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风
《培养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风》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在我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很偏激和狭隘)我们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其实在小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容量并不大,那么在我们身上更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是对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认为从以下五力入手:引力、魅力、动力、效力、胜利。
一、内容是引力。
要想培养学习习惯,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习惯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有了正确的方向才会有正确的行为。今年我担任的是五年级班主任,这个班级是我从一年级跟上来的,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基本养成,但在学习习惯方面还较差,因此,我把这方面作为工作重点。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首先必须让学生对学习习惯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产生自觉动机。因此开学初我对学生提出了学习上十二方面的内容1.写字规范2.听课专心3.作业认真4.学会思考5.用好工具书6.积累词句 7.勤写日记。8.敢于提问9.学会合作10.读课外书11.学会预习12.知识梳理,让学生记在心中,然后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哪那一条没做到,那一条做到了,结果发现,做得好的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做的不好的成绩较差。这说明这些同学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严重为题:比如:我班的苏阳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忽高忽低,不稳定,他的字迹潦草代表尽管他有聪明的脑袋但是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吴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可以说
明他聪明但是不虚心,也可以说明他没有良好倾听的学习习惯,陈鹏回答问题他的语言表达不流畅准确说明他没有积累词句的习惯;李峰他的思维不清晰活跃说明他不善于动脑思考,不善于质疑和表达这样他们找到了自己成绩不好的原因原来都是学习习惯惹的祸,而且他们针对提出的内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写下了自己的承诺。
二、兴趣是魅力
习惯培养要从兴趣开始。养成习惯,就是要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苦的。虽然如此,但我们尽量不能用苦行僧式的训练方法,如果光是让孩子苦练,孩子会感到厌烦。所以,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例如,在课前准备这个学习习惯培养上,我们班级是这样做的:学生在上完一节课后是不能马上下课的,他需要把下节课的学习用具准备好放在桌子的指定位置然后再下课。当下一节课打铃时,学习委员袁硕马上喊“准备上课”。然后开始背诵或唱歌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如果有的孩子没有坐好或者动作慢这时候班级的红领巾监督岗就发挥了作用及时减分。天天如此,学生都养成了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再比如语文课的预习,我教学生读三遍书的方法,第一遍划出字词,读准字音,带生子的词读三遍,第二遍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意思。不能理解的画上问号。借助工具书理解词的意思,学习生字的意思并组词,最后找出形近字来记字形,这样从音形义方面学会了生字。读第三遍课文了解内容,不懂得地方做记号。我想方法教给学生了,学生一定能完成任务,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有一半的同学对这样的预习作业偷工减料,后来我想了一个调动预习积极性的办法,对预习作业第二天早自习各小组用游戏的办法检查。这个游戏
就是组内或全班开火车用有节奏地拍手想,有节奏地拍肩说的方法,汇报字词学习情况,谁说错了谁下课表演节目,结果学生的兴趣大增,以后的预习作业都能认真完成,字词方面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由此,我感受到了兴趣的魅力。
三、爱心是动力。
对于一个20人的班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特殊家庭的孩子。这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造成了困难。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用更多的爱心去呵护他们,去关心他们,比如我班的张娜,韩雪。袁硕从小父母离异,跟年迈的奶奶。姥姥生活,有时一句真诚的话会让他解除烦恼,一件温暖的衣服,一个甜甜的面包会让他成为学习的动力,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一向优秀,成了同学们的一面镜子。还有我班的齐宇航,他在学习上的“懒”是出了名的,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不怕大家笑话,我用三年的时间才使他改掉了这个坏习惯,这三年中真是绞尽脑汁,用过的方法无论严格批评还是及时鼓励都无济于事,面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我思索再三,不能发火,要用爱去触动那根懒神经,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耐心说服,只要心诚,水滴终能石穿。于是我经常和他促膝谈心,一面细心观察,捕捉最佳教育时机。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发烧呕吐,我顶着寒风骑着自行车带着他来到诊所看病,他很受感动他说谢谢老师,我说你真想谢谢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好学生。他听了我发自肺腑的亲切语言,连连点头,似乎真正领悟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以后,他变了,上课积极动脑发言,彻底改掉了不完成作业的的坏毛病。由此我深有感触爱的力量真是神奇无比的。
四、严格有效力。
习惯培养要严格。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在和学生一起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有时候对学生进行训练,会随着自己的心情进行,心情好的时候,学生做得不太好也可以放过去;心情不好的时候,学生做得好,看着也不顺眼;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不管学生,心情好了就对学生严格要求,恨不得一天训练出来一个品行优良的人。比如开学初我要求学生每天早晨练习口头作文五分钟,开始严格,后来放松了、结果毫无效果。
五、坚持是胜利
习惯培养贵在坚持。培养一种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因此习惯培养要抓反复,反复抓。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由于人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学生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的,也要反复抓。比如在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习惯培养上,我吃了很大亏,开学前段时间我注重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和习惯,那时候,每天每节课几乎都能重复和引导这一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重要性。刚开始学生能非常准确而且效果非常好地抓住能够表现文章中心或人物性格的词句并且能够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一段时间以后,自我感觉良好,渐渐松懈了对这一习惯的培养,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的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有所下降,有的同学是在应付了事,没有真正的自己的理解,有的只是象征性地画了基础语句。我充分意识到这一现象的危险性,便马上重新抓起这个习惯的培养,包括现在也在抓,尽管效果还没有
达到我要求的那样地好,但是也在慢慢地进步当中。所以,习惯的培养需要重复和坚持。
