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详解

时间:2019-05-14 20:4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详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详解》。

第一篇: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详解

答案详解

第一部分

诗词常识篇

1.出塞二首(其一)

1.B C。

2.用了互文手法,意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

增加了“秦”、“汉”两个限制词,一经互文,便造成了苍茫、幽远的意境,引发读者抚昔思今,边塞 战争何日是个终了? 3.后两句借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 和平安宁的向往。

2.田

1.六言绝句古体诗五言绝句[注意:孟诗不是近体诗]2.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 结合,情景结合。诗中的“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

3.主要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不 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如“复”与“更”的对仗也很经心,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3.山居即事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2.“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

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3.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 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4.夏日南亭怀辛大

1.五言古诗

田园诗(怀人诗亦可)2.纳凉情景怀人情思3.(1)表现了诗人夏夜

纳凉时闲适自得的情趣;(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1)从嗅觉、听觉人手,清香可嗅,滴水 可闻,此外更无声息,写出了夏夜的宁静美丽,清爽怡人;(2)竹露滴清响,以动写静,运用了衬 托的手法;(3)悦耳清新的水滴声,自然引出下句“欲取鸣琴弹”。

5.妙在这二字不但传达 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还妙在“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 爱而“渐”起,传神地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5.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1.七言绝句边塞2.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3.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6.城东早春

1.清新清幽[因为它刚刚显露,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2.作者用“才”、“半”暗点

“早”字,“半未匀”的柳冲寒而出,最富生机,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

3.以虚衬实。前两句是 实写,具体描绘了早春的“清景”,后两句是虚写,用“若待”二字一转,导出想象中的盛春季节上 林苑浓丽的景色。用虚写的浓丽的盛春景色更能衬出今日早春之“清景”的幽雅可人。

7.秋

思,1.七绝2.秋风虽无形,但它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又处 处可见。

3.“行人临发又开封”是细节描写。“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照应了“意万重”,是“意

万重”才会有“又开封”的情节,这就把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微妙的心理刻画出来了,让 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也深味到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8.竹枝词(其九)

1.繁茂高峻2.借代青年妇女壮年男子浓郁的民俗风情3.表达了诗人对这 生气勃勃的劳动场面欣赏愉悦的感情。

9.渡桑干

1.霜阳乡

押的都是平声韵。

2.(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2)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3)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 抑。

3.(1)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

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

10.行

1.五绝宫怨诗2.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她们应该 怨玄宗、恨玄宗,情绪激烈,然而,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她们既不愤激,也

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就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诗人选取“闲坐说玄宗”这一细 节,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宫女的命运是多么令人震颤!此情此景又是多么令人凄绝1 3.意 思一:这些宫女当年落人宫中时,个个花容月貌,娇姿艳质;意思二: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 悴;意思三:长期无聊地对着宫花出神,寂寞幽怨;意思四:到了白头,已心如死水,无怨无恨; 意思五:行宫的寥落,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11.陇西行(其二)

1.七绝闺怨诗2.对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师场面与战死疆场的壮烈场面对比,河边

“骨”与梦里“人”的对比。借代:貂锦,代指精锐部队;春闺,代指春闺中人。

3.一个可怜,一 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第三句实写战 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一边是无定河边骨,一边是春闺梦里人,这一虚一实 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12.寄扬州韩绰判官

1.赠友诗(或寄赠诗、怀人诗)2.用一对叠字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

带,迢递不断,这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 长的空间距离,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3.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 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又一 次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4.(1)客观上先造成令人读之如 见吹箫的玉人披着银辉,是如何的洁白光润,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 南秋夜,令人心荡神移;(2)营造了友人和女子倚箫歌舞的意境,令人猜想友人的才貌是如何 的风流倜傥;(3)它唤起的联想是读者对扬州胜景的无限向往。[答出两点即可]

13.登崖州城作

„„

1.流露出对社稷安危的牵挂,也流露出对国家的依恋。

2.这里距京城遥远,连鸟都要 飞半年,人要走多久?更何况我既无翅膀,更无自由啊1 3.用的是拟人、象征手法。描写青 山环绕,层峦叠嶂,好像山有情,要挽留我;但是“百匝千遭”却表明作者正处于严密封锁、重重

阻隔之中,象征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情况,抒发的是归而不得的忧伤。

14.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1.含义是船只不能自由行驶,两岸人民不能自由往来。

2.用鸥鹭的“无拘管”和上句 的“亦难为”作对比,寄托着国土沦丧的痛惜之情。

3.前两句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是实写,国 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是虚写。后两句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是实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 们自由来往的愿望是虚写。

15.江阴浮远堂

1.中原沦陷区(金兵占领区)2.大江流

以水寄托悲愁(或答:运用曲笔,借水寄愁)3.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作者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极度悲愤之情。

16.白

1.七绝咏物诗2.耐寒、坚强;自甘寂寞,高洁脱俗;报春(或奉献精神)3.主要运用 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混芳尘的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 志。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7.江城子

1.词调名(或词牌名)2.南京苏州

3.“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 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 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18.南

1.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 之情。

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景色描写为思乡之情涂抹了凄迷的色彩。

19.虞美人

1.A 2.人生最美好的时刻(答“美好事物”不确切)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或答:因为 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 伤,这样美好的时刻不如结束才好。]3.示例1: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 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示例2:这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这一比喻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显示出愁思如大江春水一样,无穷 无尽,无时能已。

20.望江南

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 其处境无限凄凉。

2.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 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 处境越凄凉。

3.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 南、依旧过着繁华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

2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词牌名

标题2.两个“愁”的含义不同。“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

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3.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 的气氛,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22.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词牌名标题(或题目)2.“一般”指梅花与雪花“出身”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还

指形色一样,雪花的形状和颜色非常像梅花的花瓣;又指香味一样,雪花不是没有香味,只不过 被天风吹散了而已。“惟高一着”是指梅花的内在品质——梅花不似雪花那样情厚,它是那样 的薄情,宁可向着空山散发自己的光彩,也不愿做个阿谀逢迎之徒。

3.A[词的前二句是在 说雪花与梅花形色“一般”,未涉及内在的气质]4.[无论持抑雪扬梅说,还是持抑梅扬雪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抑雪扬梅说:理由(1)上片雪与梅各具“风流”,打个平手,“雪无香”,梅 也“香零落”。理由(2)下片“惟高一着”,指的是梅花,“薄”应作褒义解,是轻盈,是曼妙,作者 是赞美梅花在天地间放射着异彩,雪花在天地间只是随意飘洒。在天空大地之问,梅花确比雪 花略高一筹。赞同扬雪抑梅说:

理由(1)题作《雪中看梅花》,梅花惟一的优势一一香,在雪 中零落殆尽;理由(2)“薄”字一语双关,梅花不只形比雪薄,情也比雪薄,这是雪的“惟高一 着”,雪比梅花情厚,既随意飞舞天地之间,还飞入寻常百姓家。[虽有两种观点,都能言之成 理,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应为抑雪扬梅。]

23.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1.小令2.表达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 涯,饱含愁苦无奈。

3.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24.[仙吕·后庭花]

L宫调名

曲牌(或词调名)2.前四句描绘了景色宜人的荷塘,写采菱女一边采莲,一边

高兴地唱歌,水鸟被惊飞;后三句描写了乱云漫天,急雨如注,荷叶翻滚,采菱女发愁而归去的情 景。

3.这种自然与人短暂的不和谐,才使表现的生活变得有色彩,有滋味。由静态到动态地表 现生活,捕捉到“鸟惊”“人惶”的细节并形诸文字,使这幅深秋采菱图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25.[双调·折桂令]中秋

1.曲牌(或词调名)题目2.拟人化,与嫦娥问答,更为生动、形象。

3.运用了比喻

修辞,以一轮飞镜指当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以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 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果鲜明。

26.[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1.示例一:首句从李白《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化用而来,写 出了秋天洞庭湖边山景的雄奇壮美。示例二:第二句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 齐飞”化用而来,展示了在渺茫无际的江面上,孤鹜在明丽的晚霞的映照下振翅高飞的动态画

面,有一种明朗辽阔之美。

2.山,连绵不绝;水,无穷无尽;山、水、天相接,意境苍茫悠远。“西风”无形,“秋意”无迹,然而却四处弥散,于无尽秋意之中,有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意境 美。

3.“落残霞孤鹜齐飞“,言黄昏景观;“夜静云帆月影低”,言静夜景观。“月影低”说明月 亮已挂在天上,说明时间已由黄昏驶向夜深,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时间是动态的。

27.[双调·蟾宫曲]I际古

·

1.诸葛亮姜太公2.千古功勋无非过眼云烟消极无为3.(1)同意。本曲通过对

古代英雄的追怀,流露出千古功勋无非过眼烟云的处世态度。(2)不同意。本曲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流露出对龙虾不辨、明主难遇的世事的概叹,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 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具有积极意义。(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第二部分题材内容篇

28.台

1.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因为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人问兴 亡,却依旧逢春枝叶繁茂,欣欣向荣,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3.诗人以江南草长、碧绿如茵 显示出的繁荣兴茂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作鲜明对比,以春色常在的长堤烟柳和如梦般转瞬即逝 的六代繁华作鲜明对比,于对比中抒发了诗人今昔盛衰之感。

4.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

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 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 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29.赤

1.一只折断的铁戟前朝人物和事迹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 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表达思想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 性的诗句,既以小见大,有耐人寻味。[言之有理即可]3.可从诗的后二句推出。(1)诗人认 为周瑜的胜利带有运气,历史给了他英雄成名的机遇;(2)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诗 人对一代英雄的失败深表惋惜;(3)悲人之时亦自悲,诗人本意是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 才能而不得一展的忧愤。

30.与诸子登岘山

1.吊古伤今[若答“至今求仕不遇,空有抱负”或“无所作为,死后湮没无闻”也可] 2.人 事代谢往来古今3.D[相照应的应是首联]

31.西塞山怀古

1.指东吴以后的几个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个个都灭亡的往事。

2.C[应为:对历史更 迭、朝代兴替的感伤之情]3.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这句好在这一“寒”字。“寒”,一是客观的 实感,即秋寒,水寒,二为诗人心境的反映——政治上失意后的心寒,三是这个“寒”字还兼有历 史和现实的鞭策警醒作用:凭险割据者若不引以为鉴,必有孙皓“一片降幡”的覆辙之寒。

4.此联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东吴兵败投降的白旗。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 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所向无敌j而失败者黯然失色,投降猥琐的神态。

32.咏怀古迹(其三)

1.这里用一个拟人化的“赴”字,就把群山奔赴的雄伟气象表达出来了,也把山峡变幻无 穷的姿态和磅礴壮丽的气势写活了。[或: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 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2.A[杜甫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是为了把昭君写 得“惊天动地”,以此烘托昭君这位“窈窕红颜”;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 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3.“空”写出昭君生不能归汉,骨留青冢,只有魂灵徒 然地归来,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

意。

4.(1)“一去”对“独留”,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2)“紫台”

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3)“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

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4)“朔漠”对“黄昏”,即把昭君命运和无边的大漠、笼罩四

野的黄昏天幕连在一起,是何等的空旷凄清!青冢有恨啊![分析出两点即可]就这么两句工

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旬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联

对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这几句可不答]5.杜甫的诗题叫

《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昭君是绝代佳

人,远离汉宫,身死异国;诗人是才华横溢,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所以诗人在表达昭君千载之

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33.桂枝香·金陵怀古

1.金陵悲恨相续2.杜牧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仍唱亡国之音《后庭花》那些沉醉

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达官贵人3.C[词人矛头指向的是统治者,并非商女]4.词中用

“繁华竞逐”四字揭示了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的根本原因。没有。“漫嗟”句就是批判

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

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吸取历史的教训。

34.念奴娇·赤壁怀古

1.D[A“樯橹”是借代,B形容的是周瑜形象,C应是作者神游故国]2.这些词是:乱、穿、惊、拍、卷等。作用是: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3.年轻有为(或少年得志),气宇不凡(或英气不凡、从容潇洒、风度儒雅、风流俊雅等,必须是形貌气质),指挥若定(或大智

大勇,胆略超人等,必须是指挥才略方面),意在怀古伤今,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

慨(或失意感伤之情)。

4.苏轼倾慕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建立伟业,而自己年已四十有

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一一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

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

5.这首词上阕寓情于景,通过对赤壁四周景色的描写和赞

美,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引出下阕主要对人物事迹的描写和赞美。在对周瑜形象刻画

中作者倾注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感慨。写景、咏史、议

论、抒情就是这样融为一体的。

3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用孙仲谋的典故是要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

能。(2)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典故,其用意是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2.佛狸祠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和平景象,民俗就安

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国臣民。词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们忘记历史的隐忧和对南宋

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3.C.[正确的理解是:有廉颇那样的愿为国效力的人才却不被

重用]4.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

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并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故土。二人都是从百战中开

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偷安江左、忍耻忘仇的怯懦的表现,是非常鲜明的对照。.

36.[双调·蟾宫曲]咏史

1.前赤壁赋2.功盖三分国3.C[“描绘”表述不当;也非比较,应改为“歌颂”。]

37.北陂杏花

1.“绕”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

2.花影3.c[A出自叶

绍翁《游园不值》;B出自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虽有对比,但表现的是海棠矜持、自

重和谦让的品格;C出自郑思肖《寒菊》:D出自司马光《客中初夏》,虽有对比,但“向日葵”比 喻新主。]4.(1)“北陂”僻静,“南陌”繁华;“北陂”空寂,“南陌”热闹。(2)北陂杏花即使零

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碾 成尘土。(3)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 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

38.孤

雁,1.孤飞鸣声念群2.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一只不饮、不啄,悲伤而执着地叫唤、追赶 雁群的形象。诗中杜甫以雁自况,托物抒怀,表达了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3.尾 联意思是野鸦们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这里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 的寂寞、愁苦,从而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执着。

4.(1)颔联用 “一片”和“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 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2)颈联用“似”、“如” 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 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39.画

1.思、似、可、堪2.A[应为先刻画出鹰的肃杀之气,点明“画鹰”] 3.作者借鹰言志,通 过描绘画鹰飞动的神态,搏击的激情,表现了自己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40.孤

1.表现了桐树挺拔、正直、茂盛、虚心、愈磨愈坚的品格特征。

2.B[本诗结构简单,只 有描写和抒情两部分,没有遵循一般的“起、承、转、合”结构]3.作者托孤桐表达了他的人生 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这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41.红

1.尚余孤瘦雪霜姿2.C[联系上联可知,“尚余”是“仍然保留”的意思,不是无奈而是赞 赏]3.A[表达的是不愿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4.苏轼批评老诗人品评梅花不重品格(或

神韵),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评判红梅。苏轼认为红梅不只有内在的孤傲高洁,还有外在 的自然随和、不故作不凡。[或答:红梅虽神韵上不同流俗,但外在的形态并不咄咄逼人。这 正是苏轼的性格:清高而不孤介、傲岸而不怪异]

42.醉落魄·咏鹰

1.意思是人虽然年华老去,但意气仍然昂扬,因为人间还有奸佞小人、恶人(闲狐兔)。2.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或烘托)了鹰的形象。

3.“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43.春行即兴

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描写的都是宜人之景:

绿草、芳树、山泉、鸟语,且静中有动,透着荒寞之感。

3.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 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 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44.雨过山村

1.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 和谐优美的特点。

2.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 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农家忙的气氛。

3.(1)村妇是喜欢戴花的,这句用一 “闲”字写栀子花无人采,就把农家倍忙的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2)“无人采”表明村妇们没有 谈情说爱的“闲”功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村美好的生活情趣。所以这个“闲”字,可谓独具匠 心,兴味尤饶。

4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晋陶渊明饮酒归去来兮辞2.首联描绘出有色彩,有声响,动静相宜的秋景特

点。寒山,表明秋意已浓,而以一“转”字到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浓,凭借颜色的渐变把静止的 山写出了动态的美。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表明溪水每日每时都在喧响,给静谧的寒山平添了无限生机。

3.颔联写诗人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闲自得的神态、超然物外的形 象,刻画栩栩如生。尾联写裴迪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46.题义公禅房

1.深秀、寂静、阴凉、清新、幽雅。

2.这诗通过描写义公禅房的山水环境,衬托出义公 的清德高风,情调古雅,潇洒物外。

3.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青莲花清净香 洁,不染纤尘。诗中义公诵读《莲花经》,意在称颂义公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

47.客

至,1.首联写出了草堂绿水缭绕、临江近水、飞鸟不绝的一派春意盎然的田园环境。“但见” 二字道出了作者田园之间的闲逸,却也有一丝“只见群殴”的寂寞。

2.(1)说明诗人对来客 的重视,表明自己与客人的友谊非同一般;(2)也表明很少有客来,映衬首联的寂寞感。3.D[时间上写迎客和待客的全过程,诗中无早晨黄昏的具体交代]4.(1)选取了酒菜欠丰 和呼邻陪饮这两个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细节。(2)a.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 从心的歉意Ib.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感受到宾客之问的融洽气氛.c.请邻翁作 陪这一细节,可以想见,两位挚友喝酒喝得畅快、兴奋、无拘无束。

48.暮过山村

lI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 写人烟稀少的静。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写出 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 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49.从军行(其二)

1.不矛盾,边塞军营特有的乐器不管弹奏什么乐曲,对于远离故土亲人的戍边战士只会引 发思乡的愁绪。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 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3.(1)有挑逗、招惹之意。在本诗中,尽管征戍者烦闷静商,愁怨厌战,却被“新声”诱惑。(2)为排

遣,寻解脱,他们既想听又犯愁,边起舞边遐思,“新声”撩起他们的兴致,也撩起他们的愁思。

50.从军行(其五)

1.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 苦。

2.A[不是夜晚,而是白天。错在对于“日色昏”的理解。“昏”指昏暗的大漠景色,并非 指晚上。]3.(1)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2)作者捕捉这个景象为了突出我军的神勇。[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红旗指引的这支 劲旅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敢营。]4.一是以气候之恶劣烘托军情之紧迫(在沙飞石

走、遮天蔽日的时刻,唐军尚要离营出征,可见军事形势之危急万分);二是以唐军半卷红旗、戎 装疾进的情景衬托其旺盛的士气和昂扬的斗志。

51.夜上受降城闻笛

1.“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2.闻芦 管悲声芦笛触动征人思乡之情3.先从视觉形象着笔,写月下边塞荒寒的景色,这是触发

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再从听觉形象渲染,描摹牵引征人思乡之情的笛声。全诗就是通过雪、月、芦笛声这些意象,把景色、声音、情感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52.从军行

1.五言律诗借代2.自然环境;侧面烘托3.诗人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力图报 效国家的心愿(意思对即可)4.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前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

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后句从听觉出发,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 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 奋勇杀敌的激烈悲壮。

5.首联采用实写的写法,先交代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中间两联采 用虚写的写法,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尾联采用实写的写法,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 望。虚实结合,使全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53.塞下

1.表现边塞环境的艰苦。

2.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 神。

3.自夸贬抑4.“幽并客”和“游侠儿”。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

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 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54.雁门太守行

1.首句用“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城欲摧”以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 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C[诗中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只是从颜色上表 现了战争的惨烈场景]3.前六句用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绘,渲染出紧张严峻的战争氛围,情 调低沉;后两句描写战士们奋勇作战的精神境界,情调高昂。

4.故事:(1)荆轲刺秦王,(2)易水诀别。诗句:(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2)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 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55.渔家傲

1.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 中闭门的孤城……一个“异”字,统领了塞下的全部秋景。

2.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 能实现的无奈感慨。

3.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

念家乡的苦闷。

4.示例一:在层峦叠嶂的环抱之中,长烟下,残阳里,一座孤零零之边城紧 紧地关闭着城门,这是多么苍茫凄凉的景色,多么严峻沉重的气氛!示例二:在悠悠的笛声

中,在银也似的白霜前,将军难以人寐,只见眼前的将士们在偷偷拭去思乡的眼泪,而自己也是 白发银须,这是多么令人感伤的意境啊1

56.谢亭送别

1.送别情景解行舟2.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是为 了强化送别的感情,酒醒之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

3.前 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 别之情。或答:先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离之悲;后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 离情之哀。

57.送魏大从军

1.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 保国的壮举。

2.“横”,横亘,写出了雁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接”,连接,逼真地描绘出飞狐 塞的险峻。

3.这首诗的尾联用东汉窦宪将军燕然刻石记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魏大能像 窦宪一样为国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以此抒发诗人自己一片忠心报国的情怀。

4.(1)首句 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以此勉励友人抒发了以 天下为己任的豪情。(2)一把魏绛“和戎”改为“从戎”,表明了诗人对当时边防战事的看法,恰 好魏大也是姓魏,这就隐含了对友人杀敌建功、保卫边疆的期望。(3)颔联不直接点出是用 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表达出来,既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之感,又表达了为国立功 的宏愿。

58.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夜晚一拂晓室内一室外2.“吐”“对”两字最传神。诗人运用拟人手法,着一“吐”

字,使人想到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视青烟出神的神情;用一“对”字,似乎除了举杯 劝酒之外,已没有什么话可以相慰的了,看似冷冷相对,实则于沉寂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3.这一联好像专写夜空,实则关合夜宴。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到拂 晓,时间在悄悄逝去,人却没有散去。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 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59.渡荆门送别

1.平野开阔,江水奔流喜悦开朗2.D 3.故乡水万里送别,情深意长;怀念故乡的

浓厚感情4.“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 感,亦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之态。“入”字平中见奇,力透纸背,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 泻,壮浪形骸的气势,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或答:“随”“入”将山水拟人化,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描述生动具有,使人切实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60.送友人

1.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 态,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

2。比喻手法。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比喻(象征亦可)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 依依惜别之情。[或答: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

情。]3.诗人寄情于物,借和主人心意相通的那匹马萧萧长鸣,并以此结尾,更能表达诗人对 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内心的痛苦。

4.意象鲜明,表意贴切。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 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如“孤蓬”这一意 象,“蓬草”已传递友人前路漫漫而迷惘之“意”,着一“孤”字,更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 怜惜之情。

61.赋得暮雨送李曹

1.天气;时间2.雨依依不舍(或:惜别离愁)3.B[最后一联诗句不是含蓄的,而是 喷涌而出、直抒胸臆的]4.例示:这两句诗描绘了眼前实景: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 因沾雨而无法快飞;同时又借此景,表达了深沉含蓄的离愁别绪。沉重的船帆暗喻着送行者心 情的沉重,羽湿而行迟的飞鸟,是远去行人犹豫的写照。

62.送魏万之京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 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 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渲染烘托了诗人送别时的悲秋和离愁的心境。

3.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4.诗人是

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如第一联,先说朋友要走,再点明昨晚的景象,将深秋 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或:如第二联两句用了倒装的 手法,突出“鸿雁”、“云山”这一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点出是“愁里听”和“客中过”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唤起人们的共鸣。

63.鹧鸪天·送人

1.王维《渭城曲》(或《送元二使安西》)2.(1)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2)人世间的**远比路途**险恶得多。

3.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

法: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 郁闷之情。

64.除夜作

1.岑参边塞七言绝句2.客居他乡

孤寂怅惘的思乡情怀。

3.不写自己思念家

人,却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更能表达自己“倍思亲”的情怀。

65.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1.乐天香山居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1)当时诗人喝得很醉,醉到折花枝作酒筹了,用“忽忆”符合情景;(2)喝这么多,“忽忆”还准确地计算出元九到梁州 的日程,说明诗人心里一直在惦记着,这更能表达他对元九的牵挂1 3。现在的句子好。理 由有三点:(1)“醉”为下文“醉折”铺垫,使起句与次句联系紧密;(2)起、承两句重复颠倒使用 “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3)首句为三四句写“忽忆”伏笔,可见转句波澜之美。

66.乡

1.望恨2.远见近

回3.属于第一种。诗人极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 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67.望月怀远

1.望月

怀远2.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 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 想和想象的空间。

3.D[应为“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4.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 有情趣了。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 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68.苏幕遮

1.王实甫西厢记2.景物特点: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作用:,芳草延伸到 望不到头的极远处,触动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芳草“无情”正反衬出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深浓; 写景中带出一个“情”字,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做了自然的过渡。

3.意思是说,除 非好梦才能使诗人人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表情达意的特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69.凤栖梧

1.D[„„消得”是“值得”的意思]2.“拟把”一句是说准备借酒力摆脱春愁,结果是饮而无

味,可见春愁之深重;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3.这是一首怀人词,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缠 绵而又执着的相思之情。

70.一剪梅·舟过吴江

1.一个“摇”字颇具船正逐浪起伏的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动荡漂泊之感。

2.一是倦游思归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3.“流光容易把人抛”,运用拟人感叹时光流逝 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 变化,具体显示出春光逝去的动态,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4.上片写景是实 写,下片想象归家后情景是虚写。“秋娘渡与泰娘桥”是两个地名,实中有虚,虚写词人由地名 联想到家中盼归的娇娘,巧妙地点出对风雨阻归产生恼意的缘由。而“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 意境又恰和“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勾勒出的柔和温馨的氛围,一实一虚,形成鲜明反差,大大增 强了思归之情的表现力。

71.[双调·折桂令]九日

1.倦客思家2.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3.“翠袖”句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 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72.登岳阳楼

1.少陵野老诗史。

2.C[颈联主要写诗人年老病苦,亲朋之间已音讯断绝。]3.因

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 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4.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 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 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问,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 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73.长安秋望

1.是“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它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 凉,并统领全篇。

2.c[颈联正确的欣赏是:诗人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前后的主观情感是统一的。]3.移情 手法,借莲花之“愁”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无限乡愁。[手法上若答“移情于物…„人格化” “拟人手法”亦可]4.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颔联的一行雁

阵和颈联的半开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但南归之雁寄托了倚楼人的思乡情绪,东篱 之菊又融人了倚楼人的归隐情绪,所以说景语即是情语。

74.九日齐山登高

1.清澈、平静、包容、开阔[任填两个]2.B[诗人是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这可 从“但将”、“不用”词语的运用,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3.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

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尘世难逢开口笑”表 达抑郁之思,“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一个虽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 上。(意思对即可)4.“此”指人间的烦恼和变幻无常。全句有一种豪爽和旷达的情怀。背 后隐藏的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泪水。

75.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2.A(都是借代,不是比喻] 3.词作刻画了一位以国事为己任,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解民于水火之 中而又满怀一腔忠愤、充满必胜信心的爱国将帅形象。

76.过华清宫

1.李商隐小李杜2.一骑红尘妃子笑3.(1)典型细节。千里迢迢快马飞驰,不

知内情的人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结果竟是飞送荔枝。诗人通过“妃子笑”这一画龙点 睛的细节,就深刻地鞭挞了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的腐朽本质。(2)以小见大。咏 叹天宝轶事、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这样一个严肃主旨,诗人只选取千 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便突现在读者面前。(3)对比手法。“一骑红尘妃

子笑”一句,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深 刻揭露了皇宫中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

77.贾

1.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前两 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 尽。

3.持否定态度。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晤谈至夜半,但他殷 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但有 何用?

