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共同的需要》教案(教科版)

时间:2019-05-14 20:2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共同的需要》教案(教科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共同的需要》教案(教科版)》。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共同的需要》教案(教科版)

第二单元 公共利益

单元课标要求

1.体会和谐的社会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课程标准2.2.5)

2.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课程标准3.2.3)

3.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课程标准3.2.4)4.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课程标准3.2.5)

5.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课程标准3.1.5)

6.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课程标准3.1.4)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是现代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现代社会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特别关注的。“公共生活”“公共利益”虽然在现代生活中是一个新的名词,但是,事实上,公共生活、公共利益本身却是自古就有的。人的特性就是社会性,人类的生活必然具有社会性。有了公共生活,就必然会产生公共利益。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生活,公共生活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过去那种“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的生活不可能再来。每个人必须生活在公共的生活环境中,过一种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社会生活。每个人的行为都将会影响别人、团体乃至国家。维护公共利益是保障个人利益的前提。为了保障每个人生活的安宁、幸福,树立公共意识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公共生活、公共利益需要规则来维护,更需要道德的维系。

我们的生活通常可以划分为私人生活与 公共生活 两个领域。以家庭为活动范围、不涉及他人利益的生活,属于私人生活的基本范畴。关系到你、我、他的共同价值、行动与利益的生活则属于公共生活。公共生活 的规则与私人生活的规则不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私人生活不仅不受法律的干预,而且还受到法律的严密保护。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关系到他人生活权利,公共生活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则。在 公共生活 中,人们没有藐视公共规则的权利、没有随意破坏公共规则的自由、没有游离于公共规则之外的特权。否则,公共生活 就会陷入紊乱的状态,人们各自的利益就会受到侵害。对公共生活权利与规则的尊重就是公共意识。公共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教育必须把培育学生的公共意识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在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对公共利益越来越敏感。各国政府将维护世界人民的公共利益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世界上有很多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弱势人群等的非政府组织;联合国是国际性的维护世界公共利益的组织,尤其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公民的公共意识还在逐渐形成之中。群众对于公共利益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突出表现为“缺乏公德意识”。从小的方面看,在公共场所乱扔废物,随意性,私人化等;从大的方面看,为一己私利,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利益,如破坏环境、掠夺资源等。这些自私的行为必然会给自然、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教育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

教材从三个方面、不同侧面,阐述了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以及维护公共利益应有的观念与行为。

第四课“共同的需要”:“身边的公共利益”从我们身边的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公共利益以及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公共利益;“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则将公共生活拓展到世界范围,从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以及自然资源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以及人们为了维护全球公共利益所做的努力。

第五课“公私之间”是第四课内容的深化,从理性的高度分析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包含”阐述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矛盾和冲突”阐述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或在某些时候存在着的矛盾关系。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极“左”思潮的影响,表现为对集体利益偏激的认识和对个人利益的忽视。市场经济又带来一些人盲目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以损害公共利益为手段个人主义思潮。如何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维护公共利益的主体以及维护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公共意识,学会自觉主动地维护公共利益。“政府:公共利益的最大提供者和守护者”说明政府在公共利益提供和维护方面的职责。政府的职责就是进行公共管理,协调各方关系,维护公共利益。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手段很多,教科书主要介绍了行政、法律、经济、突发事件的预警等方面。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了解更多的我国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具体措施,深刻掌握本部分内容。“非政府组织:道义性、公益性的社会力量”正像教科书所表述的,“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在谋求经济公平和社会正义维护整个社会整体利益乃至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旗帜下开展活动,是一种道义性、公益性的社会力量”。教科书还详细介绍了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方式等。“履行分内的职责”阐述了公民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任何组织都是由个人组成的,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最终还是要落到每个人身上。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看这个社会的人民对公共利益的关心程度,对社会公共道德的维护和遵守程度。所以,本课目标就在于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公民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应尽的义务。“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则阐述了在公共生活中如何维护大众的公共利益,其中强调了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规则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

2.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基本能力,懂得遵守社会规范,信奉社会公德,为社会公共利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2)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3)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公共利益。3.学生情况分析

现代中学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关心社会问题,勤于思考,勇于探求;二是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愿意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三是精力旺盛。在这个时期,学校若能够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对他们进行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和世界的教育,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校教育系统以及其他社会系统能够真正地重视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为青少年创造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条件,我们就能够把青少年的情感和精力引导到“正道”上来。

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局限,使得他们看问题难免会以偏概全。不良思潮也容易产生误导,使得他们看问题容易陷入误区,走向极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正确引导,一是要引导他们历史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二要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流思想。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既看到社会存在的问题;同时更要努力为改善社会条件献计献策,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学校教育中培育学生形成公共利益意识,有助于从小树立学生的公益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其次,开展公共利益教育并引导学生开展适当的公益活动,可引导学生抵御社会不良思想意识的侵蚀。营造更为健康的学生成长环境。让学生深入社区,走向社会实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课堂实践环节教育的先天不足。

