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数字标牌发展趋势详解下
2014年数字标牌发展趋势详解下
前文我们有提到2014年数字标牌的发展趋势,下面我们继续将剩下的几大趋势分析完:
五、数据和体验
“大数据”是2012年末和2013年初比较时髦的词汇,但是当小数据创建了实时体验的时候,情形又如何呢?数据的世界也处于不断地变化过程中,它也逐渐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小的数据将会使我们的交互屏幕体验变成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这也是消费者还没有注意到的方面,但确实是非常有用和自然的方式。
六、从数字标牌到数字屏幕媒体
2014年标志着从数字标牌到数字屏幕媒体转型的重要步骤。正如我们在近四年看到的一样,数字标牌一直在努力走在移动和平板的前面,但是事实也证明平板会被经常用在展架上传递市场消息。在现今的市场,没有人能否认市场消息的实施可以从一个屏幕分离出来,很明显的是,该行业的发展已经和四年前不一样了,大多数此行业的公司也正经历着一场品牌的挑战。
今年,你将会看到从数字标牌到数字屏幕媒体行业的基本转变。
七、创新
创新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相信2014年必将会有前所未有的科技创新。我说这个事情并不代表我们会有下一件大事,而是因为我们正经历着一个低迷的经济循环期。这样就意味着创新的循环。人们肯定会创造出一些我们从未见过的东西。
那么就请期待明年一系列有用的产品,全新的体验和新的连接。
八、解决方案
是谁来决定品牌和零售商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市场营销部门正在掌管着市场。经过多年的IT决定这行业的发展,现在已经转移了。屏幕、CMS、电缆、媒体播放器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他们只是一部分,市场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现在市场正掌控着这个行业,他们需要就是能够带来体验的解决方案。
九、合并
在过去的三年,这是该行业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有人说这是一个产业成熟的标志,但是我觉得此行业将会合并成完全不同的情形。在去年的合并中,有的人的变化是比较有意义的,但是有些却是因为购买市场份额,有些则是其他的行业购买进入这个市场,有的却使PE公司的当前业务扩张,因此对于这种合并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当然,我们肯定希望这些合并是能为行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在我回顾这九个趋势的时候,我看到了行业一些领域的成长与发展。看看阿森纳媒体与克里斯蒂数码所做的内容,或者是数组互动与Adobe大厅的成长,这些都表明着市场上的增长。二维码将继续基于菜单板和队列线促销活动保持创建全新的体验,再看看Dee Da餐厅,也说明零售是不断变化的,同时需要较少的空间和虚拟通道,被卷入的数字化消费者将会对今年的品牌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二篇:Goodview-数字标牌的应用
数字标牌(Digital Signage)是一种全新的媒体概念,指的是在大型商场、超市、酒店大堂、饭店、影院及其他人流汇聚的公共场所,通过大屏幕终端显示设备,发布商业、财经和娱乐信息的多媒体专业视听系统。其旨在特定的物理场所、特定的时间段对特定的人群进行广告信息播放的特性,让其获得了广告的效应。在国外,还有人把它与纸张媒体、电台、电视和因特网并列,称之为“第五媒体”。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数字显示技术的应用将无处不在。数字标牌凭借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以媒体的方式发布处理信息,及时的与客户的反馈信息做互动,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医院、卖场、超市、宾馆、公共场所等领域。
主要应用如下:
1、政府、企业楼宇数字告示
该系统是政府机关或大型企业通过在办公楼显要位置安装显示屏和播放终端来发布企业内部信息和对外宣传形象等而建立的一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一个文化宣传的平台,品牌示范的窗口。
2、银行专网数字告示
该系统是利用银行内部的专有网络平台,通过在各大营业厅安装液晶显示屏和播放终端来代替以前的LED电子显示屏而建立的一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主要的功能如下:金融信息实时发布,如利率、外汇牌价、基金、债券、黄金、财经新闻等。金融知识、电子理财、银行业务介绍。员工培训,可预先将培训内容下发到各个播放点,可按分行、支行或各营业厅来灵活安排培训。银行内部或外部广告发布平台,新的增值服务载体。企业文化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3、医疗行业数字告示
该系统主要是利用医院内部的企业网络平台通过在显要位置安装大屏幕和播放终端的形式建立的一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具体的应用分析如下:疾病知识、保健常识宣传,在不同的科室进行,比如对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日常生活应注意的细节进行描述。特色门诊和科室介绍,提高知名度,方便患者就医。权威医生、专家介绍,方便患者按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诊断,缩短就诊时间。新药物、疗法和新型医疗仪器器械宣传,方便患者了解医疗动态,方便患者就诊,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紧急、实时信息或通知插播,挂号和急诊信息发布,提高办事效率。就医导航,显示医院电子地图,方便患者咨询和就诊。对医院职工远程集中培训,随时随地进行业务或其他方面的学习。形象宣传片、产品广告播放,塑造医院品牌形象。健康生活理念宣传,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公益宣传的作用。风光片或其他对患者有益的节目播放,调节患者情绪,营造良好就诊氛围。
4、营业厅数字告示
营业厅通常指规模大、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营业网点,如联通移动等大型运营商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各大营业网点,以客户服务和缴费为主,营业厅多媒体信息运营系统包括机构内部的信息发布、培训、促销服务等形象宣传和对外的公共广告运营。
5、连锁机构数字告示
连锁机构如连锁超市、药店、化妆品、房屋中介、餐饮等大型连锁机构,建立该套系统不仅可以发布广告,做专业的广告运营还可以实现内部信息的共享、业务培训、包括促销信息发布等市场运营的一个窗口平台。
6、酒店多媒体数字告示
酒店多媒体信息系统包括酒店客房的VOD点播系统和酒店公共区域酒店信息发布查询系统。如酒店餐饮、娱乐、会议等服务项目的介绍,通过建立信息发布的平台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提示酒店的品牌和形象等。
