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作文讲解(下)

时间:2019-05-13 04:2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升本作文讲解(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升本作文讲解(下)》。

第一篇:专升本作文讲解(下)

自我介绍 文体介绍 散文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有驾驭文章的能力和优美的文笔,不推荐。推荐阅读:朱自清,林清玄,沈从文等 说明文

1、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它往往表现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

怎样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一要认真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二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其“异”,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

2、要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就采用“空间”顺序。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如果为了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就以“程序”为序,即按操作行为的先后标明序号逐一加以解说。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顺序。如《中国石拱桥》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采用的是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逻辑顺序,《故宫博物院》对故宫建筑物的说明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大自然的语言》对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的说明采用的是时间顺序,而对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则采用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3、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作比较、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下定义等。比如要说明沙漠地区的日照时间长:“那里日照时间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通过列数据、作比较,就形象地突出了沙漠地区日照时间长的特点。再如,要说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浆比较一下。水同豆浆一比较,白色的是豆浆而不是水。水,什么颜色都没有。

4、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这些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既可平平实实,也可生动活泼。如,写作时采用比喻、拟人、对话、自述、讲故事等说明方法都可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专业性强,不推荐。记叙文

一、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二、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三、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四、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写作文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情景关系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七、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这是叙事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个要素组成的。在叙述的时候,要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一般不要省略。这样才会使读者对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例文:如此常识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厂长大惑不解:“怎么?张师傅对你太严厉?”“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行,没问题。”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原先厂里安排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重头再来;犯了错误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

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兄弟,这你就不懂了。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 :“常识?狗屁常识!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好好学吧。”小王点点头,继续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称道,首先是标题写得很有水平,用了一个“如此”就点明了全文批判讽刺的态度。其次,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结构紧凑、严谨,前后呼应(张徐二人前后对比);作者对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欧亨利),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第三,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颇生动、准确、传神。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文章贴近实际,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文章立意积极向上,传递吃一种正能量。这是重点。(与扶老人对比)议论文(比较容易驾驭和写出深度,非常适合应试,强力推荐。)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日常积累))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论点就是观点。论据就是素材,可以详写、略写组合叙述、正反对照。

论证就是总结、圆润,可以总结论证、反问论证、设问论证,使得素材和观点有联系。

【例1】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一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成了日军的战利品。可见,细节决定了胜负成败。

细节可定胜负。——观点

可见,细节决定了胜负成败。——论证 中日甲午„„„„战利品——素材详写 详写:100字-120字

【例2】敢于直面危机,是屹立于生活的根本。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地区发生了9.0级地震,引发了巨型海啸,导致核电站泄漏。城市建筑倒塌严重,死伤无数。不少公路、桥梁发生崩裂、倒塌,山边的住屋被土石掩埋。然而,日本及东亚人民齐心协力,拿出直面危机的勇气,最终战胜了灾难,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海啸难挡,地震无情,没有敢于直面危机的胆识,他们能渡过难关吗?当然不能。

敢于直面危机,是屹立于生活的根本。--观点

2011年„„„„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素材详写 海啸难挡„„吗?当然不能——设问论证

【例3】超越精神是一种难得的品格。因为超越精神,菲尔普斯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八次参赛,八夺金牌,八破记录,成为毫无争议的泳坛巨匠;因为超越精神,博尔特一而再、再而三地刷新自己保持的100米、200米世界记录,成为国际田坛的一颗明星;因为超越精神,青藏铁路建设者们才可能在世界屋脊上建设起一座“天路”,把现代文明的光辉照耀在青藏高原上„„没有了超越精神,他们还可能拥有如此强大的精神品格吗?

超越精神是一种难得的品格。--观点

因为超越精神,XXX„„„„;因为超越精神,XXX„„„„;因为超越精神,XXX„„„„——略写组合叙述 没有了„„,还可能„„吗?——反问论证 【这是略写组合叙述,用三个“因为„„”,把菲尔普斯、博尔特、青藏铁路建设者集合在一起。第一句为观点,加上三个略写组合,最后用反问论证,强调语气,圆润整个一段。】

【例4】懂得超越精神,时代将会呈现新的风采,失去超越精神,民族会变得黯淡无光。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时代,一步步迈进,一步步超越,社会呈现新的繁荣面貌;而晚清王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拒绝新兴事物的探索与发掘,直接引发了清朝的没落与衰亡。所以,一个人、一个民族都需要超越精神。

懂得超越精神,时代将会呈现新的风采;失去超越精神,民族会变得黯淡无光。——观点的对比

1978年,„„繁荣面貌;晚清,„„没落与衰亡。——素材的对比 所以,一个人、一个民族都需要超越精神。---总结论证

【这是正反对照举例,用正面改革开放和反面闭关锁国叠加在一起。第一句为观点,加上正反对照,最后一句总结论证。】

【例5】个性是一种自我的张扬。没有个性,哪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的慷慨与悲凉?没有个性,哪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与飘逸?没有个性,哪有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与顿挫?没有个性,哪有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与开朗„„因为个性,曹操、李白、杜甫、苏轼才完成了自我人生的抒发与张扬,他们的诗篇才得以被后人铭记。

