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版六年级语文下《论语》八则和作文讲解
模块一 《论语》八则 课文梳理
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论语》——儒家的经典,道德的规范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与《大学》《中庸》《孟子》统称为“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五经”。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知识点归纳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在这里指孔子。曰:(yuē)说。
时:按时。
说:通“悦” 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知道,了解。愠:怨恨,恼恨。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知:通“智”,聪明。
好:喜爱,爱好。
乐:以(之)为乐。
凋:凋谢。
尝:曾经。
寝:睡。
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
松柏后凋,是说别种树木到这个时候,都已枯槁零落。独有松柏仍旧青翠不凋比喻修道的人有坚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磨折,而不至于改变初心。
深层含义:岁寒:污浊的社会。
松柏:君子。
松柏:常绿乔木,喜温抗寒,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南部及华东地区,亦常用作园林作观赏树种。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译文理解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学习并且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而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只有按时温习,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朋友一起探讨问题,才能集思广益;与朋友探讨问题,其中也有无限的乐趣。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不是为了夸耀,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德时,不应该怨恨,这才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应有的态度。)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理解: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三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5、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为政》)译: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译: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理解:在污浊的社会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
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译: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理解:一味主观地求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后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一个人只有摆脱了速成心理,一步步地积极努力,步步为营,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译: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理解: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在学习方法上,“学”与“习”并重,“学”与“思”不能偏废。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重点问题 “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是三件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相提并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答:“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三种为学体验。“学而时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得到生动的感受,体验到实践的乐趣。“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之交流,论辩吸纳,体验分享的乐趣。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体验孤独的乐趣。
模块二 优秀作文例文评析
【借鉴参考1】
〖经典试题〗
开端是(事情的)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希望„„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考场佳作〗
开 端
在那成功的背后,必有一个苦涩的开端。(简评: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感受,审题准确,入题简洁明快。)
我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芭蕾舞明星。穿上漂亮的公主裙,系上粉红色的芭蕾舞鞋,然后,站在我梦寐以求的舞台上,用脚尖轻轻地点着大地,慢慢地旋转,旋转……
终于这美好的机会眷顾了我,凭着我的潜质和热情,我被允许插班到芭蕾舞三级表演班。我的明星旅程由此开始。(简评:“由此开始”,紧扣题意。)
这是我第一天来到这个硕大无朋的练习房。推开练功房门,一看:四周全是镜子,好美!半开着的玻璃窗,阳光从外面洒进来,金灿灿的,仿佛是我的梦想在灿烂地闪耀。我换好我心爱的舞鞋,进入了这个‚梦想‛的练功房。
‚下腰!下腰!你怎么总比别人高出一截?‛老师的又一声呵斥使我明白: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万事都会有开端,只不过我的开端很苦。(简评:细节描写,紧扣题意。)
‚往下压,坚持住!‛为了让我压好腿,老师干脆坐在我的腿上,把我的腿使劲往下压,他又扳正了我的身体,使我面向前腿,我与撕裂般的疼痛抗衡着。我忍住泪不哭,因为我明白:万事皆有开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简评:细节描写,紧扣题意;心理描写,点明题旨。)
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一个晴朗的上午,老师欣慰地告诉我:‚你可以立脚尖了。‛我终于换上了那粉粉的脚尖鞋。顿时,心里一阵激动,但这激动很快又被失落替代,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铺在了我面前。
我镇定地握住了把杆,挺胸,收腹,提气;我慢慢地拱出脚背,立起脚尖,好痛!我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简评:“这只是一个开始”,再扣题意。)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一直重复着这个枯燥的动作;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依旧在练。终于,我忍不住了,‚疼!‛我叫了出来。此时,我早已汗流浃背,感到全身毛孔都在胀大,额头上的汗珠更是不停地往外溢,脸上早已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泪水了,只觉得它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往外溢。我知道,我的脚长得很不符合跳芭蕾舞的要求,但我会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因为我坚信:开端的痛苦一定会换来成功的甜美!(简评:抒发感情,再次点明题旨。)
