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1
一、民营企业概述„„„„„„„„„„„„„„„„„„„„„„„„„„2
(一)民营的发展历史„„„„„„„„„„„„„„„„„„„„„„„„2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类型„„„„„„„„„„„„„„„„„„„„„„2 1.个体企业„„„„„„„„„„„„„„„„„„„„„„„„„„„2 2.私营企业„„„„„„„„„„„„„„„„„„„„„„„„„„„2 3.民营科技企业„„„„„„„„„„„„„„„„„„„„„„„„„3 4.乡镇企业„„„„„„„„„„„„„„„„„„„„„„„„„„„3 5.股份合作制企业„„„„„„„„„„„„„„„„„„„„„„„„3 6.国有民营企业„„„„„„„„„„„„„„„„„„„„„„„„„3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4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4 2.完全的市场导向„„„„„„„„„„„„„„„„„„„„„„„„4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4 4.家族式企业、非现代化企业制度„„„„„„„„„„„„„„„„„4 5.没有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4
二、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4
(一)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5 1.企业规模偏小,过度分散„„„„„„„„„„„„„„„„„„„„5 2.技术水平低,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5 3.管理水平低,管理方式落后„„„„„„„„„„„„„„„„„„„5 4.企业不良短期行为严重,整体素质较差„„„„„„„„„„„„„„5
(二)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瓶颈”的根源剖析„„„„„„„„„„„„„5 1.受家族式的管理制约„„„„„„„„„„„„„„„„„„„„„„5 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松散„„„„„„„„„„„„„„„„„5 3.人员素质较差„„„„„„„„„„„„„„„„„„„„„„„„„6 4.企业管理人才欠缺„„„„„„„„„„„„„„„„„„„„„„„6
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6
(一)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其自身管理水平„„„„„„„„„„„„„„„6 1.尽快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现代化„„„„„„„„„„„„„„„„„6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6
(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6 1.加强民营企业间的联合„„„„„„„„„„„„„„„„„„„„„6 2.正确认识经营风险,减少盲目性„„„„„„„„„„„„„„„„„7
(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企业人员素质„„„„„„„„„„„„„„„„7 1.重视学习,提高自身能力„„„„„„„„„„„„„„„„„„„„7 2.重视员工队伍建设„„„„„„„„„„„„„„„„„„„„„„„7 3.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7
(四)提高技术含量,创优质品牌产品„„„„„„„„„„„„„„„„„7 1.以名牌理念为指导,树立质量意识„„„„„„„„„„„„„„„„7 2.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8 参考文献„„„„„„„„„„„„„„„„„„„„„„„„„„„„„„9 [摘要]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果之一,它为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对国内外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民营企业必须注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主要首先介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在分析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从多方面提出了民营企业其实可行的提升竞争力的措施。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竞争力
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
一、民营企业概述
(一)民营的发展历程
透过历史来看,过去一百年来,民营资本的稳定持续发展从来没有超过二十年,单个民营企业,特别是比较有规模、有影响的民营企业的连续发展历史几乎没有超过十五年。1927年到1937年曾经是民营资本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出现过一批像荣德生、周学熙等著名的私人企业和面粉大王、纺织大王,这些企业若不是被后来的战争所阻隔,其中一些一定会成为世界的500强企业。1949年之后,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逐渐退出经济活动,直到1976年实行改革开放,才逐渐允许私人经商活动,即便如此,开始也仅仅是个体小商小贩,有小商人而无资本家,民营资本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直到1993年颁行了《公司法》之后,私人投资才堂而皇之地成为合法的资本活动,民族资本和民营企业才招幌扯帆、大行其道。从时间上看,我们今天风头正劲的民营企业,其实正书写着中国民营资本的新历史,不断打破和创造着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新记录。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类型
依据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个体企业 个体企业主要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在改革开放前就有,但在不断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条件下,有也可视同没有。因为少得可怜,而且主要为修鞋匠、蹬缝纫机、理发的专业户等,根本没有什么产值。到1978年,偌大的中国,城乡只有15万户。因而现实中的个体工商户,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国家放宽政策后,重新发展起来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个体所有制经济既是独立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又是少许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一般劳动者谋生和就业的主要方式,并没有太大的意识形态障碍。所以,发展的势头很猛。个体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即在五十年代中期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消灭了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际它们是在农村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在家庭承包出现了专业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则是在允许待业青年自谋职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基础上,增加雇工,扩大经营规模而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是把社会上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到一起的经济,它代表了比个体经济更高的生产力,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更大。
3.民营科技企业 民营科技企业这全部是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其特点:①地地道道的民营,机制比较灵活。②主要从事科研开发,有助于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所以它的活力最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创造的产值比一般私营企业还高。它们都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们经济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民营科技企业不是所有制概念。其中既有民间的投资,有私有的成分,也有公有的投资和资产。这种经济主要是在大中城市,多半集中在开发区。到现在,全国经过确认为科技企业的大约有八、九万户。还有一些是没有经过确认的,总数大约在十四、五万户左右。其中有一些已经在海外或上海、深圳上市,成了比较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像联想、四通、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等。
