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作文指导——记叙文的选材与结构 [1500字]
六年级作文指导——记叙文的选材与结构
一、训练目标:
1、学会围绕题目和中心选材,能基本达到新、真、熟、小、深(切题、真实、新颖和有意义)的原则。
2、能写出一篇典型结构的记叙文。
二、训练指导:
记叙文是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表现一定中心思想的文章。如何写好记叙文,首先看选材。所谓的“选材”就是根据写作要求从已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
(一)选材的原则:
1、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
2、选择熟悉、真实的材料:不能胡编乱造,夸大其词违反客观实际,只有真实才能给读者以亲切感。
3、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典型、生动: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
4、选取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从小事情中见大道理。
(二)典型记叙文的结构:(注意六要素)
第一段:开头点题(开门见山、排比句、比喻修辞手法、引用法、环境描写)
第二段:过渡,引出事情
第三、四、五段:记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一定要将事件的六要素交代清楚)
第六段:小结事件,抒发感情
第七段:总结全文,点题,说出感悟。(照应开头)
三、范文赏析:
(一)最美的珍藏
开启记忆大门,挖掘心灵深处,看见了那一段段美好的回忆,那永远珍藏于心灵的回忆。
那一段回忆,被我珍藏于心灵极深处,惊恐它随岁月而消逝。在还未来到这里时,我家住在北方。北方的冬天,眺眼望去一片白茫,满山满地都披着那寒冬给予的礼物。
放学了,我站在校门口,在鹅毛大雪中直打哆嗦,看着那积满白雪的路,忽然认为爸爸不会来接我了,毕竟天如此冷,路如此难走。一股莫名的失望直涌心头,使我低头沉思。
眨眼间,一双脚映入我的视线,看起来是那么的熟悉。我猛然抬起头,看见了爸爸那冻红了的微笑的脸。我兴奋地扑到爸爸怀里,感觉好温暖。“这么大的雪干嘛站在门外呀?快披上外套跟我回家。”那语气显然少了平时的严厉,多了几分亲切和关爱。回过神的我,连忙披上了衣服,跟着爸爸的脚步踏上回家的路。
爸爸让我跟着他的脚印走,说路上的积雪很厚,路很难走,叮嘱我要小心。低头看那脚印间相隔的距离,发现那根本就不像爸爸的步伐,我甚至以为自己看错了,认为那只是我走过的痕迹。可是那的确是爸爸呀,幽静的道路上只有我们两父女在风雪中行走,在用脚印点缀这无杂质的道路。原来爸爸为了我,特意缩短每一步间的距离,好让我跟上他的步伐。那一个个脚印踩上去感觉是那么的安稳,这一条跟着爸爸行走的路,仿佛也因为爸爸的脚印变得平坦起来。踏上爸爸的脚印,感受爸爸脚踩入积雪中的那份力度与心意,那是一份热爱子女的心意!
走到拐弯处,看着那走过的深深的脚印,两个人走留下的却只是一个人的痕迹,一股感动与感激涌上心头,让全身冰冷的我仿佛沐浴在阳光下,在风雪中伴着阳光同行。
已记不起那一段回忆发生在什么时候,然而那一个个平稳有力的脚印却永久地埋在了我心中,成为了我最美的记忆、最美的珍藏!
(二)最美的珍藏
每当轻风拂过,窗前洒下第一缕阳光的时候,风铃花便会在和煦的阳光下仰起笑脸,把我带回那阳光灿烂、充满欢声笑语与懵懂的过去,唤醒心中那份最美的珍藏。
那早已经是二年级的事了。在她还没有正式教我之前,我曾经因孤僻而没有结识朋友,老师也总把我调到最后一排,所以学习也是一塌糊涂。不过幸运的是,那已经是她来之前的事了。
她穿着一身洁白的衣服,齐耳短发,脸上常露出两个小酒窝。“我的名字是×××,我对你们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她像一朵洁白的风铃花,总是微笑着看我们,纯洁而美丽。我不屑地看了一眼,她真的那么神通广大吗?她会知道我不想坐在最后一排?她会知道我是个近视眼?她会知道我也有自己的优点?
没想到,她真的注意到我了。那是一节语文自习课,同学们都在做作业,我也懒洋洋地翻开作业本假装做起来。其实,除了造句——我可以任意发挥的题目外,其他题目都写在了黑板上,我根本看不清。突然,她微笑地走到我身边,拿起我的作业本,仔细斟酌起来。从未受过如此礼遇的我,不禁心头一热,可仍趴在桌子上等待早已习惯的暴风雨。
可没想到,她却依然微笑着问我:“这些都是你做的吗?” “嗯。”
“真不错。‘风铃花在树上倾听着春天’,可为什么不说‘倾听
着春天的脚步呢’?”
“因为有时候春天是乘着轻风,披着绿纱来的。”受到如此赞赏,我的胆子顿时大了起来。
“哦,原来如此。”她会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拿着我的作业本走上讲台,讲起了造句,并以我的本子为范本。我只记得,那40分钟是我最难忘的。
后来,我在一次语文测验中拿了第一。她把第三排的一个同学叫起来,指着那个位子说:“你以后就坐这里吧!”
我懵懵懂懂地走了过去,她又说:“以后大家要向×××学习。要知道,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是没有永远坐在最后的人。”我的热泪顿时夺眶而出,泪水不止地流了下来。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孤寂地坐在窗前,现在的我已经是个中学生了,但看见那一朵纯洁而美丽的风铃花时,我总能在记忆深处找到她的身影,而她的那番话似乎也萦绕在耳旁,成为我一生中最美的珍藏!
四、训练题目: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同学们以《这也是美》为题目,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从中发现其美丽之处,写一篇45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审题点拨】关键词一:“这”,指示代词,比较近的事和物。
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等。关键词二:也。本题写作的内容有很大的自由,关键是如何在行文中巧妙的点题——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感悟、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
考场高分作文:
(一)这也是美
春季里,春色满园,这是美;夏季里,绿树成荫,这是美;秋季里,枫叶如丹,这是美;冬季里,雪花满天,这是美。然而,残缺的完美,这也是美。
正午,太阳流露出灿烂的笑容,在它的笼罩下,大地像一个火球似的。我站在路边,踮起脚尖,看见一路沙尘滚滚,终于,我朝思暮想的公共车慢吞吞地驶过来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凭借自己瘦小的身躯,穿梭进了正等待上车的人们。呼!好不容易挤进了车里,一屁股坐在了一张椅子上。
我漫不经心地看着窗外的景色,耳边传来售票员亲切的声音:“谁把位置让给这位老奶奶?”我回头望去,噢!是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我的心一动,让不让呢?让出去吧!学做雷锋的精神,正想站起来
让座时,我看见周围的人无动于衷,好像没听见似的,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了,算了!反正他们都这样,我干嘛要这么伟大呀!想着想着,便踏实地坐好了。
“老奶奶,来吧!我这里有位置.”突然,一把温柔的声音传入了我耳朵.顿时吵闹拥挤的汽车格外清静,我透过人群的缝隙中,看见了一位大概七、八岁的小女孩,满脸笑容地做出“请”的姿势。这时,我的心像一个打翻的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唉!自己年龄比她大,而且我还带着红领巾呢,结果自己这么自私,我下车后一定找她做朋友。
目的地到了,我急急忙忙地下车找那个瘦小的身影。突然,我仿佛触电般的震住了,那位小姑娘竟拿着拐杖,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着······
渐渐地,她走出我的视线,我的泪水却模糊了我的眼睛,是啊!她多么的美,她心灵那朵纯洁的花永远印在了我的心中,原来,残缺也是一种美,还美得那样无暇。
(二)这也是美
小时候,总认为美是外表的靓丽和衣着的新潮;然而,随着时间之风的琢磨,才悟出美是心灵美,是拼搏美??独特的好奇心促使着我继续寻觅“美”,来补全那个省略号。
公园里,百花争艳,游鱼嬉戏,孩童玩闹,好不热闹??坐在 椅子上,感受那春光的爱,享受那花儿的芬芳,欣赏那孩童的笑声??啊!世间如此美好!
