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
教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探讨
北京市某中学 高一(1)班 成员:张辉、陈露、李新建、闻旭刚
指导老师:姜大明
摘要:探讨教室空气污染的来源以及影响的研究,并且提出的相关解决方法.关键词: 室内空气污染 粉尘 溶剂 绿萝新风机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作为学生,除了放假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教室过的.这样,教室的空气质量对学生来说就相当重要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我们的教室空气并不是那么好,特别是早上初进教室时,每每会闻到一种很闷的味道.现在的班级一般都是50-60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多,对一个普通教室来说已经不是很好了 ,再加上教室的其他空气污染,例如:粉笔灰.尘埃.课桌的油漆味等等,甚至我们用的学习用品.穿的鞋子都会对教室空气造成影响.学校处的位置也对教室的空气有影响,处于工厂附近的或者靠近工业区的地方空气会比处于郊区的差,而处于郊区的会比处于农村的差.那么它们又会给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哪些影响呢? 第二部分
教室空气污染源的调查(一)粉尘
教室中的粉尘主要来源是粉笔.由于板书需要,往往一堂课下来,很多老师都成了“白毛女”。有时由于连堂课,还来不及洗手就要匆匆赶往下一个班级。而由于长年累月的积累,很多老师都患上了职业病。老师的手变得粗糙,更严重者甚至对粉笔产生过敏,并造成手指不同程度的溃烂。而据许多老师反应,粉笔灰对他们的肺、咽部、喉等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因为粉笔灰而咳嗽不止。这些不仅影响了老师的身体和上课的心情,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每天除了老师之外,还有许多前排同学也吃了不少粉笔灰。这些粉尘落在皮肤上会堵塞皮囊腺而引起皮肤干燥,继发感染时可形成毛囊炎,脓皮病等,更有甚者会 使皮肤病变,引发溃疡性皮炎。而有些同学皮肤上那些痤疮不少就由此引发。
(二)学习用品
我们每天都在和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打交道。而这些学习用品中有不少对教室内的空气产生了一定的污染。
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用带有香味的笔芯和笔记本。而商店中大约有30%~40%的文具带有香味,这些带有香味的学习用品中或多或少都添加了香精。这些文具用久了之后会使学生产生头晕、恶心等症状。有些工业香精中含有苯,苯是一种略带有芳香的有机溶剂,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做皮鞋用的胶、笔芯里其他香精的溶剂、多种油漆和装修涂料中的溶剂,都含有苯。
1)苯的浓度;在不通风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会造成急性中毒,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走路不稳,神智不清;
2)接触时间;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白血病。症状:身体虚弱,血液中白细胞减少,身体免疫功能下降,严重中毒者全部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都减少,又称,再生障碍性贫血。
3)性别、年龄不同,对苯的敏感度不同,女性比男性敏感,儿童比成人敏感。最近已有媒体报道,儿童白血病人增多与家庭装修有关,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据调查,不少中学生的铅笔盒已经不放橡皮了,取而代之的是涂改液。因为涂改液用起来方便,而且覆盖力很强,但涂改液涂改了字迹,却留下了某些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如果长期使用涂改液很容易造成慢性中毒。
涂改液不像胶条一样容易把纸撕破,也不像橡皮那样对钢笔、圆珠笔束手无策,它方便、快捷、干净、覆盖力强,被学生们当作是改正错误的好帮手。
论起方便,当然非修正液莫属了,但如果论最安全,答案可能恰恰相反。如今,涂改液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据调查,在部分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中,使用涂改液人数的比例平均达到50%以上,大多数学校达85%以上。北大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 2 生研究所在全国儿童青少年卫生学领域起着学科带头作用,季成叶教授在这里任所长。季所长告诉我们:涂改液虽小毒性却很大。
涂改液确实是有害的,因为它是一种化学的合成物,这里面危害性比较大的首先是:对二甲苯,长期的使用可以对肝脏、肾脏等等造成长期的慢性的危害,甚至于有的少数的孩子还会引起像白血病等等症状。其次是各种各样的卤化烃。包括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等,这些化合物对眼睛有很明显的刺激,经常使用会造成流眼泪、眼睛发红,个别的还会造成恶心、呕吐、浑身不舒服,甚至于造成一些更严重的长期的危害,干得快是涂改液的一个优点,因为它里面含有挥发性很强的有机烃类物质,也正因为如此,它对孩子的五官会造成更加明显的损害,加强了它的毒性渗透。
(三)腐败气体。
普通教室的学生数一般都在四五十人左右,这么多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诸如:牛奶盒、食品包装袋等。在天气炎热的夏季,这么多的垃圾如果没有及时倒掉,所散发出的阵阵恶臭不免让附近的同学产生恶心、呕吐等反应,更使老师和同学们上课的心情受到影响。
