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时间:2019-05-14 21:3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下如何创造性使用新教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下如何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第一篇:新课标下如何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如何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内容摘要] 面对新一轮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这个问题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也是老师们在不断研究不断摸索的。经历了这一年半的教学,我想从一些实例中谈谈我们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一定正确,但是确实是在探索路上迈出了一步。

[关键词]创造性、必要性、生活、兴趣、参与、设想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这一段话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整个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更要深刻地挖掘教师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把握内容的实质、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还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依赖教材,被动地将教材按照进度的不同简单的复制数学知识,即将教材上的知识先复制到大脑中,再帮助学生将知识复制到他们的大脑中,最后将知识复制到考试试卷上,高考过后这些知识也就又返还给老师,一些学生可能在高考之后就再也不知道什么是“三角函数、数列”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在课本上,即便是知道了,没有实际应用过后遗忘的就更快了。同时教师仅从概念的字面意思出发,机械地进行讲解,让教材牵着教师的鼻子走,教师再牵着学生的鼻子去“死钻”教材,结果教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没劲。这样的教学不再是老师和学生的智慧的碰撞,而是一种体力劳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虽然两位素不相识,但在教育教学上却都不重视“教材”。孔子的教育教学提倡“述而不作”,这就意味着教育内容在人的思想之中而不在文字之上;而苏格拉底更强调在“一问一答”中揭示教育内容,这就意味着教育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事先策划并建构到的。而且在他们那个年代,根本就不存在今天的教材,他们也不愿意使用教材。从中我们感觉到他们对“教材”的担忧:有了教材就会抑制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与生成性。我们面对新的教材更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被教材所制约,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谈一些我们的做法。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做法

1、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在我不长的教学经历中,常常听到学生问“老师,我们为什么学习数学呢?”其实,我很苦于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每次有需要说服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用处在于高考的时候考高分,可是这样的答案连我自己都说服不了,所以,我就在想什么时候学生觉得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了,我想他就会发现学习数学的作用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产,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并且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不能仅仅遵循于教材,要从身边的例子来讲解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余弦定理》时,我们以这样一个例子引入:某货船在索马里海域航行中遭海盗袭击,发出呼叫信号,我国海军护航舰在A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船在方位角450,距离10海里的C处,并测得该船正沿方位角1050的方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前行驶,我海军护航舰立即以

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去营救,求护航舰的航向和靠近货船所需的时间。学生们都很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将它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的问题。这是在了解索马里海盗横行后,我们就结合解三角形问题创造了一个这样的情景,课本中就直接给出一个三角形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相比较而然我们的引入就更加贴近实际,学以致用。

2、提高兴趣学习数学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有趣的多样化的素材,创设出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动的、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愉快的参与,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1)如在上《算法的概念》时我们用了这样一个智力题:农夫要带狼、羊、草过河,但船每次只能容纳农夫和一样东西,如果农夫不在狼会吃羊,羊会吃草。问农夫应该如何过河?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开始讨论应该怎么办?最后得到两种答案:①带羊到对岸,空手回本岸,带狼到对岸,带羊回本岸,带菜到对岸,空手回本岸,带羊到对岸;②带羊到对岸,空手回本岸,带菜到对岸,带羊回本岸,带狼到对岸,空手回本岸,带羊到对岸。用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题就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也会觉得其实算法的概念并不难,就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2)在讲《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时我们用赵州桥的图片引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现存最早的拱桥是由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于1400年前,横跨在我国河北赵县的洨河上的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是当时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虽然历经千年风霜及车压人行,但是依然可以通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你能求出此拱桥所在图形的方程吗?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再结合前面学习的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开始研究当e=1时的情况从而得到抛物线的定义。但是我们课本中只是将抛物线的定义直接给出,结合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看看抛物线的生成,得出定义。其实,教材无论如何更新,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才能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在教学中,我们努力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这都是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这些有趣的实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学生们也就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

