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亲十周年祭-
父亲十周年祭
一晃便是十个春秋,到了父亲十周年的祭日,但记忆的闸门总还翻腾在过去的岁月,我眼前是父亲慈祥的微笑,耳畔是父亲厚重的谆谆教诲声音,仿佛父亲不曾离我们而去,他就生活在我的周围,并用他关爱的目光注视着我的生活,关注着我人生的每一个脚印。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农民,初中毕业后安排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毕业于海州师范师资训练班,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音乐方面:二胡、风琴也很精通,每逢周围邻居适逢红白之事,都喜欢找我父亲记账,写对联,缺乏文化的农村被人们尊称为老夫子。其一生经历了土改运动的轰烈,文化革命的劫难,听父亲讲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另行安排乡里党委做文秘工作,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回到了教师队伍中来。
父亲中学毕业后,爷爷奶奶没有什么祖业可继,作为长子我的父亲,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补贴爷爷奶奶抚养六个子女家用,父亲并不怨天尤人,相反,更加勤农重教,笑对人生。记忆中,总是父亲忙碌劳作的身影。父亲一生酷爱《三国演义》、《论语》,一有时间就拿起《三国演义》、《论语》等古典小说大声朗读,并给我们讲故事,常常引来村庄上的孩子们长久围坐而不肯离去。待到我长大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后,才渐渐读懂了父亲了错位的人生必将催发人的心理日益趋向成熟、稳健、洒脱和豁达。
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怀念父亲就是回味自己成长的历史,也是探索家族文化底蕴对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我的祖父兄弟两个,我的家族在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常住居民,在日本入侵间,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在逃难中,被日本人杀害了,当年被害的还有祖父的兄长还有一位亲人,在当时疼失四位亲人,落难的祖父、祖母只能到远房的亲戚家暂时避难,在客居异乡间,祖母生下了长子――我的父亲。父亲正是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家道衰落、兵慌马乱,积弱积贫的旧中国出生,因而其受教育是比较艰辛的。
父亲除了在私塾识字读书、诵读“四书”“五经”不到一年外,小学直接从二年级上起,由于家贫,其五给兄弟姊妹都没有能力受到很好的教育,只有父亲的大妹妹相对受到教育好些,年级轻轻就入了党,先居住于安徽省会城市。父亲作为一个平凡而善良的文化农民,让人感动和欣赏的是:那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具备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胸怀,即是在最阴暗最困苦的日子里,都能用豁达的胸怀,洒脱的人生态度,才使他遇事想得开,走过了春风秋雨,跨过了坎坎坷坷。由于他有文化而被乡邻经常请去服务,凡是婚丧嫁娶,写婚联、撰挽联,作祭文。
长子如父,在异乡教学期间,凭着其豁达的人格,正直的人品,在家境比较清贫的大家庭中,成就了三个弟弟的婚姻,也找到自己人生非常得意的大儿媳妇,在四方相邻中传为美谈!
儿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而在子女教育上均寄予深情的厚望。父亲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自然有他独特的方法。我们姊妹兄弟众多,从小生活得很艰辛,衣食常常成了父母最头疼的事。我属于家中老二,按照中国农村的习惯,受到父亲的恩宠机会就少些。如果说有什么幸运之神的恩赐,那就是他从小对我学习的严厉和做错事后的责罚。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我吃妹妹的零食并撒了谎,受到了父亲一顿狠打,也是我记忆中最为严厉的一次,让我终生难忘。父亲教育我们: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有真本事;要学会吃亏,吃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凡事要让人三分。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我心中常感庆幸。在人生的旅途上,父亲的教诲之音常常提醒我小心做事,谨慎做人,遇事沉着,宽容大度,他使我享益终身。
还有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就是父亲对我文化课的教诲。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小学、初中时代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的涛声中度过。那是一个践踏文化、蔑视文化、教育沦落的时代。运动来了常常让学生去向群众宣读毛选,就利用学毛选宣传的机会,辅以高声朗读和写字。朗读,不能有错别字,如果念错了,他就严加指正,直到念对念准了,如此使我受益非浅。