个性是一种自我的张扬。--观点

没有个性,哪有XXX“„„,„„”的AA与BB?——反问语气、略写组合、排比 因为个性,„„才完成了„„抒发与张扬,„„才得以被后人铭记。---总结论证

【例6】独特的个性是一种自我的张扬。因为个性,我们才感受到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的慷慨与悲凉;因为个性,我们才感受到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与飘逸;因为个性,我们才感受到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与顿挫;因为个性,我们才感受到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与开朗„„如果失去了个性,曹操、李白、杜甫、苏轼还可能完成自我人生的抒发与张扬吗?他们的诗篇还会被后人铭记吗?

独特的个性是一种自我的张扬。--观点

因为个性,我们才感受到XX“„„,„„”的AA与BB?——陈述语气、略写组合、排比 如果失去了个性,„„„„还可能„„吗?——反问论证 【例7】青春挥洒出光芒。姚明,凭借着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在美国职业篮坛展示了一个勤奋、幽默、机智、低调的现代中国人的形象。他用竞技体育的魅力感染国人,探索世界、超越人生。姚明用自己的体魄,扬起青春的风帆,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这是典型的详写,细致描述姚明,第一句为观点,加上详细叙述的素材,最后一句总结论证,使得姚明与青春、光芒结合在一起。】

青春挥洒出光芒。--观点 姚明素材---详写

姚明用自己的体魄,扬起青春的风帆,散发出独特的光芒。--总结论证 观点明晰、素材(或者详写、或者略写组合叙述、或者正反对照)、论证(或总结、或反问、或设问)——三要素充分

例文谈坚持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首段点明论点)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利用排比凸显气势,同时交代分论点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举例论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看过一副漫画,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井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正反对比论证)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段末段首呼应,结构更加完整)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正反对比论证,有古有今,古今对比)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有模板可循(多读别人的好文章,找出规律,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内容:有话可说,多多积累素材

首先建议考生注重积累材料,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时局,关注人生,用心体味生活。考生要善于从社会生活中发现亮点,积累素材;要善于观察生活,处处做有心人,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还要深入思考生活。

积累资料和素材的途径很多,考生还可以从传媒材料中获取信息。可以看电视,新闻联播、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甚至一些谈话类栏目都会使人增长知识,报纸、杂志包括《读者》杂志等,都可以多看看,吸收其中感人的真善美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仅为考试,对个人发展和成长也都有启迪意义。像“感动中国”的那些优秀人物,对每个人认识社会、严于律己、积极奋进都有积极意义。

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是写的基础,善读才能善写,“写”在古文中同“泻”,就是倾吐和表情达意,读则是理解吸收,吸收越多,能倾吐的就越多。在阅读优秀作品包括书刊杂志上的好文章时,要学其行文方式,学其布局谋篇,学其思路、取材,学其作题。名人警句也是考生可以积累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人生也都有启示意义。

利用新鲜的社会实例,更能凸显主人翁意识。08成考:沟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行为方式。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沟通。沟通可以加强了解,化解矛盾,增进友谊,促进和谐。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议论文,列提纲,15-20min)(总)沟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分1)沟通与不沟通会导致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分2)“沟通”会影响到大事的成败。(分3)沟通其实可以很容易。(分1的论据)

项羽与刘邦的故事则是最典型的例子。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人称楚霸王,却因为他有勇无谋且不善于用人来弥补自身不足,最终落了个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下场。其实当时项羽账下人才济济,但他刚愎自用,不愿听从下属的意见,只是一意孤行。就因为他从不与部下很好沟通,所以导致他有真才实学无用武之地。陈平、张良只当个普通将领;韩信只给个守账差事,屡次献策不被采纳。他们无法与项羽沟通,抱负难以施展,于是都相继流至刘邦帐下,终助刘邦一统天下。而老臣范增,虽贵为亚父,但还是被项羽遣回家乡,病死途中,项羽众叛亲离,除了失败别无他途。这能怪谁,这只能归咎于项羽自己无法与属下沟通,以至失天下。而刘邦则与之恰恰相反,他明白只有与属下沟通,共商大计,才会有更好的战争策略。所以他则表示,他之所以得天下,靠的是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刘邦能够与属不沟通,使自己的不足得到弥补,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由此可见,只有善于沟通的人,才会最终胜利。

