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读书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20:3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民主》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民主》读书报告》。

第一篇:《论民主》读书报告

《论民主》读书报告

坐在法学院B137教室里听课的日子里,有时候我的思绪真的会飘飞到课堂之外,想起了从前的考研岁月。在那段时间里,我忘我的投入到复习之中,我的目标是厦门大学的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现在,我可以问心无愧的对自己说,我已经拼尽了自己的全力,那种为梦想而奋斗的感觉真好。就是在那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宪法学这一法学分支,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们还只是简单地学习一些关于宪法的基本知识,对于宪法的精神,宪法的本质还没有一个清楚宏观的认知。开学后,第一次上李琦老师的课,我的确是开了眼界啦,上李老师的宪法课时的情景,和我们预想的宪法课的情景的确是不一样,别开生面,不拘一格。李老师跟我们说:法律是一门艺术,我的任务不是把你们简单地教育成法律职业工匠,如果你们只是想成为一个法律职业工匠的话,你们也不需要来法学院学习。李老师的话,对我触动很大,的确,由于多年以来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不良习惯,我现在好像是越来越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对于李老师上课时提出的一些问题,我已经只能根据平时学习的教材,提取其中某一些观点来回答。我有时甚至是压根儿懒得去思考,这一个问题不仅仅是反映在法律的学习上,有时甚至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将来都没有一个明晰的规划。现在我也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一不足,所以,当李老师提出来让我们读美国科恩写的《论民主》时,我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阅读的。当我们班学委把《论民主》发到了我的手上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读了起来,但是我发觉,我还是太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也太低估了科恩的水平,我花了好大的气力才将此书通读了一遍。无奈之下,我只好翻阅了其他一些介绍《论民主》的导读性著作,才变得稍微明白了一些。当然,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法学理论修养还远远不够,还远远达不到能给《论民主》这本书写书评的程度,我只是结合自己读这本书时得到的一些体会,再加上自己的平时一些关于法律的实践经历,尝试着写下了现在这篇读书报告,恳请老师指正。

卡尔•科恩(Carl Cohen)是美国密执安大学哲学教授,本书是一本政治哲学著作,系统阐述什么是民主,民主的前提、手段、条件,对民主的价值的辩护和证明以及世界范围内民主的展望。下面我来简要地介绍一下这本书,本书总共分为六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民主的性质,在第一章民主的定义中,科恩给民主下了一个简短的定义,民主:即民治,这是普遍都能接受的定义,我们说民主即人民自己管辖自己,人民即统治者。第二章民主的尺度,科恩主要谈到了民主参与的衡量标准,民主的广度,深度,现实性,和民主的范围。第三章是有关民主的某些一般说法。第二部分是民主的前提,在科恩的论述中,民主的第一前提是社会,第二前提是理性。第三部分是民主及其手段,具体分为民主与多数规则,民主与代表制,民主与多数规则是李老师给我们授课时多次提到,引用来启发我们的经典部分,我们班级里也曾以此为主题进行过讨论。第四部分是民主的条件,科恩认为,民主必须具备以下的五个条件:1 物质条件,众所周知,根据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任何社会中进行的民主进程,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的物质基础之上进行的,对此,我这里不做过多叙述。2 法制条件,根据科恩的观点,在实行民主的社会中,某些原则是必须写进宪法中去的。这些即保证允许并保护公民从事参与社会管理所要求的各种事项的原则。这些保证就是民主的法制条件。3 智力条件,民主的智力条件是公民理性能力有可能运用于处理一般问题的那些条件。4 心理条件