第四课 共同的需要

第一节 身边的公共利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公共场所和基础公共设施,了解社会公共服务的意义。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社会,提高社会调查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珍惜公共设施,关注社会公共服务,关心社会公共利益。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社会公共服务的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设问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场所中。我们在家里休息、吃饭,乘公共汽车上学,在学校里学习,到图书馆读书,等等。我想问问大家,哪些场所是我们的私人场所,哪些场所是公共场所?(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一步提问: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公共场所要比我们的私人场所多得多。另外,我们的生活还离不开更重要的东西,即公共设施。现在,请大家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这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对我们正常生活的意义。

引出话题,激发兴趣。同时强调公共场所的重要性。活动一:寻找生活中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

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分组活动时,让小组成员用“头脑风暴”法分别列举“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列举得越多越好,最后看哪个组列举得最多。

把所有小组列举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让学生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有多少,体会这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了解社会公共生活,感受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活动二:学生谈感想

学生就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谈自己的感想,说说自己对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意义的看法。

让学生感受到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重要性,懂得爱惜公共设施。活动三:公共设施项目改造计划

教师:公共生活环境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程度,反映了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状况以及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方便、安全、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中。现在,假设我们就是政府管理人员,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看看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请提出改造意见和建议,使我们的公共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建议活动方式:

(1)5~7人一组,把全班分成若干组。(2)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和感受提出当地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现有的公共设施存在的管理 问题、现有的公共设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还应建设哪些公共设施。

(3)各小组整理本组提出的问题,从中选择一两项本组认为比较重要且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组的“改造项目”。

(4)本组成员集思广益,提出各自的设想。(5)全班交流各组的“改造方案”。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从公共设施管理者角度及人民大众的需要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公共设施建设和改造方案,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建设社会的责任意识,锻炼学生的参与建设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

教师总结

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最直接、最直观、最基本的体现形式,是各级政府或集体为民众提供的社会性福利。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水平。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私人生活环境对于我们生活质量很重要,但是公共生活环境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更重要。良好的社会公共生活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生活境遇。因此,越是发达国家越重视社会公共事业。我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从小培养关心社会公共事业的责任感,社会将来的发展就要靠大家。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公共生活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其实,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我们所享受到的来自社会的利益不仅仅是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这些硬件的东西,我们享受到的其实很多,同学们能否说说在你成长过程中享受到了哪些社会公共福利?

引入主题,强调社会福利对于每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

活动一:学生寻找自己享受到的社会福利

学生各自回想并写下来然后自由交流。教师将学生交流的内容一一写在黑板上(重复的内容不写)。

教师:同学们说出这么多的内容,说明我们的生活、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这些社会福利。这些都是社会我们提供的服务,也叫“公共服务”。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必须要有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备程度反映了社会发展成熟程度,也反映了社会民主发展水平。

教师: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公共文化卫生、公共教育、公共交通、公共通讯等都是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大事,是国家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的领域。现在,我们就公共卫生和教育两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了解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

通过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社会服务的意义。

公共卫生和公共教育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公共服务给自己生活和发展提供的条件和机会,感受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公共卫生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关系到人民大众的生命和健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也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力和物力的大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公共卫生的发展。毛泽东主席的诗词《送瘟神》反映的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呈现毛泽东诗词《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学生欣赏《送瘟神》。阅读教科书第 32页阅读资料提供的数据,从中体会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意义以及这项事业的艰巨。

呈现有关反映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数据,如我国人均寿命增长的数据、我国婴儿死亡率的数据等,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

教师:教科书所呈现的数据看上去很大。但是,我国有 13 亿人口。如果这些数字被 13 亿除,所得的数字就会很小。事实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人均拥有公共卫生服务很有限,尤其是广大边远的农村地区,目前医疗条件还很差,远远不能满足当地人民就医的需要。而且,作为公共医疗卫生,这一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或者感受到的在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意见和建议。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开展一些调查活动,以事实或者案例说明问题。

突出公共卫生事业的伟大,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重大成就。毛泽东的诗词更进一步说明我国政府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决心和能力。

这一组数据反映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学生可以从中感悟到这项事业的伟大。

我国医疗卫生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逐渐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教师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公共医疗卫生发展很快,使人民获得了极大的利益。但是,目前我国的公共医疗卫生事业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政府和人民要花大力气解决公共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

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活动三:发展教育事业

可以参照本备课系统“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活动五”进行教学。教师总结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常重视公共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半个世纪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发展公共教育事业,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公共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获得了成果,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文化教育需求的增长,我国在教育经费的保障以及教育公平性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措施,这些都将对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之路还很长,教育中存在不少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教育改革,关心教育事业。第二节 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正在形成的涉及全人类的公共利益格局,知道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是全人类的公共利益所在。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社会,提高社会调查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热爱和平,关心自然环境,关注全球发展。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国际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和平和发展问题。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出主题

