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艺术的终极精神
浅谈艺术的终极精神
首先,怎样理解艺术的‚终极精神‛?
艺术的‚终极精神‛并不是说艺术的极端完成或绝对实现,更不是艺术的最后终结。
关于艺术的终极精神,其实就是人类在艺术活动中显现出的终极价值观念。
一、艺术与人类终极意识
(一)人类的终极意识表现为对宇宙天地的敬畏意识、对世界生命的感悟精神、对现实人世的超越诉求。
(二)人类的终极意识也流露出对生命的忧患、对世界的怀疑。
(三)对光阴的流逝、时间的无情、世界的广阔无垠,乃至生命的脆弱和万劫不复的追问反省,成为艺术世界和艺术活动的深刻主题。
二、艺术与人类终极追求
(一)终极追求,是一种超越,超越一切限定;又是一种本真,对本真的寻找和回归。
“终极追求”表现为一种对“永恒性”的渴盼。大抵有两种:
一种是指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达到了某种完美的巅峰,后人难以企及,价值永恒。
另一种,是指某种文化艺术精神的恒久性。
许多人习惯于“时代”的走马灯,机械认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而无视在一个特定地域空间,尽管表面上新桃已把旧符换,但其深处底处依然有一种相对恒定的文化艺术精神在顽强、顽固地延续。
(二)追求的表现是驻留,目的是实现永恒。
三、艺术与人类终极关怀
人类的关怀可分为物质的关怀和精神的关怀,或叫有形的关怀和无形的关怀。终极关怀是种站在崇高的宇宙意识、历史意识、生命意识之巅的精神性关怀,是高山临绝、俯察万象的宏远旨趣,也是一往情深的别出境界。
如果我们把‚人的实现‛看作一个终极问题,那么,艺术也必然存在一个不会终结的终极问题。这种终极性将随着人的丰富性的显现和无限性的展开而展现,是一个永无终点的过程。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讲过:‚你的本质达到多远,你的无限的感觉也就达到多远,你也就成了这样远的范围内的上帝‛。
由此,关于艺术的终极精神,其实就是人类在艺术活动中显现出的终极价值观念。
人的核心价值体系源于人类‚内心的尺度‛,即马克思所提出的‚内在尺度‛,反映了人类最深层的精神世界、价值追求、理性尊严、生命意义,并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进程展现出来。人的丰富性,用马克思的思想,是源于实践的,是全部历史发展的结果。用这种实践的人学来看,艺术的终极精神恰恰是人的主体本质的丰富性、无限性的充分表达。
近现代以来的人类文明,是以分工、专门化、程序化,尤其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迅疾发展,造成的标准化、数字化、符号化,使人的发展片面化、表面化、异化情形的扩大,和人类对之忧患的加深,现代派艺术中,如绘画、诗歌、戏剧,乃至电影等等,以荒诞、怪异,乃至颓废、厌世的态度,表达了人性的扭曲、变态、分裂、危机。在空前发达的物质文明、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面前,是人的失落、人的焦虑、迷茫、孤独无助……马克思提出的‚人性复归‛、‚人的解放‛、‚以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的思想理论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反省。(高更《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在何处?我们向何处去?》)
20世纪中叶以来,艺术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日本更是将艺术列为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重的第三大科学。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更是为21世纪的艺术之于人类生活作出预测:‚在2000年到来前的最后几年里,人们的休闲习惯与消费方式将发生重大的、根本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艺术活动将逐步取代体育而成为社会的主要休闲活动。当下,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发展势头迅猛,从中可以窥见艺术复兴这一出人意料的大趋势之端倪……从美国、欧洲到环太平洋地区,富裕的信息经济社会一旦形成,人们便需要借艺术来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2000年大趋势》P65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版)。
