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小故事

时间:2019-05-14 20:4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梁启超的小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梁启超的小故事》。

第一篇:梁启超的小故事

梁启超的小故事

康有为小时候走失过,过了一天被找回来。他的妈妈没有抱头痛哭之类,而是坚定的说“我儿是男儿,男儿当自强”

梁启超九岁那年,他的祖父梁维清带着他乘坐木船,由水路经江门前往广州参加考试,这个还是梁启超第一次离开家乡。

当时满船的人都是准备应试的赶考的书生,大家坐在一起都是在讨论学问和夸耀才学的。一日在船上吃午饭,刚好吃的是白米饭和蒸咸鱼,有一个考生就提议以咸鱼为题进行吟诗或作对。其实用咸鱼入诗入对,是一个非常难的题目,因为咸鱼虽然是广东人饭桌上的名菜,但毕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俗话说:“进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但说的仍然是臭,并且是与“入芝兰之室”相对着的,话题一出,当时满船的考生都一下子被难倒了,大家纷纷都在抓耳挠腮,苦苦思考。

梁启超稍停片刻,便当众吟诵:“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在座的人听了,都不约如同地愣了一下,然后大家都拍手叫好,不约而同地称赞他的诗做得十分切题,风格典雅,诗意浓郁,而且适当地运用典故,不落俗套,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句。

到后来有人讨论到梁启超的时候,就有这样戏言:“广东咸鱼从此得翻身了,入风流儒雅的一类了”,这个可能都是从梁启超作咸鱼诗中得到的。

梁启超智取寿文的故事(石绮霞)

梁启超在他十一岁那年,到省城参加考试,一举就得中秀才。考完试之后,担任主考的三品大员、广东学政使叶大焯,得知广东出了这么一个神童,再细细阅读梁启超的试卷,大为赞赏,就专门召见梁启超和几个年龄稍小的秀才面试一番,和他们谈论经学、唐诗宋词及唐宋八大家等。

被接见的新科秀才一个个进去之后很快就退出,惟独梁启超竟小小年纪就无所不知,对答如流。叶大焯不觉十分高兴,对梁启超大分赞赏。机灵的梁启超见到这样,马上长跪于地请求说:老师啊,我的祖父今年已经是七十高龄,他的生辰为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弟子很快就回家乡看望他老人家了,如果在我为祖父祝寿时,能得到先生所写的寿言,一定会使我祖父延年益寿,而且还可以告慰叔父和父亲孝顺之心,在我们的宗族交往中会感到更加光彩的。”叶大焯面对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听他说出一番成人的语句,大为惊讶,并深深地为他孝心所感动,于是便接受了梁启超的请求,欣然提笔,为梁老先生写了寿文。

回到家中,梁维清一读之下,非同小可啊,广东学政是朝庭三品人员,竟亲自挥笔为自己写寿文,真是大喜过望,茶坑村双喜临门,当即像过节一样庆祝梁启超得中秀才,和梁维清得到高官的祝寿。

两考官争女婿的故事(石绮霞)

在光绪十五年,年仅17岁的梁启超参加了广东乡试,一次就顺利地考中了举人,排名第八,而且也是这次新会籍考生中的成绩最优秀的一个,同时也是全省考生中年纪最小的一 1 个。

在这次乡试中,梁启超的试卷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气势磅礴,思路敏捷,富有才情,自然就引起了两位主考官的特别关注。正主考官李端棻,是贵州省贵筑(今并入贵阳)人;副主考官为福建人王仁堪。两人都很赏识梁启超的学识与才华。李端棻心想,自己多年来担任乡试的主考官,但从来就没有遇到过像梁启超这样才学超群的学子,他感到应该和梁启超见见面,试试他的真正才学,同时,李端棻又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年轻的堂妹,正待字闺中,不如乘此机会,还可以缀合这门婚事呢,于是就打定主意请副主考官王仁堪从中作媒。

正当李端棻如此考虑的时候,副主考官王仁堪也因为很欣赏梁启超的才智,想把自己尚未出阁的女儿许配给这位年轻举子。因此,当李端棻提出请他做媒人的时候,简直目瞪口呆。但由于李端棻是先提出,虽然自己内心有说不出口的惋惜,使他老半天都说不出话来,但最后也只得无奈地答应了。

