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 分析及其意义做法

时间:2019-05-14 21:3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产党宣言 分析及其意义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产党宣言 分析及其意义做法》。

第一篇:共产党宣言 分析及其意义做法

一、背景:

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起,现代共产主义思想便开始了自己的历史。不过,无论是 像早期的康帕内拉和安德里亚,还是晚近的魏特林,都诉诸神启或宗教,从马布利、摩莱里到蒲鲁东都诉诸理性或自然法,他们只是表达了”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等人看到了工业的力量,主张社会改良并积极推动社会实验,带来了新的气息。

补充:无产阶级的目标是“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 在条件”“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

原因: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阶级划分,从而摆脱阶级斗争,就不能争得自身的解放。

二、意义:

在总体上

1、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共产主义理论和运动的历史中,《宣言》实现了革命性转换。具体为:

在无产阶级革命依据上,它从伦理或价值转移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及其趋势上,这意味着它提供了一种关于历史发展动力和机制的全新叙事;在共产主义定义上,从未来的乌托邦要求转移到历史发展长期趋势所要求的现实结构上;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说明上,它强调:无产阶级注定要联合为阶级,并通过革命成为统治阶级,但它的目标是消灭阶级统治的条件从而最终消灭阶级

总的说来,《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被压迫生灵的呐喊、新文明的愿景和共产党人斗争的策略纲领。

2、在理论上,《宣言》是对既往历史最简洁而 生动的科学概括。

它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宣言》在这一方面

的贡献,可以用“阶级斗争”四个字。

1、它揭示了历史在阶级斗争推动下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发展,2、揭示了在资产阶级时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抗的形成及其走向,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

无产阶级的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它发现了:(I)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因此,《宣言》的重点不在千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和暴力革命的不可避免性,而是把握到资产阶级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消灭阶级的客观条件。正是基千这一条件,马克思预言了迄今为止的对抗

性社会形态的终结,指明其终结的方式,强调"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从而为风起云涌的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科学的历史依 据。(意义)导致---《宣言》把共产主义理论和运动提高到科学的水平

3、在政治上,《宣言》是劳动人民最直率而自信的政治诉求表达。

《宣言》的意义之一便在于改变了既往最底层人民通过秘密方式进行的本能斗争,改变了这种斗争诉诸神启或天然正义所表述的特殊利益,改变了这种斗争的自发形式,改变了这种斗争的无组织状况。从劳动人民的解放来说,《宣言》使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抬起头来,挺起胸来”,第一次能够以最直率而自信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历史权利和政治诉求。

总之,正是科学的理论推动了实践的科学化,理论上的自信带来了政治上的自信与自主。

4、在实践上:《宣言》是追求无产阶级解放的政治组织最清醒而有力的策略阐发。

三、做法(革命策略):在组织上,改变其秘密团体性质,打破“对巴黎密谋活动家的依赖性”,改变既有运动的分散性和宗派主义特点,把运动真正建立在最广的工人基础上;

在形式上,改变运动追求直接的眼前利益的各种自发斗争性质,以“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为目标,将之改造成“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将之改成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

在实践上,对无产阶级政党的许多政治主张和革命措施做出了公开的声明。

总之,《 宜言》是包括历史叙事、现实判断以及革命策略三个层次的完整的科学纲领,它拨开了历史迷雾,指明了现代社会命运和工人的命运,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从而为日益走向成熟的无产阶级提供了思想灯塔。尽管《宣言》根据时代条件所做的部分具体结论肯定会随着时代变迁失去其有效性,但其基本精神永放光芒。

第二篇:共产党宣言分析

“《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理论研讨会综述http://web5.pku.edu.cn/dxp/cg68.htm

3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举行了“《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理论研讨会。著名哲学家黄楠森、中心主任赵存生和中心研究员杨河、李士坤、钟哲明、曹长盛、阎志民、王东、丰子义、孙代尧、聂锦芳、白雪秋、魏波、宇文利、刘军等作了发言,并就以下问题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一、《共产党宣言》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宣言》谈论的对象和问题没有过时,时代的性质没有改变,其基本思想仍富有当代价值,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共产党宣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共产党人的观点、目的和意图等基本纲领;《宣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资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强大理论武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宣言》划清了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科学社会主义和其它社会主义流派、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其它的民主进步运动的界限和关系,科学社会主义不同于其它的一般的社会主义流派。针对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是“同根同祖”,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同祖同宗”的观点,与会专家指出,这与《宣言》是完全相悖的。《宣言》的序言对社会民主党的由来讲得很清楚。他们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另一部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社会民主党是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其思想来源是资产阶级民主和空想社会主义,合流成为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同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产生的共产党是不同阶级、不同性质的政党。二者的思想根源、社会根源、阶级根源都是不同的。认清这一点,对于当前我们认清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正是《宣言》当代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

2、《宣言》基本思想是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践观和历史观,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与会专家指出,今天我们学习《宣言》,不是学习它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结论,而是学习其中体现的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践观和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学习以交往观为起点的世界史观和以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的共产主义观,学习其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品格,并用以指导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这才是《宣言》中活生生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

3、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科学本性和理论品格使《共产党宣言》威力常在,青春永驻