7、电梯多媒体数字告示
本电梯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是区别于一般的电梯广告机,该系统是将电梯的上下行的数字信息或语音信息集成到多媒体发布系统,在发布多媒体广告的同时在显示终端上显示电梯上行或下行的。
8、大型展览中心、比赛场馆数字告示
本系统通常是利用大型展览中心或比赛场馆已有的大屏幕或新建屏幕作为多媒体信息显示的终端,通过本系统可以直播比赛或大型活动的实况或相关实时信息的发布。
9、社区数字告示 社区物业信息大都是一些看似琐碎却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除了各种收费通知及社区活动的组织安排,还包括各种服务介绍信息。传统的信息发布模式是将这些信息印刷成宣传单,发送到每一户或是张贴在楼道、电梯口、社区信息栏等场所。这种做法是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经常由于住户的疏忽而造成延误,使得信息到 达率大打折扣,传播效率低。
信息化的大潮席卷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也唤起了人们对住宅的更高要求。数字化、信息化社区将是住宅小区建设的必然趋势,这能够极大地提升物业工作的管理效率,同时也意味着及时、全面、丰富的资讯报道,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以及全新的社区文化氛围。
10、交通行业数字告示
如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地铁等关于航班车次信息、乘车导航等业务多媒体信息的发布、运营查询。
交通数字告示系统是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管理者及时向道路使用者发布指令或提供信息、确保行车安全的有效手段。一旦出现恶劣天气或是发生交通事故等特殊情况,可能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时,交通管理者必须及时通过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等设备发布相关信息,配合交通管制措施的实施。交通数字告示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辅助调节主干线上的交通流,参与交通管理与调度。常见的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一般由固定式指示牌、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无线广播电台、路侧有线广播等构成。
我国交通数字告示系统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速公路的主要信息发布系统——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不仅在数量上相对偏少、功能上相对单一,而且在布局上也有一些不尽合理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浪费,也给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通过对交通信息发布系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可以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广大驾乘人员。
11、商场或零售店
如超市场,服装店,手机店等。卖场数字标牌在各个地区发展都很好,许多大型甚至小型商场都选择力挺推崇卖场数字标牌,对于发展迅速的上海来讲,卖场数字标牌竞争力也是不小的,产品质量以及技术的研发都在以不同的速度上升。
12、机场数字告示
旅客信息系统是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通过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旅客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旅客信息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提供乘车须知、服务时间、列车到发时间、列车时刻表、管理者公告、政府公告、出行参考、股票信息、媒体新闻、赛事直播、广告等实时动态的多媒体信息;在火灾、阻塞及 恐怖袭击等非正常情况下,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提示。车载设备通过接收无线传输的信息经处理后实时在列车车厢LCD显示屏进行音视频播放。使旅客通过正确的服务信息引导,安全、便捷地乘坐轨道交通。
13、工厂数字告示
工厂数字告示系统基于网络平台,是专业的“第五媒体”播放系统,它独有分布式区域管理技术真正实现了统一系统中不同终端区分受众的传播模式。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轻松地构建一个集中化、专业化、智能化、分众化的企业级网络电视台,提供功能强大的信息编辑、传输、发布和管理等专业媒体服务。系统可以实现各类数字告示信息的组合播放,实现集中控制和远程管理,实现新闻、通知等及时信息的插播,同时其独有的通用流服务体系还支持视频直播和视频点播,图像画面均达到卓越的高清品质,是创造良好工作环境、高效率发布信息并且使信息覆盖到更多员工的新途径。
工厂数字告示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多媒体资源的组合播放,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和轻松惬意的娱乐休息空间,而且可以在公司内部的各个区域或区域分公司播放企业内部信息,构建一个合理合法的企业专有网络电视台以及员工远程培训平台,在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公司与员工之间搭建一座行之有效的沟通宣传桥梁。
14、楼宇数字告示
楼宇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针对办公楼宇的信息传播需求,以前瞻性、拓展性、先进性、实用性为设计思路,采取集 中控制、统一管理的方式将视音频信号、图片和滚动字幕等多媒体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传输到显示终端,以高清数字信号播出,能够有效覆盖楼宇大堂、会议室、办公 室、会客区、电梯间、通道等人流密集场所。对于新闻、公告、天气预报、服务资讯、现场直播节目等即时信息可以做到立即发布,在第一时间将最新鲜的资讯传递 给受众,并根据不同区域和受众群体,做到分级分区管理,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
15、学校数字告示