后来,李端棻便借与考生面谈的机会,直接就向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梁启超在主考官面前,一时之间,他无法拒绝、而且他也无意拒绝这门婚事,便深深感谢主考官的厚意和栽培,并马上写信告诉父母。梁启超的父亲知道这件事之后,觉得很不妥当,因为自己家世代耕读,而李家则世代为官,难以高攀,门不当户不对的,因而就婉言谢绝。李端棻坦然地写信给梁启超的父亲,他说:“我也知道启超出自寒门,但他前途无量,不久即可青云直上。我家物色的是人才,而不是从贫富来考虑,而且我也知道我的堂妹深明大义,我才敢于为她主持这门婚事,你们就不不必推却”。

就这样,这门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后来李小姐在梁启超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一段佳话。

○ 梁启超拜师(刘永忠)

梁启超考中举人以后,但他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还是继续努力学习,在广州的学海堂继续读书。在学海堂中,有一个同学名叫陈千秋,是南海县西樵乡人,与梁启超非常要好,而且他还是学堂里的高材生。一天,他从外面回来,非常兴奋地对梁启超说:“梁兄,我听说南海康有为先生上书皇帝请求变法,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现在他刚巧从京师回来,我正想前往拜见他,他的学问是我与你所想象不到的。如果我们现在能找到一位好老师,那就太好了。”

陈千秋见到梁启超还是一脸纳闷,就向他介绍了康有为的学问和思想,1888年,康有为在北京参加顺天乡试,他写了一封五千字的《上清帝书》,向光绪皇帝提出:“强邻四逼于外,奸民蓄乱于内,一旦有变,其何以支? ”?他还警告皇帝,如果还是因循守旧,不变法图强,外国列强必然会进一步深入国土,像太平天国那样的起义就会再次发生。本来康在这次乡试中,已经考中举人,可是顽固派大臣徐桐认为,“像康有为这样轻狂的人,如果给他考中,今后必然会将朝庭搞得乌烟瘴气的。”于是抽去他的试卷,使康有为不幸落榜了。但这次上书却轰动整个北京官场,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康有为也因此有了一定的声望。陈千秋还说,康有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异议和奇怪的论说,都是他闻所未闻的。这个消息大大地震动了求知欲极为旺盛的梁启超,他急切地恳求陈千秋说:“陈兄,我也想见见这位康先生,你快带我去见见他吧”陈千秋爽快地应允了。

见到康有为后,梁启超便正式拜康有为为师。陈千秋、梁启超二人还共同请求康有为自己开学馆,于是康有为便在广州长兴里成立了“万木草堂”。梁启超从此便结束了在学海堂的学习。

康有为中举是1893年的事,比梁启超中举晚四年,当1890年梁启超成为康有为的及 2 门弟子,及1891年万木草堂创立时,康有为还是没有中举呢。可见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是举人拜秀才为师,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但这也说明,康有为的确是有学问,很不寻常,不仅学富五车,而且思想新颖,否则,已经中举的梁启超岂肯拜在他的门下?同时也说明,梁启超的确虚心好学,不计较康有为还只是个秀才,只要他有真才实学,能为己师,还是很愿意拜他为师的。

○ 梁启超走向舆论界(刘永忠)

梁启超被称作中国近代舆论界之骄子,他的一支笔强于十万兵,他编撰的《万国公报》,就是他走向舆论界的起点,在这里我向大家说说梁启超编辑的第一份报纸的故事。

在1895年6月,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由于他们当时不会,而且也根本不敢希望有人购阅,所以这份报纸只是作为一种赠阅的报刊,他们还与送京报的人商定,随《宫门抄》这份报刊一起附送给官宅,不收费,并给送报人一定的报酬。开始的时候,每期印1000份,每期纸墨费银二两,这些费用都是由康有为筹集。这份报纸编辑是由梁启超和麦孟华做的,报纸的内容除转载清政府的奏章和在华外国人办的报刊上的文章外,并报导国内外要闻,其中还刊有一篇主要由梁启超撰写的“时评”,就好像是现在的社论或短评式的论说文。官吏们在《万国公报》上所读到的,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内容,认识和议论逐渐为之一变,在朝廷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份报纸办了一个多月后,居然可以增印到3000份,可以说是一份中国近代业绩辉煌的一份报纸。

○ 梁启超的趣味教育(林媚笑)

梁启超生平信仰的是趣味主义。如果有人问他,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他便会回答:“拿趣味做根柢。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眼,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但我不仅从成功里感到趣味,就是在失败里也感到趣味。”

