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20:5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

第一篇:案例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

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

诺基亚(Nokia Corporation)是芬兰手机品牌,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以造纸为主,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最后才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双面夹击,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2013年7月11日23时,拥有4100万像素的诺基亚Lumia 1020正式在纽约发布亮相。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专利和品牌的授权。诺基亚将业务重心转向Here地图服务。

萌芽时代

诺基亚的历史始于1865年。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在芬兰坦佩雷镇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工厂位于芬兰和俄罗斯帝国的交界处,并以当地的树木作为原材料生产木浆和纸板。

1868年艾德斯坦又在坦佩雷镇西边15公里处的诺基亚河(Nokianvirta river)边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厂:橡胶加工厂,该工厂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外,还生产工业用橡胶制品。1871年,艾德斯坦在他的朋友利奥·米其林(Leo Mechelin)的帮助下,将两家工厂合并为一家工厂,并且成功地将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艾德斯坦成为首任诺基亚管理者,随后两人将公司的名字命名为“诺基亚”。直到今天,该公司仍然保留“诺基亚” 这一名称。

19世纪末艾德斯坦将诺基亚管理者的职务转交给利奥·米其林,而当时无线电产业的萌芽刚刚起步。于是,米其林突发奇想地想将诺基亚公司的业务扩张到电信行业,但是遭到了艾德斯坦的反对。直到1902年,米其林才说服艾德斯坦,这才让诺基亚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但令米其林没想到的是,这个他突发奇想所建立的电信部门最终却发展成为了后来的诺基亚公司。工业时代

1967年诺基亚成为了一家芬兰国内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包括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军事等多个领域,而诺基亚开始手机生产制造却是在1960年。

1960年诺基亚时任总裁Bjorn Westerlund专注于电信行业,他认为未来的电信行业是科技发展的趋势,于是他建立了诺基亚电子部,并专注于电信系统方面的工作。电子部当时已在研究无线电传输问题,从而奠定了后来诺基亚集团电信的基础。

到1967年时,之前的电子部已发展成为拥有460人,净销售额占整个集团净销售额3%的大部门。为了表彰诺基亚是当地最大的工业设施和雇主,1937年建立的Pohjois-Pirkkala镇于一年后改名为诺基亚镇。1977年,诺基亚镇又升格为诺基亚市。诺基亚市的市徽上便是一只紫貂爬行于一条蓝溪中。

诺基亚(Nokia)镇的名字来自流经当地的一条河流,这条河名为Nokianvirta,在芬兰古语中是紫貂的意思。诺基亚公司字体是Agfa Monotype Nokia Sans字体,最初由Eric Spiekermann设计。此前在广告和手机用户手册中,诺基亚最常用的是Agfa Rotis Sans字体。

电信时代

从1962年到70年代中期,诺基亚在芬兰电信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增加。1982年,诺基亚(当时叫Mobira)生产了第一台北欧移动电话网移动电话Senator。随后开发的Talkman,是当时最先进的产品,该产品在北欧移动电话网市场中一炮打响。80年代中期,诺基亚移动电话通过“Tandy无线电小屋公司”的商店进入了美国市场。为生产由Tandy出售的AMP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模拟机,公司与Tandy公司于1985年在韩国建立了一个联合生产厂。

1990年,手机用户量大增,手机价格迅速降低,移动电话越变越小,诺基亚又明确制定了将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电信公司的战略。在以电信为重点的同时,诺基亚的业务范围随着电信部门的迅速发展而急剧扩大。同时,诺基亚还致力于全球通技术,首次全球通对话就是用诺基亚电话,于1991年通过芬兰诺基亚Radiolinja网络进行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而当时的诺基亚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地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将其他所有传统产业出售,诺基亚集团开始两年的分裂,而此刻的诺基亚作出了自己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抉择。

手机时代

只剩下手机电信产业的诺基亚经过5年的时间逐渐摆脱了破产的境况,由于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诺基亚功能手机在当时具有极佳的用户品牌效应。1995年,诺基亚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它的整体手机销量和订单剧增,公司利润达到了公司前所未有的财富。

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手机连续15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并且推出了Symbian和MeeGo的智能手机。2003年,诺基亚1100在全球已累计销售2亿台。2009年诺基亚公司手机发货量约4.318亿部,2010年第二季度,诺基亚在移动终端市场的份额约为35.0%,领先当时其他手机市场占有率20.6%。

后PC时代

诺基亚面对新系统的智能手机夹击,在塞班S60V3基础上推出了S60V5,并且在2010年分别发布了Meego和Symbian3,然而未能打败IOS和Android,并且手机地位也被敌对厂商苹果和三星超过。诺基亚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在英国伦敦宣布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放弃Symbian和meego。诺基亚手机将采用Windows Phone系统,并且将参与该系统的研发。

2012年6月21日,微软在美国旧金山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Windows Phone 8(WP8)操作系统,它采用了全新的内核和界面,可支持多核处理器和高清分辨率,整体性能更多强劲,诺基亚开始大量生产WP8手机。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新的WP8系统和原来的WP7.5系统并不兼容。

北京时间2012年9月5日晚10点,诺基亚联合微软在纽约举办发布会,正式推出两款采用微软Windows Phone 8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以求追回手机市场。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将以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同时以16.5亿欧元购买其10年期专利许可证,共计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该收购项目中包括诺基亚的手机部门和手机业务,以及诺基亚在全 球的手机制造工厂和诺基亚的手机部门和工厂的所有员工,还有诺基亚的大量专利以及品牌的授权。

诺基亚的衰败与苹果的崛起

十年之前,手机市场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天下,两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之高,拥有手机之人大部分都在这两个品牌的产品之中进行选择。再看十年之后的今天,智能手机大行其道,苹果iPhone和谷歌的android系统两大平台的智能手机竞争激烈,而诺基亚,似乎离智能手机的阵营越来越远。

作为手机业的巨头,诺基亚公司因为其技术的进步,以及产品的经久耐用,在21世纪初期5,6年内近乎占据了手机业的半壁江山。而作为后起之秀,苹果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iPhone产品以其独特的外观和操作系统,以及强大的营销宣传和售后服务,迅速成为手机业的龙头。

首先我们来回顾下诺基亚的兴衰。

上个世纪70年代,百年老店诺基亚公司开始进入手机电信行业。而此时的芬兰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是,其他国家的电信行业在当时基本处于垄断阶段,而芬兰则十分鼓励国内电信行业的竞争,导致芬兰国内的独特的完全竞争市场形势占统治地位。自从这个国家第一个地方电话网19世纪90年代早期建立以来,芬兰已有好几个电话运营公司,它们和芬兰邮政电话电报局从不自动从国家供应商手里购买设备。自从诺基亚进入电信市场以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用户强烈的需求促使诺基亚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和产品。也就是说,诺基亚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在国内开放的电信市场上已经站稳脚跟的国际竞争对手的竞争。而诺基亚正是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才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进而进军国际市场。

1990年是诺基亚公司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公司业务领域过宽,诺基亚公司濒于破产,后来老总认定了一个行业——手机,而放弃了其他所有的业务,将其他业务出售得来的资金全部用于手机的开发与销售,5年后便东山再起。

诺基亚成功的真正原因在于其强大的开发团队。首先,在大哥大时代,诺基亚公司就致力于手机的便携化与操作的人性化。而大哥大时代手机之所以巨大,是由于其电池体积过大,而小型的电池板的续航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手机的需求。而诺基亚公司最早开发出了便携式的小型电池板,并因此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直板机型,通过其轻巧便携的外形和不错的通话性能迅速占领了市场。而诺基亚并 不满足于此,它针对当时三星摩托罗拉公司等笨拙的操作系统,开发出了简单明了,功能强大,并及其人性化的塞班操作系统(塞班公司由诺基亚持股成立),集成了网络、无线文字、PIM、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功能,支持JAVA,并能够运行小型第三方软件,以至于在2003年其系统占有中国手机市场的66.6%。而诺基亚手机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其经久耐用,甚至手机在掉进水里后拿出来仍可继续使用。而这也是诺基亚公司不断技术革新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诺基亚公司正是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推出更加先进更加强大的新产品,将旧产品不断淘汰,贬值,并保持与竞争对手的技术领先优势,成为手机行业的引领者而占据大量市场。

