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你没听过的中年新故事
前几天,微信群里,一位朋友喊我小徐,马上有另外一个朋友告诉她,应该称我徐姐。
说实话我听到小徐的称呼时确实不太高兴,虽然我不太清楚这位朋友的年龄,但估计很年轻。另一位我知道是90后的小伙喊我姐时,我赶紧纠正,要他喊我老阿姨。事后想起,不禁有些惊讶。
因为我曾经很习惯别人称我小徐的。
学生时代在班上几乎一直是年龄最小的,参加工作以后,在单位也差不多是,人家称我小徐,我也很习惯。工作几年以后,有一个年长的同事让她女儿喊我阿姨,我心里还有点不太高,我才20来岁怎么就要被人叫阿姨嘛。
又过了些年,忽然有位同事喊我大姐,虽然当时心里相格登一下,但想到她是新进来的,确实比我小好几岁,我也接近30岁了嘛,大姐似乎也可以接受吧。
可是,慢慢地,我就很少听到别人称我“小徐”了,“小”字也似有某种轻视之意,但没了这个小字,又似乎意味着我的年纪不再小了。可我,在心里却一直觉得自己还年轻,还小。这几年,在单位里看到越来越多比我年轻的脸庞,女儿也已经长大到了我当年的年纪了。我渐渐意识到:我已经不再年轻,那个一直感觉离我遥远的“中年”,一直觉得那似乎只属于我们父母的名词,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降落到了我身上。这让我感到了一种失落,内心深处也仍有某种抗拒。
但是,我现在似乎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现实,步入中年的现实。
虽然我已经明确意识到中年的来临,也听过来自父母和他人有关中年的故事,但其实对“中年”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也没有认真思考过。
所以看到这本名为《中年的意义》的书时,马上就急于打开它。本书作者大卫·班布里基,是英国剑桥大学临床兽医解剖学家,也是圣凯瑟琳学院的艺术与人文领域研究员。曾出版过科普作品,用动物学方法研究人类生理特性,包括怀孕、基因和性别、头脑和青春期。
一个兽医专家会如何谈论我们人类的中年?这更增添了我的好奇心。
在前言里,班布里基开宗明义就说他要给我们讲述一个关于中年的新故事,一个“你没看过的中年故事”。2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从科学尤其是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待中年。
它首先从总体上讲了人类的中年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主要特点?然后分别从身体,心智以及情感三个主要方面,讲述了中年的特质、现象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从总体上讲,作者认为,人类的中年是基因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造成的,同时也是“生命时钟”和“死亡时钟”的平衡时期。
在这里有两个观点我觉得很新颖。
作者认为,古代人类的寿命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短。书中举了两个证据,一是古代婴幼儿的死亡率拉低了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二是科学研究表明,史前人类中老年人的数量惊人,人类的中年在有记录的史前,就已经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演化。
作者指出,人类的中年其实还处在发育过程中,虽然发育速度不及从前,当然也有老化,是老化与发育冲突最剧烈而达到平衡时期。
还有让人更惊讶的,书中说在动物界真的有永生的动物的存在,如阿米巴原虫。但是作者同时指出,“永生是极其耗费资源的,而且不死的动物,通常是无性繁殖,而无性繁殖有很大的遗传缺点。所以性和死亡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类可以容许身体衰退,是因为我们可以制造全新的身体,且新身体会长大,在我们死亡时取代我们。”
中年人身体上发生的变化很明显,也是我们大家最容易感受到的。比如最明显的皮肤、毛发以及肥胖所致的“中年发福”,作者从生物学角度论述了其形成原因,其中关于肥胖的解释挺有趣。
班布里基认为脂肪曾经对我们很有利,而对脂肪的“节约基因”能让我们顺利度过食物短缺的饥荒年代,而中年人是其中最节约的,自动减少能量消耗,因此体重增加,他说 “这时人类利用能量的效率高得惊人。”
至于中年人脂肪的堆积部位,虽然男性更明显,但其实女性也有同样特点,主要集中于腹部,班布里基认为对运动而言,这样的脂肪分布方式显然更有效率。
中年人的心智方面,和我们原有的认识差不多,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也有年少成名成功,中年后才思枯竭才华衰减的,但普遍的认识都是中年人的心智更加成熟,在社会和单位上中年人往往也是中坚力量。
班布里基从生物学观点给予了进一步强有力的论证,虽然思维速度、短期记忆等方面比不上年轻人,但总体来说中年人在各类认知测试中都表现得更优异,他说人类的中年是 “已知的宇宙中最聪明的动物达到认知的巅峰”。
关于中年人的心理和情绪方面,班布里基也指出,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从总体来说,中年人其实并不比其他人群更忧郁,甚至可能更幸福更快乐,心理也更健康。这里,班布里基特别提到了中年人为什么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书中列举了6种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都很有意思:
因为外部世界变化太快,因为记忆扭曲,因为害怕死亡,因为新鲜事少,因为内部时钟与年轻时不同等等。都有道理但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这仍是一个迷人的谜。那么,为什么,自然选择要让中年人感觉时间呼啸而过呢?