在我曾读过的某一本现在已不记得书名的著作中讲到:“生活在寒冷的北极附近的人总是要比生活在炎热的赤道的人来得勇敢一些的 ”,我想:连气候对人的性格,气质都有影响的话,实行民主所需要的心理条件,就更不在话下了,不同地域的人,不同国籍的人在心理条件上肯定是有差异的。5 保护性条件,民主要实现,就必须要防止来自外来的和内部的威胁。第五部分是为民主申辩,其中又分为了为民主辩护,为民主辩白和民主的内在价值,即我们耳熟能详的自由,平等,博爱。第六部分是民主的展望,科恩详细地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民主不一定会成功,在这个问题上,科恩的观点是比较悲观的,他认为,首先,是实现民主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阻碍,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仍然过快,处于贫困的人口仍然很多,如果生产力增长的速度不能超过人口增殖的速度的话,民主的实现将会非常困难。其次,是民主所必需的智力条件的阻碍,民主智力条件不断实现的前景——使公民消息灵通,接受良好教育——较之物质条件的实现多少有希望一些,但总的来说,不能令人鼓舞。对于科恩的这一观点,我是不太赞成的,科恩自己在民主形式和民主进程这一节中讲到:一个社会在多大程度上实行了民主,不是由结构形式来确定的。结构可能有助于,也可能无助于,实现真正参与的决策过程。过程就是行为,民主过程就是某一种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民主永无完成及完善之日的理由。民主是一种做事的方式,这种方式会比较充分或不怎么充分地在做的当中体现出来。关于民主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只是占有它,树立它,而是要继续不断地在行动中实现它,体验它。这句话中包含深刻的真理。我是很赞成书中的这一观点的,作为一个法律人,如果连我们对中国未来的民主进程,法制进程都失去了信心的话,那么我想,中国未来的前途将会是堪忧的。不能否认,中国式民主(在很多人眼里,这个词可能是个贬义词)现在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愿意坚定信念,愿意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只要我们还“在路上”,我们就还是有希望的,毕竟中国现在也没有到病入膏肓的程度。

简要地介绍一下《论民主》这一本书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从宏观的角度上,要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上来给这本书写一个书评,我个人感觉还是较为困难,本人目前的能力,水平还远远不够,所以,下面我只能就阅读《论民主》这一书时,我读到的比较有感悟的几个问题写一点我的感想。

关于民主的广度与深度问题。民主决定于参与——即受政策影响的社会成员参与决策,但如何衡量参与却是个复杂的问题。根据科恩的观点,他是把民主的尺度分为:1 民主的广度 2 民主的深度 3 民主的范围。民主的广度是数量问题,决定于受政策影响的社会成员中实际或可能参与决策的比率。在我看来,科恩所说的民主的广度问题,具体反映在我国的宪法文本上,就是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是选举制度最根本的原则,选举权的普遍享有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法重申了这一规定。依据宪法和选举法,只要具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依法享有政治权利这三个条件,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下面这两种情况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是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而不列入选民名单;二是因危害国家安全罪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我国公民依法普遍享有选举权,不仅在选举资格方面没有限制,而且在被选举资格方面同样没有什么限制。在选举过程中,必须依照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尊重选举人的意志,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选举的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还有科恩说的民主的深度问题,同样的道理,民主的深度问题反映在我国宪法文本上,就是我国公民所享有的广泛政治权利和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有宗教信仰自由 ;有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有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并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有休息的权利;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受教育,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科恩的关于民主的广度与深度问题的观点是比较抽象的,是经过其高度概括,总结,具有普适性的,而我国的宪法实质上是把科恩的这一观点具体化了,写入了宪法文本之中。当然,我并不是说我国的宪法就是根据科恩的观点编写成的,只是说,虽然我们和科恩处于不同的意识形态领域,但是,对于宪法实践的广度与深度问题,在很多方面,还是能达成一致的。

关于民主与代表制问题。根据科恩的定义,代表制的原则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一小部分人管理政府,这部分人对选举他们的选民负责,他们的权力都来自选民。所有被选举出来的官员,不管是在政府哪一部门任职,他们在管理政府的全部事物时,最终都是依据这一原则。因此,任何大型社会的公民理解他们与他们的代表之间的固有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相信人数众多的公民,不能管理自己,就会认为代表制可以让见多识广,明智审慎的人负责管理事务。在任何规模很大的社会中,如国家,要使全社会的正式成员在决策过程中都起到一定作用,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我们国家,没有全民公投,人大选举时直接选举的范围目前也只能到县,我想,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所以目前主要还是以间接选举为主。如果一个社会力图实现可能实行的高程度的代表制,那是合乎理想的。我们之所以放弃直接民主,主要是因为社会规模太大,难以付诸实行。代表制就是要在不可能实现普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仍能实现普遍参与。此外,我还想结合11月份我们参加思明区人大代表选举时的经历来谈一谈我国的选举制度。11月份的时候,厦门市思明区进行了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在此之前,我们班上集体参加了选民登记。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行使我神圣的选举权,本来还有一点小小的激动的,但是,真的到了选举日那一天,我才发现,真实的发生在我眼前的选举和我以前在自己脑海里设想的选举差距真的好大啊!第一点:选举日那一天,天气很不好,下了很大的雨,所以我们班有很多的同学就没有来投票,自愿放弃了他们的选举权,但是呢,法学院采取的做法是强制同学前来投票,还要点名,这种做法就比较值得商榷了,法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义务是不能放弃的,但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他们不来投票在法律上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法学院这种强制人来投票的做法,貌似有一点点干涉人身自由之嫌。当然,我对同学们因为下雨就不来参加投票这种做法也是不赞成的,别的学院的人不来投票,不来选举是没什么可说的,但是作为一个法学院的学生,这种做法不应该。第二点:我们那天到了选举地点模拟法庭之后,稀里糊涂的领了一张选票,稀里糊涂的选了一个候选人,就把那张我曾经认为很神圣的选票投到选票箱里去了。我国《选举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向选民或者代表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代表可以在选民小组或者代表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代表候选人的介绍。而事实上呢,我那一天才在选票上第一次看到那两个候选人的名字,除此之外,我对那两个人一无所知,选举委员会也根本没有组织什么代表候选人与选民的见面会,在这样的局面下,你能指望我怎么能行使好我的选举权利?所以,那一天,我观察到的情况是:我们班差不多所有同学都是随便填了个候选人把选票投进选票箱就走掉了,甚至,我都很怀疑,如果有人要非法操控选举的话,看起来好像挺容易的,我不知道其他地区,其他层次的选举是什么样的情况,但是,其他地区也和思明区一样的话,那么,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改进的地方将会有很多,很多。