而我们再来看看苹果公司是如何做的。

作为电脑行业巨头苹果公司,在乔布斯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后,苹果推出了iPod,由此开始了音乐界的新时代。但是苹果并不满足,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手机,开始进军手机市场。在乔布斯去世的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2007年他在Macworld上向世界介绍第一代iPhone时的场景吧。他说,今天我们要推出三个款革命性产品,第一个,带有触控的宽屏的iPod,第二个是一台具有革命性的电话,第三个是一个具有突破性技术的上网设备。其实,这三个都是一个设备,也许这是单独看上去三个常见的技术可以实现的功能,但之前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合而为一。对比当时已有的只能手机,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和黑莓等产品,他们拥有的是小屏幕、塑料键盘,一般来说是全键盘的手机,将电话、邮件和上网整合到一个设备中,iphone完全抛弃了这些传统智能手机的特征。而今天,苹果将重新发明电话,苹果公司开发出了灵敏度极高的温度感应的触摸屏,而同时期的产品都是压力感应,苹果公司确实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进,他们认为,最好的操作是我们的手指,因此,不需要手写笔、必须要键盘,只要你有手,通过多触点控制技术,就能操控你的电话。它独特的外观以及操作系统在技术上根本不存在难度,并且苹果公司在其电脑上曾经开发使用过这套系统,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把大家没想到事情想到了并且成功在手机上做到了。回顾iPhone 1,iPhone 3G,iPhone 3GS,iPhone 4和才发布的iPhone 4S,技术的一点点进步,都让人们尤其是果粉兴奋不已。苹果是一个兼做软件和硬件的公司,他们敏锐的捕捉市场的需求,引领市场潮流,开发的appstore让人们可以开发软件、购买下 载自己需要的软件,每一台看上去一模一样的iPhone,打开之后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他们全触屏加home键的设计以及注册了专利的多触点控制技术更是改变了这个智能手机的格局,从此之后,全触屏手机风靡全球。

iPhone热销的另个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营销技术的先进。

在07年第一台iPhone上架之前,苹果公司就为其做好了一切准备。乔布斯在发布会上称这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同时iPhone基于苹果公司强大的实力在全球大力宣传,同时价格为499美元,在欧美市场而言属于中档价位,而与此同时,苹果公司又宣传开发出了基于iPhone的苹果商店,iPhone用户能通过此,只需付几美元甚至免费,就能下载到所需要的任意资源而无需通过电脑连接下载,只需通过其自带的Wi-Fi功能,如同带了一台小型上网本一样。不仅如此,iPhone的上市时间不断跳票,在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后,iPhone上市,结果上市的第一天,在欧洲市场就已经形成了必须提前3个月预订才能买到iPhone的现象。

苹果公司在手机行业的成就归功于强大的宣传能力与对用户需求的把握,通过改变消费者需求偏好获得一大批忠实用户,利用差异化战术最终获得成功。

这两年诺基亚的前景逐步暗淡,种种数据预测,2014年android手机有可能全面超越诺基亚。尽管诺基亚至今仍然是行业老大,但自从苹果发布了iPhone之后一切都变了,智能手机正成为手机的主流,在高端手机市场,诺基亚受到苹果、三星galaxy系列及其他android手机联盟的夹击,在中低端市场,三星的中低端手机在蚕食着它的份额,还有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他们的渗透力也令人惊叹。诺基亚想要咋智能手机领域扳回一城,它必须回归到创新的前沿,就如同它当年不断创新、欣欣向荣的全盛时代。不破不立,他们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不要在纠缠于塞班系统之中,重视软件研发,拿出能与苹果ios系统和谷歌android系统相抗衡的智能手机系统出来,才有可能重新回归智能手机的主流。

苹果这两年虽然发展迅猛,但是也有了强劲的对手——以三星为代表的android手机阵营。对于苹果来说,自我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有多少人喜欢iPhone 也就有多少人讨厌iPhone,尤其是其闭源的行为让很多消费者不喜欢,iPhone想要发展下去,技术的革命性提升在所难免,对于客户的应用感受也要更加重视,苹果赢在技术和营销,将来如果失败,很有可能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通过上述的介绍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对于手机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 的,甚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年诺基亚靠技术研发起家,手机业务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成为诺基亚唯一的业务,诺基亚也靠技术成为了手机行业的霸主。但是,近几年来诺基亚的研发跟不上市场的脚步,高层基本都是硬件部门背景的,软件越来越不受重视,而在手机普及的今天,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手机的功能和应用感受,诺基亚的新产品在技术上的革新没有什么大变化,让人感觉都是外壳在变,而内在一直都守着塞班系统这个已经让大众失望连连的手机系统一成不变。反观苹果,在优秀的营销技术下是手机软硬件技术的革新。不论是前文中提到的第一代iPhone的技术革新,还是后面几代图像处理技术的提升、数据管理与提取和记忆的运行方式也在大幅提升,软件的提升也是一代比一代强,最新的第五代虽然外观上没什么区别,但是其siri语音功能之强大是其他智能手机无法比拟的。应该说现在的苹果,是改变、引领手机潮流者,它对于“重新发明手机”当之无愧。在诺基亚对苹果的专利侵权败诉之后,我们似乎已经看不到诺基亚的未来了——风头正经的苹果、迅速崛起的三星、华丽回归的摩托罗拉,还有黑莓、HTC等各种智能手机生产商,再加上各种各样的中低端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市场前景一片黯淡。

问题:

1.分析诺基亚在2G时代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技术创新管理的角度分析诺基亚为何倒在了3G时代? 3.结合本案例,谈谈领先企业为何经常在技术变革时失败? 4.你更看好IOS 系统、安卓系统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第二篇:案例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

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

前言:

诺基亚(Nokia Corporation)是芬兰手机品牌,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以造纸为主,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最后才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双面夹击,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2013年7月11日23时,拥有4100万像素的诺基亚Lumia 1020正式在纽约发布亮相。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专利和品牌的授权。诺基亚将业务重心转向萌芽时代

诺基亚的历史始于1865年。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在芬兰坦佩雷镇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工厂位于芬兰和俄罗斯帝国的交界处,并以当地的树木作为原材料生产木浆和纸板。

1868年艾德斯坦又在坦佩雷镇西边15公里处的诺基亚河(Nokianvirta river)边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厂:橡胶加工厂,该工厂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外,还生产工业用橡胶制品。1871年,艾德斯坦在他的朋友利奥·米其林(Leo Mechelin)的帮助下,将两家工厂合并为一家工厂,并且成功地将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艾德斯坦成为首任诺基亚管理者,随后两人将公司的名字命名为“诺基亚”。直到今天,该公司仍然保留“诺基亚” 这一名称。

19世纪末艾德斯坦将诺基亚管理者的职务转交给利奥·米其林,而当时无线电产业的萌芽刚刚起步。于是,米其林突发奇想地想将诺基亚公司的业务扩张到电信行业,但是遭到了艾德斯坦的反对。直到1902年,米其林才说服艾德斯坦,这才让诺基亚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但令米其林没想到的是,这个他突发奇想所建立的电信部门最终却发展成为了后来的诺基亚公司。电信时代

从1962年到70年代中期,诺基亚在芬兰电信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增加。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而当时的诺基亚总裁以及高

Here地图服务。

层果断地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将其他所有传统产业出售,诺基亚集团开始两年的分裂,而此刻的诺基亚作出了自己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抉择。手机时代

只剩下手机电信产业的诺基亚经过5年的时间逐渐摆脱了破产的境况,由于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诺基亚功能手机在当时具有极佳的用户品牌效应。1995年,诺基亚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它的整体手机销量和订单剧增,公司利润达到了公司前所未有的财富。后PC时代

诺基亚面对新系统的智能手机夹击,在塞班S60V3基础上推出了S60V5,并且在2010年分别发布了Meego和Symbian3,然而未能打败IOS和Android,并且手机地位也被敌对厂商苹果和三星超过。诺基亚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在英国伦敦宣布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放弃Symbian和meego。诺基亚手机将采用Windows Phone系统,并且将参与该系统的研发。

2012年,微软在美国旧金山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Windows Phone 8(WP8)操作系统,它采用了全新的内核和界面,可支持多核处理器和高清分辨率,整体性能更多强劲,诺基亚开始大量生产WP8手机。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新的WP8系统和原来的WP7.5系统并不兼容。

北京时间2012年9月5日晚10点,诺基亚联合微软在纽约举办发布会,正式推出两款采用微软Windows Phone 8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以求追回手机市场。

2013,微软宣布,将以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同时以16.5亿欧元购买其10年期专利许可证,共计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该收购项目中包括诺基亚的手机部门和手机业务,以及诺基亚在全球的手机制造工厂和诺基亚的手机部门和工厂的所有员工,还有诺基亚的大量专利以及品牌的授权。诺基亚的衰败与苹果的崛起

十年之前,手机市场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天下,两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之高,拥有手机之人大部分都在这两个品牌的产品之中进行选择。再看十年之后的今天,智能手机大行其道,苹果iPhone和谷歌的android系统两大平台的智能手机竞争激烈,而诺基亚,似乎离智能手机的阵营越来越远。

作为手机业的巨头,诺基亚公司因为其技术的进步,以及产品的经久耐用,在21世纪 初期5,6年内近乎占据了手机业的半壁江山。而作为后起之秀,苹果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iPhone产品以其独特的外观和操作系统,以及强大的营销宣传和售后服务,迅速成为手机业的龙头。

首先我们来回顾下诺基亚的兴衰。

上个世纪70年代,百年老店诺基亚公司开始进入手机电信行业。而此时的芬兰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是,其他国家的电信行业在当时基本处于垄断阶段,而芬兰则十分鼓励国内电信行业的竞争,导致芬兰国内的独特的完全竞争市场形势占统治地位。自从这个国家第一个地方电话网19世纪90年代早期建立以来,芬兰已有好几个电话运营公司,它们和芬兰邮政电话电报局从不自动从国家供应商手里购买设备。自从诺基亚进入电信市场以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用户强烈的需求促使诺基亚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和产品。也就是说,诺基亚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在国内开放的电信市场上已经站稳脚跟的国际竞争对手的竞争。而诺基亚正是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才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进而进军国际市场。

1990年是诺基亚公司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公司业务领域过宽,诺基亚公司濒于破产,后来老总认定了一个行业——手机,而放弃了其他所有的业务,将其他业务出售得来的资金全部用于手机的开发与销售,5年后便东山再起。