形象建设和展示学校除了硬件设施实力以外,更多的需要展示软实力的能量和形象,通过学校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像打开的一扇窗一样,让更多的人一览学校的全貌,如:本学校的历史风貌、各院系发展历史、名人掌故、重点学科介绍、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领导来访等等诸多展示本校风采的信息可以在主楼门口、显着的公共区域等地进行实时宣传展示,让学校新生以及来访的社会人群更加了解学校。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在学校内部传递,如知识、教学信息、课程信息、教学管理信息等。学校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场合、面向不同的受众、在不同的时间、展示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课程安排信息、先进事迹、学生评选、教学成果、紧急通知、名言警句等内容的显示,实现有针对性的信息传导。面对教职员工,进行管理信息、会议信息、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动态以及日常生活信息等信息的发布。
第三篇:数字城管现状及发展趋势
1.1.数字城管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数字城管概念
在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05)》中,数字城管称为“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也常常称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指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环境,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的一种计算机应用系统。
数字城管概念主要有四层含义:
一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建立一个城市管理的监督指挥平台,实行科学快速、有效的城市管理;
二是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三是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为两个中心的管理新体制,将监督职能与指挥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监督与制约互动,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
四是建立外评价与内评价相结合的比较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从而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到位。
1.1.2.数字城管运行模式
从已建成数字城管的城市的经验看,数字城管的运行模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六个主要方面:
一、划分单元网格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
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针对城市自然地理布局和行政区域划分现状,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整体性、无缝并接等原则进行网格划分。由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对所分管的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
单元网格的划分,为城市的管理对象(城市部件)定位到单元网格中提供了载体,实现了信息采集员和城市管理问题的准确定位。由于管理范围的相对缩小和固定,大大减少了管理的流动性和盲目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游击式、运动式管理,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转变。同时,为城市管理、规划、建设和应急响应等多领域的拓展应用提供了可延伸的地理空间。
二、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编码和定位
在对所有城市部件进行拉网式调查的基础上,由专业测绘单位进行勘测普查、定位标图,按照不同功能,把部件分为7大类85种(建设部标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每个部件都赋予一个8位代码,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这个编码相当于城市部件的“身份证”。只要输入任意一个代码,都可以通过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找到它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
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使城市部件有序、精确定位。对管理对象的归属、种类、数量、位置做到了从未有过的清晰,从而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单元网格与城市部件的对接,形成了一个多层空间信息架构。通过明晰城市部件分类,可以对某类部件进行快速、准确的专项普查,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采用“城管通”作为手持信息采集终端
城管通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以手机为原型,通过对手机进行应用系统的研发,扩充出多种智能化、多媒体化的功能,并输入网格化地图,使其具备接打电话、短信群呼、信息提示、图片采集、表单填写、位置定位、录音上报、地图浏览、单键拨号、数据同步等10项主要功能。城管巡查人员(数字城管模式下被称为“信息采集员”)使用城管通与数字城管监督中心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实时交互。
城管通的使用,可以使城管巡查人员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城市管理问题的各类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发送到监督中心,为实现精细化、信息化和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提供快速采集问题和实时交互信息的保证。同时,也可以对信息采集员在规定区域内的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实现对信息采集员的科学管理。
四、创建监督和指挥分离的“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重整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一是成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二是成立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对部件事件处理任务的派遣和协调。如图所示:
这是城市管理体制的一大创新,表现在:
一、将监督职能和指挥职能分离开来,使城市管理由一个“轴心”变成两个“轴心”,“城市管理有没有问题,监督中心说了算;问题怎么协调处理,指挥中心说了算”,这两个轴心各司其职、互相协作而又相互制约,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分工责任更加明确:
二、可以整合管理资源,发挥专业部门间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体效能,更加敏捷、有效地指挥调度,实现了从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从单兵出击到协同作战的转变。
五、实现城市管理流程的合理再造
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包括七个环节,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
新的管理流程可以克服原有流程没有监督和回流、监督和指挥分工不明、案件过程难以掌控、信息交互缓慢等弊端: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递,由滞后变为实时; 通过两个轴心的体制,将问题发现和处理的主体一分为二,起到监督激励、互动促进的作用,使流程科学合理,责任明确,相互制约; 通过建立处理城市管理问题的整体案卷,使政府做到对辖区内城市管理的问题心中有数、统一调度、科学管理;
使城市管理问题在发现后可以快速派遣给专业单位处理,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实现了管理组织的扁平化。
六、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监督评价体系
新的监督评价体系呈现出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对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和汇总,自动生成对各单元网格、各归属部门、各专业部门的考核评价结果,予以公布,使其一目了然,作为考核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建立基于计算机信息化的综合评价体系,一、可以对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各部门科学评价其绩效,使数字城管新模式更具有科学性;
二、对未结案问题采取用不同颜色标识出来,既可显示在软件系统上,也可显示在大屏幕上,从而起到提示和督促作用;
三、有利于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从而大大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快速反应能力,实现计算机信息化与城市管理的有机结合。
1.1.3.数字城管概念的由来
图 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城市)发展轨迹
2000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断言: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激烈的城市化进程在托起中国经济腾飞的辉煌成果时,也酿成了难以下咽的苦果:人口激增、房价飞涨、环境恶化……中国城市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中国的城市信息化就诞生在这样的紧要关口,并被赋予了这样的责任: 在中国城市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迎接城市变革的挑战,信息化与城市化齐头并举。
就在中国面临双重挑战时,涵盖城市信息化所有内容的“数字城市”开始在全球兴起。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里福尼亚科学中心所做的“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新概念。以地理空间信息为主要支撑的“数字地球”勾画出人类数字生活的美好愿景,并由此引发了世界关于“数字城市”的探讨,接着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开始建设“数字城市”。
十年过去了,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的起步期,进入到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成为数字城市的三大“引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信息化。
再来回顾我们国内情况,在20末世界掀起“数字城市”热浪之后,“数字城市”也在此之后成为中国政府的时髦名词,被列入各省市的“十五”规划美好蓝图,“数字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只过去短短5年,“数字城市”就从众多省市的“十一五”规划中急速隐退。“数字城市”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大起大落?“数字城市”是真的消失了,还是早就已经悄悄地走进百姓身边?
“数字城市更像是一个口号,而不是科学名词。”有学者这样形容。产学研诸多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城市信息化承载着城市机制和管理方式变革的重任,而西方国家基于“后城市化”时代背景提出的“数字城市”则像空中楼阁一样遥不可及、无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的“数字城市”面临着中国式难题,即中国目前的国情:
首先,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决定了城市信息化不宜从顶层设计入手。日本曾经提出过数字城市的模式和框架,并以其在日本的成功应用而闻名于世,然而,日本在此之前曾经经历了80多年的城市化蜕变,并在其蜕变中诞生出新的城市管理方式和手段。在完整的城市化后提出数字城市框架,是信息化对城市化的升华。中国仅仅经历30年的城市化,而且正处于矛盾迭出的多事之秋,信息化不是锦上添花的技术手段,而是城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变革的催化剂。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决定了信息化必须自下而上,必须从底层出发,从信息化需要最迫切的地方入手。
其次,大一统的“数字城市”的框架体制不适合中国现阶段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比如很多地方做数字城管项目时,需要完整的数字地图做基础图层,但当地的测绘部门一开口就要价几十万、上百万,往往需要政府一把手出面费好大劲协调才给,有时候还是得多少给些钱才能拿到基础地图。还有类似的情况,比如需要整合一些政府部门的现有信息系统,或因为整合需要适当的改变其工作流程或管理模式,这时候往往受到这些部门的抵制或阻碍。这样的情况还存在于很多地方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在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下,各部门大都抱着“小而全”的思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数字城市的整体框架是从大一统入手,强调在统一的基础平台上实现各部门的应用,条条林立的行政体制下始终是“大一统”设计难以逾越的深沟。
中国的城市化决定了数字城市的框架只能是美好的理想,无法在现实落地。那么,如何破解这个困局?