班布里基推测,可能是因为养育儿女不再占据中年人的大量时间,中年人应该更好地思考自己未来的生命,做出更好的选择,时间加速是为了让这些选择变得更加急迫。4
最后,班布里基谈到了中年人的情感问题,主要是两性情感以及孩子的问题。
情感问题其实与身体也有关,尤其是女性,这个时期生育能力基本上结束或者就要结束了,这自然对情感有影响,但班布里基指出,这也让中年人的性与爱终于排除了生育的意义,回归到最本质的状态。
班布里基认为虽然有种种情况,但总体来说,中年人的婚姻稳定程度其实很高,超过成年初期。有些中年离婚其实是因为年轻时就想离,只是因为孩子等原因才拖到现在而已。主要针对男性而言的所谓“中年危机”其实定义不清,证据更是模糊不清。
至于孩子离家造成的所谓“空巢症候群”呢,班布里基认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可能也是件好事,孩子离家以后,中年人回归真正的二人世界,夫妻二人真正单独相处,有可能拥有更多的爱和乐趣。
至于生孩子的问题,中年人生育能力结束,因此这时生孩子肯定比不上年轻人,但是,班布里基认为中年人生孩子情况也没那么糟糕。
据说在整个生物界,停经与更年期几乎是人类独有的特征,关于其中的原因,有许多误解,也有许多假说,其中的“母亲假说”和“外祖母假说”挺有意思,因为女性生育是有风险的,因此自然选择认为,与其冒风险生更多的孩子,不如活着多照顾现有的孩子。5
《中年的意义》重点论述了何为中年及为何会有这样的中年,运用了大量生物学、人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等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和案例,洋洋洒洒十六万字,整体论证丰富而严密。针对如何度过中年的具体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关于如何让中年人心智保持活跃,如何应对中年身体出现的状况等等。
美中不足的是部分段落论证不够严谨,有些结论不是很明确,这可能是因为有些问题本身就很难有个明确的结论。
有些地方不知是翻译还是作品本身,抑或我自身阅读理解的原因,前面的话明明是肯定某项事物的,但后面的例子却是否定的,或者前面的例子明明是否定的,后面的话却是肯定的。但瑕不掩瑜,总的来说,《中年的意义》是本论据丰富,论述严密,语言生动,既有科学解释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书。
《中年的意义》对中年的态度很乐观,虽然也并未排斥、遮掩和否定老化等负面情况,班布里基认为,人类的中年对人类社会来说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对个人来说,中年是人生中的黄金年代。
这对于正身处中年的我来说,当然是件好事,正如封面上每日电讯评论所说的这是 “给中年人的好消息……这本书不但欢乐,也提供了清楚的科学解释。“ 那是不是说,这本书就只适合中年人阅读呢?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我记得看到《人到中年》这部电影时,我就还处在少年时代抑或是童年时期,是在家乡的露天电影场上观看的。
但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当时感觉中年离我太遥远,但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年对人生有了一种特别深沉的感受。
我由此记住了剧中主人公陆文婷的扮演者潘虹,及电影原著小说作者谌容。
剧中陆文婷丈夫傅家杰念的那首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歌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我愿意是激流……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说到这里,有个问题来了,到底多少岁才算是中年人呢?