父亲是那种严厉并不苟言笑的人,我小时候很少记得他亲吻过我,也未见到他对我们过分的亲昵,但是他又不是那种心胸狭隘、冷漠的人。一有时间给我和小朋友们讲故事。有时也在劳动之余和村庄上的老人们下象棋。作为一个孩子有时真想让他抱一抱,亲一亲,抚摸抚摸。然而常常令人失望,曾怀疑他是否喜欢我。父亲是很爱我的,每当看到我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都会给与鼓励,当自己做了父亲后,才真切地体会到父亲育儿艰。其实,伟大的父爱往往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才体现出来,他并不表现在日常的亲昵和溺爱中。父亲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很深,他深深懂得“恩生害、溺生怨”的道理。因此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从不表现在日常的亲昵上,而往往是在我们做错了事、生了病或者学习不认真时,用严厉的批评和无微的关怀来表现蕴藏心中的爱,这比那种用奢侈、娇惯、纵容、包庇的“爱”更能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生活常常是苦乐相伴,而艰难的岁月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在我的记忆深处,小时候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很少有新衣穿,很少有好饭吃。上小学初中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有时仅靠供应粮和回销粮接济,而供应粮、回销粮都是红薯、豆饼之类的东西,常常吃了胃中发酸。借粮在我的记忆中是比较难堪的事,真正领略了“壮士穷途一饭难,一钱迫死英雄汉”的尴尬。父亲与亲戚叽叽咕咕说了半夜,亲戚很不情愿借粮食,因为那个时期人们普遍缺粮,亲戚害怕父亲借去后孩子多不能偿还,费了好大的口舌,勉强答应借一斗小麦,这样总算帮助我们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家中的生计只有靠父母亲艰难维持。少年时代缺衣少粮的经历常常使我难以忘却,父亲珍爱粮食,吃饭中不许我们浪费的谆谆告诫始终在耳畔响起,象钟一样时刻敲打提醒着我,时至今日,看到小儿吃饭浪费米饭馒头时,心中非常生气,接待看到满桌吃剩的饭菜,心中总是忐忑不安,怀有愧疚之心,期盼奢靡浪费之风好转,人人都能珍爱粮食,珍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尽管生活的艰辛,但他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放松,虽然有重男轻女思想,还是尽其所力让每个子女受一点文化教育,不致成为睁眼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哥高中毕业没有参加高考参军至1990年我大学毕业,弟弟98年大学毕业,在长达近30年,这30年每一个孩子的升学升级、成家立业都是踩着父亲的肩头一步一步地在前进。况且这期间是我国农村最贫穷的时期,农民家庭收入微薄,教育抚养一个孩子的成长父母付出的心血和辛劳是难以计算的。常常为了一学期的学费靠喂猪、养鸡来支撑。可以说我们大学的毕业,父母亲是用养鸡、喂猪来完成的,有时靠卖鸡蛋、卖生猪往往还凑不够一学期的费用,只有靠父亲找亲戚东挪西凑了。就是在这艰难的环境中,父亲使每个子女受到不同的教育,其中有二人接受高等教育,在落后的农村贫困家庭来说已经相当不易。
每一个人都有他生命的辉煌时期,父亲也是一样,他一生中活得最潇洒最开心的时期当属他的晚年。随着改革开放春天的来临,教育的阳光普照大地。恢复政策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光荣中共组织一员,先后多次评为先进教师个人,评上了高级职称,工资收入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父亲晚年,更多的是富有的精神释放了久存的郁闷,展现了他乐观、大度、豁达的一面。随着我们兄弟大学毕业,相继走上工作岗位,家中的经济状况逐步好转,父亲也能做些心存已久的善事了。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气贯长虹的壮举,一位普通而善良的老百姓,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了平凡的事,在他生活过的土地上能赢来敬重和思念,父亲也该瞑目九泉了。每每回忆起父亲,有一首诗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父亲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父亲的眼花了,他把明亮的眼睛给了我;
父亲的皱纹深了,他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父亲老了,他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
父亲,我永远感恩于您!
谨以此文,对父亲寄托哀思!
第二篇:父亲十周年祭
父亲十周年祭
河南省南阳市第七小学校
赵鑫
473000 父亲病重的时候,他的小孙子降临到世间;父亲撒手人寰时,小孙子刚好三个月。期间,我们抱着刚满月的儿子下乡看望父亲,这是爷孙俩儿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当时,父亲坐在病榻上抱着孙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父亲终于真切地知道他家又添了一个男丁,遗憾的是他却无法看到孙子的模样,因为他患有白内障;儿子既不知道也没有看到他的爷爷,因为他正在爷爷的怀抱里一直呼呼大睡,怎么摇也摇不醒。多年后,儿子才从父亲的遗像和身份证上捕捉到他爷爷形象的雪泥鸿爪,只不过那些印象都是苍白的静止的。我母亲闲常时教儿子:
“你爷呢?” “爷死了。” “在哪儿呢?”