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我被‚伯乐‛发现,成为芭蕾独舞表演的最佳人选。为了练好舞,我每天都会挤出时间。每次练完后,我可以把腿放到别人放不到的地方去,那种舒展的感觉是旁人难以感受到的。
舞台上,美丽的七彩灯光汇聚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快乐地舞着,我是一个用脚尖舞不停的小公主。最后一个漂亮的谢幕,博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我,成功了!成功的背后,总是有一个苦涩的开端。只要拥有一种坚持、一种信念、永远都不放弃的精神,那苦涩的开始也蕴藏着一种甜美……
(简评):首尾照应,一唱三叹;篇末点题,画龙点睛。在文章收尾时照应开头,再次点题,不仅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还能给评卷老师以紧扣文题,一目了然之感。)
〔总评〕 ‚开端‛对考生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命题,因此,有内容可写,但要想写得好,并非易事。因为就‚开端‛写‚开端‛没有意义,关键是要在文中表达出考生自己对‚开端‛的独到的认识,这就是命题者设计此题的初衷。‚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则是对写作内容的要求及提示。这些题意,是考生在审题时应该明白的,也是在行文扣题时要予以落实的。
本文小作者采用记叙文的写法,通过叙述自己的芭蕾舞训练的过程,得出了自己的独到认识‚成功的背后,总是有一个苦涩的开端。只要拥有一种坚持,一种信念,永远都不放弃的精神,那苦涩的开始也蕴藏着一种甜美……‛。审题准确,入题简洁明快,文章开头扣题,中间点题,末尾化题,一环紧扣一环,前后呼应,首尾圆合,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如何做到‚扣题而作,突出中心‛,这篇中考优秀作文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范例。
【借鉴参考2】
〖经典试题〗
请以“从此,我(他/她)不再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提示:
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写的词语如:任性、自卑、孤独、偷懒、害怕困难、迷恋网络、受人关注、拥有笑容„„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考场佳作〗
从此,我不再迷惘
(简评:“题好一半文”。小作者以“迷惘”补全题目,审题准确、定位明确,补充完整后的题目概括了全文的内容,体现了全文的思路,题目对文章起到了“眉目传神”的妙用。)
小时候,我很喜欢外婆家的紫藤花,喜欢在花架下像一只蝴蝶似的旋转。阳光照耀下的紫藤萝,如瀑布一般从空中垂下,紫白的花瓣像千百只相拥连缀的紫白蝴蝶,翩翩起舞,芳华烂漫。
(简评:开门见山,牵出本文的抒情线索——紫藤。简洁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出心中的“喜欢”之情。生动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为全文创设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但我一直很害怕花凋谢了,因为我认为人如紫藤,若经历风雨,必将满地落花,那样就不美了。这种幼稚的心理一直保持到初一时读到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简评:点出“迷惘”之情,紧扣题旨。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为心理变化的契机,情感转折自然和谐。)
在物是人非的无奈之时,宗璞遇见了盛开的紫藤萝,用心凝视之后,心中的郁结终于打开,她悟出了‚尽管花和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尽的。‛
在那一瞬间,我的眼前顿时一亮,就像黑暗之后重现光明时的欣喜。的确,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就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有时会遇见危岩险阻,有时会冲上平滩,但无论如何,水总是向东而流,永不回头的。
紫藤萝凋谢了,像疲倦的蝴蝶,让人心酸,但她的凋零是为了来年的夏季,没有落花,何来盛放?
终于明白,小时候的迷惘原来是害怕美丽的花在风雨中经不住冲洗的残酷,亦或是在俗世是被凡尘掩埋。但如今再见紫藤花开,才明白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幼稚、天真。
(简评:用四段文字来写走出“迷惘”的心路历程,紧扣题旨,内容充实,情感真实。)漫步悠静长廊,沉浸紫藤花的海洋,皓月轻舞飞沙,平添几许神秘芬芳,似风铃可人模样。
(简评:再次渲染优美的抒情氛围,表现出走出“迷惘”之后的轻松愉悦的心境。)抚摸她柔软的花瓣,呼吸她馨甜的芳香。一阵凉风吹来,消释了所有的迷惘。紫藤花,恣肆风流,绚丽夺目。她是不会因暴风雨的冲刷而倒下!她是不会被世俗掩埋的。
过去的我也许太悲观了。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尽的。‛为何不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看看那些花吧!‚我在开花‛她们嚷嚷。像花一样,开心地活着,不必担心明日的落花满地,只要抬头望天,看‚天外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
(简评:两段情动于衷的抒情,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溢于言表。)从此,我不再迷惘。因为,花是永恒的。
不爱丁香,不赏海棠,独爱那偏倚飘然的紫藤花瓣。看哪,紫藤花开了,盛放在今年的夏季……
(简评:“从此,我不再迷惘”,回扣题目,结构严谨;篇末点题,画龙点睛。“紫藤花开了,盛放在今年的夏季„„”,篇末抒情,言尽意未尽,余韵悠扬。)
〔总评〕
《从此,我(他/她)不再 》是半命题作文,既有一定的审题要求,又有自主选材和自由发挥的较大空间。“我(他/她)”就是要求写人,“从此”“不再”则要求有具体的事件过程,尤其“不再”一词,强调了应把人物事件写得曲折起伏,富有变化。命题者对作文题目中的横线上可填词语的例举,能有效地帮助考生迅速地调动起自己的观察积累和生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构思和行文,以写出主题鲜明、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这篇考场佳作,以紫藤花为抒情线索,描述了小作者人生路上走出迷惘的一段心路历程,比较细腻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初中学生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全文立意明确,中心集中,情调健康,描写细腻,语言流畅优美,显示出小作者比较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初步的文学修养。
这篇考场佳作,也为“立意明确,情趣健康”这一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提供了一个值得广大初中生借鉴参考的范例。
【借鉴参考3】
〖经典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李大钊的《‚今‛》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是啊,把握现在,拥有未来;把握机遇,走向成功;把握原则,赢得尊敬。把握亲情、友情,把握规律、方法,把握进程、分寸……
请以“把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考场佳作〗
星 星 点 灯
(简评:“题好一半文”,小作者根据表达的中心,化用流行歌曲的歌词,为自己的文章拟出了一个颇有诗情画意的标题,题目与正文配合默契,渲染出一种抒情的意境。)
灯光如豆,点点,点点,在我心中亮出一个世界。
夜已深了,我的困倦在成堆的复习资料中蔓延,深蓝的天,望不到一颗星子,可妈妈房里的灯光仍亮着,温柔而明亮,隔壁房里妈妈唤我:‚小小,睡了吧,晚了。‛
(简评:以叙事切入话题,入题简洁明快。夜深人困的细节描写为下文展开情节作铺垫。)才不呢,想起妈妈仍在挑灯夜战,我打起精神,写我的作业。(简评:为下文设下伏笔。)
一个月前,妈妈捧着一堆书进家门,要为考评职称做准备。我和爸爸都笑她,几十岁的人了,还忙这忙那,图个啥?
妈妈只是笑,不理会我们这两只‚大小乌鸦‛,只是日日埋在书堆里,晚上房间里泻出的灯光,比那星星还亮!