(四)课桌椅中的污染。
许多课桌椅都是由纤维板制作而成。而这其中所含有的粘合剂,油漆中的甲醛、苯,也给室内的空气造成了一定污染。甲醛,俗称福尔马林,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粘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指甲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性功能下降,严重的可导致生殖能力缺失,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
各种人造板材(刨花板、纤维板、胶合板等)中由于使用了粘合剂,因而可含有甲醛。新式家具的制作,墙面、地面的装饰铺设,都要使用粘合剂。凡是大量使用粘合 3 剂的地方,总会有甲醛释放。此外,某些化纤地毯、油漆涂料也含有一定量的甲醛。甲醛还可来自化妆品。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纸张、纺织纤维等多种化工轻工产品。
(五)其他的污染源。
现在,有很多的教师配备了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用具,而电脑也越来越成为老师教学必不可少的用具。但是由于大多数的电脑柜用胶合板制作且都是密闭的,加之使用的时间又长,高温,使主机柜内粘胶剂等添加剂挥发,及高压放电等造成,散发出阵阵恶臭(氨、甲醛等有害气体),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
第三部分
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知道,教室内的许多因素都会造成教室空气的污染,危害同学们的健康,影响我们的学习。例如:甲醛、粉尘、带有香气的笔芯等都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更有甚者会导致各种疾病。针对这些空气污染的源头,我们思考出了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
1)教室内最多的家具就是课桌椅了,而许多课桌椅均由纤维板制成,其中含有甲醛等多种有毒成分,不仅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还对同学的身体造成影响。对于甲醛侵害人体健康的问题,我们认为建议厂家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制造课桌椅等教室内的家具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虽然是对厂家的利益会产生影响,但我们认为金钱与身体的健康是无法相比的,也希望厂家能放弃一些利益,保证学生的健康,赚良心钱。
2)教室中又一大污染源就是粉笔的粉尘,同学们擦黑板时粉尘飞扬,只好用手捂住口鼻,然后快速“逃离”现场,常常有老师也因为这样患上了职业病。对此,我们建议使用无尘粉笔和吸尘式粉笔擦,从污染源头遏制粉尘的污染。其次,值日生应在下课同学们外出活动时及时擦黑板。这样,上课时老师同学们进入教室的时候粉尘就已经大部分沉降下来,减小了粉尘污染。值日生在擦黑板时也可适量使用水,使粉尘较少的弥漫在空气中,较少地被吸入人体。
3)一个教室有很多同学,每个人的呼吸都会排放出二氧化碳且通风不足,会使空气变得浑浊。因此,我们建议勤开窗户并在教室的角落装上排气装置,使教室的空气随时保持清新,也让同学们在来到教室时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给一天的学习带来好心情。
4)随着流行时尚深入学生一族的生活,教室内不时弥漫着发胶、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的气味。有时浓郁得让人喘不过气,因此我呼吁自然最美,请同学们减少对此类物品的使用,既保证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他人健康出了一份力。
5)一次性解决方案是在教室安装有着恒氧、恒温、恒湿、恒净功能的绿萝新风机,不仅彻底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更是完全保证了教学效果。
第二篇:空气污染研究
空气污染研究:专家称中国大陆高危致癌
美国俄勒冈大学和中国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北京市奥运之前、期间和之后空气中的17种致癌“多环芳烃”(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含量进行了测试,发现其差异明显。这是对中国人口进行的控污利于健康的首批研究之一。
研究结果2月8日发表在《环境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的网页上。这是由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研究院、国家卫生研究院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共同主办的专业学术杂志。
美中联合调查测试的“多环芳烃”是包括汽车尾气和燃烧煤炭、石油、木材和垃圾等产生的空气污染成分。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多环芳烃”排放国,其次为印度;美国由于控污措施和改用清洁能源,“多环芳烃”问题日益缓解。
*每年30万人毙命污染疾病*
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化学副教授、环境毒理学专家史戴希.西蒙尼奇(Staci Simonich)说,中国2008年奥运期间采取的那些减污措施确实减少了空气中的“多环芳烃”。
西蒙尼奇说:“这是一个积极的步骤,它显示如果这类措施得以继续实施的话,可能大大降低由尾气和烧煤及工厂排放引发的癌症风险。”
