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阅读考点分析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胡适的《我的母亲》。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中考主要考记人、叙事散文,偶尔也考状物写景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第四册第二单元的几篇散文诗。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散文阅读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三、考点分析
1、主题概括
考点之一——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方法:(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从中概括;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
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
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若问某个句子的手法那肯定是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比如《爱莲说》)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散文阅读的考点归类
中考散文阅读要求答题要点
1、把握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中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态度。
3、领略作品的人生哲理、优美意境。
4、理清句子的顺序。
5、领会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效果)。
6、领会精彩词语的妙用。
7、能顺着文章意思仿写句子。
①语句的顺序:上下文意,关联词。
②句式的变化:各种句式的作用。
③词语的妙用:含义,描写对象,感情色彩,修辞搭配。
④句子的仿写:结构,修辞,语意。
四、散文阅读如何备战中考?
散文因其语言的优美、涵义的丰富、思想的真切、主题的深刻而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头戏。同时,也正因为上述特点而成为阅读考查的一个难点,因为它的“散”,初中生有时候还难以迅速地把握。我们以为,对于
散文阅读的备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首先要知道考什么。
从内容来看:主要是考查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具体考点如下表格);
从材料的来源看:所选材料都来自课外,以整篇全选者居多;
从测试的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主观题、表述题为主;从测试的形式看:又以整体阅读、鉴赏阅读为主。
其次要知道怎样考。应明确知道考点,精心设计试题,抓住 “三以”、一“规律”。“三以”是:一以课本为例,二以培养语感为切入点,三以揣摩语言为突破口,四以课外材料为检测点。
一“规律”:即“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
散文阅读考点分析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散文阅读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三、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有的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 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要点:①要读懂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怎样阅读散文呢?
关键是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研究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理清材料
正因为散文取材自由广泛,古今中外、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各种人物及自然现象等等,无不是散文选取的对象,所以,阅读散文时,就要知道一篇散文所写的是哪些具体材料,懂得作者怎样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如,有的散文写人和事,阅读时要注意理清它所叙述的是怎样的人和物,然后再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的散文是写景的,阅读这类文章就要弄清文中写的是什么景,哪些景,然后再综合考虑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例如鲁彦的《听潮》一文,作者紧紧抓住海潮的音响和大海景物变化的特征来描述景物,形象地勾画出三幅气象万千、波涛壮阔、气势磅礴的海潮图,构成了大海独特而完整的形象,通过对大海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海伟大力量的赞美之情。
二、找出线索
一篇散文写了许多材料,怎样才能有机地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呢?这主要靠线索。有人把材料比作珍珠,把线索比作一条红线,散文就是用红线串起珍珠,这一比喻十分恰当。阅读一篇散文,在理清材料后,就要考虑它怎样井井有条地表现文章的内容,这就要找出文章的线索。例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写了五件事,从内容上看,不尽是写蜜蜂,还写到农民;从感情上看,文章开头说不喜欢蜜蜂,后来又说喜欢,乍看起来,似乎文章的前后有矛盾,中间又相隔四、五十年,五件事难以缀合,可是,读完全文之后再细细体会,就觉得珠联璧合。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作者巧用了线索。这篇文章正是以感情为线索连贯了全文。但必须注意的是,有的文章或用物、或用时间的推移、或用空间的转换作为线索,形式不一,阅读时应该加以辨别。所以,必须明确一点:散文贵“散”,但又忌“散”。
三、找到文眼
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性的语句,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体表现。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仅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有8段,但这部分中起总揽作用的第一句话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找到文眼,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为何运用那么多的笔墨去描写许多植物和动物,又为什么详写夏夜听故事,冬天雪地捕鸟等细物琐事,目的在于说明那里是作者儿时的“乐园”。“文眼”不一定都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在篇末,有的文章的标题就是,有的不在一处而在多处,阅读时要靠自己去体会、去归纳。
四、品味语言
散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优美凝练。优美是指语言清新明快,生动活泼并富于音乐感;凝练是指语言简洁准确,质朴自然。优美的散文在语言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阅读时要善于挖掘体会,细细品味。例如朱自清的《春》中的“闹”字,用的非常传神。春天到了各种花儿竟相开放,蜜蜂也赶来“嗡嗡地闹着”。这“闹” 就是作者的传神妙笔。通过蜜蜂采蜜时的“闹”声,读者自然而然地觉得春意是何等的浓郁、何等的醉人。
总之,阅读散文要仔细分析研究,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掌握阅读的技巧。初中阶段散文阅读技巧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3为一炉。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 对比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咏物寄情 寓理于事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例如: 《绿》、《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灯》、《蒲公英》和《故乡的榕树》则分别以“灯”、“蒲公英”和 “故乡的榕树”为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例1:2006年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
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 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从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 要如 般,你的 要像 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方法指导:
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明确修辞 + 修辞作用 + 结合句子 + 作者情感
2、仿、续写句子;
3、提问重点语段或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a.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b.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c.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
(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4、概括主题;
【思路点拨】: 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揭示中心思想,我们就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归纳。分析文章的议论、抒情成分和暗示主题的词语入手。从关键段落的大意入手,从重要的过渡句段入手分析
【答题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
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例
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获得对自然、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例
1、《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例
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7、读第一段,你感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总是阴雨霏霏,乍暖还寒,是个多余的季节!