以上就是本人阅读《论民主》以后所体会到的一些小小感悟,也谈不上什么读书报告,由于学生水平还非常有限,恳请老师不吝指教。

第二篇:《论美国的民主》读书报告

《论美国的民主》之读书笔记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托克维尔(1805一一1859)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家。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定第二共和国宪法,19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部长。1851年,路易波拿马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日益对政治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退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于思想胜于行动。”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册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论美国的民主》分上、下两卷。上卷讲述美国政治制度及其产生的根源,分析美国民主的生命力、缺点和前途;下卷以美国为背景发挥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二、读后感

我只可说大体翻阅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上下两册的内容,对身为法国诺曼底贵族的托克维尔先生呼吁建立民主制度的磅礴文字颇有感触。在1830年的七月革命后,因王朝变故出现家庭意见分歧,同时也为了避免革命余波的冲击,托克维尔借法国酝酿改革监狱制度之机前往美国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运用,并由此写下此书的上卷,而后五年在经历法国革命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完成下卷。如此时代背景下的奋笔之作无疑会成为跨时代的经典。

正如托克维尔在书中写道:“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这也揭露了 《论美国的民主》的基

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势不可挡。书的上册通过对美国地理、种族、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阐明了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册则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此书最可贵的在我认为是在当时的出托克维尔对当时美国的民主制度体制进行了辩证的剖析而非盲目追从。以下谈谈我对美国民主的几点认识。

(一)美国的民主表现与其民主制度建立的原因

美国的民主表现在多方面,包括身份的平等、公民的自由精神和自由理念、公民的民主精神、民主理念。“美国人的身份平等是在其他国家难以见到的。”“身份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能帮助它前进。”为何说它是“普遍和持久的”?托克维尔总结了有助于美国维护其民主制度的原因: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的因素很直观体现了美国的民主可实现性的要素。美处两大洋的包夹带,与外界甚少来往,美国国家的形成和大规模的移民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移民而成的大杂烩大熔炉般的新国家。在当时作为新大陆的北美洲,其社会自始至终没有形成等级有序的社会结构,人们天生就有极其强烈的平等意识,且加上彻底的独立战争的洗礼,新组成的群众团体有共同经历还有共同的民主自由的呼吁和拥护的政治表现形式,如此背景下地美国民主可以说是大势所趋甚是约定俗成的。而法国的革命在19世纪仍还处于启蒙性运动和不彻底的改革阶段,临近西班牙、德国、葡萄牙等封建王朝发展起步较早的国家,长期深受欧洲“贵族为圣”的阶级利益和封建统治影响,阶级分明且有序的社会结构也抑制了平等的可能性。民主起立点不同正是作者所要告知我们的,也表达了托克维尔的呼声是基于本国国情而并非照搬美国的制度。这也让我想到我国在国家形成方面与美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依赖于氏族的血缘关系而得以存续,世袭理念延续千年,类同于“君权神授”的欧洲文明思想,氏族的条框始终没有被彻底打破,且中国一直维持着大一统的传统以及金字塔形的一元多