诺基亚成功的真正原因在于其强大的开发团队。首先,在大哥大时代,诺基亚公司就致力于手机的便携化与操作的人性化。而大哥大时代手机之所以巨大,是由于其电池体积过大,而小型的电池板的续航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手机的需求。而诺基亚公司最早开发出了便携式的小型电池板,并因此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直板机型,通过其轻巧便携的外形和不错的通话性能迅速占领了市场。而诺基亚并不满足于此,它针对当时三星摩托罗拉公司等笨拙的操作系统,开发出了简单明了,功能强大,并及其人性化的塞班操作系统(塞班公司由诺基亚持股成立),集成了网络、无线文字、PIM、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功能,支持JAVA,并能够运行小型第三方软件,以至于在2003年其系统占有中国手机市场的66.6%。而诺基亚手机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其经久耐用,甚至手机在掉进水里后拿出来仍可继续使用。而这也是诺基亚公司不断技术革新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诺基亚公司正是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推出更加先进更加强大的新产品,将旧产品不断淘汰,贬值,并保持与竞争对手的技术领先优势,成为手机行业的引领者而占据大量市场。

而我们再来看看苹果公司是如何做的。

作为电脑行业巨头苹果公司,在乔布斯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后,苹果推出了iPod,由 此开始了音乐界的新时代。但是苹果并不满足,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手机,开始进军手机市场。在乔布斯去世的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2007年他在Macworld上向世界介绍第一代iPhone时的场景吧。他说,今天我们要推出三个款革命性产品,第一个,带有触控的宽屏的iPod,第二个是一台具有革命性的电话,第三个是一个具有突破性技术的上网设备。其实,这三个都是一个设备,也许这是单独看上去三个常见的技术可以实现的功能,但之前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合而为一。对比当时已有的只能手机,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和黑莓等产品,他们拥有的是小屏幕、塑料键盘,一般来说是全键盘的手机,将电话、邮件和上网整合到一个设备中,iphone完全抛弃了这些传统智能手机的特征。而今天,苹果将重新发明电话,苹果公司开发出了灵敏度极高的温度感应的触摸屏,而同时期的产品都是压力感应,苹果公司确实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进,他们认为,最好的操作是我们的手指,因此,不需要手写笔、必须要键盘,只要你有手,通过多触点控制技术,就能操控你的电话。它独特的外观以及操作系统在技术上根本不存在难度,并且苹果公司在其电脑上曾经开发使用过这套系统,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把大家没想到事情想到了并且成功在手机上做到了。回顾iPhone 1,iPhone 3G,iPhone 3GS,iPhone 4和才发布的iPhone 4S,技术的一点点进步,都让人们尤其是果粉兴奋不已。苹果是一个兼做软件和硬件的公司,他们敏锐的捕捉市场的需求,引领市场潮流,开发的appstore让人们可以开发软件、购买下载自己需要的软件,每一台看上去一模一样的iPhone,打开之后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他们全触屏加home键的设计以及注册了专利的多触点控制技术更是改变了这个智能手机的格局,从此之后,全触屏手机风靡全球。

iPhone热销的另个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营销技术的先进。

在07年第一台iPhone上架之前,苹果公司就为其做好了一切准备。乔布斯在发布会上称这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同时iPhone基于苹果公司强大的实力在全球大力宣传,同时价格为499美元,在欧美市场而言属于中档价位,而与此同时,苹果公司又宣传开发出了基于iPhone的苹果商店,iPhone用户能通过此,只需付几美元甚至免费,就能下载到所需要的任意资源而无需通过电脑连接下载,只需通过其自带的Wi-Fi功能,如同带了一台小型上网本一样。不仅如此,iPhone的上市时间不断跳票,在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后,iPhone上市,结果上市的第一天,在欧洲市场就已经形成了必须提前3个月预订才能买到iPhone的现象。

苹果公司在手机行业的成就归功于强大的宣传能力与对用户需求的把握,通过改变消费者需求偏好获得一大批忠实用户,利用差异化战术最终获得成功。

这两年诺基亚的前景逐步暗淡,种种数据预测,2014年android手机有可能全面超越诺 基亚。尽管诺基亚至今仍然是行业老大,但自从苹果发布了iPhone之后一切都变了,智能手机正成为手机的主流,在高端手机市场,诺基亚受到苹果、三星galaxy系列及其他android手机联盟的夹击,在中低端市场,三星的中低端手机在蚕食着它的份额,还有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他们的渗透力也令人惊叹。诺基亚想要咋智能手机领域扳回一城,它必须回归到创新的前沿,就如同它当年不断创新、欣欣向荣的全盛时代。不破不立,他们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不要在纠缠于塞班系统之中,重视软件研发,拿出能与苹果ios系统和谷歌android系统相抗衡的智能手机系统出来,才有可能重新回归智能手机的主流。

苹果这两年虽然发展迅猛,但是也有了强劲的对手——以三星为代表的android手机阵营。对于苹果来说,自我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有多少人喜欢iPhone 也就有多少人讨厌iPhone,尤其是其闭源的行为让很多消费者不喜欢,iPhone想要发展下去,技术的革命性提升在所难免,对于客户的应用感受也要更加重视,苹果赢在技术和营销,将来如果失败,很有可能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通过上述的介绍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对于手机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年诺基亚靠技术研发起家,手机业务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成为诺基亚唯一的业务,诺基亚也靠技术成为了手机行业的霸主。但是,近几年来诺基亚的研发跟不上市场的脚步,高层基本都是硬件部门背景的,软件越来越不受重视,而在手机普及的今天,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手机的功能和应用感受,诺基亚的新产品在技术上的革新没有什么大变化,让人感觉都是外壳在变,而内在一直都守着塞班系统这个已经让大众失望连连的手机系统一成不变。反观苹果,在优秀的营销技术下是手机软硬件技术的革新。不论是前文中提到的第一代siphoned的技术革新,还是后面几代图像处理技术的提升、数据管理与提取和记忆的运行方式也在大幅提升,软件的提升也是一代比一代强,最新的第五代虽然外观上没什么区别,但是其siri语音功能之强大是其他智能手机无法比拟的。应该说现在的苹果,是改变、引领手机潮流者,它对于“重新发明手机”当之无愧。在诺基亚对苹果的专利侵权败诉之后,我们似乎已经看不到诺基亚的未来了——风头正经的苹果、迅速崛起的三星、华丽回归的摩托罗拉,还有黑莓、HTC等各种智能手机生产商,再加上各种各样的中低端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市场前景一片黯淡。

若要扭转眼前局势,诺基亚应该对旗下产品线进行改革、将机型种类减少;他并建议该公司寻求第三方工业设计业者,对诺基亚的功能性手机与智能手机进行外观与风格的大改造。

建议:诺基亚的低端手机应该固定使用Symbian操作系统,高端手机则应该提供用户可选择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Google Android、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7、Palm WebOS、或是MeeGo:“应该可以通过特制的SIM卡来达到这个目标。”

“若能提供软件开发商相关资源与工具,来制作核心应用程序以及使其更容易转移到其他操作系统平台,诺基亚将成为市场的领先者;:”“此公司也需要重新整顿Ovi在线商店,并与第三方伙伴合作,例如Rhapsody,以提供更丰富的多媒体服务。” 这之中较具争议性的,是认为诺基亚应该将总部从北欧芬兰搬到美国:“你们应该采纳更多以美国为中心的文化;原本欧洲是先进无线技术的中心,但现在美国才是领导者。”

王剑仲

1201030124

第三篇:案例分析诺基亚的失败

十年之前,手机市场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天下,两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之高,拥有手机之人大部分都在这两个品牌的产品之中进行选择。再看十年之后的今天,智能手机大行其道,苹果iPhone和谷歌的android系统两大平台的智能手机竞争激烈,而诺基亚,似乎离智能手机的阵营越来越远。据国外媒体报道,诺基亚在4年之间,市值仅剩下1/7,与2007年的高峰相比,诺基亚市值已暴跌77%,连续14年的手机生产冠军地位,被韩国三星电子取代,被苹果超越。祸不单行,惠誉国际将诺基亚债务评级,从BBB 下调至BBB-的最低投资级别,尚差一级就会与垃圾级别看齐。一个有着146年历史的领导企业,怎么能够在几年时间,就濒临崩坏?诺基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诺基亚在过去的20多年的历史中是个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现象级”企业,它由一家以木材和橡胶为主要产品的传统企业成功转型为移动设备制造商,并随着这一产业在全球的兴起而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事实上,诺基亚已经成为了芬兰的符号。不仅如此,诺基亚也是欧洲的骄傲。它的股票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欧元,是欧洲最大的上市公司。由于诺基亚、爱立信的崛起,在芬兰的奥鲁和瑞典的斯托克海姆集聚了大批新兴企业,带动了整个欧洲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欧盟委员会主席罗曼诺普拉蒂在2002年的一场演说中高调赞扬了诺基亚和爱立信的示范效应:“它们的成就说明欧洲地区也能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然而,就在诺基亚和整个欧洲都沉浸过去的成就和梦想以自我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的时候,危机的信号已经降临了。移动互联的时代悄然来临,通信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ICT代替IT成了一个新的流行字眼。面对新的技术潮流和竞争格局,诺基亚显然没有明确认识,做出最明智的选择。作为手机业的巨头,诺基亚公司因为其技术的进步,以及产品的经久耐用,在21世纪初期5,6年内近乎占据了手机业的半壁江山。诺基亚成功的真正原因在于其强大的开发团队。首先,在大哥大时代,诺基亚公司就致力于手机的便携化与操作的人性化。诺基亚公司最早开发出了便携式的小型电池板,并因此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直板机型,通过其轻巧便携的外形和不错的通话性能迅速占领了市场。而诺基亚并不满足于此,它针对当时三星、摩托罗拉公司等笨拙的操作系统,开发出了简单明了,功能强大,并及其人性化的塞班操作系统,集成了网络、无线文字、PIM、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功能,支持JAVA,并能够运行小型第三方软件,以至于在2003年其系统占有中国手机市场的66.6%。但就在诺基亚沉溺于自己的塞班系统时,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创建了自己的iOS,面对这一威胁,诺基亚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它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赖以发家的塞班(Symbian)系统,2008年初,诺基亚花4亿欧元收购了非营利机构Symbian,并在次年开放源代码,招揽第三方应用开发商。不幸的是,Symbian是一个过时的生态系统,以前只是一个语音转换平台,后来诺基亚和爱立信开发的智能手机版本在这个系统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增加了一些新的下载功能。但该系统对触摸屏、多媒体、新操作界面的支持都较差;在同互联网的交互界面方面,更是具有先天的劣势,代码复杂,严重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一开始,三星、摩托罗拉都支持塞班,但不久就对其缓慢的进展失去了耐心。2008年9月,Google公司推出Android操作系统,得到了手机制造商的集体响应,Android系统凭借其开放和低价,后来超越了iOS系统,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操作系统。在Android的打击下,诺基亚最终放弃Symbian,转向与微软结盟。1

