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能力的教学随笔
计算能力的教学随笔
宝轮一小 穆康庆
我校开展《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以来,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学习劲头十足,思维活跃,但是本学期我们四年级教材中计算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如:四则混合运算,加法、乘除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等。在学完计算这部分后,通过单元检测,学生成绩都不理想,每当这时,学生总是抱怨:“我太粗心了”,每当听到这句话时,一种本能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怎样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呢?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防止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重要方法。我认为,在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好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有些同学认为做应用题才有必要审题,其实审题是做所有数学题的前提。因此,我要求学生做计算题时不要急急忙忙拿起笔来就算,在计算前认真读题,要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动手计算前对题进行一番深思熟虑后,对运算的顺序和方法就会胸有成竹,计算起来就会水到渠成。
2、要培养学生认真演算的习惯。在草稿纸上演算是正确进行数学计算的必要手段,许多学生打草稿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竖式,再加上相同数位不对齐,极易看错数据。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正确,作业和试卷整洁。规定学生做题时必备两样东西,练习本和草稿本。草稿本同样要求学生书写整洁、有序。当然,能口算的尽量口算。
3、要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
4、要培养学生检查对数的好习惯。小学生好胜心强,求快心切,往往见题就做,顾前不顾后。结果是把加号当成了除号或者乘号,甚至连有没有括号都没有看着;或者丢三落四,把一个数中间或者末尾一个或几个数字漏掉,因此,在指导学生做题时,我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三对照:首先要求学生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运算符号”(包括有无括号)和每一个“数字”;其次是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对照;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对照;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对照这样做既减少了笔误又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心理品质。
通过两年的研究,我觉得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
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尽可能选择有效的计算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让学生不在为计算失误而感到遗憾。
第二篇:计算教育教学随笔
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计算能力
----------教育教学随笔
葛洲坝实验小学
李爱华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石,掌握了计算,便打开了通向数学王国的大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小学生对计算题比较轻视,不论口算、笔算,还是脱式计算,可以说,每个同学都会做。它不象应用题那样,不理解题意,就感到无从下手。但每每不能百发百中,在每次的测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学生不以为然,认为是粗心,以后细心就可以了。可是在以后的计算中,又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计算错误,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应用题的学习效果,周而复始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为此,必须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为此我们低数组展开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错例成因分析的调查,发现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心理因素我们主要以学生注意力、表象、情感、强信息干扰、思维定势这五个方面来进行案例观察。
我详细观察了十位学生,发现情感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具有优先选择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说对于计算题本来就比较枯燥,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比较有难度的!这就需要老师采取一些方法,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拉力赛,每个组四个一道或两道,每人算一步或两步,最后看哪一组快、正确率高,如果出错,要找出谁做的那一步。这样学生把个人参与和本组荣誉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后来发展到一个学生做一道完整的计算题,逐步培养他们的整体运算能力,这样,为培养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又一次做好了铺垫。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此时只要老师吃透教材,掌握教学要求,把握计算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课的语言精炼、力争具有感染力,教学思路清晰,在学生头脑构建起正确清晰的知识结构。平时教学抓实,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利用观察学生的表现,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进行改善和巩固加强,那么学生对计算的方法掌握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而对于强信息干扰和思维定势来说,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是很快进入学习状况而排除信息干扰,而且吸收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能力是很强大的,再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为了不使其随着时间的迁移就忘掉,让学生理解与记忆结合起来,学生的所有记忆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所以计算时可以方便排除干扰而使得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所以老师也必须提高对计算的重视,做好示范,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课堂上,板演符合规范,做到既言传又身教。讲评、作业和试卷批改等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首先做到。经常鼓励,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使严格要求能够坚持下去,还必须经常激励学生,使他们对教师的严格要求给予认同,并对执行计算规范保持持久的兴趣,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习惯。
总之,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第三篇:小学计算随笔
教学随笔