我想起不久前,微信群里热转的一篇有关年龄划分标准的文,据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规定,18岁至65岁还属于青年人,我的同学甚至是老师也在五四青年节时转了这个文,互相说一句:所以我们都还是青年!然后哈哈大笑。
这当然是笑谈,《中年的意义》对中年的年龄段划分是40—60岁,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赞同这个划分。
但其实,认同与否也并不重要,我们并不需要太在乎自己是否还是青年。因为中年是美好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美好。不管你是什么年纪,如果你对中年,对人生有兴趣,都可以读读这本《中年的意义》。它向你讲述了中年的美好,也向你讲述了人生的美好。
第二篇:习近平讲的这7个故事你听过吗
习近平讲的这7个故事你听过吗?
总书记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喜欢用生动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尤其是从历史故事中寻找借鉴。他曾说过,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领导干部读点历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修养,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党建网微平台为您汇集习近平讲给党员干部的7个历史小故事,从中体会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
1.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春秋时期正考父的故事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故事链接:
正考父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上卿,孔子的七世祖。史书记载,正考父贵为帝室之胄,且博学多才,文武兼备,德高望重,深受宋国几代国君倚重,官拜上卿,却是个谦谦君子,为人处世甚是恭谨低调,平和有加,俭朴至极。《史记·孔子世家》《左传》等典籍均有记载。
2.实事求是,敢讲真话 初唐名臣裴矩的故事
2012年5月16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这样讲道——
《古文辑要》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1 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就此评论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欢迎和鼓励别人讲真话。
故事链接:
初唐名臣裴矩以敢于直谏而为人称道。唐太宗称帝后,憎恶官吏贪污受贿,于是就秘密派左右向官吏行贿,测试这些官员是否廉洁。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接受了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下令将其处死。对此,裴矩进谏道:“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以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唐太宗听了不仅没有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反而高兴地对诸大臣们说:“裴矩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由此,人皆称裴矩为诤臣。
3.讲究工作方法 西门豹的故事
2004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考察温福铁路开工现场后专程来到瑞安市飞云镇和基层干部座谈,他提到——
西门豹是战国时魏人,他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面貌出现,不站在百姓的对立面,顺利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带领百姓兴修水利,用重典治乱世,百姓不敢欺骗他。这些道理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干群关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无裨益,应该好好体味。
故事链接: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得知当地巫婆和官绅有给河伯娶媳妇的习俗,硬逼着老百姓出钱,还抓年轻的女孩沉入漳河,百姓非常不满,但没有办法。西门豹命卫士将巫婆作为“河伯的媳妇”投进了漳河,震慑了当地恶绅,又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4.作风问题无小事 两则典故
习近平2007年2月12日发表在《之江新语》专栏的文章《生活情趣非小事》中有一段这样的话—— 有两则小典故至今读来仍有强烈的警示意义。一则是《宋人轶事汇编》记载: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惭服。另一则是《南村缀耕录·缠足》记载:李后主嫔妃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令窅娘以帛绕脚,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不为者为耻也”。这两则典故一正一反,说明了领导人在生活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态度,绝不是小事。
故事链接:
钱俶(chù)向宋太祖进献了一条贵重的腰带,宋太祖看了之后就说道他还有三条腰带,但是和这个却不同。钱俶觉得十分好奇,便接着问了下去,太祖说,这三条分别是汴河、惠民河和五丈河。钱俶听后十分惭愧,再也不敢做类似这样的事情了。
关于缠足这一陋习的起源,一个说法是,南唐李后主的宠妃窅娘用帛布缠足,使双脚看起来非常纤小,李后主对其非常赏识,于是世人遂皆效仿。
5.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 宰相起于州部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讲道——
古人早就总结出“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这一历史现象。历史上,许多名人志士为官从政是从县一级起步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二十七岁担任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知县,任职三年,“治绩大举,民称其德”,为以后革新变法打下了基础。清代郑板桥长期在河南范县、山东潍县担任知县,其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千古流传。陶渊明、狄仁杰、包拯、海瑞等很多人都当过县令、知县。
故事链接:
陶渊明最后一次也是最有名的一次出仕是担任彭泽县令。在东晋末年黑暗腐败的政治风气里,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郑板桥40多岁才考上进士,做了十几年知县,尽管“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他不贪,后来他辞官后到扬州卖字画为生。狄仁杰在被贬担任蓬莱县令时,大兴水利,积极赈灾,老百姓都感谢他。包拯入仕之初,任天长知县,后升任端州知州,当地特产端砚极富盛名,他却一砚不取,即将离任时,当地精制一方好砚,赠给他作纪念,他也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
6.勤学善思 古人治学的故事
2012年9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到—— 我们的先人有许多勤学苦读的动人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等,一直传为美谈,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记取。大家要安下心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看书学习,深入进行研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这句话讲得好。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开来。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
7.心系百姓 但愿苍生俱饱暖
习近平2004年1月5日发表在《之江新语》专栏的文章《心无百姓莫为“官”》中这样讲——
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
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第三篇:法在我心中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法植心中 枝繁叶茂
学生的安全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自己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同学们却常常因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成为意外事故的受害者,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学会自我保护,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学生成长中的一门必修课。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冬季的夜晚,某市女中学生——年仅14岁的李某,与其表弟在逛完书店回家的途中,路遇一手持棍子,看似保安队陌生男子。二人在什么都没弄清楚的情况下竟接受了那名男子的强行搜身。随后,李某的表弟被遣回家讨学生证,而李某却跟着那名男子莫名其妙地失踪了„„第二天,人们在附近的一座山丘上发现了李某的尸体。只见她躺在洁白的雪地里,被罪犯用杂草胡乱地覆盖着„„类似这样的案例也许已屡见不鲜,但当我们听了李某老师的一番叙述后,却不得不在痛惜的同时感到震惊。李某是该市××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记忆中的他,十分听话且学习优秀,是大家一致公认的好班长。就在案子发生的前一天,她还被评上了优秀团员。而此时老师手握着尚未发出的团员证,已是泣不成声„„ 14岁啊,如花般的“成熟”季节;14岁的年轻生命哟,就这样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了句号。我们在哀叹惋惜的同时,不得不提出质疑: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学生,怎能如此轻易地相信一个陌生人?因为父母、老师的关爱,给世界罩上了一层朦胧的假相美,才致使了她今天的悲惨结局!望着雪地里那已逝去却尚不安分的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 有所觉醒吗?!李某的悲剧似乎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然而年轻冲动的我们,是否就一定能正确地诠释这个“防”字呢? 当今,最普遍也是最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大概就是“校园勒索事件”了吧。前些天在电视上播放的《今日说法》栏目中,看到这样一个案例:16岁的中学生小明(化名)因多次被所谓的学校“老大”勒索而不敢向家长说明,终于老羞成怒,用匕首将期中一人刺死„„ 小明就这样亲手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而中学生李某更是由于自己的单纯、幼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李某的逝去、小明的失足,让我们为之喟叹,为之惆怅,为之痛心,为之惋惜„„但我们能做的,难道真的就只有这些吗? 我以为,要根本地避免悲剧重演,无非是四个字:觉悟,行动。方才两个案例中的主人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孩子,然而悲剧“不偏不倚”,恰恰发生在他们身上。也许有人会说:“他们也真够倒霉的,个个前程似锦,却遭遇如此劫难!”试想,假如在他们年轻的生命中,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是否就真的能够“前程似锦”呢?为以为不然。二人的悲剧,看似单纯、冲动造成,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这种思想意识上的淡薄,不仅取决于他们个人,更是由于周围的环境造成的。这固然是他们的悲剧,也是他们父母、老师的悲剧,更深一层地,就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再设想,如果陌生男子在产生不法念头的时候,能用“法”克制自己;如果李某在遭遇不法分子的时候,能用“法”保护自己;如果小明在被逼无奈时能用“法”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一切的悲剧恐怕就不会发生了吧。现在,我们总该明白当今社 会,知法、懂法,是何等的重要了吧!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要学法,懂法,更要善于运用法律。这,便是所谓的行动。眼下,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但在学法的同时,也要注意道德、勇气、社交能力的培养。做一个真正的四有青年,为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做出贡献。朋友,你我都处在花一样的年华,让我们在物质财富丰富的今天,用法律充实自己的思想!分清是非,远离诱惑,尔后,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携手疾呼:法植心中,枝繁叶茂!
第四篇:一个故事告诉你,什么叫做珍惜
一个故事告诉你,什么叫做珍惜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香火很旺的寺庙里,有一只染上了佛性的蜘蛛。
有一天,佛从天上路过,看见了这个香火很旺的寺庙,佛来到了这个寺庙里,看见了那只蜘蛛。
佛问:“蜘蛛,你知道什麽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吗?”