除了塞班,诺基亚还在2007年公布了向互联网转型的战略,但这家手机制造商显然对互联网企业的运营规律认识不足。2007-2008短短2年时间,诺基亚耗资150亿美元收购了12家公司,其中包括81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子地图厂商Navteq,通过收购导航软件、电子地图以及相关的运营网站纵向一体化的收购整合,诺基亚试图建立“基于位置”的竞争优势,并围绕它打造一个应用商店,也就是后来的“OviStore”。Ovi在芬兰语种是大门的意思,诺基亚希望通过收购推开互联网大门。然而,OviStore的实际效果宣告了诺基亚互联网战略的失败。OviStore于2009年5月开业,比苹果AppStore晚了将近一年,OviStore发布头3个月下载量仅为1000万次,而苹果AppStore下载量早已突破了10亿次,差距显而易见。Ovi战略失败根源在于忽视第三方开发的重要性。OviStore与AppStore的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前者是一个封闭的纵向一体化平台,而后者是一个开放的第三方开发平台,前者的应用软件是有限的,卖的是自家的商品,而后者是第三方大卖场,是不断更新的、源源不断的活的生态系统。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和微软的WindowsPhone都是这样的支持第三方开发的操作系统。2007年1月,苹果推出首款iPhone,带来了多项革命性的理念:首次采用多点触摸界面,将键盘隐去,尤其是对第三方“web2.0”和各种当地应用程序的支持,使之成为了依托在开发商网络基础上的生态系统。苹果在推出了首款iPhone之后,悄然将自己公司的名字由“苹果电脑”更名为“苹果”,实际上,这是苹果公司实施“将互联网装在口袋里”的移动互联战略的信号。面对这个陌生对手的入侵,诺基亚本来应该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但封闭和自大让它反应迟缓。他们轻蔑的称苹果为“那个加州的水果公司”,在他们看来,这款智能手机不过是在键盘和屏幕上增加了一些新的花样而已,诺基亚的手机性价比无疑更强一些。诺基亚继续在自己擅长的友好界面设计上做文章,在音乐下载、数字键盘等外观上下功夫。然而,iPhone与诺基亚以往推出的智能手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用乔布斯的话说,“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传统手机是一部通话设备,而iPhone则是一个互联网移动终端,是装在口袋里的互联网。电脑能做的手机都能做,手机用户可以聊天、发邮件、玩游戏、购物、更新博客、浏览、查询、摄影、下载电影等,任何人随时随地将自己数字化并与互联网连接。更厉害的是,iPhone缔造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态系统,通过苹果应用商店,让内容提供商与用户通过互联网在苹果的平台上对接。苹果应用商店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应用平台,各种第三方应用程序已经突破了70万个。苹果的应用商店之所以做到天下第一,靠的不是开放源代码,而是一种与开发商共享繁荣的佣金制度,苹果将70%的收入给了开发商,开发商在这里获得的回报要比在其他平台上高得多,因此吸引了更多有势力的开发商。智能手机是以应用商店来定义的,可以说应用软件有多少,手机就有多“智能”。iPhone的智能是一种群体智能,它虽然“封闭”了自己的核心硬件和软件,但对于第三方硬件和软件始终是开放的,是开发商们聚集的平台。遗憾的是,诺基亚完全误读了iPhone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对未来手机市场格局的改变更是缺乏想象。由于长期游离在互联网大门之外,加上受到传统制造业思维的限制,诺基亚完全无法正确估量眼前这个跨界对手的份量。事实上,此时的苹果正处在巅峰状态,凭借其对硬件、操作系统和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全产业链的了解,苹果已是IT业综合势力最强的公司。面对苹果发起的智能手机革命,谷歌首先做出反应,联合34家其他软件开发商和电信运营商组成了“开放手机联盟”,2

2008年10月,谷歌公布了为这个平台打造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安卓”(andriod),用来对抗苹果独家拥有的iOS系统,Google公司深受欢迎的网络软件如谷歌地图、Gmail,HTML网页浏览器等被打包在内。三星是最早拥抱安卓系统的成员之一,目前它是Android手机第一生产商。三星清楚地将自己定位于手机生产商,它自知自己在软件方面不具备优势,所以选择现成的操作系统为自己服务,三星成了多个智能手机操作平台,包括Android和WindowsPhone,甚至还开发了自己的Bada操作系统。三星的跟进战略是成功的,快速抓住了Android的机会,借鉴苹果的策略,用其高端旗舰产品Galaxy(盖世)Android手机征服了消费者,成了新的竞争格局中最大的受益者。诺基亚做出了怎样的反应?事实上,它并没有意识到眼前的危机有多深刻,它在继续按部就班地沿着“纵向一体化”的扩张战略打造自己的独立王国。通过上述的介绍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手机普及的今天,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手机的功能和应用感受,诺基亚的新产品在技术上的革新没有什么大变化,让人感觉都是外壳在变,而内在一直都守着塞班系统这个已经让大众失望连连的手机系统一成不变。反观苹果,在优秀的营销技术下是手机软硬件技术的革新。我们似乎已经看不到诺基亚的未来了——苹果、三星等各种智能手机生产商,再加上各种各样的中低端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市场前景一片黯淡。总结诺基亚由盛转衰的这段历史,我认为可以吸取以下教训: 第一,当取得某个技术标准的领先优势后,需要的不仅是工艺性的改进,还要不断推动系统的升级换代。诺基亚赖以存在的塞班系统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这应验了GE前总裁韦尔奇的一句话:“当公司内部的变化少于外部市场的变化的时候,离破产已经不远了”。第二,当市场上出现了某种替代品威胁的时候,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迅速战略转型。诺基亚的反应太迟钝了。

第三,相对三星的快速跟进战略,诺基亚排斥Android系统的做法是固执的,代价是高昂的。

最后,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将自己当作中心封闭起来,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在开放的知识网络的节点上建立一个让第三方加盟的平台,这一点尤其重要。3

第四篇:早教失败与成功案例分析

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成功与失败败案例汇总与分析

(1,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心理不健康要改变可不容易)。生活技能是一定要掌握的,早期教育应该以培养兴趣及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为主。早教不应该是知识的教育,应该是从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去教育。知识可以通过书籍超前掌握,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却必须亲力而为。但是,由于智力的超前发展,导致“神童”们很难跟同龄人一起学习和生活,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方面经验的欠缺,是所有早慧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几乎所有早教神童最后归于平庸的原因都与此有关,这最终导致他们事业平平甚至家庭生活的不幸。

早期教育不应当只是智商的培养,影响一个人一生 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性格、处世的态度...,也是通常所说的情商。有的家长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报了很多的兴趣班,什么英语、绘画、珠算,几乎能报的都报了,如果把早教这样理解,实在是太偏了。一个人能考上名校不一定说明这个人很成功、幸福、开心,很多成功人仕并非是考试能者,而是性格、处世、观察力、学习能力、自信......,他们事业成功,身体健康,与人相处友好,难道你不觉得他们幸福吗

2,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在教育孩子,其实你都在教育他,不论是言语上,还是身教上,只不过是效果不一样而已。所谓的早教,可以认为是把这种无意识的教育变为有意识教育。

能让孩子感知到的信息都在对孩子进行着教育。积极的信息会引导孩子积极地成长,消积的信息则会引导孩子消积地成长。发现消极的信息需要我们积极的疏导,这就是早教者的作用!