“在村西头土堆里的小木屋里睡觉呢。”
父亲小时候家境贫寒,饥饿迫使他们常常外出讨饭度日。可是有一年,奶奶和父亲再也不敢出门讨饭了,因为同族中有人要把他们“连母带羔”卖掉,并且已经联系好了买家,目的是想霸占我们的宅子。幸亏有好心人悄悄给他们报信儿,母子二人吓得四门不敢出,靠吃刺角芽(学名叫大蓟)糊口,要知道,这种草连牛羊都不吃,它不但难以下咽,而且据老人们说会杀死血细胞。七八岁的父亲饿得面黄肌瘦,连阴囊都变黄了。十二三岁时,父亲给地主家扛长工,每天清晨,父亲都得在地主起床之前打满水。过去村民打水的地方都是轳辘井,深邃的井口像魔鬼张开的血盆大口,准备随时吞噬人。站在井沿上,往井底瞥一眼,几丈深的水井让人不寒而栗。摇轳辘时,如果力气稍微接济不上,沉重的水桶就会急速下坠,旋转的轳辘手柄就有可能击中人,就会把打人打进井中。可想而知,当时嬴弱的父亲是怎样胆颤心惊地去打水的。挑水返回时,父亲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地走着,一路洒下的何止是井水,更是父亲的汗水。
父亲的名字叫“广见”,大约含有“见多识广”的意思,不知道是谁给起了这个颇为文雅的名字。父亲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他曾亲口告诉我,自己只认识一个字,那就是他名字中的“广”字,就是一点一横一撇,不过从来没有拿笔写过。然而就是目不识丁的父亲,却不遗余力地支持子女上学。父亲曾说过,只要你们愿意上学,我们就一直供应你们,学习上我们帮不了你,只能靠你们自己。我只管你们吃饱肚子。可是我们说,父亲,你在那艰苦的环境里,能做到这一点是多么难能可贵,是竭尽全力了。为了能让我们上好学,他们没有少吃苦。母亲白天干农活,晚上纺花织布,给人缝补衣服。父亲起早贪黑干活,闲时做点小买卖,连院子里也种上果树以贴补家用。母亲曾告诉我们,一天正午,父亲已经往地里拉了一晌的土肥,正躬着腰吃力地往地里拉,饥饿、劳累、酷热一齐袭来,父亲眼前一黑,一头摔倒在地上,吓得母亲呼叫不止。
哥哥姐姐三个先后在同一所高中各上三年,这期间,每到星期天,父亲就挑着担子给他们送粮食,二三十里的路程,父亲是一步一脚地量过来的,可以想像,他把扁担从右肩换到左肩,从左肩换到右肩,磨红了肩膀,磨烂了皮肉,但磨不跨他供应子女上学的意志。邻居们曾讽劝他:“让娃们上个小学毕业认俩儿字不当睁眼瞎就行了,学恁多知识能当饭吃?”可是父亲却一笑置之。在他们的鼎力支持下,姊妹五人最低也是高中毕业,我们一家人在方圆十里三乡可以称得上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家庭,这功劳簿里,至少有他们一半的功劳。
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为人淳朴生活俭朴。父亲给地主扛长工,地主家为了考验长工的品质,特地在屋里丢几枚硬币,如果长工扫地时捡起钱装进自己腰包里的话,就会被辞退。但父亲从来不据为已有,他常告诫我们:“别人的东西咱不能稀罕!”所以父亲不管在什么人家干活,主人总会很放心。记得二哥说,他有一次偷了人家一个梨,父亲知道后,打得他把哭哭啼啼地登门把梨还给了人家。60年,饥饿肆无忌惮地撕咬着人们,母亲跑到姨家借粮,碰巧当地冬天犁地,秋收时没有刨净的红薯被犁了出来,虽然红薯已经冻坏,但母亲还是拾了几筐,带回家磨成糊状,避免一家人受饥馑之苦。邻居大叔饿得奄奄一息,拿着几毛钱上门要买我们的红薯糊,父亲说:“乡里乡亲的,怎能收你的钱呢?”父亲没有接他的钱,但把红薯糊分给他一大盆。熬过饥荒后,大叔对父亲的救命之恩一直感激不尽。
父亲饱受饥饿折磨,所以生活上极其俭朴。如果家里蒸了油卷儿馒,就不再炒菜,我们吵着要吃菜,父亲常说:“油卷儿馒咸香咸香的,还要菜干什么呢?”每次炒了菜,我们好心好意地给他多盛了一点儿,但他总是剩下吃不完。每次炒完菜,他都要用馒把炒菜锅擦一遍,馒被擦得黑乎乎的,然后再把馒吃掉。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样馒吃着香,锅又好洗,不会油乎乎的。”