(分2的论据)7月6日,2012年奥运会申办活动拉开帷幕,本次将在伦敦、巴黎、马德里、纽约、莫斯科五个申奥城市中选出一个。各个城市的宣传片、陈述都做得很不错,不过更多的人看好巴黎,因为巴黎这是第三次申奥了,况且他们的实力也很强,陈述充满了文化底蕴,安全保障也是做的最出色的。当罗格宣布最后的结果是伦敦时,人们一片哗然。巴黎到底输在哪儿呢?原来英国首相布莱尔和国际奥委会的高级官员亲密接触过,他与国际奥委会成员的沟通会使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对伦敦认识得更深刻,了解得更具体,印象会更深更好,从而决定事情的成败。这足以说明沟通的重要性。

(分3论据)

“精神的沟通用不着语言,只要是两颗充满爱的心就行了”近几年,有两个吃一直走在社会的风头浪尖上,这是让人头疼又失落的“叛逆期”和“代沟”.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太多的人给予我们关怀,父母们不愿自己的孩子活得辛苦,活的难受,所以愿意帮孩子们计划未来,而作为孩子,他们更愿意自主和自由,缺少沟通的孩子与父母之间,就这样产生了代沟,倔强的孩子步入了叛逆期.父母落泪,孩子伤心,这样的场景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然而,只要双方都愿意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何尝不是办法?大家讲清了,一切都可以转变的.沟通可以很容易,一个微笑,一次拥抱,却可以让爱伴随着我们,只要我们带着一颗有爱的心面对,就可以接近完美.(结尾)沟通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也许你的成功就在于沟通,又或许你就是因为不善沟通才会离成功尚有一路之遥,那么,你一定要学会沟通,只有这样你的成功之路才会平坦,才会赢得鲜花和掌声。

10年成考:“执着”在佛教的教义中原指尘世事物的追逐不舍。但是对于尘世中的人来说,执着乃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他们身上往往都凝聚着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精神。

请以“执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执着,当褒扬)

执 着

执著是居里夫人提取出镭和铀的坚忍不懈;执着是化学家诺贝尔研制出火药的无所畏惧;执着是钱学森锻造出两弹一星的超人意志。

人生的主流应该是百折不挠的精神。一旦目标明确,就义无反顾毫不迟疑地勇往直前,不因暂时的成功而骄傲不前,也不因暂时的逆境萎靡不振,只是抱定一颗恒心永远不辍,这样的人生才会诞生大河奔流的气度与风范。

因为执著总有孤独相伴,执著总与痛苦为伍,执著的氛围总是清净的寂寞,而这些恰是绝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的。因此,真正拥有成就的人总是极少数的那一类。

凭借《千手观音》让世界记住自己的演员邰丽华,用曼妙的舞姿,清纯的微笑,执著的信念,创造了生命的极致。一位聋哑人,就这样感动了我们。从不幸被上帝夺去听力、声音,到默默无闻,不屈不挠的奋斗,再到2005年的惊鸿一现,她把自己成功的展示在他人的面前。她知道作为一名聋哑人只能用手势、动作展现自己。她选择了舞蹈,选择了执著,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成功的谱写了人生的绚丽篇章。她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执著与坚强的内涵。

追溯着世界的旅途,我看到了麦哲伦环游世界的梦想,他用广阔的胸怀迎接波澜壮阔的波涛,用梦想书写着生命的厚重与责任,纵使行程中的他遭到土著人的屠戮,现实的残酷却并没有将他的梦想抹杀削弱,后人沿着他梦想的轨迹,走向世界。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丑陋而顽固的现实一次又一次打击者这位“追梦者”,但他的梦想凝聚了所有黑人的正义和力量,现实,终于因他的执着而跪拜在这一伟大民族战士脚下。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执著的力量。

有了执著,生命的旅途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园的鲜花;有了执著,生命可以散射出最耀眼的光芒。

执著?变通?

雨说:“带上那滴落的花朵”;田野说:“带上那沉甸甸的稻谷”;高山说:“带上那飘香的瓜果”。倘使要得到如此的收获,该做什么呢?即执著与变通做好。

“守株待兔”中农夫的执着不但没等来撞死在木桩上的第二只兔子,而且地里的庄稼都荒废了,倘若农夫懂得变通,用一些可口的实物放在兔子经常出没的地方,然后挖陷阱,动物不就上钩了吗?由此可见,在你朝着你的愿望走去时,不要只顾执著,不懂变通,到头来,只能像农夫一样,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执著加上变通你才能收获成功。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变通与执著相结合,收获的果实才是可观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用“游击战”“农村包围城市”等斗争方式打退敌人的进攻。这就是执著与变通相结合所取得的通路,而不是照搬苏联的“城市中心论”取得了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国家的巨大收获。难道这不是体现“执著与变通”相结合才能收获成功的道理吗?当今世界,倘若国家与国家之间,不懂的执着于各国的繁荣发展,变通于和平共处,那么世界前进的步伐能迈得如此飞快吗?