78.新

1.D(1)(2)(3)(4)2.一二句中,以上句沙堤形成的缓慢、难以察觉,与下旬官 府知道的快、纤毫必悉形成鲜明对照,使诗的讽刺意味特别强烈。三四句在看似荒唐的假设推 想中,尖刻地讽刺了赋税苛扰无处不到的严峻的社会现实。

3.题材是官府对海边新淤沙地 征税,不落窠臼;对这样一个生活侧面,诗人用极度的夸张艺术,对统治者残酷剥削,进行了大

胆的揭露。

79.马

1.自居易唐玄宗杨贵妃2.c[„„夫妻别”是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 3.把长生殿与石壕村对比,把帝王妃子的爱情悲剧与寻常百姓的生死诀别对比,鲜明而又突 出地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80.蝶恋花

1.闺怨上层妇女的苦闷个人抱负得不到施展。

2.A 3.字面义是“春天”,双关

义是“青春”。

4.(1)“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 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2)“堆”字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 孤独凄苦之情。

5.“深深”衬托人之孤独寡欢,“无重数”衬托青春之禁锢戕害,末句借客观 景物的反应来反衬人物的主观感情。

81.鹊桥仙

1.郴州旅舍2.七夕抒情议论3.A 4.示例:前一句:(1)秋风送爽、白露为霜 的夜晚,相逢虽只短暂一夕,但美好无比,令人回味。(2)理想的圣洁的永恒的恩爱,相会一 次,要比凡俗的平庸之爱强得多。(3)爱情只要达到心灵上的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一次就足 够珍贵。后一句:(1)全篇警语,以达观的方式,道出了只要人间真情在,不必贪恋片刻欢愉。(2)痴而通达,柔而洒脱的爱情观,超越“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3)只要爱得深,爱得专一永 久,即使不能朝夕共处,也同样是美满幸福的。(4)“朝朝暮暮”并非是幸福的同义语,也并不 一定代表爱情的坚贞不渝。[以上答任一个均可]5.(1)词中明写天上牛郎织女双星,暗写 人间情侣,于传统“欢娱苦短”题材中翻出新意。(2)将景物描写、感情抒发和理趣议论有机结 合在一起,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82.滕王阁诗

1.高、冷[一个“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一个“罢”字,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 凄凉。]2.A[营造的应是冷落凄凉的意境]3.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

83.题李世南画扇

1.(1)画面上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 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2)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 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2)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 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84.水口行舟

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 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描写了大雨过后,满山绿树的景象。从中可以看出,诗 人虽身处逆境,仍能以平常心,冷眼面对现实,执着自己的信念。

3.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 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答:人生道路总 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85.约

1.七绝(或:绝句)闲适2.C[见第3题分析]3.诗人约客未至时,是一种闲适、寂寞、怅惘的心情。通过“闲敲棋子”这一个细节描写表现出来。

86.步入衡山

1.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

2.B 3.要点: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 的喧嚣)、排场的厌倦;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第三部分

形象意境篇

87.溪居即事

1.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临水的村庄。

2.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表现出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和平的意境,用的是白描手法。

3.作 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维妙维肖,十分传 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 儿童的形象。

88.军城早秋

1.七言绝句边塞诗2.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 境局势的紧张。

3.表现了边关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 部署奋力出击,显示主将的决策果断;第四句写决心全歼敌军,显示主将的必胜情怀。

4.“朔云”、“边月”等词已让人感到边关的初秋之夜弥漫着一股清冷、肃杀之气,再着一个“满” 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渲染得更加浓重。

89.初冬夜饮

1.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可以从“偶求欢”、“淮阳多病”、“客袖侵 霜”、“明年谁此”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形象特点。

2.“侵霜”的“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 尘之意,更有暗示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

3.最后一句表 现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作用:诗人 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诗人身世茫茫之感,以反问语出之,更见其 沉痛哀婉。

90.„赠孟浩然

1.文采出众、蔑视功名、超然隐逸、高风亮节。

2.A[对偶句是概括人物生平,首联是抒 发钦敬爱慕之情。“中圣”是用典,D项正确]3.效力朝廷和归隐山林强烈对立起来,表达对 高官荣华的厌弃。

91.观

1.摩诘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

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吗马驰骋的英姿,天上地面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 捕猎物的过程。

3.全诗借狩猎活动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 军形象。

92.寄李儋元锡

1.首联以再见花开起笔,即景生情,景美而情不欢,以乐景衬哀情。

2.C[“敢于”一词 不当。诗人多病想辞官归隐,面对现实处境又不能一走了之,是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内心矛盾 的形象。]3.诗人既借“月”来传递友人间异地的关照之情,也借“月”的缺而复圆来寄托亟盼 朋友团圆的诚挚之心。

t

93.寻陆鸿渐不遇。

1.(1)寻陆鸿渐不遇;(2)一表现诗人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二表现诗人急切想知道 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

2.(1)流连山水自然,不以俗事为念的隐土形象。(2)一是陆新居 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人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远离尘俗,崇尚隐逸;二。是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流连山水自然,不以俗事为念的高人。

3.“每日 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怪异的神态,这就 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94.山中寡。妇

1.贫困孤苦“犹”“尚”2.尾联的议论揭示出统治者的赋敛剥削无处不到,表达了

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化了主题。

3.诗人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 之中,把山中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把人民的痛苦和诗人的同情 融人生活场景的描写,就使诗人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95.浪淘沙令

1.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下片叹息故国江山水流花落。[意思对即可]2.春 意阑珊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3.(1)这首词以梦中梦后的今昔对比的手法极写自

己的悲痛之情,又以“流水落花春去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抒发自己的无限辛酸之情。(2)作者运用这些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梦醒之后无限辛酸的亡国之君的形象。

96.鹧鸪天

1_词牌(名)小令2.(1)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或远近结合,仰视俯察结 合的角度来写景。(2)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 野趣。

2.(1)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形象;(2)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 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

97.采莲

1.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青春、健康、美丽、纯真。王诗中少女天真、活泼、顽皮、充满青 春活力,情调欢愉;白诗中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展现出少女害羞,娇美的形象。

2.王 诗一通过容貌衣着描写、二通过荷花荷叶映衬来塑造采莲少女形象的;白诗则是一抓住人物 的神情和和动作形态、二通过情景细节来精心刻画采莲少女形象的。

98.朝中措·平山堂

1.醉翁六一居士2.C(„„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刻画的是作者朋友的形象]3.离别情

怀表现在“手中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因为杨柳本是无情物,但在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 们离别怀远的思绪紧密相连。诗中塑造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或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 “文章太守”形象。

99.青玉案·元夕

1.婉约比喻和夸张元宵灯会的盛况视觉、听觉、嗅觉2.词作中,作者前面用节

日热闹非凡的场景,反衬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赏灯人,反衬“那人”的寂寞孤 独、脱俗淡泊。

3.一个与世人情趣大异,不慕繁华、自甘寂寞、孤高淡泊的女性(答案可不拘 一格,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超凡脱俗的奇女子)。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寄托着作者政 治失意后,不愿随波逐流的意愿,不愿跟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100.菩萨蛮

1.上片偏重写景,下片偏重抒情。上下片的关系是上片铺垫,下片承接引出抒情。

2.鸳鸯、两三家、红杏花、绿杨、柳绵飞,都和抒情有关,因为鸳鸯成双成对,易引情思,红杏绿 杨代表春天,又过去一年,在这个生机勃发的季节思念渐深,柳絮易使人想起当年折柳想送的 情景。

3.这首词塑造了一位盼望远方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词中通过写景以寄相思之情,处处点出相思之情深,写出少妇思夫情切,每天站在溪旁柳下盼望远方的丈夫早日归来。

101.[双调·清江引]老王将军

1.曲牌(名)小令2.本曲塑造了一位饱经风霜、久经沙场、最后被弃置不用的老将军的 形象。开头两句写老将军的外貌,极言其苍老。

三、四两句从将军的佩剑、坐骑方面来渲染他被 闲置之久。最后一句以战马的悠闲暗示马的主人长期被弃用。

3.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

102.春夜洛阳城闻笛

1.闻笛2.“暗”字极富表现力。(1)“暗”有断续、隐约之意,它写活了笛声在夜空中传 扬的特有的意境。(2)有笛声暗送之意,似乎专意吹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答出其中1点即可]„„满”字则生动地刻画出笛音随着春风在空中绵延回荡、悠然不绝的意境。3.“折柳”意象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 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03.秋

1.由于秋气萧瑟凄清,佳人夜永难寝,而“三更”本是酣然入梦的时刻,而她却要独剪红 烛,一个“频”字,就凸现了诗人难捱的寂寞、孤独与愁苦。

2.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 想象空间。“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 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3.“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和 凄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104.夏日六言

1.六言绝句(或六绝)放翁2.一个“横”字,以动写静,“笛起山前”,以声写静,突出了 星月之夜江边的静谧。

3.首句“溪涨”暗示刚刚下了一场雨,着一“拂”字写风之轻柔,给人 以闲适恬静之感;次句写月落而繁星满天,描绘出晴朗的夏夜氛围,给人以舒适之感;第三句写 船“横”,状其幽静、闲适,最具诗情画意;末句以“一声笛起”写出夏夜的清幽自然。全诗则描绘 出一个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美好意境。

·

105.山居秋暝

1.首联写山雨初霁,空气清新,初秋傍晚,景色宜人,给全诗营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意境。

2.D[应为“寓静于动”]3.通过泉水、青松、翠竹、青莲这些诗一般意象的描写,反映了诗AZ安静淳?bm~-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这些意象是为诗人理想境界 的环境烘托。4.“王孙‟‟指别居辋川的诗人自己。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

悟,一个“留”字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欲远离 尘世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06.旅夜书怀

1.这两个意象表现了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革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样寂寞。2.这是作者愤激的反语,句意是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以诗文闻名于世的,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白、孤寂的根本原因。

3·借景 抒情。诗人借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之景,比况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抒发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 感。[或:比喻与对比。诗人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 茫茫天地和一只孤独沙鸥作对比,则有孤独凄凉之感。]4.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星空低垂 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愈显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渺小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 是采用了以乐景写衷情的手法。

107.江

1.片云、孤月、落日、老马/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人在江湖,漂泊流徙,江海余生、孤独落寞 的意境。

2.这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1)“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表明“自鄙” 还兼有“自负,的意思,即乾坤之内,身在草野,心忧社稷的腐儒能有几人?(2)颈联的“心犹 壮,更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

3.抒发了诗人怀才被弃的不平之气和报 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108.登洛阳故城

1.D[格调并非高昂,相反是低沉]2.诗人登上洛阳城,看着萧条的景象,想到曾经的繁 华,不禁产生伤古怀今的情怀,这是对当时唐王朝没落的一种哀思。

3.第三联抓住了“暮

云”、“寒雨”、“古堞”、“空壕‟‟等意象,组合成一幅凄清的画面,空寂之中,几声鸦噪,数点雁影,渲染了萧瑟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内心的伤感。

109.商山早行

1.c。鸡声一r茅店w。月一。人迹一。板桥一„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共10个意象并

置,营造出一个旅途艰辛、寒气逼人、孤寂凄冷的意境。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 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3.(1)美 好、温馨、生机勃勃。(2)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 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3)此为虚写,以想象之景传达家乡之美好,传达 出思乡之情。4.(1)这两句诗用六个具有特征性的名词意象,表现出“早行”之“早”;(2)绘 声又绘色地描写出早行人之孤独悲凉的情景,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3)鸡声悦耳,使

人想起居家生活;晨月残天,使人生出别离忧伤;茅草旅店,说明人在旅途,可谓“含不尽之意见 于言外”。(4)静中含动,动中见静,一幅天然的画卷,写尽人在旅途的万千情状。[能答出两 点即可]

110.溪

1.本诗写于宋亡后,“馀思”当指诗人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

2.(1)日暮;

(12)馀思3.诗人运用了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等意象表现苦闷无聊的心境。4.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 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 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111.浣溪沙

1.婉约苏幕遮2.暮春。新竹,落花,燕子,郁郁春草,声声杜鹃啼。

3.登上高楼,望见高远空阔的天空,只会令人徒增孤独寂寞之感;而眼前只见邈远的芳草路,r却望不见远方 的故乡,令人顿生绵绵不绝的乡思。

112.生查子·独游西岩

1.登建康赏心亭2.D[读《离骚》不是用典]3.作者写青山明月,暗示自己高洁的品

行,借读《离骚》,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

4.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象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 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113.[越调·天净沙]春

1.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 天的景致。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地摇摆。院子外黄莺婉啭啼鸣,春燕轻快飞舞。小桥之 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

2.用意象组合法,将春的景物排列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写转向 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第四部分思想情感篇

114.从军行

1.吐露出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 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

2.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 荒凉。

3.一二两句借含蓄丰富的环境描写来间接抒情,三四两句是直接抒情。全诗表现出 一种激越雄壮的风格。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献身的精神。

115.宿建德江

1.“新”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陡然生出”,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 来的。

2.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 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3.作者通过描写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到的景色:烟渚、旷 野、暮天、清江、月影,勾勒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抒发了漂泊在外、远离家乡的孤独寂寞 之情。

116.移家别湖上亭

1.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 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

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传神地表现它们对主人的依恋不舍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呜

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3.诗歌通过柳条、藤蔓、黄莺 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用“柳条藤蔓”将“离情”系住,拟写不忍主人离去的动作,来表现人的 依依惜别之情;又巧托黄莺的“频啼”,抒写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117.武夷山中

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 怀。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118.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

2.诗人用“独有”“偏惊?‟的意外语

气,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触景而感时伤怀的心情,揭示出宦游人独有的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态。3.(1)中问两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的水乡景色。(2)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句句写惊新,而处处含怀乡,为下联衬托诗人思乡之情 蓄势。

4.“出”“渡”两个动词是化静为动。一个“出”字就把曙光与云霞相互辉映的壮美景 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一个“渡”字就把梅花和柳树在江水两岸载红载绿的一片生机状写了 出来。而“催”“转”这两个动词则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晴光”以人的情态,将春天使万物 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四个动词将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119.月下独酌(其一)

1.孤独无亲2.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月亮 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3.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 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 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120.夜泊牛渚怀古

1.c[“斯人”指谢尚]2.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空寂,这种秋江的空寂之感很自 然地想到谢将军今何在;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 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

3.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落寞的情 感,但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后者情感由尾联得出]4.尾联就是“景语即情 语”。当时诗人心中无限的惆怅与期待无法排遣,便吟咏出“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之句,将 心中的不快寄托给纷纷落下的枫叶。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这一景语衬托出了诗人的不得志。

121.使至塞上

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诗人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 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燕然3.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4.好在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一“直”

一“长”一“圆”使画卷具有了巧妙生动的几何构图美,大中有小,静中有动,既具立体感,又具流 动感;而且画面的色彩美自然天成。淡远的色彩衬托出大漠的广袤,浓丽的色彩凸现出大漠的 生机,淡妆浓抹,既雄浑又秀美。

122.登

1.(1)一连用了六个名词意象,由风、天、渚、沙、猿、鸟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

(2)写近景,小处着笔,与颔联写远景大处落墨相互映衬。(3)写景渚是清的,沙是白的,猿哀 啸,鸟飞旋,可谓有声有色,动静相映。(4)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 阔大。[答出2点即可]2.前两联写景,是诗人“登高”所见;后两联抒情,是诗人“登高”所 感。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触景而生情。

3.(1)猿声哀婉,飞鸟徘徊;(2)落叶飘零,万木萧 疏;(3)江水滚滚,韶华易逝;(4)常年作客他乡;(5)一生多灾多病;(6)独自一人登高;(7)时 局艰难;(8)两鬓如霜;(9)因病不能借酒浇愁。[或答:有作客思乡的情思,天涯孤独的怅惘,悲秋苦病的愁苦,人在暮年的感叹,无力报国的苦闷。]4.作者把老病孤愁之感、潦倒不堪之 景与国事艰难联系在一起,构成因果关系:因时世艰难,导致诗人潦倒不堪;因无力匡时济世,使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更其强烈,无法排遣。诗人不是咀嚼个人的愁绪苦闷,而是把它号阮国 伤时的博大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

123.蜀

1.祠堂之景丞相之事2.B[应为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3.“白”、“空”两个虚

字的含义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 伴的草木禽鸟自生自荣,不解人事代谢,流露出诗人的惆怅与哀叹。

4.这首咏史诗,将咏史 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他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他写刘备的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他写诸葛亮的未 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此杜甫在为诸葛亮咏叹的同时,也寄寓 着自己的感慨。

124.长沙过贾谊宅

1.楚客、人、君。

2.A[应为“都为贾谊无辜被贬的命运而生悲悯之意”]3.本诗借古

伤今,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抒发自己怀 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4.颈联中“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用贾谊写《吊屈原赋》的典故,用湘 水无情地日夜流逝,诉说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 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以此抒发作者对 前贤的深切凭吊和自己内心的无限愤懑之情。“湘水无情”也是暗讽唐王朝的无情。

5.“寂 寂江山摇落处”有象征义。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 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颓局势。

12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 之情。

2.C[此联不是“纯以景语”,“家何在”就是情语,也没有,“无惧于”的意思。] 3.(1)“横”状广度,“拥”状高度,既使诗的境界阔大而又更见诗人处境艰险。(2)一“横”一

“拥”,以动写静,状写出诗人前程莫测的愁苦。

4.“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 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 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 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126.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1.首联的杪秋,即深秋,是令人多愁易悲的时节,用一个“重”字形容霜露,造成一种寂寞凄 清的气氛,既是深秋的典型景象,又巧妙地为“秋晓”二字点题。

2.前三联用“杪秋、幽谷、黄

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意象,描写了荒寂、清冷之景。一烘托了凄清冷寂的环境氛 围,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落寞和惆怅之情。

3.既表达诗人久居穷荒心有不甘的落寞孤

愤;也表达希望自己看淡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

4.颔联写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着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

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而诗人借这些字眼,寄寓了流落不遇的心境,抒发了落寞孤愤的情怀。

127.登柳州城楼

1.辽阔、荒凉;由近及远。

2.D[不是以景结情,而是直抒胸臆]3.哀景: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纷乱飚、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哀情:(1)对友人望而不 见的关切之情。(2)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128.灞上秋居

1.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 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2.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 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 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的孤身一人的情景,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意境。

3.“独”与“久” 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 独。尾联一“久”字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

4.(1)从情景关系角度 看,是触景生情:诗人异乡羁留,见落叶而思故乡,对寒灯而觉孤独;(2)从炼字的角度看,“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3)从意象角度看,属于名词意象叠

加,增加了意象容量,在简短的句子中,把诗人的孤独流落之感,既高度凝练、又十分充分地表 现了出来。

129.无

1.前者为“困难”,写出相见艰难之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难堪之苦。

2.“春蚕” “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 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情感。

3.C(“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是诗人想象对方“月光 寒”的感觉。]4.特点是运用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 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 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的情感;尾联化 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130.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1.羁旅诗2.B[应为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3.(1)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

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2)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 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4.颔联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 别枝的景象。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 展翅,占枝高呜,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

131.小斋即事

1.正直,有棱角,不圆滑2.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不在对弈;“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不在音声。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3.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正直、有棱角。是自己的方直之品,才“世愈疏”、“万事妨”,无关乎国家的兴亡的。作者借此抒发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132.菩萨蛮

1.“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的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 霜雪”是江南的人美。通过这些写出江南的美。

2.C[这两句,既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 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沉郁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因家乡战乱飘泊难归的内心凄楚。] 3。反衬的手 法,以乐景写哀情。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更 觉情感的沉郁深挚。

4.(1)“莫还乡”实际还是想到了家乡,身在美丽的江南却想还乡,这 是一层转折;(2)一个“莫”是带有叮嘱的口吻,回家乡会愁断肠,这是第二层意思的转折。

(3)“未老”是第三层意思的转折,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没有关系,表面上很旷达,实际 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五个字看似平易,却有三层意思的转折,所以后人评 韦庄的词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133.鹊踏枝

1.七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却是千回百转。第一层,我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愁,所以挣扎着把 它抛掷了。第二层,我不但抛掷了,而且努力抛掷了很久。第三层,“谁道”一句反问,语气强 烈,最后发现并没有真的做到抛掷了闲愁。

2.(1)用叠词表明除了在花前饮酒沉醉外,词 人每天都在经历“抛掷”闲愁的挣扎;(2)表明“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结果;(3)“不辞,即 不惜、不逃避有害,表明词人宁可消瘦也要继续在“病酒”中使自己沉醉麻木,可见作者的痛苦 之深。

3.“河畔青芜堤上柳”是引起新愁的触发因素,是说我的愁随着那河畔的青草与堤上 的杨柳一样年年长起来,所以说是“新愁”。

4.远远的地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起,所 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主人公孤独的站立在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不正是心 中有种孤寂惆怅之感,难以排遣吗?所以词人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

附:本词所抒写的一片难以指实的愁情,可能和曾经身为南唐宰相的冯延巳,面对南唐风 雨飘摇的苟安局面,产生深深的忧患意识有关。古代知识分子面对支离破碎的社会人生,产生 茫然、伤感、消沉,甚至愁苦的心理,也是自然的事情。

134.村

1.七言律诗田园诗(思乡诗亦可)2.(1)景物特点: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

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2)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思乡之 情。(或:悠闲中隐含着贬官失意、异乡漂泊的凄苦悲凉之情。]3.第二联(颔联)描写了初

秋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上句的“万籁有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下句的“数峰无语,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使景物描写分外生动。第三联(颈联)描写了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胭

脂”和“白雪”运用了比喻修辞的方法,红白相衬,有色有香,对比鲜明,色彩艳丽,使景物描写特 别形象。

4.运用触景生情法,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 后为何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 物而产生了思乡的愁绪。这样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 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135.春日登楼怀归

量。滁州西涧2。B[颔联所写是楼上的视角]3.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 作者的思乡之情。

136.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1.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2.CC“清笳乱起”写边关敌情,“铁骑无声”写军纪 之严、阵容之大,二者都是正面描写,看起来有动有静,但实际上并没有主次关系,故而谈不 上“以动衬静”。]3.最后三句内涵丰富:自幼报国且孜孜以求;年逾花甲尚未如愿;壮志难 酬而雄心不死;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痛苦无奈又深沉激愤,种种复杂矛盾的心情汇聚于“有 谁知”一语之中。

4.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 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1)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2)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137.鹊桥仙·夜闻杜鹃

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 做的铺垫。(或:借景抒情,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2·衬托(或:烘云 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3.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 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138.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1.李白2.r。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 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不能统一的愁与恨。

3·李 白所处的盛世无处可寻,表达对国家倾颓局面无法挽回的深沉感慨。[通过对所倾心仰慕的诗 人的凭吊,为自己愁与恨的苦闷心情寻找寄托。这样理解亦可]4.前一句实写天近傍晚、江 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后一句虚写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 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 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

139.摸鱼儿

1.BC,“春且住!”、t·见说道”、“怨春不语‟‟等,都是把“春”拟作可以对话的人]2·寓意是 指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

3.“愁‟‟指作者的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 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被闲置着的愁最苦。

4.描画暮春景象,表面上抒发伤春之 情,实则是暗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

5.D[词中没有夸张] 第五部分

表达技法篇

140.独坐敬亭山

1.这两句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了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失之后与一片白羽 般的云彩飘去之后的特别幽静的境界,以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

2.运用拟人化的手 法,抒写诗人和敬亭山的相依之情;恰恰更是抒写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

3·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寂寞、孤独之情。

141.春

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使情感表达婉曲深刻。[或答:以

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后两句转写愁思,东风 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

3.新奇之一:不是直接抒 发自己的愁情,而是用拟人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新奇之二:第三句不说自己愁

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第四句不说因愁闷而难以度日,却怨春日招惹,把恨引长。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142.闺意献张水部

1.表达了诗人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

2.诗人通过“低

声问夫婿”这一细节描写,就把新嫁娘亲呢娇羞的口吻、此时沉醉于新婚幸福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为初见公婆而严妆打扮同时内心的惴惴不安,都跃然纸上,新婚闺房气息扑面而来。

3.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比朱庆馀,以“齐纨”比他人 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庆馀的优秀作品。

143.田

1.春意盎然2.鸠声悦耳是远景、听觉、动景,杏花映日是近景、视觉、静景,可谓动静相 映,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3.全诗情景交融,笔触欢快明朗,描 绘了浓浓的春意,勃勃的生机,表现了田家生活的热烈、兴旺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与民同 乐的态度。

144.谒荆公不遇

1.“抱”字最传神。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 是围抱着船帆一样浩浩荡荡向远方流去的情境,以宽阔而渺茫的江面反衬船的渺小,表达自 己的孤独之情。

2.“渺渺”写出了春江水面的辽阔,“茸茸”写出了花草的柔密茂盛,从中透 露出作者的孤寂、忧愁之感。另外,这两个叠音词使整首诗音韵和谐,增强了表达效果。3.B[„„沿着江宁城流过”分析不当,正确理解是四面江水沿着船的边沿流去]

145.绝

1.春夏之交乍暖忽寒。

2.通过视觉意象——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意象——野 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通过听觉意象——蛙声歇;触觉意象——东风寒:表现“寒”的感 受。

3.(1)“春衫试单”这一细节描写,准确地表现了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心理“情 味”。(2)“蛙声歇”这一细节描写,通过青蛙由气温乍暖的欢欣歌唱到气温忽寒的声息哑然,写出了对季候乍暖忽寒的怪讶“情味”。[结合一例分析即可]

146.待储光羲不至

1.天色已晚,下起细雨。

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细节一: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细节二:或立起或坐下都在留意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 细节三:以为是友人身上的玉佩撞击声,正要出门去迎接,结果是自己的错觉。

3.(1)传神 地写出了期盼好友到来的焦急、期待的心情,(2)以此作为铺垫,更衬托出后两联写等候好友,而久候不至的怅惘之情。

147.鹧鸪天

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所以选取杜 鹃这一意象,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借杜鹃意象渲染一种思乡归家情怀。

2.最后两句是说:

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 家难归的感慨。

3.这首词表情达意曲折婉转,写“乡思”却不平铺直叙,而是去写有心之鸟、无意之人,以物观我,情为物动,以乐景写哀情。

148.秋波媚

1.拟人移情于景2.“悲歌击筑”原是燕太子丹为荆柯前去行刺秦王送别时的场景,那场景那声充满着慷慨悲壮的气氛。这首词用这一典故,使上面写到的哀角声也变成了慷慨 悲壮的旋律,使整首词都充满了高亢昂扬的情调,从而也写出了词人对收复中原充满希望之 情。

3.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灞桥的烟柳、曲江的池馆,“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 地、胜利归来,暗示着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胜利前景,增添了这首词的浪漫主义情调。

149.[正宫·小梁州]秋

1.宫调(名)曲牌(名)2.前后描写的景物有十余种之多,全面展示了杭州秋天的迷人 风光,给人一种立体的感觉。观察角度有近视、俯看,又有远眺、仰视,触目之处皆为佳景。

3.曲中描绘的秋是一个的清爽、沉静的境界,蕴含的是作者淡泊名利、飘然出世的心态(或思想)。

150.送魏二

1.橘柚香。

2.“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 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3.第一、二句写诗人江楼设宴为送别,并送友人上船,是 眼前实景。后两句以“忆”字为友人虚构了一个旅夜孤寂的场景,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