*悬浮颗粒最高浓度在中国*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曾经公布的全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污染情况的地图显示,全球悬浮颗粒浓度最高的区域位于中国华北、华中和华东一带。该机构刊登的文章说,卫生官员指出,微小的颗粒物通过人体纤毛的防御进入肺部和血液,引发包括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在内的慢性病。
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可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危害最大。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2.5微米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小于10 为安全值,而中国华北、华中和华东一带这个值都大于50,接近80。
第三篇:关于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
关于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时代后,生活的转型使得人们停留在室内的时间越来越长,家庭、办公室等建筑物的环境质量显得异常重要,人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然而相当一部分居室和办公室经过无序的装修、装饰后或在建设过程中疏于环境卫生管理,处于严重的室内污染之中。研究表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空气严重2-5倍,在特殊情况下可达到100倍。因此,室内环境空气是否有污染、室内空气质量如何是个相当引人关注的话题。当前,以装饰装修为主要污染物的室内空气污染已越来越突出,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科学认识室内空气污染并及时予以治理非常重要,同时要加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定义
通常我们指的空气污染是指室外的空气受到污染。实际上,室内环境污染往往比室外污染的危害更加严重,特别是长期处于封闭室内环境的人尤其如此。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住宅改革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建材业的高速发展,装修热的兴起,由装饰材料所造成的污染成了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空调的普遍使用,要求建筑结构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室内空气质量的恶化。
因此,室内空气污染可以定义为: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而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称为室内空气受到了污染。
二、当前室内环境污染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室内环境的标准,从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到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限制,全方位对室内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控,以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往往认为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在不断地改善,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得到控制。其实不然,人们对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远远未达到足够的认识。应当看到,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可达11.1万人,超额门诊数可达22万人次,超额急诊数可达430万人次。室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及肥胖症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来自我国的检测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污染都在增加。有关调查发现,居室装饰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会加剧室内的污染程度,这些污染对儿童和妇女的影响更大。北京、广州、深圳、哈尔滨等大城市近几年白血病患儿都有增加趋势,而住在过度装修过的房间里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不仅给人们健康造成损失,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1995年我国因室内环境污染危害健康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07亿美元。
三、室内环境污染造成危害的12种表现
1.每天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
2.家里人经常容易患感冒;
3.不吸烟,也很少接触吸烟环境,但经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
