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管理专业优秀学位论文范例3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侨兴小学创办“农业科普教育”特色建设的设计
姓
名:xxx 指导教师:xxx 专
业:教育管理专业 年
级:xxx 层 次:xxx 学习中心:xxx学习中心 完成时间:xxxx年 xx月xx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侨兴小学创办 “农业科普教育”特色建设的设计
[摘 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创办特色学校或办出学校特色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所谓的办学特色,应该是办学思想的特色,应该是在学校鲜明而独特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建构的学校文化管理的体系,建构的促进学校进步与发展的学校教育哲学系统。[关键词] 特色 特色学校 农业科普 教育
一、什么是办学特色?
什么是办学特色?我在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看到“第一是特色,第二是特色,第三还是特色。特色才是你与众不同之所在,才是你超越其他校长之所在,才是你鹤立鸡群之所在。”“有特色、有风格、才能有风采、才能有地位。”这些文字好像印在了我的脑子里,在实践的感悟中解读它。我认为,所谓的办学特色,应该是办学思想的特色,应该是在学校鲜明而独特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建构的学校文化管理的体系,建构的促进学校进步与发展的学校教育哲学系统。像众多学校搞的“绘画”、“剪纸”、“合唱”等等,这只能说是学校的办学特点,因为这还只是一种方式方法的采用与变化,而不是一种思想的变革与应用。
二、创办特色学校的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创办特色学校或办出学校特色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纲要》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办出各自特色。那如何选定学校的特色目标呢?任何一所学校要想形成特色,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客观地分析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某些“优势”或“强项”,并发挥这些“优势”或利用这些“强项”形成迁移或辐射,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特色,并以此促成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化。专家指出:当一所学校、一位校长真正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时,就是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的启动。学校特色的构建,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脱离实际地贴上一个特色的标签。办学特色的构建需要了解社会、时代的要求,遵循科学原理,结合学校的实际及发展状况,依此确立学校的努力方向,逐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侨兴小学学校概况
南沙区侨兴小学(原珠江第二小学)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珠江管理区,在学校1000米半径范围内,分布着产业工人居住区、国际汽车产业园、滨海房地产区和拆迁居民安置区,是一间原属于企业办学的公办小学,占地面积19517平方米,建筑面积1979.2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62.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6平方米,学校边的一纵一横的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贯通南北的凤凰大道在学校东面180米处通过,使其拥有便捷完善的交通网络。校园绿化率为50%,绿草如茵,是一个环境优雅,教书育人的好地方,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
四、创办以“农业科普教育”为特色的条件
校外:学校拥有珠江管理区科协200亩科普教育基地的活动权,在科普教育基地内,具有完善的活动设施和农业科普教学人员。校内:拥有3000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发展劳动科教,自然科研实践的教育活动等拥有先天的优越条件;再者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教育普遍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珠江第二小学作为农村小学,把展以农业科技 1 体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和德育工作、开实践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利用珠江管理区科协科普教育基地;校内的劳动实践基地;周边的农田、果园、大棚种植和丰富的农业科技人才等开展以农业科技体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通过集体体验、自我体验、换位体验和模拟体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少年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等方面,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体验教育是针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一个新命题,有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而珠江第二小学充分结合农村实际,利用体验教育理论,开展以农业科技体验教育为主渠道,通过学生乐于接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并以主人身份参与的农业实践活动,获得真实的体验,把劳动和做人做事道理转化为内在品质,把德育目标内化为基本素质,在实践与体验中,使自己的道德观念逐步成熟起来。从根本解决了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的不足,提高德育实效,推进素质教育。从2004年开始,学校立足本地资源,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和学校所拥有的劳动实践基地,学生的家庭环境,发展劳动科教、自然科研实践已有一定的基础。构建了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普教育。
五、创办农业科普教育的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立足本地资源,充分利用科协教育基地和学校农业科普实践基地以及七涌的社区农业科普园地等土地资源。
(二)师资力量
1、聘请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蔡美露同志作为农业推广指导员,每年为学生开展农业科普知识讲座。
2、聘请农业科普园农艺师梁丽萍同志作为农业科普实践活动指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农业科普实际教育活动,带领师生在农业科普园种植、试验、进行培训等各项教育活动。
3、聘请香港鱼农协会专家洪万龙同志为学校师生进行农作物的土壤元素,填料的分析和经济作物的病虫害处理等培训。
4、请本社区队长、农民为学生进行种植示范。
六、开展农业科普教育的操作模式
(一)以农业科技体验教育为主渠道,丰富知识和经验
1、科普园中体验农业生产活动 学生通过在科普园的体验活动,能深入了解劳动人民的艰苦,在群体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农艺师和指导员的讲解中了解土壤、气候、水份、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了解生态、主体农业基础,科学灌溉等知识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探究协作精神,深切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动手过程中,学生们直接参与各项科技栽培项目的体验,从中学到如何运用土壤的13元素对作物的生长期的作用,用滴灌作物合理用水用肥,认识作物机械伤,蜂伤雪伤等作物五大伤和如何防治的方法,科学运用对作物产量、质量的重要性等,同时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高
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德。让学生在农业科技体验过程中掌握更多生活素材,在学习生活中有物有感,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教育。