以《共产党宣言》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是科学真理,在这种科学真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没有根本改变以前,它的科学力量和真理光辉是不会磨灭和消逝的。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发展的、开放的、自恰的科学本性和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永葆威力和青春的根本原因;而160年来,世界上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人们自觉按照科学精神实践真理、发展真理的不懈奋斗,亦即在对待科学真理态度问题上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威力和青春的关键原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真理并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历史性的和独特性的贡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体现和保持其针对性和实践性,在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过程中体现和保持其时代性和发展性,在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过程中体现和保持其阶级性和人民性,这是使马克思主义永葆威力和青春的宝贵经验。

二、“消灭私有制”和“两个不可避免”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新认识

1、“消灭私有制”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关系问题

针对当前对《宣言》提出的“消灭私有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争议,有学者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宣言》要消灭的私有制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即要彻底铲除剥削产生的经济基础。对于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第831-832页)而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建立的就是这种建立在联合劳动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因此,消灭私有制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一致的,个人所有制并不等同于私有制,消灭私有制是目的也是手段,当前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最终消灭私有制不矛盾,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消灭私有制是一致的。

2、从时代本质与时代主题的角度理解 “两个不可避免”

在理解“两个不可避免”的科学内涵时,要深刻认识时代本质,把握时代发展规律,认清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时代本质没有变化的条件下时代主题是可以变化的,在时代规律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时代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完全可能变化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时代主题的变化和时代规律表现形式的变化就否认我们今天时代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规律。一定要把“两个不可避免”和“两个决不会”统一起来,要历史地客观地看待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活力这个问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但此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共同发展,相伴而行。要认识到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资本主义的灭亡也没有社会主义的诞生,没有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继承也没有社会主义。

3、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所指的人的“自由发展”,是相对于来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方面的“不自由”而言,决不是可以脱离当时社会条件、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发展。因此,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这两个过程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人逐渐认识自然现象、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摆脱自然界的支配而获得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逐渐摆脱了人对人的压迫,如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与此同时,还要认识到“这样一个联合体”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实现“这样一个联合体”的社会发展阶段,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但是,历史每前进一步,也同时是人的自由发展的进步。今天我们正是在朝着这一最高理想前进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创造条件包括物质上的条件和精神上的条件来推进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新体会

与会专家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重温《宣言》,应充分认识《宣言》对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1、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宣言》

与会专家反对孤立地抽出一句话、两句话来演绎或者争议,认为不能从一本著作中拿出某一二句话就下结论。对某个概念的争议解决不了问题,要看到经典作家的表述也是有变化的,对其基本思想应当历史地、全面地研究,从其整个的基本思想理论发展来看问题。我们今天还处在过渡时期,从这个角度而言,阶级、商品等问题都不难解释。

2、要深刻理解《宣言》所体现的三个层次的解放思想:阶级的解放、民族的解放和人的解放

马克思是要从制度和文化对人的压迫中把人解放出来,但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教条主义歪曲了马克思的解放理论,使之失去了思想的解放性。今天,我们应当运用《宣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解放性对待实践,避免理性的盲目自负,克服传统文化的专制主义,正视前进中的问题,使解决问题成为前进的台阶和路径。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要注意超越物质层面,关注人的自由和尊严,努力解决思想和精神的问题。

3、“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就是当代中国、当代世界最大的思想解放

重温《宣言》,正确理解“两个不可避免”的科学内涵,要深刻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着眼于中国自己的发展,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文化大革命”以后,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当代中国、当代世界最大的思想解放。《宣言》诞生了160年,我们还可以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都可以问,什么问题不可以问?什么问题不可以探讨?正是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我们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没有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结合了我们自己的国情,当然这个过程也是有曲折的。因此,我们还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社会主义是一个理论体系,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个实践过程,而且是一个相当长的实践过程。我们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把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比较发达的、明显优于资本主义的新阶段。

2008年,适值中国共产党提出解放思想和中国开启改革开放之路30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重温《共产党宣言》这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问世的不朽经典著作,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执笔:宋修见)

庄福龄: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2年11月29日16: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http:// 孙代尧

2008年08月04日13:14

来源:《理论前沿》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早期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及其后果进行了分析。其现代性维度对于我们审视当代世界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当代中国的发展都有很大启示和价值。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

现代性;

当代价值

160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和中国的历史进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留下的数量庞大的作品中,对中国持续产生最大影响力的,就是这部篇幅短小的巨著。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库存中,至今仍在给我们提供智慧的,也首推《宣言》。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论述中,《宣言》已经成为一种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的话语表达形式,正如江泽民所说,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要看到《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39页)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对于《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提供的启示,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解读,例如毛泽东从《宣言》中读出了阶级斗争的精神;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也突出强调了《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邓小平则从《宣言》中看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并且从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中看到向资产阶级学习发展生产力的手段的必要性。

《宣言》的当代价值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探讨《宣言》的当代价值,当然不能离开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宣言》时的具体历史情境,冈内尔认为原著阐释者的任务首先是要确定“它的作者在他的时代为他的读者写作的时候实际上想表达些什么”,“搞清楚作者本人复杂的意愿。”(冈内尔:《政治理论:传统与阐释》,王小山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页)同时,正如俄国作家赫尔岑说过的那句名言:我们每次都把新走过的道路的全部经验补充到对过去历史的理解之中。把《宣言》发表160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补充到对这部历史经典的理解之中,我们总会不断获得新的启示。