城市管理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为激化的敏感地带。按照中国2050年实现70%城市化率的目标,每年将有1200万人从农村涌向城市。在城市化人口呈现爆发式激增的时候,城市管理就变成了城市最为脆弱环节。
“十五”期间,我国在数字城市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120多个城市建设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400多个城市建设了房产管理信息系统,100多个城市建设了综合或专业管网管理系统,10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空间基础信息系统等等。
针对城市管理这个难题,在2005年7月,建设部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探讨数字化城市建设,提出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原有“单轴化”的管理体制基础上,创建指挥与监督既分离又统一协调的“双轴化”管理体制,实现对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在建设部的推动下,“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迅速向全国3批51个试点城市(区)推广,掀起了数字城管的建设高潮。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从城市化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将城市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应用的集成创新与体制改革的结合必然带来政府的管理创新。
以城市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突破口,再扩展城市其它方面的信息化;也就是说,随着城市化的逐渐深入,城市信息化也将呈现点、线、面的发展趋势,由点到线,再由线连成片,循序渐进的实现全面的城市信息化,真正实现“数字城市”。
1.1.4.数字城管相关术语和定义
网格(grid):一种地理数据模型,即将地理信息表示成一系列的按行列排列的同一大小的网格单元,每一网格单元由其地理坐标来表示,如1平方米或1平方公里。
单元网格(basic grid):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指在城市的1/500或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市政监管工作的需要,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的、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的闭合图形。
社区(community):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城市建成区(urban built area):指城市行政范围经过行政征用的土地、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也包括设置在近郊但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
部件(components):指道路、桥梁、水、电、气、热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其他设施。本标准所指的城市管理部件,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地上设施,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线和非公共区域内的设施。
事件(events):指人的行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正常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
归属部门(responsibility department):指根据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职能和“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落实城市管理问题处理的专业部门,即归属部门。地理编码(geocoding):地理编码是建立地点坐标与地点描述的对应关系的过程。
地点(locality):特定的地方与场所。
地点描述(stated locality):使用规范化语言对地点地理位置进行的陈述。
地点空间数据(locality spacial data):用于实现地理编码的包含标准地点描述和地理坐标的一组地点空间数据。
地名(geographical name):人为赋予的不同地域或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标准地名(standard geographical name):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经标准化处理,并由有关政府机构按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予以公布使用的地名。
地址(address):地址提供一种关于人、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物体的定位实现,是用来唯一标识特定兴趣点、存取和投递到特定地点、及基于地点定位地理数据的一种实现。
地名标牌(place name plates):在公共场所使用,以标示地理实体专有名称为主题的牌子。
街牌(road name plates):标示较宽街道(明确划分车道和人行便道)名称的地名标牌。
巷牌(lane name plates):标示较窄街道(如巷、胡同、里、弄等)名称的地名标牌。
门牌(household number tablet):标示院落、独立门户名称的地名标牌。注:本标准中也指门牌数据。
地片(zone):指有地名意义的地理区域。
区片(block):指城镇居民点内部的区域,包括居民小区。
1.1.5.国际数字城市发展概况
在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首次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数字城市的研究与建设作为其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的战略之一。美国、日本及欧盟各国都先后推进全国范围的数字城市建设。在这个领域比较有特色的是美国在线(AOL:America On Line)创建的数字城市、欧洲数字城市及日本京都数字城市等。AOL的数字城市是一种按照城市为单元的“信息再组织”起来的大型服务网站。其他如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或城市也积极进行数字城市方面的研究和建设。
1.1.6.国内数字城管建设现状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许多城市就已经开始应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进入90年代,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OA(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多的城市已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中。