“哇!好美的花啊!”一把稚嫩的声音把我从遐想中拉回来。哦,是一个好可爱的小女孩!一张粉嘟嘟的脸蛋,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嵌在脸儿上。她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花儿,将脸儿靠近了花儿,轻轻地吻了那朵娇艳的花儿一下。“这么美丽的花儿,如果送给妈妈,妈妈肯定会很高兴!”她的脸上尽是天真烂漫的笑容,我顿时想起了:“我小时候也曾像她一样想过,于是我把花采下来了,谁知花儿凋谢了,我当时感到懊悔不已??”噢!小女孩该不会又像当年的我一样吧!我既为小女孩的一片孝心而高兴,同时又为娇美的花儿捏一把汗·····
“小朋友······”我想阻止她,然而,我直白地对她说,会伤了她稚嫩的心吗?我犹豫了??
此时,我注视着小女孩,她那明亮的大眼睛犹如一潭清水,毫无杂质??“花儿啊!我会轻轻地折,不会弄疼你的!”,她这句话让我莫名奇妙地心疼起来,“不!我不能摘!花儿会伤心的!听老师说,花儿离开了藤儿,就像孩子离开母亲一样,好可怕的!”小女孩露出了茫然的表情,她似乎沉思了一下,眼睛里发出了一丝光芒:“有办法了!花儿,你好好待着,我去把妈妈推来,她看见你会很开心的!”话毕,便蹦蹦跳跳地离去??
我的眼圈早已湿润,她的话让我震惊,我站在阳光下,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此时此刻,我觉得我似乎寻觅到了真善美,对母亲“真”挚美,对花儿“善”良地呵护,对“美”的含义再一次升华!
这也是美!这也是一种和谐美!
七年级期末考试作文指导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
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凤
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7、要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张伟民讲那是一种浪费。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10、思想要健康。思想健康 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12、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13、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我的意见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确有把握之后才写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
14、不可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求新、求变是
人们所追求的,中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来套用,机械模仿,不懂灵活应变,就会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对以前的中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张写诗歌、文言文。
15、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的歌、看××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6、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17、字数以600字左右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喜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
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18、看到题目后,可先搜索一下自己以往所写的优秀作文,看有没有可以再利用的。须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不牵强。
作文复习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审题
审题,即审视作文题目,它包括深入思考、细致分析、正确理解作文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首要条件。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分析法。
就是把构成题目的每一个词拆开,逐一推敲,分析每个词语的意义和各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区分题眼、中心词和修饰词语等,弄清题目规定的范围和重点。如我的第一位老师是篇命题作文,中心词是“老师”,属于写人记叙文;“我的”“第一位”则是关键词语,是用来修饰和限制“老师”的,这篇作文应当写“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位”老师。至于中心思想,题目没有明确限制,就有待学生根据材料自己确定了。
2、比较法。
就是把类似的两个或三个以上的题目并列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来弄清它们之间取材范围的细微差异,以完成审题过程。如通过对比《我的老师》、《我爱老师》、《我和老师》这组题目,使学
生明白:这三道作文题目都是写人的,但各有侧重。《我的老师》以写人为主,重点在于写老师,要具体地写出这位老师是个怎样的人;《我爱老师》以抒情为主,重点在于写“我”,要写出“我”爱老师的原因和具体事例;《我和老师》两者并重,要写的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事。通过比较,学生就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每个题目的范围和重点,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来。
3、限制法
就是对作文题目提出“不应该那样写”,从反面加以限制。以《校园新鲜事》为例,如果从反面加以限制,可以提出三个问题:
(1)不是写家庭里、社会上发生的事;(2)不是写老一套的;(3)不是写一两件事。这样从反面一限制,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就深刻多了。
在学生掌握了审题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我列表出示各类作文题目供他们综合训练的审题技能。
二过好选材关
人们常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在作文教学中,审题并确定中心之后,能否过好选材关,就成为作文成败的关键。指导学生选材时要让学生学会五看、两做到。
五看:一看题目的要求;二看中心的需要;三看材料是否真实;四看材料是否熟;五看材料是否新。
两做到:(1)宽打算。要训练学生按题目要求打开思路,从各种角度想一想,尽量多找一些材料,以从中择优而用。比如《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就可引导学生先理解“班里”这个词所指的范围,然后再让学生想想:除去课上、课下的事,校外的事算不算班里的事?这样一摆思路就宽了,可供选择的材料就多了。
(2)、细挑选。思路打开了,摆出的材料多了,就有挑选的余地了。怎样挑?一要细比较;二要严格选。细比较就是要求学生将想到的材料按题目的要求加以鉴别比较。严格选就是让学生在比较中严格地选出最典型、最熟悉、最新颖的材料来。
在选好材料的基础上,还有个组织材料的问题。训练学生组织材料,要从四个方面做:一是让学生利用小标题将材料分类,把相同的材料归在一类中;二是让学生考虑一下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安排一个次序;三是寻找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手段,想一想怎样衔接好;四是考虑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
我认为:训练组织材料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因为提纲可把上面的四项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明晰化。
第二篇:六年级作文指导——记叙文的选材与结构
六年级作文指导——记叙文的选材与结构
一、训练目标:
1、学会围绕题目和中心选材,能基本达到新、真、熟、小、深(切题、真实、新颖和有意义)的原则。
2、能写出一篇典型结构的记叙文。
二、训练指导:
记叙文是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表现一定中心思想的文章。如何写好记叙文,首先看选材。所谓的“选材”就是根据写作要求从已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
(一)选材的原则:
1、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
2、选择熟悉、真实的材料:不能胡编乱造,夸大其词违反客观实际,只有真实才能给读者以亲切感。
3、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典型、生动: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
4、选取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从小事情中见大道理。
(二)典型记叙文的结构:(注意六要素)
第一段:开头点题(开门见山、排比句、比喻修辞手法、引用法、环境描写)
第二段:过渡,引出事情
第三、四、五段:记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一定要将事件的六要素交代清楚)
第六段:小结事件,抒发感情
第七段:总结全文,点题,说出感悟。(照应开头)
三、范文赏析:
(一)最美的珍藏
开启记忆大门,挖掘心灵深处,看见了那一段段美好的回忆,那永远珍藏于心灵的回忆。
那一段回忆,被我珍藏于心灵极深处,惊恐它随岁月而消逝。在还未来到这里时,我家住在北方。北方的冬天,眺眼望去一片白茫,满山满地都披着那寒冬给予的礼物。
放学了,我站在校门口,在鹅毛大雪中直打哆嗦,看着那积满白雪的路,忽然认为爸爸不会来接我了,毕竟天如此冷,路如此难走。一股莫名的失望直涌心头,使我低头沉思。眨眼间,一双脚映入我的视线,看起来是那么的熟悉。我猛然抬起头,看见了爸爸那冻红了的微笑的脸。我兴奋地扑到爸爸怀里,感觉好温暖。“这么大的雪干嘛站在门外呀?快披上外套跟我回家。”那语气显然少了平时的严厉,多了几分亲切和关爱。回过神的我,连忙披上了衣服,跟着爸爸的脚步踏上回家的路。
爸爸让我跟着他的脚印走,说路上的积雪很厚,路很难走,叮嘱我要小心。低头看那脚印间相隔的距离,发现那根本就不像爸爸的步伐,我甚至以为自己看错了,认为那只是我走过的痕迹。可是那的确是爸爸呀,幽静的道路上只有我们两父女在风雪中行走,在用脚印点缀这无杂质的道路。原来爸爸为了我,特意缩短每一步间的距离,好让我跟上他的步伐。那一个个脚印踩上去感觉是那么的安稳,这一条跟着爸爸行走的路,仿佛也因为爸爸的脚印变得平坦起来。踏上爸爸的脚印,感受爸爸脚踩入积雪中的那份力度与心意,那是一份热爱子女的心意!