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诗的意境,更有助于表现惆 怅别情。

151.塞上听吹笛

1.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牧马归来,这一情景显示出一种边烽暂息、和平宁谧的 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开阔明朗的基调。

2.一二句写的是实景,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 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三四句写的是虚景,将本是曲调的“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 声而是落梅的花瓣,这样虚实结合,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3.一是化声为形,使风吹的 不是笛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其色、香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二是用了通感手法,使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从而透露出他们的浓 浓的思乡情。

152.十五夜望月

1.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写秋思 作铺垫。

2.(1)视觉角度,由下而上写月色的明朗、素洁;(2)听觉角度,由动到静烘托出月 夜的幽静;(3)嗅觉角度,写桂花飘来的阵阵幽香;(4)触觉角度,着一“湿”字写出夜深露凉的 感觉。[这两句还妙在看似在写景,实则暗写人的赏月,为下文抒情做准备。]3.这两句妙在 诗人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而是推己及人,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今晚的秋思会 落在谁家?这就拓展了诗的意境,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153.凉州词(其一)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一二句一写从边城仰望的天空景,一写在边 城俯视的地面景,都是在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的景物。而诗的三四句则把诗境扩展到视线之 外——浩瀚遥远的大漠彼方。

3.描写边塞风光用了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

对比手法。前两句实写边塞天气及植物,后两句虚中有实,辛酸而沉痛的思想感情通过驼队的 行动方向集中表现出来,收到以少胜多,寓虚于实的艺术效果。

154.雨后池上

1.春2.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通过比喻表现 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3.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 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表现了雨后池上的动态美。诗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 春景图。

155.野

望。

1.用点面结合法写景。诗人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带着牧歌式 的田园气氛。[或答:诗歌由远景到近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 野秋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2.颔联运用了互文修辞格,即“山山…„树树‟‟都笼罩在秋意

阑珊的落晖之中。

3.在闲逸的情调中,流露几分孤独、抑郁的心情[或惆怅、孤寂的心情;或 彷徨、苦闷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156.题李凝幽居

1.苦吟;郊寒岛瘦2.幽;隐者3.响中寓静(或以声衬静、以动衬静)4.B[分野色: 是烂熳原野景色展现于眼前的意思]

157.鲁山山行

1.行2.惬迷3.(1)“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幽静的鲁山,因为“行”,所以好 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2)“迷”的原因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一个“迷” 字,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4.主要运用了动中有静的写作手法。山林空 荡,熊在爬树,鹿在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这画面是动的,可是诗意却是 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到、非常幽静的境界。尤其“云外一声鸡”,这一动中有静的写法,更是 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5.因为前六句已极力铺写了山中的空寂,连野兽也不惊,自己 也深深陶醉在景色之中。恰在此时,传来了一声鸡鸣,打破了山林的静谧,如同一石投进平滑 如镜的水面,陡然激起层层涟漪,形成了动与静的反差,听觉与视觉的交融,而诗却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或答:诗人游历于奇峰峻岭之间,流连于幽深宁静的小路之上,不禁生疑“人家在 何许”?正在沉思时,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 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又令人遐想。]

158.望海楼

1.烘托望海楼的高峻。

2.空间,时间。

3.B[诗人说江上片片征帆映入眼帘,又引起 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B项理解太死板]4.答案要 点:(1)色彩(红、白),(2)声音(画角),(3)动态(催、起)。

159.阮郎归·初夏

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2.D 3.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 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景语即情语。

160.瑞鹤仙

1.婉约长调(或慢词)2.B 3.(1)动静结合。第一句描写秋叶飞舞的情景,第二 句描写夕阳远山的图画,在旷远飞动的景色中透出淡淡的凄凉和迷惘,暗寓愁苦之情。(2)远近结合。分别写近观和远望,把秋天雨后的景状描绘得宏大而细致。(3)融情于景。雨初过,落叶零乱,风定犹舞,通过对落叶的动荡不停的描写,暗示心情的触动。(4)景物描 写有变化。风吹叶零乱,风定叶犹舞;斜阳映照下的深树,或明或暗,由色彩的变化。[就其 一点分析即可]

161.[越调·小桃红]秋江

1.宫调(名)瞳牌(名)2.这首小令将秋水寒烟、如练江水与动态的数行征雁相互衬 托,使整个画面显得空灵邈远而又富有生机。“吴歌荡桨”、“白鸥惊起”又使宁静的“蓝天白

雪”、“绿苹红蓼”显出出视听交汇的动感,巧妙地将淡淡的离愁和心灵的幽怨,寄托于绝美的自 然景物之中。

3.这首小令描写了晴朗的蓝天、江岸的白雪、如练的江水、绿色的浮苹、粉红 色的蓼花等不同色彩的景物,并巧妙地调和在一起,把秋色映衬得异常绮丽、多姿多彩。

162.夜

1.卖炭翁琵琶行2.最主要的手法是侧面烘托。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

户明”烘托出大雪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烘托大雪之厚重,以雪夜奇寒 烘托出作者心情之孤寒。这是从触觉、视角、听觉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3.“时闻折竹

声”这一细节意蕴至少有三层:其一,“折竹”,侧面衬托出雪之大之重:其二,“夜深”而“时闻”,衬托出冬夜的寂静;其三,又写出诗人彻夜未眠,这不只因为“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 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163.邯郸冬至夜思家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此句妙在:抱膝孤坐的“影”陪伴抱 膝孤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表现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曲笔他现手 法。作者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 人。这种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164.从军行

1.描写严酷的环境;抒写壮美的诗情。

2.裂/折用恶劣的环境映衬顶风冒严寒雪

里行军的戍边将士,表现一种壮怀激烈,昂扬向上的思想感情。

3.本诗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4.(1)以环境的恶劣来反衬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2)“红旗”与“天山雪”构成色彩上的 对比,表现征人的壮志与豪情。

165.武昌阻风

1.用正话反说,以乐写哀(或欲抑先扬)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满腹的乡思和愁绪。2.此句中诗人将归家的愁思比作东去的流水,“满”字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眼前之景,让读者 清楚地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浓郁的思家之意。

3.不相悖。一二句抒发的是诗人旅居他乡的 思归之情,三四句名义是去江边赏花看景,实际是为了排遣自己阻滞武昌所引起的乡思和愁 情。这样写更显构思精巧,以闲适写哀愁,含蓄委婉地表达诗人浓浓思乡之情。

166.塞下

1.B[应为白天步调一致、奋勇征战的情状]2.三四两句使用了衬托手法。一曲《折杨 柳》尽管牵动着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对春色的渴望,然而这更有力地衬托出将士们仍守边 报国、忠勇杀敌的坚定信念。

3.尾联借用傅子介慷慨复仇的典故,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这同时也是边塞将士们全力效国的豪迈誓言]

167.听蜀僧浚弹琴

1.“一挥手”用动作表现蜀僧弹琴的姿态、技艺;用“万壑松”比喻琴声的铿锵有力。2.B[这里是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的极其铿锵有力的,没有拟人手法]3.一是运用 了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一典故侧面烘托,二是从末两句描写听者专注的惑受上,侧面烘托出蜀 僧睿琴声的美妙和琴艺的不凡。

4.用典表明自己也是通晓音律之人,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 人生的知音;诗人在结尾以“碧山暮”、“秋云暗”一方面写出了听琴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知音难遇的愁情。

168.月

1.(1)诗人所在长安月夜,诗中未着一字;(2)家室所在之郧州月夜,诗中拟想而写到的;(3)将来与家人团圆的月夜,诗中对之而寄托希望的。

2.一“湿”一“寒”表明妻子望月之久,忆念之深,突出了妻子对丈夫的忧心忡忡、辛苦思念之情,实则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离乱中的妻 子家小的深切挂念。

3.(1)尾联“何时”写出茫然心情,与开头“今夜”相应;(2)“双照”由 “独看”托出,又不脱“月”字;(3)虚写他日月夜双照泪干,实际写此夜自己独望而泪不干。首 尾如此照应,可见构思之巧。

4.诗歌运用曲笔,明写妻子,暗写自己,借对方对自己的思念 来传达作者对妻子儿女的思念。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或具体答:“独”字,是写妻,也是写自 己,写尽了孤独落寞的情景,此一曲;儿女年幼不懂得身陷长安贼手的父亲的安危,所以虽有儿 女在母亲身边,却不能排解妻子的忧愁,此二曲;一个“湿”字,一个“寒”字,表明月下久立,妻子 的千种关怀,万般怜爱,得到了充分体现,此三曲;何时才能夫妻团圆,又隐含了对国事的关心,此四曲。]

169.书

1.青年时期立志报国暮年时期壮志未酬2.C[“塞上长城”是陆游以典明志,非讽朝 廷。]3.(1)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的对比;(2)“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 的对比;(3)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的对比。

4.这一联共由6个名词 所包蕴的意象组合:“楼船”、“铁马”是作战的主体,“夜雪”、“秋风”是描绘作战的背景,“瓜洲 渡”、“大散关”是点明作战的地点。这样对仗工整的名词排列,就形象地表现了当年宋朝的水 师和骑兵抗击金兵并取得胜利的伟大壮举。

5.诗人借颂扬古代名相敢于出师北伐,暗衬当 时朝廷畏金如虎,抗金无人。

170.江城子·密州出猎

1.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太守出猎的雄姿,二是太守出猎的场面,三是太守出猎的豪气。2.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 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3.(1)以孙权自比,表现自己过人的胆略和勇 气,希望能像孙权一样建功立业。(2)以守疆卫边的魏尚自许,希望被朝廷起用,实现自己许 身报国的愿望。

4.出猎;前赴西北边陲,抗击西夏之敌,报效国家

171.西江月

1.惊鹊鸣蝉七八个星两三点雨2.“忽见”一词,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

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 度。

3.运用的是侧面烘托手法。词人正是通过侧面描写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还有农人话丰收来烘托人物内心的喜悦心情,从而把词人对农村的喜爱、对农民丰 收的喜悦之情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172.兰溪棹歌

1.第一句仰视,第二句俯视。这两句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 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既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也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3.鱼抢 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

173.江楼感旧。

1.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

2.比喻、叠字回环。描绘了天空清朗,皓月生 辉,江水银光闪闪的恬静的美景。

3.(1)诗人旧地重游,去年的美景仍在,凭栏共赏的欢乐 场面记忆犹新,而今同游人却不知漂泊何方;(2)面对依稀可辨的旧日风物,诗人内,【)产生了 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174.书湖阴先生壁

1.这首诗通过山中人家初夏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2.(1).使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两山”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的急切性。(2)化静为动,化无 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3.示例:推开门,两座郁郁 青青的山峦殷勤而急切地扑人眼帘,满眼翠绿,令人心旷神怡。

4.诗眼分别是“护”和“送”。绿水护田,青山送色,这一“护”一“送”,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山水对湖阴先生的友爱之情,表现 得那么柔婉可爱,生动活泼。[后面或答:……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一水”“两山”转化为富于 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

175.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引愁心”“别秋江”虽都有拟人色彩,但“雁引愁心去”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 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旬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 衬。因而“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

2.此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 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 仙境的情景。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4.“诗眼”分别是“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 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176.春夜喜雨

1.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更能表达作者的喜雨之情。

2.D[最后 两句是想象之词,是虚写]。

3.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 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177.临江仙·夜归临皋

1.抱负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摆脱人世问的名缰利索。或答“理想不能实现,心为物 役”等,意思对即可。

2.一语双关,既写自然景象,风平浪静,又写作者的心境,比较平静。[“一语双关”或答为:情景交融、融情入境] 3.D[正确的理解是: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 隐江湖。或:追求人生自由、不为物役]

178.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L苏轼辛弃疾豪放派2.D[这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

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只理解了字面的意思,没有理解作者写这两句词的意思。] 3.“满载”两句以工整的对偶描绘风未起时的秋色湖光,蕴含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波神”两句 用拟人的手法,写微风忽起时斜阳照射下的鳞波美景,并交待作者停舟峰下的原因是波神多 情,天公作美。

4.达观、豪迈的胸怀[乐观”、“开朗”、“旷达”等词亦可]。[词中第一、二句不 能作为例子来分析,其他六句均可用来分析]以下是各句分析示例:

例一:“波神留我看斜阳”一句,作者把遇到的大风大浪,道路受阻的情况想象成水神有意 留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足以体现他乐观的心态。

例二:“唤起鳞鳞细浪”,作者把滚滚波涛比喻成鳞鳞细浪,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 被迫停泊的情景,充分表达了他的豪迈胸怀。

例三:“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期待明天风向回转,天气变好,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 系呢?表现了他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

例四:“水晶宫里奏霓裳”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成龙宫 的欢庆音乐,表现了他开朗达观的胸怀。

例五:“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对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信心满 怀,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情怀。

179.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诗人希望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只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不能实现。[“长安”暗指汴京,“无数山”暗指南宋朝廷内只求苟安的大大小小的投降派。] 2.“青山”象征的是抗金志士,“东流去”象征的是日见衰颓的国势。句意为:志士英雄虽作许多努力,但难以挽回宋王朝失 败的颓势,就像青山遮不住东流去的江水一样。[有人把“青山”理解为主和派,把“东流去”理 解为不可抗拒的抗金潮流,笔者认为很不妥,这种理解既不合全词的意境,也不合当时的背 景。]3.朝中投降派的议和论调。全词抒发了极端悲愤忧郁而又无可奈何的沉痛之情。

180.[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1.小令2.C[曲中并没有写瀑布的声音]3.比喻。(1)作者将瀑布自石壁下注比喻

成白虹深入水面,似要吞饮涧水,生动地写出了瀑布高悬而又急下的态势。(2)作者将瀑布自 山顶奔流而下比喻成玉龙下山,形象地表现出瀑布倾泻时生龙活虎而又曲折翻腾的姿态。(3)作者将瀑布的水花飞溅于山石之上比喻成片片飞舞的雪花落在沙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 水花的形与色。[赏析两处即可]4.得分要点:(1)明确提出见解;(2)能从李白、乔吉的诗 中合理引用并作分析;(3)分析层次清晰,结构完整;(4)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提示:认同,可从这首元曲想象奇特、比喻新颖、气势恢宏等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手法角 度分析两人诗风的相似。不认同,可从李白诗歌才调高迈、涵容天地、气势超凡脱俗,非乔吉所

能比及等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差异。

示例:我赞同称乔吉为元曲中李白的观点。李白诗歌的风格是想像瑰丽,气势恢宏。乔 吉此曲将李白诗的这种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作者将瀑 布想像为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悬挂在高高的石壁上,景象阔大,想像瑰丽奇特,写出了瀑布飞 流直下的壮观景象,颇具李白诗意境恢宏的诗风。与李白在《望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描写异曲同工。可见乔吉堪称元曲中的李白。

181.[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1.宫调(名)曲牌(名)2.(1)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 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2)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 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3)比拟,如说新月“学”扇,形容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表 现了月的变化。

3.B[三四句是近景,不是远眺] 4.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

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

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句侧重写 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第六部分语言品味篇

182.暮江吟

1.黄昏初夜暮色江面2.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

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还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3.“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 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183.征人怨

1.边塞诗。

2.诗人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跨度的征战生活写“怨”:首旬怨年年岁岁频 繁调动,二句怨时时刻刻持刀征战,三句怨征戍之地的荒寒,四句怨行军转战的苦辛。3.既有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对“玉关”),又有两联各自成对。既有词性对(如动词

“归”、“绕”对举),还有数字对(“三”、“万”)、颜色对(“白”、“青”、“黄”、“黑”,四种色彩交相辉 映)等。

184.端

1.凄冷2.不能换成“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

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 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

3.这首诗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最大 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 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185.次北固山下

1.D[抒发的是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2.“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

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 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不好。“生”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太阳从大海上孕

育而出的情状,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情趣。

4.(1)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 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2)写景逼真,意象美妙,蕴含了一种理趣: 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还蕴含一种哲理:“日…„春‟‟这样的新生事物,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

186.春山夜月

1.胜2.诗人精于炼字。“掬”、“弄”二字有珍惜、赏玩的意味,“舀”字动作过强,“闻,字 不及“弄”字能体现出亲近、喜悦之情,都破坏了诗歌的意境。

3.写诗人把目光投向远处,呼 应、深化了开头的“忘归”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胜境的留恋向往。

4.(1)结构上,“月,字紧承 “赏玩夜忘归”中的“夜”,“花”则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2)这两句诗写山中胜事,既写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 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3)“掬水月在手”,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 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一合一分,诗意盎然、妙趣横生。(4)精于炼字,“掬”、“弄”二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是神来之笔。(答出2点即可]

187.江楼夕望招客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A[“茫茫”一是说明日暮时分模糊不清,二是 形容旷远的样子。]3.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

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

4.晴天本无

雨,夏夜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 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188.自河南经乱……

1.交代了兄弟姐妹分离的原因、分离地方现状和写作原由。

2.c[以“雁”、“蓬‟,作比,写出兄弟离散的孤苦凄惶的情态,从而揭示战乱之苦]3.诗意是: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

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4.(1)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能道出的真 实情感。(2)直抒胸臆,不用典故,不事藻绘,情韵动人,显示出白诗的语言特色。

189.壬辰寒食

1.隐逸生活。

2.B[A项应为从客思写起;C项应为为官无乐而思归隐;D项“客居他乡 的哀伤”不是本诗表现]3.“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 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 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

4.(1)首联用杨柳喻思绪,形容客思多得 理不清;(2)颔联用夸张手法,形容祭扫的眼泪多如长江的水涨;颈联“雪发争出,朱颜早凋”也 是夸张,因为王安石当时不过32岁;(3)颈联、尾联均用借代。雪代白发,朱代青春容颜,轩冕 代仕途,渔樵代归隐,使表达既简练而又含蓄。

190.题竹石牧牛

1.苏轼苏黄2.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

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与

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砥石还是残竹,都是对这种宁静和谐生活的破坏,是作者 不愿看到的。

3.(1)称牧童为“阿童”,稚气可掬;点明他手中的鞭子,挥之动态亦可想见。(2)“觳觫”原形容牛的恐惧颤抖的样子,以“觳觫”一词代牛,就把画中的老牛老而筋力疲惫,在鞭子催赶下的步履蹒跚的意态,跃然纸上。(3)牧童与老牛间着一“御”字,又把牧童逍遥徜 徉的意态,写得恍然如见。

191.苏秀道中……

1.(1)溪流岸深,稻花秀色,桐叶佳音;(2)说明诗人以贫困农民的心,去感知大雨所带来 谷物丰收时的喜悦;以劳苦大众的情怀去感同身受。

2.“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 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

3.大雨如注,诗人“房漏”、“床湿”,但他不顾个人生活窘迫,闻雨而喜,表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高 尚情怀。

4.(1)“应”字写诗人想象中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的生机勃勃的画面;(2)“最”字写 诗人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两字充分表现了诗人无比喜悦的 心情。

192.小孤山

1.“江山”和“狂澜”两词语义双关。除对小孤山写实的含义外,“江山”另一含义是宋朝江 山,“狂澜”另一含义是象征宋朝所面临的危亡局势。

2.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 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 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3.(1)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2)小孤 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3)偶然存留的孤山 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答出2点即可]

193.菩萨蛮

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2.此五字,虽不是直接回答,但能把游子跋山涉水、风雨兼程地奔赴故里的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既含有 候人的关切,也有归人的心情,有言尽而意不尽之味。

3.两种说法都能说得通,只要能依诗 说明理由,即可。示例一:游子思归乡。第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第三至六句是游子 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示例二: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 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194.菩萨蛮

1.这首词刻画了一个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的形象。表现了女子独处时慵懒无聊的心 绪和自矜自怜的情怀。(意思对即可)2.A.[“香腮雪”虽说写女子那香而白的、娇美无比的 脸庞,但“度”赋“鬓云”以活力,意在表现女子的娇慵之状]3.全词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女主人公梳洗时的娇慵姿态和妆成后的情态,委婉含蓄地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其中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195.玉楼春

1.春光好2.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3.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杏花盛开,蜂 蝶争喧的景象和盘托出,烂漫的大好春光也呼之欲出,使人产生无限联想,并为之陶醉。真是 一字之功,全词为之增色。[或答:(1)“闹”字写出杏花争鲜斗艳之神,也表现出作者的欣喜

之情。(2)“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3)不但使人觉 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 泼生机。]

196.望江南·超然台作

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 的心情。

2.B[春水、春花、蒙蒙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 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的苦闷的]3.这首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如“烟雨暗千家”隐含了淡

淡的郁郁之情,蒙蒙烟雨又触动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其它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197.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词牌名小令2.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3.“眉眼盈 盈处”运用的是双关手法,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遐想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 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4.(1)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以 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2)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送春归…„和春住”,想象送走的 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198.西江月·遣兴

l_C[上阕后两句是说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不如不信] 2.“旦”有“暂且”之意,暂且欢笑,实则流露出“欢笑”背后的愁苦。

3.诗人壮志难酬,显然 是借酒浇愁,醉中隐含着太多的忧愤、辛酸和无奈。

199.[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1.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为后面的正面鼓吹归 隐提供了依据,作了有力的铺垫。

2.“冷淡”表明作者要学习陶渊明,培养自己清静淡泊之 志;“清新”表明作者要学习杜甫,写出词意清新的诗篇。这二句描述的是作者隐居之后的生活 是闲适而又充实。

3.①对偶,“秋月”与“春花”上下相承,写时流逝之快。②比喻,将“人 情”比作“云”,突出人情冷漠,不可捉摸。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兼有夸张,时光短促,人 生短暂,暗示隐退之意。

4.(1)此曲运用白描手法,平易浅近,流畅自然。(2)纯用白话口 语,自有其天然淳真之美。(3)

一、二句借物起兴,直陈其事,看似写景,实则在于暗喻。(4)

三、四句用的是明喻,以自然之物作比,形象鲜明。(5)这支曲子全部是对偶句,却衔接紧 密,转换自然。[答出3点即可]

200.[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1.宫调(名)曲牌(名)2.“涌”字生动地表达了发现灯船的人们那种惊讶赞赏、疑幻 疑真的感受[句意是写灯船,却仿佛江面上涌现出一座蓬莱仙岛]。“飞”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灯船上热闹景象时的感受[这袅袅香烟与悠扬笙歌似乎要飘然而上,飞绕天上的玉楼]。3.要求:突出重点词语(灯火、闹、桥);想像合理(符合特定气氛);描写生动流畅。

示例:在春桥上举目四望,家家门前张灯结彩,十里江岸人潮涌动。桥下,锣鼓喧天,龙飞 凤舞,观灯人不时暴发出欢呼声。江面上,灯船游弋,火树银花,那绚烂的灯火倒映在江中,随 着水渡闪动变幻,有如仙境般美妙。

第七部分

比较阅读篇

201.[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1.用典2.“其一”重在揭露和否定历代统治阶级奢侈淫逸的享乐生活;“其二”重在历 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3.D[„„读书人一声长叹”,是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4.如 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 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202.[双调·清江引]咏梅

1.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其一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 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其二句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 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3.(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 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 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203.渔家傲/清平乐

1.娇洁2.欢乐

幽怨凄凉或凄怆3.作者在《渔家傲》中是以“醉”写乐。一方面

欣喜春信、赞美雪里寒梅。因美景而“陶醉”;另一方面,在与人共赏梅花、劝人饮醉中,表现了 主人公的热情和喜悦。作者在《清平乐》中则以“醉”写哀。一方面通过触景生情,感伤世事动 荡变化、物是人非;另一方面借醉消愁,排遣自己飘零沦落、衰老孤苦、饱经磨难的忧郁。

204.在狱咏蝉/蝉

1.南冠/薄宦2.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3.骆诗表面上 是在咏蝉,实际上借蝉的遭遇寄托自己的怨愤,借蝉的孤高贞洁,表露自己品格高洁、无辜沉冤 的心迹。李诗意在借蝉的高洁表达自己虽不能摆脱生活的清贫、难饱的困境也要保持清高廉 洁的品格。

205.木芙蓉/窗前木芙蓉

1.犹胜无言旧桃李花叶残败2.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3.A[暗示和象征都牵强附会,吕诗是托物言志,抒发保持操守的情怀]4.吕诗着重描写的 是傲然独立,不受他人摆布的木芙蓉形象;范诗写的虽孤寂、心酸、凄凉,但并不愁苦而是乐观 昂扬的木芙蓉形象。前者侧重的是保持操守,后者侧重的是乐观淡定。

206.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劈首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也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2.表意不同。江诗的“篱下菊”是用典,既有强烈的故乡之念,也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情怀。岑 参是以“故园菊”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其中寄托着诗人对战火中的人民的忧患 之情,也表现了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

3.江诗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北雁南飞”是实,而 诗人的心随南云北雁向故乡飞去,想到家乡篱下的菊,是虚;“心逐”“形随”是实写,显现出归乡 之情的急切。“故乡…„今日”是虚写,但也是虚中有实,看似写景,实则言情,虚实结合,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岑诗一二句实写,三四句虚写。“遥”字引出“故园菊”,进而设想它“应傍战场

开”,这一想象之词的虚写不仅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虚中有实,也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 乡之情,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

4.江诗用“故乡篱下菊‟,隐喻故国南 朝,借景抒情,把对菊的思念抒发为对故园的愁思,“今日几花开”又包孕着对南朝亡国的感慨 之情,从而流露出作者的亡国的隐痛,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的思国之情。

207.春夜喜雨/春雨

1.五律七绝2.杜诗:(1)春雨来得及时;(2)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周诗:(1)春雨 有利于农人耕作;(2)春雨水量可观。

3.杜诗要点:(1)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

节”),(2)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4)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5)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1)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2)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耕人”、“花”、“鸥”的作用);(3)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 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本题不要求考生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只须就某一首在艺术表 现方面的个性略作阐释能言之成理即可。]

208.枫桥夜泊/枫桥

1.今不忘2.B 3.月夜羁旅的寂寞;对枫桥美景的怀念

209.华清宫/过华清宫

1.杜牧。

2.(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 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 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3.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 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 朝兴衰。

210.金陵晚望/金陵图

1.登临

题画2.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3.高诗抓住笼照在金陵古城的“浮云,“落日”“秋声”这些意象,隐喻国势衰微,抒发对唐王朝昔盛今衰的无限伤感。韦诗用“老木,“寒云”这些意象来象征颓靡的帝王之都,抒发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两首诗都是借六朝旧 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11.登岳阳楼(杜甫/萧德藻)

1.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C[萧诗的“看山”句是在湖面 上,尚未登楼]3.甲诗从登楼前自己感受和游湖所见写起,在最后的结句中才点题登楼;乙 诗先写登楼所见,开笔点题,然后由所见之景展开联想,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思。

4.颔联写洞 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 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问,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 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212.咏

1.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而“秋后,与“清 霜”则语意重复。

2.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 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3.D[贺诗没有颂扬唐王朝兴盛光明的明显用意。] .