4.孩子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新装修的房屋孩子不愿回去;
5.家里人常有皮肤过敏等毛病,而且是群发性的;
6.家里人都共有一种疾病,而且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就有明显变化和好转;
7.新婚夫妇长时间不怀孕,查不出原因;
8.孕妇在正常情况下,发现胎儿畸形;
9.新搬家或新装修后,室内植物不易活,叶子容易发黄、枯萎,特别是一些生命力极强的植物也难以正常生长;
10.新搬家后,家养的宠物猫、狗,甚至热带鱼莫名其妙地死掉,而且邻居家也这样;
11.一上班就感到喉疼,呼吸道发干,时间长了头晕,容易疲劳,下班后就没问题了;
12.新装修的家和写字楼房间或者新买的家具有刺鼻、刺眼等刺激性异味,而且超过一年仍然气味不散。
四、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1.燃料燃烧
人们在烹饪及采暖过程中产生的燃烧产物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城市家用燃料品种主要是煤炭,包括原煤和型煤,约占燃料总量的50~80%,其次是煤气和液化气,约占20~50%。农村大部分地区以煤和生物性燃料为主,国外家庭主要燃料为天然气和电。这些燃料燃烧时,不同程度地产生有害物质,如NO、SO2、CO、CO2、烃类(包括苯并芘等致癌性多环芳烃等)以及悬浮颗粒物。烹调油烟也是室内污染的来源之一。2 建筑装璜材料
由于现代化的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使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特别
222值得注意的是甲醛、氡(通常指R)和石棉。在这些材料中往往存在少量未完全化合的甲
醛,可逐渐释放出来污染居室空气达到相当高的浓度。而氡是一种放射性的惰性气体,室内的氡子体主要来源于房屋下面的泥土和岩石块、水泥等室内建筑材料以及室外空气和饮用水,并在室内聚集,石棉建材用于防火、隔热、隔声,可以产生石棉纤维污染室内。
3.人类活动与吸烟
人的一系列活动对室内空气可产生重大影响。人在室内活动,不断呼出CO2、水蒸气并通过飞沫散发出病原微生物及种种气味,在炎热季节人体皮肤出汗也排出多种气味,在拥挤的室内这种污染尤为严重。在人群密集且室内通风不良的情况下,CO2浓度可达到2000~5000PPm。吸烟产生的烟雾约有90%直接弥散在周围空气中,现知烟草烟气中至少含有3800种成分,通过动物致癌实验证明烟气中肯定致癌物不少于44种。烟雾中主要污染物为CO、醛类、烃类、生物碱、亚硝胺、NOx和颗粒物等。监测表明,每支香烟烟气中NOx浓度为145~665PPm、含甲醛20~80ug,其浓度随着吸烟人数,吸烟量的增加而升高。
4.家用化学品一般而言,室内单个有机化合物的浓度不高,其均值通常低于10~20ug/ m,挥发性
33有机化合物(VOC)总量大致为数百ug/m,通常低于400ug/m。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化妆品、家用清洁剂、杀虫剂、空气清新剂、消毒剂等使用增加,使得多种VOC在室内污染物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5.室外空气污染物的介入
主要是来自工业、交通运输业所排放出的污染物,如SO2、NOx、CO、Pb、颗粒物等。另外,来自植物花粉、孢子、动物毛屑、昆虫鳞片等变应原物质也可成为室外大气中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由室外经门、窗自然渗入或经机械通风系统进入室内造成污染。
6.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CBKB)
由于室内安装空调器系统,其在运行当中,因受用户节能影响,往往造成空调室内新风量供给不足,通风不畅。加之空调设备易自身受到污染,适宜温湿度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条件。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导致室内空气质量恶化。
7.室内过敏原
主要指生物性来源的一些过敏原。如来自猫、狗等宠物、细菌、霉菌以及蟑螂、尘螨等节肢动物类昆虫。这些变应原大部分可以聚集于室内的尘埃中,并且通过空气进行传播。
五、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及治理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一旦在室内发现了空气污染问题就应采取各种控制和治理措施。控制和治理措施的选取主要是看污染或污染物的性质,扩散源的强度,所需的控制程度,当然还有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从技术的观点上来看,最好的治理方法是致力于减少污染物的释放而不是等污染物进入室内空气后再进行排除。
1.污染源的控制
消除和减少室内污染源,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释放,这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舒适性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染少的装修材料,是降低室内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的有效措施。
2.加强通风换气
通风就是室内外空气互换。互换速率越高,降低室内产生的污染物的效果往往越高。加强通风换气,用室外新鲜空气来稀释室内空气污染物,使浓度降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在住宅竣工后,要进行一段时间通风和换气后才能入住,入住后室内也应长期加强通风换气。
3.植物净化