走到拐弯处,看着那走过的深深的脚印,两个人走留下的却只是一个人的痕迹,一股感动与感激涌上心头,让全身冰冷的我仿佛沐浴在阳光下,在风雪中伴着阳光同行。
已记不起那一段回忆发生在什么时候,然而那一个个平稳有力的脚印却永久地埋在了我心中,成为了我最美的记忆、最美的珍藏!
(二)最美的珍藏 每当轻风拂过,窗前洒下第一缕阳光的时候,风铃花便会在和煦的阳光下仰起笑脸,把我带回那阳光灿烂、充满欢声笑语与懵懂的过去,唤醒心中那份最美的珍藏。
那早已经是二年级的事了。在她还没有正式教我之前,我曾经因孤僻而没有结识朋友,老师也总把我调到最后一排,所以学习也是一塌糊涂。不过幸运的是,那已经是她来之前的事了。
她穿着一身洁白的衣服,齐耳短发,脸上常露出两个小酒窝。“我的名字是×××,我对你们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她像一朵洁白的风铃花,总是微笑着看我们,纯洁而美丽。我不屑地看了一眼,她真的那么神通广大吗?她会知道我不想坐在最后一排?她会知道我是个近视眼?她会知道我也有自己的优点?
没想到,她真的注意到我了。那是一节语文自习课,同学们都在做作业,我也懒洋洋地翻开作业本假装做起来。其实,除了造句——我可以任意发挥的题目外,其他题目都写在了黑板上,我根本看不清。突然,她微笑地走到我身边,拿起我的作业本,仔细斟酌起来。从未受过如此礼遇的我,不禁心头一热,可仍趴在桌子上等待早已习惯的暴风雨。
可没想到,她却依然微笑着问我:“这些都是你做的吗?” “嗯。”
“真不错。‘风铃花在树上倾听着春天’,可为什么不说‘倾听着春天的脚步呢’?”
“因为有时候春天是乘着轻风,披着绿纱来的。”受到如此赞赏,我的胆子顿时大了起来。
“哦,原来如此。”她会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拿着我的作业本走上讲台,讲起了造句,并以我的本子为范本。我只记得,那40分钟是我最难忘的。
后来,我在一次语文测验中拿了第一。她把第三排的一个同学叫起来,指着那个位子说:“你以后就坐这里吧!”
我懵懵懂懂地走了过去,她又说:“以后大家要向×××学习。要知道,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是没有永远坐在最后的人。”我的热泪顿时夺眶而出,泪水不止地流了下来。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孤寂地坐在窗前,现在的我已经是个中学生了,但看见那一朵纯洁而美丽的风铃花时,我总能在记忆深处找到她的身影,而她的那番话似乎也萦绕在耳旁,成为我一生中最美的珍藏!
四、训练题目: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同学们以《这也是美》为题目,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从中发现其美丽之处,写一篇45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审题点拨】关键词一:“这”,指示代词,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等。关键词二:也。本题写作的内容有很大的自由,关键是如何在行文中巧妙的点题——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感悟、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
考场高分作文:
(一)这也是美
春季里,春色满园,这是美;夏季里,绿树成荫,这是美;秋季里,枫叶如丹,这是美;冬季里,雪花满天,这是美。然而,残缺的完美,这也是美。
正午,太阳流露出灿烂的笑容,在它的笼罩下,大地像一个火球似的。我站在路边,踮起脚尖,看见一路沙尘滚滚,终于,我朝思暮想的公共车慢吞吞地驶过来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凭借自己瘦小的身躯,穿梭进了正等待上车的人们。呼!好不容易挤进了车里,一屁股坐在了一张椅子上。
我漫不经心地看着窗外的景色,耳边传来售票员亲切的声音:“谁把位置让给这位老奶奶?”我回头望去,噢!是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我的心一动,让不让呢?让出去吧!学做雷锋的精神,正想站起来让座时,我看见周围的人无动于衷,好像没听见似的,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了,算了!反正他们都这样,我干嘛要这么伟大呀!想着想着,便踏实地坐好了。
“老奶奶,来吧!我这里有位置.”突然,一把温柔的声音传入了我耳朵.顿时吵闹拥挤的汽车格外清静,我透过人群的缝隙中,看见了一位大概七、八岁的小女孩,满脸笑容地做出“请”的姿势。这时,我的心像一个打翻的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唉!自己年龄比她大,而且我还带着红领巾呢,结果自己这么自私,我下车后一定找她做朋友。
目的地到了,我急急忙忙地下车找那个瘦小的身影。突然,我仿佛触电般的震住了,那位小姑娘竟拿着拐杖,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着······
渐渐地,她走出我的视线,我的泪水却模糊了我的眼睛,是啊!她多么的美,她心灵那朵纯洁的花永远印在了我的心中,原来,残缺也是一种美,还美得那样无暇。
(二)这也是美
小时候,总认为美是外表的靓丽和衣着的新潮;然而,随着时间之风的琢磨,才悟出美是心灵美,是拼搏美„„独特的好奇心促使着我继续寻觅“美”,来补全那个省略号。
公园里,百花争艳,游鱼嬉戏,孩童玩闹,好不热闹„„坐在椅子上,感受那春光的爱,享受那花儿的芬芳,欣赏那孩童的笑声„„啊!世间如此美好!