3,有句老话是“有心裁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早教者不应该总是求一个结果,这样,心态是不会好的。只要你有所期望,孩子就能感受到你带给他的压力。过度压力会让孩子自然选择逃避,就是厌学。孩子是需要尊重的,只有真心喜欢去做这件事情才会有无穷的动力

一篇文章中看到说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教育方式好,但她母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遇到一个听话的孩子.没有孩子生来就是不听话的,主要还是看家长如何引导,刘亦婷为什么听话?因为妈妈总有能吸引她注意力的知识来教她。

反方:但刘亦婷成长的过程,似乎是一个工业产品被设计、生产的过程,面面俱到之中独独看不到孩子的自主发展和选择。在家长的“计划”下,我们看到,刘亦婷即便从哈佛毕业,也几乎没有独立的学习动机,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什么乐趣。其对专业的选择也是被动的而无自己独立性的思考和判断。刘亦婷从小的理想是像安徒生爷爷那样为人类做贡献,她在中学时选择了文科,而在哈佛读书的时候却选择了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应用数学。当《羊城晚报》的记者问刘亦婷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刘亦婷的回答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从国内念完高中的学生直接来到哈佛,英文还是比较困难的。“我是中学才开始学英文的。”她说,“到高中的时候,你可以把英文说得对,但是要说得好,说得自然,用美国人的习惯方式来表达,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刘亦婷把自己选择理科放弃文科的原因归因于英语水平问题。实际上非常牵强。我猜测她选择枯燥的应用数学专业的原因是这样的。大家知道,哈佛大学一般在新生入学的头一年是不分专业的,而到二年级才分专业,刘亦婷在大学一年级的表现如何呢?我们在刘亦婷的书中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亮点。这很容易理解,刘亦婷长期以来缺乏对人文学科知识的积累,也缺乏这方面的思考,所以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必然是笨拙的。她被迫选择异常枯燥的应用数学,不仅是语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思想”方面的原因。不知道刘亦婷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兴趣还要混沌到何时?而19岁的比尔盖茨自己已明确电脑个人化的人生目标并毅然决定从哈佛大学休学

休谟说过,“在争取幸福的问题上,求知欲比追求财富的欲望是更加可取的。”但是,我们的求知欲早就被考上大学这个目标抑制住了。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不仅要压抑求知欲,还要压抑一切兴趣、爱好、特长、理想。而考上大学之后呢?又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出国或者读研究生。接着,又是一连串让人窒息压抑的考试。

英国小说家马里亚特·F说过,“除非你亲自尝试一下,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你能够做什么。”的确,许多事情只有在做、在思考的过程中,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擅长。而我们的许多家长却并不给孩子这个机会。他们往往未卜先知地为孩子设计了一切。

4,5岁即可测智商。不能光看孩子的一门专长或特长来判断是否超常,要从知识面、记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综合智力因素来判断。比如说,有些孩子3岁时能背诵很多唐诗宋词,还有些孩子很小就能弹奏比较复杂的乐曲,显得比其他孩子要“超常”,但是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机械训练和反复强化而获得的,如果只具备这样的能力,并不能表明该孩子智力超常。不能只凭考试或测智商来判定“超常”;要从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判断、检验和鉴别。不仅要看智力因素,还要看非智力因素。通常情况下,超常儿童和一般儿童相比,有以下不同的特征:

(1)好奇心强;(2)兴趣广泛;(3)善于提问;(4)做事专注;(5)思维敏捷;(6)阅读能力强;(7)记忆力好;(8)有毅力;

(9)勇于尝试;(10)愿意思考事物的关联;(11)不愿意接受太多的帮助;(12)不愿意做“填充时间”的事;(13)喜欢搜集各类信息;(14)喜欢与年长的孩子为伍;(15)发展指标总是提前达到。

如果一个孩子同时具备了上述特征的绝大部分,而不是其中的一两项,那么大致可以认为,这个孩子不同于一般儿童,具有“超常”的潜质;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应当注意运用不同于普通儿童的教育方法,并在实践中注意观察和判断孩子的潜质。

我们认为,孩子的智力能不能超常,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先天的遗传;第二个因素是优生的程度;第三个因素是后天的培养。

遗传的因素,主要是与父母亲的智商有关。从遗传学的观点出发,一般认为,父母亲聪明,孩子聪明的可能性就大。有的专家通过研究,说孩子的聪明程度取决于母亲,但也有的专家说主要取决于父亲。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说明了上一代父母亲的智商对孩子的聪明程度有着重要影响。

优生的程度,主要与父母亲的身体状况、怀孕的时机、母亲在孕期的保健以及胎教等因素有关。优生的孩子,不仅身体健壮,而且更聪明。

后天的培养,这是最重要的因素。对孩子能够产生影响的无非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环境因素。对婴幼儿来说,家庭的影响最大,也就是说,来自家庭的教育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早期教育最为关键。如果孩子没有智力缺陷,通过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出一个聪明的孩子。早期开发又是进行超常教育的基础。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无论是提前上大学的少年大学生,还是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能力的孩子,他们的成功都与来自家庭的早期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家庭是对孩子实施早期开发教育不可替代的场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家庭是神童的摇篮。一般说来,家长在培养超常儿童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孩子的能力有切合实际的认识,太高或太低的期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经常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3)任何学习都要由浅入深、系统地进行,只能加快进度,不能指望跳跃和省略,否则将来还要再补课;

(4)不要过度安排孩子学习课程,给孩子留出玩耍和游戏的时间,让孩子保留童真;

(5)不能只关注孩子具有特长的方面,要让孩子全面学习、全面发展,特别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育;

(6)让孩子与同龄人一起活动,注意锻炼身体;

(7)不要向别人炫耀自己孩子的能力,特别是当孩子在场的时候;

(8)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指望孩子处处领先,早出成就。

近一百年来,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们通过双生子实验以及脑核磁共振等研究方法,逐渐达成了一种较为一致的看法,那就是这些神童的大脑结构的确跟普通儿童不同,他们的神奇能力至少有一半因素可以归结为先天因素。另一半因素根据美国天才儿童研究专家温纳的研究结果是环境所造就,比如,这些神童的家长能提供一个激发孩子潜力的环境,诸如大量藏书,在孩子小时候就念故事给他们听,带他们去博物馆参观或听音乐会等。此外,他们不向孩子发号施令,允许孩子有高度的自主性。实际上,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0到18岁的全程教育,或许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幸福指数。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的社会,即便小的时候不受约束,到了社会上也会遇到残酷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也许生存技能的获得要比自由任性更加重要些。我们承认人造神童有其合理性,成功案例:

一、早期识字,有良好阅读习惯比较重要。但必须七岁之前字卡要大(否则孩子眼球未发育到位易累不爱学),同时一次不能超20分钟,一天不能超三次,五岁内需用游戏方式;一天之内识字不是学习和生活重点;有专家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很难证明人的生长过程中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因为变量实在是太多。回头看看那些真正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如爱因斯坦、鲁迅等,早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超常,成名其实很晚。也就是说,智商只是影响人们发展的变量之一,与成功并没有必然关系。1、19世纪初,德国卡尔.威特早期教育,4岁阅读,8岁懂德,意,法,英,拉丁文和希腊文,9岁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博士学位,16岁任柏林大学法学教授。反方:老卡尔·威特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广度,根基不深但面面俱到,很容易达到让人“惊叹”的效果。由于他的目的是让小威特吸引富豪们的眼球,这种的做法也许就那时而言有其高明之处,“神童秀”成功了,不管怎么说,有大富豪肯出钱让小威特读大学。而老威特自己也著书立说《卡尔威特的教育》,成为一代教育名流。而对今天的家长来说,借鉴这种教学方法需慎之又慎,除非你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放卫星,出名,做秀。卡尔·威特教学法的后果就是卡尔·威特一直到18岁之前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直到留学意大利之后才发现自己对但丁研究很感兴趣。不过,他的可悲之处在于,即便找到了自己兴趣也身不由己,无法投入其中。(详及《失败的早教, 不幸的人生::成年之后的卡尔威特>)由于老卡尔最为反感的一种人就是研究文学、语言这类学问的学者,老卡尔听说卡尔威特在研究但丁,盛怒不已,认为他正在浪费自己的才华,浪费自己的时间。卡尔·威特只得从事自己不擅长也不感兴趣的法学研究。这样的经历跟我国许多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简直如出一辙。

2、本世纪初,美国斯特娜夫人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1岁背诗,识字,2岁写日记,3岁写诗,4岁写世界语剧本,5岁讲8国语言,并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反方:斯特娜夫人的“神童”也成功了,不管怎么说,斯特娜夫人成了当时举世闻名的教育家,她开了出版公司,四处演讲推销自己的各种书籍《斯特那夫人自然教育法》、教具,真可以称作名利双收。而小维尼则更加典型。给母亲做了20余年的教育模特,成年后最终留下一句“对于儿童来说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被当作证明某种教育理念的工具”之后便销声匿迹。虽然她没有当面与母亲决裂,但在母亲去世后的当年,她便选择了逃之夭夭,永远告别了母亲为她安排的命运和生活。这样的选择不难让我们推测,其实在她内心深处,早已与母亲决裂。此时她刚刚28岁,一个天才就此夭折。她在逃走前曾反思道:“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比把一个早熟儿童树为榜样,并预言他会在任何时间,所有方面都出类拔萃更加可怕的事情了。”

3、《卡尔威特真相》一书的五个主人公比较一下大家可以看到,五个人里成就最大的是9岁进入大学的大科学家维纳和穆勒,而无论是老威纳还是老穆勒,对孩子都没有强调知识灌输,也没有让孩子到处做秀。进一步比较老穆勒和老卡尔·威特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出,老穆勒强调孩子知识的深度,强调基础,这种学习根基扎得深,但短时期内看不出惊人的效果,当然,老穆勒也没有急着让孩子出人头地。13岁的维纳在哈佛就遇到了出名后这种困扰。维纳视力差劲,走路不稳,有书写困难的问题,读大学时维纳没有伙伴一起玩,他只好到小学生中去找,《纽约时报》等媒体发表大块文章,指称这些神童生活低能,缺乏社交能力。当然,如果是成年人,也许会对这种报道一笑置之,但是,对于心智不成熟的维纳,这种质疑让他难以接受,心理接近崩溃。而幸亏父亲站出来以打官司作为支持,维纳才度过危机。

4、美国著名神童西迪斯,出生后不久开始识字,小床周围挂上各种英文字母,大人每天指给他看,念给他听,他6个月就能示意识字,3岁时流利读写。6岁上小学,入学那天早上读一年级,中午母亲去接他时已经读三年级。当年获得小学毕业证书,11岁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据此老西迪斯写了《俗物与天才》 反方:西迪斯是有史以来智商测量分数最高的天才。十一岁就进入哈佛大学,并在哈佛开办高级数学的讲座。可在舆论和媒体的压力下,他几近心理崩溃,最后走上了与媒体和社会对抗的道路。他的父亲热衷与媒体论战,却对西迪斯的心理问题不闻不问,以至于西迪斯由于精神崩溃,不得不退学回家疗养。最终,一事无成,28岁时放弃数学学业、46岁时死于脑溢血,英年早逝。

神童的脆弱不仅在心智不成熟上,他们也有着一些固有的缺陷。造物主是公平的,他们在给你超常记忆力,思维力的同时,也会给你一些其他麻烦。像维纳和西迪斯等神童都有书写困难的问题,维纳视力差劲,走路不稳,西迪斯有坐巴士闲逛的怪癖,同时,很多神童往往性格自闭,不合群,难以与人正常交往。这些缺陷和不足对于一个平常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名人”来说,就会成为被人嘲笑的把柄,谁让你有名呢?人们都有一种补偿心理。在一个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谁能保证他不会出现一丝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被人抓住,在媒体前无限放大,在大众的喧哗与狂欢中,谁能保证孩子不会因压力而走向崩溃?