最后我想说:班主任工作是繁杂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艰巨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讲究方法,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会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班级的学风一定会越来越浓。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社会不良风气的滋生也影响到学校。在2004年9月初,在我校及周围其他农村小学都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脏、乱、差”名义上是已根除,实际只有在领导们莅临检查时才“根除”;墙壁上有学生们的“信手涂鸦”,有的学校为制止学生吃零食,甚至用罚老师钱的办法;毕业班的学生临毕业也要留个“纪念”,砸几块玻璃、写上几句对老师不恭的话;课桌上刻满了大大小小的“早”字……针对这些现象,我校决定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是:
1、提高认识。召开校委会、全体教职工会议使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强化学生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建章立制。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忙店小学班级量化管理办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标准》等制度。
3、加强思想引导工作。利用校会、班会、队会、手抄报、红领巾广播站、文艺节目、征文比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思想教育工作时时抓、事事抓、人人抓、处处抓。
4、强化监督。充分发挥 “红领巾监督岗”的监督作用,对各班级从卫生、纪律、学习、安全等方面进行量化管理,每天进行两次检查,下午放学后将各班得分公布,每月一小结,根据得分多少颁发流动红旗,学期末按总分多少评选优秀班级;各班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学生养成教育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历史。每周按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达到几项指标即可得几颗红五星,学期末依据红五星多少评选“卫生明星”、“遵纪明星”等。借此规范学生的在校行为,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道德水平发生积极的变化。
5、教师率先示范。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如出入校门不准骑车,骑摩托车的老师也要推车出入校门;老师在校园见到垃圾自己弯腰拾起;学校种植的草莓熟了,老师及老师子女也不准摘……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艺术熏陶。由于学校经费紧张,买来KT板、及时贴等原料,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动手制作宣传标语、牌匾;将学生优秀美术作品或用镜框(如绘画、书法)或用铁丝(手工制作,如硬纸壳做的灯笼、公鸡)悬挂在教学楼的楼道中;设置了书法美术室展示学生美术作品;各班根据自己特点办教室墙报、黑板报。既活跃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磨练了意志,陶冶了情操。
7、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一次的要求细,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赏罚分明,有布置、有检查。重赏轻罚。对表现优秀、有进步的学生借助红五星刺激他们的竞争欲;有些孩子自由散漫,可能不大感兴趣,这时就要批评惩罚。轻的可以批评教育,重的就要进行惩罚。学校既有表扬栏,也有批评栏,每两天一换。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组织学校的管理工作,尝试成功的喜悦:学生自己主持六一联欢会、自己主持少先队大队委员会会议、中队会等。
8、从细处抓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在校内外遇见老师、同学应主动问好。在校内遇到外来老师、领导应问好;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吵闹;排队去上自然课、音乐课、体育课;在专用教室上完课后,学生应把凳子塞到课桌下后才可离开……
9、从开头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从附属幼儿园抓起,从入园第一天抓起,让学生不自觉的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
10、常抓不懈。学校规定:班级量化管理办法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实施,到学期末离校当天至(评选优秀班级时适量扣除天数)。尤其对安全(如打架、下河洗澡、上网等)工作,实行无缝隙管理,无论假期、周末,发现后同样扣分。
经过两年的强化培养,我校的不良现象销声匿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幅度提高:
1、自2004年秋我校种植草莓后,每逢草莓成熟时,全校师生(包括学前大班、中班)没有一个人采摘的。X电视台于2006年5月就此事作了报道。
2、课桌、板凳完好无损。2005年8月,我校将所有学生用桌凳油漆一遍,至今无一处刻画痕迹。
3、墙壁、厕所无刻画现象。有些学校为防止学生刻画,在墙壁上或镶一米高的瓷砖或刷上油漆。而我校既没镶瓷砖,又没刷油漆,所有墙壁、厕所无一处刻画、足迹。
4、学校风气正,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就连外校转来的“问题”学生也没了“问题”:四年级学生刘X在转到我校以前,曾多次砸学校玻璃、将大便弄到十多张课桌上、威胁校长……转到我校后在老师的帮扶和学校风气的熏陶下,发生了巨大变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热心帮助同学,还被选为副班长。
第三篇:培养良好学风
翻开历史的长篇,畅游在知识的殿堂之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攀登科学的高峰,离不开一根探路的手杖,而学风就犹如这根手杖,他时刻指点着我们,以至我们不会误入歧途;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需要一枚导航的航标,指引我们前进,以至我们不会在茫茫的大海之中迷失方向。
很多同学对大学怀有神秘的向往和热切的盼望,那么,从高中迈入大学的你,对大学是什么?大学里学什么?大学的学习怎么学是否都清楚呢?在浙江大学的校训上,今天还写着竺可桢老校长的话:“你到大学里来干什么来了,你到大学里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已经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都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作为大学生这个巨大的知识型团体,做好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大学生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学风建设尤其的重要。
随着1999年之后高考的扩招,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的学生人数有所增加,但在我国,大学生仍是同龄人中的幸运者。能够有机会升入高等学校学习和深造并非轻而易举和理所当然。然而,并不是每个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都深刻地体会和认识到了这一点。西方国家常说:“中国是新的发展前沿,是一个新的国家,他的成长和改变比任何人所期望的都要快。”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国家还急需大量掌握现代化新知识和本领的大学生,尽快成为各领域中的专门人才。换句话说,无论何时,学习知识、掌握本领都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中心内容。初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不要在五光十色的校园生活中迷失这个主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学风建设的对象是,大学生这个成年的“非社会人”。这个群有着它独特之处。学风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建设起来的,我们必须让大家一起参与到其中。然而要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是那么得容易的。我们首先得让大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如 “如果人生中没有目标,那就和航海中没有了罗盘一样”。确实。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那还有谁能够明白呢?我们在进行学风建设的时候,首先要使大家都有一个目标、理想、规划。如果我们都按着上面的步骤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将会是另样的景象吧。还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老师就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啊?”。你会充满豪情地回答老师:“我想当医生、当工程师、当老师„„”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我们离自己的目标是越来越远,于是我们开始降低我们的目标,一降再降,最后也就没有了目标了,一片茫然。