教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知道“地球村”这个词?(学生自由谈对“地球村”的认识和看法)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地球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了。人们把地球比喻为一个村庄,说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密切。这种关系不仅仅是指距离,更重要的是指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地球村”中,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人们对于涉及人类共同利益的问题特别敏感。如国际安全、全球经济、世界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问题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关涉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安全、全球经济、世界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问题。

二、教学

活动一:了解国际安全问题

1.呈现一组关于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以黎战争、日本侵华遗留下来的毒气弹等的照片,一组世界发生战争或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学生谈感想。

2.教师:战争给那么多无辜的人 —— 尤其是儿童 —— 带来了苦难甚至死亡。因为战争,他们挨饥受冷;因为战争,他们失学、无家可归。现在,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灾难不仅仅局限于发生战争的国家和地区,也不仅仅局限于战争时期,它的危害范围更广、时间更久。因此,和平确实是关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事情,是需要引起所有人特别关注的问题。有的同学认为,我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这么多年来,我国国土上没有发生过战争,所以像这样的战争或恐怖袭击事件不会威胁到我国,战争离我们很远。事实证明恐怖活动无国界。这些想法实在是不可靠。正因为和平如此重要,全世界人民都在呼唤和平,为和平而奔走。

3.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阅读资料《联合国——世界和平的保护神》《中国努力和平解决世界热点问题》,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国家、组织和个人。

4.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说说自己能为世界和平做的事情。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活动,各小组将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再全班交流。

感受战争和恐怖袭击的威胁的存在,体会和平的可贵。引出活动主题。

引出战争、恐怖袭击对人类的威胁,人类对和平的渴望,突出“和平是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论断,激发学生对和平的渴望以及为和平做出贡献的愿望。

了解世界各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出 的努力,体会全人类团结的力量,激发学生为和平而努力的热情。

活动二:关注全球经济

1.教师:“全球化”是指人类超越民族、国家而形成复杂多样的相互联系。在全球化的今天,地球某一地方的事件、活动、决定,会给遥远的另一地方的个人、群体带来重大的影响。如今,商品、人员、知识、文化、污染物、毒品、时尚等,都早已跨越民族、国家疆界而流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使得生产和经营跨越国界和地区界限,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大市场。全球贸易、金融、生产的存在,以非常复杂的方式把全球的家庭、社区和民族的命运联在一起。因此,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必须考虑其他国家、团体和个人的利益。

2.呈现一组国际经济纠纷案件或国际经济合作的事例(如《南南合作》),学生就这些案件或事例讨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有公共利益新物质,以及维护公共利益新问题。

3.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读资料《 WTO的基本原则 》,交流对有关规定的理解和看法,说说联合国存在的必要性。

给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强调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全球化经济活动原则,说明世界经济也是关乎全人类公共利益的领域。

感受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公共利益的存在以及维护人类公共利益的必要性。体会联合国作为协调各国、各地区经济利益,维护全球公共利益所做的努力,感受联合国的重要性。

活动三:其他领域的国际公共利益

教师:正如前面所说,在全球化的今天,地球任何一个地方的事件、活动、决定,会给遥远的另一地方的个人、群体带来同程度的影响。如今,商品、人员、知识、文化、污染物、毒品、时尚等,都早已跨越民族、国家疆界而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产生共同利益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安全和经济以外,还有哪些世界公共利益?

学生自由交流。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全人类公共利益的存在及其意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总结

可以请学生谈感想,使得总结更具实效性。第二课时

一、引出主题

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村”中,有一样对全人类来说是生存的基础的东西。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呼吁珍惜它、保护它。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学生自由交流)对,这就是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涉及大家共同的利益。无论这些自然环境资源存在于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它都是属于全人类。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关涉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自然环境资源问题。

二、教学

活动一:了解世界自然环境资源种类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4 页的阅读资料,察看地图,了解地球上热带雨林的分布。2.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关于世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环境问题,说说这些资源的可贵 感受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懂得珍惜自然环境资源。活动二:保护人类共有的资源

1.呈现一组被破坏的环境的照片以及有关报道(如《煤炭给山西环境带来毁灭性破坏,煤老板掀移民潮》,也可以请学生事先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讨论交流问题:

(1)探究环境被破坏的根本原因。(2)遏制破坏环境的根本措施。

2.教师:为了人类共有的自然环境资源,世界各国人民竭尽全力,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保护,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避免环境被破坏。

3.呈现一组国际社会、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或个人保护环境的行动,如成立的专门组织、通过的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的具体行动等,让学生感受社会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

4.学生阅读教科书提供的关于《京都议定书》的资料,感受世界各国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体会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的重大生存问题——环境破坏问题。

5.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关于人类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资料。

6.学生交流:我国政府应在全球环境保护方面做的努力;当地政府应在环境保护方面做的工作;自己要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工作。

7.学生签订环境保护公约

了解世界人民在保护自然环境资源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引导学生形成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让学生全面了解人类为保护生存环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总结

可以请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共同的需要》教案(教科版)