有一次,梁启超被邀请到南京东南大学作学术报告,当时他向学员作了一介题目为《教育家的自家田地》的讲演,进一步阐述教育这门职业的特别好处。他在讲演中,一开头就说:孔子屡次自白,说自己没有别的过人之处,不过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门生赞叹道:“我们这一点真的难做到啊”。梁启超剖析说,“为什么你们做不到呢?因为学是不难,而要做到不厌却是不容易;诲人不难,不倦却是很难的。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恶,也是人生第一件苦痛。厌倦是一种想脱离活动的心理现象,换句话说,即不愿劳作。不愿劳作的念头一起,不仅减低了劳作的效率,还会生出无穷弊害,所以说它是罪恶。而从另一个方面看,不论是谁,总要靠劳作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不管你如何不愿意,劳作还是免不了。既免不了,又不愿意,天天皱着眉、哭着脸去做那不愿意做的苦工,岂不是活活的把自己关在第十八层地狱!所以说厌倦是人生第一件苦痛。”,梁启超的讲演,引起学员的广泛兴趣,掌声在会堂里久久不能停息。

第二天,他再为这些学员作题为《学问之趣味》的讲演。他一开头又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这句关于趣味的开场白,一下子把学员引入了听讲的兴趣。

梁启超接着说: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只嫌每天二十四小时不能扩充到四十八小时,不够我享用。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梁启超对趣味的经典阐述,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这种趣味的学习方法,对我们现代人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康、梁三上书(香红)

在古代,凡是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是由各省派送的,有乘公家车辆赴京的惯例,所以对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又称为“公车”。

康有为在创立万木草堂和中举之前,都曾经以平民百姓的身份,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救国,以防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这在清朝是破天荒的事,全国的人民都钦佩他的敢说敢言的行为,所以康有为的名声大振,尤其是广东的读书人都是很拥护他的。等到甲午战败,连光绪帝的老师翁同也认为康有为有先见之明,对他十分看重。这是康有为的第一次上书。

1894年是甲午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称为甲午战争。中国在战争中失败。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议和的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停战条约,称《马关条约》,在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即将签订的消息传来后,立即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当然也引起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全国各省举人的强烈反对。

在《马关条约》即将签订的时候,康有为倡议发动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皇帝,拒绝签订《马关条约》。经过梁启超几个昼夜的奔走呼号,湖南的举人首先响应,福建、江西、贵州、四川的举人跟着响应,河北、山东、河南的举人也随后响应。结果,进京参加会试的十八省的举人,都被鼓动起来。康有为大受鼓舞,立即用了一天两夜的时间,赶写了一篇一万四千字的“上皇帝书”,即我们历史上所称的“公车上书”,慷慨激昂地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三项建议,在文章中签名的举人就有1300余人。后来举人们在松筠庵集会,讨论和通过上书的内容,到会的举人有数百人。在京城有数百读书人集会,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呵呵,可以说这是中国后来学生运动的先导吧。

主和派见到这种情况,马上感到情况不妙,就派人到各省会馆,向举人们进行恐吓,要他们撤销签名,一些胆小怕事的举人,在威逼之下,便照着办了,但到最后仍有603人不愿屈服,还继续保留签名。

由于当时朝廷规定:上皇帝的书是不能直达,必须先经都察院,才能转达给皇上的,等到四月初十日上书送至都察院时,《马关条约》已提前于初八日在烟台换文。都察院的官员就推说签约已成,无法挽回,拒绝代收这份“公车上书”。这是康有为的第二次上书。上书失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便把维新思想转向民间宣传,为提高广大民众对时局的认识,他们两人就在上海撰写了《公车上书记》这本小册子。由于当时康有为四处奔波,与各方接洽,没有时间执笔,他只提供意见,实际撰写的工作则由梁启超负责。梁启超花了几天几夜的努力,便把这本小书写好了。

康有为根据《公车上书记》的内容,又进行第三次上书。这次上书,当然还是由都察院代转,但是最终还是可以顺利到达了光绪帝的手中。光绪和恭亲王奕斤看了之后,十分欣赏,还下令誊抄四份,一份呈慈禧太后,一份交军机处转发各省,一份存乾清宫,一份存勤政殿,以备展阅。光绪帝的老师翁同和生生还亲自去拜访过康有为。到此,上书运动总算取得了好结果。