8、用一句话概括(3)段的内容。
不管是诗人还是道家、佛门子弟,谁都喜欢春天、歌咏春天、珍惜春光!
9、第(3)段中白居易的诗句“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与朱自清散文《春》有异曲同工之妙。说说《春》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两句是的意境的?
《春》里作者通过把有生命的花草鸟等生物用拟人手法,描写得一片生机盎然,生气勃勃,同时表达了一切生物对春的喜爱。
10、第(4)段中那位封建时代的女子和那位现代美国哲人难能桑塔耶那面对同样的春天,心态却明显不同。请借助文中“悔”和“冲”两字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
那位封建时代的女子一个“悔”字表达了,在这大好春光里他对夫婿的思念,春光如此美好,只可惜不能与夫婿一起赏春,所以触发了她的思君之情。
11、作者从春天里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用文中的话回答)
那位现代美国哲人难能桑塔耶那面对美好的春天,“冲”出教室,一个“冲”字表达了她对春天的喜爱,对于春天的世界的向往。
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答案:1.“瑰丽”是异常美丽的意思。瑰丽的落日比正午的太阳大几倍,光焰却弱了许多,色彩最多样,步态一蹿一蹿,一步一回头,显得成熟而多思。2.不能换。其一,看这个词能否使上下文语气贯通。“染”与上文的比喻“像一个巨大的熊熊燃烧的球”不吻合,而“烧”恰恰呼应了上文。其二,看这个词是否更能恰当地表达文意。“染”是“点染”,没有“烧”那种灿烂辉煌的程度,表现不出那种已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自豪感。3.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落日的情态,自然引出下文联想到成熟而多思,为人类作出贡献而又略显疲倦的人。4.联想到生与死。生,固然美丽,它是贡献的准备;死比生更丰富,它是贡献的结果。5.不能。如去掉了,就光是表达我爱看日落、赞美日落的感情。强调“我有我的”,是为自己能努力奋斗,为人类作出应有贡献的生命历程感到无愧,感到自豪。
答案23.(4分)天鹅的优雅、高贵、华丽、轻捷、飘逸之美(能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人与
天鹅的和谐之美。
24.(2分)d
25.(4分)只答出天鹅“自尊”、“娇羞”的特点得2分,能够结合内容进行赏析得4分。
26.(4分)不明身份的歹徒杀害动物园中两只黑天鹅的报道,与前文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对于优雅高贵生灵践踏和屠戮的行为。告诉人们,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在云间飞翔,我们必须同丑恶的践踏行为作斗争,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能够结合内容,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围绕“人与自然”的主题展开答题即可)
27.(4分)提示:能够答出自己对于自然、人生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感悟春天
(一)阅读《感悟春天》(共21分)
4、启 逝 驻:停留 别:另外、别处(解作“离开”亦可)
5、多雨、短暂、来得艰难(春光金贵,春光难觅,雨水多)
6、谁者承认春天是美好的。(无论谁都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7、《春》通过总写“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和具体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事物的生机盎然,表现了“遇物尽欢欣”的诗意;通过写孩子们的玩耍和大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各做各的事情,写出了“爱春非独我”的诗意。
8、品味春色,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9、“悔”字表现了怀春思夫的女子内心的压抑和无奈,而“冲”字则充分显示出了桑塔耶那的自由奔放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10、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由当常驻于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11、例名:(1)没有失败,谁能体味成功的喜悦?(2)没有狂风,谁会发现小草的强劲?
