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答题分析(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20:0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答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答题分析》。

第一篇:散文答题分析

散文答题分析 一.读懂散文

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第一节: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结构作用题

3、艺术技巧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写作内容作用题

(一)语句作用题

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等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二)段落作用题

1、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2、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

3、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1)知识模式(储备)

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2)思维模式

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3)答题模式 结构上:常见的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

(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②对全文的作用;

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

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三)人称作用题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① 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四)标题作用

1、线索

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

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

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

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五)景物描写作用题 参照小说部分

(六)写作内容作用题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第二节: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 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② 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③概括文意,说说××××为什么闻名遐迩。

“原因概括题”虽说难度不大,但答案组织要求高:既要关注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且不要遗漏要点。第三节:体会含意题

1、语句的理解题

2、语句意蕴 对这种题型:

1、关注提问模式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①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②请简析该句的内容。③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把握思维模式对这种题型,要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 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

规范答题模式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题特点。①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

②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

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 ④修辞手法,体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⑤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第四节:鉴赏表达技巧题

1、列出技巧题

2、鉴赏技巧题

3、技巧作用题

4、语言特色题

鉴赏表达特色题命题特色鉴赏表达特色题主要是针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而设的一种题型。

鉴赏表达技巧(艺术表现)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鉴赏可以是整体(一般找表现手法)的,也可以是局部(一般是找修辞手法)的。

(一)熟悉常用语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① 人称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③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② 表现手法: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

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④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⑤语言特色: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二)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

技巧本身作用+文本内容(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三)鉴赏表达特色题总结:鉴赏表达特色题,规范答题模式明确概念+具体解释+简述好处。第五节:结构思路题

1、文章结构题

2、内容思路题

3、情感变化题

文章的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解答步骤一般如下:

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

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

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第六节:探究题

(一)探究范围

1、语句探究题

2、段落结构探究题

3、文章意蕴(主旨)探究题

4、作者创作意图探究题

5、个性化解读探究题

(二)探究题的主要题型

探究题答起来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但探究题属表述题,有基本的行文结构和模式: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分析论证”环节是主要的,它一般要求就文本的具体内容作合理分析,且分点分层列出自己的分析。

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

备考指要

一、了解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

熟悉诗歌类型。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这些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大体可以分为这几种: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生活杂感等。

二、掌握一定的方法

1.看题目。如,《春夜喜雨》这个题目中可以紧紧抓住“喜”这个字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了解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抓作者,即知人论世。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与经历,更好地把握其作品的写作角度。

3.明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四、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5、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五、分析技巧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5、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六、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5、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识记术语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意境: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肃杀、清幽、凄凉、雄壮、阔大、清静、悲凉、幽静、孤寂、清雅、脱俗、枯寂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诗歌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语言特色)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常见的题材内容。

(1)爱情诗,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2)讽刺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

(3)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戍边战士深重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孤寂惆怅,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惊叹边地的奇异风光和民间风俗。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11)山水诗、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内容主要是:热爱自然,钟情山水;淡泊宁静,不予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厌恶官场,向往隐逸生活;抒发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4.古代诗歌的感情

这些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大体可以分为这几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离愁别绪、生活杂感等。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暗腐朽;反应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花草树木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飞禽走兽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类: 海:辽阔力量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 暴雨:残酷热情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狂风:作乱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石灰天 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颜色器物类: 白:纯洁无瑕、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其它类: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第二篇: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

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 一.读懂散文

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二.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第一节: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结构作用题

3、艺术技巧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写作内容作用题

(一)、语句作用题

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二)、段落作用题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4、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语句、段落作用分析题总结: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思维模式

(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答题模式

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

(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②对全文的作用;

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

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三)、人称作用题 【知识储备】 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四)、标题作用 【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

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

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

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

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五)、景物描写作用题

【知识储备】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②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③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④象征、暗示作用。

