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高考化学选择题训练6
2012高考化学选择题训练(6)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赤潮、酸雨、臭氧层空洞、水华等都与环境污染有关
B.CO2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水溶液呈酸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C.加碘、锌、硒等的营养盐,所加元素是以化合态形式加入食盐的 D.“光纤之父”高锟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纤的主要成分是SiO2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用50mL量筒量取23.00 mL浓盐酸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氧化铜粉末为11.70g ③应该用干燥的pH试纸检测某溶液的酸碱性
④在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眼睛应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
⑤配制FeCl3溶液时,常将FeCl3固体先溶于浓盐酸,然后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⑥为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可用盐酸将KMnO4溶液酸化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④⑥ D.③⑤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稀溶液混合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NH4++HCO3-+2OH-=NH3·H2O+ CO32-+ H2O B.碳酸钙溶于醋酸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a+CO2↑+H2O C.四种离子Cl-、HCO3-、NO3-、NH4+可以在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D.在1 L 0.2 mol·L-1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铁离子数为0.4NA(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4.恒温条件下,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溶液,可能出现的结果:①溶液浓度增大;②溶液浓度不变;③溶液浓度减少;④pH升高;⑤pH不变;⑥pH降低,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⑤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全部正确
5.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生成1molSO3(g)时放出热量99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有效的催化剂能增大正反应速率并提高SO2的转化率 B.若使用V2O5催化剂会使得图中B点降低,C点升高,ΔH的 绝对值减小 C.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可提高SO3的产量 D.相同条件下在某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 SO3充分分解时吸热 99kJ 6.有一新型燃料电池,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材料,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两极分别通入氧气和乙烷。下列有关该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乙烷的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C2H6 + 36OH + 28e = 4CO3 + 24H2O B.放电过程中,需要向电解质溶液中不时补充K2CO3 固体
C.放电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会降低
D.电池工作时,CO32-离子向正极移动,并不断减少,物质的量浓度降低
BDADCC
—
-2-+
2+
第二篇:化学选择题训练 7
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2007----2008学年
高三选修化学选择题训练(4)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将4molA和2molB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A(g)+B(g)2C(g)+D(s),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a;在相同条件下,按下列配比分别投放A、B、C、D,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不等于a的是:
A.4mol、2mol、0mol、2molB.2mol、1mol、2mol、2mol
C.2mol、1mol、2mol、1molD.2mol、1mol、0mol、1mol2、反应A2B22AB;△H =Q,在不同温度和压强改变的条件下,产物AB的质量分数AB%生成情况如下图:a为500℃时的情况;b为300℃时的情况;c为反应在300℃时从时间t3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2、B2及AB均为气体,Q>0
B.AB为气体,A2、B2中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Q<0
C.AB为气体,A2、B2中有一种为非气体,Q<0
D.AB为固体,A2、B2中有一种为非气体,Q>03、在恒温恒压下,将3molA和1molB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达到化学平衡(Ⅰ)。在同样条件下,3molA和2molB发生同样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Ⅱ)。现将平衡(Ⅱ)的混合气全部压入平衡(Ⅰ)的容器中,在同样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Ⅲ)。下面关于平衡(Ⅰ)、(Ⅱ)、(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平衡(Ⅲ)中A的转化率等于B的转化率
B.平衡(Ⅰ)中A的转化率小于B的转化率
C.n(C)/n(A)的比值,平衡(Ⅲ)比平衡(Ⅰ)大
D.n(A)/n(B)的比值,平衡(Ⅲ)比平衡(Ⅱ)小
4、在一条件下,可逆反应2A(气)+B(气)nC(固)+D(气)达平衡。若维持温度不变,增大压强,测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
B.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C.该反应式中n值一定为
22M(A)M(B)D.原混合气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且 M(D)
35、有如下反应2SO2(g)+ O2(g)2SO3(g),△H=—197KJ/mol,同温下,往体积相同 的密闭容器A、B中分别充入2molSO2、1mol O2和1mol SO2、0.5mol O2、1mol2SO3,当它 们分别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KJ和Q2 KJ,则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 Q1=2Q2=197KJB. Q1=2Q2〈197KJC.2Q2〈Q1〈197KJD.Q1〈2Q2〈197KJ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B.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是自发过程
C.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D.电解池的反应是属于自发反应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B. 在稀溶液中,1mol酸跟1mol碱发生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C.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D.在25℃、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越来越小
B.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往右越来越大
C.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负性从左往右越来越大
D.同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电负性越来越大
9、在25℃时,浓度均为1 mol/L 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硫酸亚铁铵)三
种溶液中,测得其中c(NH4)分别为 a、b、c(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B.c>a>bC.b>a>cD.a>c>b10、在pH值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分别
为A摩/升与B摩/升,则A和B关系为
A、A>BB、A=10 BC、B=10 AD、A=B11、为了配制NH4的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①盐酸
②NaCl③NH3·H2O④NaOH⑤醋酸铵⑥硫酸
A.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③⑤D.①⑤⑥
12、、已知NaHSO4在水中完全电离,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
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对于该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高于25℃
B.水电离出来的C(H)=1×10mol/L
C.C(H)= C(OH)+C(SO4)
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可使反应的溶液恰好是中性
13、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稀CH3COOH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7,且C(OH)> C(Na)>C(H)> C(CH3COO)
B.PH>7,且 C(Na)+C(H)= C(CH3COO)+ C(OH)
C.PH<7,且C(CH3COO)>C(Na)>C(H)> C(OH)
D.PH>7,且C(CH3COO)>C(Na)> C(OH)>C(H)
14、常温时,将V1mLc1molL的氨水滴加到V2mLc2molL的盐酸中,下述结论中正11-+-+-++-++---++-+-2-+-10+--4-4-+
确的是
A.若混合溶液的pH=7,则c1V1c2V
2B.若V1V2,c1c2,则混合液中c(NH
4)c(Cl)
C.若混合液的pH=7,则混合液中c(NH
4)c(Cl)
D.若V1V2,且混合液的pH<7,则一定有c1c215、室温下,等体积0.5mol/L的①KCl ②FeCl3 ③HF ④Na2CO3四种物质的水溶液中,所含
阳离子数目由少到多的顺序是
A.③①②④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④②①③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6、如图,Ⅰ是恒压密闭容器,Ⅱ是恒容密闭容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
3mol Z,起始时容器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Y状态未知):aX(?)+2Y(?)3Z(g)。此时Ⅱ中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2,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若X、Y均为气态,则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Ⅰ>Ⅱ
B.若X、Y不均为气态,则平衡时X的产率:Ⅰ>Ⅱ
C.若X、Y均为气态,则从起始到平衡所需时间:Ⅰ>Ⅱ
D.若X为固态,Y为气态,到达平衡后若在Ⅱ中再加入1molZ,则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
数变小
17、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行以下反应:H2(g)+Br2(g)
2HBr(g),已知加入1molH2和2mol 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HBr。在相同条件下,起
始加入H2、Br2、HBr分别为x、y、z(均不等于0),如果仍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
变,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x、y、z应满足的关系是4x+z=2yB.达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x+y+z)a/3 mol
C.达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 a molD.x、y、z应满足的关系为x+y=z1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mol/L,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值为5B.一定是酸溶液
C.可能是强酸弱碱盐溶液D.PH可能等于919、常温下,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a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刚
好等于7(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混合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C(R)> C(Na)>C(H)=C(OH)B.2C(R)+ C(HR)= C(Na)
C.C(R)+ C(OH)= C(Na)+C(H)D.混合液的体积为2aL20、、已知0.1mol/L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Na2A、NaHA两种溶液中,离子种类相同
B.在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种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2C(A)+C(OH)
++-2--2--++2-++-2--++
5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 C(A)> C(HA)> C(OH)>C(H)
21、常温时0.1mol/LHA溶液的pH>1,0.1mol/LBOH溶液中c(OH)∶c(H)=10,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c(H)< c(OH)< c(A)< c(B)B.c(OH)< c(H)< c(B)< c(A)
C.c(H)+ c(B)= c(A)+ c(OH)D.c(A)= c(B)>c(H)= c(OH)
22、将0.1mol·L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盐酸10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1-1++---++-+--+-++--+12+2---++A.c(CH3COO)>c(Cl)>c(CH3COOH)>c(H)
B.c(CH3COO)>c(Cl)>c(H)> c(CH3COOH)
C.c(CH3 COO)= c(Cl)>c(H)> c(CH3COOH)
D.c(Na)+c(H)= c(CH3COO)+ c(Cl)+c(OH)
23、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1Na2CO3溶液中2[OH][HCO3][H][CO3]
B.0.1molL1(NH4)2SO4溶液中: [SO
24][NH4][H][OH] ++-----+--+
C.0.1molL1NaHCO3溶液中:[Na][OH][HCO3][H]
D.0.1molL1Na2S溶液中:
A.H2Y的电离方程式:H
2Y
[Na]2[S2]2[HS]2[H2S] 24、某酸式盐NaHY的水溶液显碱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HY2 B.HY离子的水解方程式:HY
H2O
2H3OY2 C.该酸式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Na][HY][OH][H] D.该酸式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Na][Y][HY][OH][H]