父亲受了大半辈子苦,而今子女都已成家立业,过上富足的日子,按说父亲也该享受一下生活。然而98年突如其来的脑血栓把他击倒了,病魔折磨得他形销骨立,身染褥疮,而儿女均有工作,无法经常服侍,只有老母亲一个伺候他。两年后,他就弃我们而去。现在姊妹们说起父亲的病,常常后悔不已,因为父亲在患病前已经出现征兆,如果按现在的医疗条件和人们的健康意识,让父亲去医院做一个全面体检,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也不至于那么快就阴阳两隔,呼号不应,也不至于“子欲养而亲不在”。要是能早点发现疾病并及时预防的话,或许在秋日暖暖的阳光下,父亲正戴着他那顶厚实的四喜帽,穿着土布棉袄棉裤,端坐在老屋前的藤椅上,看着子女在面前走来晃去,看着孙子在跟前绕膝嬉戏,亲切地叫他爷爷,那该是多么其乐融融的天伦图呀,然而一切都只能在记忆里寻找了。
父亲,十年生死两茫茫,快到您的忌日了,我带着您的孙子来看望你了,您的孙子已经十岁,他叫你爷爷你能听到吗?给你送来你最爱吃的水果你还会舍得吃吗?给你送来的钱你在那边会花吗?洒下的水酒你会饮用吗?给你磕头你能感受到吗?朔风野大,纸灰飞扬。儿孙走了,还屡屡回头看你。呜呼哀哉!再见了,父亲!天堂里没有饥饿,没有劳累,没有疾病,没有寂寞。您的确该享一享福了!父亲,一路走好!
父亲,你用平凡的一生,为子女们树立了一块无字的丰碑!
第三篇:父亲去世十周年祭
父亲去世十周年祭
时光真快,一转眼,父亲去世已整整十周年!
十年前的今天,父亲因肝癌去世。因历史***罪蹲了15年监狱的贫困僚倒的父亲,什么都没有给我们留下,只留给我一个遗愿:希望能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
父亲去世时,我没在身边,我是长子,却未能给他老人家送终。就在他去世的前几天,我竟与父亲做了生死决别!
当时,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也是为了做最后的拼搏,我携自己的专利技术投资入股一家南方的电子公司并任副总经理兼干总工程师的工作。因公司事务缠身必须得走。因此我非常为难:一边是处于倪留之际的老爸,一边是自己为之拼搏的事业!苍天啊!你让我怎么权衡?我该如何选择?
遗憾的是最终我还是走上了那条不孝之路,在老爸的病榻旁我做出了残忍的抉择.一个大男人用撕心裂肺的哭声宣告了一场令人心碎的生离死别.至今每每想起来仍是肠断心碎。
可能是苍天对我不孝的惩罚吧,不久,我的投资宣告失败。从此,我更深深的无奈的陷入到我人生的十年低谷的谷底!从此我开始浪迹天涯......从山东,浙江,到广西,安徽,回到北京又再次南下杭州,广州,深圳,上海......这期间,不仅没有赚到翻身的钱,反到花了70万的费用,其中好多都是亲戚朋友们对我的支助,甚至是从未谋面的网友对我的支助!总共欠下一百多万的债务。
时值2003年,同居女友求一位高人为我算命,断定我三年后将转运!
父亲去世后,已是风烛残年的母亲时常在电话中向我哭述她的孤独和无助。同居女友也劝我:回家吧!
咳......“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之为刑役兮,愁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检,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于是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只是,对于父亲的“希望能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这个遗愿,我仍无力实现。因为要偿还高利贷,还要偿还亲朋好友的借款,一大堆的债务压得我抬不起头,喘不过气。
2005年,我再次认真的思过,我到底还能不能翻身?我决定从磨炼自己的毅力做起,戒烟!我一举戒掉了抽了37年的烟!于是信心倍增。
2006年,到了算命先生说的“三年后”。一天,父亲在梦中送给我一大笔钱,没隔几日,又梦到父亲给我送房票!紧接着,左眼皮巨跳三天!分明是父亲在冥冥中拉了我一把。
让我的事业在一夜之间取得惊喜的成功!名利双收!