以下是本校学生在本校科普实践基地种植樱桃蕃茄的过程:(1)、首先是梁丽萍农艺师为师生讲解注意事项:
①、栽培季节。樱桃西红柿栽培季节与普通西红柿相似。露地栽培,春播可在2月份保护地育苗,4月下旬终霜后定植,6月中、下旬进入采收期。秋播可在7月份育苗,8月定植,10月开始采收。保护地栽培可适当提早或延后栽培。
②、樱桃番茄忌与黄瓜间作。严格说,茄果类蔬菜都忌与黄瓜间作,因为两者之间非常容易串病虫害。也就是说,如果黄瓜生了某种虫,那么这种虫容易传给樱桃番茄。
③、整枝问题。现在的品种一般都是非常优良的,因此其产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样会使得果实和枝条过剩,影响单个果实的质量。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剪掉枝条和部分果实。
④、支架搭建。目前有的樱桃番茄品种,高度一般都是超过1.5m。加上其上果实非常的多,所以需要搭建支架,以支持其直立生长。提高产量和延长寿命。
⑤、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灰霉病等。防治方法: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4年轮作。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每7—10天喷药1次,连喷4—5次。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50%避蚜雾2000—3000倍液防治。
(2)、在梁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苗床准备。育苗床选在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地块,选肥沃田园上掺入40%—50%腐熟有机肥,每立方米营养土中混入过磷酸钙1公斤,草木灰5—10公斤,混合后过筛,铺干育苗床上。
(3)、种子处理。樱桃西红柿的病害多由种子带菌传播,因此播前要进行种子消毒。为防治病毒病的发生,生产上多用磷酸三钠消毒。方法为:先用清水湿润种子,用纱布包好,放于10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15—20分钟,取出种子包,用温毛巾包好放于28℃处催芽。催芽期间每天冲洗种子1次,约3—4天当1/2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播种。育苗床先浇水,早春播种时浇水可适当小些,夏天播种育苗床要灌足水,待水渗下后均匀撒种,再覆1厘米过筛土。每平方米育苗床用种3—5克,每亩定植面积需6—8平方米育苗床。
(5)、幼苗管理。早春育苗应注意保温,出苗前苗床地温控制在25—30℃。夏季育苗应防雨、降温。当大部分种子出苗后要及时降温,温度控制在白天20℃、晚上12℃—15℃当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时分苗。⑤分苗。早春温度渐高,分苗床一般不用铺地热线。早春分苗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采用暗水栽的方法,先开沟,再浇水,待水渗下后放苗、埋土。埋好后表面看不到泥水。株行距10×10厘米。夏季分苗在傍晚或阴天进行,方法同早春分苗。株行距10×10厘米。栽后灌水,畦上遮阳,待缓苗后去掉覆盖物。分苗床温度在缓苗前白天25℃—28℃,晚上15℃—18℃;缓苗后白天20℃—25℃,晚上13℃—15℃。早春不浇水,夏天分苗床经常浇水。幼苗长至8片真叶时定植。
(6)、定植。先整地,结合深翻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n、p、k三元复合肥2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平地后做150厘米宽平畦(若早春扣地膜则做高10厘米、畦面宽50—60厘米小高畦)。平畦每畦定植3行,小高畦每畦定植1行。株距20—30厘米,每亩定植4500—6000株。扣地膜的先整畦铺膜,然后按株距打定植穴定植,定植深度以子叶距地面1厘米为度。
经过以上步骤后学生进行田间管理和每周记录生长状况到最后采收
2、创建“特色中队”活动
各中队定期刊出了有关农业科普知识的黑板报、农业科技想象画、农业科技手抄报、农业科技活动剪影;做好中队教室富有农业科技氛围、特色的布置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 “以农业科普知识为主题中队会”、小型农业科技类竞赛、争当班级“农业科技之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队员逐步树立“今天我学农,明天我兴农”情感。
3、开展全校性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 在农业科技体验活动中,应充分发挥雏鹰争章活动的作用,把农业科技活动与雏鹰争章活动进行优化整合,开展以农业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争章辅导和争章活动。设置的章目主要有:“生物章”,开展动物的养殖、农作物的种植以及各样探索实验等内容;“环保章”,关注环保问题,对水、空气等环境污染进行考查,提出科学的治理方法,并开展宣传活动等;“实验章”,熟练掌握常识课本的实验技能,开展以农业科技有关的实验;“科普写作章”,广泛阅读农业科普读物,收集农业科技信息,创作科普童话、寓言、农业科技金点子、科普读后感等;“科普文艺章”,朗诵农业科学儿歌,说科学相声、演科学小品、绘农业科技想象画等科普文艺宣传活动;“小发明章”,在掌握农业知识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农业技术的点 3 子。在争章过程中,本着从实际出发,调整“雏鹰争章”的要求,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学生群体中的层次性,使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从成功走向成功。
4、举办学校大型的“农业科技节”活动 为了形成浓厚的学科学的气氛,造成一个蓬勃开展农业科技活动的局面,充分展示师生的工作成果,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我校举办了大型的“农业科技节”活动,活动的内容包括:“农业科技实践基地”成果展示、农业科技专题班队会、农业科技主题手抄报展、农业科技小论文展、农业科技活动课,农业科技金点子征集、农业科技想象画,观看科技影片,以农技为主题的文艺汇演,等等。科技节使我校进一步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应用学科的浓厚氛围。
5、举行“爱科学活动周”、“爱科学活动月”
开展“爱科学活动周”、“爱科学活动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集中的紧扣主题,开展活动。它是我校开展农业科技体验教育的一条较好的途径,我校充分结合时事、结合实际开展“爱科学活动周”和“爱科学活动月”活动。如我们开展了“爱鸟周”、“爱蛙日”、“植树护林周”等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农、学农、兴农”的情感。
(二)以社区农业科技体验教育为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以少年农校为载体,开展贯通校内外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成立“少年农校”,下属病虫害研究、饲养研究、农作物栽培研究、花木栽培研究、土壤研究、农业气象”等下属机构。以“少年农校”作为实施“农业科技体验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贯通校内外的综合实践活动。“少年农校”每个机构都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指导,各机构单位在指导师的指导下,在校内外农业体验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小课题研究和参观调查,加强对农业科技的体验,形成对农业科技的全新认识。通过小课题研究,产生农业科技的新发现,最后写出小课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如《玉米栽种密度的对比实验》、《蒲瓜的观察报告》、《棚室香蕉增产的几项措施》、《大棚黄瓜病害防治》《走进番石榴基地》。学生还根据研究,提出自己创造性的观点,写出科技金点子,如《神奇的番石榴》、《吸虫器》、《听话的果树》、《新型的植物施肥器》等等。
此外,我校还利用“少年农校”这一个少先队社团开展一系列活动,开设农业科技选修课,让学生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学会农业科技小课题研究方法、调查方法;组织成员到社会中去参观考察,写调查报告;开展科普知识宣传,通过开展“科技兴农”的系列活动,向学校周边的村民宣传有关农业科学知识,形成“小手拉大手,共创新农业”的新风尚;组织科普文艺活动、科技艺术节、农业科技活动周,让队员通过朗读科学儿歌,画科普图画,参加科普文艺演出,出科普内容的手抄报等,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发动,培养爱科学的志趣。
2、建立校内外农业科技体验基地