用来点缀美化居室环境的绿色植物是净化室内空气的有效途径。有研究表明,在24小时照明的条件下,芦荟可以消灭1立方米空气中90%的甲醛;90%的苯在常青藤中消失。目前许多国家环保部门广泛地宣传绿色植物这种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特征,告知人们绿色植物是普通家庭均能承受的居室空气的净化器。
另外还可以在优化设计、优化施工工艺、合理装修、简约化装修、完善法规等诸多方面改善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室内环境污染的去除方法可分为四种。一种是物理法:用活性碳、硅胶等进行吸附、加强通风换气,在室内摆放有吸附作用的植物;一种是化学法:采用离子交换和光催化技术让有害气体分解;一种是生物法:使用特种酶让有害气体进行生物氧化;还有一种是遮盖法:就是用芳香遮盖恶臭。
参考文献
1秦钰慧.室内装修和室内污染.中国公共卫生,1996;12(4):151
2胡海红,等.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控制, 中国公共卫生,1996;12(1):133许凤连.我国生活居室的空气污染.环境与健康杂志,1991;8(2):90
4张利伯.等/公共场所卫生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23)
5王金木,等。甲醛生活性污染调查.环境与健康杂志,1988;5(5):17
6范春,等.室内空气中氮氧化合物卫生标准的制订方法和依据.环境与健康杂志,1999;16(2):63
7邱世聪,等.通风换气改善居室空气质量及健康效应的研究,环境科学,1992;13(3):29
8荆公培.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某些卫生学问题.环境与健康杂志,1990;7(1):41 9张浩,等.室内空气净化器测定方法探讨.环境与健康杂志,1996;13(1):5
10室内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研究进展及展望(青龙网)
第四篇:谁来管管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谁来管管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环境检测中心调查统计,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11.1万人,平均每天大约死亡304人,相当于全国每天因车祸死亡的人数,这是记者日前在全国装修污染治理擂台赛上了解到的。(5月10日《中国青年报》)
长期以来,普通公众对室内空气污染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使室内污染一直作为“隐形杀手”潜伏在各种建筑中。不久前,备受关注的“原生钛事件门”将室内污染治理行业乱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目前,虽然人们对室内污染的概念并不是十分的清楚,但是买过新房、搬过新家的人都知道,在搬入新房前,房间还是要先“放放味”的。比如,每天打开门窗通通风,屋内喷喷空气清新剂,甚至用一种土办法,把一些桔子皮或者几个去皮的菠萝搁在房间里吸味等。这说明,公众对装修后的房屋空气质量,也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其实,装修后的房屋空气,不是通几天风、吸几天味就能够彻底去除的,一些劣质的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毒味”、“毒气”在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散去,这就使得公众不可避免受到室内污染空气的“熏陶”,长此以往,对身体的危害实在太大。尽管现在很多经销商经销的装修装饰材料都打上了“环保”的牌子,但是毕竟很多装修装饰材料都是化工材料制成,单独拿出来一块两块检测或许合格,但是如果大量用于房屋装修,在封闭的环境里集体释放有害气体,那么整体的室内空气质量就未必合格。
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缺乏有效的监管,目前普通住宅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至今还是一项“空白”,人们也不知道健康出了状况是否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
社会发展从来都是在“矛盾”中前进的。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也会给人们带来一些“现代病”,而这些“现代病”正在日益影响着公众的健康。类似室内空气污染就是一个重要的引发“现代病”的“病源”,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因此,笔者希望对于室内污染问题,应当纳入监管的范畴,有关部门不妨尽快研究出台居民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对新建住宅入住前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哪怕是专业机构开展的市场化检测,通过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指导公众健康生活,让老百姓花钱落个心里踏实,同时也对自己的新家空气质量有个底。
第五篇:关于我国空气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中国专家详解PM2.5争议始末:向西方看齐不现实 作者:记者 胡雪琴
2012-02-14来源:《中国经济周刊》文字大小:【大】 【中】 【小】
2月2日,北京市首次公布PM2.5日均浓度,当日为23微克/立方米。与此同时,上海、广东、江苏等地也宣布将PM2.5监测工作纳入日程。然而,公众对于PM2.5的疑问并未就此消失:暂定的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是不是太低了?2016年将PM2.5监测推广到全国,会不会太迟了?