《宣言》以尚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阶段的欧洲为写作的社会舞台。早期的资本主义既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又已经相当程度地暴露了它令人恐惧的破坏力。《宣言》正是表达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这种独特体验,《宣言》凸显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矛盾本性。

《宣言》以一种甚至连资产阶级自己都没有的热情,不吝篇幅赞扬了资产阶级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4,275,277页)资产阶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创立了现代的工业和交通体系,推进了城市化和先进文明的传播,打破了延缓或妨碍发展的经济和政治障碍,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新的发展机制,等等。这些赞誉之词,使得资产阶级自己对自身的辩护都显得苍白无力。

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体验是一种资产阶级及其辩护士所不愿清醒面对的“辩证”体验: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却使得人除了“冷酷无情”、“赤裸裸”和“利己主义打算”之外一无所有;资本主义席卷了全球,建构了世界市场,却将“没有良心”的贸易竞争带到了各个角落;资本主义给予每个人以最大的能动性,可也把他们变成受抑于市场和资本冲动的畸形主体;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1856年马克思在伦敦举行的《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讲中,再次表达了他对充满了矛盾的现代生活的基本体验:“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退的征兆,这种衰退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机器创造了神奇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疲劳,不断涌现的财富源泉却不可思议地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不断进步却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人类愈益控制自然反而使个人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774—775页)总之,资本主义现代性显示的是现代社会的物化或异化对前现代的毁灭,也必将导致资本主义自身的毁灭,而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每一文本都有其特殊的现实针对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分析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及其后果,但《宣言》的现代性维度对于我们审视当代世界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当代中国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启示和价值。美国学者马泰·卡林内斯库把现代性(他称之为“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定义为一种对历史发展进步的信仰,其理想包括了理性、实用、科学、进步等观念;同时,他认为还有一种现代性,是对上一种现代性的反动,表现为工业文明的危机和人类对它的反抗。(参见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马歇尔·伯曼以《宣言》中的一句话“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为题的著作,则把现代性的核心思想表述为“以浮士德精神为象征的发展的观念”。(参见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徐大建、张辑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马克思在160年前体验的现代性及其后果,在当今世界不仅没有被消解,而且暴露得更加充分。现代性既带来了人类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又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既带来了理性秩序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带来了功利主义的膨胀和唯GDP的发展观;既带来了货币与法律程序上的人人平等,又带来了两极分化;既带来了人类主义的觉醒,又带来了民族矛盾与冲突,等等。由此而引发的环境危机、资源危机、人口危机、贫富鸿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等,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等著作中所憧憬的共产主义愿景就是要克服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冲突,在解放和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同时又能充分释放现代生产力。对于处于现代化(同时也是建构现代性)阶段的中国来说,工业文明的隐患、技术理性的统治以及功利主义的膨胀已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日益凸现。要协调现代性生成过程中的内在矛盾,避免“现代性悖论”在中国演绎,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以创造出有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更加合理的新型的“中国现代性”。这是把我们今天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经验补充到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之中,可以得出的一个重要启示。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发表 > 《共产党宣言》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启示

《共产党宣言》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启示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 http://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性著作《共产党宣言》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对我们今天理解经济全球化、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正确认识所有制等问题,仍然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论文网 http://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不仅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而且还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进程和走向。今天虽然时代变了,但《宣言》的基本原则没有变。我们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公式化和凝固化。特别不能要求生活在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为我们提供解决二十一世纪各类问题的现成答案,更不能用马克思过去的某一个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各种问题。《宣言》是时代的经典文献,是历史的文献,它没有过时,它的精神永存,特别是现在读来,仍然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一、《宣言》为我们党透视经济全球化指明了方向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各国经济逐步走向联合的现实运动过程。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并没有提出“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但他们所使用的“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等概念却与现在人们所说的“经济全球化”具有同质的内涵。而且,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进程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全球化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启迪意义。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虽然在今天表现得更加充分和明显,但早在160多年前就已经初露端倪,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及时洞察。世界市场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浮出水面的主要标志,世界市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分析了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指出正是“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知识、技术、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也日益凸显。这些既活跃又轻便的要素都是天生的“国际派”,地域、国界等自然和人为的限制再也无法束缚他们的手脚。认清这一趋势及其内在必然性,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加强与各国的经济联系的过程中,寻找机遇,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为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由资产阶级启动并由资产阶级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具有快速发展和不停变革的特征,为此我们必须对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队伍变动不安的时代特征及其背后动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产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宣言》对资产阶级时代特征的分析,对我们今天理解全球化的特点,把握全球化的脉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全球化也有它的两重性:一方面可以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全球整体利益齐头并进;另一方面又会造成世界新的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破坏世界经济秩序,引起新的对抗。正如专家们所指出的“面对当代全球化的新形势和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承认或不理解全球化,将自身置于全球化之外,都不是应取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准确把握世界形势,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舞台的作用,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争取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较大贡献。

二、《宣言》为我们党正确把握历史方位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正确把握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至关重要,这是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从而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这里所说的历史方位,就是党的历史定位、现实定位和未来发展定位的总和。