我校开辟了校内“红领巾农业科技体验教育基地”,在基地里种植了西葫芦、板栗南瓜、黑玉米、黄玉米、黄瓜、草莓、樱桃蕃茄等一系列的蔬菜和水果,饲养了鸽子、肉兔。通过亲自种植、饲养,进一步认识了水果、蔬菜的成长过程和家畜的生性特点,学习了实际本领,培养了实践能力。我校除了建立学校自己的实践研究基地,还到社会上寻找一些规模较大的含有一定农业科技成分的农场、果园、农田、养殖场,做为我校的校外体验教育活动基地,如七冲的龙珠新村的果园。还聘请社区的有经验的农民为辅导员,请他们为学生讲解农业科技知识,为学生解答农业科技方面的问题,还请他们指导队员开展种植、养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活、生长习性,使学生会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对农业科技的体验。学习到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为提高科技素质奠定基础。
3、创建“绿色童年十个一”的体验教育工程
农业科技体验教育丰富的活动、深入的体验,必将为学生会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留下“绿色童年”的回忆,基于该活动对儿童具有深远教育意义,我们提出了创建队员“绿色童年 十个一”的体验教育工程。该活动的十个“一”活动具体为:
(1)种一样农作物
(2)读一本科技书刊、画册
(3)看一次农业科技电影、录像或电视节目(4)观察记叙一个农业科技自然现象(5)写篇农业科技小论文(6)提一个农业科技小建议(7)给家庭选一项致富技术(8)听一次科学报告会(9)栽一盆喜欢的花卉(10)搞一件农技小发明
4、开展农业科技“小手拉大手”活动
由于部分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在科技农业、效益农业方面缺乏经验知识,为此,我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把农技知识带回家”等活动,该活动主要是学生会把平时的调查实验的过程中得出来的农业知识通过传单、社区板报等形式向社区做宣传,把农业科技知识带回家中与家长进行交流,活动中《黄瓜病虫害的防治》、《黄瓜增产的几项措施》、《黄瓜酸霉病的防治》《土壤酸碱性的测定》等研究报告,十分受群众和队员家长的欢迎,为周边农业科技种植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三)以家庭农业科技体验教育为有效补充形成教育合力
1、深入家庭农业实践,体验农业科技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深刻,持续的时间也长,开展农业科技体验教育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教育的功能、途径和方法与学校的教育不尽相同,教师无法代替家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因素是农业科技体验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家庭,在他们的家庭中有着丰富的农业科技经验和农业科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会参与家庭农业实践,可以弥补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时间上、程度上的不足。因此,我们给学生会每人布置一些家庭方面的实践作业,参与家庭农业实践,帮助家长解决一些浅显的农业科技问题,这样,一者可以让队员有更为充分的农业科技体验,二者可以减轻家长的劳动力方面的负担。
2、观看农业科技电视节目,体验最新农业科技 在队员体验最新农业科技方面,除了上面讲到的阅读课外科普读物外,还鼓励学生看一些科技教育的电视栏目,这是一条学生会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途径。如今的电视对儿童科普教育都十分重视,创办了丰富的科普教育栏目,如中央电视台—7(军事、少儿、农业频道)的“致富经”、“科技信息”,中央电视台—10的“科技博览”等等,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3、通过家长连谊会、家访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连谊会是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家访是联系队员家长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家长连谊会、家访的作用,对开展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在开展活动的过程当中,时刻与家长、社会保持联系,通过下发《农业科技体验教育课题研究家长交流函》,开展家访活动,充分听取家长对活动的意见或建议,同心同德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出力。其中,对于家访该项工作,我校把它列入《教师量化考核》中,并作为重要的内容,确保家访活动深入、持续、有效的开展。家长连谊会在农业科技活动的规划、部署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帮助。
七、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提出改善措施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农业知识有所增加、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但是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5
1、在活动过程中突破口找得不够准。学生参与活动的实践多,理论知识少,无法深入挖掘学生的探索能力。
2、校本课程的编写没有横向相连、内容松散。
3、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校本培训力度不够。
4、在活动中与其它学科联系不足,未能有机结合、互相推进。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继续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活动中找准突破口,优化各种活动,多开展农业科普理论课程,使学生以理论联系实践。开发学生的横向及纵向思维,加强学生自我的总结及分析能力。
2、继续完善校本教材,深化校本课程,请专家指导并参与教材的编写。
3、加强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学会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开放性课程。
4、与其它学科有机整合,特别是与科学、综合实践等科目的紧密结合,互相推进。
参考文献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黄尧:《成人教育卷—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第一章第三节
崔允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版 赵勇:《体验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版
朱纪华:《现代小学科技教育》,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版
第二篇: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
第三篇:学位论文(本站推荐)
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9.产业集群及其相关问题研究10.**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11.对**省融入**经济圈的思考12.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13.**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定位研究14.**省专业化产业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15.**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方式研究16.**省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17.**省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式研究18.**省经济融入长三角的对策研究19.**省产业孵化器的现状研究
20.**省工业园区和传统专业化产业区的比较研究21.**省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三.产业经济学: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环境构建2.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3.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问题4.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融资问题5.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问题6.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难题及对策研究