就此相关问题,《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项目大气污染工作组的唯一中国专家、国家环境与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多年从事大气污染与居民健康研究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阚海东教授。
“美国驻华使馆的数据有待科学解读”
PM2.5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中国学者开始了相关研究。据阚海东介绍,2006年到2009年,他曾率领团队在国内三个城市对大气中粗、细颗粒物的健康危害进行统计分析。他们把可吸入颗粒物(PM10)分成两个类别,第一类是细颗粒物(粒径不超过2.5微米的,即PM2.5);第二类是粗颗粒物(粒径介于2.5微米到10微米之间的颗粒,就是PM10-2.5)。统计结果显示,只有PM2.5有显著性的健康危害。“这些研究结果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
但最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则是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自测数据。2011年12月4日19:00,美国大使馆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PM2.5浓度为522,超过了最高污染指数500,健康提示为“BeyondIndex(指数以外)”,超出了污染最严重的等级。这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美国大使馆发布PM2.5数据,这件事本身对推动北京市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引起全社会对PM2.5的关注是好事。”阚海东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道,“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个数据有待科学解读。首先,从监测方法来说,美国大使馆和我国环境监测常规方法有所不同,不同方法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其次,监测点位的代表性;第三,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的合理性。北京总面积超过1.6万平方公里,有主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以及远郊县。地理位置不同,空气质量显然不同。美国大使馆也称,‘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是无法通过单一空气监测站的数据得到的’。我们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与北京市环保局布置的40多个监测点相比,该监测点位的代表性有限。”
“美国大使馆每小时发布一次PM2.5浓度值和对应的空气质量指数,这是不合适的。美国环保署在其主办的网站(www.airnow.gov)规定,空气质量指数是根据日平均浓度计算得来的,也就是24小时的平均值得来的,而不是每小时计。譬如,上午10点钟,只能说这个时刻,这个点位的PM2.5浓度是多少,不能说,这个时刻的AQI指数是多少。空气质量指数针对的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中国PM2.5标准并不低
在北京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经常会看到道路上空悬挂的指示牌显示:今天北京空气质量指数“优”。但如果将PM2.5纳入城市环境大气监测指标,也许这个“优”就变成了“良”。遗憾的是,中国大部分城市,都会遭遇这一尴尬。
根据环保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PM2.5被纳入国家监测范围,标准为“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有人质疑:世界卫生组织(下称“世卫组织”)的标准是10微克/立方米和25微克/立方米,为什么我国的标准设置得这么低?