第二单元 公共利益

第四课 共同的需要

第一节 身边的公共利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公共场所和基础公共设施,了解社会公共服务的意义。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社会,提高社会调查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珍惜公共设施,关注社会公共服务,关心社会公共利益。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社会公共服务的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设问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场所中。我们在家里休息、吃饭,乘公共汽车上学,在学校里学习,到图书馆读书,等等。我想问问大家,哪些场所是我们的私人场所,哪些场所是公共场所?(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一步提问: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公共场所要比我们的私人场所多得多。另外,我们的生活还离不开更重要的东西,即公共设施。现在,请大家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这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对我们正常生活的意义。

引出话题,激发兴趣。同时强调公共场所的重要性。活动一:寻找生活中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

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分组活动时,让小组成员用“头脑风暴”法分别列举“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列举得越多越好,最后看哪个组列举得最多。

把所有小组列举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让学生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有多少,体会这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了解社会公共生活,感受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活动二:学生谈感想

学生就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谈自己的感想,说说自己对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意义的看法。

让学生感受到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重要性,懂得爱惜公共设施。活动三:公共设施项目改造计划

教师:公共生活环境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程度,反映了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状况以及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方便、安全、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中。现在,假设我们就是政府管理人员,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看看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请提出改造意见和建议,使我们的公共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建议活动方式:

(1)5~7人一组,把全班分成若干组。

(2)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和感受提出当地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现有的公共设施存在的管理 问题、现有的公共设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还应建设哪些公共设施。

(3)各小组整理本组提出的问题,从中选择一两项本组认为比较重要且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组的“改造项目”。

(4)本组成员集思广益,提出各自的设想。(5)全班交流各组的“改造方案”。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从公共设施管理者角度及人民大众的需要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公共设施建设和改造方案,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建设社会的责任意识,锻炼学生的参与建设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

教师总结

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最直接、最直观、最基本的体现形式,是各级政府或集体为民众提供的社会性福利。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水平。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私人生活环境对于我们生活质量很重要,但是公共生活环境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更重要。良好的社会公共生活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生活境遇。因此,越是发达国家越重视社会公共事业。我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从小培养关心社会公共事业的责任感,社会将来的发展就要靠大家。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公共生活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其实,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我们所享受到的来自社会的利益不仅仅是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这些硬件的东西,我们享受到的其实很多,同学们能否说说在你成长过程中享受到了哪些社会公共福利?

引入主题,强调社会福利对于每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

活动一:学生寻找自己享受到的社会福利

学生各自回想并写下来然后自由交流。教师将学生交流的内容一一写在黑板上(重复的内容不写)。

教师:同学们说出这么多的内容,说明我们的生活、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这些社会福利。这些都是社会我们提供的服务,也叫“公共服务”。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必须要有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备程度反映了社会发展成熟程度,也反映了社会民主发展水平。

教师: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公共文化卫生、公共教育、公共交通、公共通讯等都是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大事,是国家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的领域。现在,我们就公共卫生和教育两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了解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

通过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社会服务的意义。

公共卫生和公共教育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公共服务给自己生活和发展提供的条件和机会,感受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公共卫生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关系到人民大众的生命和健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也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力和物力的大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公共卫生的发展。毛泽东主席的诗词《送瘟神》反映的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呈现毛泽东诗词《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学生欣赏《送瘟神》。阅读教科书第 32页阅读资料提供的数据,从中体会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意义以及这项事业的艰巨。

呈现有关反映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数据,如我国人均寿命增长的数据、我国婴儿死亡率的数据等,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

教师:教科书所呈现的数据看上去很大。但是,我国有 13 亿人口。如果这些数字被 13 亿除,所得的数字就会很小。事实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人均拥有公共卫生服务很有限,尤其是广大边远的农村地区,目前医疗条件还很差,远远不能满足当地人民就医的需要。而且,作为公共医疗卫生,这一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或者感受到的在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意见和建议。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开展一些调查活动,以事实或者案例说明问题。

突出公共卫生事业的伟大,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重大成就。毛泽东的诗词更进一步说明我国政府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决心和能力。

这一组数据反映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学生可以从中感悟到这项事业的伟大。

我国医疗卫生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逐渐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教师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公共医疗卫生发展很快,使人民获得了极大的利益。但是,目前我国的公共医疗卫生事业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政府和人民要花大力气解决公共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

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活动三:发展教育事业

可以参照本备课系统“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活动五”进行教学。教师总结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常重视公共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半个世纪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发展公共教育事业,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公共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获得了成果,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文化教育需求的增长,我国在教育经费的保障以及教育公平性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措施,这些都将对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之路还很长,教育中存在不少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教育改革,关心教育事业。第二节 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正在形成的涉及全人类的公共利益格局,知道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是全人类的公共利益所在。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社会,提高社会调查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热爱和平,关心自然环境,关注全球发展。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国际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和平和发展问题。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出主题

教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知道“地球村”这个词?(学生自由谈对“地球村”的认识和看法)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地球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了。人们把地球比喻为一个村庄,说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密切。这种关系不仅仅是指距离,更重要的是指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地球村”中,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人们对于涉及人类共同利益的问题特别敏感。如国际安全、全球经济、世界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问题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关涉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安全、全球经济、世界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问题。