《宣言》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执政党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对世情、国情、党情,要有正确的把握,懂得如何确定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按照历史方位提出现阶段的治国方略,以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是一个执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如果执政党对历史方位认识有偏差,那么在治党治国进程中就会出现路线、政策等方面的失误。在现阶段我们党提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加快推进小康社会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任务,这就是在我们党在正确把握历史方位后提出来的正确选择。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是要“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见重视和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60多年前就已经指出了,但我们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能够给予始终一贯的重视,致使我们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大。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们党在正确判断把握历史方位的前提下,果断地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还生产力以应有的位置。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内容,从而特别强调了生产力的首要地位。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高度对新时期党的领导提出了根本要求。

以上可以看出,邓小平、将泽民同志之所以强调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要务来抓,就是从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选准历史方位,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可见我们党关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理论的提出,不是共产党凭空捏造出来的,是正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的结果,也是对以《宣言》思想为代表的马克思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

三、《宣言》为我们党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

《宣言》发表在160多年前,在当时并没有直接说明什么是加强社会管理,但我们现在实行的八小时工作制,义务教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累进税制度、各种新型的福利制度、强调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都是涉及社会管理的问题,这些也就是《宣言》中关于社会管理思想的体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美好制度的建立,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稳定的社会管理秩序,使人民安居乐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应该比资本主义更科学、更民主、更公平。

从古到今,世界上产生了不少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但没有一个是能系统的提出解决人类和人类社会自身这个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重大攸关问题。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建了共产主义的理论,为我们人类自身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们的“三大发现”、“三大创造” 解决了人类最终归宿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搞好复杂的社会管理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见,社会管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搞好社会管理的任务之一。

在论述和谐的人际关系方面,《宣言》在批判分析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中,从反面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把家庭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资本主义的教育把人训练成了机器;“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得个人都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这样的社会能和谐吗?所以,《宣言》 提倡尊重人的价值,主张社会和谐,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消除城乡对立,特别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等许多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

当然,《宣言》博大精深,给予我们社会管理方面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要认真反复学习《宣言》的博大思想,以在丛中汲取智慧的营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0.[4] 林娅主编:全球化与社会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作者简介:魏 榛(1985-),女,河北保定人,重庆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

第三篇:共产党宣言的现代意义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当代现实意义的思考

《宣言》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正如列宁所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迄今的世界历史实践证明,《宣言》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朽文献,它所 阐述的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不论敌视者的攻击和诽谤,还是误解者的质疑和责难,或者教条者的阉割和扭曲,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历史实践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尽管现在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超 出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1、《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无产阶级革命者从此可以用崭新的世界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随后中国人民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形形色色假社会主义的批判,为我们 识别今天种种真假社会主义思潮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2、《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系列观点,已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与发扬,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获得独立、摆脱苦难、建设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是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必须永远坚持的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旦把人民群众武装起来,就会变成强大的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兴盛;反之,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 点和方法,就会走向衰落,甚至亡党亡国。

3、《宣言》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属性,即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共产党人更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由于具有些先进性,我们党才能在取得政权以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赢得夺取政权的伟大胜利;才能在夺取政权以后的建设、改革时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向“四化”挺进。在当前改革深化的重要关头,能不能继续坚持共产党的宗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严峻考验。因此我们今天 重新学习《宣言》,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4、《宣言》对资本建立世界市场并向全球扩张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虽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在发展程度上已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变化正是朝着他们在《宣言》中所揭示的趋势而展开的,例如资本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跨国公司的扩张、失业的增加、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等等,都是以活生生的现实一一验证《宣言》的预言。虽然《宣言》中没有出现“全球化”这个术语,但马克思恩格斯对“全球化”的本质和后果的深刻揭示,也正是当今世 界经济全球化的真实写照。

5、《宣言》所做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断在当今世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当今世界表现为更加发展的形态,在空间范围上显现为全球性的特点,在形式上也有新的变化,但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只是剥削手段更加精巧,剥削范围更加扩大,剥削程度更为深化而已。“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宣言》做出的这一论断,在当今世界以更为清晰的趋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全球化运动、“替代”运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出现的、以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对新的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以及拉丁美洲的“新社会主义运动”,都预示着“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回归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兴起等等,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在当今世界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6、《宣言》中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和信念,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以消灭剥削和压迫为宗旨的全人类解放的思想,也就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思想,迄今仍是人们探索替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构建人类理想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最高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我们只有以《宣言》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才能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顺利进行。

7、《宣言》强调共产党人在反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运动中,“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这为我们在当今“一球两制”的现实世界中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供了指南。不管什么人用什么样的词语,如“信息社会”、“福利社会”、“人民资本主义社会”等来指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只要坚持《宣言》提出的标准,把所有制问题看作基本问题,就可清晰地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与《宣言》中所揭示的一样,仍然是资本剥削劳动的私有制社会。而在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所有制这一基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以保证我们的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 向前进,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8.《宣言》中所包含的全球化思想对当代一体化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代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引发了诸多“全球问题”,在人类面临抉择的十字路口,《宣言》表现出了它的现代意蕴。人的价值选择着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树立全球一体化的有机发展观是无产阶级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

《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伟大纲领性文献.其核心思想主要在于论证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以及说明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理论向导《宣言》中对资产阶级革命性的描述以及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过程分析.对我们今天认识全球一体化的本质以及全球一体化对世界各国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随着当代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增强,许多世界性的发展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因此,需要我们对全球一体化及其发展做深刻的反思.今天面对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汹涌浪潮,当我们在重新追索《宣言》中有关全球化论述的思维轨迹之时,《宣言》显示出它的划时代意义,使 我们产生深刻的思想共鸣感和解决“全球问题”的行动责任.