○ 梁启超妙对张之洞(香红)

话说梁启超去武汉讲学,礼节性地去拜访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

当时,张之洞还真有点看不起梁启超,总想难为他,便傲慢地出了个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个上联出的是十分巧妙,江河湖海四水中江是排第一,春夏秋冬中夏是列第二,江夏是指武汉,谁是第一第二,分明是说我才是老大嘛。

但梁启超不愧为一代大儒,略一思索,口占一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真乃绝对,十分工整,不卑不亢。三教是指儒佛道,三才是说天地人,我不在你前也不在你后,与你平起平坐嘛。张之洞一看,厉害,算是我服了你,从此就改变了对梁启超的看法,还奉梁启超为上宾。

○ 熊子塔的故事(香红)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一日,明神宗在睡梦中见到在一处江河环绕的群山中升起袅袅紫烟,一只美丽的凤凰在紫烟中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如此梦境重复了三天,他觉得好奇怪,便召来圆梦师为他解梦。

圆梦师掐指算了半晌,说:“皇上,此乃不祥之兆啊,紫烟代表皇气,凤凰象征权力与尊贵,凤凰在紫烟中腾飞,预兆要诞生新的皇权,不久将会出现新的真龙天子或女皇帝。”明神宗大惊失色,忙问有何解救办法,圆梦师说,唯一办法就是找到梦境中的地方,然后施法镇压这道新生皇气,便可保江山稳定。明神宗连忙召来画师,将他梦境中的地方画出来,发散到各地寻找。三个月后,终于在广州府(当时新会属于广州府)找到与明神宗梦境相同的地方。在明神宗在位100年前,广州府就出了一个叫陈白沙的人,他是两千年来广东唯一入礼孔庙的思想家、哲学家,明神宗梦境中的地方恰好是陈白沙的家乡,而且梦中的山名叫凤山,新会这个地方地灵人杰,诞生一个皇权不是意外的事。

明神宗便按照圆梦师的方法,在凤山上建了一座宝塔,镇压着将要腾飞的凤凰;宝塔建成文笔状,使新会这个地方只能出文人,忠心为朝庭效力。

果然,400多年后,在凤山下就诞生了梁启超,他学贯中西,誉为“百科全书”式天才学人,他留下的著述达1400多万字,是自古以来作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字数最多的一个,而且梁启超的儿孙都是文人,梁思成、梁思成、梁思礼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诞生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家族传奇。

第二篇:梁启超的故事

1、梁启超10岁那年,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他便被院子里一株蓓蕾初绽的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一枝,遮掩在宽阔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恰恰被教子甚严的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里。

筵席上,父亲总为儿子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声色暗示儿子一番。为活跃气氛,父亲便当众对启超说:“开宴前,我先出一副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小启超不知父亲用意,毫无思想准备,但凭腹中才学,自信不会出丑,于是满口答应。父亲略加思索,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小启超听后恍然大悟,但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彩不已。

2、◎张梁对无缝如天衣

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坐镇汉口时,广东才子梁启超年方弱冠。一日,梁在家乡广东及第举人后,上京会试路过汉口。张久闻其名,为考其实学,在宴请时出一联嘱梁相对:“四水江第一,四季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此联咄咄逼人,口气好大,暗喻张乃江夏(汉口)第一高官(四水即长江、淮河、黄河与汉水,以长江第一)。而且有四、一、二等数字,颇难应对。才华出众的梁启超,不亢不卑,从容应对:“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梁自称儒人,以三教(指儒、道、墨)、三才(指天、地、人)对四水四季,以在前、在后对第一、第二,堪称天衣无缝的绝对。

3、◎梁启超证婚苦训徐志摩

徐志摩与陆小曼,经过一段曲折浪漫的相恋之后,于1926年订婚。而请出徐志摩的先生梁启超作证婚人,则是徐家同意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的三个必要条件之一。梁本欲拒绝,因为他不主张徐陆结合。后来经不起胡适等人的一再劝说,方同意证婚。

