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一场考试作弊的**
刘月是一名初二同学,在学期结束前的期末考试中因考试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作为她的班主任老师,我接到德育处通知后,找到刘月了解事情的原委。
原来,方文在历史学科的考试中,由于考前复习不扎实,事先把老师复习时讲解的一些重点题目用小纸条密密麻麻地抄写了下来,然后放在裤子的左右口袋里,恰逢考试时遇到了同样的考题,于是,她就从口袋中将纸条偷偷取出,结果在抄写时被监考老师发现,老师把刘月作弊的事情报告给了德育处,德育处正考虑给她以纪律处分,同时,让我与她谈一谈,使之反省自己的错误。
我找到了刘月,她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让她在椅子上坐下,她始终低着头,手放在膝盖上,眼睛呆呆地盯着地面。“刘月,能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吗?”我问道她依旧低着头,一声不吭。“刘月,我知道你心里一定很难受,这两天肯定既吃不好,又睡不香,脑子里乱糟糟的,想了一大堆事情,可以跟我谈谈吗?”她咬着自己的下嘴唇,双手交缠在一起。
“老师明白,你现在正经历着精神上的折磨,你需要一个可以很好地理解你的人来伴你走过这段痛苦的历程。”她的眼眶里开始涌出泪水。“老师,是我错了,我不该存在侥幸心理,我不该考试作弊。我好后悔!可是现在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我该怎么办呢?” 她的脸涨得通红,双手无助地在空中乱划。我靠近她,揽着她的肩头。轻声说:“一个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从没犯过错误,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聪明人不是不犯错,而是不犯同样的错„„”
刘月突然抬起头,打断我的话:“可是,这个错误的代价太大,我要被全校通报批评,要记过处分,什么评优、三好,一切荣誉、一切优先的待遇都与我无缘了。同学们会怎样看我,我又将怎样去面对他们?”说罢,刘月的泪水夺眶而出。看得出,刘月不仅在忍受着悔恨的煎熬,同时,还有很多的顾虑,担忧自己的前途,害怕同学对自己的看法。
我等她稍微冷静下来,接着说:“我明白你此刻的处境,也很理解你难受的心情,我希望你能把它们都讲出来,或许我们会想出些什么办法来进行补救的。”听了这话,刘月抬起头来,渴求地望着我,“已经到了这一步了,还能有什么挽救的余地?”“请你先将事情的经过告诉我,好吗?”我回答说。虽然,我已经从政教主任那里得知了一切,然而为了客观地了解这一事件的经过,我仍需要听当事人的亲自叙述。
刘月长叹了一口气,给我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以及她向德育主任所做出的保证。在这当中,我问她从这件事情中学到了什么,吸取到什么教训,以后怎样改正。
“教训太深刻了:首先,一个人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你可以一次得手,但不能次次得手,总有一次会让你撞得头破血流。其次,人应该恪守诚信之道,没有一个能通过考试作弊而成为学业优秀的学子,要作一名好学生必须先学会做人,而诚信乃为人之根本。再次,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得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不付出就能不劳而获的„„”
刘月一口气说出了好几条教训。看来,她的反省是十分深刻的,也是相当彻底的。下面的问题是让她怎样正确地认识学校对她的处分,和面对同学对她的看法。
“家有家法,校有校规,学校对作弊同学做出处分的规定,是为了给作弊同学一个警告,也对其他同学有警示作用。做了错事,就该担当,就该勇于承担后果。这种切肤之痛会使我们在日后遇到类似处境时会避免出错,洁身自好。而且学校的这一处分也不是始终不变的,在今后的学校生活中,当你有优良表现时,学校一定会做出撤消处分的决定。”
听到这里,刘月的眼里闪出了一丝光亮。“老师,今后我一定不会再做出这种愚蠢的事情,一定会诚实做人,踏踏实实地学习,以自己真正的实力来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我要以自己这一次的深刻教训来提醒我们班级的其他同学,要他们不要重蹈我的复撤。”
看着她坚定的表情,我感觉她在思考,在成长。我继续因势利导“老师真为你高兴,古人曾说过,‘智者善因祸得福’,相信这件事一定会使你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为了能使她正确面对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同时,也使其他同学从这件事情中有所警示和提高,接下来的一周中,我特意开了一节以“诚信”为内容的主题班会。
在会上,刘月勇敢、坦诚地讲了她的感受、体会:她考前的侥幸懈怠、考中的紧张焦虑、考后的悔恨自责,她目前的尴尬处境,她日后的决心„„。她的一番肺腑之言,令全班很多同学为之动容,他们份份回忆自己曾经有过的失信事件,以及如何改正,如何重新坚守诚信这一做人之根本的历程。并真诚地鼓励方文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能够从这次的挫折阴影中重新站立起来,从而避免自己将来在人生道路上的迷失。
班会结束前,同学们庄严宣誓:诚信将与我同在。并打算在会后起草一份诚信宣言,号召全校学生在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实际行动塑造自己诚信守纪的品格。
看着身边同学们一个个真挚的面孔,听着他们一句句切身的体会,感受着他们的温暖和鼓励的眼神,刘月又一次流下了眼泪,但我相信,她的这一次的泪水中更多的是感动和希望!