25、已知某溶液中存在OH,H,NH4和Cl四种离子,其浓度大小有如下关系,其中
可能的是①[Cl][NH
4][H][OH]②[Cl][H][NH4][OH]
③[Cl][NH4]且[OH][H]④[OH][H][Cl][NH4]
⑤[H][OH][Cl][NH4]
A.①④B.③⑤C.①②③D.④⑤
07届高三选修化学选择题训练答题卡(7)
答案:
1、D2、B3、D4、D5、C6、B7、B8、A9、B10、B11、B12、D13、D14、A15、A16、D17、AB18、AC19、B20、AC21、AC22、AD23、D24、C25、C
第三篇:高考化学临考选择题训练:电化学(解析版)
电化学【原卷】
1.电池式氧传感器原理构造如图,可测定的含量。工作时铅极表面会逐渐附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b电极上的反应式为
B.当a
mol参加反应,理论上可使Pb电极增重34a
g
C.Pt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随着使用,电解液的pH逐渐增大
2.在NHPI介质中苯甲醇可转化为苯甲醛,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INO是中间产物
B.石墨电极做阴极材料
C.苯甲醇在阴极区域被还原
D.阳极反应式:Ni2+-e-=Ni3+
3.某地海水中主要离子的含量如下表,现利用电渗析法进行淡化,技术原理如图所示(两端为惰性电极,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离子
含量/
9360
200
1100
16000
1200
118
A.甲室的电极反应式为
B.淡化过程中在戊室发生的反应:、C.若将阳膜和阴膜的位置互换,则淡水的出口为a、c
D.当通过丙室阴膜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时,甲室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
4.金属镁被视为下一代能量存储系统负极材料的极佳选择。镁—溴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正、负极区之间的离子选择性膜只允许Mg2+通过:反应前,正、负极区电解质溶液质量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石墨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用该电池对铅蓄电池进行充电时,N端与铅蓄电池中的Pb电极相连
D.当外电路通过0.2mol电子时,正、负极区电解质溶液质量差为2.4g
5.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电极上电势比Y电极上电势高
B.该电池不能在高温下工作
C.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D.交换膜a为阴离子交换膜
6.700℃下电解熔融可制备高纯度的液态锑,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需要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
B.所有反应物和产物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使装料和出料变得更加简单
C.和的作用是降低的熔点(1180℃)
D.阳极反应为
7.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2可用Na2SO3溶液吸收,并通过电解方法实现吸收液的循环再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阳极发生的反应之一为SO+2OH--2e-=SO+2H2O
B.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室pH升高
C.电解一段时间后,b% D.电解一段时间后,两室生成的Na2SO3与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 8.科学家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Li−CO2电化学储能系统研究发现,用碳化钼(Mo2C)作Li极催化剂时CO2的放电产物为Li2C2O4,装置如图所示。若用Au和多孔碳作Li极催化剂,则产物为Li2CO3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最好选用Li2C2O4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B.保持电流不变,升高温度可以提高CO2的放电效率 C.用Au作催化剂时CO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4Li++4e−+3CO2=2Li2CO3+C D.生成等物质的量Li2C2O4和Li2CO3消耗CO2的量相同,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相同 9.一种新型水介质电池,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其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金属锌为负极 B.放电时,温室气体被转化为储氢物质HCOOH 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D.充电时,双极隔膜产生的向右侧正极室移动 10.某研究团队发现,利用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可处理含氮废水。下图是一种新型的浸没式双极室脱盐—反硝化电池,中间由质子交换膜隔开,阳极室中的通过泵循环至阴极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电势:阴极室高于阳极室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2O-4e-+H2O=CO2+4H+ C.当处理1 mol时,有5 mol H+经过质子交换膜,移向阴极室 D.该装置需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温度不宜过高 11.中科大电化学研究团队用HC1—CuC12混合溶液做腐蚀液,处理工业废铜,提升经济效益,其方法如下图所示,水在BDD电极上生成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H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为盐酸 B.BDD电极反应式:H2O-e-=HO·+H+ C.蚀铜槽中发生的反应:CuC12+Cu+4HC1=2H2CuC13 D.当SS电极生成32 g Cu时,将交换1 mol C1-到BDD电极区域 12.2020年,天津大学化学团队以CO2和辛胺为原料实现了甲酸和辛腈的高选择性合成,装置工作原理如下图(隔膜a只允许OH-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i2P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B.In/In2O3-x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电解过程中,OH-由In/In2O3-x电极区向Ni2P电极区迁移 D.Ni2P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CH3(CH2)7NH2+4OH--4e-=CH3(CH2)6CN+4H2O 13.一种微生物电池可用于污水净化、海水淡化,其工作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电极作原电池的正极 B.处理后的硝酸根废水pH降低 C.电池工作时,中间室的Cl-移向右室,Na+移向左室,实现海水淡化 D.左室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C6H12O6-24e-+6H2O= 6CO2↑+24H+ 13.如图为CO2电甲烷化的装置图(MEC),其利用微生物催化驱动工作,该生物电催化技术既有助于降低温室效应,也可处理有机废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电极为MEC的阳极 B.若b电极转化1.5mol CO2,装置中转移的电子数是15NA C.MEC工作时,质子将从a电极室向b电极室迁移 D.b电极的反应方程式为CO2+8e-+6H2O=CH4+8OH- 14.镍氢电池是一种高容量二次电池,常用作新型混合动力汽车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负极上M为储氢合金,MHn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KOH溶液作电解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B.电池总反应式为nNiOOH+MHnM+nNi(OH)2 C.电池充电时,a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电极周围溶液的pH减小 D.电池工作时,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 15.双极膜能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将H2O解离为H+和OH-。以维生素C的钠盐(C6H7O6Na)为原料制备维生素C(C6H8O6,具有弱酸性和还原性)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离子是OH-,b离子是H+ B.生成维生素C的离子方程式为+H+=C6H8O6 C.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D.将X极区的Na2SO4替换为C6H7O6Na,可以提高维生素C的产率 16.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a作电池的负极 B.放电时,b电极每减少6.5g,a极区溶液中将增加0.2molI- C.充电时,a电极反应为 D.充电时,b电极接外电源正极 17.钠硫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化学电源,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效率高等重要优点。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过程中,A极为电源正极 B.放电过程中,电池总反应为 C.充电过程中,由A极移动到B极 D.充电过程中,外电路中流过电子,负极材料增重 18.一种“全氢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流向是从吸附层M通过导线到吸附层N B.Na+从右边穿过离子交换膜向左边移动 C.离子交换膜可用质子交换膜 D.负极的电极反应是:H2-2e-+2OH-=2H2O 电化学 1.电池式氧传感器原理构造如图,可测定的含量。工作时铅极表面会逐渐附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b电极上的反应式为 B.当a mol参加反应,理论上可使Pb电极增重34a g C.Pt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随着使用,电解液的pH逐渐增大 【答案】B 【分析】 由题给示意图可知,铅电极上为原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铅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铅,电极反应式为,铂电极为正极,氧气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 A.由分析可知,铅电极上为原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铅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铅,电极反应式为,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铅电极上为原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铅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铅,电极反应式为,反应转移1mol电子,铅电极增重17g,当a mol参加反应时,反应转移4amol电子,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铅电极增重4amol×17g/mol=68ag,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铂电极为正极,氧气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反应消耗水,溶液的体积减小,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溶液pH逐渐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2.在NHPI介质中苯甲醇可转化为苯甲醛,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INO是中间产物 B.石墨电极做阴极材料 C.苯甲醇在阴极区域被还原 D.阳极反应式:Ni2+-e-=Ni3+ 【答案】C 【详解】 A.根据原理图可知,NHPI与Ni3+反应生成PINO,PINO与苯甲醇反应生成NHPI,则PINO是中间产物,A说法正确; B.石墨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则石墨电极做阴极材料,B说法正确; C.苯甲醇在阴极区域生成苯甲醛,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C说法错误; D.阳极上Ni2+失电子生成Ni3+,反应式:Ni2+-e-=Ni3+,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3.某地海水中主要离子的含量如下表,现利用电渗析法进行淡化,技术原理如图所示(两端为惰性电极,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离子 含量/ 9360 200 1100 16000 1200 118 A.甲室的电极反应式为 B.淡化过程中在戊室发生的反应:、C.若将阳膜和阴膜的位置互换,则淡水的出口为a、c D.当通过丙室阴膜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时,甲室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 【答案】D 【详解】 A.甲室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电极反应式为,A项正确; B.戊室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室,开始电解时,阴极上水得电子生成H2和OH-,生成的OH-和反应生成,Ca2+转化为CaCO3沉淀,OH-和Mg2+反应生成Mg(OH)2,B项正确; C.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道过,若交换位置,乙、丁室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边移动,则淡水的出口为a、c,C项正确; D.通过丙室阴膜的阴离子(价阴离子和价阴离子)所带电荷不确定,故无法计算当通过丙室阴膜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时,甲室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D项错误; 答案选D。 4.金属镁被视为下一代能量存储系统负极材料的极佳选择。镁—溴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正、负极区之间的离子选择性膜只允许Mg2+通过:反应前,正、负极区电解质溶液质量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石墨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用该电池对铅蓄电池进行充电时,N端与铅蓄电池中的Pb电极相连 D.当外电路通过0.2mol电子时,正、负极区电解质溶液质量差为2.4g 【答案】C 【详解】 A.根据电池放电时Mg2+的移动方向可推知,Mg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正确; B.石墨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B项正确; C.铅蓄电池充电时的总反应为,Pb电极为负极,故要与M端相连(正接正,负接负),C项错误; D.当外电路通过0.2 mol电子时,负极发生反应:Mg-2e-=Mg2+,根据溶液的电中性,有0.1 mol Mg2+从负极区到正极区,故正极区溶液质量增加0.1mol24g/mol=2.4g,故正、负极区电解质溶液质量差为2.4g,D项正确; 答案选C。 5.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电极上电势比Y电极上电势高 B.该电池不能在高温下工作 C.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D.交换膜a为阴离子交换膜 【答案】A 【分析】 该原电池中,硝酸根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右边装置中电极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左边装置电极是负极,负极上有机物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有机物在厌氧菌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左边装置电极是负极,即X电极是负极,所以X电极上电势比Y电极上电势低,故A错误; B.