3、学生参与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一位数学家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参与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在实践中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得到数学生活体验,很好地去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进而能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这是改善数学学习方式应持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师要注意适当改变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从而创造性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授《椭圆的定义》时,在上课后我请班上的一名学生与我配合在黑板上利用绳子,作图,并通过如下问题(在绳子长不变的条件下)的引导,水到渠成地引出椭圆的定义:

(1)当两个端点合在一起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由于此时铅笔尖只能在线段的中点,画出的图形也只能是圆)

(2)当两个端点拉开一段距离,画出的图形的是什么?(此时铅笔尖能在线段上移动,画出的图形是椭圆)

通过上述操作实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问题的回答,使学生对椭圆概念便有一个比较清晰、全面、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用手边的胸卡绳、桌面,自己再次体验这个过程,这时再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当改变两个图钉距离正好等于绳子长,画出的图形又是什么?(是一段线段)(2)当两个图钉固定,能使绳子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能画出图形吗?(不能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我想这远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要好。同时也注重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

通过实际操作拓宽了学习、应用数学的空间,使内容更加生动,教学充满了乐趣。这样的教学安排不是教材上原有内容,而是我们进行思考后,利用学生手中原有的物品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在这参与的教学活动中,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也就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设想

在进行必修1—5的教学过程中,我省采用的是14523的顺序,其实不论哪种顺序都有其自己的体系,14523是按照先函数后几何再加入算法和统计概率的顺序。函数是高中数学中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必修1,4,5跟函数都有关系。在教学中我们用发现,在必修一中我们讲了函数的概念及三个基本初等函数,就讲必修四的三角函数,可是必修四中又加入了向量的知识,我们就想能不能将三角函数讲完再讲向量。这是一种设想,按照教学进度是不允许的,我想说说先讲的优缺点。优点:三角函数也是一种基本初等函数,将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整合到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内容由三角函数串成一条线,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缺点:在证明两角和差公式时只能采用几何证明方法,比较复杂。余弦定理的证明使用坐标法也比较麻烦。就不如有向量作为工具进行证明简单易行。

记得小时候,看到别的孩子能背着书包去上学,我非常羡慕,因为自己也想能上学,那是一种长大的标志,是一种幸福的标志。所以自己读了16年的书,虽然有时候也为成绩的不好担忧过,也为同学间的摩擦困扰过,但是也有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在解决一道困难的题后那种成就感是不可替代的,总体来说还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我高中学习的数学为我现在的工作打好了基础,我喜欢学习数学。可是看到我们现在的孩子们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不需要仅仅靠学习来带来快乐,面对外面的诱惑会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在学习上也就提不起精神,来我们的数学课堂越来越远。这时候,我们如果还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数学知识,是很难吸引学生回到课堂中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立足新课标,按教材的编写意图,大胆地处理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有效的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教学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充分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充分发挥潜在优势,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活动,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会学数学。

吸引人的东西,绝大多数是内在的。外在吸引人的东西我们看到的是热闹,而内在吸引人的东西才是品位。我们的课堂要用内在的品位吸引学生,也正要求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我们的课堂上品位,吸引学生回归课堂。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4

2、章建跃《数学教育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数学通报》2005年第6期

3、周 彬《扣问课堂》2007.4

第二篇:《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莒县六中语文课题实验组

一、课题提出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背景已由单一的、封闭的文化转化为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加之语文教材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我们拟定的《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的策略研究》课题,就是要通过老师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引导,训练和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主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及时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新闻、知识、消息、报道、材料等信息。我们的学生就能够从搜集阅读材料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思路、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制定研究目标

(1)使学生养成搜集、处理阅读材料的习惯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阅读材料的能力

(3)指导学生搜集、处理阅读材料的方法

(4)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

2.研究原则

(1)独特性原则:即在课题研究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2)稳定性原则:从研究初期到形成成果、以及以后的教学中,长期坚持该课题的实施,确保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得以不断充实、完善。

(3)主体性原则:研究活动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搜集、处理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实事求是原则:即如实总结和反馈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不因急功近利而夸大或虚构研究成果,失败和教训也要实事求是的反映出来。