级的结构,在这种等级森严的结构之下,民主与自由绝非易事。

(二)新英格兰乡镇自治制度的地方与中央权利均衡

托克维尔还指出:“美国公民自由、平等理念的根源是新英格兰乡镇自治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在于实行自治,乡镇作为次级的行政单位,拥有这种自治权无疑促使了公平、自由理念在美国的萌芽与发展,美国民主制度的雏形是新英格兰乡镇制度这点无可非议,且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乡镇制度思想的影响使得群众基础相对强从而革命愈能胜利。乡镇自治制度与我国实行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的做法有相同之处。基于美国社会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地方拥有较多的自治权,托克维尔认为考察美国的民主制度的顺序应该是:乡——镇州——联邦。在美国社会,阶级冲突并不强烈。“社会各个阶层开始混合起来,使人民相互隔开的一些屏障接近捣毁,财产逐渐分散为多数人享有,权利逐渐为多数人享有,教育日益普及,智力日渐平等,社会情况日益民主。最后,民主终于和平地实现了它对法制和民情的控制。”在说明乡镇自治在美国的可能性之余我们还可以可以探究到,阶级冲突愈是强烈的地方,人们之间在财富乃至在身份上的不平等性愈加凸显。

(三)“法”的精神与三权分立的分权与制衡

“美国的贵族是从事律师职业和坐在法官席位上的那些人。”法制在美国对民主的巩固大有脾益。美国人极其爱他们的法律,公民能依据法律对不同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也可见民主与法律的深入人心。再看到美国的行政制度,行政权在美国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美国的制度试图缩小行政权威的影响,而把权力分给社会上的许多人去掌握,从而达到权利均衡且又不涣散。只存在政府集权而不存在行政集权,联邦政府并不干预各州政府一般事物。托克维尔极为赞赏美国的分权制度,“虽然欧洲各国普遍都有分权,但美国的分权带来的实际效果最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认同,当然,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政治效果,使每个美国公民产生对自己祖国的认同感,公民在祖国那里找到归宿,祖国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美国宪法与体制约束力极强的三权分立主要是来自权力内部之间的相互制衡。托克维尔提及“他们”规定了权力分享的原则与“控制与反控制”的制度,“清楚地认识到„„除了人民的权力以外,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执行权力的当局。这些当局虽不是完全独立于人民的,但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因而

既要被迫服从人民中的多数的一致决定,又可以抵制这个多数的无理取闹和拒绝其危险的要求”。托克维尔注意到司法权的独立性,但这个独立性是有限制的,因为法院只能在审判当中抵制违宪的法律,但是可以我们可以看到司法权的独立是美国三权分力机制的重要保障,行政权在美国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美国总统虽拥有强大的行政实权,但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受到各方牵制,限制总统的权力也是三权分立制度得以良好实施的关键之一,总统的弹劾制度也使得整个三权分立体制变得更加完整。三权分立制度的理论渊源虽来自法国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理论,但在当时的法国乃至欧洲效果甚微,效率不高。

(四)美国民主体制的弊病:暴政的后患

“美国的民主往往不够成熟,但法制的总趋势是向善的。民主政府的毛病马上即可发现,但其优点经过长期观察才能发现。”民主制度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人民,而民主始终代表的是大多数的人民,政府的行事思维归更易倾于民意,虽然人民可能有错误的判断和选择。任何民主制度都难免有缺陷,极端的民主导致专制和暴政。美国民主政府的最大缺陷就在于它缺失防范暴政的措施,再加上行政权力的集中以及地方政府权力相对自由,整个民主政府有山崩离析的危险。民主政府跨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暴政和管理不当,集外因与内因于一身而非它自身的软弱无能。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民主的“暴政”表现,首先反映在舆论的统治方面。“多数既拥有强大的管理国家的实权,又拥有也几乎如此强大的影响舆论的实力。多数一旦提出一项动议,可以说不会遇到任何障碍。”对于美国总统选举和连任制,托克维尔称总统选举制度而责连任制,认为连任制是腐败和暴政的根源,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是对托克维尔观点的实证。对于陪审制度的政治作用,托克维尔把有陪审员参加的法庭看成是免费的学校。这个学校向人民传授治国的艺术,培养公民的守法精神。然而这种影响和作用并没有遏止“多数的暴政”下的私刑。

(五)自由主义战胜个人主义

本书的下卷的二三四章主要侧重与对美国自由主义战胜个人主义的阐释与评价。托克维尔由民主国家的人对平等的热爱比自由更加热烈和持久的观点引入利益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内容,比较两者区别并说明利己主义使美德的幼芽枯死,个人主义使功德的源泉干涸:利己主义是历史悠久的恶习,个人主义是伴随民主

