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
章海龙
一、实施背景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多名,教职工56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城区学校是比较好的,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
(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3.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应用现代资讯科技的环境,提高学生获取、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1.逐步实现教师自动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教研活动。
2.以学校为基地,在教师制作课件的实践中、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能力。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能力,为深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基础。
3.寻求教育信息化新的突破口。开展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实验,在已积累的相当数量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规划、校本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思路,通过“自创课件、网上下载与市场购买相结合”等措施,系列性地、专题性地集中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4.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
(三)学生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具备收集、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开展兴趣小组,积极参加一些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工作过程
(一)条件保障
1.加强信息化工作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第一责任人,教育信息化工作是每年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各项工作。
2.完善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学校建立激励和促进机制,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优”,促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稳步发展。
(二)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1.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教学能力强,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为此,学校坚持骨干培训、普遍提高相结合和学用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打造一支适应信息化的教师队伍。
学校经常派教师外出培训,主要是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和管理理念,培训结束回学校后组织教师参加进行信息技术普及性培训,如课件制作培训、班班通设备使用与维护等。通过整体规划、全员参与、分层递进的培训,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扬信息技术之帆,造就学校教育能手
教育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次革命,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
五、体会与思考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黑泉镇中心小学将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创建出更好的数字化网络环境,全方位、高水平实现数字化学习、教学和管理,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第二篇: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我校近几年来以教育科研为引领,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信息技术已真正融入了教师的日常学习、工作中,并成为学校课堂改革和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推手。
网络信息点:遍布校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具百兆到桌机的交换能力,教学区还实现高密度宽带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满足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的需求。云课堂网络机房、数码钢琴教室、数字校园移动终端等一系列数字化设施为全面开展数字化校园应用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着解决实际问题,方便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出发点,积极开展多网融合应用实践,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智能广播网、闭路电视网、电话通讯网和安全监控网应用整合,取得了一系列校园数字化应用成果。
当前,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与应用,校区间的教研问题迎刃而解,两校区教研员通过网络视频、网络论坛、网络信息交流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在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融合研究的同时,学校鉴于当前电子白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较强的互动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年在全县率先开展以电子白板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学校于今年为每个教室采购了以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为主体设备的“班班通”,覆盖率达100%,教室多媒体装备迈入了交互式技术时代。学校每年利用校本课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企业培训、专家引领,为白板的课堂教学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学校教育信息化概述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土坪镇中心小学
一、实施背景
土坪镇中心小学占地18211.25平方米,建筑面积8460余平方米。辖区学生相对集中,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08名,教职工59名。学校功能室齐全,内部配置按照省规范化学校的标准配备。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是比较好的,现有一间微机室,能够满足每生一机上信息课。全校18个教学班全部安装了班班通,平均每三位教师一台电脑供备课使用。教师平时上课使用班班通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校园网、局域网,能够达到资源共享。学校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有利工作;多数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早在2011年,土坪镇中心小学的师生就敏锐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独特魅力,经过多方筹资,学校购买了一部分台式电脑供部分懂技术的教师使用,学校就此起步,大胆地尝试着把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在2011—2016年的这几年中,土坪镇中心小学在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方面,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应用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 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
(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土坪镇中心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3、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应用现代资讯科技的环境,提高学生获取、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4、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不断充实学校资源库的内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库的建设,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全校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促进师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1、逐步实现教师自动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教研活动。