终于按捺不住好奇,从复习资料堆里冲出来,缠住妈妈要她说说为什么偏要‚找苦吃‛,她笑着说:‚抓住今天的时间,能做些什么,就做些什么吧!现在还学得进,再过几年,妈妈就连后悔的资格都没啦!‛
(简评:运用插叙,写“妈妈”珍惜时间、把握今天、努力奋斗的动人情景。用“妈妈”的肺腑之言,点明文章的主题。)
妈妈的笑声很爽朗,表情很明亮,那句‚抓住今天的时间‛也重重叩在我心头上。(简评:“重重叩在我心头上”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照应前文“我打起精神,写我的作业”的情节,写人叙事的两条线索交会重合在一起了。)
妈妈年轻时候的照片里,除了有张明净白皙的脸,更多的是身后许许多多的奖状,这些纸上的荣誉和她的笑脸相映,是多么灿烂,让人难忘啊!
(简评:照片里“奖状”与“笑脸”相映成趣的细节,暗写“妈妈”往日的“把握时间努力拼搏”。用笔简洁,意蕴深厚。)
我凝神想着,终于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不甘用失落来祭奠青春的妈妈,是在抓住时间的尾巴,抓住每一个今天,把握每一个机会。是呀,努力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就像奋斗永远没有休止符。
(简评:再次紧扣题旨,点明中心,既抒发了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又交代了母亲的言传身教对自己的鞭策。“时间的尾巴”、“休止符”的比喻,新颖、贴切、形象。)
于是每一个夜,都有这点点灯光。它明亮、温暖,比星星还耀眼。(简评:叙事简洁,言简意丰。)
我也在这样的灯光中孜孜不倦地拼搏着,一直到现在从容地走进考场。是妈妈的灯点起了我的信心:妈妈都不曾放弃,我怎能轻言退缩!
当我的笔尖走在作文纸上,我的耳边又是妈妈的话:‚做现在想做的!‛我不曾丢失过去的分分秒秒,我亦能把握我的现在!
(简评:以“耳边又是妈妈的话”收结全文的叙事。“笔尖走在作文纸上”,可谓妙语佳句。)
星星点灯,它教会我,把握现在。(简评:“星星点灯”回扣文题,“把握现在”,紧扣话题。)
青春的键盘上,我走着,走着,踩准每一个音符,抓住每一次精彩,把握每一次绚烂!(简评:直抒胸臆,篇末再次点题,深化中心,升华主题。“键盘”、“音符”的比喻贴切生动,让一个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总评〕“把握”是一个极为宽泛的话题,本文小作者选择“珍惜时间,把握现在”为突破口,用充满抒情色彩的文字,生动具体地叙写了“妈妈”和自己是如何“把握”今天的故事。“妈妈”人到中年,仍“抓住今天的时间”继续努力,永不放弃,成了小作者景仰和学习的楷模;“妈妈”的言传身教,为小作者的奋力拼搏开掘了力量的源泉。小作者把“妈妈”与自己、家里与考场巧妙而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两相映照,主题凸显。这样写来,“大题小做”又“以小见大”,内容充实,中心突出,写的是普通人、平凡事,但生活的亮点、人物的闪光点,无不鲜明真实。
“作文无模式,文章有体裁”。本文小作者选择了记叙文这一种初中学生最容易把握的文体,因而写起来既能让文章的形式中规合矩,又能使文章的内容切题充实。这对于正在进行中考作文复习备考的广大初三学生来说,应该会有借鉴参考的价值。
模块三 说明文例文讲解 向沙漠进军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①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②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处飞扬。③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④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第3段文字可分为两个层次,请用“/”线在下面标出。
① ② ③ ④
3、选文中用到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任选其中一种,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说说它的作用。
4、文中第3段加点字“还”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
5、土地沙漠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从选文中看,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良策?
第二篇:沪版六年级上叙事作文讲解教案
1.什么是写事记叙文
要学会写写事记叙文,得弄清它的写法,认识什么是写事记叙文,它在写作上有什么要求。因为写文章不仅要掌握各类文章的共同规律(如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等),还要掌握各类文章特有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
那么,什么是写事记叙文呢?它有那些特点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类型。也就是说,记叙文是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方法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
记叙文按表达内容来分,大致可分为四个种类:(1)写事记叙文,包括写活动;(2)写人记叙文;(3)写景记叙文;(4)写物记叙文。
写事记叙文是一种把事件作为主要记叙对象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事是重点,虽然少不了写到人和环境景物,但人物和环境景物的描写只能围绕着事,服从于事或依附于事。它的明显特点是:注重把事件、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文章的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着力去刻画人物,也无中心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而不是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
在语文课本里,大量的是这类写事记叙文。例如《第一次跳伞》:
今天,我们第一次练习从飞机上跳伞。到了机场,看到飞机早就停在起飞线上等着我们了。蔚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今天的天气多好啊!