如此得知,要收获可观的结果必须把执着与变通结合起来。

执著与变通相结合,迎来雨后空中美丽的彩虹,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天,健儿们奋起你们的步伐,中华儿女们持着执著与变通结合的态度建设国家让我们中华雄姿英发,意气奋发执著可使人成功,变通也可使人成功,执著可以使你具有愚公移山的大气,精卫填海的毅力,夸父迫日的热烈,变通也可以使你具有捷足先登的快感,“一览众山小”的豁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爽朗。它们筑成了你功成名就时的鲜花与掌声。

执著如果是化学反应的条件,那么变通就是催化剂,它们加速了反应速度,使拼搏的人早日达到成功的巅峰,领略湖光山色。

常见错误:

一、内容空洞,容易跑题

求新、求变是作文一向所追求的。但若以为创新就是形式新奇古怪,不注重深刻,就一味在形式上创新:一会儿总经理日记,一会儿四幕剧,一会儿给联合国写信,一会儿去太空旅行„„告诫一句,作文“内容为王”,例子充足,论证严谨,描写到位,最普通的形式也能拿高分。

容易跑题,作文的半路杀出程咬金。有时面对一个话题,刚刚写作时,还好似切题的。但是,在行文中,经过层层推演,离话题则越来越远,从而使文章前后脱节。比如,以“人生之美”为话题,一个学生确定了这样的写作角度,“人生之美在于紧紧把握今天”,这个角度是符合话题要求的,但是,在行文中,他用这样几个要点去阐释:“今天最美,把所要作的事推到明天是向生命赊欠账单”;“今天最美,所有梦想的终点都可以用今天的跋涉去逼近”。显然,他是由“人生之美”转向了“今天之美”。再如以“课桌文化”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把课桌文化放到校园中去考察,这本来是正确的,但是,后面则有课桌文化不自觉地写成校园文化,大谈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却回不到本题“课桌文化”上去。

二、立意肤浅、思想幼稚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立意的高低、正误直接影响到作文得分。但是许多同学因为社会阅历、思想认识等的局限,还是在立意上暴露出了诸多的弊端。存在立意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我们有些考生记住了材料故事,却没有领会故事的真谛,在作文中化用这些故事的时候,让人觉得特别不真实,令人反感。考生就必须对话题材料进行深入思考,使用材料后必须围绕话题进行事实上的描绘或者理论上的阐释。有些考生思想幼稚,更是令人遗憾。

三、文体不明,且不会自圆其说

在阅卷场上,阅卷老师普遍感到考生的文体意识较弱。记叙文,缺少矛盾冲突,叙述事情没有跌宕起伏;议论文,材料不典型,观点与材料“水是水,油是油”,不圆润;散文,内容空泛,单纯追求框架式的排比。考生很重视字数要求,但因为下笔前缺乏整体构思,想到的内容写完后,还不够600字,就记叙不够议论补,议论不够记叙补,凑足字数。因此,阅卷场上,分不清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的文章着实不少。还有考生不管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先把材料一字不漏地抄下来,用这两三百字垫底,对文体根本不加考虑,这样的作文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四、虚情假意,胡编乱造

文贵情真,专转本作文也不例外。遗憾的是,一些考生完全背离这一作文原则,胡编乱造,内容夸大虚假,骗取同情,以致让阅卷老师望而生厌。作文题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有位学生写的题目是《红烛》,内容是这样的:就读于某重点大学师范系,父亲又在市里身居要职的一位女大学生,毕业那天,她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到一个小山村去做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这样的材料是可以写的,但这位考生后面所写更是人为地拔高人物形象,他写道:有几个孩子的家长认为读书没有用,还不如到城里去打工,还能给家里省不少钱,她得知后,只说了一句话,一句出人意料的话:“这些孩子的学费以后由我承担。”„„从那以后,村民都叫她“菩萨”。直到有一天,在课堂上,她突然昏倒在地。她的父母和男友都赶来了,劝她早日离开这个鬼地方。回到城里,而她躺在病床上,却又出人意料的宣布:“我知道你们都很爱我,但我真的不能放弃我人生的目标呀„„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这里所写给人一种架空不真实之感。最后又写道:她,依然带着重病讲课,一直到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好像只有为教育事业献出生命,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会博得人们的同情。因此,考场作文感情要真挚。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无病呻吟”,不要“矫揉造作”,符合日常逻辑,不要“假大”;二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五、思想偏激,低级庸俗

所有考场作文都应注意思想积极,健康向上,考试都是带有正向引导性的,偏偏有些同学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独立,富有个性,在考场上玩火。