213.山

1.(1)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2)为后文 写惊异之情作铺垫2.(1)翁诗——侧面描写何诗——既有侧面描写,又有正面描写(中

间两联)(2)翁诗——表达雨后的惊异之情何诗——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后的奇。

2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龙标野宴

1.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 愁和关切,以及对友人的抚慰之情。

2.C[“同情”太浅,对友人的不幸主要表达深刻忧虑,以 及思念、关切、抚慰之情。B项从“莫道”句可以看出王昌龄对自己的贬谪并没有完全释然] 3.这句虽是直叙其事,但叙中含情。“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 难。诗句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4.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 “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第一句是借景来写愁,第二句是借事来写愁,第三句直抒心中的 愁,第四句写一直伴随的愁]。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 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215.送魏二/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1.绝句(或七绝)边塞2.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 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 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

3.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 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 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

4.这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诗人因友 人远去而独自伤心)与“流水”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之水反衬诗人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216.海棠/惜牡丹花

1.A[“泛崇光”意为花儿透出美妙的光华,下句才是写花香] 2.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

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3.苏 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第八部分

高考诗文默写自测

1.(1)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2)而无车马喧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君问归期 未有期

(5)千金散尽还复来(6)气吞万里如虎

(7)不拘一格降人才2.(1)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2)吴官花草埋幽径

(3)说尽心中无限事(4)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5)不 识庐山真面目

(6)为伊消得人憔悴(7)人情练达即文章3.(1)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 以成仁(2)白云回望合(3)玉垒浮云变古今(4)杜鹃声里斜阳暮

(5)而智勇多困于 所溺

(6)深巷明朝卖杏花

(7)赏心乐事谁家院4.(1)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2)采菊 东篱下

(3)澄江一道月分明

(4)是处红衰翠减

(5)每逢佳节倍思亲

(6)八千里路云 和月

(7)岂因祸福避趋之5.(1)任重而道远

(2)一夜飞渡镜湖月

(3)清辉玉臂寒(4)三杯两盏淡酒

(5)又岂在朝朝暮暮

(6)留取丹心照汗青

(7)去留肝胆两昆仑

6.(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奉命于危难之间(3)一骑红尘妃子笑(4)红巾翠袖,掘英 雄泪

(5)人间哪得几回闻(6)天涯何处无芳草

(7)落红不是无情物7.(1)阴晴众壑 殊(2)三山半落青天外

(3)犹抱琵琶半遮面

(4)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5)思而不学则 贻

(6)一枝红杏出墙来

(7)粉骨碎身浑不怕

8.(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飞鸟相与 还

(3)万方多难此登临

(4)楼船夜雪瓜洲渡

(5)克终者盖寡

(6)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

(7)只留清气满乾坤9.(1)于我如浮云

(2)黄沙百战穿金甲

(3)别有幽愁暗恨生(4)关河冷落,残照当楼(5)春风不度玉门关(6)直把杭州作汴州

(7)洒去犹能化碧涛 10.(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栗深林兮惊层巅

(3)山顶千门次第开

(4)今宵酒醒何 处

(5)莫愁前路无知己

(6)绝知此事要躬行

(7)一枝一叶总关情11.(1)连山接海隅(2)双照泪痕干(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4)断桥头卖鱼人散(5)患不知人也(6)山重水复疑无路(7)心有灵犀一点通12.(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心远地自偏(3)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4)竞无语凝噎

(5)不患贫而患不安

(6)千树万树梨花开(7)冬雷惊笋欲抽芽13.(1)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2)总为浮云能蔽日(3)青眼聊因美酒横

(4)何事长向别时圆

(5)达则兼济天下

(6)浅草才能没马蹄(7)心有灵犀一点通

14.(1)善假于物也

(2)迷花倚石忽已暝

(3)塞上长城空白许(4)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5)落霞与孤鹜齐飞

(6)蜡炬成灰泪始干

(7)明月何时照我 还15.(1)孤城遥望玉门关(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何当共剪西窗烛(4)暮霭沉 沉楚天阔

(5)路漫漫其修远兮

(6)早有蜻蜓立上头

(7)后天下之乐而乐16.(1)问苍 茫大地,谁主沉浮

(2)青冥浩荡不见底(3)官盛则近谀(4)梧桐更兼细雨(5)福兮祸

之所伏

(6)霜叶红于二月花

(7)二月春风似剪刀

17.(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此心吾与白鸥盟(4)一番洗清秋(5)衣食足而知荣辱(6)烽

火连三月

(7)赔了夫人又折兵18.(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西山寇盗莫相侵

(3)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行成于思毁于随

(6)病树前头万木春(7)王师北定中原日

19.(1)凤去台空江自流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为谁流下潇湘去(4)两三航未曾着岸

(5)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江枫渔火对愁眠

(7)淡妆浓抹总 相宜20.(1)隔水问樵夫

(2)幽咽泉流冰下难

(3)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4)伤心秦 汉经行处

(5)来者犹可追

(6)气蒸云梦泽

(7)春风送暖入屠苏21.(1)忆往昔峥嵘岁 月稠(2)仙之人兮列如麻

(3)快阁东西倚晚晴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5)哀民生之多艰(6)隔江犹唱后庭花(7)接天莲叶无穷碧22.(1)书生意气,挥斥方 道

(2)怒向刀丛觅小诗(3)同是天涯沦落人

(4)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5)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6)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7)万钟于我何加焉23.(1)道阻且长宛在 水中央(2)闺中只独看

(3)都门帐饮无绪

(4)觉今是而昨非

(5)东风无力百花残(6)歌诗合为事而作

(7)铁马冰河入梦来24.(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渌水荡漾清猿啼

(3)不知天上宫阙

(4)观千剑而后识器

(5)日出江花红胜火

(6)不畏浮云遮望眼

(7)似曾相识燕归来25.(1)贤者能勿丧耳

(2)日暮聊为《梁甫吟》(3)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4)泉涓涓而始流

(5)海内存知己

(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万紫千红总是春26.(1)茂林修竹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千里共婵娟

(4)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5)禅房花木深(6)青草池塘处处蛙(7)而臆断其有无27.(1)非

利足也,而致千里

(2)四弦一声如裂帛

(3)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4)非宁静无以致远(5)芳草萋萋鹦鹉州

(6)逸豫可以亡身

(7)为有源头活水来28.(1)万钟于我何加焉(2)失向来之烟霞(3)传道受业解惑也

(4)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5)醉翁之意不在酒(6)桃花流水鳜鱼肥(7)暗香浮动月黄昏29.(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2)未成曲调先 有情(3)乍暖还寒时候(4)勿以善小而不为

(5)风正一帆悬(6)位卑未敢忘忧国

(7)为国牺牲敢惜身30.(1)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

(2)银瓶乍破水浆进

(3)便纵有千 种风情(4)观海则情溢于海(5)月涌大江流

(6)红杏枝头春意闹

(7)反误了卿卿性 命3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似诉平生不得志

(3)想佳人妆楼颐望

(4)不 为尧存,不为桀亡

(5)天街小雨润如酥

(6)死亦为鬼雄

(7)立根愿在破岩中

32.(1)云青青兮欲雨

(2)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4)匹夫不 可夺志也(5)道是无晴却有晴

(6)满川风雨看潮生

(7)向阳花木易为春33.(1)金就 砺则利

(2)嘈嘻切切错杂弹(3)却是旧时相识(4)池鱼思故渊

(5)桃花依旧笑春风

(6)开窗放人大江来

(7)千磨万击还坚劲34.(1)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2)湖月照 我影

(3)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4)见贤思齐焉

(5)人间重晚晴

(6)马蹄催趁月明归(7)风刀霜剑严相逼35.(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2)亦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3)休说鲈鱼堪脍

(4)不预则废

(5)水村山郭酒旗风

(6)吹面不寒杨柳风(7)只有香如故36.(1)脚著谢公屐

(2)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3)中原北望气如山(4)教然后知困

(5)正是江南好风景

(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妙手偶得之 37.(1)无以致千里无以成江海

(2)东船西舫悄无言

(3)千载谁堪伯仲间

(4)暧暖远 人村

(5)可笑不自量

(6)叶底黄鹂一两声

(7)雪却输梅一段香38.(1)醉卧沙场君莫 笑(2)初为《霓裳》后《六幺》(3)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4)悠悠我心(5)美人帐下犹 歌舞(6)鸡声茅店月

(7)剪裁妙处非刀尺39.(1)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凝绝不通声暂歇(3)何事苦淹留

(4)时不利兮骓不逝

(5)天涯共此时

(6)由奢入 俭难

(7)山外青山楼外楼40.(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一日看尽长安花

(3)把酒 问青天

(4)行道之人弗受

(5)犹是春闺梦里人(6)波心荡,冷月无声

(7)冲冠一怒为 红颜41.(1)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移船相近邀相见

(3)水随天去秋无际

(4)积 毁销骨

(5)光焰万丈长(6)不指南方不肯休(7)出污泥而不染42.(1)作《师说》以贻 之(2)寻声暗问弹者谁(3)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4)足以极视听之娱

(5)凭君传语报平安(6)菊残犹有傲霜枝)(7)宫阙万问都作了土43.(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恍惊起而长嗟

(3)何似在人间

(4)群贤毕至

(5)文章何处哭秋风

(6)竹外桃花三 两枝

(7)俯首甘为孺子牛44.(1)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如听仙乐耳暂明

(4)足以极视昕之娱

(5)谓我心忧谓我何求

(6)俯察品类之盛(7)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己

第二篇: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默写部分答案

第八部分高考诗文默写自测

1.(1)白露为霜所谓伊人(2)而无车马喧(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君问归期未有期

(5)千金散尽还复来(6)气吞万里如虎(7)不拘一格降人才2.(1)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2)吴官花草埋幽径(3)说尽心中无限事(4)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5)不

识庐山真面目(6)为伊消得人憔悴(7)人情练达即文章3.(1)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

以成仁(2)白云回望合(3)玉垒浮云变古今(4)杜鹃声里斜阳暮(5)而智勇多困于

所溺(6)深巷明朝卖杏花(7)赏心乐事谁家院4.(1)朽木不折金石可镂(2)采菊

东篱下(3)澄江一道月分明(4)是处红衰翠减(5)每逢佳节倍思亲(6)八千里路云

和月(7)岂因祸福避趋之5.(1)任重而道远(2)一夜飞渡镜湖月(3)清辉玉臂寒

(4)三杯两盏淡酒(5)又岂在朝朝暮暮(6)留取丹心照汗青(7)去留肝胆两昆仑

6.(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奉命于危难之间(3)一骑红尘妃子笑(4)红巾翠袖,掘英

雄泪(5)人间哪得几回闻(6)天涯何处无芳草(7)落红不是无情物7.(1)阴晴众壑

殊(2)三山半落青天外(3)犹抱琵琶半遮面(4)驿寄梅花,鱼传尺素(5)思而不学则

贻(6)一枝红杏出墙来(7)粉骨碎身浑不怕8.(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飞鸟相与

还(3)万方多难此登临(4)楼船夜雪瓜洲渡(5)克终者盖寡(6)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7)只留清气满乾坤9.(1)于我如浮云(2)黄沙百战穿金甲(3)别有幽愁暗恨生

(4)关河冷落,残照当楼(5)春风不度玉门关(6)直把杭州作汴州(7)洒去犹能化碧涛

10.(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栗深林兮惊层巅(3)山顶千门次第开(4)今宵酒醒何

处(5)莫愁前路无知己(6)绝知此事要躬行(7)一枝一叶总关情11.(1)连山接海隅

(2)双照泪痕干(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4)断桥头卖鱼人散(5)患不知人也

(6)山重水复疑无路(7)心有灵犀一点通12.(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心远地自偏

(3)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4)竞无语凝噎(5)不患贫而患不安(6)千树万树梨花开

(7)冬雷惊笋欲抽芽13.(1)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2)总为浮云能蔽日

(3)青眼聊因美酒横(4)何事长向别时圆(5)达则兼济天下(6)浅草才能没马蹄

(7)心有灵犀一点通14.(1)善假于物也(2)迷花倚石忽已暝(3)塞上长城空白许

(4)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5)落霞与孤鹜齐飞(6)蜡炬成灰泪始干(7)明月何时照我还15.(1)孤城遥望玉门关(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何当共剪西窗烛(4)暮霭沉

沉楚天阔(5)路漫漫其修远兮(6)早有蜻蜓立上头(7)后天下之乐而乐16.(1)问苍

茫大地,谁主沉浮(2)青冥浩荡不见底(3)官盛则近谀(4)梧桐更兼细雨(5)福兮祸

之所伏(6)霜叶红于二月花(7)二月春风似剪刀17.(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此心吾与白鸥盟(4)一番洗清秋(5)衣食足而知荣辱(6)烽

火连三月(7)赔了夫人又折兵18.(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西山寇盗莫相侵(3)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5)行成于思毁于随(6)病树前头万木春

(7)王师北定中原日19.(1)凤去台空江自流(2)师不必贤于弟子(3)为谁流下潇湘去

(4)两三航未曾着岸(5)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江枫渔火对愁眠(7)淡妆浓抹总

相宜20.(1)隔水问樵夫(2)幽咽泉流冰下难(3)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4)伤心秦

汉经行处(5)来者犹可追(6)气蒸云梦泽(7)春风送暖入屠苏21.(1)忆往昔峥嵘岁

月稠(2)仙之人兮列如麻(3)快阁东西倚晚晴(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哀民生之多艰(6)隔江犹唱后庭花(7)接天莲叶无穷碧22.(1)书生意气,挥斥方

道(2)怒向刀丛觅小诗(3)同是天涯沦落人(4)杨柳依依今我来思(5)天朗气清,惠风和畅(6)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7)万钟于我何加焉23.(1)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2)闺中只独看(3)都门帐饮无绪(4)觉今是而昨非(5)东风无力百花残

(6)歌诗合为事而作(7)铁马冰河入梦来24.(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渌水荡漾清猿啼(3)不知天上宫阙(4)观千剑而后识器(5)日出江花红胜火

(6)不畏浮云遮望眼(7)似曾相识燕归来25.(1)贤者能勿丧耳(2)日暮聊为《梁甫吟》

(3)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4)泉涓涓而始流(5)海内存知己(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万紫千红总是春26.(1)茂林修竹(2)人非生而知之者(3)千里共婵娟(4)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5)禅房花木深(6)青草池塘处处蛙(7)而臆断其有无27.(1)非利足也,而致千里(2)四弦一声如裂帛(3)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4)非宁静无以致远

(5)芳草萋萋鹦鹉州(6)逸豫可以亡身(7)为有源头活水来28.(1)万钟于我何加焉

(2)失向来之烟霞(3)传道受业解惑也(4)雾失楼台,月迷津渡(5)醉翁之意不在酒

(6)桃花流水鳜鱼肥(7)暗香浮动月黄昏29.(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2)未成曲调先

有情(3)乍暖还寒时候(4)勿以善小而不为(5)风正一帆悬(6)位卑未敢忘忧国

(7)为国牺牲敢惜身30.(1)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2)银瓶乍破水浆进(3)便纵有千

种风情(4)观海则情溢于海(5)月涌大江流(6)红杏枝头春意闹(7)反误了卿卿性

命3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似诉平生不得志(3)想佳人妆楼颐望(4)不

为尧存,不为桀亡(5)天街小雨润如酥(6)死亦为鬼雄(7)立根愿在破岩中

32.(1)云青青兮欲雨(2)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4)匹夫不

可夺志也(5)道是无晴却有晴(6)满川风雨看潮生(7)向阳花木易为春33.(1)金就

砺则利(2)嘈嘻切切错杂弹(3)却是旧时相识(4)池鱼思故渊(5)桃花依旧笑春风

(6)开窗放人大江来(7)千磨万击还坚劲34.(1)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2)湖月照

我影(3)应是良辰好景虚设(4)见贤思齐焉(5)人间重晚晴(6)马蹄催趁月明归

(7)风刀霜剑严相逼35.(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2)亦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3)休说鲈鱼堪脍(4)不预则废(5)水村山郭酒旗风(6)吹面不寒杨柳风

(7)只有香如故36.(1)脚著谢公屐(2)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3)中原北望气如山

(4)教然后知困(5)正是江南好风景(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7)妙手偶得之

37.(1)无以致千里无以成江海(2)东船西舫悄无言(3)千载谁堪伯仲间(4)暧暖远

人村(5)可笑不自量(6)叶底黄鹂一两声(7)雪却输梅一段香38.(1)醉卧沙场君莫

笑(2)初为《霓裳》后《六幺》(3)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4)悠悠我心(5)美人帐下犹

歌舞(6)鸡声茅店月(7)剪裁妙处非刀尺39.(1)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凝绝不通声暂歇(3)何事苦淹留(4)时不利兮骓不逝(5)天涯共此时(6)由奢入

俭难(7)山外青山楼外楼40.(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一日看尽长安花(3)把酒

问青天(4)行道之人弗受(5)犹是春闺梦里人(6)波心荡,冷月无声(7)冲冠一怒为

红颜41.(1)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移船相近邀相见(3)水随天去秋无际(4)积

毁销骨(5)光焰万丈长(6)不指南方不肯休(7)出污泥而不染42.(1)作《师说》以贻

之(2)寻声暗问弹者谁(3)断鸿声里,江南游子(4)足以极视听之娱(5)凭君传语报

平安(6)菊残犹有傲霜枝)(7)宫阙万问都作了土43.(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恍惊起而长嗟(3)何似在人间(4)群贤毕至(5)文章何处哭秋风(6)竹外桃花三

两枝(7)俯首甘为孺子牛44.(1)清流激湍映带左右(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如听仙乐耳暂明(4)足以极视昕之娱(5)谓我心忧谓我何求(6)俯察品类之盛

(7)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己

第三篇:高中语文阅读步步高-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步步高-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第一部分 诗词常识篇 1.出塞二首(其一)1.B C。2.用了互文手法,意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

增加了“秦”、“汉”两个限制词,一经互文,便造成了苍茫、幽远的意境,引发读者抚昔思今,边塞

战争何日是个终了? 3.后两句借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 和平安宁的向往。2.田 园 乐

1.六言绝句古体诗五言绝句[注意:孟诗不是近体诗]2.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

结合,情景结合。诗中的“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3.主要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不

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如“复”与“更”的对仗也很经心,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3.山居即事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2.“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

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3.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

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4.夏日南亭怀辛大

1.五言古诗 田园诗(怀人诗亦可)2.纳凉情景怀人情思3.(1)表现了诗人夏夜

纳凉时闲适自得的情趣;(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4.(1)从嗅觉、听觉人手,清香可嗅,滴水

可闻,此外更无声息,写出了夏夜的宁静美丽,清爽怡人;(2)竹露滴清响,以动写静,运用了衬

托的手法;(3)悦耳清新的水滴声,自然引出下句“欲取鸣琴弹”。5.妙在这二字不但传达 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还妙在“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

爱而“渐”起,传神地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5.山房春事二首(其二)1.七言绝句边塞2.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3.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 6.城东早春

1.清新清幽[因为它刚刚显露,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2.作者用“才”、“半”暗点

“早”字,“半未匀”的柳冲寒而出,最富生机,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3.以虚衬实。前两句是

实写,具体描绘了早春的“清景”,后两句是虚写,用“若待”二字一转,导出想象中的盛春季节上

林苑浓丽的景色。用虚写的浓丽的盛春景色更能衬出今日早春之“清景”的幽雅可人。

7.秋 思,1.七绝2.秋风虽无形,但它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又处

处可见。3.“行人临发又开封”是细节描写。“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照应了“意万重”,是“意

万重”才会有“又开封”的情节,这就把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微妙的心理刻画出来了,让

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也深味到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8.竹枝词(其九)1.繁茂高峻2.借代青年妇女壮年男子浓郁的民俗风情3.表达了诗人对这 生气勃勃的劳动场面欣赏愉悦的感情。9.渡桑干

1.霜阳乡 押的都是平声韵。2.(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

(2)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3)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

抑。3.(1)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

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10.行 宫

1.五绝宫怨诗2.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她们应该

怨玄宗、恨玄宗,情绪激烈,然而,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她们既不愤激,也

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就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诗人选取“闲坐说玄宗”这一细

节,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宫女的命运是多么令人震颤!此情此景又是多么令人凄绝1 3.意

思一:这些宫女当年落人宫中时,个个花容月貌,娇姿艳质;意思二: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

悴;意思三:长期无聊地对着宫花出神,寂寞幽怨;意思四:到了白头,已心如死水,无怨无恨;

意思五:行宫的寥落,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11.陇西行(其二)1.七绝闺怨诗2.对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师场面与战死疆场的壮烈场面对比,河边

“骨”与梦里“人”的对比。借代:貂锦,代指精锐部队;春闺,代指春闺中人。3.一个可怜,一

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4.第三句实写战

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一边是无定河边骨,一边是春闺梦里人,这一虚一实

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12.寄扬州韩绰判官 1.赠友诗(或寄赠诗、怀人诗)2.用一对叠字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

带,迢递不断,这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

长的空间距离,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3.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

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又一

次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4.(1)客观上先造成令人读之如

见吹箫的玉人披着银辉,是如何的洁白光润,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

南秋夜,令人心荡神移;(2)营造了友人和女子倚箫歌舞的意境,令人猜想友人的才貌是如何 的风流倜傥;(3)它唤起的联想是读者对扬州胜景的无限向往。[答出两点即可] 13.登崖州城作 ‘‘

1.流露出对社稷安危的牵挂,也流露出对国家的依恋。2.这里距京城遥远,连鸟都要

飞半年,人要走多久?更何况我既无翅膀,更无自由啊1 3.用的是拟人、象征手法。描写青

山环绕,层峦叠嶂,好像山有情,要挽留我;但是“百匝千遭”却表明作者正处于严密封锁、重重

阻隔之中,象征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情况,抒发的是归而不得的忧伤。14.初入淮河四绝句(三)1.含义是船只不能自由行驶,两岸人民不能自由往来。2.用鸥鹭的“无拘管”和上句 的“亦难为”作对比,寄托着国土沦丧的痛惜之情。3.前两句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是实写,国

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是虚写。后两句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是实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 们自由来往的愿望是虚写。15.江阴浮远堂

1.中原沦陷区(金兵占领区)2.大江流 以水寄托悲愁(或答:运用曲笔,借水寄愁)3.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作者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极度悲愤之情。16.白 梅

1.七绝咏物诗2.耐寒、坚强;自甘寂寞,高洁脱俗;报春(或奉献精神)3.主要运用

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混芳尘的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

志。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17.江城子

1.词调名(或词牌名)2.南京苏州 3.“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

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

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18.南 乡 子

1.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

之情。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景色描写为思乡之情涂抹了凄迷的色彩。

19.虞美人 .

1.A 2.人生最美好的时刻(答“美好事物”不确切)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或答:因为

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

伤,这样美好的时刻不如结束才好。]3.示例1: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 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示例2:这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这一比喻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显示出愁思如大江春水一样,无穷 无尽,无时能已。20.望江南

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

其处境无限凄凉。2.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

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

处境越凄凉。3.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

南、依旧过着繁华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 2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词牌名 标题2.两个“愁”的含义不同。“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

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3.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 的气氛,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22.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词牌名标题(或题目)2.“一般”指梅花与雪花“出身”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还

指形色一样,雪花的形状和颜色非常像梅花的花瓣;又指香味一样,雪花不是没有香味,只不过

被天风吹散了而已。“惟高一着”是指梅花的内在品质——梅花不似雪花那样情厚,它是那样 的薄情,宁可向着空山散发自己的光彩,也不愿做个阿谀逢迎之徒。3.A[词的前二句是在

说雪花与梅花形色“一般”,未涉及内在的气质]4.[无论持抑雪扬梅说,还是持抑梅扬雪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抑雪扬梅说:理由(1)上片雪与梅各具“风流”,打个平手,“雪无香”,梅

也“香零落”。理由(2)下片“惟高一着”,指的是梅花,“薄”应作褒义解,是轻盈,是曼妙,作者

是赞美梅花在天地间放射着异彩,雪花在天地间只是随意飘洒。在天空大地之问,梅花确比雪

花略高一筹。赞同扬雪抑梅说: 理由(1)题作《雪中看梅花》,梅花惟一的优势一一香,在雪

中零落殆尽;理由(2)“薄”字一语双关,梅花不只形比雪薄,情也比雪薄,这是雪的“惟高一

着”,雪比梅花情厚,既随意飞舞天地之间,还飞入寻常百姓家。[虽有两种观点,都能言之成

理,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应为抑雪扬梅。] 23.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1.小令2.表达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

涯,饱含愁苦无奈。3.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24.[仙吕·后庭花] L宫调名 曲牌(或词调名)2.前四句描绘了景色宜人的荷塘,写采菱女一边采莲,一边

高兴地唱歌,水鸟被惊飞;后三句描写了乱云漫天,急雨如注,荷叶翻滚,采菱女发愁而归去的情

景。3.这种自然与人短暂的不和谐,才使表现的生活变得有色彩,有滋味。由静态到动态地表

现生活,捕捉到“鸟惊”“人惶”的细节并形诸文字,使这幅深秋采菱图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25.[双调·折桂令]中秋

1.曲牌(或词调名)题目2.拟人化,与嫦娥问答,更为生动、形象。3.运用了比喻

修辞,以一轮飞镜指当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以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 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果鲜明。26.[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1.示例一:首句从李白《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化用而来,写

出了秋天洞庭湖边山景的雄奇壮美。示例二:第二句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

齐飞”化用而来,展示了在渺茫无际的江面上,孤鹜在明丽的晚霞的映照下振翅高飞的动态画

面,有一种明朗辽阔之美。2.山,连绵不绝;水,无穷无尽;山、水、天相接,意境苍茫悠远。

“西风”无形,“秋意”无迹,然而却四处弥散,于无尽秋意之中,有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意境

美。3.“落残霞孤鹜齐飞“,言黄昏景观;“夜静云帆月影低”,言静夜景观。“月影低”说明月

亮已挂在天上,说明时间已由黄昏驶向夜深,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时间是动态的。27.[双调·蟾宫曲]I际古 ·

1.诸葛亮姜太公2.千古功勋无非过眼云烟消极无为3.(1)同意。本曲通过对

古代英雄的追怀,流露出千古功勋无非过眼烟云的处世态度。(2)不同意。本曲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流露出对龙虾不辨、明主难遇的世事的概叹,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

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具有积极意义。(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第二部分题材内容篇 28.台 城

1.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因为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人问兴

亡,却依旧逢春枝叶繁茂,欣欣向荣,因此诗人说它“无情”。3.诗人以江南草长、碧绿如茵

显示出的繁荣兴茂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作鲜明对比,以春色常在的长堤烟柳和如梦般转瞬即逝 的六代繁华作鲜明对比,于对比中抒发了诗人今昔盛衰之感。4.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

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

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

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29.赤 壁

1.一只折断的铁戟前朝人物和事迹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

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表达思想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

性的诗句,既以小见大,有耐人寻味。[言之有理即可]3.可从诗的后二句推出。(1)诗人认

为周瑜的胜利带有运气,历史给了他英雄成名的机遇;(2)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诗

人对一代英雄的失败深表惋惜;(3)悲人之时亦自悲,诗人本意是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