今天,我们的生活更加‚艺术‛,几乎每时每刻每地每处,人们都得从艺术的角度做出抉择,从选购服装,到居室装潢,从选购餐具、电器,到买房、买车。艺术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如此普遍存在的艺术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艺术的辨别和判断,这便涉及到如何实现艺术自身的提升和艺术对人的提升的双重课题。因此,对艺术的价值追问和探寻成为必须和必然。
一、艺术与人类终极意识
题旨线索:终极意识-感怀-敬畏-忧患-无限性-怀疑-反省-超验-觉悟
李白《将进酒》开篇连续两个慨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怀大自然的澎湃壮伟、川流迅疾,感怀人生脆弱短暂、转瞬即逝。这里透着终极意识。康德曾深深感慨:‚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的、反复的加以思维,它们就愈给我们心中灌注时时翻新、无以复加的敬畏与赞叹,就是头上的星空与内心的道德律令。‛(又译做‚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这种对遥远的宇宙星空和难以穷尽的精神世界的由衷敬畏也是一种终极意识。
孔子也曾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所以,‚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老子更借艺术提出‚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主张。圣人的微言大义、述而不作,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根植于终极意识。
二、艺术与人类终极追求
题旨线索:终极追求-超越性-回归-不即不离-自我燃烧-巨大张力-美大圣神-永恒性
尼采针对现代文明的弊端极言之‚倘若人不是诗人、解迷者和偶然的拯救者,我如何能忍受做一个人。‛舍斯托夫在论及果戈理的《死魂灵》是说:‚果戈理在《死魂灵》中不是社会真相的‘揭露者’,而是自己命运和全人类命运的占卜者。‛
终极追求,是一种超越,超越一切限定;又是一种本真,对本真的寻找和回归。
放逐漂泊是为了超越,怀旧思乡是为了找回本真。正如诺瓦利斯所感慨的:‚哲学就是带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家园‛。司空图‚超于象外,得其环中‛。王国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魏晋南北朝的名士追求的‚感于物不滞于物‛,不即不离的追求。
另一种追求的表现,是驻留,目的是实现永恒。
在古埃及时期,人类表现出对超越生死的强烈欲求,当时的雕塑家所以被称为‚使人永生的人‛,是由于那些等于、甚至大于真人的雕像,不仅成为对王权长久稳固的确保,也是永生、永恒的期盼。被称为法老的皇帝和后妃的雕像的确存世众多,在为了使雕像更加真实的表层彩绘中,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绘画的踪迹。
一种对‚无‛的追求。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贝克曼指出绘画的‚有形‛是为了展现有形现实背后的‚无形‛:‚我要在我的作品中向你们说明隐藏的所谓的‘真实’背后的理性概念。我在寻找一座从可见事物通向不可见事物的桥梁,正像那位著名的犹太神秘哲学家所说的:‘如果你想捕捉到无形的东西,你就必须尽你所能地深入到有形的事物中去。’‛。‚我的目标始终是捕捉现实的魅力,并把这和现实移入到绘画中——通过现实使无形事物变成有形之物。这听起来似乎是自相矛盾,但实际上,正是现实构成了人类存在的秘密。‛
‚终极追求‛表现为一种对‚永恒性‛的渴盼。大抵有两种:一种是指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达到了某种完美的巅峰,后人难以企及,价值永恒。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是那些能够超越‚时代风尚‛、‚不入时趋‛、坚定走自己路的人。伦勃朗只有蔑视那个‚时代‛时尚的卢本斯一路的‚行画‛,才得以创立自己辉耀西方艺术史的绘画风格。真正伟大的艺术品也不会只局限于一个时代,只被一个时代的人所欣赏,而是会流传千古。
另一种,是指某种文化艺术精神的恒久性。许多人习惯于‚时代‛的走马灯,机械认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而无视在一个特定地域空间,尽管表面上新桃已把旧符换,但其深处底处依然有一种相对恒定的文化艺术精神在顽强、顽固地延续。亨廷顿的批判世界主义,强调了‚文化个性‛,很现实地看到文化是‚一个特定社会世世代代最珍重执著的价值、规范、制度和思想方式‛,其寿命‚往往很长‛,或者说是一种‚极恒久的现实‛。
三、艺术与人类终极关怀
题旨线索:终极关怀-宏远旨趣-绝对精神-真善美-艺术与哲学、科学、宗教、道德-光耀大千-‚世界忠诚‛
关怀,是日常生活中的关注、关心、关切的升华,人类的关怀可分为物质的关怀和精神的关怀,或叫有形的关怀和无形的关怀。终极关怀是种站在崇高的宇宙意识、历史意识、生命意识之巅的精神性关怀,是高山临绝、俯察万象的宏远旨趣,也是一往情深的别出境界。