4.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其特点有二:①是在农村乡镇办的非农产业,其成员绝大多数为转移出来的农民。②不受国家计划的控制。所以有时也把它列入体制外经济,实际就是民营。这部分经济原本是在人民公社时期社队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初,由于社队企业的概念包括不了农户办企业,农民联户办企业等,经中央同意后改称为乡镇企业。当时的主要形式是乡政府、镇政府投资办企业,也有村民委员会办的企业,供销社办的专业合作社。个别地方甚至有外商或国家的投资。所以乡镇企业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乡镇企业的所有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正因为这部分经济不受国家控制,又符合市场取向改革的需要,一开始就彻底面向市场。所以发展很快,贡献也大。邓小平夸乡镇企业是异军突起,三分天下有其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市场供求出现了买方市场,加上原有的部分乡镇企业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的弱点,亏损面增加,不得不进行整顿、改造和改制。像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通过所有制改革,绝大部分改为股份合作制或私营企业了。改革的实质是进一步民营化。所以近年来乡镇企业的总数有所减少,全国约为2100多万户,但活力和素质提高了。在全国乡镇企业中,还出现许多大的集团公司,产值上几亿、几十亿的大企业。
5.股份合作制企业 股份合作制是群众的创造,也是对以往老集体经济模式的一种否定。股份合作制的特点有二:①它的产权相对清晰,这是相对老集体企业说的,因为企业内部有了职工的股份;②政企分开了,企业归私人老板或职工管理了,也就是开始变为民营了。而这两个特点,正是我们应当高度评价,充分肯定的地方。
6.国有民营企业 企业的所有制不变,仍然为国有制,但经营却改变为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了。经营的形式为租赁、承包、委托、代理等。这种国有民营形式最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把国有小企业搞好,后来在其他地方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也采用了。如深圳市国有中兴公司,就是由民营企业家担任总经理来经营的。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 民营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
2.完全的市场导向 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有将其利润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资产增值的内在投资欲望。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本向市场需要的产品上转移,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 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的非主流经济,因此无法得到像国企那样的优惠政策扶植,民营企业完全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为与此相适应,在投资、生产、销售、分配等各个方面,民营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在企业用人方面,民营企业对有才能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的重用也一直是其明显有别于某些国有企业的内在优势。
4.家族式企业、非现代化企业制度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无法真正形成现代法人企业制度。据调查,70%的民营企业基本上仍采用家族集权式管理模式。企业的产权、治理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竞争力的提升。由于家庭企业以血缘为纽带,人合的成分大于资合。外来优秀人才难以打入企业管理核心,因此其人才劣势暴露无遗。另外民营企业规模偏小产权结构不清晰,在完成了创业期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家规模之后,这种组织形式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的组织结构不稳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变动直接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5.没有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 这种通过模仿学习而建立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往往有名无实,成为企业日常动作中的摆设。企业要想赢得并持续保有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拥有独特的运营活动和管理模式。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计划性不强;管理方法单调;重市场不重现场等。
二、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迅速改变,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企业竞争力的高低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面对国内外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民营企业必须注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一)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过度分散 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增长方式以量的扩张为主,虽然在单位数量上达到一定的比例,但多数企业在其从事领域中产业集中度低,生产能力弱,规模狭小、过度分散、实力不强,处于小规模、低水平的运行状态,而且相互间还缺乏经济联系,其产业方向侧重层次普遍偏低,且趋同化现象严重。
2.技术水平低,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 从民营企业的整体状况看,多数企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的科技水平较低,而且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技术渠道的弱点,技术创新投入也严重不足,多数企业技术改造能力和产品更新换代水平低,缺乏技术使其产品往往停留在简单仿制、加工的低级水平而不能及时升级换代,且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而由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导致产品档次低,产品结构严重失调,市场占有能力弱。
3.管理水平低,管理方式落后 管理中不规范行为极为普遍,财务等各项管理混乱,缺乏对生产及市场的适应和把握能力。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相对粗放,有的甚至疏于管理,大部分民营企业在人事劳动、财务会计、生产经营、市场供销等各方面均缺乏严格的规范,据对部分民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财务状况方面,多数企业账证、账册不实,弄虚作假情况严重;人事劳动上,不严格遵守《劳动法》有关规定,用工无合同、劳动无保险,劳资纠纷事件有上升趋势;在生产经营上,许多企业内部脏、乱、差,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严重。
4.企业不良短期行为严重,整体素质较差 民营企业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缺乏自律性,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如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偷税漏税行为等,这些不良短期行为不仅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群众利益,而且也严重损害了民营企业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