5、英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幼时刚会说话就开始识字,母亲又教他各种知识,10岁上大学,在校还优学金奖。

6、德国大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歌德,4岁前就识字读书,读的主要以诗歌形式写成的文章,8岁时竟同法,德,意,拉丁语,和希腊语5种文字。

7、列宁5岁时,母亲就教他识字读书,她还发挥自己特长教列宁学外语和音乐。

8、从少年数学家到电波之父的英国麦克斯韦,三四岁时,母亲就教他认字,写字,算术和背赞美诗了,童年即能大量阅读。

9、达尔文四五岁时识字,读儿歌,又常到花园的“绿色课堂”学动植物。

10、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早期识字,10随博览群书,并学天文地理。

11、唐初四杰之一王勃,6岁会“属问,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写《汉书注<指瑕>》。15随写《滕王阁序》名声大振。骆宾王6岁写《咏鹅》诗。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是随观百家”。

12、诗圣杜甫,说话前就开始识字,“七龄思即壮,开口诵凤凰”写《凤凰》诗。

13、白居易3岁前就能识字,6岁显露诗才,9虽通声律,13随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的千古名篇。

14、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是3岁开始识字读经文的,6岁后熟读和抄写四书五经,学识渊博。

15、被誉为“怪才”的梁启超,4岁精读四书,6岁读完五经,11岁考上秀才,闻名遐迩。

16、我国现代名人中,也有很多。气象学家竺可桢,2岁识字,5岁上小学。

17、徐悲鸿早期识字,6岁读《论语》。

18、鲁迅早期识字,5岁起开始过博览群书的生活。

19、郭沫若3岁识字,常常口诵经文。七岁回作诗,对句。20、巴金5岁就与哥哥姐姐上私塾,晚上回家读母亲抄录的《百香词谱》,这是巴金最早读的文艺作品。

21、日本的三伦光岗,11岁翻译了《詹天佑传》,是世界上最小的翻译家。

22、荷兰的比秀姑娜,11岁出国采访,是世界上最小的新闻记者。

23、控制论创始人维娜,3岁会读能写,4岁阅读大量专著,7岁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12岁上大。他的两个妹妹也使早期识字阅读的,12,14虽分别考入大学深造。

24、10岁进入大学的德国神童卡尔威特,11岁进入哈佛大学的西迪斯,二、早教是从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去教育,不以识字,有良好阅读习惯为主

(1)、6岁开始作曲的莫扎特

(2)、砸缸的司马光、(3)、当宰相的甘罗

(4)、田晓菲,13岁独自出版了两部诗集,14岁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

国外也有不少例子

(5)、美国的威廉·詹姆斯·塞德兹,7岁上小学,8岁上中学,11岁上大学,15岁大学毕业,而后又取得了博士学位。

(6)、国际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伽罗华(Evariste Galois, 1811~1832),15岁才接触数学,可他只用了6年时间就发表了有关“群论”的数学论文,70年后才被其他数学家看懂。

(7)英国默西塞德郡有一个6岁的盲人女孩叫马妮·莱恩,音乐界把她看作“音乐神童”,因为双眼皆盲的她在一岁时就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学会了弹钢琴,并且任何曲子她只要听一遍,就能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地完整弹下来。

(8)越南有一个叫阮玉山的神童也是自发的显示出了超人的能力。他3岁时就喜欢看父母在自制的棋盘上下国际象棋,而且还缠着他们要学下棋。经不起儿子的死缠烂打,玉山的父母终于答应了。出乎父母意料的是,玉山没有把国际象棋当成玩具。他不仅知道如何在做工粗糙的棋盘上摆棋子,而且还把在一旁观战时总结出的许多复杂走法熟记于心。一个月后,阮玉山轻松地击败了父亲,一年后,他开始参加全国国际象棋比赛,与许多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孩子对局。7岁时,他击败了所有的少儿选手。现在,阮玉山已经是越南年龄最小的全国冠军,而且将是未来的国际象棋大师。玉山的父母是教师,两人的月薪加起来还不足100美元,他们解释不清在其他地方并无过人之处的儿子为什么会是国际象棋“神童”。他的父亲只好把这归结为一种天赋,因为没有人能教会一个普通的3岁孩子像玉山这样下棋。玉山自己也说,他感觉掌握国际象棋中的玄妙技法就如同学嚼泡泡糖一样再自然不过了,他说自己只是看到棋盘上的局面,然后就知道该怎么走了。

(9)匈牙利人拉兹罗·波尔加的试验也证实了长期工作记忆的功能是天才水平表现的基础。当人们普遍认为女子不宜参加激烈的国际象棋比赛时,经过严格的心理训练,波尔加夫妇成功地将其3个女儿培训成3个具备世界级水平的国际象棋冠军,而经过最严密训练的第三个女儿,则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超级大师。由于孩子独特的个性、成长环境与经济条件,每个家庭的教育实践都应该是独特的。曾经有人让波尔加的父亲按照他当初使用过的方法复制出更多的国际象棋冠军。老波尔加感到无能为力。这种无能为力并非是他的方法不可行,而是经济学上的“成本”问题。首先,他需要成年累月与被培养的孩子相处,事无巨细地安排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同时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对下棋产生兴趣,而他又不可能强迫孩子去学。诸如此类的困难只要有一样出现问题,对孩子的培养便可能前功尽弃。这样高昂的培养成本,试想哪个家长能够负担得起学费呢?

三、6岁后早教延续-学校及超常教育

自1978年以来,中科大在合肥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少年班后,随后几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重点院校也开办了少年班,加上中科大,共有13所高校开办。目前,只剩下中科大、西安交大两个学校还在开办少年班,其他高校都停止了少年班的招生。另有20所中学和一些小学相继开展了超常少儿教育研究,这些学校在大范围内有组织地成批选拔天才少儿,对他们进行集中、系统和严格的特殊培养和教育。

1、北京育民小学超常儿童实验班:创办于1995年。我校和北京八中共同承担《小学-中学智力超常儿童鉴别与教育一体化实验研究》的重点科研课题,在实验中学校始终贯彻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超常教育理念;两个辩证统一的鉴别和教育原则;三个和谐发展的成长方针;四条课程实施的策略。此项实验取得丰硕的成果。目前已成功招收了七届学生。这些学生品学兼优,兴趣广泛,发展全面受到中、高等学校的好评。其中第一、二届中已有大部分学生走进了国家一流大学的校门。2000年被确定为“超常教育研究基地”,目前又成为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认定的首批“超常人才教育实践基地”。曾多次登上国际论坛,在中外超常儿童实验研究机构中享有较高声誉。《走在成功的路上》一书集中反映了育民小学超常教育探索的历程和成果。

2、北京育才小学超常儿童实验班::创办于2005年。目前最大孩子上小学4年级。

3、北京八中超常儿童实验班::

八中的老师介绍说,少儿班的学生,100%考上大学,99%上的是重点大学,有的16岁就留学,成为美国名牌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有的22岁就已博士生毕业,成为北京大学的讲师。(详见<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成功与失败败案例汇总与分析6>)

4、北京人大附中实验班::(详见<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成功与失败败案例汇总与分析7>)“人大附中现象”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在社会上影响极大。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更是这焦点中的焦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已在京发布,它将有助于我们来解读——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共八本,反映的是八位人大附中学生成长、成才的故事。他们是被誉为“中国舒马赫”的中国车手程丛夫、学苑“怪才”潘思塑、有“明天小小科学家”之称的发明之星吴天际、艺术少年杨迪、剑桥学子肖盾、数万高中生选出的“世纪少女”杨夏男、校园“黑客”候晓迪、绘画才子王羽熙。八位学生禀赋各异,都是在人大附中这个校园里接受了不同常规的教育方式,并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孩子寻找他们的个性支点,让他们心理孕育着自己的美好梦想。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恰恰是这套丛书要传达的教育理念。