如果一个集体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可以说这个集体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它必将给所有的集体成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要像一开始就有这么好的集体,我想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然而,一个集体中有几个学风纯正的成员是应该能够找得到的。学风建设中我们就要以这些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是整个集体的学风提升几个台阶。学风建设要着力在“勤”上下功夫。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学习、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实践在深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惟有勤奋学习、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常态,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学”上动脑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勤”是基础,“好”是关键,“学”是核心,“用”是目的。想不想学、能不能学、会不会学是检验领导干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恒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
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持有什么样的个人动机和求知目的,取决于其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信奉什么样的精神信仰,崇尚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憧憬什么样的社会前景。学风所表现的精神倾向无疑与人才培养目标中最核心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紧密相连。
学风应是学习者治学态度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日常学习中能否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深入钻研,寻根究底?还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在前人的学说和成果面前能否以破旧立新的勇气大胆质疑,寻求突破?还是恪守旧说,亦步亦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能否保持赤子之心,不骄不躁,谦虚诚实?还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学习中能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博采众长,切磋砥砺?还是自高自大,文人相轻?这一切不仅反映出学习者人格的劣势、志向的远近,更关系到能否最终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精英。
学风应是学习者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学习者有无科学合理的治学方法?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是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一知半解?是以创新为旨,注重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精确,热衷于术语、化淤的新奇?是局限于抽象理论体系的把握,还是既注重于理论逻辑体系的构建,又致力于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反映出学习者科学素养的高下、学术造诣的深浅,更关系到其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活动中的后发力。
学风应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是师生在治学目的、态度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和显著的共性特征的精神倾向、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一种可以强烈感受个人心理形成的积极影响,造成一种相互激励、互相促进的强烈气氛;可以利用精神力量的渗透、感染作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熏陶;可以凭借群体行为对个体的约束、规范作用,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这种小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功能放大,因此,学风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良好的学风将是我们成功之路上的奠基石。
第四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高年级优秀作业若干。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
③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怎样做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
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历奥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第五篇: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一、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逐渐形成的不需要一直努力和监督的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如上课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他,学生可以轻松快捷的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今后入小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条件。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容易改变得。幼儿刚刚开始参与生活、从事学习,因此幼儿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地重要时期。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底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长们必须了解一些有关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事实上要做到却很不容易,虽然给孩子们讲了许多道理,“磨破了嘴皮”,但孩子却往往是前听后忘记,收效甚微。
那么,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上是否有一套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以下是一些有益的建议,供家长参考。
1、要使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必须通过人于物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知识经验。如:对幼儿讲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然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阶段,但每个幼儿在发展的方向、起点、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根据幼儿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如:在欣赏散文“家是什么”中,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词,对能力弱的幼儿要求能说说散文的大致内容。这样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对学习也会有兴趣。幼儿在认识事物、获取经验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所以要将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通过相互渗透来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发展。