才能而不得一展的忧愤。30.与诸子登岘山

1.吊古伤今[若答“至今求仕不遇,空有抱负”或“无所作为,死后湮没无闻”也可] 2.人

事代谢往来古今3.D[相照应的应是首联] 31.西塞山怀古

1.指东吴以后的几个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个个都灭亡的往事。2.C[应为:对历史更

迭、朝代兴替的感伤之情]3.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这句好在这一“寒”字。“寒”,一是客观的

实感,即秋寒,水寒,二为诗人心境的反映——政治上失意后的心寒,三是这个“寒”字还兼有历

史和现实的鞭策警醒作用:凭险割据者若不引以为鉴,必有孙皓“一片降幡”的覆辙之寒。

4.此联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东吴兵败投降的白旗。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

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所向无敌j而失败者黯然失色,投降猥琐的神态。

. 32.咏怀古迹(其三)1.这里用一个拟人化的“赴”字,就把群山奔赴的雄伟气象表达出来了,也把山峡变幻无

穷的姿态和磅礴壮丽的气势写活了。[或: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

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2.A[杜甫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是为了把昭君写

得“惊天动地”,以此烘托昭君这位“窈窕红颜”;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

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3.“空”写出昭君生不能归汉,骨留青冢,只有魂灵徒

然地归来,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

意。4.(1)“一去”对“独留”,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2)“紫台”

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3)“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

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4)“朔漠”对“黄昏”,即把昭君命运和无边的大漠、笼罩四

野的黄昏天幕连在一起,是何等的空旷凄清!青冢有恨啊![分析出两点即可]就这么两句工

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旬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联

对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这几句可不答]5.杜甫的诗题叫

《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昭君是绝代佳 人,远离汉宫,身死异国;诗人是才华横溢,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所以诗人在表达昭君千载之

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33.桂枝香·金陵怀古

1.金陵悲恨相续2.杜牧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仍唱亡国之音《后庭花》那些沉醉

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达官贵人3.C[词人矛头指向的是统治者,并非商女]4.词中用

“繁华竞逐”四字揭示了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的根本原因。没有。“漫嗟”句就是批判

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

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吸取历史的教训。34.念奴娇·赤壁怀古

1.D[A“樯橹”是借代,B形容的是周瑜形象,C应是作者神游故国]2.这些词是:乱、穿、惊、拍、卷等。作用是: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3.年轻有为(或少年得志),气宇不凡(或英气不凡、从容潇洒、风度儒雅、风流俊雅等,必须是形貌气质),指挥若定(或大智

大勇,胆略超人等,必须是指挥才略方面),意在怀古伤今,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

慨(或失意感伤之情)。4.苏轼倾慕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建立伟业,而自己年已四十有

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一一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

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5.这首词上阕寓情于景,通过对赤壁四周景色的描写和赞

美,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引出下阕主要对人物事迹的描写和赞美。在对周瑜形象刻画

中作者倾注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感慨。写景、咏史、议 论、抒情就是这样融为一体的。3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用孙仲谋的典故是要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

能。(2)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典故,其用意是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2.佛狸祠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和平景象,民俗就安

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国臣民。词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们忘记历史的隐忧和对南宋

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3.C.[正确的理解是:有廉颇那样的愿为国效力的人才却不被

重用]4.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

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并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故土。二人都是从百战中开

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偷安江左、忍耻忘仇的怯懦的表现,是非常鲜明的对照。. 36.[双调·蟾宫曲]咏史

1.前赤壁赋2.功盖三分国3.C[“描绘”表述不当;也非比较,应改为“歌颂”。]

37.北陂杏花

1.“绕”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2.花影3.c[A出自叶

绍翁《游园不值》;B出自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虽有对比,但表现的是海棠矜持、自

重和谦让的品格;C出自郑思肖《寒菊》:D出自司马光《客中初夏》,虽有对比,但“向日葵”比

喻新主。]4.(1)“北陂”僻静,“南陌”繁华;“北陂”空寂,“南陌”热闹。(2)北陂杏花即使零

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碾

成尘土。(3)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

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38.孤 雁,1.孤飞鸣声念群2.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一只不饮、不啄,悲伤而执着地叫唤、追赶

雁群的形象。诗中杜甫以雁自况,托物抒怀,表达了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3.尾

联意思是野鸦们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这里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 的寂寞、愁苦,从而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执着。4.(1)颔联用

“一片”和“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 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2)颈联用“似”、“如”

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

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39.画 鹰

1.思、似、可、堪2.A[应为先刻画出鹰的肃杀之气,点明“画鹰”] 3.作者借鹰言志,通

过描绘画鹰飞动的神态,搏击的激情,表现了自己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40.孤 桐

1.表现了桐树挺拔、正直、茂盛、虚心、愈磨愈坚的品格特征。2.B[本诗结构简单,只

有描写和抒情两部分,没有遵循一般的“起、承、转、合”结构]3.作者托孤桐表达了他的人生

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这至今仍有积极意义。41.红 梅

1.尚余孤瘦雪霜姿2.C[联系上联可知,“尚余”是“仍然保留”的意思,不是无奈而是赞

赏]3.A[表达的是不愿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4.苏轼批评老诗人品评梅花不重品格(或

神韵),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评判红梅。苏轼认为红梅不只有内在的孤傲高洁,还有外在 的自然随和、不故作不凡。[或答:红梅虽神韵上不同流俗,但外在的形态并不咄咄逼人。这

正是苏轼的性格:清高而不孤介、傲岸而不怪异] 42.醉落魄·咏鹰

1.意思是人虽然年华老去,但意气仍然昂扬,因为人间还有奸佞小人、恶人(闲狐兔)。

2.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或烘托)了鹰的形象。3.“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43.春行即兴

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2.描写的都是宜人之景:

绿草、芳树、山泉、鸟语,且静中有动,透着荒寞之感。3.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

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

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44.雨过山村

1.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

和谐优美的特点。2.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

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农家忙的气氛。3.(1)村妇是喜欢戴花的,这句用一

“闲”字写栀子花无人采,就把农家倍忙的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2)“无人采”表明村妇们没有

谈情说爱的“闲”功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村美好的生活情趣。所以这个“闲”字,可谓独具匠 心,兴味尤饶。

4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晋陶渊明饮酒归去来兮辞2.首联描绘出有色彩,有声响,动静相宜的秋景特

点。寒山,表明秋意已浓,而以一“转”字到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浓,凭借颜色的渐变把静止的

山写出了动态的美。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表明溪水每日每时都在喧响,给静谧的寒山平

添了无限生机。3.颔联写诗人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闲自得的神态、超然物外的形

象,刻画栩栩如生。尾联写裴迪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46.题义公禅房

1.深秀、寂静、阴凉、清新、幽雅。2.这诗通过描写义公禅房的山水环境,衬托出义公 的清德高风,情调古雅,潇洒物外。3.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青莲花清净香

洁,不染纤尘。诗中义公诵读《莲花经》,意在称颂义公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

47.客 至,1.首联写出了草堂绿水缭绕、临江近水、飞鸟不绝的一派春意盎然的田园环境。“但见”

二字道出了作者田园之间的闲逸,却也有一丝“只见群殴”的寂寞。2.(1)说明诗人对来客 的重视,表明自己与客人的友谊非同一般;(2)也表明很少有客来,映衬首联的寂寞感。3.D[时间上写迎客和待客的全过程,诗中无早晨黄昏的具体交代]4.(1)选取了酒菜欠丰

和呼邻陪饮这两个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细节。(2)a.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

从心的歉意Ib.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感受到宾客之问的融洽气氛.c.请邻翁作

陪这一细节,可以想见,两位挚友喝酒喝得畅快、兴奋、无拘无束。48.暮过山村

lI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

写人烟稀少的静。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3.写出

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

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49.从军行(其二)1.不矛盾,边塞军营特有的乐器不管弹奏什么乐曲,对于远离故土亲人的戍边战士只会引

发思乡的愁绪。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

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3.(1)有挑逗、招惹之意。在本诗中,尽管征戍者烦闷静商,愁怨厌战,却被“新声”诱惑。(2)为排

遣,寻解脱,他们既想听又犯愁,边起舞边遐思,“新声”撩起他们的兴致,也撩起他们的愁思。50.从军行(其五)1.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 苦。2.A[不是夜晚,而是白天。错在对于“日色昏”的理解。“昏”指昏暗的大漠景色,并非

指晚上。]3.(1)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

(2)作者捕捉这个景象为了突出我军的神勇。[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红旗指引的这支

劲旅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敢营。]4.一是以气候之恶劣烘托军情之紧迫(在沙飞石

走、遮天蔽日的时刻,唐军尚要离营出征,可见军事形势之危急万分);二是以唐军半卷红旗、戎

装疾进的情景衬托其旺盛的士气和昂扬的斗志。51.夜上受降城闻笛

1.“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2.闻芦

管悲声芦笛触动征人思乡之情3.先从视觉形象着笔,写月下边塞荒寒的景色,这是触发

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再从听觉形象渲染,描摹牵引征人思乡之情的笛声。全诗就是通过雪、月、芦笛声这些意象,把景色、声音、情感融为一体,意境浑成。52.从军行

1.五言律诗借代2.自然环境;侧面烘托3.诗人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力图报

效国家的心愿(意思对即可)4.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前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

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后句从听觉出发,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

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

奋勇杀敌的激烈悲壮。5.首联采用实写的写法,先交代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中间两联采

用虚写的写法,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尾联采用实写的写法,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

望。虚实结合,使全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53.塞下 曲 1.表现边塞环境的艰苦。2.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

神。3.自夸贬抑4.“幽并客”和“游侠儿”。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

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

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54.雁门太守行

1.首句用“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城欲摧”以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 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2.C[诗中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只是从颜色上表

现了战争的惨烈场景]3.前六句用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绘,渲染出紧张严峻的战争氛围,情

调低沉;后两句描写战士们奋勇作战的精神境界,情调高昂。4.故事:(1)荆轲刺秦王,(2)易水诀别。诗句:(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2)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

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55.渔家傲

1.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

中闭门的孤城„„一个“异”字,统领了塞下的全部秋景。2.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

能实现的无奈感慨。3.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

念家乡的苦闷。4.示例一:在层峦叠嶂的环抱之中,长烟下,残阳里,一座孤零零之边城紧

紧地关闭着城门,这是多么苍茫凄凉的景色,多么严峻沉重的气氛!示例二:在悠悠的笛声 中,在银也似的白霜前,将军难以人寐,只见眼前的将士们在偷偷拭去思乡的眼泪,而自己也是

白发银须,这是多么令人感伤的意境啊1 56.谢亭送别

1.送别情景解行舟2.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是为

了强化送别的感情,酒醒之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3.前

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

别之情。或答:先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离之悲;后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 离情之哀。

57.送魏大从军

1.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

保国的壮举。2.“横”,横亘,写出了雁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接”,连接,逼真地描绘出飞狐

塞的险峻。3.这首诗的尾联用东汉窦宪将军燕然刻石记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魏大能像

窦宪一样为国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以此抒发诗人自己一片忠心报国的情怀。4.(1)首句

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以此勉励友人抒发了以

天下为己任的豪情。(2)一把魏绛“和戎”改为“从戎”,表明了诗人对当时边防战事的看法,恰

好魏大也是姓魏,这就隐含了对友人杀敌建功、保卫边疆的期望。(3)颔联不直接点出是用

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表达出来,既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之感,又表达了为国立功 的宏愿。

58.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1.夜晚一拂晓室内一室外2.“吐”“对”两字最传神。诗人运用拟人手法,着一“吐” 字,使人想到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视青烟出神的神情;用一“对”字,似乎除了举杯

劝酒之外,已没有什么话可以相慰的了,看似冷冷相对,实则于沉寂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这一联好像专写夜空,实则关合夜宴。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到拂

晓,时间在悄悄逝去,人却没有散去。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

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59.渡荆门送别

1.平野开阔,江水奔流喜悦开朗2.D 3.故乡水万里送别,情深意长;怀念故乡的

浓厚感情4.“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

感,亦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之态。“入”字平中见奇,力透纸背,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

泻,壮浪形骸的气势,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或答:“随”“入”将山水拟人化,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描述生动具有,使人切实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60.送友人

1.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

态,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2。比喻手法。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比喻

(象征亦可)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

依依惜别之情。[或答: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

情。]3.诗人寄情于物,借和主人心意相通的那匹马萧萧长鸣,并以此结尾,更能表达诗人对

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内心的痛苦。4.意象鲜明,表意贴切。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

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如“孤蓬”这一意

象,“蓬草”已传递友人前路漫漫而迷惘之“意”,着一“孤”字,更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 怜惜之情。

61.赋得暮雨送李曹

1.天气;时间2.雨依依不舍(或:惜别离愁)3.B[最后一联诗句不是含蓄的,而是

喷涌而出、直抒胸臆的]4.例示:这两句诗描绘了眼前实景: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

因沾雨而无法快飞;同时又借此景,表达了深沉含蓄的离愁别绪。沉重的船帆暗喻着送行者心

情的沉重,羽湿而行迟的飞鸟,是远去行人犹豫的写照。62.送魏万之京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

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

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渲染烘托了诗人送别时的悲秋和离愁的心境。3.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4.诗人是

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如第一联,先说朋友要走,再点明昨晚的景象,将深秋

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或:如第二联两句用了倒装的

手法,突出“鸿雁”、“云山”这一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点出是“愁里听”和“客中过”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唤起人们的共鸣。63.鹧鸪天·送人 1.王维《渭城曲》(或《送元二使安西》)2.(1)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

(欢乐)的事;(2)人世间的**远比路途**险恶得多。3.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

法: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 郁闷之情。64.除夜作

1.岑参边塞七言绝句2.客居他乡 孤寂怅惘的思乡情怀。3.不写自己思念家

人,却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更能表达自己“倍思亲”的情怀。

65.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1.乐天香山居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1)当时诗人喝得很醉,醉到折花枝作酒筹了,用“忽忆”符合情景;(2)喝这么多,“忽忆”还准确地计算出元九到梁州 的日程,说明诗人心里一直在惦记着,这更能表达他对元九的牵挂1 3。现在的句子好。理

由有三点:(1)“醉”为下文“醉折”铺垫,使起句与次句联系紧密;(2)起、承两句重复颠倒使用

“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3)首句为三四句写“忽忆”伏笔,可见转句波澜之美。66.乡 思

1.望恨2.远见近回3.属于第一种。诗人极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 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67.望月怀远 1.望月 怀远2.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

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

想和想象的空间。3.D[应为“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4.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

有情趣了。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

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68.苏幕遮

1.王实甫西厢记2.景物特点: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作用:,芳草延伸到

望不到头的极远处,触动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芳草“无情”正反衬出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深浓;

写景中带出一个“情”字,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做了自然的过渡。3.意思是说,除

非好梦才能使诗人人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

表情达意的特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69.凤栖梧

1.D[‘‘消得”是“值得”的意思]2.“拟把”一句是说准备借酒力摆脱春愁,结果是饮而无

味,可见春愁之深重;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3.这是一首怀人词,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缠 绵而又执着的相思之情。70.一剪梅·舟过吴江

1.一个“摇”字颇具船正逐浪起伏的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动荡漂泊之感。

2.一是倦游思归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3.“流光容易把人抛”,运用拟人感叹时光流逝

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 变化,具体显示出春光逝去的动态,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4.上片写景是实

写,下片想象归家后情景是虚写。“秋娘渡与泰娘桥”是两个地名,实中有虚,虚写词人由地名

联想到家中盼归的娇娘,巧妙地点出对风雨阻归产生恼意的缘由。而“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

意境又恰和“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勾勒出的柔和温馨的氛围,一实一虚,形成鲜明反差,大大增 强了思归之情的表现力。71.[双调·折桂令]九日

1.倦客思家2.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3.“翠袖”句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

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72.登岳阳楼

1.少陵野老诗史。2.C[颈联主要写诗人年老病苦,亲朋之间已音讯断绝。]3.因

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

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4.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

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

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问,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 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73.长安秋望

1.是“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它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

凉,并统领全篇。2.c[颈联正确的欣赏是:诗人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前后的主观情感是统一的。]3.移情

手法,借莲花之“愁”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无限乡愁。[手法上若答“移情于物„‘人格化”

“拟人手法”亦可]4.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颔联的一行雁

阵和颈联的半开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但南归之雁寄托了倚楼人的思乡情绪,东篱

之菊又融人了倚楼人的归隐情绪,所以说景语即是情语。74.九日齐山登高

1.清澈、平静、包容、开阔[任填两个]2.B[诗人是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这可

从“但将”、“不用”词语的运用,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3.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

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尘世难逢开口笑”表

达抑郁之思,“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一个虽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

上。(意思对即可)4.“此”指人间的烦恼和变幻无常。全句有一种豪爽和旷达的情怀。背

后隐藏的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泪水。75.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2.A(都是借代,不是比喻] 3.词作刻画了一位以国事为己任,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解民于水火之

中而又满怀一腔忠愤、充满必胜信心的爱国将帅形象。76.过华清宫

1.李商隐小李杜2.一骑红尘妃子笑3.(1)典型细节。千里迢迢快马飞驰,不 知内情的人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结果竟是飞送荔枝。诗人通过“妃子笑”这一画龙点

睛的细节,就深刻地鞭挞了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的腐朽本质。(2)以小见大。咏

叹天宝轶事、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这样一个严肃主旨,诗人只选取千

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便突现在读者面前。(3)对比手法。“一骑红尘妃

子笑”一句,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深

刻揭露了皇宫中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77.贾 生

1.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前两

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

尽。3.持否定态度。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晤谈至夜半,但他殷

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但有 何用? 78.新 沙

1.D(1)(2)(3)(4)2.一二句中,以上句沙堤形成的缓慢、难以察觉,与下旬官

府知道的快、纤毫必悉形成鲜明对照,使诗的讽刺意味特别强烈。三四句在看似荒唐的假设推

想中,尖刻地讽刺了赋税苛扰无处不到的严峻的社会现实。3.题材是官府对海边新淤沙地

征税,不落窠臼;对这样一个生活侧面,诗人用极度的夸张艺术,对统治者残酷剥削,进行了大

胆的揭露。79.马 嵬

1.自居易唐玄宗杨贵妃2.c[‘‘夫妻别”是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 3.把长生殿与石壕村对比,把帝王妃子的爱情悲剧与寻常百姓的生死诀别对比,鲜明而又突

出地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80.蝶恋花

1.闺怨上层妇女的苦闷个人抱负得不到施展。2.A 3.字面义是“春天”,双关

义是“青春”。4.(1)“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

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2)“堆”字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

孤独凄苦之情。5.“深深”衬托人之孤独寡欢,“无重数”衬托青春之禁锢戕害,末句借客观

景物的反应来反衬人物的主观感情。81.鹊桥仙

1.郴州旅舍2.七夕抒情议论3.A 4.示例:前一句:(1)秋风送爽、白露为霜 的夜晚,相逢虽只短暂一夕,但美好无比,令人回味。(2)理想的圣洁的永恒的恩爱,相会一

次,要比凡俗的平庸之爱强得多。(3)爱情只要达到心灵上的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一次就足

够珍贵。后一句:(1)全篇警语,以达观的方式,道出了只要人间真情在,不必贪恋片刻欢愉。

(2)痴而通达,柔而洒脱的爱情观,超越“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3)只要爱得深,爱得专一永

久,即使不能朝夕共处,也同样是美满幸福的。(4)“朝朝暮暮”并非是幸福的同义语,也并不 一定代表爱情的坚贞不渝。[以上答任一个均可]5.(1)词中明写天上牛郎织女双星,暗写

人间情侣,于传统“欢娱苦短”题材中翻出新意。(2)将景物描写、感情抒发和理趣议论有机结

合在一起,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82.滕王阁诗

1.高、冷[一个“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一个“罢”字,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

凄凉。]2.A[营造的应是冷落凄凉的意境]3.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83.题李世南画扇

1.(1)画面上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

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2)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

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2)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

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84.水口行舟

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

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2.描写了大雨过后,满山绿树的景象。从中可以看出,诗

人虽身处逆境,仍能以平常心,冷眼面对现实,执着自己的信念。3.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

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答:人生道路总

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85.约 客

1.七绝(或:绝句)闲适2.C[见第3题分析]3.诗人约客未至时,是一种闲适、寂寞、怅惘的心情。通过“闲敲棋子”这一个细节描写表现出来。86.步入衡山

1.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2.B 3.要点: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 的喧嚣)、排场的厌倦;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第三部分 形象意境篇 87.溪居即事

1.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临水的村庄。

2.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表现出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和平的意境,用的是白描手法。3.作

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维妙维肖,十分传

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 儿童的形象。88.军城早秋

1.七言绝句边塞诗2.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

境局势的紧张。3.表现了边关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

部署奋力出击,显示主将的决策果断;第四句写决心全歼敌军,显示主将的必胜情怀。

4.“朔云”、“边月”等词已让人感到边关的初秋之夜弥漫着一股清冷、肃杀之气,再着一个“满”

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渲染得更加浓重。89.初冬夜饮

1.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可以从“偶求欢”、“淮阳多病”、“客袖侵 霜”、“明年谁此”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形象特点。2.“侵霜”的“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

尘之意,更有暗示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3.最后一句表

现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作用:诗人

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诗人身世茫茫之感,以反问语出之,更见其 沉痛哀婉。

90.‘赠孟浩然

1.文采出众、蔑视功名、超然隐逸、高风亮节。2.A[对偶句是概括人物生平,首联是抒

发钦敬爱慕之情。“中圣”是用典,D项正确]3.效力朝廷和归隐山林强烈对立起来,表达对 高官荣华的厌弃。91.观 猎

1.摩诘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

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吗马驰骋的英姿,天上地面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

捕猎物的过程。3.全诗借狩猎活动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 军形象。

92.寄李儋元锡

1.首联以再见花开起笔,即景生情,景美而情不欢,以乐景衬哀情。2.C[“敢于”一词

不当。诗人多病想辞官归隐,面对现实处境又不能一走了之,是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内心矛盾 的形象。]3.诗人既借“月”来传递友人间异地的关照之情,也借“月”的缺而复圆来寄托亟盼

朋友团圆的诚挚之心。t ’ 93.寻陆鸿渐不遇。

1.(1)寻陆鸿渐不遇;(2)一表现诗人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二表现诗人急切想知道

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2.(1)流连山水自然,不以俗事为念的隐土形象。(2)一是陆新居 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人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远离尘俗,崇尚隐逸;二。

是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流连山水自然,不以俗事为念的高人。3.“每日

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怪异的神态,这就

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94.山中寡。妇

1.贫困孤苦“犹”“尚”2.尾联的议论揭示出统治者的赋敛剥削无处不到,表达了

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化了主题。3.诗人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

之中,把山中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把人民的痛苦和诗人的同情

融人生活场景的描写,就使诗人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的。95.浪淘沙令

1.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下片叹息故国江山水流花落。[意思对即可]2.春

意阑珊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3.(1)这首词以梦中梦后的今昔对比的手法极写自

己的悲痛之情,又以“流水落花春去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抒发自己的无限辛酸之情。

(2)作者运用这些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梦醒之后无限辛酸的亡国之君的形象。96.鹧鸪天

1_词牌(名)小令2.(1)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或远近结合,仰视俯察结

合的角度来写景。(2)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

野趣。2.(1)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形象;(2)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

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97.采莲 曲

1.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青春、健康、美丽、纯真。王诗中少女天真、活泼、顽皮、充满青

春活力,情调欢愉;白诗中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展现出少女害羞,娇美的形象。2.王

诗一通过容貌衣着描写、二通过荷花荷叶映衬来塑造采莲少女形象的;白诗则是一抓住人物 的神情和和动作形态、二通过情景细节来精心刻画采莲少女形象的。98.朝中措·平山堂

1.醉翁六一居士2.C(‘‘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刻画的是作者朋友的形象]3.离别情

怀表现在“手中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因为杨柳本是无情物,但在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

们离别怀远的思绪紧密相连。诗中塑造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或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 “文章太守”形象。

99.青玉案·元夕

1.婉约比喻和夸张元宵灯会的盛况视觉、听觉、嗅觉2.词作中,作者前面用节

日热闹非凡的场景,反衬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赏灯人,反衬“那人”的寂寞孤

独、脱俗淡泊。3.一个与世人情趣大异,不慕繁华、自甘寂寞、孤高淡泊的女性(答案可不拘

一格,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超凡脱俗的奇女子)。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寄托着作者政

治失意后,不愿随波逐流的意愿,不愿跟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 100.菩萨蛮

1.上片偏重写景,下片偏重抒情。上下片的关系是上片铺垫,下片承接引出抒情。

2.鸳鸯、两三家、红杏花、绿杨、柳绵飞,都和抒情有关,因为鸳鸯成双成对,易引情思,红杏绿

杨代表春天,又过去一年,在这个生机勃发的季节思念渐深,柳絮易使人想起当年折柳想送的

情景。3.这首词塑造了一位盼望远方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词中通过写景以寄相思之情,处处点出相思之情深,写出少妇思夫情切,每天站在溪旁柳下盼望远方的丈夫早日归来。

101.[双调·清江引]老王将军

1.曲牌(名)小令2.本曲塑造了一位饱经风霜、久经沙场、最后被弃置不用的老将军的

形象。开头两句写老将军的外貌,极言其苍老。

三、四两句从将军的佩剑、坐骑方面来渲染他被

闲置之久。最后一句以战马的悠闲暗示马的主人长期被弃用。3.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

102.春夜洛阳城闻笛

1.闻笛2.“暗”字极富表现力。(1)“暗”有断续、隐约之意,它写活了笛声在夜空中传

扬的特有的意境。(2)有笛声暗送之意,似乎专意吹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答出其中1点即可]‘‘满”字则生动地刻画出笛音随着春风在空中绵延回荡、悠然不绝的意境。

3.“折柳”意象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 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103.秋 夜

1.由于秋气萧瑟凄清,佳人夜永难寝,而“三更”本是酣然入梦的时刻,而她却要独剪红 烛,一个“频”字,就凸现了诗人难捱的寂寞、孤独与愁苦。2.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

想象空间。“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

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3.“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和

凄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104.夏日六言

1.六言绝句(或六绝)放翁2.一个“横”字,以动写静,“笛起山前”,以声写静,突出了

星月之夜江边的静谧。3.首句“溪涨”暗示刚刚下了一场雨,着一“拂”字写风之轻柔,给人

以闲适恬静之感;次句写月落而繁星满天,描绘出晴朗的夏夜氛围,给人以舒适之感;第三句写

船“横”,状其幽静、闲适,最具诗情画意;末句以“一声笛起”写出夏夜的清幽自然。全诗则描绘

出一个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美好意境。· 105.山居秋暝

1.首联写山雨初霁,空气清新,初秋傍晚,景色宜人,给全诗营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意境。2.D[应为“寓静于动”]3.通过泉水、青松、翠竹、青莲这些诗一般意象的描写,反映了诗AZ安静淳?bm~-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这些意象是为诗人理想境界 的环境烘托。4.“王孙’’指别居辋川的诗人自己。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

悟,一个“留”字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欲远离

尘世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106.旅夜书怀

1.这两个意象表现了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革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样寂寞。

2.这是作者愤激的反语,句意是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以诗文闻名于世的,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白、孤寂的根本原因。3·借景

抒情。诗人借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之景,比况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抒发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

感。[或:比喻与对比。诗人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

茫茫天地和一只孤独沙鸥作对比,则有孤独凄凉之感。]4.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星空低垂

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愈显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渺小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

是采用了以乐景写衷情的手法。107.江 汉

1.片云、孤月、落日、老马/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人在江湖,漂泊流徙,江海余生、孤独落寞 的意境。2.这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1)“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表明“自鄙”

还兼有“自负,的意思,即乾坤之内,身在草野,心忧社稷的腐儒能有几人?(2)颈联的“心犹

壮,更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3.抒发了诗人怀才被弃的不平之气和报 国思用的慷慨情思。108.登洛阳故城 1.D[格调并非高昂,相反是低沉]2.诗人登上洛阳城,看着萧条的景象,想到曾经的繁

华,不禁产生伤古怀今的情怀,这是对当时唐王朝没落的一种哀思。3.第三联抓住了“暮

云”、“寒雨”、“古堞”、“空壕’’等意象,组合成一幅凄清的画面,空寂之中,几声鸦噪,数点雁影,渲染了萧瑟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内心的伤感。109.商山早行

1.c。鸡声一r茅店w。月一。人迹一。板桥一‘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共10个意象并

置,营造出一个旅途艰辛、寒气逼人、孤寂凄冷的意境。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

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3.(1)美

好、温馨、生机勃勃。(2)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

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3)此为虚写,以想象之景传达家乡之美好,传达

出思乡之情。4.(1)这两句诗用六个具有特征性的名词意象,表现出“早行”之“早”;(2)绘

声又绘色地描写出早行人之孤独悲凉的情景,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3)鸡声悦耳,使

人想起居家生活;晨月残天,使人生出别离忧伤;茅草旅店,说明人在旅途,可谓“含不尽之意见

于言外”。(4)静中含动,动中见静,一幅天然的画卷,写尽人在旅途的万千情状。[能答出两 点即可]

110.溪 亭

1.本诗写于宋亡后,“馀思”当指诗人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2.(1)日暮;

(12)馀思3.诗人运用了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等意象表现苦闷无聊的心境。4.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

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

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111.浣溪沙

1.婉约苏幕遮2.暮春。新竹,落花,燕子,郁郁春草,声声杜鹃啼。3.登上高楼,望见高远空阔的天空,只会令人徒增孤独寂寞之感;而眼前只见邈远的芳草路,r却望不见远方 的故乡,令人顿生绵绵不绝的乡思。112.生查子·独游西岩

1.登建康赏心亭2.D[读《离骚》不是用典]3.作者写青山明月,暗示自己高洁的品

行,借读《离骚》,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4.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象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

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113.[越调·天净沙]春

1.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

天的景致。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地摇摆。院子外黄莺婉啭啼鸣,春燕轻快飞舞。小桥之

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2.用意象组合法,将春的景物排列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写转向

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第四部分思想情感篇 114.从军行

1.吐露出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

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2.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 荒凉。3.一二两句借含蓄丰富的环境描写来间接抒情,三四两句是直接抒情。全诗表现出

一种激越雄壮的风格。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献身的精神。115.宿建德江

1.“新”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陡然生出”,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

来的。2.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

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3.作者通过描写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到的景色:烟渚、旷

野、暮天、清江、月影,勾勒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抒发了漂泊在外、远离家乡的孤独寂寞 之情。

116.移家别湖上亭 .