高温下厌氧菌等容易发生变性,因此该电池不能在高温下工作,故B正确; C.右边装置中电极是正极,硝酸根离子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Na+移向正极右室,阴离子Cl-移向负极室左室,左侧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右侧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即交换膜a为阴离子交换膜,故D正确; 故选A。 6.700℃下电解熔融可制备高纯度的液态锑,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需要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 B.所有反应物和产物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使装料和出料变得更加简单 C.和的作用是降低的熔点(1180℃) D.阳极反应为 【答案】D 【详解】 A.生成的液态锑、液态硫能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因此该过程需要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故A正确; B. 所有反应物和产物为液态或气态,则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使装料和出料变得更加简单,故B正确; C. Na2S的熔点为1180℃,而该工艺在700℃下电解熔融态物质,和的作用是降低的熔点(1180℃),故C正确; D.电解池分阴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阳极反应为,故·D错误; 答案选D。 7.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2可用Na2SO3溶液吸收,并通过电解方法实现吸收液的循环再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阳极发生的反应之一为SO+2OH--2e-=SO+2H2O B.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室pH升高 C.电解一段时间后,b% D.电解一段时间后,两室生成的Na2SO3与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B 【分析】 由装置图可知,阳离子移向阴极,Pt(Ⅰ)为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Pt(Ⅲ)为阳极,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上升,失电子;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下降,得电子;阳极:,阴极:; 【详解】 A.酸性介质中不存在氢氧根,A项错误; B.阴极氢离子放电,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B项正确; C.阳极可不断产生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b%>a%,C项错误; D.阳极产生1mol硫酸转移2mol电子,阴极消耗2mol电子产生2mol亚硫酸钠,两者物质的量不相等,D项错误; 答案选B。 8.科学家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Li−CO2电化学储能系统研究发现,用碳化钼(Mo2C)作Li极催化剂时CO2的放电产物为Li2C2O4,装置如图所示。若用Au和多孔碳作Li极催化剂,则产物为Li2CO3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最好选用Li2C2O4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B.保持电流不变,升高温度可以提高CO2的放电效率 C.用Au作催化剂时CO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4Li++4e−+3CO2=2Li2CO3+C D.生成等物质的量Li2C2O4和Li2CO3消耗CO2的量相同,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相同 【答案】C 【详解】 A.锂会与水发生反应,所以不能选择水溶液作电解质溶液,A项错误; B.保持电流不变,CO2放电效率不变,B项错误; C.根据题意,产物为Li2CO3和C,电极反应式正确,C项正确; D.生成1 mol Li2C2O4,2 mol CO2转移2 mol电子,生成1 mol Li2CO3和0.5 mol C时,1.5 mol CO2转移2 mol电子,故两者消耗CO2的量不同,D项错误; 答案选C。 9.一种新型水介质电池,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其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金属锌为负极 B.放电时,温室气体被转化为储氢物质HCOOH 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D.充电时,双极隔膜产生的向右侧正极室移动 【答案】D 【详解】 A.放电时,负极上Zn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一2e-+4OH- =Zn(OH),故A正确; B.由图中反应机理可知,CO2转化为HCOOH,故B正确; C.充电时,阳极上H2O转化为O2,阴极上Zn(OH)转化为 Zn,电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 D.右侧电极版连接电源正极,充电时发生反应:H2O-4e-=O2↑+4H+,应向左侧移动,故D错误; 故选D。 10.某研究团队发现,利用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可处理含氮废水。下图是一种新型的浸没式双极室脱盐—反硝化电池,中间由质子交换膜隔开,阳极室中的通过泵循环至阴极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电势:阴极室高于阳极室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2O-4e-+H2O=CO2+4H+ C.当处理1 mol时,有5 mol H+经过质子交换膜,移向阴极室 D.该装置需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温度不宜过高 【答案】B 【分析】 根据原电池的图示及电子移动的方向(左→右),可知左边为负极,发生反应(CH2O)n-4ne-+nH2O=nCO2↑+4nH+,右边为正极,发生反应2NO+12H++10e-=N2↑+6H2O。 【详解】 A.原电池中电极电势,右侧正极高于左侧负极,则右侧阴极高于左侧阳极,故A正确; B.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2O)n-4ne-+nH2O=nCO2↑+4nH+,故B错误; C.由正极电极反应式2NO+12H++10e-=N2↑+6H2O可知,当处理1 mol时,有5 mol H+经过质子交换膜,移向阴极室,故C正确; D.温度过高(CH2O)n会变成气体,因此需要控制温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1.中科大电化学研究团队用HC1—CuC12混合溶液做腐蚀液,处理工业废铜,提升经济效益,其方法如下图所示,水在BDD电极上生成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H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为盐酸 B.BDD电极反应式:H2O-e-=HO·+H+ C.蚀铜槽中发生的反应:CuC12+Cu+4HC1=2H2CuC13 D.当SS电极生成32 g Cu时,将交换1 mol C1-到BDD电极区域 【答案】D 【分析】 由图示可知:由图示可知阳极上水失去电子产生羟基自由基(HO·)和H+,HO·与溶液中的Cu+发生反应:H++Cu++•OH=Cu2++H2O,Cl-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入阳极区可生成CuCl2蚀刻液,在阴极SS电极上,H2CuCl3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Cu单质,溶液中含有H+、Cl-,故X为盐酸,HCl-CuCl2混合溶液进入蚀铜槽,将Cu单质氧化产生H2CuCl3。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H2CuCl3部分进入阴极区,部分进入阳极区。在阴极SS电极上H2CuC13中+1价的Cu得到电子变为单质Cu附着在SS电极上,根据电荷守恒可知会有Cl-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入阳极区,溶液中含有H+、Cl-,故X为盐酸,A正确; B.BDD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为阳极,在BDD电极上水失去电子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HO·,阳极的电极反应式:H2O-e-=HO·+H+,B正确; C.HCl-CuCl2混合溶液进入蚀铜槽,将Cu单质氧化产生H2CuCl3,根据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可知在蚀铜槽中发生的反应:CuC12+Cu+4HC1=2H2CuC13,C正确; D.SS电极连接电源负极,为阴极。在SS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H2CuCl3+e-=Cu+2H++3Cl-,每反应产生1 mol Cu单质转移1 mol电子,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同时会有1 mol Cl-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区,当SS电极生成32 g Cu时,其物质的量是0.5 mol,则进入阳极区Cl-的物质的量是0.5 mol,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2.2020年,天津大学化学团队以CO2和辛胺为原料实现了甲酸和辛腈的高选择性合成,装置工作原理如下图(隔膜a只允许OH-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i2P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B.In/In2O3-x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电解过程中,OH-由In/In2O3-x电极区向Ni2P电极区迁移 D.Ni2P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CH3(CH2)7NH2+4OH--4e-=CH3(CH2)6CN+4H2O 【答案】B 【分析】 由图中In/In2O3-x电极上CO2→HCOO-可知,C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In/In2O3-x电极为阴极,阴极反应为:CO2+2e-+H2O═HCOO-+OH-,则Ni2P电极为阳极,辛胺在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辛腈,电极反应为CH3(CH2)6CH2NH2+4OH--4e-=CH3(CH2)6CN+4H2O,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Ni2P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则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故A正确; B.In/In2O3-x 电极为阴极,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电解过程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则OH-由In/In2O3-x电极区向Ni2P电极区迁移,故C正确; D.由图可知,Ni2P电极为阳极,CH3(CH2)7NH2→CH3(CH2)6CN,阳极反应为CH3(CH2)6CH2NH2+4OH--4e-=CH3(CH2)6CN+4H2O,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3.一种微生物电池可用于污水净化、海水淡化,其工作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电极作原电池的正极 B.处理后的硝酸根废水pH降低 C.电池工作时,中间室的Cl-移向右室,Na+移向左室,实现海水淡化 D.左室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C6H12O6-24e-+6H2O= 6CO2↑+24H+ 【答案】D 【分析】 据图可知a电极上C6H12O6被氧化生成CO2,所以a为负极,b为正极,硝酸根被还原生成氮气。 【详解】 A.a电极上C6H12O6被氧化生成CO2,所以a为负极,A错误; B.b为正极,硝酸根被还原生成氮气,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电极反应式为2NO+6H2O+10e-=N2↑+12OH-,生成氢氧根,所以pH增大,B错误; C.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中间室的Cl-移向左室,Na+移向右室,C错误; D.左室C6H12O6被氧化生成CO2,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24e-+6H2O= 6CO2↑+24H+,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如图为CO2电甲烷化的装置图(MEC),其利用微生物催化驱动工作,该生物电催化技术既有助于降低温室效应,也可处理有机废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电极为MEC的阳极 B.若b电极转化1.5mol CO2,装置中转移的电子数是15NA C.MEC工作时,质子将从a电极室向b电极室迁移 D.b电极的反应方程式为CO2+8e-+6H2O=CH4+8OH- 【答案】C 【详解】 A.由图示可知有机物在a电极被氧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b电极被还原成甲烷。则a为阳极,b为阴极,故A错; B.b电极为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被还原成甲烷,则其反应为:,则转化1.5mol CO2,装置中转移的电子数是12NA,故B错; C.MEC工作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质子将从a电极室向b电极室迁移,故选C; D.在酸性条件下无氢氧根离子生成,则b电极的电极方程式为,故D错; 答案选C 14.镍氢电池是一种高容量二次电池,常用作新型混合动力汽车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负极上M为储氢合金,MHn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KOH溶液作电解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B.电池总反应式为nNiOOH+MHnM+nNi(OH)2 C.电池充电时,a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电极周围溶液的pH减小 D.电池工作时,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 【答案】D 【详解】 A.OH−参与电极反应,为提高电池放电效率,电池交换膜应为阴离子交换膜,允许OH−通过,A项错误; B.由题给信息可知,a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Hn+nOH−−ne−=M+nH2O,周围溶液的pH减小,b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电池总反应式为M+nNi(OH)2 nNiOOH+MHn,选项B错误; C.电池充电时,a电极连电源的负极,电极反应为nH2O+M+ne−=MHn+nOH−,电极周围溶液的pH增大,选项C错误; D.由题给信息可知,a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Hn+nOH−−ne−=M+nH2O,周围溶液的pH减小,b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5.双极膜能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将H2O解离为H+和OH-。以维生素C的钠盐(C6H7O6Na)为原料制备维生素C(C6H8O6,具有弱酸性和还原性)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离子是OH-,b离子是H+ B.生成维生素C的离子方程式为+H+=C6H8O6 C.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D.将X极区的Na2SO4替换为C6H7O6Na,可以提高维生素C的产率 【答案】D 【分析】 在X电极,水失电子生成O2,同时生成H+,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行碱室,与a离子即OH-构成NaOH;则b离子为H+,与结合为C6H7O8。