有的考生写作能力很强,作文感情充沛,但认识上出现偏差,结果得了低分。例如“诚信”、“心灵的选择”这类指向性单一的作文,考生不要去求异思维,说“诚信吃亏”、“选择救人不好”等言论,这是认识上的糊涂虫。联系现实生活时,一味指责社会的黑暗面,不禁试问:你除了抱怨还有什么?指责也要有分寸。部分考生对社会丧失信心,玩世不恭,把什么事物都说成一团漆黑,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只要说到中国就什么都不如西方好,好像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对于这些负面的,必须要提建设性意见。希望大家能用一个健康的、理性的、稳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去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做出自己的剖析和见解。此外,不要使用新新人类的“时髦”语言,以免评卷老师反感

第二篇:专升本政治第17讲讲义

第九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上)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把它作为中国革命、建设的行动指南。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会犯错误,甚至走向失败。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不动摇。

在1938年10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后来毛泽东常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这一命题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其次,这一命题强调要把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再次,这一命题强调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形成符合新的实践的新理论;最后,这一命题还强调要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使之通过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达出来。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须做到:

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②增强全党的总体理论素养,提高全党的总体理论水平;

③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页

④始终站在时代高度,树立世界眼光。

⑤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理论创新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实际上可以作出两种分类: 一是按照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来划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可以分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样四个大的理论成果;二是按照理论内容及其主题来划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可以分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两个大的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为毛泽东思想形成提供了时代条件、思想理论渊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此之前,中国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上是隔绝的,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人还寥寥无几。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国际环境和时代条件的形象描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科学指导思想,就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

2页

第三篇:专升本政治第34讲讲义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为什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原因是:

第一,我国政治体制本身还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

第二,第三,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

第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经验。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的三个要点:

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第二,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第三,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二、实行依法治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第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第四,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页

第七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这种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第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第三,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四,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第五,今天在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就更显得突出。

总之,一个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一个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一个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这就是我们今天对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社会主义如果没有这个特征,就不是一个完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和保证,就会使现代化丢失政治方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我们不能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也不能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更不能以削弱甚至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越是发展经济,越是要抓好精神文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指导思想规定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指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精神文明的任务和方向。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是: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义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没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包括理论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同、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三)、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也包括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娱乐活动,使人民在紧张劳动后的休息中,得到高尚趣味的精神上的享受。这些可以概括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面。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信和主导,和谐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方向、失去根本。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一体系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民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把握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3、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附2010年考题:

1、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著名论断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第四篇:2010语文(专升本) 精讲班8

第五讲

第十二篇论快乐

钱钟书

一、作者简介

1.钱钟书(1910— 2009),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自幼受传统经史教育,国学根基深厚。后来在清华大学、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学习时,又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曾任西南联大、暨南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钱钟书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文学、哲学、训诂学、心理学诸方面均有重要成就。主要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旧文四篇》、《宋诗选注》、《也是集》等。另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等文学作品,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见长。

2.1938年,钱钟书从英法留学归来,任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第二年开始,他发表了一系列随笔作品。1941年,他从这些文章中挑选出10篇,结集出版,命名为《写在人生边上》。《论快乐》是其中一篇。

二、本文主旨

快乐是短暂的,但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对快乐的追求这是人生的精神力量源泉。

三、课文分析

文章开头证明快乐是短暂的,“永远快乐”是不能实现的。接着论述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人类可以凭借精神自由获得快乐。最后指出了上述两个结论的矛盾之处,以一句“矛盾是智慧的代价”作结,将这一话题上升到哲学层面,引发读者作进一步思考。尽管作者没有刻意地以自己的观点去指导读者,教训读者,但在富有思辩色彩的文字中,读者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肯定,对快乐人生的追求。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先从语言与心理的角度分析“快”与“乐”的关系,接着指出快乐无法永远。

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谈快乐在人生中的地位,它是人生永远的诱惑和希望,而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

第三部分(第五、六自然段):指出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人生仍能快乐。

《论快乐》所论述的快乐,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作者认为快乐是短暂的,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对快乐的追求是人生永不悲观的精神源泉。

这篇探索人生哲理的文章,包蕴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作者用冷峻的眼光看社会,以深刻独到的见解谈人生,充满深刻哲理,令人深思回味。

四、要点分析

1.文中的引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本文引用丰富,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例如“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西游记》、“鬼言三年,人间三日”《酉阳杂俎》反映着人们体会快乐时对时间的感受。“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苏东坡)说明人们能够苦中作乐,从病痛中滤出快活来。病是“教人学会休息的女教师”表明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说明快乐主要由精神决定。文中的引用熔学识、智慧、知性、理趣与才情、辞采、感情、情趣于一炉,使读者在欣赏中得到一种智性的满足。

2.本文的题目叫“论快乐”,围绕着快乐开展议论但却看不出论证的痕迹来,作者是怎样达到这个境界的?