1.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

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

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传神地表现它们对主人的依恋不舍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呜

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3.诗歌通过柳条、藤蔓、黄莺 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用“柳条藤蔓”将“离情”系住,拟写不忍主人离去的动作,来表现人的

依依惜别之情;又巧托黄莺的“频啼”,抒写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117.武夷山中

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

怀。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118.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2.诗人用“独有”“偏惊?’的意外语

气,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触景而感时伤怀的心情,揭示出宦游人独有的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态。

3.(1)中问两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的水乡景色。(2)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句句写惊新,而处处含怀乡,为下联衬托诗人思乡之情

蓄势。4.“出”“渡”两个动词是化静为动。一个“出”字就把曙光与云霞相互辉映的壮美景

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一个“渡”字就把梅花和柳树在江水两岸载红载绿的一片生机状写了

出来。而“催”“转”这两个动词则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晴光”以人的情态,将春天使万物

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四个动词将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119.月下独酌(其一)1.孤独无亲2.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月亮

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3.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

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

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120.夜泊牛渚怀古

1.c[“斯人”指谢尚]2.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空寂,这种秋江的空寂之感很自

然地想到谢将军今何在;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

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3.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落寞的情 感,但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后者情感由尾联得出]4.尾联就是“景语即情

语”。当时诗人心中无限的惆怅与期待无法排遣,便吟咏出“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之句,将

心中的不快寄托给纷纷落下的枫叶。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这一景语衬托出了诗人的不得志。121.使至塞上

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诗人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

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2.燕然3.A[并非轻松愉快。

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4.好在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一“直”

一“长”一“圆”使画卷具有了巧妙生动的几何构图美,大中有小,静中有动,既具立体感,又具流

动感;而且画面的色彩美自然天成。淡远的色彩衬托出大漠的广袤,浓丽的色彩凸现出大漠的

生机,淡妆浓抹,既雄浑又秀美。一 . 122.登 高

1.(1)一连用了六个名词意象,由风、天、渚、沙、猿、鸟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

(2)写近景,小处着笔,与颔联写远景大处落墨相互映衬。(3)写景渚是清的,沙是白的,猿哀

啸,鸟飞旋,可谓有声有色,动静相映。(4)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

阔大。[答出2点即可]2.前两联写景,是诗人“登高”所见;后两联抒情,是诗人“登高”所

感。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触景而生情。3.(1)猿声哀婉,飞鸟徘徊;(2)落叶飘零,万木萧

疏;(3)江水滚滚,韶华易逝;(4)常年作客他乡;(5)一生多灾多病;(6)独自一人登高;(7)时 局艰难;(8)两鬓如霜;(9)因病不能借酒浇愁。[或答:有作客思乡的情思,天涯孤独的怅惘,悲秋苦病的愁苦,人在暮年的感叹,无力报国的苦闷。]4.作者把老病孤愁之感、潦倒不堪之

景与国事艰难联系在一起,构成因果关系:因时世艰难,导致诗人潦倒不堪;因无力匡时济世,使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更其强烈,无法排遣。诗人不是咀嚼个人的愁绪苦闷,而是把它号阮国

伤时的博大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123.蜀 相

1.祠堂之景丞相之事2.B[应为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3.“白”、“空”两个虚

字的含义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

伴的草木禽鸟自生自荣,不解人事代谢,流露出诗人的惆怅与哀叹。4.这首咏史诗,将咏史

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他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

平定天下;他写刘备的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他写诸葛亮的未

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此杜甫在为诸葛亮咏叹的同时,也寄寓 着自己的感慨。124.长沙过贾谊宅

1.楚客、人、君。2.A[应为“都为贾谊无辜被贬的命运而生悲悯之意”]3.本诗借古

伤今,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抒发自己怀

才不遇的愤懑情怀。4.颈联中“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用贾谊写《吊屈原赋》的典故,用湘

水无情地日夜流逝,诉说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 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以此抒发作者对 前贤的深切凭吊和自己内心的无限愤懑之情。“湘水无情”也是暗讽唐王朝的无情。5.“寂

寂江山摇落处”有象征义。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

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颓局势。12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

之情。2.C[此联不是“纯以景语”,“家何在”就是情语,也没有,“无惧于”的意思。] 3.(1)“横”状广度,“拥”状高度,既使诗的境界阔大而又更见诗人处境艰险。(2)一“横”一

“拥”,以动写静,状写出诗人前程莫测的愁苦。4.“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

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

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

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126.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1.首联的杪秋,即深秋,是令人多愁易悲的时节,用一个“重”字形容霜露,造成一种寂寞凄

清的气氛,既是深秋的典型景象,又巧妙地为“秋晓”二字点题。2.前三联用“杪秋、幽谷、黄

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意象,描写了荒寂、清冷之景。一烘托了凄清冷寂的环境氛

围,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落寞和惆怅之情。3.既表达诗人久居穷荒心有不甘的落寞孤

愤;也表达希望自己看淡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4.颔联写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着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

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而诗人借这些字眼,寄寓了流落不遇的心境,抒发了落寞孤愤的情怀。127.登柳州城楼

1.辽阔、荒凉;由近及远。2.D[不是以景结情,而是直抒胸臆]3.哀景: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纷乱飚、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哀情:(1)对友人望而不

见的关切之情。(2)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128.灞上秋居

1.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 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2.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

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

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的孤身一人的情景,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意境。3.“独”与“久”

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

独。尾联一“久”字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4.(1)从情景关系角度

看,是触景生情:诗人异乡羁留,见落叶而思故乡,对寒灯而觉孤独;(2)从炼字的角度看,“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3)从意象角度看,属于名词意象叠

加,增加了意象容量,在简短的句子中,把诗人的孤独流落之感,既高度凝练、又十分充分地表 现了出来。129.无 题

1.前者为“困难”,写出相见艰难之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难堪之苦。2.“春蚕”

“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

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情感。3.C(“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是诗人想象对方“月光

寒”的感觉。]4.特点是运用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

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

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的情感;尾联化

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130.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1.羁旅诗2.B[应为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3.(1)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

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2)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 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4.颔联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

别枝的景象。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

展翅,占枝高呜,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131.小斋即事

1.正直,有棱角,不圆滑2.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不在对弈;“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不在音声。

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3.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正直、有棱角。是自己的方直之品,才“世愈疏”、“万事妨”,无关乎国家的兴亡的。作者借此抒发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132.菩萨蛮

1.“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的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

霜雪”是江南的人美。通过这些写出江南的美。2.C[这两句,既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

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沉郁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因家乡战乱飘泊难归的内心凄楚。] 3。反衬的手

法,以乐景写哀情。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更

觉情感的沉郁深挚。4.(1)“莫还乡”实际还是想到了家乡,身在美丽的江南却想还乡,这

是一层转折;(2)一个“莫”是带有叮嘱的口吻,回家乡会愁断肠,这是第二层意思的转折。

(3)“未老”是第三层意思的转折,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没有关系,表面上很旷达,实际

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五个字看似平易,却有三层意思的转折,所以后人评

韦庄的词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133.鹊踏枝

1.七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却是千回百转。第一层,我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愁,所以挣扎着把

它抛掷了。第二层,我不但抛掷了,而且努力抛掷了很久。第三层,“谁道”一句反问,语气强

烈,最后发现并没有真的做到抛掷了闲愁。2.(1)用叠词表明除了在花前饮酒沉醉外,词

人每天都在经历“抛掷”闲愁的挣扎;(2)表明“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结果;(3)“不辞,即 不惜、不逃避有害,表明词人宁可消瘦也要继续在“病酒”中使自己沉醉麻木,可见作者的痛苦

之深。3.“河畔青芜堤上柳”是引起新愁的触发因素,是说我的愁随着那河畔的青草与堤上 的杨柳一样年年长起来,所以说是“新愁”。4.远远的地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起,所 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主人公孤独的站立在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不正是心

中有种孤寂惆怅之感,难以排遣吗?所以词人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

附:本词所抒写的一片难以指实的愁情,可能和曾经身为南唐宰相的冯延巳,面对南唐风

雨飘摇的苟安局面,产生深深的忧患意识有关。古代知识分子面对支离破碎的社会人生,产生

茫然、伤感、消沉,甚至愁苦的心理,也是自然的事情。134.村 行

1.七言律诗田园诗(思乡诗亦可)2.(1)景物特点: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

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2)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思乡之

情。(或:悠闲中隐含着贬官失意、异乡漂泊的凄苦悲凉之情。]3.第二联(颔联)描写了初

秋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上句的“万籁有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下句的“数峰无语,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使景物描写分外生动。第三联(颈联)描写了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胭

脂”和“白雪”运用了比喻修辞的方法,红白相衬,有色有香,对比鲜明,色彩艳丽,使景物描写特

别形象。4.运用触景生情法,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

后为何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

物而产生了思乡的愁绪。这样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

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135.春日登楼怀归

量。滁州西涧2。B[颔联所写是楼上的视角]3.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 作者的思乡之情。

136.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1.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2.CC“清笳乱起”写边关敌情,“铁骑无声”写军纪

之严、阵容之大,二者都是正面描写,看起来有动有静,但实际上并没有主次关系,故而谈不

上“以动衬静”。]3.最后三句内涵丰富:自幼报国且孜孜以求;年逾花甲尚未如愿;壮志难

酬而雄心不死;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痛苦无奈又深沉激愤,种种复杂矛盾的心情汇聚于“有

谁知”一语之中。4.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

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1)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2)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137.鹊桥仙·夜闻杜鹃

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

做的铺垫。(或:借景抒情,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2·衬托(或:烘云

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3.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 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138.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1.李白2.r。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

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不能统一的愁与恨。3·李

白所处的盛世无处可寻,表达对国家倾颓局面无法挽回的深沉感慨。[通过对所倾心仰慕的诗 人的凭吊,为自己愁与恨的苦闷心情寻找寄托。这样理解亦可]4.前一句实写天近傍晚、江

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后一句虚写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

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

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139.摸鱼儿

1.BC,“春且住!”、t·见说道”、“怨春不语’’等,都是把“春”拟作可以对话的人]2·寓意是

指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3.“愁’’指作者的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

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被闲置着的愁最苦。4.描画暮春景象,表面上抒发伤春之

情,实则是暗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5.D[词中没有夸张] 第五部分 表达技法篇 140.独坐敬亭山

1.这两句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了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失之后与一片白羽

般的云彩飘去之后的特别幽静的境界,以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2.运用拟人化的手

法,抒写诗人和敬亭山的相依之情;恰恰更是抒写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3·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寂寞、孤独之情。141.春 思

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使情感表达婉曲深刻。[或答:以

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后两句转写愁思,东风

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3.新奇之一:不是直接抒

发自己的愁情,而是用拟人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新奇之二:第三句不说自己愁

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第四句不说因愁闷而难以度日,却怨春日招惹,把恨引长。

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142.闺意献张水部

1.表达了诗人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2.诗人通过“低

声问夫婿”这一细节描写,就把新嫁娘亲呢娇羞的口吻、此时沉醉于新婚幸福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为初见公婆而严妆打扮同时内心的惴惴不安,都跃然纸上,新婚闺房气息扑面而来。

3.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比朱庆馀,以“齐纨”比他人 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庆馀的优秀作品。143.田 家

1.春意盎然2.鸠声悦耳是远景、听觉、动景,杏花映日是近景、视觉、静景,可谓动静相

映,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3.全诗情景交融,笔触欢快明朗,描

绘了浓浓的春意,勃勃的生机,表现了田家生活的热烈、兴旺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与民同 乐的态度。

144.谒荆公不遇

1.“抱”字最传神。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

是围抱着船帆一样浩浩荡荡向远方流去的情境,以宽阔而渺茫的江面反衬船的渺小,表达自

己的孤独之情。2.“渺渺”写出了春江水面的辽阔,“茸茸”写出了花草的柔密茂盛,从中透 露出作者的孤寂、忧愁之感。另外,这两个叠音词使整首诗音韵和谐,增强了表达效果。

3.B[‘‘沿着江宁城流过”分析不当,正确理解是四面江水沿着船的边沿流去] 145.绝 句

1.春夏之交乍暖忽寒。2.通过视觉意象——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意象——野

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通过听觉意象——蛙声歇;触觉意象——东风寒:表现“寒”的感

受。3.(1)“春衫试单”这一细节描写,准确地表现了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心理“情

味”。(2)“蛙声歇”这一细节描写,通过青蛙由气温乍暖的欢欣歌唱到气温忽寒的声息哑然,写出了对季候乍暖忽寒的怪讶“情味”。[结合一例分析即可] 146.待储光羲不至

1.天色已晚,下起细雨。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细节一: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细节二:或立起或坐下都在留意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

细节三:以为是友人身上的玉佩撞击声,正要出门去迎接,结果是自己的错觉。3.(1)传神

地写出了期盼好友到来的焦急、期待的心情,(2)以此作为铺垫,更衬托出后两联写等候好友,而久候不至的怅惘之情。147.鹧鸪天

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所以选取杜

鹃这一意象,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借杜鹃意象渲染一种思乡归家情怀。2.最后两句是说:

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

第四篇: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

答案详解

第一部分 诗词常识篇

1.出塞二首(其一)1.B C。2.用了互文手法,意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 增加了“秦”、“汉”两个限制词,一经互文,便造成了苍茫、幽远的意境,引发读者抚昔思今,边塞

战争何日是个终了? 3.后两句借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 和平安宁的向往。

2.田 园 乐

1.六言绝句古体诗五言绝句[注意:孟诗不是近体诗]2.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 结合,情景结合。诗中的“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3.主要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不

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如“复”与“更”的对仗也很经心,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3.山居即事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2.“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 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3.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

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4.夏日南亭怀辛大

1.五言古诗 田园诗(怀人诗亦可)2.纳凉情景怀人情思3.(1)表现了诗人夏夜 纳凉时闲适自得的情趣;(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4.(1)从嗅觉、听觉人手,清香可嗅,滴水

可闻,此外更无声息,写出了夏夜的宁静美丽,清爽怡人;(2)竹露滴清响,以动写静,运用了衬

托的手法;(3)悦耳清新的水滴声,自然引出下句“欲取鸣琴弹”。5.妙在这二字不但传达 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还妙在“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

爱而“渐”起,传神地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5.山房春事二首(其二)1.七言绝句边塞2.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3.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 6.城东早春

1.清新清幽[因为它刚刚显露,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2.作者用“才”、“半”暗点 “早”字,“半未匀”的柳冲寒而出,最富生机,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3.以虚衬实。前两句是

实写,具体描绘了早春的“清景”,后两句是虚写,用“若待”二字一转,导出想象中的盛春季节上

林苑浓丽的景色。用虚写的浓丽的盛春景色更能衬出今日早春之“清景”的幽雅可人。

7.秋 思,1.七绝2.秋风虽无形,但它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又处

处可见。3.“行人临发又开封”是细节描写。“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照应了“意万重”,是“意

万重”才会有“又开封”的情节,这就把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微妙的心理刻画出来了,让

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也深味到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8.竹枝词(其九)1.繁茂高峻2.借代青年妇女壮年男子浓郁的民俗风情3.表达了诗人对这 生气勃勃的劳动场面欣赏愉悦的感情。

9.渡桑干

1.霜阳乡 押的都是平声韵。2.(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2)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3)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 抑。3.(1)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 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

10.行 宫

1.五绝宫怨诗2.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她们应该 怨玄宗、恨玄宗,情绪激烈,然而,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她们既不愤激,也

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就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诗人选取“闲坐说玄宗”这一细 节,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宫女的命运是多么令人震颤!此情此景又是多么令人凄绝1 3.意 思一:这些宫女当年落人宫中时,个个花容月貌,娇姿艳质;意思二: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

悴;意思三:长期无聊地对着宫花出神,寂寞幽怨;意思四:到了白头,已心如死水,无怨无恨;

意思五:行宫的寥落,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11.陇西行(其二)1.七绝闺怨诗2.对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师场面与战死疆场的壮烈场面对比,河边 “骨”与梦里“人”的对比。借代:貂锦,代指精锐部队;春闺,代指春闺中人。3.一个可怜,一

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4.第三句实写战

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一边是无定河边骨,一边是春闺梦里人,这一虚一实

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12.寄扬州韩绰判官

1.赠友诗(或寄赠诗、怀人诗)2.用一对叠字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 带,迢递不断,这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

长的空间距离,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3.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

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又一 次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4.(1)客观上先造成令人读之如 见吹箫的玉人披着银辉,是如何的洁白光润,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 南秋夜,令人心荡神移;(2)营造了友人和女子倚箫歌舞的意境,令人猜想友人的才貌是如何 的风流倜傥;(3)它唤起的联想是读者对扬州胜景的无限向往。[答出两点即可] 13.登崖州城作 „„

1.流露出对社稷安危的牵挂,也流露出对国家的依恋。2.这里距京城遥远,连鸟都要

飞半年,人要走多久?更何况我既无翅膀,更无自由啊1 3.用的是拟人、象征手法。描写青 山环绕,层峦叠嶂,好像山有情,要挽留我;但是“百匝千遭”却表明作者正处于严密封锁、重重

阻隔之中,象征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情况,抒发的是归而不得的忧伤。

14.初入淮河四绝句(三)1.含义是船只不能自由行驶,两岸人民不能自由往来。2.用鸥鹭的“无拘管”和上句 的“亦难为”作对比,寄托着国土沦丧的痛惜之情。3.前两句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是实写,国

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是虚写。后两句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是实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

们自由来往的愿望是虚写。

15.江阴浮远堂

1.中原沦陷区(金兵占领区)2.大江流 以水寄托悲愁(或答:运用曲笔,借水寄愁)3.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作者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极度悲愤之情。

16.白 梅

1.七绝咏物诗2.耐寒、坚强;自甘寂寞,高洁脱俗;报春(或奉献精神)3.主要运用 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混芳尘的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

志。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7.江城子

1.词调名(或词牌名)2.南京苏州 3.“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 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

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18.南 乡 子

1.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 之情。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景色描写为思乡之情涂抹了凄迷的色彩。19.虞美人 .

1.A 2.人生最美好的时刻(答“美好事物”不确切)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或答:因为

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 伤,这样美好的时刻不如结束才好。]3.示例1: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

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示例2:这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这一比喻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显示出愁思如大江春水一样,无穷

无尽,无时能已。

20.望江南

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 其处境无限凄凉。2.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

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

处境越凄凉。3.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

南、依旧过着繁华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

2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词牌名 标题2.两个“愁”的含义不同。“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

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3.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 的气氛,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22.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词牌名标题(或题目)2.“一般”指梅花与雪花“出身”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还 指形色一样,雪花的形状和颜色非常像梅花的花瓣;又指香味一样,雪花不是没有香味,只不过

被天风吹散了而已。“惟高一着”是指梅花的内在品质——梅花不似雪花那样情厚,它是那样 的薄情,宁可向着空山散发自己的光彩,也不愿做个阿谀逢迎之徒。3.A[词的前二句是在

说雪花与梅花形色“一般”,未涉及内在的气质]4.[无论持抑雪扬梅说,还是持抑梅扬雪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抑雪扬梅说:理由(1)上片雪与梅各具“风流”,打个平手,“雪无香”,梅 也“香零落”。理由(2)下片“惟高一着”,指的是梅花,“薄”应作褒义解,是轻盈,是曼妙,作者

是赞美梅花在天地间放射着异彩,雪花在天地间只是随意飘洒。在天空大地之问,梅花确比雪

花略高一筹。赞同扬雪抑梅说: 理由(1)题作《雪中看梅花》,梅花惟一的优势一一香,在雪

中零落殆尽;理由(2)“薄”字一语双关,梅花不只形比雪薄,情也比雪薄,这是雪的“惟高一 着”,雪比梅花情厚,既随意飞舞天地之间,还飞入寻常百姓家。[虽有两种观点,都能言之成

理,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应为抑雪扬梅。] 23.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1.小令2.表达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 涯,饱含愁苦无奈。3.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24.[仙吕·后庭花] L宫调名 曲牌(或词调名)2.前四句描绘了景色宜人的荷塘,写采菱女一边采莲,一边 高兴地唱歌,水鸟被惊飞;后三句描写了乱云漫天,急雨如注,荷叶翻滚,采菱女发愁而归去的情

景。3.这种自然与人短暂的不和谐,才使表现的生活变得有色彩,有滋味。由静态到动态地表

现生活,捕捉到“鸟惊”“人惶”的细节并形诸文字,使这幅深秋采菱图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25.[双调·折桂令]中秋

1.曲牌(或词调名)题目2.拟人化,与嫦娥问答,更为生动、形象。3.运用了比喻 修辞,以一轮飞镜指当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以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 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果鲜明。

26.[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1.示例一:首句从李白《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化用而来,写

出了秋天洞庭湖边山景的雄奇壮美。示例二:第二句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

齐飞”化用而来,展示了在渺茫无际的江面上,孤鹜在明丽的晚霞的映照下振翅高飞的动态画

面,有一种明朗辽阔之美。2.山,连绵不绝;水,无穷无尽;山、水、天相接,意境苍茫悠远。

“西风”无形,“秋意”无迹,然而却四处弥散,于无尽秋意之中,有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意境

美。3.“落残霞孤鹜齐飞“,言黄昏景观;“夜静云帆月影低”,言静夜景观。“月影低”说明月

亮已挂在天上,说明时间已由黄昏驶向夜深,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时间是动态的。

27.[双调·蟾宫曲]I际古 ·

1.诸葛亮姜太公2.千古功勋无非过眼云烟消极无为3.(1)同意。本曲通过对 古代英雄的追怀,流露出千古功勋无非过眼烟云的处世态度。(2)不同意。本曲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流露出对龙虾不辨、明主难遇的世事的概叹,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

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具有积极意义。(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第二部分题材内容篇

28.台 城

1.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因为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人问兴 亡,却依旧逢春枝叶繁茂,欣欣向荣,因此诗人说它“无情”。3.诗人以江南草长、碧绿如茵

显示出的繁荣兴茂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作鲜明对比,以春色常在的长堤烟柳和如梦般转瞬即逝 的六代繁华作鲜明对比,于对比中抒发了诗人今昔盛衰之感。4.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 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 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

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29.赤 壁

1.一只折断的铁戟前朝人物和事迹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 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表达思想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 性的诗句,既以小见大,有耐人寻味。[言之有理即可]3.可从诗的后二句推出。(1)诗人认 为周瑜的胜利带有运气,历史给了他英雄成名的机遇;(2)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诗

人对一代英雄的失败深表惋惜;(3)悲人之时亦自悲,诗人本意是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

才能而不得一展的忧愤。

30.与诸子登岘山

1.吊古伤今[若答“至今求仕不遇,空有抱负”或“无所作为,死后湮没无闻”也可] 2.人 事代谢往来古今3.D[相照应的应是首联] 31.西塞山怀古

1.指东吴以后的几个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个个都灭亡的往事。2.C[应为:对历史更

迭、朝代兴替的感伤之情]3.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这句好在这一“寒”字。“寒”,一是客观的

实感,即秋寒,水寒,二为诗人心境的反映——政治上失意后的心寒,三是这个“寒”字还兼有历

史和现实的鞭策警醒作用:凭险割据者若不引以为鉴,必有孙皓“一片降幡”的覆辙之寒。4.此联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东吴兵败投降的白旗。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

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所向无敌j而失败者黯然失色,投降猥琐的神态。

. 32.咏怀古迹(其三)1.这里用一个拟人化的“赴”字,就把群山奔赴的雄伟气象表达出来了,也把山峡变幻无 穷的姿态和磅礴壮丽的气势写活了。[或: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 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2.A[杜甫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是为了把昭君写 得“惊天动地”,以此烘托昭君这位“窈窕红颜”;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

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3.“空”写出昭君生不能归汉,骨留青冢,只有魂灵徒

然地归来,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

意。4.(1)“一去”对“独留”,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2)“紫台”

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3)“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 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4)“朔漠”对“黄昏”,即把昭君命运和无边的大漠、笼罩四

野的黄昏天幕连在一起,是何等的空旷凄清!青冢有恨啊![分析出两点即可]就这么两句工

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旬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联

对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这几句可不答]5.杜甫的诗题叫

《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昭君是绝代佳

人,远离汉宫,身死异国;诗人是才华横溢,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所以诗人在表达昭君千载之

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33.桂枝香·金陵怀古

1.金陵悲恨相续2.杜牧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仍唱亡国之音《后庭花》那些沉醉

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达官贵人3.C[词人矛头指向的是统治者,并非商女]4.词中用

“繁华竞逐”四字揭示了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的根本原因。没有。“漫嗟”句就是批判

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

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吸取历史的教训。

34.念奴娇·赤壁怀古 1.D[A“樯橹”是借代,B形容的是周瑜形象,C应是作者神游故国]2.这些词是:乱、穿、惊、拍、卷等。作用是: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3.年轻有为(或少年得志),气宇不凡(或英气不凡、从容潇洒、风度儒雅、风流俊雅等,必须是形貌气质),指挥若定(或大智

大勇,胆略超人等,必须是指挥才略方面),意在怀古伤今,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

慨(或失意感伤之情)。4.苏轼倾慕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建立伟业,而自己年已四十有

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一一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

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5.这首词上阕寓情于景,通过对赤壁四周景色的描写和赞

美,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引出下阕主要对人物事迹的描写和赞美。在对周瑜形象刻画

中作者倾注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感慨。写景、咏史、议

论、抒情就是这样融为一体的。

3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用孙仲谋的典故是要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

能。(2)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典故,其用意是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2.佛狸祠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和平景象,民俗就安

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国臣民。词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们忘记历史的隐忧和对南宋

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3.C.[正确的理解是:有廉颇那样的愿为国效力的人才却不被

重用]4.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

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并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故土。二人都是从百战中开

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偷安江左、忍耻忘仇的怯懦的表现,是非常鲜明的对照。.