为了解决城市管理相对滞后引发的各种难题,北京市东城区委、区政府成立课题组进行攻关,并率先提出运用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以手机为原型的多功能通讯传输工具“城管通”,采用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建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以市政设施监管为核心目标,遵循法定基础、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负载均衡、无缝拼接、相对稳定等基本原则,运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将东城区25.38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同时,对全区6大类56种城市部件定位编码,标注在相应的万米网格中,由137名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对所辖区域实施全时段监控,实现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过无线网络传递至监管中心,由中心根据事件的分类,分发至各部门处置,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系统于2004年开始试运行后,对城市管理问题发现率达到90%以上,指挥中心的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8%,问题处理平均时间为13.5小时,结案率94.18%,保证了问题及时发现、任务准确派遣、问题及时处理。北京市东城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先进经验,为全国的城市管理提供了全新模式,确定了城市管理的最新发展思路。北京市东城区实行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取得显著成绩后,建设部于2005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充分肯定了北京市东城区创新提出并实践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同时,建设部指示要因地制宜地在全国各级城市逐步推广这种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会议前期,建设部下发了《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建城〔2005〕121号)。会议期间,建设部向全国公布了深圳市、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扬州市、烟台市、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卢湾区、南京市鼓楼区等首批十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单位,要求各地在2006年7月底前将试点工作情况报建设部,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
与此同时,建设部以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为原型,综合全国各地区城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吸收各地区的先进城市管理经验而制定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化标准已颁布实施。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广工作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并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推广范围广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视察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后指出,要求相关部门选择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试点推广工作。建设部先后公布的三批试点城市(区),有沿海城市,也有内陆城市;有南方城市,也有北方城市;有东部城市,也有西部城市;有发达城区,也有欠发达城市;有大城市和省会城市,也有县级市。
(二)推广力度大
新模式从运行到推广,各级政府均非常重视。建设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央编办均对新模式的推广工作给与了充分的支持。建设部专门成立了新模式推广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四项部颁标准,为推广工作保驾护航。
(三)推广速度快
2005年7月18日建设部公布第一批试点城市(区)名单。4个月时间,南京市鼓楼区、上海市长宁区、卢湾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就已建成并通过建设部验收。2006年3月26日,建设部公布第二批试点城市(区)名单。8个月的时间,新模式已经发展到全国27个试点城市(区),城市管理新模式已经由东城一支独秀到全国遍地开花。2006年3月15日,建设部牵头,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办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创刊;2006年3月30日,由四市五区的代表发起,各试点城市作为成员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联谊会”成立。2007年1月29日,建设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2007年4月,建设部又确定了第三批24个试点城市(城区)名单。
数字化城管的新思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建设部等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标准等文件进行试点建设和技术推广,形成了一种标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对我国城市管理工作上升至一个新台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1.7.国内数字城管发展趋势
根据国内数字城管建设城市的情况来看,数字城管有如下发展趋势:
1、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区域全覆盖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应用在示范城市最初往往在一个区内试行,随着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开始全市范围推广,如北京市从东城区开始,目前已经推广到城八区,并开始在远郊区县推广。成都市已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对中心城区467平方公里范围的全覆盖,并为各郊区(市)县预留了端口和席位,为逐步向郊区(市)县拓展夯实了基础。
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向郊区的扩展,将促进农村的数字化管理,实现数字化城乡管理。
2、从“小城管”到“大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从基于地理空间(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管理着手,以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为两个轴心,形成集城市信息采集和业务监督、指挥、处理、评价于一体的闭环控制系统,搭建了城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大框架,可以将各种城市管理业务纳入到框架中,实现数字化的管理。
如果说区域的全覆盖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横向扩展过程,那么,从“小城管”到“大城管”是一个纵向的扩展过程。从部件和事件的管理,进一步扩展到城市治安的管理、人防工程的管理到突发应急事件的指挥控制,实现“平战结合”;从“地表”到“地下”,即从地表部件到地下管线的综合管理;从管“事”到管“人”,如社区治安、医疗保健;从公共基础设施到社区内部设施管理。总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数字化大框架,各种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相关的业务,可以在大框架下集成,从而从“小城管”向“大城管”方向发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具有非常强的扩展性和生命力。