据阚海东介绍,2005年,基于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世卫组织首次向世界各国推出了指导值,即PM2.5年均值不能超过10微克/立方米,日均值不能超过25微克/立方米。同时,世卫组织还推出了三个
阶段性的目标值(见下图)。中国采用的即为第一阶段目标值。他特别强调的是,世卫组织的指导值和阶段目标是供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选用,不是标准,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
阚海东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标准并非越高越好。按照目前中国空气质量的现状,要想达到第一阶段标准尚有难度,何况世卫更高要求的指导值?标准应该起到引领的作用。如果标准高不可攀,就失去了意义。标准应该是跳起来够得着,这才会有力地助推各地开展空气质量治理。尽管目前我们用的是第一阶段目标值,但随着治污力度的提升,中国将逐渐采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乃至最终的指导值。”PM2.5标准一下子向西方看齐,不太现实
据阚海东介绍,对PM2.5研究来说,无论是世卫组织的指导值还是美国的标准,最关键的基础性研究都是基于美国两个经典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即哈佛六城市研究和美国癌症协会(ACS)研究。
1973年底,哈佛大学在美国东部6个城市,选择了8000居民,对大气中PM2.5浓度对居民死亡的影响进行了14-16年的跟踪观测。后来,美国癌症协会研究人员收集了16年的资料,涉及50万美国人死亡原因风险的数据,发现空气中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心肺疾病死亡率增加6%,肺癌死亡率增加8%。可见,世卫组织指导值来源于美国研究,“尽管中国目前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但该建议值应用于我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阚海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首先,中国大气中的PM2.5浓度和成分与美国存在一定差异;其次,中国居民对PM2.5的易感性(年龄结构、遗传差异等)也有差别,如欧美国家高龄老年人口较多,易感人群比例相应会高于中国。
“我们应该学习世卫组织制定指导值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应用它的数值。我们要基于自己的PM2.5研究来制定适合中国版的PM2.5空气质量标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并没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2006年,他们修订了PM2.5的标准,即年均值和日均值分别为15微克/立方米和35微克/立方米,也未达到世卫组织的指导值。
“PM2.5事件表面上看是环境问题,但实际上也是经济问题,抑或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总之,这是一个综合体,不再是单一问题。”有经济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从经济发展阶段来说,西方发达国家都处于后工业化时代,中国等新兴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的发展时代,面临的环境压力要大得多。希望当今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样的PM2.5低浓度,似乎不太现实。”
中国完全有条件自主制定标准
“我们需要自主制定标准,但目前缺乏这种技术储备。”阚海东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道,“原因有二:第一,我国尚未开展针对PM2.5的系统监测,PM2.5在大气环境中的底数不清。譬如,浓度是多少,成分是什么?主要来源是什么?我们需要弄清自己的国情,不能是一本糊涂账。第二,尽管中国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PM2.5的初步研究,但缺少类似于ACS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无法像ACS一样提供对健康产生显著影响的PM2.5浓度范围下限及对应的健康风险。”
在去年底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PM2.5监测时间表,全国将分“四步走”,直到2016年推广到全国。也就是说,在“十二五”末,中国将全面铺开对PM2.5的监测。阚海东表示,“只要统筹利用环保部门环境监测网络、卫生部门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体系和死因登记系统,我国完全有条件开展自己的PM2.5前瞻性队列研究。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此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阚海东通过《中国经济周刊》呼吁,“十二五’末,我们要铺开对全国的PM2.5浓度监测。希望‘十三五’期间启动我国大气污染健康影响的前瞻性队列专项研究,为未来自主制定PM2.5标准提供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否则若干年后,我们恐将面临自主制定PM2.5标准时缺少本土科学依据的尴尬局面”。中国能否在PM0.1上占据先机?
“中国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范围的进程并不慢。”阚海东表示,“美国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了PM2.5研究,但真正成为国家标准则历经了20多年。而中国PM2.5研究则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到2012年纳入国标,进程也很快。”
“十一五”期间,空气污染治理中主要是“脱硫”;“十二五”期间,将增加“脱硝”。阚海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脱硫和脱硝,都会降低PM2.5浓度。空气中污染物颗粒越细,治理难度越大。比如
说建筑工地扬尘,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就可以控制,但对PM2.5这样的细颗粒来说,控制起来难度就越大,需要我们环境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PM2.5第一来源是化石燃料的排放燃烧,第二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北方供暖用煤将不可避免地产生PM2.5,像北京大部分采用天然气供暖就减少了这种污染。公众关注PM2.5的背后还是空气质量,但降低PM2.5浓度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只要政府下决心就一定能做到。譬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PM2.5浓度下降了近一半”。
阚海东说:“最近,国际上又开始关注空气中更微小的污染物颗粒PM0.1。说不定过了8年、10年,这又是一个炒作的热点。我们最好做一些前瞻性的部署,开展其来源、时空分布、暴露特征、机体生物效应和健康危害的深入研究,以免重蹈PM2.5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