7.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8.从电力严重短缺看基础性产业的市场化改革9.从电力短缺看基础性产业超前建设的必要性10.基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超前建设程度的研究11.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与路径12.“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发展研究13.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14.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
15.专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及其创新转型17.中小企业集群组织结构研究18.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研究19.论我国医药价格形成机制20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管制政策21.我国电信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22.医疗服务市场化与医疗体制改革23.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24.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机制研究
25.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包括水价、管理体制等)26.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研究27.**省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问题28.矿业安全问题研究29.目前我国煤、电价格冲突问题研究四.流通经济学:1.现代流通方式研究
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16.生态经济研究
17.我国建立期货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8.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与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比较研究19.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0.经济“软实力”的内涵与打造21.城乡贫困问题研究22.教育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3.企业成长与企业战略24.“**省模式”研究的回顾25.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研究26. 中国农业产业化研究27. 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研究28. 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29. 中国投资管制体制改革研究30. 民工与劳动力流动31.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32. 民工慌问题33. 中国医疗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编辑:糜文静)34. 劳动者权益保护35. 中国养老社会保险体制改革36. 社会诚信与经济发展37.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38. 国有企业改革39.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40.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42.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原因、影响与调整43.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44. 中国当前居民消费不
足的成因与对策45. 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与管制4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47. 中国现阶段经济中的垄断与反垄断研究48.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49. 反垄断法与行政垄断5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各个行业的影响
51. 地方保护主义52. 中国未来的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53. 行业垄断问题
54. 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55. 跨国公司56. 拉美经济发展教训对中国的警示
57. 彩电行业的价格战研究58. 中国居民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研究59.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60. 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61.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比较研究62. 中国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63. 1990年以来国际上企业并购浪潮64. 中国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65. 论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的影响66.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67. 法治、伦理与市场经济的运行68.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69. 东亚经济奇迹的经验与教训70. 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71. 东亚的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72.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73.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74. 论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75. 评新经济自由主义76. 中国的失业问题77. 评新制度经济学78.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79. 评增长极理论80.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81.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的比较研究82. 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关系83. 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干预理论演变84. 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与进程85. 负的外部性内在化的一般途径86. 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与目前汇率水平
87.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88.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研究89. 绿色
GDP90.中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问题91.对近期物价指数上涨的研究
92.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处置研究93.人民币汇率、对外出口和国际经济关系有关问题94.中国创业投资发展95.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
96.中国资本市场功能有效性检验97.新经济有关问题98.论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99.中部崛起经济发展战略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与进程分享到: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复制 预览普通尺寸(450*500pix)较大尺寸(630*500pix)
今日推荐
37份文档春节回家,快乐出行春节回家必备的十款儿童应用春节期间精品短信春节乘机出行抢票攻略 3781份文档冬季