2、以学校为基地,在教师制作课件的实践中、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能力。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能力,为深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基础。
3、寻求教育信息化新的突破口。开展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实验,在已积累的相当数量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规划、校本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思路,通过“自创课件、网上下载与市场购买相结合”等措施,系列性地、专题性地集中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4、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
(三)学生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具备收集、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开展兴趣小组,积极参加一些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工作过程
(一)条件保障
1、加强信息化工作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第一责任人,教育信息化工作是每年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信息中心(电教处)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各项工作。
2、完善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学校利用原有《土坪镇中心小学管理方案》、《评优方案》、《信息技术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保证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并结合具 体情况出台能够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朝纵深发展的制度。学校建立激励和促进机制,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优”,促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稳步发展。
(二)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1、稳步投入,努力构建数字化校园平台(1)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在学校领导和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下,数字化校园已渗透在办公及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家校互动等各个领域中。
目前,我校已经接通百兆级光纤网络和建有校园网,并建有局域网和校园资源共享网,网络信息点接入所有教室和办公室,每个办公室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只要有教学需要,将计算机接入即可实现高速上网和资源共享。学校建设有单人单机的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可以同时容纳66名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和网络浏览。多媒体2套,有投影机、音响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学校交流、教研和师生集体观后影视时使用。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设备,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平均每三位教师一台电脑,满足电子备课、课件制作、查找资料等日常工作需求。目前,学校已建有校园广播,以及班班通网络、电子白板,努力实现以校园网为背景的教和学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
(2)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建设
校园网是学校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土坪镇中心小学校园网隶属于正安县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整个网站版面美观大方,色彩鲜明,运行速度流畅。校园网从为“学校管理”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角度设置了各种栏目,涵盖了学校站点、师生站点、资源站点和管理站点。各栏目内容丰富、真实、科学,与网站主题联系紧密,动态内容能实时更新。
2、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教学能力强,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为此,学校坚持骨干培训、普遍提高相结合和学用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打造一支适应信息化的教师队伍。
学校经常派教师外出培训,主要是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和管理理念,培训结束回学校后组织教师参加进行信息技术普及性培训,如课件制作培训、班班通设备使用与维护等。通过整体规划、全员参与、分层递进的培训,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强化软件应用。
现在,土坪镇中心小学教职工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和打开土小教师QQ群,查看学校各类通知公告、工作安排等,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校园网建成以后,学校强力推进校园网数字化办公,学校所有的会议通知、工作安排等全部通过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大大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办公效率。
4、扬信息技术之帆,造就学校教育能手 教育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次革命,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
辛勤的耕耘换来的是累累硕果。土坪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在上级教育部门举办的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中,我校的刘永强、吴政、朱德维、饶伟等多位教师在市、县级教育部门举办的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和课件制作评比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活动中,我校教师付义芳获得国家级优课。
五、体会与思考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土坪镇中心小学将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创建出更好的数字化网络环境,全方位、高水平实现数字化学习、教学和管理,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土坪镇中心小学的教育信息化案例只是我县、我省教育信息化中的一个例子,推进教育信息化,必将有效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等质的飞跃,必将为学校发展撑起一片崭新的蓝天!
第四篇: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典型案例
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典型案例
努力做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教师
蚌埠师范附小
洪宏 2015年11月
努力做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教师
蚌埠师范附小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个信息化时代。社会对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促使我们要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但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什么,其实并非是配备几台电脑,安装几种软件。而是实现教师工作方式、思维方式、职业发展方式的信息化。
