.也可写到中途时,大家停下,稍作研讨,写不下的同学摆出困难所在,写得快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新奇思路,教师略作点评,同学们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丰富、充实。
6.写好后,可找出不同风格的范文2-3篇,由教师或学生本人诵读,然后学生分组互评、修改文稿。学生互评时不仅要说出文章的优点,还要互相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作者进一步修改。同时也促进了评价者自身水平的提高。最后,由学生在借鉴和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二、课后作业
1.认真观察一幅的摄影作品,然后完成一段外貌描写。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2.观察一个生活片段,然后完成一段动作描写。
3.观察身边熟悉的人(同学、老师、亲人等),要求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结合起来。
相关资料
一、外貌描写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姿势声音、衣着打扮等进行的描写。外貌描写应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切忌面面俱到。
二、外貌描写要注意的问题:
①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范例: 乍一看,她个子挺高的,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她平时最喜欢穿的是一条蓝底白花的连衣裙,裙摆又宽又大。她一跑动起来,裙子就像一只花蝴蝶一样飞起来了。
②要抓住外貌特点 例一:
跨栏时,嘴和鼻孔张得特别大,像是一头怒吼的雄狮,又像是一头飞奔的猎豹。(刘翔)例二:
他身材高大,在人群中就像一棵大树长在灌木丛中,旁人看他,需要仰视。在球场上他是那么努力,就如同苏醒后空着肚子的雄狮在追寻猎物一样凶狠。(姚明)
例三:
一头凌乱而又花白的头发,好像是戴着一顶破帽子.黯淡的眼睛却仿佛会闪烁智慧的火花,眼神好像一直在搜寻别人想不到的问题,永远没有疲倦。(爱因斯坦)
③要反映性格特点。性格决定了人物在穿着打扮等方面(即外貌上)的不同。性格影响外貌,反过来说,根据一个人的外貌能猜出一个人的性格。
例一: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例二:
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怕羞但天真、活泼)
例三:
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文静)
例四:
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聪明,纯真)
④要反映内心感情,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例一: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
例二: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着急发愁)
例三: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伤心悲痛)
三、动作描写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四、动作描写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要抓住特征。例如:
《彩色的翅膀》一课写守岛战士品尝海岛上结出的第一个西瓜时,是这样描写他们的动作的:“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种具有特征的动作描写,把战士们喜悦、激动、珍视、自豪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②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
小说《药》中对刽子手康大叔的描写是这样的:“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透过这段文字,读者似乎体味到了双手沾着革命鲜血的刽子手攫取华老栓用辛劳积攒下来的洋钱时贪婪和凶狠。
③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
例如:
《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抢夺女儿梳妆台后,“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捅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其中的“掏”、“放”、“盯”、“摆”、“推”等一系列动作,深刻地揭示了葛朗台行动的内在动力——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从而使嗜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五、几个例文
例文一:
他那古铜色的老脸上早就被艰辛岁月耕耘出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那额头上流淌的小溪是他刚刚完成劳作的明证。那缺了牙的嘴,曾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那犁耙似的手,又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手中端起的不仅是只破旧的茶碗,那分明是沧桑的岁月。然而,那慈祥的眼神却盛满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期翼。
例文二:
她坐在溪边渡口的一块岩石上,齐肩的长发伴着晚风纷纷扬扬。她双手托着她那圆圆的小脸儿,仿佛在思索,又仿佛在憧憬。澄碧的溪水倒映出她瘦弱的身躯,那眸子的明澈与溪水融在了一起,眼睛中流露出的是十五岁少女特有的清纯,圣洁,懵懂,是湘西人民独具的纯朴,真诚。
十五岁的翠翠,善良,天真,好似一朵吐新芽的水仙,没有经过淤泥的浸染,干净,白皙如凝脂的肌肤上泛起桃花的微红。她弯起嘴角,浅浅一笑,是幸福与执着的诠释。她慢慢的起身,随手摘了一根芦苇,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拿着,一前一后地来回搓动,使芦苇在手中自由旋转。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日落地方向,残阳洒在她洁白的随花连衣裙上,一点一点远去,在河岸的尽头,渐变成一个金色的小点,是从西方冉冉升起的崭新的太阳。
例文三:
谁知不看也没啥,一看却心烦起来,好几次该进的球没进,我真为他们感到焦急。我是多么希望中国队能夺取这块亚运会上含金最大的金牌啊!机会终于来了,中国队一次成功的防守反击,把球送到对方的禁区前沿,我下意识地拔腿怒射,“噗„„”,脚踢在衣柜上,一阵钻心的疼痛,还没等我用手捂住脚,荧屏上那球却已应声入网。“进了!进了!”我忘却了脚疼,兴奋地喊叫起来,又是拍桌子,又是在床上打滚,一个劲儿地笑。
例文四:
头发盘在脑后,用发卡别住,仍有几丝不规矩地垂下来,显得精明干练又不拘泥;而那张老而不疲的脸上,丰富的表情都含蓄地藏在了涟漪样的皱纹当中了,让人感觉到此人一定富有情趣,是那种越老越焕发青春的人;牙齿较白且算得上整齐,从齿间迸发出的语言清晰而铿锵有力。已值知天命之年可仍浑身充满活力。
例文五:
刘老师右手捏起一块月饼,送到嘴边,小心而又狠力地咬下一口,几乎同时,他伸出左手摊开巴掌,在下巴颏下接着。一个月饼吃完,月饼屑也就铺满了一巴掌。他不慌不忙,将左手的五指向掌心一拢,月饼屑便拢在一起,然后,忽地往张开的大嘴巴里一拍,便香香地嚼起来。他又搓了搓手掌,左右开弓抹了两把嘴,整理好衣服走上讲台。
第三篇:职高高一第四单元活动指导课教案
好书伴随我成长
目标解读
利用相互推介优秀图书的机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去发现好书、阅读好书。
根据不同的图书,尝试精读、略读等多种阅读方法。
以小组合作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写读书报告、图书推介、模拟书店预售图书、评选最佳“销售主任”等活动环节,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
活动形式建议
1.活动导入形式
①游戏导入:以传话的形式,由老师向每组第一位同学布置传话的内容,然后传给第二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比赛哪组最先完成,并由最后一位同学将听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传话的内容设置为与读书有关的名言,长短尽量一致)