“哇!好美的花啊!”一把稚嫩的声音把我从遐想中拉回来。哦,是一个好可爱的小女孩!一张粉嘟嘟的脸蛋,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嵌在脸儿上。她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花儿,将脸儿靠近了花儿,轻轻地吻了那朵娇艳的花儿一下。“这么美丽的花儿,如果送给妈妈,妈妈肯定会很高兴!”她的脸上尽是天真烂漫的笑容,我顿时想起了:“我小时候也曾像她一样想过,于是我把花采下来了,谁知花儿凋谢了,我当时感到懊悔不已„„”噢!小女孩该不会又像当年的我一样吧!我既为小女孩的一片孝心而高兴,同时又为娇美的花儿捏一把汗·····
“小朋友······”我想阻止她,然而,我直白地对她说,会伤了她稚嫩的心吗?我犹豫了„„
此时,我注视着小女孩,她那明亮的大眼睛犹如一潭清水,毫无杂质„„“花儿啊!我会轻轻地折,不会弄疼你的!”,她这句话让我莫名奇妙地心疼起来,“不!我不能摘!花儿会伤心的!听老师说,花儿离开了藤儿,就像孩子离开母亲一样,好可怕的!”小女孩露出了茫然的表情,她似乎沉思了一下,眼睛里发出了一丝光芒:“有办法了!花儿,你好好待着,我去把妈妈推来,她看见你会很开心的!”话毕,便蹦蹦跳跳地离去„„ 我的眼圈早已湿润,她的话让我震惊,我站在阳光下,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此时此刻,我觉得我似乎寻觅到了真善美,对母亲“真”挚美,对花儿“善”良地呵护,对“美”的含义再一次升华!
这也是美!这也是一种和谐美!
七年级期末考试作文指导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凤
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7、要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张伟民讲那是一种浪费。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10、思想要健康。“思想健康” 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12、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13、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我的意见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确有把握之后才写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
14、不可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中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来套用,机械模仿,不懂灵活应变,就会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对以前的中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张写诗歌、文言文。
15、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的歌、看××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6、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17、字数以600字左右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喜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18、看到题目后,可先搜索一下自己以往所写的优秀作文,看有没有可以再利用的。须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不牵强。
作文复习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审题
审题,即审视作文题目,它包括深入思考、细致分析、正确理解作文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首要条件。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分析法。
就是把构成题目的每一个词拆开,逐一推敲,分析每个词语的意义和各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区分题眼、中心词和修饰词语等,弄清题目规定的范围和重点。如我的第一位老师是篇命题作文,中心词是“老师”,属于写人记叙文;“我的”“第一位”则是关键词语,是用来修饰和限制“老师”的,这篇作文应当写“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位”老师。至于中心思想,题目没有明确限制,就有待学生根据材料自己确定了。
2、比较法。
就是把类似的两个或三个以上的题目并列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来弄清它们之间取材范围的细微差异,以完成审题过程。如通过对比《我的老师》、《我爱老师》、《我和老师》这组题目,使学生明白:这三道作文题目都是写人的,但各有侧重。《我的老师》以写人为主,重点在于写老师,要具体地写出这位老师是个怎样的人;《我爱老师》以抒情为主,重点在于写“我”,要写出“我”爱老师的原因和具体事例;《我和老师》两者并重,要写的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事。通过比较,学生就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每个题目的范围和重点,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来。
3、限制法
就是对作文题目提出“不应该那样写”,从反面加以限制。以《校园新鲜事》为例,如果从反面加以限制,可以提出三个问题:(1)不是写家庭里、社会上发生的事;(2)不是写老一套的;(3)不是写一两件事。这样从反面一限制,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就深刻多了。
在学生掌握了审题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我列表出示各类作文题目供他们综合训练的审题技能。
二过好选材关
人们常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在作文教学中,审题并确定中心之后,能否过好选材关,就成为作文成败的关键。指导学生选材时要让学生学会五看、两做到。
五看:一看题目的要求;二看中心的需要;三看材料是否真实;四看材料是否熟;五看材料是否新。两做到:(1)宽打算。要训练学生按题目要求打开思路,从各种角度想一想,尽量多找一些材料,以从中择优而用。比如《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就可引导学生先理解“班里”这个词所指的范围,然后再让学生想想:除去课上、课下的事,校外的事算不算班里的事?这样一摆思路就宽了,可供选择的材料就多了。
(2)、细挑选。思路打开了,摆出的材料多了,就有挑选的余地了。怎样挑?一要细比较;二要严格选。细比较就是要求学生将想到的材料按题目的要求加以鉴别比较。严格选就是让学生在比较中严格地选出最典型、最熟悉、最新颖的材料来。
在选好材料的基础上,还有个组织材料的问题。训练学生组织材料,要从四个方面做:一是让学生利用小标题将材料分类,把相同的材料归在一类中;二是让学生考虑一下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安排一个次序;三是寻找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手段,想一想怎样衔接好;四是考虑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
我认为:训练组织材料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因为提纲可把上面的四项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明晰化。
第三篇:六年级作文训练:记叙文的选材与结构
作文训练:记叙文的选材与结构
一、训练目标
⒈学会围绕题目和中心选材,能基本达到新、真、熟、小、深(切题、真实、新颖和有意义)的原则。
⒉能写出一篇典型结构的记叙文。
二、训练指导
记叙文是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表现一定中心思想的文章。如何写好记叙文,首先看选材。所谓的“选材”就是根据写作要求从已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㈠选材的原则
⒈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
⒉选择熟悉、真实的材料:不能胡编乱造,夸大其词违反客观实际,只有真实才能给读者以亲切感。
⒊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典型、生动: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
⒋选取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从小事情中见大道理。㈡典型记叙文的结构(注意六要素)第一段:开头点题。(开门见山、排比句、比喻修辞手法、引用法、环境描写)第二段:过渡,引出事情。
第三、四、五段:记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一定要将事件的六要素交代清楚)
第六段:小结事件,抒发感情。
第七段:总结全文,点题,说出感悟。(照应开头)
三、范文赏析
最美的珍藏
开启记忆大门,挖掘心灵深处,看见了那一段段美好的回忆,那永远珍藏于心灵的回忆。
那一段回忆,被我珍藏于心灵极深处,惊恐它随岁月而消逝。
在还未来到这里时,我家住在北方。北方的冬天,眺眼望去一片白茫,满山满地都披着那寒冬给予的礼物。
放学了,我站在校门口,在鹅毛大雪中直打哆嗦,看着那积满白雪的路,忽然认为爸爸不会来接我了,毕竟天如此冷,路如此难走。一股莫名的失望直涌心头,使我低头沉思。
眨眼间,一双脚映入我的视线,看起来是那么的熟悉。我猛然抬起头,看见了爸爸那冻红了的微笑的脸。我兴奋地扑到爸爸怀里,感觉好温暖。“这么大的雪干嘛站在门外呀?
快披上外套跟我回家。”那语气显然少了平时的严厉,多了几分亲切和关爱。回过神的我,连忙披上了衣服,跟着爸爸的脚步踏上回家的路。
爸爸让我跟着他的脚印走,说路上的积雪很厚,路很难走,叮嘱我要小心。低头看那脚印间相隔的距离,发现那根本就不像爸爸的步伐,我甚至以为自己看错了,认为那只是我走过的痕迹。可是那的确是爸爸呀,幽静的道路上只有我们两父女在风雪中行走,在用脚印点缀这无杂质的道路。原来爸爸为了我,特意缩短每一步间的距离,好让我跟上他的步伐。那一个个脚印踩上去感觉是那么的安稳,这一条跟着爸爸行走的路,仿佛也因为爸爸的脚印变得平坦起来。踏上爸爸的脚印,感受爸爸脚踩入积雪中的那份力度与心意,那是一份热爱子女的心意!