第四篇:共产党宣言的实践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实践意义

要对《共产党宣言》的实践意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马克斯和恩格斯。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介绍

马克思简介: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曾被流放。马克思唯一的职业就算是办报人,曾在《莱茵报》入驻主编一职。马克思也是现代新闻事业的先驱,他对新闻理论微妙的论述至今被人有意无意地引用。例如:报纸的有机运动理论。这就是现在流行的系列报道模式的最原始理论。

恩格斯简介: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是德国社会科学家和哲学家,与共产主义理论者和他的著名合作者,卡尔·马克思,共同创作共产党宣言(1848年)。恩格斯还在马克思逝世之后编辑了第二和第三卷的《资本论》。

了解完了《共产党宣言》的作者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共产党宣言》它的本身。

二、《共产党宣言》的提出,内容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1、基本内容

1848年,《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她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阐明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即私人占有和社会大生产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此外,《《共产党宣言》还指出了工业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的、革命的最有前途的阶级,将成为资本主义掘墓人;阐明了暴力革命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途径,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2、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共产党宣言》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共产党宣言》的正式发表对世界、对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战斗纲领。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宣告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理论的正式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2)正是《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文献所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光辉的指引,才可能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开辟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才可能诞生社会主义中国,使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共产党宣言》对资本建立世界市场并向全球扩张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虽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在发展程度上已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变化正是朝着他们在《宣言》中所揭示的趋势而展开的,例如资本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跨国公司的扩张、失业的增加、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等等,都是以活生生的现实一一验证《宣言》的预言。虽然《宣言》中没有出现“全球化”这个术语,但马克思恩格斯对“全球化”的本质和后果的深刻揭示,也正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真实写照。

(4)《共产党宣言》所做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断在当今世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当今世界表现为更加发展的形态,在空间范围上显现为全球性的特点,在形式上也有新的变化,但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只是剥削手段更加精巧,剥削范围更加扩大,剥削程度更为深化而已。“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宣言》做出的这一论断,在当今世界以更为清晰的趋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全球化运动、“替代”运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出现的、以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对新的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以及拉丁美洲的“新社会主义运动”,都预示着“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回归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兴起等等,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在当今世界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宣言》问世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尽管历史条件、时代主题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仍然闪烁着理论的光辉,仍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事业、谋求人类解放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当代社会主义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重新学习和研究《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的现实意义。

三、《共产党宣言》在当下受到的质疑或《共产党宣言》的过时论

自《共产党宣言》提出以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有人质疑它,有人赞同它。1991年12月25日,前苏联宣布正式解体。随后,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了一个低谷。面对此情此景,《共产党宣言》是不是已经过时?国际社会也根据《共产党宣言》在前苏联的具体“实践情况”,对“宣言精神”提出质疑。许多人开始怀疑马克思曾经提出的“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论段是否还能站得住脚?

在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按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说法,就是西方国家已进入“富裕社会”、“ 发达工业社会”或“ 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统治阶级对大众的意识形态操纵,不再局限于家庭、宗教、教育等狭隘的范围了,而是扩展到一切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非人道化的消费社会的建立,控制大众心理情绪的媒介以及渗透一切的官僚制度,不仅使资产阶级在西方维持其霸权,而且还逐渐同化了一些社会革命力量,尤其是工业无产阶级。对此,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等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 “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深刻的理论“ 危机 ”。

虽然《共产党宣言》受过质疑,但是作为以马列主义为知道的我们中国就取得了不少辉煌的成就,而且它对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共产党宣言》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1、经济意义:

马克思时代对经济全球化的表述,使用的是“世界历史”这一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也是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追逐利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 其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宣言》中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 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 到处开发, 到处建立联系。”《共产党宣言》关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思想。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下去,必然被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所取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目标和最终结果是共产主义。

《共产党宣言》关于经济全球化根源及其影响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有助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宣言”明确地回答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冲破了封建制的束缚,建立了世界性的经济联系,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不能容纳新的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必然为新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2、政治意义:

“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从而也就成为世界上资产阶级统治阶级生存的救命药。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作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活下去了,就是说,它的存在不再同社会相容了。” 还指出,“为了有可能压迫一个阶级,就必须保证这个阶级至少有能够勉强维持它的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忠告,显然强烈地警示资产阶级统治者们,只有不断改良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只有不断改善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使之与其经济基础相调和相适应,才能维持资产阶级的统治寿命,才能延缓资本主义社会“外壳”的过早被炸毁。

《宣言》描述:“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 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结合现实中的例子:2009年11月19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比利时首相赫尔曼·范龙佩在当选欧洲第一任欧盟总统,27个欧盟成员国有了一个共同的总统。也许这离《宣言》描述的“各个统一”还很远,但也许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一个预示。