(六)、写作内容作用题

【知识储备】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第二节: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②

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③概括文意,说说××××为什么闻名遐迩。

其他提问方式:①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

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

“原因概括题”虽说难度不大,但答案组织要求高:既要关注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且不要遗漏要点。原因概括题型建模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注提问模式(常见提问模式见前面“命题特色”部分)

2、把握思维模式(1)、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果多因。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

(2)、思考原则: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合,隐性要点易疏漏,作答时要有挖掘隐性要点的意识和原则。3.规范答题模式:它无固定的答题模式,但根据题目要求不同,一般有几种具体的答题方法:(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试题的答案。

(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

(3)、概括,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因概括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①②③„„这种形式回答。第三节:体会含意题

1、语句的理解题

2、语句意蕴 对这种题型:

1、关注提问模式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①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②请简析该句的内容。③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把握思维模式对这种题型,要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 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

规范答题模式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题特点。①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

②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

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 ④修辞手法,体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⑤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第四节:鉴赏表达特色题

1、列出技巧题

2、鉴赏技巧题

3、技巧作用题

4、语言特色题

鉴赏表达特色题命题特色鉴赏表达特色题主要是针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而设的一种题型。

鉴赏表达技巧(艺术表现)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兼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而且,在“判断”手法上,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鉴赏可以是整体(一般找表现手法)的,也可以是局部(一般是找修辞手法)的。【知识储备】

(一)熟悉常用语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人称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③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②

表现手法: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

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④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⑤语言特色: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二)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

技巧本身作用+文本内容(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三)鉴赏表达特色题总结: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

1、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同时要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地加以强化,培养自己对“表达特色”敏锐的感知力。

2、把握思维模式

(1)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③表达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2)、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涵咏。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

3、规范答题模式明确概念+具体解释+简述好处。其中“明确概念”最为重要。后两个环节应根据题干要求具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操作。第五节:结构思路题

1、文章结构题

2、内容思路题

3、情感变化题 结构(行文)思路题总结:

第一,抓文中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言,具有提示、总结、承上启下等作用。其中关联词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功能也值得重视。

第二,分析思路情感脉络。局部服从整体,文章各语段、各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围绕全文中心展开的,各语句之间有一定的语脉,语脉在内容组合上就体现为文章的思路,而文章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形式而已。第三,把握语句衔接特点。句与句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大致有三种情况,即并列、承接和总分。这三种情况可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文章的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解答步骤一般如下:

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

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

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第六节:探究题

(一)探究范围

1、语句探究题

2、段落结构探究题

3、文章意蕴(主旨)探究题

4、作者创作意图探究题

5、个性化解读探究题

(二)探究题总结:

1、建立起对这种题型的认知模式(1)、探究题的主要特点

①题干有标志。一般出现“探究”字样,有时出现“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请联系实例”等字样。

②思考有依据。要求依据文本内容作一定程度的探究,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发挥。③观点有创新。要求有自己的思考,有不同于作者的看法,且稍有深度。

④答题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思考,答案要表述的意思一般不会只有一层。(2)、探究题的主要题型

①探究赏析题。该题型是对文本的一些亮点,如篇章结构安排、语言特色、文学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究与赏析。

②探究评价题。该题型是针对文本阅读中的某一疑点或难点,在对文本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认知,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探究拓展型。该题型是对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所延伸的意义、价值的探究。

2、探究题答起来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但探究题属表述题,有基本的行文结构和模式: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分析论证”环节是主要的,它一般要求就文本的具体内容作合理分析,且分点分层列出自己的分析。“总结点题”环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乡村的风

许俊文

①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 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

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友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1.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4分)

2.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

3.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6分)

4.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①风拂炊烟图 ②风吹莲荡图 ③风摇树木图(1点1分)2.答案: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②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1点2分)3.答案:答对3点得满分。

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

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

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

④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

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4.答案: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句,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