(一)小学计算随笔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从长远看,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就目前而言,作为数学基础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而学生计算失分率却非常高,据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学校统计出来的数据,学生计算平均失分为10~15分之间,部分地区达到15~20分。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学质量普遍较低,差生面特别大,要快速地、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要以加强计算教学作为突破口。计算教学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的重点。为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加强口算训练,使之常规化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实践表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大部分运用口算解决。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四则混合运用中,笔算是重点、口算是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数学奥林匹克专家裘宗沪指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心算好,脑子里能盘算的问题就多,随时随地都能想问题。”可见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口算能力的实际意义之深远。首先。我们要突破口算关,因为笔算实际上是口算的结果。无论整数、小数加减法,都是10以内,20以内若干组口算的组合,而乘除法则是乘法口诀和20以内加减法的组合。如7354+2486这道多位数的加法加以分解成四道20以内的加法计算。又如,一个四位数乘上三位数(4653×475)就包含着28项的口算,如果其中一次的某一个环节发生错误,对这个式题材的总口算次数来说约占3.6%,但对于这道式题的计算来说就全错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口算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我坚持每节课花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逐步达到熟练,并把此项训练当作教学常规工作来抓。
二、明确算法,算理是前提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数学课 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如教学“分数除法”时,首先明确这是在学生学会“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这个转化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转折点。心理学指出:“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有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熟悉各册教材的新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基础设计教案,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学生明确了算理,掌握了法则的础上适当做些典型错例分析,以进一步巩固算理,在学生没有熟练掌握法则的情况下,不宜做错例分析,以免混淆。
三、弄清计算教学有关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明确,肯定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及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才属计算教学,而把有关单位的换算、公式及应用与计算完全割裂开来,孤立地教学某些知识,导致了方向重心的偏离。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弄清计算教学的范围,明确教学目标,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教材中有所侧重计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时间、重量、长度、面积(地积)、体积(容积)等单位换算;长、正方形(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形体的有关计算;比、比例的有关计算,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简易方程);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等。教师在进行以上内容的教学时也应从计算方面加强训练。
四、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自然养成认真、细致灵活的好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机械重复地干同样的工作会使人厌烦,因此,教学中不能单靠强化验算教学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因为学生往往算完一遍就再也不愿算第二遍,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的规律,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如:
1+99%=24×5=9.5+5=12×108=
1+9.9=25×4=9.5+0.5=12×180=
338-145+56=125×4÷125×4=43+57÷19×3=
338-(145+56)=(125×4)÷(125×4)=43+57÷(19×3)=
通过组织对比练习,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又如,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考试时,如果计算题得满分,则总分另加奖20分。实行奖励措施学生计算会十分小心,认真仔细,更多的学生计算一丝不苟,算了再算,查了再查。久而久之,学生计算认真、细致的习惯自然形成,从而达到养成教育之目的。
五、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运算速度
有些数在式题中出现的次数特别多,它们常常是进行快算的基础,如果每次都要动笔计算,既麻烦,又易出错,对于这些数要求师生要熟记。实践表明:如果学生能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在四则运算中,则能较好地掌握解题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准确、快速而灵活地计算。
首先,熟记20以内的加法进位和九九口诀。它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必须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
其次,再熟记使用频率高、规律性强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有关数据,这对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及混合运算极为方便,提高了运算速度和正确率。
再次,熟记1π~9π的数值,便于教学《圆》与《圆柱、圆锥和球》这两个单元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运算速度。例如,在计算3.14×23.5时,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2π=6.28(20π则为62.8),3π=9.42,5π=15.7(0.5π则为1.57)。此外,还要熟记1~20的平方数值,既能提高计算圆面积时的速度,又可为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明确算理、强化初步感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口算训练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并让学生熟记常用数据。
(二)体积容积容量的分析与比较随笔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学到了体积、容积、容量三个数学名词。开始想想挺简单的,可是在做作业中,总有同学把它们混淆起来,为了避免错误的出现,我仔细查阅了书本和课外资料,终于明白了原来体积、容积、容量这三者之间既有关系,又有区别。具体反映在下面:
体积、容积、容量的相同点:
(1)计算方法相同。体积、容积、容量的计算方法都是相同的,计算时都用可以用长×宽×高来计算,()比如:一个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高为5厘米,(纸盒材料的厚度不计)这个纸盒的体积和容积各是多少?