(5)灵活变通原则:即尽量灵活、巧妙地处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和失败,以不同视角和方式改进研究方法和策略。

(6)坚持不懈原则:即不管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强,成功与否,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二)研究方法

(1)观察事物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自然景观、人物或物品外形等获取信息;

(2)查阅法:在互联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信息,或者到图书馆、新华书店,通过检索等方式从书报、刊物等印刷品中获取信息;

(3)调查法:即以问卷的形式调查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搜集处理信息的认识、意见和建议。

(4)行动研究法:即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取“预测—设计—开展—调控—反思—改进”的动态研究方法。

(5)反思讨论法:即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前面的研究得与失进行反思和讨论,以不断修正研究目标,完善研究方案。

三.课题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者(学生)个性为归依,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内容和意义。

2、问题性原则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性阅读从学生的“问”开始,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均可,但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在有启发的条件下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造。

3、过程性原则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过程化学习,没有过程的结论是没有体验、没有深刻理解的结论;不追求结果的过程也是缺乏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但是,也不能苛求所有学生的探究结果都达到满意的效果;同时,这种学习有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其阅读水平随年级增加而逐步加深。

4、合作性原则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文本不但是因文得意的心智技能,而且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行为;不但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而且还发生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样,探究性阅读就必然会融入和谐友好的协作氛围,产生渴求与同伴协作探究新知的心理欲望,在共同对话中探究,在共同探究中求知,在共同求知中发展。

5、倾听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是一样的,学习方法和理解水平也不尽相同,对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的感悟,也不会完全相同,阅读的结论常常是多元的。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习惯,另一方面,自己更应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观点,发现其中的智慧、亮点和偏颇、冲突,因为这种阅读体验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探究资源。事实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点与疑惑处,教师才能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探究的终极目标奋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展开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把优化课堂教学作为研究重点,努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中重点关注的目标。

(二)构建主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破除以教师的见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以现成的答案代替必要的探究的教学陋习,“抓精华、讲精彩、练精要”,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质疑、交流,真正使课堂变成“学堂”;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每一节可必要提出若干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探究解疑;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教读课文侧重与阅读规律的传授,自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课外阅读互相推荐,交流读书体会,撰写阅读心得,及时总结评比。学会思读,能聚精会神地快速默读文章,揣摩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重点及其基本表达方法,提出问题,认真记录,以备讨论解疑。

学会议读,对阅读中思考的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商讨,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合理排序,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议读是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的大好时机,必须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起到挑灯拨火、因势利导的作用。

学会赏读,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字句能与同学和老师共同鉴赏,做到“奇文共欣赏”,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最有价值最有意味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学会练读,练读是阅读的巩固阶段,让学生整理已经思考商讨的内容,作归纳性的训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精练的练习给学生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拓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教学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安排开放课,每周安排一节课为“课外作品阅读课”,阅读材料以《美文选编》、《语文报》为主,自然组成学生阅读小组,学生轮流当阅读组长,集体讨论选定优秀文章,读后交流体会,由阅读组长向全班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并进行当堂评比;作好课外阅读笔记,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记录课外阅读心得,优美文句,摘抄必要的作文材料,每一学期期中检查,期末评比一次。

五、课题研究对象

七到九年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方法及步骤

研究采用教学实验方法,确定实验班级,在教学实验中不断地总结分析,确保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实用性。本课题分以下四步进行:

(一)2010年3月----2011年6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人员,开展学情调查,完成课题申报,拟定实验方案。

(二)2011年9月—2012年6月,研究创建新教材体系。

(三)2012年9月—2013年6月,初步形成新教材体系。

(四)2013年9月---2014年6月,总结研究成果,汇报公开课,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课题组织

课题负责人 何修堂

课题组成员

管西虹、陈秀云、曹月华、马庆红、赵子国、邓宪军、马建法、程文玉、张顺湘、宋绪绢、张金芬、宋良征等

八、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①构建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②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实验组 2009年9月26日

第三篇: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猜数游戏》的教学设计

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付丽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材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 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猜数游戏》一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