4、文化意义:

《共产党宣言》描述“使被压迫民族和地区有了文化上的交往, 使落后的国家能够接触到人类的文明成果。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社会开放和交往的普遍性, 形成文化全球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融在一起, 形成一种无地域无种族限制的文化全球共享。而现在由于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文化上的交往跟家迅速、方便。更加快速的朝《共产党宣言》指出的“一种世界的文学”方向发展。

5、《共产党宣言》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1)不容置疑,《共产党宣言》中的光辉思想,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源泉。

(2)《宣言》中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和信念,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3)《共产党宣言》关于经济全球化“走出去”思想。对于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具有指导意义。《宣言》谈到资产阶级“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利用旧的市场。”彻底地利用旧市场,一方面包括“保护”本国市场,使国内市场得到充分、完全利用,另一方面要更全面的“走出去”,利用已开拓的国际市场。

(4)《共产党宣言》提出的远大理想与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最大程度地统一起来,以《共产党宣言》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引领社会发展。

五、结论:

总的来说,《共产党宣言》给了我们科学的指导,而人们为什么还说它过时呢。1996年,伦敦一些书店传出爆炸性新闻:《共产党宣言》销售量每年突破1万册,列入畅销书行列。而所谓的“过时”是由于:

1、时代局限性。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预料到科技发展的迅速,也低估了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能力和发展的巨大潜能,乐观估计了社会主义胜利的速度和时间。

2、《共产党宣言》的教条化

我们要坚持它。但是,坚持并不等于凝固、封闭,更不是僵化。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在《共产党宣言》的再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坦率地承认: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宣言的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邓小平在说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时,曾经用了两个很形象的词:一个叫“老祖宗”,一个叫“说新话”。意思是,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不能丢,但又要随时代发展而说出“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来。所以在运用《共产党宣言》时要与时俱进,结合具体的国情。将《共产党宣言》创新。

《共产党宣言》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缓解了社会矛盾,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定了一定的方向。《共产党宣言》揭露的问题,让我们的社会发展避免了一些错误,从而使得我们的社会朝着跟好的方向发展,让我们的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由上文中列出的《共产党宣言》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看出《共产党宣言》仍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五篇:《共产党宣言》背景、主要观点和意义20160601

全人类解放的伟大旗帜——《共产党宣言》背景、主要观点和意义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宣言》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列宁认为,《宣言》“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1](p416)这段论述精辟地概括了《宣言》的精神实质,也为我们研究《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提供了指导思想。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者从此可以用新的世界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永远高扬的旗帜,也是全人类最终解放的伟大旗帜。

—、《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

《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40年代西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总结,以及同资产阶级、同各种冒牌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工人革命运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的产物。

《宣言》的问世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阶级根源。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已占居统治地位。产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在法国正在进行,在德国也已开始。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经济危机频频发生。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随着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化,斗争的规模越来越大。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两次起义,提出了“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工人发起了以实现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宪章运动,自1836年开始,持续了12年之久,吸引了成百万工人和劳动群众参加,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1844年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宣布反对私有制社会。这些斗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却显示出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阶级斗争的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首先要从组织上把各国分散的工人运动统一起来,其次要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为统一的工人运动提供行动纲领。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 会,他们批判了当时误导工人运动的多种错误思想理论,如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格律恩为代表的真正社会主义、蒲鲁东的改良主义等等,引导工人运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1847年他们加人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主要是由德国进步青年组成的半秘密性组织,受魏特林主义的影响,奉行“人人皆兄弟”的口号。1847年6月,恩格斯出席了正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取代了“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恩格斯还为同盟起草了第一个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草案以问答形式写成,这是在当时易被接受的形式。同年10月底到11月初,恩格斯在征求同盟盟员意见的基础上,对信条草案做了修改和补充,写成了《共产主义原理》。《原理》仍采用问答形式,基本上保持了草案原来的结构,但内容上有很大丰富。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除德国代表外,还有瑞士、波兰、英国的代表。大会经过深入的讨论,采纳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决定公布一个“宣言”形式的“同盟”纲领,并把起草工作委托给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这两稿的基础上,根据大会通过的纲领原则,认为应当把党的纲领写成一篇充满战斗性的宣言,他们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在伦敦付印,以单行本的形式用六种文字正式发表。《宣言》迄今已用200多种语言出版了1100多个版本,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

二、《共产党宣言》的结构与特点

《宣言》最初的版本,由一个简短的引言和四章组成。《宣言》公开发表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这一历史文件作过修改,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通过写序言的形式或写其他文章来发展《宣言》的思想。在1872年至1893年二十多年时间里,他们为不同版本的《宣言》先后写了七篇序言,即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前两篇序言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后五篇序言由恩格斯一人创作。在每一篇序言中,作者都结合当时社会经济、革命斗争形势和政治状况等方面的新变化,对原来的思想作了新的补充和新的发展。因此,这七篇序言成为《宣言》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宣言》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