②比赛导入:由每组选派一名同学讲述一个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比赛谁讲得最精彩 2.活动过程形式
①阅读后,写出读书报告。再由小组同学一起为推荐的图书写上推介词。②模拟图书销售,向顾客推荐图书。
③以朗诵、课本剧表演、经典对白表演等形式将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展示。3.活动延伸部分
①建立班级图书角,将图书分类,供同学阅读。
②每月读一本书,并写出图书简介和读书心得,在全班交流或以展板的形式展出。③进行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向学生开出推荐书单,学生从中挑选一本阅读。
2.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在阅读时运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加圈点的方法,做好读书笔记。
3.教师就读书报告做一定的介绍和指导。
4.写一份书面的读书报告和简介,做好交流的准备。
5.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将组员的稿件收集起来,请老师指导。
活动步骤建议
(一)难点处理建议
1.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并要坚持把书认真读完,这应该是此次活动的难点之一。可能有部分学生读了一半就放弃了,或者只是简单的翻一翻,不去细读、细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并可与学生进行一些探讨,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2.写读书报告和简介这应是此次活动的难点之二。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去查阅和写读书报告有关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读书报告。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不必要求格式的统一,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在书写简介时,要突出“简”,不要完全照抄书。
3.对学生的评价是此次活动的难点之三。根据评分的标准,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评价标准的同时,还应给出相对具体的评语。
(二)步骤安排 1.小组初赛
①每位同学都进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好书推介,其它组员倾听并记下自己的评价意见,最后推选一名优秀者参加班级的“优秀图书推介会”,小组其它同学帮他提建议,作修改。
②除参加班级 “优秀图书推介会”的同学外,其它同学为自己推介的书写50字左右的简介交组长,组长进行整理修改,做好在全班交流的准备。
③以小组为单位成立一个“模拟书店”,群策群力为书店取名,由组长任“书店经理”,参加班级“优秀图书推介会”的同学任“书店销售部主任”,做好召开“优秀图书推介会”的准备。
2.班级“优秀图书推介会”
①在全班进“优秀图书推介会”前一天,各组推介的好书分组整齐摆放,并在醒目的地方标明“模拟书店名”,供全班同学翻阅。
②各“模拟书店”经理,向全班概括介绍本“书店”所推介的好书;各“模拟书店”营销部主任重点向全班介绍本店隆重推出的一部好书。
③以朗诵、课本剧表演、对白表演等形式展示书中的精彩部分,作为推销的手段,为小组争取分数。
④语文老师指定3-5名同学担任评委,给各小组打分。评选“最佳书店经理”、“最佳书店销售部主任”等。
⑤全班同学根据事先翻阅图书和各组的介绍,选择自己有意“购买”的十本好书,并记录书名。
3.模拟“电话预订图书”
①各小组可推选一名代表作为“顾客”,综合小组内成员的意见,把要“购买”的图书列好清单,向其它“书店经理”进行模拟“电话预订图书”。
②“销售部主任”要正确开具发票或收款收据,并为“顾客”送书上门。③根据销售业绩,评选“最有人气书店”、“最受欢迎的十本好书”。4.拓展延伸
坚持以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览等各种形式坚持开展读书活动。
(三)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职业中学学生在知识基础及阅读能力上都较薄弱,因此,应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为主。因此教师在推荐书目时,应充分考虑教授班级学生在阅读上的喜爱和偏好来推荐好书。但也不能纯粹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将一些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给他们。2.在活动中,教师只是主导,更多的空间交给了学生。因此,要让活动成功,组长就是关键。因此,要充分发挥组长在指挥、管理、监督、合作等方面的能力,确保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活动评价与总结建议
1.对于认真读书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教师的评价与总结应带有激励性,为活动延续开展做好铺垫。
个案展示
好书伴随我成长
——优秀图书推介会
活动描述
本活动围绕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学习重点提炼文章主旨展开。要求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写读书报告、优秀图书推介、模拟销售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活动目的
1.激发读好书的兴趣,培养好读书的习惯。2.尝试精读、略读等多种阅读方法。3.沟通交流,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优秀的书籍给予我们知识,赋予我们智慧。今天,我们就要举办一场优秀图书推介会,在交流与学习中,去了解、阅读更多的好书。
二、小组初赛
①每位同学都进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好书推介,其它组员倾听并记下自己的评价意见,最后推选一名优秀者参加班级的“优秀图书推介会”。
②以小组为单位成立一个“模拟书店”,群策群力为书店取名,由组长任“书店经理”,参加班级“优秀图书推介会”的同学任“书店销售部主任”,做好召开“优秀图书推介会”的准备。
三、班级“优秀图书推介会”
1.各“模拟书店”经理,向全班概括介绍本“书店”所推介的好书;各“模拟书店”营销部主任重点向全班介绍本店隆重推出的一部好书。
2.各小组以朗诵、课本剧表演、对白表演等形式展示所推荐图书中的精彩部分,作为推销的手段,为小组争取分数。3.语文老师指定3-5名同学担任评委,给各小组打分。评选“最佳书店经理”、“最佳书店销售部主任”等。
4.全班同学根据事先翻阅图书和各组的介绍,选择自己有意“购买”的十本好书,并记录书名。
四.模拟“电话预订图书”
1.各小组可推选一名代表作为“顾客”,综合小组内成员的意见,把要“购买”的图书列好清单,向其它“书店经理”进行模拟“电话预订图书”。
2.“销售部主任”要正确开具发票或收款收据,并为“顾客”送书上门。3.根据销售业绩,评选“最有人气书店”、“最受欢迎的十本好书”。
四、拓展延伸
1.建立班级图书角,由各书店的经理和销售主任担任负责人。2.坚持每周开展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第四篇:高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试卷
上述表材料说明:(D)
①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我国GDP的增长速度没有优势
③高增长必然带来高消耗④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就必须(B)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 ③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④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实现同步发展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述举措属于宏观调控的(C)
A.行政手段B.政治手段C.经济手段D.法律手段
4.目前我国普遍物价过高,投资过热,为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度通膨等情况发生,中国人民银行采用上调存贷款准备金率的方法遏制流动性过剩,从而收缩银根。
这一事实主要表明(B)