本文围绕着快乐展开议论,思路八方投射,行文跳跃性强,但议论时却看不出痕迹来,主要是作者行文意脉贯通,结构严谨。文章的第一部分引入论题,说明快乐短暂的特征。第二部分论述人们对快乐的永久向往和不懈追求,引出分论点之一——“人生虽痛苦”,但“终抱着快乐的希望”;还用例证法证明分论点二——“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第三部分将第一、第二部分的分论点结合起来,说明文章的主题,既然快乐是由人的精神来决定的,那么对快乐的追求与把握即成了人生永不悲观的精神源泉。

3.以本文为例说明钱钟书学者散文的特点。

钱钟书的学者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学识广博,征引丰富,语言精炼。作者目光敏锐,想象丰富,思路极为开阔,所涉及和引证的材料、例证,随手拈来,恰到好处。就国别而言,有中、法、德、古希腊、以色列等,典籍有《西游记》、《广异记》、《诗人日记》、《碎金集》等。知识则涉及语言学、神话、宗教、哲学、美学、疾病的文化学等。看社会,眼光冷峻,说人生,体味独到,充满哲理内涵,处处发人深思,思路八方投射,意理融贯凝聚,语言十分精炼。使读者在欣赏中得到一种智性的满足。

五、写作特点

文笔精炼,语言生动幽默,思路八方投射,行文跳跃性强,且意脉贯通,挥洒自如。充分展示出学者散文的风范。

1.联想丰富,征引繁富。

作者目光敏锐,想象丰富,思路极为开阔。所涉及和引证的材料、例证,随手拈来,恰到好处。就国别而言,有中、法、德、古希腊、以色列等。典籍有《西游记》、《广异记》、《诗人日记》、《碎金集》等。知识则涉及语言学、神话、宗教、哲学、美学、疾病的文化学等。其特点是熔学识、智慧、知识、理趣与才情、辞采、感性、情趣于一炉,使读者在欣赏中得到一种智性的满足。

2.行文跳跃,结构严谨。

思路开阔势必行文跳跃,尽管如此,本文结构却十分严谨。文章的第一部分引入论题,说明快乐短暂的特征。第二部分论述人们对快乐的永久向往和不懈追求,引出分论点之一——“人生虽痛苦”,但“终抱着快乐的希望”;还用例证法证明分论点二——“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第三部分将第一、第二部分的分论点结合起来,说明文章的主题。既然快乐是由人的精神来决定的,那么对快乐的追求与把握就成了人生永不悲观的精神源泉。

3.学识广博,语言精炼生动。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的序言表述过这样的意思:人生是一部大书,他只是以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随手在书边空白处留下零星随感。然而,学者的智慧与冷峻,深刻与广博依然从这一份随意之中透露出来。

作者看社会,眼光冷峻,说人生,体味独到,充满哲理内涵,处处发人深思。引述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名言、诗词小说。思路八方投射,意理却融贯凝聚,语言十分精炼。

4.比喻贴切

作者在论述中,恰当灵活地运用比喻,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简明具体。

第十三篇选 择 与 安 排

朱光潜

一、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年)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917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49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

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主要著述有:《文艺心理学》、《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谈文学》、《西方美学史》、《变态心理学》、《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以及多种译著。

二、文体知识

论说文是研讨或论述某一问题的文章。应站在一定理论高度观察和分析带有重要价值的现象,进而阐发一定的道理。论说文一般都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组成。论点是作者表明的主张或观点, 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点必须正确鲜明, 并有一定的新意。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它可以是事例, 也可以是理论, 一些数据亦可作为论据。论据必须典型、可靠、新鲜, 它和论点之间应有必然的联系。论证是指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 是以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它必须正确地巧妙地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五篇:诉讼调解下的司法公正

诉讼调解下的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法律存在的依据和社会公正的底线,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而司法公正则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和灵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法制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法院肩负着以司法的手段实现当事人期望的公平正义,调解和判决是人民法院解决民事纠纷、实现公平正义的两种主要方式。其中调解是当事人在中立的第三方说服教育下,互谅互让,从而解决争端的方式。为此,有人提出当事人放弃自己合法权利达成的调解使法律规定的权利大打折扣,有损司法公正。不少法官也持有相同的观点,致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提出的“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诉讼调解以当事人自愿和处分为基础,使纠纷得以解决,满足了法律追求的有序、稳定利益状态,司法公正以另类方式得以实现。

一、司法公正的本质

司法公正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司法公正的评价本质使司法公正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公正评价作为一种观念性活动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其主观性主要表现在,公正评价是从主体自身的利益、需要出发并以此为标准的,主体偏好不同、需求不同、所处的阶级、阶层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做出的公正评价是不同的。司法公正的客观性表现在:首先,构成价值关系客体的司法关系、司法现象、司法规范是既定的,人们无法选择他所处的历史条件。其次,公正的评价标准具有客观性。公正的评价的标准尽管是主体自身的利益、需要与需求,但这种利益、需要与需求的产生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受客观的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受经济基础的制约,是由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司法公正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的价值理念。司法公正是人类进入 1