看着刘月由当初的沮丧和绝望中逐渐恢复过来,看着关爱温馨积极的氛围重又回到了班集体中,我想,我从这次的事件中所得到的收获也一定不比他们少!
案例分析
在对刘月的辅导中,我首先是从精神上关心她,理解她。因为此时的她内心极度自卑、无助,最希望得到他人的温暖与理解。当然这种理解她并不表示要去支持她的错误行为,而是要帮助她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从不利环境中寻找有利因素,把挫折当作磨砺自己的机遇。
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向善的能力,你可以不接受犯错同学的错误行为,但你能够接受她本人。在对方文的咨询中,我始终遵守着尊重她,信任她的原则,在此过程中,我没有一句教训和批评,而是一直鼓励她自己去分析、总结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和教训。我没有因为她作弊就认定她是一个坏学生,而是始终相信她会通过此次事件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通过这次事件,刘月懂得了诚信的可贵,弄虚作假的危害。同时也给全班同学上了一节生动的“诚信”课,最终,她没有被生活的挫折击垮,相信她在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会走得更加坚实、稳定!
一场考试作弊的**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大沙河中学 八年级四班 刘立伟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余明檀,男.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为公司会计。明檀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好晃动椅子,经常惹同位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课余活动中不大合群,好搞“恶作剧”,如有时接连用头把几个同学撞倒,自己却满不在乎;在家里则表现得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便大喊大叫,此外精力显得特别充足,对看电视很感兴趣,碰到爱看的节目,如武打片、警匪片,能一连看上一二个小时,但做作业时却经常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据家长和教师反映,小明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学习时,有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下。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小明的父亲比较粗暴,看到孩子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便揍;母亲则对孩子过于宠爱,给小明买的玩具很多,而且有不少是高级的电动玩具,但孩子玩不了几天就弄坏了,有时碰到孩子发脾气,新买的玩具拿起来就摔。对此,母亲只是叹息.可舍不得管孩子,好在家里生活条件不错,所以不在乎买玩具花的那几个钱。1 分析:
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如下:从上述案例介绍可以看出,这位儿童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余活动中常搞“恶作剧”,好冲动,精力特别旺盛,活动过度等。但这位儿童在以下几方面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区别:第一,当他在课堂上受到教师批评或暗示后,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而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是不知“天高地厚”,“无法无天”,根本不听成人规劝;第二,这位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能够持续观看较长时间,这说明他的注意能力并无障碍,只是由于多动的特点而影响了注意效果,而多动症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显的缺陷,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将一项活动进行到底,注意的稳定性很差;第三,根据教师的反映,明檀在专心听讲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学习上没有其它障碍,而多动症儿童除了注意障碍之外,往往还伴有其它学习障碍。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这位儿童属于一般性的多动行为,而不是患有儿童多动症。儿童一般性多动行为与多动症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一般性多动行为可以随着儿童发展和教育影响逐渐改善,但多动症儿童则必须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方能好转。
在案例介绍中提到了这位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教育态度很不一致,父亲太严,母亲太宠,这是导致这位儿童行为多动的主要原因。2 方法和建议:
首先要针对这位儿童多动的行为进行矫正。其次也要解决引起行为多动的原因,即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用行为技能训练法对儿童进行自我指令训练。自我指令训练法是要教给儿童对自己说一些话,帮助控制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由老师或家长来对儿童进行自我指令训练。首先给儿童作示范,坐在一张桌子前看书,假装是在某个老师的课堂上。每当注意力开始不集中,开始左看右看或者晃动椅子的时候,就大声地说:“等等,我现在应该继续认真听课,老师和爸爸妈妈会喜欢我这样做的。”然后继续看书。在示范了这种行为及自我指令之后,就要求儿童照这个样子做一次。当儿童在角色扮演中练习这种行为及自我指令时,要给予表扬并及时纠正问题。反复练习很多次,直到儿童每一次都能做对。当儿童能大声运用自我指令让自己继续认真听课的时候,就让他逐渐减小自我指令的声音,继续练习,直到儿童可以不发出声音地对自己作出自我指令,这样,就没有人能听到他的自我指令。在进行这些技能训练时,要给予儿童一些实质性的表扬及其他强化(诸如一些小东西)。这整个训练结束时,告诉儿童以后在课堂上当注意力不能集中开始开小差的时候,就使用自我指令让自己继续听课,同时象练习的那样自我表扬一下。