(一)的6、7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猜数游戏引出的6、7的加减法。教材分三个部分呈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是通过猜数游戏,引出得数是6的加法;二是引出相应的减法;三是引出得数是7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课前进行了调查,班上大多数孩子已经会计算6、7的加减法,我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设计用糖果代替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围绕课题“猜”进行了5次猜的数学活动,每一个数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教学活动:

1、单手猜数,把复习数的大小结合起来了,让学生猜手里拿了几颗糖,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双手猜数,6的加法,渗透了”可能性”教学。

3、单手猜数,6的减法,同桌合作玩游戏,并写出减法算式,理解算式的意义。

4、猜两只小猫各钓了几条鱼,7的加减法。

5、讲故事:老鼠背土豆,猜掉了几个,袋子里还剩几个?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教材分析

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通过安排了“猜数游戏”的活动,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6、7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想一想”讲一个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练习有关7的减法。学情分析

学生在幼儿园时对6和7的加减法都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计算6和7的加减法。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这节课突出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为学生提供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对6、7加减法的全面认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数学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的。

3、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积极的参与直观的数学活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学习新知

活动一:猜数游戏 6的加减法 1.单手猜数

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新的游戏,猜数游戏。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糖果„

这只手先拿一些,这只手再拿一些,猜一猜,这只手有几颗 ?(拿2颗)学生猜数:

A猜5颗,(比5少一些)B猜3颗 比3多一些 C一次猜中 师:孩子们真厉害,一下就猜对了 验证:看一看是不是2颗? 师:再来猜猜这只手有几颗?

师:接下来老师要表演一个数学故事,(这只手有2颗,这只手里有4颗,看这个动作,(把糖合起来)请一个孩子来讲说一 说 生:左手有2颗,右手有4颗,合起来一共有几颗?(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师:能列算式吗?

生:2+4=6 4+2=6(左手有2颗,右手有4颗,合起来一共有6颗.)

2、双手猜数引出6的加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把6颗糖拿在手里。现在告诉你们一共有6颗糖,你能猜猜他的两只手里分别有几颗吗?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师:谁来猜一猜? 学生汇报:

为什么猜1和5?能列算式吗? 生1:猜一只手1颗,另一只手5颗

1+5=6 5+1=6 师:你能用圆片摆一摆吗?(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2:一只手3颗,另一只手3颗

3+3=6 生3:一只手没有,另一只手6颗 0+6=6 6+0=6 生4:一只手2颗,另一只手4颗

2+4=6 4+2=6 小结:孩子们这些不同的想法,都是把一边的珠子和另一边的珠子加起来等于6,到底谁猜对呢?请小助手揭示答案。(验证猜想)师问:你们能保证每次都猜对吗?

学生回答:A能 B不能(回答不能,就再来猜一次)

师:我们不能保证每次都猜对,能不能增加一个动作,就一定能猜对? 生:看一只手

3、单手猜数引出6的减法

师:看,这只手有2颗,猜猜这只手有几颗?

生:4颗

师:你确定是4颗吗?为什么?

生1: 因为2+4=6(可以这样想,做减法,想加法 生3: 6-4=2 生2 一共有6颗,看见2颗,另一只手一定是4颗 6-2=4 师:6,表示什么意思?2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减2?

生:6表示一共有6颗糖,看见一只手有2颗,所以减2,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4颗。小结:像这样,我们知道了总数一共有6个,看见了2个,求藏了几个,可以用减法做。

师:再来猜猜,给你们看一只手,猜猜这只手藏了几个?

生:2颗

师: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列一个减法算式? 生:6-4=2 4、同桌玩猜数游戏

师: 你们想不想玩猜数游戏?同桌两个孩子合作玩游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1、3、5、7小组的孩子,用手遮住一部分圆片,露出一部分给另一个孩子看,请他猜一猜藏了几颗。2、4、6、8组的孩子根据你看见的圆片,猜猜手里藏了几颗?在这张记录纸上写出减法算式,玩一次,记一次。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分工明确,让学生把猜数的过程用算式记录下来,懂得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一个算式代表一次猜数过程)学生玩猜数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列了哪些算式?