婚礼如期举行,轮到证婚人致辞时,梁缓缓起身,表情肃然地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必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此言一出,举座皆惊。梁接着说:“徐志摩、陆小曼,你们听着!你们都是离过婚,又重新结婚的,都是过来人了!这全是由于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希望你们不要再一次成为过来人。我作为徐志摩的先生——假如你还认我做先生的话——又作为今天这场婚礼的证婚人,我送你们一句话,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这段证婚辞令徐志摩面红耳赤,陆小曼脸色发白,冷汗涔涔。徐志摩强忍愧怍,上前对梁说道:“先生不要再讲下去了,顾全一点弟子的面子吧。”

4、变法失败,伊藤博文驻华公使说:梁是个非凡的家伙!救他,让他逃到日本吧!到了日本我帮助他。时梁26岁。梁在日时,和在日流亡的孙中山交往。梁将很多东南亚的华侨和日本重臣介绍给孙中山。孙中山当时的声望,无法同梁启超相比。

梁启超和康有为的分歧越来越大。梁启超顾及到康有为,没有给革命党人过多的支持。

5、袁世凯宣布称帝,梁启超谓称帝者必亡。写出《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袁世凯派人给梁启超送来一张20万元银票为超父祝寿,条件是文章不得发表。梁将银票退回。

袁派人对梁说:先生在海外流亡十几年,苦头知道,何必再自寻苦吃? 梁答:我疲于奔命的逃亡经验充足,宁肯选择逃亡也不愿意在污浊空气中生存。

6、梁启超辩护协和医院:梁启超晚年进入协和医院看病,医生诊断一个肾溃烂,必须割掉。

不幸的是,手术医生将梁健康的肾割掉而留下溃烂的一个。舆论抨击协和医院以及主治医生。

梁担心影响新医学在中国发展,病床上写文为医院和医师辩护。梁启超允诺死后将脑部捐献给医院。

梁思成长子:1901年-1972年,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永次子:1904年-1954年,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梁思礼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篇:梁启超的童年趣事_名人故事

童年的梁启超智慧过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特别喜欢他。梁启超五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2岁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当地群众流传不少神童梁启超的故事。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一天,梁启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险,望着梁启超急叫:快下来,快下来!会跌死你的梁启超观察祖父急成那样子,竟又往上再攀一级,还冲口念出两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祖父不由快乐大笑,感到乖孙非比平常。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梁启超十岁那年,跟父亲入城,夜里住在秀才李兆镜家。李家正厅对面有个杏花园,梁启超第二天早晨起来便走到杏花园玩耍,但见朵朵带露杏花争妍斗艳,特别可爱,便摘了几朵。突然听到脚步声由远而近,原来是父亲与李秀才来了。梁启超赶忙将杏花藏于袖里,但仍被父亲观察了。父亲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责备儿子,便以对对联的形式来处罚他。父亲吟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启超仰头凝思,瞥见对面厅檐挂着的挡煞大镜,即念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李兆镜拍掌叫绝,于是道:让老夫也来考一考贤侄,推车出小陌,怎样?梁启超赶紧对上:策马入长安。好,好!李兆镜连声赞好。在欢悦的气氛中,父亲饶了梁启超的过错。

饮茶龙上水,写字狗耙田

一天,梁启超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当时正在厅里与父亲谈着什么。梁启超从外面玩得满头大汗走进来,从茶几上提起茶壶斟了一大碗凉开水正想喝,却被客人叫住了。启超,你过来。客人说,我明白你认识很多字,我来考考你。客人见茶几上铺着一张大纸,提笔便狂草了一个龙字:你读给我听。梁启超看了一眼,摇摇头。客人哈哈大笑。梁启超没理他,一口气喝了摆在茶几上的那碗凉开水。客人看了又哈哈大笑,道:饮茶龙上水。梁启超用右衫袖抹一下嘴角,说:写字狗耙田。梁启超的挖苦让父亲尴尬,正要惩罚他,客人说:令公子对答公整,才思敏捷,真实令人惊疑。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

梁启超的故乡新会茶坑村有座小山,叫坭子山,山上有座塔,叫坭子塔,又叫凌云塔。梁启超的老家就在坭子塔山下,童年的梁启超经常和小朋友爬上凌云塔望风景。一天,梁启超写了一首诗给祖父看。诗是这样的:朝登凌云塔,引领望四极,暮登凌云塔,天地渐昏黑。日月有晦明,四时寒暑易。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搔首独徘徊,此时终难得。这就是梁启超11岁时写的《登塔》诗。

第四篇:梁启超名言

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世事沧桑习事定,胸心海岳梦中飞。

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第五篇:梁启超研究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传播学 姓名:王林 学号:20080566