[参考答案]
(一)1.靠窗的位置。
2.暗示了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行文上,它为后文中朋友舍己为人的行动作铺垫。
3.不存在;它恰当地表现了朋友离开耶路撒冷,回到祖国后百看不厌的喜悦的心情。
4.原来朋友每次抢着坐靠窗的位置,其实只是下意识地将安全留给我们,把危险留给自己。
5.示例:巧合:下午我们吃饭又碰到一个靠窗的位置。意外:我们意外地发现朋友抢位置的目的是将安全留给别人,将危险留给自己。
6.是一个心中装满着对亲人朋友勇敢而博大的爱意的人。
(二)1.教给我乐观的精神,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如何做人等。
2.母亲要明确地教育儿子辨别是非,让他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引他走向正大光明的道路。
3.因为家境太贫困,那本账簿说明家中的收入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母亲不愿意让自己为家庭增添负担。
4.如母亲去世时那段描写环境的语言,烘托当时的气氛,表现“我”“最心痛”的情感。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示例:《游子吟》等;母爱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一个亲吻,一个巴掌,其实都是来自母亲的爱。
参考答案:
1.小时候,“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2.激动(或“兴奋”、“惊喜”)伤心(或“绝望”)
3.(1)“好听”一词突出反映了“我”进入新华书店时的喜悦心情。
(2)一个“撞”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发现梦寐以求的词典的惊喜。
(3)很响和小声音表示出了看到自己心爱的词典与自己近在咫尺却不能买到的失望心情.4. 参考示例:按规定是不能卖给他的,可这孩子这样渴望买词典,这么好学。孩子还蛮聪明的,考两个成语居然都答对了。算了吧,还是卖给这孩子吧。说不 定这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呢。(还可以赚钱呢,何乐而不为呢?)
5.参考示例:我们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许多学生沉湎于物质的享受,不喜
欢读书,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对知识有“好奇与珍重之感”,用精神食粮丰富自己。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例1:2006年中考题阿来的《词典的故事》第5题: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3分)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 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答案
1.“我”小学毕业前第一次领“三好生”奖。
2.是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的人,更是个富有教育经验,机智、善良、宽容的人,是一个能呵护学生心灵的好老师。
3.“三好生”是本文的线索,以它为题来组织材料,能更好地突出“三好生”对“我”人生的重大影响。
4.同学们“恶作剧”让“我”上台领奖,班主任将错就错让我当了三好生。
5.心情的变化:(激动)→委屈→(难堪)→兴奋
6.感激:感激老师及时承认了他是三好生,并把钢笔奖给了他。
埋怨:埋怨老师粗心大意漏掉了他的名字。
遗憾:要是领奖那天没有令人难堪的一幕该多好啊。
7.遗憾之余流露对班主任的些许不满,埋怨班主任老师当时的“粗心大意”。
妻子的反问一语中的,使“我”明白了事情的真情,更明白了班主任老师的人品。
8.无限的感激,深深的自责等。
9.略(要明确是写给当年的班主任的,应表达终于明白真相后的感激与自责,以及要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将老师的精神传递下去之意)
10.略(可分别从班主任、同学、“我”等不同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3分)
不好。理由是:文章写了舅舅以及像舅舅一样的农民在城市这块“庄稼地”上的
生活,用“城市农夫”这个题目就把城市和农民联系在一起了。这个标题比“我的舅舅”更贴切。(意对即可)
好。理由是:可以把舅舅看作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的代表,用“我的舅舅”为标题,更为亲切。(意对即可)
2.(3分)《背影》中家境的艰难,父亲尽心尽力支撑家庭以及对子女的关爱引发孩子们想到自己的父亲。(意对即可)
3.(3分)
(1)每月收获近千元的现钞;使孩子在知识面前拥有尊严;使他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一 些。(意对即可)(2分)
(2)繁华似锦的城市(1分)
4,(2分)不矛盾。两句话分别写舅舅的收入高低,比较参照的对象不同。(1)句说舅舅的收入可观,是相对于舅舅在农村的收入以及在城里打工的“汗水”成本而言;
(2)句说舅舅的收入低,是相对于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而言。(意对即可)
5.(2分)c
6.(3分)示例:(1)舅舅流下了自豪(骄傲)的泪水,因为他从这些孩子身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也是爱父母,有志气的。(2)舅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农民工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尊重。(意思符合情境即可)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练习:
答案分析:
1、3分。“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两词各1.5分)这两个词语的表达作用都结合了文段的主题回答的。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阅读时,可以把百合花当作某类人来理解)。
2、2分。c。这是考顺序的,前一句的“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是选择答案的关键提示语。后句也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3、排比、拟人、反复。(答对其中两个给2分,答对一个给1分)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每个要点1分,共2分。)此考点不是简单的修辞判断,而是考修辞的表达作用,不同修辞,表达作用不同,要积累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答题时,可以选自己有把握的修辞种类来回答。
4、2分。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1分)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1分)。线索是作者选材、组织材料的脉络。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要在于平时积累。