学生汇报: 6-0=5 6-1=5 6-2=4 6-3=3 6-4=2 6-5=1 6-6=0

师: 孩子们真能干,你们知道吗?所有6的加减法通过玩猜数游戏都列出来了。(板书课题)6的加减法 一起把算式读一次

活动二:7的加减法 情境引入:

师:小猫也来凑热闹,2只小猫钓了许多鱼,(出示课件)看,一共钓了几条鱼?(7条)这是他们俩一共钓的鱼,那究竟两只小猫分别钓了几条鱼?猜猜这只小猫钓了几条?另一只小猫钓了几条? 学生思考

师:请你用喜欢的方式把7条鱼分一分,可以圈一圈,也可以连一连,根据分的情况列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师:你猜这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另一只小猫钓了几条鱼?你是怎样分的?列了哪些算式

生:3+4=7 4+3=7 7-3=4 7-4=3 师:3+4=7表示什么意思?7-3=4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只小猫钓了3条鱼,另一只小猫钓了4条鱼,他们一共钓了几条鱼?3+4=7 7-3=4表示一共有7条鱼,减掉这只猫钓的3条鱼,剩下的就是另一只猫钓的鱼。

生2: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师:看一看,这是几的加减法?(7)板书课题 小结:孩子们真能干,写出7的加减法,你会算吗?

活动三: 口算

师:老师出示口算题,孩子们一起口算。

3+4= 7-5= 6—5= 4+2= 5-5= 6+0 = 7-0= 3+2= 6-3=

活动四: 小老鼠背土豆

师:孩子表现的真好,老师奖励你们一个故事,想听吗? 小老鼠背土豆

师:有一只小老鼠,去挖土豆,他挖了 7个土豆,正高兴的跑回家,糟了,小老鼠的袋子怎么了?(破了)掉下来几个土豆,(2个)袋子了还剩下几个土豆?(5)你能接着讲故事吗?能不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学生讲故事

(小老鼠没有发现,继续走,又掉出第三个土豆,这时袋子里还剩下几个?7-3=4 师:可能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猜猜又会掉几个土豆? 生:土豆继续掉了

师:孩子们能不能自己接着讲一个数学故事给大家听一听?并提一个数学问题。学生讲故事给同桌听,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图中的信息,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7的减法)

这一节课学生活动特别的多,要通过活动得到关于“6”“7”的共30个算式,对于我们教师来讲是特别难操作的一节课。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

设计意图: 1.6的加法

这个环节围绕教师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两只手里分别有几颗?”进行。这一活动学生十分的喜欢,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很高,不知不觉中就列出了关于6的加法算式。学生的学习非常的轻松,真正的做到了在玩中学,同时学生也在这个环节初步的感受了不确定事件。2.可能性的渗透,引出6的减法

当6的加法在学生的不同猜想情下顺利完成后。如何引入6的减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节课在这个地方设计的非常的巧妙。当孩子真是热情高涨的时候,教师追问:你能保证每次都猜对吗?那怎样才能每次都猜对呢?这两个问题启发了孩子积极的思考,使孩子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的一个小动作:摊开一只手,然后马上合上。又让孩子们的焦点集中在了猜数游戏上,也给孩子暗示和启发。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如果要想每次都猜中就必须知道其中一只手里有几颗。教师马上对孩子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摊开一只手,问:你能猜出另一只手有几颗吗?孩子们都很积极的说:能。教师接着追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怎么列式?这样的设计始终没有脱离的本课的中心“猜数游戏”,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更是合情合理的引出了减法算式。3.创造性使用教材,引出7的加减法

7的加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内容,之前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理解是动态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根据图列出四个算式,要让学生静态的思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比较困难,前面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试题。那如何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呢,怎样完成这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呢?从教师的板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是“别有用心”的。6的加减法的呈现形式就是一图四式,这样就给7的一图四式做了一个铺垫,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脚手架,但这个脚手架也不至于搭建的有多高,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教材中安排摆圆片改成了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分一分填一填完成了7的加减法的学习。我想这样的设计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一、本节课容量很大,如果7的加减法教学方式再以6的加减法的方式呈现时间肯定不够,一年级的学生也根本没有办法再继续学习。