二、教学

活动一:了解国际安全问题

1.呈现一组关于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以黎战争、日本侵华遗留下来的毒气弹等的照片,一组世界发生战争或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学生谈感想。

2.教师:战争给那么多无辜的人 —— 尤其是儿童 —— 带来了苦难甚至死亡。因为战争,他们挨饥受冷;因为战争,他们失学、无家可归。现在,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灾难不仅仅局限于发生战争的国家和地区,也不仅仅局限于战争时期,它的危害范围更广、时间更久。因此,和平确实是关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事情,是需要引起所有人特别关注的问题。有的同学认为,我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这么多年来,我国国土上没有发生过战争,所以像这样的战争或恐怖袭击事件不会威胁到我国,战争离我们很远。事实证明恐怖活动无国界。这些想法实在是不可靠。正因为和平如此重要,全世界人民都在呼唤和平,为和平而奔走。

3.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阅读资料《联合国——世界和平的保护神》《中国努力和平解决世界热点问题》,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国家、组织和个人。

4.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说说自己能为世界和平做的事情。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活动,各小组将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再全班交流。

感受战争和恐怖袭击的威胁的存在,体会和平的可贵。引出活动主题。

引出战争、恐怖袭击对人类的威胁,人类对和平的渴望,突出“和平是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论断,激发学生对和平的渴望以及为和平做出贡献的愿望。

了解世界各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出 的努力,体会全人类团结的力量,激发学生为和平而努力的热情。

活动二:关注全球经济

1.教师:“全球化”是指人类超越民族、国家而形成复杂多样的相互联系。在全球化的今天,地球某一地方的事件、活动、决定,会给遥远的另一地方的个人、群体带来重大的影响。如今,商品、人员、知识、文化、污染物、毒品、时尚等,都早已跨越民族、国家疆界而流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使得生产和经营跨越国界和地区界限,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大市场。全球贸易、金融、生产的存在,以非常复杂的方式把全球的家庭、社区和民族的命运联在一起。因此,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必须考虑其他国家、团体和个人的利益。

2.呈现一组国际经济纠纷案件或国际经济合作的事例(如《南南合作》),学生就这些案件或事例讨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有公共利益新物质,以及维护公共利益新问题。

3.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读资料《 WTO的基本原则 》,交流对有关规定的理解和看法,说说联合国存在的必要性。

给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强调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全球化经济活动原则,说明世界经济也是关乎全人类公共利益的领域。

感受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公共利益的存在以及维护人类公共利益的必要性。体会联合国作为协调各国、各地区经济利益,维护全球公共利益所做的努力,感受联合国的重要性。

活动三:其他领域的国际公共利益

教师:正如前面所说,在全球化的今天,地球任何一个地方的事件、活动、决定,会给遥远的另一地方的个人、群体带来同程度的影响。如今,商品、人员、知识、文化、污染物、毒品、时尚等,都早已跨越民族、国家疆界而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产生共同利益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安全和经济以外,还有哪些世界公共利益?

学生自由交流。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全人类公共利益的存在及其意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总结

可以请学生谈感想,使得总结更具实效性。第二课时

一、引出主题

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村”中,有一样对全人类来说是生存的基础的东西。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呼吁珍惜它、保护它。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学生自由交流)对,这就是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涉及大家共同的利益。无论这些自然环境资源存在于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它都是属于全人类。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关涉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自然环境资源问题。

二、教学

活动一:了解世界自然环境资源种类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4 页的阅读资料,察看地图,了解地球上热带雨林的分布。2.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关于世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环境问题,说说这些资源的可贵 感受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懂得珍惜自然环境资源。活动二:保护人类共有的资源 1.呈现一组被破坏的环境的照片以及有关报道(如《煤炭给山西环境带来毁灭性破坏,煤老板掀移民潮》,也可以请学生事先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讨论交流问题:

(1)探究环境被破坏的根本原因。(2)遏制破坏环境的根本措施。

2.教师:为了人类共有的自然环境资源,世界各国人民竭尽全力,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保护,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避免环境被破坏。

3.呈现一组国际社会、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或个人保护环境的行动,如成立的专门组织、通过的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的具体行动等,让学生感受社会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

4.学生阅读教科书提供的关于《京都议定书》的资料,感受世界各国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体会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的重大生存问题——环境破坏问题。

5.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关于人类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资料。

6.学生交流:我国政府应在全球环境保护方面做的努力;当地政府应在环境保护方面做的工作;自己要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工作。

7.学生签订环境保护公约

了解世界人民在保护自然环境资源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引导学生形成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让学生全面了解人类为保护生存环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总结

可以请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第八课《共同的愿望》教案(教科版)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第八课 共同的愿望

第一节 一国两制

一、导入:诗朗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闻一多的诗《七子之歌》。(诗原文见“教学参考资料”)培养爱国情感,体验祖**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二、教学