读《思想解放》有感

——摘自《欧游心影录》

“思想解放”摘自《欧游心影录》,是梁启超1919年游欧洲恰逢欧洲倡导“自由批评”思想时对思想的解放有感而发所写。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先驱者,中国最早提出“思想解放”的正是梁启超,同时他积极提倡“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行为自由,出版自由”的理念。

梁启超在这篇文章中意在倡导国人应敢于摆脱束缚,挣脱思想上的枷锁,为求得真知灼见,不惜打破传统的桎梏,得到思想的解放。他认为,要个性解放,必须从思想解放入手。想要思想解放,要善于“择”后要敢于批评,此时便开了自己思想解放之路,然后推己及人便开了社会思想解放之路。并且不可以以一己之见作为亘古不变的真理,倘若如此,便将抹杀他人的创造力,学术便会衰落,社会进步就会停顿。一些人担心一旦思想解放人们会出现叛离常理的想法,这是不必要的,尽可以让青年提出质疑。虽然思想解放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原有的道德观念,短期的社会混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新的道德观念,促使人们思想的提升,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

郭沫若曾说在梁任公的笔下“旧思想、旧风习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没有一个没受到他的洗礼”。此后,梁启超的这一思想被更多人提出,新文化运动中,思想再一次得到了解放,陈独秀提倡 “民主”和“科学”,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更加肯定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如今,一个文明进步的新中国已经到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口号,但我认为,解放思想不应该是一句空口号。在当下,有多少人头脑中的封建意识仍然十分强烈,有多少地方仍旧有迷信愚昧、尊卑贵贱、等封建社会的思想,如果全社会的思想观念不能彻底转变,那么我们的社会不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自古以来,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的。没有敢于向西方学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何谈发展与自强;没有“我有一个梦想”,哪里来的黑人的自由与解放;没有“人人生来平等”的要求,哪里来的人权与尊严。当今的中国,言论不自由、思想受钳制是思想不解放的主要表现,真正的思想解放会受到多方面的压力,但是权力不能钳制思想,政治不能愚弄导向。一时的钳制思想愚弄导向不会成为思想得到解放的永久障碍,人民的素质得到提高才是思想解放的最好出路。

“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梁启超认为这是一句极无聊的话,但如今,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信奉这句话的。一直以来我都对一些老师的教学水平持有怀疑态度,因为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看到他们自己的想法,只是一味的照搬照抄其他“大家”的著作,传递给我们的始终是这些“大家”所下的定义,本可十分活跃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也许,他们也有过自己的想法,但经过权衡后,他们更信奉那些更加有名的学者的观点,久而久之,别人的观点也成为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思想解放之路只会越来越远,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只有一种声音的社会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思想解放。

有很多人对思想解放存在一些误解,他们认为思想解放了,就可以抛弃一切道德文化的束缚,想怎样就怎样,我认为思想解放并不意味着可以无所忌惮任意妄为,思想解放是相对的。思想解放在当今社会更多的是解放言论,摆脱愚昧,中国原有的优秀的道德与传统还是需要我们去尊重和传承的。

思想解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但也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我想,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和科技会越来越重视,人们的素质会得到提高,更多的人会逐渐意识到自我的肯定的重要性,封建迷信思想的基础也会瓦解,那时,思想的真正解放也就随之而来了。附件:

《思想解放》

要个性发展,必须从思想解放入手。怎样叫做思想解放呢?无论什么人向我说什么道理,我总要穷原竟委想过一番,求出个真知灼见。当运用思想时,绝不许有丝毫先入为主的意见束缚自己,空洞洞如明镜照物。经此一想,觉得对,我便信从;觉得不对,我便反抗。

“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这是韩昌黎极无聊的一句话。圣人做学问,便已不是如此。孔子教人“择善而从”,不经一番择,何由知得他是善?只这个“择”字,便是思想解放的关目。欧洲现代文化,不论物质方面精神方面,都是从“自由批评”产生出来:对于在社会上有力量的学说,不管出自何人,或今或古,总许人凭自己见地所及痛下批评。批评岂必尽当?然而必经过一番审择,才能有这批评,便是开了自己思想解放的路;因这批评,又引起别人的审择,便是开了社会思想解放的路。互相浚发,互相匡正,真理自然日明,世运自然日进。倘若拿一个人的思想做金科玉律,范围一世人心,无论其人为今人为古人,为凡人为圣人,无论他的思想好不好,总之是将别人的创造力抹杀,将社会的进步勒令停止了。须知那人若非经过一番思想,如何能创造出这金科玉律来?我们既敬重那人,要学那人,第一件便须学他用思想的方法。他必是将自己的思想脱掉了古代思想和并时思想的束缚,独立自由研究,才能立出一家学说,不然,这学说可不算他的了。既已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学他这一点,倒学他一个反面?我中国千馀年来,学术所以衰落,进步所以停顿,都是为此。