文明社会以来,为解决各类社会冲突而追求或持有的一种法律理想和法律评价。它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处理各类案件过程中,既能运用体现公平原则的实现规范,确认和分配具体的权利和义务,以能使这其中确认和分配的过程与方式体现公平性。司法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精神内涵。

二、诉讼中追求的司法公正

与传统的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和谐社会”不同,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身份”向现代的“契约”的转换,使个人成长为平等的、独立的利益主体。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是马克思所主张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社会由一个个自由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所组成。这样的社会也必定是一个以人权保障为核心的社会。公正的司法是人的权利保障的最后防线,也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和谐社会扎根于公正的冲突解决机制。当发生纠纷后,公民将纠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包括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人民法院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将法律准确运用于诉讼裁判之中,是裁判的结果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之精神。在诉讼中,当事人通过对抗、强制的方式来分清是非,决出胜负,诉讼所断开的不仅仅是是非,可能还有当事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得当事人因为一次诉讼而结仇。诉讼的结果是一步步依法进行的,这样的裁决结果也就是所谓的司法公正。这有时可能并不能得到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的认可,但这样的司法公正是依法所得的,是法律公正的实现。

三、诉讼调解的定位

“民事诉讼调解在本质上是以合意为灵魂,以当事人处分权为基础,以审判权为保障的当事人旨在追求利益最优化

从而达成解决纠纷协议并由法院审查和确认的诉讼活动。”因此民事诉讼调解本质包括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合意是民事诉讼调解的灵魂,处分权是民事诉讼调解的行为基础,审判权是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保障。

(一)合意是民事诉讼调解的灵魂。“调解本质上是一

2种以合意为核心要素的解纷方式”。当事人的自愿与合意是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正当性所在,也是其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自愿性不仅是调解的本质特征和主要优势,也是调解的其他优势得以存在、得以正当化的基础。“调解在本质上就是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调解制度的基础就是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权。调解的正当性和有效性来源于当事人调解的意思自由,而这也正是对调解是否公正进行判断的基本标准,是调解制度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要保障当事人能够自由真实表达意思,就必须在调解程序中坚持调解自愿原则。”3

意思自治原则是私法的基石,不可避免地要延伸到诉讼领域,同时也需要诉讼法的公权力保障。意思自治原则延伸或渗透到民事程序法的调解领域,必然表现为民事诉讼调解的合意性特征,合意乃是民事诉讼调解的灵魂。富兰克· 沙德说:“只要纯化合意,即只要具备使合意出于真正的自发、自愿的条件,即使以对审判的需要为前提,调解也能够成为与审判并立的另一个重要的纠纷解决制度。这种制度的存在只能有好处,绝无带来坏处的可能。”

(二)处分权是民事诉讼调解的行为基础。处分权是民事诉讼调解的行为基础,它涉及了民事诉讼调解本质的另一个层面,即行为的层面。意志是行为的驱动力,行为则是意志的外化。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最能彰显当事人处分权,因为民事诉讼调解毕竟是“ 当事人自己解决纠纷的特殊渠道。”1吴海龙.民事诉讼调解控权论略.曹建明.程序公正与诉讼制度改革.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589.王建勋.关于调解的思考.法商研究.1996(6).吴兆祥.《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人民司法2004(10).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处分权,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则犹如空中楼阁,将丧失其存在的正当性。民事诉讼调解的过程尽管不免法院的介入,但是从总体上看则主要是当事行使权利的过程,是当事人自主处分自己诉讼权利和民事权利的过程。民事诉讼调解是最能彰显当事人处分权的一项制度,认识民事诉讼调解的处分权本质,树立民事诉讼调解权归属于当事人的观念具有重要价值。既然民事诉讼调解是当事人而不是法院的权利,当事人就是自主性的,而法院则是被动性的。民事诉讼调解就法院而言从权利本位向义务本位,就当事人而言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的双向转变,其实质就是国家干预处分权的弱化和市场主体限制审判权不当扩张的强化。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更好地理解调解是处分原则与干预原则结合运用的产物