(二)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瓶颈”的根源剖析
1.受家族式的管理制约 管理手段陈旧,生产经营盲目性、投机性较大,缺乏长远发展基础。民营企业不少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采取权力高度集中的家族化管理模式,这种血缘式管理容易受家庭内部人才的限制,而且由于大量使用亲属和任人唯亲的人才选拔制度,影响技术、管理等人才的引进,造成企业在家族关系之外难以培植新的动力主体,容易导致生产的盲目性、投机性,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企业长远发展缺乏基础。
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松散 民营经济是在缺乏市场规则和秩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而相当大部分企业在制度方面缺乏完备的内容,更缺乏通过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出效益的手段,管理相对较为松散,这是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原因。
3.人员素质较差 企业职工大多来源于闲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并且缺乏后天的技能培训及法律、法规学习等再教育。从整体上看,目前民营企业职工素质偏低是不容质疑的事实,其职工队伍现有素质与市场激烈竞争对职工素质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职工的相应素质更带来了相应的管理障碍,加之人员流动性大,民营企业人员管理难现象非常突出。
4.企业管理人才欠缺 领导和管理层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及管理能力,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及环保意识较差。目前,民营企业中的领导、管理层素质参差不齐、悬殊较大,与其它类型企业相比,学历程度、职称情况、短期培训情况均有一定差距。从经营管理层角度看,基本上主要管理人员侧重从对企业的忠诚角度出发在企业内部选拔,忽视个人其他素质的重要,一些管理人员缺乏现代管理所需要的金融、财务、税收、外贸知识,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行业分布结构上也不尽合理,由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及相应的管理能力,容易被短期性、临时性的因素所左右,不规范行为较为普遍。
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一)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其自身管理水平
1.尽快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民营企业应该提高认识,权衡利弊,超越自己,淡化家族色彩,尽快实现由家族式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完成制度创新,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要不断学习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注意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广泛运用现代技术管理手段,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一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要坚持以企业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二是要以强化管理为重点,从严管理,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监督机制,把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1.加强民营企业间的联合 从现实看,民营企业建立横向联合关系,联手进行合作开发,以求达成共同目标和获取更大利润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向,同时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下,结合规模发展思路及企业规模不足的现状,强调这种联合更有现实意义。另外,目前民营企业所处的许多行业面临着投资分散、内部盲目无序竞争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区域性块状经济区问题更为严重,联合可以改变众多民营企业混乱竞争的状态。总之,民营企业必须走出自我,通过进行不同层次上的联合与其它企业优势互补。
2.正确认识经营风险,减少盲目性 民营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盲目跟风,照抄照搬模式,要把握自己的独到之处,分析和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从实际、从自身出发,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此,企业应强化风险防范和业务素质教育,尽可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要逐步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制度,重大投资项目和经营业务必须慎重进行可行性论证,及对市场等方面做全面、详细的调查,并以此进行决策。
(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1.重视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企业领导层及下属管理层应注重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创新能力等,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可持续发展等意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层人员应注重政策、法律、技术业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要通过接受培训、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把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创新能力等,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环保等意识,这是民营企业正常发展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企业主,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效益有着较大的影响。
2.重视员工队伍建设 民营企业应把职工队伍建设及其思想建设作为长远发展的战略大事来抓,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到专业管理中,要通过职工教育和技术培训,使职工熟悉并掌握企业工艺流程、操作技术等方面知识,切实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同时,不断深入进行职工道德、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科学文化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3.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加速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内部挖掘培养。要引进竞争,完善优选机制,要通过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与现有家族、地域等传统观念脱钩的人才优选制度,要重视人才培训工作,要不断通过选派人员进修等方式内部挖掘培养人才。二是注重专业人才的外部引进。在尽可能用活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采用招聘、聘请等措施积极从本地或外省市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健全企业人才的利益激励机制,留住人才,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
(四)提高技术含量,创优质名牌产品