飞机起飞了,把我们带到了空中。我从机舱的窗户向外看,一片片云朵宛如一座座覆盖着白雪的小山。掠过云朵,我看见了地面上一堆堆的小村庄,房屋像鸽子笼,绿树像小草,公路像一条带子,汽车像小甲虫,一切都变得那么小。
伞兵长走到我跟前,凑近我的耳朵大声说:“小葛,不要慌,要沉着!”我点了点头。跳伞预备铃响了。我们立刻列队站在打开的舱门旁边。伞兵长大声喊:“预备——跳!”第一名往下一跳,嗖的一下,不见了;第二名、第三名,紧跟着跳了下去。第四名就是我。我来不及想什么,也跟着跳出了机舱,两脚凌空,感到有点儿眩晕。
过了几秒钟,好像有人在我背后使劲一拉,降落伞张开了。我睁开眼睛。啊!我飘在空中了。四周是蓝天白云,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我好像穿着救生衣漂浮在碧蓝的大海上。
我飘飘悠悠地往下降,脚一着地,心一下子就平静下来了。
营长给我戴上了第一次跳伞纪念章。班长握着我的手,连声问:“怎么样,怎么样?” 我高兴地回答:“还好,就是刚出舱门的时候头有点儿晕,心里有点儿紧张。”
“这是因为你第一次跳伞啊!”班长高兴地笑起来。
我抬头望着蔚蓝的天空,望着飘浮在高空中的朵朵白云,真不相信自己是从白云上面降落下来的。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第一次跳伞的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到机场看见的情景;接着讲飞机到了高空见到的景物;再讲怎样跳伞;再讲降落伞张开后的情况;最后讲着陆后的情况。文章扣住“第一次”,具体清楚地叙述了第一次跳伞的经过,写出了第一次跳伞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中的写人、状物、绘景,都是为了表现事件的意义。
又如《捉鱼》,写的是两个小朋友捉鱼时,发现牛吃稻秧,赶牛保秧的事。事情的过程一步一步写得很完整,交代得很清楚:先写“我”和郭辰在村边小溪筑坝捉鱼的情景;再写两个人正在捉鱼,郭辰发现小母牛吃稻秧,就忙去赶牛,在“我”的帮助下,抓住了小牛;接着写他俩的行动受到鲁大叔的表扬;最后写两个人重新筑坝捉鱼。文章虽然写了两个人物——“我”和郭辰,但是目的不在刻画人物,而是写清楚写完整他们赶牛保秧为集体所做的好事。
像上述这类以事件为写作对象,文章着眼点在事情过程上,没有中心人物,写人叙事都是为了表现主要事件的思想意义的记叙文,我们就称之为写事记叙文。由此可见,要写好写事记叙文,必须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把事情的过程写完整写具体,努力表现出事件的思想意义来。
写事记叙文有一事一文的,也有几事一文的。一篇文章记叙一件事的,情节较单一,范围较小,一般地说,它的基本要求是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中的人物,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重点是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一篇文章记叙几件事的,则还要注意二点:(1)要注意中心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所写几件事表达的中心要集中,不能几件事写几个中心,使文章显得松散;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几件事来写,与中心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要坚决舍弃。(2)在写法上,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所写几件事,内容典型(能表达中心)、情节生动(能引人入胜)的一二件详写,或一件详写一件较详写,其余则略写甚至一笔带过。不必件件详写,否则文章冗长,内容重复,也显不出中心。
2.写事要写得具体
写事应当写得内容具体,充分表现文章的中心。写事写得具体,能使读者读了以后“如临其境”,受到感动,从而留下真切而深刻的印象。
要把事情写具体,先要对所要记叙的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找出需要具体记叙的那部分内容。它大致可以分这样几步进行:
第一,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思考,问一问自己:所要记叙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它的全部内容是什么?目的在于把握事情的中心和全部内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分别找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与事情有关的人物,并就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多问几个“怎么样”,从而分清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第三,把事情分成几个部分,并分清它们的主次以后,再联系事情具有的意义,即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认真思考一下: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是否找对或找准了。确定了事情的主要部分,就找到了所要具体记叙的对象,就不会出现该具体写的不去具体写,不该具体写的却去具体写的情况,使“写具体”充分地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
怎样将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呢?根据所要记叙的不同内容,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总的来说,一要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认真分析、选择材料,分清主次,对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重要的情节、场面和过程,要多花笔墨,具体详尽地进行记叙;二要细致分析,对应该重点记叙的内容要把握得准确,不放过主要的情节。
要注意的是,写具体不等于写得重复拖沓。所谓拖沓,是指写事的时候主次不分,对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反复写,写得很详细。如有一篇题为《记一次扫墓活动》的作文,把扫墓前一天老师如何动员组织,“我”如何准备点心,晚上兴奋得难以入睡,第二天一清早怎样洗脸刷牙、吃早点,以及赶到学校集队时,路上所见到的风光一一写来,拉拉杂杂,写得详详细细,而对扫墓的经过,却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该写的不具体地去写,不该写的或不该详细写的却写得很多,这就拖沓了。
写事要写得具体,目的是使文章的中心表达得清楚明白,因此,要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找准应该写具体的对象,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凡是与事情有关的内容都具体地去写。一般来说,与中心有密切关系的材料要写具体,而与中心的关系不密切,但又必须交代的材料,只要作简要的叙述、说明就可以了。
例文赏析
满天的风筝
周粲
我在草地上坐着。我的头上,是傍晚六时的天空。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那里也是风筝。