3、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全程数字化和协同机制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最终将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全程数字化和协同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部门之间管理流程与信息流的全过程数字化,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部门之间基于信息技术的协同工作,建立从城市规划、建设与规划的正、负信息反馈体系,从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结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城市管理流程流程再造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一项必须和长期的工作,需要逐步推进。
4、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成为“数字城市”重要的应用系统
“数字城市”从2000年左右提出以来,其建设往往侧重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或侧重于城市规划、或侧重于国土管理,缺乏整体和全局的框架,更缺乏部门之间协同的全局性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以城市部件与事件管理为突破口,以地理空间(万米单元网络)为框架,实现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和业务监督、指挥、处理和评介的多部门协同工作的闭环控制,带动了部门协同,促进了信息共享,优化了管理流程,完善了管理职能,带动相关部门的信息化,从而以应用促进“数字城市”建设发展与深入,并夯实了“数字城市”的基础,是数字城市重要的应用系统。
5、实景化是城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目前有些城市已完成部件普查与建库工作,已搭建数字城管信息系统,但是由于基础数据的问题,系统无法正常、高效运行,基础数据已成为制约其发挥作用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效利用已有数据成果,发挥数字城管的应用及功效,节约成本,节省人力、物力,采用基于移动测量系统技术的可量测实景影像来补充、完善基础数据是其唯一解决之道。
移动测量系统(MMS:Mobile Mapping System)代表着当今世界最尖端的测绘科技,它是在行驶的机动车上装配GPS(全球定位系统)、CCD(摄影测量系统)、惯性导航系统(INS)等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在载体的高速行进之中,通过摄影测量的方式快速采集地物的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同步存储在系统计算机中,经专门软件编辑处理,形成多种有用的专题数据成果。
与传统测绘方式不同的是,移动测量系统输出的数据成果既有矢量数据、属性数据,还有连续的可量测实景影像库(DMI:Digital Measurable Image),影像库中的影像由于带有绝对方位元素,因此可以实现影像中任意地物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的精度可达0.5米,相对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除纪录了地物的属性外,可量测实景影像还完整地纪录了摄影时刻测区的环境信息以及经济、社会、人文等信息,这种真实反映地球物理状况和人类活动环境的数据,我们可形象地称之为“真图”(Turemap)。
“Truemap真图”产品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基于MMS的可量测实景影像,很好地解决城市管理部门对基础数据的需求。
第四篇:如何使用数字标牌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如何使用数字标牌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要建立和维持公司的品牌标识不得不说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使用数字标牌的好处之一便是此平台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当你决定部署数字标牌的时候,考虑数字显示器的“长相”是至关重要的,这就相当于公司的脸面。您的徽标是否匹配配色方案?您的内容看起来是否有条理?您的字体看起来专业吗?
大多数公司选择部署数字标牌是为了吸引目标受众和提高ROI(投资回报率)。那么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数字标牌的潜力,就能够更好地将您与您的目标联系,有助于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辨识度。
以下是一些帮助你成功使用数字标牌网络来提升品牌意识的小建议:
1.保持内容的简单性——数字标牌软件的灵活性是非常神奇的,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然后,如果你的屏幕放了太多的内容,就会让人感觉到混乱,就不会吸引到观众。这样也就有损品牌的声誉,消费者也将会选择你的竞争对手。你可以在一些静态的宣传广告中插入一些生动的RSS源或者是天气小部件,但是切记,不能太多,简洁就是好的。
2.确保你的徽标清晰可见——你的徽标是否是高清晰的?人们可不可以从很远的地方看到?所以请保持你的品牌清晰可见。另外展示一些像产品新闻和促销活动等重要的内容是一种很好俘获观众注意力的方式。但是切记,视觉上一定要比较吸引人,这样顾客在购买的时候就能够记住这条产品信息。
3.个性化内容——如果潜在的客户或者已知的客户能够看到一些个性化的信息,比如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那么他们就可能会留下更为深刻的品牌印象。所以要更加地贴近消费者,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反馈,这样就能够创造出比较深刻的印象,超越竞争者。
4.保持持久深刻的印象——尽管人们可能只会有几秒钟的停留,但是能够带给他们持久深刻的印象是很关键的。即使是他们不再会看到你们的屏幕,但是也肯定会想起一些重要的东西,这样你就成功了。
本文由中国标识网收集整理,更多信息请访问标识商学院
第五篇:数字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趋势
数字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有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诞生,它是信息化技术革命的产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线电视已经成为现代居民家庭中的必备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电视的发展,并通过行政力量积极推动数字电视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极大的扶持。国家广电总局制订了数字电视发展战略和时间表,现阶段数字电视发展的重点是有线电视的数字化。有线数字电视发展有着非常好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视数字化打开了传统电视产业封闭的价值链,竞争将在内容、包装、传输和接收这四个价值链上的基本环节全面展开,而且会愈演愈烈。当前,正是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而直播卫星电视、地面数字电视蓄势待发,电信业更是急于借助IPTV发展的契机,大举进入数字电视领域,使得刚刚起步的有线数字电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威胁。机遇与危机并存,有线数字电视该如何发展,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弱势,把握机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是一个急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关键词】:有线数字电视