1.以名牌理念为指导,树立质量意识 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以名牌理念为指导,克服短期行为,兼顾眼前和长远,把质量为先意识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全部过程、全部环节当中去。要严格质量标准,包括各项技术标准及各种产品制作过程的质量管理程序标准,坚持按照高标准组织生产,这是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创建名牌产品的基础保证。同时,提高工艺技术装备和工艺规范,立足高技术、高起点、高水平,要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民营企业应该把自身发展与企业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而技术创新必须进行必要的投资,必须看到:多数民营企业的资本和利润有限,一下子拿出大量资金更新现有技术、设备有一定困难,因此,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来创造技术基础是加快民营企业技术进步步伐、推动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
[1] 黄孟复.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调查.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02出版)[2] 马建新.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0出版)[3] 张一青、孙春晓.民营企业文化与竞争力.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06出版)[4] 辜胜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探索.科学出版社(2008-06出版)[5] 李国荣.民营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1出版)[6] 徐淑英、边燕杰、郑国汉.中国民营企业管理和绩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6出版)[7] 李亚.民营企业企业文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05出版)[8] 尤宏兵.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出版)[9] 崔德乾、刘传飞.破局--打破民营企业发展瓶颈.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01出版)[10] 李华刚.对策中国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管理变革之具体措施.时事出版社(2006-01出版)
第二篇:民营企业竞争力
民营企业竞争力
摘要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对于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有助于民营企业对自身竞争力水平的判断、监控和调整,而且有助于民营企业在较短的路径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民营企业通过管理整合形成的,相对于竞争对手能够更显著的实现客户价值需求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动态能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表现为民营企业以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主导的一组能力体系的有机整合。并认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内在问题的详尽分析,发现大部分民营企业都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诚信度有待改善;盲目搞多元化、盲目扩张;人才引进困难,高素质员工缺乏;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并通过核心竞争力理论在民营企业中的运用,提出影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最后,针对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议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提高企业家才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民营企业通过管理整合形成的,相对于竞争对手能够更显著的实现客户价值需求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动态能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表现为民营企业以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主导的一组能力体系的有机整合。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到,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独立存在的单一能力,而是多位一体的能力体系。一般包括六种能力要素:制度体系、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技术创新、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源管理。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构成要素对于其核心竞争力都是不可或缺的,缺少任何一点,都将对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
2.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性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助于实现客户所看重的价值需要,即能够为客户提供根本性好处。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客户的效用(包括客户满意度主观效用的大幅增加)等。价值性是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特性,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从而能为企业创造出长期的竞争主动权,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
·2独特性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而成的,是独树一帜的,是不易被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所模仿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其他企业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靠企业自身的不断
学习、创造和磨练而形成的,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其鲜明的企业个性,深深地打上了企业的烙印,并根植和依附于整个企业系统。
·3延展性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应用于多种产品或服务领域,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产品或服务,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领域延伸,企业并且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核心服务,以满足顾客的要求。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还表现在这种能力可以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足以维系整个企业和运行发展。
·4动态性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是永恒不变的。如果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这种竞争优势也必定会失去,并可能会变成发展的阻力。核心竞争力总是同一个时期的外部环境相联系,包括文化环境、政治环境、产业环境、技术环境等等,它应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
第三篇: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的文献综述