环节一:回顾香港、澳门回归的盛况,感受祖国的伟大和“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 教师:在“七子”中,除了台湾还没有回归外,其他的六个孩子都已经回到母亲的怀抱,其中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香港、澳门回归的盛况。

(播放回归录像的片段或者系列照片)

教师: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方针在实践中的重大成功。让我们来一起深入了解和学习“一国两制方针”。

感受“一国两制”方针对于国家统一的意义。教学环节二:

一、“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意义

教师:“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最早是为了解决台湾回归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1978年11月,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罗伯瓦克时,即曾提出:“和平统一实现以后,台湾可以保持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制度。”(详细的背景可参考“参考资料”)

学生学习教科书 69 ~ 70 页中的阅读资料《“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回答问题:(1)“一国两制”方针的含义;(2)“一国两制”方针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以及意义。具体内容可参考后面的附件。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前提”“主体”“保持”等字。

二、“一国两制”方针的含义 “一国两制”的含义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三、“一国两制”方针的内容

四、“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及其意义 明确“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

教学环节三:展示回归后的香港、澳门的变化,从而体验“一国两制”方针带来的巨大成功

教师:今天的香港和澳门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请两位同学代表他们的小组,带我们来一次香港、澳门游。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小组一:介绍香港 小组二:介绍澳门

教师讲解回归祖国给香港和澳门带来的好处。

回归后经济方面等变化,可以通过一些数字或者图片由老师来介绍,使课堂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

具体内容参考附件三。

如果有学生到过两地旅游,谈出的感受就更加真实 环节四:情感升华 活动:重写七子之歌。

表达对港澳回归的喜悦,对“一国两制”的认同的感受。附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内容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邓小平在构想“一国两制”之初,就明确表示港、澳、台回归后,要长期保持这些地区现行制度。并说 50年不变,后来又说,前 50年是不能变,50年之后是不需要变。

附二:“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及其意义

(1)“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是尊重历史与现实,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与愿望,并谋求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产物。所以,付诸实践后,取得了可喜的积极成果。中英、中葡两国政府已达成协议;而香港已经实现“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于 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也已实现“一国两制”“澳人治澳”,于 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大陆和台湾之间,虽一波三折,但两岸各种交往、联系日益扩大和发展。随着香港和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可以完成。

(2)“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一国两制”为和平解决历史遗留和国际争端问题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一国两制”有利于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有利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事业;“一国两制”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从而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与进步。

附三:回归祖国给香港和澳门带来的好处

看了香港、澳门美丽的风光后,让我们来了解回归后的香港在经济上的发展。亚洲金融风暴的猛烈冲击,全球经济增速的明显放缓,美国“ 9 • 11 ”事件的波及等,香港特区成立以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些罕见困难来临之前,香港已经顺利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落实,保证了香港社会安定,增强了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在经济上所受损失较小,“一国两制”方针在各种严峻考验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实行“一国两制”方针,使香港从祖国内地得到更为强劲的支持和依托。在“一国”之内,香港得以分享祖国在国际上的崇高声誉,在国际事务中受到更多的重视。经中央政府授权,香港特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签订了 63 个双边协定和协议。已有 108 个国家或地区给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入境待遇。一系列的大型国际会议在香港成功举行。在“一国”之内,香港与内地各自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两地合作跃上新台阶,领域更广,规模更大,积极性更高,合作效益更好,并由沿海向西部地区逐步推进。在“一国”之内,香港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无不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去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与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使港人更加清楚地看到,强大的祖国是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第二节 和平统一 导入:诗朗诵引入主题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乡愁》(诗见后面的附件),体验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乡愁表达了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感情)

教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国两制”的方针顺利地使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台湾问题还未解决。

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离开祖**亲后的悲伤心情。教学环节一:从历史看未来

教师讲解台湾的历史,并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台湾永远属于中国的领土。具体历史事实见教科书阅读资料,也可以参阅历史书等。

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总结“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的原因。重温历史,可以更好地看待今天的台湾问题。教学环节二:中国政府的主张

教师:我国政府在统一台湾的问题上,态度是鲜明的,一再表明了党和政府统一祖国的决心和态度。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的态度和一贯主张。主要内容有: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但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

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 6.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7.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做主的愿望,保护台湾一切正当权益; 8.欢迎两岸互访,共商国是,但不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建议台湾和大陆之间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两地同胞的直接接触,互通信息,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进行学术、文化、体育、文艺观摩。

1980年2月15日,全国政协发出致台湾同胞春节慰问信,希望台湾各界人士敦促国民党当局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首先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解释名词:三通有“大、小三通”之说。“大三通”即大陆和台湾之间的通邮、通商、通航。“小三通”是指大陆部分地区和台湾部分地区的通邮、通商、通航。这是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所提出的一项具体措施)

了解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同时了解一些有关两岸交往的事实,了解一些名词的含义。教学环节三:台湾民众的态度

教师:为了早日实现两岸统一,两岸同胞都在尽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下面的一些事例就是近年来台湾各界所做的努力。(呈现下面的事例)