我从没见过这样多的风筝,在这样的一个天空中飘荡着。儿时,如同隔世般遥远的儿时,我自己也放过风筝的。多半是跟二哥一起放。更多的时候,我手里只紧抓往那捆缠在香烟罐上的丝线。我眯着双眼,仰面凝视天空中自己所放的那一个风筝。当然,也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如果天空中还有别人的风筝的话。记忆中,天空中是一家有别人的风筝的;因为放风筝,似首也有固定的季节。季节一到,任何一家的孩子,都会纷纷放风筝来。至于放的地点,或者是广场上,或者是马路上,或者是屋顶上。广场不是到处都有的,从我家到广场去,相隔一小段路程,我们有时也懒得去。马路上可以放风筝,确是一点也不假。那里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那里的马路,任何时候都是只有几辆车,至于横街,车子的数目更少得可怜;所以孩子们在设法叫风筝起飞时,可以手里拉着一根线,在大街上跑;而且频频回顾,看看背后的风筝,是不是已经顺风飞起了。但是我和二哥都不敢在马路上放风筝,这倒不是因为欠兄弟两个缺少冒险精神,而是因为怕父母知道了会骂会打。父亲管我们,管和很严。但我们也有很理想的放风筝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家的屋顶上。我们家的三楼,开了一个小小的天窗,只要用根木棒向上一撑,把天窗打开,我们立刻就可以爬到屋顶上去。屋顶上,有一个狭长的小阳台,我们就在阳台上放风筝。屋顶上的风很大,风筝拿在手里,只要抖几抖,就会摇头摆脑地飞起来了。这时候,二哥就喊:“放线!放线!快!„„”于我就马上用右手,把缠在香烟罐上的线拉出来。
但是风大的时候,笨手笨脚,还是来不及拉出线秋。二哥就不耐烦了,会从我手里把香烟罐抢了过去,一手紧抓罐的一端,会让加一端对着风筝飞升的方向,于是一刹那间,罐上的线,便咿咿呀呀一圈又一圈地飞了出去。定睛看时,风筝已经飞到离我们很多丈的高空中,而罐上的线,忽然不见了。我还记得,我们当时放的风筝,都是二哥自己糊的。二哥不会念书,但是有糊风筝的手艺。他糊的都是蝴蝶风筝,比一般的风筝都要大很多,而且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当这样一个美丽特殊的风筝升到天空中时,二哥有一份满足,也有一份骄傲。
1.本文文题是:()A.议论文
B.说明文
C.记叙文
D.抒情散文 2.我与二哥放风筝的地点是(),选出正确的一项。()A.广场
B.马路
C.草地
D.屋顶 3.我们放的风筝是()A.买来的老鹰风筝
B.买来的蝴蝶风筝
C.二哥糊的老鹰风筝
D.二哥糊的蝴蝶风筝
4.我和二哥不敢在马路上放风筝的原因是()A.马路上太危险
B.我和二哥缺少冒险精神
C.马路上放风筝的人太多
D.父亲不允许
5.“至于放的地点,或者是广场上,或者是马路上,或者是屋顶上。”这句话从修辞上看属于()。选出正确的一项。
A.对偶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6.“我在草地上坐着。我的头上,是傍晚六时的天空。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那里也是风筝。”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B.这句话交代了放风筝的时间和地点。
C.这句话写出了傍晚草地上放的风筝很多。
D.作者由眼前看到的风筝很自然的想起自己小时候和二哥一起放风筝的情景,很自然的引起了下文。
7.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抒发的是小时候跟二哥一起放风筝的快乐,写自己糊的风筝放起来又满足有骄傲。B.抒发的是对美好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向往。C.对二哥糊风筝高超手艺的赞美。
轮椅上的男孩
2010年的那场意外,那双腿麻痹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他宁愿相信这不是事实,哪怕在大的苦难都打不倒他,在他的眼中总是透露出坚强,他学会了感恩。他的第一篇文章《谈谈我的母亲》在小天鹅杯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获奖获三等奖。那年才小学刚刚毕业,收获的喜悦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惊喜,他知道,他的执着总有一天会带来意外的收获。
很快,这次意外对这位学生造成了很多不变,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老师和同学对他格外照顾,在老师的帮助下,他逐渐爱上了写作。散文《一路上有》、《收获喜悦》、《渔村游踪》、《写给天堂里的老师》,诗歌《陪你走到生命的尽头》等陆续在全国多家报纸杂志发表。那一年他在少年作家杯全国写作得了“三等奖”。似乎一切变得更加顺利了。这位坚强的少年,像一位在天空中展翅高飞的鸟儿,自由自在,在他的心中,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健全人,以前是现在也是,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并非所有的等待是幸福的,也许更多的是沮丧,伤心,我知道,但是,只要你肯努力向上攀援,美丽的风景迟早会展现在眼前。我会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一直走下去。这是这位少年文章中的一句话。
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他的腿有了明显好转,并在创作散文的同时,尝试写小说。没有老师的指导,他就在多读多思上下功夫。一点点书写出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激情。从白天写到深夜,从深夜写到天亮,十年的艰苦付出,他写出了第一部小说《梦想开始的地方》,经文学前辈的精心指导和修改,希望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当第一个投资人准备找他时,他很开心,开心的难以忘怀,当他得到那个消息时,出版,如何出售,如何让投资者觉得这本小说有实际的价值,他犯难了。一切来的容易去的也容易,他做了个决定,靠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赚钱自己出版。
面对自己付出的艰辛,无怨无悔,只是看到年过半百的父母为他操劳,他于心不忍,他要自立。在别人眼里他可能外表显得很是坚强,可是他的内心是比一般人脆弱,在这强烈的打击下,应该要自己坚强一点,在父母的帮助下,在公路边开了一个网店。他想靠自己,在这里他曾经被骗过,但是现在他尝试,知道有一天总会有收获的。现在,晚上仍然拼命写作。
虽然说腿脚的不变侵蚀着这位少年的身体,但是他坚强的毅力感染着我们的心灵,没有什么比实现自身的价值更为重要。但是他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有一天在父母的细心照顾下,情况明显好转,他像正常人一样能够生活
农村里的他,生活虽然一般,但他知道,只要有梦想,希望就在前方。于是,他写下了《梦想开始的地方》。
我的一张照片
翻看影集,一张老照片掉了下来。噢,是它,是那张珍藏在记忆深处的老照片。正是那一次难忘的旅行,使我懂得了勇敢的含义,体会到了男子汉的气概。
10岁那年,我和爸爸到都江鱼嘴旅游。抵达都江鱼嘴的那天早上,天灰蒙蒙的,过了一会儿,竟然下起了雷阵雨。正是因为雨的关系,我们的出游受阻,直到中午,我和爸爸才抵达游览地。
下车后,我看到了一座长约200米的铁索桥。我们刚学过《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前面的这座索桥比课文中的铁索桥稍好一点,上面铺着木板,木板间相隔大约有5厘米。爸爸说我们要从这座桥走到对岸去。我慌了:“爸爸,我怕!掉下去了怎么办呢?”“没关系,我儿子是男子汉,最勇敢了。”爸爸微笑着说。
在爸爸的鼓励下,我战战兢兢地伸出脚踏上了木板。哪知刚踏上去,木板就摇晃起来。我又怕又慌,被雨打湿的木板在脚下一滑,一下子摔了个四仰八叉。爸爸看我心惊胆战的样子,就激我:“谁不自己走过去,谁就是胆小鬼!”我好胜心强,一下子就中了爸爸的计,大叫:“豁出了,谁怕谁呀!”于是拍拍屁股,重新上路。一步,两步,三步.........我向蜗牛似的慢慢向前挪动。“爸爸,桥在动!我怕!”我扶住两边的铁索,站在那儿不敢动了。“是不是桥要断了?竞竞,快往前跑!”爸爸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听了,心跳更快,也不敢回头看爸爸一下。正在这时,“嗖”的一声,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从我身边冲了过去。他走得那么轻捷,那么稳健,让我诧异而又羡慕。他能走得好,难道我就走不好吗?一股莫名的力量从我心中升腾而起,我也要像他一样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于是,我跟在他身后向前冲去。说来也怪,这时桥也不摇了,脚下的木板也不滑了,和平时走平地完全没有分别。