题目: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绪论1.1研究背景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然而目前农业依然是国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民收入仍然偏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759元,实际增长10.4%。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27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在2003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明确了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2005年1月30日,中央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总结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着重研究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共中央连续两年发出一号文件、召开工作会议,足见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视。但目前在农村经济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论文发展中,资金短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农村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金融水平偏低固然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不高有关,但相关的制度安排、农村金融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快农村发展是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健全支持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农村金融体系尤为重要。如何深化改革,建立真正符合农业和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2 研究思路以及方法
1.2.1研究思路在文章的开始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举证。农村金融现行体系理论上可行的、表面上是完备的,按照这一制度设计,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应该会得到满足。可是从现实来看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呈现出受抑制状态。究竟原因出在哪里,本文分别从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以及非正规金融等方面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随后采用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以及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来说明金融改革在理论上的必要和必然性。文章的最后,根据农村金融结构存在的缺陷,运用相关知识得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1.2.2 研究方法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研究方法,在文章的分析过程中使用规范的究方法,同时结合数据和理论层面的演绎,对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缺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在进行分析后,本文将完善农村金融结构的设计和构想也纳入规范分析之中。同时本文也采取了系统分析的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从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按照事物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文中将农村正式金融整体分为各个部分而加以认识,将农村正式金融分为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三部分,这样就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着重于弄清农村金融各部分在农村金融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以何种方式与其他方面发生制约和转化,并把客观存在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在国
2外获得成功的小额信贷也纳入研究范围,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 农村金融结构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农村金融结构现状我们把农村金融体系划分为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如图1)正式金融主要指法定的金融机构,它主要包括商业性金融(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政策性金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合作性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非正式金融主要是指非法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主之间等直接融资,主要包括个人借贷、合会、钱庄等[11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设计来看,农村金融体系制度设计较为完备:以合作性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为两翼,还有非正式金融的客观存在为补充,全面覆盖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但从现实来看,农村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缺陷。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仍然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户和乡镇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农村经济主体金融需求呈抑制状态。据中国金融年鉴(2006)调查的冀、晋、内蒙105个县域数据得知:截止至2005年初,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67.21亿元,较上年增加428.38亿元,增长了16.87%,比贷款的增长速度快6.96个百分点。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知道农村图1 中国农村金融结构图[11]金融机构在农村组织的存款再投入到农村的比例是逐年减少,农村本来稀缺的资金大量流失[9]。
2.2 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节将从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在国外获得成功的小额信贷分别加以研究,着重于弄清农村金融各部分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何种地位、起何种作用,又以何种方式与其他方面发生制约和转化。
2.2.1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弊病我国唯一的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4月19日,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服务。银行成立以来,在支持粮棉油购销,支持国家扶贫攻坚和农业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1998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贯彻国务院关于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收购资金管理的指示精神,坚持以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为中心,紧紧抓住贷款投放、库存监管和收贷收息等关键环节,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切实加强了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工作,保证了政策性收购资金的及时足额供应,有力地支持了粮棉油收购工作。其成立11年来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广大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面临如下问题制约:
一、资金来源不稳定,负债权益比率过高。在1994年成立之初注册资本200亿元,但到1998年初实收资本125.85亿元,只占全部注册资本的62.93%。[1]农业发展银行资金应主要来源于财政无偿拨款和有偿贷款。但由于财政历年累积收支不平衡的压力巨大,拨补资金常常不能按时到位,农业发展银行实际上不得不主要通过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来筹集资金,使筹资成本上升,与农业发展银行的优惠贷款形成了巨大的利差缺口。
二、农业发展银行资金运用效益不高。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主要是为支持粮棉油等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营运需要,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发放收购、调销和储备贷款。在目前中国的政策性金融分工制度下,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把贷款发放给国有粮棉购销企业,支持政府按保护价收购粮棉等主要农副产品政策的实施,提供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资金需求。由于粮食企业从农业发展银行获得贷款后,没有还贷的激励和压力,很容易产生较高比例的不良贷款,进而影响到中央银行再贷款资金的回收。
第四篇:如何写学位论文
一、优秀经济学论文的特点
(a)选题
选题应该能够解释关系较多人利益的现实活动,如用激励理论研究中国农业问题。
解释范围太狭隘的选题写作意义也不大,但可以作为小品文,如研究清华北大占位问题,复旦大学门口的小吃摊问题。
[参见:林毅夫,《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b)内容
利用简单而深刻的经济学模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利用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
内容的好坏主要取决于(1)用同行通用的规范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2)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意思;(3)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c)写作形式
形式规范,内容才能规范。如必须有理论综述部分,就要求确实要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度。必须有模型的假设,就必须设计出有意义的假设。必须有规范的实证检验,就不能随便罗列一些数据,而必须找到确实能够支持自己论点的证据。
二、经济学论文写作的思维方式
一切从个人利益最大化角度分析,构造主要主体的利润函数和约束条件,求最大化解。
三、典型的三段式经济学论文
(a)基础理论,包括理论综述、现实意义
手段: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
(b)模型,包括假设、界定函数式、求解均衡解、模型的推广如何提高模型:经典模型,了解其思想精髓。
手段:《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
(c)实证分析
手段:《计量经济学》
四、写作建议
(a)选题:知道现实的问题,然后给以经济解释。建议了解实际,最好工作两年;或者了解学术前沿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加工完美那些已经存在但还粗的模型。建议修博士学位。并且要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个人认为至少需要3年时间,樊纲认为需要10年。注意不要选 错了领域,人生可没有太多的3年可用于“试错”。
(b)学透《高级微观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学》三门课程,估计要花3年时间。
(c)一个工具只用于解决一个目标(丁伯根法则),保持文章的主线。一篇论文只要解决 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如果要解决所有问题,就不会有论证力度,也不会有学术性。
其实,一篇好的经济学论文,一定是用最少的篇幅,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信息。
Skywalker:
脱离经济学研究来谈论经济学论文的写作是没有意义的,论文可以看成是对目前研究工作的一种总结,即便不是最终成果也应当是阶段性成果。当然上述定义排除了两类经济学论文,一类是反映前沿研究的论文,另一类是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论文。
如果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经济学研究,或者尚未做好任何准备,那么就尚未具备撰写论文的条件。现在的问题就转移到怎样开展经济学研究,我推荐一本书《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该书对于怎样开展经济学研究有详细论述,并且还附有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
如何写学位论文
在2005年,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就已突破百万,教育规模仅次于美国。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是,选题要新、文献要准、结构要出色、语言要精彩„„从开题到答辩,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压力越来越大。怎样才能写好论文?如何准备答辩?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让我们也来听听导师和专家的话。
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
林崇德说,不管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好的选题是自己论文成功的一半。我提倡我的研究生不一定都跟着我的课题、我的研究方向来选择论文题目。有两个问题需要重视。一要考虑学生研究基础:学生曾经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学术兴趣是什么;二论文选题要具有开创性,具有一定理论上的和实践上的意义。经过这样的考虑,题目定下来,就能进入到开题。
任定成提醒,有的研究生在写论文的时候,题目很大,但写作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很难驾驭。所以,写论文一定要学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做封闭研究,比如可以做一些数据统计分析、做一些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等。
胡智锋指出,合适的论文题目应是大小适度的,总的来说需要注意几点:一是选题要体现专业性,符合本专业的要求和规范;二是题目大小适中;三是要具备问题意识才能使论文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四是要有学术意识。要分析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到什么程度,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想办法找到一个新的点,才会有学术意义。五是与指导老师、有经验的人的沟通也很重要。
写作论文要突出自己所做的工作
任定成说,每一种论文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只要先把研究做好了、做扎实了,论文就好写了。理科学生写作论文的压力来自于要在国际上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要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科学生的压力则源于对国际学术规范不了解,一些硕士生、博士生还在用高考作文的标准来写毕业论文。要想写好自己的毕业论文,主要应该花费时间和精力找出可以成为比较好的研究对象的问题,然后确定适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找出结果。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突出自己所做的工作,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观点,这样才能称为一份合格的学术论文。
合理运用参考资料的问题
在写作论文的时候,经常需要引用资料。很多学生特别是本科生有这样的困惑:到底引用资料到什么程度算“抄袭”?怎样合理运用材料?看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很容易被资料“带跑了”,从而导致频繁更换题目,这又是什么原因?