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都把艺术与宗教、哲学汇通于终极性中。
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一种理性,不等同于艺术活动中的终极关怀,‚所产生的不是知识,而是行动‛(克罗齐)。如同中国古人讲的理趣不同于情趣。所以,站在音乐家的立场上的贝多芬讲‚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终极关怀在艺术活动中的展现与宗教活动有相似形,就是它们的实践性质,因此,有‚艺术是非宗教的宗教‛之说。例如,戏剧艺术的‚仪式性‛有似于宗教。
艺术与宗教、科学的相通就在于超越尘世利害的献身精神,是心灵向着无限和永恒飞跃的升华,也是忘我超我的牺牲。然而,艺术有根本区别于宗教的独特实践性,不仅仅是精神活动、心灵活动,是形而上的精神活动与形而下的物质活动的统一体,是直接丰富性与普遍有效性的统一,是身心、灵肉、主客、天人统一和谐的诉求。
为什么在哲学宗教的终极关怀之外,还需要艺术的终极关怀呢?在黑格尔的论述中,明确提出,诉诸于绝对精神的三者表现的方式不一样,即之于艺术的感性、之于宗教的意志(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之于哲学的理性,这里,黑格尔最早触及到艺术的终结问题。但是,是艺术在哲学里终结,还是哲学在艺术里终结反而成为今天争执的难题。
艺术与科学的区别人所共知,然而,艺术与科学的最高境界仍是相通的。或许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对将艺术与科学连接起来的众多议论心领神会。意大利哲学家卡尔达诺更将文艺复兴的绘画透视法视为‚由科学变得万能的人‛的成就:‚人的最大幸福在于认识天体的奥妙、自然的奥妙、神的精神、宇宙的秩序,而这种知识能把人从那害人的愚昧中摆脱出来。文艺复兴透视的变换在这儿全力地表现了出来——处于中心的不再是基督教的上帝,而是由科学变得万能的人。‛达〃芬奇曾运用了科学一词来强调绘画的合法性,其意却在指出绘画与自然神灵的亲缘关系:‚绘画的确是一门科学,并且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儿,因为它是从自然产生的。为了更确切起见,我们应当称它为自然的孙儿,因为一切可见的事物一概由自然生养,这些自然的儿女又生育了绘画,所以我们可以公正地称绘画为自然的孙儿和上帝的家属。‛‚绘画科学的神圣性质,将画家的心灵变得和神灵的心相仿佛。‛更信心满怀的补充道:‚画家与自然竞赛,并胜过自然。‛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承认在自己的身上始终有种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宗教感情‛,尤其当发现大自然的那种宏伟壮丽的结构时,与发现的骄傲随之而来的是为人的自我‚谦卑‛,这种带有宗教情感的自我谦卑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宗教信仰,正如爱因斯坦说道的:‚这不会使我们创造一个类似人形的神,由它来向我提出种种要求,照管我们每个人的事务‛它其实就是一种伟大崇高的关怀之心,终极追问的精神境界。就是文克尔曼讲的‚无限远景‛,‚无限的远景可以扩大心灵的视野,使心灵最初好像迷途忘返,但当以后回返到我们身边的却是更加的伟大了。‛是怀特海讲得‚世界忠诚‛。
第二篇:中小企业老板的终极面试艺术
中小企业老板的终极面试艺术
大多数医药企业采取三级面试体系,应聘人员经过人力资源部筛选以及用人部门的专业素养(素质、技能)评估后,就会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决策层面试。这可以是决策团队集团面试,可能还有外部人力资源专家参与其中;也可以是核心决策者——企业老板,单独面试应聘者。尤其是中小医药企业招聘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企业老板更有必要亲自参与“终试”。
清楚目标
老板都事务繁忙,却为什么要抽出至少10分钟甚至1~2个小时来面试应聘者?其实,企业老板参与到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面试这一具体环节意义重大,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理念对接。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强调“认同企业的理念”,或者说要“志同道合”,这一点非常重要,关系到应聘者进入企业后,能否真正融入企业、融入团队。第二,潜力探测。企业用人应做长期用人准备,要培养人才、塑造人才。老板面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现应聘者的潜质,或未来可塑性。