到了对岸,过了一会儿,爸爸才到。老远,他就冲我竖起了大拇指,然后和我一道与索桥合影留恋,说要纪念一个勇敢小男孩的诞生。照完相,他得意地说,他在身后摇动铁索,让我置于险境而后跑,是大大的高明之举。他哪里知道,并不是他的“战术”奏效,而是一个勇敢无畏的小男孩给了我勇气,让我体验到了做男子汉的喜悦和自豪。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今天看见这张老照片,仍有一股豪情荡漾在我心头。
点评:本文语言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动作描写都十分传神,充分显示了“我”过桥前的紧张,过桥时的勇敢,以及过桥后的自豪和欣喜。文章结构严谨,开头由老照片引出了这次难忘的过桥经历,接着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过桥的经过与结果,结尾又写出了老照片给我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有头有尾,层次清晰。
文言文阅读练习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⑥与之④食。起之不食以俟①者,恐②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注释】①俟(sì):等待 ②恐:恐怕,担心 ③暮:夜晚 ④之:代词,之老友。⑤令:派、使、让⑥方:才⑦信:信用。⑧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1、解释字
①昔吴起出()②期返而食()
③其为信若此()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2、翻译句子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②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现代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15分)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该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fūyǎn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7.根据拼音写汉字 fū yǎn()(2分)
18.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1分)
19.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1.“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第二次,“我”曾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3)22.“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八单元作文(精选)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六年级语文八单元作文
范文
我的绘画之路
从小,我就对绘画有着特殊的情感。记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问我想学点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学画画。”于是,我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绘画不仅给我带来了乐趣,也给我带来了好朋友似的安慰。在我开心的时候,用彩笔画下自己的喜悦;在我不开心的时候,用颜料画下自己的烦恼。绘画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绘画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无论是漫画、水粉画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尤其是漫画人物,是我一直以来酷爱的。虽然没有老师的指导,但我一直自己在努力,自己在尝试怎样把漫画人物画得更好。从开始画漫画到现在,我已经用掉了不知多少本素描本,现在翻出来看,别有一番风味,尽管以前画的不是很好,但每一副画都凝聚了我对绘画的热爱。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漫画水平是非常棒的,虽然我恨日本人,但他们的漫画水平,确实让我佩服。在家里有了电脑之后,我便在网上找一些日本的漫画,然后自己临摹下来,久而久之,自己的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不光是漫画,其他的我也非常喜欢。在小学的时候,我一直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参加绘画班,还参加过好几次等级考试,一本本证书我一直珍藏着。
我的一个姐姐也十分喜欢绘画。在她房间里的白墙上,可以看到她的画——那是她在10多岁的时候,不顾她妈妈的反对,执意要在自己的墙上,画上最美的东西,她大胆、粗矿的线条深深让我体会到她对绘画的热爱,于是,我跟她有了共同话题。此外,服装设计和家居装潢我也很喜欢。它们都给我以美的享受。我有一本素描本特别是设计服装的,有时候画了几副,就拿去给我姐姐看,让她给我提点意见。
我觉得,绘画是一样很高雅的艺术,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现在会伴随着我走下去,我相信,以后也会,绘画会伴随着我的一生。因为,我对它有独特的感情。以前,我学过电子琴、古筝、书法等等,但都没有坚持下来,惟独绘画,我坚持了将近有10年了,这份感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很开心,无论在什么时候,绘画都能陪伴我。无论怎么样,我都不会放弃绘画。
第四篇:六年级下语文学案-春风-沪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春风》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找出描写北方春风气势和力量的词句,体会北方春风粗犷、壮美的特点。
2、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学习理解。
3、学习文中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体会作者对北方春风的赞美之情。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明确、拓展练习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读目标,明方向)
导入: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争荣,更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南国春天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春风图。江南的春风是那样的轻柔、清新、悦耳。北方的春风是不是与江南的春风不同的呢?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林斤澜的《春风》,来感受一下北方的春风粗犷、壮美的特点。
二、朗读课文、夯实基础(通过朗读明确字音,词义,为理解课文打下好的基础。)
1、了解作者:
林斤澜,当代作家,浙江温州人。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做好批注。)①在文中圈点生字词,并给加黑字注音。
冰砚()冰溜()冰碴()乍暖还寒()粗犷()大靸鞋()刮折()呜呜吹号()②根据解释写出文中的词语:():评论好坏。():将养,休息和调养。():消除心中的气愤。
三、精读文章、理解课文(通过朗读、精读课文,自主学习理解,小组交流后展示)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最
xiaoxue.xuekeedu.com
能表现特点)的词句。你感觉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感情是怎样的。是讨厌、还是喜爱?