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

(答出修辞,各1分,分析有理各1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鉴赏技巧

小编寄语:散文是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体裁,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考试的重点,那遇到散文这中体裁时,该怎样答题呢?下面会为你讲述。

鉴赏技巧

一、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中最适于抒写坐着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饿基本特征。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神不散是就立意而言的,即广泛地取材且只围绕一个主题。

二、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它侧重于以叙述人物和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如2007课标海南、宁夏卷《叶圣陶在四川》谈的是叶圣陶的事,重庆卷《告别三峡》谈的是迁移民、建大坝的事,全文都蕴藏着深厚的感情。

2、写景散文:此类散文通过描写外在的自然景物来表现作者对此地此景的喜爱之情或以时间为线索,或移步换景以空间为线索。阅读时抓住景物特点即可,如 2007全国卷《海南杂忆》既有时间线索,又有空间线索,谈到了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又如上海卷阅读文(二),谈的是杭州的美景。

3、咏物散文:此类散文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作者的思想寓于形象的外物之中,是以外在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如辽宁卷《炉火》,文中的炉火象征了一种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

三、鉴赏基本步骤

1、读文意(略读)

读第一遍时,力求快速而有效的找准文意、文题、作者、文末的注释与写作时间、开头结尾等等,由这些综合信息就可大致得知文章谈的是什么。

2、读结构(略读)

第二遍时,就要有目的的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句,它们的位置一般在各段的段首或段末(当然有的也要自己概括),还要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线索句。一般来说,反复出现在文中的句子就是。

3、读字句(精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即只要读得熟,不待解读,自然明晓其义。当然,读时自己一定要走进作品当中。创作是作者将情感述诸笔端,鉴赏就正好相反,读者阅读散文则须披文以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驰骋想象,展开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读第三遍时就要根据题目要求,有的放矢,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读,读出字句里蕴藏的内容及情感。

四、出题思路

1、字句的赏析

一般来说,所问的语句不外乎这三种:

①对文章结构起作用的句子。

②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③运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的句子。

第一种:入江苏卷《麦天》第16题:“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累人的日子。”这些叙述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首先分析这话的字面义: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再看下文,写了女人心疼男人,上文有一句“吃苦的日子到了”,由此得知是与上文相呼应,为下文做铺垫。

还有入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第14题: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在本文中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由此可知: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第二种:如四川卷《焰火的变奏》17题: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做简要分析。此句在文末,应有收束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由此可知: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

第三种:上一种中用到了反问句,反问句加强感情。还如江苏卷《麦天》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花,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解答如下: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这道题就要考虑包括修辞在内的各种表现手法。

在回答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时,一般要遵循这样的步骤:首先明确用了什么方法,然后说用这种手法表达起到了什么效果,最后再联系具体语句谈表达了什么内容,公式为:方法+效果+内容。如《焰火的变奏》一题里(即上题)答案: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还有如梁遇春的《泪与笑》(我校调考)有一题是这样的: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答题时首先就要明确用了比喻,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里就必须搞清楚“降幡”的本义及其在文中的比喻义,再联系全文就得出了答案:“本文使用了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内心的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从上面几道题目的解答中,我们又不难发现,理解语句时,有时也要找出句中的关键词的意义。这些关键词先将其本文即词典义把握清楚,再联系整个句子及全文思想感情,如山东卷《灯火的温情》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回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解答这道题时,应先把握“冷”和“荒野”的词典义,然后理解它们的语境义,最后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冷”是指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荒野”指的是心境的黑暗,由此不难理解作者的观点: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

2、情节的赏析

这类型的题目是就文中的某个细节谈谈它的作用。它一般都要回答两个方面的内容——情感及结构。

辽宁卷《炉火》中有这道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至”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既然在段首,解答时就要指出是伏笔(引出下文),第二步就是联系全文中心内容具体分析了: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是“炉火”,却从“秋去冬来”写走了,这就要考虑“炉火”和“秋去冬来”之间的关系。第三步就是概括结论:由自然环境的变冷写到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深层含义留下了空间。