A.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C.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D.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的不足
5.“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在市场经济中,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A)
A.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B.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
C.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
D.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
6.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的基本战略,坚持______的原则(B)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B.“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7.下列选项中对经济全球化认识不正确的是(C)
A.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C.经济全球化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C说法错误。
8.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目前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明(D)
A.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
B.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主要应靠国家支持
C.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更快些
D.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9.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制造业方面,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工厂”,但缺乏核心技术仍然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说明(B)
A.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B.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我国已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D.自力更生原则要求我们避免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
10.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全局来看,主要是为了(D)
A.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B.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
C.加快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D.统筹我国区域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
11.一个美国的投资机构可以在三十分钟内把资金撤出美国股市而进入英国的原油期货市场。这体现了(B)
A.生产的全球化B.资本的全球化C.贸易的全球化D.技术的全球化
12.在产品出口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国内企业遭遇反倾销诉讼也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我国对
外贸易必须改变那种依靠廉价劳动力.出售低端产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因此国内企业必须
(A)
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②增加进口,减少出口
③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产品结构④创立国际知名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企业(B)
A.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B.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C.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唯一经营目标D.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
14.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用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并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鸡粪、鸡毛、鸡肠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每年还能带来数千万元的产值。这启示我们(D)
A.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B.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城市支持农村
C.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
D.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15.专家估计,OEM(Origind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指一个公司根据自己的规格设计和生产一个产品,然后将其出售给另一家公司来冠注商标和分销)贴牌产品的利润,外国人拿走了92%,中国人最多拿到8%。为此,我国应该(C)
①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④提高出口商品价格,争取更多的企业利润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6.2009年发生甲流等重大疫情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能否有效防控甲流等重大疫情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但在社会生活中,市场并不愿意提供甲流等重大疫情防控的服务,而要由政府提供。这是因为(D)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B.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C.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D.重大疫情防控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特点
17.全球水资源紧缺是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重点议题之一,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就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解决水资源问题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D)
A.制定生活性用水供给优先于生产性用水供给的政策
B.明令禁止非节水型器具的生产和销售
C.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D.适时、适度地调整水价和海洋污染资源费的征收幅度
18.扩大内需,绝不能放松出口。面对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表明在新的形势下需要(B)