1993年4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就两岸经济合作、科技文化交流、两会会务等问题交换意见,签署协议。这是海峡两岸两个授权的民间团体最高负责人的首次会谈和接触。它表明海峡两岸关系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访问大陆。2005年5月5日至5月13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西安、南京、上海、长沙、北京。

2005年7月6日至13日,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领的新党访问团一行30人访问广州、南京、大连、北京。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两岸人民的交往与交流。增加祖国统一的信心。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教学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由此可见,祖国统一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华民族的人心所向,台独及分裂祖国的任何行为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学生活动:列举自己认为祖国能够统一的 10条理由。我认为中国能够统一的十条理由。附一: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附二: 七子之歌 闻一多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做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匈州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第九课《人类的需要》教案(教科版)

第四单元 劳动创造世界

课标要求

1.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课程标准1.1.5)

2.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必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课程标准3.4.2)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通过认识劳动的重要性,了解劳动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

本单元 3课内容。

第九课《人类的需要》包含 3个部分,“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和“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分别从劳动与人类的形成、劳动与人类文明、劳动与个人的发展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劳动的意义。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可敬的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第一部分赞叹了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光荣,鄙视劳动可耻的思想;第二部分分析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如何尊重劳动者。

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分为两个部分,“快乐的劳动者”和“新型的劳动者”。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既是自己快乐的源泉,也是法定的光荣义务,学会从劳动中寻找快乐;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中的创造,了解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懂得通过创造性劳动造福人民、发展自己,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掌握劳动的本领。

教材知识结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并认同劳动 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和劳动促进人的发展等基本观点。认识劳动的价值,应该具备的劳动素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 体验、讨论、讲授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对个人发展的作用;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该树立怎么样的劳动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树立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抵制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抵制歧视劳动者,尤其是抵制歧视体力劳动者的思想,形成“不劳者不得食”的价值观。

3.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作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能力、气质相比较,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对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作用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对于劳动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还认识不足,因此,不热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对一些需要较大付出的劳动和艰苦的劳动存在厌恶的心理。青少年中还广泛存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喜欢享受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并通过大量事实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学会从劳动中寻找乐趣,从收获中获得快乐,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同时,对于现在的青少年的发展来说,学会劳动也是很重要的内容。

4.教学建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述清楚劳动创造人;通过大量事实让学生知道劳动创造文明;认同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劳动促进个人的发展。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意识和劳动光荣的意识。

要在教学中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个体,是尚未成熟的个体,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还有缺陷,有待进一步改进,甚至还必然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例如有的学生有享乐的思想,有的学生鄙视劳动,认识不到劳动的创造作用和劳动的价值,甚至有一些厌恶劳动的思想。我们既要采用的适当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促进其发展,又要尊重信任学生自己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在尊重信任的氛围中,才可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变得自尊自信。

第九课 人类的需要

第一节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

导入:体验劳动

1.呈现各种劳动的场景的录像或者画面,如农民在田里 劳动、工人在工厂劳动、科研工作者在试验室或者在野外劳动,以及各种文艺创作等场景。

2.教师: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社会,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劳动的世界。没有人们的劳动就不可能有我们的生活,更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正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使人类能够繁衍生息,传承到今天。关于劳动,我们同学有什么话要说?

3.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说说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充满劳动的社会,通过教师引导,进入主题。让学生思考劳动对人的生活、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教学环节一:劳动创造了人类

1.教师: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人类的起源时代,看看在人类的起源时代,劳动起到了什么作用。2.呈现反映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录像或者图片资料或者动画。也可以利用教科书第 81 页资料,通过阅读了解事实。

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 劳动 起了 决定的 作用。我们可以说 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是劳动创造的社会。

让学生直观了解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作用。本部分内容只要学生了解结论就可以,不展开讲解。

教学环节二:劳动的含义,劳动是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活动

1.学生课前观察周围人们的劳动,了解人们对劳动的重视以及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具体活动要求见活动设计“活动四:劳动者的一天”)

2.教师:我们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每天都在从事什么样的劳动呢?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什么?

3.学生交流课前活动的结果,并谈谈交流后的感受。

4.学生交流:你还见过或者是知道哪些劳动现象呢?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将学生交流的结果分类写在黑板上,以便后面的活动使用。通过了解父母生活周围人的劳动,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父母每天劳动的辛勤,体验父母对自己的恩德,增进对父母的感情。

教学环节三:感受劳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教师:通过发言,我们了解到,农民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粮食、蔬菜、水果等,工人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食品、服饰、器具等,作家的劳动为我们创作了小说、散文、诗歌等,编导、演员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电影、电视、戏剧等,科学家的劳动提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的水平,商人的劳动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样,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清洁工改善了我们的生存环境,等等。其实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血汗,我们的血肉之躯也是因劳动而生,因劳动而长。总之,劳动创造了一切。

2.深化劳动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学生发言的内容分类写在黑板上,板书如下:

食品、服饰、器具、交通工具 —— 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劳动创造的物质文明)小说、散文、诗歌、学习—— 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劳动创造精神文明)

3.教师总结:在劳动过程中,人类不断地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了宝贵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就“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 10项发明”开展交流。可以以 小组的形式汇报,最后全班投票评选出 “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 10项发明”。

帮助学生从对劳动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劳动含义的理性认识。总结

劳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任何劳动成果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晶。

第二节 劳动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

导入:读资料,体验劳动与人的性格发展 1.呈现阅读资料,学生读资料谈感想。

资料一:上海某区评选优秀学生,从 28000名中学生中挑选出17名候选人。然而,当他们从考场门口走过时,脚踩测试者有意扔在门口的扫帚和抹布,却没有一人理会。

2.教师提问:测试者为什么要把扫帚和抹布扔在他们路过的门口呢?(测试他们的对劳动的态度)同学们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3.学生交流。

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及同伴的劳动的态度,感受劳动与人的个性发展的关系,知道劳动对人成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环节一:感受劳动,初步体验劳动的意义

(教师上课前在教室门口扔一个比较大的废纸团,观察通过的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尤其是如果有学生主动捡起来,及时表扬)

1.教师提问: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和老师这么重视培养我们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学生交流)

2.刚才我们是评价别人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行为,我们自己呢,我们都从事过什么样的劳动呢?(学生发言)

通过交流,让学生理解“劳动促进人本身的发展”的道理,珍惜劳动机会,培养劳动意识

教学环节二:劳动会促进人的道德、精神境界的提高

1.教师总结:从刚才的发言中可以了解到同学们具有很好的劳动观念,但也发现有些同学并不重视劳动。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资料,看看劳动到底有什么好处?

资料二: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对波士顿地区 456名儿童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 20% 左右。

2.学生交流读了资料后的感受和自己受到的启发。

3.教师总结 :劳动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会促进人的道德、精神境界的提高。

通过资料让学生发现劳动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懂得劳动是通向未来幸福之路 教学环节三:劳动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意志力、自立自强自信的意识

1.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劳动对于人道德、能力等发展的重要作用,其实劳动的力量是神奇的,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看看下面的资料,我们就会有所发现。资料三:李泽楷,身为香港首富李嘉诚的二公子,被商界的朋友称之为“小超人”。李泽楷 13岁时就离开父母前往美国。在美国读书时,日常家务无人代劳,一切都自己动手做,他还经常在晚上到麦当劳打工,去高尔夫球场做球童。

2.学生交流:为什么出身富有的李泽楷要亲自做家务并要打工挣生活费呢,为什么他不把这些时间用于学业?(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通过李泽楷的事例,我们可以了解,劳动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劳动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发育,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的体能就会很好;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的大脑发育就会得到发展。对青少年而言,劳动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意志力、自立自强自信的意识。但是我们同学中,存在这样的思想:我父母有钱,不用我劳动,他们可以养活我。这样的思想将给我们青少年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我们大家想一想,这种想法的严重后果是什么。(学生开展交流)

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培养劳动意识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学环节四:自我反思

1.我国的青少年从事劳动的情况怎样呢,我们看资料。

资料四:据研究,美国儿童每天平均体力劳动的时间是1.2 小时,韩国儿童每天劳动 0.7 小时,法国儿童是 0.6 小时。我们中国儿童才 0.2 小时,仅仅 12 分钟!

你有什么发现:我们的儿童的劳动时间也很少,对我们的发展不利。2.教师:因此,我们要重视参加家务劳动,对我们的身心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思想品德:第四课《交友的智慧》教案(教科版八年级上)

第四课交友的智慧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交友要讲原则的道理,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交友要讲原则的道理,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2、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的同学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困惑,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我反省,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诤友,识别损友,拒绝诱惑。

教学重点:

1、交友要讲原则。

2、不交损友

教学难点:

1、如何交到真正的朋友。

2、交友的艺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善交益友”教学设计案例

2、自然资源的分类★板书设计:

①善交益友

交友的原则 ②乐交诤友

③善交益友也要分清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

★课后反思:

下载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共同的需要》教案(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共同的需要》教案(教科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一、知识要点 1、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各种生物也是人类的生存和......

    九年级第四课《走向小康》复习教案(教科版)

    第四课 走向小康 (一)知识要点: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P25 2、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由邓小平提出来的。P26 3、......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的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巴彦港镇中学 赵雪莹 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掌握大气......

    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哭泣的自然》教案(教科版)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第一课时 资源在枯竭 一、导入:听歌曲《地球你好吗》 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同时展示地球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的情境 教学 环节一: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1. 学生......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浮与沉教案

    浮与沉教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试讲的课题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浮与沉,下面进入我的教学片段。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探索过海底的奥秘......

    八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第四课)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4—1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尊严和名誉......

    八年级传统文化第四课《礼记》教案

    初中八年级传统文化第四课《礼记》教案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 课程标准解读: 重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力,在物理学习和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受力分析时也要先考虑物体受不受到重力,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