四川卷《焰火的变奏》14题: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以平静的湖水写起?答案是这样的:反衬了随后施放的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五、开放性试题

1、分析评价类试题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的写法及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既要熟读文本,又要熟悉课文,以课文为依托,找出相关记忆,如重庆卷《告别三峡》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要回答这个内容,我们都应想到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所书法的感情。还比如北京卷《湿湿的思念》,写的是: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鉴赏此文就要想到沈从文写的《边城》,想到沈从文这个人。那么此题就不难理解了。

2007湖南卷《忆刘半农君》里有个新题型,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①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②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③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2006昏暗卷《在山阴道上》也有这样的小论文。这些题目是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应熟悉高中课文中学过的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的较为深入的分析。赏析时,考上应扣住文章表达方面的要点,既可做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点做比较深入具体的赏析。只要言之有理,并能叙议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

2、认识理解类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真对某个话题或与文本相关的某一生活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山东卷《梦碎雅典》文后第22题,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是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我校考的交流卷成都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检测题《生命的暗示》有这样一题,作者在文中说:“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对此,你会作出怎样的回答?解答这类题时,一般要用第一人称,可以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然后再谈理由,要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应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要做大看法明确,举例恰当,表述清楚,言之有理。

六、答题原则

1、忠实于题干

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隐含了表述的范文、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到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痛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凭空去想。

另外要注意的是作答时不能找描写或比喻、拟人的句子作文暗暗。因为这种语言的表意是间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问题。概括要点时,要尽量分条作答,看分答点(当然多多益善),一般4分至少2分,6分至少3分,一定要分条陈述,1点,2点,3点„„动笔前一定要组织好语言,看清字数要求等,应在草稿纸上斟酌后再往试卷上誊写。

散文是人类真我的袒露,是人类生命的一个精神家园,解读散文就是解读品味人类自身。创作者为呈现自我而精心构建文本,解读者为寻找自我而努力破译文本,对文本进行再创作。因而创作有创作的规律,解读也有解读的规律,把握好以上这些规律,对于解题是大有裨益的。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有更大的进步,必须不断地做题,在答题中悟出真理。

如何读懂散文 教学目标:

1、从增信心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读懂散文的心理辅导。

2、从明主旨的层面,3、以翔实的例子,教学生读懂散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平之志,寄寓风物自然万千景观

唯美之交,抒写情理冷暖百态人生

——这就是散文

二、困惑

我们的困惑为什么散文阅读题得高分难?

根本的原因

看不懂那篇有一定难度散文的中心。

三、第一板块:散文主旨,“想说爱你不容易”

1、散文知识储备

不同类散文在揭示主旨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方式。

2、进行读懂散文的心理辅导

散文主旨不神秘,找到主旨也不神秘

3、从明主旨的层面,复习初中六册书中有一定难度散文(共12篇)的中心。掌握这些中心是不无裨益的。

第二板块:散文主旨,“我一定能找到你”

一读,读懂主旨

方法:找文中能体现主旨的关键词、句、段。

(1)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2)开头中的关键句

(3)记叙中议论抒情的句子(4)结尾中的议论抒情句(5)中间的过渡句、过渡段 目标:自己会概括文章的主旨 语言格式: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当堂测试:读散文《贝壳》,完成文后测试题。二读,读懂结构 方法:读懂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的作用(1)开头的作用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引起下文,奠定基调,或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

(2)结尾的作用

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结构严谨等(3)过渡的作用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领下文,引起下文,呼应前文 目标:自己能说开头、结尾、过渡的作用

测试:见三读测试

(重在呈现思路)

四、小结:

同学们,如何读懂散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明方法,多做题,常反思,相信你们会较快读懂文章的。