Y电极为阴极,H2O得电子生成H2和OH-。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a离子是OH-,b离子是H+,A正确; B.为弱酸根离子,与b离子即H+结合生成维生素C,离子方程式为+H+=C6H8O6,B正确; C.在X极,H2O失电子生成O2和H+,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C正确; D.若将X极区的Na2SO4替换为C6H7O6Na,一方面生成的C6H8O6导电能力弱,另一方面维生素C易被生成的O2氧化,不能提高维生素C的产率,D不正确; 故选D。 16.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a作电池的负极 B.放电时,b电极每减少6.5g,a极区溶液中将增加0.2molI- C.充电时,a电极反应为 D.充电时,b电极接外电源正极 【答案】BC 【分析】 放电时Zn被氧化为Zn2+,为负极,即b极为负极,则a极为正极;则充电时a极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b极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 【详解】 A.放电时Zn被氧化为Zn2+,为负极,即b极为负极,则a极为正极,A错误; B.放电时b极反应为Zn-2e-=Zn2+,减少6.5g即反应0.1molZn,转移0.2mol电子,a极反应为I2Br-+2e-=2I-+Br-,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增加0.2molI-,B正确; C.放电时a极反应为I2Br-+2e-=2I-+Br-,则充电时电极反应为2I-+Br-2e--=I2Br-,C正确; D.充电时b极为阴极,接外电源的负极,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C。 17.钠硫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化学电源,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效率高等重要优点。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过程中,A极为电源正极 B.放电过程中,电池总反应为 C.充电过程中,由A极移动到B极 D.充电过程中,外电路中流过电子,负极材料增重 【答案】AC 【详解】 A.由图可知,充电时,A接电源的负极,则放电时,A极为电源负极,故A错误; B.放电过程中,钠作负极失电子,变成钠离子,移向正极,在正极生成,电池总反应为,故B正确; C.充电过程中,移向阴极,即由B极移动到A极,故C错误; D.充电过程中,外电路中流过电子,有0.01mol钠离子转化成钠单质,所以负极材料增重,故D正确; 故选AC。 18.一种“全氢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流向是从吸附层M通过导线到吸附层N B.Na+从右边穿过离子交换膜向左边移动 C.离子交换膜可用质子交换膜 D.负极的电极反应是:H2-2e-+2OH-=2H2O 【答案】BC 【详解】 A.由工作原理图可知,左边吸附层M为负极,右边吸附层N为正极,则电子流向为从吸附层M通过导线到吸附层N,故A正确; B.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电解质溶液中Na+向右边移动,故B错误; C.由工作原理图可知,左边溶液为碱性,右边溶液为酸性,所以离子交换膜可阻止左边的碱性溶液和右边的酸性溶液发生中和,故C错误; D.左边吸附层M为负极极,发生了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是H2-2e-+2OH-=2H2O,故D正确; 故选:BC。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卷】 1.(2021·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气泡 B.常温下,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与同浓度盐酸反应,条更剧烈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从溶液中置换出 2.(2021·山东烟台市·高三一模)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是一种常见的离子液体(结构如图),其环状结构中存在大π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离子中至少10原子共平面 B.BF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 C.该化合物中所有元素都分布在p区 D.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离子键、配位键和氢键 3.(2021·山东淄博市·高三一模)是微电子工业中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可通过电解熔融氟化氢铵制得。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B.相关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和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 D.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氢键 4.(2021·山东高三月考)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类由组成的磁性超导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失去3d和4s轨道电子 B.Se原子核外有3个未成对电子 C.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D.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有9种空间运动状态 5.(2021·山东)LDFCB是电池的一种电解质,该电解质阴离子由同周期元素原子W、X、Y、Z构成(如图),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的核外电子总数,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Z的沸点最高 B.原子半径:Z>Y>X>W C.X的杂化方式是sp3 D.电负性:Z>Y>X>W 6.(2021·山东烟台市·高三一模)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电负性:W>Z>Y>X B.气态氢化物熔沸点:W Z C.简单离子的半径:W>X>Z D.若X与W原子序数之差为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2 7.(2021·山东淄博市·高三一模)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可形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序数是族序数的3倍;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B.简单离子半径: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D.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8.(2021·山东枣庄市·高三二模)已知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W有正价,常温下﹐四种元素的单质均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比Z与X的稳定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W的强 C.X、Y、Z三种元素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四种元素中Z的电负性最大 9.(2021·山东高三月考)已知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D同主族,C、E同主族,A和B、F均能形成二元共价化合物,B元素与酸雨的形成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F B.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F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E>C D.D元素和A、B、C、E、F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10.(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一模)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可分别和Y、Z、W形成含18个电子的型分子,且X与Y、Z与W均可形成如图所示结构的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 B.第一电离能: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D.单质的沸点: 11.(2021·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一模)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且Y、W的原子序数之差为3,X、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X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较高。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B.单质Z是制作芯片和光电池的关键材料 C.氧化物的熔点: D.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12.(2021·沙坪坝区·重庆一中高三月考)X、Y、Z、Q、R 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 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 0;Q与 X 同主族,Z 与 R 不同主族;Z 与 R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 Y 与 Q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的两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Q> R Y Z> X B.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Y>R C.R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D.R的单质可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H2 13.(2021·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部高三月考)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He)轰击氮原了核的实验,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其中Y的某种单质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均能与氢组成含18电子的化合物 B.Y存在Y、Y、Y多种同素异形体 C.Y与中子数相同 D.X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属于强酸 14.(2021·浙江杭州市·高三二模)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W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 X Y Z A.原子半径大小: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Y单质具有X菌能力,Y与W可形成化合物 D.W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各种化合物均不能与Z的氢化物反应 15.(2021·浙江绍兴市·高三二模)现有元素X、Y、Z、Q为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Q在同一主族。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为非金属元素 Y 最外层是最内层电子的三倍 Z 在第三周期元素中,Z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 Q Q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溶液中的阳离子的电子数为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不可能形成分子 B.工业电解制备Z时,用含Z3+的助熔剂来降低的熔融温度 C.Z、Q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D.第5周期且与Y同主族元素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16.(2021·重庆高三开学考试)分属周期表前三周期的四种元素W、X、Y、Z可形成结构如下的物质,该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稳定结构,W的原子序数最大,Y、Z处于同一周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Z可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高效消毒剂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除了氢原子外所有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由Z和W形成的化合物中可以存在共价键 D.X、Y、Z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为: Y Z >X 17.(2021·福建三明市·高三二模)火星上发现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元素,a、c同主族,b、d同主族,d、e相邻,五者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d>e>c>b>a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d>e>b C.含氧酸酸性:e>d D.第一电离能:b>d>c 18.(2021·福建福州市·高三二模)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同周期,、同主族;、、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三种元素,、、、、五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60。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原子半径 B.电负性 C.这些元素组成的三元化合物都可溶于水 D.它们基态原子最外层上都有未成对电子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2021·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气泡 B.常温下,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与同浓度盐酸反应,条更剧烈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从溶液中置换出 【答案】A 【详解】 A.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气泡,原理是强酸制取弱酸,与元素周期律无关,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则Mg比Al更活泼,与酸反应,Mg条更剧烈,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O>S,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减弱,则,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正确; 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对应的单质氧化性减弱,则氧化性:Cl2>Br2,所以Cl2能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正确; 故选:A。 2.(2021·山东烟台市·高三一模)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是一种常见的离子液体(结构如图),其环状结构中存在大π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离子中至少10原子共平面 B.BF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 C.