一、帮助教师理解信息化对教育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对于教育信息化,很多专家的注意力都在于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但我们认为,教育改革的路线需要顶层设计,但改革的主体一定是我们奋战在一线课堂上的教师。我们都知道教育信息化会带来变革。但一线老师们的思维方式如果未能转变,没能从革命的角度去看待教育信息化,而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搞形式,那么装了再强大的软件,装了再先进的硬件也不用。我们在实践就曾发现了个别的教师有一种思想:多媒体教学只是花架子,我一根粉笔,一本书,一样能教书。这种认识甚至还一度挺有市场。
因此,我们学校特别重视对教师进行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变革方面的理论培训。首先,让老师们重新认识信息化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教师要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应将自身的教学与发展放在更大的视界范围内在看待。教师不再是信息的绝对掌控者,学生可以从手机、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上得到海量的信息,可以说学生掌握的教学信息资源也许并不比教师要少。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要从传授者转向设计者、引导者。其次,让教师们重新定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生。今天的教师,不能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不能让学生进行接受式的、被动式的学习。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要让学生的教学中的角色从接受变为探究。第三,让教师们重新认识信息化教育中的教育媒介。信息化时代的每一间教室,都是一间多媒体教室,声音、图像等资源不再是被动展示,而是互动展示。需要一张图,整个互联网都是一个大的资源库。这比一支粉笔的功能自然大得多。而教材也不再仅仅是绝对的权威,用教材来教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一个基本理念,以教材为依托,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必将是教学的常态。
二、引领教师感受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提供的巨大力量
除了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对信息化教育时代的认识之外。我们还注意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让教师们切实感受到信息化为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动力。因为,虽然我们有理论学习,有专家培训,但是仅仅想靠学习来为老师们带来本质的改变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教师来说,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实实在在的,许多教师干了几十年,在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渐熟悉与适应了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式的教学模式。要想让他们在工作中乐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必须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式的教育所带来的巨大改变。换而言之,就是要让教师们工作实践中感受到信息化给教育教学带来的便利。为此,学校也动了不少脑筋。首先,在办公形式上融合信息化手段。我们利用网络即时通讯软件,建立了学校教师的QQ群,各学科组的QQ群。这种信息化的联系手段一建立,老师们立刻发现了其中的好处,通知信息即时、准确、可回查。特别是不清楚的地方,沟通得特别方便。一些老教师也开始在年轻人的帮助下,申请了QQ号或微信号,开始体验这种信息化的沟通手段。我们还建立了学校网站,附小微信公众号,经常在其中发布最新的信息。我们还要求教师们都加入我们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让教师们切实感受到这种信息化手段的力量。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融合信息化手段。+-我们鼓励一些青年骨干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家长与学生的信息群。不光在网上发布一些教育信息,也在网上与家长进行互动与沟通。我们学校一位家长就在班级微信群中就一道数学题的辅导方法对数学张欣老师提出了问题,张老师进行了热情而认真的回答,并表扬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这种沟通方式也不但方便快的捷,也激励了其他的家长。在知道这件事后,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推动教师信息化意识再提高的一个良好的契机,将这件事写成新闻发布在学校微信群中,用这种形式表扬和激励老师们使用信息化手段与家长沟通的意识与积极性。现在,全校的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基本上都使用了信息化手段进行班级事务的管理与沟通。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三,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我们早在九十年代就开始积极在课堂上倡导教师们使用多媒体手段,也一直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写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之中。但现在我们也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运用多媒体那么简单,那是具有更大的潜能。当前,我们几次组织以班班通的使用为主题的研讨交流,老师们在亲眼目睹之后,对电子书包、资源库、网络搜索等功能有了深入的认识。认识到这些信息化手段对教学带来的巨大的助力作用。现在,班班通的使用已经不再是一种要求,而是老师们自觉自愿的行为,更是老师们教学的一种新的依托。甚至有一些老师们会说,现在如果班班通出了故障,就感觉特别不方便。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注册安徽省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并将自己的教学资料上传至自己的空间,并积极下载平台上的资源。教师们通过实践,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强大的资源库。他们的上传下载的行为也从被动变为主动,现在我校的资源上传数量达到1500个左右,而下载量更是达到2000多。学校教导处也正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课件库、教案库、论文库、试题库、教学视频库。我们通过“五库”建设,要让教师每年的教学准备都不是零起点,达到“资源共享、超越课堂”。当然,我们还在引导教师们感受“微课”“翻转课堂”“易学网”等更为先进的信息化课堂的发展成果,引导老师们积极地参与到这场变革之中。
第四,教育活动中使用信息化手段。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就在实施将校园图书馆数字化工作。我们将学校图书馆的三万册藏书建立起了数据库,实行电子化管理。我们还先人一步,购置了一个数字图书网站,将图书数据库内嵌其中,可以让学生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登陆这个网站就可以完成对校园图书馆所藏图书的检索与借阅。利用信息化手段,让我们的图书馆从固定开放时间变为24小时开放,真正让图书馆成为了图书馆,而不是图书仓库。在建立这个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请专业的公司代营,而是组织了很多教师参与其中,目的就是让教师切身地感受到信息化手段对于我们教育的巨大的助力作用。从而将自身的教育活动自觉地与信息化结合起来。我们将学校的图书馆和“数学图书馆”有机的结合起来,开设“走进图书馆课程”,让学生在电子版纸媒和书籍阅读感受读书和成长的乐趣。
三、驱动教师学会教育教学信息化时代所必备的技能
多年的实践,我们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教育的信息化绝不是增加几台电脑,配备几个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将信息化的责任全部都放在几个信息技术教师的头上,那我们的信息化工作绝不会开展好。可以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老师们连简单的电脑故障都不会排除,如果老师们连制作简单课件的本领都没有,而全部要依靠信息技术教师,那一个学校,特别是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学校,需要多少位信息技术教师才能保障实施信息化的教育。从这个简单的设想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必须让我们所有的教师,至少是大部分教师,重点是年轻教师及骨干教师具有完全的信息化教育的技能。