第三,能力考核。老板通过面试判断应聘者的专业技能是重中之重。不过,企业用人用其长,考核岗位相关能力,而不必求全责备。当然,企业老板可能会从多个方面去加以能力评估:既往的工作业绩是评价应聘者能力的重要参考要素;现场提问亦是考核的有效手段;或者现场交给应聘者一份工作任务去执行落实。应该注意的是,在能力考核过程中,“应变”能力考核不可忽略。
第四,薪资谈判。中小药企尤其私营企业多采取谈判工资制。但在这方面,企业老板需要进行薪资平衡,即平衡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薪资,在此基础上对应聘者做出最大的入职激励。另外,企业老板与应聘者沟通薪资,有利于建立应聘者的信心,增加其信任度。第五,建立信心。企业老板决定聘用应聘者后,有必要在面试结束前,向员工介绍企业实力与发展前景,用以吸引与激励应聘者加盟。很多企业老板觉得这项工作人力资源部或用人部门已经谈过了,就没有必要谈了,其实,并非如此。每一位企业老板都是企业战略的总设计师,对企业蓝图的描绘更入木三分。另外,企业老板还要表示对应聘者及岗位的重视,并向应聘者寄予期望。这些都是来自企业老板最好的入职前激励。
规避误区
错误的方式方法导致错误的过程,而错误的过程将导致错误的结果。药企老板要规避下述六大面试误区:
误区一:拷问。很多企业老板在面试时,喜欢结合企业提出一些具体问题,甚至连企业老板本人都感到困惑的问题,让面试人员来回答,结果,很容易出现非预期答案。原因很简单,应聘人员对企业、行业等缺乏全面、系统、客观的认知。其实,即便是一名专家型员工,也只有在充分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情况下,才能拿出相对客观的解决方案。更有一些企业老板,觉得应聘者的思路与自己一致,便认为应聘者“适合”,这也是一个大误区。
误区二:刨根问底。很多企业老板在面试时,最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你过去都在哪些企业做过,在每一家企业的离职原因是什么。其实,老板无非是想获取两方面信息:第一,过去的离职是不是由于不胜任的原因而被企业辞退。第二,想了解员工是不是喜欢“跳槽”,是不是在企业工作没长性。
其实,员工过去的职业经历只要由人力资源部来进行访查与核实即可。作为老板,不应在此问题上深究。如果企业有事业平台,有发展机会,就不怕员工不来,也不怕员工会离开。即便员工过去在某个企业做得不好而被企业辞退,也未必不适合新的工作单位与岗位。所以,企业老板与其关注应聘者的职业历史,不如关注应聘者为什么要来企业应聘,了解其热情、志趣、目标等等,这样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误区三:模糊薪资。很多企业具有统一而规范的薪资标准,在招聘启示上常常会注明。同时,人力资源部在初试时,也会与应聘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但是,企业老板也有必要就此与应聘者沟通,把薪资构成、标准等方面表达清楚,不可模糊。
误区四:任务先行。很多企业老板认可应聘者并准备聘用后,便在面试现场立即安排工作给“准员工”(应聘者)。其实,这样做并不恰当,原因有三:第一,应聘者并不了解企业,也不够熟悉新工作,很容易让其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打起退堂鼓”。第二,应聘者尚未办理入职手续,还未正式成为企业员工,容易造成商业机密泄露。第三,应给予应聘者以必要的考虑时间,面试是双向选择过程,只有双向认同,合作才能高效。
误区五:自以为大。面试过程也是老板向社会营销企业的过程,老板做得好与坏,在应聘者心里都会有一个评价,最终形成正口碑或负口碑。聪明的老板会努力创造一种温馨、和谐、平等且有利于沟通的环境氛围,让应聘者把真实水平发挥出来。
笔者曾到过一家建筑涂料生产厂家应聘,企业老板看起来30多岁。面试时,老板坐在办公桌后,笔者坐在茶几后的沙发上,还没有交流就产生了极大的距离感。随着面试时间的推移,这位老板逐渐开始改变坐姿,从一开始的半坐半卧,谈到最后,基本躺在老板椅上了。对此,笔者感到极不舒服,感觉老板不太尊重应聘者。
创造最佳面试情景
药企老板参与面试,笔者建议采取情景(情境)面试法,不一定要在压抑的办公室里闭门面谈。科学合理的面试可以激发应聘者的潜能,把能力与水平最大化发挥出来。诸如,招聘生产副总、生产部长、生产调度等职位,企业老板可以与应聘者一起去生产车间看看,边参观边沟通;招聘营销策划人员,可以去酒吧、茶馆边聊边谈,或者去品牌文化展示中心、产品体验中心谈;招聘研发人员可以去技术研发中心谈……
笔者有一个朋友曾做过医药大包商,是一位出色的营销经理人。一次,笔者推荐他去应聘一家企业。这家企业的老板原来是保健食品经销商,正准备拓展医药市场,急需一位医药营销经理人。按照这位朋友心目中选择企业标准,不可能选择这家企业。因为这家企业老板虽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在医药营销方面没有经验,而且,作为创业企业,待遇必然难于满足他的要求。然而,这位朋友最终加盟了这家企业。
笔者出于好奇,便问其原因,他说:“前天晚上,这位老板开车载着我,足足3个多小时,边开车边„面试‟。在车里,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理想、谈心情、谈工作……最后,我被他打动了。”显然,这位老板打动笔者这位朋友的不是职位、薪酬与工作环境,而是老板的诚意和人格魅力。