该化合物中所有元素都分布在p区 D.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离子键、配位键和氢键 【答案】A 【详解】 A.阳离子中五元环上C原子接的化学键有1个双键判断采用的是sp2杂化,甲基和乙基上碳原子形成四个单键,采用的是sp3杂化,N原子接的有1个双键判断是sp2杂化,另一个N原子接的都是单键判断是sp3,则五元环上2个N原子、3个碳原子包括3个碳原子分别连接的H原子共8个原子共平面,另外甲基和乙基直接与N原子连接的碳原子也与五元环共平面,即至少10原子共平面,故A正确; B.与CH4是等电子体,则为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文形,故B错误; C.该化合物中C、B、N和F分布在p区,而H为s区元素,故C错误; D.该化合物为离子液体,是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中存在配位键,其中B提供共轨道,F-提供孤对电子,但不存在氢键,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2021·山东淄博市·高三一模)是微电子工业中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可通过电解熔融氟化氢铵制得。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B.相关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和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 D.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氢键 【答案】A 【详解】 A.分子中N的周围形成3个σ键,孤电子对数=,故其价层电子对为4,故其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A错误; B.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往下依次减小,故相关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正确; C.分子中N的周围形成3个σ键,孤电子对数=,故其价层电子对为4,中周围有4个σ键,孤电子对数=,故其价层电子对为4,和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C正确; D.晶体中与微粒内存在共价键和配位键,微粒间存在离子键,且与微粒间存在氢键,D正确; 故答案为:A。 4.(2021·山东高三月考)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类由组成的磁性超导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失去3d和4s轨道电子 B.Se原子核外有3个未成对电子 C.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D.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有9种空间运动状态 【答案】C 【详解】 A.F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4s轨道上电子的能量最高,所以时只失去4s轨道上的2个电子,A不正确; B.Se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B不正确; C.的中心A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则发生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C正确; D.空间运动状态是指电子所占据的轨道,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占据的轨道有1s、2s、2p,所以有3种空间运动状态,D不正确; 故选C。 5.(2021·山东)LDFCB是电池的一种电解质,该电解质阴离子由同周期元素原子W、X、Y、Z构成(如图),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的核外电子总数,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Z的沸点最高 B.原子半径:Z>Y>X>W C.X的杂化方式是sp3 D.电负性:Z>Y>X>W 【答案】D 【分析】 同周期元素W、X、Y、Z中,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的核外电子总数,说明这四种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根据图示可,Y可形成2个共价键,位于第VIA族,则Y为O元素;X为6号C元素;Z只能形成1个共价键,为与VIIA族,则Z为F元素;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0-4-6-7=3,为B元素,所以W、X、Y、Z分别为:B、C、O、F,据此解答。 【详解】 A.四种元素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BH3、CH4、H2O、HF,由于水和氟化氢均含有氢键,所以其沸点较前两者高,但由于相同物质的量的水中含所有的氢键数比氟化氢中的氢键数多,所以水的沸点比氟化氢高,选项A错误; B.由分析可知W、X、Y、Z分别为同周期元素:B、C、O、F,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W>X>Y>Z,选项B错误; C.X为C,形成一个双键和三个单键,杂化方式是sp2,选项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电负性:Z>Y>X>W,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6.(2021·山东烟台市·高三一模)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电负性:W>Z>Y>X B.气态氢化物熔沸点:W Z C.简单离子的半径:W>X>Z D.若X与W原子序数之差为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2 【答案】C 【分析】 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则W为第二周期元素,X、Y、Z为第三周期元素,则X为Na或Mg或Al,各元素的相对位置为,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电负性是指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已知非金属性:W>Z>Y>X,则电负性:W>Z>Y>X,故A正确; B.Y为非金属性,则W可能为N、O、F,对应气态氢化物NH3、H2O和HF的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其沸点均比同主族其它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即气态氢化物熔沸点:W Z,故B正确; C.W与X的离子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大,而Z的离子结构比W离子多一个电子层,离子半径大,即离子半径:Z>W>X,故C错误; D.若W与X原子序数差为5,W为N时X为Mg,或W为O时X为Al,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或Al2O3,即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为X3W2,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7.(2021·山东淄博市·高三一模)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可形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序数是族序数的3倍;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B.简单离子半径: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D.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答案】C 【分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可形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O2,故W为N,X为O,又Y的周期序数是族序数的3倍,故Y为Na,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故Z为Cl,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 A.由分析可知,W、X、Y分别为N、O、Na,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ⅡA与ⅢA、ⅤA与ⅥA反常,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故第一电离能为N>O>Na即,A错误; B.由分析可知,W、X、Y分别为N、O、Na,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简单离子半径为N3->O2->Na+即,B错误; C.元素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一致,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故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O>NH3即,C正确;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才与元素的非金属性一致,题干未告知最高价,故无法比较,D错误; 故答案为:C。 8.(2021·山东枣庄市·高三二模)已知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W有正价,常温下﹐四种元素的单质均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比Z与X的稳定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W的强 C.X、Y、Z三种元素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四种元素中Z的电负性最大 【答案】D 【分析】 常温下﹐元素的单质均为气体的有H2、N2、O2、F2、Cl2五种,结合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W有正价,推测X、Y、Z、W分别为:H、N、O、Cl四种元素,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 A.由于O的非金属性比N强,故Z与X的简单化合物即H2O比Y与X形成的即NH3稳定,A错误; B.由于Cl的非金属性强于N,故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HClO4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HNO3的强,B错误; C.X、Y、Z三种元素即H、N、O能形成离子化合物NH4NO3、NH4NO2,C错误; D.四种元素即H、N、O、Cl中Z即O的电负性最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1·山东高三月考)已知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D同主族,C、E同主族,A和B、F均能形成二元共价化合物,B元素与酸雨的形成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F B.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F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E>C D.D元素和A、B、C、E、F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答案】D 【分析】 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A、D同主族,C、E同主族,A和B、F均能形成二元共价化合物,B元素与酸雨的形成有关,则B是N,A是H,D是Na,C原子序数比N大,与Na小,则C是O,E是S元素,F是Cl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H,B是N,C是O,D是Na,E是S,F是Cl元素。 A.离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时,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H+核外没有电子层;N3-、O2-、Na+核外有2个电子层;S2-、Cl-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离子半径最大的是S2-,即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F,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C是O,F是Cl,元素的非金属性:O>Cl,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F,B错误; C.C是O,E是S,它们形成的简单氢化物分别是H2O、H2S,二者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由于H2O的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使物质的熔沸点增大,所以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O>H2S,即简单氢化物的沸点:C>E,C错误; D.A是H,B是N,C是O,D是Na,E是S,F是Cl元素,Na与H形成NaH,与N形成Na3N,与O形成Na2O,与S形成Na2S,与Cl形成NaCl,这些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0.(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一模)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可分别和Y、Z、W形成含18个电子的型分子,且X与Y、Z与W均可形成如图所示结构的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 B.第一电离能: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D.单质的沸点: 【答案】D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可分别和Y、Z、W形成含18个电子的型分子,X与Y、Z与W均可形成如图所示的分子结构,比较熟悉的如过氧化氢,则X为H元素,Y为O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Z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S2Cl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X为H,Y为O,Z为S,W为Cl元素。 A.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S2->Cl-,即W<Z,故A错误;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第ⅡA族、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S<Cl,即Z<W,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氢化物越稳定,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HCl,即Z<W,故C错误; D.构成的单质都是分子晶体,其中氢气、氧气、氯气都是双原子分子,都是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单质的沸点越高,硫是固体,沸点最高,因此单质的沸点:X<Y<W<Z,故D正确; 故选D。 11.(2021·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一模)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且Y、W的原子序数之差为3,X、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X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较高。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B.单质Z是制作芯片和光电池的关键材料 C.氧化物的熔点: D.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答案】C 【分析】 X、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X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较高,说明X形成的简单氢化物间含有氢键,则X可能为N、O、F。若X为N,W为P,根据只有Y为金属元素且Y、W的原子序数之差为3,则Y是Mg,Z为Si元素。