第三篇:散文答题思路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

阅读三步骤:仔细审题,寻找有效信息(散文阅读中尤其明显)

回归文本,精读上下语段

筛选整合,尽量用原文词句回答

一、事物特点概括题型 答题要点:

1.从全文中寻找相关词句 2.对字词进行比较分析,筛选掉语意重合的词句 3.如果只概括事物本身特点,一般不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概括

4.托物言志类文章概括景物特点时,随着文本升华,可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概括(如“二月兰”的“执着”蒲公英的“思乡”)

二、指代性题目(词的含义)答题要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往往是有比喻义的,答出本体。

2、注意修饰词与中心语

3、注意修饰语的感情色彩,中心词的词性(如“美丽的声音”)

三、考句子的含义及作用题(段落作用题)。答题要点:

1、“含义”往往包含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作用”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作用,二是结构作用。

3、内容作用往往包含:为下文作铺垫、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结构作用包含:承上启下、总结、总起、引出下文。

4、段落的“作用”也从2、3两点考虑。

四、句子理解题(“为什么”“原因”“怎样理解”)答题要点:

1.做到句不离段,要回归文本 2.有时要围绕中心回答

3.从“为什么”入手,把问题分解开提问,不要遗漏答题点。(例如:为什么说蒲公英是“到城里寻找它的亲戚”?题目可以分解为:为什么蒲公英在城里有亲戚?为什么要寻找?)

五、考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语言特点题 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 抒情 描写 说明

写作手法:对比 衬托 象征(白描)以小见大 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 联想 以物喻人 先抑后扬 语言特点:有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

感强。同时还有人称的变化,例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六、中心理解题 答题要点:

1、中心理解题 一般出现在题目最后,以选择的形式出现,拿到文章后先阅读文本,同时参照该题提示来对主旨理解(先做中心理解题)

2、中心的推出,要结合原文中句子与段落来进行表述,切记紧扣文本,阐述具体,不可笼统。

3、注意文本开头、结尾、标题、以及反复出现的句子,尤其是文章末尾的段落。

4、一般回答为什么选该选项时不用排除法来做,要结合内容正面阐述。

七、赏析类题型 答题要点:

ⅰ、分清赏析题的三种类型:人物描写赏析、环境描写赏析、景物描写赏析。

2、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描写,主要表现人物的性格与心理.3、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主要体现在景物的特点与人物的情感。(不一定都有,不过为了体现思路完整性,还是全部答上去)

4、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烘托性格;交代背景。

5、答题时要规范完整,答出表现手法、主要内容、以及表达效果三步骤。

6、赏析类题答表现手法时,句子中只要运用了修辞的,都先答修辞。

7、要回归语段,在文中寻找相关信息。

8、景物类赏析要明确陈述的主体。(如《青青庭院》中通过石榴花的红来衬托出绿)

八、概括性题型 答题要点:

1、对核心事件的概括,要包含起因经过与结果。

2、对多个事件的概括,越简洁越好

3、注意关键修饰词

PS.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也是我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而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

第四篇:散文答题技巧概览(本站推荐)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

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 要如 般,你的要像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例如: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方法指导:

如:

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1、《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这两个词语的表达作用都结合了文段的主题回答的。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阅读时,可以把百合花当作某类人来理解)。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

C。这是考顺序的,前一句的“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是选择答案的关键提示语。后句也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排比、拟人、反复。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此考点不是简单的修辞判断,而是考修辞的表达作用,不同修辞,表达作用不同,要积累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答题时,可以选自己有把握的修辞种类来回答。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线索是作者选材、组织材料的脉络。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要在于平时积累。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给分)。此题是考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 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此题是发展性考题。拟人化的手法,其实就是写人的。

第五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微型教案

散 文 阅 读

主备人:王 伟

一、知识考点

散文的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和表达表能力,基本考点为:

1.发现课文的线索。《三峡之秋》中有“简说本文的线索”的问题;《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有“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的问题;《热爱一生》有“感受全文,指出全文的抒情线索”的问题。

2.鉴赏用词的妙处。《三峡之秋》中“品析文中加横线句里用的好的一个动词”的问题。

3.自选角度,对句子、文段或选文进行赏析。如《三峡之秋》中有“品读下面的句子,欣赏它的两处妙点”的问题;《走进春天》中有“本文语言特色浓郁,请自选角度进行品析”的提问。

4.概括文章的主旨。如《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中有“本文以贝壳写起,升化出这样一个主题”的提问;《两条道路》中有“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生道理”的问题。

5.理解标题及句子或文段的含义。如在《热爱一生》有“从文中摘取一个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对它的理解。”

6.表达对句子或全文的感受,如《热爱一生》中有“自选一种句式,表达你对热爱的感受。”

7.分析文章的写法,如在《摆渡自己》中有“用一句话表达选文在写法上给你最突出的感受”。

二、答题技巧:

1.散文类的选文同学们必须通读全文,弄清文意,并根据提问将选文里的关键句子做上记号,捕捉答题的信息。这是做好题目的基础与前提。2.鉴赏品析类的题目,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储备一定的文学术语,这样在答题的时候可以显示自己平时丰富的积累与文学底蕴,如语言:清新、朴素、自然;结构:井然、条分缕析,精美;人物:神形毕肖、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构思:别具匠心、与众不同;修辞:新颖雅致、想象大胆等等,像这样的词汇言简意赅,答题效果很好。

3.鉴赏类试题一般有比较严格规范的答题格式要求,即“用什么手法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如: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呼啸着奔腾而去。

品析:“跳跃”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别致的描绘出了江面波光粼粼的美景。这就是“用什么手法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的答题格式。

4.赏析和感受类提问有时要求“自选角度”。那么同学们一定要选好赏析及感受角度,不可全面开花,泛泛而谈,不着边际。一般选择的角度有:修辞、语言、情节、人物的塑造、情感、写法等等,这样抓住一点,有的放矢,做到目标明确。

5.文章的线索一般分为“时间线索、事物线索、抒情线索”等等。如《三峡之秋》以时间为线索,为“早晨、中午、晚上”;《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以事物为线索,为“贝壳”;《热爱一生》以抒情为线索,为“热爱”。表现文章线索的词汇一般在选文中反复出现,出现在明白显眼的位置,贯穿全文的始终,特点比较明显。同学们若仔细阅读,发现应当不难。

6.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文章的结尾,以起到照应开头,揭示主旨的作用。如《两条路》结尾的句子就含蓄的概括了选文的主旨,同学们只要稍加组合就可以答题。

7.理解标题及句子的含义,要求同学们对选文中点示中心的句子多加留意,这些富有哲理性的语句一般是对考查标题及句子的最好注脚,也是答题的源泉。

三、实战演练 见《荆州资料》

(注:以上文题均来自《学在荆州》的“散文阅读”部分)

下载散文答题分析(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答题分析(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模版)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知识 (一)、明确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散文概念: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1.捕捉线索:散文的线索可以使散文由分散到聚合,由朦胧到明朗,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内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章......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分类(散文的概念) 二、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三、散文阅读题是怎样出的? 四、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哪些技巧? 一、散......

    高考散文阅读鉴赏分析固定答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鉴赏分析固定答题技巧 喻兴 《一》 词,句义理解和段落分析: 题型:词语含义的理解,解题方法: 结合全文语境,分析样句在文中的含义:通过其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进行推断,确......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1题:简答题:要求把课程内容跟光学现象连起来,简单回答问题。全班85%的学生都没能答对,只有几个学生对。学生能答得这样不好,是因为学生的读数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差,虽然题......

    语文 散文 阅读 阅读理解 答题套路和分析(散文)整合大量

    套路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45篇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散文知识点 一、散文的分类 1.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