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教育叙事
科学教学叙事
清水九年制学校 赵艳梅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受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教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寻求科学的答案,其间更多的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探究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的现象:合作学习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在一边独自‚偷闲‛。下课后,我就喊了一个‚悠闲‛孩子,问他:‚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和同学一起动手学习呢?‛这个孩子满怀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而是(小组长)太霸道,从来不听我的,也不让我‚玩‛实验器材。‛孩子的一席话,使我陷入了迷茫: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呢?如何恰当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
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但教师的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课上发现的这些部分学生显能就不奇怪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先要给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组内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样的问题要小组研究,小组内怎么研究讨论,在讨论时教师怎么参与……,把握这些问题,整理这些认识,学生的小组讨论就有序而就不是这个样子。当然对参与差的学生,我们可以让组长为其开小灶,或是你特意为这些学生提出小要求,当然要求是为这个探究活动做些什么,是直接参与的。这样的参与对其慢慢适应小组活动,参与小组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学生会慢慢自信起来。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寻到解决的方案,于是我就在班上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科学课以外的合作教育训练:蚂蚁搬食物的活动:首先我说:‚当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个蝗虫的尸首,他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积极汇报自己平时的发现,‚对,小蚂蚁迅速找来同伴齐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家’。那你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于是,我选择一些简短的文章交给孩子们讨论。某些同学发现了问题,在小组里提出,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于是各种合作行为,就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学习合作的气氛慢慢有些融洽了,发现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来了。可是又有了新问题:小能人们的积极性不再高涨了,在汇报的时候,手不愿举了。哇,我在无形中又伤害了一些孩子的心灵。怎么办?由于小能人是在每位老师的呵护中成长的,他们也养成了一些骄傲自大的性格,当不在被众星捧月时候,他们感到了失落。面对这种情况,于是我又采取另一种做法:我对小组进行重组,能力强集中在一起,选择能力一般的做组长,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进步,能力相对弱的组成一组,选派班上的小能人,由他来带动整个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进步,有些组员在小能人的影响下,甚至可以到其他组去当组长了。这样一来,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更融洽了。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说没有效果的话,不做没有效果的事。‛我想说:不要组织没有效果的小组。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白沙镇小学 陈廷军
上课时间快到了,我正准备着要上课的教学材料。四(1)班里的几名小组长们,争先恐后的来到办公室,按时搬运他们班下午第一节课的科学循环教材。
突然听到一位学生,用带着好奇的声音说道:“真奇怪,高高的楼房顶上怎么会长出几棵树来呢?”我停下手中的事和另外几名同学抬头向窗外望去。街对面楼房顶边缘的墙缝间,长着两三棵梧桐树,有两棵树已有碗口粗了,高高的耸立在城市楼宇之间,宽大的手掌叶在风中摇摆。
忙碌的生活和工作的我们,无暇顾及身边这些与己无关的现象,更无心去探究它。今天,听到提出问题的同学不经意间的问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才发现它们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也促使我有责任帮助他们弄清楚楼顶长树的原由。我拿着收拾好的教学材料,招呼着小组长们说道:“你真是个观察细心,爱提问的好孩子。对于你刚才提出的问题,等我们回到班里,让大家帮你一块来探讨这个问题,好吗?现在你们把书搬到教室里去吧!”
几名小组长,连忙搬好各自小组的科学书,高兴的和我一起向四(1)班走去。“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科学课之前,先研究一下,他刚才在老师办公室里发现的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全班同学听到我讲的一番话,立刻用奇特的目光注视着我。于是,我把在办公室里发生的事讲给了全班同学听后,引导性地提出了问题。“同学们,请猜一猜梧桐树的种子是怎样来到楼顶上的呢?”