若X为O,W为S,根据只有Y为金属元素且Y、W的原子序数之差为3,则Y为Al,Z为Si或P。若X为F,W为Cl,根据只有Y为金属元素且Y、W的原子序数之差为3,没有元素符合该条件。 【详解】 根据分析X、Y、Z、W可能分别为N、Mg、Si、P或O、Al、Si或P、S。 A.X分别为N3-、O2-,Y为Mg2+、Al3+,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Y代表的元素原子序数大于X代表的原子,因此简单离子半径:X>Y,A错误; B.Z元素可能是P,不用于制作芯片和光电池,B错误; C.Y的氧化物为MgO或Al2O3,W的氧化物P2O5或Cl2O7等,W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分子,而Y的氧化物为离子化合物。一般情况下,离子化合物的熔点高于共价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熔点,C正确; D.W可能是P,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3PO4,是弱酸,D错误; 答案选C。 12.(2021·沙坪坝区·重庆一中高三月考)X、Y、Z、Q、R 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 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 0;Q与 X 同主族,Z 与 R 不同主族;Z 与 R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 Y 与 Q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的两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Q> R Y Z> X B.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Y>R C.R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D.R的单质可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H2 【答案】C 【分析】 X、Y、Z、Q、R 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 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 0,则X 是H,Y 为C,Q与 X 同主族,则Q为Na,Z 与 R 不同主族;Z 与 R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 Y 与 Q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的两倍,则Z和R可能是O、Si或者F、Al。 【详解】 A.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Na>Si> C >O>H或Na>Al>C>F>H,即Q> R Y Z> X,A正确; B.R可能是Si或者Al,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为硅酸或者氢氧化铝,酸性均小于碳酸,所以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Y>R,B正确; C.R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或者氟化铝,氟化铝是离子化合物,C错误; D.铝单质或者硅单质均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D正确; 答案选C 13.(2021·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部高三月考)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He)轰击氮原了核的实验,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其中Y的某种单质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均能与氢组成含18电子的化合物 B.Y存在Y、Y、Y多种同素异形体 C.Y与中子数相同 D.X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属于强酸 【答案】A 【分析】 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He)轰击氮原了核的实验,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W=14,Z=7,其中Y的某种单质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Y为O,X为N元素。 【详解】 A. Y为O,X为N元素,X与Y均能与氢组成N2H4、H2O2均含18电子的化合物,故A正确; B. Y存在Y、Y、Y多种同位素,不是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 Y为O中子数为9,为N,中子数为7,中子数不相同,故C错误;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O3 一定属于强酸,但低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O2 是弱酸,故D错误; 故选A。 14.(2021·浙江杭州市·高三二模)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W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 X Y Z A.原子半径大小: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Y单质具有X菌能力,Y与W可形成化合物 D.W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各种化合物均不能与Z的氢化物反应 【答案】C 【分析】 W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W的电子排布为2、4,即W为C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确定X为N元素,Y为S元素,Z为Cl元素。 【详解】 A.X、Y、Z分别为N、S、Cl元素,由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确定原子半径大小:,A不正确; B.W、Y、Z分别为C、S、Cl,非金属性Cl>S>C,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B不正确; C.Y为S元素,其单质具有X菌能力,可用于生产硫磺软膏,S与C可形成化合物CS2,C正确; D.W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各种化合物中,若形成的是烯烃、炔烃等不饱和烃,则能与HCl发生加成反应,D不正确; 故选C。 15.(2021·浙江绍兴市·高三二模)现有元素X、Y、Z、Q为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Q在同一主族。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为非金属元素 Y 最外层是最内层电子的三倍 Z 在第三周期元素中,Z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 Q Q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溶液中的阳离子的电子数为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不可能形成分子 B.工业电解制备Z时,用含Z3+的助熔剂来降低的熔融温度 C.Z、Q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D.第5周期且与Y同主族元素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答案】D 【分析】 Y的最外层是最内层电子的三倍,则Y的电子排布为2、6,为O元素;Z在第三周期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则Z为Al元素;Q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溶液中的阳离子的电子数为18,则Q为K元素;X、Q在同一主族,且X为非金属元素,则X为H元素。 【详解】 A.X和Y为H、O元素,可形成H2O2分子,A不正确; B.工业电解制备Al时,用含[AlF6]3-的助熔剂(不含Al3+)来降低Al2O3的熔融温度,B不正确; C.Z、Q分别为Al、K元素,金属性Al<K,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C不正确; D.Y为O元素,第5周期且与Y同主族元素为Te,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作为半导体材料,D正确; 故选D。 16.(2021·重庆高三开学考试)分属周期表前三周期的四种元素W、X、Y、Z可形成结构如下的物质,该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稳定结构,W的原子序数最大,Y、Z处于同一周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Z可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高效消毒剂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除了氢原子外所有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由Z和W形成的化合物中可以存在共价键 D.X、Y、Z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为: Y Z >X 【答案】B 【分析】 周期表前三周期的四种元素W、X、Y、Z可形成结构如下的物质,该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稳定结构,根据图示可知,W为+1价阳离子,且W的原子序数最大,则W为Na元素,说明X、Y、Z位于前2周期;Y、Z处于同一周期,则Y、Z位于第二周期,阴离子带2个负电荷,Y为B元素;Z能够形成2个共价键,则Z为O元素;X形成1个共价键,为H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W为Na,X为H,Y为B,Z为O元素; A.H、O形成的H2O2具有强氧化性,故A正确;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是硼酸,硼酸结构式为,该分子中H、B都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B错误; C.Z、W形成的化合物过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 D.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大小为:Y>Z>X,故D正确。 答案选B。 17.(2021·福建三明市·高三二模)火星上发现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元素,a、c同主族,b、d同主族,d、e相邻,五者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d>e>c>b>a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d>e>b C.含氧酸酸性:e>d D.第一电离能:b>d>c 【答案】D 【分析】 a、c同主族,b、d同主族,d、e相邻,五者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若a、c最外层电子为x,b、d最外层电子为y,e最外层电子为y+1,则2x+2y+y+1=21,化简2x+3y=20,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在IA族~IIIA族,只有x=1,则y=6符合,则a、b、c、d、e分别为H、O、Na、S、Cl。 【详解】 A.离子半径:S2->Cl->O2->Na+>H+,A说法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稳定性:HCl>H2S,B说法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含氧酸酸性不能比较,C说法错误; D.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同主族第一电离能减小,第一电离能:O>S>Na,D说法正确; 答案为D。 18.(2021·福建福州市·高三二模)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同周期,、同主族;、、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三种元素,、、、、五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60。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原子半径 B.电负性 C.这些元素组成的三元化合物都可溶于水 D.它们基态原子最外层上都有未成对电子 【答案】D 【分析】 X、Y、Z是人体含量最高的三种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X是氢,Y是碳,Z是氧;W和氧同族,所以W是硫;五种元素核外电子数之和是60,所以Q是铜。 【详解】 A.碳原子半径比氧原子大,A项错误; B.氧的电负性比硫大,B项错误; C.由其中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碳酸铜、氢氧化铜都不溶于水,C项错误; D.上述四种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都不是满电子,所以一定会有未成对的电子存在,D项正确; 答案选D。 化学实验基础【原卷】 1.实验室利用和在活性炭作用下制取[SO2(g)+Cl2(g)⇌SO2Cl2(l) ∆H=-97.3kJ/mol],装置如图所示(部分装置已省略)。已知SO2Cl2的熔点为,沸点为,遇水能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来冷却的水应该从a口进b口出 B.可用硝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C.乙中盛放的试剂是无水氯化钙或碱石灰 D.制备过程中需要将装置甲置于冷水浴中 2.测定食物中铜含量前需对食物样品进行预处理:称取1.000g样品与浓硝酸充分反应后,小火蒸干炭化,再高温灰化,冷却后加入1mL稀硝酸,取滤液配制成10.00mL溶液。上述处理过程中不涉及的操作是 A. B. C. D.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在O2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B.通过分液操作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C.用氨水鉴别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 D.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 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CO2、NH3 有晶体析出 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其他盐的小,因饱和而析出 B 灼烧某白色粉末 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 该粉末含钾元素 C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固体粉末变红 在高温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D 向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 有黑色沉淀生成Ksp(CuS) A.A B.B C.C D.D 5.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NH3 B.乙装置构成了铜锌原电池 C.用丙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D.丁装置验证浓H2SO4的强氧化性和脱水性 6.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NaHS溶液中滴入酚酞 溶液变红色 HS-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出现蓝色沉淀 Ksp[Mg(OH)2]>Ksp[Cu(OH)2] C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 产生白色浑浊 酸性:盐酸>碳酸>硅酸 D 向盛有KI3溶液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前者溶液变蓝色,后者有黄色沉淀 KI3溶液中存在II2+I−平衡 A.A B.B C.C D.D 7.下列仪器为高中常见仪器(省略夹持装置),选用下列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粗盐的提纯(除去泥沙) B.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C.酸碱中和滴定 D.用 18.4mol/L的浓硫酸配制 1mol/L的稀硫酸 8.