走到拐弯处,看着那走过的深深的脚印,两个人走留下的却只是一个人的痕迹,一股感动与感激涌上心头,让全身冰冷的我仿佛沐浴在阳光下,在风雪中伴着阳光同行。
已记不起那一段回忆发生在什么时候,然而那一个个平稳有力的脚印却永久地埋在了我心中,成为了我最美的记忆、最美的珍藏!
最美的珍藏
每当轻风拂过,窗前洒下第一缕阳光的时候,风铃花便会在和煦的阳光下仰起笑脸,把我带回那阳光灿烂、充满欢声笑语与懵懂的过去,唤醒心中那份最美的珍藏。
那早已经是二年级的事了。在她还没有正式教我之前,我曾经因孤僻而没有结识朋友,老师也总把我调到最后一排,所以学习也是一塌糊涂。不过幸运的是,那已经是她来之前的事了。
她穿着一身洁白的衣服,齐耳短发,脸上常露出两个小酒窝。“我的名字是×××,我对你们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她像一朵洁白的风铃花,总是微笑着看我们,纯洁而美丽。我不屑地看了一眼,她真的那么神通广大吗?她会知道我不想坐在最后一排?她会知道我是个近视眼?她会知道我也有自己的优点?
没想到,她真的注意到我了。那是一节语文自习课,同学们都在做作业,我也懒洋洋地翻开作业本假装做起来。其实,除了造句——我可以任意发挥的题目外,其他题目都写在了黑板上,我根本看不清。突然,她微笑地走到我身边,拿起我的作业本,仔细斟酌起来。从未受过如此礼遇的我,不禁心头一热,可仍趴在桌子上等待早已习惯的暴风雨。
可没想到,她却依然微笑着问我:“这些都是你做的吗?” “嗯。” “真不错。‘风铃花在树上倾听着春天’,可为什么不说‘倾听着春天的脚步呢’?” “因为有时候春天是乘着轻风,披着绿纱来的。”受到如此赞赏,我的胆子顿时大了起来。
“哦,原来如此。”她会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拿着我的作业本走上讲台,讲起了造句,并以我的本子为范本。我只记得,那40分钟是我最难忘的。
后来,我在一次语文测验中拿了第一。她把第三排的一个同学叫起来,指着那个位子说:“你以后就坐这里吧!”
我懵懵懂懂地走了过去,她又说:“以后大家要向×××学习。要知道,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是没有永远坐在最后的人。”我的热泪顿时夺眶而出,泪水不止地流了下来。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孤寂地坐在窗前,现在的我已经是个中学生了,但看见那一朵纯洁而美丽的风铃花时,我总能在记忆深处找到她的身影,而她的那番话似乎也萦绕在耳旁,成为我一生中最美的珍藏!
四、训练题目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同学们以《这也是美》为题目,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从中发现其美丽之处,写一篇45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审题点拨】关键词一:“这”,指示代词,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等。关键词二:也。本题写作的内容有很大的自由,关键是如何在行文中巧妙的点题——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感悟、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考场高分作文】
这也是美
春季里,春色满园,这是美;夏季里,绿树成荫,这是美;秋季里,枫叶如丹,这是美;冬季里,雪花满天,这是美。然而,残缺的完美,这也是美。
正午,太阳流露出灿烂的笑容,在它的笼罩下,大地像一个火球似的。我站在路边,踮起脚尖,看见一路沙尘滚滚,终于,我朝思暮想的公共车慢吞吞地驶过来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凭借自己瘦小的身躯,穿梭进了正等待上车的人们。呼!好不容易挤进了车里,一屁股坐在了一张椅子上。
我漫不经心地看着窗外的景色,耳边传来售票员亲切的声音:“谁把位置让给这位老奶奶?”我回头望去,噢!是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我的心一动,让不让呢?让出去吧!学做雷锋的精神,正想站起来让座时,我看见周围的人无动于衷,好像没听见似的,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了,算了!反正他们都这样,我干嘛要这么伟大呀!想着想着,便踏实地坐好了。
“老奶奶,来吧!我这里有位置。”突然,一把温柔的声音传入了我耳朵。顿时吵闹拥挤的汽车格外清静,我透过人群的缝隙中,看见了一位大概七、八岁的小女孩,满脸笑容地做出“请”的姿势。这时,我的心像一个打翻的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唉!自己年龄比她大,而且我还带着红领巾呢,结果自己这么自私,我下车后一定找她做朋友。
目的地到了,我急急忙忙地下车找那个瘦小的身影。突然,我仿佛触电般的震住了,那位小姑娘竟拿着拐杖,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着„„
渐渐地,她走出我的视线,我的泪水却模糊了我的眼睛,是啊!她多么的美,她心灵那朵纯洁的花永远印在了我的心中,原来,残缺也是一种美,还美得那样无暇。
这也是美
小时候,总认为美是外表的靓丽和衣着的新潮;然而,随着时间之风的琢磨,才悟出美是心灵美,是拼搏美„„独特的好奇心促使着我继续寻觅“美”,来补全那个省略号。
公园里,百花争艳,游鱼嬉戏,孩童玩闹,好不热闹„„坐在椅子上,感受那春光的
爱,享受那花儿的芬芳,欣赏那孩童的笑声„„啊!世间如此美好!
“哇!好美的花啊!”一把稚嫩的声音把我从遐想中拉回来。哦,是一个好可爱的小女孩!一张粉嘟嘟的脸蛋,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嵌在脸儿上。她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花儿,将脸儿靠近了花儿,轻轻地吻了那朵娇艳的花儿一下。“这么美丽的花儿,如果送给妈妈,妈妈肯定会很高兴!”她的脸上尽是天真烂漫的笑容,我顿时想起了:“我小时候也曾像她一样想过,于是我把花采下来了,谁知花儿凋谢了,我当时感到懊悔不已„„”噢!小女孩该不会又像当年的我一样吧!我既为小女孩的一片孝心而高兴,同时又为娇美的花儿捏一把汗„„
“小朋友„„”我想阻止她,然而,我直白地对她说,会伤了她稚嫩的心吗?我犹豫了„„
此时,我注视着小女孩,她那明亮的大眼睛犹如一潭清水,毫无杂质„„“花儿啊!我会轻轻地折,不会弄疼你的!”,她这句话让我莫名奇妙地心疼起来,“不!我不能摘!花儿会伤心的!听老师说,花儿离开了藤儿,就像孩子离开母亲一样,好可怕的!”小女孩露出了茫然的表情,她似乎沉思了一下,眼睛里发出了一丝光芒:“有办法了!花儿,你好好待着,我去把妈妈推来,她看见你会很开心的!”话毕,便蹦蹦跳跳地离去„„
我的眼圈早已湿润,她的话让我震惊,我站在阳光下,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此时此刻,我觉得我似乎寻觅到了真善美,对母亲“真”挚美,对花儿“善”良地呵护,对“美”的含义再一次升华!