(一)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民营企业”是指由本国公民出资兴办或经营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法人实体和非经济法人实体,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鼓舞下,逐渐成长壮大。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蓬勃兴起,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应运而生。民营企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民营企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问题严重;研究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组织结构调整滞后,管理混乱;忽视现代营销理念,凭经验决策严重,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威胁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更使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发展的“严冬”,面临着产品出口难、产品积压的现状,遇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国内外研究
1、国外研究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观点提出后,使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和关注点,也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此后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麦肯锡(Mckinesy)公司的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和帕特里夏·克里福德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投资和学习行为所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他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奎因、道赖和帕克特(Quinn,Doorley,Paquette,1990)认为,核心竞争力的积累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企业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息息相关。由于产品与技术平台是需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建立的,因此核心竞争
力是企业以往的投资和学习行为中所积累的、独特的企业专长(历史性的难以仿效的知识集合)。
巴顿(D.B,Barton)是知识观核心竞争力观点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核心竞争力不只是技术和人力技能,更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能够识别和提供竞争优势的企业知识体系。其构成包括知识和技能、管理体制、实物系统、价值观,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的方式是一种制度化、系统化、长期化的行为,其重点是构建能够为公司创造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2、国内研究
我国一些学者也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李悠诚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无形资产。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它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由无形资产构成,是通过对各种无形资产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
丁开盛、周星和柳御林等学者曾分别撰写文章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具有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独特营销的能力。它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并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发展的一种资产和知识的互补体系,其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面临的产业技术和市场动态的影响。
程祀国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核心资产包括人才、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等在内的核心群因素,其中高素质的核心人才是核心资产的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全部核心资产的综合运用和反映,是企业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不同技术系统管理规定及技能的有机组合。企业具备某些核心资产却不见得一定有核心竞争力,有了核心竞争力就有了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形成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关键,核心人才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王秉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构成的。核心竞争力指“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它是硬核心竞争力(以核心产品形式和核心技术或核心技能为主要特征)和软核心竞争力(经营管理)的综合。
管益忻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顾客得到的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品质与价值。简单而言,就是价廉、物美或是同时具有,是实惠的产品或服务。
左建军认为,企业体制与制度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体制和制度是生
产关系,现代企业体制与制度能保证企业具有永久的活力、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是企业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发展其他竞争力的原动力和支持平台,其他竞争力只是在此平台上的延伸,与核心竞争力共同组成了核心竞争力系统。
陈清泰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张瑞敏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创新是海尔文化的价值观,也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其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有研究者经研究认定,“企业技术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在概念上具有越来越强的趋同性,一些学者的研究把技术创新能力几乎等同于核心能力”。
综上所述,虽然这些理论的研究背景和出发点各不相同,但其共同之处在于:与企业的外部条件相比,企业的内部条件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建立并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逐渐走向衰落,而有的企业却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关键在于这些企业有意识地构建、提升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小结
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培养起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也是无庸质疑的。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形势下,对民营企业来说,要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而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是现代企业抵御危机的唯一出路。一方面,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需要配备熟知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人才,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政策的变化;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适合企业特点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危机中生存和发展。可以说,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帕拉哈德(C.K.Prahalad),哈默(Gary Hamel).公司的核心能力[M].哈佛商业评论.1990.