“我猜是风将梧桐树的种子吹到楼顶上的”一名女生首先说道。“我猜是小鸟将梧桐树的种子当成食物吃到肚子里,在空中飞行时通过粪便,将种子排泄在了楼顶上。”一名男生反驳到。“我猜测是小鸟将种子唅在口中,在空中飞翔时经过这里,将种子掉落在楼顶上的。”一名学生又说道。“种子落在了水泥楼顶上能发芽生长吗?”我顺势问到。“不能。”全班同学都反驳到。“可为什么楼顶上切能长着梧桐树树呢?”我又问到。“我推测是楼顶上有长年累月飘落沉积的灰尘,再加上雨水的冲击,灰尘和种子都聚集在了楼顶边沿。
种子遇到适应的温度和雨水的浇灌就会生根发芽,逐年长大的。”一位胖的可爱的小男孩,像推理家似的站起来说到。我和班上的同学听了胖男生的发言,不由自主的给予了他强烈的掌声。教室里充满了激烈的探究氛围。“唉!好多年了,我们只见梧桐树枝长多了,长粗了,可并没有见它的主杆,像长在地面上的树那样有十几米高呢?梧桐树总是只有一两米来高的样子,这又是为什么呢?”我给充满活跃地教室泼出了又一个问题。听了我的提问,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同学们你看我,我望你的眨着眼睛思考着。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示意二组举手的一位女生站起来发言。“老师,我想是地面的树可以通过根,从地下吸收它们身体想需要的养料和充足的水分,而楼顶的树不能像生长在地面的树那样有优越的生长条件。它们没有充足的养料和水分,只能有点就吸收,没有了就坚持着,所以,楼顶上的树没有地面上的树长的高。”“地面上的树干高大是因为它有强大的根系,可以抵挡大风的吹袭,而楼顶上的树没有强大的根系,不能抵挡大风的吹袭,它们为了保护自己,所以长的矮。”旁边一位同学补充到。教室里再次为这两个发言精彩的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我们又一次走进了另一个科学探究的世界。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这节课要学习的是科学课《 神奇的水》,由于桌上摆了好多杯子瓶子,学生们都好奇地睁大了双眼,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刚一开始,我就用小游戏巧妙组织课堂,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教学状态。开始课堂教学进行得还算顺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分组合作探究,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到了探究水的形态变化这一环节时,我给每个组分发冰块,并且跟同学们说,看哪个小组的冰块化得快,各小组很快行动了。就在这时,二组一个同学大叫起来:“老师,他吃冰块了!”顿时,全班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坐在边上第二组的一名男同学,然后都发出一声惊叫,接着,又哄堂大笑起来。
原来是他----李子健,一位上课总爱搞小动作,让老师们头疼的顽皮小男孩。因为他打乱了我的课堂计划,我此时真恨不得把他叫起来,痛斥他一顿,让他到一边站着看同学们做实验。然而,当我看见他的脸红得像个苹果,一脸羞愧的样子时,我原来那要冒到嗓子眼的要训斥他的话咽了下去。我想:我辛苦准备了一节课的实验材料,难道因为一个学生就前功尽弃吗?这时,我猛然想起刚刚在科学教研活动中我们研讨的“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其中我深深记着一句话: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特别是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正是教育的最佳良机!我又回想自己读过的诸多教育经验的文章,我认为机会来了。于是,我先平息自己的怒火,班上一片宁静,似乎学生们都知道下面要发生的事了。这时,我用平和的语气对同学们说:“他为什么要吃冰块,你们知道吗?”
“他嘴馋!”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 李子健同学,你同意同学们的评价吗?”
只见他的脸由红变青,又由青变红,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么说,你是同意了?”
“不!”他似乎又有些激动地说,“我刚才吃冰块不是嘴馋,而是别的原因。”
“啊!”同学们又吃了一惊,似乎是被他搞糊涂了。
“我是想让冰块化得快一些!”他接着说,眼里带着无奈的目光。
“同学们,他究竟说的是真是假呢?让我们试一试吧!”我借机说。
“我们也试一试吧!”
各小组马上开始行动了。
一名同学把冰块咬碎,随后其他同学用手搓或其他方法使其溶化。
不一会儿,三组的同学举手说:报告老师,我们组的冰块先化了。接着,其他几个组的同学也争先恐后地说:我们组的冰块也变没了。
“啊!”同学们恍然大悟。
再看看他,此时他的脸上似乎洋溢着得意的神情,好像在说:“瞧,还不信我呢!”
“老师,那这冰块卫生吗?”一个学生问我。
“不卫生,不可以吃下去。”
同学们会意地点着头。
我接着问同学:“那么,大家从这件事中,觉得他有没有哪里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他肯动脑筋!”
“他敢想!”
“他有创新精神!”
“他有科学的探索精神!”
„„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表达。
我接着说:“是啊,我们就应该学习他这种对科学有着强烈的欲望,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刚才的不快似乎荡然无存了。
“当然,从卫生的角度考虑,今后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怎样做更合适呢?”