国家的诞生而产生的,且伴随身份平等的扩大而发展。民主国家的个人主义使人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考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及别人,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会被孤寂笼罩。然而又提到民主制度没有使人们相互更加亲近,而发生的民主革命使原先的贵族与贫苦阶级回避,使原先不平等的仇恨保存在了新建立起来的民主平等的内容之中,也导致个人主义在民主革命完成后比在其他时期强烈。托克维尔认为平等和个人主义可能产生促进权力集中和权力独自再生的作用,形成“社会的利益是全体的利益,而个人的利益不足挂齿”的思想,但随之而来的中央集权或权力集中的趋势,会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强度表现出来。最后提及美国人用“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学说即自由主义来反对个人主义,而这种利益又使他们习惯于结社和合作。享有政治结社的无限自由,是美国能够出现各种社团的基础,使美国人从结社中了解了自己的使命。另外,言论和出版自由也对抵制个人主义起了一定作用。“美国人以自由抵制平等所造成的个人主义,并战胜了它”。但在没有政治自由传统的国家,民主有转化为专政的危险。“在平等的原则依靠暴力革命手段而取胜的民主国家”,这种危险尤其大。无论如何,托克维尔始终强调着专制制度的弊端,以及专职和平等的关系,正如其所写道:“在任何时代都是危险之物的专制,在民主时代尤其令人害怕。”

第三篇:论美国的民主读书报告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报告

社会工作1001 沈硕宇

“民主”一词在当代的社会生活中频繁出现,人们将其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它给人们的留下的印象是公平、正义、少数服从多数,甚至有人将之浅显的认为是“一人一票”。其实“民主”一词,人们老生常谈,赋予它很多光环,人们提及很多,对它充满向往,对它表示赞扬。从我们国家开始走出封建社会,大批知识分子无论国共,其中“民主”是一个救国的大方针,到如今,“民主”一词依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它经久不衰,令人如此向往,对其充满理想。说明其具有相当大的普适性和发展的生命力。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的光环,但是又让人难以完美的施行。

但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进口的思想,要去了解光环背后深意还要在运行着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的国家入手。

法国作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初期就通过在美国的实地调查写出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而这本外乡人写的关于美国民主的书籍在今后的美国法学界,社会学界和政治学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通读此书会对民主的概念有一个更深一步的了解。虽然早在启蒙时代的欧洲,一批思想家比如卢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但是托克维尔并没有从这些思想入手来探讨美国的民主,他认为当代的民主原则主要应从当代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去总结和解释,不能用一般规律去总结和解释。虽然他阐述美国民主的角度不同,但是我想美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者们因为其欧洲大陆的文化背景在制定政治制度和体制时肯定对启蒙时期的思想进行了极大借鉴。

但托克维尔却在民情中探寻民主生命力的由来。于是,民族性的构成、社会成员的来历成为了作者最先考察的对象。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的一切始于他躺在摇篮襁褓之时一样,每个民族也都留有他们起源的痕迹,他们兴起时所处的有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影响着他们以后的一切”托克维尔先从美国的地理位置,国家自然风貌开始描写,接着又描述了美国的民族构成对其形成民主制度影响。美国在欧洲人未来到之前是一片未开垦的原始大陆,只有印第安的原始部落存在,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优越。他没有封建专制的历史,没有战乱。而来到此地的第一批欧洲人主要是欧洲清教徒,他们受到政治宗教迫害后逃到这里,并且这些人的文化素养都比较高,这种种,为美国未来的建国以及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对于一个地区的地理以及自然环境的对政治制度的影响,我首先想到了高中历史课本走对古希腊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雅典沿海,多山地等特征,制约其农耕文明的发展,但导致其商品经济的发达,形成了一种小国寡民的局面,这样的背景非常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所以雅典脱离时代发展的潮流,进入了一段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特别到了伯里克利时代。所以一个国家的地理自然环境对其政治制度的影响程度是不可小视的,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欧洲大陆上的其他国家没有进入民主时代。