除了自我指令训练之外,同时还要采用其他方法。一种是让老师对这位儿童认真听讲时定期给予表扬。当这位学生能专心听讲一段时间(这里依据他的具体情况设定,例如可以是15分钟或者20分钟)时,老师就走近他的桌子微笑着轻声表扬他,当这位学生能坚持在这样一段时间内都专心听讲时,那么当他能坚持专心听讲更长的时间(例如25或30分钟)时再对他进行表扬,以此让他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另一种是让父母在家里面用代币法奖励儿童正确的行为。首先父母要确定希望儿童出现的一些行为和不希望儿童出现的行为,比如希望出现的行为有认真做作业,按时起床,整理床铺等等,不希望出现的行为有在地上打滚,乱摔玩具,骂人等等。然后在墙上挂一张表格,列出得到分数项和扣掉分数项。告诉儿童如果他每做一次上述希望出现的行为,就会得到一定的分数,可以用彩色的圆牌儿或其它东西来表示,如果每做一次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就会扣掉一定的分数,就拿走表示相应分数的圆牌儿,每次得的分数或扣的分数都在表格上做出标记,当他积累了一定的分数之后就可以兑换一些强化物,例如某种很想要的东西,玩一小时的游戏,额外看半小时的电视等等。父母一定要按照记录表上的记录来兑换强化物,以此让儿童增加良好的行为并减少不良的行为。当儿童的不良行为逐渐消失的时候,就逐渐减少使用代币,同时多使用表扬来强化。
此外父母要认识到小孩的一些问题可能是由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引起的。父亲需纠正急躁、组暴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要多看一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对儿童应进行说服教育或鼓励教育;母亲则应克服对孩子溺爱、娇惯的弱点,努力做到将关爱孩子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孩子有错的时候应该教育孩子。只要父母教育方式正确,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并加强同学校的联系,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多动行为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的。
家长还可适当控制一下孩子的饮食.少吃西红柿、苹果、桔子一类的食物,不食胡极、辣椒等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注意观 察一下这种饮食上的控制对减轻孩子的多动行为是否有效。3 结果分析
经过努力,余明檀同学与其他同学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而且能够尊重长辈,对人有礼貌。关心班集体,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他见到我总能很热情地问好。可见对于特殊孩子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教师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特殊孩子的重任,不能抛弃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模版)
一、个案研究背景
(一)学生基本情况
徐鹏,男,坨里中学学生。学习成绩很差,考试成绩在班上总在最后几名里徘徊。上课爱不发言,而且总是在回避和老师的接触的机会,平时话不多,自卑、不擅长体育、不擅言谈。在学习上一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二)家庭生活背景
徐鹏的父母都是农民,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平时根本就没有时间,甚至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其唯一的教育方法就是粗暴的打骂,尤其是在学习的问题上。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二、个案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一年来的观察与了解,发现他与人交往的主要心理表现是:严重自卑心理、孤独焦虑心理、胆小压抑心理。形成该心理的原因有:
(一)父母对学习要求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通过家访和与家长的谈心,了解到徐鹏的父母都是吃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生活比较艰苦,因此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能够出人头地。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徐鹏的成绩让他们在村里、邻居、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为此,家长也十分着急。孩子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是性格形成和社会交往方式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非常渴望父母的关心、呵护和指导。此时徐鹏正为自己的学习苦恼。父母的打骂使他形成了严重的胆小、焦虑心理特征,造成了如今自卑、孤独的社会交往现状。