有人说,思想一旦解放,怕人人变了离经叛道。我说,这个全属杞忧。若使不是经,不是道,离他叛他不是应该吗?若使果是经,果是道,那么,俗语说得好:“真金不怕红炉火。”有某甲的自由批评攻击他,自然有某乙某丙的自由批评拥护他,经一番刮垢磨光,越发显出他真价,倘若对于某家学说,不许人批评,倒像是这家学说经不起批评了。所以我奉劝国中老师宿儒,千万不必因此着急,任凭青年纵极他的思想力,对于中外古今学说随意发生疑问,就是闹得过火,有些“非尧舜,薄汤武”,也不要紧。他的话若没有价值,自然无伤日月,管他则甚?若认为够得上算人心世道之忧,就请痛驳起来呀!只要彼此适用思辩的公共法则,驳得针锋相对,丝丝入扣,孰是孰非,自然见个分晓。若单靠禁止批评,就算卫道,这是秦始皇偶语弃市的故技,能够成功吗?

还有几句打破后壁的话,待我说来:思想解放,道德条件一定跟着动摇,同时社会上发现许多罪恶,这是万无可逃的公例。但说这便是人心世道之忧,却不见得。道德条件本是适应于社会情形建设起来(孔子所谓时中时宜,最能发明此理),社会变迁,旧条件自然不能适用;不能适用的条件,自然对于社会上失去了拘束力,成了一种僵石的装饰品。一面旧条件既有许多不适用,一面在新社会组织之下需要许多新条件,却并未规定出来,道德观念的动摇如何能免?我们主张思想解放,就是受了这动摇的刺激,想披荆斩棘求些新条件,给大家安心立命,他们说解放思想便是破坏道德,道德二字作何解释且不必辩,就算把思想完全封锁起来,试问他们所谓道德,是否就人人奉行?旧道德早已成了具文,新道德又不许商榷,这才真是破坏道德哩!至于罪恶的发现,却有两种原因:第一件,是不受思想解放影响的,因为旧道德本已失了权威,不复能拘束社会,所以恶人横行无忌。你看武人政客、土匪流氓做了几多罪恶,难道是新思想提倡出来的吗?第二件,是受思想解放影响的。因为提倡解放思想的人,自然爱说抉破藩篱的话,有时也说的太过,那些坏人就断章取义,拿些话头做护身符,公然作起恶来。须知这也不能算思想解放的不好,因为他本来是满腔罪恶,从前却隐藏掩饰起来,如今索性尽情暴露,落得个与众共弃,还不是于社会有益吗?所以思想解放只有好处,并无坏处。我苦口谆劝那些关心世道人心的大君子,不必反抗这个潮流罢。

此文选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下载梁启超的小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梁启超的小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梁启超演说词

    第一部分 演说辞第1节 梁启超 三十一日下午,北京大学校开会欢迎先生。先期在讲堂遍悬国旗,校长教员学生成集。先生莅会后,由马校长述欢迎辞,略谓戊戌新政所留存于今日者,惟一大......

    梁启超名言

    梁启超名言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梁启超教子有方

    (梁启超画像,来自网络) 梁启超教子有方 梁启超共有九个孩子,个个出类拔萃,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为院士。梁启超教子有方,概括起来,有三个突出特色: 一是给子女提供良好......

    梁启超读后感

    读《梁启超传》有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

    梁启超 简介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黄遵宪 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

    梁启超经典语录

    梁启超经典语录 梁启超经典语录1 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清·梁启超2、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梁启超3、成功大易,而获实丰......

    梁启超经典语录

    梁启超经典语录 梁启超经典语录1 1、我生平最服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

    梁启超人物传记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书心得 ——梁启超,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者 1506050118 15广告 苏慧 【图书简介】 本书以梁启超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梁启超与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等人的交往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