终极面试可以是决策团队集团面试,可能还有外部人力资源专家参与其中;也可以是面对老板的独立面试。尤其是中小医药企业招聘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企业老板更有必要亲自参与“终试”
第三篇:终极面试
《终极面试》观后感
灵宝实验高中2012级3209班
李佳琪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场景经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下面,我便简略的介绍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和认识。
一、简要的介绍一下此部电影的内容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每个人一生之中总要经过大大小小的几场面试。面试是给自己机会,扭转生活方向的重要一步,因此,面试者与面试官既要坦诚相见,互相依赖,又要斗智斗勇,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于是,就有这么一部英国电影,告诫你面试是如此不简单,如此于表面的平静下暗含惊心动魄、人心善恶、世态炎凉。这部电影就是《终极面试》,是一部悬疑推理气氛极重的电影。从8名应聘者通过重重考验,踏进最后的考场开始,就注定面试内容不会简单。一家背景神秘的国际大企业招聘人材,8位晋身最后面试的精英,获安排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密闭房间进行终极比拼。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门口站一名面无表情的保安,房内有8张桌椅,桌上各有一份试卷及一支铅笔,面前是一堵装上单向镜的墙壁,房间四处有闭路电视监控,唯一的房门由佩枪警卫把守。
应征者须在限时80分钟内回答一条问题,三个规则:1.不得与监考官或警卫交谈,2.不得离开面试房间,3.不得损毁答题试卷,违者立即出局。监考官讲解面试规则后,随即启动倒数计时器,离开房间。8名求职者翻开试卷,发现竟是白纸一张!结束时间愈来愈近,要争取获聘,就要用尽一切方法??
二、谈谈我对这部电影的认识及观看此部电影的感受
观看这部电影时,随着剧情一步步的进行和深入,我的心也随之跌但起伏。以前的我对招聘的理解和认识大多来自与书本以及现在正在学习的招聘与录用的课程。虽然电影为了效果而对招聘过程进行了一些夸张,但其对现今就业市场招聘现状却也是一个深刻和真实的反映,其过程和含义令人深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困难的加剧,人性中的信任、正义与道德观在利益面前纷纷落马,尽管他们对这场面试的答案仍然不得其解,却在这个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内玩起了尔虞我诈的背叛游戏。事态逐渐失控,有人置他人生死于不顾,有人以怨报德,有人被撕裂了一直牢牢伪装着的坚强外表,导致精神走向崩溃。这场面试之残酷本质经纬毕露,它似毒蛇般缠住了这群原本自信满满的应聘者。
设计这场面试的幕后老板基于一个美好的初衷,然而折射出的丑陋面与光辉点却不相上下。《终极面试》在警醒众人,具备良知是很重要的,但光有良知是远远不够的,在如此险恶的生存环境中,必须还得有竞争实力,施展才能,方能迈向成功。否则,不是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就是变成不择手段的恶人,这两 样均不可取。
电影最后抖出的谜底并不完美,还有诸多细节未打磨精致。可即便如此,《终极面试》之“终极”程度亦让人叹为观止,这是人之本性的面试。现实中自然没有如此夸张的面试方法,但人唯有身处绝境,方能表现出品质优劣及能力高低,这样,一旦“逢生”才会愈加强大。这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尤其令人深思,那就是那位来自中国的应聘者首先被淘汰。来自中国的那位应聘者自进入考场后,完全不懂得应变环境、只懂得考试作答的中国女很快被淘汰。而这一切似乎这完全在出题者的意料之中,之后她的试卷很快就成为其他人试验的工具。也不知是导演对中国人的歧视还是别的意图,中国应聘者的首先被淘汰都是令人悲哀的。中国人的传统固执思想,认为有了试卷和笔,就马上开始往上面写内容作答。看了词影片的中国人想必也有所感叹吧。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挺有新意的一部惊悚片,玩的是心理、是感受,悬念也保持到最后,是值得一口气看完的。此电影无论是对于从事招聘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或者是要找工作的普通应聘者都是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的!值得大家的观看!