5、3分。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给分)。此题是考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6、4分。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2分)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2分)此题是发展性考题。拟人化的手法,其实就是写人的。
第二篇:散文阅读考点
议论性散文阅读点拨
一、文体知识
1、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文体特征:形散而神不散。
议论性散文—以抒写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感悟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由感性走向理性,由现象到本质,多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的表现手法出现,就初中阶段而言,与绘写状物类散文多有重合。
2、线索:散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称之为线索。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表达的中心需要,文章可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3、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便于直接抒情,具有真实感;第二人称(你,你们),抒情更强烈感人,有亲切感;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不受时空限制,抒情更自由。
4、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先仰后扬、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卒章显志。
5、常用修辞手法:(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形象;(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增强节奏感;(8)夸张:突出、极力地表现。
二、考点聚焦
1、内容主旨
2、表现手法
3、品读语言
4、迁移模仿
三、1、读懂原文,要反复读原文,第一遍浏览全文,第二遍带问题读原文。
2、仔细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通过命题者设置的问题提示,感知文内容,定位定向阅读。
3、抓住标题、中心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以及重点语句等,准备理解文章,避免误读。
4、答题时,有摘抄、归纳、升华等方法,力求答案完整准确。
四、实题展示
1、内容主旨
例:(2008湖北黄石)《破茧成蝶》
选文的标题“破茧成蝶”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定标题内涵的理解。答案:沉睡茧中的蛹,咬破自织之“茧”,羽化成蝶,个体生命挣脱自织之“茧”,获得重生。
解题技巧:
既要答出字面意义,又要答出寓义,最好从原文中找词句解答,以求表述准确。
2、表现手法
例(2009陕西)《陕北的山》
文章第③段与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更加列强的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解题技巧:
①学生熟悉“欲扬气抑”的手法,可在《白杨视赞》中强化掌握; ②答出表现手法,再答作用;
③此外,对比的手法也屡屡成为考点。学生若能答出把
和
对比。突出
更易得满分。
3、品读语言到。题型1:修辞
(2008四川资阳)《雨的四季》
本文多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请从第⑤自然段中摘录一个
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答案:例句;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赏析:“化妆了”写出冬雨的美丽和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冬雨降临的动态美和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解题技巧:拟人修辞,多是个别动词使用巧妙,抓住这些词来答,更易得分。
题型二:含义
(2009泰安)《高原,我的中国色》 如何理解第12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答案:表达“他”对中国闭关落后痛心之情,解题技巧:结合语境,从情感上找答案。
4、迁移模仿
(2009眉山)《享受春雨》
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运用排比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你对“春雨”或“秋雨”的感受。
答案示例:激越的春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解题技巧: ①读准题文中的要求 ②结合自身体验。
第三篇:中考散文阅读考点分析与解答方法
中考散文阅读考点分析与解答方法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⑴ 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⑵ 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⑶ 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⑷ 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事写人、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统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是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散文阅读一般方法:⑴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⑵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⑶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⑷品味散文的语言。
三、散文阅读指要
怎样阅读散文呢?关键是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研究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理清材料