“问问老师再做!”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却让我常常想起。回想起这一幕幕,我觉得自己对这件事处理得还是不错的,因为我没有失去一次绝佳的教育孩子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保护了一位孩子的稚嫩的心灵,保护了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在以后的课堂上,我发现这位同学变了,变得守纪律了,会学习了;而且课下经常找我问一些科学的问题。我要感谢他,感谢他的意外做法,使我有了处理“意外事件”的临场经验,从而也增强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之合作探究
小学科学课是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探索寻求答案的课程,其间有很多活动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出乎我意料的现象,每当小组合作时,有部分学生忙的不亦乐乎,积极性很高,而有部分学生却无所事事,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自己干自己的活,这让我很意外,因为在我思想意识里,活动是每位学生都愿意参加的,应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可是却出现了这种情况,让我大感意外,所以,在一次活动课后,我就叫了一位上课“无所事事”平时不爱参与活动的学生,问他为什么做实验或活动时他都不参与,他的回答让我感触颇深,他说:“老师,不是我不愿意实验,而是组里的其他同学都在实验,我没有实验材料,找同学要,同学也不给我,我没有东西玩,就不跟他们实验了。”这席话,让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到底是哪出了错,问题的本身绝对不在学生,而是出在老师身上,于是我陷入深思:到底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活动,才能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呢?如何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如何正确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在小组合作探究时,出现有学生“无所事事”了应该怎么办?于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很多书籍上都介绍说在小组合作去探究或发现某一规律的时候,出现上述情况是很普遍的,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要处理好这些因素,教师应先从自身处理好很多问题,例如,教师应先想清楚到底什么是小组活动、小组内是怎样分工的、什么问题需要组内研究,什么问题个人解决就可以了、组内如何研究,谁先发言,顺序是什么、如何记录,谁记录,记录者何时发言、在组内研究时教师应如何参与等等,先处理好这些问题后,小组讨论就应该会比较有序了,在上课时我做过一个实验,掰断一根筷子很容易,而掰断10根筷子怎么也掰不断,更何况是40多根了,孩子们通过这个实验渐渐的能够理解合作的力量有多大了,于是各种合作行为,就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合作的行为在教学中也能更好的体现出来了,通过这种方式,班里的实验活动课明显有了提升,更多的孩子愿意参与进来,合作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的学习倡导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知识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根据《磁铁有磁性》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一堂以师生互动、学生交流并互为合作为模式的课堂教学。分别准备了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和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等物品。首先引导学生亲自实验,感知磁铁吸引铁类物体,然后引导学生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比较归纳和抽象概括出磁性的概念,并进行讨论。最后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发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安排了小游戏,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
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上课时,我让学生猜“宝物”——磁铁,观察磁铁吸引铁钉。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吸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取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思维,把事物的本质抽象出来。问一问学生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一些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这样的一个实验的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每个学生都进行了一次理性思维,从而认识磁铁有磁性这个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只起了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但是,当到小组讨论时,我信步走到学生中间,一幅让我深思的场面呈现在我的面前,只见一个组的组员在为谁先回答哪个问题而争吵的面红耳赤,当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骤然停止。另一个组:一位女生见到了我,如同见到了裁判,立刻举手后便说:“老师,他说错了,应该是这样的。”而那位同学则抢白道:“我没错”。为了不引起大的波动,我回到讲台。当我环视四周,在教室的角落处,一组中有一名同学正呆呆地坐着,他好象对大家的讨论并不感兴趣。短短的讨论时间到了,几位同学进行了回答,很快通过了问题。一节课很快结束了,但不知为什么我却没有感觉到轻松,那个呆呆的眼神和那两张争执的面孔我始终不能忘记,这使我在思考到:什么样的合作才是成功的合作学习,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学生值得讨论而同时又能吸引学生参与的问题呢?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他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无论教师的每一步都应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合作学习也不例外。首先合作学习是有组织、有分工的,尤其针对低年级学生组内学习,必须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例如:组长、记录人等。从而达到每个人都能参与并发表意见。另外,当学生之间发生争议时,教师要给学生方法,组织意见一致的同学进行题,即有必要讨论再讨论,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乐于参与讨论,并与其他意见进行争辩,切不可放之不管。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大家希望解决的问题外,教师还要把握当出现新知识时,需要时再进行讨论。新课程理念取而代之了消然引退的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这一变革有如春风拂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体会到了新的活力。然而我们教育者应看到并关注那些教育中最本质的东西,挖掘其内涵。这是某一节课,某一周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不要接受学习,更不是浮于研究学习的表面,也应该因课而定,因人而异,要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不断体验,终究领悟,努力接受新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