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成长过程,陪伴他们的教师和家长是怎样教育、引导他们的?他们又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从这八本书中读者可以找到最真实最生动最满意的答案。在这套丛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理念是如何转化为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行动的;可以看到学校是如何为每个学生的梦想搭建舞台的;可以看到这些学生的父母与众不同的家教智慧;可以看到教育专家们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以及他们的家长、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思索。这套丛书对于家长来说,将教会他们如何发现孩子身上的潜能。这8个孩子的成长、成才,都首先得益于父母早期的善于发现,得益于父母不以“不务正业、瞎折腾”为由的粗暴干涉。换个眼光,换个思路,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会从自己孩子身上看到潜能的火花,使孩子获得自信与快乐,创造教育的奇迹。这套丛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将教给他们如何引导、发展孩子的潜能。当初中的侯晓迪数学竞赛失利后,表示要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时,他的老师却说:“我倒觉得你不应该这么想。我建议你最好根据自身情况,换个地方站起来,只要最终能登上山顶,从哪个坡上有什么分别呢?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引导,侯晓迪转攻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于是,有了后来的发起成立学校网络安全社,与专家合写关于网络安全的书,在伦敦国际青年论坛上获过奖。这样的故事在丛书中俯拾即是,它告诉我们何为尊重学生个性,何为因材施教。这套丛书对于广大青少年读者来说,将让他们感悟一种新的成功价值观:成功的含义是多元化的,而成功的实质是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在热爱的领域充分发挥潜力,获得超常发展。成长或成功的途径和意义,不是让自己为达到一个共同的标准而截长短补,只需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扬长避短。

《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由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和党委书记王珉珠主编,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卓晴君、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苾雯指点并点评,人大附中数十位老师参与,人大附中体验成长中心精心策划,历时两年创作完成。

5、天津耀华中学实验班

6、江苏耀华中学实验班里看到,一群只有十二、三岁,脸上还带着稚嫩表情的孩子正在学习高中代数,脖子上都还系着红领巾。“我并不认为他们都是天才,他们只是早慧,只有通过努力他们才能成功。”耀华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李晶老师说。实验班的孩子并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恰恰相反,他们许多方面的素质都是很优秀的。学校多年来获得的科技创新奖多数都是出自实验班学生之手。记者在苏州耀华中学实验班的楼道里,看到了实验班学生的美术作品,很难想象,这群只有12岁,最大不超过16岁的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中,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完成自己对艺术的追求。

(1)、实验班有个叫蔡龙的学生,从实验班毕业后考入了北大化学系,随后又考入哈佛大学,他本人就是一个各方面发展都很好的学生

7、东北育才中学超常实验班::

8、中科大少年班:(详见<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成功与失败败案例汇总与分析2-5>)

自1978年中科大成立第一届“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学生共1220人,已毕业1027人,其中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前16届毕业生(1983-1998年)共590人,64%获得博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尤其是从1981-1987年,考取中美合招赴美研究生共45人,其中夺得全国总分前5名的有7人。80级少年班学生28人,全部考取了国内外的研究生。在毕业的前十届学生中,有38%的同学提前1-2年考取研究生,最高的一届达到100%,有的三年学完年大学全部课程,有的五年获得两个学士学位。科大少年班还培养出了中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1岁)、最小的研究生(15岁)、最年轻博士(23岁)、副教授(26岁)、教授(30岁)。少年班的优秀毕业生正在国内外学术科研和经济领域中崭露头角,出色的成绩令世界瞩目。事实上,在有了27年的历史之后,少年班已经不再招收像谢彦波那样小的低龄大学生。一般来说,少年班成员只比一般大学生小两三岁左右。另外,少年班不再对外宣传学生,也不再把培养顶尖科技人才当作目标。1978年的少年班同学现在一半以上在国外。有人认为,若以世俗标准如金钱、地位之类论,少年班的绝大多数是成功者;若以科学家的培养目标论,少年班不能算成功。因为多数人已经改行。

●职业选择:据不完全统计,约20%的学生选择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职业,有93人拥有国内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授;在北大、清华、中国科大、复旦四所大学担任教授的有近20人。

●活跃领域:有超过70%的少年班毕业生活跃在海内外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其中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约35%.●学术成就:在国际学术前沿,有18人在西方一流研究型大学任正教授,有多人获得国际知名大奖。国际工商、金融等领域也有中科大少年班学生。

●两个优异班级:1986级,29名学生,后来取得博士学位的有18人、硕士9人。1987级,学生43人,博士24人、硕士13人,其中有阿里巴巴集团参谋部副总裁李俊凌与“哈佛美女教授”庄小葳等。“神童70%以上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其中父母是中小学教师的占多数。”班主任说:“中小学老师比一般的知识分子更懂得如何‘早期诱发’,启迪智力,特别重视培养和调整孩子的学习兴趣。”这位班主任批评说:“很多家长对教育的功能不了解,一味望子成龙,违背了教育规律。“理想远大,对在尖端科学领域赶超国际一流水平有一种紧迫感,是少年班毕业生的一个共同的特点。” 经有关专家测试分析,中科大少年大学生的智商在120-127之间,可见中科大少年班招的并非什么“神童”,而是“早慧”或智力优秀的儿童。贺教授认为,超常人才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前者只占其中的20%,而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占到了80%。超常教育的对象可以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优异者或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一项优异一项中等偏上者它不是全纳式的普通教育。天才儿童最终不一定个个都能成为卓越人才。相反,一些没有机会到学校参加超常班的孩子,懂得教育的家长通过对孩子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一样可以成为超常人才。

9、陕西交大少年班(详见<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成功与失败败案例汇总与分析8>)

“从这几年少年班的报名录取的情况看,陕西报名不踊跃。”西安交大招生办副主任宋红霞说,录取的少年班学生中,来自河南的最多,有时达到20多个,而陕西每年考上少年班的不超过5个。宋红霞分析了少年班里陕西学生少的原因,认为陕西尤其是西安的纯初中不多,大多数都是里面有高中也有初中,很多高中不愿意把优秀的学生送到少年班。宋红霞说:“优秀的学生在自己的学校读高中之后,可以考入北大、清华等学校,这样自己学校高考的升学率就会提高,如果提前送到少年班,无疑是在减少自己学校的升学率。”据了解,西安交大少年班2009将面对北京、上海、天津、陕西、山西等20个省市招生,招生名额也将扩大到100名。少年班全部以学校推荐的形式报名,不接受个人单独报名。被录取后,预科阶段是每年4950元的学费,预科结束后进入本科阶段则按照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的具体收费标准收费,与其他大学生的收费一样。少年班最初招的是年龄小于15周岁的高

一、高二学生,后来是年龄小于15周岁的高

一、初三学生,2004年起,招生范围开始改为年龄小于15周岁的初中应届毕业生。

10、家庭教育:

(1)、数学神童王大可

王大可14岁考上北大研究生,成为北大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研究生。大可的父亲发现他是神童纯属偶然。由于大可小时候容易感冒,医生让他尽量少到人多的地方去,迟一点上学。由于推迟上学,大可在家呆着没事干,父亲就指导他在家学数学。大可六岁时学完了小学数学,七岁时学完了初中数学,八岁时学完了高中数学,用当年高考数学试题测试获得146分(满分150分)。九岁时父母送他到学校上一年级,由于学校教的东西都会,大可感到没有一点意思,渐渐对学校失去兴趣。后来父亲了解到自考这条路,就让大可就在家自学。历经五年寒暑,大可拿下了含金量很高的自考数学本科,接着在14岁考上了北大数学系的研究生。

正是因为神童出名的巨大副作用,明智的父母避之惟恐不及。他的老爸是怎样做的呢?绝对的低调,拒绝几乎所有的采访,记者有几次想近距离“接触”一下王大可都被婉拒。大可的父亲很清楚,大可需要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做学问靠的是实力,而不是做秀。

(2)、张炘炀 父子2007年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书店频频亮相,原来,他们正在推销一本《神奇的学习:10岁大学生张炀培养纪实》书。王大可八岁时高考数学自测是146分,而张炘炀十岁时数学高考成绩是81分。从这个角度说,最有资格写“神奇的学习”的应该王大可的老爸。具体到张炘炀到例子,由于他记忆力超常,所以可以加大学习的任务量,而对于一般的学习者来说,他的方法无法复制。正因为有天赋的存在,所以适合于神童的教育方法就不适合普通孩子。美国教育家Eric Jensen有一本书叫《不同的脑,不同的学习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应该根据不同儿童脑的发育和工作机理角度出发制定学习计划,否则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坚决反对神童或者其他成功者的家长以孩子的名义为他人打造教育模板,这是一贯的观点。

可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张父却不愿意承认,他声称:张炘炀的学习方法可以复制,只要是正常孩子用他的方法都能提前数年进入大学诸如此类。可是,只要是从事过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用同样的方法教孩子根本不行。心理学上有隐性记忆和显性记忆之说,每个人的记忆回路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看似很笨,可是你用不同的方法诱导,只要打通了他的记忆回路他也会开窍。正是这个道理,个性化教学才在教育发达国家成为主流。否则的话,我们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老师,只要张父这类教育专家编个统一教材就可以了,这不一下子解决了中国的教育问题?

好不夸张地说,不用张炘炀的记忆力,只要是聪明程度中等偏上的学生把12年基础教育的知识压缩,瞄准高考这个目标备考,提前三、四年拿下一个二本一点没问题。武汉有个聂姓的孩子就是如此,13岁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现在,很多地方流行高二参加高考,很多聪明学生也能轻松考上大学,甚至能够考上北大。

希望张炘炀的父亲能够仔细考虑一下后神童时代张炘炀的教育方法,人生是一场长跑,开头领先未必最后夺冠。就目前来说,炘炀同学已经被你剥夺了社会化的机会,让一个孩子与比他大10岁的学生一起参加军训我看不出对这孩子有什么好处,相反有一种滑稽和心酸。有些东西在学校里是永远学不到的,有些知识也是老师和父母永远无法教给孩子的。你怎样弥补孩子的这块欠缺?这些都是新的挑战。我想,你最应该写书,而且不会受到质疑的时机是在张炘炀真正成才,获得社会的认可的时候。你的书的确写的有点急,有点早。为何不像大可的父亲那样沉住气呢?