A.统筹城乡发展B.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C.统筹区域发展D.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19.(2010全国Ⅰ卷27)2007年国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为254亿美元,2008年跃升至500亿美元,2009年虽然受到全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仍达到460亿美元。中国海外活跃说明(A)
A.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效果显著B.中国海外投资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C.海外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D.海外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宣布根据《价格法》规定,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这表明(C)
A.企业涨价和自主定价是不合理的 B.我国部分重要商品实行国家定价
C.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价格D.稳定价格的根本途径在于政府干预
21、伴随城市改造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走上了快速“翻新”的发展道路。某校高三(1)班开展了以“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同学们通过走访、阅读文献资料、访问政府网站等形式,了解到以下信息:
材料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国家扩大内需的工作方针,政府提出了努力谋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强城市基础,做好新农村建设,致富一方百姓来实现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工作要求。
请运用《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的有关道理解读A市政府的工作要求。
我对本份试卷的建议(希望每个同学都提出建议)
我有问题问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提出问题)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试卷答案解析
1——5DBCBA6——10BCDBD11——15BABDC16——20DDBAC
1.D高增长未必带来高消耗,③说法错误;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从材料上看不出来,所以②与材料无关,不选。
2.B书上的原话。
3.C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是属于货币政策,因此是经济手段。
4.B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A说法错误。题目中只提到了计划配置资源,而未提到市场,所以C与题目联系不紧密,不选。题目上看不出市场调节的不足,因此,D与题目无关,不选。
5.A书上的原话。
6.B书上的原话。
7.C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C说法错误,所以不正确的就是C。
8.D未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如何符合我国国情的,因此,A与题目无关;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同样主要依靠自力更生,B说法错误;题目强调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仍然滞后,所以,小康社会的建设在少数民族地区会慢些,C说反了。
9.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说法错误;我国仍未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C说法错误;D对自力更生原则的理解有误,说法错误。
10.DA、B、C都是从局部看的,只有D是从全局看的。
11.B题目强调的是资金,所以应是资本的全球化。
12.A进口和出口要基本相等,这样才能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进口太多与出口太多都
有弊端,所以,增加进口,减少出口说法错误,所以②错误。
13.BA、D都是针对国家讲的,与题目不符,不选;企业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唯一经营目标的表述有误,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C错误,不选。
14.D“垃圾”没有污染水源,就是没有污染自然,所以突出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
15.C中国货在国外市场卖得好主要原因是其价格低(廉价),所以如果提高出口商品价格会大大降低销售数量,难以争取更多的企业利润,④说法错误,不选。
16.D甲流等重大疫情防控的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所以市场不能调节。
17.DA、B都是行政手段,C与宏观调控的手段无关。费是属于财政收入当中的其他收入部分,因此,对费的调整就会影响到财政收入,故费是属于财政政策的(财政收入)。
18.B既要扩大内需,又绝不能放松出口。说明要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9.A题目中的几组数字是想强调“走出去”的成果,选A。
20.C国家的临时价格干预具有强制性,所以应该是宏观调控中的行政手段。A、B、D说法均错误。
21.(1)①原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②材料分析:该市提出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2)①原理: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②材料分析:该市在推进城市建设中把致富一方百姓作为主要的工作要求,就是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①原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②材料分析:做强城市基础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4)①原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②材料分析:该市在城市建设中做美环境,做好新农村建设,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五篇: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参考题目:《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一、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① 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② 题目中的“感动”,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详细、写生动)
2.习作要求告诉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
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的事。
二、指导选材、拓展思路
1.提示问题,打开思路
① 谁做过哪些好事?怎样做的?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感动? ② 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你倍受感动?
③ 家里发生什么事使你高兴?其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④ 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受到老师教育并从错事中记住教训? ⑤ 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感动? ……
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把句子写具体。写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