二、在6的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充分的体验了猜数游戏的快乐,同时6的减法也进行了操作活动。如果7的加减法再安排操作活动学生会失去兴趣。

三、学生通过猜小猫钓了几条鱼,分一分,填一填仍然进行了有效的数学活动,而且情境的创设又为列出的算式赋予了实际意义,学生更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第四篇:新课标新教材心得体会

新课标新教材心得体会

新的一轮新课课标新教材培训又开始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这次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将根据新教材教法的要求,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我将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读本学科全套教材,明确教材编排的指导思想,掌握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熟知本学科教材的基本内容,把握教材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重点、难点。

二、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的设计突破学科中心视野,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考虑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考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比如:1.小学低年段对识字与写字提出不同的要求,多认少写。2.在生活中、在运用中逐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不死记硬背词语解释。3.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少做题,多读书。4.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少布置命题作文。5.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6.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7.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8.阅读评价重视读量、阅读能力,写作评价提倡建立写作档案,口语交际评价重视过程,提倡在学生承担的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中评价。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第五篇:2012新课标新教材学习心得

2012《英语(新目标)》教材修订解析学习心得

永清二中 王碧莲 8月19日,我们全体廊坊市英语教师在廊坊教委的组织下学习了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新目标)》教材修订解析。新课标是2012年2月1日正式颁布的,培训由李国晨教研员组织并主持,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研究员张雅君主讲,从旧课标和新课标对比入手进行培训学习。

一、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

首先,新课标新教材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做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及人文素养,才可能更好的领会新课标新教材的精髓。

新课标中,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而且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我们可以把整个课标透露出来的意思概括四个层面,即综合、自主、效率、创新。针对其内容标准,我有如下认知:

1.原“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2.在语法项目表中对初中英语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整,缩小了范围降低了难度。3.删除了词表中的词性及中文释义,使复杂的单词简单化。

4.增加了教学案例及评价案例,对于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性及启发性。5.语言话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二、新课标,新教材的运用

学习了新课标,新教材后,如何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成为英语教学的重心所在。在学习中,具体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特续性。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而针对初中五级语言知识标准,则需要强调以下三点: 1.在语音知识中,根据读音规则及音标拼读单词。

2.在语法知识中,只需了解虚拟语气句和反意疑问句等。3.在单词知识中,强调词汇意义、单词短语及固定搭配。

初中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此英语教师要做到: 1.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2.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3.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5.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6.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8.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要求。

此外,在英语教学中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作为英语教师的我,对《英语(新目标)》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把新教材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学一定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载新课标下如何创造性使用新教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下如何创造性使用新教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定稿)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心得体会 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辅,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点滴见解。 一、要敢于重组新教材,以课标为准绳 课程标准以崭新的面貌......

    新教材 使用体会

    使用小学英语新教材的体会 刘欢静 小学英语新教材已经全面使用,从去年九月份开始我也加入了新教材的使用行列。刚开始我是抱着既怀疑又担心的态度。一方面怀疑新教材是否适......

    新教材使用总结

    我们备课组的几位老师经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新课改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了新课改的主旨和精神,理解了并能够按照新大纲和新教材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初步形成了自......

    浅析如何理解和创造性使用教材(模版)

    浅析如何理解和创造性使用教材 由韩先锋 小数发表于2010年12月 11日 星期六 13:20 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 ,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尊......

    创造性使用教材之我见

    创造性使用教材之我见 汪清县第三中学冯宪春 教材是老师教学的根本和载体,一节课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要以教材为基准,不能偏离教材的主线。要提高教学效率,认真研究教材、读......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教材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教育改革是教育思想的改革,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的改革,是学校管理......

    创造性使用教材[大全5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浅......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 新教材初探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 新教材初探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如何高效 灵宝实验高中 张红丽 【内容摘要】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