我校的中青年教师全部参加过INTER未来教育培训。学校也为老师们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供最大的便利,先后送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多达数十次。除了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之外,我们在校内也展开了有梯次的培训,像班班通使用技术的培训、电子白板的培训、省信息资源应用平台的培训等等。下一步,我们想在微课制作与使用上展开对教师的技能培训,让这一可能带来教育革命的新事物也被老师们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提前学会制作与应用。我们也逐渐增加教师用机的数量,现在已达到2:1,我们计划在两年之内达到1:1,从硬件上为老师们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今年的3月,全球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举行,习近平主席专门为大会写去贺信。这些信号无不表明,教育信息化即将全面展开。我们也将不断努力,帮助我们的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形势,做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教师。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自贡一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教育信息化让中学教学插上“天使之翼”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是盐都自贡的一所有九十八年办学历史的城市完全中学,位于自贡市城市中心,学校创立于1918年。前身为加拿大教会创办的“培德中学”和自贡市政府创办的“市立师范和市立中学”,198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经四川省教育厅复查验收,确认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1月被四川省教厅批准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校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走进了真正的“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走向“创新型”教学发展的道路,这都时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它以丰富的语言、文字、动画演示、视频、音频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我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1、机构设置 学校为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成员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各学科的带头人。明确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定期交流,协商工作,共谋创新与发展的思路。为落实工作目标,还在每个教研组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教研组组长牵头,收集和提供素材,让熟悉电脑知识的老师先活跃起来,信息技术老师做指导,带动教研组其他老师。精细化管理,确保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效落实。
2、完善制度 管理制度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每间专用教室、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西沃一体机,音箱终端和监控设施)机房、录播教室、以及校园电视台、网络控制中心、监控中心等的使用制度。信息技术中心管理人员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并及时做好维护和使用记录,每间教室的信息化设备落实到班级,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建立班级学生信息管理员制度,教师监督、学生管理,有力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二、学校重视 加大投入 硬(软)件上水平
1、校园网络 精心规划校园网络的布局,将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在实验大楼的六楼,每栋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都分别设有分支中心。网络中心与各分支光钎互联,千兆主干线,百兆到桌面。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网络的班班通,整个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内线路布局合理、美观。三间计算机机房、功能室、录播教室、通用技术教室全部集中在实验楼(增能楼)五楼和六楼,校园广播电视台和监控中心设在办公大楼(培德楼)五楼。
2、硬件建设近几年来,在自贡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教育局和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信息化基础硬件设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80间教室全部配备了西沃55寸触控液晶
教学一体机,教室内接入互联网,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近三年,学校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加快步伐,建成了校园电视台、校园数字寻址广播系统、校园数字网络监控系统、录播(直播)教室、升级更换了校园广播系统音柱,实现了校园室内外广播同步与分离广播以及每间教室,每个年级或者每栋楼,每层楼的同步与分离。校园电视台也顺利开播,自创节目有”自贡一中校园新闻”(每两周一期),每周一到周五都有节目播出,“百家讲坛”、“原声影院”、“实验集锦”、“事实新闻”等。
校园电视台在校园内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制作的节目也有极高的专业水平,今年选送的《高2017届远足活动》、《2015自贡一中招生宣传片》在四川省电教馆、四川省教育电视台举办的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和最佳摄像奖。自办节目有《校园新闻》、《名师访谈》等。校园电视台充分发挥了我校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文化创新和引领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自录播教室建成以来,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以举行晒课活动、一师一优课为平台,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
3、软件建设 2016年学校的网站进行改版,合理规划网站栏目,设有学校概况 校园动态 党工建设 教学园地 教改科研 艺体教育 德育管理 学生园地 招生考试等栏目,有专人管理网站,并成
立领导小组,对网站信息的发布进行全方位的知道、监督和督促。分配给各部门、科室相应的信息发布权限,做到校内信息及时更新,做学校宣传的主阵地,做到家庭、社会、学校联系的纽带作用。学校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学校的一些重大事件和新闻,能与社会和家长形成互动,有效推进学校的发展。
三、定期开展专业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晒课、一师一优课、录像课、微课、微视频、课件、优秀教案等活动的评比。并取得了优异的奖项和名次,使广大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与教务处、教科室等部门相互协作,定期对教师进行办公软件、PPT、微课制作、音视频处理等软件的培训。学校也每年举行现代教育技术大赛,鼓励教师积极向学校资源平台提交课件资源。
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结合信息技术课堂的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课堂学生兴趣的培养,课堂环节围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设置,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特长方向,打字、画画、编程、制作网页、视频制作等等。根据这样的要求,信息技术老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在课外兴趣班、中午开放时间等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积极辅导学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赛。
五、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
当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我校的教育信息集散功能不强,服务器容量及配置较低,学生机房配置较低,教育教学资源库尚不完善,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的奖项较少,教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参与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等等。
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的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校际远程教学与听课、评课、远程培训等,总之,学校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而且服好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逐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带动下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的水平!