这也是美!这也是一种和谐美!
第四篇:写作指导:记叙文如何选材
记叙文如何选材
材料是组成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决定文章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那么,记叙文如何选材呢?
一、紧扣题眼选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中心词是“题眼”。我们紧紧扣住“题眼”就扣住了中心,围绕中心选材,文章才有灵魂。
二、材料要真实。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内容的。要善于从生活积累材料,这样才能有事可写。而只有材料是真实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文章就会有生命力。
三、要选择典型的材料。即事件不能太多,要做到以一代百,以少胜多,以小见大。
四、要选择新颖而有意义的材料。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写,才能写出新意来。
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棋。新颖而能很好凸现中心主题的题材,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于选材是这样要求的:“题材新颖,真实可信,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但在现实的写作实践中,很多同学往往不能很好地体现《标准》的要求,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请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点:
1.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殊不知,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必须合乎情理,必须源于生活,漫无边际的“瞎想”是无法体现作文要求的。
2.材料平庸,内容雷同。
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交往,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总是令人感到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
3.选材游离于中心之外,偏离主旨。
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比如,根据“感恩教育要加强”这个中心,如果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但如果一味地去罗列坦然接受他人的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题。
4.原样照搬,不加裁剪。
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部分,主题淹没,拉杂无序。有些同学图省事,不动脑筋,照搬照抄作文材料,或者是干脆将平时见到过的作文素材直接放到新的文章来,又或者把自己平时写过的文章,不论是否与考试话题想切合,一概“拿来主义”,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选用材料的方法:
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的,具体可依照下面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
1.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
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老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选材要敢于表现。但在实际的作文过程中,许多同学为选材而犯愁,他们大多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调,没什么可写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同学人为的缩小了选材的范围,而把选材的方向圈定在能体现主题积极向上的大事上,他们认为凡作文,必写高尚崇高,一定要写出积极的意义和向上的精神,因而他们的作文总是排斥自我的,排斥心灵的参与和情感的宣泄。
“真情的呼唤”的作文:当老板的爸爸与手下打工妹产生恋情,含辛茹苦的妈妈佯装不知真相而忍辱维持着家庭完全是为了“我”的成长能有一个正常的环境,但终于爱我的爸爸提出了与妈妈离婚的要求,万分悲痛的妈妈在无奈中向爸爸提出一个要求:为了让处在升学重压下的儿子能安心学习,向儿子隐瞒离婚的实情,于是他们瞒着我离了婚,还假装维持着过去的关系,知道事实真相的“我”不忍戳破事实的真相,心底滚动着的是一腔真情的渴望,它在遥远的地方呼唤,呼唤再拥有一个真正的家!最真的情也许就包裹在你不愿或不敢示人的事情里。其实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都装着这样的“感人”、“美丽”和“真实”,只是出于某种顾虑将它深埋于心,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勇气冲破自己设定的心理防线,勇敢的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作文装上一个秘密,写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种苦闷,——我们是可以寻找到浸透情感,足以感人的素材的,从而使作文具有感人的力量。
同样是一篇写家庭生活的作文里,另一个同学叙写的是这样一件事:开租车的妈妈瞒着爸爸为即将升入高中的“我”积攒了一笔钱,但赌钱成癖的爸爸发现并很快输掉了这笔血汗钱,一向逆来顺受的妈妈终于愤怒了,在那个晚上与爸爸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失去理智的爸爸把妈妈打得遍体鳞伤,并且迁怒于“我”,撕毁了“我”的课本,砸碎了挂在墙上的与妈妈的合影像,一记重重的耳光,疼在脸上,更痛在心上,也粉碎了“我”所有的美好幻想„„不必再叙述,沉重的事情道出的是来自心底的痛苦与苦闷,由此产生的渴望和呼唤也当然是发自肺腑的。作文需要这样勇敢的选材和大胆的表现。
2.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
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以“20年后的我”为题,全班60名同学,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等。这显然落入了选材庸俗的窠臼。有一位同学则以一位水利专家为人们寻找淡水四处奔波,从而唤起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危机意识。这样写就深刻多了。选材要新,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颖。
3.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4.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
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5.把想像的情景写下来。人的思想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你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请出未来世界里的人,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让他们登台唱戏或你去往他们那里神游一番,也是一种创新之举。
6.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
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7.选材的角度要小。
小巧的材料往往就是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因而显得异常精致。
可是,我们很多同学在作文时,往往喜欢犯这样一些毛病:让他们写长江,他们必然溯源到江头,飘流至江尾,浩浩荡荡三千里;让他们写长城,他们就会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巍巍峨峨半壁江山。如此贪多求全、贪大求圆,是作文一大忌。
8.选材要兼顾细节。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俗语云“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选材时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明显。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真诚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从而深深打动了阅卷教师。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老师9.善用课本中的材料。
教材上的内容我们一般记得准,理解得透,中考作文中若能巧妙借用课本材料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给人意外的惊喜。
湖南长沙中考满分作文《走进桃花源》,就善于运用课文《桃花源记》中的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把桃花源人想象成外星人的后裔,他们为了逃避星球大战,逃到桃花源隐居起来。后闯进渔人,因担心渔人泄密,又登上飞船消失在蔚蓝的天空中。
鲁迅说,孔乙己的“科举梦”永远不会“圆”,而2004年满分作文之一《梦“圆”破庙》的作者偏说,孔乙己梦“圆”破庙。文中的孔乙己、咸亨酒店的长衫主顾、掌柜、丁举人等人物形象和鲁迅笔下的一点都没走样,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编故事的能力。作者将课本中的人物巧妙地编织进了自己的文章,真是活学活用,而且用得恰到好处。
另外如《孙权劝学》、《愿做罗布泊的胡杨》、《阿Q新传》等都是成功借鉴课本进行写作的范例。
10.利用你的阅读储备。
安徽省中考作文曾经提供了一封傅雷家书,从材料中考生不难发现命题者的意图:要注重生活中的小事。其中满分作文《当项羽遇上孔明》中,先简笔介绍二人,然后安排他们豪忆往昔的对话。巧笔过渡后,用二人独白的形式现身说法地揭示了蕴藏于生活中的哲理: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要慎言行。文章的素材信手拈来,借用古今历史文化名人及事迹来论证主题思想。可见,平时知识的积累对写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江苏高考蒋昕捷同学以《赤兔之死》一举成名,就是得益于他平时的阅读积累。据说,他上小学时,便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他酷爱书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
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厚积薄发,一篇文章背后却是深厚的阅读积淀。
相反,我们不少同学写“坚韧”就想到张海迪,写“诚信”就用狼来了的故事,大家千篇一律,怎不令人生厌。文章本来就要传达新信息,你说的大家都知道,你思考的大家都思考了千百遍,文章怎能给人新鲜感呢?