(二)同学的排斥
因为他在班级里成绩一直非常差,每天面对许许多多的错题订正,考试经常不及格。每次考试,只要老师说有一个人不及格,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肯定是他。在班级里面他感到非常的不光彩,更加使他不敢和同学平等交往,受到同学欺负也不敢告诉老师,形成了自卑胆小的社会交往心理现状。由于长期不被群体接纳,徐鹏在班级里一直就像一个陌生人,可以想象他内心的孤独、焦虑和无助让他多么痛苦了。
三、疏导帮助矫正措施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一)个人疏导
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相信,个体内心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自我激励、自我成长,才能真正达到心理的成长,只有发挥他个体的自我力量,他才能真正走出孤单、走出胆怯,树立健康的社会交往心理。
1、发现优点,树立自信心。人不能主动交往,主要原因是在交往过程中缺乏自信。所以首先就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应当不为一时的挫折而失去对自己的信任,并且要找到自己的优点,给自己恰如其分的评价。在几次的与他谈心中,我逐渐体会到他那颗孤独、自卑的幼小心灵。他完全默认了所有人对他的指责,承认所有的错误都是因为他。
我就告诉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只不过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容易忽视自己的优点,夸大自身的弱点,对自己否定过多,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引导他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自暴自弃,意志消沉,自我否定,而要冷静下来,辨证地看待自己,接纳自我。引导他有回忆从小到大的的人生经历,把每一次获得赞扬的内容、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细细回味。同时发动家长、同学和朋友一起帮助他找优点,并把这些优点记录下来,让他随时阅读。目的是通过记录成功的体验恢复自信。
2、观察大家的共同话题和兴趣,融入到同学中。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兴趣也不同,但你要融入这个社会,就应该寻找到大家共同的话题,并积极参与进去,共同讨论。
比如说:大家在课下讨论自己的兴趣爱好时,也让他参加进去,让他也谈谈自己的想法,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他忘却胆怯,慢慢的他懂得了如何与同学相处。
3、制订社会交往目标。
我在他已经树立一点自信心的时候帮他制定了社会交往目标:和父母交往、和老师交往、和同学交往、和其他人交往。其中通过他不断的自我激励、自我认识,培养了社会交往的自信心。
4、提供社会交往机会。
在班级里给他安排一些为集体服务的机会,比如说,让他当课代表增加与同学交往机会,同时也提供了社会交往技巧实践的机会。建议教师把最最简单题目的回答机会尽量让给徐鹏,让王XX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社会交往心理,走出自卑的干扰。在面对比较困难的社会交往初期,运用角色模拟的方式,一次次的模拟社会交往的场景,及时给予他成功的鼓励,不断强化他的社会交往成功体验。
(二)疏导父母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作为父母,应对孩子传出正确的评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深刻,对孩子了解的也最清楚,尤其是对孩子的性格。对于自己的孩子,取得的成绩要做出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在孩子失败时,要加以鼓励、引导,帮助总结经验。千万不可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语言或者举动,因为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连自己最亲切的家庭里也得不到温暖,就更容易导致其走向自卑。
1、与徐鹏父母谈心,劝他们给孩子更多生活空间。把孩子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建议他们正视现状,适当降低要求,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以免适得其反,应该给孩子提供其他更广阔的发展途径。
2、建议家长调和家庭气氛,多和孩子沟通,生活中多一些欢笑,多发现,赞扬一下孩子身上的优点,例如:勤劳善良、忠厚老实等等,使他建立自信心。鼓励家长多关爱自己的孩子,不要一直打骂,打消孩子心中焦虑、胆小的情绪,培养正常的社会交往心理。
(三)疏导同学,创设良好的环境
外界环境是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集体中能够感到温暖,使他们能够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只有集体真正开始接纳他,关心他,帮助他,才能更快的消除徐鹏自己心灵的冰封,走出封闭的自我,体会到社会交往的乐趣,享受人生的乐趣。在集体活动中,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各尽所能,让他们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在班级里告诉同学要平等友爱的和徐鹏相处,不要随意的欺负、取笑他,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耐心细致的关心他,如果徐鹏有不懂的地方向你请教,态度要耐心,不要讽刺他;帮他树立信心,让同学们真心多想一想他的优点,例如:勤劳善良、忠厚老实等等。并且给他安排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坐同座位,为他建立良好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对他更应该多加关心、鼓励、帮助。不要因为他成绩差而歧视他,或者挖苦讽刺他。要给他以学习方法的指导,避免给这些他心理上的伤害,使他产生逆反心理,与我们的集体越走越远,最后发展到孤僻、自卑心理的产生。特别细心,经常多加个别指导,个别谈心,帮助他们能够溶入集体。