可以说民主制度的建立有其独特和不可复制性,在建立之初就强调平等和公平,托克维尔多次提到了国民的平等是美国建立民主制度的基础。美国在建国后经历了邦联制,形成一个松散的邦联政府,地方权力大,中央权力小,导致中央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控制力量,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间易发生冲突,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也易发生冲突,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最后华盛顿再度出山,联合众创始人制定了联邦宪法,才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联邦宪法的制定才是美国成立的标志,《联邦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制,确立一种较自由的地方分权制度,并且强调平等基础上的司法权威,与立法权、行政权相比,司法权是一种最为中立的权威,而平等的身份和观念无疑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前提。这不仅因为两造仲裁的司法活动几乎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因“人心不一”而产生纠纷的最自发的手段,而且平等还意味着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其他人的身份特权,不论是总统还是普通公民都应当面对面、平等地接受权威第三人的裁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基督教末日审判和救赎学说同样宣扬了平等的信念。

我想美国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其司法的独立性,还有其相互制约的三个机构,行政、司法、立法。这能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权力运行的透明化,公平化,并且符合多数人得利益。我最早听说民主由来是一个分粥的故事,就是讲七个人如何分粥最公平,其中有两种方法是这样的,第一,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此制度效率太低。第二,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显然美国包括现在的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政治制度都类似于第一种,第二中虽然最理想,但是只适合小团体间的民主而不适合国家的治理。所以三权分立能做到制约权力,但也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导致各机构间的扯皮和推诿。

托克维尔非常强调自由和平等,但是我认为这种自由和平等只是对于制度内的或者既得利益者而言,他在赞美北美的创始人高尚的品德和平等自由时,忽略了他们对印第安人得屠戮,掠夺他们的资源和土地,将他们赶尽杀绝,为自己赢得发展空间,这种行为完全无法脱离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所以我认为过分强调平等和自由只是在为民主带上虚假圣神的光环,事到如今,美国依然举着人道主义大旗,干涉他国,将战火引入他国,制造着死亡的阴影。并且托克维尔也说了美国民主的发展得利于联邦宪法的制定者,说麦迪逊、威尔逊、富兰克林、华盛顿、汉密尔顿等人品格高尚,有爱国精神,谓联邦党人对联邦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发展到如今美国的其实已经被精英阶层和利益集团所控制,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执政者和权力的掌握者都有如此的高尚品格。

反观如今的中国,民主思想也拥有巨大的市场,多见于微博上的大多意见领袖,他们选宣传民主,能起到开化民智,监督,引起思考等作用,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很浅显的将民主理解为“一人一票”。将中国认为是一个独裁的国家,并且过分强调社会的阴暗面,甚至不惜造谣污蔑,我认为这种是很不可取的行为,传递错误概念,激发矛盾,将民主制度描绘的过于完美而忽略民主的条件。

民主是好东西吗,答案当然是确定的。他是制约权力的有效工具,但托克维尔也认为当代的民主原则主要应当从当代的具体历史条件去总结和解释,不能用某种一般规律去总结和解释。所以全盘学习美国,或者借鉴美国来建立本土的政治制度是行不通的,同时与美国进行对比也是非常荒谬的,我们的国家没有这样的条件,经历千年封建制度,又经历瓜分狂潮,又历侵略战争,又经历内战,并且人口素质普遍不高,这样实行直接的民主和过度放任自由是不明智的,虽然这有一些偏向极左的思想,但是我人为民主对个人的道德素质的考验是非常高标准的,所以需要监督机关的存在,但是所有制度都是人建立的,最终还是取决于人!一直崇尚民主自由的姚君阳同学看完美国的当代选举制度后大呼:这不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么。但是,与美国相比我们的确实有差距,主要就是司法的独立性,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关,有人将此归结于一党制,但是如同美国的现阶段的两党制,看似形成了竞争,但是其大致方针是没有大的差异的。我们现在要借鉴的就是要把基层的民主建设好,我国的基层的民主建设往往都是在走过唱,有投票,但不见候选人,这让我们如何选举。区县级以及以下的民主直选应该是可以办到的,人大代表候选人应该露面做演讲,公平获得支持。

我认为民主是好的,但不应该盲目信仰,自由是好的,但不可能绝对自由,平等是好的,应该努力去做到。

第四篇:读书报告-冷眼观民主

冷眼观民主

民主这个令我们爱恨交织的词汇,令多少先贤“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以说当代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民主梦,然而这终究是个梦。梦的美好就在于它的纯粹,梦的残酷也恰恰在于它的纯粹难以实现。正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理智的告诉我们何为民主?卢梭认为:“主权者可以把政府位置与全体人民或者绝大部分的人民,从而使作为行政官的公民作为个别的单纯的公民的政府行使。”由此看来,民主制的核心就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然而这确实违背自然秩序的。这种纯粹的民主制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因为这样的制度是建立在淳朴的道德基础之上的。然而众所周知,国家是不讲究道德的,这个世界上永远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民主在带给我们以平等的治理自己、治理自己的社会共同体的希望的星星之火后,却静悄悄的熄灭了。