如: 岁月如画,生活如诗。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请以“那是一首诗”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要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确定写作内容。我们动笔前,最关键的就是给“那”确定一个具体的指代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指代某一时间段。如“童年是一首诗”“初三是一首诗”“春天是一首诗”等。
(2)指代某一地点。如“故乡是一首诗”“308寝室是一首诗”“清晨的校园是一首诗”等。
(3)指代人物情感。如“父爱是一首诗”“奶奶的唠叨是一首诗”“师恩是一首诗”等
(4)指代某事物。如“那片竹林是一首诗”“大自然是一首诗”“那微黄的灯光是一首诗”等。
总而言之,作文选材要新颖,要独到,要具备生活的气息,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什么样的素材叫新颖?王蒙说过,就是“亏他想得出!”其实,我们只要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真正地用心去搜集属于我们自己的素材,真正写作只有我们自己才有过的生活体验,而不是每一次都东拼西凑、疲于应付的话,我们总能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优秀作品来,这样的文章,别人偷不走,用不成,是我们在将来的考场上真正能够克敌制胜的法宝。
第五篇:作文指导《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
作文指导《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
首先澄清一个观点: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没有了记叙文这种提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粤教版主编陈佳民先生把文体划为三大类:文学类、实用类和论述类。
文学类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剧本)和影视文学;
实用类包括新闻、传记、调查报告、科学小品、应用文;
论述类包括时评、短评、书评、学术论文、杂文。
他的这一划分标准,已经得到教育部有关方面认可,并且已经体现在2007年高考的语文考试大纲之中。
那么,按照这一标准,传统的所谓“记叙文”,其实包括了小说,散文中的写人纪事散文;新闻中的报道、特写和报告文学,传记等。在教学实践中,“记叙文”多指写人纪事的散文(可虚构)和新闻传记(非虚构类)。为了表述上的便利,本人将这些体裁称之为“叙述类”的文章。
明确了这一点,然后再来说它们的立意和选材。
一、叙述类文章的立意
(一)“立意”释义
我认为,老师应该向学生讲清楚,何谓“立意”。《现代汉语词典》将“立意”解释为“命意”。我觉得,这个解释显然过于简单。本人认为:“立”是动词,指的是“从诸多对象中加以甄选然后确定”,“意”是“出自作者内心的意思或意愿”。由此,“立意”就是“根据作文题目确定文章主旨或中心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从看到作文题目开始,在审题和构思的过程中完成。构思完毕,立意也应结束。
立意,是指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决定了写什么,接着就要考虑:通过写这个内容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文章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情感或道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一篇文章写什么,不写什么;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当略以及顺序如何安排,前后怎样照应等,都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中学生作文,在中心思想方面应该做到明确、集中,如有可能,再争取有点深度,有点新意。
(二)“意”之种种
一篇学生作文,以什么为意,“意”到底有多少?可供中学生选择的范围有多大?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十几年。
2003年,本人在执教《荷塘月色》的时候,似乎悟到了作文的主旨之种类。我认为:在作文中,可以写自己的“五识”和“七情”。五识是眼、耳、鼻、舌、身,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综而言之,作文的“意”,可以是学生的感觉、感受、情绪、认识和感悟。
为什么这样说?受启发于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是写什么的,我认为,就是写朱先生的情绪的;什么样的情绪?非常复杂,难以言说、难以排解的情绪。“心里颇不宁静”者也。不能对父母说,朱先生当时已经为人父;不能对同事讲,那是“白天里”面对的人;不能对妻子讲,“妻已熟睡好久了”。积郁在心,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文人的习性,使他只能诉诸文字,通过文字来排解他内心深重的无奈和苦闷,“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所以,学生作文立意的范围还是比较宽阔的,即使是自己的情绪——或者心境——也可以写,关键在于怎么写,也就是表达。表达非常重要!表达中的体裁选择,至今没有引起国内写作界予以足够的重视;语言也非常重要,对于广东的考生来说,尤其如此。
(三)怎样立意
对于学生来说,价值最大的,是就一个具体的作文题目来说,应该怎样立意。因为,在真正作文的时候,立意还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立意是否准确;这是切题与否的问题;立意层次高低;这是文章的主旨深刻与否的问题;立意价值大小;这是文章的导向性问题。
1。在立意的时候,就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不偏不倚求“准确”
立意首先要“破题”,破题首先要考虑“准确”。所谓准确,就是指文章的主题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高考作文把这一检查目标定为四个等级: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我们要力争符合,朝切合题意努力。
例如:2006年上海卷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这是一个适合写叙述类文章的题目。有人评价说:这是2006年高考全部作文题中最有“小资情调”的一个,也最易写出真情实感的一个。题目的要点是“想”,写作的范围是“我握你的手”。这个“我”应该是作者自己,按照传统观点;或者是文章中的第一人称者。“你”是对方,被握的对象。
“我”为什么“想”握你的手呢,可能因为感激,也可能因为化解。选择一个角度,就可以破题立意了。
(2)比较琢磨求“深刻”
一篇文章光是做到立意准确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得分的高低与立意的高低是紧密相连的。就考场作文而言,多数考生都能做到立意准确,但是,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就很少了。因此,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立意的深刻性上下功夫。
2006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雕刻心中的天使》,此题可发挥的方向不太多,美学要求比较高,也可以写叙述类文章。题目的要点是“雕刻”,对象是“天使”,写作的范围是“心中”。那么,“雕刻”就是打磨、塑造,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打磨自己,也可以雕刻他人;“雕刻”还包含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天使”定是美丽的、美好的、善良的、可爱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心中美好圣洁的行象作为题材,从“白衣天使”、“洪战辉”等生活中的英雄到“超女”、“哈利•波特”等娱乐、小说人物,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平凡人。“心中”则表明其价值或重要性,是心里的不是眼里的,是发自内心的。
(3)自信泛爱求“积极”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很多问题答案都不止一个。然而,多元化是有条件的,多样化是有前提的。作文之自行立意,也并非写什么都可以。譬如《红楼梦》中写林黛玉,作者写她尖刻、爱哭泣、耍小性子,但是,曹雪芹先生决不写她如厕。难道只有刘姥姥才需要释放内存,林黛玉就不需要吗?非也。不美也。写刘姥姥如厕可,写林妹妹如厕则大不雅。同理可证,作文无论写什么,都要积极向上,都要健康乐观,喻人以事,晓人以理,动人以情;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不可以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映偏激的思想。
从阅卷情况来看,立意完全不正确的作文是很少的,问题主要出在立意“片面、偏激、消极”等方面。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
(4)匠心独运求“新颖”
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一定要考虑到针对性和社会性。
2.怎样立意,方法有三
(1)认真审题,琢磨题意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命题者一定有一个预定的最为确切的主旨,或者写作角度。考生要努力从题目当中看出来。如果能够体会到命题者的考察角度或意图,立意自然不在话下。
(2)结合材料,确定中心
选材的时候,一定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考究,深入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有没有写的价值。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能发现几种不同的思想意义。例如: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个外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过来,年轻学生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新生于是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年轻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各自走去。几天之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年轻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请根据上述材料,拟一个作文题目。
这个材料,如果满足于就事论事,做表面文章,可以命为:《助人为乐》、《一诺千金》、《长者风范》等。
稍稍挖掘一下,则可拟题为:《开学第一课》、《北大第一课》、《人间自有真情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
如果再深一层,则可以拟为:《己之所欲,巧施于人》、《可敬的赤子之心》、《质朴无华见纯真》、《自然心——最高的境界》、《金子般的平常心》、《呼唤平等与博爱》,旨在赞颂季羡林先生,平凡中的伟大是真正的伟大。
发现的角度多了,从中确定一种。选择的标准,首先看自己对哪—点更有体会,更有可说;在同样有体会、有话说的情况下,再比较一下哪一点更“有点深度,有点新意”。切记:不要片面追求“立意深刻、新颖”。
为了将中心思想表现得更明确、更集中,在写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中心的地方—定要详写,从而使中心思想自然流露出来。
(3)发散思维,多种角度