正因为散文取材自由广泛,古今中外、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各种人物及自然现象等等,无不是散文撷取的对象,所以,阅读散文时,就要知道一篇散文所写的是哪些具体材料,懂 1 得作者怎样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如,有的散文写人和事,阅读时要注意理清它所叙述的是怎样的人和物,然后再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的散文是写景的,阅读这类文章就要弄清文中写的是什么景,哪些景,然后再综合考虑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例如鲁彦的《听潮》一文,作者紧紧抓住海潮的音响和大海景物变化的特征来描述景物,形象地勾画出三幅气象万千、波涛壮阔、气势磅礴的海潮图,构成了大海独特而完整的形象,通过对大海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海伟大力量的赞美之情。
(二)找出线索
一篇散文写了许多材料,怎样才能有机地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呢?这主要靠线索。有人把材料比作珍珠,把线索比作一条红线,散文就是用红线串起珍珠,这一比喻十分恰当。阅读一篇散文,在理清材料后,就要考虑它怎样井井有条地表现文章的内容,这就要找出文章的线索。例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写了五件事,从内容上看,不仅写了蜜蜂,还写到农民;从感情上看,文章开头说不喜欢蜜蜂,后来又说喜欢,乍看起来,似乎文章的前后有矛盾,中间又相隔四、五十年,五件事难以缀合,可是,读完全文之后再细细体会,就觉得珠联璧合。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作者巧用了线索。这篇文章正是以感情为线索连贯了全文。但必须注意的是,有的文章或用物、或用时间的推移、或用空间的转换作为线索,形式不一,阅读时应该加以辨别。所以,必须明确一点:散文贵“散”,但又忌“散”。
(三)找到文眼
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性的语句,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体表现。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仅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有8段,但这部分中起总揽作用的第一句话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找到文眼,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为何运用那么多的笔墨去描写许多植物和动物,又为什么详写夏夜听故事,冬天雪地捕鸟等细物琐事,目的在于说明那里是作者儿时的“乐园”。“文眼”不一定都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在篇末,有的文章的标题就是,有的不在一处而在多处,阅读时要靠自己去体会、去归纳。
(四)品味语言
散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优美凝练。优美是指语言清新明快,生动活泼并富于音乐感;凝练是指语言简洁准确,质朴自然。优美的散文在语言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阅读时要善于挖掘体会,细细品味。例如朱自清的《春》中的“闹”字,用的非常传神。春天到了各种花儿竟相开放,蜜蜂也赶来“嗡嗡地闹着”。这“闹”就是作者的传神妙笔。通过蜜蜂采蜜时的“闹”声,读者自然而然地觉得春意是何等的浓郁、何等的醉人。
总之,阅读散文要仔细分析研究,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掌握阅读的技巧。
四、散文考点分析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⑴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⑵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⑴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⑵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 2 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2.顺序 考题形式:⑴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⑵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⑴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考题形式⑵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到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三)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历年的常考的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⑴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⑵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⑴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⑵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⑶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四)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考)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 3 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五)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铺垫等。
(六)拓展和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⑴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⑵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⑶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⑴对描写对象;⑵对人物情感;⑶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⑷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⑴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⑵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⑶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第四篇:中考散文九大考点