10、正常学习途径

(1)、福建有一个学生叫胡铃心,在中学阶段就表现出在航空航天方面的超常知识与技能,2003年高考,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自主招生破格录取。四年来,胡铃心的情况怎么样了?胡铃心从一个本科生到硕士生,再到博士生,在学业与科研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几年来,他获得的主要荣誉有: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飞向未来——国际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第一名、第二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专业组一等奖、中国航天50周年知识大赛一等奖、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等奖学金、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特别奖学金、江苏省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南京市好市民。2005年12月,胡铃心被评选为全国时代先锋,2006年11月,胡铃心高票当选江苏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并成为本次大会江苏省最年轻的代表和唯一的学生代表。2007年5月4日,胡铃心又被评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十佳标兵。“胡铃心现象”实际上就是超常儿童教育现象

第五篇:关系营销案例分析(成功、失败案例)

【关系营销定义】

所谓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

关系营销在服务营销中的地位:差不多是书上64页吧,这个不是很确定,网上也没讲。

【关系营销失败案例】

灿坤跨国集团成立于1978年,作为一家享誉全球的小家电专业制造商,其产品畅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灿坤电熨斗、煎烤器两项产品的年产量位列全球第一,咖啡机的年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灿坤集团拥有遍布全球的国际化研发和管理团队,其股票先后在大陆、台湾、美国三地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公司,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大名鼎鼎的跨国公司,近两年却在中国大陆遭遇了该公司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滑铁卢之败。

2003年6月,灿坤集团在厦门、上海、漳州的5家3C(3C是computer电脑产品、communication通讯产品和consumer传统家电产品的简称)零售连锁店同日开张,宣布灿坤正式进军大陆3C流通领域。在台湾运作的相当成功的3C零售连锁体系引进大陆对灿坤集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灿坤集团希望以此作为其实施“世界工厂+世界通路”战略的起点。灿坤雄心勃勃地计划在此后六年时间里在大陆开设1000家3C连锁店,实现1000亿新台币的营业收入。2003年下半年,灿坤在华南和华东地区以每月4家的速度开设新的连锁店,2003年底灿坤在中国大陆的连锁店数量达到了51家,但是,灿坤超常规的发展并没有持续多久,从2004年9月开始,灿坤3C店关店的速度超过了开店速度。2005年7月,灿坤宣布将其在内地的所有门店的固定资产、存货,以1.43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整体转让给永乐家电,这标志着灿坤在大陆的3C零售业务的最终失败。失败的原因

1.未能把关系营销的理念贯彻始终

不彻底的关系营销使得灿坤的营销虽然具有关系营销的形式和外表,却没有把握关系营销的精神实质。灿坤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与顾客的关系,却没有从这种关系中获得应有的回报。灿坤采用的会员制营销本来是关系营销的典型方式,灿坤却将其与价格比拼这样的交易营销手段结合起来,这使得灿坤无法将关系营销的理念贯彻到底。

2.未充分利用最新的关系营销手段

当今最有效的关系营销手段就是数据库营销,关系营销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维护与利用好顾客数据库。在灿坤推行的会员制营销模式下,灿坤的绝大部分销售是通过持卡消费的会员实现的,这种销售方式使灿坤可以搜集到大量会员顾客消费行为的数据,但灿坤对这些数据的利用却仅仅局限在安排进货方面,从来没有利用这些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深度销售和交叉销售,白白放弃了扩大销售和提高利润率的大好机会

3.对品牌管理不够重视

在大陆拓展3C零售业务时,灿坤巨大的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其面临两大品牌管理问题,其一是全球品牌问题,另一个是品牌延伸问题。前者是指将台湾3C零售的第一品牌灿坤介绍到大陆,后者是指将大陆消费者熟悉的小家电品牌灿坤延伸到零售服务领域。灿坤在主观上希望能采取全球品牌战略,将其在台湾的3C零售模式复制到大陆乃至整个世界,但是,由于大陆和台湾的交流还非常有限,广大的大陆消费者对灿坤在台湾的3C零售连锁业务并不了解,所以,大陆消费者更容易把灿坤3C连锁零售店同自己熟悉的灿坤小家电联系起来,这使品牌延伸成了灿坤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

4.忽视员工上岗前培训

灿坤在大力扩张门店的时候,忽视了内部营销的重要性,员工培训的严重滞后致使顾客服务质量一直无法提高,影响了关系营销的顺利开展

5.危机公关处理不当

灿坤不能有效利用公共关系的手段对顾客的疑问做出及时的反应,这使顾客逐步失去了对灿坤的信任,最终导致了灿坤关系营销的彻底失败。

【解决方式】

1.买卖双方的关系被分为三个层次:经济层次的关系、社会层次的关系以及结构层次的关系。灿坤从一开始就把会员的注意力锁定在了对价格的关注上,这阻碍了灿坤与顾客发展更深层次的关系。灿坤可以在会员组织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各种具有社交联谊性质的活动发展同会员在社会层次的关系,但灿坤没有采取有效地

措施将顾客关系的层次向社会层次推进。

未充分利用最新的关系营销手段

2.网络营销可以支持关系营销的开展,灿坤开设零售店的地区都是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较好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开展网络营销有着很好的前景,但灿坤显然忽视了网络营销的巨大潜力。在保持顾客关系方面,电子邮件(包括电子杂志)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工具,灿坤虽然在会员登记时收集了会员的电子邮件地址,但灿坤却从来没有使用电子邮件同会员进行联系,更没有发行任何类型的电子杂志,在需要提醒会员光顾门市时,灿坤宁愿使用昂贵而又低效率的电话营销手段也不使用高效而廉价的电子邮件营销手段。当然,灿坤更没有在互联网上开办灿坤用户的虚拟社区,白白放过了利用虚拟社区低成本地发展同会员社会层次关系的机会。

3.灿坤的小家电产品在大陆有着庞大的用户群,这为灿坤实施品牌延伸战略提供了条件。灿坤可以通过有效的营销传播从品牌的核心能力与品牌引发的核心联想方面在灿坤小家电和灿坤3C零售服务建立起概念上的联系。

4.灿坤3C经营的品种大部分属于消费者眼中的高科技产品,顾客在购买决策、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以及报废处置阶段都要有专业人士的优质服务,而在灿坤经营3G业务时,忽略了这点,导致投诉电话从未间断。

5.当不利于公司的突发事件发生时,企业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去挽回影响,这对于关系导向的企业犹为关键,但灿坤在危机公关方面反应迟缓,吴灿坤甚至涉嫌操纵股票,导致公司形象一再受损,最后失去了顾客的信任。

【小组总结】

在反思灿坤失败的原因时,我们不能因为灿坤3C零售业务在大陆的失败,就全盘否定灿坤在营销方面所做的一切。

业界有人批评灿坤在选择门市地址上违背了在繁华商业区选址的原则,其实门市选址只是一个相当次要的因素,将灿坤连锁店中有75%的无效店归结为选址问题是一种简单化的看问题方式。

也有人批评灿坤在广告方面的投入不足是灿坤门市客流量不够的原因,从关系营销的观点看,我们说,大量使用大众媒体做广告宣传本来就是交易营销的特色,关系营销则倾向于使用直复营销这样的比较个性化的传播方式,所以,灿坤

广告投入低是无可指责的,而灿坤的问题在哪呢?

a)结论是:在不做广告的同时也没有进行有效的个性化传播才是问题的关键。当然,灿坤3C零售业务在大陆的失败确实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等待我们继续去发掘。

下载案例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诺基亚案例

    2011年诺基亚中国市场渠道崩盘:大批代理商拒绝进货! 8月4日,权威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的最新数据给了诺基亚当头一棒:今年二季度,苹果公司占据全球智能机市场19.1%的份额,完成了对......

    成功与失败

    成功与失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在将自己的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失败与成功也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常客。 当我们成功时,鲜花和掌声会围绕在我们身旁,众星捧月般的感觉也会......

    成功与失败

    成功与失败 人生的路上难免遇到失败与成功,在三分天下之时曹操率八十万大军下江南,就在他最辉煌的时候写了一首《短歌行》,短歌行大意是黄盖用苦肉计来诈降,曹操信以为真并......

    失败与成功

    失败与成功 如果说失败是一个雪人,那么坚持就是一轮烈日,用火般的温暖融解冰冷的无情;如果说失败是漫漫黑夜中的路,那么坚持就是那照亮夜行道路的明灯;如果说失败是人世间的龌龊,......

    成功与失败

    成功与失败 成功,欣喜若狂,骄傲自满;失败,垂头丧气,忧心忡忡。面对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何为成功,又何为失败。 记忆中的儿时似乎是失败的,学习差劲,思想落后,从小被严加管教的我始终赶不......

    成功与失败

    成功与失败 成功与失败对人们而言十分重要,两者可能会使一个人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他们希望的可能都是成功而不是失败,失败代表着前途的昏暗与渺茫。即使如此,人类也要敢于......

    成功与失败范文合集

    成功与失败 嘘„„ 让我小声地告诉你们;你们知道吗?很久以前啊!其实成功和失败是一对孪生兄弟呢?你们相信吗? 哈哈„„不信了吧!待我好好地跟你们说说它们兄弟间在人类吸允营养物......

    成功与失败

    成功与失败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题记 成功是我们一生所追寻的,谁都喜欢成功登顶后“一览众山小”那样的美妙感受。而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失败则是我们一路随行的常客,谁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