其一、多维立意
所谓多维立意,指的是思考客观对象时,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思考,从而决定自己文章的主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观察者,可能因为所站角度不同,看到的特点有异,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尽相同。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努力将这些不同的判断归结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一,作为文章的主旨。
其二、融旨于物
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的主旨。这种立意方法常常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以显示深远的寓意。借某事物寄情托志,是“融旨于物”的主要特征。如2006年北京市高考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作。一考生以《冰糖葫芦》为题,借“冰糖
葫芦”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写法摆脱了常规写法的单调乏味,当然趣味盎然。
其三、反用其意
指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使读者耳目一新,收到好的艺术效果。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这是立意创新的关键。摆脱思维定势,多逆向思维。我们要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记叙对象,能写出前人所不曾有的理解,这就是立意上的推陈出新。比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乌江亭》,“这位考生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以„诚信‟为中心,深入探究人性的善恶美丑,阐述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这种不拘前人旧说,用充满思辩色彩的严密推理得出的结论,表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科学的创新精神”。
确立文章的主旨以后,也就是完成了立意的工作,在动笔作文之前,还要做一件工作:用一句话把本文的主旨——或者中心(思想)——概括出来,以此来选材,确定文章结构,选择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
二、叙述类文章的选材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就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基础等级中的“内容充实”就是对文章材料的质量的要求,即选材的要求。
(一)什么是作文的材料
凡可用于文章写作的客观事物和事理,统称为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材就是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运用并组织材料。没有材料,就等于最先进的计算机没有任何可供处理的数据,即使观点再新颖、正确,也会因空洞无物而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作文材料的来源
材料最好能是亲身经历的,那样富有真情实感。但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生体验”,所以,关键在于“积累”,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1.课本上的事例和事理。要经常温故知新,归纳整理。不要抱着金碗讨饭。
2.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思考和提炼。这些事例由于是“亲历”的,往往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
3.听广播、看电视、读报刊杂志,做有心人,善于收集。
4.同学之间的交谈和作文,有不少是值得借鉴的材料。
5.老师平常讲课、谈话所引事例。
6.试卷中的材料往往会成为写作的触发点。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就由作文题目中的寓言材料,一下子联想到与“诚信”相关的吕布和关羽形象,巧妙地构思了“赤兔之死”,写出了人人称道的佳作。
(三)选择材料的方法
如同产品制造的优劣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一样,一篇叙述类文章写作的成败好坏,也常常取决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事物的观察、体验、了解和掌握的程度。作者掌握的材料,能否成为文章中的有用部分,关键在于选择和取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
选择材料,贵在一个“严”字,即如鲁迅所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茅盾提出选材要“像关卡的税吏似的百般挑剔”,这“百般挑剔”体现了选材的基本原则。
1.围绕和突出主题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一定要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
2.真实性和典型性
“真实”就是要求材料符合实际,符合生活的逻辑;“典型”指材料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代表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叙述类文章的选材与论述类的选材有不同的特点。叙述类的文章选材不一定非得选用那些惊人的“大事”,往往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同样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此所谓“滴水也能见太阳的光辉”。如《琐忆》、《一件难忘的衬衫》均为“小事”,却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境界,突出了主题。
3.新颖而又生动
“新颖”就是采用别人文中未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材料,或是对旧材料能从新的角度加以分析,挖掘新的含义。这样才能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使人耳目一新。“生动”就是材料要有时代气息,有意味,有可读性。新颖的事物能吸引人,作文尤其如此。从阅卷场上的反馈的信息来看,考生作文选材陈旧的情况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所以如此,可能是没有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
要做到这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选材以今以中为主,尽量从生活中选择紧跟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现实问题的事例。这些事例总是新颖的,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选取古代或外国的材料,要选择那些历久弥新、洋为中用的事例,因为回归古典(如《薛宝钗魂断大观园》)、借鉴西方也是新颖生动的重要途径。其
二、要善于把握角度,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那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新鲜生动的材料。
如2002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月若有情月长吟》,作者编写了一个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故事,切合题意。故事以“我”为母亲治病筹钱作线索展开,通过“我”选择送迷路小孩回家,感化了王医生,使其选择了为“我”妈治病的事,表现了“友爱比金钱更可贵”的主题,较好地反映了社会风貌。整个故事设置在月光下展开。开头写月景,为“心急如焚”作反衬。中间写月景,为“我坚信人间真情在”的美好心灵作映衬。卒章写月景,为深化主题,为抒发情怀大放异彩。再回味文章的标题,令人觉得意境深远。
4.选取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
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作文要有当代意识
白居易曾经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但时至今日,脱离或远离现实仍旧是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许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既不关心政治,也不关心社会,还不读名著名篇。因此,写出的文章材料陈旧,观点无新意,毫无时代感。学生作文确立当代意识,已是当务之急。
1.确立写作目的的当代意识
学生作文的主要读者是老师,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希望看到考生对现实的态度,听到考生对时代发出的声音。如果学生作文时没有当代意识,文章就会缺少针对性,文章质量可想而知。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虽取材三国,但服务于当前的“诚信”这一话题,作者表达的正是“人无信不立”这一对现实很有意义的思想观点。
2.立意要有当代意识
于漪老师在谈当前中学生作文时,曾经指出,现在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钙”现象。学生作文暴露出不关心他人,不关心社会的共同弱点。“缺钙”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思想的贫乏,对当前世界的冷漠,无法把握,对自身的缺乏必要的观察洞照。
人文精神,伟大的悲天悯人的气度和对国家、对民族的无限热情与热爱,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的,这些精神应该成为中学生作文立意时的坚实基座。学生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锤炼自己的思想,在内心真正确立起一种当代意识。只有这样,学生作文立意才能由正确,逐步向新奇、深刻、高远方向发展。比如,关于腐败,“反腐”和“防腐”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就不尽相同,“防腐”这个立意就比“反腐”更胜一筹。
3.选材紧扣时代脉搏
美酒,越陈越好,“材料”则越是贴近当前生活,越是离现实生活近,就越能吸引读者。新鲜的材料永远是我们写作时的首选。
作文的新鲜材料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阅读中来。听广播、看报纸、看电视新闻等,都是学生了解社会,获取写作素材的好途径。《中国青年报》辟有“冰点时评”、“教育时评”、“经济时评”、“求实篇”等多个栏目,这些栏目的文章往往紧扣当前发生的某些事情进行评论,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常读常看,不仅能积累材料,对提高思想修养也大有裨益。
总之,学生作文时应时时刻刻想着我是当代的人,我在为这个时代的人而写,我写下的东西必须要具有一种“当代意识”,要有针对性。
作文如“为学”,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如果我们能按照鲁迅先生所讲过的“要多看、多想、多读、多写”,把作文写好,大约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