蜘蛛回答:“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
佛说:“好,那我三千年后再来问你这个问题。”
佛走了。蜘蛛仍然生活在这个寺庙,每天都在为前来许愿的人们所祈祷,每天都在为他们的故事所感动。日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过去。
三千年后,佛又来到了这个寺庙,他又问这只蜘蛛:“蜘蛛,你知道什麽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吗?”
蜘蛛回答:“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
佛说:“好,那我三千年后再来问你这个问题。”
佛走了。蜘蛛仍然生活在这个寺庙里。忽然有一天一阵风刮来了一滴甘露,这滴甘露就落在蜘蛛的网上,蜘蛛很喜欢这滴甘露,它每天都看着它,觉得自己很幸福,觉得时间每天过得很快。但是有一天,那阵风又刮来了,并且把甘露也带走了。蜘蛛失去了甘露,它很伤心。日子就在蜘蛛的悲伤中慢慢的过去了。
三千年后,佛再一次来到了这个寺庙,他又问蜘蛛:“蜘蛛,你知道什麽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吗?”
蜘蛛仍然回答:“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
佛说:“好,那你就和我一同到人间一趟吧。”
蜘蛛随佛来到了人间,佛帮蜘蛛投胎转世,18年过去了。那只蜘蛛投胎成了一个官宦之家的小姐,取名叫珠儿。同年,甘露也投胎转世,成了金科状元。再一次皇宫的大宴上,珠儿和甘露又一次的相遇了。甘露仪表堂堂,举止文雅,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自然也得到了皇帝的女儿——长风公主的亲睐。珠儿并不着急,因为她知道,她和甘露的缘分是上天注定的。
有一天,珠儿去寺庙里烧香,恰巧遇见了陪母亲来烧香的甘露。
她走过去,甘露文质彬彬的说:“小姐,您有何贵干吗?”
珠儿的脸色顿时变得很苍白:“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我是珠儿呀,就是两千多年前那的那只蜘蛛。”
甘露不解的回答:“对不起小姐,我想是你认错人了,我并不认识你,也不知道你说的到底是什麽。”
甘露扶着母亲走了。珠儿进入了无比的悲痛之中。她不明白这份天注定的缘,怎麽这麽难。几天后,当珠儿还沉浸在痛苦中的时候她得到了两个消息:一是皇帝把自己的女儿长风公主许配给了金科状元——甘露;二是皇帝把她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甘草。听到这个消息,珠儿终于坚持不住了,她彻底的崩溃,从此一病不起。
在珠儿和甘草的大婚快到的时候,得知珠儿大病不起的甘草很是伤心,他来到珠儿的床边,握着昏迷之中的珠儿的手说:“珠儿,你知道吗,自从在父皇的大宴上看见你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深深的爱上你了,所以我请求父皇把你许配给我,如果你死了,我这下半生„„”
珠儿已经听不见了,因为她的灵魂已经慢慢的离开了她的躯体,她看着自己身边默默流泪的甘草,感觉像有一把刀在心里狠狠的割了一下
正在这时,佛出现了,他问珠儿:“你现在能告诉我什麽是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吗?”珠儿含着眼泪说:“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
佛说:“难道你还不明白吗?甘露在你的生命中只是一个过客,他是被长风带来的,也是被长风带走的,所以他属于长风公主。而在你在寺庙生活的那段日子里,在你网下的甘草,一直默默的注视着你,爱慕着你,只是他没有勇气告诉你,你也从来没有低下过你那高贵的头颅。” 这时的珠儿早已是双眼含泪,她点点头,看着自己身边的甘草说:“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人们去珍惜的是现在身边所拥有的。”
珍惜是什么?