《宣言》现在的结构包括七篇序言、引言和四章正文。四章的标题依序是:“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作品。《宣言》的 基本特点是文字不多,篇幅短小精悍,但思想博大精深,观点简明扼要且透彻精辟,气势恢弘,语言生动,激情洋溢。《宣言》结构严谨,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伟大著作中,运用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特征进行了科学研究。他们总结了当时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他们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其向全球扩张的趋势,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及其伟大的历史使命,论证了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阐明了共产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全面驳斥了当时诽谤与攻击共产主义的种种资产阶级谬论,深刻地批判了当时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思潮,彻底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各种冒牌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从此为各国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树立起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也为全人类的最终解放树立起伟大的旗帜。

三、七篇序言的主要内容

七篇序言本着尊重《宣言》作为历史文献不宜随意改动的精神,回顾了《宣言》同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总结了《宣言》问世以来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宣言》所阐明的基本原理:

1.对待《宣言》的科学态度。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2](p3)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p248)马克思恩格斯这里所强凋的思想是理论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也必然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它的实际运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求与各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

2.阐明了《宣言》的性质和任务。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指出,《宣言》是共产党的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2](p251)共产党人要彻底消灭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有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杜绝产生剥削和压迫的根源。

3.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妁历史,即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 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2](p252)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重申了这一思想,科学地概括了新的历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线索。

4.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新经验,对《宣言》作重要修改和补充。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848年欧洲革命,特别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最新经验,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2](p249)这就是说,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证明,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彻底胜利,就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修改和补充,是对《宣言》中基本原理的重大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5.关于俄国革命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在通过对欧美革命和俄国革命客观情形的对比分析之后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2](p251)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发展了以往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的观点,预示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也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寄希望于东方相对落后的国家。这一思想后来为列宁所发展,并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中得到了验证。

四、正文的主要理论观点

正文的“引言”指出了《宣言》的目的。早期共产主义思想运动,在形形色色敌人的咒骂声中产生、成长。而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2](p271)

《宣言》最主要的理论观点如下: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宣言》第一章一开头就指出,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之后,经历了三个剥削阶级相继统治的社会形态,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三个社会形态中,各自存在着两个相互对抗的基本阶级,即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阶级社会中,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的集中表现。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对立往往为等级制度所掩盖。工业革命后,伴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阶级关系日益简单化,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简明地阐述了阶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被压迫阶级反抗 压迫阶级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2](p272)

《宣言》除了揭示对抗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外,还特别着重地叙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简要地表述了它的发展规律。《宣言》指出,封建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引起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原有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随着新市场的出现和贸易扩大所增加的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一支一支产业大军的首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2](p27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此确立。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是根本对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资本同劳动对立的尖锐化,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频频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在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中,只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才能从根本上消灭亠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

应当承认,对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首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最早分析了阶级及阶级斗争现象,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也进行了激烈的抨击91852年马克恩在致约?魏德迈的信申说,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他的功劳。他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主要有以下三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人无阶级社会的过渡……”[3](p547)

2.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是和资产阶级同时产生的。无产阶级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处子社会最下层。但它又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是最有力量、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掘墓人。

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无产阶级也得到发展。无产阶级是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发展的。它经历了从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个别性的、地方性的反对个别工厂资本家的自发斗争,发展到整个无产阶级进行全国性的反对整个资产阶级及其政府的斗争,进而发展到以夺取政权为目的,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认识到必须组织自己的政党领导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由它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它的阶级特性决定的。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它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先进生产 方式的代表。随着大工业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将不断壮大,战斗力将不断增强。大工业生产需要有明确的分工和严密的组织,这一特点决定无产阶级是一个最富有组织纪律性和团结精神的阶级。

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它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底层,没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受压迫,在经济上受剥削,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因而最痛恨资本主义社会和一切剥削制度。此外,正因为它一无所有,所以它对私有制毫不留恋,对共产主义革命充满热情,在这个革命中它失去的只是锁链,而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3.资本建立世界市场并在全球扩张

《宣言》揭示了资本全球扩张的本性及其造成的后果:资本追逐利润的贪欲“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2](p276)。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人没有祖国”,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

然而,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逻辑是,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前阶。

4.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首先,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导致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人类历史上的社会形态变革都是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如此。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它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少数资产者对广大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进行剥削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包含着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并突出地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种社会瘟疫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桔。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其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这两个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是不可调和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最终结局只能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对立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解决它固有的矛盾,无法消除经济危机;要从根本土解决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端,彻底消灭经济危机,就必须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废除私有制,建立一个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全新的共产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新世界是资本主义旧世界的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财富不是为劳动者的需要而存在,而是劳动者作为资本价值的增殖手段而存在,这是一种野蛮的生产方式,是为了物质财富的增长而牺牲大多数人利益的颠倒了的世界。无产阶级是一切被剥削阶级的代表,最善于团结和领导其他劳动阶级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因此,《宣言》庄严宣布:资本主义“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p284)

5.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的长期任务

《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因为,共产主义革命在本质上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剥削阶级的革命,它不是用一种剥削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从根本土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就要求彻底铲除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经济根源土亠私有制。只有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巩固和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挖掉剥削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

对于消灭什么样的私有制,《宣言》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p286)在“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2](P288)显然,共产党人要消灭的是少数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实行两个“最彻底的决裂”,就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彻底消灭私有观念。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彻底消灭私有制,而且还要彻底消灭私有观念。这是因为,私有制是私有观念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而私有观念则是维护私有制的思想武器。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必然要利用一切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维护其私有制。所以,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彻底消灭私有观念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才能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产主义社会。