36.[双调·蟾宫曲]咏史 1.前赤壁赋2.功盖三分国3.C[“描绘”表述不当;也非比较,应改为“歌颂”。]

37.北陂杏花

1.“绕”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2.花影3.c[A出自叶 绍翁《游园不值》;B出自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虽有对比,但表现的是海棠矜持、自

重和谦让的品格;C出自郑思肖《寒菊》:D出自司马光《客中初夏》,虽有对比,但“向日葵”比

喻新主。]4.(1)“北陂”僻静,“南陌”繁华;“北陂”空寂,“南陌”热闹。(2)北陂杏花即使零 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碾

成尘土。(3)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

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

38.孤 雁,1.孤飞鸣声念群2.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一只不饮、不啄,悲伤而执着地叫唤、追赶 雁群的形象。诗中杜甫以雁自况,托物抒怀,表达了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3.尾 联意思是野鸦们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这里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 的寂寞、愁苦,从而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执着。4.(1)颔联用 “一片”和“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 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2)颈联用“似”、“如” 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

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39.画 鹰

1.思、似、可、堪2.A[应为先刻画出鹰的肃杀之气,点明“画鹰”] 3.作者借鹰言志,通 过描绘画鹰飞动的神态,搏击的激情,表现了自己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40.孤 桐

1.表现了桐树挺拔、正直、茂盛、虚心、愈磨愈坚的品格特征。2.B[本诗结构简单,只

有描写和抒情两部分,没有遵循一般的“起、承、转、合”结构]3.作者托孤桐表达了他的人生

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这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41.红 梅

1.尚余孤瘦雪霜姿2.C[联系上联可知,“尚余”是“仍然保留”的意思,不是无奈而是赞 赏]3.A[表达的是不愿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4.苏轼批评老诗人品评梅花不重品格(或 神韵),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评判红梅。苏轼认为红梅不只有内在的孤傲高洁,还有外在 的自然随和、不故作不凡。[或答:红梅虽神韵上不同流俗,但外在的形态并不咄咄逼人。这

正是苏轼的性格:清高而不孤介、傲岸而不怪异] 42.醉落魄·咏鹰

1.意思是人虽然年华老去,但意气仍然昂扬,因为人间还有奸佞小人、恶人(闲狐兔)。2.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或烘托)了鹰的形象。3.“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43.春行即兴

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2.描写的都是宜人之景:

绿草、芳树、山泉、鸟语,且静中有动,透着荒寞之感。3.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

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 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44.雨过山村

1.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

和谐优美的特点。2.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

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农家忙的气氛。3.(1)村妇是喜欢戴花的,这句用一 “闲”字写栀子花无人采,就把农家倍忙的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2)“无人采”表明村妇们没有 谈情说爱的“闲”功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村美好的生活情趣。所以这个“闲”字,可谓独具匠

心,兴味尤饶。

4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晋陶渊明饮酒归去来兮辞2.首联描绘出有色彩,有声响,动静相宜的秋景特 点。寒山,表明秋意已浓,而以一“转”字到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浓,凭借颜色的渐变把静止的

山写出了动态的美。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表明溪水每日每时都在喧响,给静谧的寒山平

添了无限生机。3.颔联写诗人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闲自得的神态、超然物外的形

象,刻画栩栩如生。尾联写裴迪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46.题义公禅房

1.深秀、寂静、阴凉、清新、幽雅。2.这诗通过描写义公禅房的山水环境,衬托出义公 的清德高风,情调古雅,潇洒物外。3.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青莲花清净香

洁,不染纤尘。诗中义公诵读《莲花经》,意在称颂义公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

47.客 至,1.首联写出了草堂绿水缭绕、临江近水、飞鸟不绝的一派春意盎然的田园环境。“但见” 二字道出了作者田园之间的闲逸,却也有一丝“只见群殴”的寂寞。2.(1)说明诗人对来客 的重视,表明自己与客人的友谊非同一般;(2)也表明很少有客来,映衬首联的寂寞感。3.D[时间上写迎客和待客的全过程,诗中无早晨黄昏的具体交代]4.(1)选取了酒菜欠丰 和呼邻陪饮这两个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细节。(2)a.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 从心的歉意Ib.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感受到宾客之问的融洽气氛.c.请邻翁作

陪这一细节,可以想见,两位挚友喝酒喝得畅快、兴奋、无拘无束。

48.暮过山村

lI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 写人烟稀少的静。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3.写出 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

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49.从军行(其二)1.不矛盾,边塞军营特有的乐器不管弹奏什么乐曲,对于远离故土亲人的戍边战士只会引

发思乡的愁绪。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

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3.(1)有挑逗、招惹之意。在本诗中,尽管征戍者烦闷静商,愁怨厌战,却被“新声”诱惑。(2)为排

遣,寻解脱,他们既想听又犯愁,边起舞边遐思,“新声”撩起他们的兴致,也撩起他们的愁思。

50.从军行(其五)1.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

苦。2.A[不是夜晚,而是白天。错在对于“日色昏”的理解。“昏”指昏暗的大漠景色,并非 指晚上。]3.(1)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2)作者捕捉这个景象为了突出我军的神勇。[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红旗指引的这支 劲旅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敢营。]4.一是以气候之恶劣烘托军情之紧迫(在沙飞石 走、遮天蔽日的时刻,唐军尚要离营出征,可见军事形势之危急万分);二是以唐军半卷红旗、戎 装疾进的情景衬托其旺盛的士气和昂扬的斗志。

51.夜上受降城闻笛

1.“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2.闻芦 管悲声芦笛触动征人思乡之情3.先从视觉形象着笔,写月下边塞荒寒的景色,这是触发 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再从听觉形象渲染,描摹牵引征人思乡之情的笛声。全诗就是通过雪、月、芦笛声这些意象,把景色、声音、情感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52.从军行

1.五言律诗借代2.自然环境;侧面烘托3.诗人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力图报 效国家的心愿(意思对即可)4.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前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 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后句从听觉出发,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

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

奋勇杀敌的激烈悲壮。5.首联采用实写的写法,先交代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中间两联采

用虚写的写法,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尾联采用实写的写法,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

望。虚实结合,使全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53.塞下 曲

1.表现边塞环境的艰苦。2.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 神。3.自夸贬抑4.“幽并客”和“游侠儿”。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

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54.雁门太守行

1.首句用“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城欲摧”以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 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2.C[诗中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只是从颜色上表 现了战争的惨烈场景]3.前六句用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绘,渲染出紧张严峻的战争氛围,情 调低沉;后两句描写战士们奋勇作战的精神境界,情调高昂。4.故事:(1)荆轲刺秦王,(2)易水诀别。诗句:(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2)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 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55.渔家傲

1.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

中闭门的孤城……一个“异”字,统领了塞下的全部秋景。2.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 能实现的无奈感慨。3.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

念家乡的苦闷。4.示例一:在层峦叠嶂的环抱之中,长烟下,残阳里,一座孤零零之边城紧

紧地关闭着城门,这是多么苍茫凄凉的景色,多么严峻沉重的气氛!示例二:在悠悠的笛声 中,在银也似的白霜前,将军难以人寐,只见眼前的将士们在偷偷拭去思乡的眼泪,而自己也是

白发银须,这是多么令人感伤的意境啊1 56.谢亭送别

1.送别情景解行舟2.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是为 了强化送别的感情,酒醒之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3.前 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 别之情。或答:先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离之悲;后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 离情之哀。

57.送魏大从军

1.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

保国的壮举。2.“横”,横亘,写出了雁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接”,连接,逼真地描绘出飞狐

塞的险峻。3.这首诗的尾联用东汉窦宪将军燕然刻石记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魏大能像

窦宪一样为国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以此抒发诗人自己一片忠心报国的情怀。4.(1)首句 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以此勉励友人抒发了以

天下为己任的豪情。(2)一把魏绛“和戎”改为“从戎”,表明了诗人对当时边防战事的看法,恰 好魏大也是姓魏,这就隐含了对友人杀敌建功、保卫边疆的期望。(3)颔联不直接点出是用 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表达出来,既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之感,又表达了为国立功 的宏愿。

58.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1.夜晚一拂晓室内一室外2.“吐”“对”两字最传神。诗人运用拟人手法,着一“吐” 字,使人想到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视青烟出神的神情;用一“对”字,似乎除了举杯

劝酒之外,已没有什么话可以相慰的了,看似冷冷相对,实则于沉寂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3.这一联好像专写夜空,实则关合夜宴。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到拂

晓,时间在悄悄逝去,人却没有散去。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

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59.渡荆门送别

1.平野开阔,江水奔流喜悦开朗2.D 3.故乡水万里送别,情深意长;怀念故乡的 浓厚感情4.“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

感,亦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之态。“入”字平中见奇,力透纸背,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

泻,壮浪形骸的气势,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或答:“随”“入”将山水拟人化,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描述生动具有,使人切实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60.送友人

1.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

态,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2。比喻手法。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比喻

(象征亦可)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

依依惜别之情。[或答: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

情。]3.诗人寄情于物,借和主人心意相通的那匹马萧萧长鸣,并以此结尾,更能表达诗人对

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内心的痛苦。4.意象鲜明,表意贴切。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

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如“孤蓬”这一意

象,“蓬草”已传递友人前路漫漫而迷惘之“意”,着一“孤”字,更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 怜惜之情。

61.赋得暮雨送李曹

1.天气;时间2.雨依依不舍(或:惜别离愁)3.B[最后一联诗句不是含蓄的,而是 喷涌而出、直抒胸臆的]4.例示:这两句诗描绘了眼前实景: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 因沾雨而无法快飞;同时又借此景,表达了深沉含蓄的离愁别绪。沉重的船帆暗喻着送行者心

情的沉重,羽湿而行迟的飞鸟,是远去行人犹豫的写照。

62.送魏万之京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 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

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渲染烘托了诗人送别时的悲秋和离愁的心境。3.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4.诗人是 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如第一联,先说朋友要走,再点明昨晚的景象,将深秋

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或:如第二联两句用了倒装的

手法,突出“鸿雁”、“云山”这一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点出是“愁里听”和“客中过”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唤起人们的共鸣。63.鹧鸪天·送人

1.王维《渭城曲》(或《送元二使安西》)2.(1)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2)人世间的**远比路途**险恶得多。3.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 法: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 郁闷之情。

64.除夜作

1.岑参边塞七言绝句2.客居他乡 孤寂怅惘的思乡情怀。3.不写自己思念家 人,却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更能表达自己“倍思亲”的情怀。

65.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1.乐天香山居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1)当时诗人喝得很醉,醉到折花枝作酒筹了,用“忽忆”符合情景;(2)喝这么多,“忽忆”还准确地计算出元九到梁州 的日程,说明诗人心里一直在惦记着,这更能表达他对元九的牵挂1 3。现在的句子好。理

由有三点:(1)“醉”为下文“醉折”铺垫,使起句与次句联系紧密;(2)起、承两句重复颠倒使用

“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3)首句为三四句写“忽忆”伏笔,可见转句波澜之美。

66.乡 思

1.望恨2.远见近回3.属于第一种。诗人极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 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67.望月怀远

1.望月 怀远2.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 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 想和想象的空间。3.D[应为“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4.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

有情趣了。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 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68.苏幕遮

1.王实甫西厢记2.景物特点: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作用:,芳草延伸到 望不到头的极远处,触动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芳草“无情”正反衬出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深浓; 写景中带出一个“情”字,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做了自然的过渡。3.意思是说,除

非好梦才能使诗人人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表情达意的特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69.凤栖梧

1.D[„„消得”是“值得”的意思]2.“拟把”一句是说准备借酒力摆脱春愁,结果是饮而无 味,可见春愁之深重;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3.这是一首怀人词,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缠

绵而又执着的相思之情。

70.一剪梅·舟过吴江

1.一个“摇”字颇具船正逐浪起伏的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动荡漂泊之感。2.一是倦游思归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3.“流光容易把人抛”,运用拟人感叹时光流逝

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

变化,具体显示出春光逝去的动态,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4.上片写景是实

写,下片想象归家后情景是虚写。“秋娘渡与泰娘桥”是两个地名,实中有虚,虚写词人由地名

联想到家中盼归的娇娘,巧妙地点出对风雨阻归产生恼意的缘由。而“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

意境又恰和“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勾勒出的柔和温馨的氛围,一实一虚,形成鲜明反差,大大增

强了思归之情的表现力。71.[双调·折桂令]九日

1.倦客思家2.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3.“翠袖”句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 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72.登岳阳楼

1.少陵野老诗史。2.C[颈联主要写诗人年老病苦,亲朋之间已音讯断绝。]3.因 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

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4.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

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

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问,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

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73.长安秋望

1.是“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它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

凉,并统领全篇。2.c[颈联正确的欣赏是:诗人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前后的主观情感是统一的。]3.移情 手法,借莲花之“愁”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无限乡愁。[手法上若答“移情于物…„人格化” “拟人手法”亦可]4.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颔联的一行雁 阵和颈联的半开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但南归之雁寄托了倚楼人的思乡情绪,东篱

之菊又融人了倚楼人的归隐情绪,所以说景语即是情语。

74.九日齐山登高

1.清澈、平静、包容、开阔[任填两个]2.B[诗人是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这可 从“但将”、“不用”词语的运用,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3.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 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尘世难逢开口笑”表

达抑郁之思,“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一个虽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

上。(意思对即可)4.“此”指人间的烦恼和变幻无常。全句有一种豪爽和旷达的情怀。背 后隐藏的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泪水。

75.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2.A(都是借代,不是比喻] 3.词作刻画了一位以国事为己任,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解民于水火之

中而又满怀一腔忠愤、充满必胜信心的爱国将帅形象。

76.过华清宫

1.李商隐小李杜2.一骑红尘妃子笑3.(1)典型细节。千里迢迢快马飞驰,不 知内情的人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结果竟是飞送荔枝。诗人通过“妃子笑”这一画龙点 睛的细节,就深刻地鞭挞了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的腐朽本质。(2)以小见大。咏

叹天宝轶事、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这样一个严肃主旨,诗人只选取千

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便突现在读者面前。(3)对比手法。“一骑红尘妃 子笑”一句,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深

刻揭露了皇宫中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

77.贾 生

1.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前两

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

尽。3.持否定态度。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晤谈至夜半,但他殷

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但有 何用? 78.新 沙

1.D(1)(2)(3)(4)2.一二句中,以上句沙堤形成的缓慢、难以察觉,与下旬官 府知道的快、纤毫必悉形成鲜明对照,使诗的讽刺意味特别强烈。三四句在看似荒唐的假设推

想中,尖刻地讽刺了赋税苛扰无处不到的严峻的社会现实。3.题材是官府对海边新淤沙地

征税,不落窠臼;对这样一个生活侧面,诗人用极度的夸张艺术,对统治者残酷剥削,进行了大

胆的揭露。

79.马 嵬

1.自居易唐玄宗杨贵妃2.c[„„夫妻别”是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 3.把长生殿与石壕村对比,把帝王妃子的爱情悲剧与寻常百姓的生死诀别对比,鲜明而又突

出地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80.蝶恋花

1.闺怨上层妇女的苦闷个人抱负得不到施展。2.A 3.字面义是“春天”,双关 义是“青春”。4.(1)“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 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2)“堆”字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

孤独凄苦之情。5.“深深”衬托人之孤独寡欢,“无重数”衬托青春之禁锢戕害,末句借客观 景物的反应来反衬人物的主观感情。

81.鹊桥仙

1.郴州旅舍2.七夕抒情议论3.A 4.示例:前一句:(1)秋风送爽、白露为霜 的夜晚,相逢虽只短暂一夕,但美好无比,令人回味。(2)理想的圣洁的永恒的恩爱,相会一 次,要比凡俗的平庸之爱强得多。(3)爱情只要达到心灵上的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一次就足

够珍贵。后一句:(1)全篇警语,以达观的方式,道出了只要人间真情在,不必贪恋片刻欢愉。

(2)痴而通达,柔而洒脱的爱情观,超越“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3)只要爱得深,爱得专一永

久,即使不能朝夕共处,也同样是美满幸福的。(4)“朝朝暮暮”并非是幸福的同义语,也并不

一定代表爱情的坚贞不渝。[以上答任一个均可]5.(1)词中明写天上牛郎织女双星,暗写 人间情侣,于传统“欢娱苦短”题材中翻出新意。(2)将景物描写、感情抒发和理趣议论有机结

合在一起,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82.滕王阁诗

1.高、冷[一个“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一个“罢”字,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 凄凉。]2.A[营造的应是冷落凄凉的意境]3.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

83.题李世南画扇

1.(1)画面上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 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2)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

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2)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

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84.水口行舟

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 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2.描写了大雨过后,满山绿树的景象。从中可以看出,诗

人虽身处逆境,仍能以平常心,冷眼面对现实,执着自己的信念。3.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

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答:人生道路总 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85.约 客

1.七绝(或:绝句)闲适2.C[见第3题分析]3.诗人约客未至时,是一种闲适、寂寞、怅惘的心情。通过“闲敲棋子”这一个细节描写表现出来。

86.步入衡山

1.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2.B 3.要点: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 的喧嚣)、排场的厌倦;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第三部分 形象意境篇

87.溪居即事

1.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临水的村庄。2.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表现出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和平的意境,用的是白描手法。3.作 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维妙维肖,十分传

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

儿童的形象。

88.军城早秋

1.七言绝句边塞诗2.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 境局势的紧张。3.表现了边关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 部署奋力出击,显示主将的决策果断;第四句写决心全歼敌军,显示主将的必胜情怀。4.“朔云”、“边月”等词已让人感到边关的初秋之夜弥漫着一股清冷、肃杀之气,再着一个“满” 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渲染得更加浓重。

89.初冬夜饮

1.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可以从“偶求欢”、“淮阳多病”、“客袖侵 霜”、“明年谁此”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形象特点。2.“侵霜”的“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 尘之意,更有暗示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3.最后一句表

现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作用:诗人

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诗人身世茫茫之感,以反问语出之,更见其 沉痛哀婉。

90.„赠孟浩然

1.文采出众、蔑视功名、超然隐逸、高风亮节。2.A[对偶句是概括人物生平,首联是抒

发钦敬爱慕之情。“中圣”是用典,D项正确]3.效力朝廷和归隐山林强烈对立起来,表达对 高官荣华的厌弃。

91.观 猎

1.摩诘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 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吗马驰骋的英姿,天上地面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

捕猎物的过程。3.全诗借狩猎活动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 军形象。

92.寄李儋元锡

1.首联以再见花开起笔,即景生情,景美而情不欢,以乐景衬哀情。2.C[“敢于”一词 不当。诗人多病想辞官归隐,面对现实处境又不能一走了之,是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内心矛盾 的形象。]3.诗人既借“月”来传递友人间异地的关照之情,也借“月”的缺而复圆来寄托亟盼 朋友团圆的诚挚之心。t ‟

93.寻陆鸿渐不遇。

1.(1)寻陆鸿渐不遇;(2)一表现诗人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二表现诗人急切想知道 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2.(1)流连山水自然,不以俗事为念的隐土形象。(2)一是陆新居 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人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远离尘俗,崇尚隐逸;二。

是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流连山水自然,不以俗事为念的高人。3.“每日 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怪异的神态,这就

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94.山中寡。妇

1.贫困孤苦“犹”“尚”2.尾联的议论揭示出统治者的赋敛剥削无处不到,表达了 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化了主题。3.诗人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

之中,把山中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把人民的痛苦和诗人的同情

融人生活场景的描写,就使诗人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95.浪淘沙令

1.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下片叹息故国江山水流花落。[意思对即可]2.春 意阑珊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3.(1)这首词以梦中梦后的今昔对比的手法极写自 己的悲痛之情,又以“流水落花春去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抒发自己的无限辛酸之情。

(2)作者运用这些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梦醒之后无限辛酸的亡国之君的形象。

96.鹧鸪天

1_词牌(名)小令2.(1)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或远近结合,仰视俯察结 合的角度来写景。(2)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

野趣。2.(1)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形象;(2)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 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

97.采莲 曲

1.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青春、健康、美丽、纯真。王诗中少女天真、活泼、顽皮、充满青

春活力,情调欢愉;白诗中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展现出少女害羞,娇美的形象。2.王 诗一通过容貌衣着描写、二通过荷花荷叶映衬来塑造采莲少女形象的;白诗则是一抓住人物 的神情和和动作形态、二通过情景细节来精心刻画采莲少女形象的。

98.朝中措·平山堂

1.醉翁六一居士2.C(„„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刻画的是作者朋友的形象]3.离别情 怀表现在“手中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因为杨柳本是无情物,但在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

们离别怀远的思绪紧密相连。诗中塑造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或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

“文章太守”形象。

99.青玉案·元夕

1.婉约比喻和夸张元宵灯会的盛况视觉、听觉、嗅觉2.词作中,作者前面用节 日热闹非凡的场景,反衬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赏灯人,反衬“那人”的寂寞孤

独、脱俗淡泊。3.一个与世人情趣大异,不慕繁华、自甘寂寞、孤高淡泊的女性(答案可不拘

一格,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超凡脱俗的奇女子)。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寄托着作者政

治失意后,不愿随波逐流的意愿,不愿跟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 100.菩萨蛮

1.上片偏重写景,下片偏重抒情。上下片的关系是上片铺垫,下片承接引出抒情。2.鸳鸯、两三家、红杏花、绿杨、柳绵飞,都和抒情有关,因为鸳鸯成双成对,易引情思,红杏绿

杨代表春天,又过去一年,在这个生机勃发的季节思念渐深,柳絮易使人想起当年折柳想送的

情景。3.这首词塑造了一位盼望远方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词中通过写景以寄相思之情,处处点出相思之情深,写出少妇思夫情切,每天站在溪旁柳下盼望远方的丈夫早日归来。

101.[双调·清江引]老王将军

1.曲牌(名)小令2.本曲塑造了一位饱经风霜、久经沙场、最后被弃置不用的老将军的 形象。开头两句写老将军的外貌,极言其苍老。

三、四两句从将军的佩剑、坐骑方面来渲染他被

闲置之久。最后一句以战马的悠闲暗示马的主人长期被弃用。3.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

102.春夜洛阳城闻笛

1.闻笛2.“暗”字极富表现力。(1)“暗”有断续、隐约之意,它写活了笛声在夜空中传 扬的特有的意境。(2)有笛声暗送之意,似乎专意吹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答出其中1点即可]„„满”字则生动地刻画出笛音随着春风在空中绵延回荡、悠然不绝的意境。3.“折柳”意象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 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03.秋 夜

1.由于秋气萧瑟凄清,佳人夜永难寝,而“三更”本是酣然入梦的时刻,而她却要独剪红 烛,一个“频”字,就凸现了诗人难捱的寂寞、孤独与愁苦。2.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

想象空间。“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

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3.“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和 凄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

(离愁别怨)的意境。

104.夏日六言

1.六言绝句(或六绝)放翁2.一个“横”字,以动写静,“笛起山前”,以声写静,突出了 星月之夜江边的静谧。3.首句“溪涨”暗示刚刚下了一场雨,着一“拂”字写风之轻柔,给人 以闲适恬静之感;次句写月落而繁星满天,描绘出晴朗的夏夜氛围,给人以舒适之感;第三句写

船“横”,状其幽静、闲适,最具诗情画意;末句以“一声笛起”写出夏夜的清幽自然。全诗则描绘

出一个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美好意境。·

105.山居秋暝

1.首联写山雨初霁,空气清新,初秋傍晚,景色宜人,给全诗营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 的意境。2.D[应为“寓静于动”]3.通过泉水、青松、翠竹、青莲这些诗一般意象的描写,反映了诗AZ安静淳?bm~-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这些意象是为诗人理想境界 的环境烘托。4.“王孙‟‟指别居辋川的诗人自己。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 悟,一个“留”字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欲远离

尘世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06.旅夜书怀

1.这两个意象表现了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革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样寂寞。2.这是作者愤激的反语,句意是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以诗文闻名于世的,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白、孤寂的根本原因。3·借景

抒情。诗人借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之景,比况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抒发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

感。[或:比喻与对比。诗人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

茫茫天地和一只孤独沙鸥作对比,则有孤独凄凉之感。]4.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星空低垂 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愈显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渺小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

是采用了以乐景写衷情的手法。

107.江 汉

1.片云、孤月、落日、老马/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人在江湖,漂泊流徙,江海余生、孤独落寞 的意境。2.这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1)“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表明“自鄙” 还兼有“自负,的意思,即乾坤之内,身在草野,心忧社稷的腐儒能有几人?(2)颈联的“心犹

壮,更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3.抒发了诗人怀才被弃的不平之气和报

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108.登洛阳故城

1.D[格调并非高昂,相反是低沉]2.诗人登上洛阳城,看着萧条的景象,想到曾经的繁 华,不禁产生伤古怀今的情怀,这是对当时唐王朝没落的一种哀思。3.第三联抓住了“暮 云”、“寒雨”、“古堞”、“空壕‟‟等意象,组合成一幅凄清的画面,空寂之中,几声鸦噪,数点雁影,渲染了萧瑟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内心的伤感。

109.商山早行

1.c。鸡声一r茅店w。月一。人迹一。板桥一„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共10个意象并

置,营造出一个旅途艰辛、寒气逼人、孤寂凄冷的意境。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

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3.(1)美

好、温馨、生机勃勃。(2)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

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3)此为虚写,以想象之景传达家乡之美好,传达 出思乡之情。4.(1)这两句诗用六个具有特征性的名词意象,表现出“早行”之“早”;(2)绘 声又绘色地描写出早行人之孤独悲凉的情景,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3)鸡声悦耳,使

人想起居家生活;晨月残天,使人生出别离忧伤;茅草旅店,说明人在旅途,可谓“含不尽之意见

于言外”。(4)静中含动,动中见静,一幅天然的画卷,写尽人在旅途的万千情状。[能答出两 点即可]

110.溪 亭 1.本诗写于宋亡后,“馀思”当指诗人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2.(1)日暮;(12)馀思3.诗人运用了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等意象表现苦闷无聊的心境。

4.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

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 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111.浣溪沙

1.婉约苏幕遮2.暮春。新竹,落花,燕子,郁郁春草,声声杜鹃啼。3.登上高楼,望见高远空阔的天空,只会令人徒增孤独寂寞之感;而眼前只见邈远的芳草路,r却望不见远方 的故乡,令人顿生绵绵不绝的乡思。

112.生查子·独游西岩

1.登建康赏心亭2.D[读《离骚》不是用典]3.作者写青山明月,暗示自己高洁的品 行,借读《离骚》,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4.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象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

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113.[越调·天净沙]春

1.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

天的景致。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地摇摆。院子外黄莺婉啭啼鸣,春燕轻快飞舞。小桥之

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2.用意象组合法,将春的景物排列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写转向

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第四部分思想情感篇

114.从军行

1.吐露出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 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2.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

荒凉。3.一二两句借含蓄丰富的环境描写来间接抒情,三四两句是直接抒情。全诗表现出

一种激越雄壮的风格。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献身的精神。

115.宿建德江

1.“新”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陡然生出”,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 来的。2.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

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3.作者通过描写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到的景色:烟渚、旷 野、暮天、清江、月影,勾勒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抒发了漂泊在外、远离家乡的孤独寂寞 之情。

116.移家别湖上亭 .