胡智锋教授说,界定引用和是否抄袭有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在整体上是不是有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自己的立论,别人的文献是不是作为自己观点的一个补充和引证。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完全是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堆砌起来,这就难免会有抄袭之嫌。如果有自己的观点,资料是为你的观点作注脚,这就是合理的引注。
胡智锋解释,本科生经常出现被资料“带跑“、更换题目,是因为本科生阶段也是一个学习别人的过程,不能形成自己的一些东西,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被“带着走”的同学缺乏一种定力,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个基本的立场和观点。怎样不让别人带着走,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丢掉自己原始的问题,要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明白自己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学会做二手文献清单、工作清单
林崇德说,文献综述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客观是因为它反映了某学科相关研究材料,他人、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观是因为综述是对前人、他人成果的总结归纳,归纳是否准确,是文献综述最重要的部分。我要求我的研究生文献综述一定要坚持两个标准:第一,必须要有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二,必须涵盖国内外近5年的学术成果。主张看新文献,这样就可以知道国内外研究动态,把握整个研究趋势,论文也就有了一定依据。没有好的文献综述,不要写论文,不要做研究。
任定成说,现在做研究、写论文的条件很好,图书馆有丰富的材料,电子图书、互联网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只要充分利用,研究信息就会源源不断,这就为进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要学会进行研究和写作学术论文的规范。要学习做二手文献清单,学会写工作清单,学会搜集材料、做索引,要充分学习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只有建立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的研究才有可能做得扎实,论文才有可能科学严谨,才有可能进一步创新。
学生要主动加强与导师的沟通
有人反映,现在学生论文水平逐年下滑,甚至有学生只用一两天时间写论文,草草了事。
胡智锋说,现在学生普遍水准不高的状态,导师应该也有一定责任,尽管导师负担大压力重,但既然招收了学生就应该负起责任来,督促、监督、给学生加担子来敦促学生好好做论文。
林崇德说,导师要把握学生论文写作中的每个细节。我的研究生在第二个学期(一年级)开题。我认为早开题能够让学生对论文的研究早动手,便于接下来的论文指导。导师还要把握学生内心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切实困难。学生的论文好坏,取决于导师的要求和引导。
科学安排才能分散压力
胡智锋自己带了很多研究生,他发现现在的年轻人确实不容易,面临工作、学业、感情、生活等很多压力,所以他建议学生应该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学会科学安排时间,未雨绸缪,要具有提前安排问题的意识。
胡智锋总结自己带研究生的经验说,首先,在学生进门之时就要给他画好三年或两年的“大蓝图”,做好规划,告诉他们可能需要什么时间、多少时间用于学业、实习、找工作和处理个人生活问题。第二,进行阶段性的检查,督促这一阶段学生应该在做什么、下一阶段应该去做什么。第三,提前安排一些事情,比如说实习。不能在快毕业时一边忙实习一边忙工作还要一边忙论文。有的同学安排不科学,前两年闲着,最后一年才开始一起忙,这就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
怎样顺利通过答辩
答辩前应怎样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论文效果最好?
胡智锋说,论文答辩是学生水平、能力、人格等的综合考验。总的来说最重要的是水平+态度+要点。我的经验就是让同学合上自己的论文,撇开它,把自己当成一个评委,来对这个论文提问,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问题。其实答辩不是重复论文内容,而是把论文放在一个大盘子里看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介绍论文时如果要达到好的效果,也要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不要跑题。
答辩老师最看重的几个要点
林崇德说,评委老师会从三个方面重点考察:一是理论功底,即学科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最后,看文章是否自己独立完成。
胡智锋说,评委老师首先会看选题的重要性。选题的价值差不多占论文成败的一半因素。判断选题的好坏可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看作标准,看论文是否在理论上、学术上有新的发现,是否对某个领域的实践有参考和指导意义。第二,看结构的逻辑性。看整个论文的架构是否有逻辑性、章节之间的逻辑性是否周严,能看出学生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第三,看文献是否丰富、有无重大遗漏。看论文所涉领域的重要文献是否都被涵盖,以判断阅读量够不够。第四,看作者的写作水平。看文字表述是否清晰、流畅,概念界定是否清楚等。
答辩中最容易犯的错误
胡智锋提醒,学生在答辩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这样一些:
第一,概念不清:随便抄来概念,不理解或是自己胡编乱造;
第二,表达不到位:自己做的、说的、写的和自己想的不是一回事;
第三,以偏概全:抓不住要领和主要问题;
第四,逻辑混乱:概念之间、观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第五篇:教育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2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001 课程质量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
002 课程与教材评价问题研究
003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研究
004 师范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005 多元智能教学法研究
006 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007 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制教学改革研究 008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编写质量评价
009 基础教育校内考试改革研究
010 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011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012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013 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014 中考制度改革研究
015 高中招生录取制度研究
016 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实证研究
017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新探索
018 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问题研究
019 中小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
020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
021 从教材编写质量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022 科学发展观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023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024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制教学与学生发展研究 025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026 成功智力理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
027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028 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
029 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030 儿童“数一形”能力发展的研究
031 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
032 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033 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
03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
035 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036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037 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038 当代学生婚恋心理的研究
039 社区居民迷信心理的研究
040 各社会群体婚姻关系的研究
041 老年人生死观研究
042 各心理学流派心理咨询技术研究
043 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问题研究
044 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
045 邪教心理探秘
046 强迫症(包括洁癖)心理矫治
047 恐惧症心理矫治
048 人际障碍的心理矫治
049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
050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051 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05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研究
053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05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05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研究
056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辅导研究
057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05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校合作问题
05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问题
06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问题
06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062 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063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06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065 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066 学校管理实践中激励问题的探讨
067 论21世纪学校校长的综合素质
068 论21世纪学校领导者的领导影响力
069 论学校校园文化的组织与建设
070 学习型组织理论结学校管理的启示
071 深入素质教育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072 试析团体成员之间沟通的心理障碍与调适