[2]林善浪.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孙霞.基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视角的知识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06
[4]舒化鲁.决战十大竞争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包晓闻,宋联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徐岚.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提升探讨[J].现代商业,2009.[7]林叶.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现代管理科学.2004.[8]张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探讨[J].威宁学院学报,2008.[9]张艳菊.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发展,2008.[10]小艳,龚晓凤,陈志鼎.浅谈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师,2003.[11]潇霖.试论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D].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12]阎萍.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对策分析[J].大众商务,2009.[13]高一山,姚晓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J].消费导读,2009.[14]李虹,罗燕.无形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浅析[J].财会通讯,2009
[15]袁红梅.论应对金融危机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商业经济.2009.
第四篇:如何提高竞争力
在校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校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与他们自身综合素质不足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有意识丰富自己的阅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全面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为自己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那么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由被动竞争转向主动竞争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方法。我们要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就必须将适应环境为主的被动的竞争转换为主动的预测环境变化,积极应变,提前采取措施,提高个人核心能力。
第一,学好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一种特殊的财富。要想成为企业必需的人才,就必须做到“术业有专攻”,并且努力做到无人能比,无人能及,使自己成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专业性人才。
第二,要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竞争优势的秘密是创新,而富有创新精神又会促使竞争的成功。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显身手,就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第三,富有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很多成功人士在讲到团队精神时,都把大学期间参加的学生工作作为培养团队精神的最佳平台。大学是某种意义上的小社会,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例如积极的参加社团组织、公益活动等等。
第四,强化综合素质,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在校大学生要有意识的塑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好性格:坚定的信念、充沛的精力、果敢的胆识和魄力、坚韧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这些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对于成就事业至关重要。
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大学生只有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管理才能及富有人文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谢谢大家!
第五篇:2011年中小民营企业竞争力调查报告
2011年中小民营企业竞争力调查报告 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日期:2011-11-3
从2003年开始,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一起,每年进行一次千户以上全国性的民营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今年已是第九次。调查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一定代表性。调查问卷均由企业的法人代表直接填写,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今年的调查问卷是8月初发出的,截至9月6日,共回收有效问卷1166份。
本次调查有九点重要结论:
第一、成本上升成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近几年来,成本上升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困难。调查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民营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分别是“人工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明显高于其它选项。
从人工成本的情况来看,调查显示,认为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上升”的民营企业家占98.6%,比认为“下降”的多98.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0年高了2.8个百分点。
从物料采购价格的情况来看,调查显示,认为企业目前的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的占87.7%,比认为“下降”的多84.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0年高了11.9个百分点。
第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
今年以来,受到货币政策趋紧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调查显示,认为从银行贷款“比较难”或“非常难”的民营企业家占49.9%,认为“有难度”的占29.2%,认为“不太难”或“不难”的占20.9%,总体评价值为2.51,明显低于中值3,也明显低于2010年的调查结果。其中,中小民营企业的评价值要明显低于大型民营企业。