1.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

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

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传神地表现它们对主人的依恋不舍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呜 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3.诗歌通过柳条、藤蔓、黄莺 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用“柳条藤蔓”将“离情”系住,拟写不忍主人离去的动作,来表现人的

依依惜别之情;又巧托黄莺的“频啼”,抒写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117.武夷山中

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 怀。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118.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2.诗人用“独有”“偏惊?‟的意外语 气,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触景而感时伤怀的心情,揭示出宦游人独有的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态。3.(1)中问两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的水乡景色。(2)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句句写惊新,而处处含怀乡,为下联衬托诗人思乡之情

蓄势。4.“出”“渡”两个动词是化静为动。一个“出”字就把曙光与云霞相互辉映的壮美景 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一个“渡”字就把梅花和柳树在江水两岸载红载绿的一片生机状写了 出来。而“催”“转”这两个动词则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晴光”以人的情态,将春天使万物 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四个动词将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119.月下独酌(其一)1.孤独无亲2.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月亮 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3.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

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 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120.夜泊牛渚怀古

1.c[“斯人”指谢尚]2.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空寂,这种秋江的空寂之感很自 然地想到谢将军今何在;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

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3.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落寞的情

感,但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后者情感由尾联得出]4.尾联就是“景语即情

语”。当时诗人心中无限的惆怅与期待无法排遣,便吟咏出“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之句,将

心中的不快寄托给纷纷落下的枫叶。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这一景语衬托出了诗人的不得志。

121.使至塞上

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诗人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 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2.燕然3.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4.好在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一“直” 一“长”一“圆”使画卷具有了巧妙生动的几何构图美,大中有小,静中有动,既具立体感,又具流

动感;而且画面的色彩美自然天成。淡远的色彩衬托出大漠的广袤,浓丽的色彩凸现出大漠的

生机,淡妆浓抹,既雄浑又秀美。一 .

122.登 高

1.(1)一连用了六个名词意象,由风、天、渚、沙、猿、鸟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

(2)写近景,小处着笔,与颔联写远景大处落墨相互映衬。(3)写景渚是清的,沙是白的,猿哀

啸,鸟飞旋,可谓有声有色,动静相映。(4)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

阔大。[答出2点即可]2.前两联写景,是诗人“登高”所见;后两联抒情,是诗人“登高”所 感。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触景而生情。3.(1)猿声哀婉,飞鸟徘徊;(2)落叶飘零,万木萧

疏;(3)江水滚滚,韶华易逝;(4)常年作客他乡;(5)一生多灾多病;(6)独自一人登高;(7)时

局艰难;(8)两鬓如霜;(9)因病不能借酒浇愁。[或答:有作客思乡的情思,天涯孤独的怅惘,悲秋苦病的愁苦,人在暮年的感叹,无力报国的苦闷。]4.作者把老病孤愁之感、潦倒不堪之

景与国事艰难联系在一起,构成因果关系:因时世艰难,导致诗人潦倒不堪;因无力匡时济世,使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更其强烈,无法排遣。诗人不是咀嚼个人的愁绪苦闷,而是把它号阮国

伤时的博大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

123.蜀 相

1.祠堂之景丞相之事2.B[应为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3.“白”、“空”两个虚 字的含义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 伴的草木禽鸟自生自荣,不解人事代谢,流露出诗人的惆怅与哀叹。4.这首咏史诗,将咏史

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他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

平定天下;他写刘备的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他写诸葛亮的未

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此杜甫在为诸葛亮咏叹的同时,也寄寓

着自己的感慨。

124.长沙过贾谊宅

1.楚客、人、君。2.A[应为“都为贾谊无辜被贬的命运而生悲悯之意”]3.本诗借古 伤今,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抒发自己怀

才不遇的愤懑情怀。4.颈联中“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用贾谊写《吊屈原赋》的典故,用湘

水无情地日夜流逝,诉说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 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以此抒发作者对 前贤的深切凭吊和自己内心的无限愤懑之情。“湘水无情”也是暗讽唐王朝的无情。5.“寂 寂江山摇落处”有象征义。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

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颓局势。

12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 之情。2.C[此联不是“纯以景语”,“家何在”就是情语,也没有,“无惧于”的意思。] 3.(1)“横”状广度,“拥”状高度,既使诗的境界阔大而又更见诗人处境艰险。(2)一“横”一 “拥”,以动写静,状写出诗人前程莫测的愁苦。4.“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

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

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

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126.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1.首联的杪秋,即深秋,是令人多愁易悲的时节,用一个“重”字形容霜露,造成一种寂寞凄

清的气氛,既是深秋的典型景象,又巧妙地为“秋晓”二字点题。2.前三联用“杪秋、幽谷、黄

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意象,描写了荒寂、清冷之景。一烘托了凄清冷寂的环境氛

围,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落寞和惆怅之情。3.既表达诗人久居穷荒心有不甘的落寞孤

愤;也表达希望自己看淡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4.颔联写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着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

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而诗人借这些字眼,寄寓了流落不遇的心境,抒发了落寞孤愤的情怀。

127.登柳州城楼

1.辽阔、荒凉;由近及远。2.D[不是以景结情,而是直抒胸臆]3.哀景: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纷乱飚、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哀情:(1)对友人望而不

见的关切之情。(2)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128.灞上秋居

1.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 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2.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

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

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的孤身一人的情景,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意境。3.“独”与“久” 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

独。尾联一“久”字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4.(1)从情景关系角度 看,是触景生情:诗人异乡羁留,见落叶而思故乡,对寒灯而觉孤独;(2)从炼字的角度看,“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3)从意象角度看,属于名词意象叠 加,增加了意象容量,在简短的句子中,把诗人的孤独流落之感,既高度凝练、又十分充分地表 现了出来。

129.无 题

1.前者为“困难”,写出相见艰难之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难堪之苦。2.“春蚕” “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

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情感。3.C(“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是诗人想象对方“月光

寒”的感觉。]4.特点是运用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 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

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的情感;尾联化

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130.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1.羁旅诗2.B[应为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3.(1)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 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2)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 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4.颔联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

别枝的景象。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

展翅,占枝高呜,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

131.小斋即事

1.正直,有棱角,不圆滑2.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不在对弈;“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不在音声。

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3.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正直、有棱角。是自己的方直之品,才“世愈疏”、“万事妨”,无关乎国家的兴亡的。作者借此抒发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132.菩萨蛮

1.“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的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 霜雪”是江南的人美。通过这些写出江南的美。2.C[这两句,既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 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沉郁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因家乡战乱飘泊难归的内心凄楚。] 3。反衬的手

法,以乐景写哀情。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更

觉情感的沉郁深挚。4.(1)“莫还乡”实际还是想到了家乡,身在美丽的江南却想还乡,这 是一层转折;(2)一个“莫”是带有叮嘱的口吻,回家乡会愁断肠,这是第二层意思的转折。(3)“未老”是第三层意思的转折,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没有关系,表面上很旷达,实际

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五个字看似平易,却有三层意思的转折,所以后人评

韦庄的词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133.鹊踏枝

1.七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却是千回百转。第一层,我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愁,所以挣扎着把

它抛掷了。第二层,我不但抛掷了,而且努力抛掷了很久。第三层,“谁道”一句反问,语气强

烈,最后发现并没有真的做到抛掷了闲愁。2.(1)用叠词表明除了在花前饮酒沉醉外,词 人每天都在经历“抛掷”闲愁的挣扎;(2)表明“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结果;(3)“不辞,即

不惜、不逃避有害,表明词人宁可消瘦也要继续在“病酒”中使自己沉醉麻木,可见作者的痛苦

之深。3.“河畔青芜堤上柳”是引起新愁的触发因素,是说我的愁随着那河畔的青草与堤上 的杨柳一样年年长起来,所以说是“新愁”。4.远远的地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起,所 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主人公孤独的站立在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不正是心 中有种孤寂惆怅之感,难以排遣吗?所以词人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

附:本词所抒写的一片难以指实的愁情,可能和曾经身为南唐宰相的冯延巳,面对南唐风

雨飘摇的苟安局面,产生深深的忧患意识有关。古代知识分子面对支离破碎的社会人生,产生

茫然、伤感、消沉,甚至愁苦的心理,也是自然的事情。

134.村 行

1.七言律诗田园诗(思乡诗亦可)2.(1)景物特点: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 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2)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思乡之 情。(或:悠闲中隐含着贬官失意、异乡漂泊的凄苦悲凉之情。]3.第二联(颔联)描写了初 秋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上句的“万籁有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下句的“数峰无语,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使景物描写分外生动。第三联(颈联)描写了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胭 脂”和“白雪”运用了比喻修辞的方法,红白相衬,有色有香,对比鲜明,色彩艳丽,使景物描写特

别形象。4.运用触景生情法,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

后为何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 物而产生了思乡的愁绪。这样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 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135.春日登楼怀归

量。滁州西涧2。B[颔联所写是楼上的视角]3.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

作者的思乡之情。

136.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1.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2.CC“清笳乱起”写边关敌情,“铁骑无声”写军纪 之严、阵容之大,二者都是正面描写,看起来有动有静,但实际上并没有主次关系,故而谈不

上“以动衬静”。]3.最后三句内涵丰富:自幼报国且孜孜以求;年逾花甲尚未如愿;壮志难 酬而雄心不死;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痛苦无奈又深沉激愤,种种复杂矛盾的心情汇聚于“有 谁知”一语之中。4.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 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1)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2)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137.鹊桥仙·夜闻杜鹃

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 做的铺垫。(或:借景抒情,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2·衬托(或:烘云 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3.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 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138.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1.李白2.r。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

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不能统一的愁与恨。3·李 白所处的盛世无处可寻,表达对国家倾颓局面无法挽回的深沉感慨。[通过对所倾心仰慕的诗

人的凭吊,为自己愁与恨的苦闷心情寻找寄托。这样理解亦可]4.前一句实写天近傍晚、江 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后一句虚写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

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 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

139.摸鱼儿

1.BC,“春且住!”、t·见说道”、“怨春不语‟‟等,都是把“春”拟作可以对话的人]2·寓意是 指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3.“愁‟‟指作者的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 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被闲置着的愁最苦。4.描画暮春景象,表面上抒发伤春之

情,实则是暗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5.D[词中没有夸张] 第五部分

表达技法篇

140.独坐敬亭山

1.这两句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了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失之后与一片白羽 般的云彩飘去之后的特别幽静的境界,以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2.运用拟人化的手

法,抒写诗人和敬亭山的相依之情;恰恰更是抒写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3·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寂寞、孤独之情。

141.春 思

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使情感表达婉曲深刻。[或答:以

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后两句转写愁思,东风

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3.新奇之一:不是直接抒

发自己的愁情,而是用拟人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新奇之二:第三句不说自己愁 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第四句不说因愁闷而难以度日,却怨春日招惹,把恨引长。

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142.闺意献张水部

1.表达了诗人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2.诗人通过“低 声问夫婿”这一细节描写,就把新嫁娘亲呢娇羞的口吻、此时沉醉于新婚幸福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为初见公婆而严妆打扮同时内心的惴惴不安,都跃然纸上,新婚闺房气息扑面而来。3.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比朱庆馀,以“齐纨”比他人 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庆馀的优秀作品。

143.田 家 1.春意盎然2.鸠声悦耳是远景、听觉、动景,杏花映日是近景、视觉、静景,可谓动静相

映,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3.全诗情景交融,笔触欢快明朗,描

绘了浓浓的春意,勃勃的生机,表现了田家生活的热烈、兴旺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与民同 乐的态度。

144.谒荆公不遇

1.“抱”字最传神。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 是围抱着船帆一样浩浩荡荡向远方流去的情境,以宽阔而渺茫的江面反衬船的渺小,表达自 己的孤独之情。2.“渺渺”写出了春江水面的辽阔,“茸茸”写出了花草的柔密茂盛,从中透 露出作者的孤寂、忧愁之感。另外,这两个叠音词使整首诗音韵和谐,增强了表达效果。3.B[„„沿着江宁城流过”分析不当,正确理解是四面江水沿着船的边沿流去] 145.绝 句

1.春夏之交乍暖忽寒。2.通过视觉意象——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意象——野 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通过听觉意象——蛙声歇;触觉意象——东风寒:表现“寒”的感

受。3.(1)“春衫试单”这一细节描写,准确地表现了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心理“情 味”。(2)“蛙声歇”这一细节描写,通过青蛙由气温乍暖的欢欣歌唱到气温忽寒的声息哑然,写出了对季候乍暖忽寒的怪讶“情味”。[结合一例分析即可] 146.待储光羲不至

1.天色已晚,下起细雨。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细节一: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细节二:或立起或坐下都在留意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 细节三:以为是友人身上的玉佩撞击声,正要出门去迎接,结果是自己的错觉。3.(1)传神

地写出了期盼好友到来的焦急、期待的心情,(2)以此作为铺垫,更衬托出后两联写等候好友,而久候不至的怅惘之情。

147.鹧鸪天

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所以选取杜 鹃这一意象,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借杜鹃意象渲染一种思乡归家情怀。2.最后两句是说:

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

家难归的感慨。3.这首词表情达意曲折婉转,写“乡思”却不平铺直叙,而是去写有心之鸟、无意之人,以物观我,情为物动,以乐景写哀情。

148.秋波媚

1.拟人移情于景2.“悲歌击筑”原是燕太子丹为荆柯前去行刺秦王送别时的场景,那场景那声充满着慷慨悲壮的气氛。这首词用这一典故,使上面写到的哀角声也变成了慷慨 悲壮的旋律,使整首词都充满了高亢昂扬的情调,从而也写出了词人对收复中原充满希望之 情。3.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灞桥的烟柳、曲江的池馆,“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

地、胜利归来,暗示着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胜利前景,增添了这首词的浪漫主义情调。

149.[正宫·小梁州]秋

1.宫调(名)曲牌(名)2.前后描写的景物有十余种之多,全面展示了杭州秋天的迷人 风光,给人一种立体的感觉。观察角度有近视、俯看,又有远眺、仰视,触目之处皆为佳景。3.曲中描绘的秋是一个的清爽、沉静的境界,蕴含的是作者淡泊名利、飘然出世的心态(或思想)。

150.送魏二

1.橘柚香。2.“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 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3.第一、二句写诗人江楼设宴为送别,并送友人上船,是

眼前实景。后两句以“忆”字为友人虚构了一个旅夜孤寂的场景,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 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诗的意境,更有助于表现惆 怅别情。

151.塞上听吹笛 1.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牧马归来,这一情景显示出一种边烽暂息、和平宁谧的

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开阔明朗的基调。2.一二句写的是实景,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 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三四句写的是虚景,将本是曲调的“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 声而是落梅的花瓣,这样虚实结合,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3.一是化声为形,使风吹的

不是笛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其色、香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二是用了通感手法,使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从而透露出他们的浓 浓的思乡情。

152.十五夜望月

1.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写秋思 作铺垫。2.(1)视觉角度,由下而上写月色的明朗、素洁;(2)听觉角度,由动到静烘托出月

夜的幽静;(3)嗅觉角度,写桂花飘来的阵阵幽香;(4)触觉角度,着一“湿”字写出夜深露凉的

感觉。[这两句还妙在看似在写景,实则暗写人的赏月,为下文抒情做准备。]3.这两句妙在

诗人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而是推己及人,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今晚的秋思会

落在谁家?这就拓展了诗的意境,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153.凉州词(其一)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一二句一写从边城仰望的天空景,一写在边 城俯视的地面景,都是在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的景物。而诗的三四句则把诗境扩展到视线之 外——浩瀚遥远的大漠彼方。3.描写边塞风光用了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

对比手法。前两句实写边塞天气及植物,后两句虚中有实,辛酸而沉痛的思想感情通过驼队的

行动方向集中表现出来,收到以少胜多,寓虚于实的艺术效果。154.雨后池上

1.春2.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通过比喻表现 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3.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 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表现了雨后池上的动态美。诗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 春景图。

155.野 望。

1.用点面结合法写景。诗人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带着牧歌式 的田园气氛。[或答:诗歌由远景到近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

野秋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2.颔联运用了互文修辞格,即“山山…„树树‟‟都笼罩在秋意 阑珊的落晖之中。3.在闲逸的情调中,流露几分孤独、抑郁的心情[或惆怅、孤寂的心情;或

彷徨、苦闷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156.题李凝幽居

1.苦吟;郊寒岛瘦2.幽;隐者3.响中寓静(或以声衬静、以动衬静)4.B[分野色: 是烂熳原野景色展现于眼前的意思] 157.鲁山山行

1.行2.惬迷3.(1)“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幽静的鲁山,因为“行”,所以好 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2)“迷”的原因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一个“迷” 字,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4.主要运用了动中有静的写作手法。山林空

荡,熊在爬树,鹿在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这画面是动的,可是诗意却是

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到、非常幽静的境界。尤其“云外一声鸡”,这一动中有静的写法,更是

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5.因为前六句已极力铺写了山中的空寂,连野兽也不惊,自己 也深深陶醉在景色之中。恰在此时,传来了一声鸡鸣,打破了山林的静谧,如同一石投进平滑

如镜的水面,陡然激起层层涟漪,形成了动与静的反差,听觉与视觉的交融,而诗却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或答:诗人游历于奇峰峻岭之间,流连于幽深宁静的小路之上,不禁生疑“人家在

何许”?正在沉思时,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 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又令人遐想。] 158.望海楼

1.烘托望海楼的高峻。2.空间,时间。3.B[诗人说江上片片征帆映入眼帘,又引起

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B项理解太死板]4.答案要 点:(1)色彩(红、白),(2)声音(画角),(3)动态(催、起)。

159.阮郎归·初夏

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2.D 3.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 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景语即情语。

160.瑞鹤仙

1.婉约长调(或慢词)2.B 3.(1)动静结合。第一句描写秋叶飞舞的情景,第二 句描写夕阳远山的图画,在旷远飞动的景色中透出淡淡的凄凉和迷惘,暗寓愁苦之情。(2)远近结合。分别写近观和远望,把秋天雨后的景状描绘得宏大而细致。(3)融情于景。雨初过,落叶零乱,风定犹舞,通过对落叶的动荡不停的描写,暗示心情的触动。(4)景物描

写有变化。风吹叶零乱,风定叶犹舞;斜阳映照下的深树,或明或暗,由色彩的变化。[就其

一点分析即可] 161.[越调·小桃红]秋江

1.宫调(名)瞳牌(名)2.这首小令将秋水寒烟、如练江水与动态的数行征雁相互衬 托,使整个画面显得空灵邈远而又富有生机。“吴歌荡桨”、“白鸥惊起”又使宁静的“蓝天白 雪”、“绿苹红蓼”显出出视听交汇的动感,巧妙地将淡淡的离愁和心灵的幽怨,寄托于绝美的自

然景物之中。3.这首小令描写了晴朗的蓝天、江岸的白雪、如练的江水、绿色的浮苹、粉红

色的蓼花等不同色彩的景物,并巧妙地调和在一起,把秋色映衬得异常绮丽、多姿多彩。

162.夜 雪

1.卖炭翁琵琶行2.最主要的手法是侧面烘托。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 户明”烘托出大雪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烘托大雪之厚重,以雪夜奇寒

烘托出作者心情之孤寒。这是从触觉、视角、听觉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3.“时闻折竹 声”这一细节意蕴至少有三层:其一,“折竹”,侧面衬托出雪之大之重:其二,“夜深”而“时闻”,衬托出冬夜的寂静;其三,又写出诗人彻夜未眠,这不只因为“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

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163.邯郸冬至夜思家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此句妙在:抱膝孤坐的“影”陪伴抱 膝孤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表现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曲笔他现手

法。作者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

人。这种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164.从军行

1.描写严酷的环境;抒写壮美的诗情。2.裂/折用恶劣的环境映衬顶风冒严寒雪 里行军的戍边将士,表现一种壮怀激烈,昂扬向上的思想感情。3.本诗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4.(1)以环境的恶劣来反衬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2)“红旗”与“天山雪”构成色彩上的 对比,表现征人的壮志与豪情。

165.武昌阻风

1.用正话反说,以乐写哀(或欲抑先扬)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满腹的乡思和愁绪。2.此句中诗人将归家的愁思比作东去的流水,“满”字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眼前之景,让读者

清楚地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浓郁的思家之意。3.不相悖。一二句抒发的是诗人旅居他乡的 思归之情,三四句名义是去江边赏花看景,实际是为了排遣自己阻滞武昌所引起的乡思和愁 情。这样写更显构思精巧,以闲适写哀愁,含蓄委婉地表达诗人浓浓思乡之情。

166.塞下 曲

1.B[应为白天步调一致、奋勇征战的情状]2.三四两句使用了衬托手法。一曲《折杨 柳》尽管牵动着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对春色的渴望,然而这更有力地衬托出将士们仍守边

报国、忠勇杀敌的坚定信念。3.尾联借用傅子介慷慨复仇的典故,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这同时也是边塞将士们全力效国的豪迈誓言] 167.听蜀僧浚弹琴

1.“一挥手”用动作表现蜀僧弹琴的姿态、技艺;用“万壑松”比喻琴声的铿锵有力。2.B[这里是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的极其铿锵有力的,没有拟人手法]3.一是运用 了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一典故侧面烘托,二是从末两句描写听者专注的惑受上,侧面烘托出蜀 僧睿琴声的美妙和琴艺的不凡。4.用典表明自己也是通晓音律之人,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

人生的知音;诗人在结尾以“碧山暮”、“秋云暗”一方面写出了听琴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知音难遇的愁情。

168.月 夜

1.(1)诗人所在长安月夜,诗中未着一字;(2)家室所在之郧州月夜,诗中拟想而写到的;(3)将来与家人团圆的月夜,诗中对之而寄托希望的。2.一“湿”一“寒”表明妻子望月之久,忆念之深,突出了妻子对丈夫的忧心忡忡、辛苦思念之情,实则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离乱中的妻

子家小的深切挂念。3.(1)尾联“何时”写出茫然心情,与开头“今夜”相应;(2)“双照”由 “独看”托出,又不脱“月”字;(3)虚写他日月夜双照泪干,实际写此夜自己独望而泪不干。首 尾如此照应,可见构思之巧。4.诗歌运用曲笔,明写妻子,暗写自己,借对方对自己的思念

来传达作者对妻子儿女的思念。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或具体答:“独”字,是写妻,也是写自

己,写尽了孤独落寞的情景,此一曲;儿女年幼不懂得身陷长安贼手的父亲的安危,所以虽有儿

女在母亲身边,却不能排解妻子的忧愁,此二曲;一个“湿”字,一个“寒”字,表明月下久立,妻子 的千种关怀,万般怜爱,得到了充分体现,此三曲;何时才能夫妻团圆,又隐含了对国事的关心,此四曲。] 169.书 愤

1.青年时期立志报国暮年时期壮志未酬2.C[“塞上长城”是陆游以典明志,非讽朝 廷。]3.(1)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的对比;(2)“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 的对比;(3)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的对比。4.这一联共由6个名词 所包蕴的意象组合:“楼船”、“铁马”是作战的主体,“夜雪”、“秋风”是描绘作战的背景,“瓜洲

渡”、“大散关”是点明作战的地点。这样对仗工整的名词排列,就形象地表现了当年宋朝的水

师和骑兵抗击金兵并取得胜利的伟大壮举。5.诗人借颂扬古代名相敢于出师北伐,暗衬当

时朝廷畏金如虎,抗金无人。

170.江城子·密州出猎

1.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太守出猎的雄姿,二是太守出猎的场面,三是太守出猎的豪气。2.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

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3.(1)以孙权自比,表现自己过人的胆略和勇 气,希望能像孙权一样建功立业。(2)以守疆卫边的魏尚自许,希望被朝廷起用,实现自己许

身报国的愿望。4.出猎;前赴西北边陲,抗击西夏之敌,报效国家

第五篇:古诗词鉴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

【赏析】这两句诗妙在自己无 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 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 圆圆的落日.好~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 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 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 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 二字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 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赏析】涛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

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5.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1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 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分担他的痛苦。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 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增添了未来重聚时的乐。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赏析】这两句诗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2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赏析】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2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词句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无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情有独钟。弯弯的河流环绕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居然直接推门而入,向主人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

2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赏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它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这两句诗意境优美而含蓄,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3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赏析】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诗人陶醉在丰收的欢乐之中的写法极为动人。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1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景象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这两句还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下载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详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 五年制四班 20125610402 曹秀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

    古诗词鉴赏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一、专题名称:古诗词鉴赏 二、课时安排说明: 诗:二课时 词:一课时 曲:一课时 三、专题说明: 这是应09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这一考点的需要设计的。因考......

    古诗词鉴赏

    论古诗词鉴赏对大学生的教育 金融1044 林媛媛 大一第一个学期的选修课,我就选了古诗词鉴赏这节课。因为,从小到大我都非常的喜欢古诗词,简短精炼的句子,荡气回肠的押韵,背后动人......

    古诗词鉴赏

    预科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小卷子 (时间:40分钟命题:范依强审核:贾润)2014、6、2 1、下列对这首古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

    古诗词鉴赏

    常见意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及答案解析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及答案春 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注】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1.这首诗通过描绘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