序言 有线电视产业的重要特点就是网络性,推动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发展,这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的新兴媒体,促使人们更加方便的、全面的了解信息。目前,我国有线电视事业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拥有超过1 亿的用户,这说明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赖。因此,积极建设和发展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为人们提供更优的媒体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一、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简述 有线数字电视主要是由信源编码、复用部分、信道编码、传输信道、接收机等五个部分组成。而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则是在网络环境下发射台将所接受的数字信号转化为信息流,将其发射给各个用户。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建立和运用,大大改变了传统电视观看模式,其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更方便的电视观看手段。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优点主要有:(1)利于数据的传送。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构成的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其可以顺利地、有效地进行数据接受、发送,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用户则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点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如此说来,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具有较强的数据传送能力。(2)视听效果良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因在技术上有所加强,这使得其在播放清晰度、音频效果、播放质量等方面上都有很大程度的加强,用于则可以通过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观看和听到清晰的、清楚的电视节目。
二、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现状
我国 1974年北京饭店的第一个共用天线系统为起步标志,70年代末期才在一些工矿企业出现较大型的系统,城市网到 80年代初才开始发展,进入90年代后 ,我国的有线电视飞速发展 , 1992年以来 ,有线电视每年以新增 500万户~ 1 000万户的速度发展,目前的用户数已经接近1亿。在网络建设上,国家广电光纤主干网(205G SDH同步数字光纤网)于 1996年开始启动建设,已实现了全国除新疆、西
藏、宁夏、青海外的 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连接。再辅之以数字微波联网,全国范围的网络已经基本形成。我国的有线电视接入网,在 20世纪 90年代即确定了采用宽带双向 HFC结构, 一个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的平台和一个以传输综合数据信息为主的平台已开始运行,为数据通信及各种信息传输提供了速率高、容量大、资费省、安全可靠的传输手段。
三、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未来的有线电视网络应该是一个全方位服务网,它必须将现有通信、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在一起,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承载着包括数据、话音、图像、传真和各种增值服务、个性化服务在内的多媒体
综合业务,并智能化地实现各种业务的无缝连接。从技术上,有线电视网络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1.数字化
数字化是整个电视信息领域技术发展的方向,数字电视是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数字电视,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量化和编码转换成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式信号,然后对该信号进行各种处理、传输、存储和记录,也可以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监测和控制。采用数字技术不仅使各种电视设备获得比原有模拟式设备更高的技术性能,而且还具有模拟技术不能达到的新功能。数字电视通过信息的数字化传输方式,提供更大的屏幕,更清晰的图像和光盘质量的立体声音响。同时,数字电视又是计算机化了的电视,它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数字化地处理、传输接收和显示信息。2.综合化
有线电视网络必须能够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建立起集数据、语音、视频图像于一体的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平台。在未来的几年里,通过数字有线电视多媒体平台和 CMTS+ Cable Modem组合来实现综合业务,是技术应用的主流。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开展综合服务,除了数字电视及相关的个性化业务外,还可以提供以下 3 种形式的业务:①电子政府(E-Gomm erce),即为政府部门提供上网服务;②电子商务(E-Commerce),为国内外公司、企业、银行对顾客(B-B、B-C)的商务活动服务;③电子社区(E-Com munity),为建立智能化信息社区服务。3.3 网络化
卫星已经将一座座孤立的有线电视系统连成了一个有效的实现广播电视覆盖的完整体系。实现这些业务,有线电视系统要双向改造;建设宽带传输网使分立的双向有线电视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有线电视网络体系;实现有线电视网与其他网络的互通互联。网络化是综合化的基础。有线电视的网络化进程将以 HFC结构为基础,通过融入宽带网络技术(如 SDH和 ATM技术)和现代光纤通信技术(如 DWDM技术),使网络具有更加强大的综合信息传输、处理和交互功能。4.智能化
有线电视网络的智能化伴随数字化、综合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之中。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最终也许会是全数字化的全光网络,它依托 IP+ DWDM的传输模式,真正实现在一个统一平台(Everything over IP)上的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而且,信息资源也将得到极大地丰富。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科技有很大发展的当下,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进行有线数字网络建设与发展,这可以使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应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电视节目的同时,为用户提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功能业务。总之,积极推动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 [1] 张国华.谈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
[2] 蒋金鹏.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