(三)审判权是民事诉讼调解的权力保障。民事诉讼调解是法院对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和当事人对自己的民事诉讼权利和民事权利行使处分权的结合。民事诉讼调解中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强调并不意味着法院毫无作为。“只要解决纠纷是发生在诉讼程序之中,法院的职权介入就是必要的。民主的诉讼程序并不排斥国家的审判权,而且要有充分的权力,否则就不能叫诉讼。这是由‘民事诉讼是当事人通过国家公权力来解决私权方面纠纷’的性质所决定的。”4因此,审判权的积极介入并不会影响合意和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在诉讼程序过程中,如果没有法院的参与,程序的合法性与结果的正当性就难以得到保障,而且程序进展中所需要的技术问题又必须依靠法院来处理。民事诉讼调解活动的产生、发展、终结以及调解协议的形成,均为当事人处分权与法院审判权共同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当事人和法院在具体阶段所起的作用和就具体事项所作的处理不尽相同。

四、司法公正的另类解读 4 蔡虹.大陆民事诉讼调解与香港诉讼各解之比较.中国法学.1999(4).判决和调解都是司法公正的体现,都使纠纷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从根本上说法院调解非传统意义上的司法公正,或者说它只是体现了当事人双方在个案中可接受的司法公正。判决和调解的不同可以说明上述观点,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程序上不同。判决是由一方起诉而另一方被迫应诉,具有强制性、被动性,民事诉讼法对判决的各个程序做了详细的规定。调解的启动常常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双当事人在解决纠纷时态度积极,更富有建设性。

(二)从结果上看。判决主要是通过对抗过程实现,可以说对抗是诉讼公正的核心内容,严格依照实体法作出公正的判决。调解是在双方当事人互相让步、沟通、理解的基础上,由当事人自己提出双方都愿意接受的利益纠纷解决方案,是当事人意思自治,行使处分权的体现。

(三)结果救济上的不同。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判决不服未生效的,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判决生效后还可以提起申诉。调解一般是不允许上诉和再审,除非调解违反自愿原则,这是当事人可以请求上诉的唯一理由。

上述判决与调解的不同,可以看出在司法实践中性质相同的两个或几个案件,采用诉讼方式结案可能会适用相同的法律,进而得到类似的裁决结果,诉讼实现了司法公正,使同一法律在类似案件中得以适用。采用诉讼调解方式结案则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或调解的数额相差很多,此时不能说调解不公正,不公平。如果调解实现的结果与诉讼一样,追求的目的也与诉讼一样。调解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为实现效率、效益、缓和当事人之间矛盾的调解解决,以牺牲可能产生的微弱的代价是值得的、必要的,因为任何完美的东西只是一种理想而不是现实。调解是当事人自己启动、处分自己权益的一种行为,这与当事人的性格、经历、经济条件有很大关系,所以类似案件要求调解结果相同时不现实的。在整个调解过程中严格遵循调解的各个原则,调解在进行一定

程度的劝导和说服,引领双方当事人一起接近社会公正、诉讼公正,把追求社会公正作为调解结果的目标,当事人对调解结果自愿接受,实现了心理满足,使纠纷得以解决既是一种司法公正。但不能把调解结果得到的司法公正与判决得到的司法公正相提并论,这两种方式所得的司法公正并不处于同一平台。调解的司法公正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司法公正,它只是一种当事人自己或说是个体权利的理性满足,是正当权利顺利实现的一种理念评价。

结语:司法公正就是司法为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有用性,满足了纠纷当事人的心里,解决了纠纷就是公正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人为地公正、公平、正义,正如美国的法学家博登海默所说“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在现行的中国,法院审理案件非常重视调解,“应当根据客观的原则来行使。法官应当努力在符合社会一般目的的范围内最大可能地满

5足当事人都意愿。”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陈雪娇.关于我国司法调解制度的法律思考.载五邑大学学报.2008第10卷第1期.

下载专升本作文讲解(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升本作文讲解(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升本作文

    陕西省专升本考试英语写作辅导资料 一、说明文和书信应用型Exposition型1)Hot Issue型 模板一 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conc......

    专升本政治第24讲讲义(精选5篇)

    3、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1)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

    2014年数字标牌发展趋势详解下

    2014年数字标牌发展趋势详解下 前文我们有提到2014年数字标牌的发展趋势,下面我们继续将剩下的几大趋势分析完: 五、 数据和体验 “大数据”是2012年末和2013年初比较时髦的词......

    专升本作文万能句

    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society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re brought to our attention, one of which is that....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之......

    专升本英语作文

    专升本英语作文范文 目 录 1、Preserving Our Environment„„„„„„„„„„„„„„„2 2、Air Pollution„„„„„„„„„„„„„„„„„„„„„„2 3、What Shal......

    专升本英语作文专题

    八 1.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进行联络; 2. 过度依赖手机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危害; 3. 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作文 More and more people contact each other using cell phones. The......

    专升本英语作文

    my favorite TV program my favorite TV program is Animal World.it is a program about animals.i watch it at 7:00 every evening.it tells us a lot about animals' li......

    专升本英语作文大全

    一、观点采择类 句式:  There is a general discussion nowadays on the problem of … . Some argue/hold that … ; others , on the contrary, set forth a totally dif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