可是,这时我仍然做了不孝之子。有了钱,不是去给已故多年尚未入土为安的父亲买块墓地,而是给8年搬了10次家的妻和女儿买了一处花园洋房。后来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还债,还债,还是还债!所以,直到昨天,在父亲去世十周年的前一天,我终于为他在一处山水环绕紧邻佛家净土的辽宁省最好的示范墓地的最中央,买了一个墓穴。了却了父亲生前的最终愿望。父亲,您安息吧!
第四篇:父亲去世十周年祭_
父亲去世十周年祭
农历甲午年四月初三,是父亲逝世十周年忌日,特草书数语,以表达对父亲的深切哀思和怀念。
(一)慈父西游已十年,每忆慈父泪阑珊。惟愿来世重相聚,再续今生父子缘。
(二)十年思亲泪纷纷,自愧无计报亲恩。果真人生有来世,沥尽心血奉萱椿。
(三)阴阳两分已十冬,欲寻慈父杳无踪。音容犹存亲何在?相见唯有在梦中。
(四)十年生死两茫茫,养育之恩终难忘。先严已去无报处,尽竭余力奉萱堂。
(五)慈父西归整十年,痛心儿女空怀念。音容宛在眼前浮,身影犹存心内现。一腔悲情何处诉,两行酸泪几时干。深恩未报愧为子,香烛纸钱祭先严。
(六)贫穷之家倍艰辛,父历坎坷磨难深。自幼丧母失疼爱,到老无人知生辰①。酷暑田间险丧命②,严寒雪中几断魂③。
心血耗尽为儿女,留传厚德昭子孙。
注释:
①、父亲两岁时祖母去世,失去母爱,至今无人知道父亲的生日。听母亲说,只有曾祖母记得是在农历十月。父亲六十岁时,母亲提议把父亲的生日定于农历的十月十六日。至此父亲才过了六十年来的第一个生日。
②、父亲六、七岁时就和姑姑(长父亲一岁)一起随祖父下田劳作,一年夏天父亲和姑母到地里摘绿豆,因为瘦小,加上连饿带累,热死在地里,幸遇路人救起,才免一死。
③、成家之后,为维持生计,每年冬天父亲就和本村的几个人用手推车推碳到东南淮阳一带去卖,卖了钱换成扫帚推回来赶在春节再卖。一年冬天,父亲和四位乡邻推扫帚途中遭遇大雪,盘缠用尽,扫帚又卖不掉,只好忍饥赶路,不料,其中一人因冻饿而死。沿途老乡都不敢借宿,他们只好露宿野外,用扫帚换些饭食,冒雪推死者而返。回来后,父亲大病一场,几乎丧命。
第五篇:张国荣十周年祭——各地纪念活动
张国荣十周年祭——各地纪念活动
时间总是过得太快,一转眼张国荣已经去世快十年。但张国荣的影响并没有因为时间的冲刷而显得平淡,一些长情的粉丝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张国荣。他们目前已经折好了差不多100万只纸鹤交给张国荣生前经纪人陈淑芬,来为张国荣送上特殊的祝福。
4月1日,是“哥哥”张国荣逝世十周年的日子。关于哥哥的故事,很多人都说过。沉默寡言的唐先生不算在其中的话,相信最有资格谈论张国荣的人莫过于陈太陈淑芬,哥哥生前的经纪人。近日,陈太来到香港地区商业电台,历数哥哥演绎里程中一些记忆犹新的点滴,以及筹备今年十周年纪念活动过程中一些难忘的片段。陈太透露,4月1日将在香港时代广场搞一个《继续宠爱》十年的纪念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搞一个规模最大的纸鹤展览申请吉尼斯纪录大全。“是重庆的荣迷找到我,因为纸鹤代表祝福,希望将这份祝福、爱送给张国荣,所以我们一起来搞这个纸鹤展。”据陈太介绍,目前已经收了差不多100万只纸鹤。
粉丝长情
已折百万只纸鹤纪念张国荣
“2011年和学友世界各地巡演的时候,去到重庆时张国荣的歌迷找到我,想在十年的时候为张国荣做点事。他们呼吁大家折纸鹤,因为纸鹤代表祝福,希望将这份祝福、爱送给张国荣。”陈太表示,重庆的荣迷想申请吉尼斯纪录大全让全球见证荣迷对哥哥的爱,令她非常感动。“因为这么多年,现在多了很多‘后荣迷’———就是张国荣去世后,翻出张国荣的东西,开始喜欢他的那些人。那他的粉丝其实有很多、很广泛,也有很多年轻粉丝,这些粉丝都很长情。”