2、要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爱玩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玩时,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妨投其所好,加以培养和引导,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
进入学习状态.一是化平淡为神奇。适当给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二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幼儿对太阳的落山,天变黑的现象司空见惯,不当回事,可以告诉幼儿并不是太阳在我们头顶上走,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走,幼儿对太阳、地球再次产生了新的认识兴趣。任何事物都有无穷的奥秘,我们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引导幼儿保持认识事物的兴趣。三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结实基础。
别忘了还要教给幼儿好的学习方法。教会幼儿学习提问,能培养幼儿乐于思索,敢于提出疑问的品质,还能让幼儿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教幼儿提问,抓住契机,鼓励幼儿提问。如和幼儿一起看故事《金鸡冠的公鸡》,可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尤其是因果关系的问题“猫和喜鹊明明知道公鸡要上当,为什么每次都让公鸡看家”,“假如猫和喜鹊不来救公鸡,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明白了提问的方法,提高了提问水平。有些幼儿难以提出问题,往往是由于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事实上幼儿只有在获得一些知识经验,初步形成某些概念之后,才能提出问题。要努力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实验者,去动手、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家长只是适时地给予指导。如:“会变的颜色”,让幼儿先去观察颜色,然后让他们动手去尝试颜色是如何会变化的,并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把自己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再一起动手动脑去寻求答案。
3、实践训练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肯能;重复的次数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践。如果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言行不一,许多孩子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知”、“行”严重脱节。为此,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
4、环境熏陶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润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相反,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打牌,你的孩子怎可能安心学习呢?
5、榜样作用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儿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会深深打动孩子,这些艺术形象所塑造的榜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爱模仿。他们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长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家中应经常给孩子将一些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诗歌、儿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
同样,幼儿又是好奇、好模仿的,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为什么呢?家庭、教养机构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其中家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首先,血缘关系、亲子之情对孩子发展提供了最强烈的感情氛围,因而父母的教育,影响最易感染幼儿。其次,父母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你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进入大班必须保证幼儿有半小时的学习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必须停止影响孩子学习的活动,如:孩子刚拿起书来,家长就打开电视或互相聊天,这样就会破坏孩子学习的气氛。孩子小,缺乏自制力,你如果干别的事,他也会不由自主的参与进来,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
6、坚持不懈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要求孩子坚持这样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
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家长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严格要求,切忌在教育子女上情感失控,并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必是一事无成。作为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只有持之以恒的要求、训练,下决心,甚至要下狠心,才能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孩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不懈是取得成效的有利保证。
7、要求一致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当然,要实现要求一致,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十分重视并努力去实现,可以订立一个约定,如果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换意见,以求统一行动,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8.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有些孩子做事马马虎虎,今天把书丢了,明天把笔丢了,作业本、书揉的皱皱巴巴,习惯比较差,经常丢三拉四。家长应在前一天睡觉前,让孩子检查一下,书包里的书本、用具都整理好了没有。书撕破了及时帮他们粘好。这样时间长了,她就会自觉的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9.让孩子体验成功
由于孩子之间存在差异,当他看到自己的某一方面不如别的孩子,没有达到老师或家长的要求时,慢慢地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要恰当地为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同时,家长也要适当地给予帮助和鼓励,通过努力让孩子实现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10.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当孩子按照要求实现目标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棒,并不比别人差.得到大人的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会加强,就会有积极向上的意识,以后什么事都会努力去做.但就目前而言,我发现“爸爸主外,妈妈主内”的现象很普遍,通常很多人都认为“妈妈才是孩子最主要和直接的教养者,而爸爸只是辅助的,不教育也无大碍的”。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有很多专家和教授都有这样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亲密的教养者。爸爸和妈妈在情感、教育方式、个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妈妈对孩子关爱有加,但缺乏爸爸的爱和教育是不行的。因为喜欢、善于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戏的孩子,通常个性都比较开朗,思维方式比较活跃,考虑问题的比较全面、思路比较开阔……有时爸爸的教育比妈妈更好!
因此,我建议各位爸爸,行动起来,不要让妈妈独自承担这份责任,有了你们的加入,孩子将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