在经过了将近一年的心理辅导以后,我欣喜的看到徐鹏一步步艰难又执着的成长步伐。他的表现以及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了同学、老师、家长的齐声称赞。看着他在群体中愉快的欢笑,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现在他已经迈入了高一级学校的校门,希望他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在社会交往上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南村华立小学 —— 梁娟娟
一、基本情况介绍:
尹晓东,男孩,小学六年级(2)班学生。父母在广州务工。之前一直是放在湖南老家,由爷爷奶奶带,由于祖父母的溺爱,他的行为习惯很差,父母很着急,才把他带到广州上学。六年级转到我们学校,学习习惯差,不善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懒于思考。课后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守纪律,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行为时有发生。班级内打逗、骂人、起绰号,影响团结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同学之间不团结,班级不安班级不安宁。甚至与社会不良人员走在一起,养成各种恶习,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很不受小组同学欢迎。家庭方面,父母打成习惯了,也不怕了,道理、好话也讲了,过后又恢复原样了,颇感束手无策。
二、个案分析
根据尹晓东同学的这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自制力差;行为习惯不良;学习习惯不良;缺乏沟通;没有责任心和爱心。这一切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他们流动性大,在语言、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上有着很大差异,由于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加之教材、进度或语言不同等原因,往往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同时外来务工子女来到城里学校,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别,造成了这些孩子的心理落差。
无视课堂纪律、开小差做小动作、自由散漫等行为,尹晓东不以这种行为为“耻”,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无所谓”。这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家长老师的关怀,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所以他才要表现出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表现,引起老师和学生的关注,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设法撒谎蒙混过关,打骂不怕,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很多家长对孩子没有要求,大多数家长表示孩子能上什么程度就上到什么程度,以后孩子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差,再加上父母经常说读不下去就打工。这些都是他失去学习兴趣之后而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辅导策略和效果:
1、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爱引人注意的孩子,多半是因为“情感饥渴”,教师要多给他们爱抚。努力走进这些学生的心灵世界,对他们“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多宽容一点”,用真诚的心去和他们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次和蔼的谈话,甚至是拍一下他的肩膀之类亲切的动作,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并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自然就会消除恐惧、自卑的心理,主动地向教师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教师,从而接受教师的教育,随时关注他的行为表现。
2、帮助提高,增强自信心。
(1)心理引导。在上课时只要尹晓东听课,读书,我就不断激励、表扬,使他的学习积极、主动意识增强。一点做得好,通过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使他有追求更高目标的意愿。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捕捉尹晓东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偶尔写好了一次作业,我会真诚地说:“如果你的作业每次都写得这样认真,那该多好啊!”这样的表扬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孩子有目标可寻,孩子自然不会产生满足感。作为班主任,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交友习惯、行为心理等。