在申请吉尼斯纪录时,荣迷遇到一点困难,因为满足不到吉尼斯的条件。所以陈太尝试帮他们做这件事,“我很希望完成歌迷的心愿,成不成功都好,我都希望尽我的能力去一试,那现在也已经申请成功。搞一个规模最大的纸鹤展览申请列入吉尼斯大全,有一个条款就是要找一个地方将纸鹤展示出来,其实现在收了有差不多100万只纸鹤了,那要找个地方把纸鹤展示出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刚好时代广场跟我商量搞张国荣展览的事,所以就做这个合作。”
在这个展览中,除了有上百万只纸鹤外,还有张国荣在舞台上穿过的私人服装、饰物,还有一些在电影、音乐上获得的奖,以及很多张国荣的好朋友、合作过的朋友的一些访问。
陈淑芬:
最后一次为哥哥办公开纪念活动
《共同度过》这首歌,让哥哥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可是谁曾知道,哥哥差点与这首歌有缘无分。“这首歌是谷村新司写的,他最喜欢的人一个是谭咏麟,还有一个就是张国荣。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非常喜欢,马上找版权公司要了这首歌的版权。谁知道阿伦(谭咏麟)听到这首歌也喜欢,而且已经问过谷村新司可不可以把这首歌翻译成广东话。谷村新司一口答应下来,可他根本不知道他的音乐版权公司已经把版权给我了。”在陈太的坚持下,最终确保了这首歌由哥哥唱。“当时版权公司告诉我谷村新司已经答应把这首歌给阿伦唱,我肯定不会答应,因为我们已经把这首歌选到下一张专辑里,而且下一次演唱会也是这首歌压轴。如果有了第二个版本,大家的焦点可能就不同。”
原本以为一切妥当了,没想到还闹出一个小插曲。“张国荣突然有一天告诉我,这张专辑里面有很多快歌,他觉得这首歌可能不太适合放进去。”当时张国荣并不知道谭咏麟也在抢这首歌,陈太没有告诉他。“我当时就想,肯定不行,我这么麻烦才拿到这首歌,你现在才说不想放进去?如果不放进专辑里面,我们就不是第一个出这首歌的。”陈太用各种方法说服哥哥把这首歌放进专辑里,还做了演唱会的压轴曲目,出来的反响特别好。
同样,为做这次纪念张国荣的活动,陈太也用了很多心血。“因为你要看很多片段,听很多歌,心情会很沉重。我一直都没办法去做这件事,然后我就答应自己,或许十年的时候我会公开的搞一个纪念活动。但是到第五年的时候,我自己就有点顾虑了,万一自己不在这里了,或者没有这样的能力。自己也不想带着一点遗憾,所以五年的时候就搞了一次。”陈太承认,这是她最后一次为张国荣搞一些公开的纪念活动。
巨星也可爱
信心十足的哥哥最怕唱错歌词
哥哥给人的一切都很完美。在陈太眼中,他的性格非常率真。“我们无所不谈,其实我觉得他可能在最红的巨星时期都有点怕我。以前我们出去唱歌,他都很怕我坐在他面前,就是离他很近,他能够看到我的位置。其实我也不是很熟悉歌词,但是他只要唱错一个字我都知道。其实我不是一直拿着纸对着看,可能是因为听得太多,所以他只要在台上唱错一个字他的眼神就会在我这里,然后他就知道自己唱错了。”陈太发现之后,在哥哥表演的时候都很少坐在离他很近的地方看他唱歌,“免得他好像学生看见老师,做错了一点小事就好像被我抓到一样。”
“他最初入行的时候,对自己肯定是充满信心的。但还是环境的问题,有不少的打击令他对自己有怀疑。但是他都不断提升自己。他不是光说自己的歌啊、歌路啊,他的品位啊,他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品位,穿衣服之类的。有时候他的衣服不一定是名牌,自己混搭,很舒服很自然。”虽然怕自己做错事,可是哥哥一直是信心十足的人。“有时候表演完一下台就问我们,是不是很好?是不是很好?他不会说,怎么样,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