073 论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激励手段的运用
074 试析影响组织管理者正确决策的若干因素
075 浅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076 试析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与创建
07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
078 教师职业发展的心理障碍及管理对策
079 大中小学生人际交流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管理
080 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研究
081 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管理
082 男女学生心理发展差异及教育
083 大中学生性心理发展及教育问题研究
084 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085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086 大学生职业发展问题及教育对策
087 青少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教育指导
088 青少年学生早恋现象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引导
089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090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091 信息技术与术科(音乐、美术)教学的整合092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093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094 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分析
095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096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方式
097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098 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成长
099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探讨
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小学学校现教育技术环境建设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与教改成效研究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信息技术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信息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1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创造教育探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主体性教育探析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探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协作学习探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探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模式探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方法探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策略探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评价探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师生交互探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情境创设探究
121(学科)专题教育(学习)资源网站(库)的建设与应用探究 122 信息技术与(XX)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研究性学习问题
社区教育问题
民办教育问题
农村教育问题
论教师流失
学生流失成因及对策
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论情感教育
论师生关系
学生人格教育
学生学会做人教学途径
学生学会做事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分析与对策
至于新课改学生学习方式探究
教师职业卷怠成因分析与对策
家庭教育问题
论新课程改革与教师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论证
论教师的知识建构
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论某一个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于学生失范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论教育中的质性评价
我国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论我国学校变革的阻力
论我国教师的职业压力
151 学业不良儿童行为的归固分析
152 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153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154 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
155 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
156 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57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158 校长领导艺术研究
159 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160 校本管理研究
161 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162 素质教育与教育管理改革
163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164 素质教育与行政管理改革
165 素质教育与教育观念更新
166 教育质量监控若干问题研究
167 教育质量新视野
168 中小学班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169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70 学习方式转变实践研究
171 自主学习实践研究
172 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173 探究学习实践研究
174 有意义学习实践研究
175 创新学习实践研究
176 教学的生活性
177 教学的发展性
178 教学的生命性
179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80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181 新课程与学校管理改革
182 好学校的标准研究
183 优秀教师的标准研究
184 好学生的标准研究
185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研究
186 论教育市场化
187 论教育产业化
188 论教师劳动的经济价值
189 我国义务教育投资问题、原因与对策
190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191 论知识经济背景下教育的应对
192 WTO与教育改革
193 论述教育投资评价
194 教师职业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195 大学生收费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196 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
197 论义务教育效益发展战略
198 中美教育观比较
199 论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
200 国际终身教育的理念与政策分析
201 西方校本管理的特色与启示
202 西方国家教师教育政策新动向
203 国外素质教育面面观
204 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
205 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
206 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07 论教师劳动的特点
208 教育乱收费的原因与对策
209 家长择校热透视
210 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
211 教育产业化之我见
212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困境与对策
213 论教师劳动的价值
214 论教师职业的地位
215 民办学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16 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办学模式比较
217 论学校经营
218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219 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220 论教育报务
221 论提高教师地位的有效途径
222 论教师培训的有效策略
223 教师合理流动探讨
224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比较分析
225 学习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226 教学方式的比较与改革
227 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比较分析
228 对终身教育的几点思考
229 国外基础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230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31 孔子的“有教无实”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232 墨子科技教育思想研究
233 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理想的教育管理模式234 王安石的人才管理思想研究
235 隋唐科举制度专题研究
236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思想研究237 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238 1922年学制改革研究
239 五四时期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研究
240 1958年的“教育革命”研究
241 20世纪80年代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研究
242 稷下学宫与大学教育精神
243 评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244 王守仁儿童教育改革思想简论
245 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简论
246 1922年学制改革的中学课程改革简论
247 评述毛泽东1957年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248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新论
249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改革
250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研究
251 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研究
252 中国当代农村教育改革简论
253 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
254 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