(2)与家长沟通。我经常与他的妈妈沟通,委婉地建议,希望她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现在尹晓东的父亲能常和孩子沟通,也不是一味的打骂,也要对他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对于他的学习多关心,他妈妈晚上不上班经常陪伴孩子做作业到深夜,一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3)营造温暖的集体环境。只要尹晓东上课想发言,我就给他机会,在全班极力表扬,让全班同学改变看法,愿意和他做朋友,课堂上听课认真了许多,家庭作业基本上能完成,有时还积极发言,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课后也不和其他同学打闹,学习也一点点进步。
四、总结
1、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是改变儿童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环境,才有可能使儿童走向健康的成长之路。
2、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爱是可以转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的。
对于尹晓东的辅导还没有结束,真的很担心哪天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孩子是脆弱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还要不断地给予鼓励,不断地关注与引导,让他健康快乐地生活在班级中。要用极大的毅力和耐心去做细致的工作。特别是问题学生,学校真切的体会到教师身上所承受的重担。只有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才能在外来务工子女的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小结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小结
--------505班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所教授学生的成绩有了更多的进步。但还是有一些其他因素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其中就有心理健康这一要素。还是在大学时期,听心理导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初次听到心理健康这个术语,当时对这一术语不是很理解。然而大学毕业至今已从教五年了,从实际的教学和德育工作中逐渐的意识到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特别像我们这样的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因缺乏关爱,疏于关注,从而引发了诸多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发现,积极沟通。
下面就谈谈从接手505班以来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本班有一吴姓孩子,在接班之前就有老教师告知我,该生怎样调皮,怎样捣蛋,怎样不爱学习,甚至以前是缓收生。当闻听此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担心对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会有影响。担心归担心,但我从此就特别关注他,了解他的一举一动,甚至在班里安插了“卧底”,让卧底放学后来我这汇报情况。果不其然,之前老教师告知我的情况都一一应验了。这让我很生气,但却没辙。因此我就更关注他,以便寻找突破口。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终于发现了他一个特长,就是喜欢打乒乓球,而且打的还不错!正好本人在之前的学校也担任过乒乓球助教,这为我跟他沟通开辟了新的方式。此后,每逢下课后,我们相约乒乓球台,一边切磋球技,一边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以及家庭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我觉得还不够,还需趁热打铁的更进一步的了解他。由于我们之间的切磋,引来了其他同学的围观,甚至加入PK的行列。灵光一闪,为何不组织一次本班的乒乓球的比赛呢?说干就干,把这个想法跟他分享后,咱俩一拍即合。在征得全班同学的同意后,我任命他担任本班的业余乒乓球球队队长(同时兼任副体育委员),主要负责参赛同学的选拔和平时的训练(其实这又是想做一次深入的了解)。此后,同学们都说他像换了个人似的,不再跟同学们闹矛盾了,不在上课时违反纪律了。我想是责任感时刻在提醒他该做什么,怎么做!按照约定,本班的首届业余乒乓球比赛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如期的举行。在整个过程中,他要么组织参赛学生开始比赛,要么在维持观赛学生的秩序。看到他一个个忙碌的背影,我很感动,也很欣慰。让我更高兴的是,他不负众望一举拿下本次比赛的冠军。看到孩子们簇拥他,为他喝彩时,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过后,我亲自为他颁发了奖状和奖品,猛地发现他的眼眶湿润了,或许是喜悦,或许是感激…… 不管怎样,我所付出的总算有了回报。
对于群体性的心理问题,特设了一位班委成员:心理委员。其主要工作是安慰和疏导受委屈的孩子们。试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班级里不可调和的矛盾少了,哭鼻子的情况少了,班风也有所改进。
回顾上述的个案,留给我更多的是警示和反思!总之要想了解学生必须融入学生,用你的爱心换取他的真心,多鼓励多支持,时时感受他给你带来的感动和欣慰,让他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