第四篇:终极面试
某实力雄厚、背景神秘的大集团展开公开招聘,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8名精英男女入围最终测试。他们被带入一间近乎全封闭的房间,在测试期间只有三条规则:1)禁止与考官和警卫交谈;2)禁止污损考卷;3)禁止离开房间。违反其中一条规则,将丧失考试的资格。应聘者面前的考卷是白纸一张,却发贸然落笔也是污损考卷的一种。在各种奇怪的规则之下,这几位精英变得手足无措,个性张扬的白人男子(卢克?梅布利 Luke Mably 饰)率先提议应试者们要共同合作,解决问题。拥有不同背景的男女看似走到一起,却不知机关暗藏其中。
与其说是一场激烈的就业测试,毋宁说是一场人性与智慧的大考验„„
面试的主题,让人往往会想到只有一个人合格。于是主要矛盾凸显在相互的竞争和排挤上。导演选择了10个不同学历经历,肤色,背景的人,好像只是故意区分多种人格,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叙述。
一:主考官:规则的制定者,很明显他给了很多肯定的规矩,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但是,潜意识这个问题被忽视了。这是导演最出彩的地方。
门卫:规则的执行者,他很准确的根据规则来执行监考工作,我认为这才是这个考试的框架。
1号,聋子,也就是后来的ceo:大家注意,他是聋子,也就是说主考官说什么他是听不见的,可是他开始没有触犯规则,没有和主考及门卫以任何形式沟通,没有以任何形式损毁试卷,没有以任何理由自动离开,后来犯规还是小白让他撕得试卷,而且他有3次细部特写,仔细的看试卷,仔细的看时间的跳动;哭泣。也就是4个提示:他不是真正的面试者;试卷上有东西;时间跳动变快了;看着他们6个相互猜疑而心痛。
中国女人:不知道是不是咱们多想了,不过她太符合国人的习惯了:做题!豪言壮语的做题!就是做题,不管有没有规则,就是做题。
小白:说实话,打一开始就知道他肯定不会面试成功的,他主动提出了“潜”规则,主动破坏局面,同时很自大,这样的人,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工作岗位,我要是老板是不会用他的。
小褐:当过流氓兵,深荫世故,总是欲擒故纵,直到他认为最后可以得到答案而想一击必杀,所以才折磨那个女心理学家。这样的人很容易反水,同样我是老板也不会用他,我要为我的公司运行安全着想。
小黑:基础科学知识很丰富,但是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人云即云,而且容易冲动,不会平衡不同的势力,太容易确立立场和改变立场。这样的人只能做跟班的,不能挑大梁。
心理学家女:本身就是这个公司的员工,想晋升。掌握了很多细节和内幕,但是说话做事总是依据其心理学的优势先下判断,而且是短期判断,不能考虑长远,以至于被小褐所胁迫。
还有一个女的,就是被小白陷害的那个,她一开始表现的很好,注重合作,主动提问并将解决的方法付诸实现,是个很有魄力女性,但是还是不小心被小白害了,只能感叹命运不公了,其实看到这里,我们的心里何尝不是感叹一下,有时候机会就是这样溜走的,常常回想,如果不是什么什么就能怎么怎么了。
最后说小金:说实话,一开始我就觉得她会赢,呵呵,当时只是感觉,不过不是瞎猜。她说
话总是在最后,而且自始至终都是看似最不需要担心的人,就连小白用枪逼他们的时候都把她排第3。从一开始她就只是看大家的做法,隐匿自己的观点,在一切都不明朗之前,她没有建设性意见提出,但是这些不表示她是无用或者无主见的人,她捡出了药丸救了小白,她喊出了关灯想救小黑,她发现了1号的眼镜并在试卷上看到了字迹,她回想起了潜意识忽略的问题就是主考官提出的唯一问题,并给出了答案,而且她是在考试结束后表明了立场:应聘这个工作需要牺牲么?
这时我们发现,这个小金智慧、品德、胆识都是公司所需要的,试问大家如果是老板,你会不用她吗?
以上是我的浅见,各位轻拍,观点共勉。
二:
1、此次面试主要考察的应聘者的三项素质:倾听能力、注重细节、富有同情心。当然这三项素质都是于它的岗位以及公司的性质相匹配的。
2、这场面试的地点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面,面试的人有八个,这八个人代表了全球文化,其中有
1、白人女人、2、白人男人(艾滋病患者)、3、黑人女人、4、黑人男人(基督教徒)、5、黄种男人
6、黄种女人,还有一个法国男人人,以及一个亚洲裔的女人。
3、面试的题目是要在八十分钟内找到问题的答案,而问题在一张白纸上面,但是在白纸的表面上面却看不到任何的字,于是这群人用尽一切办法想要找出题目。
比赛规则:“在这个房间里没有法律,有的只是我们的规则。
在你的面前有一个问题,你需要给出一个答案。
如果你试图与我交流(在影片中即为对摄像头讲话)或与保安交流,你将被取消资格。
如果你有意或无意的图画你的考卷,你将被取消资格。
如果你因为任何原因离开这个房间,你将被取消资格。
有什么问题么?”