过氧化钠可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过氧化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X 还可以制取H2、CO2 等气体 B.②中所盛试剂为饱和小苏打溶液 C.③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直通玻璃管 D.实验时需先让 X 装置反应一会儿,再点燃装置Z中的酒精灯 9.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实验I: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B.实验II:测定盐酸浓度 C.实验III:制取少量 D.实验IV:检验混合气体中的和 10.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①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②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溶液的颜色没有变化 ③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④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 B.用装置乙除去中的少量 C.用装置丙收集 D.用装置丁从溶液中获得无水 12.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①收集H2 B.用②蒸干AlCl3溶液制备无水氯化铝 C.用③分离NaCl溶液和BaSO4固体 D.用④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 13.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手段。用如下装置探究氯气的性质,图中三支试管口均放置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①中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 B.②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Cl— C.③中的溶液变为棕黄色,说明氯气有氧化性 D.④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 14.实验室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CuO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B.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 C.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是加热,乙是冷却 D.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1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3mL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B 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甲醛饱和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了变性 C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 D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气体X具有强氧化性 A.A B.B C.C D.D 16.实验室中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过程中,不涉及的装置是 A. B. C. D. 17.下列实验中,由实验操作及现象能推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通入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 具有漂白性 B 向溶液中通入气体,出现黑色沉淀的酸性比的酸性强 C 向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D 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混合溶液中加入2滴溶液,溶液呈红色 和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A.A B.B C.C D.D 18.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用分液法除去乙酸中的乙醇 B.用溶液鉴别溶液和溶液 C.用NaOH除去中的D.用重结晶法除去中混有的少量NaCl 19.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装置 目的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 粗铜精炼 实验室制备氨气 实验室收集NO气体 A.A B.B C.C D.D 20.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过量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稀硝酸将铁直接氧化成B 向K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的还原性强于 C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 溶液分先变红后褪色 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D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溶液 溶液褪色 具有氧化性 A.A B.B C.C D.D 21.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用如图装置制取铁的氧化物(夹持及加热装置均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瓶②用于提供反应物,烧瓶③用作安全瓶 B.实验时,必须对①②③进行加热 C.①②③中依次盛装铁粉、浓、水 D.④处的气体收集方法也可用于收集氨气和甲烷 22.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操作 A 检验蔗糖与浓硫酸作用时有CO2产生 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配制CuCl2溶液 将CuCl2·2H2O固体先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用适量水稀释 C CO还原氧化铁 先停止通CO,然后熄灭酒精灯 D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下口放出有机层 A.A B.B C.C D.D 化学实验基础 1.实验室利用和在活性炭作用下制取[SO2(g)+Cl2(g)⇌SO2Cl2(l) ∆H=-97.3kJ/mol],装置如图所示(部分装置已省略)。已知SO2Cl2的熔点为,沸点为,遇水能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来冷却的水应该从a口进b口出 B.可用硝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C.乙中盛放的试剂是无水氯化钙或碱石灰 D.制备过程中需要将装置甲置于冷水浴中 【答案】D 【详解】 A.为了使冷凝管充满水,水应从b口进a口出,故A错误; 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得不到二氧化硫,常用70%的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故B错误; C.二氧化硫、氯气不能和氯化钙反应,氯化钙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氯气,因此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吸收二氧化硫、氯气,结合装置可知可用碱石灰吸收,故C错误; 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SO2Cl2的产率,制备过程中需要将装置甲置于冷水浴中,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测定食物中铜含量前需对食物样品进行预处理:称取1.000g样品与浓硝酸充分反应后,小火蒸干炭化,再高温灰化,冷却后加入1mL稀硝酸,取滤液配制成10.00mL溶液。上述处理过程中不涉及的操作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 A.该装置为过滤装置,根据“冷却后加入1mL稀硝酸,取滤液配制成10.00mL溶液”可知该过程中需要进行过滤,A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为配制1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装置,根据“取滤液配制成10.00mL溶液”可知需要该操作,B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为灼烧装置,根据“高温灰化”可知需要该操作,C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为蒸馏装置,用来分离互溶的液体,该过程中没有涉及,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在O2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B.通过分液操作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C.用氨水鉴别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 D.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 【答案】D 【详解】 A.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A错误; B.乙酸乙酯可溶于乙醇,不能分液分离,B错误; C.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沉淀,所以将氨水加入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中现象相同,均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C错误; D.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少,所以可以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CO2、NH3 有晶体析出 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其他盐的小,因饱和而析出 B 灼烧某白色粉末 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 该粉末含钾元素 C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固体粉末变红 在高温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D 向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 有黑色沉淀生成Ksp(CuS)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 A.因二氧化碳溶解度在中性或者酸性溶液中比较小,侯氏制碱法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在通入二氧化碳,否则不会有晶体析出,故A错误; B.灼烧白色粉末,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浅紫色,说明原粉末中含有钾元素,故B正确; C.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因生产四氧化三铁,固体粉末变黑,故C错误; D.因溶液中存在硫化钠,加入硫酸铜生成黑色沉淀,不能说明硫化锌溶解度大于硫化铜,故D错误; 故选B。 5.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NH3 B.乙装置构成了铜锌原电池 C.用丙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D.丁装置验证浓H2SO4的强氧化性和脱水性 【答案】D 【详解】 A.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在空气中的扩散速率快,收集氨气时,为防止氨气扩散,应在集气瓶口放一团棉花,则甲装置不宜用于收集氨气,故A错误; B.锌不能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左池的溶液应为硫酸锌溶液,右池为硫酸铜溶液,则乙装置不能构成铜锌原电池,故B错误; C.液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溴蒸汽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干扰溴化氢气体的检验,则丙装置不能验证有溴化氢产生,故C错误; D.浓硫酸检验脱水性,能使蔗糖脱水碳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共热时能与碳化生成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硫能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丁装置验证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脱水性,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NaHS溶液中滴入酚酞 溶液变红色 HS-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出现蓝色沉淀 Ksp[Mg(OH)2]>Ksp[Cu(OH)2] C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 产生白色浑浊 酸性:盐酸>碳酸>硅酸 D 向盛有KI3溶液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前者溶液变蓝色,后者有黄色沉淀 KI3溶液中存在II2+I−平衡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 A.NaHS溶液中存在平衡:HS-+H2OH2S+OH-,HS-H++S2-,向NaHS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溶液呈碱性,说明HS-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实验目的和结论一致,A项正确; B.溶度积小的先生成沉淀,向浓度为0.1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出现蓝色沉淀,说明Ksp[Cu(OH)2]较小,B项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生,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无法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C项错误; D.向盛有KI3溶液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碘,后者有黄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碘离子,原来的溶液是KI3溶液,由现象可知,KI3溶液中存在I3-I2+I-平衡,D项正确; 答案选C。 7.下列仪器为高中常见仪器(省略夹持装置),选用下列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粗盐的提纯(除去泥沙) B.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C.酸碱中和滴定 D.用 18.4mol/L的浓硫酸配制 1mol/L的稀硫酸 【答案】C 【详解】 A.粗盐提纯时除去泥沙的操作为过滤,需要用到仪器烧杯(②)、漏斗(③)、玻璃棒(⑤),A实验能完成,不符合题意; B.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的操作为分液,需要用到仪器分液漏斗(⑩)、烧杯(②),B实验能完成,不符合题意; C.酸碱中和滴定,需要用到仪器酸/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相关仪器都没有,C实验不能完成,符合题意; D.浓硫酸稀释配制稀硫酸,需要用到量筒(⑨)、烧杯(②)、容量瓶(④)、玻璃棒(⑤)、胶头滴管(⑥),D实验能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8.过氧化钠可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过氧化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X 还可以制取H2、CO2 等气体 B.②中所盛试剂为饱和小苏打溶液 C.③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直通玻璃管 D.