珍惜是因失去才能认识到的价值理念。没有失败、教训、伤害、悔恨、痛苦的人,是不能理解珍惜二字含义的。没有经历战争的人,不会珍惜和平;没有经历病痛的人,不会珍惜健康;没有经历饥饿的人,不会珍惜粮食;没有经历失去的人,不会珍惜拥有。经历过牢狱之灾人,才会更加珍惜自由。人们说只有失去才会懂得珍惜 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珍惜现在身边所有的东西 家人 朋友 爱人 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
第五篇:一个故事告诉你什么叫做珍惜
一个故事告诉你什么叫做珍惜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香火很旺的寺庙里,有一只染上了佛性的蜘蛛。
有一天,佛从天上路过,看见了这个香火很旺的寺庙,佛来到了这个寺庙里,看见了那只蜘蛛,佛问:“蜘蛛,你知道什麽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吗?”蜘蛛回答:“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佛说:“好,那我三千年后再来问你这个问题。”佛走了。
蜘蛛仍然生活在这个寺庙,每天都在为前来许愿的人们所祈祷,每天都在为他们的故事所感动。日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过去。三千年后,佛又来到了这个寺庙,他又问这只蜘蛛:“蜘蛛,你知道什麽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吗?”蜘蛛回答:“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
佛说:“好,那我三千年后再来问你这个问题。”佛走了。
蜘蛛仍然生活在这个寺庙里。忽然有一天一阵风刮来了一滴甘露,这滴甘露就落在蜘蛛的网上,蜘蛛很喜欢这滴甘露,它每天都看着它,觉得自己很幸福,觉得时间每天过得很快。但是有一天,那阵风又刮来了,并且把甘露也带走了。蜘蛛失去了甘露,它很伤心。日子就在蜘蛛的悲伤中慢慢地过去了。
三千年后,佛再一次来到了这个寺庙,他又问蜘蛛:“蜘蛛,你知道什麽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吗?”蜘蛛仍然回答:“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佛说:“好,那你就和我一同到人间一趟吧。”蜘蛛随佛来到了人间,佛帮蜘蛛投胎转世,18年过去了。
那只蜘蛛投胎成了一个官宦之家的小姐,取名叫珠儿。同年,甘露也投胎转世,成了金科状元。在一次皇宫的大宴上,珠儿和甘露又一次地相遇了。甘露仪表堂堂,举止文雅,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自然也得到了皇帝的女儿——长风公主的亲睐。珠儿并不着急,因为她知道,她和甘露的缘分是上天注定的。
有一天,珠儿去寺庙里烧香,恰巧遇见了陪母亲来烧香的甘露。她走过去,甘露文质彬彬地说:“小姐,您有何贵干吗?”珠儿的脸色顿时变得很苍白:“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我是珠儿呀,就是两千多年前那的那只蜘蛛。”
甘露不解地回答:“对不起小姐,我想是你认错人了,我并不认识你,也不知道你说的到底是什麽。”甘露扶着母亲走了。珠儿进入了无比的悲痛之中。她不明白这份天注定的缘,怎麽这麽难。几天后,当珠儿还沉浸在痛苦中的时候她得到了两个消息:一是皇帝把自己的女儿长风公主许配给了金科状元——甘露;二是皇帝把她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甘草。听到这个消息,珠儿终于坚持不住了,她彻底地崩溃,从此一病不起。在珠儿和甘草的大婚快到的时候,得知珠儿大病不起的甘草很是伤心,他来到珠儿的床边,握着昏迷之中的珠儿的手说:“珠儿,你知道吗,自从在父皇的大宴上看见你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深深地爱上你了,所以我请求父皇把你许配给我,如果你死了,我这下半生……”珠儿已经听不见了,因为她的灵魂已经慢慢地离开了她的躯体,她看着自己身边默默流泪的甘草,感觉像有一把刀在心里狠狠地割了一下。
正在这时,佛出现了,他问珠儿:“你现在能告诉我什麽是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吗?”珠儿含着眼泪说:“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佛说:“难道你还不明白吗?甘露在你的生命中只是一个过客,他是被长风带来的,也是被长风带走的,所以他属于长风公主。而在你在寺庙生活的那段日子里,在你网下的甘草,一直默默地注视着你,爱慕着你,只是他没有勇气告诉你,你也从来没有低下过你那高贵的头颅。”
这时的珠儿早已是双眼含泪,她点点头,看着自己身边的甘草说:“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人们去珍惜的是现在身边所拥有的。” 珍惜是什么?
珍惜是因失去才能认识到的价值理念。没有失败、教训、伤害、悔恨、痛苦的人,是不能理解珍惜二字含义的。没有经历战争的人,不会珍惜和平;没有经历病痛的人,不会珍惜健康;没有经历饥饿的人,不会珍惜粮食;没有经历失去的人,不会珍惜拥有。经历过牢狱之灾的人,才会更加珍惜自由。
人们说只有失去才会懂得珍惜 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珍惜现在身边所有的东西:家人、朋友、爱人,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