启示1:沉得住气,稳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潜质,要准备脱去学生气了。在里面,最先被淘汰出去的,很不幸的,是那个亚裔的女人,她一看到试卷纸上面没有写任何问题,就沉不住气了,从她那不自信的表情,我就知道她很快就会别淘汰出去,只是没有想到那么快。在所有人都没有任何行动之前,她就沉不住气的在试卷上写道:“我认为我应该得到”,结果就被淘汰出局啦!
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可以很聪明,但是却不要急着表现自己。过于急着表现自己就很容易招来嫉妒,很快就会被别人淘汰出去!会被别人阴!
三:第一 关于法国老板,我有几个看法,首先法国老板是一个不擅长交流和经商的角色。可能他们要选的是一个做慈善事业的领导人,其次,那个女员工提出公司的发家起源于一次的病毒流行死了很多年轻人,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认为 是公司投放的病毒吧?那么结合老板【其实只是一个科学家】的软弱来说,可能面试官那样的人已经控制了公司,老板不过是
一个研发人员而已。那么也符合为什么不选白色而选这个女的,白的能力太强,他们控制不了。
第二,关于托,我认为只有1个不是托,就是是广东女子,可能导演现实生活被广东女子放过鸽子,通过电影来报复,那个白我感觉不是托,他只是个商业间谍,最后他扫了一眼蓝衣服的黑人,发现他没死,于是他知道了枪里的子弹有问题,而不能获取这个职位的情况下,唯一能拿到药物的可能性就是打自己一枪,然后回去研究自己而得到药物。而金发女子则是面试官的内定人物,老板软弱,这么大的商业帝国,他们要选一个听话的来掌控,这个人选应该是内定的。其他的人明显是拖。
第三,此片的老板的人选倾向,照我的推断 他是一个被胁迫的科学家,那么这么多都是监视他的人选,照他来选,他宁愿药物被白这个间谍拿到,出去造福人类 而不是一家垄断来看,他每次都提示白,可惜白不懂。他很郁闷的说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咯 四;
这绝对是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典范,当看到最后我发现其实事件就那么回事的时侯,我开始觉得这个招聘是一个SM狂人收集了一堆心理疾病者陪着自己玩的小游戏,只为了享受自己优于别人的快感,或者是满足于看人互相折腾得到点心理满足感,总之是称不上什么高智商对局,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认为最好的解释是吃饱了撑的,为了应聘,你的目标只应该是职位,弄得都要抬枪打人的的布,难道你真的相信杀人不用偿命吗,成了刑事罪犯,看你还怎么上班。所以看剧中8个人物偏激的行为,难以理解这是曾经要去应聘大企业CEO副手的候选人,说是去塔利班东突上班倒是比较有可能,一句话,他们的剧烈反应,撑不起他们追寻的目标。再这个终极问题上失去了可信度,剩下的一切,就都不得不黯然失色了。
但是回到拍摄手法上,我倒觉得其实这种形式很适合作为一个电影学院学生的毕业考试题目。密闭的小空间,只有8个人,纯靠对话推动剧情(ge ren _chun kao dui hua tui dong ju qing),如何掌握起承转合的节奏是很吃功力的一件事,这方面本片倒是拿出了水准以上的功妋。首先他的开头绝对值得再看一遍,掠过8个候选人的细节特写再后面都有理论的应用,如果说这个片是一道题,那开头的无声速写就是8把钥匙,每一个镜头都揭示了一个细节,这种抖机灵的手法别看没有理论意义,但是但凡爱看这种烧脑片的观众应该最吃这一套,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去猜测,回溯,验证,怀疑,所以最爱的是给似是而非的信息,最得意的是自己根据蛛丝马迹猜出凶手是谁,虽然这片对于这点实再是太简单了,最塽的是看着解密的一刻,所以这种纯悬疑故事,就要把持好始终给观众一个猜头才好,其实片就是题,观众就是解题者,能做到这种效果的片,就是好活。