“两个彻底决裂”是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两个彻底决裂”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共产党人彻底革命精神的深刻体现,是共产主义革命的战斗任务。

6.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道路

《宣言》总结了人类全部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治统治是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根本道路。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它们之间一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必然要运用一切武器,特别是运用国家机器来镇压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以巩固其统治。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就必须用革命的暴力反对反革命的暴力。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之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2](p293)无产阶级建立了政治统治之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权一步一步地剥夺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

上述论断已经包含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但还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概念。后来马克思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总结法国工人六月起义失败的教训时,第一次提出:“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他说的工人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间断革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把这种专政作为必经的过渡阶段,以求达到根本消灭阶级差别,消灭一切产生这些差别的生产关系,消灭一切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关系,改变一切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观念。″[4](P104)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作出了科学概括:“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5](p31)

作为党的纲领,《宣言》提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要为逐步过渡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7,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要实现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独立的革命政党。《宣言》系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力量。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自觉代表者。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但是,共产党人又不同于其他工人政党和一般无产阶级群众,它是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在于,“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p285)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当前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同时代表工人运动的未来。共产党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来自这个阶级的先进性、革命性和最能够代表历史运动整体与未来的阶级品格。“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p28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在制定革命策略时,必须具体分析国内、国际的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状况。

《宣言》结束时强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实现共产主义。让一切反动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的面前发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它将获得整个世界。

《宣言》以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作为结束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五、《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宣言》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正如列宁所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6](p93)迄今的世界历史实践证明,《宣言》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朽文献,它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不论敌视者的攻击和诽谤,还是误解者的质疑和责难,或者教条者的阉割和扭曲,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历史实践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尽管现在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1.《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无产阶级革命者从此可以用崭新的世界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随后中国人民走上了无产 阶级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形形色色假社会主义的批判,为我们识别今天种种真假社会主义思潮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2.《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系列观点,已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与发扬,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获得独立、摆脱苦难、建设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是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必须永远坚持的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旦把人民群众武装起来,就会变成强大的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兴盛;反之,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会走向衰落,甚至亡党亡国。

3.《宣言》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属性,即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共产党人更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由于具有些先进性,我们党才能在取得政权以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赢得夺取政权的伟大胜利;才能在夺取政权以后的建设、改革时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向“四化”挺进。在当前改革深化的重要关头,能不能继续坚持共产党的宗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严峻考验。因此我们今天重新学习《宣言》,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4.《宣言》对资本建立世界市场并向全球扩张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虽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在发展程度上已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变化正是朝着他们在《宣言》中所揭示的趋势而展开的,例如资本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跨国公司的扩张、失业的增加、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等等,都是以活生生的现实——验证《宣言》的预言。虽然《宣言》中没有出现“全球化”这个术语,但马克思恩格斯对“全球化”的本质和后果的深刻揭示,也正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真实写照。

5.《宣言》所做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断在当今世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当今世界表现为更加发展的形态,在空间范围上显现为全球性的特点,在形式上也有新的变化,但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只是剥削手段更加精巧,剥削范围更加扩大,剥削程度更为深化而已。“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宣言》做出的这一论断,在当今世界以更为清晰的趋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全球化运动、“替代”运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出现的、以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对 新的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以及拉丁美洲的“新社会主义运动”,都预示着“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回归马克恩”、“研究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兴起等等,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在当今世界“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6.《宣言》中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介自由人联合体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和信念,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以消灭剥削和压迫为宗旨的全人类解放的思想,也就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思想,迄今仍是人们探索替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构建人类理想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最高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我们只有以《宣言》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才能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

7.《宣言》强调共产党人在反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运动中,“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翅的发展程度怎样”。这为我们在当今“一球两制”的现实世界中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供了指南。不管什么人用什么样的词语,如“信息社会”、“福利社会”、“人民资本主义社会”等来指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只要坚持《宣言》提出的标准,把所有制问题看作基本问题,就可清晰地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与《宣言》中所揭示的一样,仍然是资本剥削劳动的私有制社会。而在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所有制这一基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以保证我们的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下载共产党宣言 分析及其意义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产党宣言 分析及其意义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共产党宣言的现代意义(5篇)

    1、试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共产党宣言》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阐述了关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的学说;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讲......

    基于《共产党宣言》的党性分析

    基于《共产党宣言》的党性分析 摘要: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指引、鼓舞和推动着劳动阶级解放世界的运动,改变着世界,解放人类。但在发展中存在党员党性的......

    旧村改造做法 意义及建议(五篇)

    旧村改造做法、意义及建议 一、翁垟镇后西村旧村改造基本情况 翁垟镇后西门村是翁垟镇建成区范围内村,属我市实施旧村旧村改造示范村。全村在册人口837人,235户;另有外来人口58......

    实行校长竞聘上岗的意义和做法

    实行校长竞聘上岗的意义和做法教育系统在选人用人公信度上进行大胆尝试和改革,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真正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这正是对建立科学......

    共产党宣言

    ㈠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信任和委托,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书心得 自从拜读了《共产党宣言》后,我对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共产党宣言》主要包括引言和正文的四个部分,即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