《正义论》作为我们这学期的必读书目,我想很多人都对其有很多感想,而就我而言,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思想冲击是关于民主制。“允许我们默许一种有错误的理论的唯一前提是尚无一种较好的理论,同样,使我们忍受一种不正义只能是在需要用它来避免另一种更大的不正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这句话带给我的震撼丝毫不亚于罗尔斯在开篇中的那段慷慨陈词。一直到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民主制都是持怀疑态度的,在我的观念中,民主制是打着多数人利益的幌子对少数人合法权益的明抢。但是民主制照顾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然

而也正是由于它要照顾到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之存在着效率低下和不能够真正抉择出最有效、最完美的方案的缺点。尽管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所在,然而如果我们因此抛弃民主制,那么有什么更好的制度能够替代,不,准确的说,应该是超越民主制呢?难道是柏拉图所认为的“哲学王”之制吗?然而,历尽古今中外的所有君主,谁人敢称“哲学王”?谁人能称“哲学王”?历史遗憾的向我们摊开双手,表示无奈,我们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因而在没有比民主制更正义的制度出现,而民主制有明显比其他制度更有效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它也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用老师的话来讲就是民主制不是最好的制度,而是最不坏的制度。

《正义论》以严谨的思维态度对正义,对民主有了一个客观理性的阐述。而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政治讽喻小说《动物庄园》,也从一个通俗易懂的角度,让我对于民主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动物庄园》的故事脉络被评论家分析为与苏联的历史乃至整个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惊人的相似,在很多共产党正在或者曾经执政的国家都能看到动物庄园的类似影子。我甚至与从这本小说中看到了我们的国家这些年的发展历程。这部寓言体小说以文学的语言指出了:由于掌握分配权的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无论形式上有着什么样的诉求,其最终结果都会与其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诉求背道而驰。无论什么样的制度,都无法更改人性中对于权力的追逐。而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

关于宗教 关于信仰

回顾这学期我所读的书,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关于宗教,关于信仰。在此之前,我是一个无神论者,直到读了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我依旧坚持无神论,正如周国平所言,“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然而,一本小说却改变了我对于宗教的观点。这本书就是回族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这本小说,让我看到了民族的力量,宗教的力量。千百年来,穆斯林那执著近乎疯狂的坚定信仰,令我折服。每日“五时”礼,如此虔诚的祈祷、如此神圣的礼仪。

这个民族所坚守的信念是如此的执著,我认为,一个民族,能够屹立于这个世界中,必然有其文化封闭性,但这种封闭性不是弊端,而是这个民族的特性,是他们的文化认同。虽然在这个开放的世界中,地球小到只剩下一个村,但因为有文化的认同,有了共同的信仰,天下的回回是一家人。这个民族也有着我们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他们有信仰、他们团结、诚信、善良、执著,他们一诺千金、勤劳本分。千百年来的固守与抗争,令他们更加珍重民族之情、同胞之爱。这不正是当下我们的社会所缺失的品质吗?

穆斯林的葬礼上有句祷词“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灵魂的高贵在于用勇气证明信仰。反观当下的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的道德底线一降再降,各种光怪陆离的事件纷纷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令我们瞠目结舌。温州动车事件、小悦悦事件、校车事件,这一桩桩、一件件匪夷所思的事件就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和谐社会中。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扶起摔倒的老人需要考虑再三?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开车撞到人后要反复碾压受害者?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额定9人的校车可以硬生生的塞进61名学生?是这个世界太疯狂还是我与社会严重脱节?

有人说,是因为我们的国人失去了信仰,正如梁小斌在30年前的那声呐喊:“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但是,我想说,不是我们丢失了信仰,而是我们从未有过信仰。有人会反驳,谁说我们没有信仰,儒家传统思想那就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价值观。我想说,不,不是的,从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就不再是一种人生信仰,而是皇帝的御国之术。它也不再给予我们一种发自内心深处最纯真、最虔诚的信仰。它成了万千穷苦书生实现鲤鱼跃龙门,一朝金榜题名,万千荣华尽享的黄粱美梦的唯一途径。信仰被灌注了欲望,何其为信仰!而现在的我们,那些政治家所鼓吹的建设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国策,在带给我们对于公平正义的幻想后,当我们飘飘欲仙,以为自己身处法制社会所创设的理想天堂之时,现实狠狠的给了我们一记耳光,让我们从黄粱美梦中惊醒。依法治国,是句空话,公平正义只是幻想。一切都是政治家们玩的阴谋,噢,不,应该是阳谋。伯