2、作者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北国的春风,请分别勾画出来,并朗读展示,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并概括在下面。
3、朗读第9、10自然段,你能看出来这两段描写春风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吗? 并稍作分析。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升(再看我们的动手能力,相信自己!)
1、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
2、江南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有什么不同?试概括在下面。你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哦,不要模棱两可。)
3、下面三句中有一处标点错误和一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①今年的5月15日,是台州的首个《慈善公益日》。②台州各地广泛开展了募捐、义卖、义诊、义演等慈善活动。③大家积极参与,一颗颗爱心铸造成一片爱的海洋。
⑴标点错误的是第 句,修改意见: ⑵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意见:
4、试背诵“一夜之间„„好不痛快人也”。
五、课后反思、促我发展(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之间可以使他们降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把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运用对比(第衬托(第6、7段)的手法
“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时间:“一夜之间”、“忽然”
范围:“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动作:“扑”、“漫”、“插”“灌”
声音:“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撒拉撒拉 感觉:“如无数的针扎”
xiaoxue.xuekeedu.com
②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四、比一比
齐读课文3、4、9、10段。
北方的春风:强劲、粗犷。扫尽残冬,催生万物
南方的春风:温柔、温暖。柳絮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北方的春风是力大无穷的好汉 南方的春风是柔情万般的姑娘
1、比较一下
五、想一想
1、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斗艳的声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
第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这是抑、抑北国春风。
第3、4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引用诗句“暮春三月,江南„„”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与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国春风扬南国的春风吗?不是
第5段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作者为什么能把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春风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风虽然“粗暴”却别有一番诗意的美,有毫不逊色于江南春景的另一种美好。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无比的深情,歌颂了北国之春的别具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宛如北方的汉子粗犷、豪放、雄健、粗犷之美。
xiaoxue.xuekeedu.com
3、第10、11段,作者再次和江南春风作对比,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使江南春天那霉腐湿闷之感更为具体可感,通过对比使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达到了扬的目的。抒写了怀念之情。
六、练一练
春天的雨与大夏天的雨肯定是不同的,你感觉到了吗?请写两个描写春雨与夏天的雨的片断。相信你一定能够写出你的喜好的。
板书设计 春风
厌恶――怀念――喜爱 北
南
北 抑――――扬――――
五、巩固提升(针对考试的练习,能提高你的“实战”水平哦!)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试着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1、眼前这只筏子,大约是雁滩公社某个大队的交通运输工具,你看它马不停蹄,顺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滩。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写出了 __________。
2、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分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写出了 __________。
六、课外积累:试找出一些有关黄河的诗句
《春风》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
粗犷、豪壮、,领会作者感情。
2、理解、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明确、拓展练习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读目标,明方向)
xiaoxue.xuekeedu.com
二、课文研读(根据目标,明确重点,参考提示。有条不紊的完成本节课学习)
1、细读课文后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在课本上标注出来。并仿照例子举出一个有代表性的修辞分析在下面。
例: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表现的春天的新和生机。
2、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态度有明显的变化:开篇写的是对春风的 __________,而后文却是对春风的__________。这就是我们以前曾经说过即__________。它的好处是:起强调作用,更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具体到本文中就是:
3、无论是江南的春风还是背过的春风,它们往往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请你举出两句描写春风的诗句来吧!
三、拓展延伸(两课在一起的实战比较训练,更能增强我们的考试能力)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酝酿()抖擞()薄烟()发霉()宛转()2.《春》一文的作者是,《春风》一文作者是。3.按原文填空:
⑴《春》中概写春天景色的一组排比句是: ⑵《春》中描写春花的一组排比句是:
⑶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
过山头,过山梁,山沟,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aoxue.xuekeedu.com
春日的秧苗yùn __________育着农人的希望。收获的季节,丰收的人家踏实地享受着秋日的kuì__________闲聊中春夏那些辛勤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间透着一种惬意。倦懒耕耘的人们则àn__________然神伤地敲打着生锈的犁耙,面对歉收,ào __________悔那些huāng__________废的岁月。看来,在拥有希望的同时,还要努力地付出汗水。
5、试背诵最后三段,默写第九段。
四、课后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
第五篇:八上第二次作文讲解
岁月的礼物
审题:岁月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可以指一段时期,也可以指一段生活经历。
礼物在这里不应理解为具体的有形的礼物,若理解为抽象的无形的礼物会更有深义,比如:某种心得、感悟、生活体验、道理,或者一种情感的收获等等。
题材:
(1)某次经历给你的生活感悟
刘康:和爷爷赶集,体悟到了生活的苦,成为克服困难的动力
付磊喆:跟着爷爷种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不容易
夏子期:面对朋友的分别,懂得了微笑面对是一种更好的姿态、胸襟
朱俐蓉:家人给自己过生日,感悟到亲情是岁月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何欣喻:独自坐船去奶奶家的经历,收获了成长的喜悦
徐爵:钓鱼的经历,学会了做任何事都要耐心
鲍梦蝶:和小伙伴爬峭壁的经历,给了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
姚贝妮:陌生人对自己的帮助,明白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施景乔:朋友对自己的帮助,友情是岁月的礼物
(2)随着时间的流逝,某种成熟的转变
孙佩佩:由忽视母亲的爱,变得理解了母亲的付出
王佳莹:一次对母亲的误解,最终明白了母亲的爱
曹依勤:误解父亲,感受到了父爱一直默默地在身边
张巍钟:由小学的胆小、不敢交朋友,到现在的勇敢
汪利群:感悟到父亲为自己辛勤付出,自己要承担应有的责任的道理
构思:巧用铺垫、环境描写、欲扬先抑、侧面烘托等等,情节上要有起伏、曲折会更好。
开头:语言要形象化,最后一句话要引出下文(和你的事件相关联)。
结尾:一定要点题,而且点题要明确化!指出岁月的礼物是什么。此外,要注意简练,别超过三行。能使主题有所深化,就更妙了!