由于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不少民营企业选择从民间渠道筹资。调查结果显示,30%的民营企业家认为从民间渠道筹资“非常难”或“比较难”,34.5%认为“有难度”,35.5%认为“不太难”或“不难”,总体评价值为3.05,要略高于2010年的调查结果。其中,中小民营企业的评价值要低于大型民营企业。
第三、民营企业家普遍反映企业税费负担较重
调查显示,关于当前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情况,超过八成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很重”或“较重”,15.6%认为“一般”,仅0.5%认为“较轻”,总体评价值仅为1.83,明显低于中值3,也明显低于2010年的调查结果。
关于“贵企业一年来向各级政府交纳国家规定以外的收费、集资、摊派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情况”这一问题,调查显示,选择“1%以上”的民营企业占23.6%,明显高于2010年;选择“0.1~1%”的占40%,选择“0~0.1%”的占27.6%,没有的占8.8%。
第四、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程度招工难问题
调查显示,关于对明年招工难度的预计,28.5%的民营企业家认为“有较大困难”,50.9%认为“有一定困难”,14.2%认为“不难”,6.4%认为“不好说”。
关于出现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按照民营企业家选择比重高低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 “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和“物价上升过快,导致求职者生活成本增加,预期收益下降”,选择比重分别为73.1%和62.5%,明显高于其他选项。
第五、民营企业效益有所下滑
受成本上升和融资难度加大的影响,民营企业的效益有所下滑。调查显示,2011年上半年“亏损”或“严重亏损”的民营企业占22.1%,比2010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略低于2009年;“收支平衡”的占18.8%,“较大盈利”或“略有盈余”的占59.1%。
从对下半年盈利状况的预计来看,调查显示,17.2%的民营企业家预计“亏损”或“严重亏损”,比2010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预计“收支平衡”的占25.4%,预计“较大盈利”或“略有盈余”的占57.4%。
第六、民营企业跨行业拓展动力减弱
经济较快发展时期往往伴随着企业的投资冲动,包括多元化发展的加速,今年以来经济环境的趋紧影响了企业的跨行业拓展。当问及“如果目前条件成熟,您最希望投资的行业”时,调查显示,67.6%选择了“本行业”,32.4%的民营企业家选择了其他行业,比2010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从不同行业看,选择投资“本行业”比重较高的有:IT、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仪器仪表等。
第七、民营企业创新动力有所减弱
在资金环境趋紧、成本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的创新动力有所减弱。调查显示,与2010年相比,今年的研发投入“增加”的民营企业占44.7%,比“减少”的多30.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0年下降了8.5个百分点。
创新投入的减少直接导致新产品销售比重的回落。调查显示,与2010年相比,今年的新产品销售比重“增加”的民营企业占39.7%,比“减少”的多25.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0年的调查结果下降了12.3个百分点。
第八、民营企业家对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心存顾虑,发展动力和信心不足
本次调查了解了民营企业家对有关说法的认同程度,调查显示,对于“目前是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这一说法,表示“很不同意”或“较不同意”的占45.8%,明显高于2009
年和2010年。
对于“不少企业家对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信心不足”这一说法,近三分之二的民营企业家“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
对于“我认识的不少企业家都选择移民海外”这一说法,超过半数的民营企业家“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
对于“未来一年国际经济形势将会恶化”这一说法,近三分之二的民营企业家“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
对于“目前愿意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这一说法,超过四分之三的民营企业家“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
此外,调查还发现,民营企业家的压力增加,不少人表示不愿意再做企业经营者。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民营企业家认为自己“压力很大”,为近三年来的最高值;关于“若再给一次机会,是否愿意再做企业经营者”这一问题,表示“不愿意”的民营企业家占35.5%,为近四年来的最高值。
第九、民营企业一方面将采取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等方式迎接挑战,另一方面期待政府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大力完善企业经营环境
关于“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贵企业未来一年应采取的措施”这一问题,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为72.4%,排在所有十三个选项的第一位。
调查还发现,民营企业家也期待政府通过各种措施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是通过减税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并通过完善科技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创新;二是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尽快出台并落实新“非公36条”的实施细则,切实拉动民间投资增长;三是完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帮助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
结束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当前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鼓励和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提高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一方面民营企业要通过加强自身管理、降低成本等措施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应对挑战;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社会各方面要关心、理解和支持民营企业家,继续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