尔曼曾在《法律与宗教》中向我们讲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而在这样一个权力与欲望肆无忌惮的横行,一切都以经济利益为最高标准的国家里,我们没有信仰,因而,我们的国家没有真正的法律,有的话也只是“政治法”,法律只不过是那些卑劣的政治家们玩弄权术的障眼法。

第五篇:民主的细节 读书报告

<<民主的细节>>读书报告作者在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不得不说,很庆幸看了这本书,一下就把我对国外民主制度的盲目崇拜,把我对国外民主制度的肤浅认识化作了理性的思考。书中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描述着美国的民主是如何如何,或者说刘瑜借美国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告诉大家“民主”这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词到到底是什么。全文中作者并非像某某电视评论员一直在宣传着美国制度的哪里哪里好,刘瑜通过了许多的故事和细节,从正反两面的去描述着美国的民主。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片面的看到了国外制度的好,总是爱拿国外制度的优点和中国特色中的一些糟粕相比较。书中提到了当下中国人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社会福利制度。或许我们都向往着欧洲发达国家的医疗制度(看病政府买单),但书中提出了这种制度的一个缺陷——看病等待时间太长,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另外就是当年的伊拉克战争,我们一直都听他人说这场战争是为了石油,但事实上军事费用早已远远高过了石油的价值存在。其实我觉得,作者写下这些故事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当下的国民正在“何是民主?”中大而无当地浮游表层,夹缠不清,难以寸进。刘瑜以故事的形式诙谐、生动地告诉了我们“民主”,便是能人人参与进来,无论是富人穷人,官员百姓。我想,作者本人也希望能借这本书能使更多的人想美国民众一样参与到民主的建设中,每个人都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因为民众最大的特点就是权力制衡,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相互的制衡的他人的权力,防止权力滥用,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另外,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地方,就是看待事物,无论是什么,都应该去看他的两面性。这点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地方,我们总是太容易被煽动,只会把目光聚焦在一个小小的点上。正如死亡诗社中的老师John Keating所说:“我站在课桌上,是想提醒我自己我们必须时刻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我们更应该从多方面去分析一个事物,一个现象的本质。就拿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当我们听到欧洲看病由国家付钱时,我们的思想不应该只停留在“哇,他们的福利好好喔”,而是更多地思考“这样的福利下,会引发什么样的现象?”。

谢谢

下载《论民主》读书报告[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民主》读书报告[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主与教育》读书报告

    民主的教育观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数学与应用数学 杨凯峰 编号:2 学号:10990141 约翰·杜威是20世纪前半叶最重要的美国哲学家。他在漫长的事业历程中提出了一整套......

    《文学创作论》读书报告

    《文学创作论》读书报告 一、作品概述 本书并不是一般的文学理论著作,而是一本创作论,是专门研究作家创作心理以及驾驭形式的特殊规律和技巧的,可以说是一本审美形象本体论专著......

    君主论读书报告

    《君主论》读书报告这位伟人的名字使任何墓志铭都显得徒废言辞。 ——后人书马基雅维利之墓志铭《君主论》一书,薄薄一册,百来余页,流传百年,是为经典。政界、史学界、军界无不......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一 有关黑格尔的一些浅见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思想的全然否定,并不是建立在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之上,而是彻底地弃之不用。然而,黑格尔的思想涵盖了各个......

    论自由读书报告

    《论自由》读书报告 姓名:汤哲凡 学号:180312066 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所著的《论自由》翻阅一遍,说句实话,还真是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半知半解,也许是由于该......

    论自由读书报告

    《论自由》读书报告 姓名:吕紫君 学号:1003010402 班级:港航四班 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一、作者简介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06—1873)是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经济......

    论自由读书报告

    论自由读书报告 关于密尔的论自由,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一下:一伤害原则二 多数人暴虐三 言论自由四 个性自由是人类的福祉五 天才的首创性六 涉己的行动不需要向社会......

    论美国的民主

    一 听说过“幽暗意识”论的我们也许会认为西方政治的成功之处在于:靠制度而不是靠人心。不能寄希望于改造人性,只能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因而,好的制度不需要人民是天使,即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