这片出的题,就是8位参(wei can)赛者的题目是什么,听着有点绕,但这场考试的考点就是谁能找出题目来,当然有一些开了后门的小把戏,但是相信做过拓展训练的童鞋肯定不吃这一套,谁要是玩过扫雷,那估计开场直接就通过了,所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其实出题者是不太高明的,因为意外实再太容易出险辏当然这是个片,所以高人肯定是高的,于是故事顺利进入正题,8人如何互动,再这方面本片的表现仍然是水平参差不齐。从表现人物性格来说,水平是很高的,8个人不多不少,但要真的好好现出个性,对于一个不是长篇连载的东西来说是不容易的,这也是为啥剧场版动画普通都不组小队,要不话都轮着说不过来。这
片借助纯对话的特点,表现人物性格入木三分,最搞得是我天朝答题女,真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下去就呼呼写,于是直接OUT,自己的卷子都成了试验品,我国的教育,足球,动漫,真是三大知名产业啊,目前看来老外也开始戏耍一把了。可惜相对于人物性格的出色,推理本身就只能说是小儿科了,其实说来说去,大家就一块研究就好了,可这己位先是贫没用的,折腾了一会干点事,然后再贫,再折腾,实再没辙了,就开始拿身份打岔,拿体质瞎搞,真正留给推理的部分基本荡然无存。而最后的揭秘,也比较,怎么说,太儿戏浪,这毕竟不是脑筋急转弯,给出这种再怎么说都比较浅显的答案,有种让观众被骗的感觉,起码我觉得,我被忽悠了,而且是低水平的被忽悠了。所以估计爱看这片的,都是喜欢形式的电影爱好者,而非注重理性的本格推理派,作为一个智商片,形成这种结果,决不能算是大成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篇 《结婚是疯狂的》影评
终极面试面试的素质真是个谜,起码我觉得,他从设计上并没测试出什么真正的品质,就算最终结果现实胜利者确实显出了过人之处,但是从题目上,并没有表现素质的必然性,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测试,太失去推理的严密性,不算是个好的推理,太多结果出自于偶然,不算是个好故事。但从电影技法来看,完全密室的本作,还是有一定水准的,还是那句话,这片的题材,适合电影学院的学生做个毕设,拿出来看,就有点简陋了,不管是表象上,还是内涵上。
第五篇:终极面试
《终极面试》分析
1、从测评实施者的角度分析该情景模拟测评的要素
A.理智,把握全局,领导力强
在充分密闭的空间中,和完全不认识的其他9位竞争者在一起,首先要展现出在这所有人中的领导能力和全局观。
B.具备倾听意见的能力
解开迷题需要团队的合作的力量。金发女郎在这方面和白人形成鲜明对比,白人骄傲自大,以自我为中心,而金发女郎除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外的时间,都很沉默,仔细倾听其他人的建议。
C.关注细节的能力,细心
CEO在其不多的行为表现中,有三个很小细节的提示。最后金发女郎想起了聋子的三个提示,一一破解了谜题,在这个最后关头充分展现了其关注细节的能力
D.对下属的关照
a.在黄种人与黑发女郎争执中,引导大家回归问题寻找咖啡色女郎主动用打火机刺激喷头时,角落自我保护;
b.同情聋子,第一个要求白人远离聋子;
c.不支持黑人武力所为,但,提议送白人出局
d.在黄种人停止折磨后主动给黑发女郎松绑,并给止血贴;
e.观察到白人的抽搐,同情提议相互搜身,拿药救人;设法取药;
E.抗压能力
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寻找一个未知的问题,再寻找问题的答案,没有所谓的工作分析,没有正式的领导,一切都未知,还有其他9未强大的竞争者,在这个环境中,要想坚持下去,一定要有足够的抗压能力。
2、从个人角度谈谈对影片的感受
不得不说,从个人分析这个影片,首先想到的是血腥。不是场面的血腥,而是人性的血腥。为了一个职位,也许很重要,可是不应该栽赃陷害,甚至连竞争对手的人命都不顾,足见一些人性的丑恶。
从个人专业分析该影片,该影片中的情景模拟,事实上就是给予一个情境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在没有工作描述、没有见到上级领导之前,你永远也不知道对方想要什么样的人,你也永远伪装不了自己就是对方所需要的人。在情景模拟中,最好展现出真实的自己最美好的那一面,既是真实的,又给以一个美好的印象。
如果是最好的搭配的话,是金发女郎(理解、倾听、做事细心),黑发女郎(懂法语,中立,懂行为分析),黑人(富有同情心,敢于尝试,自信,强调团队协助,懂保护团队利益),可以互补,相互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