散文九大考点
整理:延安大学附属中学
牟善鑫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主旨)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筛选提取整合信息
三、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四、品味语言 考题形式
1、品味词语。(1).解释词语含义。(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2、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3、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4、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五、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六、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七、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 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八、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九、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第五篇:2014水利考点分析
化学灌浆施工
1.灌浆的工序
化学灌浆的工序依次是:钻孔及压水试验,钻孔及裂缝的处理(包括排碴及裂缝干燥处理),埋设注浆嘴和回浆嘴以及封闭、注水和灌浆。
2.灌浆方法
按浆液的混合方式分单液法灌浆和双液法灌浆两种。
(1)单液法是在灌浆前,将浆液的各组成分先混合均匀一次配成,经过气压或泵压压到孔段内。这种方法的浆液配比比较准确,施工较简单。但由于已配好的余浆不久就会聚合,因此在灌浆过程中要通过调整浆液的比例来利用余浆很困难。
(2)双液法是将预先已配制的两种浆液分盛在各自的容器内不相混合,然后用气压或泵压按规定比例送浆,使两液在孔口附近的混合器中混合后送到孔段内。两液混合后即起化学作用,通过聚合,浆液即固化成聚合体。这种方法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两液用量的比例,适应性强。
3.压送浆液的方式
化学灌浆一般都采用纯压式灌浆。
化学灌浆压送浆液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气压法(即用压缩空气压送浆液);二是泵压法(即用灌浆泵压送浆液)。
气压法一般压力较低,但压力易稳定,在渗漏性较小、孔浅时,适用于单液法灌浆。泵压法一般多采用比例泵进行灌浆。比例泵就是由两个排浆量能任意调整,使之按规定的比例进行压浆的活塞泵所构成的化学灌浆泵。也可用两台同型的灌浆泵加以组装。
化学灌浆
化学灌浆是一种以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为主体材料的灌浆方法。
(一)化学浆液的特点
1.化学灌浆冻液的黏度低,流动性好,可灌性好,小于0.1mm以下的缝隙也能灌入。
2.浆液的聚合时间,可以人为比较准确地控制,通过调节配比来改变聚合时间,以适应不同工程的不同情况的需要。
3.浆液聚合后形成的聚合体的渗透系数小,一般为10-8~10-10cm/s,防渗效果好。
4.形成的聚合体强度高,与岩石或混凝土的黏结强度高。
5.形成的聚合体能抗酸抗碱,也能抗水生物、微生物的侵蚀,因而稳定性及耐久性均较好。
6.有一定的毒性。
(二)化学浆液类型
化学浆液主要有水玻璃类、丙烯酰胺类(丙凝)、丙烯酸盐类、聚氨酯类、环氧树脂类、甲基丙烯酸酯类(甲凝)等几种类型。
固结灌浆
(一)灌浆方式与施工工艺
固结灌浆灌浆方式有循环式和纯压式两种;灌浆施工工艺和帷幕灌浆基本相同。
(二)灌浆技术要求
灌浆孔的施工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可分为二序或三序施工。每孔采取自上而下分段钻进、分段灌浆或钻进终孔后进行灌浆。
灌浆孔基岩段长小于6m时,可全孔一次灌浆。当地质条件不良或有特殊要求时,可分段灌浆。灌浆压力大于3MPa的工程,灌浆孔应分段进行灌浆。
灌浆孔应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直至回水清净时止。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若大于1MPa时,采用1MPa。
灌浆孔灌浆前的压水试验应在裂隙冲洗后进行,采用单点法。试验孔数不宜少于总孔数的5%。
在规定的压力下,当注人率不大于0.4L/min时,继续灌注30min,灌浆可以结束。固结灌浆质量压水试验检查、岩体波速检查、静弹性模量检查应分别在灌浆结束3~7d、14d、28d后进行。
灌浆质量压水试验检查,孔段合格率应在80%以上,不合格孔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50%,且不集中。
灌浆孔封孔应采用“机械压浆封孔法”或“压力灌浆封孔法”。
特殊情况处理
灌浆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发生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以同时进行灌浆。应一泵灌一孔。否则应将串浆孔用塞塞住,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再对串浆孔并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进和灌浆。
灌浆工作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及早恢复灌浆。否则应立即冲洗钻孔,而后恢复灌浆。若无法冲洗或冲洗无效,则应进行扫孔,而后恢复灌浆。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水泥浆进行灌注。如注人率与中断前的相近,即可改用中断前比级的水泥浆继续灌注;如注人率较中断前的减少较多,则浆液应逐级加浓继续灌注。
恢复灌浆后,如注人率较中断前的减少很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应采取补救措施。工程质量检查
灌浆质量检查应以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为主,结合对竣工资料和测试成果的分析,综合评定。灌浆检查孔应在下述部位布置:
1.帷幕中心线上;
2.岩石破碎、断层、大孔隙等地质条件复杂的部位;
3.钻孔偏斜过大、灌浆情况不正常以及经分析资料认为对帷幕灌浆质量有影响的部位。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宜为灌浆孔总数的10%。一个坝段或一个单元工程内,至少应布置一个检查孔;检查孔压水试验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14d后进行;同时应自上而下分段卡塞进行压水试验,试验采用五点法或单点法。
检查孔压水试验结束后,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和封孔;检查孔应采取岩芯,计算获得率并加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