你们的毛病:
开头啰嗦、结尾不明确化点题、故事叙述没有重点、缺少细节
高分作文必备要素:(1)好的开头:
落叶飘下,响起离别的飒飒;夕阳西下,洒下最后的余辉;热泪留下,忆起了朋友的离别。曾经形影不离的我们,如今却各奔东西。(夏子期)乍暖还寒,冷空气在脖子间穿梭,像个顽皮的孩子似的。我不禁缩了缩脖子,拉紧衣裤,使劲蹬了蹬脚,一脑子不满与抱怨:这鬼天气!(王佳莹)岁月的车轮在沙滩上缓慢碾过,被沙子覆没着的贝壳脱颖而出,那些五彩缤纷的贝壳都承载着岁月流逝的痕迹,而那最为璀璨的一片将是岁月馈赠给我的最好礼物。(曹依勤)
岁月沧桑,人生百味,岁月给了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少年抱负;给了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老年壮志;也给了我“天道酬勤,自强不息”的生活感悟。(刘康)
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河底的积石被不断冲刷,从起初的锋利尖锐变得光滑平整。河水还在日复一日流动着,但是河底的积石早已改头换面,它的改变是因为岁月的磨砺。(王婧鑫)
(2)好的结尾:
又是如那一夜的秋瑟,扬起嘴角的微笑,但我明白了要微笑地面对离别,让自己不再悲伤,或许这是岁月带给我的最好礼物。(夏子期)
父亲的背影如此疲惫、温暖……我终于明白了那便是岁月给我的最为真挚的礼物,就如沙滩上那璀璨的贝壳,时光的流逝只会让它更加焕发光彩!(曹依勤)(3)巧用环境描写:
记得那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吧!那个时候天还飘着一些雪花,它们都纷纷撒落在大街上和干枯的树枝上。显得多么美啊!可是在人流稀疏的大街上,却又显得那么凄凉,那么悲伤。(丁艳)
走到窗口,夜幕早已降临,正是玩家灯火的时候,几只飞蛾在路灯旁你推我挤,仿佛都渴望得到灯光的温暖,而天上的几颗星星则孤单地站着岗,一闪一闪地望着我,陪伴着我这个等待父母回家的小孩……(孙佩佩)
(4)注意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我捧起那块护身玉,月光洒在护身玉上,泪水溅在上面激起了美丽的浪花,却洗刷不掉父亲的恩情。(曹依勤)
岁月在他的脸上肆意任为,留下了深深的沟壑,宽大的手上长满了老茧和冻疮,眼白色的发丝随风舞动。(钱思雨)
他那一双枯柴似的手臂好像有着无穷的力量,足以抱着我绕小村庄一周。(姚谏涵)
我心里酸酸的,突然觉得是我偷走了妈妈的岁月。风餐露宿之时,栉风沐雨之时,披星戴月之时……母亲都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孙佩佩)
爱心天使的感谢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只迷失方向的蝴蝶,虽然美丽却看不到前景;我是一只柔弱无力的小鸟,虽有翅膀却无法飞翔。可自从遇上了您,我的生活便有了生气。
您没有常人所赞美的那种甜蜜的微笑,也没有大家所欣赏的那种柔情的细语,可在我心里,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在传递着爱的暖流。
那一次,在我为朋友的误会而深感痛苦的时候,您凭借一段朗诵走进了我的世界。那天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只见您稍一酝酿,深呼吸之后,便静静地朗读起来。看到您的样子,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是嘛,瞧您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我禁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可您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渐渐地,您越吟越带劲,越诵越凄切。听得出,您近乎沙哑的声音是理智克制感情的结果。默无声息的教室里,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感动的神情。
有些事已渐渐淡忘,可当时您讲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头:“将充满爱心的画面记在心头,才会成为传递爱心的天使。”您的目光与我接触的那一瞬间,我这个一直受人冷落的学生,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父爱的暖流。
毕业前的那次班会课,气氛很热烈。夕阳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有一个“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提议进入表决程序,可由于复习紧张,没有一个人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想撤销提议。您“唰”地从后排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虽然没有同学支持,我还是要投一票!”我更忘不了您那面带微笑的赞许:“人要有感恩之心啊!还记得我说过的话么,你就是传递爱心的天使!”
您的一句话,让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是您的那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关爱他人与被人关爱的快乐。一个曾经失落的孩子,就因为您的那一个眼神,那一句话语,真的变成了能够自由飞翔的“天使”。熟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的这份特别的关爱,一定会在我心中酿出香醇的心灵之泉。
【简评】同题作文新者胜。也许是美丽的考题拔动了心弦,小作者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之情便喷射而出,于是就有了这封书信。虽是书信,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平常的叙说,而是紧紧抓住了两件平凡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语文课上的一个眼神,让倍受失落的作者涌上了一股“父爱的暖流”;班会课上的那一票“支持”,更让作者享受到了“爱心天使”的快乐。老师爱学生、学生爱社会,一股感恩之泉就这样在师生之间欢畅地淌了出来。
【满分真经】用书信抒发情感,自然;用细节表达主题,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