计算方法均为:10×8×5=400(立方厘米)
(2)单位相同。计算体积、容积都可以用上相同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不过计算物体的容量,一般常用容量单位:升、毫升。
(3)容积和容量的定义、测量方法、计算方法都相同,不同点主要是:
(1)定义不同。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量是指器皿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容纳物体、气体的体积,一般说容积;容纳液体的体积,一般说容量。
(2)测量方法不同。计算体积时,计算需要的长、宽、高的数据要从物体的外面度量;而计算容积或容量时,要去掉器皿周壁的厚度,必须从容器的里面度量。例如:用一块厚度为5毫米的玻璃制作一个长为50厘米,宽为40厘米,高为35厘米的鱼缸,这个鱼缸能放入69.5升的水吗?试用计算说明?有同学这样计算:50×40×35=70000(毫升)70000毫升大于69.5升,所以能。这样就错了,从题目中可以发现水是倒入鱼缸的,也就是说,我们计算的是鱼缸的容积,在50、40、35中应该减去玻璃厚度,列式为:49×39×34.5=65929.5(毫升)65929.5毫升小于69.5升,所以不能。因此在计算中我们要千万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计算体积还是容积、容量。
(三)加强课堂学生为主导随笔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加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六•一”前夕,一位五年级学生离开家长,走到我的桌前诉苦:“老师,我们的作业负担太重了,每天作业都要做到很晚,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一百零三道数学题,其中五十道是应用题!”这位教师“望生成龙”也够狠的!象这种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却“堤内损失,堤外补”,练习题不加选择,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
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10以内、20以内及后面的100以内(整数)加 减法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我在这里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并不排斥笔算,需要的是,要精选练习,不搞“题海战术”。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说及其它教学方法与笔算合理安排,达到最佳效果。那么,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训练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要达成共识。已成为习惯了的东西,再去改变它是相当困难的。过去在数学课上只要让学生回答“怎么列式”、“是多少”的结果就可以了,现在不仅要让学生说出结果,还要让学生有顺序地说、说完整,并且要让大家一起说,说好,这是不容易的。学校领导,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一定要多宣传,一起研究,与教师达成共识,才能动员大家去做好这件工作。实施中,可以先选择一个班、或一个年级试点,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开。
2、加强备课。不同教材,学生说的内容就不同,说什么?怎么说?在备课的时候,把这方面的内容也要备好,教师就能在课上训练学生说,说好,这项工作就落实了。
3、加强检查、考核。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听课,既是检查、鞭策,又是鼓励、促进,不断完善,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同时,学校里也可以试一下,可以设立数学口试,进行考核,量不要多。例如,可以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说出其解题的思维过程,然后列式计算,即可。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其它内容让学生口试。尽管口试的量不大,但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就要把“说的训练”,看作是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去完成。如果学校领导重视,教师决心大,持之以恒,定会在数学教学园地里,长出一棵新苗,并结出硕果。
第四篇:如何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加强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所以我每天安排2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二、注重算理,提高计算技能
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算理上。小学生对计算法则的运用,往往出现一些错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算理不理解,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一定要注重算理。
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真正的提高计算的能力。
三、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
很多学生计算结果不正确是马虎,粗心等不良习惯的造成,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
首先,要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现在的学生读题目的时候是一看而过,没有认真的去读。其次,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训练学生作题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最后,培养及时检验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第五篇:计算能力教案
计算能力教案
一、目的: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教师重视了计算的多样化,而对计算中的运算能力 的训练减少了,许多学生对数学运算不够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计算 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组织领导 活动由教务处组织,各年级备课组长协调,任课教师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三、竞赛时间 5 月 4 日早读课 7:30 ~ 8:00 进行的竞赛活动
四、参赛对象:五年级全体学生
五、竞赛方式: 纸质口算考试,不得使用草稿纸及计算器等。考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对的 题数。
六、竞赛内容:按教学进度编制相应的口算、笔算竞赛题,要求试题要有层次、有适 当的题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科学性。
七、本次活动的要求 制卷、监考、阅卷安排
五年级计算能力自测题
1、口算。
2-0.7= 7.52- 7.52-2.52= 0.3×0.4 = 0.945÷9 = 0.5÷7 = 7.28+ 7.28+2.2= 7.8+ 7.8+2= 1-0.25= 0.24÷4 = 8.4÷7 = 1.25×0.8 = 0.017×100 = 5.74+ 5.74+0.26= 0.9- 0.9-0.09= 3.5÷10 = 2.5×0.4 = 1-0.05 = 1.17÷3= 0.06+ 0.06+0.5= 2.8+ 2.8+28= 100×0.02= 100×0.02= 0.05×0.2 = 4.9×0.2 = 1010-1.3= 4.6+ 4.6+5.4= 0.6+ 0.6+0.7= 0.8×40 = 2.8×0.5 = 100×0.015 = 2.4× 2.4×0.5 =
2、填空。填空。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根据 0.29×3.6 = 1.044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29×36 =(2.9×360 =(2.9×360 =()
2、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6×0.41,积有(2.6×0.41,积有()位小数。位小数。5.04×2.03,积有(5.04×2.03,积有()位小数。位小数。)=(0.29×36 =(=(2.9×0.36 =())
3、在○里填上“>”“<”或“=”。里填上“ ”“< 7.43×1.01○7.43 0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0.99×73.5○73.5 3.8×0.46○0.38×46 4.9×0.1○49÷10
=(2.5×3.4×4 =(8.7×10.1 = 35.7×99+ =(35.7×99+35.7 =(5.04,5、两个数相乘的积是 5.04,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 100 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 十分之一,积是(十分之一,积是()。
3、计算下列各题。(分)计算下列各题。
7-1.854= 12.78+ 12.78+6.38= 0.25×7.04= 0.25×7.04= 5.04÷24 =
4、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5.18×7.8+ 5.18×7.8+7.8×4.82 9.9×5.6 45.5-(0.98+5.5)45.5-(0.98+5.5)-(0.98 12.56-6.64- 12.56-6.6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