实验时需先让 X 装置反应一会儿,再点燃装置Z中的酒精灯 【答案】B 【分析】 Na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Na2O2,所以装置X中应是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装置Y干燥氧气,装置Z中进行氧气和Na的反应,装置③中应盛放碱石灰,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Z,导致过氧化钠变质。 【详解】 A.装置X可以利用液体和固体或液体反应制取气体,氢气可以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二氧化碳可以利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所以装置X 还可以制取H2、CO2 等气体,A正确; B.②中液体应是用来干燥氧气的,所以为浓硫酸,B错误; C.装置③中应盛放碱石灰,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Z,导致过氧化钠变质,C正确; D.实验时需先让 X 装置反应一会儿,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装置Z中的酒精灯,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9.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实验I: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B.实验II:测定盐酸浓度 C.实验III:制取少量 D.实验IV:检验混合气体中的和 【答案】D 【详解】 A.容量瓶中不能进行稀释,应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中,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故B错误; C.实验制取氨气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固体加热,直接加热氯化铵生成氨气和HCl遇冷又重新化合形成氯化铵,得不到氨气,故C错误; D.和通入氯化钡中,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若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存在,通入品红溶液若褪色说明存在,多余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D正确; 故选:D。 10.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①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②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溶液的颜色没有变化 ③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④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详解】 ①实验Ⅰ:振荡后静置,由于上层苯中溶解的溴不断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上层溶液的颜色最终变为无色,①不正确; ②实验Ⅱ:浓硫酸使蔗糖先碳化,后将碳氧化生成CO2、SO2等,CO2在酸性KMnO4溶液中溶解度不大而以气泡逸出,SO2与酸性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还原,从而使溶液颜色逐渐褪去,②不正确; ③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与Cu发生反应生成NO等,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NO与O2反应生成NO2,气体为红棕色,③不正确; ④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此时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效应,④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④正确,故D符合; 故选D。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 B.用装置乙除去中的少量 C.用装置丙收集 D.用装置丁从溶液中获得无水 【答案】B 【详解】 A.实验室用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取,甲装置缺少加热装置,A项错误; B.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且不与反应,与溶液反应生成,用装置乙除去CO2中的少量HCl,B项正确; C.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短管进长管出,C项错误; D.从溶液中获得无水先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获得,再在的氛围中加热获得无水,D项错误; 答案选B。 12.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①收集H2 B.用②蒸干AlCl3溶液制备无水氯化铝 C.用③分离NaCl溶液和BaSO4固体 D.用④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 【答案】B 【详解】 A.用①收集H2,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故A正确; B.不可以用②蒸干AlCl3溶液制备无水氯化铝,氯化铝会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受热分解为三氧化二铝,故B错误; C.用③分离NaCl溶液和BaSO4固体,过滤可以实现固液分离,故C正确; D.用④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CCl4的密度比水大,且与水互不相容,故D正确; 故选B。 13.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手段。用如下装置探究氯气的性质,图中三支试管口均放置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①中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 B.②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Cl— C.③中的溶液变为棕黄色,说明氯气有氧化性 D.④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 【答案】B 【详解】 A.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I2,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A项正确; B.②中产生白色沉淀,有可能是挥发的氯化氢气体中的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B项错误; C.氯化亚铁与氯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的化合价从0价降为-1价,说明氯气有氧化性,C项正确; D.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D项正确; 答案选B。 14.实验室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CuO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B.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 C.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是加热,乙是冷却 D.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详解】 A.氧气先和铜反应生成CuO,之后CuO又被乙醇还原为Cu,所以催化剂为Cu单质,而不是CuO,A错误; B.氧气先和铜反应生成黑色的CuO,之后CuO又被乙醇还原为红色的Cu,所以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B正确; C.甲装置的水浴是加热无水乙醇促进其挥发,乙装置的水浴是为了使生成乙醛的冷凝,C正确; D.为防止装置冷却后压强降低发生倒吸,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3mL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B 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甲醛饱和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了变性 C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 D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气体X具有强氧化性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 A.溶液变蓝说明有I2生成,此时发生反应Br2+2I- = I2+2Br-,根据氧化性:氧化剂(Br2)>氧化产物(I2),知A正确; B.饱和(NH4)2SO4溶液使蛋白质析出的过程属于盐析,B错误; C.苯酚中滴加Na2CO3溶液发生反应:C6H5OH+Na2CO3→C6H5ONa+NaHCO3,说明酸性:C6H5OH>,由于反应未生成CO2,故不能说明苯酚与H2CO3酸性强弱关系,C错误; D.若气体X为NH3,NH3通入溶有SO2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NH4)2SO3,(NH4)2SO3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沉淀,也符合题意,故X也可能是碱性气体,D错误; 故答案选A。 16.实验室中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过程中,不涉及的装置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 A为溶解操作,B为蒸发,C为蒸馏,D为分液,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过程,需要涉及焙烧溶解、萃取、分液、蒸馏,没有蒸发操作,故选B。 17.下列实验中,由实验操作及现象能推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通入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 具有漂白性 B 向溶液中通入气体,出现黑色沉淀的酸性比的酸性强 C 向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D 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混合溶液中加入2滴溶液,溶液呈红色 和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可使酸性溶液褪色是因为具有还原性,A错误; B.向溶液中通入气体,岀现黑色沉淀是因为的溶解度极低,且不溶于酸,B错误; C.向悬浊液中加入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说明,C错误; D.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混合溶液中加入2滴溶液,溶液呈红色,可以说明和的反应是可逆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D。 18.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用分液法除去乙酸中的乙醇 B.用溶液鉴别溶液和溶液 C.用NaOH除去中的D.用重结晶法除去中混有的少量NaCl 【答案】D 【详解】 A.乙酸与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故A错误; B.会使溶液和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故B错误; C.用NaOH除去中的会混入钠离子,故C错误; D.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用重结晶法可以除去中混有的少量NaCl,故D正确; 故选D。 19.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装置 目的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 粗铜精炼 实验室制备氨气 实验室收集NO气体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分液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壁,防止液体飞溅,故A错误; B.粗铜精炼时,精铜作阴极,应与电源负极连接,故B错误;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朝下倾斜,故C错误; D.NO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20.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过量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稀硝酸将铁直接氧化成B 向K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的还原性强于 C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 溶液分先变红后褪色 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D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溶液 溶液褪色 具有氧化性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 A.铁和硝酸反应开始生成,过量的铁会把还原为,故A错误; B.向K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证明的还原性强于,故B正确; C.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故C错误; D.溶液使溶液褪色,具有强氧化性,是因为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1.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用如图装置制取铁的氧化物(夹持及加热装置均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瓶②用于提供反应物,烧瓶③用作安全瓶 B.实验时,必须对①②③进行加热 C.①②③中依次盛装铁粉、浓、水 D.④处的气体收集方法也可用于收集氨气和甲烷 【答案】A 【分析】 烧瓶②中盛水,加热烧瓶②提供水蒸气,水蒸气和铁粉在①中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烧瓶③用作安全瓶,④处收集氢气。 【详解】 A.试管①是铁粉和水蒸气反应装置,烧瓶②用于提供反应物水蒸气,烧瓶③用作安全瓶,防倒吸,故A正确; B.反应需要高温,需要水蒸气,故需要对①②进行加热,故B错误; C.①②中依次盛装铁粉、水,③中不需要加试剂,故C错误; D.④处收集的是氢气,用排水法,因为甲烷不易溶于水,可用此法收集,而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2.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操作 A 检验蔗糖与浓硫酸作用时有CO2产生 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配制CuCl2溶液 将CuCl2·2H2O固体先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用适量水稀释 C CO还原氧化铁 先停止通CO,然后熄灭酒精灯 D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下口放出有机层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被还原生成的SO2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操作不能检验二氧化碳,A错误; B.氯化铜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为抑制其水解,可以将CuCl2·2H2O固体先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用适量水稀释,B正确; C.停止通CO后继续加热,生成的Fe单质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C错误; D.为避免相互污染,下口放出水层,有机层应从上口倒出,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第四篇:高考化学临考选择题训练: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五篇:高考化学临考选择题训练: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